智能医疗背景十篇

时间:2023-07-10 17:20:57

智能医疗背景

智能医疗背景篇1

关键词:新医科;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1绪论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医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智能医学”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开启。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高校在进行医工融合培养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医学和工科的理论结合层面较为薄弱,多学科交叉联合指导的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性不高。实践层面,在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缺乏全面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但是在智能医学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会成为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医疗健康的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2019年,一些院校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已经率先实行招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新生[1]。高等医学教育对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医学工程如何实现医工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如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协同医学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2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2.1新医科符合医科改革的内在需求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决策不断推进,医疗健康逐渐被国家视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临床应用、疾病预测与预防、公共卫生、循证公共卫生决策、健康管理、健康监测与个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整个医疗领域的提升方向,给智能医学分析与决策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2.2医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的深度融合,理论层面,把握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临床应用性为导向,多学科领域知识相互渗透。调整医工结合课程体系,既符合新医科需求,又实现医工融合课程模块间的交叉互补,体现医工结合特色的宽口径学科结构。培养既懂医药科学、数据科学又懂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实践层面,精准医疗与智能医学工程技术紧密结合,利用临床医生在传统医学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融入到智能医学诊疗模式变化中,将彻底改变现有诊疗模式。

2.3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医学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革新,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动传统学科专业建设和医工交叉融合。助力人才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智能医学诊疗技术创新的角度,技术的革新引领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产业或领域,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医疗产业的高效运转。智能医学诊疗主要包括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决策支持、正确用药、诊疗方案的选择等。如KopR和HoogendoornM等探索了医院对病人电子病历(EMR)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结直肠癌预测模型,更准确的预测早期直肠癌和干预治疗实践[2];HoshyarAN和Al-JumailyA等探索了医学影像自动诊断皮肤癌,通过数据预处理去除噪音和不必要的背景图像,提高图像质量,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3]。二是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角度,随着大数据、数字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呈指数型增长,医疗大数据来源包括医院记录、患者医疗记录、医疗检查结果和物联网设备[4]。智能医疗系统具有识别、筛选和决策等智能医疗辅助功能。2017年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对医疗大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践与研究[5];2018年,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宣布共建阿里医疗大脑2.0[6],加强在图像识别、生理信号识别、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力的建设[7];同年,腾讯推出医疗AI引擎“腾讯睿知”,具备更智能化的医疗垂直搜索功能,帮助患者精准匹配合适的医生。三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大势。人工智能将打破不同学科专业的壁垒,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也应根据产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构建新的专业结构。高校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将会蓬勃发展,形成颇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人工智能+”技术所衍生的新医科、新工科专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医疗应用的统一。以“人工智能+医学”为契机,结合医学产业发展趋势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群、制定合理的课程大纲,解决学生在医学诊疗和工程技术两方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综上所述,新医科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具有智能医学领域科研能力,掌握关键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医学应用系统相结合,进而创新性完成的医学信息处理、行为交互和人工智能系统集成及应用。以上需培养的能力,对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造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具有较高的要求。

3培养新医科人才的实施路径

3.1从医工融合研究的视角

智能医学工程的专业培养建设要体现医工融合发展需求,推进智能工程、医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满足新医科发展要求的卓越工程师为育人目标,强调学科交叉渗透、重视临床应用、把握科技前沿,推动教学创新等。

3.2从医工融合研究的广度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有区域特色的医工融合研究还不多。针对新医科临床需求分析,把握智能医学工程高等教育体系,重点聚焦区域特色,研究面向健康和重大及特殊疾病防治需求的“新医科”对人才的需求。

3.3从医工融合研究的深度

(1)整体设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环节。建立知识能力矩阵,整体设计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突出新医科相关课程及实践,加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联系,深化临床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与知识能力培养的思考是以智能医学学科的特点为基础,通过知识能力矩阵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根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优化核心知识模块形成知识能力矩阵,构建课程内容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优化课程实验和上机安排,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效果。(3)结合学生兴趣偏好,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探索将专业兴趣转换为“工匠精神”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广泛调研,全面建立当前地方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与专业偏好的培养模式。

4结语

智能医疗背景篇2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感染防控 发热门诊

Internet-bas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fever clinics

ZHONG Haitao WANG Miaomiao

Jining No.1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is time runs into a normality,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t off the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reduce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s become the focus of health care system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greatly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hospitals. They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servic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ir onl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online fever clinics in the early stage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the future, Internet hospitals should introduce video collaboration platforms, enhance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 and sharing for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epidemic control.

Keyword:Internet hospit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ever clinics;

传染病防控是目前世界各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而有效地减少人员聚集或患者集中就医是减少扩散的重要措施之一[1]。为应对当前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02月03日国卫办规划函[2020]100号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切实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随着互联网医疗迅速发展,互联网医院蓬勃发展起来。互联网医院优势在于线上诊疗,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医院优势,降低患者的集中就医,从而减少疫情扩散,有着重要意义[3]。本文实践探讨了基于互联网视角下发热门诊疫情防控的实践,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帮助。

1 互联网医院运行现状

目前,我国现行的互联网医院主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运行,这种模式主要由线下实体医疗卫生机构、线上互联网诊疗和云数据库等构成[4]。其中,实体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检测机构、医生、医院、公共卫生部门等机构;线上互联网诊疗包括预约挂号、电子病历、结算和评价等子系统;云数据库有由患者个人的详细历史病案记录(仅对患者本人公开);以及处理后的公共病案数据库(向全社会公开)。因此,互联网医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实体医疗机构第2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不依靠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主要是以远程医疗方式完成常见病与慢病的复诊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5-6]。

当下移动医疗领域人气高涨,互联网医院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医院由最原始的单纯预约挂号到以远程医疗方式完成常见病与慢病的复诊,再到目前线上线下共同完成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过程[7]。目前,轻症患者无需亲自到线下实体医院就科完成诊疗,药品可通过物联网快递至患者手中;其他患者只需到医疗卫生机构一次完成必要的检查,无须等待检验结果便可转移至互联网医院完成后期诊疗,甚至是手术择期[8]。大大地缩减了患者就医时间,极大地提升了诊疗效率,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等现象。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互联网医院运行的意义

