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06-21 09:43:07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1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发挥各级文化机构和相关单位在社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面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团结和带领社区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让他们在享受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来充裕自己的精神生活,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把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对宁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具体内容的理解

近几年,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能够享受富裕的文化、精神生活,各地纷纷建起了文化场馆和活动场所,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气氛浓烈,欣欣向荣。宁夏文化厅自2008年起,提出了在未来五年内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就是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实现这个内容的具体项目称之为“51365”项目(即五年内在全区建立100个优秀社区文化服务示范点,365天每天都要免费为社区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尤其提出要在全区建立辐射各个社区的文化服务示范点,以带动周边社区居民的文化服务网络。各地文化馆在社区文化服务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社区人民开展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发挥了文化馆基层文化机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社区文化服务水平有大幅提升。他们切实履行了社区文化服务的职能作用,并以示范点的形象影响、辐射和带动其他社区的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居民真正拥有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建设。如何做好这项工程,笔者认为应在具体实施上下功夫,在经费有保障的前提下,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实施:

1.以自治区文化馆成立的社区文化服务总队为龙头,全区县以上文化馆成立社区文化服务大队,选拔、培训和造就一支业务强、作风硬、忠实于社区文化服务的队伍。

2.结合我区社区文化特色,由自治区文化馆牵头,编辑、印发《社区文化指导员工作指南》和《群众演唱材料》,引导全区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及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3.自治区文化馆每年有针对性地为各市、县文化馆(站)业务人员举办培训班,并对各市、县(区)大化馆(站)的社区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4.各市、县(区)文化馆(站)以盘活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为出发点,着力提高社区文化广场(中心)的服务功能,努力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文体娱乐、科技培训等需求。

三、实施社区文化服务:“51365"项目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社区文化服务“51365”项目的制定,目标十分明确,立意也很新颖。由此,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培训和组织学习,提高各级文化机构中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明确身肩的重任,培养其责任心和良好的素质,让他们全心全意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在为社区文化建设时要讲究方法,善于和社区群众沟通,深入到群众中去,精心细致地做好各种调查统计工作,组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和资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设施,让社区文化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气氛热烈。

四、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根据本人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文化资源的现象较为突出。各级文化机构要深入社区全面了解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针对薄弱点要及时耐心地予以指导和纠正,团结地方和驻街的部队、企业、学校等各种力量,让他们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不搞“各自为战”,不要相互“争食”,不做重复建设,要节约资源,共同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让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定的文化站、室、场、院,让社区人民尽享丰富的文化生活。为使社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整合社区文化活动资源。以前,各个社区的种种文化建设费用都是靠政府单一投资,由于宁夏地处贫困地区,很多资金都不能按时到位,就给文化建设增加了很多阻力,致使各个社区文化建设滞后,很多文化馆设施不健全,所以我们要发掘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种积极性,打破单纯由政府单方投资、包办社区文化的旧模式,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这样,既补充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又能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中,由于我区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受地域、人口、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情况差异较大,无论是工作步骤,还是具体措施,在实施方面都要结合本地、本社区的具体情况和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因社区制宜,突出发展本社区的特色文化,这才是保持社区文化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依托。

作者_周继红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2

关键词:档案文化;理论解读;建设

一、对城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

(一)城建档案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严格来说,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他的作用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进而为历史提供依据。城建档案的出现是基于人类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积累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且具有强烈的证据性特征,通过翻阅档案,可以将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直观展现出来,给后人提供历史的发展的依据。可以试着想象,如果社会少了城建档案,那么将会造成人类社会文明的缺失,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不到城建档案的见证,便会变成为口头传颂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推移会造成历史事件失真的现象,不再具有保存的价值,进而会极大地阻碍历史的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二)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建档案工作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建档案的主要工作是记录人类活动的原始情况,因而具有储存历史文化和传播历史文化的作用,是一项可以推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化事业。

二、城建档案馆的作用

(一)城建档案馆可以妥善保存历史文化遗产。

城建档案记载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详细的人类活动信息、思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人类发展所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建档案馆可以传播历史文化。

城建档案记载着人类文明各个阶段的文化产物,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这些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珍贵的宝藏。后人通过对档案馆中城建档案记载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从前辈的身上吸取经验,并且总结分析用于今后的实践指导,实现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后人可以从前辈的实践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使后人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导今后的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三)城建档案馆有助于发展科学文化。

城建档案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原始活动,但档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这么简单,还具有记录某一项成就实现过程的意义。城建档案中所记录的成就实现过程是后人进行科学探究的理论依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城建档案记录对所记录的规律展开研究,进而分析出更多的信息,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

(四)城建档案馆可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

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必需要对城建档案信息研究十分透彻,才可以胜任管理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与档案长期的接触中,通过对城建档案知识的累计,绝大部分人都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不仅可以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还可以为科学文化事业输送专业人才,进而有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城建档案馆有助于社会文化教育。

城建档案馆所存储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里面记载着很多可以警示后人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城建档案馆可以通过档案知识将历史故事用来进行对后人的爱国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

三、对城建档案文化的解读

城建档案文化是基于城建档案而开展的文化类型,但绝不是简单的将文化和城建档案放在一起,而是一种用文化的眼光去研究城建档案的方式。当人们对城建档案的研究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而负责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则是档案文化的传播者。

