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6-30 17:57:29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1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规范发展,日前,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去年12月10日,保监会曾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已经征求了很长时间,此次监管办法也是综合了各方的意见。

7月18日,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保险销售等业务,鼓励保险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据了解,该《办法》首次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定义,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并以鼓励创新、防范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基本思路,从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的基本经营规则。

同时,《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负责。此外,《办法》还规定,保险机构及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机构和个人。

部分险种可跨区域经营

互联网保险产品能否跨区域经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四类险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区域。

基于互联网方便、快捷、跨地域等特点,《办法》适度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型终身寿险;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个人的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能够独立、完整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承保和理赔全流程服务的财产保险业务等。

此外,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公布上述可在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险种范围。

一位从事保险研究人士认为,《办法》对机构网点少的小公司是利好,尤其是对信息化做得比较好的小公司,就可以在网上争得全国的地盘。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电商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办法》对中小险企还是有些支持,最重要的是有些业务没有开设机构的也可以开展,不受区域限制。不过,这对大型保险公司会有些冲击。

互联网保险有效监管路径

目前,该《办法》还没有对互联网保险产品做出特殊规定。尽管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与传统保险产品并没有本质上差别。因此,《办法》未提出单独报备“互联网专用产品”要求,而是采取与线下产品一致的监管要求,由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管控水平、信息化水平及产品特点,自主选择符合互联网特性的产品开展经营。保险监管机构主要通过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等措施,实施退出管理以加强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监管。

《办法》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通过明确列明禁止,建立行业禁止合作清单等方式,强化了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市场退出管理,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调节机制,督促保险机构及相关第三方网络平台依法合规经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加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客户服务管理,建立支持咨询、投保、退保、理赔、查询和投诉的在线服务体系,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客户服务高效便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跨区域销售的产品,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标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险公司没有设立分公司的,保险机构应在销售时就其可能存在的服务不到位、时效差等问题做出明确提示,要求投保人确认,并留存确认记录。一旦发生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 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而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开展上述保险业务的,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办法》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第三方网络平台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合规风控意识薄弱,导致违规承诺收益、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等违法违规现象,作出明确规定。《办法》要求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业务边界,强化其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行为约束:一是明确职责定位。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为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提供辅助支持。若第三方网络平台参与了互联网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则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业务经营资格。二是强化合规管控。《办法》明确了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业务规则,并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等合作单位的管控责任,切实履行将保险监管要求告知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义务。三是实施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网络平台有配合保险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的义务,若有违反,保险监管部门可以责令保险机构终止与其合作。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2

同日,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工商总局等多家部委联合发文,公布各部门监管工作的具体方案。这项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行动涉及面之广,在中国历次整肃金融行业的行动中亦为罕见。

《实施方案》实际已于2016年4月12日印发相关部门,国务院要求各部门摸底排查在2016年7月底前完成;清理整顿2016年11月底前完成;督查和评估2016年11月底前完成;验收和区域报告2017年1月底前完成,总体报告上报国务院2017年3月底前完成。不少业界人士指出,这个时点公布《实施方案》,不无攻坚之意。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集聚了不小的风险隐患,尤其是过去一年里各类违约事件的集中爆发,引起金融监管者的警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再次凸显。

《实施方案》在非银支付、跨界资管、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金融广告等领域分别提出对应整治方案,意味着监管进一步细化,同时也将结束此前的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甚至有些领域无人监管的问题。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明确业务边界,指明规范发展方向。

91金融董事长许泽玮表示,《实施方案》是根据行业内现存的实际问题提出,具有较强的实施性和可行性。同时,方案并非要求一步到位,而是采用分阶段治理。可以看出,监管层的监管方式开始转向“边观察、边治理”。此举能够有效防止因监管而错杀一些创新业务。

尽管此次整治行动力度空间,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部门一直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表示,中国十分强调金融包容性,需要使用新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只不过一些新互联网企业和其他非官方金融机构不太了解“认识你的客户”原则,在这方面需要强化。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看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有利于消除行业乱象,整顿行业秩序,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维护金融消费利益,对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非银支付

此次监管部门联合公布的具体方案中,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管理以及整治无牌支付业务成为非银支付领域整治的重点内容。

方案要求,开展支付机构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包括加大对客户备付金问题的专项整治和整改监督力度;研究建立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规范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清算行为,逐步取消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利息支出;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和监管,加大违规处罚。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就曾多次发文规范备付金业务,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目前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对客户备付金进行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

业界认为,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是对支付机构监管的重点,通过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缴存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有助于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为规范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清算行为,实现资金清算的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在人行指导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组织支付机构,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共同发起筹建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该平台旨在为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资金清算服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支持支付机构一点接入平台办理,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目前,平台建设具体方案正在论证中。

在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中,方案要求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并根据其业务规模、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分类施策。对于业务量小、社会危害程度轻、能够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可给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于业务规模较大、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不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依法取缔。采取集中曝光和处理的方式,整治一批典型无证机构,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其中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无证经营银行卡收单核心业务。一是开展商户资金清算,即所谓“二清”行为。无证机构以平台对接或大商户接入支付机构或商业银行,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结算;二是从事其他收单核心业务,包括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等业务活动。

第二类是无证经营网络支付业务。一是采取“大商户结算”模式,即用户支付资金先划转至网络平台账户,再由网络平台结算给其平台下挂商户;二是开立类支付账户的电子钱包,具有充值、消费、提现等支付功能。

第三类是无证经营多用途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一是单用途预付卡机构擅自扩大应用范围,实现跨法人商户应用,如一些地方的公交单用途卡跨领域、跨地区拓展使用;二是无证机构发行与受理跨法人、跨领域、跨地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

某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曾告诉《财经》记者,无牌支付机构,无需遵守央行的监管要求,给合规开展业务的支付机构带来冲击,使得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在4月启动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中,人民银行就已经下大力度整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而像美团点评等大型机构也在这一轮整治中实现了支付牌照收购。不久前,美团点评公布,近日已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收购完成后,美团点评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支付领域整顿力度也随着4月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启动而更是空前。7月25日,通联支付和银联商务两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别被央行处罚lll0.1万元和2653.7万元。

上述两家支付公司是今年被罚款金额最大的公司,日常几万元、十几万元的罚款颇多。某接近监管人士表示,通过严格的大额罚款处理,支付机构也意识到一些问题,在日后业务处理中会更加谨慎。

“穿透”跨界资管

10月13日,人民银行等17个部门公布了《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跨界资管整治方案》),对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监管对象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划分了查处重点,同时明确了监管部门职权范围。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郭峰对《财经》记者解释,资产管理是个泛称,跟财富管理一样,涉及范围比较广。

此次整治行动中,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都有专门的整治方案,其余难以界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将纳入《跨界资管整治方案》监管,所以这是一份兜底的监管方案。

“互联网资管指的不是一个机构的概念,指的是业务层面。”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跨界资管整治方案》体现了“穿透式监管”原则,换言之,监管将覆盖资金来源、中间流程、法律关系、风险来源,产品销售对象等。

该方案针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不同类型主体,确定了三项专项整治的重点:

一是具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资质,但开展业务不规范的各类互联网企业,重点查处以下问题:将线下私募发行的金融产品通过线上向非特定公众销售,或者向特定对象销售但突破法定人数限制;通过多类资产管理产品嵌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规避监管要求;未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推介产品,或未充分采取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开展虚假误导宣传,未揭示投资风险或揭示不充分;未采取资金托管等方式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侵占、挪用投资者资金。

郭峰说,互联网资产管理监管最重要的一项,可能是私募基金的公募化。一些机构拿了一个私募基金的备案牌照,但却在网上公开募资,比如上海的中晋资产。

私募基金采取备案制,但其行为有严格界限,比如只能面向特定的高净值人群,不能公开募集。

郭峰介绍,但现在很多私募基金都公募化了,网上公开募集,门槛也私自降低。中国公募基金只有几十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才有很多私募基金违法运行,全国备案的私募一度达到上万家。

二是未取得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资质,跨界开展金融活动的互联网企业,重点查处以下问题:持牌机构委托无代销资质的互联网企业代销金融产品;未取得资产管理业务资质,通过互联网企业开办资产管理业务;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跨界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

三是具有多项金融业务资质,综合经营特征明显的互联网企业,重点查处各业务板块之间未建立防火墙制度,未遵循禁止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等方面的监管规定,账户管理混乱,客户资金保证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按照提供主体分两大方面,一是针对非金融企业,没资格不得从事该业务;二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不能违规。除此之外,许多金融资产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可能在穿透监管中有影响。

赵鹞表示,互联网资产管理,包括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如信托、资管公司、基金子公司等,还包括通过互联网渠道,原来面向特定人群销售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小额划分后,面向不特定人群。尽管金额比原来小,但风险没有变化,从严监管正当其时。

值得关注的是,“首付贷”类金融产品也被正式纳入监管。《方案》提出对于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办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摸查信息。据《财经》记者了解,实际上,在专项整顿还没开始的时候,部分首付贷就已经被制止了。

零壹财经华中新金融研究院分析师孙爽表示,房地产是《方案》重点关注的行业,摸查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客户资金保护工作。在职责分工中,《方案》提出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其他部门要与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对本行业的企业跨界开展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摸查取证、业务定性、督促整改,做好整治工作。

