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财务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9:56:31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1

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观点千差万别、体系纷呈,且它大多是一种概念性的阐述,鲜少有对体系的具体定义以及包含内容的具体研究。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相比有500年历史的会计学科发展体系,财务学科由于建立时间短、涵盖范围广,因此缺乏一套合理且被公认的概念框架体系。[3]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四大要素,即:“预算、资金、资产、会计”,认为财务管理体系应包括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会计管理体系[4];也有学者根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认为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监督核查、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和财会人员培训等。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基本由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组成。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是离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观念上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筹资、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现象,无法及时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诸如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财务管理新观念。高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简单的收支核算为主,不考虑办学成本和效益,未能在高校的重大决策如经营决策、投融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5]从会计核算来看,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基本等同于财务报销工作,即被动的发票审核与资金支付工作。只要项目中有结余,项目负责人提供票据,财务人员就埋头处理,未充分调动起财务人员对支出结构以及成本费用的分摊进行分析与测算的主观能动性。从预算管理来看,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特性导致高校对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缺乏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未能实现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盲目投资造成浪费。从内控制度来看,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大多局限于会计体系,例如:货币资金的盘点、印鉴章的保管、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等等具体事项,思想上也狭隘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管理,没有使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升华到组织文化建设层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

三、现代大学制度赋予高校财务管理新内涵

高校财务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已被赋予以下新内涵:首先,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丰富了高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局限性,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加深了理论研究的深度,促使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在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再次,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具有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时代特征,它的最终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自主办学扩大普通民众参与机会和提高大学投入产出效率。[6]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的自,改变被动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运作方式,积极地与市场经济大环境相适应;同时,善于运用成本核算、资源配置等财务手段进行资本运营,具备良好的协调反应机制以及高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最后,现代大学制度从制度的层面提高了财务管理宏观调控能力。现代大学制度是从制度的层面明晰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进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效益,它强调的是一种宏观调控能力。在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对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即在确保会计核算等常规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通过资金的科学投入和合理有效使用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推进并保障学校重大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已被提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

四、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科学管理理念

现代大学科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管理要素即办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变革,拓宽资源来源、提升资源品质、优化资源组合,并建立一套高效能的管理系统。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也应遵循科学管理的理念,使科学化管理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二)绩效管理理念

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促进管理者重视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在收入增长缓慢、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下,运用绩效管理的理论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

(三)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科学民主,其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7]高校财务管理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温馨财务”、“服务财务”、“人文财务”的特色管理服务形象,开创和谐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为高校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财务可持续发展是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安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五、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一)构建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

节约型预算管理体系是在原有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下,增加绩效预算的内容,改善原有预算体系管理不到位、不科学造成的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通过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全国上下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更应该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理念,运用绩效预算这种手段,实现资源的充分运用。绩效预算是一种更重视产出或结果的“效益预算”,即在预算年度末对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指标分析,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下拨的依据,杜绝物未尽其用的浪费现象。首先应转变财务观念,改变原有的财政性资金无偿使用的习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理念,通过调整预算安排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公务支出,把有限的资金安排用于学校软实力建设,切实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出预算“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与部门工作绩效相挂钩,通过一系列奖惩与激励机制以及平衡积分卡等量化指标,促进高校预算向精细化与效益方向转变。最后,高校应通过加强节约理念的宣传,使节约意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支出评价的全过程,积极响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尽可能大的办学效益。

(二)构建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

现代大学理念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更加注重经营意识,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必然要求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由传统的“报账型”会计向具有成本核算意识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变,加强经济效益考核和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客观准确的进行财务分析、编制年度决算和下一年度会计预算的基础,而高校现行的基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以支出管理代替成本管理,较难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提出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彻底改变高校成本费用难计算的现状,使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同时,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还增加了高校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容并明确提出高校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与支出的核对机制,实行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根据财务制度要求,高校成本费用的归集应按照费用的用途和实际发生情况,采取直接归集或不能直接归集的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合理分摊的方法,将其归集为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8],相当于设置了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和项目。财务制度只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为了更清晰地反映高校事业支出的结构,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随后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将“事业支出”科目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将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务服务体系

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基,现代大学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淡化行政色彩,其根本指向是为育人服务,为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服务。高校财务部门是面向高校和社会的窗口,高校财务管理行为应充分体现人文性与人性化,应始终把全校师生与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微笑以情、服务于心、沟通为要”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高校财务监督与服务两者职能之间的关系,在严格遵守国家财务法律法规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彻底解放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起一套高效快捷的财务服务体系。有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提供真诚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可达成良好的沟通,良好沟通才能产生信任,进而促进高校形成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当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仅仅是端正了服务态度,而服务水平的提高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高校财务人员要靠加强学习来更新财务知识、更新管理服务手段,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善于思考工作中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彻底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提高财务服务的工作效率。最后,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性,积极运用无现金报账系统以及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四)构建安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国财务管理理论;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49-03

引言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知识,其主要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活动起解释、指导、评价和预测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遵循上述哲学认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我国学者王化成(2000)就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1]既然财务管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总结,而财务管理实践又随着理财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而财务管理理论理应也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①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相配套的法制、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必然产物;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借鉴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学者费・吉亚琴科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并适应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虽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引进与借鉴了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但引进与借鉴对于理论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理论这样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必须考虑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现实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和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在借鉴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因此,本文就当前国内外理财环境背景下对中西方主流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为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提供指导。

