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的化学元素十篇

时间:2023-06-16 17:37:18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1

关键词:系统思维;整体性;元素化合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7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24

元素化合物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机地进行融合。而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感到“零散、繁多”,在教学中,尽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热情高涨,乐于接受,但当学生学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学生就混淆不清,从而出现张冠李戴的混合型错误。传统复习元素化合物,一般按照先金属后非金属,金属中按照元素钠、铝、铁、铜,非金属则按照硅、氯、硫、氮的顺序进行复习,且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重点强调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但仍不能根治以上问题。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元素化合物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它作为一个整体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复习中,把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金属的共性与各金属的特性、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联系进行系统复习。

一、 以性质为主线,形成知识体系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金属元素的共性及一些特性,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有关知识后,学生对此印象最深的就是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失电子能力。而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氯也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因此钠和氯具有很多共性:在自然界中都没有游离态的钠和氯存在,钠和氯气都能和水反应,钠能和酸反应,氯气能和碱反应。这些共性都与它们的性质――活泼性有关,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将这两种元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复习。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将钠和氯气的性质认识进行拓展延伸,因为活泼,具有很强的失电子能力,所以钠的化合物基本上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H,在加热条件下,钠和氧气反应的产物是Na2O2而非Na2O,氢氧化钠的碱性极强等都是因为钠具有极强的还原性的缘故;因为活泼,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所以一般氯的最稳定存在形式是Cl-,从而可以推导出ClO-、ClO3-、Cl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但是相似并不是完全相同,氯气和水的反应并没有钠和水反应那样剧烈,倒是可以据此牵引出活泼性最强的非金属氟与水反应的产物、条件、现象等。同样,在复习金属铝和非金属硅的有关知识时,铝的性质重点体现在两性,不但如此,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都有两性,而有关硅的重点性质则体现在二氧化硅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两性,这是因为硅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且均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因而这两种元素的性质相似。尽管都是从两性的角度来了解这两种元素的性质,但硅的“两性”不是真正的两性,硅以及二氧化硅都能跟强碱反应,但它们却不能跟强酸反应,只能跟唯一的一种酸――弱酸氢氟酸反应。以性质为探究点,进入内部结构深入探究各物质性质的共性及规律,并使性质与原理、应用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二、 以化合价为主线,形成知识体系

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重点掌握铁的化合物有两种价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而非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学习时,其重点内容体现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浓硫酸的性质掌握上,这两种物质中硫的化合价也不相同,因而在复习中,将铁和硫及其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从而达到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这块知识体系中,铁的化合价有零价、正二价和正三价,铁遇弱氧化剂(如S)生成二价铁,铁遇强氧化剂(如Cl2)生成三价铁,二价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而三价铁易被还原成二价铁;硫的化合价有零价、负二价、正四价和正六价,从零价的硫单质出发,得到硫可以跟金属或氢气反应生成硫化物,硫化物中的硫处于最低价态,因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硫单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的硫为正四价,处于中间价态,这与Fe2+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中正四价的硫易被氧化成正六价的硫,从而可以得出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较弱的氧化性,再补充二氧化硫的特性-漂白性,并与前面所学氯水的漂白性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性质;而正六价的硫主要存在于SO3或浓H2SO4中,正六价是硫的最高价态,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浓H2SO4的强氧化性及脱水性、吸水性。以化合价为切入点,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系统复习,使得化学反应的发生既是具体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体现,又是该元素化合物存在于系统中系统行为的必然结果。这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在系统思维中发现有利于迁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整体认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以元素为主线,形成知识体系

在整个的学习中,每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是以该元素为主线,形成该元素的知识网络,比如:氮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硝酸盐、氨盐,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均围绕氮元素展开,从而形成有关氮元素的知识体系。在对元素化合物中每一种元素所形成的知识网络弄清楚之后,也可以将含不同元素的物质以常见的重要反应做连线,构成更大的知识网络。如二价铁易被氯气氧化成三价铁联系铁和氯,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备漂白液又联系上钠,而氯碱工业的产物氯气又和铁联系起来、氢氧化钠又能和氯铝联系起来、氢气和氮气反应合成氨又将牵扯出氮元素的一系列转化。这些元素的连接点就是各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体现,在所有元素化合物中,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体现在各个反应中,而各个反应又相互交错在一起,使得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知识系统。

这是一种“先整体后具w”的复习策略,实际上就是将化学学科或其中的某一知识块作为一个系统,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系统内容的特征、 范围和精神,然后再探究系统内部具体的知识和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综观全局,又能体现重点,突破难点,面对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彼此间有着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2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3.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火焰分成三层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生铁铸造铁锅 D. 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2有氧化性,H2有可燃性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 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

