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十篇

时间:2023-06-15 17:39:12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心理特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格教育是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之一。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融入语文核心价值的理解、判断、表达,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程授课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6至12岁的幼儿,正确把

握和了解其心理特征,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授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定义,幼儿成长必须经历三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这个阶段我们只需简单了解即可。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幼儿主要通运动符号来认识事物,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开始进行逻辑思考,如,去过几次同学的家就能画出线路等。学龄前期儿童的认识过程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到了学前晚期(6、7岁),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智力活动。

2.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运用抽象的概念

儿童认知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不顾规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经常自言自语等。

(2)权威阶段(6~7岁):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敬和服从的愿望。绝对遵从老师和规则,认为规则是不变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可逆性阶段(8~10岁):认为只要所有人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此时,思维中有了“疑问”信息。

(4)公正阶段(10~12岁):认为任何事都要公平公正。注意游戏的公平性。

3.儿童心理具有的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在教学中肢体语言丰富点,让他们模仿。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上课时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

老师应利用孩子好动的心理,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四处东张西望,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教法,“投其所好”,刺激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喜欢成功的心理:儿童做事喜欢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

(5)想象力丰富:按自己的遐想设定自己的行为。如,他们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扮演妈妈,把洋娃娃当孩子,给洋娃娃洗脸、穿衣、喂饭。

(6)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的分散。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紧张的上课之后,就应放松一会儿,做会儿游戏,然后再继续学习。

(7)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必须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如,做数学题数手指、非常喜欢模仿等都是。

(8)情感外露,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儿童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表现在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争着为老师办事。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时,给老师的回报将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他们的情感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而且不善于控制自己。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与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他们的意志行动的决定与执行大都同时发生,不会反复思考,三思而行。如,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刚挨过批评又重犯,但并不是成心要犯错误,而是由于自制力差,不善于控制自己而造成的。所以要根据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9)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如,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等。

(10)机械记忆占优势:儿童的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应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小学生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为,使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学到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语文教育的效果,还能顺应其生理、心理的成长需求,达到语文教育娴熟运用汉字文化功能,培养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具体来说,语文课程应体现如下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 ;课程设置

近年来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遵循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课程模式。课堂,书本,老师教,学生听,读课文,背课文,背单词……小学英语教学似乎跟初中,高中没有太大不同,仍是沿用这一模式。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吗?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特点和因素,尝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形成一套比较有效而实用的小学英语课程策略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是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任务。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可供参考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来分析综述。

1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外研社版,人教版等若干个版本。笔者作为一名潍坊市小学英语教师,用的是外研社版一起点英语教材。纵观整套教材,课本以课文为重点,单词为基础支撑,同时设有歌曲,游戏等内容。小学英语的教学就依靠某一套教材展开,在每周三到五节的英语课上,从头开始,单词,课文……学习第一模块,第二模块……这样进行完。我们只是在学某套教材,而忘记了我们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孩子学英语,或者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已。

笔者同时教授小学二年级与六年级英语。对比而言,发现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谈不上乐趣了。他们要读单词,背单词,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承认,当今时代的孩子要“聪明”得多,接受知识也要快于作为老师的我们,八零后一代人,但是他们只是不足十岁的孩童。扪心而说,我觉得我的学生学得有点辛苦。他们的母语尚没有学到家,对于有十句甚至更多的英语课文真的感到不甚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的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连一句英语句子都不能完整的跟随老师复述下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文是半分熟悉,半分陌生。在让学生记课文意思时,小学生们会发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学生的汉语水平尚需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让他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有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更不用说让他们对另一种语言有比较准确或者深层次意义上的感知。