中国社科院赵鹞表示,现阶段互联网跨界资管整治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前期摸底排查已经基本结束,现在集中采取一些行动。这次整治与之前监管政策相比,覆盖面更广,相当于指导意见的细化和完善。整治不是目的,是规范这个市场,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监管机制。

整治网络借贷

10月13日,银监会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网信办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网贷专项整治方案》)。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整治和取缔互联网企业在线上线下违规或超范围开展网贷业务,以网贷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因此,此次专项整治的对象,不仅包括以“信息中介”服务为主的P2P,还包括异化为“信用中介”的机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此前“e租宝”等网贷平台的恶性事件凸显了行业规范的紧迫性,因而“治理走在了监管规则公布之前”;现在距8月下旬网贷监管细则公布已近两个月,社会对网贷行业的监管已有基本理解。

尹振涛认为,此时公布整治方案,部分原因在于考虑到专项整治工作的时间表,目前网贷行业整改已经进入“攻坚期”。“这个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其实已经比较清晰和明朗,行业内的平台和机构也应该找准自己的方位了。”

按照《网贷专项整治方案》,在监管职责分工上,专项整治工作坚持“双负责制”原则,即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双负责、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银监会派出机构双负责的原则。

在中央层面,作为统筹部门,银监会会同14个部委成立了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地方层面的具体整治工作则交由各省级政府负责,并在其领导下设立网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由省级金融办(局)和银监局共同负责。

“在分业监管框架下,很少能看到监管部门之间如此密切地配合或者说步调一致。”尹振涛称,当前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实际上也是对分业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调整。

在专项整治工作期间,银监会等四部委在8月下旬联合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网贷监管暂行办法”)。网贷机构相继展开合规自查,行业洗牌的大幕亦随之拉开。

小赢理财总裁黄聪告诉《财经》记者,监管政策的出台促使不少资质或未能满足监管要求的平台选择主动退出,“行业集中度在提高”。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半年间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持续下降,已从4月的2431家减少为9月的2202家。而在停业和问题平台中,9月停业转型平台的数量占比达59.18%、问题平台的数量占比为40.82%。

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分析称,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连续下降,而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高企,其中主要以停业平台占据主导,这也反映了行业当前“去糟留精”的现状,与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相一致。

此前,《财经》报道曾指出,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趋严下更加规范的行业环境将有利于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使竞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从而降低利率,更好地控制风险。

盈灿咨询报告指出,成交量方面,9月网贷行业单月成交量达到了1947.17亿元,较3月增长约40%;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至9.83%,历史首次跌破10%大关,预计到年底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将跌至9%-9.5%的区间。

整顿股权众筹

此次互联网金融整治清理将互联网股权众筹纳入范围。

10月13日,证监会等15部门联合公布了《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股权众筹整治方案》),重点整治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以“股权众筹”名义从事的八类违法违规业务,为互联网股权众筹划清监管红线。

《股权众筹整治方案》提出的重点整治的八类违法行为包括:一是互联网股权融资平台(下称平台)以“股权众筹”等名义从事股权融资业务;二是平台以“股权众筹”名义募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三是平台上的融资者未经批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股票;四是平台通过虚构或夸大平台实力、融资项目信息和回报等方法,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五是平台上的融资者欺诈发行股票等金融产品;六是平台及其工作人员挪用或占用投资者资金;七是平台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以“股权众筹”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活动;八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违法违规开展业务。

据《财经》记者了解,证监会针对股权众筹的清理整顿早已展开,前期摸底排查工作已由各地金融办会同当地证监局完成。清理整顿工作将于2016年11月底前完成,验收总结工作预计于2017年1月底前完成。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回应如何整治以“股权众筹”名义募集私募股权基金时表示,私募机构开展私募基金业务应严格遵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不得以“股权众筹”等名义变相公开募集资金、突破法定人数限制、降低投资者门槛。证监会已部署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私募基金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并将按照《整治方案》分类处置的工作要求,对于排查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规范和查处。

与此同时,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全面排查互联网相关业务情况。证券、基金和期货经营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或者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业务,要严格遵循业务规则和监管法规,同时要关注、识别因借助新型载体而出现新的风险点,持续更新风险防控措施。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边查边改,证监会通过检查等方式进行督促整治,分类处理,依法合规的要继续支持发展,违法违规问题严肃查处。

张晓军称,股权众筹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必须依法监管。

随着证监会内部机构设置的变化,创新部已被撤销,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监管被划归至市场部。

治理互联网保险

根据《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保险整治方案》”),网销高现金价值产品、保险机构跨界合作以及经营互联网保险资质成为整治的三大重点。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8月的《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互联网保险累44财经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75%,与去年全年的保费水平相近。火爆主要来自人身保险产品,保费规模高达1133.9亿元,同比增长250%,中小保险公司成为主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保险的持续火爆,潜在风险正在不断积累,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承压,对于本轮互联网保险整治,“能够很明显感受到监管层已意识到整治的急迫性”。

万能型人身保险产品(包括高现价产品)成为排查的重点。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针对排查的风险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

去年以来,万能险成为互联网人身险主力担当,风头一时无两。与传统万能险相比,互联网万能险产品采用长险短做、一年后自动退保、滚动发行等手法,拆解成碎片化产品,通过投保、变现、再投保、再变现,变相加了杠杆。自2014年以来,保监会已屡次对万能险纠偏,其中,2014年10月和2015年9月两次摸底之后,网销万能险大批下架。

更有甚者,去年一家名为HT7899的网站,以某保险资管公司名义公开销售虚假的金融理财产品累计达5万元,在投资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何大勇表示,网销保险产品持续火爆且金额持续走高,很多短期保险产品基本都属于高现金价值产品。然而,目前市场上众多的网销保险产品并不拥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不能达到保监会的相关要求,潜在群体性风险巨大,此次作为首要的整治对象非常有必要。

整治的另两个重点分别针对保险公司跨界合作以及第三方平台的互联网保险经营资质问题,将重点查处非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或以互助等名义变相开展保险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跨界开展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套利等问题。

根据保险监管规定,无论是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目前都是实行严格的牌照准入制度,而第三方网络平台亦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对于如何界定“非法经营保险业务”,2012年保监会在《关于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问题的复函》中确定了三个判断标准:符合商业保险特征;以保费以外名义向社会公众收费;承诺给予保险金赔偿、给付责任或其他类似风险保障责任。

今年上半年,来自第三方渠道的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为1089.1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96.1%,保费规模和承保件数都是保险公司官网的24倍。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打着创新的旗号,以所谓的“互助保险”等概念,打互联网保险的球。一位保监会人士透露,目前有很多新兴互联网平台在缺乏保险中介业务资质的情况下变相销售保险产品,还有一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或所谓“综合经营”,销售中短存续期寿险产品,风险因素逐渐积聚。

《方案》下发的当日,保监会了《关于做好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许可工作的通知》,提高了对保险中介机构股东的资质和风控管理的要求。

何大勇认为,未来对互联网平台资质认证的要求将趋向严格,对合作模式的要求更加规范,这将对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或许能够推动保险企业与互联网平台真正的全面合作”。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3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规模急速膨胀,但金融风险的潜滋暗长始终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人绕不开的一道难题,在此期间,监管的缺失和竞争的无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金融项目的稳定发展,国家为了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督,先后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环境的维护。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互联网的高技术性带来的系统风险。传统的金融行业通常具有一定的风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影藏着风险,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自然而然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风险,如,通过互联网泄漏了金融业务的客户数据,不仅对于客户的资金安全情况造成影响,同时由于互联网具有联动效应,随着互联网风险的发生将进一步促使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影响,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影响范围最终扩展至整个行业内,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

2.市场选择风险。选择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面临逆向选择和所造成的商业道德风险的风险。在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的结合使得其服务具有虚拟性,通常非法分子通过虚拟的服务将会采取各种犯罪手段,最终造成客户的隐私遭到泄漏,造成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比较差等多方面的负面形象的产生。除此,客户也可以采用不真实的信息进行金融业务的办理,最终将不利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信息风险将会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种虚拟性的服务模式,同时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比较晚,那些客户量比较小的金融服务业务,会使得互联网金融提供商降低自己的服务水平,维持较低的成本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但金融服务相对较差的网络质量不能被客户接受,高品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供应商又会受到市场挤压,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如果未来仍无监管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次品市场。

3.互联网金融立法的滞后。通常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风险包含两种,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其中,内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不遵守现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如银行内部人员泄露客户有价值信息,互联网企业故意隐瞒理财产品的高风险等行为,这类风险类似于传统金融业务。外在风险是指我国仍处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相对空白区,有关网络借贷、安全支付的法律与现实金融环境相比严重滞后。尽管我国相继出台《电子签名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但并不能只用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另外,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支付安全认证、用户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位。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优化措施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应该处理好产品创新与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通常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条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具备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便捷服务的互联网设备;二是要把控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关键,寻求其不确定的风险,进行风险控制;三是具备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确保客户资料的安全;四是具备完善合法安全的交易流程,符合行业操作的规范性要求。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79-02

