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十篇

时间:2023-06-27 18:01:25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1

《蓝海战略》提倡企业跳出以价格战主导的血腥“红海”,致力于开拓没有直接竞争的“蓝海”。《孙子兵法》把“不战而胜”视作战争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层面上,两者有惊人的相似性。《蓝海战略》表达了人们对价格竞争的厌倦,迎合了人们对非竞争市场领域的渴望。流传2500年的“不战而胜”思想却与这种“普遍渴望”失之交臂,着实让《孙子兵法》推崇者们震怒、愤慨,甚至惊呼“《蓝海战略》抄袭了《孙子兵法》的精神要义”。

真的是这样吗?

把《孙子兵法》的要义运用到战略决策、企业管理和营销策略中的案例比比皆是,《孙子兵法》被推为中国式管理和竞争思想的源泉。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将“不战而胜”的兵法精髓应用到软银投资的战略并购中;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并因此享誉“经营之神”。 “汽车大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老板罗杰・史密斯明确表示:“我成功的法宝是《孙子兵法》。”殊不知,正是这些世界商业领袖对《孙子兵法》的推崇,造成了当今市场竞争的“红海”。

在战略思想上,“不战而胜”出发点是“零和”,而非“多赢”。《孙子兵法》提倡:“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无论是“百战百胜”还是“屈人之兵”,其结果只有一个:消灭对手,让对手臣服。“以正合,以奇胜”的出奇制胜思想,同样把打败对手放在了首位,而无视竞争对手之间的和谐。

在战术原则上,“不战而胜”推行的是诡诈、伪装和攻其不备。“兵者,诡道也”,即战争就是要采用诡诈的计谋而制胜。从这一原则出发,竞争者应该游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不远,远而示之不近”,最终就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营销策略上,则强调机会主义,寄希望于对手的失误。《孙子兵法》倡导:“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机会主义思想,更是强调将更多的资源应用到夯实自己,把致胜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疏忽和失误上。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2

以往提起《孙子兵法》,也能背上几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军事格言警句,还会联想起《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美人计”等妙计损招,仅此而已。但在听完普颖华教授关于“《孙子兵法》与公共和谐管理”的讲座后,才发现以前我对《孙子兵法》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不全面、模糊的,《孙子兵法》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孙子兵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1《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

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2放假前,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阅读《孙子兵法》一书。以前,我读过拼音版的《孙子兵法》。多多少少了解一些知识,但拼音版的内容比较简单,对于我们男生来说好奇心不大。正好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少年版的《孙子兵法》。满足了我的好奇心。看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孙子能在古代战争时期写出这么好的兵法书籍。

这本书分13个部分,有始计,作战,谋功,军形等。每个部分都有原文,翻译,战例。使我们看着更易懂,更有趣。而且每篇都那么精妙绝伦。主要写了一些历史战役,将帅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样的战略取胜的。首先孙子从战略术上,概括了九种不同作战地区的基本特点,论证了它们对官兵心理状态的影响。接着,孙子推崇战略出击,提倡深入敌国进行作战,认为这样做具有使士兵听从指挥,努力作战,就地解决部队休养,士兵勇敢无畏等优点。然后,孙子结合战略突袭行动的特点,重视保持军队的团结一致等。

“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不愧为《孙子兵法》之最,短短7个字使我领悟到了学习的真正法宝。如果你正在读书学习,别人来找你玩,你会怎么做?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玩。这样就不是“致人而不致于人”了。那么,怎样才算“致人而不致于人”呢?比如说你和朋友已经玩了很长时间,再玩就是疯玩、浪费时间了。这时,你就可以静心去看书;当朋友没有了玩伴,他还会玩吗?也只能回来学习了。这表面看是朋友受益,其实更是自己受益——不仅适量小玩休息了大脑,还做到了及时学习,不浪费时间。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愤而致战”。这句话给了我生活上的启示,我将它改为生活用语。不可因一时恼怒而入吗别人,不可因一时气愤而与朋友绝交,更不可因一时的舒服、快乐而浪费时间不去学习,愤怒可以变为高兴,气愤可以变为喜悦,学习时的痛苦也可以变为收获后的高兴,但恶语伤人不会复原,与人绝交不会再恢复昔日的完整友谊,浪费的时间也不会再回来。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肯动脑筋、抓紧时间、遵守纪律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让我受益匪浅。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时期孙武所著,被誉为“兵学经典”。唐王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发达。”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军事方面、商业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孙子兵法》都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在这之中,我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孙子兵法的灵魂和核心。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出现在《谋攻篇》中,意为不动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在孙子看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作战中最好的策略。常言道:“伤敌三千,自损八百”,战争本身就是损人伤己的事,诉诸武力,损耗极大,破坏也极大,不动武而用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历史上许多的战役、战斗都是如此。

不使用武力,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这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字面上的意思。以最小的代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去得到最好的结果,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这句话的本意。

就拿上课来说吧,假如我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即使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玩,我还是能从容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因为我已经在课堂上把老师所讲的都消化吸收了。我只花出了很少的时间,却得到了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才是“善之善者也”。相反,如果我上课时不听讲,就算下课和放学再怎么翻书,再怎么补课,花再多的努力,都不如上课认真听讲的效率高,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这就不能算是“善之善者”,也就违背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一种体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不仅在军事上十分有用,商业、经济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用处。就像英国皇家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所说的,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好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兵法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希望我们都能铭记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好的结果。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4假日的下午,暖风微醺,我坐在窗边,手捧中国古代著名兵法书《孙子兵法》,静心阅读。它是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它既是一本军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学著作,围绕怎样用兵,怎样陪练,怎样百战不殆而写。其中“始计第一”作为整书的开篇,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而后面的作战、军形、用间等十二篇则分块描写必胜的法则。

看着看着,我就被书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谨密的思绪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绪随着它悠然飘到了古代。在书中,我认识了谙熟兵法的韩信,杰出的军事家李牧,爱兵如子的吴起等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优良品质。

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到了许多的著名战役,由著名的截击战——肥下之战,有经典中的经典--淝水之战,还有大规模的战役--城濮之战等,书上都描写的十分仔细,大将使用计谋的具体方法更是侧重描写,令我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两支队伍发起冲锋,激烈战斗的场景。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地形对打仗的好坏,多样的攻法,还有使用间谍获取情报的重要性等。这些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十分重要。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大规模战役——城濮之战。它是晋文公跃升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成名之战。城濮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军事谋略的胜利,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了对己方有利的形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终于取得了胜利。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习。在学习上,我要变被动为主动,上课时认真听讲,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下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而不用大人监督,让自己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喜欢阅读《孙子兵法》,它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五千年来的谋略奇书!通过这本书,我也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引我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5《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乃春秋时期孙武所作,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全书共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等13篇,虽然枯燥的文言文让我难以下咽,但我读过之后深受震撼,对孙武更是崇敬万分,其中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其中孙武总结的亘古不变真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体现孙武超强的军事能力和战略能力。

