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0 10:17:31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参加了河北省教委主办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系统的学习了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岗前培训学到的那些教育理论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学活动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感觉力气花了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恰逢此时,教务处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举办了这次青年教师校内岗位培训。在培训中教务处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组织了三次专题讲座:×××老师主讲的《以修身为本做好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主讲的《如何讲好第一堂课》,以及×××主讲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三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正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年轻人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过好教学关的前进方向,在此向组织此次活动的教务处各位老师和以上三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同时谈一下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

一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借用米增强处长在培训开始时的一句话:“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以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己的好多同学到其他单位后收入比自己要高这些外界因素可能会对自己坚守教学岗位的信念产生打击,但也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整个社会的中上水平,同时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和认可,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要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对答疑充满畏惧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的,一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反倒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的标准虽然我们青年教师大多还达不到,但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不要有口头语,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例如对于一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比如公式推导,使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2

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1】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如梭,转眼间学生的学习生涯结束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我踏上了特岗教师的行程,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入到教师的行列,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但是对如何上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怎样把握学生的心理,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种种问题都感到非常的迷惘和困惑。但是通过为期九天的岗前培训,使我对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班主任工作规范,课堂教学标准,师德师风、教学工作规范,说课、听课、评课,课件制作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此次培训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1、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如果想教育出的学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名的教师。只有的教师才能培育出的人才,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知道了国家的愿景是:"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做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好的人才。

2、有正确的教学态度。

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以爱学生为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全心全意的去教育学生。正如培训老师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育的前提就是爱。我应该一心一意的为了孩子,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3. 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这一问题,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石准中学举行的特岗教师座谈会,使自己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此次培训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1、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如果想教育出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好的人才。这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听了一堂《寄承天寺夜游》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课,课堂中教师丰富的知识、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我记得这位老师在课堂中提到对"闲人"的理解有三:一、指没有事干的人;二、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三、包含了作者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层层剖析,这样能更深刻的让学生对"闲人"这个词有了另外的理解,也让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的感悟。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这堂课,我充分意识到自己充电刻不容缓,已经参加工作两年的我,一直在啃着自己并不雄厚的老本,慢慢地觉得上课越来越吃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定会好好把握任何一个可以出去看看,出去学习的机会。

2、努力寻找教师的幸福感。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领导、学生、家长对其工作的尊重与肯定。但对于乡下教育辐射的情况来说,教师这样的幸福感微乎其微。换句话说,有的时候我们更像保姆一样,天天兢兢业业的工作,却得不来任何一句肯定与鼓励的话语,幸福感从何而来?这次座谈会中也有很多老师提到一到夏天他们就能在学校体验免费"桑拿",食堂的伙食并不像是给老师吃的等等问题,试问如果老师不能休息好,不能饱肚,又何来感悟教师这份幸福感呢?不过,教育局来的几位领导认真聆听着特岗老师所面临的困难,并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决心。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也会努力的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教师幸福感。

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爱岗敬业是平凡的奉献精神,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应该具备的;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3】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根据《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岗位培训的通知》精神,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事业人员队伍,我县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思路和方法,全面完成了92名事业人员为期一周的培训任务,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夯实培训基础

(一)周密部署。我县高度重视新进事业人员和"特岗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先后2次召集相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反复讨论、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沐川县2013年度新进事业人员和"特岗教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三种责任",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教育的主体责任,县委党校的课程安排及教学责任,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的师资责任。通过责任落实,各负其责,形成了乡镇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学员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精制方案。为了使学员尽快进入角色,胜任工作,我们精心制定培训方案,通过系统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事业人员队伍。在方案制定时,根据参训学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六个专题,分别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概要、沐川县情报告、常用公文写作训练、职业形象与公务礼仪、压力缓解与自我心理调适,着力提高参训学员的执行能力、谋划能力、统筹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营造氛围。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社局与党校在教学楼教学大厅、走廊适当位置,布置恰当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努力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教学环境的育人功能,激励学员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通过这一特殊的宣传形式,深化了学员的行为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强化学习效果,我们还把学员的学习心得张贴于学习专栏内,供学员学习借鉴,同时把次日的学习课程及授课老师公布在专栏上,让学员知晓次日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二、专家教授传真经

(一)创新培训方式。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充分结合事业人员和特岗教师的特点,精心计划培训内容。一是专家讲课。从县委党校挑选理论功底深,授课经验出色的专家教授担任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负责职业形象与公务礼仪、演说的语言艺术等学科的授课;二是领导讲课。邀请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担任客座教师对我县基本县情、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主导产业发展,公文写作处理务实、事业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事业单位聘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讲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培养学员动脑、动口及动手的能力。