一、本文对互联网保险的界定

互联网保险( Online Insurance),也称为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实现其内外部的网络化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科技高度普及,互联网与保险行业的结合催生出了互联网保险。区别于传统的而对而保险机构营销模式,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借助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官方网站或者第二方中介网站,开展保险产品销售或提供保险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投保、承保、核保、保全和理赔等保险业务都实现电子化。

与传统保险销售模式相比,互联网保险免去了保险人等诸多中介环节,大大缩短了投保、承保等过程花去的时间,极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同时,互联网保险还大大降低了保险销售成本,通过互联网地域到达的广泛性,保险公司可以取消设立的诸多机构网点,节省了大量的网店运营费用和保险人佣金,公司经营成本的降低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利润增加,有利于保险规模经济的发展,还会促使保险公司降低保费率,从而使消费者从中获利。

二、互联网保险的多层次创新

最近几年,互联网保险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保险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相比于互联网时代以前的保险行业,现在的保险创新达井喷趋势。诸多新的保险产品,如雾霾险、中秋赏月险、意外怀孕险、客车摇号险等层出不穷,但这些保险创新产品却命运不同。很多都最后黯然退场。

将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分为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渠道创新。保险产品创新是指通过运用大数法则和风险利益原则,设计出不等同于以往产品的新型保险产品。保险渠道创新是指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保险公司不再拘泥于网下的人销售模式,而更多地转变为网上的互联网销售模式,主要商业模式的创新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进力量。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目前存在的互联网保险主要包含以下五种商业模式,即官方网站模式、第二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网络兼业模式、专业中介模式以及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官方网站模式是指原先线下的保险企业通过互联网建立起白主经营的网站,以提高保险产品销量和展现白身品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是指保险交易双方通过使用规范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购买以及理赔服务,这种的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起到类似于居间人的作用,如淘宝网设置的淘宝购物退货运费险;网络兼业模式是指符合法律规定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中介机构参与到互联网保险行业中,比如中介机构与去哪儿网等旅行网站合作销售航空、铁路等交通工具类保险;专业中介模式是指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在互联网上销售保险,这些保险、经纪公司不再局限于线下的销售,转变为互联网专业销售;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是指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为例,众安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服务,全程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下没有任何的分支机构,重视线上保险的发展潜力。

三、目前互联网保险的监管状况

目前而言,我国互联网保险正处于成长阶段,互联网保险的监管也处于起步阶段。对保险产品创新而言,我们目前实施的是事后备案制,即保险公司在创新出一项保险产品后,可马上向市场投放销售,无需事先的监管机构审核,在销售期内向监管机构实行备案,当市场出现反响或者监管机构认为该产品不符合保险产品应当具备的基本原则时,监管机构就会予以叫停。这样的事后备案制体现的好处就是不会抑制保险产品的创新,市场上的保险公司可以充分抓住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出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的风险提供保障;同时,这也符合我们现行政府的监管原则,即减少事前的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基础上,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事后备案制的不利之处就在于市场上往往会充斥着不正规的保险产品,如摇号险、雾霾险、意外怀孕险等,这些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保险产品的基本原则,不符合大数原则和风险的可计量原则,很难去说这些保险产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风险,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时下的热点新闻,而并没有真正关注消费者的风险保障需求,很趋向于一种和投机行为。

对保险渠道创新而言,保险监管机构也在《保险法》的基础之上,了一些法律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11年的《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办法》),该《办法》主要规定了保险、经纪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所应当具备的条件,同时就如何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如在相关互联网站页而的显著位置列明保险产品及服务等信息、告知投保人有要求提供纸质保险单证和保险费发票凭证的权利以及妥善保管保险合同生成的全部信息。但笔者认为,目前的法律法规规定十分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持,互联网保险监管缺位。《保险法》主要是很多原则性的规定,该《办法》也主要就专业中介模式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他几种互联网保险模式缺乏详细的法律监管规定,监管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消费者权益的无法保护。

四、互联网保险的针对性监管建议

针对互联网保险的多层次创新,笔者建议,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对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渠道创新进行不同角度的监管。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不足之处

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现状

自P2P进入我国以来,我国不断出台文件对P2P进行规制。在监管立法上,2011年,银监会《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四条红线原则[1]。这是第一次有中央机构文件对P2P网贷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提示。2015年1月,银监会新设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将P2P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

从15年开始,我国正式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出台专门的官方文件。2015年7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P2P网络借贷的合法性进行了确定。2015年12月,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和征求意见,2016年8月,2016年8月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将P2P网络监管平台的监管主体赋予给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即各级省级人民政府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部门。实行银监会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双负责”监管原则和“行为监管与机构监管并行”的监管思路。不仅如此,该办法还规定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网络借贷平台管理中的具体职责。目前,该协会已经草拟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向外征求意见。综上,我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呈现出多方联合监管态势。

1.1 监管主体

从《暂行办法》规定来看,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实行了“中央+地方”的分权模式。在中央层面,银监会负责制定行业发展政策和监管制度,并对地方监管部门进行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所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公安部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进行监管。在地方层面,各地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引导、备案管理、风险防范与处置。

1.2 监管模式

根据《暂行办法》来看,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是“备案管理+负面清单”的模式。[2]在平台准入上,我国采取事后备案的方式,而不采用审批制。在准入这一方面,一方面做到简政放权,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但是准入制度的放宽,可能会带来P2P行业的混乱,这就要求政府加强事后监管,如何拿捏监管力度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暂行办法》中,银监会规定了“十二条禁令”,为P2P的发展设立了最基本的底线,同时也不会过度妨碍P2P行业的自身发展。

1.3 监管内容

在《暂行办法》中又一次重申了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位,即信息中介机构。在最新出台的这一办法中,主要对P2P的业务规则、风险及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制。在业务规则中,对P2P网络借贷瓶体义务和禁止行为进行规定,还限定了可以开展线下业务的类型,规避了所可能引发的非法集资事件。在风险控制方面,要求平台将资金交托第三方存管,不能自我保管。在信息披露方面,不但要求平台公布借款人、借款项目、风险评估等业务信息,还要求披露本机构的借贷余额、借贷坏账率等经营管理信息,以便于投资者对项目和平台风险有全面的了解。

2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不足

2.1 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现行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效力最高的银监会联合其他部门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可见,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并没有实质性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在该办法中,对P2P平台的运行规则、风险控制的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是该文件的效力层级比不上法律和行政法规。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型金融模式,仅依靠一个《暂行办法》是远远不足的,应当有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应当出台更高效力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

2.2 信息披露不充分

金融行业风险本来就大,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而言,其是一个信息中介机构,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网络交易地点,在双方借贷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交换,若是借方信息披露不实,则会造成虚假出资,给贷方和借贷平台带来损失;若是贷方信息披露不实,则会造成非法集资、诈骗等严重犯罪行为。因此平台是否如实披露信息,对借贷双方的资金安全均由重要意义。虽然在《暂行办法》要求平台如实披露借款人、借款项目等业务信息,还要求披露借贷余额等经营管理信息,但并未具体规定应该披露到何种程度,这也是监管中的一大问题。

2.3 缺少统一的信用评级系统

P2P网络借贷的前身其实就是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依靠的是双方间的信用问题,虽然在《暂行办法》中要求平台有信用评级制度,但是,我国现行的监管措施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用评级系统,不同的平台可能采取不同的信用评级标准,这就会增加平台风险,也不利于P2P网路借贷的健康发展。

2.4 缺乏平台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会因优胜劣汰而出现平台倒闭等情况,但是我国在监管上并没有事后监管,即安全的平台退出机制,来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利益,例如借贷双方预留在平台中的资金将如何取回等。这可以说是监管的空白区域。

3 结语

P2P网络借贷是依托于互联网诞生的新型金融创新产物,其本质为民间借贷的网络化。该借贷模式使局限于地域的民间借贷得到了扩张,为更多的小额企业借贷提供路径,增添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是金融新的典范。正是由于网贷平台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壮大,对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刻不容缓。

注释

[1]“四条红线”是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4月27日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新闻会上提出,一是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将归集资金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2]魏鹏飞.监管新规下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6,07:115-121.

参考文献

[1]张天官.监管主体视角下对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建议[J].经济师,2016,08:171-173+176.

[2]中央财经大学《个体网络借贷(P2P)监管办法(学者建议稿)》专家组.个体网络借贷(P2P)监管立法例及解读[J].财经法学,2016,01:5-18.

[3]高宇凡.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法律监管研究[J].法制博览,2016,10:105-106.

