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十篇

时间:2023-06-28 17:40:58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运行;管理

引 言

随着我国许多重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技术力量薄弱等许多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出现在工程实践当中。当今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力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

1 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设管理方面

1.1.1 规划缺乏长远性

在已建的小型水利工程中,可能会技术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某些工程在没经过详细、慎重的规划以及勘测设计之前就开始兴建,再加上上级部门的规划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的先天性质量差。

1.1.2 管理主体的不明确,没有制定相应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因为早期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资金来源部门会有不的管理,最终造成了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在建成之后,又出现了行业管理的不统一、不规范,使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及使用。

1.1.3 施工技术落后,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当时水利工程的投资并不大,不能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另外,因为当时的项目收益方多为农民群众,所以多数是实行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承建的方法,而群众劳动力少和施工队伍技术的落后都成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四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经济能力不高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造成资金投入不够,限制了工程质量和配套设施的配备,虽然项目建成,生产和经营的效益始终达不到理想效果,导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4 工程验收和移交方面的问题

由于工程部范围广、投资少,大部分工程都没有按照验收标准来做竣工验收,甚至移交手续没有办妥就投入运行,致使这些工程存在不少运行安全隐患。

1.2 运行管理方面

1.2.1 管理体制的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体制的改革跟不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大多数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及使用环节严重脱节,形成了有人用没人管或者是乡、村“不积极”管理的状况,致使不少工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产流失、工程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2.2 经费投入的问题

由于群众经济能力有限,运行管理与维修经费的投入多数还是靠国家和集体的扶持,这就造成了用水者“不积极”的依赖情绪的产生。工程维修的经费一旦不能得到保证,出了问题的工程就得不到及时维修和养护,只能“带病”运行。

1.2.3 水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的问题

虽然小型水利工程是为群众服务,但也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管理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用水者没有形成“水是商品”的意识,水费征收工作不易开展,加之水价不高,甚至有些不收水费,群众缺乏节水意识,用水管理混乱,造成水库没人管、农田没水灌溉的情况,水资源严重浪费。

2 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糅合

2.1 技术管理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

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1.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1.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

2.2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3 结 语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认识,不断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2

【关键字】水利工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黄河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为了能够深刻的了解在工作中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性,就希望能够用这样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文章来让人了解其中的问题。本文从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以及黄河的水资源现状等角度出发,深刻的剖析其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现在存在的一些具体的状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概述

其实,所谓的水利工程就是为了开发水资源或预防水害而建造的工程。从古代以来,水利工程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都紧系国家命脉,尤其对国民经济则是影响更大。这些年来,建设的水利工程不可胜数,但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长江三峡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等,这些水利工程在必要的危险时刻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就此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解决水利问题的思想。总之,要想实现水利工程整体的良性建设,就必须顾及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就实际而言,谈到“运行管理”,不免就会联想到企业里的运行管理,而运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运行管理的理论更丰富,体系更健全,当今社会的企业的发展也就更超强。概括之,运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就可以把企业中运行管理的有关经验和启示运用到水利工程中来,从而让水利工程师知道一些运行管理的启示和经验,让他们在详细了解这些有关运行管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把适合于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运行管理经验和知识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应该选取企业运行管理中的精华部分,将其有关的运行管理经验与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良性运行,以至于能够达到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管理的最佳效果。

三、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

自人民治黄60年来,黄河供水范围扩大到沿黄九省区和津、冀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发展到753万hm2。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胜利油田等的供水任务。根据多年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扣除维持黄河生态环境最低需水量200亿m3和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量10亿m3后,剩余的可供耗用水量为370亿m3,利用率已达53%。用水的主要部门是农业灌溉,平均年耗用水量284亿m3,占总耗用河川径流量的92%。流域内地下水开采量110亿3。

山东属资源性缺水,多年平均降水为676.5毫米,切分配极不均匀,3/4的降水集中在6月-9月;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4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的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位居全国倒数第三。在山东直接受到黄河水惠泽的众多城市中,东营是与黄河感情最深的一个,东营市的引黄水量一直占到其供水总量的90%以上,不仅农业用水依靠黄河,工业用水也大量依赖黄河供给。东营对黄河的依赖仅仅只是山东众多沿黄城市与黄河关系的一个缩眼。实际上,在山东,济南、德州、聊城、菏泽等城市均以黄河作为第一水源。持续不断的水源和生态支持,使得山东正在昂起黄河流域的龙头。如果没有引黄济青,很难想象生态和谐、工业发达的景象依然能生机如昔。