(二)创新班级文化。为了使事业人员和"特岗教师"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保持生机、充满活力,充分发挥班级临时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是对培训学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学习交流,畅谈学习感受,共同探讨热点难点问题等方式,激发学习的内在压力和兴趣。三是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借助党校文体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演讲等各类比赛,通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学员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三)创新考评方式。根据学员培训期间的考勤情况和考试成绩,结合课堂表现、调研文章、学习心得等情况,综合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对表现优秀的学员在全县进行通报表彰。同时,把考核结果作为事业单位新聘人员转正定岗、年度考核的重要考评内容之一,并且还将学员的学习考评情况记录装入事业人员个人档案,为事业干部管理考核和评先选优提供重要依据。

三、集中培训重实效

(一)树立了新思想。通过集中开展学习培训,全体参训学员加深了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解,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对头脑的武装,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认识形势、分析形势、判断形势和适应形势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会专业;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6号文件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技术、重技能、重岗位”的教育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等方面。

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学生通过在学校内学习两年,在企业生产一线综合实践、顶岗实习一年,全面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组织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对接。

2.建立完善的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过程中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在征求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跟踪,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专业核心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传授“职业技能”为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以“够用”、满足“需要”为尺度,实践上以“会操作”、“会应用”为目标,把知识、技能、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由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发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接轨,会计员的岗位技能要求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满足职业岗位资格必须的知识构成。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根据市场调研明确财会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明确完成这些工作的核心能力和应具备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具体划分岗位工作领域,将岗位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出完成这些任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

4.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引进企业具有“双师” 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学一线,按计划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有计划的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到一年的专业实践,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教材的选用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最新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确保选用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鼓励团队教师积极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满足教学实训的需求。

6.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我院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认识实习、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实训组成的“三位一体” 的实习实训内容和“双训”工作体系。“三位一体”即将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校外顶岗实习。“双训”即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职业基本技能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两个工作平台,把整个实践教学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将课程实训安排在校内进行,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将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第二阶段,在具备一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课程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参加实际工作,得到业内行家里手的直接传授和指导,采用“顶岗实训”方式,完成“模拟实训”到“职业实训”的过渡和转变,使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职业,为学生接触社会、直接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7.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顶岗、就业提供保障

建立、完善会计手工及电算化二合一仿真模拟实训室,增加配套财务会计软件和实训设备、手工操作设备、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手工和软件熟练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培养出纳员、会计员职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8.推进“双证书”教育

进一步推行“双证书”教育,将岗位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标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双证书”教育,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会计员职业资格考试,实现“双证书”教育。

9.加强考核标准建设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4

师资队伍既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又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涉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力量薄弱。从年龄、性别结构上来看,年轻教师比重偏多,从学历、职称结构上来看,高学历教师比重不突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从“双师型”教师结构来看,专业技能证的比重分配不均,其中拥有旅游饭店英语技能证人数占73.3%,餐饮服务技能证人数占60%,导游证(中、英)人数占20%,而前厅和客房服务技能证还是空白。(2)知识结构不合理,驾驭课堂能力不足。该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英语专业出身和旅游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大多数从事涉外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教授课程,缺乏来自于企业、社会实践的旅游与酒店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在专业教学中涉及到实践技能教学的课程内容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指导高职学生的实训课程有一定困难,因此给实现高职人才技能培养目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实训条件现状分析

我校涉外旅游专业建有5个技能实训室。其中,餐饮服务学训室建设完毕,已投入教学使用,学生在该实训室能够进行酒店餐饮服务岗位技能实训。视听说学训室正在使用,主要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客房服务学训室、模拟导游学训室、旅游业务学训室还在建设之中,尚未使用。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英语、客房服务与实务、酒店英语等课程等课程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津川现代商务酒店为涉外旅游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津川现代商务酒店各项设备基本齐全,环境优雅,同校内学训室形成配套合作,构成完整的校内酒店实训场景。但是目前,虽然与津川现代商务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但是缺乏深度合作,专业实训课程尚未在酒店内进行。通过对涉外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师资队伍水平和实训条件现状分析,我们得出该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师资队伍水平和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高等职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制定应对措施,深化课程岗一体化课程建设。

三、深化职业教育课程岗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完善“课证岗”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依据旅游行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践“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确立本专业“专业基础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三大岗位能力。召开旅游企业专家座谈会,进行整体化职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善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证岗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按照岗位技能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内容开发与设计,将“旅游饭店职业英语”及“酒店前厅服务技能”“酒店餐饮服务技能”“酒店客房服务技能”中级职业资格以及“导游人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相关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将《餐饮服务实务》、《酒店英语》、《导游实务》和《导游英语》等四门课程建设成为优质核心课。加强校企合作,指导专业课程建设,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教材及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与考证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服务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现“课”“岗”“证”一体。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紧密结合,转变以理论知识检测,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把课程考核与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如:“餐饮服务实务”课程考核应既有餐饮服务知识的考核,还要考核餐饮服务技能,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并且与国家劳动保障部的“餐厅服务员”考证结合,探索以考证代替考试的新型考核方式;“导游实务”与“导游英语”课程考核,除了平时在不同学习情境中导游服务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在期末按照导游职业证书考核标准考核学生的导游带团能力、讲解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考核“酒店英语”,除了保留原有的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再增加口试环节,采取过程考核的形式,针对每个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中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以及服务技能。