在此书中不仅涉及普遍的军事规律,军事战略,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有着联系,只要一个组织,无论公司、甚或班级,就有斗争,就有竞争,就有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尤其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这需要我们引发一些思考,在研究这本书的其中的军事战略应用于现代国防,军事战略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在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从中的理论只要我们稍加变通,就可以适用于商场,现在的经商不是以前那样刻苦努力,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就能成功,而更需要的是智慧,战略,一种致胜方案,计划。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军队形象。风、林、火、山四个字可谓是孙子兵法中的精髓。孙子很崇尚“兵贵神速”。商场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机产业,诺基亚可算是巨头,三星,MOTO等等紧追其后,竞争相当激烈。于是乎时间成了关键,新产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单单是硬件方面,外观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价格战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厂商又在环保领域抢占商机。正所谓“先发制人”,谁在某方面有所领先,那么就有广阔的市场,良好的形象,又因为大众的从众消费心理,就有大笔的销量,这是军事战略所转换经济战略所带来的效益。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在战场中需要,在商场上同样需要,只要在竞争中,你能充分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知道他们是怎样生产管理,怎样管理,怎样计划,怎样销售,那么你就可以对应的做出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一招制一招,那么在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化被动为主动,在经营中可以游刃有余。像雪碧和可乐两家公司,就是在知己知彼中相互推动发展,越加改善,越加创新,销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3

【关键词】孙子兵法 企业 经营决策 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其丰富的辩证法思维、战略战术原则、机动灵活的策略原理,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经营的决策之中。

一、“知己知彼”——企业决策的前提

“知己知彼”,是《孙子兵法》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底子、优劣,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孙子讲的“知”,具有“了解”、“掌握”的意思,是一种思维活动。

什么是知呢?孙子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军形篇》)这说明,孙子所说的知,不是指一般的众人都了解的知、事物表面的知,而是抓住事物本质的知。孙子又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地形篇》)这说明,孙子所讲的知是事物整体的知,而不是一鳞半爪的知。

孙子还说:“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的人,是先知。这就是说战争的指挥者既要知道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还要在了解客观现实、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认清敌我双方发展的趋势,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清。这就是先知。这说明,孙子所说的知,是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预知未来的本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仅是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真理,也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领导者对于竞争对手(“彼”)和本企业(“己”)的情况与各自的优势、劣势都应当胸中有数,如数家珍。且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表面的情况,还要能透过各方面信息,能准确地预见将来的结果和状况。

“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企业决策者只有对上述“彼”和“己”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才能在企业的管理和运行中做到如孙子所说“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篇》),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与竞争对手实力和优势的比较,确定自己市场定位的战略。若强于对方,则全力打压、排挤,不给它喘息的机会,直至取而代之抑或兼并之;若双方旗鼓相当,则采取对峙战略,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争夺市场份额,逐步削弱对方;若弱于对方,则采取避让战略,寻找市场产品的空白,或特殊的目标人群,集中力量作好某一个或几个产品,分得市场的一杯羹,让企业逐步壮大。

孙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推移变化之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因此,应该充分地观察、分析、研究敌情,“知其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识众寡之用”,然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不可“象于事”(只了解事物的表面),不可“验于度”(凭老经验办事)。

知彼不易,知己更难!竞争的必然千方百计保守自己的秘密,或者放出虚假信息以迷惑对方,是知彼难矣。而许多人则常习惯性地表现出盲目自信与妄自菲薄的两种极端的心理。要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自己一方,更是艰难。

二、“因利而动”——企业决策的出发点

孙子重利,他说在书中多处提到了“利”。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用兵者,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作战原则,即利动论。也就是说,不打无把握之战,战则必胜,战则获利。赔本的战是一定不能打的。表现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孙子所以说的利,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有时是指利益的利,是从经济意义的角度说的。他认为,举十万师,“日费千金”,“相守数年,争一日之胜”,使70多万家百姓不能操事,是“不仁之至也”。他认为,作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力求速胜。他分析战争拙速与巧久的利弊关系“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文也”。意思是虽然拙劣但速胜、不费财力的战争要比虽然巧妙但拖得很久可能产生后患耗费巨大财力的战争要好得多。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他是非常讲究经济效益的。

有时则是指利害关系。他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意思是说,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看到有利的一面,这才能树立成功的信心;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这样可以创造有利条件,排除不利因素,趋利避害。

因利而动也应该是企业制订决策的出发点和应恪守的原则,企业经营者就要准确把握经济活动的全局和整体,尽知利害得失,突出“利”,强调“得”,把 “利”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目标。

为此,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决策时,首先要详尽地客观地分析利弊,在实施中则须兴利除弊,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可盲动。要争取、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自己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在进行任何一项决策时(包括新产品的上市),首先就要核算成本,看是不是有利可图。无利可图或者把握不大的事坚决不干。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能象爱多、秦池一样为巨额广告费而吞下苦果。在决策过程中,还要分清大利与小利、长利与短利的关系。该花的钱(如必要的广告费、环保治理费用)不能吝啬,不该花的钱,就要把钱袋子看紧。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如制作假劣产品)蒙住了眼睛而坏了企业的宏远规划;或者为了一点小利(如处理与合作厂商的关系)而放弃市场机会。有一个标语说得好,只要我有利可图,不怕你赚大钱。现在许多企业都会不时地推出新产品。这每一次都是风险与机会的抉择。决定生产就要冒风险,而不冒风险就可能失去机会。承担风险不是不切实际的蛮干,在大胆果断的行动背后都必须深谋远虑,精于计算,以获取最大利益。

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并非自今日始。早在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就将孙吴兵法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值列传》)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运用孙子兵法的商战策略从事经营亦取得良好的效益。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4

   关键词:经营机制  竞争战略  孙子兵法

   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择。孙子根据兵战的直接对立程度和费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状况,还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伐交”次于“伐谋”,是因为这种竞争是一种非对抗性竞争战略,采用各种非军事手段以孤立对手的办法,所花费用也不大。“伐兵”这种“硬战”方式,是一种直接对抗性的竞争,以武力战胜敌人,费用高而效益小。“攻城”则是一种直接暴力对抗性竞争战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牺牲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故为下策。根据以上四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分析,孙子做出结论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在他看来,善用兵者,是不以“伐兵”、“攻城”胜敌,而以“伐谋”、“伐交”迫使敌人屈服。如果万不得已而攻城,亦不必采取硬攻的办法。即使以武力灭人之国亦不可旷日持久,应当速战速决。这样,就可以通过全争达到全胜的目的。故张预说:“不战则士不伤,不攻则力不屈,不久则财不费,以完全立胜于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民强之利,斯良将计攻之术也。”根据以上分析,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目标、战略选择标准和战略选择方式三部分。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竞争战略方式选择上,孙子是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为战略选择准则的。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灵活地交替使用这四种竞争战略方式,以争取全胜。一般说来,军争为利,则采取主动出击战略;军事为危,则采取被动反击战略。只有善于选择与运用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位善于兵战与商战的人。