[4]尚官青.浅议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现状及监管对策[J].现代商业,2016,08:100-101.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237-03

一、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焦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然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存在漏洞。因此,如何正确监管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部门和市场不断的摸索。

二、影子银行概况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一般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以及部分理财业务等。

(二)影子银行的特征

(1)中间业务:从事期限、流动性和信用转换的中介具有银行特性,因而属于间接融资的范畴。(2)不易监管: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监管层难以应对,往往不受相应的监管,也不享受相关的保护。(3)高杠杆率:影子银行的产品往往集中于高信用风险、低流动性的长期金融资产,且一般资本的杠杆率比较高。

(三)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

由于影子银行有着独特的运作流程,以及存在的特征,使得影子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具体有:(1)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现象普遍存在,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一般为2―4个月,然而这部分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于一般在一年以上的投资,造成影子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2)信用风险:民间借贷市场集中体现了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一些银信合作的信托类理财产品也存在信用风险。(3)传染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复杂而且透明度不高,但是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的互动性和相关性非常高,造成影子银行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影子银行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必然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

三、互联网金融现状及风险

(一)定义

狭义上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功能的机构、行为、工具以及市场的统称;而从广义上来看,一切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态应该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因此,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网上银行、在线理财、网络借贷、网络金融产品营销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模式。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1.第三方支付及其风险。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网络消费规模的急速扩张,互联网金融规模快速膨胀,而当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时,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给整个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另一方面是第三方支付中的用户信息安全和转账安全目前有明显漏洞。

2.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货币基金投资资产过度倚重于银行同业存款,存在明显的资产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不仅如此,一些货币市场衍生工具面临很大的期限错配,造成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和流动性挤兑风险。

3.P2P 网络贷款平台及其风险。P2P网络贷款平台的风险存在于技术安全风险。相关安全投入较低,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网络平台极易遭受黑客的恶性竞争,其结果不仅会导致网站倒闭或者数据库受损,甚至会带来借贷双方客户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4.众筹模式及其风险。众筹模式及其风险即项目发起人运用社交网络将投资人的资金进行整合,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其主要风险在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所投资金缺乏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在投资项目获得全部目标收益之前,投资人很难监控资金的使用动向,因而无法保证资金安全。

四、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关系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都有着各自的概念股,现在分别以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一支概念股为例,分析两支概念股之间的关系,从而类比推出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

表2 影子银行概念股:中粮地产(000031)

表3 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天城投(000540)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基于MATLAB中的指令计算出两支概念股票之间的协方差和标准差。

两支股票的协方差矩阵为:0.0098 -0.0016

-0.0016 0.0170

标准差为:0.0991 0.1305

由此,得出两支概念股的协方差为-0.0016,协方差不等于零,两支股票的收益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两支概念股之间的收益率存在一定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是由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概念股组成的,同时影子银行的概念股影响着影子银行的收益率。鉴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存在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目前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而得到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五、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国际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是国际组织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关注资本、杠杆率高低、流动性大小、保证金或预留扣减率、证券化风险保留和保险标准。二是美国的监管手段为证券化风险保留、加强信息披露,以及提高对机构的注册、破产、清算、表外业务门槛等。三是欧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手段主要为提高资本金,强化证券化资产标准与风险权重,加强信息披露等。

(二)107号文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按照谁批设机构谁负责风险处置的原则,逐一落实各类影子银行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中央和地方统分结合;同时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筹备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二是着力完善监管制度和办法。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加强市场主体监管;规范发展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业务、民间融资业务和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推动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发展;制定金融交叉产品以及相关业务合作行为的约束条件;稳健发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规范网络金融活动。三是加快健全配套措施。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着力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内容

中国影子银行是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间发展起来的,国内的监管环境相对严格,影子银行及其各项业务大多都处在监管机构的监管之下,除了民间金融难以把握。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监管机构是银监会,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制定了不同的规范性的部门规章和治理文件。(1)信托公司:其主管部门为银监会,具体的管理文件有《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其中监管指标约束指标有: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 2 亿元;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且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2)财务公司:约束财务公司相关文件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具体监管约束为: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资本总额须高于拆入资金、担保余额;短期证券投资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高于40%;长期投资、自有固定资产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分别不得高于30%、20%;另外规定,财务公司对其吸纳的存款需向央行提交存款准备金。(3)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范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行为,具体的监管指标有: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投资余额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 100%和2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 100%。(4)针对一些其他影子银行金融机构也具体制定了不同的法律约束,如小额贷款公司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于典当行商务部、公安部制定的《典当管理办法》等。

六、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一)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在107号文对于影子银行的分类中,互联网金融归入了“不持有金融牌照,又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一类中,被纳入影子银行的范畴。但是这次107号文还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提出详细的监管要求。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存在漏洞,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准入制度,要加强准入监管就必须结合互联网金融独有的性质。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不断的探索。

(二)影子银行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影子银行在概念也业务界定上有交集。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拥有传统金融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满足了影子银行具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类似于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因此,针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可以借鉴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

(三)基于影子银行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启示

1.建立相应的准入规则。(1)机构准入: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设立的条件和标准;(2)业务准入:互联网新业务的开展的应规范其资金运作和销售行为,并要求备案登记;(3)平台准入:制定相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规范,提高管理标准;(4)资格准入:要防范互联网金融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定期对高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并完善黑名单数据库。

2.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建设完善的征信体系可通过建立金融信用数据库,使金融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和对称化。同时,互联网金融透明度增加,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提高监管的效率,让交易各方能有效评估风险。

3.制定相关法律文件或部门规章。目前,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我国政府还没有制定具体的监管方案,面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一些监管法律和相关法律文件呼之欲出。

4.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行业自律一般来说比政府监管自觉性更强,监管效果更明显,作用空间通常也更大。因此,可由政府牵头成立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协会来实行行业自律。鉴于此,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牵头组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4年4月已经正式得到国务院的批复,目的是对金融互联网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5.减少监管漏洞。面对金融产品以及业务的交叉,要做到不要出现监管漏洞,可是也不要重复监管,以减少监管成本;但也要鼓励金融创新,让金融带动经济的发展。

6.控制资金流入规模和利率。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资金可能从低利率的行业流动到高利率的行业,可能导致资金集中在某一行业,导致资金链出现风险。因此,控制资金的流入规模可以操控资金的数量;正确贯彻利率市场化可以将资金健康流入金融市场体系。

7.加强资金运用指导。针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制定不同的投向配比的限制,监督指导资金的投(下转251页)(上接239页)向,以免出现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其他风险。

结语

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影子银行的监管可以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可以从建立相应准入规则、制定行业规范、信息透明化以及加强资金引导等方面来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岷峰,汪祖刚,史丽霞.关于互联网金融必须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社科视野,2014,(12):37.

[2] 王达,刘天泽.论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与互联网金融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228.

[3] 纪哲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与治理[J].经营与管理,2015,(3):30-32.

[4] 刘墁.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10.

[5] 冯蔚.国内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分析[J].青春岁月,2015,(1):248.

[6] 田文会,邓莉苹.互联网金融被纳入影子银行监管[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4,(2):42-43.

[7] 李斌.互联网金融更需要法制监管[J].新财经,2014,(2):72-73.

[8] 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8):87-91.

[9] 戴国强,方鹏飞.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4,(8):13-19,74.

[10] 范大路.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监管[J].银行家,2014,(7):54-57.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监管思路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83-02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和形式的改变,使得传统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新问题,这促使行业相关的诸多领域产生继发性变革,以便增强对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在金融领域,互联网对金融业务的形式和范围的拓展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给其监管工作带来诸多的新问题,由于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互联网金融的诸多违规形式的发生,严重损害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相关人员的个人利益,亟需进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加强。而要想实现监管的强化,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监管思路,这是具体监管工作的行动指南,应该确保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一、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运用互联网这种新型工具发展而来的金融形式,对其的相关概念体系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完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当前的理论界将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传统金融行业的诸多功能的金融活动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互联网赋予其便捷性,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成本降低和范围拓展。

从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有机构成,其功能与传统的金融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说,起到创造信用货币、连接金融参与各方、实现资金管理和依据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理赔等四大功能。

然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特点的不同上。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其金融活动的实现成本相对较低;由于网络的快捷性,按照业务办理流程进行办理时,如果资料齐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办理工作,具有极高的效率;对于业务客户的管理来说,互联网的信息库功能能够实现客户信息的分类集中管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远高于传统的金融业;此外使市场的竞争性不断加剧,互联网的开发性促使互联网金融的介入较为简单,参与企业众多,竞争也相当激烈;最后是风险性的增强,除了业务方面的风险以外,因为互联网安全性带来的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作为新兴的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内容仍然是金融服务,需要对涉及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此同时,要对相关的参与各方进行权益的维护,这是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具体来说,首先是风险的防范上,金融业务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是社会的一致共识,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市场的规范性制度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对行业的规范,尽可能的弱化金融的风险性。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当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金融业务各方的身份更加不确定,发生各类违规行为的可能性直线上升,亟需进行金融监管,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可控;其次是对参与各方的权益维护上,这主要是对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核不严,政府对行业的监管存在缺失,造成各类互联网金融的诈骗等问题极为严重,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权益损害,如何进行权益防护成为金融监管的首要问题。因此,我国亟需政策规制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完善的方面

1.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法规是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相关人员合法权利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首要工作是实现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的立法工作,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强化,以此为基础,围绕具体的监管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制订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体系,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供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各方具有极强的约束性,能够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从长期来看,是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合理规范和引导,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

2.监管体系的构建。一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按照传统金融业的监管模式,由各政府主管部门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进行管控。二是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混业化的特点,由政府相关部委出面,组织金融行业的主管部门和金融领域的专家进行行业发展的方向研究和监管问题的分析,从而实现行业发展的监管得力。三是监管机构应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明确各自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业务边界,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四是从概念上明确互联网金融各类问题的概念界定,进而通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职责发挥和相互配合实现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从而形成严明的互联网金融执法氛围。