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对档案文化的解读

(一)城建档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城建档案文化记录的人类文明知识,可以给后人的思想、行为等提供重要的指导,进而使后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档案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实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城建档案文化的发展经过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档案文化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档案文化,而每一个时期的城建档案文化都记录着每一特定时期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团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三)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城建档案文化是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产物,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城建档案文化可以帮助社会文化顺利发展。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结构。

五、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目前也很重视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建设。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单位并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甚至于还有一部分领导对城建档案建设文化认识存在很大偏见。在城建档案文化建设上只是口头行为,实则对其关注度不够,也没有用行动支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进而造成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经费匮乏,在软硬件设施上比较落后,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

六、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措施

(一)经费投入。

由于部分单位没有重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档案建设资金投入不够,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活动没有经费和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受到极大的限制,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开展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资金投入,档案建设相关领导要从思想、行动上支持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建设研究工作。比如:更新软硬件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活动等。

(二)体制改革。

受传统思想制约,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思想陈旧的现象,没有真正理解城建档案文化的内涵,一味认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陈旧的思想意识直接造成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后。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状,相关城建档案管理领导人员要重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力度,提升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之明白城建档案文化管理工作的真正内涵,进而将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

(三)机制运行。

由于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员其实就是仓库管理员。但其实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一份工作。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特别细致,并且要将专业的技术技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比如:对城建档案文化的开发,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否则便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城建档案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能够稳定运行,不断向前推进。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社会关注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推进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关注,并且得到行动上的支持、加强城建档案文化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内涵的理解、建立完善的城建档案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城建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稳定发展,并不断向前推进,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文化积累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仁杰,谢诗艺.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探索[J].档案学研究,2013,02:9-12.

[2]金元平.高校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建设路径探索——基于高校档案文化传承职能的分析[J].四川档案,2013,04:59-60.

[3]曾波.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学园,2013,23:179-180.

[4]余启伟.档案文化的理论解读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19:263.

[5]谢诗艺.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4.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3

【关键词】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代表了所处地域与时代的先进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性,也具有体育文化的特性,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教育部、为了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面向全国高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在该《意见》的倡导下,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与校园实际情况,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了文化艺术活动、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效的落实了教育部、的要求,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学校文化氛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查找出制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办法,期望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1、受到国外体育文化的冲击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一样,它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文化形态,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先进文化,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非主流特别是国外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包括校园体育文化冲击较大,NBA篮球文化、欧洲五大足球联赛衍生出的文化现象充斥整个活动当中。而我国独有的武术文化无论是展示的内容,还是吸引的参与者都处于劣势。诚然,大部分西方体育文化倡导竞争、拼搏的体育精神。但不可否认,一些消极的西方文化现象,严重侵蚀我国本土体育文化内容,流行于美国NBA运动员的纹身现象,在短短几年内,不但本土球员开始效仿,普通大学生也纷纷把自己喜欢的球星纹在身体上。所以,国外体育文化强势入侵,使得本土特色文化很难立足。

2、暴力体育文化受到一部分大学生推崇

体育运动的本质是通过力与美展示,使得人们拥有强健体魄,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但由于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发生异变,使得在运动过程中,特别是竞技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使用行为的暴力、语言的暴力干扰对方,千方百计的用非竞技手段取得胜利。这显然与社会主义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但体育暴力衍生的暴力文化同竞技体育一起侵入校园,在网络快速、便捷的推波助澜下,很多大学生受到暴力体育文化的影响。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打出侮辱对方队员的标语;在己方失败时,不去反思技术与实力因素,谩骂对方参赛队员、甚至是参与围攻裁判。我国足球联赛发生的数起足球暴力事件,都有在校大学生的身影。有些大学生在参与体育竞技过程中,不是利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征服对手,而是使用严重的暴力犯规动作打击对方。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少系统性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活动,是一项整体工程、系统工程。它应该涵盖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因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理解不够透彻,把建设的系统性重视不足,变异称为体育活动的简单累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高校纷纷建立了新的体育设施,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只是进行物质建设显然是不够的,对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机构,制度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所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现出抓物质基础建设,大搞各种体育竞技赛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4、管理责任不明确

正因为没有专设的管理机构,造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难以落到实处。有些高校对《意见》理解不够透彻,简单的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这项工作就应该由主管学生的学工部、团委、学生会负责,多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就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体现与成果。前面提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把本该由学校各个相关部门参与的事情,交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部门负责,这样很难完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任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也很难协调解决,活动的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这些做法都不符合校园体育文化的要求,降低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档次,极大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

我国国情决定了,高校能不能真正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取决于学校领导对校园体育的认识。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了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带头引领大家共同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服务。积极解决好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实效性。

2、加强本土体育文化的宣传与研究

在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入侵时,不能采取杜绝或者视而不见的办法解决,需要我们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本土体育文化的挖掘,深入研究本土体育文化,大力宣传本土体育文化。

3、建立专门管理机构

之所以有些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是主要原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由校级主管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由多个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团队。

4、制定校园体育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保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效果,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与引导,明确各个环节的参与人的主要职责。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追究制度,那个环节出现问题,由那个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

四、结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在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当中,要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于意义;加强对本土体育文化的挖掘、研究与展示;建立以校级领带牵头的管理机构,制定校园体育文化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以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姜志明.当代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10)11-13.