以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自2019年12月开始出现多例严重不明原因的病例,其中部分病例出现类似于严重SARS的临床表现。经对部分患者呼吸道样本进行监测,确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9]。随后2019-nCoV暴发流行,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10]。三级医院作为患者诊疗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抗击2019-nCoV感染的主战场。但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升级,如何更好更快地分流患者,减少聚集性就医行为,从而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成为当下疫情的首要任务。

“看病贵、看病难”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是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关注的重点。互联网医院作为实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强有力地补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服务的连带成本、切实有效地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7]。经过多年实践,互联网医院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极大降低就医过程中的误工、交通以及食宿等连带成本;同时,互联网医院可满足多样化的就医需求,有效提升就医效率和患者满意度[8]。《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支持微信挂号医院日渐剧增,其中部分医院上线微信进行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患者2 000~3 000次/天、问诊量约为2.1~3.2亿次,大大节省了就医时间。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发热门诊应用效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发热门诊患者剧增,公立医院出现了患者收治隔离不及时、人力资源短缺等现象。为应对突发感染,我院在各科室抽调人员、培训上岗的同时,2020年1月27日及时开通互联网医院发热咨询门诊,广泛推广、引导患者使用互联网进行首诊、复诊。下面以此次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热门诊为例,探讨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应用效果。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医院门诊周工作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医院门诊周工作量累计为2 221人次,其中互联网医院发热咨询门诊开通后,占据了互联网医院门诊工作总量的48.04%(1 067人次),开通次日达到峰值(355人次)。每日发热咨询门诊工作量平均是产妇咨询门诊的3.24倍。见表1。

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门诊周工作量

3.2 互联网门诊周工作量分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医院门诊接诊医生与接诊科室数量呈上升趋势,一周累积接诊医生数量为359人次,接诊科室数量累积为113个。见表2。

表2 互联网医院门诊周工作量分布

3.3 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发热门诊每日工作量对比趋势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实体医院发热门诊工作量呈上升趋势,日均就诊人次最高达520人次;实体医院发热门诊工作量较26日降低了52.31%;28日互联网医院发热咨询门诊量占全院工作量的58.87%,发热患者就诊人次呈下降趋势。见图1。

4 讨论

4.1 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防控作用

4.1.1 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实现“在线医疗、医患互联”

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业务主要指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就诊患者提供病情诊断与咨询、制订治疗方案、开具处方以及药物配送等服务的行为[5]。当前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管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同时,三级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服务范围有限,患者途中难以避免被感染的可能性。根据我院互联网医院实际运行效果,发热咨询门诊的开通次日实体医院发热门诊工作量较前一日降低了52.31%,有效缓解了实体医院诊疗压力。因此,互联网医院以其独特的远程诊疗方式,大大地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的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在线医疗、医患互联”。

4.1.2 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实现了患者分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突发事件。公立医院作为防控的重要一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对于防控体系的建设将决定着整体防控能力高低[11]。互联网医院作为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患者分流、患者导诊以及患者诊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能占据全院就诊发热患者的58.87%,起到患者分流的作用。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诊疗,实现线上轻问诊已达到分流患者、减少聚集性就医行为、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更有利于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此外,互联网医院的运行将感染隐患和风险前置,在防控疫情、保护易感者、防止交叉感染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效果[12]。

4.1.3 互联网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有效减少了防护用品消耗

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各种防护用品短缺情况屡屡发生[13],如何更有效地缓解消耗、最大限度地保障一线医护人员成为了突出问题。互联网医院通过图片、视频等载体,依托远程医疗方式,对线上患者进行诊疗;这种方式打破了工作场所的限制,切实降低医生防护等级,减少了防护用品的使用量,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以及防护用品的配置,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疫情的最前线。

图1 互联网与实体医院发热门诊每日工作量对比趋势图

4.2 对策建议

4.2.1 引入视频协作平台,提升诊疗处置能力

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在国际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其范围包括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与监测等方面[14]。如美国重要的公立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nebraska medical center)治疗埃博拉患者过程中引人视频协作平台,实现医护人员和患者家人与患者的远程交流和互动。我国由于互联网医院起步较晚,自身条件和配套条件尚不成熟,导致实际网上诊疗开展举步维艰。因此,视频协作平台的加入,有助于诊疗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疫情不断升级的阶段,诊疗能力的提升将极大地提升高度疑似患者的识别与分流,进一步提高疫情处置能力。

4.2.2 加大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持续提升现代化、信息化程度。2018年。我国颁发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其中将信息化建设放在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当前阶段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完成信息管理系统(MIS)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各区域间存在各类问题,导致信息不能实现互联互通[15]。因此,要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优势,高效整合与互通互联,促进线上与线下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保障患者医疗服务的连续性[1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程度,将影响疫情的控制与处置。此外,互联网医院信息的共享,更有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疫情的把握与掌控。

参考文献

[1] 蔡伟芹,高倩倩,于芳,等.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问题与分析:基于文献内容分析法[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11):21-25.

[2] 朱劲松.互联网+医疗模式:内涵与系统架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38-40.

[3] 齐晔,陈刘欢,张栗,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2):145-149.

[4] 王露,周典,黄欣黎,等.基于四维度模型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创新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0):58-60.

[5] 李雨晨,刘智勇.我国云医院的PEST-SWOT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40-42.

[6] 张杏通,何隽.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展望[J].现代医院管理,2020,18(3):4-8.

[7] 周莉,吴琴琴,廖邦华,等.互联网医院运行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1):58-60.

[8] 廖生武,薛允莲,谭碧慧,等.“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医院智慧诊疗管理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0):5-8.

[9] 王新燕,吴杰,鲁新华,等.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2):200-202.

[10] 李东.新型冠状病毒的社区防控策略[J/OL].医药导报:1-14[2021-06-12].kns.cnki.net/kcms/detail/42.1293.R.20200203.1403.004.html.