2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由年龄决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定与中学生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他的学习特点有其独特性。小学英语教育也就有了其特殊性。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从一而论,他需要一些新鲜而有效的元素,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可大可不必遵循某一套教材,从头上至尾。我们应时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点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妨从孩子出发,充分考虑高中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是浅层次和直观的,没有必要让他们去抱着课本背单词背课文。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奇怪的话”。教者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教孩子们说另一种话。听说应该成为低年级英语的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经过两年英语学习,对这一语言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一感知仍是朦胧的。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英语文化,比如一些西方名家,著名的英语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翻译本。处于中年级年龄的孩子,打开了他们的心灵,去拥抱整个世界,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他们也具备了接受能力和初步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而言,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去更深刻的感知英语这一语言。当孩子升至高年级,他们的母语――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完全可以应对日常表达,并能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情。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就不在仅仅是浅层次的感知。他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语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可以在这个阶段呈现。同时,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打。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满了灵活性,而不能将老师和学生束缚于书本上。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样性和实际性。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可供高中低年级选择的一些课程类型。

这仅仅是笔者一点想法,尚十分粗陋,有待修改与完善,更望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引起同行,专家的些许注意,共同使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3 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毋庸置疑,每一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是充满坎坷的。笔者在产生进行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想法的同时,就想到了,如若有幸真的能够推行某些改革措施,那必定会同时引发诸多问题。

首先,教学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教学条件又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具,教学场所等。软件则包括师资,英语氛围,教育体制,社会支持等。多媒体技术支持是小学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相当时期内,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英语除了有课本外没有其他的教具了。这对于一门语言而言,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的设置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这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小学英语开设仅仅几年而已,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是从中学调下来的老师,他们长期奋战于中学英语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尚不很了解,在英语教学上仍用原来的方法,这势必不相适应。小学英语教育急需一支专门化,专业化队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日益推广,将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3

近年来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遵循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课程模式。课堂,书本,老师教,学生听,读课文,背课文,背单词……小学英语教学似乎跟初中,高中没有太大不同,仍是沿用这一模式。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吗?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特点和因素,尝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形成一套比较有效而实用的小学英语课程策略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是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任务。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可供参考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来分析综述。 

1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外研社版,人教版等若干个版本。笔者作为一名潍坊市小学英语教师,用的是外研社版一起点英语教材。纵观整套教材,课本以课文为重点,单词为基础支撑,同时设有歌曲,游戏等内容。小学英语的教学就依靠某一套教材展开,在每周三到五节的英语课上,从头开始,单词,课文……学习第一模块,第二模块……这样进行完。我们只是在学某套教材,而忘记了我们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孩子学英语,或者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已。 

笔者同时教授小学二年级与六年级英语。对比而言,发现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谈不上乐趣了。他们要读单词,背单词,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承认,当今时代的孩子要“聪明”得多,接受知识也要快于作为老师的我们,八零后一代人,但是他们只是不足十岁的孩童。扪心而说,我觉得我的学生学得有点辛苦。他们的母语尚没有学到家,对于有十句甚至更多的英语课文真的感到不甚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的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连一句英语句子都不能完整的跟随老师复述下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文是半分熟悉,半分陌生。在让学生记课文意思时,小学生们会发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学生的汉语水平尚需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让他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有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更不用说让他们对另一种语言有比较准确或者深层次意义上的感知。 

2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由年龄决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定与中学生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他的学习特点有其独特性。小学英语教育也就有了其特殊性。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从一而论,他需要一些新鲜而有效的元素,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可大可不必遵循某一套教材,从头上至尾。我们应时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点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妨从孩子出发,充分考虑高中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是浅层次和直观的,没有必要让他们去抱着课本背单词背课文。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奇怪的话”。教者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教孩子们说另一种话。听说应该成为低年级英语的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经过两年英语学习,对这一语言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一感知仍是朦胧的。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英语文化,比如一些西方名家,著名的英语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翻译本。处于中年级年龄的孩子,打开了他们的心灵,去拥抱整个世界,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他们也具备了接受能力和初步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而言,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去更深刻的感知英语这一语言。当孩子升至高年级,他们的母语——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完全可以应对日常表达,并能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情。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就不在仅仅是浅层次的感知。他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语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可以在这个阶段呈现。同时,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打。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满了灵活性,而不能将老师和学生束缚于书本上。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样性和实际性。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可供高中低年级选择的一些课程类型。 

这仅仅是笔者一点想法,尚十分粗陋,有待修改与完善,更望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引起同行,专家的些许注意,共同使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3 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毋庸置疑,每一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是充满坎坷的。笔者在产生进行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想法的同时,就想到了,如若有幸真的能够推行某些改革措施,那必定会同时引发诸多问题。 