[2] 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 高宏体育文化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考试周刊,2011(12)36-37.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4

关键词:解构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 理论建构

一、解构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含义

解构最早兴起于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怀疑整个西方经过几千年建立起来的哲学大厦,“毅然向传统哲学、传统思维、传统伦理、传统信念发起强烈攻击”[1]。解构的核心就是挑战和打破传统思想逻辑信念构建起来的结构思维。德里达认为世界无绝对真理,德里达的解构思维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撼动了整个世界的哲学、宗教、艺术、建筑、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的传统基石,尽管对解构的理解颇具有争议性,但是无可非议的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也经常成了反中心、反传统、反正统、反权威的代名词。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在80年代开始传入到中国来,并且一经进入便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解构在中国最早是作为文艺思潮引入的,之后这种思潮被逐渐引入到文学创作、戏剧创作、美术创作、动画创作、电影创作、建筑设计,然后这股冲击波在不断扩大。在2001年,德里达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采访交流和参加学术演讲活动,这对于解构思想在中国的扩展延伸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的解构思维已经延伸到社会文化、社会思潮之中,并在很多方面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国文化之中。当然,解构带来的并不全是好的方面,也有相当多的是不利的方面,这在学校校园文化里就能体现出来。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的校园生活为活动空间,它常常是以学生为自发的主体,通过课外的一些活动和校园风貌,而呈现出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趋向性校园精神群体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往往是自发的和自觉的,它常受社会文化思想影响,并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一方面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一些状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群体,它必定受社会文化所影响,呈现出社会文化所共有的文化特点来。另一方面,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有时候校园文化又具有前瞻性和引导作用。从广义的视角来看,校园文化含义包括很多,如可以从校园的景观设计、园林美化、建筑特色等物质文化方面来看,也可以从学校的校歌、校训、校史、规章制度、文明公约和文明准则等管理文化形态上来看,还包括了学校的校风、老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集体的精神风貌、学校的舆论氛围、心理氛围等文化精神。校园文化具有师生互动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广大学生经过长时间构建起来。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些人或一代人建成的,而是由数代人努力而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调查研究表明,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文化中的寝室文化,社团文化,以及贵阳学院的诗意校园和人文校园都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正常协调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学校形象和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人文氛围和文化环境,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影响学生的环境影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能够陶冶在校学生的良好情操、启迪校园学生的良好心智,促进我们的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二、解构文化下的校园文化

在解构思维的影响下,流行文化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流。流行文化是对于传统正统文化的消解和解构,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非主流和反传统、反权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流行文化消解了文化的严肃正统,也就是它对传统文化中的典雅和精致进行了解构。流行文化是不以精致为追求,甚至直接旗帜鲜明地反精致和完美。追求永恒和无限是所有正统文化的标志,而流行文化不在时间上追求永恒,而只在乎享受上曾经拥有即可。流行文化往往演变蜕化速率非常得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流行文化开始盛行是当下解构文化下的校园文化特色”[2]。在校学生正是富有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龄,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理念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崇尚新鲜和时尚。校园文化的流行风为渴望获取社会思想和社会信息的众多学子提供了平台,解构文化在校园的蔓延必将为广大学生带去社会流行养分和发展精髓,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解构文化是有别于精英高雅文化的大众文化,是较容易被广大学生喜欢的解构性文化。解构文化少了精英份子和知识阶层的参与,其文化发展倾向和评价体系都难能形成内在的标准,形成了具有无政府主义状态的内在可能,因此流行文化在文化现象上呈现出无序和正统主流,这为草根阶层表达自我,提高民众民主意识上具有非常大的革新意义。从更为深层的文化需求看来,解构文化是现代消费主义和大众民主意识崛起的产物,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的新的文化生存哲学。

解构文化重视当下的生存状态,因此它的存在就有着时间上的短暂性、选择上的情绪性和流行上的多变性。解构文化注重追赶时尚和新鲜,随之故有的价值评价系统就只好被抛弃,流行文化缺少长久时间的丰富磨练积淀,更缺少了精英份子的正确引导指导,它只是满足学生需求。需求无边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流行文化的方向趋势上的不确定性和正确思想和意识在流行文化主导地位的缺失,会导致流行文化信息风潮的无序和混乱,也有可能促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单纯学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开始不能沿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导致学生发展失范,庸俗文化在校园扩展,这对于学校文化氛围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学校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就会遇到空前压力。

当前,我们中国正处于解构文化的风靡期,过去追求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受到了极大对撞。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通俗文化成为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而相对高雅的文化却是少之又少。很多校园组织和社团的理念和活动趋向品位不是很高,学生课余活动相对比较单调缺乏意义指导。相当多的学校活动课余活动组织力度不够,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泡在网络游戏、在线聊天等低层次活动,宿舍的文化和课桌文化、大量充斥着低俗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活动偏重娱乐性,而在启迪性的活动,诸如文化科学、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是很多,或是占不到主流。校园文化中热爱学习、热爱科技气氛严重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过去传统的价值观已逐渐失去了活动空间,学校校园里武侠热、恋爱热、逃课热等文化正在呈上升趋势。学生中间,自我庸俗的流行文化被大量追捧,这就大大蔓延了不正之风,进而破坏学校校园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解构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价值的多元。但是多元又极易引发信仰危机。通过贵州几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在多元价值观面前,很多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价值迷乱和信仰危机。在校园里,有很多受选美秀流行风的影响,有不少校园的女学生,想一夜成名,无心学习,整天奔波于选秀、选美的舞台,审美价值发生严重扭曲。关注个性和反传统的流行文化,给当代校园错误的暗示和引导,认为张扬个性就要反对传统,否定传统一切,包括诚信、责任和孝道、仁爱。如六盘水师范学院通过开展社团文化建设,通过德育文化来引领校园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校园文化的重新建构

