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学习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3 15:58:44

国语学习材料

国语学习材料篇1

关键词:材料特性;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77-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人才、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交流愈加密切和迅速,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和灵活运用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此外,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和国际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也面临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大力推行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趋势及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院对《材料特性》课程开展了以英语为外语的双语教学。本文就我院在双语教学中的实践和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材料特性》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与国际接轨。我院的双语教学对象是大学本科二年级的非材料类学生,在学生刚刚进入大二专业课程学习时就开设了本课程。此时,学生还没进行系统地专业学习,英语基础不牢,对材料的了解和认识明显不足,因此,我们确定的《材料特性》双语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材料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夯实材料专业的外语基础,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课的开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寓教于课堂讲授、动手实验及网络课堂学习。

三、双语教学的实践

本次《材料特性》双语教学是我院对材料学科双语教学的首次尝试,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教学内容、网络平台、考评机制方面的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设计。双语教学中,语言是依托载体,教学内容是整个教学的构架和灵魂。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满足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趋势,我们通过国际交流学院引入了英国某大学的教材,将国内已有的教学内容与国外前沿进展的教学内容衔接,英文原版教材与中文辅导教材互为补充。我们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为第一教材,同时遴选1~2本国内优秀教材,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教师结合自己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情况,讲解时依托英文原版,中文为辅,配合专业术语及专业文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为了体现双语教学的先进性,教师在每周的答疑环节中,介绍英文期刊中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材料领域较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生动的实验引入了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我们的双语教学力求实效,针对学生层次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认真开发了中英文对照课件,教学内容全面,通过幻灯片、动画、工程照片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材料结构模型、微观图片等。教学别对材料结构等内容加入实体模型,直观效果强,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容量。我们还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全套课程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复习或深入。此外,我们还将网络学习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督促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

3.引入导学模式及优化学习方法。导学模式是指正式教学前,教师主导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先前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英文基础及知识积累都不同。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实行差异化教学。我们将导学过程安排在预习阶段,重点扫除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障碍,详细讲解专业词汇,指导学生学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明确双语学习的学习方向,改进学习效果。

4.积极培养创新能力。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开展实验课外,还应积极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我院机械及材料专业一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大赛。在双语教学团队的帮助下,教师帮助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并将所学的材料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我院目前刚开始对大二的学生进行《材料特性》双语教学,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和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进,借助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目前,我院《材料特性》的双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双语覆盖率不高。由于师资条件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没有实现全英语教学。而在双语教学中,外语覆盖率程度是体现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生上课时,会有畏难情绪,用两种语言同时讲授时,部分学生会主动回避英语内容,致使对英语部分的内容掌握不全。因此,中英混杂型的教学只能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或过渡阶段,教学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最终达到全英语环境的教学要求。

2.开课时机适当推后。Marsh等研究者在上世纪90年代对香港中学生双语教学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研究发现,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香港中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英语为教学语言)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因而无法应付学科的复杂,无法吃透课文的内容,使其非语言类学科的课程受到了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建议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放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或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时,较轻松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在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特性,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3.拓展多渠道的交流和实践。国际交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随着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交流,如讲座和暑期的实践活动。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提供国外交流和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对双语教学起到循序渐进的推动作用。另外,在高校教师出国研修时,除科研交流外,设法引入对教学改革的学习和交流,使双语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能在学习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国语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英译的母语材料,母语文化导入英语教学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当今社会,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各界人士已经普遍意识到英语教学中应当包含英语国家文化,并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这些文化。然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强势地位以及文化渗透必然对其他语种和文化造成威胁和冲击,使它们面临沦为亚文化和第二语言的威胁。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众多的学习者感到很难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因为他们感到很难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而谈论英语国家的文化更不是这些学习者的强项。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输入过少。很多学习者错误地认为英语就是英语国家人的语言,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母语文化。也有许多人认为母语会妨碍英语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母语材料,导入母语文化一直是很多人忌讳的事。经常会有人发表这样的言论,一定要用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不能看英译的材料,认为只要是翻译的材料就不是地道的英语。然而,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要增进文化交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同时也要传播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做到取长补短。因此,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译的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方面的材料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母语文化。

一、加强母语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广大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用英语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首先要在思想上意识到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加强母语文化导入有助于英语的学习

“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其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束定芳、庄智象,1996)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授,可以使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对比来更深刻地认识英语国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了深刻、细致的认识,并且有了敏感的文化意识以后,学习英语时自然就增强了语感。语感的增强必然会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交际能力。

2、母语文化及其英语表达的传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母语文化是民族之间区别的象征,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如今,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在国际交流中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日趋重大。。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积极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概况和风土人情,而且还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别的国家。防止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地位和语言优势,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对弱势文化国家进行文化颠覆。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对母语文化的传授及其英语表达。

3、母语文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基础

英语教育名家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两大内容, 即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 跨文化能力也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跨文化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中,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基础, 这是因为,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了解得越多, 就越容易对异国文化采取一种理解、容忍和尊重的态度,从而能够灵活地应对和消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冲突。而对文化差异敏感性的获得是以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 学习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 才能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对两种文化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否则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本是一纸空谈。

二、英译的母语材料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承载英语国家文化的英文材料和描述中国文化的英文材料都是培养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所需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承载英语国家文化的英文材料使用的很多,描述中国文化的英文材料却用得少之又少。但有研究表明,英译的母语材料相对于英语教师通常使用的教学材料来说,有很多优势:

1.学习者了解所使用材料的文化背景

对于文化背景的不了解往往是英语学习者遇到的主要障碍。研究表明,文本预设的隐性文化知识与阅读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知识会产生互动,使基于自己文化的文本比基于不太熟悉、更遥远的文化而在句法和修辞上对应的文本更易于阅读和理解(Floydand Carroll, 1987, p. 90)。

2.人物、主题、情节、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大部分的词汇都是可识别的,因而减少心理威胁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源自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文化的材料大大增加了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研究发现,简单地将地名和人名改变成学习者较为熟悉的语言就可以提高理解力,(例如,针对日本的英语学习者,将学习材料中的英文名字改成日文);改变少量的词条,用日本学习者更加熟悉的日语词汇或情节来替换文本中的某些地点或情节,就会提高学生在完形填空测试中的分数(Oller 2005; Chihara, Sakurai, and Oller, 1989)。另一项研究发现,伊朗的英语学习者对于来自母语文化的英译文本比对于来自美国文化的英语原版材料理解得要好(Floyd and Carroll, 1987, pp. 90-91)。当要求来自印度和美国的学生阅读关于一桩印度婚礼和一桩美国婚礼的两封信件时(信件都是用英文写的),受试者在阅读源于自己文化的信件时速度更快,并能更好地回忆起信件的内容。(Floyd and Carroll 1987)。