3.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职教视野及丰富实战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为实施涉外旅游专业“课证岗”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应经常开展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明确高等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教师生产第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给教师提供走出校门、面向企业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涉外旅游专业教师提供到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实践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主动开展技术服务,承担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综合专业技术实践水平,适应高职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还应为专业教师拓展实践空间,提供跨国实践平台,到海外培训,开拓国际职教视野,深入学习先进的国外职业教育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国内高职教育事业。同时,鼓励教师多参加与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证,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能力要求,掌握岗位技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4.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实训教学环节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在课程教学中强化“校内模拟实训、技能操练,职业岗位体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按照“初识企业和岗位,熟悉企业和岗位、顶岗实习预就业”的实践教学思路,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校内实训突出语言能力训练、模拟导游训练、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模拟训练、酒店前台服务、酒店餐饮服务、酒店客房服务等技能训练。专业课老师可安排学生到校内津川现代商务酒店参观酒店的环境设施、了解岗位工作职责与任务与业务流程等,让学生“初识企业和岗位”。学校可组织学生到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协助在岗人员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让学生获得“职业岗位体验”。学校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把课堂搬到企业,安排学生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岗位服务意识,掌握过硬职业能力,让学生完成“顶岗实习预就业”。

四、结语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为此,在新一轮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调整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等,采取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远程学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方式。其中,“三位”指的是培训院校、教师工作室和市县培训机构。在“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中,培训院校负责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促进工作室主持人与骨干教师的共同成长;教师工作室负责骨干教师的实践培训,侧重在经验分享和教育教学实践;市县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室的业务管理与地方课程培训。

新一轮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实行任务驱动和目标管理,以更新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院校专家引领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指导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参训教师的工学矛盾及提升培训效果,将整个培训分为理论研修、跟岗研修、在岗研修和结业研修四个阶段来进行,为期共一年。

一、理论研修,学习正宗心法

第一阶段――理论研修阶段,为期十天。学员分批集中在培训院校进行理论学习、理念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学科新进展、学科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形式主要采用专家讲座、工作坊、小组交流、合作研讨、案例教学、课例分析和现场互动等方式。培训院校的专家教授们,就是教育界的武当少林、玄门正宗,学员们学习了这些专家教授们的正宗心法,有了这些教育理论的支撑,他们的教育教学就会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显著。

二、跟岗研修,学习独门绝技

第二阶段――跟岗研修阶段,为期十五天。学员按学段和学科分别进入“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跟岗期间,参训学员的中心任务是拜师学艺,学员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协助工作室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如果将培训院校比作武林的泰斗,那么工作室的主持人就是各门派威震武林的掌门,他们都是各地的名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教育见解。跟岗期间,骨干教师们看名师课堂,听名师讲座,学名师做课题研究,学习他们的独门绝学,受益匪浅。

跟岗研修阶段也是三位一体模式的最佳体现阶段。教师工作室负责指导学员制订专业发展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名师讲堂等形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提升,同时负责对学员进行跟岗学习期间的考核。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协调与安排学员进入工作室,并为学员开设介绍地方教育发展状况、地方教研活动的课程。培训院校指派导师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展开,指导形式包括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等。

三、在岗研修,打通任督二脉

第三阶段――在岗研修阶段,为期十个月。有了第一阶段专家教授们传授的内功心法,第二阶段工作室主持人传授的独门绝技,各位骨干教师回到自己所在单位进行在岗研修,将学习到的内功心法和独门绝技运用于自己的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参悟理论,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教学实践,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继续完成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许多学员都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教学教研水平明显提高。

在本阶段,培训院校指派导师进行远程学习指导,并组织开展“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组织工作室主持人们到学员所在地区进行示范教学。开展“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时,培训院校负责安排专家教授进行评课与教学指导,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召集参训学员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四、结业研修,举行华山论剑

第四阶段――结业研修阶段,为期五天。学员和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集中到培训院校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活动有:论文答辩会、专题学术研讨会、说课比赛或录像课评比等。在这次活动中,各个工作室的弟子轮番上场华山论剑,展示成果,展示论文,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特色。而专家教授们和工作室主持人们,则坐在台前一一检阅,悉心指点。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示范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11-02