校园解构文化的风靡,让传统文化始料未及,一时失态,对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走进校园,我们几乎可以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里,都能嗅到庸俗流行文化的对撞。这些不合理的流行之风,让我们的学生难以保持矜持,危害正常健康的校园文化构建。同时,校园文化的重构也不能消极被动,要分清当下校园文化形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重新建构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有的放矢是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充分研究解构文化下的校园文化变动,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下的健康和谐校园文化。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以学生为本,科学民主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构,首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学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的组成群体。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解构文化氛围下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在建设中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构建要包括学校物化的设施构建和学校软环境建设。要在校园环境设施设置、建设和布局等方面体现出一切从学生出发,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理念。要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与学生充分的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学校建设之中,让学生增强责任感,形成“校园文化靠大家,我为校园文化加把劲”的良好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身教大于言教,领导和老师要身先士卒,影响学生自觉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学校文化建设要打破旧的专制型管理模式,要弘扬民主,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进一步规范队伍建设,加强组织管理,依法治校,明确责任,做好分工。制定人性、可行、科学的规范,借助民主流程、民主监督等,让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学校长远发展。比如安顺学院就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完善助学体系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服务。为要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努力开诚布公,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创新校园文化构建模式

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解构文化影响下的校园文化重建就要努力与时俱进,特别是借助现代传播方式的强大力量,投学生之所好,吸引学生,并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不断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健康文化环境。

要努力发掘校史文化中的精髓,大胆引用现代办学理念,深化校园文化内涵。要积极借用各种传播载体弘扬校园精神,努力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适应力。巧妙利用校庆、传统节日、文艺晚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校运动会等活动,学校媒体宣传要尽量体现校园文化精神,在学校宣传栏的风格设计、信息等方面要努力体现学校文化特色,排斥不良校园文化影响,弘扬学校文化健康因素。如六盘水师范学院的红色文化,贵阳学院的阴阳学研究等。

“学校在校园建构时,应时刻牢记把积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弘扬是学校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3]。要借助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提高自身多种能力。互联网在学生今天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可以辅助学生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学校网站上组织讲座、竞赛,引导学生积极组建富有特色的个人网站、个人博客、个人微博,帮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积极学习,从而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贵阳学院等院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专题网站,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开展学生工作。[4]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调节功能,合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和谐方向发展。学校可采用开通网上热线帮助心理存在障碍的同学予以帮助,及早化解校园不良思想和不健康心理和情绪蔓延。

参考文献:

[1]黄佳华:解构主义的一些特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刘丽丽: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3]袁飞飞: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山西教育,2006年第1期

[4]张武桥:多元整合: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提升的新路径——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第3期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5

摘要文书档案建设工作在单位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单位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对提升单位的管理质量、运营水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将文书档案建设工作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职能,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死数据,活运用”,为解决单位前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使档案建设体发挥出在单位建设中的强大效能。

关键词档案建设单位管理问题单位效能

文书档案是对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决策方针、科研成果、运作经营等重要的原始记录材料,也是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单位的文书档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再现历史,是单位领导参与决策和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始凭证,是单位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来源,对提升单位的能力,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单位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的建设主要应从“收、管、用”三方面着手。但在现实当中,许多单位的档案意识淡薄,从上至下没有形成良好的管档风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收集意识很薄弱

文书档案工作不仅仅是管档人员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单位人”的职责。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每一份过程材料的收集体,到一项工作任务完成,整个过程从开始的方案、计划、总结、报告等材料均依事情发生顺序或时间顺序依次完整的收集。但现实中,很多单位与个人都非常忽视收集过程,工作任务完成,形成材料就不知所踪,档案收集意识不到位。

(二)档案管理设施不到位

档案管理设施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单位档案建设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人才管理造成的重要影响,导致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单位的发展中不被重视,多存在被动的工作局面。因而,没有专设档案存放库房、档案柜,甚至连档案盒都不使用不一,更不提“三室分开”,专人专管。

(三)档案管用制度不健全

档案建设的管理、使用制度不完善,致使文书档案建设工作流于表面,不深入、不细致,没有充分发挥档案建设的服务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许多单位实施了重组转制,而由于前期档案管制工作的不系统,不健全,给重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出现较多的误差。

二、优化单位档案建设的方法

首先,提高档案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要定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培训相关的档案建设专业知识,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对相关的档案知识、工作程序和管理技巧进行了解,为文书档案建设工作提供基础。

其次,促进单位档案建设的信息化,档案建设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档案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功能,促进档案信息联网,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能够保障档案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强化档案建设的服务职能。

最后,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手工做账向自动化的操作做账方式进行转变,将单位的档案馆作为资源管理的中心,运用现代化的档案设备,建立完善的单位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促进单位文书档案建设工作的创新,发挥文书档案建设工作的服务职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档案建设对发挥单位效能的重要作用

(一)再现历史,提供依据

档案建设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单位建立档案部门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对单位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历史做出详细的记录工作,起到再现单位历史的重要作用。在单位的后续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档案建设来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基础,对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单位的档案中记录了大量的单位资料,主要包括文本资料和单位发展资料等,是单位的历史的原始记录,实现了对单位真实历史的还原,起到了再现历史的重要作用,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特征,具有极高的说服力。单位的相关领导人员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将档案作为单位的原始资料,作为单位发展和各项决策工作的凭证,是单位领导人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对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考核员工,提供依据