3.明确监管原则。就面向对象而言,互联网金融具有最为广泛的普遍性,能够涵盖全国各地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市场极为活跃,在金融领域中所占的比重正飞速上升。然而,作为金融业务,其同样具有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应该明确监管的底线所在,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具体来说,其监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原则;其次是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应该遵从相关的调控政策;第三,在进行业务办理时,应该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提升要求进行风险提升,并杜绝保证高额收益的情况发生;最后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上,应该遵循契约精神,实现双方在金融业务中的平等地位。

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1.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构建。在监管过程中,应该以行业自律为主,行政监管为辅。具体来说,首先是对互联网企业的充分信任,由其自觉遵守行业准则开展相应的金融业务,实现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这是互联网良性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个别企业施以行政监管,强制性约束其具体行为,以此实现对不良行为的惩处。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高速、良性发展。

2.适度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和便捷性,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金融需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金融领域的供需匹配。随着互联网征信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将是极为广阔的,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强。对其进行监管是实现健康发展的辅助手段,应该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过度监管将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降低,阻碍其良性发展。

3.分类监管。我国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分类监管,强化各部门间的协调监管。按照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框架,目前应实施以监管主体为主,相关部门为辅的跨部门监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央行应承担对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监管;证监会应承担对众筹融资的主要监管;对于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央行和证监会应协调监管;对其它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应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协调。

4.依法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应该有权威性的依据作为处理准则,该方面内容由以法律法规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制度体系充当。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依法监管可以实现对行业市场的规范和相关权益人利益的维护,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立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借鉴先进国家的监管经验,不能采取简单的处罚手段,而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确立实现对行业发展的有效引导,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和消除。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义务方面,应该重视通过法律形式将特定信息的披露作为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使信息披露严格遵循法治要求,为审慎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创造基础。

5.负面清单管理。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改变当前的法律认识,由过去的严格遵照法律允许的范畴开展金融业务转变为除去法律明令禁止的内容,其他均允许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相关业务的尝试。这种管理的实质上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范围的大幅扩张,从而为金融企业的创新提供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然而,在长时间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过程中,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管理部门对其存在认识方面的错误,导致监管工作的局限性,为了避免监管失误,采取正面清单管理的方式进行金融监管,对于法律未明文许可的内容不敢轻易涉及,这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对其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负面清单管理的提出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松绑,其实质是底线思维的具体反映,在底线允许的范围内,给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经营自,从而实现行业的适度自由,以此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促进。

6.加强创新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对客户需求的积极响应,是在传统的金融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应性革新,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该予以鼓励。然而,过度的自主会导致违规行为的出现,因此,对其经过加强创新监管,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发展方向的把控。

7.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环境中,信息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使得消费者识别有效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挑战;而且网络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各类交易信息如身份信息、账户信息、资金信息等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存在被非法盗取、篡改的风险,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金融隐私权。

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间还相对较短,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类新问题不断涌现,给监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亟需通过对监管思路的梳理和思维的转变,实现具体的监管工作的改进,从而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鼓励和调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导致的,对其进行监管提升,应该以行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对思路的创新实现对社会金融需求的合理满足,从而营造适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晓晖,李继尊,冯晓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J].中国金融,2014(8):43-44

[2] 宋晓燕.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以余额宝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15(2):6-11

[3] 何文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45-49

[4] 谭中明,朱文瑶.从金融自由化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3):67-68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8

当前,业界和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市场习惯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定义为“互联网金融”,或者认为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领域就是互联网金融。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一词的谢平这样定义: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按照这一定义,金融产品作为各种数据的组合(不需要任何实际物流的支持)在网上实现数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定价,加上网上支付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因此,基于互联网公司“贴金”的模式,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支付式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和理财式互联网金融。支付式互联网金融:主要为涉及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宝。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主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线上P2P贷款模式。二是阿里小贷模式。理财式互联网金融:这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支付宝旗下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招商银行推出的“微信银行”等。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分析

(一)法律不完善带来的业务违规风险

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利益主体、权责划分、监管主体等关键问题均没有明确的界定。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政策的不明确成为互联网金融长远规范发展的阻碍,处于灰色地带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极易开展违规业务,产生诸如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民间借贷纠纷等金融风险。

(二)监管创新不及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技术风险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让金融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监管机构技术的创新和监管手段的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带来了一系列技术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更容易出现黑客可利用的漏洞,造成客户资金和商家信誉处于风险中。

(三)网络虚拟性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带来的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意味着交易双方的所有资金业务活动都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增加了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放大了信用风险。打破互联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尚不健全。

(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足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大量数据存储于云端,这意味着犯罪分子更容易窃取数据,得到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据了解,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56亿人次,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遭遇钓鱼网站等。

三、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

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设立应以支持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合规发展为前提,减少硬性规定设计。尽快出台针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发展方向、监管办法及违规处罚、退出机制等相关内容作出界定,从宏观层面上将其纳入法律监管框架之下。

(二)构建协调合作监管框架,引导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

互联网金融突破传统金融业分工,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界限,同时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内容。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形成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实现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打造金融监管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网络。

(三)创新改革监管方式,利用先进技术加强非现场监管

金融监管应与时俱进,推出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将大量的金融业务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综合评估金融机构内部业务发展的风险状况,建立非现场监测预警机制,形成实时跟踪监测系统。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的大数据分析企业、个人信用,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征信系统。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管理办法,对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机构的信息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作出明确规定。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监管原则和目的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宽松的创新环境,过于谨慎、严苛的监管措施有可能抑制其创新发展。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坚持非审慎性监管原则。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使互联网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公平、有效,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二)监管主体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综合性、多领域、电子化等特征,监管主体应包含各级政府、各级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商税务部门、工信部、公安部、行业自律组织等。

(三)监管职责

1.各级政府。一是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范畴,协调监管主体间的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复监管、监管漏洞等问题。二是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三是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填补法律空白。

2.各级金融监管部门。一是人民银行应牵头组织各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协调各类监管事宜。二是推动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三是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日常监管工作,以非现场监管为主,现场监管为辅。四是协助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内部征信系统,并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

3.工商税务部门。加强对从事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税收情况的监管,适当加大检查频率和深度,充分收集第一手信息,及时反映该类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工信部。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技术力量,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非现场监管系统,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网络借贷平台;债权人利益保护;恒昌公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059

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借贷行业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投资意愿的不断增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借贷以其便利性和相对高收益迅速地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融资工具。网络借贷从2005年3月第一次在英国出现至今,短短12年的时间已经风靡全球。凭借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国外的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发展迅猛,但其所面临的非法集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也逐渐显露。本文在学习国内外网络借贷平台关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恒昌公司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实践,提出了网络借贷平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国家法规明确网贷平台的定位

2015年7月18日,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为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第一条第八项对网络借贷进行了明确的定性: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指导意见》以纲领性文件对网络借贷进行了规定。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终于在2016年8月24日公布实施。该征求意见稿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借贷进行了权威性的界定,也对网贷的监管部门做了明确的规定。该办法第4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C构的机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公安部牵头负责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互联网服务进行安全监管,依法查处违反网络安全监管的违法违规活动,打击网络借贷涉及的金融犯罪及相关犯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同时,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其第4条职责分工中,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恒昌公司网络借贷平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平台的法律定性,明确了自身平台的中介性质。

二、欧美国家网贷平台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及监管规则的借鉴与启示

本部分选取了三个国家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债权人保护制度及监管规则案例进行分析。

(一)英国网贷平台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及其监管规则

2014年4月1日,英国正式施行由FCA①的《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FCA将借贷型(即网络借贷)和股权投资型两类众筹纳入监管,并制定了不同的监管标准,从事以上两类公司必须要取得FCA授权。围绕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目标,FCA建立了平台最低审慎资本标准、客户资金保护规则、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合同解除权(后悔权)、平台倒闭后借贷管理安排与争端解决机制等七项基本监管规则。这些监管规则都是我国监管部门需要借鉴的,也是恒昌公司参照学习的目标。

(二)美国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其监管规则

美国的网贷平台监管主要是由SEC和各州的证券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比如,《多德弗兰克法案》对网贷平台的总体发展起着引导性的监管作用,美国问责办公室、美国审计总署等机构也辅助监管。网贷平台接受的监管与披露要求基本与上市公司看齐,标准十分严苛。

美国网贷平台的个人信贷类产品占80%,代表性企业Lending Club和Prosper 通过引用FICO②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为信贷类产品打下了坚实的风控基础,是“大数据风控”的典型成功代表。通过数字化征信体系为借款人设置不同的风险评级,为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借款利率从而实现风险的分级化管理,有利于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出借人的个性化理财需求。同时美国网贷平台的贷款金额普遍偏低,按照Prosper的标准,单个项目的最大借款金额未超过35000美元,因为这样可以分散风险。