[11] 黄慧敏,穆小苏,李亚楠,等.防范公共卫生风险的医院感染防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5):39-41.

[12] 宫芳芳,孙喜琢,曾舒怡,等.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医院支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J].现代医院,2020,20(7):1020-1023.

[13] 史墨,于振英.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视角[J].卫生经济研究,2021(3):14-16,20.

[14] SHERMAN L D,PATTERSON M S,TOMAR A,et al.Use of Digital Health Information for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Men Living With Chronic Disease:Data From the Health Information National Trends Survey[J].Am J Mens Health,2020,14(1):1557988320901377.

智能医疗背景篇3

3D实景智慧医嘱受欢迎

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在院区来回兜转也不怕迷路;手捏一堆B超、CT、MRI检查医嘱,也不担心走错检查室;办完住院不必担心要在病床上“干等”……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情景。随着3D实景智慧医嘱系统、一站闭环式出入院服务中心等一批细节服务“新菜单”的推出,这些曾经一度让患者产生“微恐慌”的就医痛点,正在进一步破题。

该套系统以3D全景导航为切入点,并与院内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实时对接,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通过医院内的WiFi网络自助完成叫号查询、科室查询、专家查询和取报告单,并把患者室内位置和医嘱进行智能结合,进行整个医疗流程的智能导航。

患者进入医院范围内即可通过手机WiFi连接本地无线热点,无须下载任何APP。在页面输入当前位置即可定位患者,并察看到特定地点的实景图片。当患者选择院内某一目的地时,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并生成一条导航线路,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通过方向箭头,科室提示等信息,同步引导患者到达目的地。另外,这一系统与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可以实时获取患者每一个检查项目的状态。患者挂号并在页面输入就诊卡号后,系统将智能计算出其依次进行就诊、检查、付费等流程的最佳“医嘱路线”,为患者推荐最节约时间的路线方案,大大减少患者往返周折。

据悉,自今年3月1日上线到8月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院区日均连上3D导航WiFi的手机终端为1500余台,累积连线超过25万次。在医院与第三方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这一功能获得了97.6%受调查者的好评。

一站闭环式出入院中心

住院最怕时间上的“耗”。等床位耗时间,手术前各种被打散的检查,“今天一个,明天两个”同样耗时间。第一人民医院在申城率先启用首个双轨制、集约式出入院服务中心。针对患者术前待床日较长、入院准备事项繁琐易遗漏、出院后长期随访不便等“痛点”,提供从入院登记到出院随访的“一站包围式”服务。上海市第一医院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过去患者入院检查通常需要一到两天。究其原因,住院患者检查是床位医生负责制。住进医院以后,床位医生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开出检查项目单。而现在,门诊医生开出入院通知单以后,在门诊中就提前开好入院检查项目单。一旦有床位空出来,出入院服务中心通知患者确认第二天能够住院的同时,就能在电脑系统中调出患者资料,根据门诊医生开出的检查项目单和检验科、CT室等检查科室预约检查时间段。患者在入院第一刻就能进入检查环节,当天完成手术前检查,直接缩短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日和平均住院日。“改变的是住院的流程,调动起来的是医院中所有的床位。”

据悉,一站式出入院服务中心自2015年1月开始启动,同年6月在全院手术科室正式推行,陆续覆盖了胃肠、肝胆、甲乳、泌尿、五官、血管介入、胸外、骨科创伤等临床专科。

从去年开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推出的《上海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依据,制定了以三年为时间轴的市一医院人文服务规划纲要,并牵头发起“人文公济,凝心创全”文明服务系列主题活动,推行了一系列蕴含人文内涵的便民服务举措。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项被列入“市一人文服务10大工程”之一的医院移动智慧医疗项目。该系统如同著名的“高德导航”一般,通过在医院重点区域采集三维全景照片信息,向患者提供全院实景导航服务。患者进入医院范围内即可通过手机WiFi连接智慧无线网关放出的本地无线热点,获得医院门户页面的推送。在页面输入位置号或“扫一扫”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即可定位患者的当前位置。

另外,患者挂号后在页面输入就诊卡号,可直接在页面了解到就诊过程中的下一步环节信息,包括就诊地点、医技检查地点与等候时间、取报告时间和取药地点等。

“市一人文服务10大工程”是市一医院在2013年、2014年两轮“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持续细化、完善、创新后推出的服务举措。

其中不乏在全市具有首创性、先驱性,并使人眼前一亮的项目,除了3D全景智能导航系统外,一站式出入院处置中心亦颇具亮点。

“3+2”模式360度患者系统

当然,听喜亦听忧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升服务。市一医院为了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自主开发具有市一特色的“360服务反馈测试评价系统”。面向医院患者提供的问卷调查系统,患者或家属可通过调查平台对在住院期间或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各个需调查的环节进行调查,医院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优化医院业务流程,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在统计路径方面,该系统融入“3+2”模式,即移动测评端(iPAD)、固定测评端(“一日清”、“一站式自助服务机”等)、服务窗口测评端(在挂号收费、药房、预约等窗口安装测评器)配合官网测评与院内BBS测评。以电子问卷代替纸质问卷,以环节评价代替抽样调查、以背靠背代替面对面,遵循大样本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开展实时、在线、全面的患者满意度评价。

改善服务 始终在行动

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文学,需要人文的滋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衡量医学质量的标准不再只是治愈率的高低,而是患者心理需求的满意度和生命的质量。旧的医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人的需求,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医院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也符合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医院人性化服务这一理念并不是由医学模式转变派生出来的新名词,而是长期存在并伴随于医学发展的人文科学之中。医疗技术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而优良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理念却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这也正符合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古训。

智能医疗背景篇4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群众就医流程的信息化,也可以实现不同的医院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有利于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化整合。因此,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病人被重复检查

在现阶段,病人在一所医院检查的结果,可能在其他的医院不能够被承认,这就导致病人必须对于已经检查过的项目进行重新检查。从病人的角度而言,就会导致时间的严重浪费,也会无形地加大病人在经济上的负担;从医院的角度而言,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2.2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