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它是伴随西方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筹资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面。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格林的《公司理财》、米德的《公司财务》、戴维的《公司财务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财务问题》、洛夫的《企业财务》、罗斯的《企业内部财务论》、施曼林巴赫的《财务论》、古川容一的《财务管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工业技术革新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方面,注重对投资决策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迪安的《资本预算》、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为研究重点,强调事前控制和资产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主要以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为主,同时,强调财务管理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风险日益加剧,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向纵深拓展,涵盖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战略、跨国公司财务、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新领域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理论、梅耶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罗斯和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史密斯等人的财务契约论、哈里斯等人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确定以及市场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充分重视风险报酬的权衡,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数量模型的应用为主,同时重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是适应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客观结果。我国学者郭复初(2000)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与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49―1978年);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控制与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78―1992年);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预测与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1992年至今)[3]。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61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学者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问题就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推理的出发点问题,也即从何处开始着手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本源。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存在多种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1991)提出的财务本质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的财务目标起点论,陆建桥(1995)提出的财务假设起点论,郭复初(1997)提出的财务本金起点论,王化成(2000)提出的财务环境起点论。关于研究起点的争论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本源的不同看法,观点各异,也各有其合理性。作者倾向于认同学者王化成的观点,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更应该注重对理财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社会文化等宏微观环境)的适应性,只有如此,该理论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

(二)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出于构建理论的需要而对财务管理实践所作的抽象概括。学者王化成(1999)认为,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4]。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假设也存在多种看法,代表性的观点有:王广明和刘贵生(1989)提出的三假设,陆建桥(1995)提出的五假设,王棣华(1997)提出的七假设,王化成(1999)提出的五假设等。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表明学者们对于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前提的不同认识,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观点。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的唯一意义在于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形成和推演的逻辑基础,因而假设的提出应考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和客观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

财务管理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实践所追求的目的,也是财务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其统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进方向,同时二者又服务于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财务管理环境和研究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同样存在多种意见,代表性的观点有:陈毓圭(1992)提出的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1992)提出的现金股利最大化,陆正飞(1996)提出的长期资本增值,王化成(1997)提出的产值最大化,郭复初(1997)提出的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荆新等(1998)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以明确性、可衡量、可达性、相关性和时效性为特征,因而倾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观点,它代表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最大化,这一点与西方理财目标是一致的。

(四)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争论

财务管理原则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总体思想,是约束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准则,其来源于财务管理实践,又高于财务管理实践,具有普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原则也存在多种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郭复初(1997)提出的六原则,陆正飞(1998)提出的六原则,王化成(2000)提出的七原则,刘恩禄(2001)提出的五原则,陈守忠(2008)提出的二十原则等。学者们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看法,或同或异,或抽象或具体,各有其科学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原则作为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行为准则,应以指导性、适用性和约束性为建立原则的标准,既不能过于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因而财务管理原则的建立应考虑理财环境的要求和理财主体的特性,以系统论的思维建立一套分层次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

(五)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成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要素和成分,这个问题关系到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应该包括何种要素的问题,我国学者同样观点各异,代表性的观点有:刘恩禄和汤谷良(1990)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二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王庆成(1991)认为应包括财务管理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目标、原则、体制、环节和方法等;郭复初(1997)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规范理论和行为理论,三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王化成(2000)认为应包括基本理论、通用业务理论、特殊业务理论和其他领域,四者又包含若干子理论。学者们的观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都具有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应以系统完整和科学适用为指导思想,既要体现理论的逻辑性,也要体现环境的适应性,构建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将是我国学者现在和将来一个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使命。

三、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

从上述对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无论是在产生的环境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还是在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来源于中西方财务管理学者在主体论、客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倾向,也来源于理论产生的客观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

(一)环境背景的比较

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①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由这些环境所决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因而其处处体现出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理念和精神;我国财务管理理论是从前苏联引进并在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这样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虽然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尤其是1992年以后也逐步调整,但难免受到起初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实践基础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源于西方产权清晰的公司制企业对资金运动过程自主管理实践的需要,是为这些企业高效率配置资金资源服务的,因而其依次贯穿于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和分配管理的各环节,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己任;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最初源于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实践服务,由于这些企业自身的产权特点,因而其最初的使命仅是成本管理。这一事实相当长时间影响了人们对财务管理理论的认识。

(三)理论基础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合多学科知识,属于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理论体系,并且借鉴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数理统计模型进行研究,因而注重理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理论基础较为单一,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的归纳法构建理论体系,起初其主要定位于国家与企业的财务关系,而几乎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内部资金资源配置,因而主要执行财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这一点也影响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研究思维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以实证主义哲学思维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事实要素的判断和事实前提的推演为路径,注重理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着眼于微观领域问题的解决,属于“形而下”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更强调理论对理财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具有操作性;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以规范主义哲学思维指导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价值要素的判断和价值前提的推演为路径,注重理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着眼于宏观领域问题的解决,属于“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因而更强调理论的普适性和意识形态价值。这一点对于我国财务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五)研究方法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强调研究方法的应用,重视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的运用,同时,融合多学科知识,借助数理模型实现量化分析,而且注重联系该理论所处的理财环境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则主要采用较为抽象的描述性和定义性的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以逻辑推理为主、经验验证为辅,以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较少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也较少重视分析财务理论所处的理财环境和前提条件。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六)研究内容的比较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涉及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融合多学科知识研究财务战略、国际理财、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定价和行为财务等新领域,注重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虽也涉及企业财务活动的四个环节,也具有财务的各项职能,但其对理财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从而理论创新有限,再则也不注重金融市场的研究,从而对投资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定价等方面较少涉及。

四、结论

通过对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环境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存在明显差异。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的财务管理理论,简单拿来是不可行的,必须考虑我国后改革时代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整个全球大趋势和国际大背景,考虑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吸收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4):2-7.