   二、“上兵伐谋”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兵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也是商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考虑所需代价,只计获取不计耗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谓企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力争获取最高利润;二是社会效益,即办企业必须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企业利润与提高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办企业、搞建设,只有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只有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才能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如果耗费太大或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虽有高产量也是不会算的。只有那种低耗费、高利润、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全胜的经营战略。如黑龙江肇州,过去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只注意单一地抓农业,结果农业也没搞上去;后来搞工农业并举;又互相脱节;经济效益也不大。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兵战”中的“伐谋”、“伐交”手段,在商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以“伐谋”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中地体现在“以名求利”的竞争战略选择上。“以名求利”,既包括名牌产品效应,也包括名人、名节、名胜、名店效应。名牌产品是人类智慧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四川省乐山市既不沿海也不垂边,但是智慧的乐山人把乐山大佛、峨嵋山、三苏祠和郭沫若故居等风景名胜转化成经济优势,响亮地喊出了:“让乐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乐山”的口号,通过乐山的名胜效应,使乐山市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关系,兴建三资企业200多家,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64家窗口企业和131个贸易窗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每年经济贸易额高达15亿元以上。

   “咸亨酒店”原是浙江绍兴一家只售黄酒、菌香豆、豆腐干的小酒店,只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的生动描绘而成名店。中国改革开放后,绍兴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咸亨酒店”,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红火。绍兴人还借助“名牌延伸”,相继推出“咸亨牌腐乳”、“咸亨牌霉干菜”等系列产品,又兴修了“咸亨旅游城”,成立了现代企业集团—咸亨集团。“咸亨”这面酒旗已成为绍兴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招牌。可见,名店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实现“上兵伐谋”的战略选择,企业家在高层竞争中,就不能囿于一种产品、沿着一条道走到黑,应当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即应当延伸已有的生产能力,开辟新的产品群,也不能囿于一种产品规格和型号,而应延伸自己研究能力,开辟更新系列产品,也不应局限于一种经营模式,而应延伸自己的销售能力,开辟多种经营和连锁经营。如陕西咸阳偏转集团公司的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电子企业。企业领导认识到,要想使偏转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尽快地改变“走钢丝绳”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之道,形成多品种、大规模的发展格局。正因为它采取了“多条腿走路”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使偏转集团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电子行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市场如水,企业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的变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机遇,也会带来预测不到的风险。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指导思想,精于谋略设计,克服“市场不适应症”,采取与市场变化相应的战略决策,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窍。兵无常势,企业经营亦无定势。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适应于市场变化需要的“绝招”。不管是哪一种“绝招”,都是企业家的智慧的产物,都是企业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一种理论升华。这说明,“上兵伐谋”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三、“上兵伐谋”与企业经营机制的选择

   在企业经营机制上,不管是引进竞争还是采用联合,都是达到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全胜手段。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管理学中,充分肯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片面地强调竞争手段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际竞争战略》等,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但是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由于引进了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开始认识到片面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式有许多缺陷。服务顾客、服务市场的共同目的,决定了企业联合的可能性。[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为了获取企业的最高效益,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努力开拓与扩大市场空间,并分享其利益。根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目前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水平、高技术、系列化、集团化的超级竞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走联合之路,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也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京津冀联合,共建京津大经济圈”的构想,进入实际运行阶段的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联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合资经营(即不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办新联合汽车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持有股权(即企业通过互相购股或单方购股进行合作)、合作协议(包括许可证合同、供应合同、销售合同、生产制造合同、技术交换合同和联合开发协议)等。联合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与开发技术的联合,市场开拓的联合,产品生产的联合,用户或供应商的联合,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开发、财力资源的联合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企业联合形式与联合领域,是企业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和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加以决定的。在这里,“上兵伐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联合形式和联合领域选择得好,即可从联合中获得降低交易成本,分摊开发与生产成本,利用互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创造规模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等好处,达到代价小,获利大的战略目的。在企业联合中,联合伙伴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选择价值观与联合动机较接近、具有高信任度的战略伙伴,使双方沟通变得容易,利益容易协调,保持互信的友好关系。如果联合伙伴的选择是不理想的,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损失。在联合伙伴选择上,也需要企业家的高度睿智与超群的辨别能力。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竞争也有过度竞争与适度竞争之分。在这两种竞争中,适度竞争为上策,过度竞争则为下策。从宏观上看,适度竞争不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经营之道的创新。但是,过度竞争则会由于重复设置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各竞争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微观上看,适度竞争可以使企业赶走原竞争者,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过度竞争也可能使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而放弃自己的原有市场优势和优势产品,使企业分散资金,忽略基础研究,甚至有可能走上两败俱伤的道路,使潜在竞争者或替代很容易地进入本产业市场,不但使整个行业受损,自己的企业也会遭殃。

   在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物质不很充裕,消费者首先着眼于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较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三大要素,以“好与坏”作为评判产品的标准。进入感性消费时代后,物质比较充裕,多数国家已是买方市场,物美价廉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所买的商品能否给自己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而且还要求企业不断地完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于是评判产品标准成了顾客“满意与不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必须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只有在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上下工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李维特指出:“新的竞争不在于工厂制造的产品,而在于能否给产品加上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融资、送货、保管或顾客认为有价值的其它东西。”

   在竞争方式选择上,无形竞争优于有形竞争;在有形竞争中,顾客服务和产品竞争优于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所以,明智的企业家在竞争方式上,以选择“无形竞争”、服务竞争和产品竞争为上策。在竞争者的选择上,对于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好的竞争者,采取鼓励扶植,允许其存在的方针,而对那些坏的竞争者,则采取沉重打击的态度。只有选择合理的竞争方式和合适的竞争者,才能达到代价最少、获利最大的战略目的。在竞争方式选择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伐交”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并非都是豁出老本拼个你死我活。在不得已而“伐兵”、“攻城”时,也要根据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把这六种“伐兵”战术应用于商战,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根据竞争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恰当的战术选择。当我有十倍于对手的绝对经济优势,就可以采取“围困制胜”的战术;当我有五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以采取“主动进攻”战术;当我有一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采取“分而食之”战术;当我于竞争对手力量相当时,就可设奇谋以胜之;当我力量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主动退却”战术,即应逃匿兵形,不令敌知,设奇伏以待之,设诡诈以疑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当我方的各种条件均不如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避免冲突”战术,以保存势力,等待时机。如果我方力量不如竞争对手却要坚持硬拼,就会失败,成为强手的俘虏。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学会谨慎地选择竞争战术。如果过于轻视竞争对手而盲目骄傲,在商战中没有不失败的。

   四、结   语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许多原则、方法、谋略可供企业领导者借鉴,也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但是,兵法毕竟是兵法,并非所有的原则、谋略都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因此,我们在运用兵法于于现代企业竞争时,绝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李相银:《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版。

   5、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7、康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财会研究》2005年第12期。