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1、水资源存在严重浪费现象

自人民治黄以来,人们还未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黄河水资源的宝贵,仍然停留在黄河水是取之不蝎、用之不尽的传统认识上,致使浪费黄河水资源的现象长期存在并迟迟得不到纠正。一是工程老化。由于灌区发展迅速,投资不足,灌区是因陋就简修建而形成,工程标准低,配套工程差,渠道衬砌少,且年久失修老化,使得引黄沿途渗漏量很大。二是灌溉技术落后。三是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四是城市生活用水也同样存在浪费现象。

2、水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黄河干流已建的大型水库及引水工程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管理,流域机构缺乏监督监测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引用水量。取水许可制度虽已全面实施,但由于流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处罚手段,使得有效监督尚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3、未建立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

不少水利管理部门,存在单位职工吃食堂、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不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权责不明确,奖惩难以实现针对个人。往往使得应该完成的养护工作没有完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会造成比较巨大的损失。水利工程管理要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的目标,就要充分利用管理考核这个手段,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要善于发现与推广好建议和好办法,要及时组织交流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与做法。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考核指标,在考核工程项目和承包业绩的同时,要考核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对成绩卓著者予以表彰奖励,工作不力者予以批评教育。

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管理意识差的问题

由于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队伍中,特别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之中,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不下少数,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不能对发展变化的水利设施做到及时保养,导致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因得不到维护和专业管理而较难发挥其预期的效果。

5、建设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质量检测方面薄弱,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部门监督职能的责任不明确有关。进一步,就会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缺乏有效地监督的问题出现。

6、缺乏充足资金的提供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在国民经济命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国家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以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某些地区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并不充足,这不仅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五、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改善措施

1、不断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这就要求国家的有关部门切实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工程的质量检测,力求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部门监督职能的责任明确,以至于使得各有关部门能够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尽其责,各尽其职,更好地发挥自己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职能。

2、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到多渠道、多方位、多途径地进行筹资,以至于确保资金供给充足。这就要求国家有关的水利部门,切实做自己的工作,力求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以至于避免那种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部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断现象的产生。更要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财政部门还应确保资金发放到位,不要因为一些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而导致部分贫穷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缺乏资金,进一步说,可能就会造成贫穷的地区更贫穷,人民的生活质量更差,也就会深层次的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确保资金的供给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

3、水利工作者应该发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的最佳契机.事实上,能够找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最佳契机,对于水利工程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契机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更高效、更稳定。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中,建设或运行管理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而且单方面的实施也不可能让水利工程发挥最佳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发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契机,以至于让水利工程达到发挥最佳效果的目的。

4、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措施

改善水利工程的监管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建立健全的企业责任制,出现质量问题要能够追究相关责任的问题,并实施处罚,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建设。完善责任制,落实责任,出现问题,一定要找到其项目的负责人,有了法律的约束,相信水利工程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改善。

5、改变传统观念,除旧立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管理方式与当代的形势不相符的情况下,勇敢大胆的摒弃掉与目前形势相悖的观念,学习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管理方式,结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6、精简管理队伍,降低运行成本

由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经费来源单一,积极的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队伍,提高养护水平,降低养护成本。将管理人员与养护人员分开,让专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的养护人员成立责任段承包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队伍,逐渐以招标的形式择优选择养护队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上文中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我做了一些详细的描述,提出了几项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存在的问题非常的多,就严格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希望有一天能够真的解决我国现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重新让一些干枯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赵岩;缪琴;;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5期

[2]张志军;黄宝连;;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决策模型探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年06期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 运行与建设 管理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16-01

1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运行管理,就是对水利工程的整个规划、施工、以及工程后期的服务和相关管理的统称。其本质上就是指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进行管理,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从而满足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每一项水利工程都离不开运行管理,不仅是因为运行管理决定着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因为运行管理可以更好地衡量水利工程的水准。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水资源通过水利工程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尽可能地发挥其最大效用。在保障人们基本需求和工业生产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行管理还可以监督水利工程的运转状态。即最大程度的让水利工程项目可以更为稳定和持久的运转,从而做出较大的贡献。

2 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是分开的,这就使得建设管理只看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对项目建设抓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可靠。同时,也会造成运行管理只看重水利工程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即对项目的建设管理毫不干预,造成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距离越来越远,紧密性越来越差,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不可分割。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穿插,共同管理。将水利工程视为一个整体,从而体现水利工程的真正作用。

3 现阶段水利工程运行与建设管理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弊端,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也比较差,从而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和经济效益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3.1 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缺少交叉点