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11.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为—42.1℃,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

C.易燃

D.无色气体

1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4.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我能导电 B.氧气:我液态时是淡蓝色的

C.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铁:我会生锈

15.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二、填空题

16.只用Ca、C、O、Cl、H五种元素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填空:

(1)各写出一个化学式:

①氧化物________;②酸________;③碱________;

④盐________。

(2)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黑色固体B在A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常坐灯泡的填充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燃着的B放入D中很快熄灭。则:

(1)四种物质的名称:A ;B ;C ;D 。

(2)写出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8.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① 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②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③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④ 夏天仓库堆放的碳铵不翼而飞

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用序号填空)

19.(5分)现有①铁丝 ②硫磺 ③红磷 ④镁条 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 ;(2)常用做烟幕弹的是 ;(3)常用做照明弹的是 ;(4)常放在灯泡中防止钨丝被氧化的是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

20.选择合适物质,将其序号填入对应空格中:A 铜绿;B 碳酸氢铵;C.氧气;D.氮气;E.二氧化碳;F.金刚石;G.高锰酸钾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划玻璃的是_______;

(3)一种化肥,受热易分解_______; (4)紫黑色固体,常用来制氧气_______;

(5)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以做温室气体肥料_______;(6)绿色固体,加热时变黑______。

21.(4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往往包括:①颜色 ②状态 ③气味 ④味道⑤硬度等方面。通过物质的哪些性质可以很方便地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请将有关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 盐水和糖水 ;(2)铜和铝 ;

(3) 酒精和白醋 ;(4)水银和银 。三、简答题

22.右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保健品的功能是 ,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 ;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 ;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 元素(选填“微量”或“常量”)。

(2)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化学方程式表示) ,

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 症,但是患有严重胃溃疡患者慎用该药品,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g。

23.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24.(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 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 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

(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 。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四、推断题

25.(6分)A、B、C、D、E、F、G七种元素中, 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瓦斯爆炸是由于瓦斯燃烧而造成的。瓦斯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牛奶变酸是牛奶经过反应生成呈酸味的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铁生锈过程中银白色的铁会变成红棕色的铁锈,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并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B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反应物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故错误,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而化合反应强调的是物质的种类,与是否与氧反应无关,故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正确,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正确,D、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故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正确,故选B

考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现象描述包括通过眼、口、鼻、手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获得,而由现象推断出来的结论那就是实验结论,故选C

考点:实验现象的 描述

4.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故选D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5.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米饭变馊是缓慢氧化的结果,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水果榨汁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煤气燃烧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6.A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A、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它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是物理性质,C、生铁铸造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是物理性质,D、铜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导电性,是物理性质,故选A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7.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故选C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8.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是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体现了盐酸的酸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是浓硫酸的腐蚀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9.A

【解析】

试题分析: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择A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10.B

【解析】

试题分析: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速率较慢不易被人发觉;属于化学变化;A动植物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 ;B蔗糖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C酒和醋的酿造属于缓慢氧化;D食物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故选择B

考点:氧化反应的分类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A沸点为—42.1℃,易液化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C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D无色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选择C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定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烟花爆竹爆炸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钢水浇铸成钢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能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择C

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定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的小,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选择B

考点:气体的收集方法14.D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选项导电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B选项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C选项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D选项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故选择D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定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司马光砸缸没有新物质生成; B.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生成; C.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 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择C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16.(1)①CaO ②HCl ③Ca(OH)2 ④CaCl2(合理即可)

(2)①2H2O2H2+O2 ②CaCO3+2HCl===CaCl2+ H2O+CO2

【解析】

试题分析: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氧化物可为氧化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②酸是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的。根据题目中的元素,酸可为盐酸、碳酸。③碱是指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碱可为氢氧化钙。④盐是指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根据题目中的元素,盐可为氯化钙、碳酸钙等。

(2)①水可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②碳酸钙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 H2O+CO2

考点: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7. (1)A 、氧气 B、木炭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2)C+O2=CO2 CO2+Ca(OH) 2=Ca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1)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根据黑色固体B在A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推断黑色固体B应为木炭或碳,而气体A应为氧气,气体C自然为二氧化碳,而根据D常坐灯泡的填充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燃着的B放入D中很快熄灭,说明是氮气

(2)上述过程中总共发生了两个反应,一个是黑色固体B在A中燃烧,符号表达式为:C+O2=CO2,另一个为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 2=CaCO3+H2O

考点:推断题的解答

18.①CO2 + H2O = H2CO3 ②H2O2 = H2O + O2 ③ Fe + O2 = Fe3O4

④NH4HCO3 = NH3 + CO2 + H2O ②④ ③

【解析】

试题分析:①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号表达式为:CO2 + H2O = H2CO3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 = H2O + O2

③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 + O2 = Fe3O4

④碳铵不稳定,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分解生成氨气、水及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NH4HCO3 = NH3 + CO2 + H2O;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②④;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故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③

考点: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19.(1) ① ;(2) ③ ;(3) ④ ;(4) ③ ;(5) ②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是①铁丝;(2)常用做烟幕弹的是③红磷;(3)常用做照明弹的是④镁条;(4)常放在灯泡中防止钨丝被氧化的是③红磷;(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②硫磺。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0. D; F; B; G; E; A.