[2] 杨淑娥.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9-23.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国财务管理理论;比较研究

引言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知识,其主要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活动起解释、指导、评价和预测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财务管理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遵循上述哲学认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我国学者王化成(2000)就认为,“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1]既然财务管理理论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科学总结,而财务管理实践又随着理财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变化,因而财务管理理论理应也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动态调整。①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产生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相配套的法制、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必然产物;而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借鉴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学者费·吉亚琴科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并适应我国当时的计划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而形成的。虽然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在构建与发展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引进与借鉴了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但引进与借鉴对于理论的构建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理论这样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必须考虑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现实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文化环境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和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应该在借鉴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与完善。因此,本文就当前国内外理财环境背景下对中西方主流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为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提供指导。

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它是伴随西方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和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

(一)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的崛起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筹资管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面。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格林的《公司理财》、米德的《公司财务》、戴维的《公司财务政策》、李恩的《公司及其财务问题》、洛夫的《企业财务》、罗斯的《企业内部财务论》、施曼林巴赫的《财务论》、古川容一的《财务管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企业外部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决策角度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方法主要以描述性和定义性方法为主。

(二)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工业技术革新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方面,注重对投资决策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迪安的《资本预算》、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选择》、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财务决策,投资管理成为研究重点,强调事前控制和资产管理,研究领域不断开阔,研究方法主要以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为主,同时,强调财务管理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该阶段典型的环境特征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风险日益加剧,因而该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向纵深拓展,涵盖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领域,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于一体,更加注重企业财务战略、跨国公司财务、企业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定价等新领域的研究。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成果有: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理论、梅耶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罗斯和斯宾塞的信号传递理论、史密斯等人的财务契约论、哈里斯等人的企业治理结构学派等。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注重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

[1] [2] [3] [4] 

确定以及市场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充分重视风险报酬的权衡,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和数量模型的应用为主,同时重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是随着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是适应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客观结果。我国学者郭复初()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成本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核算与监督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控制与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筹资管理为主要内容、财务预测与决策为主要方式的管理阶段(年至今)。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年发展历程中,我国学者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原则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起点的争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问题就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推理的出发点问题,也即从何处开始着手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根基,是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本源。在这一问题上,我国学者存在多种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湖南财经学院课题组()提出的财务本质起点论,王化成()提出的财务目标起点论,陆建桥()提出的财务假设起点论,郭复初()提出的财务本金起点论,王化成()提出的财务环境起点论。关于研究起点的争论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本源的不同看法,观点各异,也各有其合理性。作者倾向于认同学者王化成的观点,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更应该注重对理财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社会文化等宏微观环境)的适应性,只有如此,该理论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

(二)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

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管理理论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出于构建理论的需要而对财务管理实践所作的抽象概括。学者王化成()认为,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假设也存在多种看法,代表性的观点有:王广明和刘贵生()提出的三假设,陆建桥()提出的五假设,王棣华()提出的七假设,王化成()提出的五假设等。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争论表明学者们对于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逻辑前提的不同认识,但其中也有共同的观点。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的唯一意义在于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形成和推演的逻辑基础,因而假设的提出应考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和客观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必然要求。

(三)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

财务管理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实践所追求的目的,也是财务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其统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前进方向,同时二者又服务于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财务管理环境和研究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下提出的。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同样存在多种意见,代表性的观点有:陈毓圭()提出的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刘贵生()提出的现金股利最大化,陆正飞()提出的长期资本增值,王化成()提出的产值最大化,郭复初()提出的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荆新等()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以明确性、可衡量、可达性、相关性和时效性为特征,因而倾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观点,它代表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最大化,这一点与西方理财目标是一致的。

(四)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争论

财务管理原则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总体思想,是约束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准则,其来源于财务管理实践,又高于财务管理实践,具有普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原则也存在多种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郭复初()提出的六原则,陆正飞()提出的六原则,王化成()提出的七原则,刘恩禄()提出的五原则,陈守忠()提出的二十原则等。学者们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看法,或同或异,或抽象或具体,各有其科学合理性。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原则作为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行为准则,应以指导性、适用性和约束性为建立原则的标准,既不能过于抽象也不能过于具体,因而财务管理原则的建立应考虑理财环境的要求和理财主体的特性,以系统论的思维建立一套分层次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

(五)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构成的争论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传统文化 财务本质 财务体系 财务循环

一、前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它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财务管理作为人类自觉的组织活动,无疑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当今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有不同于其他国家且契合自己民族文化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模式。可见,如何根据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二、财务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一)财务本质、财务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里面,阴阳相调是无比重要的理念,现代西方的博弈理念也可以看成是其衍生物。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本质是整个体系大厦的基石。郭泽光教授曾提出,财务本质就是风险报酬博弈的价值运动,财务体系的逻辑起点就是财务本质。笔者在郭泽光教授的理论基础上,把风险和报酬理解为一阴一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二者阴阳相调、此消彼长不断变动的过程中构成了财务的本质(见图1)。