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时采用建设管理措施,严格监管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提高工程的质量。而在工程竣工后,水利工程就将建设管理更改为运行管理。即采用运行管理的策略,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进行管理,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会造成建设管理无法将工程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延续。而运行管理由于缺少建设中的相关资料,使得对水利工程的项目状况不了解,从而影响运行管理的水平。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方与后续管理方并没有沟通和交流,也就是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二者缺乏交叉点,无法将彼此的经验和相关资料做到有效交换,因此就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3.2 工程规划缺少运行与建设结合点

水利工程的整个规划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到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规划以及建筑施工规划等。这些阶段都是水利工程完工前的主要环节,也是决定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很多水利工程规划时,并没有重视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也就是没有将这两种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仍是单独运行,往往造成可行性研究规划缺乏实效性。而设计方案又与实际运行效果不符合,或者建筑施工时缺乏质量管理。而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就是工程前期规划时没有将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相结合,从而带来较多的问题。

4 实施有效对策、促进运行与建设管理有机结合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质量安全,就必须要将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实施有效的对策,全面提高运行与建设管理的水平,使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发展。

4.1 采取有效对策将运行与建设管理相融合

水利工程应该将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相结合,即在工程施工时,就考虑到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突发的状况。从而在建设时加强管理,制定实效性的管理措施,保证水利工程在施工时就可以将运行管理提前引入,使得运行管理更好地指引建设管理的方向。同时,在工程竣工后,也不能将建设管理完全弃之不用,因为运行管理只是针对水利工程运转时的管理。如果发生一些特殊状况,必须要运用建设管理的相关资料作为依据,才能解决问题。由此,水利工程不管是在建设时期还是竣工时期,都离不开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

4.2 完善工程规划、促进运行与建设完美结合

水利工程规划是与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分不开的。在可行性研究规划阶段,要考虑到工程运行中的操作和管理问题,所以必须做出具有实效性的规划方案。而在设计规划时,也要考虑竣工后运行管理是否便捷和高效的问题。同时,在建筑施工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建设管理的作用,也要顾及运行管理时可能遇到的状况。从而在水利工程各个规划阶段,全面地结合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利用二者结合的优势,打造出合格的、符合社会和人们需求的水利工程项目。因此,必须要将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相结合,使之贯穿在水利工程的始终。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监督项目的运行效率,达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状态。

5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各项资源的需求度也与日俱增,尤其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国家不得不重视水利工程项目,不得不采取有关措施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和质量安全。人们的需求量增加,也就意味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加。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而言,很多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竣工之后,对于工程本身的管理就相对松懈,管理水平也比较差。这样只重视建设,却忽略运行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也是我国水利工程应该引起重视的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尹艳青.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6.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4

【关键词】 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 管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水利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实现现代化管理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指在工程管理中充分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等,并且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设备,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是我国水利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水利工程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的管理是水利事业发挥作用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很多水利企业过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外观形象,忽视了与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相关的问题。但是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管理现代化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才能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1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需要和管理现代化相匹配的条件

1.1 需要良好的软硬件设施

水利工程中需要的硬件包括水资源配置工程、防洪工程、机电设备等,这些设施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物质基础。水利工程中需要的软件包括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软件是水利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体现。水利工程中的软硬件设施应该相互配合,两者缺一不可[2]。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协调好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坚持软硬件管理两手抓,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1.2 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随着水利行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水利科技的不断创新,水利工程中出现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新事物,以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并加强对基层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3 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工程的管理内容逐渐增加,管理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并且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部门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能够起到很好的感染和激励作用,也有助于水利部门团结员工,树立勤奋工作的形象,让职工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实现管理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水利管理部门应该梳理好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制定科学的员工奖惩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水利部门应该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秀水利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此树立水利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

2 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能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效益

2.1 实现抗洪抗旱的效益

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能够减少抗洪抗旱等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建立和防洪减灾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也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对水利事业的期望。所谓“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这句诗很好地说明了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2.2 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益

水利工程中加强安全运行管理,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满足人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例如,2011年江苏省发生了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用了淮安等地的水利枢纽泵站,通过调水的方式满足了江苏大部分地区的工农业用水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江苏河道的通航用水需求,有效保障了京杭大运河的畅通。

2.3 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的效益

通过细致合理的水利工程技术管理,能够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水利工程生态供水、截污导流等作用。对河流进行功能区划分,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和管理,增强对水利工程的巡查和监管力度,能够有效维护河流的生命健康。

