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十篇

时间:2023-06-14 17:37:30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1

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交通事故有深刻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主动关注身边的交通现象,形成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内容:为了真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恶果,教科书设计了“交通事故的警示”这一主题活动。本案例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参观交通事故图片展。其中既有交通事故现场图片,又有相关的统计数字,让血淋林的现实告诉学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其次,通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交通事故呢?”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所感所想做了准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司机的责任,也有行人违章等因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主题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各种交通规则标识。但是对于交通事故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还缺乏了解或是深刻的认识。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中有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的学生很多,而家长普遍漠视交通规则。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本节课教学使用“powerpoint”和“交通事故案例视频”课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注重参透对学生情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素材安排上,视频、图片、文字有机结合,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自主的进行授课使用。

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们一起来学习交通事故的警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交通安全有规则,并且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这节课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小游戏的名字就叫“争当文明小司机”。

A游戏要求:

大家看,我们的座位排得正是一个十字路口的形状,而且每位在路边的同学,都可以随意出示交通指示标志,“小司机”迅速作出判断,判断正确就可以通过这个路口,不正确的话就没收驾驶证,虚心向同学们学习。听明白了吗?好,谁来争当第一位文明小司机?

B生1--2名参与游戏,其他学生作为交警及时反馈。

C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二、案例反思,激发社会责任感

1、案例透析

导入:两位小司机表现得真好,即使违章了,也能够虚心接受老师同学们的批评教育。可是社会上有些人的表现还不如咱们小学生,他们总是以为“我是司机我怕谁”,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于是在他们的车轮下,一幕幕惨剧发生了。播放幻灯片(事故现场图片:交通事故现场图片,让血淋林的现实告诉学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

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反思:你们真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家,像这样的惨剧时有发生。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份社会调查资料。

(课件出示:相关的统计数字,触目惊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其次,通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交通事故呢?”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所感所想做了准备。)

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些现场的画面和这些数字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回答:

(这太可怕了,一天的时间,一个班的同学就没了。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太多了,太恐怖了;违章的驾驶员你们真是太可恨了!请遵守交通规则吧!我想对行人说,遵守交通规则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

这一场场噩梦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交通事故带给我们的警示。

(课件出示一起交通事故发生的视频:出示活生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9条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变成了他们亲人无尽的伤痛。我们在惋惜、心痛之余更应该做的是去思考。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下面就让我们用假如………,悲剧就不会发生。来分析这起案例。

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

(课件出示殷雪梅交通事故案例: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司机的责任,也有行人违章等因素。)殷雪梅案例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总结、板书。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感受到灿烂的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享受到美好的生活以及为人奉献的乐趣,然而生命就像一朵娇嫩的鲜花,稍不注意保护它就会受伤。因而热爱、珍惜和保护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小学生热爱生命,首先要从注意交通安全开始。真正做到:(课件出示:“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珍惜生命,安全伴我行。”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做出总结)(学生齐读)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珍惜生命,安全伴我行。

走出我们学校的大门,就有两个大的十字路口,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安全地通过这两个十字路口呢?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衷心地希望大家能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倡导“遵守交通规则”的社会新风,期待在坊子的街头,能看到我们“交通安全宣传小分队”的身影,让他成为文明坊子的另一道绚丽的风景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交通安全每一天。

附: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板书):

交通事故的警示

司  机                     行  人

不要超载                 不要在马路上玩耍

不要超员                 不要翻护栏

不要超速                 不要闯红灯

不要酒驾                 要走人行横道

不要违章                 要靠右边走

要谦让……                ……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观看交通事故图片展。其中既

有交通事故现场图片,又有相关的统计数字,血淋林的现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强烈地感受到了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多么可怕。引发了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交通事故呢?”接着视频呈现两个真实案例(酒后骑摩托车送朋友回家,造成了恶性交通事故案例和优秀教师殷雪梅车祸案例),学生结合身边的案例对这两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探究,深刻了解了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明白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司机的责任,也有行人违章等因素。这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反省的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备查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f219f0100g7mr.html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2

关键词:交通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模式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又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是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1]。由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理论概念多、知识结构复杂,一些高校老师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设想,探讨了多种新型教学模式[2]。但现状教学改革研究多为单纯的案例讲解和分析。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对科研项目进行教学化再开发,使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效果最大化[3]。考虑交通学科的综合性,将科研项目研究全面结合理论教学,有助于《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交通工程设计》课程特性