【解析】

试题分析:(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D氮气; (2)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划玻璃的是F金刚石; (3)一种化肥,受热易分解B碳酸氢铵; (4)紫黑色固体,常用来制氧气为G高锰酸钾;(5)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以做温室气体肥料_E二氧化碳;(6)绿色固体,加热时变黑A铜绿。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1.(1)④ (2)① (3)③ (4)②

【解析】

试题分析:(1)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可以根据味道区分,故选择④;(2)铝是银白色的,铜是红色的,可以根据颜色区分.故填:①;(3)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根据气味区分.故填③;(4).水银和银状态不同,故填:③

考点:物质的鉴别

22.(1)补钙或防治骨质疏松症、佝偻病 CaCO3 维生素D3 微量

(2)CaCO3+2HCl==CaCl2+H2O+CO2 胃酸过多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穿孔

(3)0.6

【解析】

试题分析:(1)该保健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提供热你所需的钙元素,所以功能是:补钙或防治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是维生素D3,锌属于微量元素

(2)服用该保健品后,主要成分碳酸钙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因此该保健品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但由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造成胃穿孔,所以患有严重胃溃疡患者慎用该药品

(3)根据标签可知,每片钙片含碳酸钙1.5g,所以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1.5×40/100×100%=0.6g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能看懂标签,并根据标签内容进行相关计算

23.(1)3Fe+2O2 Fe3O4 (2)气态 (3)沸点 有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解析】

试题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2)因为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发现能够燃烧,说明从金属导管导出的是气体,所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据表中数据蜡烛燃烧有火焰,燃烧所需的温度约600大于石蜡的沸点300∽550,而铁燃烧没有火焰,燃烧时温度约1800,大于熔点1535,却小于沸点2750,所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沸点有关,结合钠燃烧时温度约1400大于沸点883,所以可判断:钠在燃烧时,有火焰产生

(4)结合上面的结论:物质燃烧产生火焰是由于气体燃烧形成的,所以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考点:物质燃烧现象的探究

24.(1)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招气入鼻 (2)放热反应;化合反应 (3)D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填: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热,属于化合反应.故填:放热反应,化合反应.(3)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与氧化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爆炸有的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瓦斯爆炸;有的属于物理变化,例如轮胎充气过量时的爆炸.故填:D.

考点:闻气体的方法、化学反应类型、燃烧的条件及现象

25.(1)2H2+O2===2H2O(2)NaHCO3 +HCl ===NaCl +H2O +CO2 (3)2NaOH+CO2 ===Na2CO3 +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4)Fe+2HCl===FeCl2+H2、6HCl + Fe2O3 ===2FeCl3 +3H2O

【解析】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3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产过程;钢结构;性能

1、化学成分的影响

钢材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钢的组织结构,从而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

结构用钢的基本元素是铁(Fe),约占99%,此外还有其他元素。其中有益的有碳(c)、硅(si)和锰(Mn)等,有时还加入合金元素,如钒(V)等,其总量不超过1.5%,故结构用钢称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有害元素有硫(S)、磷(P)、氧(0)、氮(N)等。它在冶炼中不易除尽,其总量不超过1‰。

(1)碳。在普通碳素钢中,碳是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它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等。碳和铁合成渗碳体及纯铁体的混合物一珠光体,纯铁体较柔软,渗碳体和珠光体较坚硬。因此,碳的含量提高,钢材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钢材的可焊性、耐腐蚀性能、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明显下降。因此结构用钢的含碳量不宜太高,一般不超过0.22%,在焊接结构中则应低于0.2%。

(3)硅。硅作为很强的脱氧剂加入钢中,用以制成质量较高的镇静钢。硅有使铁液在冷却时形成无数结晶中心的作用,因而使纯铁体的晶粒变为细小而均匀。适量的硅可以使钢材强度大为提高,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均无明显不良影响。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0.10%~0.3%,硅含量过大(达1%左右,则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3)锰。锰是一种弱脱氧剂。适量的锰含量可以有效地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并能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而又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锰是我国低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一般为1.2%~1.6%。