图1 财务本质太极图 图2 财务体系衍生图

《周易》有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作为世间万象的源点,在不断演化中衍生出万物。此风险报酬博弈此消彼长、阴阳相调的太极图则成为财务管理整个学科研究的逻辑起点,其他如财务环境、财务目标、财务假设等相关内容,皆是此财务本质太极图的衍生物(见图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道生器,由器入道。我们可以把财务本质理解为道,其他如财务环境、财务目标、财务假设等理解为器。器物层面可千变万化,道物层面则大象无形。道在世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风险报酬博弈在财务管理中也无所不在。

(二)财务循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重要理念。笔者认为,财务循环中的五个环节可分别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行中缺一环节则万物紊乱,财务中缺一环节则企业无序(见图3)。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充分按照此顺序安排企业的财务活动。

三、我国现代财务管理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依托于市场经济环境的财务管理,其地位和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渐学习引入了西方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笔者把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称作为初级信达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把西方财务的内容、方法、规定等引入进来,但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理论,也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把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笔者把这个阶段财务管理称为中级致用阶段,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发展正处于此阶段。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财务问题不断产生,简单地运用西方财务理论很难解决。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模式,走向第三阶段,笔者称之为高级雅美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模式,从而解决目前我国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四、结语

只要有人和社会,就会有属于这一群体特殊的文化。任何理论的运用都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照搬照抄地引进西方财务理论,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遇到的财务问题。并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学习西方财务理论时,没有理由完全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在引进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构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模式,积极探索一种中国式财务管理,以更好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郭道扬.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J].会计研究.2008,12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5

一年来,在商务部党组正确领导、有关部门、全体会员单位和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学会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遵循为企业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商务事业服务的宗旨和发展、改革、创新、自立的指导思想,围绕商务工作中心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学会五届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工作计划,加强了与部财务司等有关司局的联系,启动了学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健全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请各位理事审议。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商务财会理论研究

2007年,全国商务系统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工作进展顺利。各省市、大区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的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正在组织对拟推荐论文的修改及报送工作。全国论文评选委员会将于2008年1月份召开评审会,优秀论文将在2008年初召开的全国商务系统财会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2007年的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了理论研究组织领导

2007年,部财务司和学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07年商务财会论文评选工作安排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学会联合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知强调,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学会的中心任务;同时,对理论研究具体工作做出布置。“两通知”的,进一步明确了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具体要求,为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2.深化了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的具体指导

接到通知后,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和外经贸会计学会领导深入指导理论研究具体工作。从落实课题、征集论文、组织审改到论文评选,全程关注甚至全程参与,并亲临省区市或者大区组理论研讨会,根据商务工作发展需要,提出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北京、辽宁、四川、广东、江苏等21个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负责人参加了大区组理论研讨暨论文评选会。

部分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和财会处领导率先垂范,有的亲自撰写论文,有的亲自审改论文,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山西省商务厅领导安云亮同志对理论研究工作十分支持,坚持年年撰写论文,并且论文有深度,质量高。辽宁省外经贸厅原财会处处长林国军同志,调任贸发处长以后仍然热心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工作,亲自审改辽宁省的论文,并参加辽宁省和东北大区组织的理论研讨会。

3.完善了大区理论研讨与论文评选机制

大区组作为学会理论研究组织推动工作的一级机构,对理论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大区理论研讨会不能正常举行。今年,总会和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认真贯彻通知精神,积极完善大区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区组的作用,全国5个大区组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都如期召开了理论研讨会。其中华北、中南、华东3个大区组以及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继续坚持开好研讨会,东北、西北西南大区组恢复了大区组研讨会。

4.提高了论文评选及表彰层次

从今年开始,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评选制度,对优秀论文将在全国商务财会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同时,改进了论文评选机制,对论文评选委员会的构成进行了调整。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商务财会理论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性和指导性。

(二)《国际商务财会》更名改版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从单一的商品贸易逐渐向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技术引进与输出等方式相结合转变,传统外经贸行业的概念逐渐淡化。为适应形势发展,更好的满足读者需要,经商务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7年1月,杂志正式更名为《国际商务财会》。

杂志更名改版得到了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为我刊亲自题写刊名;杂志顾问、原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杂志编委会主任、商务部傅自应部长助理对杂志改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新一届编委会也给杂志更名改版提供了许多支持。

更名改版后的杂志从内容、版式以及市场运作上都有很大改进:内容上,突破传统外经贸的框框,紧跟商务财会工作需要,开辟“准则实施”、“商务观察”、“国际运作”、“财会人生”等新栏目;版式设计上,改进封面设计、内文用纸,便于读者翻阅和查找;在市场运作上,杂志扩大对外合作,以媒体交换等形式,在各类报纸、期刊等广告媒体上广泛宣传,提升杂志知名度。

读者的订阅是对杂志更名改版工作最好的肯定。从省市学会发行主渠道看,上海、山东、山西、辽宁、黑龙江、吉林、武汉、沈阳等省市学会的订数有的比2006年明显增加,有的比前几年明显回升。从2008年杂志征订情况看,各省市都很有信心增加杂志订数。上海、江苏等华东各省市以及天津、辽宁等省市表示2008年的订数一定会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有的学会甚至表示杂志订数要翻番;宁波在原订180本的基础上,再增加100本。