   8、汪小政、严广乐:《浅析策略联盟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5

   关键词:孙子兵法  企业竞争  策略

   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择。孙子根据兵战的直接对立程度和费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状况,还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伐交”次于“伐谋”,是因为这种竞争是一种非对抗性竞争战略,采用各种非军事手段以孤立对手的办法,所花费用也不大。“伐兵”这种“硬战”方式,是一种直接对抗性的竞争,以武力战胜敌人,费用高而效益小。“攻城”则是一种直接暴力对抗性竞争战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牺牲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故为下策。根据以上四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分析,孙子做出结论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在他看来,善用兵者,是不以“伐兵”、“攻城”胜敌,而以“伐谋”、“伐交”迫使敌人屈服。如果万不得已而攻城,亦不必采取硬攻的办法。即使以武力灭人之国亦不可旷日持久,应当速战速决。这样,就可以通过全争达到全胜的目的。故张预说:“不战则士不伤,不攻则力不屈,不久则财不费,以完全立胜于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民强之利,斯良将计攻之术也。”根据以上分析,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目标、战略选择标准和战略选择方式三部分。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竞争战略方式选择上,孙子是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为战略选择准则的。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灵活地交替使用这四种竞争战略方式,以争取全胜。一般说来,军争为利,则采取主动出击战略;军事为危,则采取被动反击战略。只有善于选择与运用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位善于兵战与商战的人。

   二、“上兵伐谋”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兵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也是商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考虑所需代价,只计获取不计耗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谓企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力争获取最高利润;二是社会效益,即办企业必须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企业利润与提高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办企业、搞建设,只有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只有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才能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如果耗费太大或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虽有高产量也是不会算的。只有那种低耗费、高利润、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全胜的经营战略。如黑龙江肇州,过去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只注意单一地抓农业,结果农业也没搞上去;后来搞工农业并举;又互相脱节;经济效益也不大。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兵战”中的“伐谋”、“伐交”手段,在商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以“伐谋”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中地体现在“以名求利”的竞争战略选择上。“以名求利”,既包括名牌产品效应,也包括名人、名节、名胜、名店效应。名牌产品是人类智慧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四川省乐山市既不沿海也不垂边,但是智慧的乐山人把乐山大佛、峨嵋山、三苏祠和郭沫若故居等风景名胜转化成经济优势,响亮地喊出了:“让乐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乐山”的口号,通过乐山的名胜效应,使乐山市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关系,兴建三资企业200多家,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64家窗口企业和131个贸易窗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每年经济贸易额高达15亿元以上。

   “咸亨酒店”原是浙江绍兴一家只售黄酒、菌香豆、豆腐干的小酒店,只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的生动描绘而成名店。中国改革开放后,绍兴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咸亨酒店”,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红火。绍兴人还借助“名牌延伸”,相继推出“咸亨牌腐乳”、“咸亨牌霉干菜”等系列产品,又兴修了“咸亨旅游城”,成立了现代企业集团—咸亨集团。“咸亨”这面酒旗已成为绍兴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招牌。可见,名店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不悔论文 Lunwen.Buhui.Net]

   为了实现“上兵伐谋”的战略选择,企业家在高层竞争中,就不能囿于一种产品、沿着一条道走到黑,应当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即应当延伸已有的生产能力,开辟新的产品群,也不能囿于一种产品规格和型号,而应延伸自己研究能力,开辟更新系列产品,也不应局限于一种经营模式,而应延伸自己的销售能力,开辟多种经营和连锁经营。如陕西咸阳偏转集团公司的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电子企业。企业领导认识到,要想使偏转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尽快地改变“走钢丝绳”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之道,形成多品种、大规模的发展格局。正因为它采取了“多条腿走路”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使偏转集团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电子行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市场如水,企业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的变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机遇,也会带来预测不到的风险。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指导思想,精于谋略设计,克服“市场不适应症”,采取与市场变化相应的战略决策,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窍。兵无常势,企业经营亦无定势。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适应于市场变化需要的“绝招”。不管是哪一种“绝招”,都是企业家的智慧的产物,都是企业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一种理论升华。这说明,“上兵伐谋”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三、“上兵伐谋”与企业经营机制的选择

   在企业经营机制上,不管是引进竞争还是采用联合,都是达到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全胜手段。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管理学中,充分肯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片面地强调竞争手段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际竞争战略》等,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但是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由于引进了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开始认识到片面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式有许多缺陷。服务顾客、服务市场的共同目的,决定了企业联合的可能性。

   为了获取企业的最高效益,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努力开拓与扩大市场空间,并分享其利益。根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目前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水平、高技术、系列化、集团化的超级竞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走联合之路,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也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京津冀联合,共建京津大经济圈”的构想,进入实际运行阶段的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联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合资经营(即不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办新联合汽车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持有股权(即企业通过互相购股或单方购股进行合作)、合作协议(包括许可证合同、供应合同、销售合同、生产制造合同、技术交换合同和联合开发协议)等。联合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与开发技术的联合,市场开拓的联合,产品生产的联合,用户或供应商的联合,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开发、财力资源的联合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企业联合形式与联合领域,是企业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和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加以决定的。在这里,“上兵伐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联合形式和联合领域选择得好,即可从联合中获得降低交易成本,分摊开发与生产成本,利用互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创造规模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等好处,达到代价小,获利大的战略目的。在企业联合中,联合伙伴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选择价值观与联合动机较接近、具有高信任度的战略伙伴,使双方沟通变得容易,利益容易协调,保持互信的友好关系。如果联合伙伴的选择是不理想的,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损失。在联合伙伴选择上,也需要企业家的高度睿智与超群的辨别能力。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竞争也有过度竞争与适度竞争之分。在这两种竞争中,适度竞争为上策,过度竞争则为下策。从宏观上看,适度竞争不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经营之道的创新。但是,过度竞争则会由于重复设置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各竞争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微观上看,适度竞争可以使企业赶走原竞争者,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过度竞争也可能使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而放弃自己的原有市场优势和优势产品,使企业分散资金,忽略基础研究,甚至有可能走上两败俱伤的道路,使潜在竞争者或替代很容易地进入本产业市场,不但使整个行业受损,自己的企业也会遭殃。

  

   在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物质不很充裕,消费者首先着眼于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较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三大要素,以“好与坏”作为评判产品的标准。进入感性消费时代后,物质比较充裕,多数国家已是买方市场,物美价廉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所买的商品能否给自己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而且还要求企业不断地完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于是评判产品标准成了顾客“满意与不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必须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只有在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上下工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李维特指出:“新的竞争不在于工厂制造的产品,而在于能否给产品加上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融资、送货、保管或顾客认为有价值的其它东西。”

   在竞争方式选择上,无形竞争优于有形竞争;在有形竞争中,顾客服务和产品竞争优于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所以,明智的企业家在竞争方式上,以选择“无形竞争”、服务竞争和产品竞争为上策。在竞争者的选择上,对于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好的竞争者,采取鼓励扶植,允许其存在的方针,而对那些坏的竞争者,则采取沉重打击的态度。只有选择合理的竞争方式和合适的竞争者,才能达到代价最少、获利最大的战略目的。在竞争方式选择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伐交”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并非都是豁出老本拼个你死我活。在不得已而“伐兵”、“攻城”时,也要根据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把这六种“伐兵”战术应用于商战,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根据竞争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恰当的战术选择。当我有十倍于对手的绝对经济优势,就可以采取“围困制胜”的战术;当我有五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以采取“主动进攻”战术;当我有一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采取“分而食之”战术;当我于竞争对手力量相当时,就可设奇谋以胜之;当我力量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主动退却”战术,即应逃匿兵形,不令敌知,设奇伏以待之,设诡诈以疑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当我方的各种条件均不如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避免冲突”战术,以保存势力,等待时机。如果我方力量不如竞争对手却要坚持硬拼,就会失败,成为强手的俘虏。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学会谨慎地选择竞争战术。如果过于轻视竞争对手而盲目骄傲,在商战中没有不失败的。

