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十篇

时间:2023-05-29 15:09:42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1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00例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其中男130例,女17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1.8±4.4)岁;体重40~64kg,平均体重(45.9±6.6)kg;病程30~335d,平均病程(177.3±4.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B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3],A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配备良好的照明设备,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高龄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顾;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摔倒受伤;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2)预防骨质疏松症。应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注意营养均衡,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3)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再次骨折情况的发生。多食奶制品、蔬菜、虾皮、豆类等含钙食品;充足的日照和适量运动,如体操、慢跑、散步等;采用双膦酸盐、钙制剂、中药、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4]。(4)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问题讲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每天坚持实施防治措施为良好,每3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一般,每5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差)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A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93.3%显著高于B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A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良好、一般总实施率为96.7%均显著高于B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以骨强度下降、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低峰值骨密度的子女是骨质疏松易患人群,应早加以预防;营养因素,长期的蛋白质营养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钙剂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与骨密度成显著正相关,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及咖啡因的过多摄入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它能够通过加速凋亡破坏新骨,导致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增加;疾病因素,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重要发病因素,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骨质疏松;运动量少,应适量运动,可以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减少老年时期或延缓绝经后的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包括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保证达到合理的峰值骨量,减少因其他继发因素和年龄增长所致骨量丢失,保证骨骼结构的完整,预防骨折[5]。对已患骨质疏松症者应积极进行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治疗,抑制骨吸收,加强防碰、防摔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从补钙、早期活动、心理、营养、体疗、理疗、止痛等方面加强骨质内固定,遏制骨丢失,促进骨生长,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综合治疗[6]。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具体防治措施良好及一般总实施率均显著高于B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治;预防措施

【中国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86-01

骨质琉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由于人体低骨量,骨细微结构破坏从而造成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早在我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近9千万人次。又据2009年相关统计,我国已有6000~8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中老年人患病率达80%以上。这是何等高的比例,可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大敌。此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病人多需卧床,不仅给个人身体带来负担,对其家庭以及社会也造成较大影响。此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未来的严重问题之一。在社会及社区近早的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并对其患者普及较好的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对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起到较大的现实社会意义。本文就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社区诊治以及预防措施作一简单分析讨论。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1.1 遗传有关因素:跟其它各种疾病一样,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会受到遗传方面的影响。从遗传学角度来看,人体雌性激素受体和维生素D受体对于骨质疏松及骨折等的发病率起着一定的影响。两种受体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型都会有差异,导致了在同样外界因素下,此病患者会产生不同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发病率,治疗期间的药物敏感性等,都有所不同。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示,骨密度峰值的决定因素就是遗传基因。所以遗传基因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着决定性作用。

1.2 自身与外界有关因素:除了遗传外,自身和外界的有关因素也是造成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各人的自身年龄,性别差异和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营养等。又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50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而男性相对较低。这和人体自身的内分泌代谢改变有关,女性在绝经期后表现尤为明显。生活习惯方面,每人生活中都有一些相对不正确的行为,如吸烟,饮酒,身体锻炼不足等。饮食方面,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每个人因为摄取量不同,导致了骨骼发育生长的差异。以上这些都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诊断

通常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以下几种社区诊断办法:

2.1 骨密度的测量,通常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下,结合本国现状,将种族、地区、性别、年龄等不同人群的骨量蜂值作为参考依据,对比患者病历数据。

2.2 骨定量超声检测,一般使用宽幅超声衰减(BAND) 和速度改变 ( SOS)参数作对比检测。

2.3 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一般使用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做对比检测。

2.4 X线吸收法,一般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其中包括了定量 (TIQCT)、单能 X线骨密度仪 ( SXA)和周围定量CT( POCT)。

以上四种诊断法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比较适合的社区诊断办法。骨密度的测量一般示为最直接,明确也是最终的判断方法。其它一些检查也可以作为此病的辅助鉴别手段。