(三)欧洲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及其监管规则

法国是欧洲的重要的发达国家。从法国网络借贷的监管经验看,投资者(债权人)保护机制是整个监管框架的核心内容,它呈现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依法保护。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核心是法规的建立健全,法国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全球前列,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平台的运行和投资者的利益保障。二是注重量化指标。对于网贷领域的监管和投资者保护都有较为明确的量化监管指标,法国的指标体系全面细致,从准入标准、投资上限标准、融资上限标准、产品信息、适用监管标准等都制定了较为全面的指标,以利于监管机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监管。三是注重公平交易。法国注重公平交易,防止平台和借款人以虚假和扭曲信息使得投资人的利益受损。

三、制定保障平台债权人利益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护网贷平台的债权人利益,恒昌公司制定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资金流向保障制度、平台保障制度、还款风险金保障制度、出借人保障制度(“三审五催”保障制度)、数据泄露违规事件处罚规定、业务档案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管理制度、合规检查管理办法等。

资金流向保障制度是指,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降低出借人财富管理的风险,恒昌公司与多家知名第三方支付平台鼎力合作,为债权人的资金保驾护航。平台保障制度是指,恒昌公司引入专业的信用评分体系,资金分散出借,通过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流程,保障出借人资金安全。还款风险金保障制度是指,公司设立风险金专用账户,根据实际情况向出借人支付当期全部或部分的逾期本息,降低出借人资金风险。出借人保障制度也就是三审五催保障制度。“三审”指初审(对客户群体进行划分,筛选出合规借款人)、面审(对借款人提出的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合法进行评估)、终审(综合面审报告、调查报告、借款用途等给出终审意见)。“五催”是指,内部风险预警(第一级别)、各营业部还款管理(第二级别)、资产管理室还款管理(第三级别)、委外催收(第四级别)和司法诉讼(第五级别)。通过“三审五催”制度,切实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等。

四、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贷平台的市场准入机制

恒昌公司严守专营网络借贷中介的业务范围,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积极办理三证合一,严格遵守国家的市场准入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网贷平台的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实施监管。现阶段,我国网贷平台的准入门槛非常低,相比较而言,从事金融服务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设立就严很多,例如在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条件、注册资本、股东人数、董事监事的任职规则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本文认为,恒昌公司网贷平台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市场准入制度,比如:一定要去工商部门注册领取营业执照,一定要到工信部申请ICP许可证,一定要到工商部门申请增加“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范围,真真正正、合理合法地开展网贷平台业务。

五、完善新的资金进出模式,进行银行存管,采取账户分离设置

恒昌公司的网贷平台――恒易融平台,通过与恒丰银行及“汇付天下”签署《资金存管服务协议》,促使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实现双方之间直接的资金划拨,消除了客户资金被恶意挪用的可能性。存管银行依据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对客户资金与恒昌公司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网贷平台仅被授予客户资金情况的查询权限,始终保持平台自有资金与项目资金相隔离。通过银行联合第三方支付存管,恒昌公司的网贷平台能够有效地对客户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监督,保障了资金流向的公开透明。恒昌公司网贷平台充分尊重消M者的自主选择权。平台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操作,公司自主研发匹配撮合系统:一方面在取得出借人授权的基础上避免人为操作干预出借人的出借决策;另一方面提高了出借人的客户体验及资金运作的高效性。

六、进一步优化公司的风险储备金制度,完善投资者救济的渠道

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完善网贷平台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后的救济渠道非常必要。一方面,我们应当赋予债权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明确纠纷中的网贷平台关于借贷关系的证明责任和借贷关系无效情况下网贷平台的救济责任。为了保障出借人(债权人)的利益,恒昌公司网贷平台将从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已缴纳营业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存入风险准备金账户,根据出借人的出借服务协议中的相关约定,用于垫付因平台信审或者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出借人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回款损失,并且该款项由银行进行独立的专户管理,每月银行将出具存管报告。

七、制定保护网贷平台的债权人利益必须坚持的原则

要保护网贷平台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就必须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对此,恒昌公司制定了保护网贷平台债权人利益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

一是树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恒昌公司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在公司内部,自上而下地向员工灌输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理念。对外,无论从网站展示还是客户服务手册均重点凸显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方式方法,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二是注重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合同责任中的一般原则,其适用范围是较为广泛的。由于我国采取的是二无制归责任原则,因此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有限。过错责任原则首先适用于违约责任的确定方面,即以过错作为确定违约责任的依据。在客户与平台签署的服务协议中明确锁定期不得退出,因此出借人提前退出则视为违约,就需承担相应的费用。关于提前退出费的收取问题:客户申请提前退出应向平台支付提前退出费,提前退出费根据本协议锁定期期限的不同采取如下支付标准:标准1:锁定期为3~18个月的,提前退出费=提前退出金额×15%;标准2:锁定期为24个月的,提前退出费=提前退出金额×2%;标准3:锁定期为36个月的,提前退出费=提前退出金额×5%。

三是强化实际履行责任的作用。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既然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原则,就需要落到实处,强化实际履行责任。比如,客户申请提前退出应向平台支付提前退出费,提前退出费根据本协议锁定期期限的不同而不同。

四是严控业务范围。恒昌公司致力于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向借款人及出借人(债权人)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促成出借人和借款人形成直接借贷关系。基于这样的企业愿景,2014年9月公司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恒易融平台(wwwhengyirongcom)正式上线运营,平台严控业务范围,专营网络借贷业务。

五是健全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是公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通过搭建内控合规体系,对损害消费者权利的制度流程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公司的风控能力。恒昌公司设立内控部作为二级部门,根据合规、稽核、内审等部门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合规制度和流程权限的相关梳理,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促进效率与流程优化,形成联动机制,增强公司风险管理与内控流程的有效性。

六是加强信息披露,保障客户权益。自投入运营以来,恒昌公司网贷平台严格项目信息,履行平台项目信息公开的义务。尤其是2016年8月《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个体网络借贷(征求意见稿)》之后,公司网贷平台积极响应协会要求,以月报形式进行信息披露。恒昌公司网贷平台通过官方网站向出借人披露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运营状况、融资项目的基本信息等内容,并设置风险教育专栏,下设风险提示、政策法规和网络借贷知识三个板块,及时披露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进行知识普及、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出借人以小额分散的方式参与网络借贷。

八、建立和完善合格投资者制度

在出借人实名制注册和出借前,恒昌公司网贷平台会提示出借人阅读并确认《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或履行以下义务》,向出借人提供《网络借贷中介平台出借人提示》的风险教育,其中包含合格投资者条件等提示内容。投资者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同时在知晓网络借贷风险、投资年限、年龄等条件方可在平台出借。

九、规范监管,依法规范平台的自身运营

依法规范平台的自身运营日益显得重要,对此,恒昌公司强化了网贷平台对准入阶段、运营阶段、退出阶段的监管。

一是准入阶段的监管。依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网络借贷行业实行备案登记制,信息中介机构领取营业执照后需在地方金融办登记备案。行业不设置注册资金限制、牌照制等高门槛的准入条件,这些规定间接地鼓励了行业的发展。我国网络借贷行业虽已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监管立法滞后、准入门槛较低且无经营范围限制。针对我国网贷行业屡屡出现的金融犯罪事件,我国的监管有必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行业的规范化运作。对此,恒昌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积极、主动拥抱监管。

二是运营阶段的监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网贷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坚持底线监管思维,加强事中、事后行为的监管。由于《办法》规定实行客户资金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存管制度,同时,为防止信贷集中度风险,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实现《办法》与刑事法律中非法集资有关规定衔接,引导网贷机构遵循小额分散原则;再由于《办法》明确规定了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网贷机构及不同网贷机构的借款余额上限。对此,恒昌公司网贷平台对平台运营阶段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注重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行为监管,明确对出借人进行风险揭示及纠纷解决途径等要求,明确出借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三是退出阶段的监管。依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信息中介机构拟终止中介服务的,至少提前10个工作日终止业务,告知工商注册地所在金融办并办理备案注销;信息中介机构依法解散或宣告破产的,除依法进行清算外,由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注销其备案。

十、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和信用评级系统

一是建立“公司网上借贷征信系统”,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凭借多年在小额信贷领域的深耕,恒昌公司在内部积累了大量数据,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控策略模型。同时,恒昌公司对接了多家外部征信机构、数据共享平台,基于用户资料和还款行为等数据,运用统计、数据挖掘等建模工具形成多维度的具有风险体现性的可量化指标,为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和审批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从成立至今,对于初级风控提交的借款申请,恒昌公司将其通过高级风控并推送至网贷平台的比率控制在50%以内,从而加强了风险管理。

二是实行实名认证,保障个人信息真实性。恒昌公司网贷平台在客户出借或借款前都需进行实名认证,并通过系统对接,实现客户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的一致性审核。如客户进行还款、银行卡变更,也需通过银行柜台进行实名认证。

三是严格审核、审批,对信贷进程实现系统管理。在资产端,公司通过线下信息采集、集中式信审和一系列反欺诈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平台欺诈风险,有效控制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恒昌公司合作伙伴的线下团队负责前端的客户接触、信息采集,并对客户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初步的搜集和整理,录入系统。恒昌公司的合作伙伴负责为网贷平台提供专业的信审与风控支持,其合作伙伴分别在上海、北京、深圳、大连分设集中信审中心,信审分单随机生成并无规则排序,有效防止了造假和欺诈。借款申请进入信审部门后,在初审环节将经过反欺诈、信用审核、实地审核三大步骤,确保真实有效。通过与多家大数据公司的合作将欺诈风险降至最低。例如,公司通过爰金审核客户的身份真实性,通过同盾、中智诚、上海资信、宜信阿福、前海等公司做到反欺诈及同业黑名单的筛查,等等。