   四、结   语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许多原则、方法、谋略可供企业领导者借鉴,也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但是,兵法毕竟是兵法,并非所有的原则、谋略都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因此,我们在运用兵法于于现代企业竞争时,绝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参考书目:

   1、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康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财会研究》2005年第12期。

   4、汪小政、严广乐:《浅析策略联盟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6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孙子兵法》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最近我阅读了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真是受益匪浅。它成书于春秋末期,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论述的是战略方面的理论,比较抽象,但哲理性强,可借鉴的范围很广。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在当代,一些相关企业要求员工的入门基础就是熟读《孙子兵法》,因为它的作用及地位在管理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孙子兵法》的《谋攻》当中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在古代,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处于当代的我们更应该像古人学习!

有人说,读《孙子兵法》的启示就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有一颗仁慈的心。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古代是不一样的,虽然也需要竞争,但它们竞争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至少现在不用我们上战场与敌人厮杀,只是与对方动脑子竞争,专业的话就是心理战。

在《孙子兵法》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技术,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好技巧。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2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以丧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如“男女授受不亲,嫂溺,叔援以手,权也。”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四书》《五经》“六艺”,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个道理。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如商业和教育。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3今天,我和我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我看了其中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里有很多篇如《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我还查了一些作者的资料: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4《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兵法著作,书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在后世被应用被实践,并且让实践者获得成功。在《孙子兵法》出现过后的几千年中,历史历经了多少场战争,又有多少猛将锐兵借用《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战术大获全胜。《孙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战,现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为道?道乃明政。古时的战争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应当同民众一样有必胜的目标,有保家卫国的理想,意志统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严明的政治,今之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却又灾难。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道”的存在。这不禁又将我的记忆带回那段痛苦的时光,那段自豪的时光。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但是?种植恍也⒚挥写虻轿颐牵?颐堑牧斓既撕妥婀?嗣裢沤嵋恍模?餐?乖值某【傲钊烁卸?U庋?纳舷乱恍牟痪褪潜?ㄖ?“道”最好的体现吗?或许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让人难忘。

何为天,何为地?天乃天时,地乃地利。古时用兵作战不仅要靠军队实力,除了之前所说“道”之所用带来的人和之外,还需依靠天时地利。如若不是江面大雾弥漫,或许诸葛亮便会因为自己定下的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军箭的军令状而丧命了吧;如若不是东南风的吹拂,或许火烧赤壁中周瑜只会烧伤自己了吧;如若荆州不是军事要地,又怎会成就其兵家必争的美名呢。天时地利在战时很重要,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很重要。为什么商人会在情人节将玫瑰花精美包装然后卖出,为什么大雨天总会有人撑着一把伞外出卖伞,为什么经营者会挑选店面位置?这些不都是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对天时地利理解过后的运用和实践吗?

何为将?将乃明将。战时拥有一个贤明的大将是福,现在拥有一个贤明的领导人同样是福。我们同样期盼自己的领导富有才华,赏罚有信,对下属关爱有加;我们也同样期待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勇敢果断受人尊重的领导。《孙子兵法》中的“将”告诉了我们领导之方,告诉了我们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为法?法乃军法。古时战争中军法严明是众所周知的,只有拥有严明的纪律才会有严明的军队,只有严明的军队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古之军法,现之律法。在现代这样一个法治社会,我们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规有矩的社会中,我们才能够自由发展,良好发展。试想一个没有法律的国家将会是怎样,那将会是没有管制,没有保护,没有人权的混乱世界。

《孙子兵法》是兵书,指导军队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孙子兵法》也是生存指南之书,指引我们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5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巨著,其深邃的战争理论、精准的战略眼光以及无可挑剔的战术运用,让多少战争神话上演,使多少不世名将诞生!读来荡气回肠,发人深省。禁不住总结了一下心中的感受:

一宏,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站在人类的生死存亡高度来定义战争,宏观大义,发人深省,可见孙子是深恶战争的,但又深知只有用战争的形式才能真正阻止战争,故其修兵书绝非是赞成战争。

二略,孙子言略归于形势虚实之道,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算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可见孙子反复强调创造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战争要创造出战略上的优势而使敌虚,反复变化自己的用兵使之实。从后代无数百站百胜的名将的用兵来看,创造不存在的优势和飘忽不定的用兵正是他们的取胜之道。

三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扶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毫不避讳的提出战争就是耍诈,这与春秋时期堂堂之鼓,阵阵之旗,兵对兵将对将兵车对兵车的战争形式背道而驰,却引领了之后数千年的中外战争。

四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深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故提出战争最终目的是使敌人不与我为敌,使想法不和者同我想法而已,能用别的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就最好不要用战争。多么先进的军事思想啊,历史的长河中不就挂满了那么多因谋而息的战例吗?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7

引 言http://wWW.LWlm.Com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企业家对企业管理理论也就研究越来越深入,战略管理理论也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中经典内容包括:行业竞争性分析模型、价值链、通用竞争战略理论等。这些成果构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他们为战略管理全过程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或技术工具。但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哲学体系却来自军事理论。

而我国最著名的军事研究代表作莫过于被称为兵法之祖的《孙子兵法》,如曹操的评价: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由于企业竞争与军事战争的相似性,比如竞争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资源,都为了占领更多得利益进行对抗等,近年来许多理论家及企业家都试着从军事战争理论中寻求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理论。因此学习和了解《孙子兵法》,领悟其中理念,会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有着全新的了解和观念。

一、企业竞争与军事战争的异同分析

由于两者产生背景差异,军事理论与商业理论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对战争来说,双方是由于政治体系以及思想不同而进行的,双方目标是求胜,在战斗过程不可避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狭义上讲,战争是个共输游戏。正所谓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己而用之。《孙子兵法》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努力使之成为零和游戏。其中:“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正是如此。

而对企业来讲,双方的目标是占领更多的市场,以及获得更大的利润。双方一般来讲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企业竞争可能是共输游戏,但也有可能转变成为零和、甚至共赢游戏。

从这方面来看,军事战争与企业竞争不同正在于此。因此企业家在进行战略分析时应慎重考虑其中差异,既不可对《孙子兵法》全盘接受,也不可弃之不用。应择其同而取之,其不同而去之。

二、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分析的一些启示

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分析中所用的一些概念、名词虽然有很大差异,但其理念却极为相似,这根源于二者所具有的共性。