3. 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3.1 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此病没有特效药物。通常使用常用骨质疏松症药物,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中药等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以骨折阈值为核心,当骨密质高于骨折阈值时,采用抑制骨吸收类药物,起到防止骨量缺失;当骨密质低于骨折阈值时,则采用刺激骨形成类药物,起到降低骨折率和提高骨量的作用。

3.2 预防及治疗手段:

3.2.1 有效的认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通过推广此病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等各方面知识从而使病患能进一步了解此病。起到对未发病者合理预防,发病者积极治疗的良好效果。

3.2.2 改善饮食从而有效的营养骨骼,老年人因为肠胃消化道能力下降,代谢率降低等因素,容易产生代谢的负平衡。所以要特别重视合理的饮食习惯。建议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钙摄取量在800~1000mg/d为最嘉。多吃钙类食品,如奶类制品,豆类等,同时配合维生素D的适当摄取。各种动物内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正确的饮食计划和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

3.2.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照顾骨骼。人体骨骼的损害,往往因为不良的生活作风造成,过量饮酒,吸烟,刻意减肥等。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对此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莫大的好处。

3.3.4 合理有效的运动,通常人体在30至35岁间达到骨蜂期,之后骨强度,骨量逐渐下降。又据专家表示,决定骨强度的首要因素是肌肉的质量。合理有效的运动更能加强肌肉的质量及骨骼的质量。积极合理的运动对预防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运动中应该特别注意跌倒,摔伤,避免意外的骨折,骨伤等。

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适当的使用预防性药物,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持久的健康教育能为此疾病带来最长远有效的社会,经济意义。而对此病患者则应该进一步重视改善生活质量,饮食习惯,合理加强运动等方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预防意义比治疗意义更为现实重要。

参考文献

[1]元建华,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护理指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 :1238~1239.

[2]刘素彩,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预防 [ J ] 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2) : 931

[3]黄明炜,张俊,朱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5):42-44

[4]倪姗姗,林梅 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指导[ J ],中外医疗,2009,30:165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3

研究发现,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当高。这是由于这一年龄段人群多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青少年时期营养跟不上,步入中老年后,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更大,尤其是在女性停经后5年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期。

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首要一点,就是要从小储备骨质。

目前存在一种对骨质疏松症的片面理解,认为骨质疏松就是骨丢失了。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儿童骨量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峰值(即峰值骨量),即使没有骨丢失加速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骨密度的指标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否达到峰值骨量;第二,骨丢失是否加速。能否达到峰值骨量,就看我们会不会“养骨”,而骨丢失是否加速,就看我们会不会“护骨”。做到这两点,相信我们的骨质将更强健。

养骨――合理营养,适度运动

超过30岁以后,制造骨组织的速度会开始相对减慢,如果一个人年轻时骨质已经较少,再加上骨质流失速度较快的话,年老时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机会便会增加。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要扭转观念,必须从小给孩子灌输储存“骨资本”概念。

低钙摄入是骨质疏松症诸膳食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起关键性作用的危险因素。终生足够的钙摄入对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至为重要。研究表明,胎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摄入足够的钙能获得最佳峰值骨量,进而减少生命后期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具体做法是:女性在妊娠期间,注意摄取足够的钙质,以让孩子自胎儿期开始就有足够钙质,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会使小孩成人后的骨骼更为坚强。出生后,从婴儿到成年,都应该坚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方式,储存钙质,这样就可保证一生中有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达到峰值骨量。

补钙食物

从小到大应该注意补充以下食物:

牛奶 喝牛奶(如果不适应喝牛奶者可喝酸奶)被认为是补钙最好的方式,也是“养”骨最为有效的措施。每100毫升牛奶平均含钙100毫克左右,且吸收率高,还可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改善整体营养状况。婴儿和老年人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

绿色蔬菜在选用蔬菜时,应注意其中草酸的含量,如西兰花、紫甘蓝,含钙丰富且草酸含量少。另外,应合理烹调食物,避免食物中钙的损失,采取适当措施去除妨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如蔬菜可以先焯后炒等。

豆和豆制品豆和豆制品含钙丰富。

其他食物 虾皮、可以带骨连壳吃的小鱼小虾、黑芝麻、坚果类如花生等含钙量也很高,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运动

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起到补钙和促进钙吸收的作用。研究发现,散步、爬山、跳绳、登楼梯、游泳、慢跑等能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质、提高骨密度。

护骨――补充激素,戒烟限酒

在通过饮食和运动让骨达到了峰值骨量后,需要做到的就是防止骨丢失严重。怎样做能防止骨丢失严重呢?