首先,教学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教学条件又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具,教学场所等。软件则包括师资,英语氛围,教育体制,社会支持等。多媒体技术支持是小学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相当时期内,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英语除了有课本外没有其他的教具了。这对于一门语言而言,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的设置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这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小学英语开设仅仅几年而已,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是从中学调下来的老师,他们长期奋战于中学英语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尚不很了解,在英语教学上仍用原来的方法,这势必不相适应。小学英语教育急需一支专门化,专业化队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日益推广,将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4

【关键词】TED视域;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4-04

【作者简介】杨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语言革命”“思想爆炸”“风潮”,这些词语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TED演讲风暴”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将人类口语表达的力量推至了历史的顶峰。2011年,18分钟TED演讲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了5亿次。网友们称“这18分钟,我们收获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将每天收看演讲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演讲者通过思想的碰撞,熟练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使听众获益良多。TED演讲是一场迷人的语言盛宴,亦给小学语文教学刮来一阵清新的风。

以TED演讲者的语言风格与交际水观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强调了使用语言的文明礼仪,距离儿童生成稳定开放、富有生命、鲜明顺畅的语言体系仍存在很大差异。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口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和设计。

一、陌生化:以全新的视域观照小语口语教学的向度

在思考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体系该如何架构,内容该如何确定,教师教学方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效能该如何检测时,我们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视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审视与观照。“假设我们的学生未来要登上TED演讲台,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一些,我们才可能打开新的思路,形成口语教学的新格局和新气象。

1.研制全新口语“素养模型”。

以培养“TED小演讲者”的目标为航向,我们约请了近30名小学语文教师,研制全新的口语教学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轴,在思维轴的转动运转中,朗读模仿能力,叙述描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论证表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等五大口语表达关键能力在螺旋运转上升。在素养模型的最外层为“TED式小演讲者”的外显样态――反应敏锐、思想独特、谈吐有致、优雅从容。

(图1)

2.打破教与学的固有“模式环境”。

环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很长时间内都将“学习环境”定位为物质的基础设施,以及外显的文化氛围等。其实“学习环境”更应该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的策略等。这些无形的和内在的“环境”,往往决定了口语教学的实际效能,是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融共生,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向着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向度发展的核心驱动程序。

在以往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以接受式、被动式和零碎式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基于儿童立场,遵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规律,凸显学生在语文口语学习中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地位,最终形成体验欣赏、合作学习、实践感悟、表达分享等语文口语学习方式。

在口语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师“如何教”的命题,往往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的走向。我们打破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机械的“问答式”口语教学方式,在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口语表达技巧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体验感受,互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陪伴、引导、互助、激发”式的口语教学。

二、结构化:以课程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维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组织、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语文口语课程的理性价值,必须对“教些什么”“还可以挖掘什么来教”进行选择,就如何推进口语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行结构化设计。只有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我们的口语教学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稳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结构特征而呈现出迷人的维度。

1.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主干”。

在TED视域观照下构建的小学语文口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绝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们互融共生,相互渗透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养成的体系化、递进性和逻辑关联性,课程的触角延伸向了课堂韧猓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架构必须有完善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课程的实施被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我们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国家语文课程的现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背景,创造性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设置了配套的课程评价机制,以确保本课程能稳定、持续地运转和实施,最终走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具有校本特有气质的“TED小演讲者”。

课程体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义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依托载体都在于严谨而科学、稳定的课程体系中。直观地表述,即小学语文口语课程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关键在于“大树”先行生长出稳健有力的“枝干”,能够支撑所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拓展活动“有向可长”“有枝可依”“有据可循”。

2.以序列化的课程内容为“枝叶”。

在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素养体系”的支撑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关键能力生长点进行了侧重性设计。以第二学段为例,在一定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支撑下,重点发展学生的叙述、转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针对“复述、转述、讲故事、表演”等具体要求,研发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脱险记》等精品课例群,并且针对“讲述、应对、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具体要求,研发了对应性的精品课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学段各自的口语教学精品课例群落,这群落之间的内在隐性勾连便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联。