我国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与此同时,有限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分布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从而导致许多病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降低了医院的效率,也给病人带来了麻烦。

2.3 群众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

为了为群众的就医带来方便和实惠,使社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社区医院,然而,群众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是由于部分社区医院的规模比较小,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很难保障病人的后续康复治疗、日常保健等简单的医疗服务。

3、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有效应对病人重复检查的问题。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将传统的纸质病历完全电子化,能够对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电子化的存储、查询、统计和打印等等。医院工作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对于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方便快捷的存储、检索、浏览和复制,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病人来说,通过电子病历实现了病人医疗记录的共享,能够进行相互调用,病人在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之后,能够直接到另一家不同的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在病人到了新的医院治疗的时候,也不没有必要带着病历,从而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3.2 建设视频查房系统和无线查房系统

为了保证每一个病人的健康,防止病毒感染,可以建设视频查房系统和无线查房系统。通过视频查房系统,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对于病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另外,医院在需要控制的区域安装无线查房系统之后,可以在病人身上佩戴能够发射出无线射频信号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的智能电子标签,这样,病人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信号就能够被医院的信号接收装置所接收,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和追踪病人所在位置。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在医院门口等不应该出现的位置,系统就能够发出自动报警信号,从而避免病人被人从医院内盗走,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的提高。

3.3 建设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就诊“一卡通”系统

按照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医院发展需要,必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信息互动平台,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对于病人日常的预防免疫、就诊情况、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医院,可以对病人在医院的就诊、住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也能够提供病人出院后的康复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共享的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后,也可以形成就诊“一卡通”系统。这种系统将具备国家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作为介质,因此,所有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逐渐统一在社保卡上,从而保证就诊“一卡通”系统得到有效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就诊流程的优化,使病人排队挂号的等候时间和看病流程得到缩短,有利于群众“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利于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我国的医院都应该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平,池捷,王洪清,时长城,郑涛,夏悦.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

[2]杨爱荣,孟艳艳,李力力.电子病历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

[3]杜兆辉,李韫韬.社区卫生信息化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探索[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智能医疗背景篇5

[关键词]移动医疗;应用领域;发展前景

[DOI] 10.13939/ki.zgsc.2015.22.082

1 移动医疗发展背景

移动医疗( Mobile Health)是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有资料报道,在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突破14亿大关的今天,近1/3的用户都会在手机内安装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移动应用。近年来,无处不在的移动服务,使得人们愈发追求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足不出户便享受医患之间沟通的新模式。因此,移动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工具,能够解决发展中国家医疗体系长期以来的种种约束,如医疗人力资源不足、财政资源有限、众多疾病负担以及高人口增长速率等。毋庸置疑,移动医疗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移动医疗应用领域

2.1慢性病监控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其病程长、病因复杂、预后差、伴有多种并发症等特点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医疗的应用,使得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便接受一些医疗服务,如医生可以追踪患者病情,提醒患者服药,采集医疗数据等。而对于患者来说,这样行之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更会让他们积极地投入治疗,关注自己的健康。国外有学者报道,利用智能腕表装置,在传递时间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腕表与移动电话之间双向互动。他们检测了6名具有l型糖尿病的患者,除一般信息外,通过腕表还能获得碳水化合物,胰岛素的摄入量和血糖值,记录特定生理活动数据,并且可以查找之前记录的数据,传输到手机上形成糖尿病日记。最后形成结果反馈提示,该操作系统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病情监控提供了更简捷的方式。由此可见,移动医疗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看病难的部分问题,同时也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患者带来了福音。

2.2医学咨询服务

近年来,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 application,APP)服务已经在大众中逐渐普及。而移动医疗类APP,也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着大众的视野。它可以提供多种医疗相关服务,如健康知识传播、疾病咨询、健康数据管理等,这种方式也正潜移默化地提醒健康,如了解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常识等。以“春雨医生”为例,它是一款健康诊疗类手机客户端软件,涉及症状白查和在线咨询两方面,目前拥有3000万用户,注册医生5万,日活跃用户高达60万,每天在线问诊量达3.5万。可见,移动医疗类APP在为用户提供新型医疗模式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2.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 -般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其核心特点就是跨越了空间障碍,实现跨地域的医疗会诊。它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法。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存活率不断增加,甲-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对极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构成的威胁正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床旁双目间接检眼镜是诊断和监控ROP患儿的检测手段,而常规ROP的筛查方法对人员、配置的要求较高,包括合格的眼科医师,正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有研究显示,应用远程诊疗技术,如广角目镜数码眼底摄影技术,将电子数码图像传输到偏远地区,从而实现以远程医疗为基础的远程数字眼底成像(RDFI-TM)。该技术有望替代常规ROP筛查手段,使其诊断和监测更加准确便捷。此外,远程会诊车的使用提高了医疗团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融合了远程会诊、视音频通信、远程网络通信等应用模式,可以实现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网络通信等,在医疗救援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2.4门诊预约挂号

“看病难”是推动我国移动医疗发展的力量之一,门诊预约的挂号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动动手指就能敲定好的挂号预约,与以往早起排队、艰难移步的窗口相比,其优势之处不言而喻。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均已开展了门诊预约平台,并不断完善门诊预约挂号的信息化管理。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地规范了门诊管理,并大幅度提高了医疗质量与效率。

3 移动医疗的发展前景

3.1 拓宽移动医疗的应用领域

移动医疗不仅应用于慢性病监控管理、医学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和门诊预约挂号等,其优越性还体现在与医疗相关的多个领域,如电子病历的查询服务、用药管理、医院内部信息交流、灾难控制与管理等。随着大众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移动医疗服务的重心,应从针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逐渐转变为向大众普及预防保健知识。因此,推出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定制服务,将一步强化用户意识,并提供医疗相关新体验。

3.2运营商的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尽管移动医疗已被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技术上的漏洞,并可能制约大规模推广移动医疗的应用。移动医疗传感器产生大量与医疗相关的上行数据量,可能会对无线网络的带宽带来巨大压力。以脑电图(EEC)为例,现有的采集仪要求将近96Mbps的原始数据量,与目前的无线网络设计并不完全匹配。因此,原始数据的处理,以及网络传输的优化,是对该技术的不小挑战。此外,医疗信息的隐私性,病人健康数据如何被规范化保护.也需要技术的革新与政策的规范。