四是规范还款催收,完善属地催收,提高回款效率。网贷平台只承担撮合借贷双方促成交易的义务,并不承担逾期不良管理的义务,但是,为最大限度保障债权人财产安全的合法权利,可与出借人签订委托催收、贷后管理的协议,从而帮助出借人挽回本息损失。恒昌公司形成集贷后回访、贷后管理、逾期管理为一体的催收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回款效率,帮助出借人挽回本息损失。客户借款成功后,依据风控管理机制,恒昌公司将会抽查一定比例的客户进行回访,主要是从内控与合规的角度进行再次排查,目的是为了检测和避免欺诈行为。从实践来看,有些欺诈人员放款成功后可能会放松警惕,容易及时查出欺诈行椤6杂诔鱿稚鲜龇缦盏目突В平台会及时启动催收机制最大化降低出借人的资金风险。恒昌公司贷后管理通过催收业务模式的建立,在逾期前、中、后阶段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催收网络和渠道。临近还款日,对系统内部预警产生的风险客户通过短信、电话的方式进行还款提醒。后期通过集中电催、各区域属地催收、法律手段等方式进行后续催收工作。

五是完善人行征信系统与公司网贷平台借款记录的对接。待人行征信系统建立完成,公司将积极与其完成数据对接,通过提供海量征信数据帮助行业建立信用体系、提高行业反欺诈能力。

十一、完善反洗钱制度建设

金融机构是洗钱活动最重要的渠道,也是反洗钱工作的主阵地。有效地开展反洗钱工作,既是一项必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有序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依据《反洗钱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的相关反洗钱义务,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是关键。恒昌公司建立了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标准及分析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内部审计、培训、宣传和保密措施等反洗钱预防、监控、报送等制度,完善了内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了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十二、提升出借人自身的债权保护意识,谨慎其出借行为

一是采取措施提升出借人的风险辨识能力。风险意识的培训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受教育权和受尊重权的有效途径。提高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意识也有助于让其准确知晓、识别风险,审慎参与有一定风险的网络借贷活动。因此,恒昌公司通过线上不同环节的风险提示和线下服务手册中的风险预警,为消费者创造多维度的风险意识培训环境。公司的恒易融平台在官网网页底部、风险教育板块、平台回报率后面的问号中、出借人确认出借时4个位置进行了明显充分的风险提示。客户登陆官网后在页面下方可看到温馨提示:“出借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平台建议的年均出借回报率仅供出借人参考,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在出借人实名制注册前和出借前,平台会提示出借人阅读并确认《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或履行以下义务》,向出借人提供《网络借贷中介平台出借人提示》的风险教育,其中包含合格投资者条件等提示内容。

二是利用网络的透明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建立有效的投诉举报渠道,创造更公开透明的网络电信环境,帮助消费者维权索权,同时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造谣、诽谤等负面舆情。恒昌公司网贷平台通过设立举报邮箱、客服电话等投诉渠道,搭建客户在线争议解决平台,保障了消费者的依法求偿权。同时,近期不法分子通过散布针对我司的谣言、诋毁、诽谤,不仅违法侵权而且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重大影响。面对恶劣的负面舆情,公司除了澄清、举报外,还积极通过公开的运营情况、合法合规性展示和客服的解释说明,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平台,提高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赖度。

总之,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借贷平台及其债权人所面临的多种风险,并结合恒昌公司的实际,针对如何保护网络借贷平台债权人的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的建议,以期对网络借贷行业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对我国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当然,网络借贷平台的债权人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我们不能一蹴而就。鉴于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网络借贷行业快速发展、问题频发和相关配套监管制度正逐步完善的现实,应通过相应的整改过渡期,通过大力整顿现阶段网络借贷行业的种种乱象,引导平台走向规范化的运营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障网贷平台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注释:

①这里指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简称:FCA(FSA),其官方网站:http://wwwfcaorguk/。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2013年起被两个新的监管机构所替代,他们分别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和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其中对经纪商的监管权将全部由FSA移交至FCA。

②FICO 评分系统在美国得到广泛地使用。该评分系统有五类主要影响因素:客户的信用偿还历史、信用账户数、使用信用的年限、正在使用的信用类型、新开立的信用账户。美国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主要是Fair Isaac Company 推出的 FICO,评分系统也由此得名。一般来讲,美国人经常谈到的你的得分,通常指的是你目前的FICO分数。而实际上,Fair Isaac 公司开发了三种不同的FICO 评分系统,三种评分系统分别由美国的三大信用管理局使用,评分系统的名称也不同。FICO 评分系统得出的信用分数范围为300~850分,分数越高,说明客户的信用风险越小,但是分数本身并不能说明一个客户是好还是坏,贷款方通常会将分数作为参考来进行贷款决策,因为每个贷款方都会有自己的贷款策略和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艳,陈小辉,刑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

[2]唐婧我国民间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3]王曙光,孔新雅,徐余江互联网金融的网络信任:形成机制、评估与改进――以P2P网络借贷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4(5).

[4]王腊梅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J].南方金融,2015(7)

[5]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7/18/content_2899360htm2015-07-18.

[6]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银监发〔2016〕11号文件)[EB/OL].http://cbrcgovcn/govView_F6AD6C35CEA040B7998A94E4FC2AE577html2016-05-05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6〕1号)[EB/OL].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D934AAE7E05849D185CD497936D767CFhtml2016-08-24.

互联网保险监管管理办法篇10

随着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其它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的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正式告别“野蛮”发展期,转而进入规则监管下的理性繁荣时代,这为规则意识强烈的传统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和升级其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回顾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历史布局,然后分析了规则监管时代为传统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原因,最后提出传统金融机构在规则监管时代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四个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服务转型;生态型互联网平台

一、前规则监管时代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布局

纵观国内外,传统金融机构都在不余遗力地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和新渠道开展金融服务。但是,由于中国金融行业管制度高、垄断性强、政策红利多,传统金融机构在近几年的互联网业务变革基本是业务的互联网化。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全面深化及市场逐步开放,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托其海量的用户和数据逐步向金融业渗透。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以不可思议的井喷式发展拉开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普及”大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金融,也在中国快速“野蛮”生长。由于互联网金融确实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也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包容和空间。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不断蚕食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意识到金融市场开放后“互联网+”新金融时代的巨大挑战,从而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

(一)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传统商业银行在规则监管前时代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可划分“余额宝”前时代和后时代。在“余额宝”前时代多数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布局重点在网络银行,即银行业务的网络化。通过不断丰富和优化网络银行的功能来提高对人工的替代率,实现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金融业务网络化一是降低成本,扩大业务量,提高中间收入;二是升级业务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加强客户粘性,增强同业竞争力,比如商业银行陆续推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WAP移动银行和APP移动银行。目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少数商业银行还推出APP移动银行“音频盾”硬件密钥服务,让金融服务与客户金融需求无缝对接;在“余额宝”后时代,伴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深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诸多商业模式被监管层认可,部分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布局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业务布局的划分可分为四类:一是网络银行创新与升级,推出“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2013年,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相继推出“微信银行”,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客户的移动社交平台——微信APP之中,在提升服务的同时开始注得客户度的参与感;2014年,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包商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重庆银行纷纷推出“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最大的特点是无需注册,也不用登录,支持多家银行卡直接购买同一家银行的标准化产品,呈现出互联网开放、共享和生态的特性。二是P2P业务。2014年,部分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开始布局P2P业务。比如有招商银行的小企业E家、国家开发银行参与投资设立的开鑫贷和金开贷、民生银行的民生易贷、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兰州银行e融e贷以及平安集团的陆金所等,其中陆金所最为著名,银行系P2P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将银行的服务链有效下沉。三是股权众筹。股权众筹规则和流程相对复杂且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布局的银行相对较少,主要原因还是有较大的法律风险和业务风险。目前只有浦发银行筹建“小浦娱乐”众筹平台,集中在电影、电视剧,话剧、演唱会等娱乐项目领域。四是网络微贷。商业银行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商户的交易信息,结合客户征信信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并据此发放贷款。但是受到数据和技术的限制,成功的网络微贷产品不多。目前中信银行与银联商务合作推出的“POS商户网络贷款”微贷产品比较成功,商户只要有足够的POS流水信息就可以享受无担保、无抵押、全线上、审批快、随借随还贷款服务。工行银行推出了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也是成功的网络微贷产品。