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其也是培养生产和管理,着重于实践应用,是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作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只能从实践出发,以实践为引领,更新技能点、知识点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学生评价标准,一切以能力为标准,以人才培养为体系,以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专业技能的变化,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要求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这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个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这种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这种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进行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近年来,学院纷纷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对于职业素质的养成,采取“6S”管理体系等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学生岗位操作规范可能老师提出了很多的规范性要求,但由于其缺乏形象的导引,使得实际效果不佳。示范是做出榜样或典范来供人们学习,实践教学过程就是需要这样的示范过程。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性操作,通过岗位的示范形成规范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示范岗”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规范的操作演示和教师职业素养的展示,使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操作技能,尽快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良好的示范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教学内容的改革。“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要以企业岗位的实践需要为要求,结合岗位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岗位环境等因素,以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规范为导向改革实训课程教学内容。①通过调研,从社会企业(行业)岗位出发,把岗位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职业教育中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把岗位中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养成的要求作为实践课程学生素质提升的依据。按能力需求增减实践课程内容,确定以示范岗位建设为入手点,实现学生职业操作的规范化。②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要以能力为中心,创新评价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将教学过程中的各教学环节纳入评价。去除传统的最后一考定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作为实践课程的主要评价内容。结合“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内容变化,创新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岗位操作规范化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需要实现实践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岗位能力、素养和知识为要求,通过教师在示范岗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通过“示范―模仿―实训”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满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示范岗”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需要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理论知识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成为实训而实训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模式。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岗”教学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数控机床操作示范,二是数控操作岗位职业素养的示范。通过实训课程的教学展示教师规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数控机床操作示范,教师主要示范的内容是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按钮的详细操作。具体包括数控机床的回零、手摇、手动、MDI、自动操作方式。数控操作岗位职业素养示范的具体内容是指操作人员的作业规范,劳保服、护目镜以及工量具的正确使用和摆放,设备使用完后,卫生的整理等。

2.教学方法的改革。示范岗教学适用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模块化。然后以教师的操作示范进行规范的演示。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依照传统的由教师将操作内容全部讲解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分散到各机床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利于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小的教学模块,采用示范岗的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示范,学生演练为主进行课程的学习。比如,在数控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将数控机床操作的教学内容分散成机床的回零、手动等操作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完成后,逐一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后续模块的学习。

3.学习评价的改革。学习评价对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评价可以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促使学生产生对实践课程学习的动力。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安排在末期,对平时的评价较少。“示范岗”实训模式的学习评价主要放在平时,能真实反馈学习效果。

二、“示范岗”实训模式有效性分析

1.培养实训教师主动指导的意识。示范岗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动指导意识。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来回指导为主。示范岗是在固定的岗位上教师需要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和讲解,需要老师将课程的内容展示出来。这就直接激发了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动指导的意识。

2.树立实训指导的规范。在示范岗实训模式中,教师起着准确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引领作用。因此,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规范与否很重要。这样就从侧面促进了指导教师必须要对所示范的操作进行规范化梳理。通过规范的操作,展现职业素养,整理整顿实习岗位内容,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3.建立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以“示范岗”建设为基础,从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两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岗位能力是体现毕业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控加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岗位特点。这个就需要在数控实习过程中养成这种岗位习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这种岗位习惯的养成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停地巡回指导来规范学生的操作动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示范岗位对其操作直接进行规范和引导,学生没有比对的示范岗位标准。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

4.指导细节的把控,细节决定成败。指导细节是指在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包括工量具使用和放置、操作过程的每个步骤、操作顺序等。这些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关键。在示范岗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控指导细节,学生容易上手。

5.讲评具体化,提振信心。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迅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评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准确的点评,它能准确反映学生实训过程中存的问题。“示范岗”教学改革使得讲评更加具体化,提振了学习信心。

通过一系列“示范岗”的建设,必然会使实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理实一体化和职业素养的示范性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实训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示范岗位的演示,不仅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岗位,还可以规范指导教师之间的操作岗位标准。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对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的要求,直接体现出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对于树立学校的品牌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高职教育教学积极地与企业实际岗位相融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核心。因此,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要面向专业建设的大方向,结合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促进实践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姚令华.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6,(1).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岗位培训;教育;教学

长期以来,建设行业建立的教育培训可以获得岗位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的获得已经与职工的待遇、报酬、晋升完美结合。通过培训考核,从业人员不仅能在工作中提升技能,更新实践知识,更能实现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的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开拓其在行业更好的发展前景。作为培训教育教师,在完成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训教育理念和教学反馈,努力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可持续性,在注重知识结构完善的同时,更加突出建设行业前沿的理念、技术、方法等。作者结合实践就建设行业教育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对如何做好岗位培训教学工作的对策和实践研究分析如下。

1建设行业教育培训的模式研究

建设领域的技术、工艺、材料、方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行业规范、规程、标准更会不断更新、补充直至完善,为了适应岗位工作和提升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发挥重要的作用,直接成为知识与经验、技能与技术的传播载体,终身学习也将成为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理应接受的理念。建设行业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资质晋升,一直与职工参加岗位培训对接,企业职工完全能体验到参与技能培训及取得岗位证书的优越感,因此在行业内职工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积极、主动和迫切意识明显增强。