3.3市场运营缺乏统一标准

智能医疗背景篇6

人工智能医疗是否能改变百姓的就医习惯?人工智能概念自诞生以来,至少经历了两个关键时间节点,一个是上世纪70年代,《西部世界》、《星球大战》等一系列经典科幻影片把机器人概念带到了普通大众的身边。而另一个节点就是被业内视为元年的2016年,从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到随处可见的AI标签,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不断站上新的台阶。

10月11日,百度医疗在北京召开了“百度医疗大脑”会,对人工智能和医疗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双重利好。

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与服务无缝衔接

中国医疗产业长期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大量的三、四线城市病人跋山涉水蜂拥至省城乃至北京就医,使一些知名医院在接待能力上不堪重负,出现挂号难的问题。为了改善医患之间的资源分配困局,百度医疗运用自身的技术和平台优势,为患者就医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以手段提升医疗核心资源运营效率。

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应用从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推动了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进程,为改善医疗服务生态提供多元化选择。百度医疗大脑既可以帮助患者在就医前实现科学又可靠的自诊,同时也具备辅助基层全科医生(包括社区医生与村医等)日常诊疗的能力,在迈入实用化、商业化阶段后,这个机器助手会极大地提升医生的工作能力与效率。在百度开放云天算、天像、天工三大智能平台的助力下,百度医疗在打造顶级医院、药品流通商、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多方共赢格局上更具优势。

百度总裁张亚勤在致辞中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要内化于应用,更要服务于生活。事实上,人工智能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在与用户实际应用的融合上始终有所偏离。百度大脑的出现让人工智能具备了与各行业深度切入的可能,围绕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实现用户与服务的无缝衔接,这也正是百度医疗大脑的意义所在。

百度医疗实现“智能+医疗”的跨界创新

从最初提供医疗相关的搜索,到联手知名医院推出挂号预约服务,再到病情与医疗资源的咨询和接入越来越多的服务,百度医疗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内创新布局。

对此,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用三个阶段来概括百度医疗的发展战略。

第一个阶段是打通医患不对等信息通道,即“连接人与信息”。第二个阶段是打通与优化领域资源与服务,即“连接人与服务”。第三个阶段是基于万物互联条件下的人工智能,即“连接人与智能”。借助于在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扎实储备,百度医疗试图率先实现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提前布局。

百度医疗大脑的面世把百度医疗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向了新的台阶,开启了“智能+医疗”的全新服务模式。人工智能助力下的百度医疗不仅可以为患者、医生和平台创造更多新价值,同时也能推动“智能+医疗”平台朝着移动化、聚合化、个性化和服务化演进。

通过创新科技有效帮助医疗行业升级、让亿万患者受益,这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发展方向。依托百度医疗大脑平台,在构建互联网医疗生态以及在突破“智能+医疗”的跨界创新方面,百度医疗已经抢先占据先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让未来中国医疗产业的转型升级充满了想象空间,在这场变革中,百度医疗大脑平台的价值必将大放异彩。

2015年是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的一年。自从年初“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提出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医疗作为人民生活的重中之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一直存在。百度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领军者,在中国就医环境亟须改善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人民平等就医,推动中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开始在互联网医疗广泛布局,进一步加速转型“连接人与服务”。

“百度医生”打造互联网医疗的闭环服务

在今年年初,百度推出“百度医生”APP,标志着进军互联网医疗。百度医生致力于让用户能快速找到身边的好医生,打造国内首个医患双选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APP上预约挂号,完成诊疗后可以对医生进行评价,逐渐形成“找医生、约医生、评医生”的闭环服务新模式。

百度医生的覆盖范围从最开始的粤、闽、赣、鄂、陕、皖6省也已经扩大到了如今的29个省市。其中包含304个城市,4000多家医院,共19余万医生入驻在此,方便患者能真正最快速度预约到身边的医生。

在百度医生智能导诊的基础上,研发人员还根据用户的使用体验,将已经成熟的百度语音智能识别技术运用到百度医生APP中,使得用户通过语音录入便可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方便老人与儿童。

除自身医疗产品的发展外,百度还与业内各方展开合作,共建医疗大数据,打造互联网医疗的闭环服务。

多线合作

连接人与医疗服务

百度在1月与北京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开始与传统医疗机构融合。接下来,与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三甲医院的合作让百度不断丰富医院资源,构建了智慧化的医疗平台。同时,百度还为医院专门开设了科室直达号助力医院信息化转型。作为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在医院层面的布局使得国内顶级的医疗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整合,而双方的技术融合能够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百度还与健康之路达成合作,连接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紧接着投资了医护网,并且相继与就医160、贵州朗玛信息、天津医指通等服务平台合作。与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合作,整合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大幅提升了百度在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医疗服务支付、医疗大数据、个人医疗消费信贷等领域的服务能力。百度医疗与各平台共同探索医疗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逐渐丰富医患双选平台,为更广泛的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对接,让医患匹配更加准确。

除此之外,百度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中所具备的大数据、云计算、入口流量等优势,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促成了百度与政府的紧密合作。

在2015年百度连下三城,相继与贵州省政府、天津市政府、深圳市卫计委达成战略共识。与政府的合作能够连接官方的医疗资源,打破了行政和区域内的壁垒,助推当地医疗领域的一体化,打造区域内的优质医疗服务,从而提升当地居民就医的便捷性。百度先于其他企业打造与政府合作的样板间,将快速推进百度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强化互联网医疗的闭环服务能力。这既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用户的需求所在。

智能医疗背景篇7

[关键词]情景感知;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射频识别技术;ZigBee技术;智能报警功能