3.翻译成英语的母语材料可以充当联系两种语言之间的桥梁

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 在众多关于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著作中提到,虽然两种语言的书写系统不同,第一语言的良好的阅读能力会转移到第二语言中(Krashen 2004)。

三、英译的母语材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如此多的研究表明了英译的母语材料的优势,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大胆尝试,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

1.适当选用英译的时事新闻材料来练习听说

笔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本科的《高级时事英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教材涉及的主题比较感兴趣,因为都是他们日常关心的话题,比如,新闻媒体、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但是对于其中的听力材料不喜欢,主要原因是内容过长,而且材料太老,不能与时俱进。因此,笔者每次在上课前,都会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时事新闻虹(主要来源是央视网的英语频道),且篇幅不长,一般在200个单词以内,主题要么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时事,要么是与教材本单元要讲的内容相关。上课时,先将比较难的词汇用大屏幕打出来,带领学生读几遍,然后听写,最后再让大家进行讨论。例如,在讲到社会问题这一单元中的暴力问题时,让学生观看并听写了一段谴责拉萨的3.14打砸抢烧恶性暴力事件的录像,然后让学生讨论了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之前已经看过了中文版的新闻,所以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现在又学习了许多相关的英文词汇和表达,讨论起来比较容易,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强烈谴责这些不法分子的罪恶行径,激发了他们反对暴力、反对分裂的爱国热情和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又如,今年刚发生地震后的那一节课,让学生听写了一段关于抗震救灾的新闻,

并让他们谈论自己了解到的最新灾情和救援情况以及他们自己打算为灾区人民做点儿什么。他们都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觉得自己学到了好多关于地震和抗震救灾方面的词汇,并能用英语来讨论最新的时事,感到非常满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团结精神。

2.适当节选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作为阅读材料

在第二语言课堂中使用的第一语言文学作品必须是学生所熟知的,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而且不能太长,要适合学生的水平。近一年,笔者开始从事《文学英语赏析》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学基础知识,引导他们欣赏英语名篇名作之外,也选用了适量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本,例如,在学习散文这一章时,让学生阅读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翻译的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让学生讨论了自己读完这篇散文后的感受。由于这篇散文大家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课上学过,有的甚至背诵过,内容很熟悉,所以英文版读起来并不费力,。用英语讨论起来也相对容易。学生都能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深沉、伟大和无言的父爱,并谈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一些故事以及自己对父爱的理解,非常感人。之后,我又把中文版也提供给了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分析各自的语言特点,以及译者所用的一些翻译技巧等。学生们兴趣很浓,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结论

以上只是笔者所做的一些初步尝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译的母语材料既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英语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的导入及其英语表达的传授有促进作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内容不具系统性。。因此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可以在现有的英语课本中加入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也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母语文化类的课程,例如,英译本的《中国文化概况》,系统地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学和传统文化等;还可以开设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 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当然,这些不是仅靠英语教师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课程设置者和课程开发者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Chihara, T., T. Sakuai &J. Oller Jr. (1989). “Background and Culture as Factors in EFL

Reading Comprehension”. LanguageTesting, 6, 143-151.

[2] Floyd, P. & P.L. Carroll.(1987). “Effects on ESL Reading of Teaching Cultural Content Schemata”. LanguageLearning, 37, 89-108.

[3] Krashen, S. (2004). The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Research. 2nd Edition. Westport: Heinemann.

[4] 苗丽霞, 范谊. 母语文化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J]. 宁波大学学报,2006.6

[5] 温菲. 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教案设计[J]. 科技信息,2007.5

[6] 文秋芳. 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18

[7] Oller, J. (2005). “CommonGround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The Pragmatic Solution to the BootstrappingProble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9, 92-114.

[8] 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国语学习材料篇3

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与普通的日常用语不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词汇的丰富性和专业性都超过了普通的日常用语。普通英语文章大多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只要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民俗文化有一定了解就能看懂,在语言的使用上也比较随意。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以丰厚的材料成型专业知识为基础,汇集了大量材料成型专业名词,在构词和修饰上都带有材料成型专业的特点。材料成型专业文献的翻译难度大,专业文献的翻译在语言上要求比较严格,语法上偏正式,语言表达要准确到位,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不能准确地翻译专业性的文献材料,大量的材料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不断进步,技术研究人员想要与国外专业人士沟通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全面培养材料成型专业技术人员,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技术人员可以阅读大量的英文专业性书籍,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还能够与国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的最新动态。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了大批材料成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与研究人员,相关从业人员用英语发表了大量专业文章,加强了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我国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

二、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高。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都是由各校的外语老师负责或者由从事专业教学的年青老师承担,材料成型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外语老师或者年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欠缺专业性;同时,相关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受授课习惯或者专业经验不足的影响,过于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对材料成型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意识不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热情,致使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

2.教材内容落后。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成型专业知识不断更新,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更新教材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新技术,拓展学生的眼界。但是大多数高校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都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形式老旧,与当下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发展现状脱节,在实际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发挥专业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3.教学方法不规范。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老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都注重词汇翻译的准确性,以及英语句法的逻辑性,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专业性词汇,通过命题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搜索专业相关知识,继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适合自觉性强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走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三、材料成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案与对策

1.提升师资力量。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由外语学院老师或者专业经验不足的年青老师担任,专业英语老师对材料成型专业了解不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受专业英语教材束缚,讲课方式过于枯燥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招揽有过硬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或者对本专业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老师的英语能力,给专业老师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讲习,让老师掌握英语教学的技巧。由专业经验丰富的的老师来讲解材料成型专业英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继而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2.重视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大多数高校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都由各专业负责,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监督和管理不够严格,难免给学生留下专业英语不重要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制度,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管理,提高专业英语考核的难度,迫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上。