这些口语精品课将学生口语表达的达成目标扎根于实在的课堂,细小的口语体验活动之中,随着学段的递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无痕教学”中得以“水涨船高”式生长,这也是在所有口语实践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阵地。

3.以精巧的实施结构为“导管”。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一棵小树在土壤中的成长。儿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这必须依赖具有精巧结构的、立体状态的“实施导管”。我们以“口语实践活动”的分布格局为“导管”,从纵横交错的“立体经纬”的构架,再到引爆口语表达高度发展的“爆破点”设计,最后以覆盖全局的驱动设计为关节点,全方位打造出激发语言生长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以“学科活动”为经纬度。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段中,口语表达能力的生长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在阶段性向上延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能力指向的各项训练项目互相有层递性,交融性。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状态与特点,将12个学期的口语拓展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12次校级层面口语表达“大舞台”,在逐渐升级,逐层爬坡的口语表达竞赛、展演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节奏感的生长与发展。

以“社团活动”为爆破点。儿童的生命成长是非一致性的,有着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样性特征。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语的流畅性、思维的深刻性、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儿童更为突出,使得这部分儿童站到“最近发展区”的枝头摘得苹果。为他们建造更高平台,组建“精英”成长营开展口语社团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全力打造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级的口语体验社团。

以“微课活动”为驱动式。实行“课前课”“课中课”“课外课”等微课活动的推行。“课前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据点――第一学段为“课前故事会”,第二学段为“课前新闻播报”,第三学段为“课前演讲”,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型训练和即时监测落脚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课中课”指的是针对教材文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出适切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主w活动。而“课外课”则指向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语言体验、实践时段。如每日的“阳光晨诵”,午后的“停云憩读”,每周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时光等。

三、多样化:以立体的角度检测小语口语教学的效度

因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非书面性,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口语课程的分析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口语学习与活动的观察评价三管齐下来检测教学的效度,并且辐射课程成果。

1.数据监测评课程。

在每学年的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总结分析、专家把脉等方式,同时开发课程评价监测软件,对口语课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

以对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的监测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前课”的时间设置出现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时间安排中,出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吃不下”,第三学段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改为“两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弹性设置,并以此为“点”的依据,对下学年的课程推进进行“面”的微调和完善。

2.课例档案观教师。

成立口语课程开发与指导中心,为各位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记录,积累资料。每学年对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与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对教师推进课程过程中的课例记录和研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积累至少一节研究课例,以孔窥豹,在课例的呈现中全面观察和监测教师对本课程的推行和再开发能力的提升。

3.多元评价促成长。

“线上线下双点赞”――丰富和完善“点赞行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给予点赞,发放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儿童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以奖代评,以评促优。

“校园双星促成长”――创设表彰“校园成长之星”和“校园成功之星”机制。学校设立“春苗奖励基金”,对“演讲之星”“辩论之星”“故事之星”“体验日记写作小能手”“成功之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儿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优于表达。

当TED演讲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观念、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时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最大被影响者。因此,刷新我们的头脑,为儿童筑起语言活动的最大空间舞台,让他们生长在丰厚立体的活动场中,生长在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中,生长在细致入微而又绵延悠长的口语体验活动中。相信这样的阳光少年,一定能向着TED演讲台的方向无限生长!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5

摘 要 MOOC具备教学灵活性、内容广博性以及课程精品性三个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MOOC;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5-0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MOOC逐渐取得人们的认可,并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MOOC指的是大规模在线教学,主要是采用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相关资源,帮助课堂教学在资源上更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带动日常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革新。MOOC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应用相对不多。因此,探索MOOC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2 MOOC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MOOC应用在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首先,MOOC对于课程的选择相对讲究精益求精,所以如果课程并不是属于精品的话,在MOOC教育的课程范畴中就不会被选取和使用;其次,MOOC讲究课程内容的广博,也就是课程的容量相对于一般的多媒体课程更多,课程内容密度更大;最后,MOOC的课程相对比较灵活,灵活的授课形式帮助MOOC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MOOC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产生积极作用。因此,MOOC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发挥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刻板,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引入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但是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在多媒体教学开展过程,课程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少,很多多媒体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要进一步带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只有合理地应用MOOC,并且从其课程精品化、内容广博化、教学灵活化三个特点入手,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1]。