人力资源档案和单位业务档案也是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对单位员工工作情况和单位业务发展情况的真实记录,具有档案信息可靠性的特点。对单位员工的考核是单位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单位的领导人员不能对所有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全部了解,在对单位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通过对单位档案的查阅工作,能够对单位员工的真是工作、业务和学习经历进行有效的考察,明确其奖惩情况。同时,通过对单位档案的了解,还能明确单位员工的德、能、勤、绩等情况进行了解,为考核单位员工提供了可靠和科学的参考依据,能够帮助单位选出优秀的员工,为单位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文化建设,重要来源

单位的档案建设自身具有较强的文化性,是由于单位的档案主要是记录了单位的发展历程,对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做出了详细和全面的激励,如实的反映出了单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单位发展的优势,是单位经营管理和生产建设的重要写照。同时,档案中也反映出了单位的发展思想,能够对单位过去的思想观念进行了解,为单位的发展能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建设单位的文化过程中,要对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是对单位的文化建设历史和单位文化建设的精髓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明确单位的文化建设发展情况,促进了单位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同时,单位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全面了解和如实记录,丰富了单位的档案资源,使单位档案更具活力。因此,应该做好单位的管理工作,实现对单位档案的真实记录,对单位文书档案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单位的档案建设是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单位文书档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并针对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强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对提升单位的档案建设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单位的文书档案建设工作对提高单位的效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参考,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是考核单位员工的重要方法,也是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来源,对单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益学荣.试论单位档案与单位文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5.18.

[2]金楠.浅析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邓小平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它具体体现在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提升战斗力;通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通过两个文明建设,提升综合国力;通过四有新人建设,提升民族整体素质;通过党风建设,纯洁队伍,从而带动与端正社会风气,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统一的领导核心。这些思想都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存在的规律性、战略性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战略意义,是当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

关键词 ]邓小平;文化软实力;解放思想;精神文明

文化软实力概念包含这样的主张,即认为相较于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硬性力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柔性的力量;对内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对外具有提升综合国力的功能。在我党历史上,重视文化、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以贯之的传统,虽然那时还没有文化软实力这个提法,但是蕴含文化软实力思想的主张却不胜枚举,例如,关于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精神文明、作风形象等的主张,都可以纳入文化软实力的范畴,是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源头活水。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本文拟就对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思想进行尝试性探讨。

1、邓小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他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张中

上个世纪70年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根本转折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国家百业待兴,人们的思想处在僵化和半僵化的状态。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邓小平深刻地意识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同志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的论断。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使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使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心、加强团结,在新的长征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地思想革命,通过这场极具战略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从长期僵化的牢笼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轨道上。由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才有了正确的思想方针与指引。

2、邓小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他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

邓小平曾经谈到:“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时,邓小平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在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时,邓小平深刻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邓小平矢志不移地精神追求。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始终有坚定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可以说,坚定地理想信念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

3、邓小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他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张中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地指出,我们不但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他说:“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全国人民和外国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再次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总体事业的成败,因此,要防止重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倾向,对于这一倾向和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或“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所必须的文化条件、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越是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越是物质财富日益丰富,越要加强精神文明,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

4、邓小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他关于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主张中

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加蓬总统时说::我们提出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主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前提和基础。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再次对“四有”进行了阐述,指出: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针对当时出现的“一切向钱看”等消极现象。邓小平反复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想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创造性见解。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实际的重要主张。

5、邓小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他关于整顿党风与加强党的领导的主张中

1983年十月十二日,邓小平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针对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提出必须整顿党的作风。要通过整党,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986年,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针对经济犯罪案件、在国外严重丧失国格人格的事件,提出了必须狠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并尖锐地指出在经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抓风气建设,“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关于加强党的领导,邓小平针对当时存在的思想混乱,以及迷信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民主的现象。指出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全国有了团结的核心力量,因此“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回顾与总结邓小平文化软实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启示作用。在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尽管各阶段的历史任务各有不同,主题思想不断转换提升——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层层推进的建设主张反映出我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同时,在这些不同时期建设主张中又蕴含着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立场、态度和思想——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提升战斗力;通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通过两个文明建设,提升综合国力;通过四有新人建设,提升民族整体素质;通过党风建设,纯洁队伍,从而带动与端正社会风气,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统一的领导核心——都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存在的规律性、战略性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战略意义,是当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智慧支持。值得深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人民出版社第141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人民出版社第137页.

[3]同上第63页.

[4]同上第144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人民出版社第367页.