1.1多元化的岗位培训教育模式

建设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在工程项目上工作地点不能长期固定、企业职工流动性大,工作任务繁重琐碎,可变因素较多,如果要求长时间的集中教育培训难免存在困难,培训教育的形式要求应灵活多样,丰富出彩。因此规划出适合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技能需求,使各类从业人员能选择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目的多元化的岗位培训教育模式至关重要。可以组织课堂集中授课、短期技能操作培训、网络视频授课、竞赛式培训、收看录像视频、自主学习参加考核甚至培训教师送培上门服务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使培训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1.2推进有效的“职业培训包”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因此建筑行业开展以“职业培训包”模式的教学培训,实现面向建筑企业岗位提升技能的需求。政策层面如政府通过培训补贴和津贴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让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如一线操作人员取得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瓦工等岗位技能证书,技术人员取得如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测量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让部分从业人员取得注册建造师、造价师、安全管理师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要求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行业需求、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紧密对接,注重前沿知识技能,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等的培训学习,保障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1.3创建立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否真正规范完善,主要取决于能否将人在职业岗位教育培训中牵头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建设行业的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按需施训,以“企业发展”为主体,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搭建以“院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岗位能手”的教学团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培训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和配置。根据建设行业岗位需要制订月度、季度、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分专业、数量、层次、时间等制订出系统的岗位教育培训计划,做到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广泛开展有质量的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运动,确保教育培训任务抓出大国工匠、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的新成效。

2做好岗位培训教学工作的对策研究

培训教学工作的教学环节从获取培训资源信息、备课资料整合、课堂层面教学、现场操作准备、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考核机制等,均与传统全日制教学截然不同,建设行业职业岗位培训教学工作应该注重让学员学以致用、获得认可度和满意度,实现培训教学的良性循环。

2.1探索不同层面的岗位培训

不同层面的岗位培训是指对建设行业不同岗位层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学培训,包括项目经理、职能部门岗位从业人员、技术员工、特种操作工人等的教学培训,有时还包括对新职工的岗前教学培训,对骨干员工的脱产教学培训等。职业院校参加毕业顶岗实践学生,他们的岗前培训可以安排在企业或院校进行,可以由学校组织,企业派人,促使校企紧密合作,加强联合高效培训,通过职业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的短期培训,完成新上岗从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职岗位从业人员可以采取脱产学习、定期轮训、自我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更新,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量身定制选择单元或阶段性培训。项目经理层面人员可以开发建立远程教学培训网络,以满足学员个性、自主学习需求。技术员和特种操作工可以灵活采用面授或现场实践等模式,提升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2开发新颖实用的教学培训内容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岗位多、专业杂、技能知识更新快,开发实用而新颖的教学培训内容是教学团队必须研究的课题,开发出既能体现企业岗位需求,又能让学员感兴趣的教学培训内容是关键问题。①要根据上级部门制定的岗位培养目标和要求,遴选与岗位一致的培训方式。②任课教师要结合岗位实际需要,研究学员工作性质、层次、喜好、技能水准等,将行业前沿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新材料等的内容备好课,制定出可操作计划。③团队教师更应深入到企业一线中进行调研,对职业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培训效果、企业和员工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收集反馈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对教学培训内容及时补充、更新和调整。学情决定教法,新颖实用的教学培训内容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与课堂环境或者呈现的环境有关系。

3岗位培训教学工作的实践研究

建设项目培训的成效既取决于被培训者的来源和综合素质,更得依靠培训机构的教学团队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培训评价机制。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教学条件的创新性和考核体系的指导性,将对培训成效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3.1培训教学团队建设

培训目标和效果的优劣与培训教学水平相关,培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被培训人员职业素养能否有效提升,因此构建多元化高水平的培训教学团队至关重要。培训教学团队的组建必须围绕建设行业岗位目标设置,教学团队的成员应该拥有共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层次不同、权力和责任各异,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来完成岗位培训任务。教学团队成员配备中应包括企业专家、岗位能手、专业教师、行业骨干、操作能手等,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或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行业前沿的新信息有较强的捕捉吸收能力,熟知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新技能。加强教育培训本身是一种投资,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配备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培训成效更为显著。

3.2培训评价机制构建

通过建立高效的教学培训评价机制,可以强化和规范培训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建设岗位人员技能素质,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作者认为,教学培训不能停留在完成即结束的层面,教学培训评价机制应该增加前期准备和后期延伸环节,在培训前期的准备阶段做好培训需求和岗位设置分析,搭建教学培训评估数据库,实践证明,定量数据不仅使用广泛,而且极具说服力。培训结束后及时评估总结,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总结内容有培训项目概况、培训成绩(包括通过人数,不通过人数及原因分析)、培训效果等,必要时应该设置调查问卷,根据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和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让参加培训的人员真正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4结语

建筑企业为了巩固其在行业的地位和拥有核心竞争力,满足晋升企业资质等级要求,在引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岗位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因此行业岗位培训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和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日常工作。虽然培训教育教学进行已久,但实践中仍需更多地就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切实提高建设行业职业岗位培训的效果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娟,赵枝琳.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指标研究现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4(01):17-18.

[2]宋洁心.“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为视角[J].管理观察,2015(09):114-115.

[3]高明.对职工教育培训有效模式特征与途径的思考[J].职业,2013(06):123-125.