(4)钒。钒可提高钢材的强度,细化晶粒,提高淬硬性,但有时有硬化作用。它是添加合金成分,能提高钢材强度和抗锈蚀性能,而不显著降低塑性。

(5)硫。硫是一种有害元素。硫与铁的化合物为硫化铁,散布在纯铁体晶粒间层中,使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大大降低。因此,钢材中应严格控制含硫量,一般不超过0.05%.在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6)磷。磷也是一种有害元素。磷和纯铁体结成不稳定的固熔体,有增大纯铁体晶粒的害处。因此,磷的含量也应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在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但是,磷在钢材中的强化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有时也利用它的这一强化作用来提高钢材的强度。

(7)氧和氮。氧和氮也是有害元素。它们容易从铁液中逸出,故含量甚少。

2、钢材生产过程的影响

结构用钢需经过冶炼、浇铸、轧制和矫正等工序才能成材,多道工序对钢材的材性都有—定影响。现分叙如下:

(1)冶炼。冶炼过程主要是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从化学成分波动的范围及其平均值分析结果来看,平炉钢和顶吹氧气转炉钢是很接近的。对于直接影响钢材力学性能和内在质量的碳、锰、硫、磷含量也无明显的差别。因此,二者冶炼的钢材质量较好。但是,氧气转炉钢具有投资少、建厂快、生产效率高、原料适应性大等优点,已成为炼钢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浇铸。钢液出炉后,先放在盛钢液的钢罐内,再铸成钢锭。由于析出的氧和铁化合成氧化铁,它将以杂质的形式混杂在钢内,从而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且在轧制时易产生裂缝而造成废品。排除氧化铁的方法是向盛钢液的钢罐内投入脱氧剂。根据脱氧程度的不同,钢可分为沸腾钢、半沸腾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沸腾钢是锰作为脱氧剂,由于锰的脱氧能力较差,不能充分脱氧。镇静钢是硅作为主要脱氧剂,硅的脱氧能力很强,它是锰脱氧能力的5倍。镇静钢的屈服点高于沸腾钢,在炼钢工艺相同的条件下,约高40N/mm2。Q235镇静钢的屈服点最高达330N/mm2,波动范围在284~300N/mm2。之间。镇静钢与沸腾钢相比,还具有冲击韧性较高,冷弯性能、可焊性和抗锈蚀性较好,时效敏感性较小等优点。

半镇静钢脱氧程度是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问,其性能也介于二者之间。

特殊镇静钢是在采用锰和硅脱氧之后,再用铝或钛进行补充脱氧,不仅进一步减少钢中有害氧化物,并把氮化合成非常细小的氮化铝或氮化钛,能明显改善各种力学性能,提高钢材的可焊性。

(3)轧制,轧制是将钢锭热轧成钢板和型钢。它不仅改变钢的形状及尺寸,而且改善了,钢材的内部组织,从而改善了钢材的力学性能。此外,钢材的轧制可以细化钢的晶粒,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

钢材的力学性能与轧制方向有关,沿轧制方向比垂直轧制方向强度高,因此,钢材在_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钢板拉力试验的试件应垂直于轧制方向切、取。

实践证明,轧制的钢材愈小(愈薄),其强度也愈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也愈好。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4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应用于物质之间存在内在等量,通过分析找出等量,既直观明了又计算方便。

例1.某农田通过科学分析,需施120kg的尿素\[CO(NH2)2\]来补充氮元素,如改用NH4HCO3,至少需要多少kg?

解析:农田需要氮元素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只需尿素和碳酸氢铵含有相同质量的氮元素即可。通过化学式的比较,不难找出CO(NH2)2~~2N~~2NH4HCO3。

设需要NH4HCO3的质量为x。

CO(NH2)2~~2N~~2NH4HCO3

602×79

120kgx

60[]120kg[SX)]=[SX(]158[]x[SX)]

x=316kg

答:如改用NH4HCO3,至少需要316kg。

例2.生产等质量的H2,用Mg、Al、Zn、Fe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求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关系。

解析:如果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会非常繁琐,而依据金属的化合价与置换出氢原子的个数的关系,既简略又方便。

找关系找等量找质量

需要四种金属的质量关系为:Al

例3.已知某硝酸铵样品,测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杂质不含氮),求该样品中硝酸铵的纯度。(即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解析:氮元素存在于硝酸铵中,氮元素和硝酸铵有固定的质量关系。知道了氮元素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就可以求硝酸铵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设硝酸铵在该样品中的纯度为x。