3 MOOC精品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MOOC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品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深刻的。MOOC对于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强调采用精品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在多媒体资源平台上的整体水平。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多媒体资源上还缺乏精品化思维,有些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不能够让多媒体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MOOC教学思维中,应该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以及集约化,比如通过日常教学研究会议,对相关的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挑选符合当前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精品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让信息化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备集约化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在MOOC的引导下,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控制多媒体课程材料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用量,保持多媒体课程的精品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前语文多媒体课程的内容,从而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帮助多媒体课程形成合理化和精品化的结构,推动多媒体课程的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过分冗余而且性质上相对较为重复的内容,应该采用择优留用的观念,才能够让信息化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具备实际的教学引导作用[2]。

4 MOOC内容广博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MOOC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内容上呈现出广博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提高课程中的内容含量,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拓展自身知识含量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为丰富,才能够真正明白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才能够带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气氛。

而MOOC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就是将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都吸收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小学生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平台。小学生对于各种方面的知识都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MOOC,通过互联网等相关途径,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料通过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编辑,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吸收到小学语文课本上所没有的相关知识。这种通过MOO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的模式,能够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通过MOOC这一信息资源的整合模式,帮助小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才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加大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5 MOOC教学灵活性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

MOOC的教学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包含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采用MOOC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让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料能够通过网络等相关的平台进行加载。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能在各种有互联网的渠道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局限,从而让小学生即便是在家庭当中,也能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的[3]。

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MOOC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不断地将语文学习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一种生活中的普遍化行为,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联系紧密性,也可以通过MOOC这种教学的灵活性加以实现。

6 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应该更进一步地利用MOOC,才能够真正让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更加精品化,呈现出更具备吸引力的趋势。MOOC可以整合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让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含量得到拓展,同时避免小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出现臃肿的状况。综合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MOOC,能够帮助小学语文课程不断实现自身在结构上的优化,从而形成更加具备吸引力的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增加小学语文课程的容量,让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以翻转思维对接MOOC教育新范式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276-277.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学特点

引言: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育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等这些能力。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好好的把握这个时期,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巨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师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有甚者,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为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中,老师说话时抑扬顿挫是很重要的。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老师语言调控,老师要更加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度语言还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然而,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有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甚至可以达到此时无声甚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师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在上课时他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老师的语言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同学们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的调配信息,进行合理的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有所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同学们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可以更好的更加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加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会需要有一些的导语,其实在导语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稍作休息,然后让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的讲述这节课需要讲授的问题,还要先让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进行合理的组织语言,从可以不断地加强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去上课,老师讲课应该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老师应该理解、感悟、合理的运用语言,更好的挖掘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可以产生有效的、积极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的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同学们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教师语言的特点在上课的时要更好的运用,不断地促进老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更好的提高课堂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彬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6):6

[2]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7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也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作为我国的传统课程,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必须要引起学校以及教师的关注。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思路,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发展可持续性教学方向,通过积极提高小学语文的知识拓展性,学习趣味性,来提升小学语文的学习价值。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制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行为的前提,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行为。可是,由于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旧比较落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的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仍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只能去被动的接受,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他们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长时间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得到提高。

2.2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性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候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素质较高的教师能够给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甚至导致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样就很难将准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3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课堂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可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不仅学习内容较多,而且时间较紧,完全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吸收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们很难抓住学习的重点,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都学会。这种没有重点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量,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4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老师的讲课速度过快或者是过慢,不仅缺少激情,还很少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其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法;然后,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总结出学习重点;最后,就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吸收状况进行教学,让他们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为以后各项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另外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力体现出人文性,要把这种人文性全面渗透到平时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平时的阅历来体味和感悟教材的文本,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理解和鉴赏教材所涉及的优秀文本,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及美感,这样就可以慢慢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融合的目的。

3.2仔细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语文教材,然后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地教学方法。要想使小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出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务必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

3.3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经常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关系他们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与探索的前提,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会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4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当,练习也要适量,最好是能做到分层教学和分层提问。