[4]陈志光.制造强国战略下的工人职业技能提升研究[J].社科纵横,2016,31(06):32-35.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8

转变办学模式,致力政校行企联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转变办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前提。学校全面总结学校办学的经验教训、系统学习先进高职院校的成功实践,深刻认识到:作为行业举办的省属地方职业院校,必须积极顺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主动融入系统(行业)发展行列,学校确立了“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办学方向。2011年以来,学校与南通市商务局联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培训项目”五年制高职校;南通市旅游局、中小企业局等相继将学校确定为人才培训中心,“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2012年10月正式落户学校。学校与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江苏宁台农贸合作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台湾中兴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8家单位,共同签订了“人才培训框架协议书”,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举办“三位一体”培训班,承办江苏省农产品经纪人高级研修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高管人员培训班、省社系统财务管理培训班。学校与南通港口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为南通汽运集团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今年学校成功加入江苏报关人才培养联盟,成为中国报关协会理事单位。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办学的机制初步形成,学校办学空间有效打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整体设计方案,突出五年一贯优势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探索构建适合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贯通,对学生进行整体设计和培养。学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根据外贸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构建了“3.5+0.5+0.5+0.5”五年一贯衔接式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阶段(3.5年),完成理论课程和课内实践教学;第二阶段(0.5年),整学期校内高仿真综合实训;第三个阶段(0.5年),大中型企业顶岗训练;第四阶段(0.5年),带薪预就业或直接就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课程案例实务化、实务课程操作化、实训项目整合化,实现理论课程、实务课程、实训项目三层衔接。“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三化两衔接”体现了五年一贯整体设计、一站式人才培养的鲜明特征,成效比较明显。作为参赛惟一五年制高职校,学校继2011年在“首届全国高校报关后备人才技能大赛”上,与43所高职院同台竞技,赢得总共14枚金牌中的5枚金牌后;2012年又主动请缨,代表省联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报关职业技能大赛,在57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3金1银、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展现了五年一贯的学制优势。

依据专业方向,开发模块课程体系

五年制高职招生对象因年龄制约,在专业选择中,多为家长主导型,其选择多偏重于社会、行业需要及岗位之工作环境,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需求及个体差异性,家长的预期值与实际结果往往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构建动态的专业及其职业选择模式,适时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即待学生对各专业及自身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后,再由学生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及自身个性特点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直面部分学生恐惧软件编码、不具备软件开发的智能、心理素质实际,将专业培养目标分化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WEB网站开发与管理等方向,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素质要求,遵循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整合软硬件产品推介、售后服务及客户培训、电子商务应用及推广、单机或网络维修、CAD及图像处理等专业知识,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系统设计与改革,形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嵌入工业界培训课程和认证课程,加入软件日语和软件测试等重要适岗内容,尽可能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2011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6%,其中软件开发33.3%、软件测试19.2%、WEB网站开发与管理11.1%、软件销售与维护12.1%、电脑高级文员14.2%。与此同时,2012年5月,在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学校2名同学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其中1人以南通第一、江苏第五的成绩作为“C/C++程序设计”高职高专组二等奖代表上台领奖。

围绕进阶考证,实施课程岗位融通

将学历教育的专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是造就五年制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会计专业充分利用五年制高职长学制的条件,积极构建基于“控制过程、整合课程”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以期丰富“双证”融通的内涵外延。“控制过程”方面,一是首次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时间由第七学期调整为第五学期,使部分同学有第二次机会参加培训、考试,同时为初级会计师的培训和考试、涉外会计证的培训和考试留出空间和条件;二是增加初级会计师的培训和考试,使第五学期已取得会计上岗证的学生第八学期参加培训、考试,提高其在校期间初级会计师的通过率;三是增加涉外会计证的培训和考试,在第六学期的4-5月和第七学期的11-12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贸会计证的培训考试。“整合课程”方面,一是提前开设会计专业课程,如第一学期就开设基础会计;二是增加会计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的相关课程课时;三是将考证相关课程嵌入日常教学进程中;四是专业课程教学采用“1+2”模式,即一节理论课程配套两节实训课;五是部分核心专业课程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来校上课、讲学、指导,搭建“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教与学的平台。多年来,学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达成了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其及早感受社会的竞争压力,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适用性的培养目标,社会反响好,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突出实践磨炼,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经过多年的以提高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资培训,职教师资队伍的最大弱点目前已经不再是学历低,甚至不是简单的缺乏实践经验,而是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依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更新,也为学生开展全真模拟和生产性实训提供了条件。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7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来自国际货运企业,他们当中企业工作年限少则3年多则16年,有的家里目前还拥有专业公司,具有丰富的外经贸从业经历。同时,学校还通过制定“访问工程师”制度,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的教师,定期到报关和国际货运企业挂职学习和走访,促进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不断发展的技术保持一致性。双师素质突出的教师团队,保证了专业教学内容源于企业真实案例,生动鲜活,更具针对性和真实性,也使学校在实践教学安排方面更具主动性,保证了学训交互、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目前,学校6名联合学院专业带头人中,有3名就是从企业引进的、兼备高级工程师、副教授资格的双师型教师。