[6]同上第208页.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创新

1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1.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4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2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2.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2.4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地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5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上面的论述中强调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但不是说企业的文化建设靠领导者自己是能够完成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2.6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认为这是大企业所需要做的。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时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并逐渐被接受和认可,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加深公众对自己企业及自己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一定不要只重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应该将企业的文化及所蕴含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广告当中,并利用有效的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当然传播企业文化有很多途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自己所处社区的联系,利用和社区的一些友谊活动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如,经常和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增强与其他企业地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2)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3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2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8

[关键词] 私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问题;路径构建

[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 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单是狭义上的私营企业就达到了300多万户,量大面广的私营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竞争,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市场资源基础性配置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私营中小企业增强了市场意识,提高了营销能力、生产制造及研发能力,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设备、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但因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研究调查表明,预测一个公司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是这家公司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企业文化是加强这种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它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但目前,并不是每个私营中小企业都建立了优秀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的私营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而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尽管有企业文化,但由于企业自身的因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私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私营中小企业家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原始的文化基因,但由于私营中小企业认识上的偏差及自身的不足,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私营中小企业大都规模较小、企业历史较短,认为企业文化与业绩没有直接的关系,文化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有的。中小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企业制度建立和提高产品质量上,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解决生存和发展瓶颈问题。管理者还认识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作用。同时,由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增长和发展往往表现为长期、隐性的推动作用,这使得很多私营中小企业家不重视或没有精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凡是企业,无论大小,都应有企业文化,它有一个形成、发展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可以自动自发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可不加引导。对于私营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就会大大缩短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1.2 企业文化功利性严重

对私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要素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许多私营中小企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盈利最大化,这种唯功利性的价值观,使得企业重视短期经济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个别企业为追求利润,甚至不惜冒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无视员工合法权益,劳资矛盾尖锐,劳资关系紧张。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不认同,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员工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程度。而人是社会性的,当生存需要解决后,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的成就感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等精神因素更能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私营中小企业应塑造以人为本和注重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去认同人、感召人和激励人,提高企业的精神修养,重视对员工的激励,重视员工的心理因素,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公司员工深度认可公司的发展方向,并且尽企业的努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将公司的价值观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外部社会,以加强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了解、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价值观念的统一、员工行为的规范化。

1.3 企业文化没有产生推动力

企业文化的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目的是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由于产权性质及企业规模的原因,私营企业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企业家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而建立在企业家文化上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不能体现广大员工的需求,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不能准确理解。同时,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建立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尤其不能构建利益共享、劳资双赢的激励制度。加上私营中小企业高层家族、中层泛家族文化的存在,致使理性化制度文化构成的企业基层文化得不到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难以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在推进、改善组织绩效的作用十分有限,企业文化最终难以产生推动力。

2 中小私营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构建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约束企业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和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外塑形象,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优秀而成功的公司都具有丰富深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持久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中小私营企业如果想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不被市场淘汰,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2.1 提高私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亲手缔造了企业,同时,他们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个人的价值取向灌输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很多时候就成为企业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家必须提高素质,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由单一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胸怀。同时,加强企业家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正确地对待、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亲自参与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及建设。政府也要加强私营企业家在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实施的能力。最后,还要求企业家能经常对企业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并能从企业发展的重大事变、日常运行的重大事件以及企业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中敏锐地发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机和切入点。

2.2 构筑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提炼和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对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一系列核心内容进行的归纳、整合、升华与设计。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企业家凭主观意愿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更要重视占企业绝大部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期望与价值观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大多数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创造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应考虑占企业绝大部分的员工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期望和与真实的想法,了解员工现实的物质要求和价值评判标准、自尊及情感的需求,并在文化构建过程中体现出来,鼓励员工参与到改造企业文化的进程中来,强化员工身上积极的文化因素,弱化他们的消极价值观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并结合企业特点、历史沉淀与行业特点五个方面,确定相应的企业文化定位,对文化定位进行总结和梳理,构建筑最终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3 建立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只有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只有与企业制度、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硬性条件相匹配,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转化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企业文化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文化运行机制包括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招聘体系、培训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绩效管理体系、激励体系。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包括横向的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管理层次。一方面,根据不同部门对企业文化的需求,构成与之相适应的横向的部门文化,通过横向文化建设,使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部位,使企业各个部门形成具有目标一致,分工协调,团结向善的氛围。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构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纵向的层次文化。高层以身作则,大力推行;中层能够理解并贯彻实施;基层人员能够把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通过企业横向和纵向的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形成分工协调、层次分明、执行顺畅、目标一致的文化管理体系,使企业成员团结在组织内,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优势资源,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竞争力的提高。

2.4 进行企业文化传播和推进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使员工在内心深处得到认同、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并落实到自身日常行为中去的一种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之处不在于提炼好听的理念,而在于企业是否认为这样的理念是对的,并且有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理念要真正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实践,还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推进。对私营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重视发挥企业家的主导作用,企业家必须要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倡导,在企业中营造一种信仰企业文化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网络、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对企业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播,注意发掘理念后面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典型,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使企业文化被大多数员工接受和认同,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把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与外部品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促进和实现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引导和提升企业文化。通过可感知的文化建设效果,让员工相信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陈丽琳.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2]许海峰.浅谈民营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J].中外企业文化,2004(9).

[3]王宜萍.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思考[J].商业研究,2008(6).