3.5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品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广发普及,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与交流途径,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与知识,但其中却存在着各种虚假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所以,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了解,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佟书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 2012.08:17-19

[2] 吴冠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学习(上) 2012.05:33-35

[3] 谷丽敏. 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了吗?——也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J]. 文教资料 2010.03:28-30

[4]刘光慧.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方法选择[J].西藏教育2010 .10:26-28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特征

针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和教法的特点着手,加强学习和研究,方能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成果。

一、小学英语课程的特点

(一)小学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学的主要课程

《课标》明确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而我国已实行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即是说,小学英语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二)小学英语课程是素质养成课程

许多国家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作为语言课,我国也不例外。《课标》在“基本理念”中还谈到“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注重素质教育”以及“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任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三)小学英语课程是外语启蒙课程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了母语以外的第一种外语,作为初学英语应属启蒙期。虽然英语同我们的母语,即汉语,同属于语言,但是两种语言不属于同一语系。英语属于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两类不同结构的语言文字在读音和意义上迥然不同,在书写和思维上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英语启蒙课程也是训练思维转换的课程。同时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方面也不同,母语是在一段语言沉默期后儿童开口发音。而中国的学生都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所以作为启蒙课程的小学英语显然与其他启蒙课程有着质的区别。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一)借助媒体学习英语

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首先是缺乏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小学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学生主要是靠模仿去完成学习的。靠模仿学习英语就要借助于媒体。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学习的媒体除了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教师这一鲜活、主要的媒体,因为只有教师这种起主宰作用的学习媒体是主动的,其他学习媒体如实物、图片、动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等都是由教师支配的,是被动的;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是由教师设计、操作和指挥的。因此,小学英语知识的认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主要渠道是教师传授、视听获得、观察悟得、阅读心得。

(二)借助语言关键期的优势

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机能的严格制约。人出生后的10至12年问,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时人的大脑整个都参与语言学习。人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很快。处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口腔肌肉可塑性强等优势。因此,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应以语音教学为主,以日常英语会话为辅,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处于关键期的小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只要环境适宜,语言输入最容易,发展也迅速。

(三)小学英语教学重在语音教学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学习任何语言都始于语音,都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人们在说话中形成了约定的语言,也形成既定的语音。至于如何说得更好,那是之后的事情。小学生初学英语和学汉语一样,先学语音之后才学成句、成段的话。小学开设的英语课只能在开始重语音教学,之后在说话中积累词汇。

由于小学生是首次学习作为外语的英语,因此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知道在英语学习中如何识词、读词、记词和用词。在教师的刻意培养中,学生可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又有语言磨损的干扰,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还应“少吃多餐”,即内容不要太多,呈现要反复。

三、小学英语教法的特点

(一)重习惯培养,少语言学习;重教学方式,少内容讲解;重语言活动,少讲“理”说“法”。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学习内容,更应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出发。小学英语课从学生一接触英语起就只能是以活动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乐中学习,以他们喜好的唱歌、做游戏、猜谜、讲故事、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利用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好动、敢开口的优势,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活而入胜,动而不乱。

(二)两种种活动方式:浸润式和感悟式

浸润式,也称浸入式,即让学生在教师刻意安排的教学活动中不经意地从唱歌、听故事等活动,从教师或录音,像中学到语音、语调,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听和说的语言技能。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声、形反复对大脑皮层刺激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会对同样类型的词、语、句熟悉并能使用,形成自然习得和潜移默化的学得效果。虽然这是一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但由于是多次反复学得,学生就能逐渐记住全部所听的内容并能使用。

感悟式,即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模仿教师动作、动画中人或动物的行为、声音或观察图形照葫芦画瓢等方式以跟随着读、唱、做动作、学声音,从而达到会听、看、说、做的效果。这一学习方式与浸润式不同的是学生在模仿中要经自己的大脑做有效的输入并经大脑转换再输出,即通过模仿有了体验,也有了体会,从熟悉的形、声去联系反映形和声的词语,进而掌握词语并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词语,要求是做中学词语,做中悟规则,积极参与活动,感知事物,体验表达,从中悟得如何按需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9