《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交通专业的交通规划、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等领域,且与光学、电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知识体系较复杂,公式和原理数量较多,学习难度较大。

二、基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交通工程设计》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旨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队合作的科研精神,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文献阅读,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一)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依据教材内容,结合相关规范和指南,编制多媒体课件。同时采用视频制作软件,以驾驶员为第一视角,制作生动活泼的公路沿线交通工程设施视频。在此基础上,灵活展示交通安全设施、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系统等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二)案例式教学(1)依据教师参与的科研课题,进行典型案例探讨。引入“交通安全评价”、“交通安全专篇”等实际工程案例,结合科研成果,在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后,组织以案例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将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实际案例的优缺点,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2)开展师生专题案例研讨会。在讲解一定数量的案例后,要求学生归纳该类科研问题,提出《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若干研究方向。(三)科研项目研究(1)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针对《交通工程设计》课程涉及的各个具体交通工程系统,设置特定的科研型课程项目。该项目研究周期短,研究目的明确。例如预先给定校园周边某条道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要求学生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和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在课余时间完成现场调研,进而通过路线、路基路面、交叉口、交通特征等交通安全要素分析,进行该道路的交通工程系统设计。(2)研究方法培养。根据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进度与问题,教师及时讲解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并指导学生有效处理相关工程材料,要求学生以标准格式撰写研究报告和画出CAD设计图纸。(3)团队精神培养。工程项目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材料收集和数据调研,并能够在小组内部形成研讨的氛围。(四)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推荐一名代表进行项目成果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要求其余学生发现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疑问,并让汇报小组现场回答。在各研究小组结束项目汇报后,首先教师总结本次项目研究的经验与不足,然后各小组进行科研效果自我评判。对学生而言,通过交通工程设计项目研究,可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了解交通工程设计的诸多专业技术。(五)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果。通过项目成果汇报与点评,发现学习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指导他们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六)指导学生作好课程学习过程记录要求学生在听课与实践后,完成学习过程记录。通过记录与总结,促使学生将该课程知识系统化,并能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进一步活跃,保证学习经验和方法得到稳固发展。课程学习过程记录包括理论知识总结、案例问题归纳、项目研究经验、项目汇报方法、学术论文撰写过程等内容。(七)考核方式改进根据学生的案例探讨深度、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能力、项目成果汇报效果、学术情况和课程学习过程记录,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将科研项目的内容适当放入期末试卷中,结合理论知识考核,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三、结语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3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学生对课程不重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09-02

随着我国高校逐年扩招,在校人口也急剧上升。而随着高校与社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校园里的交通方式不再以单一的步行为主,干道上充斥着各种机动车辆。校园交通量的快速增加,给校园交通埋下隐患。当前高校校园交通问题正逐步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学者们对此类问题的探讨也更加全面与深入。

一、案例回溯

位于宜昌城区的三峡大学校园内,一条城市主干道穿越校园,校园内车辆川流不息。对于这条道路的交通管理一直较为棘手,修建至今,事故时有发生。2012年2月29日,一名已毕业的三峡大学研究生在路上被撞伤至死,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条马路名为大学路,连接学校南北门,双向4车道,全长1.9公里,限速30码。2月29日晚9时,三峡大学后勤职员罗晓峰驾驶轿车沿大学路由东向西行驶,行至图书馆门前时,以62码的时速撞到正在过马路的张双平,伤者不久死亡。案发6小时后,肇事者前往公安机关自首。随后,警方根据鉴定结果,确认事发时罗某为酒驾。事故当晚,该路段立即封锁,学校相关部门对事发地点进行了处理,并疏散围观师生。事后几天,案发地点陆续有对死者的悼念仪式,大多是学生自发组织,学校对此主要采取劝服和疏导的方式。随后,此路段减速带被垫高以防事故再次发生,保安人员数量也比事发前明显增加。