3.更新教材内容。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保证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是采用词汇与文章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材长时间不加入新知识,教材重点内容过于老旧,不能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教材内容为主,不拓展新的知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致使学生不能及时地接触到新技术。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让专业的老师参与到教材的选取活动中,根据当下材料研究的发展现状选择最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以材料专业知识为重点。

4.改善教学方法。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掌握整个课堂的节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直都在跟老师的思维方式走,在知识的理解上都是采用背诵的方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能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应该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组织小组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引用大量经典的专业性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汇报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国语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真实材料 学习动机 跨学科 跨文化 交际能力 非语言交流 行动链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4-02

引言

学习语言其实是学习与母语说话者沟通。如果把语言学习简单归结为单词,句式结构,法语规则,预定文化的同化吸收无疑等同于学习一门死语言。“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具有几个不同层面:语言知识层面,社会语言层面,实用层面”[1]。所以,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另外两个组成部分在当今语言学习中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合的辅助材料是很有必要的。电影辅助材料是理想的选择之一。本文将浅析电影作为法语教学辅助材料的特点,探讨其在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趣味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电影的真实材料性

真实材料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自70年代起被引入语言课堂。也是在同一时间,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学习的文化维度,并考虑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与目标语言接触。真实材料的引入打开了语言教授与文化传播结合的可能性,学生面对的是真实语言及其不同变化。被定义为“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语言输出”[2]的真实材料是一个容量极其丰富的资源库。根据它的属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文字真实材料,语言真实材料和试听真实材料三大类。电影辅助材料属于其中的第三类。以法语电影为例,它的创作主体和对象基本是以法语为母语的人,在电影中使用的语言自然而具有代表性。这样的语言真实性对于中国学生尤显重要,它使学生接触到比教科书上所体现的更为活跃和生动的语言。“熟悉在现实环境下产生的真实语言,学生能发现语言在不同地理,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他们不再局限于学习中性化,无特色,具有刻板印象的语言,而是在现实中学习读写”[1]。

2.电影的跨学科属性

Rolland Viau提到“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法语学习的必要性,理想的是将语言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结合,如哲学,历史甚至数学”[3]。将法语学习融入其他科目能促使学生意识到语言知识并不单纯局限于文学学习,它也是打开百科世界的钥匙。电影的跨学科性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传统学习中的抑制情绪。本部分将分析三类与电影有着特殊联系的科目。

电影与历史

历史题材电影在法语国家电影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电影中,为了说服观众,场景师和服装师都尽力重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环境。这种历史的真实性对于中国的法语学习者了解法语国家历史而言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资料,而且这比一般的历史文献资料来的更为生动活跃。以电影Au revoir les enfants(再见,孩子们)为例,该片的灵感来源于导演Louis Malle(路易·马卢)童年的亲身经历。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所宗教学校内。如果在课堂上使用这部电影,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影片对白掌握相关语言知识,还能借助于片中出现的场景和服装,在同一时间熟悉法国社会特定历史时刻及法国人在战时的生活习惯。这些文化补充对学生的法语学习是有益和必要的。

电影与文学

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大多数的中国法语学习者来说困难重重。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抱怨他们在阅读中大量遇到的生词、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式及那些难以理解的表达,但这却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学习内容。在阅读课堂中融入合适的电影辅助材料能有效缓解阅读学习难度。

从它的诞生之日起,电影就与文学紧密相连,剧作家在文学遗产中大量汲取着创意灵感。观看那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会勾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类题材电影把名著中的词汇,表达和抽象概念重建在试听世界,使它们变得具体化,同时也使学生熟悉文学篇章的内容。这样,文学作品的选读对他们来说将不再是苦役,晦涩的文学语言已转化为生动的图片,和谐的旋律,学生也将逐渐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电影与思想模式

语言是精神的表达,哲学或宗教思想在各式各样的话语中无所不在,这也同时构成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中的阻碍。然而,对语言的掌握无法脱离对相应思想模式,生活方式的学习,它们恰恰体现了该语言使用者的特征。把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最有效方式,在此,电影又再一次显示出它的优势。一部由优秀演员表演,被导演巧妙指导的剧本能涉及生活中的各类严肃问题,如爱情,友谊,死亡,勇气,公正,信仰等等。电影工作者通过电影直接传递哲学体系,而这些信息不再是学究式的理论,因为这样它们才能被公众普遍接受。以Jean ̄Pierre Jeunet(让-皮埃尔·热内)导演的电影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in(爱密丽的幻想世界)为例,该片很好的描绘了法国人的生活哲学:对纯净简单世界的追求。尽管这没有直接涉及语言知识,但对这类群体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学生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软技能。

国语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全英语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9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与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近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O年)》中明确提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增强上海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凸显了高等教育中专业课程英语教学问题的重要性。全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进行全程授课,让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一般的双语教学相比,全英语教学对学生和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高,教学难度也更大。尽管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英语授课,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如何把握,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双语混合授课既不利于专业课程教学目的的贯彻,也不适应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需求[2]。因此,推广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全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3]。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培养国际化、工程化人才的宗旨出发,自建院起即开展了本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作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了全英语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强调全英语授课,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英语的专业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及通过英语交流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该专业的基础课主要由“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和“材料结构与性能”三门课程构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方面,力求完美体现材料学科“成分―结构―加工―性能―应用”的主线。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层面上进行全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虽然符合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但是对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五年来在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方面的经验,不仅对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而且可为其他专业类似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由“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和“材料结构与性能”三门全英语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参考了美国有关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并选用美国犹他大学Callister教授编写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彼此关联,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材料学科基础的知识体系。其中,“材料科学基础”作为先行课程,主要介绍金属、陶瓷与聚合物材料的组成、结构与缺陷等基础知识和概念;“材料工程基础”作为衔接课程,涉及不同材料的分类、加工方法及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结构与性能”作为后续课程,侧重于金属力学性能及其强化机制与材料的光、电、热、磁性能的介绍。通过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并且可熟悉有关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达,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出国深造与攻读研究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对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展全英语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充满挑战与争议的工作。一般而言,专业基础课是高校中设置的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作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承前启后的桥梁与纽带,关系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4],因此不宜采用全英语教学。然而,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配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完全有可能在不牺牲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兼顾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首先,为了保证全英语授课教学质量,学院以具有多年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为骨干组成专业基础课的全英语教学团队,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总结教学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院通过邀请海外高水平师资来华授课、骨干教师观摩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团队成员获得了宝贵的全英语授课经验。材料学院经过近五年来的全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授为骨干、讲师为后备力量的教学梯队。考虑到三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学院成立了全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协调组,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担任组长,三门课程的负责人为组员,通过定期开会,协商不同课程间知识内容的划分,并针对每学期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开展讨论,既避免了各课程授课内容的重复,又有效实现了不同课程间知识结构的连贯性。例如,当教学中涉及到先行课程有关知识时,教师注意梳理知识脉络,通过回顾先行课程基础知识的方式,逐渐引出后续课程的重点讲述内容。