孙武认为战争胜负因素从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认为决定战略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道”。兵法里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也,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道在企业中相当于企业文化,即管理者与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及企业使命等,只有先把这个“道”确立起来,企业才能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兵法有言,上下同欲者胜。二指天时,三指地利,这是指战略管理理论中环境分析:即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宏观经济趋势预测、行业竞争性分析、战略集团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的分析等等,正所谓虑之贵详,只有充分考虑外界各方面因素,所指定出来的战略规划才能更实际更详细,才会更具有可实施性。四是将,兵法里从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来考察一个将领,在企业中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等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保证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管理人员来实行。五是法,兵法中值得是军法、军规等。企业中则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程序等,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个组织中集体的行为必须有法规来约束和保证,不然就是一团散沙。一般来讲,军事胜负可以从这“五事”看出来,同样,企业之间竞争的胜负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看出来。

毛泽东说:“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孙武认为对待战争应保持冷静与理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应该依次考虑着五方面内容,根据企业人心向散、所处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优劣等方面考虑,扬长避短,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规划。

三、学习“全胜”战略思想,制定长远战略规划

《谋攻篇》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最为推崇的用兵之法,在商战中企业要达到自己的目

的,也尽量不一定与其他企业打价格战、广告战等。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孙子在兵法中明确指出用兵之利与用兵之害,战争是对一个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巨大的消耗,“兵久而国利者末之有也”,《作战篇》。

同样.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正面交锋,大打价格战、广告战、推广战等,所谓杀敌一千,己伤八百。消耗了企业大量资源之后。纵然战胜,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是应从长远考虑,学习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即必以全争于天下。即通过其他手段的综合实施来达到战争的目的.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情报等手段。

企业要想达到“以全争于天下”这个目标,首先要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企业独特的组织文化、研发难以模仿的生产工艺或独出心裁的服务等。

企业形象要素其中实物方面包括:企业建筑结构、环境、规模、名称、标识等;文化理念要素包括企业文化精神、企经营哲学、企业上下共有的价值观等。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信誉的保证,也是企业进行“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规划的重要手段。

企业独特的组织文化、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知识的独特优势,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重要要素。企业核心竞争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这种独特性与持久性,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能不战而“先胜”,是促成企业全http://wWW.LWlm.Com胜于天下的内在基础。

“全胜”的战略目标,迫切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认真地分析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特长,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规划。

四、结语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8

陆逊是《三国演义》中东吴集团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也是一位常胜将军。本文从胸怀全局,审时度势的谋略性;约束严明,静幽正治的特异性;谙熟韬略,善于权变的灵活性和后发制人,骄敌至胜的决胜性等四个方面总结了陆逊的军事指挥艺术的特征,并结合《三国志》探究了陆逊军事指挥艺术的成因。

【关键词】 军事指挥艺术 计袭荆州 彝陵之战

陆逊是《三国演义》中东吴集团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有东吴的“擎天柱”之称。他助吕蒙、烧刘备、败曹休,以其雄才大略在群英荟萃的三国军事将领中独树一帜,展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陆逊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篇幅并不多,赤壁之战中仅一笔带过:孙权“差陆逊为先锋”,“教陆逊举火为号”。他真正作为指挥官的登场亮相是在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濡须一战,吴军失利,孙权在周泰救护下杀出重围,“到江边,吕蒙引一枝水军前来接应下船。”“曹操见孙权走脱了,自策马驱兵,赶到江边对射。吕蒙箭尽,正慌间,忽对江一宗船到,为首一员大将,乃是孙策女婿陆逊,自引十万兵到。一阵射退曹兵,乘势登岸追杀曹兵,复夺战马数千匹。曹兵伤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这里,陆逊一出场便英气逼人,东吴军因他的到来而反败为胜。书中虽然没有直接写他如何调兵遣将、谋划决断,但杀得曹兵“大败而回”,“复夺战马数千匹”的战绩,恰是陆逊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最好佐证。

其实,陆逊在第六十八回中只是稍稍露了一面,《三国演义》对陆逊军事指挥艺术正面、直接的描写是从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开始的。经历设奇计助吕蒙夺荆州,彝陵之战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石亭之战大败魏国名将曹休等情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风流倜傥、足智多谋、独挡一面的少年儒将。他镇定沉着的运筹帷幄每每决胜千里。从未打过败仗的他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指挥的每一场战斗都透着不同凡响的军事指挥的艺术魅力。

一是胸怀全局,审时度势。表现出统观战场风云的谋略性。古人云:“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能否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是衡量一位军事统帅指挥艺术是否高明的首要标准。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次战斗、一场战役的胜利,更应是战略全局中本集团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东吴最高军事指挥官,陆逊有着清醒的战略眼光,他从不以一时一地得失为标准,而时刻以最大限度维护东吴集团利益,保障东吴生存、发展为目标。

《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中,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追刘备至鱼腹浦,左右将领都认为“刘备兵败势穷,困守一城,正好乘势击之。”陆逊却下令班师,他的理由是:“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后来,事实证明了陆逊所料不谬,魏军果然“三路兵马数十万,星夜至境”。陆逊杰出的洞察力使东吴免去了一场覆国之灾。在胜利面前有如此清醒的头脑,比之众将棋高一着自不待言,其胸怀全局的审时度势,在东吴集团中大概只有那位深谋远虑的忠厚长者鲁子敬堪与一较长短。

作为东吴最高军事指挥官,陆逊任职期间,在联蜀抗魏的基本原则下,对魏、蜀两国或联或战,皆是以东吴集团的生存、发展为前提的。《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中,曹魏点起四路兵欲攻蜀国,以“若得蜀土,各分一半”说东吴起兵接应,孙权问计于陆逊,陆逊说:“曹丕坐镇中原,急不可图;今若不从,必为仇矣。臣料魏与吴皆无诸葛亮之敌手。今且勉强应允,整军预备,只探听四路如何。若四路兵胜,川中危急,诸葛亮首尾不能救,主上则发兵以应之,先取成都,深为上策;如四路兵败,别作商议。”一番话,既分析了形势,又拿出了对策,切中要害,精彩、精辟之至。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也叙述了一件与此性质相同的事:孙权称帝,诸葛亮设计:“令人赍礼物入吴作贺,乞遣陆逊兴师伐魏。魏必命司马懿拒之,懿若南拒东吴,我再出祁山,长安可图也。”诸葛亮的如意算盘,陆逊一眼看穿:“此乃孔明惧司马懿之谋也。”并且将计就计另作安排:“既与同盟,不得不从。今却虚作起兵之势,遥与西蜀为应。待孔明攻魏急,吾可乘虚取中原也。”多智的孔明不但钻不到他的空子,反要被他利用,其精明强干可见一斑。在陆逊心中,东吴没有永久的朋友或敌人,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这大概就是大军事家陆逊与一般赳赳武夫之最根本区别吧。