3 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促进管理现代化的措施

3.1 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一些水利管理部门存在管理体制不规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2011年中央颁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水利工程中应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水利管理部门的各项支出和维护经费。这就要求水利部门落实水利维修资金,并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以此进一步巩固水利行业的社会主体地位。

3.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绩效考核

在水利工程中进行绩效考核和定量评价,有助于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考核中应该包括各种现代化指标[3]。水利工程管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进行评价的基本准则。水利部门应该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绩效考核,从工程管理考核入手,深入开展监督、观测、实验和评定等基础工作,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

4 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利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水利部门应该重视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相关的各项基础工作,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以此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敬光.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四川水利,2010(08).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5

【关键词】 小型 农田 水利 可持续 发展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空气污染

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而车辆在作业时将会排放大量尾气,释放大量扬尘,使空气的纯净度受到污染;同时在运行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洒水,如果不充分或不及时洒水,在地面干燥的时候,就会产生扬尘,造成空气污浊。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空气的主要途径。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带来的水污染

生活和生产污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造成的水污染的主要两个途径。地面水质受到生产和生活污水的严重影响,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污染,而可悲的是农村很多部门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在没有妥善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就把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向河道内直接进行排放,严重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而且常常出现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甚至无人管理。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时间久了,它们的供水功能就会失去,而农民为了灌溉,就会在农田区域内开始进行打井,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严重流失了水资源。

2 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要把防治和控制空气污染的工作做好,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为达到烟尘污染的减少或消除,需要把相应的净化尾气设备,安装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机械和车辆上,使车辆排放的尾气得到净化,降低尾气污染,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要把消烟和除尘设备安装在各种燃油的工程机械上;其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需要严格的限定燃烧物,对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坚决避免焚烧,有效防治空气的污染;其三需要妥善的处理建设和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如修路和造田时运用弃渣来进行,既有利于污物的妥善处理,又有利于修路和造田,避免了占有河道和耕地。对于那些无用处的弃渣,也要坚决避免随意倾倒;其四是恰当处理生产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人员的生活垃圾最好以袋装来处理,这样有利于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清运。 同时对生产人员防护身体进行积极的宣传和督促,确保其人身安全和健康。

2.2 针对水污染问题采取的可持续运行管理举措

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处理水污染的依据,在水资源的处理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以排放的总量和污废水浓度达标为底线,相关部门需要把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妥善处理,首先需要经过粪池处理生产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可直接进入农田作物之中,在处理达标之后,向农田之中进行排放;其次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处理和过滤生产废水和机械废油,或是进行隔油沉淀废水,用作其它用途或进行排放;最后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约束管理在农村随意打井灌溉的行为,坚决制止农民随心所欲的进行开挖和堵坝以及截流,把保护好沟渠当做大事来抓,确保沟渠的灌溉功能能够实现永久,使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能够有效的得到避免,发挥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功效。

2.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固体物及粉尘污染问题的可持续运行管理措施

相关的弃渣规划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有序堆放和重复利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依据,为了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随意倒放弃渣的行为应该坚决的制止。在修路和造田时,可以巧用弃渣,使占有河道和耕地的情况被有效的避免;采取有效措施,对运输车辆中的材料散落场地或道路的情况进行消除,并安排专人及时清扫场地和道路;统一清运生产人员产生的袋装生活垃圾,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和健康保护工作。

2.4 强化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定期加强环保培训

使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自觉贯穿环保细节,是建立在环保意识和观念较强的基础之上的,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运用以下三个有效的举措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进行提高。 首先,加大宣传环保知识和重要性的力度,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深深的扎下环保的理念,把环保真正切实的贯穿于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之中;二是水利部门还可采取邀请环保相关专家定期为员工做环保讲座,把一些必要基本的环保知识传授给工作人员,为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环保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实现环保理念和工作实际的完美结合;三是大力推行环保责任制,对环保工作进行有效的分解,使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都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实现环保责任的层次落实,在思想观念真正重视环保工作, 同时结合一定的奖惩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环保工作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警示和惩罚那些把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以及忽视环保工作的部门或人员。

3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强化维护和管理已有的水利工程,是确保人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合理有序进行,工程的经济效益能够长期充分地得到发挥的最有效途径。

3.1 安全管理

强化宣传《水法》的力度,注重抓好防止水利工程被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加强管理涵闸和倒虹吸,以及渡槽和生产桥等工程的配套设施。