NH4NO3----2N

8028

x31.5%

80[]x[SX)]=[SX(]28[]31.5%[SX)]

x=90%

答:硝酸铵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90%。

二、变形法

变形法是将某些化学式进行适当的变形,保持各元素原有的量的关系不变,从而方便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4.在FeO、Fe2O3、Fe3O4、FeS四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在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铁元素和氧元素,而FeS不含氧元素。由于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所以可以将FeS转化为FeO2。将铁的原子个数定为1,又变形为FeO、FeO3/2、FeO4/3、FeO2,所以得出等量的铁结合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4/3∶2=6∶9∶8∶12。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eO>Fe3O4>Fe2O3>FeS。

三、守恒法

守恒法是利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巧解计算题的一种方法。

例5.将一定质量的铁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将滤渣在空气中灼烧,称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解析:铁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盐酸中,铜不参加反应。铜滤出后又被灼烧生成氧化铜,此时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是原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Fe%=O%=O/CuO×100%=16/80×100%=20%。

例6.某铁的合金10g,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1g,则该铁的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解析:铁合金中的碳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了CO2,CO2与Ca(OH)2反应生成了CaCO3。

在整个转化过程中,碳的质量不变。所以CaCO3中碳的质量即为铁合金中碳的质量。

m(C)=1g×[SX(]C[]CaCO3[SX)]=1g×[SX(]12[]100[SX)]=0.12g

w%=[SX(]0.12g[]10g[SX)]×100%=1.2%

答:该铁的合金为钢。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5

一、单项选 择(15分)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挥发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5.下列四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 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②. 石灰石+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③. 酒精+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④. 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A.① B.③④ C.③ D.④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欲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应该选择哪种物质在容器中燃烧( ) A.铁丝 B.硫粉 C.木炭 D.红磷8.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里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 .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9.右图表示铈(C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C. 铈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1.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13.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14. 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原子核的中子数C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书座号

15.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 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很多 D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分别相同二、填空题(18分 )16.将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序号填在横线上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铁易生锈 ,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燃烧 17.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二氧化硫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铁_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高锰酸钾__________;18.根据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2)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4)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 ( 5 )写出A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19.(4分)写出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 (2)红磷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4)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4)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共10分)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请指出右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 _ (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 ③ ④ (3)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初三化学答案一 二 三 四 总得分一、选择题(15分):1 2 3 4 5B C D A D6 7 8 9 10B D B B A11 12 13 14 15C B C D D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8分)16.(1) A (2) D (3) A (4) C (5) A (6) D (7) B (8) B 17.(1) SO2 (2) CO2 (3) Fe (4) Fe3O4 (5) KMnO4 18.(1) ACF (2) B (3) DE (4) BDEF (5) Cl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19. (1)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条件为“点燃”) (2)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条件为“点燃”)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条件为“加热”) (4)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条件为“二氧化锰 加热”)20.(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有间隔 (4)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综合应用题(10分)21.(1)写出以上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试管 c. 铁架台 d. 水槽 (2)  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 铁架台夹取试管的位置不对 。③ 酒精灯内酒精量太多 。 ④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团 。(3) 连续均匀 、 正放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6

关键词:事实;计算;简单

G633.8

基本事实就是:原子质量=原子个数x一个原子质量

同理: 物质质量=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

利用第一个事实就能解释为什么能用一个分子内原子质量比来计算元素质量比,例如Fe2O3,一个分子中铁原子质量=铁原子个数x一个原子铁质量即2Fe,同样一个分子中氧原子质量是3O,所以铁原子与氧原子质量比是2Fe:3O即2X56:3X16.而Fe2O3中所有铁原子的质量即铁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与一个分子中铁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比相等,所以才有铁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之比可以认为是2Fe:3O这样的计算方法。

另外可变形为: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

例1: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他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什么?

分析:根据公式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为7/7.

Y原子个数为3/2,所以X.Y原子个数之比为1:3/2为2:3,化学式为X2Y3

还能变形为:一个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例2.已知M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2O3.其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计算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公式一个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9/2.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8/3,所以M:O=9/2:8/3=M:16,求得M为27.

接下去说说物质质量=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的应用,可推理为

反应物质质量=反应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例如2CO+O2=点燃=2CO2,

2CO表示反应物质量即为2X28,有二层意思一为微观2个一氧化碳的质量,

例3在反应3X+4Y=2Z中X.Z的式量分别为32、102,Y的式量为多少?