二、案例分析

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校方交通管理不善、外在自然环境恶劣等。其中,交通管理是重要保障。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校园交通管理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以下将对此进行陈述,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高校校园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据校园差异,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及全开放式三种管理形式。[1]三峡大学属于半封闭式校园管理,允许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出校园。虽然这样方便师生出行,但对于校园交通管理十分不利,导致问题丛生。①校园交通管理经费不足。高校对交通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一方面,高校的基础设施规划往往由规划、基建部门负责,保卫部门无权参与,忽略了交通安全管理的执行需求,而资金缺乏也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偷工减料。另一方面,经费紧张也导致了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高校没有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案例中,事发时为下课高峰期,但并没有专门人员对交通进行监管和疏通。②校园交通网络不健全。在健全的交通网络中,基本的交通设施应予以保证,但很多高校校园内,除了路口及公交站牌等地有斑马线、减速带及少量标志外,外来车辆基本可以畅通无阻,安全隐患随处可见。三峡大学在此方面的管理不够规范,学校对出入机动车辆控制十分松弛,入校时无需登记,案例中肇事者驾车时速远远超过规定时速且为酒驾,在入校前未将其制止,事发后又逃逸,说明学校的交通安全网络尚未形成。③高校交通管理无法可依。目前,我国对高校校园内的道路交通没有直接的法律可以参考,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无法可依。三峡大学保卫处的网站上对于校内交通管理的法律依据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及另外几条相关通知。没有一个较为公正、公开的条文依据,事故处理起来难度很大。④校内交通管理措施实施阻力大。大多数高校会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交通细则或管理办法,从而维护校内的交通安全。但制定者的意志和履行者的认识往往不一致,面对制定出的交通管理办法,很多师生不理解、不认同,这增加了保卫部门的管理难度。[2]面对可能引起的与师生的纠纷及矛盾,保卫部门在管理上打折扣、行人情。如三峡大学保卫处在2011年11月公示了《关于办理校园机动车通行证的通告》,明文规定要对进出的车辆进行通行证管理,但直到现在还未实施。

2.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据悉,校园内发生过交通事故的高校不在少数,而面对血的代价,除了在事故发生后补救,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预防、应对交通管理问题。①建立健全校园交通管理制度。目前,国外在高校交通管理方面大多有法可依,相关法律较为健全。现阶段我国要制定一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法》还面临诸多困难,各高校可先制定《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条例》,或在一些区域先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试点后再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法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校园地理环境、学生数量、道路状况和机动车的容量,制定出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做到在管理中有章可循。②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内人多、车多、停车难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交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投入,缓解校园交通压力。③做好校园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高校制定各种安全法规及条例并未认真贯彻执行到位,原因在于制定者和履行者之间没有形成共识。因此,高校交通管理部门应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举办诸如“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宣传安全知识,更应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④建立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国内外部分高校已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均收效良好。[3]所谓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在整个校园交通系统中,运用先进的电子通信系统、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施综合管理,实现校园交通管理现代化。[4]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与完善道路网络监控系统功能,实施主干道24小时监控,在掌握交通流量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电视监控、抓拍等手段实时记录各种交通违法状态。二是建立交通管理系统,主要是收集和处理道路交通系统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各种控制设备发出命令。三是路口实施优化配置,特别是针对高校混合交通的实际,实施多相位信号控制及信号灯优化配置。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十分复杂的工作。[5]学校和相关负责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对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科学规划校园交通建设,完善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如此,才能为师生员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华明.校园交通安全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2010,(4).

[2]李伟.高校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风险管理,2011,(4).

[3]杨宁,管玉峰.校园车辆智能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4]刘艳华.中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2,(3).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5

一、案例教学技术的由来及特点

案例教学技术(Case Study)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的,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在继承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精髓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langclell 1826~1906)创立现代案例教学技术(casemethod)。其内涵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内涵使得案例教学技术显示了自身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案例教学技术的特点是:客观真实性、环境的特殊性、较强的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现场针对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成果多元性。正是案例教学技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程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是案例教学技术具有生命力的奥妙所在。中国对西方案例教学的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有了20多年历史,主要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国际商务等学科领域。它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而案例教学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则是新事物,这也是很多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致力于研究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技术的原因所在。

二、煤矿安全培训教师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技术的策略

使用案例教学技术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关键是要寻找正确的途径和策略,教学实践中,安全培训教师应该具体做到:

1 实现教学内容与培训对象特点的结合

煤矿安全培训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灾害规律和防灾抗灾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生产第一线和辅助单位的岗位操作工,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用案例教学技术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培训对象特点。其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可操作性。如讲授安全操作技能的内容,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来讲可以多用一些案例教学,运用反面的事故案例达到警示作用的目的。其二是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在培训中,尽可能地利用参培学员身边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故来教育全体学员,通过一人讲,众人评等许多方法使所有人从中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其三是面向参加培训学员的素质。对于基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工种的学员可采用发放预先印好的案例资料,由教师叙述说明,并用必要的生产“俗语”翻译、解释;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学员,比如采掘队长、机电队长、安检员等可由学员自己阅读案例资料,这样就使培训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科学合理地选择案例