其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全英语授课均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小班化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可采用主题讨论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全英语授课中,教师普遍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针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复合材料,可让学生列举所熟知复合材料的特点及用途,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对复合材料概念及其设计思路的理解。针对“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中的力学性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提高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及各种强化方法的微观机理。另外,对已讲授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自由分组讨论的方式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课堂上对有关内容进行阐述和讲解,然后由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讲述内容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主动学习的兴趣。

再次,授课过程中我们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针对学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困难的现状,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精练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针对重点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反复强调、辅以中文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准备理解和掌握。课件制作时避免大段的文字描述,加入大量的图片、视频与动画,以直观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日常教学中,强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我们为每门课程都建立了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与网站链接,并定期上传课件。每次上课前,教师都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回顾总结上次课讲授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然后,全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除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他们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课堂问答及课后作业中的综合表现,即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课堂表现的优劣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占到课程总成绩的40%,从而改变了以往完全由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及教学效果的方法。

三、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材料学院成立五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授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三门全英语课程均获得了上海市有关教学内涵建设项目的支持。其中,“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工程基础”先后获得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材料结构与性能”获得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同时,三门全英语课程都被列为校级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课程网站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另外,在专业基础课开展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材料学院进一步拓展了全英语教学专业课程的范围,陆续开展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全英语教学,包括“现代材料分析方法”、“高分子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学”、“纳米材料学”、“复合材料学”等。通过上述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了专业知识技能,而且从学生开始接触专业即培养其专业英语的能力,因而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我们相信,随着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国际交换生与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我们的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梦红,刘其根.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推广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105-106.

[2]隋铭皓,盛力,高乃云.基于开展《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22-124.

国语学习材料篇6

收稿日期:2013-09-23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建设”

作者简介:梁小燕(1973-),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型材料和结构力学行为分析的研究,(E-mail)。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B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1-0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亟需培养具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教育部制定了多项资助国内外大学生互访的交流项目,国内外诸多高校之间也建立了互派学生学习的机制[1]。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课程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该门课是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力学课程基础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定律、方程、方法等,又要注重工程应用。双语教学的要旨在于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把握材料力学的英文逻辑结构和阐述方法,培养学生融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学术文献的能力[2]。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知识载体和交流工具,其核心仍然是课程专业知识而非英语本身。双语教学是手段,材料力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是目标。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英语描述、表达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次才是适当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二、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过程

(一)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

教师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要求双语授课教师要有相关的出国经历或受过专门双语教学的培训,具备良好的双语授课的外语能力,并能熟练掌握一本原版教材的内容。笔者作为材料力学双语课程的骨干主讲教师,曾赴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长时间的访问研究,观摩了该校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力学课程的本科教学。该课程面向土木类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时数为48学时,授课教师很注重公式推导、原理论证以及基本理论背景知识的阐述,同时也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撰写报告的能力。借鉴英语国家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从授课教师这一双语教学的核心着手,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选择了国内外公认的材料力学课程优秀教材,即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Mechanics of Materials》,由Hibbler R. C. 编著,是多次再版的优秀原版教材。对选定的英文原版教材,笔者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做到熟练掌握其内容和思路。在讲授每章内容时有针对性地提供重要知识点的部分英文参考资料,同时推荐两本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中英文教材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而中英文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上的差别则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取长补短来解决。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来讲解,实践中可将两种语言搭配起来使用,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3]。目前国内双语教学形式主要有:英文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配合少量中文解释;英文电子教案与中文讲解配合少量英文解释;英文附少量中文的电子教案与英文讲解;等等[4]。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英文电子教案,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用中文讲解,原理论证、算例演算用英文讲解。为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基本理论及公式的逻辑关系用中文详细讲述,之后再给出科技术语的英文描述。同时,为营造浓厚的课堂英文教学氛围,算例演算采用英文简单句式来讲述,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多使用中文来讲解。

三、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对英文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材料力学知识学习中应用英文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为其今后从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比教学法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章节结构体现了著作者知识体系的思路。力学课程内容繁杂,中英文力学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的难易程度方面不尽相同,即使主要的知识点相同,其论述思路也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明确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同时也了解欧美大学力学课程的思路和特点,授课教师应在讲课中适当并适时地对中、英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予以说明。同时,也建议学生将中、英文教材的内容对照起来学习,便于理解英文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研学习法

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中、英文素材,包括背景资料和工程应用资料,向学生介绍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也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如个别学生搜集了生活中发生的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构件的资料,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变形形式的对比分析,这对他们理解相关知识十分有利。对学习中积极互动的学生在平时成绩的考核方面予以肯定;对用英文撰写学习报告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奖励。

(三)写作训练法

英文写作是学生的弱项,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对于重要知识点,应要求学生精读原版教材,熟悉英文教材阐述力学知识的思路、语言和方法,向学生适当介绍欧美学者撰写的有关研究论文,鼓励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英文文献,撰写针对有关知识点的研究性小论文。笔者所在学校部分对力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将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激励思考法

参加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生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应鼓励他们与教师用英文交流,在作业、报告和考试中使用英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激发其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使用英文和了解英文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外教材的对比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

这些教学措施增强了学生英文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

四、双语教学效果评价

双语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主,辅以使用英文的能力。考核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和作业部分、实验部分等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双语教学的试卷为纯英文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及深度和中文教学班级尽量保持一致。学生与教师的英文互动、英文完成作业、提交课程的英文学习报告等,均由授课教师根据其表现及完成情况适当予以加分,以鼓励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过程。

以北京交通大学2011级机电学院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班的43名学生为例,他们的成绩符合正常的分布规律。与未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后者,两者的良好率、考试通过率和最高分则比较接近;双语教学班92%以上的学生通过了考试,18%的成绩达到优秀。平均成绩有一定差别,相差3~6分。这说明参加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略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可见,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双语教学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期末对材料力学双语教学过程进行了考评,考评共有10个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法、授课效果、辅导答疑、实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评教综合得分为98.56分,居全校评教的前20%。这一结果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是肯定的,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是成功的。

五、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近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进行了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教学中借鉴了其他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在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材料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双语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亲身体验了英语教学过程,培养了英语思维习惯,掌握了课程专业内容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获取国外新知识的实际能力,这是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难以达到的。当然,双语教学方法以及其他配套教学环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査建中.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5)8-14.