(三)3本书的编写

1.《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

近两年来,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通则和新税法的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指导意见和通知陆续下发。为使企业更好地贯彻这些新制度、新法规,方便财会人员查找和学习。2007年,我会受部财务司委托,按期出版了两册(2006年下册和2007年上册)《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共纳入400余个重要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文件。

《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作为学会出版的传统书目,发行量一度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为转变这一状况,学会按照市场细分的理念,针对习惯纸质媒体的读者需求,改进装祯版式;各省市学会积极加强各方面联系、推介,发掘习惯纸质媒体的读者群,夯实发行渠道。目前这两册书的征订情况良好。

2.《企业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取胜并保持长盛不衰,就需要特别加强风险意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本着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的目的,出版了《企业风险管理》一书。

该书内容丰富,案例详尽,既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也提供了防范和应对各项业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既纳入了生动的风险案例,也包含了重要风险管理文件。适合企业管理层、财会人员和业务人员阅读和学习;也可以作为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外经贸会计学会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的参考教材。

3.《反倾销会计实务》

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2007年学会组织了几位反倾销专家编写了该书。目前该书的初稿已经编写完毕,正在抓紧时间总撰编审。

(四)培训工作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007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共举办了26期培训班,学员共计3 162人,占国务院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财会人员应培训总数的10%,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反倾销会计培训班

根据部财务司《关于举办2007年“全国反倾销会计人才培训班”》的批示精神,学会承办了全国反倾销会计工作培训的任务。2007年在长沙、郑州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16人。总体看,2007年反倾销培训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高度重视:不仅积极组织落实,宣传、推动培训的开展;还亲自参加培训,既带动了其他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又为日后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做了思想认识和知识技能准备。

(2)培训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85%~95%学员来自湖南、河南本省及其他中西部地区省市。

(3)学员普遍反映良好,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实际、深入,受益匪浅,不仅消除了对贸易争端的惧怕心理,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应诉程序和自我保护措施。

3.联办新会计准则培训班

2007年,我会与各省市学会合作,分别在海口、大连、成都成功举办了3期新会计准则培训班,共有272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特邀了部财务司领导和资深专家分别就当前外经贸政策和新会计准则做了详细讲解,受到学员好评。联合办班的模式,发挥了“总会”和省市学会各自优势,将师资、生源、协调组织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双赢、双发展。

(五)召开财会处长、审计处长联席会

为使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政策调整变化情况,开展相互间学习、交流活动,2007年6月22日至26日我会与部财务司在贵阳市联合召开了“2007年度全国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财务处长联席会”。90多人参加会议。财政部会计司制度处负责同志讲解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专家工作组的处理意见;新财务报表的格式及其影响等。”商务部财务司综合处负责同志介绍了“对外经贸形势;进出口税收政策变化;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等。”上海兰生集团等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

2007年9月18日至20日,我会与部财务司在西宁市联合召开了“2007年全国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审计处长联席会”。70多人参加。财务司审计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商务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李三喜总经理讲解“如何构建中国式内部控制”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中国中化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交流。

(六)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活动

2007年是《国际商务财会》创刊20周年。5月,学会在武汉召开了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会暨杂志编委通联员会议。庆祝会得到了商务部领导和湖北省商务厅的重视,原外经贸部刘山在副部长、商务部傅自应部长助理、李荣灿司长到会祝贺并讲话。会上还对杂志创刊20周年征文的获奖作者以及对杂志创办和发展有贡献人员进行了表彰。

(七)编发简报

为及时反映各级省市学会的工作动态,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工作,学会加强了简报的资料收集、整理、编写工作。全年编发25期,比去年增加9期。

(八)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发展新会员

为加强总会与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联系与合作,为更多的外经贸企业和财会人员服务,省市学会经过协商,同意已加入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会员单位,加入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目前已有26家省市属企业加入总会。

(九)网站

在部信息化司的支持下,学会新版网站于2007年10月10日开通,运行良好,月平均点击量占“协会学会类”前3名。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商务财会改革30周年。30年来商务财会在财税体制、财会制度以及调控机制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学会也将围绕“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为主题开展工作。

(一)举办主题论坛或研讨会

主题论坛或研讨会将以“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为主题,具体组织方式将根据论坛或研讨会的内容、规模来确定。在此,希望各位理事多提意见和建议。

(二)编好2本书

1.修订《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

随着新会计准则、新财务通则在企业的推广实施,新税法的出台,企业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反映外经贸行业特点,又紧跟各项财税政策的业务指导用书。2008年将进行《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的修订工作。《基础手册》修订将注重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仅可以指导财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还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培训教材。该书作为外经贸财会领域的传统书目,伴随着外经贸财会领域的几次改革,因此也将作为“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的工作之一。

2.继续编好《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2007年下册和2008年上册。

(三)加强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工作

1.重点做好课题研究

为提高理论研究的主动性和指导性,在鼓励财会人员对广泛开展理论研究活动的同时,学会将征求各位理事和各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的意见,选择几个重点研究领域作为专题研究课题。课题将以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以及当前商务财务工作的热点、难点为主题,以提高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性。

2.设置论文评选工作组织奖

坚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会计学会联合开展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机制。为加强论文评选组织工作,明年将增设论文评选组织奖。表彰5~10名组织工作做得好的省市商务主管部门财会处、省市外经贸会计学会。组织奖的条件有: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健全组织协调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参加理论研究工作的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人数较多,撰写的论文较多、质量较高;做好大区组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组织工作并富有成效;积极参加全国商务财会理论研讨和论文评选活动等。