科学合理地选择案例是上好案例教学课的基础,也是案例教学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选择案例时应注意:其一,密切结合教学目的。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一般以能反映出管理、灾害规律性质、操作行为3个方面内容为宜,体现普遍规律。其二,密切结合培训对象的岗位性质。煤矿的安全培训是按工种教学,各工种工人的作业环境和生产作业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中的作业环境,作业形式要与学员的作业环境、作业形式尽量相符或相近。比如队长、安检员等培训,选择案例时要侧重选择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及对灾害性质认识不足造成事故的案例。其三,案例选择在地域上尽量就地取材。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取本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因为本企业的案例有些可能就是发生在学员身边的,其惨烈的事故场面对学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吸引力,学员觉得真实性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四,案例选择在时间上力求近。因为如今的煤矿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使煤矿的作业环境与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发生时间久远的案例缺乏对学员的吸引力,所以应选近期发生的案例。

3 储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案例教学技术的主旨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实例,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安培教师必须储备如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其一,熟知该工种学员的安全操作程序,掌握此工种作业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及作业环境。其二,了解案例中的矿井自然条件、作业方式以及同本地区的差异。其三,掌握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生产工艺装备以及该工种操作程序。其四,熟悉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俗语”。因为煤矿工人文化素质较低,对授课过程中的书面用语或专业用语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教师必须将这些用语进行“翻译”,这个过程有利于教师和学员的沟通,便于互动教学。

4 有效驾驭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使案例教学技术的有效性得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安全培训教师还必须时时有效地驾驭课堂,这是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技术的难点。具体做法是:

(1)适时引入案例。即要准确把握案例引入的时机,或用案例引述安全问题,或用案例印证安全原理,或用案例探究安全操作技能。用此策略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转换,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

(2)认真组织讨论案例 一般以分组讨论为宜,每组学员最好能跨单位,这样能给不同单位的同工种学员提供结合实际相互沟通和切磋技术的机会,也有利于对讨论题目的回答。

(3)适时进行成果交流、总结 学员分组讨论后的结果可由某一小组代表陈述出来,其它学员补充,这是一个学员间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但关键是教师要对学员所讨论的问题适时全面总结。问题总结完了教学内容也就完成了。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6

一、态度要严肃认真。作为一个宣传民警,首先要有对交通安全认真负责的态度。讲交通安全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写好讲稿或提纲。登台讲课时,警容要严整、精神要饱满、声音要洪亮,才能一下子吸引和抓住听众。在讲课会场最好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以营造气氛。

二、结合大量实事。事实胜于雄辩。在讲解交通法律法规时,要引用大量事实说明。既要有全国的事实材料,也要有辖区事实材料,既有过去的事实材料,又有现在的事实材料。摆事实要紧密结合法律条文,对事实要有分析,引出教训。在讲事故案例时,要对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形象化描述,这样既能提起听众的兴趣,又能加深对交通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

三、用数字说明问题。在讲课时,引用全国、全省以及辖区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容易引起听众对交通安全的注 意。如在某学校讲交通安全课时,当宣教民警讲到全国一年因交通事故死亡9万多人时,台下一片惊叹声。

四、引用新近发生的身边交通事故案例。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时空上越接近的事实越感兴趣,也越相信。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鲜,更能吸引人,教育人。

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应当多采用形象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在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时,结合画好的交通标志、标线图案,辅以手势,用恰当的语气,不失时机提问。有电器化教学的学校,制作专门的交通安全法规图解卡通片,效果更佳。

六、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要过分渲染交通事故的残忍、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特别在春运安全管理期间,人们都希望吉祥平安,不愿意听到不吉祥的话,过分宣传血淋淋的事故会引起逆反心理。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7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依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__〕125号),结合我市校车管理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履职、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立足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校车管理的协调机制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减少和避免学生交通意外,杜绝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二、工作目标

我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是:到2014年底,300辆已配置的校车全部投入正常运营;到2015年底,全市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线路与站点设置更加科学,所有需要乘车上下学的中小学生和幼儿都可以乘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镇村公交客车或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