[2] 毛军,梁小燕,等. 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 (4)120-124.

[3] 杜文风.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实验及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2,21(2)51-54.

[4] 周亚丽. 高等学校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 (22)401-4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LIANG Xiaoyan, ZHU Ying, MAO Ju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国语学习材料篇7

论文摘要:语言输出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应该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双向过程,二者结合才能提高学习者第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恰当开发英美影视材料能够开辟一种学生熟悉的、更加多元、有趣有效的语言输入环境,激发学生英语认知资源的主动输出,形成听、说教学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将英美影视材料合理融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有益尝试。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2004)明确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学内容不再仅是语言知识的输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等也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优秀的英美影片融画面、声音、动作和故事于一体,以最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示了英美国家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那么,开发适宜的英美影视材料补充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正是把英语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等主要内容融人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中的有益尝试。

将影视材料运用于教学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美国家的语言课堂上。在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至今为止,英语影视片多用于英语专业视听课。面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普遍存在重输人(听)、轻输出(说)的现状,有必要以语言输出和语言输入理论为指导,进行开发英美影视教学资源,以最终达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均衡发展的研究。

二、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理论

(一)语言输入假设与语言输出假设

克拉申(Krashen)于1985年提出语言输人假设,认为理想的语言输人应具备可理解性、趣味性与关联性和足够的输人量等特点。他尤其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即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技能水平(i+1);当学习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同时可理解的输人又达到足够量时,语言习得就自然发生。语言输人(假设)理论同时还认为语言输出只不过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输人来源,在习得中不具备什么作用。

但swain等研究者认为克拉申的理论过分强调了输人而忽视了输出的作用。Swain根据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结果提出输出假设,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人经过学习者内部机制处理后,并不能完全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只有当学习者受到推动输出语言后,才算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二语水平获得全面提高,达到二语使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二)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输人与输出过程好比一根流通的管道,两头都要通畅。有学者运用信息处理方法,对输出假设的语言认知心理现象进行了论证并得出结论:理解性输出认知系统需要大量的专门输人以建构相应的系列知识;理解性输出将陈述性知识转变为产出性知识,对强化语言流利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理解性输出激发语言习得者运用输人材料产生新的陈述性知识。换句话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输人与输出相互关联、缺一不可;输人是输出的必要条件;输出增强了输人的可理解性,激发了学习者对更多语言输人的需求,使他们反过来创造性地产出更高层次的语言输出,从而形成输人与输出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

三、英美影视素材是可开发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资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听和说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情感、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克拉申也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与否与许多情感因素有关,如焦虑越少,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人越多,在短时间内习得效率更高。大学英语听说课一直是大多数学生颇感头疼的一门课,那么,教师如何改变以往“重知轻情”的教学,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使其在一种开放和吸收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所输人的语言材料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问题。英美影视材料正是融艺术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直观立体学习材料,能够以画面、语言、音乐的复合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潜能,使听说变得轻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参与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营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真实的习得情境,促进提高学生扎实的听说基本功

语言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的听说尤其需要语言环境。将英美影视材料应用于教学中正好弥补了中国学生学英语缺乏语言环境这一不足,营造良好的习得情境。首先,在观看英美影视时,片中具体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帮助学生通过语境假设和推理正确理解听力材料,尤其当视听材料中说话人的言语表达模糊或使用了双关、反语、隐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时,具体语境使影视材料成为一种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其次,大量持续纯正、标准的语言输入使学生的语音、语调逐步标准化,并习惯真实交际中语音节奏的变化,自然习得多种丰富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促进提升学生扎实的听说基本功。

(三)创设相关主题听说的理想输入输出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大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模式”,即选取与学生有关的校园和社会生活话题,以主题为单位,抽取最佳语言样本进行单元教学。这种教材具备趣味性与关联性,符合理想语言输人特点。而教学中补充的恰当影视材料又进一步使学生有可能得到足够量的语言输人,使他们能够围绕主题教学从不同侧面以相关的语言信息来不断加深并扩展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其语言习得成功的可能性。

同时,根据Swain输出(假设)理论,语言输人与输出二者结合才能够达到学习者二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教学中所选的影视材料作为一种有趣语言输人的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英语认知资源主动输出的有效手段,因为其内容与学习生活相关而有可能帮助学生迅速激活回忆、打开信息库建立知识联系,进而主动语言输出。因此,影视材料的融人为教学中输出输人活动的共同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听、说教学的良胜循环和相互促进。

(四)开辟最直接的文化输入渠道,排除听力理解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不可能不学习它的文化。而“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社会文化图式即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也不。那么,学生通过已存于头脑中的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各种文化现象时就会产生差异。在教学中,通过影视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和最直接的文化输人渠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自然就减少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全面而导致的理解偏差和错误。

四、英美影视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

学生能够进行口语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而学生常常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让他们把所学语言知识应用于各种交际场合的机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设计成各种社交场合。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了解一定的电影知识、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开发选择优秀的英美影视材料补充进课堂。具体来讲:

(一)选用的影视材料应思想内容健康、语言质量过关

健康的思想内容,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其积极正面的引导;语言规范标准、声音清晰的材料,则利于学生练习视听和摹仿。

(二)影视材料难易程度应恰当把握

克拉申以i+1来定义语言输人的难易度,i指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i+1指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1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时,才能对其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以认知负荷理论来分析,由于学习材料的呈现要求学习者在多种离散的信息源之间分配注意资源,而学习者注意资源的有限性使他无法以语言系统和图像系统同时去辨认、加工和储存信息。如果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比较高,或者目标内容相对容易时,注意力中还有空间,学习者可以同时通过语言模式和图像信息去理解内容;如果目标内容比较难或者学习者语言水平比较低,则其无法同时注意内容和语言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倾向于借助图像信息来理解内容而不是用语言形式来理解。因而,选材难易度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影视材料语言输人(听)的效果进而影响输出(说)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截取多个跟主题相关的片段而非选择某个整部影片进行教学