基于工作过程,营造实境教学形态

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创设仿真企业职场环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功能模块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实训内容和理论教学的合理衔接,系统合成岗位能力。如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依托采用工业级全真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物流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重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训、能力模块实训、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构成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学过程采用分组交叉方式,多名教师合作,组织学生有机进行各岗位工种训练,努力实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职业素质,学校采用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师生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实训课按上下班要求,严格考勤制度,力求使车间与教室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学校进出库参赛队连续3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相关项目的金牌和银牌。学校2011年被授予“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校企深度共融,创新订单培养形式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9

1.1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传统高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体制培养的学生在适应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问题,谈不上具有职业能力。须知,工作亦是为了生活,专业离不开基础素养,因此现代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纠正了一个偏颇之处,从过度关注专业能力转为关注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综合起来称之为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就会计而言,笔者通过与走访的企业会计主管深入交谈和对历届会计专业学生的跟踪了解,以及结合自己的会计兼职经验,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细致研究后,总结出会计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表1。方法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可理解为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结合学院“1+N”课程包的开发,“1”是专业核心能力,“N”是资源整合能力,针对会计领班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

1.2会计实训项目体系针对前面提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宜采用“411”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即“4”是指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内岗位实训,“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一、二、三、四学期安排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出纳业务操作、会计职业认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这些课程再开展课程同步实训,也即单项技能实训。除课程同步实训外,还要开展分岗综合实训,如下: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认知实训,包括产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企业认知、自我认知、专业方向认知和求职/创业认知,实现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认知。其中强调会计职业认知,内容包括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岗位、认知会计资料、认知会计工具。第二学期进行企业创设实训,包括工商注册实训、银行开户实训、税务登记实训、社保办理实训。第五学期为校内岗位仿真实训,主要有会计分岗位实训、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操作实训、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企业财务报告审计。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主要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税务管理岗位、统计岗位等。经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真刀真枪地演练,为上岗前作好实地准备,顶岗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但目前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根本谈不上新意,都是互相抄袭,高职院校可对毕业论文环节做出改革,变毕业论文为会计岗位分析报告,变论文答辩为实习心得交流会。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顶岗实习岗位上反馈的岗位特点、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再调整授课计划,从而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1.3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本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行动)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项目设计:进行工作过程、职业活动调查,找到适合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工作项目,如模拟企业财务科,把会计核算流程逐一分解成各个项目,每一项目设计包括项目名称、实训对象、实训目的、实训地点与条件要求、耗材准备、实训内容与流程、实训成果要求、实施操作注意事项、考核方式与方法。项目教学:在实训项目开发上,采用基于账务处理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开展项目教学。就会计基础学科而言,可分为四大项目: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大项目下又可以设小项目,每一项目设计任务单,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变上课为上班,变教室为工厂。项目实施:设置制单、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等四个岗位来建立工作情境、模拟会计职业活动——通过项目委托、项目自主完成实践、项目完成中的探究式学习和教师启发、点播式引导,在“教、学、做”一体化中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获得会计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实训资源建设

2.1校内实训室建设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内实训室是高职会计学生进行技能型实践操作的最主要平台,它是为了满足学生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建设之前必须先调研同行,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按技能模块和生产流程布局,同时也要调研企业,实现资源、利益互补,归纳起来,按照“一个核心、两方合作、三个贴近、四个目标”的要求搭建,它们是:一个核心:围绕会计核心技能;两方合作:校企共建,互利互惠;三个贴近:贴近产业真实工作环境,贴近行业技术水平,贴近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四个目标:服务会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培训,服务创新。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会计人才,缩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差距,光靠校内实训基地还不够,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查,把双方的合作意愿摸清楚;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要实现资源错位利用,如人员、设备、软件、环境等资源的互补,费用、宣传、授牌、服务、招生等利益的互补;第三,保证各个环节、各个业态都有代表,保证大中小三种企业都有典型;第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学生实习、就业,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行业发展。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长期性的任务,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搞校企合作大多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开展。如何建好、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会操作、直接上岗的会计人才,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关键:一是实习基地建设关键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校企舍得投入;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是先深入了解企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去利用企业资源;三是抓几家关键企业为支撑,以质带量,以量保质,激活专业建设多方面工作;四是抓企业关键人物,建立实训基地联络人机制,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有效使用。

2.3实训项目开发鼓励校内指导老师、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实训项目。研究阶段先设计出课程实训项目的模板、综合实训方案的模板,模板试运行良好后,再进入开发阶段,教师可自主申报,立项开发,学校评比验收,分档给予奖励,也可滚动开发,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各方专家给予指导。

2.4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会计类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每一次荣誉的获得,就如一剂“兴奋剂”,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对教师而言,为了更好的指导比赛,要联系企业、行业、产业实际,采取下企业锻炼、进修、培训等手段,不断促进、开发实训资源建设,使实践教学内容与大赛对接。