[4]崔静,竭红云.浅析民营中小企业文化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3).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9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2011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意见>的通知》,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考核范围,为抓住有利契机,加强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迎接省政府对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检查验收,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书报刊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承担乡镇文化事业管理、服务当地农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各县区人民政府(管理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管理和使用效果,切实将这一民生工程抓实办好。

二、严格项目建设标准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每个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规模不低于300m2。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域,方便群众参加文体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解决,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归乡镇综合文化站所有。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功能上主要包括下列使用部分:开展小型演出、电影放映、文艺排练、游艺等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厅;用于图书、报刊借阅的图书报刊阅览室;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教室;用于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关设备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工作人员管理用房以及适当的室外文体活动场地。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设计可参照省文化厅设计方案,选址由县区(管理区)文化局根据文化站的功能要求和乡镇政府共同商量确定。为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审批要简化审批手续,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并提供优质服务,共同促进综合文化站实事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建设竣工后,由县级文化部门联合发改、财政、质监、设计、消防等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三、搞好组织保障和经费使用管理

各县区政府(管理区)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领导小组并加强指导、监督和检查,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查找综合文化站尚未立项和立项后迟迟未开工的具体原因并制订计划,进行分类指导,向本地政府提出“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法,协助各乡镇狠抓落实。乡镇政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人具体抓,千方百计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按期完工。

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建设所需投资主要由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解决。其中:国贫县建设项目,中央补助2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补助4万元;西部政策县和比较西部县建设项目,中央补助16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补助6万元;其他县区建设项目,中央补助1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补助6万元;不足部分由市和项目所在县区(管理区)配套解决。建设项目资金要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建设资金按进度拨款,在项目开工和竣工验收后分两次拨付。对不按规划实施的项目,资金不予拨付;完不成预期进度的项目,后期资金不予拨付;对已拨付补助资金,但不具备相应开工条件的乡镇,要采取坚决措施收回资金,以免挪用和挤占。文化、财政、发改、质监、消防等部门要共同严格把关,确保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四、排解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011年中央下达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90个,项目总投资2160万元,要求在2011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截止7月底,上述项目完成投资988万元,完成投资率为45.74%,按照时间要求,现在时间已过半,但是今年的项目建设进度全市总体未过半,建设进度总体偏慢,个别乡镇存在积极性不高,征地选址、规划建设行动缓慢等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建设资金、用地等实际困难。县区(管理区)文化、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财政、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调,认真扎实的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按省里要求时限完成此项工作。

五、加强后续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省重点建设项目,纳入了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后续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各县区政府(管理区)要把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政府的文化服务管理体系,要明确分工,指定专人分管综合文化站工作。各级文化部门、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后续管理,经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份内的职责抓紧抓好。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各县区(管理区)文化部门认真组织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房产设施设备,上级配备的资源共享设备,群众文化活动设备进行档案整理,登记造册,实行专人管理。迅速建立设备维护使用制度;设备出入库登记、交接制度;管理人员上下班,工作考核制度;人员变动交接等制度。做到工作秩序逐步走向正规。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篇10

关键词:文化育人;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41-03

1 建设之初

1)顺应社会形势需要,顺应学校文化育人需要,挖掘行业文化元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素养添砖加瓦。

2011年,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北京大学提出了要建设“大美北大”,华东师范大学提出了打造优雅学府,高校文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还是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高校既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场所,又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探索高校文化的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和实践意义。

而随着当前社会IT技术的发展,IT技术越来越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工作中的时机,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基础办公方面更是日益深入和广泛,君不见智能穿戴人人有,您不闻电脑设备处处存啊!可见,IT相关应用也日益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一种人类的正向文明,一种新的“文化”,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逐渐与人以不可磨灭的亲近感。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正是顺应这种社会需求及文化倾向,给全校同学普及相关的IT文化发展和感受IT文明生活的课程。

该课程的拓展班部分,就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筹建初衷是希望这些同学在当今的IT时代,能够在原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再拓宽计算机办公及外设的使用和了解,从而顺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增加时代元素,体现时代文化,契合企业需求,增加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三育人”理念。

2)课程前期建设,实用受欢迎。

根据历年企业对文员的需求量不断持续,本专业众多学生尤其是女生选裎脑备谖蛔魑就业目标,以及有过文员兼职经历的学生就业录取率及后期发展良好等就业经验,经过用心筹备,面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最初开设于2011年9月份。课程目标是使本专业学生拥有计算机外设基本应用及维护能力,增强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相统一,满足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与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目前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对很多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很有收获,可以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拓展班,第一节课都会了解同学们选择该专业拓展的原因,大多都是希望能多学习计算机方面应用知识,用以管理和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应用,表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帮助到自己本专业学习的成长和进步。比如媒体学院的某同学,希望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电脑,熟练使用相关办公设备,为就业做文员打好基础;还有某个喜欢玩航模的男生,看着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规划着自己也买一台,来打印自己易损的航模零件,并且关心的询问价格及厂商等信息。

课堂上,我们采取“集中听课,分组实践,了解市场,弱化理论,书面总结”的原则进行安排。重点强调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了解市场能力,回顾复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理及使用,再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实现完成操作,在对设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上网调查该设备当前市场行情、主流参数及未来发展及定位,最后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书面报告。这样全方位的操作流程使得学生对相关设备既有直观了解,又有走进虚拟市场,对相关资讯进行全面了解。

考核中,我们采取针对每个同学进行随机抽取题目的做法进行实操考核,并将平时成绩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督促学生能够依据平时总结的书面报告,做到认真回顾,仔细复习,扎实掌握。

3)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进。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提升空间:①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体系化;②课程实训单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系统;③实训室设备管理及故障处理流程梳理和完善;④实验用设备更新有限与社会需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尽量缩小;⑤更适合的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和积累。

针对这些问题,在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中,不断进行各种有益有效的尝试,深入思考,探寻一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以实践教学效果为目标,创新性的解决好各项主要问题。

2 建设目标与内容

建设文化育人课程,就是要立足于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改造和优化。要综合课程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课程要素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实现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与整体推进。要围绕“挖掘课程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设任务,努力寻找课程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文化特色,使其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原则,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建设有如下目标和内容:

1)调整目标定位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原本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和方向;初步掌握常用计算机外设及办公设备。”

本着“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坚持人文与科学高度有机整合的课程价值取向,厘清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课程功能。课程目标定位要与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要求相统一,体现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在原有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深挖该课程的文化内涵,扩充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①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②个人职业素养的性内容和养成;③当代IT文化的关注与了解三个方面与该课程接轨,增加该课程文化素质结构的比重。

2)教学模式

该课程原来是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文化育人的理念和需求,我们将在学生素质提升方面加大比重:首先,在课堂上以一线企业为依托,进行新产品、新理念、新文化的引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以了解企业和社会,对现实社会更具参与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设备为引导,以实验为手段,以市场为拓展,以企业人文为外延,以实训单为载体,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相交互的立体课堂;第三,经过学习,对学生进行分层选拔,适度提升,进入相适合的提升通道;第四,利用课余增加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项自主学习任务,如指定相关课程课题的引导下进行个人感兴趣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及介绍,以此主动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发展,关注企业行为,表达完善自我观点。从而达到课程需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相关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3)更新内容体系

按照“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定位和功能构建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增、删、并、简,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的文化内涵,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整合,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的要求,可以有:①在原有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精简,增加企业代表当前IT文化发展的产品演示或实操供学生体验,增加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介绍或讲座,增加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介绍和对学生的日常要求和培养,争取企业相关人士进校园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的技术和素养上的熏陶和触动;②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实训单的要求进行梳理,使其能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夯实课程内容的作用;③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既要有技术技能的考核,也要增加人文方面的考核,需要探索合适的考核方式,不断积累和调整,最后达到合理成熟有效;④厘清实训室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制定设备故障报修处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及使用的可靠性和效率,实训室设备更新有限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来尝试减小。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目前的授课形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案例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今后可以在:①邀请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带来新产品、新文化、新思路;②可以更多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安排,活跃授课形式;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市场,开拓视野,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更熟悉市场,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④建立学生相关兴趣平台,使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自主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项目,并能得到一线优秀企业教师的亲临指导;5、针对该领域优秀的同学,可以提供进阶的机会,参与Server+的培训及考核,取得行业认可并得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

5)调整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课程的评价重点,还是放在“以计算机外设及计算机相关知识技术的掌握为主,兼顾相应职业素养养成为辅”上,相对于“文化育人示范课程”的“以职业素质评价为导向,围绕课程功能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建立“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将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构建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的综合性考核方法。”的评价要求,对“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中的素质方面的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对职业素养方面的理解、感悟、认识方面的强化与评价机制。从对课程各项内容的参与度、实验完成度、调查报告、学期总结汇报涉及的广度及高度等四个向度来进行考核,分别涉及知识、技能、素养、综合四方面来进行评价。

3 建设方案与预期成效

针对上述建设目标及内容,可以从下列方案入手解决实施:

1) 加强现有校企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模式。

本学期开始,我专业已与联想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联想公开课,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最新联想产品的培训。联想公开课是联想与高校建立人才资源整合的一部分,意在加深了解,选拔人才,拓宽合作。

与联想的合作,未来可能的形式有:①联想产品众测。这是与联想合作初期的企业需求。就是面对联想研发阶段的产品计算机或外设产品,邀请对产品线完全不了解的人士参与测试,从而了解到未来的使用者全新的感受。这会是一个流动的长期的过程。可以提供给学生计算机硬件的一线测试内容方法及经验,与《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课程完全非常匹配,是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②学生社团的建立。围绕联想一线的相关测试技术,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同学开展社团活动,系列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部分,持续进行。③企业文化培训内容融入课堂。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企业人文要求;④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在引入企业最新产品进行学习的同时,争取引入企业员工走进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的熏陶;⑤相关教师下企业学习。在师资建设方面,希望能争取相关老师参观参与企业,增强沟通和了解,互通有无,达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共赢;是源于联想新产品的测试,这与《计算机外设维护维修》课程有较强的关联。

2) 团队作业,提炼和积累相关教学材料。

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相关更新内容:①课程内容。随着拓展专业的授课进行,发现学生存在着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与本专业学生差异极大等特点,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使之更注重实操和素质培养,淡化计算机理论学习;②实训单。在原有实训单用来记录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更加系统的调整其内容,增加实验设备的市场调查内容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记录,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帮助同学们回顾实验设备介绍、实验经过、故障解决、复习备考的好帮手;③考核方式。针对拓展专业,更多的要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和梳理,尽可能地减少理论考试的比重,增加实操和内涵要求的考核,并反复提炼不断积累。

3) 依托学生,尝试全员共建共创新模式。

课程建设的目标群体是学生,可以从学生入手:①展开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兴趣点,从中寻找恰当的课程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增加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加兴趣;②根据自主学习原理,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提供感兴趣的相关问题或设备,甚至企业,做成开放式的调查或研究课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参与的组织,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最适合的指导和建议,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今后的规划能更加适应和科学。

4) 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对课程建设进行横向借鉴及纵向量化和推动。

在进行以上两项的同时,可以在横向上不断开拓思路,拓宽视野,增加新的企业和文化的认识和攫取,增加新的建设依据和突破点;在纵向上不断总结归纳,拔高夯实,使该课程建设达到需要的质和量。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

[2] 李楠.文化育人 复合育人 协同育人[N].中国教育报,[2013-4-23]

[3] 姜宗庆,余乐.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