依据克拉申语言输人(假设)理论,为保证语言材料是有趣的、与学生学习生活关联的、足够量的和可理解的,教师应立足于听力教材,针对教材每个单元,精心选择多个影视材料,只截取并集中每个材料中与所学单元主题相关的片段在课堂播放。因为影视本身不是为语言学习而创作的,更不可能简单针对某个话题。当我们进行听说教学时,考虑到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而每部影片话题涉及范围广,对话内容宽泛等实际问题,如果能够从不同影视材料中精选与教材话题相关的多个片断,进行相关内容集中视听,将有助于开展课堂听与说的练习,训练学生良好的听解能力,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及准确性。

五、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影片所涉及的相关历史、地理和文化等背景知识。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选用“阿甘正传”、“幸福在敲门”的片断及奥巴马胜选演说录像等有关美国梦题材的影视材料,其中“阿甘正传”故事情节就贯穿了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几十年发生的诸多重大政治、文化事件。

在视听前,向学生强调和补充重要文化背景知识并分析涉及到的难句、词语、但语等。如上面例子中,教师可添加“美国梦”这个词的来历、定义、内涵及发展,包括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其次,向学生下发已设计好的视听前问题,使其展开小组讨论,激活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图式,从而帮助学生对视听内容进行有效预测。在视听时,应注意将当次课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重点以问题形式罗列出来。若需学生重点理解或是难点,还可重放片断要求学生边视听边做记录,以便于视听后讨论。在视听后,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语言输出活动的积极性,设计包括问答、内容总结、提要复述、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

国语学习材料篇8

[关键词] 自主学习;英文影视材料;建构主义;监控与评价

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生理、心理趋向成熟,思维能力增强,渴望体验和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倾向于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鲜明、生动、形象的英文影视材料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要求,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很多经典影视材料中的英文独白、对白成为非常好的个性化学习英语的素材。

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利用英文影视材料学习英语可以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一些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合理分配时间,方法得当,自我监控能力强,英语听说水平进步非常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很多大学生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包罗万象的英文影视材料不加选择地观看,既听不明白又看不懂英语词和句,对原声英语严重“消化不良”,把看中文字幕当作救命稻草,关注剧情的发展成了主要任务,忘记了学习英语的初衷。这样,大量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英文影视材料没能成为有效的学习手段,英语自主学习效果欠佳。

一、适合的英文影视材料有助于原声语言“消化不良” 最小化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自主学习要求大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地自我监控与评价。因此,教师教会学生从英文影视材料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评价和监督,使英文影视语言“消化不良”最小化,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英文影视语言素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影视材料展现人生百态,其广泛的题材、众多的人物、不同社会生活层面决定了其语言的丰富性、真实性、口语化和生活化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英文影视材料都适用于语言自主学习,筛选影视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内容严格审查,尽可能反映西方主流文化,避免色情、暴力、血腥、恐怖等内容大量出现或因不良主题造成困惑和误导,具体可参照欧美电影分级级别。

其次,审查语速、语音、语调及词汇等语言领域。一些影视材料语速快,术语、俚语非常多,若将其作为语言输入用于学习,则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打击自信心。所以要选择难易度适中,发音标准清晰,台词优美,适合诵读和角色扮演的英文影视材料。

最后,尽量选择经典影视片或获奖作品,尤其是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反映欧美文化与生活的、励志的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英文影视材料。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文影视材料自主学习监控和评价的几点建议

建构主义认为,语言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使用目标语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并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2]英文影视材料可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视听盛宴中了解西方的语言和文化,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通过主动学习、讨论和分析,提高理解和鉴赏力,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和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分层次能力培养,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一方面,教师利用网络收集浏览大量的相关影评、资料和信息,并按语言和内容难易度对英文影视材料归类。

1.适合初学者的难度较小的专题、动画片等,内容浅显易懂,发音纯正地道,句型朗朗上口,学生可以专心注意发音、语调和语气,以培养对语音的敏感。如《走遍美国》《功夫熊猫》和Disney系列经典动画片。

2.适合中级以上水平的学习者的英文原声材料配合外挂英文字幕。很多DVD和网上视频材料都是双语字幕,初次观看时对照双语字幕,易理解和消化。以后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避开中文字幕:把在网上下载好的对应影视材料的外挂字幕设置在暴风影音、KMP等播放软件中,可随时取舍和选择字体尺寸和位置,并可以屏蔽已有的中文字幕。影视材料需语言优美,文化内涵深刻,如《西雅图不眠夜》《越狱》《肖申克的救赎》和《吉尔莫女孩》。

3.适合高级阶段学习者的原版无配音无字幕的影视材料,审美性强,语言较精粹。通过反复再现情境对思维和语感进行强化刺激,让西方文化真正融入生活,从而自然脱口而出纯正英语。如《教父》《茶花女》《指环王》《老友记》和《欲望都市》。

英语水平不同的大学生按需选用英文影视材料时切记不可贪多和越级,全身心反复看,反复听,才能理解并有所收获,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语言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接收到教师布置的英文影视材料学习任务后,应先明确初级、中级和高级影视材料听、说、读、写和译的评价目标,带着任务来观看,避免作为娱乐或消遣来打发时间。尤其是刚开始,不看字幕又不明白,看了字幕又只记住情节。因此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是:总体看完一遍材料了解大意后,集中精力观看精彩片段,每个片段不要太长,10分钟左右为宜。坚持每段至少看三遍,明确是学过的没听懂的内容还是没学过的表达方式,然后根据字幕主动记录一些词、词组、句型和经典语句,并针对问题和观点上网搜索,和教师及同学交流探讨,直到获得满意的答案。对于有用的表达要不断诵记,反复操练。对于自己喜爱的英语对白和片断,要反复播放来进行shadow reading,即影子跟读,跟随原语复述,同时感受每一句话的意思,在脑子中“看到”话语所表达的图像。

(二)强调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完成意义建构

网络信息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其资源的超文本特性将信息进行最有效组织处理,为开展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先进平台。大学生可利用大量的英语电子出版物、学习软件和电视英语栏目,如《英语大家说》《空中美语》《洪恩在线学英语》《英语文化常识百科》等进行视听说学习。