补充激素

虽然骨质疏松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的男性及女性,但多见于停经后的妇女。这是因为更年期(现已改称围绝经期)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雌激素可以帮助调节钙与骨的结合,而男性因不存在雌激素问题,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会比女性晚10~15年。

雌激素替代治疗(HRT)是针对绝经相关健康问题的必要医疗措施,不仅是治疗绝经相关症状(原称更年期综合征)的首选手段,而且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不过,是否需要应用HRT,应咨询专科医师,在综合考虑治疗目的和风险的前提下,权衡利弊,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也可以起到防止骨丢失的作用。补充大豆异黄酮既可以通过补充大豆异黄酮保健品,也可以通过食物中获取,即多吃豆类及豆制品,黄豆中含大豆异黄酮最为丰富。

戒烟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影响不分男女,吸烟多均可致骨量减少,易患骨质疏松,但一般只有在成年后期或老年期才表现出来,这说明吸烟对骨量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统计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0支,可使椎骨骨矿密度每10年减少2%。

另有调查发现,即使自己不吸烟,但家中有吸烟者而被动吸烟的,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仍然要比不吸烟(包括不抽二手烟)的人大2倍。

所以,戒烟是有效防止骨丢失的重要措施。

限酒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4

目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早期预防和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到老年都一定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更不用说一定会发生骨折,关键在于如何及早有效的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只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抓住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减缓骨量丢失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完全有可能降低随着及骨折的发病率。这不仅提高了中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而且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社区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重视

我国现已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大多数离岗、离退休中老年人都进入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范围,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宣传教育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像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害生命,不像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多数群众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因此,首先普及对这种疾病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在老年大学、各类学校、老年公寓等部门,通过宣讲、报纸、宣传单、板报、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及健康指导,逐步提高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贯穿一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这仅仅是指该病的发病时间,但其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及不良嗜好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值,称为骨峰值。获得最佳和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防止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也就是说年轻时让骨库充实,就像一个人再年轻时银行存款充足,以便支付年老期消费的需要。虽然决定骨峰值的高低70%~80%是取决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已证实,富含钙饮食和规律的负重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进食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注重接受足够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积极运动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有助于增强骨骼,提高骨峰值。合理营养与规律运动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的主要危险因素。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限食减肥,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量少,所以,瘦小的女性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易患骨质疏松症。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低,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对骨可产生直接机械作用,是骨骼粗壮,免受骨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混合膳食,保持适中体重,极有益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3.3 关心高危人群,保护骨骼,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柯兴氏病、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等)、肝肾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等),其他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骨软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强 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鲁米那、苯妥英钠、制酸剂、利尿剂、抗凝剂、甲状腺素等)。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认真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有条件时对高危人群做定期骨密度测定,根据骨量丢失的量及速度,给予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给予钙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应用。对中老年人最主要的是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合理饮食结构,坚持户外运动,防止摔倒,保持健康的骨骼,强健的体魄。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老年;综合干预模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2-02