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表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征。”所谓工具性,就是通过语文教学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进行“双基”教育;所谓人文性,则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内涵,渗透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这种本质属性,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

一、精研语文课程特征意义,及时发现教学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喜人的局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教育教学策略形式多样,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尤其是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教师蠢蠢欲动,课堂教学充满了勃勃生机。但目前大多数课仔细品味起来,总感觉是“看头”有余,“味道”不足,语文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淡了。例如,曾听了一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九寨沟》一课,上课前教师首先播放了一首深情豪迈的歌曲《神奇的九寨》引入课题,然后再出示一幅幅关于九寨沟的美丽风景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朗读课文,仔细品味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最后再次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让学生去领略祖国河山的美丽壮观与神奇,渗透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教育,以此结束全课。本节课虽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渗透,但美中不足的是语文知识和技能却涉猎很少,总感觉是一节思想品德课。又如苏教版第五册的《我想》一课,教师为了使课堂精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语文新课改的“新”,对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学只是做了蜻蜓点水,然后花大量的时间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由于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学生的朗读训练效果也不理想。为了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最后安排了小练笔,仿照课文写一段话的练习,由于授课期间对文本的鉴赏不到位,小练笔也 只是走了形式。一节课下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的语文知识很少。

以上现象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新课改理念中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丰富人文内涵,即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于是,大部分教师就片面地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顾此失彼,从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这一特点。上课为了新教法而教,好像在课堂上咬文嚼字,玩弄文字就不是新课程了,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例如: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形式化。有的新课标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语言及文章结构、写作特点等就匆匆地进入合作讨论,“生涩”的、甚至无价值的讨论,很难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实质性的提高。一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花拳绣脚,教学内容空洞,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寥寥无几。

二、积极理清课改理念,使语文课堂教学能返朴归真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篇10

湖北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在湖北省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八个县市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目前设在区域内的高等院校有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共有近10个师范类专业(方向)。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是湖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供给和培训的主导力量,担负着为该地区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重大使命。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一定的学科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及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在中小学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新变化,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一些问题,如专业学科定位界限模糊、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英语师范教学特色逐渐淡化。通过对该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析后,发现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语言文学课所占学时最多。(王银全,2013: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堪称“学院派”或“经典派”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导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绝对不应该占据主流。英语教育专业所设课程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教学理论传授,缺乏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和语言测试等专门以教师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课程,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的情况下就参加教育实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据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本校该专业就业情况(绝大部分毕业生是该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确定合理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为恩施州及周边城市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放在首位,一改以往英语教学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马首是瞻的做法,从本质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充分彰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讲求策略、“授之以渔”的终身学习的科学育人思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语专业教学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从外语来说,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掌握了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具有双重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即师范素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英语语言知识的创新型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的文化知识、懂教学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从事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四、调整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设想

湖北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构建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就业需求,以人为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课程应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理论三部分,实践课程应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就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育专业来说,课程构建还要充分地体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师范性,加强语言基础,熟悉教学特点,突出培养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教育教学特色。课程设置适当以职业培训为导向,与英语教育教学相结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一)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力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英语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他们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前提条件。湖北民族地区高校本专业可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办学条件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对课程学时比例或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语音不过关。学科专业课程以视听说为主线,修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网络媒体技术,适当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且在大一、大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通识文化课程在开设的已有课程中,思想政治类课程所占比例略大,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体生活方面的课程比例小。语言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与美学知识,还要兼顾文化知识的传播,充分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可开设文学、历史、哲学、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经典名著赏析、中国通史、社会发展概论等。

(三)教育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最能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从目前我院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传统的三门课程已经跟不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将此三门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的特点。必须适当增设教育类课程的种类,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表现。将英语与教育两个学科整合,选择性开设“英语教学策略”、“外语教学流派”、“中小学英语课程设计”、“语言测试与评估”等。根据需要开设“英文书法与简笔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等教育技能课程。增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工程类课程,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英语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四)教育技能课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未来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和课件制作技术等既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对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直接要求。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五)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教育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试验阶段,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必须扎实推进、认真履行。教育见习应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体验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