(四)培训

1.继续申请反倾销会计培训立项

鉴于目前沿海省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集中,需要增强反倾销意识,提高反倾销应诉及自我保护能力,2008年将继续申请反倾销会计培训立项,培训对象将向江、浙、沪地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倾斜。

2.酝酿组织企业境外考察

为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扩大对外交流,明年学会将酝酿组织企业境外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会计制度,考察国别(地区)拟定在台湾省、日本或韩国。根据实际预报名的人数和考察意向,确定考察的时间和具体安排。

(五)办好杂志正刊、增刊与网站

为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增加信息量、增强实用性,2008年杂志正刊页码从64页增加到80页,增设企业理财、个人理财副刊,同时为配合“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活动,增设“商务财会改革发展30年”栏目;办好两本增刊,帮助财会人员、评定职称、提升自我,为财会理论研究交流提供平台;维护好网站,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效率,为省市学会及时获取信息、交流情况提供平台。

(六)开好财会/审计处长联席会

为搭建商务系统财会/审计处长交流平台,2008年我会将继续和部财务司联合召开商务系统财会/审计处长两个联席会。

(七)编发好学会简报

由于部分省市学会网络条件的限制,学会纸质简报仍是学会之间获取信息与交流情况的主要渠道,2008年将继续做好学会简报编发工作,及时将各省市学会工作情况进行交流。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财务职能理论;财务本质;财务目标;财务环境;财务模式

整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研究成果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的思路在于:第一,简单论述了财务及财务职能的概念;第二,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学者关于财务职能基础理论的文献;第三对职能理论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为理论研究、制度修订和实际应用提供系统的参考。

一、财务及财务职能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财务职能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研究财务职能,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财务职能。职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是每一经济个体借助于价值形式来优化所取得的资源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一种价值活动。财务职能是指财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是财务本质的体现,是确定财务管理任务与作用的客观依据。财务究竟有哪些职能?除了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有关财务教材中对财务管理职能有正面的论述以外,其历年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其也没有进行正面、深入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财务职能是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还有学者认为,财务职能是企业理财人员在企业理财实施过程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

二、财务管理职能理论综述

(一)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的传统观点――引入产权理论前

这一类研究都是围绕“职能”的含义展开的研究,理论界关于财务职能的论述,有的偏重于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则从二者的结合上来界定财务职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郭复初(1997)认为,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的职能表现在:筹资职能、调节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耿汉斌、谷行素(1991)等认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值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刘贵生、熊哲玲(1998)等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一是财务筹资职能,二是财务分配职能,三是财务监督职能。吴水澎(1987)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表述为: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企业同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刘恩禄、汤谷良(1991)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从以上可看出,理论界关于财务职能的论述,都没有离开对职能本身含义的理解。传统的观点虽然都着重于从“职能”角度看财务职能,但对财务职能的认识很不统一。共性是这些表述基本上围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内容展开,普遍认为,财务职能便是体现在通过上述功能的若干种控制财务资金的周转和活动,使经济活动正常运行,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财务职能理论研究中的产权观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产权理论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财务职能理论的研究,使财务职能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我们提出的财务职能是指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从所有者角度来看,首先,所有者要对企业的长远计划和财务战略负责,所以具有财务预测、财务决策(重大财务决策)、财务计划(中长远计划)等职能;其次,所有者要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给经营者以激励和约束,所以具有组织职能;最后,所有者需要总揽全局监督经营者财务活动,所以具有监督职能。这样所有者财务职能就包括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重大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中长远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财务监督职能等。

从经营者角度来看,经营者要对短期计划和日常财务决策负责。经营者具有财务预测职能、财务决策(日常财务决策)职能、财务计划(年度计划)职能、财务组织职能、财务指挥职能、财务协调职能、财务控制职能等。

综上所述,我国财务理论界在财务职能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大多研究都是基于法人财产权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的,而法人财产权的提法正面临着来自理论界的广泛质疑,以其为理论基础所得出的财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难免有失偏颇。鉴于此,从企业所有权这一新的视角出发,研究在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内建立起产权与财务交叉研究的新的体系就相当必要。

三、财务职能发展展望

财务管理学在国内外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财务职能研究正不断深入,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规范研究范围内,这是由该理论自身的内在性质所决定的。产权理论的引入,使得对财务职能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且从这方面的研究正不断地深入和扩展,产权理论与财务职能理论的交叉结合已取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理论成果。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7

[关健词]本科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研究

一、开展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该课程的有关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运用以及资金的分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习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的核心知识。加强《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规范《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及其实践教学内容,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与其他课程相比,《财务管理》课程面向的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二、当前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1.校内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校内实践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具有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当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全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建立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并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高校很少。这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设备的馈乏以及实践教学场所的缺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在一个较为逼真的模拟实践环境中深入体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书本知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以至于各个用人单位普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素质太低,动手能力太差”。

2.校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困难重重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共同的困难就是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建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熟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领悟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一些单位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拒绝接收实习学生,即使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单位的财务部门也不积极配合,使学生拿不到相关资料,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这也给高校安排实习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几人甚至几十人在一个单位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

3.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而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是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在企业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财务管理案例的教学课时

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是基于真正的商业智慧,往往难以简单传授,必须通过实际的管理经验得到。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进入模拟性管理角色的机会,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并形成基本决策方案,以及接受不同观点的挑战,这样容易让学生在模拟决策过程中领悟管理技能,掌握管理智慧。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用性案例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案例,由学生在案例准备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财务分析师的超然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