我国社会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大多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人们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缺乏,或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多数患者认为药物治疗是唯一的途径。然而由于当前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控制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同时,探索切实可行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1]。笔者所在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于2009年7月——2012年9月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的100例给予OP相关预防性综合干预,现已经全部完成随访工作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福田区福利中心及周边社区200名老人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对象其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且均为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评分较高的能长期接受干预的常住人口,同时排除年龄不符合者、已患骨质疏松且有明显病变者以及不能长期居住而联系不佳者。其中包括男67例,女133例;年龄51-76岁,平均(56.2±5.8)岁;体重48-62kg,平均(54.1±4.3)kg;身高150-174cm,平均(159.4±12.3)cm;文化程度包括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98例,中学文化程度者83例,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19例。将此200名老人按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成组后组间成员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以及基本骨质条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本研究OP以骨密度峰值减去2个标准差作为诊断标准。对照组除日常的媒体宣教外不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健康教育 在社区内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编写和发放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知识宣传材料,定点张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图;聘请相关专家在社区内面向老年人群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专题讲座,并于期间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年人学习以加深其对该疾病的认识;定期组织观看健康保健影像资料,积极宣传生活中有关防治骨质疏松的知识;每月均编写一期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宣传知识办报并张贴于社区健康教育栏内;每月进行1次电话回访,且每2个月再进行1次家庭访视以进行面对面交流;定期对骨密度、体重及身高进行测量。

1.2.2 饮食干预 基于基础代谢功能及胃肠道消化能力的下降,多数老年人群的钙代谢极易出现负平衡的情况,其中女性老年人群由于在绝经后其内分泌功能减退更为显著,所以此方面情况表现尤为突出,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给予合理的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有助于情况缓解[2]。①宜多食用的食物:宜用食物主要为一些含钙量比较丰富者,比如有奶类、豆类、虾皮以及海藻等,其中牛奶不仅含有较充足的热能,而且可有效弥补膳食中钙源的不足,为最佳补钙食品,需保证每天一杯,又如可适量在骨汤中加醋,这样可帮助钙的溶解而有利于人体吸收,但不宜与菠菜、苋菜等含较多草酸的食物共用,以防止草酸钙的生成而影响钙吸收;②少吃或禁用食物:浓茶和咖啡等均具有较强刺激性,包括所有的油腻煎炸食物,都会对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可对钙的吸收造成妨碍,另外,香烟所含尼古丁及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除,酒精在加速钙排除的同时和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因此有必要戒烟忌酒;③合理补充钙剂:通常在40岁之后,人体对钙的吸收会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因此需指导干预组老年人合理进行钙剂的补充,其每天的钙摄入量保持在500-600mg之间,同时注意经常晒太阳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而增加对钙的吸收效率。

1.2.3 生活方式干预 骨质疏松是导致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加之机体老化和脑组织萎缩程度较大,其感官灵敏度及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确实,发生跌倒而发生骨折的几率会大大高出非老年群体,因此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应将重点放在跌倒的预防方面[3]。具体干预方法为:首先尽量改善其居住环境,确保其房间采光良好而不至于妨碍视线,合理布置家具以最大程度减少行动障碍,做好卫生间等地面的防滑措施;其次需指导其进行合理的穿戴,衣物合体而不宜过长过宽大而影响行走,鞋在保证舒适的同时还需具备耐磨和防滑的特性,尽量避免穿拖鞋;再次需在行为方面给予必要指导,如在日常变化的过程中不宜动作过快,起床先侧身借助手支撑身体以防止要不过度用力,保持腰背挺直下蹲等,另外尽量不过于负重和进行高程度体力活,注意台阶跨越及乘车安全等多方面生活细节。