3.2 资料管理

工程管理需要具备齐全的施工规范和相关专业标准以及法律等资料;分项建档设计图纸及文件和施工记录,以及检测结果和竣工验收报告等;妥善保存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

3.3 设施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按等级造册,并把工程分布图绘制出来,并分类进行排列,采取重点工程挂牌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重点管理,按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当前的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得到保障;强化和培训全体水利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知识,并需要把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进行完善,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活动积极的开展起来,促进设施管理工作。

3.4 经费管理

把维修养护工程的合理费用标准制定出来,以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合理的征收收益单位与受益者相应的费用,以维护工程;遵循建设和管理以及受益一条龙的原则,把经费用好,使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实。

3.5 资源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具备长期性特征,因此,应充分的运用发展的视角来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注重培养选拔后备人才,有计划和按步骤地采取合理措施派人出去深造;对职工在职学习给予积极鼓励,推动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切实做到发挥增值和保值基层水利人力资源的作用;采取适当分工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政策,从而使每个人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业务的主攻方向,培养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的专业人士;同时,注重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工作,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抓好,从而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跟上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日益发展的步伐,真正的能够促进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以及规划之中的项目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为人们造福。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可持续性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任重而道远,相关的水利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团队精神,积极的努力配合,在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遵守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经验和探究活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探寻出更加有效的途径,确保生态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04).

[2]罗宏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2).

[3]吴加宁,吕天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9).

[4]崔世彬,张庆华,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评价[J].人民黄河,2011,(08).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及耕地灌溉问题而修建的灌排工程、抗旱水源工程以及小型水库、引水工程、塘坝、泵站、蓄水池等。其基本任务是调节并改良地区水利条件、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直接惠及“三农”,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人财物资源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地域、资金、人员等因素影响下,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处于不良状态。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范有序运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运行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而且管理责任不清晰,未和现阶段的运行管理任务有序衔接。由此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效率偏低,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应有的作用。

1.2运行管理经费不足

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下,水利工程原有管理投入制度难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发挥作用,加上新的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导致运行管理经费不足,无法正常开展运行管理工作。加之农民群众没有较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因此需要多方资金支撑,但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增加了集资难度[1]。

1.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存在较大关联。如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不清楚怎样调配资源,制约资源效益的发挥;平时忽视有关知识的学习,也很少参加专业培训,致使运行管理技术和能力薄弱;政府部门对工程后期运行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忽视人才培养,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管护。

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2.1完善管理体制,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在工作实践中要突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形成职能明确、保障有力、服务到位以及队伍精干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同时根据产权有归属、运行有机制、管理有载体、工程有效益的基本要求,深化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一是深入推进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管理单位的类别,把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单位的基本支出、养护维修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强化内部改革,做到管养分离,形成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需求的工作体制[2]。针对已有工程,要在清晰界定产权、准确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实施竞价承包、拍卖、租赁以及股份合作等改革,大力组织并建设农户用水合作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搞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营权。对于国家投资兴建的工程属国家所有,各级主管部门可以行使出资人权利;对于国家与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工程,根据投资比例明晰产权划分;集体投资兴建的工程由集体拥有产权,国家补助形成的水利工程资产归属于集体或农户用水合作组织;民间投资兴办的工程由投资者享有产权,允许其转让、继承、抵押以及对外承包、租赁等。通过以上措施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建共管模式更完善,让运行管理主体更明确,摆脱不能落实运行管理责任的局面,增强工程所有者及管理者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强化管理职能。通过竞价承包、租赁等方式继续盘活小型农田水利资产,由水利管理站做好岗位、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建设工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排除后顾之忧。加大运行管理力度,强化基层单位职能,积极构建村级水管员管理制度,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的现象,促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久发挥作用。把握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促进水利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做到依法行政,规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行为,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增强执行力、公信力。

2.2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否则很难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工程也难以发挥效益,因此要建立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保障机制。一是由政府部门提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专项资金,因为工程的正常运行事关农业生产,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可或缺[3]。政府不但要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对其后期的运行和管理、维护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安排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管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保证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提高农田灌溉水平。二是扩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来源渠道,除政府投入外,还要争取社会募集,通过奖励或补偿的形式激励管理人员把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预防出现因工程后期管理维护不善而无法使用、浪费资源的问题。三是建立科学的有偿用水政策,制定合理的水价,提高水费收缴率,使工程运行管理获得资金支持,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使用,造福当地农民。在制定水价、开展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时最好实现农民群众全程参与,使其不断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支持度,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合力。