三、主要制度

1.准入与退出制度。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必须依法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实行车辆户籍化管理。对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核发校车标牌,配备统一的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等。坚决杜绝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严厉打击非法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已取得校车运营资质的车辆,因故不符合校车使用条件或达不到安全技术条件的,严格实行退出制度。

2.驾驶人管理制度。校车驾驶人必须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不得聘用无校车驾驶资质的驾驶人员,已经聘用的要予以清退。校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被依法处罚或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再符合《条例》规定的校车驾驶人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取消校车驾驶资格。

3.安全乘车制度。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建立校车、校车驾驶人和管理人档案,实行台账管理。使用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与当地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签订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责任书,落实各方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安排随车人员全程照管乘车学生,维护上下车和乘车秩序。乘车学生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监护人与学校签订乘车协议。入园幼儿确需乘坐校车的,须由监护人或其委托的成年人护送至乘车站点。鼓励保险公司为校车运营提供优质保险服务。

4.线路备案制度。校车接送学生的行车时间、路线和停靠站点,分别报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选择校车行驶路线时,尽量避开复杂和繁忙的路段。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按日填写校车运行安全日志,如实记录校车运行情况。校车只能在核定线路上或区域内运行,禁止跨线路、跨区域接送学生,禁止除长途接送外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禁止参与非接送学生的活动,禁止接送学生途中搭乘其他无关人员或货物。

5.定期检测制度。学校或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建立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和车辆管理台账,定期对校车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每半年进行一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校车年度审核时,公安机关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校车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建立校车检测责任追究和校车安全事故倒查制度。

6.运营监督制度。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切实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建立完善的校车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会商机制和联合检查机制,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校车安全运营管理规定的行为。在每辆校车车厢内的显著位置,公布校车安全运营监督电话或举报方式。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第一时间根据《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7.应急处置制度。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校车安全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和落实校车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学校定期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应急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校车安全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帮助学生增强安全乘车意识,增长安全乘车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自护能力。校车发生交通意外后,校车驾驶人和随车人员应第一时间救人、保护现场并报警,及时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有关防范工作,防止发生次生交通事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校车安全管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县区成立由政府负责人为 组长的农村学生校车安全保障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定期研究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和联合检查机制,加强督查监管。各县区政府要抓紧制定完善校车运营服务方案,方案于2014年4月30日前报市农村学生校车安全保障工程领导小组。

2.严格职责分工。教育部门把校车安全纳入学校安全工作考核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运营管理制度。制订学生乘车安全守则,组织开展对随车照管人员、中小学生和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公安机关主要负责校车驾驶员资格审核、管理,办理校车注册、年检并核发校车标牌,查处校车交通违法行为,牵头相关部门排查校车安全隐患,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财政、交通、安监、审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校车安全运营管理的相关工作。

3.强化监督管理。县区政府要组织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每年组织对运营校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按照《条例》规定,对接送学生车辆及其驾驶人进行严格检查并登记备案,切实掌握相关情况。因校车安全运营推进不力、管理不善导致辖区内发生学生上下学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8

1.1校企共建实训教材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通过和企业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企业网络对人才的应用需求,依照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与企业共建实训教材。要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项目实训的教学内容,实现企业和学院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的方案[3]107-108。我们编写的校本实训教材适合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从实践中提高了网络技术实际应用能力。

1.2搭建实训虚拟平台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原理较多并且设置复杂,如果单纯地使用裸机和真实设备来配置,不仅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设备昂贵,易于损坏。项目实训实验结合企业网络工程项目,按照企业网络实施流程来完成案例[4]25-27。实训中采用Windows Server、Linux和GNS3软件和ASA防火墙等模拟路由器和防火墙,让虚拟机和真实机桥接。该仿真平台使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学生不但易于理解和实现,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练习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维护,避免因学生的误操作对系统造成损坏使实训终止。它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完成修改和设置而不影响真机的正常运作。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软件中体会到路由器、交换机在企业网络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和配置,为以后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3企业案例实训

案例实训是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中。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Windows Server、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维护和管理,学会桥架、管线、机柜和六大子系统的综合布线,熟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无线AP等的配置管理。企业案例的选取来源于企业,学生根据实训的目标,采取小组讨论选取组长、资料查阅记录、流程实施和报告撰写等形式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施工现场有选择地指导,由小组长答辩,教师根据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评定实训成绩。企业案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项目实训中,从网络环境构建、操作系统设置、网络设备安装、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到安全测试验证,一整套的项目实训下来,学生获取工作中有用的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训练与实际工程项目职业能力衔接,为职业院校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网络设备的安全技术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让实践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1.4企业顶岗实训