1.2.4 运动干预 鼓励干预组老年人坚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和打太极等,个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一定量的跳跃运动,有资料显示,跳跃运动是最佳预防骨质疏松的运动方式之一,坚持1年跳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骨密度可增加3%左右。运动锻炼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或是傍晚进行,运动强度及持续的时间依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主观感觉费力、气短和出现微寒即可停止,通常该时间在30min左右,切忌过度运动而影响食欲和睡眠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随访3年,并在干预前后均进行以下指标的检测:①骨密度(BMD)。采用我院已配备的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主要测定踝关节和膝关节的BMD值。②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a、血碱性磷酸酶(AKP):在禁食12h以上的条件下取晨静脉血5ml于2h内进行血清分离置-20℃冰箱冷冻保存后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测定;b、尿钙(Ca)、尿羟脯氨酸(HPr)及尿肌酐(Cr):连续2d在第1次晨尿后1h后,去第2次空腹尿10ml于-20℃冰箱冷冻保存后进行集中检测。③发生骨折例次。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均数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骨密度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干预后的踝关节与膝关节骨密度值均较干预前有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两组发生骨折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干预组未有1人发生骨折;对照组有6人发生骨折共9例次,骨折发生率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全世界的骨质疏松患者大概有2亿之多,已跃居所有慢性疾病的第七位,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骨质疏松症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4]。而在我国,半数65岁以上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已高达40%,较30年前增加了3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此情况估计会变的更加严重[5]。因此本研究选择50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也是为争取获得更好的预防效果。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而言,防重于治已是众所周知的原则。BMD是反应骨矿含量的重要指标;40-75%的血清AKP均是由骨细胞产生而来,因此血清APK水平即是骨生成活动能力的重要指征;骨吸收的灵敏指标则可由尿Ca/Cr及Hpr/Cr作出反映。因此本研究在进行骨密度考察的同时,也将血清AKP、尿Ca/Cr及Hpr/Cr作为了主要的观察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通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其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针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积极给予其科学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具重要意义,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可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更能较好地改善其生存质量和降低此类疾病之医疗成本,值得全社会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乔.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1,28(9):30-33.

[2] 邹竹钦.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治疗知识的知晓程度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49-50.

[3] 林华.健康管理生活方式干预防治老年骨质疏松[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6):407-409.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 四物汤;绝经;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b)-01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fter menopause Suntanning treatment.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110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ho were treated by Suntanning Decoration in the Fifth Hospital of Wuhan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with clinical nursing, poor mood change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quality of life and incidence of fracture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Effective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2.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2.4±3.7) point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71.7±5.2)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data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nursing, both SA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duce degre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cores of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 degre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fractur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12.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argeted clinical interventions of osteoporosis after menopause Suntanning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of clinical care from patients,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Suntanning; Menopause; Osteoporo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绝经是女性生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多数患者在更年期之后,卵巢出现衰竭萎缩,很容易引起骨代谢异常,新生骨组织也大大减少,骨质也大大流失。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女性绝经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常表现为疼痛和活动受限以及骨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快病情发展。随着临床中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人们意识到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因素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严重的影响,且单纯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传统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以西医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且治疗时间也相对比较长,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同时,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整体治疗。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提出,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药物直达病灶,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2]。相关资料显示,四物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长期用药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3]。因此,治疗的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本研究对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武汉市第五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5例。干预组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62.3±5.2)岁;骨密度-0.5~-3.4,平均(-2.5±0.4);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30例,高中以上2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1.7±6.0)岁;骨密度-0.4~-3.7,平均值(-2.3±0.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化30例,高中以上25例。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年龄和骨密度以及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临床中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②年龄>45岁,且绝经时间1~27年;③伴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④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标准;②伴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不能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③伴有骨折、内分泌及风湿性疾病;④3个月内使用其他的影响骨代谢药物。

1.4 治疗方法

此次研究两组对象均给予四物汤治疗,组方为当归、川芎、白芍、赤地,均12.0 g,1剂/d,用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疗程6个月。

1.5 护理方法

此次研究的常规组患者给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四物汤治疗的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5.1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提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绝经后初期骨质疏松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其病情的进展,逐渐表现出腰背疼痛和身高缩小以及骨折等症状。叮嘱患者治疗过程中多补充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更好地维持其身体功能平衡。

1.5.2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详细讲解患者情绪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叮嘱其保持稳定情绪的重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主动诉说,使其心中不满得到合理发泄。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关心与爱护,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温暖。出现有不良刺激时,应叮嘱患者换位思考,稳定其情绪。