2.3强化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应定期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对其开展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教育工作,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4]。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开展管理人员创新培训,使其掌握水利设施设备维修技能;针对现有管理人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培训方式,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展开短期技术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持续提高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当提升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使其安心认真工作,切实做好工程管理与维护,进一步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效果;定期对管理人员考核,预防因管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不专业等技术原因引发水利事故;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激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使其将外部推动力量转变成内在工作动力,发挥好个人潜能,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效果。如适时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果检查工作,对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玩忽职守者要受到处罚,保证运行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3小结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7

程项目管理,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在运行阶段的管理能力。

本文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入手,依据建设项目的整体性特点,提出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的具体方法。

可行性研究阶段建管结合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决策前,通过对与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进而评价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水利工程项目具有很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对水利项目的评价,从一开始就以公共项目评价为基本方法。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管理方案论证的同时完全可以对运行管理进行方案论证。

管理机构方面的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的第八部分工程管理,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管理机构设置的初步方案,初步确定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生产、生活的用房规模。”和“提出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和主要措施。”这就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提供了依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对水利工程的性质进行初步的确定,并明确运行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以便通过相应的渠道落实经费来源。

投资方面的结合。新建水利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经费进行测算分析,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测算,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一起考虑,工程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投资,并且将运行管理资金与建设资金一起考虑筹资方案,哪一级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部门就要负责建设投资的落实和运行经费的筹划,达到从项目的前期解决了项目建成后运行经费来源不明、经费短缺的问题。

风险分析的结合。任何项目都存在风险,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不仅建设期间存在风险,在运行管理期间同样存在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概率和增加运行管理期抵御风险的能力。

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

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经审批后,依据项目法人的决策,如果决定建设该项目,就进入了工程的设计阶段,根据我国当前情况,习惯上将设计分为高阶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从狭义角度划分设计阶段我国目前分为二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运行效果,目前项目管理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限额设计”既可以满足建设要求又能满足资金的限制,管理单位是工程最终的使用者,运行单位要在设计阶段了解设计意图,设计单位要为最终用户一管理单位的设计思想服务,达到用户满意,这一时期运行管理单位参与进来运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可以形成设计与实践的结合,及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实现优化设计。

实行招投标制度后增加了招标设计这一过程性阶段,此时工程有关的图纸、技术说明、工程量清单等资料与工程后期的建设和管理有密切的关系,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相接紧密,建设前期的监理、施工招标工作要依据,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施工图纸和技术条款等。设计阶段运用风险原理对工程建设过程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就能很好的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和投入使用,同时也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运行管理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建管结合的实现意义很大,管理人员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从工程产品的初期提出用户需求和完善化意见,尤其是参与主要设备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参与招标评标,可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设计阶段检查产品的性能、条件、使用环境技术等与未来使用条件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查找设计疏漏,分析设计缺陷,及时提出优化意见,消除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不但可以方便运行管理而且可以节省部分技术改造投资。

建设阶段的建管结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者与工程建设者在工程招标、合同执行、安装调试、检查验收等过程方面紧密结合,实现生产准备与工程建设的顺利交接,在工程建设阶段完善、改进技术方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项目法人的职责就包括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运行管理机构、管理方案、人员培训等,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对工程的生产经营、还本付息以及项目风险负责,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不仅要负责建设期的管理还要对运行管理负责。

运行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从质量角度讲,下一道工序(运行管理)是上一道工序(建设管理)的用户,只有产品优质才能达到用户的满意,用户才能满意。

通过参与工程阶段验收、安装调试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有关设备信息、熟悉操作技能,而且为以后设备稳定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隐患消除在工程完工之前。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8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 现代化

Abstract: with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auxiliary tools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odernization advancement to speed up,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from the star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o modern management mode, therefore,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modern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实施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1.1 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树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 以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为中心,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体制, 研究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工程信息的基础上, 以标准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 建立健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1.2 具体目标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梳理, 认真开展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编并入库, 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建立数学模拟系统, 逐步实现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 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系统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公共通信传输线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处理, 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测预报, 实时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 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工程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科学调度服务。

2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 重点需要加强工程管理设施与监控手段建设, 结合完善有关工程基础资料、管理标准与制度, 实行精细化管理, 最终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2.1 管理体制方面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实施内部改革, 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积极推进维修养护队伍市场化工作, 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2.2 管理制度方面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 结合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 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基本资料收集、整理, 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标准、运行检查表格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体系, 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 为实现工程“精、准、细、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3 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