引言

战储物资是指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而事先准备的作战物品,它是保障部队军事训练的重要支撑,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部队能否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1]。医院战储物资品种繁多,以医疗战储物资为主,范围涵盖药品、器械等领域,传统的“记账式”仓储管理模式和单一手工录入的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储管理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2]。本文探索建立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采用情景感知技术实现医疗战储物资的动态监控、存储环境的智能感知,达到医疗战储物资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以提高保障效率。

1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医疗战储物资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应用的战储物资管理系统主要有基于J2EE架构的战储物资管理系统[3-4]、野战医疗所战备库房信息化管理系统[5]、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的部队仓库管理系统[6]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医疗战储物资的管理水平,但它们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自动化水平不高。在现有的物资管理系统中,物资信息的录入大部分是采用手工或条码扫描的方式实现,过期报损主要依靠手工采集数据,没有闭合的管理控制机制。(2)智能化程度较低。物资变动的记录、环境监测等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实现,无法实现仓储物资情况的动态掌握。

2情景感知技术

情景感知技术源于所谓普适计算(ubiquitouscomputing)的研究,最早由Schilit于1994年提出[7]。情景感知是指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情景,以改进并丰富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ZigBee技术、智能终端技术。

2.1RFID技术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8]。其识别的过程无人工干预和物理接触限制,能对高速运动的物体进行识别并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2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局域网协议。该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为近距离、自组织、低复杂度和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2.3智能终端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收集到的底层信息转化为应用可理解的高层信息。由于收集到的数据集是海量复杂的,往往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处理方法得到最优输出。

3平台设计

3.1平台架构及工作流程

平台由本地管理终端、物资状态感知节点、环境情况感知节点、路由节点、无线网关、远程监控系统、有源RFID标签和手机短信终端组成。在战储物资仓库中,应用ZigBee自组网技术,依托路由节点,构建本地无线局域网络。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本地管理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接收由物资状态感知节点及环境情况感知节点传来的监控信息,智能汇总分析后通过无线网关,向用户手机及远程监控系统发送预警信息。

3.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应用情景感知技术,通过RFID有源射频、温湿度传感技术动态监测并智能监控医疗战储物资,实时感知存储环境的变化,实现对医疗战储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平台从功能上主要可划分为环境情况感知模块和物资状态感知模块。3.2.1环境情况感知模块环境情况感知模块主要依托环境监测节点实现,其功能主要为:实时采集战储物资仓库中的温湿度信息,发送到本地医疗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向管理员手机及远程监控系统发送报警信息。3.2.1.1硬件配置环境监测节点主要由温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组成。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仓库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平台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的SHT11型温湿度传感器,其温度监测范围为-40~123.8℃,精度±0.4℃,湿度监测范围为0~100%RH,精度±3.0%RH。控制器主要负责收集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向路由节点发送,由低功耗CC2430芯片和电路构成,其结构为CC2430芯片搭配高性能2.4GHz射频收发器核心,配备8位8051控制器、128KB可编程闪存和8KB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节点的结构如图2所示。3.2.1.2技术实现采用ZigBee自组网技术,环境监测节点以5s为周期向路由节点发送单跳广播消息。单跳广播距离内的所有路由节点在接收到该消息后,检测消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RSSI)值,并生成带有该RSSI值和相关路由短地址的新多跳广播,发送给附近的本地管理终端。当需启动新多跳广播时,该路由节点先向周边单跳节点广播一条查询本地管理终端地址的信息。若本地管理终端在此广播范围内,其接收到该消息后立即进行回复,收到回复信息的路由节点确认应答有效后,则将RSSI值和路由短地址上报给本地管理终端,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若路由节点未能收到本地管理终端回复的应答消息,则其将继续周期性地持续广播该查询消息。本地管理终端接收到环境监测数据后,立即将当前温湿度值与报警值进行比较,若超过则立即向用户报警。为解决重复报警的问题,设置报警频率为手机端每日重复3次,终端管理系统为实时提醒预警。3.2.2物资状态感知模块物资状态感知模块主要依托物资状态感知节点和本地管理终端实现,其功能主要为:实时监测货架上医疗物资位置的状态(包括物资品名、数量、批次、效期、位置等),相关的监测数据发送到本地管理终端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出现异常,向管理员手机及远程监控系统发送报警信息。物资状态感知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3.2.2.1软硬件配置物资状态感知节点主要由有源RFID标签及读写器组成。有源RFID标签按一定频率主动向读写器发送按一定格式编写的编码,采用某公司生产的有源RFID标签TG230,其工作频率为433.901~439.919MHz,发射功率为10dBm,采用主动式双向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主要负责识读RFID标签信息,并通过路由发送给本地管理系统。平台采用的是某公司的FR216读写器,通信速率为250Kbit/s,调制方式为MSK。本地管理终端主要装有RFID定位中间件及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RFID定位中间件是运行在RFID设备和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之间的一个中间层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RFID设备的管理,进行RFID标签状态和位置的监控及逻辑处理。中间件由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标签管理模块及定位处理模块组成,其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3.2.2.2技术实现(1)位置报警。安装在医疗战储物资上的RFID标签,每隔10s向RFID读写器发送编码信息,该信息经路由器发送到本地管理终端的RFID定位中间件。RFID定位中间件通过对其所接收的不同读写器收到的同一个标签的RSSI值进行计算,估算标签所在的区域,并将位置区域上报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将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前后2次上报的RFID标签区域位置一样,说明位置情况正常,将新采集的RFID标签存入数据库中,覆盖上一次采集的数据;如果2次采集的区域位置不一样或第2次没有采集到相应RFID标签的区域位置信息,则会发出报警提示。(2)品量效期报警。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在接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将其中所包含的物资品量信息与数据库中预先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如出现品量不一致的现象,则进行报警。同时,也对物资的效期进行核对,若出现过期情况,则以日为报警频率向用户进行报警。

4平台测试

情景感知型医疗战储物资管理平台在我院战储物资仓库进行了部署实施,效果良好。为了更好地评估平台效能,我们应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平台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4.1温湿度报警预设温湿度警报点为35℃,湿度为20%RH,模拟超温超湿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正常,软件及时报警并向用户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如图5所示。4.2物资位置移动报警模拟搬动战救药材箱组1-20-1,登录医疗战储物资管理系统中箱组管理界面后,系统进行了提示报警。提示界面如图6所示。4.3物资品量效期报警模拟战救药材箱组1-20-1中甲硝唑注射液的有效期为2016年5月18日进行测试,效期警报能正常显示,如图7所示。