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验证、掌握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重要环节,能弥补单纯财会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巩固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所以,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3.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材的建设,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

实践教材。这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在制定实践计划的基础上,要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性教材时,要把其技术指导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方法和作业。在实践环节设计上,要注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实现投资、筹资、营运资金、股利分配等资金运动过程的一体化;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教学重点及资金运动过程的实际要求。总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材应该涵盖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直接面向学生,是我们整个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对现有的教师可以采取有组织地派出进修、集中轮训、实地调研以及挂职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其实践能力;而在引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时,可以适当侧重于引进那些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分配制度上,对财务管理实践课时的计算应至少与理论课时平等,如果不合理地采用了折算办法,如一节实践课计0.8课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同时又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这种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很不可取。

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有效解决学生实习困难的重要措施,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企业环境中得到印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使财务管理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意义深远。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主动地与企业单位进行联合,签订有关安排学生实习的协议,同时给予接受实习单位适当的报酬,也给予参加实习指导的导师适当的补助,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派出实习方、接纳实习方以及参与实习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实习的相关具体工作才能得以有效落实,实习的效果也有了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魏亚平,尹均惠.财务管理实验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6.

[2]徐茜.高校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7.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8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对于高职学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导论课决定了学生对财务管理的第一印象,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导论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探究《财务管理》导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

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技巧

1引言

《财务管理》作为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具有综合性较强,计算公式较多、学习难度较大的特点,却对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职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课程却望而生畏,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感觉学而无用,这也给讲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挑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财务管理的导论课决定了学生对财务管理的第一印象,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的探究显得十分必要。

2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现状

2.1教师直接进入教学正题

部分教师在进行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时,直入主题,进入新课讲授,甚至有部分教师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等同于导论,这样使得学生上完第一次课后不知所云,不知道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将来有何用处,从而使得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法进入财务管理的殿堂。

2.2教师搭建财务管理完整的理论体系,然后进行讲解

教师先对课程进行完整的介绍后,将财务管理的理论体系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然后开始逐一讲解,这种讲授方式在高校中非常普遍,其优点在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理论体系完整。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3财务管理导论课的教学目的

3.1弄清财务管理与会计区别,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相当一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认为,《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同学应当学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考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没有必要学习财务管理。这是学生中存在的典型的财务管理无用论,由于学生没有弄清楚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区别和联系,导致了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认识不到位,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导论课必须要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告知学生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一对孪生姐妹,两者密不可分,对于企业的管理缺一不可。

3.2明确学习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高职学生普遍都是成年人,成年人的学习特点告诉我们,成人的学习具有功利性,只有当其感到需要时才来学习,并且他也只想学他认为需要的。因此,在财务管理导论课的教学中要将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目标明确,让其感到通过一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是有用的,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3.3告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财务管理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程难度大,知识点多,计算复杂,学生容易知难而退,因此,需要在导论课中告知学生科学学习财务管理的方法。

3.4激发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财务管理导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4财务管理导论课教学方法

4.1问题导向法

问题导向法是通过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后,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可以问同学们,当年你在填报志愿时,为什么要填报很多学校,而不是只填一所学校。通过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问题,为其设置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财务管理课程。

4.2谈话法

通过谈话的形式,问学生一些问题,将学生带入财务管理的殿堂中。比如,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准备选择什么项目,你最关注的是什么?第二,你需要多少资金?如何获得这些资金?第三,当你赚了钱之后,你准备怎么分钱。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是他将会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4.3讨论法

设计讨论题目,进行分组讨论,比如你毕业后准备买一套100万元的房,如何付款更划算,比如给定一个公司的股票,你觉得他值得投资吗?假设准备去某地自由行,你们如何做出开支,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4.4游戏法

通过引入SYB创业培训中的供给与需求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此外,搭建纸楼游戏,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到成本最低和收益最大。

4.5案例导入法

将音乐、文学作品的片段引入财务管理导论课,例如《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的主人翁葛朗台为什么爱财如命。例如小苹果中有一句歌词“我种下一棵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为什么从一个种子,可以长出果实,引出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种子到果实的过程。将音乐和文学作品的片段引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者:李弘知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9

摘 要 我国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专家学者观点不一,而且没有统一的逻辑体系,但是各种观点之间也并非是完全相互矛盾的,在绝大程度上,他们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关键词 财务管理假设 逻辑体系 假设

一、我国财务管理假设逻辑体系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财务理论假设一开始提出来,并没有按照一定的体系列出来作为一个单独地研究对象,它只是作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的一项内容进行研究,在大家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进行研究的时候才会提到。因此,这个时期对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也就比较简单,没有行成一定的逻辑体系。

本世纪初,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西南财经大学的宋华①按照逻辑体系分类的多少把这些观点分为了二分类观,三分类观和四分类观。二分类观中的代表性人物有郭收库,它主张把财务管理的假设分为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财务管理假设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基本假定(财务管理原则)和财务管理假定(指在财务估计、财务管理方法上使用的假设条件)三个层次。狭义的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基本假设②。”此外,主张二分类观的还有宋志伟,他认为把财务管理假设分为基本假设和派生假设。西南财经大学的也李双提出,把财务管理的假设按照环境的内部和外部来进行分类。三分类观的代表人物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高玉玲,她主张在宋志伟的二分类上再加入一个技术假设③,这些分类虽然差别大,但是他们基于的财务假设基本内容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同一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行成不同的分类。如上述二分类观中,郭收库的分类是按照理论体系的特点来分的,宋志伟则是根据各个假设之间的关系作的分类。而李双的分类则是基于这些假设适用的环境是主体内部还是主体外部来进行划分的。