1学生顶岗实训

首先完成章节项目的实训,章节项目的实训是小案例实训,结合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来实施。其首先使用模拟软件来模拟,然后用虚拟机安装相应的软件来实施网络操作系统设置、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安全案例。对于Windows Server的高级设置和维护、Linux的安全管理、ACL配置、NAT和防火墙等技术,讲解时要精讲,项目案例实训时要精练。其次完成综合项目的实训。综合实训是在本课程全部完成后进行,根据企业网络实际需求搭建安全和便于管理的网络。模拟企业网络环境,组建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操作系统搭建、网络环境的构建和网络安全技术的技能训练。通过项目综合实训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办公环境、需要的信息点数量以及网络拓扑图进行综合布线,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安全设备,使用管理软件监控企业网络的运行状态,并采取安全技术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使其正常运作。最后是顶岗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切实感受真实网络环境,发现网络安全隐患,掌握网络操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处理网络故障的实际能力。项目实训的成绩考核方式要灵活,将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以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顶岗实训

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网络所需要的工作岗位和技术能力,全面跟踪学习综合布线、网络应用操作、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云计算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岗位;然后反馈到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更新校企共建实训教材,将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做好与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的良好沟通,丰富实训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总结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9

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在学校设置规划阶段就要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同时发展城乡公共交通,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政府应该尽力提供校车服务。

条例赋予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公共交通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机动车不避让校车的,将处以200元罚款。

根据条例,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校车运载学生,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位置放置校车标牌,开启校车标志灯。

在甘肃正宁、江苏丰县发生的重大校车事故中,两次都是幼儿园的校车出事。而根据条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成为校车服务对象,高中生和幼儿不在范围之内。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中生的身体条件及自我保护能力与成年人大体相当,上下学需要乘车的,可以乘坐普通客车,不必再纳入校车服务对象范围。

对幼儿园的幼儿乘车安全问题,该负责人称,考虑到让没有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的3~6岁幼儿每天集体乘坐校车,安全风险太大。为减少幼儿入园的交通风险,在制度安排上应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

条例提高了校车运营的安全要求,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然而,运营校车的钱从哪儿来?

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表示,教育部曾在议案回复中表示,财政投入不足是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 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 500亿,最后的结论认为,4 500亿的政府买单费用太大。

不管校车运营是不是真的要4 500亿,谁来买单却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个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在条例中却略显模糊。

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东方早报》撰文认为,校车经费,到底财政承担多少、其中由中央地方各承担多少,没有答案。只有明确投入,才能确保种种美好愿景的落实。

有分析认为,公办学校的校车经费可由财政负担,民办学校的校车费用才是真正的难题。

《广州日报》报道称,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对校车进行财政资金支持是制定本地校车管理办法中“最头疼”的一块。

据报道,由于民办学校可不按地段招生,截至2012年1月,广州市使用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大多数为民办学校,备案校车3 019辆。

大学生交通安全案例篇10

李健男等[13-16]主要从商业银行与储户的法律责任界定入手.例如,在研究提出犯罪嫌疑人使用伪卡和密码则不应视为是储户自身合理的交易行为;如果是储户自身疏于防范造成过错,则持卡人应承担侵权责任.此外,还可进一步分析银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程度及其在造成储户损失的全部原因中所占比例,进而明确双方责任.罗军等[17-19]从克隆卡犯罪和举证责任划分视点分析,提出伪卡欺诈交易民事纠纷案件中由伪卡使用者负主要举证责任,银行负次要举证责任.上述文献仅从事后责任分担和合理处置角度分析,并无事前防范.例如,完善银行卡安全漏洞,风险机制预警,事中应急制止机制等未予以详明,且未把信息技术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囊括在内.

2多层面构建安全体系框架

现实中,由于银行卡安全问题涉及领域较多,仅从安全技术或仅靠法律条文来单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不可能完全严谨的分析和解决难题的,难免造成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的现象,因而应该从多层面融合跨学科角度来深入研究.