5结语

智能医疗背景篇8

以“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价值观,在知识社会形态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蓝色巨人也迎来了新的生命――创新2.0。

创新不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独享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的主体,市场中的用户将真正拥有创新的最终发言权和参与权,传统意义的实验室边界以及创新活动边界也随之“融化”了。

创新正在经历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的过程。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面临挑战,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创新1.0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2.0模式转变,后者正日益显现其生命力和潜在价值。

以人为本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着世界所有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健康医疗体系便必须对医疗服务的成本、质量以及可及性进行平衡的发展,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者偏重都只会使得整个医疗改革走样,甚至崩塌。作为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创新合作伙伴的IBM来说,智慧医疗的提出正是对于建立“以人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尝试。

在“智慧医疗”里,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都可以受益。庞大的医疗数据通过极其简单的方式便可以随手获得,病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不会再因为病历的缺失影响对于病源的找寻。医疗研究人员透过系统获得大量准确和珍贵的医疗信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有效案例,药物供应商也能因为实现及时和准确的药品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因为对病人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的质量。智慧的医疗将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防控专家、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配送物流以及医保报销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可能。

IBM“以人为本”的创新尝试,用自身技术、信息、管理优势,抓住中国“医改”潮流,在中国遍地生花。以人为本的创新已不单单是过去理解的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营销产品,也已超越本地主义的概念,转变成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的企业公民角色。

以社会为舞台

2 0 0 8年,I B M提出的创新战略“智慧地球”涉及交通、货运系统、水系统、食品、能源、医疗保健、零售、金融和保险等。这一理念不仅让大家感觉更加贴近我们的工作、生活,同时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合为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前者的元素是钢筋混凝土和电缆,后者则是比特、芯片和带宽。

2010年,IBM宣布实施名为“智慧城市挑战”的资助计划,提供价值5000万美元的技术与服务,帮助全球100座城市实现“智慧”理想。IBM还将把专家派往计划选中的城市,协助解决医疗治理、教育、安全、社会、交通、通信、可持续发展、预算管理、能源与公用设施领域的问题。

“智慧地球”远远跳出企业范畴,成功跨越到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早在2006年IBM就提出“创新缔造价值”,引发对“创新”的重新定义。IBM将创新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将创新落实到六个层面,即“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和文化创新”以及“政策与社会创新”。

IBM不断弱化IT企业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站在用户角度、以社会为背景提出自己的战略方向。IT的发展也是一样,从服务个人到服务企业直至服务社会。IBM并没有强调自己在IT领域的技术优势,而是更关注IT能够为企业、为社会带来哪些价值?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改变什么?IBM提出“智慧地球”固然有其商业上的考虑,这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实际上是也给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提供了解决问题、提振信心的参考思路。IBM不将眼光囿于行业、企业,而是每年投入巨资到各类基础研究中,并将研究成果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和其他企业共享,将信息化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以开放为特征

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转向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IBM则是开放式创新的领头羊。

IBM每年举行网上头脑风暴,建立互动式网站,将相关背景信息以语音和视频短片的形式放到网站上。邀请客户、咨询师、员工家属等“外人”参与,应邀参加的客户有67家,包括美洲银行、麻省理工学院等。IBM向这些客户阐述公司未来战略,并征求客户看法。IBM首席执行官帕米萨诺对员工说,这是技术型公司首次“公开”其最有价值的秘密,并向外界广泛征求意见。这种新的创新模式强调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和技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如智能医疗支付系统、智能基础设施网络、整合大众交通信息系统、数字化的我、3D互联网等,有的计划已融入IBM大力提倡的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中。

正是IBM这种开放式的态度,从公司外部寻找灵感,给创新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商业环境下,重大创新仅依靠一家企业已经很难完成,而开放式创新以建设“研发生态系统”的姿态,大大拓展了创新的空间。

在创新2.0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已不是内部优势,而是外部优势,是找到平台把各个利益方融合,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核心竞争力将更加难以模仿和超越。

引领未来潮流

创新2.0正如飓风般席卷商业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已改变战略迎接挑战。

宝洁通过“联发模式”在网上公布创新需求清单,即打开公司围墙,联合外部松散的非宝洁员工组成群体智慧,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创新。然后再通过技术信息平台,让各项创新提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的配置。百事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重点在研究和开发更加符合本土消费者口味特点的饮料和休闲食品。3M公司充分发挥本土研发与生产密切相关联的市场优势,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智能医疗背景篇9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绩效管理十分常见,绩效管理可以有效的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阶段,我国正在推广医疗改革,在传统的医院管理中加入了绩效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我国现有的医院绩效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文以我国医院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分析了医院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绩效管理对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医疗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的药品加成定价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医院依靠出售药品获取的收入逐渐减少。此外,现阶段医院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患者不但可以获得医务人员提供的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还可以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可以有效的帮助医院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提升医疗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只具备绩效管理的基本形式,管理目标不够明确。我国的公立医院在管理中的主要依据是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这些规定和标准与绩效管理相互脱节,无法为绩效管理指明方向。现阶段,好多医院在绩效管理中使用的管理体系都是不健全的,考核指标不够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分配机制落后,这为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挑战。具体来讲,医院员工中存在负责行政工作和后勤工作的人员,但是好多医院为上述岗位设定的考核目标都不够明确,无法达到绩效管理的效果。2.缺少科学性的绩效考核因素。确定考核因素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考核因素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效果。就医院而言,考核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利润、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医院的服务质量等等。但是现阶段,我国医院在确定考核因素时过分关注经济指标,忽视了其他因素。3.医院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有余而约束机制不足。绩效考核的主要作用是调动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激励机制是激发人们潜能的有效措施。总的说来,存在激励机制,也就必须存在约束机制,约束机制的存在是为了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但是,我国医院的约束机制有所欠缺,这使得绩效管理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医院绩效管理的改进对策