二、我国财务管理假设基本内容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初期,财务管理内容不够完整,在吉全贵设计的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假设包括了五个内容:财务个体假设,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理财主体自主理财假设,特定环境假设,信息可靠假设④。”其中,财务个体假设主要是从空间上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持续经营和分期管理假设主要是从时间上的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限制,特定环境假设是对当时的市场情况,即财务管理的环境进行的限制,信息可靠假设是假设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可靠的,各个企业财务行为都是基于这些可靠的信息来进行的。笔者认为,最后一条信息可靠性假设其实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当中的内容,它不仅可以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可靠,整个市场的信息也应该是可靠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个体才能够基于现有信息进行判断决策。所以,信息可靠的假设也应该是属于特定环境假设的一部分内容。此外,在这一时期,由于理论体系构造的不完善,整个理论体系当中除了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外,还引入了一些理论,它们作为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而存在于体系当中,如“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体系当中,因为在当时财务管理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有许多内容在当时都还是研究的空白,所以只能这些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一条一条的列入到这个体系当中,而并不能把他们系统地归纳入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要素之下。

从2004年开始,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界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财务管理假设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各个观点也在不断地细化,包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全面。这时的财务管理假设从刚开始的5个增加到了十个,甚至更多。出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假设”、“利益分享假设”、“环境文化决定假设”、“财权占优假设”、“委托――假设”等等。笔记认为这些假设可以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财务主体的假设。这些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财务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了“独立理财主体假设”、“财务可控性假设”、“财权占优假设”等,它们不仅是针对企业的,在运用到个人理财主体和国家理财主体的时候也是适用的。其次,是关于理财期间的假设,它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对主体的财务活动进行限定的假设。主要包括了“持续经营假设”和“财务分期假设”。第三是关于财务行为的假设,是对市场上的财务活动的一些规则的假定,它包括了“风险收益原则”、“投资分散化原则”、“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在经济学上,“理性经济人假设”实际是指市场活动主体决策的一致性,具体是指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活动主体每次的决策具有一致性,他们都会选择那个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定。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假设实际上是对财务活动主体的行为方面的假定,而不是对财务主体的假设。第四是关于财务活动环境的假设,主要是对有效资本市场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的假设,主要包括“经济条件不确定性假设”、“法律公正假设”、“道德公正假设”、“信号传递原则”等。最后是关于价值创造的假设。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要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最后利益的分配,来实现所有者财富的最大的化,因此怎么样才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也是财务管理者决策的重点,它包括了“资金增值假设”、 “环境文化决定假设”、“生产要素创造假设”等。这五个方面的假设构成了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主要部分,也是财务主体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基础。

总的来说,随着资本市场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的多样化,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的各个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和细化,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考虑进来。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行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各个专家学者的观点从本质上来说也越来越具有一致性了,大家在研究中慢慢达成共识,构造出一套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宋华.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06(12).

[2]郭收库.财务管理假设及财务管理原则扮演.财会月刊.2006(2).

[3]高玉玲,杨宗书,张帆.论财务管理假设的逻辑体系.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大学财务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文献探讨

一、国内有关研究

1.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已发表了很多论著,也提出了众多观点。代表性的有:(1)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相等。(李陆德,2001)分析了两者的涵,说明在质上并不相同,在相同条件下两者计算的结果存在差异,在数值上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2)相关者利润最大化。(张国庆,2005)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知识资本的地位则相对上升,企业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营者、员工、顾客等。

(3)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赢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曾惠香,2004)。

2.财务管理地位问题。(林建于,2004)认为,财务管理并不是以该部门或财务人员为中心,而是在探究管理从何着手的问题;不涉及管理与生产孰轻孰重,而就各种管理工作之间的配合作讨论。

3.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经理人财务问题。(许美惠,2005)提出所有者财务问题,法人财产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经营者、经理人职能于一身的财务管理机制,发展成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经营人员分工合作的财务管理机制,所有者财务由出资人进行,以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为目标。

二、国外研究文献

笔者整理分类国外的财务管理研究,依各年代及应用方面将其分为融资财务、投资财务和资产财务3大方面为主,本文即将逐一提出比较。

1.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00年代~1950年代)。19世纪初,西方国家股份公司开始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着作《公司财务》,1938年DEWING和LYON分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

2.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50~1964)。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公司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JOEL 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跃进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3.投资财务管理时期相关研究(1964~1979)。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随着市场日益繁荣,投资风险显着增加。这对当时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如在1952年,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WILLIAMF.SHARPE和J.LINTNER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此两者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

4.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时期相关研究(1979~迄今)。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遭遇了通货膨胀。于是各国开始进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行使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主要是因通货膨胀导致。

解除完通膨危机后,随着通讯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开始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此时财务管理理论开始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后期,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焦点,此时,企业财管进入深化发展的阶段,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网路化方向发展。

三、总结

今天,财务管理已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Herbert Simon.(1994),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SPECIAL ISSUE.

[2]JAMES, C.VAN HORNE; JOHN MWACHOWICZ,JR.(1998),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