2.3.1 监视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视频监视系统, 监视工程的日常情况诸如河流流势, 大坝、闸门运行情况以及破损情况等,节省人力物力,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 为防洪调度及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准确的实时依据。监视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监视点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信号传输系统快捷、清晰, 保证监视的全面性、实时性。

2.3.2 监控系统建设

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 根据工程管理的需求, 建立工程监控系统, 通过对各监控点的图像、语音、数据进行处理, 实施监控, 并结合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 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 远程控制工程的操作(诸如闸门起闭等), 实现统一操作, 统一调度,体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2.3.3 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工程监测设施, 建立仪器先进、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监测点全面、传输及时的监测系统。对工程发生的裂缝、渗水、沉陷变形等情况及时监测, 准确地传至管理中心, 从而做出及时迅速的处理, 在改变现有工程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局面的同时, 也为地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3.4 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建设

工程维修养护是日常管理重点工作之一, 加强维修养护工作, 实现维修养护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选择典型堤防段试点建设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将非常必要。结合网络技术、地理编码、地理信息技术、GPS、GPRS、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 建立维修养护巡检系统, 实现信息实时传输, 具备考勤、位置查询、巡查问题上报、信息查询及问题协调处理等, 从而推动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精细化。

2.3.5 安全评估系统建设

安全评估系统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件, 工程管理的数据和信息量是大量的, 各种数据都需要按一定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存储及处理系统建设, 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集成平台。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模型对自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对工程实体、水流运动等等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各种尺度的实时模拟, 形成一个面向具体应用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工程信息进行安全评估与综合处理, 为准确揭示和把握工程在运行中遇见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3.6 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内容全面的决策支持库, 涵盖诸如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 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专家评审意见,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 各种工程管理的模式、运行管理情况, 工程管理考核情况, 工程管理技术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要求等, 形成方案决策的大背景, 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此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 从中选择一个可行方案。同时对数学模拟的结果进行后台处理, 使之以较强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 为决策者研究、讨论、决策提供支持。

2.3.7 建设管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对在建工程各种信息及参建单位有关信息实施网络信息数据库管理, 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缘由、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投资管理等。

2.4 队伍现代化建设方面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 为确保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措施来抓。着力改善人才结构, 大量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加强水利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强化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 研究管理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好、运用好、发挥好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3 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基本途径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近年来, 国家针对工程管理实施了系列活动,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 中央及地方财政每年下达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 工程运行管理得到了根本性保障, 但是人们的“重建轻管”思想仍未从根本上扭转, 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究其根本原因, 是对建管并重、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负起责任, 坚持建管并重, 从水利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逐项强化和落实责任, 提出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措施, 并将具体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个环节, 并及时了解工作实际, 协调解决问题, 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从而实现水利事业的更大发展。

3.2 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 围绕保证维修养护质量、降低维修养护成本, 进一步研究日常维修养护管理程序, 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促进维修养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工程维修养护竞争机制, 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 并通过研究制定维修养护市场准入机制、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 建立维修养护市场秩序, 维护市场良性运行行为。

3.3 实施科技创新, 实现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管理上的运用

进行科技创新, 是水利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途径。因此, 必须进行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 积极研究、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 建立安全监视、监测系统, 实现工程运行自动化控制, 增加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实时掌握和了解工程运行状态, 评估工程安全状况,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 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

3.4 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人是工程管理的实施者, 是管理的主体, 如果没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加大管理技术培训力度,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全面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研究制定激励措施, 真正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5 狠抓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作为促进工程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 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需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要求, 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领导,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 围绕各自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协调、沟通、指导, 形成合力, 积极推动部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设, 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3.6 继续狠抓工程日常管理以及调度运用管理

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水库大坝、水闸及堤防渠道等主要工程设施检查检修, 特别是汛前的隐患排查, 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行; 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制, 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方案, 实施科学调度, 确保工程安全良性运行。

3.7 齐抓共管,通力合作

如果不对工程管理进行认真研究, 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就不能实现工程的安全良性运行, 其防洪减灾能力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 工程管理工作需要规划设计、建设、财务、人事、水政、防汛、水保、通信网络等部门的共同重视与大力支持, 比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管理现代化需要, 规划设计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施与手段,建设管理时, 充分结合工程运行管理标准,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等等, 实现管理大家抓, 全面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9

(1)水利工程进入老化状态。我国城乡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农村地区一些年轻人不满于农村生活,掀起了弃农从工的浪潮,纷纷外出打工,结果很少有人问津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管护,部分建设好的工程出现坍塌、淤积或是荒废的现象,水利设备逐步进入老化状态,多数设备带病运行。而且,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在工程竣工后却很少问津,维护与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