通过互联网各抒己见,对影视材料中的人物、剧情、音乐、主题等做出评论,放在Q群、微博或BBS上共享。自由选择信息资料,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学生的评论不一定具备全面性和综合性,可以是对某个人物的印象、对某件事的看法和对某种行为的评论,重在培养英语口语能力。

(三)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输出,将知识外化

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2]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中身临其境,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成效。英文影视材料贴近生活,是西方社会的缩影,语言真实鲜活,文化内涵丰富,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媒于一体,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创设以下情境从各角度启发学生。

1.教师整理影视材料中较难的词汇、常用短语和句型发给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复述、模仿经典语句、思考并讨论教师提供的open-ended questions、听写单词和句型、学唱英语歌曲、猜英语对白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影视材料做presentation,分小组搜集所需资料,进行角色表演,背诵经典对白,影视角色配音等。消除差生的心理恐惧,深化对剧情和对白的理解,提高说和演的能力。同时,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以及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训练个人在团体中的领导与被领导能力。

3.布置学生们依据影视材料中的人物或情节,结合本土文化和生活经验任意想象和发挥,对剧情进行创意修改和诠释,并表演出来。这样,在大胆、自然地开口说英语培养语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4.英文影视语言富含很多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提供多种修辞格。因此,把欣赏影视作品和提高写作水平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可行性。[3]让学生写出影视作品的观后感,题材和格式可以不限,使学生将影视作品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四)强调运用行为表现评价监控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评估是对教学过程(process)的反思式(reflective)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行为表现评价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是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的进展而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旨在配合多元智慧的理念,让不同特质的学生皆有表现的机会,捕捉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潜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需求。

教师布置学生根据英文影视材料准备和设计课堂展示、即兴演讲、角色扮演和主题辩论。学生愉悦主动地运用影视材料学习英语,成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同时,要参与制定并明确评价标准和目标,以便更有效地自我监控。在活动中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表现出来,经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互相帮助和启发,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不断地获取知识。这样,自主学习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理念,才能持续良性发展。

三、结 语

合理运用英文影视素材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真实情境中增强自然、真实、地道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适度引导、监控和评价,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有效地使英文影视语言的“消化不良”最小化,少走弯路,持之以恒,才能培养英语思维,跨越东西方文化障碍,真正提高自主学习成效和英语实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俞理明,郭鸿杰.因特网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J].外国语言文学,2003(01).

[3] 张长辉.英文原版影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1).

国语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培养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41-02

一 引言

近些年来自主学习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重视,但是对于自主(autonomy)这一术语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概念。有些人认为,自主简单说就是独立自主地学习、自觉地学习。另外,自主在语言学习的语境中经常被定义为承担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在很多研究学习自主的文献中,这一术语同自导式学习、自修式学习、远程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同义或紧密相关的,因此在有些人看来自导式和自修式是两种实施学习自主的自然途径(Dickinson,1987)。但是Sheerin(1997)争辩说自导式学习根据其不同的组织方式既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自主学习。他还认为在自获资源中心(self-access center)的学习与自主学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从初中到高中,英语教学始终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当然,职业中专学校,甚至包括大学在内也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目前国家教育部一再重申我们的教育要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特别是中学教育,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毋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自然是把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很多人就在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上有着一些错误的看法,譬如:认为教师是发展自主学习的阻碍、自主学习只能通过自学来发展等。而事实上,学习自主性可以在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各种环境中培养。

二 使学生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都相当依赖教师,而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师又是课堂的主导者。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受到过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或多或少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培养学习自主性的程度往往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文化背景、教育与社会环境(Nunan,1997)。学习自主的发展尤其受制于教学大纲和评估手段(印辉,2004)。因此,要使学生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首先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使其英语学习的观念和策略作一些改变。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或受到别人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看法体系。英语学习者的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管理观念,另一类为语言学习观念。管理观念指学生对确定目标、制订计划、选择策略、调控策略等一系列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语言学习观念指学生对如何才能掌握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张。有几项研究显示,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看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Weinert &Kluwe,1987)。成功的学生对他们自己的能力,语言学习的过程以及怎样运用一些合适的策略来弥补某些可能的欠缺等问题都会提出具有洞察力的看法(Anstey,1998)。这种有益的认识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发起者,这就有助于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搞好学习(Victori&Lockhart,1995)。所以英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必须从改变或纠正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消极看法或错误认识开始。要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而这一重要性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是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座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人文地理以及了解世界的桥梁。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上的需要,许多中国学生认为,英语太难学了,老师讲的时候能听懂,可老师一走又全都忘了。这些学生忽略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认不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因此,学生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很重要,这对他们的行为和自主的心理准备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师道尊严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一种社会关系。学生把教师当做一种权威,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明显。而且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对各自的角色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从这个层面上看,对于教师想要把责任移交给学生以便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会形成一些障碍。因此,从一开始英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树立把教师当做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看法。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基本事实:教不等于学,教师在课堂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独立地学习,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也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清楚地知道,外语教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尽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教师统领课堂的观念和看法,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上担负更多的责任,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以及学习目标与选择的意识。

三 恰当地选择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材料

在许多自主语言学习的文献中,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训练与对学生的评估上,对于材料设计的讨论很少,对于什么材料比较有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研究则更少(Lee,1996)。而事实上,教学材料的选用对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种类的教学材料一般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的选取,一方面,教材的难度一定要适中,要在相对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范围,但高出的难度不能太大。如果教材的难度太大的话,学生慢慢地就会对教材失去兴趣,自然自主学习也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教材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要具备一些听、说、读、写等的语言材料。当然教学材料可以是练习性的或者是学习性的。练习性材料比如练习册或学生用书,内容多是词汇与语法练习,测试训练以及具有控制性的活动(controlled activities),这些材料主要是对课文的补充,更适合于满足学生的练习要求并且它注重的是语言形式的训练。而学习性材料能鼓励学生运用语言并且能够使学生通过完成不受限制的任务来扩展语言知识。