二是约束严明,静幽正治。由中可窥知其别于他国名将的特异性。“为将之道,在能用兵”。而善用兵的前提就是要上下一心,令行禁止。彝陵之战中,刘备七十万大军压境,“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东吴失地折将,节节败退,欲战不胜,欲和不能。陆逊以一少年书生临危受命,总督军马以破刘备。虽然孙权对他极其信任:“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但满朝文武非议颇多。如果说张昭、顾雍、步骘等文臣“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敌手;恐不可用”;“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议论还只算是担心的话,那么韩当、周泰等前敌大将“主上如何以一书生总兵耶”的发难,以及东吴军中“比及逊至,众皆不服”的局面,则着实令人担忧。很难想象一个不被信任的主帅能带领这支部队打胜仗。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陆逊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职责、申明约束:“主上命吾为将,督军破蜀。军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违者王法无亲,勿致后悔。”第二天,陆逊传令各处牢守隘口,“众皆笑其懦,不肯坚守”,以韩当为首的众将坚决要求出战,陆逊“掣剑在手,厉声曰:‘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再次搬出军法巩固了自己命令的权威性。

如果陆逊仅仅只是以军法压服部将,那就无任何指挥艺术性可言了。在以军法约束部将的同时,整个战争进程中,陆逊都在逐步将自己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及时同诸将沟通、交流。从初到任时韩当对他“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的分析时“心中只是不服”,到刘备移营后诸将对他“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判断的“叹服”,陆逊以智理服人,向其部将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正因为博得了部下的信服,他才能激发出部队潜藏的全部能量,做到将尽其才,兵尽其能;才能一声号令,应者云集;才有后来的彝陵大败刘备。

三是谙熟韬略,善于权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妙”字就是指的灵活性,是在“千古无同局”的某一次次战场上体现出来的最优决断。两军交战,是双方力量的争斗,更是智力、勇气的较量。在这种较量中,指挥官不仅要懂兵法,而且要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它。

陆逊是深通兵书战策的,这在《三国演义》中有明确的交代,第八十四回中陆逊的赞诗第一句就是“虎帐谈兵按《六韬》”。彝陵之战中陆逊两次与部将的谈话:“公等但恃血气之勇,未知孙、吴妙法”和“诸公不知兵法”等,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陆逊自己深得孙、吴兵法之妙。

陆逊如何神机妙算、不拘成法的运筹帷幄,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处描写,在这里试举两例说明之。

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陆逊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他“百战不殆”。首先,他深知自己军队的情况。彝陵之战,到任伊始,周泰请他早施良策救出被困彝陵城的孙桓,他说:“吾素知孙安东深得军心,必能坚守,不必救之。待吾破蜀后,彼自出矣。”他之所以这样说,除了对自己军队破蜀有坚定信心,更因为他了解孙桓,知道孙桓带的部队能守得住;彝陵一战,他知道手下诸将恃血气之勇时时想着出战,他也就能时时提醒、约束他们。不仅如此,他也了解敌军情况,他知道“备乃世之枭雄,更多智谋”,知道蜀军何时“锐气正盛”,何时“兵疲意阻”。因此,他也就能适时坚守隘口,也能及时火烧连营。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的情形则是:孙权起兵攻魏遭挫,陆逊设计合攻魏军也因送信小校的被抓而为魏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陆逊“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以迷惑敌人,之后又“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造成攻敌假象,暗中却缓缓退兵,引导部队安全撤归东吴。东吴军队能全师而退正由于陆逊深谙兵法并能灵活运用的结果。《孙子兵法·计篇》早论述过:“兵者,诡道也”。作战就是双方指挥官的斗智斗勇,施计用诈,“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目的。

四是后发制人,骄敌至胜。深明关键时刻的决胜性。《三国演义》细致地描绘了陆逊这一军事指挥艺术的章节主要是在献奇计助吕蒙取荆州和彝陵之战两处,而这两处陆逊都用到了“骄敌之计”。“骄关羽”是在让吕蒙装病、自代其职时向关羽送礼赍书,且“书词极其卑谨”,令关公“仰面大笑”、“无复有忧江东之意”,继而撤荆州兵赴樊城给东吴造成可趁之机。“骄刘备”是在刘备“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时,“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陆逊在蜀军前来搦战时,令军士塞耳休听,坚守不出,让刘备以为“彼有何谋?但怯敌耳”。直到火烧连营前夕,还特意派末将淳于丹与蜀军交战,让意料中的淳于丹失利,给刘备造成“昨夜杀尽,安敢再来”的错觉,保证了火攻刘备计策的顺利执行。陆逊骄敌至胜的指挥艺术在彝陵之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彝陵之战中陆逊以自己的坚忍持重、后发制人,在蜀军“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时,“乘高守险”“以观其变”。敌军不绝的辱骂,部将“皆以为懦”的哂笑,不仅不能动摇他的决策,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施计必成的信心。等到蜀军“守之久矣”、“兵疲意阻”时,东吴举兵出击,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全胜之绩实践了《孙子兵法·军争篇》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策略,陆逊是真正领会了“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这一规律后对《孙子兵法》的活用。为后代军事教科书解说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军事指挥艺术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那么,陆逊如此精湛纯熟的军事指挥艺术究竟从何而来呢?通观《三国演义》全书,虽无明言之处,然亦不乏旁证。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陆逊“书生”这一称谓,书中从张昭、韩当、周泰到刘备、马良,提到陆逊,都口口声声以“书生”呼之,连陆逊自己也自称“一介书生”。这里“书生”一词就颇值玩味了。既为公认的“书生”,书读得当不在少数,不然何有“书生”之谓,且陆逊是“汉城门校尉陆纡之孙,九江都尉陆骏之子”,可谓出身世家,又时逢兵戈征战乱世,读兵书、研兵法当是必修之课。由此推断,兵书战策该是书生陆逊潜心研读并烂熟于胸的主要著作之一。而且,这里所说的“书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书生”,其内涵显然不同。在罗贯中眼里,似陆逊辈文武兼备、出将入相之才方才配称“书生”。这正好与我们前文所推测的陆逊深通兵书战策相吻合。但兵书战策决不应是陆逊军事指挥艺术的唯一来源,它只是陆逊军事指挥艺术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否则,空谈兵法的赵括也不至长平惨败、贻笑至今了。

按常理推断,陆逊一定有一个不断在具体战争中领会、融合各家兵法战术精髓并将之付诸实践的过程。这种吞精食髓的砥砺磨合也就是陆逊军事指挥艺术得以不断精妙、纯熟的过程。可惜的是,由于陆逊并不是罗贯中要塑造的主要人物,我们无缘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相关的详尽描写。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从陈寿的《三国志陆逊传》中去推究:陆逊二十一岁起就在孙权麾下任职,从小小的东西曹令史直做到位高权重的丞相,指挥过的大小战争,除了《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计袭荆州、彝陵之战、石亭之战等名战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恐怕要数那些并不起眼的小仗。陆逊成名前曾在会稽大破“为所在毒害”的贼帅潘临,也曾在鄱阳扫平贼帅尤突之乱,在丹杨智取“受曹公印绶”、“为作内应”的贼帅费栈,以至孙权对他青睐有加,“以兄策女配逊”。在计袭荆州之后,陆逊也有指挥部将降服蜀将陈凤、文布,大破蜀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等的战绩。正是在这无数次血与火的征战中,陆逊锻炼了胆识,积累了经验。以陆逊的审时度势能力为例,他向孙权建议剿灭贼寇时说的“方今英雄棋峙,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之语中已经透着胸怀全局的大将风度。复夺荆州后,又有向孙权上书称:“乞普加覆载抽拔之恩,令(荆州士人)并获自进,然后四海延颈,思归大化”,更是谋深虑远、思量周全。吕蒙曾对孙权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且陆逊的文韬武略、高瞻远瞩本又深得孙权赏识。所以,彝陵之战,在刘备强敌压境、东吴损兵折将的危急关头,孙权没有任何犹豫,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把东吴的命运交给了这位少年书生,而不像书中孙权初主江东之时要待阚泽再三提醒,及至大呼“以全家保之”后方才如梦初醒。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9