(2)管理维护服务机制不完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表面上是受地方政府和受益人共同维护和监管。但事实上地方政府管理维护服务机制并不完善,没有设立专职的监管部门。目前我国小型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乡镇水管站代管,水利工程设施无论是因为自然原因遭到毁坏还是由于人为因素遭到破坏,都没有人愿意付出过多精力和资金对其进行管理、维修。

(3)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经费不足。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地方财力并不宽裕,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为了减少资金缺口,在建设中就可能降低对质量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由于在工程修建时资金就很紧缺,没有预留过多的维护经费,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轻度损坏就放弃使用,甚至有些工程就此荒废。

(4)缺乏群众参与意识。现实生活中,许多群众片面地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管护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故而缺乏自觉参与水利工程维护的意识。甚至有些村民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随意损坏水利工程设施,肆意侵占水利工程资源,频频做出各种违反水利法规的行为。再加上近年农业收益逐年走低,大部分群众不再选择投资农业,对水利工程的维护更是乏人问津。

(5)管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地方政府对建成后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投入充足的管理经费,所聘请的管理维修人员大都不是专业人员,对维修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技术能力也不达标,仅因为要求的薪资较低、有些人脉关系或是其他原因就被任用。这导致管理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意愿,维修业务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和管护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解决之道

(1)提高水利工程管护责任意识。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产的要义,是生态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水利工程的积极配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和管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大对水法、水情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人员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强化水利工程责任意识。水利工程建设和公路、桥梁等基础建设相似,都有一定的使用期,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通过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水利设施中存在的隐患,并对带病工作的设备进行及时的修理和更换,这样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

(2)深化农田水利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护机制正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制度,导致水利工程维护工作无章可循,难以正常开展。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维护过程,制定一套适合农田水利发展的、专业化的管护机制,同时紧跟时展,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及时完善、改进相关制度,正确划分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实行管养分离,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能够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符合社会发展道路。

(3)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充足的经费供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管护的重要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和使用后,难免会出现些许故障,必须对其进行维修,这就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具有经济性,还有特殊的公益性,因此其经费的筹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首先,可以向政府和财政部门申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的经费,争取国家的经费补助。其次,可以通过征收水费、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利用水利工程筹备维修费用。最后,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人是人民群众,因此应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自主投资投劳。

(4)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必须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实现全民参与。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受益者,还应争当水利工程的维护者,让群众切实感觉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与自己的收益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水利法律知识讲座,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从而减少人为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现象。

(5)加强农村水利人才培训。过硬的工作能力是任何一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护也需要水利管理方面的人才及熟知水利技术的人员。因此,必须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学习、出差学习或是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等,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大相关水利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在基层中及时传播开来。此外,要不断提高员工责任心、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鼓励员工服务农业,以此开创农田水利管理的新局面。

3结语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篇10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问题,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事业的投资,现阶段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还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过于密集和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提高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是现代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单位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现状

 

1.1机电设备老旧。目前,我们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当中,普遍采用的是型号比较古老的泵站电器设备,同时由于这些泵站电器设备的使用不是连续进行的,从而造成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机电设备老旧问题严重。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老化,从而给给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管理的意识不足。首先,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运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培训,提高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认知。

 

1.3管理过程形式主义过于严重。目前,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之中,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单位为了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效率追求,忽略了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要求,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形同虚设。然而,这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将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

 

1.4农业水利工程泵站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长期处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体制之下,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知识机械的执行上级单位的部署安排,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科学管理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经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泵站运行管理人员也不能根据泵站运行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改进方案,以满足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泵站运行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有效进行,切实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而需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有着相应的管理意识,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管理过程中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中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严格的遵守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相关的管理规范;其次,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泵站运行的监督管理;最后,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奖惩评价体系和升迁体系,从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减少管理过程形式主义。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在整个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高效的完成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能够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因此,必须杜绝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的形式主义,加强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将管理落实到实处;第二,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避免任何泵站运行安全隐患的存在;第三,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制定完善的泵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并且还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泵站运行管理的效率。首先,根据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和全面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制度。一般主要包括泵站运行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等。其次,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以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因此,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泵站运行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有效进行。

 

2.4需要加强与提升泵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顺利运行,就需要提升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管理知识培训,让泵站运行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使得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针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的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训,让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在积极参与工作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切实提升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升,一些在过去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契机。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传统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忽视了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导致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普遍存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因此,现阶段研究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