分析:微观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3X32+4XY=2X102,Y的式量是27

又可表示宏观28克,此观点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得到大量应用。

可变形为一个分子质量=物质质量/分子个数。

例4.在反应A+3B=2C+3D中http:///q/javascript:;http:///q/javascript:;12克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4克C和9.9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求B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B的质量为6.3克,然后利用微观A与B反应满足A:3B=12:6.3,在实际计算中很多学生往往把3忘了除,就是因为反应物

质量怎么产生不清楚造成的。

还可变形为:反应分子个数=反应物质质量/一个分子质量。

例5.10克H2和O2点燃充分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分析:这种题目首先判断谁过量的问题,而这是学生最怕的,其实从反应分子个数角度来解题,显得既简单又好理解。

2H2+O2=点燃=2H2O

2 32

10克/2 表示氢分子个数,10克/32表示氧分子个数

因为10克/2 :10克/32>2:1(反应分子个数比)所以氢气过量

例6.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两者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质量设为m,SO2的分子个数为m/SO2,SO3的分子个数为m/SO3;所以SO2中氧原子个数为2Xm/SO2,SO3中氧原子个数为3Xm/SO3,氧元素的质量比2Xm/SO2:3Xm/SO3=5:6,解题过程通俗易懂。

例7.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SO2和SO3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设SO2的质量为m1,SO3的质量为m2,SO2的分子个数为m1/SO2,SO3的分子个数为m2/SO3,所以2Xm1/SO2=3Xm2/SO3

得到m1:m2=3SO2:2SO2=6:5

例8.现有6.4克未知物质在氧气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2.8克一氧化碳和 7.4克水,求出该未知物所含原子最简个数比.

解法一:利用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C元素之和质量为2.4克,水中H元素的质量是0.8克,所以未知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克-2.4克-0.8克=3.2克。根据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

解法二:求反应分子个数,二氧化碳分子个数为4.4克/44,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为2.8克/28,水分子个数为7.2克/18,参加反应氧气为4.4克+2.8克+7.2克-6.4克=8克,分子个数是8克/3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算出未知物各原子个数是C:4 H:16 O:4.

最简整数比也是1:4:1.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 Fe-56 N—14 Cu—64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矿石粉碎 D.铜丝弯曲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制作刀具 B.水作溶剂C.用16%的食盐水选种 D.氧气供给呼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不锈钢就是永不生锈的钢 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4、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A、 +5 B、 +4 C、 +3 D、 -1 5、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 6.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酸钾 B.氧化镁 C.空气 D.水9、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我认为下列节约行为合理的是A、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C、吃经高温蒸煮后的变质大米 D、用淘米水浇花10、“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1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12、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中,可行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B.盐酸跟氧化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13、在X+2O2 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H4 B.C2H5OH C.C D.CO15、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题号 16 17 18 19 20答案 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A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 氯化铜与氢氧化钙两溶液间的反应速率比两固体间的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机会多D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19、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A.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向久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21.(4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 ;(2)水银不是银,是一种金属的俗称,这种金属是 ;(4)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是 。22、(4分)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目前南充市私家车出现井喷式增长:小汽车从5万辆增加到6万辆用了不到12个月时间。汽车排放的尾气(CO、SO2与NO等物质)将会加重我市空气污染,其治理方法有: (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修建加气站。压缩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点燃该气体前,应先 。(3)使用氢气燃料。推广2005的同济大学推出用氢气作燃料的“超越3号”氢动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 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请回答:(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元素符号为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原子半径:钠 镁(填“>”或“==”或“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8

关键词: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观;化学观念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2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1模块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择以典型的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代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1],学生也常常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好学”,但难以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要在化学1模块集中学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其知识本身具有庞杂、零散的特点;第二,化学1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被编排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前,关于物质性质的学习主要是基于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总结,不能从结构出发来推断或解释,而基于实验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且有些内容又容易混淆;第三,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较为广泛,许多知识只能作为常识性介绍。现实中,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应用的学多停留在对实验事实的感知与记忆水平,由于缺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在联系及其所蕴含的学科观念与方法的理解,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考或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2]。为此,帮助学生建立起研究和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加强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构建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考框架

在化学1阶段,应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从学科知识的角度看,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注重“物质性质及应用”的学习,其中“物质性质”是核心,物质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制法、保存等,不认识物质性质,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应用。而物质的性质是由其元素组成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不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就难以形成对物质性质的深入理解。从中学阶段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看,学生对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逐步发展的。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以物质为中心,学习典型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用途等,以典型代表物学习一类物质(金属、酸、碱、盐)的性质等。高中化学1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注重以元素为核心,通过核心元素将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组织起来,学习含有同种元素不同物质的重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高中化学2阶段,借助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以周期、族为系列形成对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认识[3],建立不同元素及其物质性质等知识的联系。限于化学1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有必要加强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见表1),即要加强对元素与物质性质、物质分类、物质之间的转化等学科实质性问题的认识,发挥“元素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步领会和运用“元素观”来分析解释问题,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作为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元素观”是从元素视角对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本质的深层次理解[4,5],大致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对元素的认识,包括什么是元素、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等。就元素的性质而言,还涉及元素之间的差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一类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等。二是从元素视角看物质,即元素与物质有什么关系,具体包括元素组成与物质的分类、性质有什么关系等。三是从元素角度看化学反应,即元素与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存在什么规律等。