关键词:孙子;决策模式;决策标准

决策作为管理的重要过程,一直是管理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本质是决策者在遵循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预测并判断未来情景,确定和选择目标并加以执行和实施的过程。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提出现代决策思想以后,决策学受到了管理学研究的重视。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中就已经对军事情景中的决策问题做出了相当深度的思考并做出了有见解的观点。具体来讲,孙子所论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决策的体制以及模式问题,其次是决策的标准问题,再次是信息的基础性作用问题,最后是决策中的心理问题。本文将主要论述孙子兵法决策模式的独特特点。以期对管理学的决策思想有所启发。

1 决策前提的高度理性

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模式的重要方面是决策前提,因为决策前提是决策的起始点和基本依据。在孙子兵法中,决策前提的高度理性的。其表现,主要就是其庙算思想。庙算是古代中国军事决策的基本体制和机制。所以庙,就是祖庙,地处庄严神圣之地,密而肃穆,便于议论军国大事。因此,每当国家兵事纷争,君臣会集此处,商讨对策,拟定有关战略方针,以指导战争进程。庙算实际上就是体现了决策前提的理性化,也就是要先计划而后战争,这与现代管理思想,将计划列为管理过程的起点是对应的。先计后战,才能做出科学和理性的决策,才能避免个人决断和受情绪因素的影响。先计划然后再执行,是谨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孙子认为,对战争采取先计后战的慎重态度首先源自于战争的重要性。孙子兵法的开篇,孙子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由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事关全局的事物,一切都关系到将士的生死存亡,是国家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对草率和情绪化。在《火攻篇》中又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此,科学和理性的对待战争,才是“安国全军之道”,君主和将军们应该谨慎对待战争。那么在实践中又如何执行这些原则呢?如何做到决策的科学呢,孙子提出了一个体制性的观点,那就是“庙算知胜”的决策程序。同时在十三篇中,孙子又提出了一个通过分析“五事七计”的决策验证模式。孙子认为决策前提的重点就是“五事七计”,即“道、天、地、将、法”五事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计。“五事七计”所蕴含的内容具体而深刻地表明了管理决策中需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范围。五事重点在于决策内容的静态分析,不仅是调查的指向,也是评估的标准。七计的重心在于各项要素动态对比分析,特别重视静态要素在实际运作中的表现,这里已经有了动态的整体思维,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解决“计利”问题,这还是计划层面上的事情,只有把计划和执行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决策过程。

2 将“速度”提升为重要的决策标准

西蒙将传统的决策标准定义为最优标准,认为这种标准并不符合实际,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而他提出了有限度的理想主义,也就是决策的满意准则。实际上,孙子兵法在具体执行决策时,是贯彻现实主义的,与西蒙的满意准则是一致的。并且,基于其现实主义的思维,他将决策执行的速度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重要性的高度。他的提出了兵贵神速的指导思想,并特别强调了速度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原则是孙子是在阐述他的军事经济思想时提出来的,但却对整个战略全局具有非凡的意义。他认为战争是建立在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的基础上的,军事就是经济,所以,战争最忌旷日持久,议而不决,优柔寡断,必须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3 信息在决策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孙子最著名的名言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知识和信息的转换贯穿于孙子军事决策的始终,这与西蒙所强调的决策的信息原则是一致的。孙子兵法深刻阐述了信息的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其对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孙子兵法还论述了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有效性以及信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问题。孙子兵法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看作是各项决策的最重要的基础,这就是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观点。

4 决策程序中的“正与奇”

奇正相生是孙子兵法辩证法精神的精髓。所谓奇正相生,是指在战争的决策和执行中,要充分利用常规性因素和非常规性因素。奇正相生,于是兵法布置循环往复。同理,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以及客观现实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常规性的决策和非常规性的决策。常规性的决策往往对应常态的、稳定的决策环境,而非常性决策则对应变动的、难以预料的决策环境。而且这两种决策模式是交替出现并相辅相成。这实际与西蒙的决策程序思想有暗合之处。西蒙根据知识的原则,认为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认为程序决策是线性的,而非程序性决策是非线性的。各自有自己的决策程序原则和次序。

参考文献:

[1]朱军.孙子兵法博议[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篇10

最近,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一时间质疑此起彼伏。无论微软还是诺基亚都正失去昔日辉煌——微软早已失去纳斯达克市值第一的宝座,而诺基亚手机在连续15年全球销量第一之后一落千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巨头们走下神坛呢?

企业从初创到立足,从成长到衰退,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上都是在求生和求胜两种模式下开展和执行。企业谋略恰恰是帮助企业回答如何才能求生,如何才能获胜。《孙子兵法》在第三篇《谋攻》中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能体现在企业谋略中并得以运用,更能体现经营者的智慧,也直接决定企业生死和成败。

企业谋略,首先是要认清形势,在攻守之间做出抉择。“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告诫企业经营者,企业竞争应讲究谋略,而非盲目地去拼个你死我活。蓝海战略的精髓思想,也正是要寻找有潜力、但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的领域,开创企业发展。如加多宝看准了凉茶这一领域,从“上火,就喝加多宝”到“怕上火,就喝加多宝”的灵活应用,成就百亿凉茶神话。

许多时候竞争无可避免,企业要认清优劣,积极应对。《孙子兵法》强调,“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对于初创型企业,首要目的是求生,因此要尽量避免与大型企业开展正面交锋,以免招致围剿。

其次,企业要对竞争局势有清晰的判断,对决胜有足够把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但在企业经营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几乎不太可能。且许多企业求胜心切,因已经取得成绩而得意忘形,急于进人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者实施自己实力无法支撑的战略规划……这都会导致企业遭遇逆转,走向失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赢得竞争呢?《孙子兵法》中指出,“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实际上这包括企业经营五个方面: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攻守有备;认识优劣强弱,应对有方;善于组织和沟通,目标统一;以竞争对手的不足作为突破口,攻其不备;选拔组建骨干团队,充分授权。最近颇为火热的“特斯拉”,就是因为创始人伊隆·马斯科成功地将电动、时尚、以及极简化等时代特征结合在一起形成核心竞争力,创造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电动汽车,马斯科也因此被认为是乔布斯之后的下一个创新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