2.1信息安全视角

(1)目前已在市面流通的磁条卡,银行方面已有一些密保措施,例如使用动态口令卡、加密U盘等,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在交易额度较低或不通过网络交易的情况下,上述防范措施都可以被不法分子成功绕过,因而用卡的安全水平依然较低.在磁条卡方面,建议可以让用户设置单笔资金交易的限额,一旦超过限额,必须通过验证发送给用户已绑定手机的密钥口令,来进行进一步交易,一旦核对密钥口令发现错误,遂即冻结银行卡账户,通过这种“一次一密”高度安全的交易方式,来确保银行卡的安全[20].此外,还可以在开通磁条卡时,强制运用Hash(哈希)函数,例如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针对用户个人信息数据(诸如身份证号,开卡时间,卡的型号,发卡单位编号等)产生系列杂凑数字并将其存入磁道内作为校验码使用,该校验码与磁条卡相配套,一一对应,即使克隆,校验码也会因为物理硬件特性而发生改变,交易过程中,发现校验码错误,便终止交易,这样便可保证储户的资金安全,大大降低交易风险.(2)对于芯片卡被揭露所存在的MITM攻击,可采用更强大的协议机制,例如,强双向认证过程,或运用基于公钥数字签名验证的端到端协议,详细过程可以参阅相关文献[21-22].另一方面,芯片卡的加密手段采用DES算法,该算法的安全性分析中,不难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其密钥长度偏短(56bit),密钥量约为1017,难以抵抗穷举搜索攻击[23].实践证明,用专门机器在数小时内便可搜索完整个密钥空间.非线性S盒的安全性也饱受争议,由于设计者IBM未公开原理,以致被怀疑其存在后门,而且其密钥分配也存在安全问题.如果全部采用RSA加密,显然现有芯片卡CPU的运算能力和RAM的存储能力无法胜任,所以必须采用相对运算量小,速度快,且保密程度高的密码算法来进行加解密操作.本文推荐采用混合加密算法,针对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对于大段的金融明文信息采用DES算法,其传输密钥采用RSA算法.这样既解决了RSA运算开销大的问题,也解决了DES密钥分配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假设通信双方为A(发送方)和B(接收方),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加密过程:(1)A利用随机发生器生成一次性密钥k1,然后使用B的公钥pkB加密,即k2=EpkB(k1);(2)A再用自己的私钥skA对k1进行加密,产生签名s,即s=sigskA(k1);(3)A用k1对明文m进行DES加密,得到密文c,即c=Ek1(m).其中第i轮的迭代过程遵循以下两个公式:Li=Ri-1,Ri=Li-1F(Ri-1,ki);(4)A将密文c、签名s和密钥k2发送给B.解密过程:(1)B收到密钥k2,用自己的私钥skB进行解密,得到原始密钥k1,即k1=DskB(k2);(2)B再用A的公钥pkA对签名s进行验证,以确定消息有效可靠,即k1=VerpkA(s);(3)B验证k1相同,说明原文密钥解密成功且消息来源可靠未经篡改;(4)B用密钥k1对密文c进行解密,可得到明文m,即m=Dk1(c).该算法既降低了由于全部选用RSA算法而产生的巨大开销,也规避了采用DES算法时密钥传输不安全的风险,而且还附加了数字签名,保证了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上所提的方案是鉴于轻量级密保方案的考量,如果想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可将DES算法改为3DES(三重DES)或AES(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算法,虽然在运算速度上需要多耗时约近70%,但其可以在有效时间内抵抗现有的绝大部分蛮力攻击和分析攻击.此外,在采用RSA算法时,亦可结合散列函数进行再次加密.例如,上述案例中可采用如下步骤:(1)A和B事前假设已经通过安全信道建立共享密钥KAB;(2)A取KAB散列值最左高位字节随机生成x1=L8(h(KAB));(3)A将明文m1(单字节)与x1异或得到密文c1=m1x1,同时下一个伪随机字节x2=L8(h(KABx1)),下一个密文字节c2=m2x2.因此,一般xi=L8(h(KABxi-1)),加密是将mixi即可得到.解密时,B重新生成xi与ci异或得到明文恢复.