在化学1阶段,强调从元素的视角认识物质,就是要对元素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个性”,即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元素形态(化合价、相邻元素的结合方式、分子中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6]。对于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元素组成对于物质的性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为:(1)物质元素组成上的细微差别,会引起物质性质上的巨大差异。如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虽然都含有铝元素,但因元素组成不同而其性质不同;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铁,虽然都是氧化物,但由于组成氧化物的金属元素不同,其性质不同。(2)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相同但其形态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如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虽然含有相同的组成元素,但由于其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同,两者的性质不同。二是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共性”,即认识基于物质元素组成可以将纯净物进行分类,基于物质类别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如氧化铜、氧化铁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从元素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就是要以元素为核心,认识含有同种元素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建立某一元素的不同物质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同一元素相同价态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如Al2O3—Al(OH)3之间的转化、Fe2O3—FeCl3—Fe(OH)3之间的转化等;二是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转化,如Fe—Fe2+—Fe3+之间的转化。

借助表1中的思考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研究物质间转化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即通过实验的方法,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角度来认识物质性质[7]。具体地说,从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碱(或酸)、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对于同一元素不同物质间的转化,依据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碱(或酸)、盐等物质所具有的性质确定实现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途径,依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核心元素有没有价态的变化,确定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2 以“元素观”为导向明确学习的层次及其关键所在

新课程中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及其功能价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化学1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所列内容标准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8]。传统的教学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识记,新课程主张实施以化学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强调要超越具体的事实性知识发展学生的深层思维,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由此需要思考,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到底需要教给学生什么?

从发展学生“元素观”的角度看,化学1阶段选择以钠、铁、铝、铜为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其学习内容[9]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这是学习内容的第一层次,属于事实性知识。具体包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几种典型金属的性质,如认识金属钠的活泼性等,发展对金属元素及金属单质性质的认识。学习相应金属的重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等)的性质,如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具有两性、利用 FeSO4溶液滴加少量NaOH溶液生成的Fe(OH)2在空气中可转化成Fe(OH)3等事实的学习,认识铁元素的变价性以及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等,发展对金属化合物的类别、性质的认识。了解金属材料(合金、稀土金属)及其应用等。二是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同时,增进对物质性质与组成元素(种类、价态等)的关系、同一元素不同物质间转化关系的理解,丰富和发展对“元素观”的认识,这是学习内容的第三层次,属于观念性知识。三是要形成对上述内容的认识,需要学习相应的研究物质性质、研究物质间转化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这是学习内容的第二层次,属于方法性知识。第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是短期可以达成的学习目标。后两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属于较远期目标。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研究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这是引领学生从事实记忆走向观念建构的重要桥梁。

3 从促进学生“元素观”认识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

从人教版化学1教科书[10]的编排看,元素化合物知识按“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分类编排,其中“金属及其化合物”依次分为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三方面内容。就其中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而言,教科书选取钠、铝、铁、铜4种元素(以前三者为主),按照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分类进行讨论。这样的编排重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同类物质及其反应,沟通了不同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横向”联系,能够引导学生基于物质类别认识同类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元素周期律知识基础,关于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同类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不能从结构出发进行推断或解释,而主要是基于从实验现象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事实的记忆层面。并且这样的编排割裂了含同一元素不同物质之间的“纵向”联系,不利于学生建立对同一元素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认识。为此,教学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再加工。

教学内容的组织大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元素”为核心构建教学单元,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可以按照“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来展开,每一教学单元均涉及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物质类别,这样可兼顾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纵、横联系;二是课堂教学内容主线的构建,以第二层次学习内容为目标,考虑在具体知识如“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等教学中,是以研究物质性质为主,还是以研究物质转化为主,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11]。前者注重以具体物质性质的预测与验证为线索,在学习物质性质的同时,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如“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铝的重要化合物为素材引入课题预测Al2O3的性质、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认识Al2O3具有两性实验探究Al(OH)3的性质,认识Al(OH)3具有两性反思与提升,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后者以实现具体物质的转化为线索,在探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认识物质的性质,学习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与方法。如“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由铁单质制得的化合物有+2价和+3价之分,将含铁物质进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究相同价态铁的不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如请设计实验实现下列转化:FeCl3Fe(OH)3;FeSO4Fe(OH)2]探究不同价态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如请设计实验实现Fe2+与Fe3+间的转化,并进行实验验证)反思与提升,总结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路与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究竟选择哪种教学思路,需要同时考虑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发展需要,以实现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有机整合。

总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重心从事实性知识的识记转向对更为根本的化学观念(元素观)及其认识思路与方法的理解,一方面是基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出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思维发展、化学观念的形成与知识学习协调同步的综合考虑。发展学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教学探索,旨在以元素为核心,通过实验的方法,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角度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物质性质、物质间转化的基本思路。在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或解释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与内化,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体验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这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志江.必修1“元素化合物”内容教学困难成因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7):36~38.