(二)证券业在互联网证券的布局证券业行业近几年改革的力度很大,“远程开户”和“一码通”等政策的出台加速了证券业拥抱和融合互联网的步伐,各大证券机构也加快了互联网证券的布局。证券业互联网证券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零售业网上网下双轮驱动。互联网最强大的优势是去中介化,消灭传递价值,因此,证券业同质化,低利润率,低技术含量的零售业务被率先互联网化。券商主要通过与互联网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其大容量、低成本客户和渠道资源,将客户导流到证券平台,然后通过价格策略与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将导入的客户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客户,从而实现流量变现。比如:国金证券与腾讯战略合作的“佣金宝”,推出的证券行业首个“1+1+1”互联网证券服务产品。广发证券与新浪网合作打造的一体化理财平台。第二层次是业务入口的平台化集成。券商将证券交易、融资融券、投资理财、融资服务和投资资讯等所有业务集中整合到一个平台,客户只需要一个客户端就能完成所需的证券交易、理财和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比如浙商证券的“汇金谷”证券移动平台。第三层次是全场景的金融账户服务。全场景的金融账户服务可实现客户名下资产全景展示、多账户交易、全产品在线购买、转账支付、生活服务等综合化服务需求,这是互联网证券的方向和趋势。比如:国泰君安推出的“君弘一户通账户”是全场景的金融账户的雏形,可以统一管理客户在国泰君安旗下的证券账户、资管账户、期货账户、信用账户、场外市场账户等各类实体账户。

(三)保险业互联网保险的布局保险行业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融行业,本质是通过群体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来精确定价,保险产品具有典型的标准化特点。所以,保险产品是非常适合互联网营销,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一些保险机构就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营销,互联网也成为保险机构必争之地。保险机构对互联网的布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单向媒体化。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品牌宣传、产品营销、业务咨询等。第二阶段是互联网业务渠道化。1997中国保险信息网建成,同年新华人寿第一张互联网保单,开启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时代。然后保险机构纷纷利用网上销售以及网上服务,提供保单的查询、销售、保全、理赔等一系列的业务活动,服务可以通过电子化完成,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车险、万能险和短期意外险等标准化产品。比如:大多数保险企业的官网都具有标准化险种产品电子化流程服务。中国人寿还专门成立专业电子商务子公司进行保险产品的互联网服务。第三阶段是互联网智慧生态化。在“互联网+”的战略背景下,互联网保险更成为保险机构竞相追逐的领域。保险业具有数据生产的天然优势,面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可谓是如虎添翼。保险业在与大数据的深度结合上不断创新出微价格、碎片化、高频度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这些新产品还具有按需定制、结构定价、精确营销新特点。比如:货款保证金保险、网络退货运费险、第三方支付账户资金安全险、P2P网络借贷险等。

二、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金融是历史时展、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服务创新三者共振产生的新兴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恰逢我国金融行业全面改革深化的大时代,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包容和支持,以“野蛮的方式”绕过诸多监管限制,打破了旧的金融秩序和格局,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为现有的金融秩序及金融规范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引势利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监管规则保证互联网金融不偏离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宏观目标,即金融业市场化;二是微观目标,即金融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三是结构目标,即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有力的促进了金融业市场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能有效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困局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但是,近几年的发展中,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或积极服务于我国政策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产生过剩”(下称二高一剩)行业。比如,在2015年上半年极其火爆的P2P股票和期货配资;一些P2P平台和互联网信托为“二高一剩”行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出台监管规则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正本清源是我国金融改革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

(二)监管规则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公平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带动了P2P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基金、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行业无门槛、无标准和无监管,导致整个行业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比如:有些P2P借贷平台纯粹就是资金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明目张胆挪用客户的备付金进行套利,但银行对此则不作为;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根本没有落地服务,等等。这些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如果任由这种乱象蔓延,则会造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所以,只有出台明确的监管规则,将不合规的从业主体及时逐出市场,给行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这样才有利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脱颖而出。毋庸置疑,尽早出台监管规则是互联网金融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必然选择。

(三)监管规则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你追我赶、不断博弈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做为一种新金融,为用户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新的新融产品,金融监管层主要从安全、效率和公平的角度来对金融创新进行评估,如果认可金融创新则会建立新的监管规则对其加以规范和约束,如果不认可则会明令禁止。比如:公募性的股权众筹与我国现行的诸多法律法则存在冲突,但由于符合金融改革的目标和风险可控,则在紧锣密鼓出台管理办法;以投资者、配资客、互联网配资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信托、券商和银行众多角色形成的互联网股票场外配资产业(下称配资),在我国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行业规模,但是脱离实体经济,又存在巨大风险,监管层则出台规定对其进行了禁止。虽然铁腕的监管引起了证券市场极其巨烈的波动,但防止了未来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及时出台监管规则避免市场失灵,防止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监管的必然选择。

三、规则监管时代为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正式《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国家层面文件规范、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明确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互联网金融也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发展行业。紧接着,保监会出台了《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和央行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的细化政策将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发展期,转而进入规则监管下的理性繁荣时代,这为规则意识强烈的传统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和升级其互联网金融业务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优势显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金融行业的发展都是由传统金融机构主导。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业是一种经营风险的行业,核心能力是通过对产品的风险评估、定价和控制,获得风险溢价。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渠道、新生态让传统金融业务呈现出新金融形态。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让金融产品的营销成本极大降低,即消灭金融产品中的传递价值,将大部分的中介成本回馈给了客户,但金融产品内在服务价值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产生而改变。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金融行业,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及定价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即创造产品服务价值比获得产品的传递价值更重要。传统金融机构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在产品服务价值创造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强大的信誉基础和雄厚的资本实力等诸多优势。监管层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定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环节必须由传统金融机构专办。比如:2013年,央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信息核对校验机制的通知》,要求各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开发第三支付客户备付金专用存管财户系统,对客户备付金信息每日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P2P业务中的借贷双方资金必需由银行托管。

(二)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深化为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2014年是中国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是中国金融机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国务院出台了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混业经营改革政策;证券业迎来了“一码通”时代;保险业的资金运用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和范围等。诸多重磅的金融机构改革政策的出台给予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更广宽的创新空间,更灵活的体制,更自主的定价权。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金融。目前,我国正在向“互联网+”经济时代迈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转型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来满足新经济常态所需要的新金融服务。

四、规则监管时代下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

《指导意见》等监管规则的出台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长期发展是重大利好,对互联网金各种的业务规则、监管分工和政策支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规范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止了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套利”。因此,监管规则出台更有利于规则意识强烈的传统金融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面对难得的的历史性机遇,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的采取相应对策。

(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指导意见》第(一)条明确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从技术、产品和平台三层次进行互联网金融转型,非常清晰地指出科学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突出作用。银、证、保三大传统金融机构必须坚定的实施科技领先发展战略,只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构建数据定价的核心能力,在汹涌澎湃的大数据时代才有竞争力。从目前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应大力发展以下科学技术: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风控和区块链技术,这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区块链技术使得信息自由互信,发达国家的银行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框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以指纹、人脸识别等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的技术是未来金融活动主体识别主流技术;三是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以移动影像识别、智能穿戴技术为代表的“嵌入”金融服务的是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四是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指导意见》、《暂行办法》和《管理办法》对从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金融必须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二)快速推进产品创新“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已经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企业和个人依赖的基础设施,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创新来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让产品创新成为自身互联网金融转型的抓手。传统金融机构应在标准化产品、个性化产品和跨界化产品的三维度进行大力创新。标准化产品创新应不断挖掘一定数量群体对同一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推出标准化的新金融产品,以互联网作为营销和服务渠道,给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通过边际效应获得超额利润;个性化产品虽然目前成本较高,但随着用户数据的积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成熟及未来逐步完善的征信系统,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全成为可能,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创新可极大增强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跨界化产品创新也是未来创新的主要方向,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跨界性使得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面变得模糊,传统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和政策优势积极与非金融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产品创新,扩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三)积极构建生态平台平台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独有生态模式,其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生态平台战略既保持从纵向分析价值链环节的思维,又增加对横向价值环节的分解,所以能逐渐模糊产业的边界,在创新需求的同时,还蚕食现有需求,从而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这就是为什么BAT等大型的互联网平台能逐步渗透到传统金融行业,由此可见平台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强大统治力。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平台其实一直也是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目前我国还没由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有统治力的金融平台。《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支持传统金融机构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有条件的传统机构打造生态型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金融机构一定要坚定执行基于金融账户为入口的生态平台战略。对于具有巨量用户的大型传统机构金融机构可以构建多生态、全场景、泛需求和综合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一定数量用户的中型传统金融机构可以打造细生态、多场景、专需求和一站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用户数量优势的小微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培育一个微生态、专场景、为实体和扶小微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四)专心致力人才培育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由人才驱动,人才是任何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核心资源。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步打破金融的垄断,“银行躺着也赚钱”的时代必将一去不复返。因此,能否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技能的人才队伍决定了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时展的成败。传统金融必须制订人才优先发发展战略,结合机制和体制改革,快速培养一批在精通金融业务的基础上还需谙熟国家互联网金融政策和规则、掌握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精神和文明、能认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具有将互联网和金融进行创新性融合能力的中高级管理层和一批具有互联网营销技能和产品推广及服务的一线员工。传统金融机构只有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看得懂、跟得上、想得到、留得住”的梯队结构合理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才能力保传统金融机构抓住时代机遇,抢占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高地。

参考文献:

[1]谢平等.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9).

[3]邱勋.多维视角下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4(3).

[4]黄迈,杨哲,何小锋.商业银行参与P2P网络借贷的战略分析与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