2.2法律法规视角

目前,我国关于银行卡的立法缺失与银行卡的高速发展现状极不协调,明显滞后.早在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就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磁条卡自身的安全缺陷和立法的缺失导致银行卡盗刷纠纷大量出现以及各地法院“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困境.对此,可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如《银行卡条例》)对银行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责任、使用规范做出规定,还可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伪卡交易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银行卡纠纷的案件类型、受理与管辖、诉讼主体、诉讼方式、伪卡交易的认定、归责与免责事由、损失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格式条款的效力等问题做出规定,以便统一各地法院的裁判标准.

2.3分层安全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银行卡安全问题涉及多方面,如果仅从单一机制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对于降低由此产生的经济犯罪也收效甚微.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多层面融合多学科角度的银行卡安全框架,如图2所示.2.3.1各层所涵盖的功能及意义第一层: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主要指银行卡的立法规范或司法适用依据.该层作为银行卡安全的顶层设计,对解决当下银行卡纠纷“同案不同判”的司法现状,维护公平正义,厘清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节约司法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层:行业自律规范、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指银行业协会、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法律行政法律的基础上针对银行卡出台的具体的自律性规定.该层可针对银行卡的用卡规范、物理设备、硬件软件、通信信道与网络线路、交易协议等具体问题制定行业标准,以便各会员单位或各银行类金融机构提升银行卡设备品质,改进服务质量,防患于未然.第三层:物理设备安全主要指实体物件的安全防护.例如,自然灾害保护、设备环境保护、硬件自身损伤保护等.该层作为基础设施保证了信息传输中底层物理链接的安全通信,针对银行卡自身以及芯片、CPU、RAM和读卡机具ATM、POS等尤为重要.第四层:硬件系统安全主要指银行卡读写底层系统的安全防护.例如,磁卡读写基本输入输出系统、COS(chipoperatingsystem,芯片操作系统)等.该底层系统的安全主要包含读写操作和对卡片的其他基本接口通信操作等.第五层:通信信道与网络线路安全主要负责在安全的信道或线路中传输可靠的数据.针对银行卡脱机或在线认证过程中,防止人为的非授权篡改或非法攻击.该层担负着将数据信息完整无误地传递或接收到对方或自身的任务.第六层:应用软件安全指常用的各种涉及银行卡或读写机具内部的自身软件安全.例如,驱动程序、读写卡程序、转账交易程序、密码修改程序等.附带程序自身不应该有漏洞或后门,以确保持卡人的信息安全和合法利益.第七层:数据和协议安全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所有安全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涉及任何金融数据或者是金融交易协议,安全保障极其重要.例如,加解密算法的选用,协议漏洞缺陷的补救等等,此前文中所提出的混合加密算法和强双向认证以及公钥数字签名的方法,皆为此层考虑而设计的,以上方法在该层均可加以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其整体框架的安全性.2.3.2实际应用案例描述:某甲人在上海家中,收到乙银行短信提醒,称其持有的乙银行借记卡分两笔在澳门交易了83万元.某甲发现卡还在身上,便立即致电银行客服人员,并报警.银行卡被盗刷类案件常涉及刑事犯罪,例如了解密码的熟人盗卡,ATM机盗取卡号密码,盗取密码制作伪卡,钓鱼网站骗取密码信息,消费场所盗取客人卡号密码等几类[24].而根据上述分层安全框架,针对此类个案,分层思想应用如下:第一层解决了司法运用中的诉讼主体、诉讼方式、民刑交叉、举证责任分配等难点问题;第二层对银行卡的行业标准也提出了明确的规范;第三层针对硬件物理设备中甲所持卡的刷卡记录点的读取设备进行技术检测,录像回放跟踪等查明事故责任;第四层针对卡本身的特质进行其是否易被盗刷的可行性分析统计事故概率在判定风险分担比例,该层为关键判断事后责任的重点,例如此前发生的CVV密码校验泄露,在有弱密码的情况下,用户自担风险的判例等[25];第五层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如遇MITM攻击,应事先采用约定的双向认证或CA分发,如银行方技术层面缺失,则应该负主要责任;第六层在自身软件安全角度,鉴于银行金融业务软件多为第三方开发,且一般签署保密协议,无法看到源码,银行自身维护能力有限,如果交易软件自身出现安全漏洞隐患,则应该连同软件承制方和被承制方一起连带负主要责任,赔偿储户的损失;第七层作为信息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银行方采用较容易破解的密码算法,抑或在客户密钥未安全保存,或者安全通道明知可能存在不可信的情况下依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则均应负出一定比例的过失责任.综上,某甲与乙银行的责任应按过错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配.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