[2][6]宋心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元素化学教学问题[J].化学教学,2008,(9):1~4.

[3][7]王磊,胡久华主编.必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19.

[4]梁永平.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07,(11):10~15.

[5]何彩霞.围绕“化学元素观”展开深入学习——以“水的组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3,(4):36~39.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9]何彩霞.以化学观念为统领设计教学活动——对“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课例的再研究[J].化学教育,2013,(1):16~18.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9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Ca-40 Fe-56 N—14 Cu—64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红磷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矿石粉碎 D.铜丝弯曲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制作刀具 B.水作溶剂C.用16%的食盐水选种 D.氧气供给呼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不锈钢就是永不生锈的钢 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D.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4、溴酸钠(NaBrO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A、 +5 B、 +4 C、 +3 D、 -1 5、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 6.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氯酸钾 B.氧化镁 C.空气 D.水9、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我认为下列节约行为合理的是A、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C、吃经高温蒸煮后的变质大米 D、用淘米水浇花10、“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1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12、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中,可行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B.盐酸跟氧化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13、在X+2O2 CO2+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A.CH4 B.C2H5OH C.C D.CO15、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题号 16 17 18 19 20答案 1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A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B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C 氯化铜与氢氧化钙两溶液间的反应速率比两固体间的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机会多D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19、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A.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向久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21.(4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 ;(2)水银不是银,是一种金属的俗称,这种金属是 ;(4)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多的氧化物是 。22、(4分)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目前南充市私家车出现井喷式增长:小汽车从5万辆增加到6万辆用了不到12个月时间。汽车排放的尾气(CO、SO2与NO等物质)将会加重我市空气污染,其治理方法有: (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修建加气站。压缩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点燃该气体前,应先 。(3)使用氢气燃料。推广2005的同济大学推出用氢气作燃料的“超越3号”氢动汽车。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 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请回答:(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元素符号为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原子半径:钠 镁(填“>”或“==”或“

氧化铁的化学元素篇10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

1.能够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在初中的化学题型中,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较为常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会感到非常棘手。例如:甲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之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请推断甲物质中一定存在着哪类元素,以及可能存在着哪类元素[1]?

题目中,化学反应后生成了碳元素、氢元素,但是氧气中是不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就一定是来自甲物质的,所以一定存在的元素就是氢元素和碳元素。此外,因为甲物质在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不能去确定反应后的氧元素是来自甲物质还是来自氧气,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甲物质可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推断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组成的元素。

2.能够推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无论是平时化学测验还是中考都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举例说明。

例如:五氧化二碘经常用来检测一氧化碳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它的方程式是I2O5+5CO=I2+5A,通过所生成的A,我们可以对CO进行检测,求A的化学式。

在这道题目中,反应前共有2个碘原子、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而反应之后已知有2个碘原子,那么A物质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因为在反应之前有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那么A的化学式就是二氧化碳。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推断出其中的化学式[2]。

3.能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初中化学题目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也较为常见,下面就通过举例说明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例:A+BC+D,反应前A有10g,B有5g,在反应结束之后,A的剩余量为3g,B的剩余量为0g,并且生成了4gC,那么所生成的D的质量是多少[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A+B的质量等于C+B的质量,而题目中已知A+B是15g,C为4g,其中A剩余3g,那么D的质量就是15-3-4=8g,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为8g。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4.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现象

在中考题目中,有一些化学题目中往往会根据一种现象,让学生来解释它所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将化学融入生活当中去的目的。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但是生成的Fe3O4质量却比原来的铁丝质量要更大,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铁丝在氧气中经过燃烧而形成了Fe3O4,而Fe3O4的质量又是由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所共同组成的,所以Fe3O4的质量会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通过上面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能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

二、采用元素守恒进行解题计算

例如:对蔗糖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了C和H2O,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蔗糖的组成元素为( )

A.C元素

B.C元素、H元素

C.H元素、O元素

D.C元素、H元素、O元素

因为生成物是C和H2O,包含了C元素、H元素和O元素,所以反应物一定也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类元素,此外,题目中给出了隔绝空气加热这一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蔗糖中一定会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种元素,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选D。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定律,以便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边春霞.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