1.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是保证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医院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相关领导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理念;第二,向医院的所有人员宣传绩效考核思想,保证员工可以有效的理解和了解绩效考核管理的理念;第三,医院领导人员组建绩效考核部门,该部门的职责是推动绩效考核管理的顺利开展。2.加强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绩效管理的对象是医院的所有员工,绩效管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得到医院员工的支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医院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3.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培训。绩效管理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针对医院员工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绩效管理理念,明确绩效管理的流程和方法等等;第二,针对管理者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向管理者灌输绩效管理的实施手段、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等等。4.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医院的薪酬体系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员工的付出和所得应该成正比,总的说来确定员工薪酬的有效依据是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完善的薪酬体系具有横向比较性,符合市场行情;同时还具有纵向比较性,医院内部不同层级的员工可以获得合理的酬劳。

综上所述,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院开始了绩效管理,但是,现阶段医院在计绩效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绩效管理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以我国医院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解决医院绩效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作者:虞烨 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

参考文献

[1]孔霞.医院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101,159

[2]卢玲.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3(27):345

[3]刘蕊,刘军,杜凤霞,凌海慧,朱姗薇,王淑玲.医院药房在开展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J].中国药房,2015(1):83-86

[4]许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探究[J].商,2014(1):93

智能医疗背景篇10

 

近年来物联网飞快发展,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与民生最为密切的应当属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就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使家庭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给用户带来轻松、愉悦、便捷的生活环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成本逐渐降低,智能家居系统将得到更多用户的支持使用,智能家居将有更加广泛的商业市场。

 

所谓智能家居,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家居”是以家庭住宅为单位,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络、电气自动化技术、RFID、ZIGBEE、无线电技术,将家庭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来管理家中设备和实时监控家中情况的系统,“智能家居”集系统服务和控制管理于一体,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优质舒适、高效节能、健康环保居住环境,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智能家居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智能灯光控制系统;2.智能家电控制系统;3.智能监控系统;4.智能安全报警系统;5.访问控制系统;6智能家居网关子系统。

 

1 智能家居系统总体功能

 

1)安防监控:包括各种报警探测器的讯息采集,开关门报警等如无线门磁、无线紧急按钮、无线红外动作探测器、无线煤气探测、无线火警探测等,并完成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110报警的联网。

 

2)家电控制:利用计算机、移动电话、PDA通过高速宽带接入Internet,并对灯具、窗帘、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进行远程控制、定时控制。

 

3)家居商务和办公: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商务联系、视频会议。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使每天的工作事务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网上娱乐同样简单方便。如家庭影院、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在线视频点播、交互式电子游戏等,在智能家居中,你可以和家庭成员或其它游戏爱好者一起通过计算机、电视、甚至可以用PDA在线玩各种网络游戏。

 

4)背景音乐:在居室的任何一间房里,包括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均安装背景音乐线,通过多个音源,可以让每个房间都听到美妙的背景音乐。

 

5)家庭医疗保健和监护:利用Internet,实现家庭的远程医疗和监护。Internet在智能家居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不仅助您身心更加健康,而且会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每天,你都可以在家中将测量的血压、体温、脉搏、葡萄糖含量等参数传递给医疗保健专家,并和医疗保健专家在线咨询和讨论,省去了许多在医院排队等候的麻烦。而对于家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配备求助系统(按键),保障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6)智能抄表:具有功能完善的三表(水、电、煤气)远程传送收费系统。

 

7)讯息服务:通过Internet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和交换讯息,讯息传输可以以多种形式,从静态文本、图形到动态的音频、视频讯息。同时,Internet改变了人们的通讯交流方式,使人们能通过文本、图形、多媒体迅速地沟通讯息。E-mail、短讯息、聊天室等通讯方式对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旅行中父母可使用聊天工具和视频会议工具保持和孩子联系。在智能家居中,您还可以用手提电话或PDA通过无线网络收发E-mail,接受最新的股市行情。

 

8)网络教育。网络教学将课堂带进了家庭,可帮助老师巩固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现在学校和家长通过家居中的基于Internet的教育工具可以合作得更加紧密,并在家庭和课堂之间建立了桥梁。

 

2 智能家居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1)省费用:不需要时,家中能源消耗设备可以自动关闭,这样可以降低您的生活费用。

 

2)用方便:智能化系统提供远程遥控接口,在您外出时,还可以通过电话或上网来调整和控制家电设备。

 

3)全性高:套家庭智能化系统在紧急情况时可以防御坏人侵入并及时报警,有效保证您的家居安全。

 

4)变生活方式:你可以在家办公,在家炒股、炒汇、做期货以及进行远程会议、在家购物、在家培训等。

 

智能家居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便捷的生活环境。对智能家居产品来说,其核心是以实用为主,去掉那些华而不实,只能作为摆设的功能,产品必须以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为主。

 

应根据用户对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来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整合以下几个最实用的家居控制功能:包括电动窗帘控制、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煤气泄露警报、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等,同时还可以拓展诸如三表抄送、视频点播、点歌祝福等服务增值功能。

 

对很多个性化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很丰富多样,比如:本地控制、遥控控制、集中控制、手机远程控制、感应控制、网络控制、定时控制等等,其本意是让人们摆脱繁琐的事务,提高效率,如果操作过程和程序设置过于繁琐,就很容易让用户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对智能家居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注重操作的便利化和直观性,最好能采用图形图像化的控制界面,让操作所见即所得。

 

整个家居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应能24小时运转,所以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各个子系统,以电源、系统备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最好对一些重要系统采取备份电源,以便能在突发断电情况下还能保证系统正常安全使用。而且质量高、性能良好,具备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总而言之,智能家居正如初升的朝阳,在我国这还算是新兴行业,其市场价值巨大,现在很多公司致力于智能家居的开发,势必掀起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热潮,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构建智能。舒适和高效的家居。智能家居也必将成为物联网时代下的一大高产产业,它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预示着智能家居行业前途一片光明,充满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