3高职会计专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机制建设

3.1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会计教师必须既擅长理论教学,又要精通企业会计实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可采用校外聘请和校内选拔的方式。校外资源丰富,可从有代表性的企业聘请中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来校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也可聘请会计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做客座教授或会计顾问,亦可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但是由于兼职教师本身事务较忙,在管理上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也可考虑对校内教师进行选拔,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规定新教师两年内须脱产下企业半年,老教师每年下企业10天,可采取观摩学习或应聘顶岗的方式,带回企业的合作信息、就业信息、科研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和课程建设信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构建校、政、企合作教育平台,提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与人才交流中心、会计管理中心等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构建稳定的校政企合作教学平台。将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提出由方向导引机制、教学实施机制、质量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构成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新教师;岗前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52-01

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讲,对教育工作既满怀好奇与憧憬,也感到陌生甚至恐慌。所以,新教师岗前培训既是适应性的培训,也是为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培训。下面结合当前新教师的实际需要谈几点看法。

一、要优化岗前培训的内容与策略

目前的新教师培训缺乏“岗前”特点。其实,对于新教师来讲当务之急是顺利进入状态,防止职业之梦被挫伤。关键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教育是综合性活动,岗前培训内容必须是多元的,涉及到职业道德、课堂理念、师生人际交往、如何去自我学习提高、基础教材与课堂驾驭方式、学校的管理文化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提前在思想与方法上学会如何去面对。

其次,培训内容要浓缩化。岗前培训是短期培训,无法穷尽各种内容,要选择针对性、紧迫性强的内容培训。如:不去读“道德文本、课程纲要”,而是谈具体问题如“体罚、问题生、与异性学生交往问题、与同事相处的心态、备课要求、如何去板书、初始年级教材……”这些问题实践中一定会遇到,让新教师预先思考,有利于顺利解决实践问题与困惑。

再次,培训形式要实践化。岗前没有时间谈深度理论,当务之急是知道现在怎么做。要避免理论讲解,充分利用模拟或现实案例、场景再现,让新教师在见习、体验、反思、讨论中获得第一手经验。实践性培训更加仿真,而且能引导新教师学会在实践中思考、去探究、去讨论,有利于进入教科研状态,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途径及方式创新

1.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与指导

传统的岗前培训很多都是脱离第一线的教研员甚至是高校专家开展的培训,这与岗前培训的要求完全脱节。岗前培训一定要精选第一线的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来担当主角,让他们谈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成长的烦恼与成功的喜悦、谈自己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备课与教科研反思的看法、谈自己获得的成果与荣誉……。

这些培训内容对于新教师来讲,一方面具有可信度,那些理论性内容他们在高校已经反复学习了,他们最想知道的东西正在这些第一线的老教师身上,已经过来之人的现身说法;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具有极大的指导性,第一线教师遇到的都是实际发生的真实问题,“如何去处理”不是靠几句“无私奉献、极大爱心、极强耐心;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大道理能够解决的,老教师真实、朴实、简单的想法与方法更加具有说服力。

2.教育教学案例的介绍与分析

在教育教学具体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过程中,对于毫无教育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讲,理论性的东西他们无法结合经验进行深度消化,所以新教师的培训内容最好能够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案例中贯彻方法与技巧。

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培训者先呈现出理论,然后通过案例来说明,这样更加具有说服力但是还缺乏操作性,并不能够让新教师掌握“怎么做”的问题。所以,笔者提倡采取微格教育教学的模式或者轮流实践的模式开展实践性的案例分析与体验活动,在实践与理性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例如:将新教师按照学科分组,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进行互相观察评价、不断改善提升;通过案例介绍开展小组讨论与分析活动,在分析中深化理性反思;通过“做一天班主任”活动,让学员轮流担任班主任工作,一方面开展常规管理,同时解决小组制造各种突发实践与矛盾,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培训方法更加具有实践性,关键是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做,实现顺利入门。

3.师徒引领式的结对学习活动

如果说群体辅导的模式针对性还不够强的话,那么师徒结对式的辅导模式则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通过把新教师与相关学校的老教师结成对子,让他们通过一定的仪式结成长期互帮互助的对象,这样老教师就可以随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在教育教学中手把手地传授教育教学技能与处理校园交往的能力。同时,师徒结对的方式也有利于新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困惑,便于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心理的干预,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走上工作的岗位。

在很多学校与教学区,目前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青年的教师都有相应的老教师作为自己的师傅。但是这种青蓝工程一般都是在开学后形成的,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岗前教师则基本上没有。笔者认为应该在岗前培训开始就制定师徒关系,这便于形成更加紧密的师徒关系,而且有利于顺利进入状态。

4.给新教师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岗前培训工作都是短期的,那么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如何、如何学习、遇到问题如何去解决?”等问题都会“任由他去”。笔者认为:岗前培训组织不应该就此解散,而应该继续开展岗位初期的跟踪与培训活动,解决新教师适应当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新教师是个需要关爱、指点与扶持的群体,我们必须深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理解他们的烦恼与困惑,克服我们传统培训管理中的官僚作风与形式主义,才能够让岗前培训更加具有实效,受到新教师的欢迎,也能够使我们的培训给新教师一个“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