这种材料比练习性材料的难度要更大一些,但它更有益于帮助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也要注意,并不是教学材料越多越好,材料的选择依赖于学生的外语程度以及他们对于自主学习的准备。许多专家提出英语教学必须以多用操练性材料开始,因为这些材料比较容易,并且更有系统性与组织性。但是随着英语教学的推进,特别是对于大专生,教师必须越来越多地运用学习性质的教学材料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及时、实用的英语材料。比如报刊、杂志甚至英文小说等,这类材料可称作全真英语学习材料。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语言环境,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座通往所学语言社会的真实世界的桥梁。这种材料,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机会与学习需求相匹配,有助于他们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当然对于这一类材料的选取,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推荐与介绍,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随时给他们一些指导,使他们对教材和全真材料的学习更具有系统性。

四 设置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任务与活动

任务与活动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不仅要使用学习材料而且要完成学习任务与活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该设计一下,为了达到课时目标要让学生清楚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为了完成任务,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完成任务来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参与哪种活动来进行语言操练更有效。

英语课上设置的任务目的是促进英语语言学习。教师设计的任务可以是操练某一特定的语言形式,但最好是用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买车票、买飞机票、租房、住酒店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教师要多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些真实的任务,并且指导学生用真实的语言交际和语言的运用把语言的学习与语言的运用很好地连接起来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主性。

在语言教学中,任务一般被当成课堂上采取行动的基础,所以课堂活动常常作为完成任务或进行语言练习的手段。然而我们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这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语言点操练和一些翻译练习。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结果,英语课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一人在言而不是师生对话或者学生在言的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对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起了阻碍作用,而引起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少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那么怎样的课堂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是有效的呢?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流活动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有关研究表明,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者两人活动(pair work)能减轻学习者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两人活动来进行合作。当然有些针对项目的活动也很好。当学生受到鼓励通过他们共同的努力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以及当他们表示尊重彼此的看法或意见时,合作学习活动就得以进行(Macaro,1997)。以上的几种活动通常要求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际来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从而解决一些真实的或者仿真的语言问题。从这一角度说,广大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合作活动来创造一种共同分担责任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环境。逐渐改变那种整堂课都由教师讲,由学生听的课堂环境。

五 结束语

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教师的教并不等于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有必要的。而且21世纪的学习理念是学生要学会学习,这样学习的自主性就越显重要。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被看做是发展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障碍而应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应是一切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活动中的引导者和鼓动者。同时在语言学习的一切环境中,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在学习材料的选用、活动与任务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步骤等方面都能充分参与做决定(Benson,2001)。要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材料极其学习材料的选用、任务与活动的设计上应当有利于学生自己作决定从而使他们逐渐地负起学习的责任,还应当有利于学生独立地或者把自己看成是群体中的一部分来进行学习。总之,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环境并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良好场所。

参考文献

[1]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Harlow, England :Longman,2001

[2]Macaro, E. Target Language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Autonomy[M]. Clevedon: Mutilinggual Matters,1997

国语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3-002

高分子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如玻璃、陶瓷、金属等而言是后起的材料,但其发展的速度及应用的广泛性却大大超越了这些传统材料,已成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等领域的必不可少的材料。高分子材料除了作为通用材料使用外,同时向着功能化、智能化和复合化发展,这些都要求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具备阅读英语专业资料的能力。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进一步学习或工作,只要从事科技开发,需要大量查阅英文科技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多存在于当前发表的专利、期刊等专业文献中。因此,培养高分子材料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是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针对目前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状况,本文从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的特点着手,对于词汇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教学实践。

一、专业英语词汇教学

专业词汇是用来专门描述某一学科、某一领域中的具体事物或者过程的词汇,一般其词义较单一,应用范围仅限于专业领域。专业英语词汇是学习专业英语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经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普通词汇,对于浩繁复杂的专业词汇还知之甚少。这些专业词汇看似难识别和难记忆,但实际上大多数专业词汇的构成是有规律的,不少是由一些含有具体意义部件,即词根、前缀、后缀等所构成的组合体。如高分子材料专业中常见的表示元素的词缀有hydro-(氢),-oxy(氧),thio-(硫),chloro-(氯),fluoro-(氟);bromo-(溴)等;表示数量的词缀有poly-(聚,多),mono-(单);di-(二),tri-(三),tetra-(四),penta-(五)等;表示化学基团的词缀有methyl-(甲基),ethyl-(乙基),propyl-(丙基),butyl-(丁基),vinyl-(乙烯基),phenyl-(苯基)等;烷烃多以-ane结尾,烯烃多以-ene结尾,醇类多以-ol结尾等;表示属性的词缀有thermo-(热),electro-(电),cyclo-(环),opto-(光)等。以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四氟乙烯)为例分析,该词汇是由poly-,tetra-,fluoro-,ethyl-,-ene五个词缀构成,取前四个词缀的首字母就构成PTFE,记忆起来就简便多了。课堂上讲授这些规律对于学生专业词汇的掌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目前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的教材有不少,覆盖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等课程内容。但这些内容大多摘选自国外早期的原版专业书籍,不少内容陈旧,体裁单一,一方面不能反映高分子材料专业发展现状,同时让学生感到应用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教材内容的缺陷,笔者在有选择的讲述教材内容的同时,精心选择一些著名国际高分子专业期刊,如《Macromlecules》、《Polymer》、《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的部分相关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同时鼓励学生上网搜索一些相关资料,如美国化学会下的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下有关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报道,这些内容反映当今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前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或进一步深造中会接触到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市场报告等多种体裁的专业文献,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这部分实用性的内容,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课堂理论教学方法的革新

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一般为专业知识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初步写作的能力,笔者采取的方法如下。

1.师生互动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先讲解词汇,再阅读和翻译课文,这样的课堂单调且冗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殊性,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尝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提前布置作业,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每次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再随机指定学生朗读并讲解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最后教师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点评,并讲解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专业词汇。这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适当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多媒体及网络等教学手段已广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此,在每次课文内容讲解结束后,笔者播放一些相关内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比如介绍高分子材料合成、成型、应用等方面。由于刚学完相关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看、听、讲述,留下了直观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把一些信息量大、实用性强的专利、论文、技术标准等专业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传递了较多的信息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学效果的检验

考核方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所需知识的重要手段。考核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平时主要考核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期末考试则通过试卷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以及快速阅读科技论文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环节后,教师要不断总结,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考核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来修正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抽签选择一个题目用英语讲述,考察听说能力。或针对知识点,把常见的错误总结出来,引导学生纠错,考察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一次科研课题的汇报,学生自行分工,查找资料、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汇报讲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而言,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是继大学英语后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应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及内容等方面改革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曹同玉,冯连芳,张菊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