1.5.3 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的干预,告知患者过量饮酒、咖啡以及吸烟对身体的影响,劝导患者戒酒和控制饮食,叮嘱其多运动和食用高钙食物,必要时补钙,加强保健防护意识。告诉患者跌倒后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且详细讲解四物汤治疗的优越性,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叮嘱其坚持服药。

1.6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有效率;②临床护理满意度;③不良情绪变化(焦虑、抑郁);④生活质量;⑤骨折发生率。

1.7 评定方法

1.7.1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4],将其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治疗后患者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明显消失,且日常活动也恢复到正常水平;②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明显减轻,且日常活动也得到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后腰背疼和四肢疼痛无明显变化,且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明显。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2 不良情绪评定标准 不良情绪主要包括抑郁与焦虑,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且量表均包括20小项,每小项为1~4分。SDS评分临界分数值53分,SAS评分临界分数值5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越严重[5]。

1.7.3 满意度评定标准 依据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6]。

1.7.4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以及独立性领域6个方面,且患者的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高[7]。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

经过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干预组明显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3.7)分,常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1.7±5.2)分,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362,P < 0.05)。

2.3 不良情绪变化对比观察

经过干预组与常规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分析,护理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

经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干预组提高程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骨折发生率观察

经过两组护理后骨折发生率的对比分析,干预组骨折发生率为1.8%(1/55),常规组骨折发生率为12.7%(7/55),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 < 0.05)。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属于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女性在绝经之后其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很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患者常常表现为腰背疼痛和肌肉痉挛以及下肢无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8]。临床中常常采取西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随着临床中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采取中医治疗,而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的效果,尤其在月经不调和痛经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四物汤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其雌激素水平,从而提高患者骨质疏松状况[10-11]。但是长期服药治疗很容易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甚至产生不良情绪[12]。因此,常规治疗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必不可少,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对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发现,临床中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四物汤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可行的,能够提高四物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数据显示,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2.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说明,治疗过程中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以及认知干预在临床中的优越性。行为干预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医师的治疗,从而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3]。护理过程中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避免不良情况发生。数据还显示,干预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说明,针对性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把心里的焦虑与郁闷说出来,使其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发泄,更好地改善心理状况,减轻其压力,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14-15]。与此同时,护理中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缓解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资料还显示,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实施四物汤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从不同方面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治疗中的恐惧和焦虑。同时,护理人员依据不同文化程度对患者进行施护,使得整个心理护理针对性强,更好地改善其不良情绪[16]。同时,数据还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干预组提高程度高于常规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四物汤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干预和心理干预以及行为干预的实施,能够积极地调动患者的生活主动性,使其能够正确地面对疾病,更好地接受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18]。另外,数据还显示,干预组骨折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四物汤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中实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相关研究显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较好地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状况,较好地改善整体效果[19-20]。

综上所述,四物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晋.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良反应的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学,2012,40(5):579-582.

[2] 肖菊梅,朱小忠,韩晓华.护理宣教干预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3):185-186.

[3] 金丽霞,周望京.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2-84.

[4] 叶利华,林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J].科技资讯,2014,12(11):207.

[5] Okumus M,Ceceli E,Tasbas O,et al. Educational status and knowledge level of pre-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about osteoporosis and risk factors: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a group of Turkish female subjects [J].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3,26(3):337-343.

[6] 张萍.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0,10(6):14-16.

[7] 王利华,刘浩.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160-161.

[8] 舒小芳,周德安,唐蔚,等.社区护理干预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6):51-52.

[9] 赖春晖.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0):72-73.

[10] Navarro Mdel C,Saavedra P,Gómez-de-Tejada MJ,et al. Discriminative ability of heel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prevalent vertebral fractures: application of optimal threshold cutoff values using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models [J]. Calcif Tissue Int,2012,91(2):114-120.

[11] 陈爱军,徐连那.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4):116-117.

[12] Palacios S,Neyro JL,Puertas JC,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Spanish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a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and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pathology,breast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Menopause,2013,20(8):852-859.

[13] 刘裔红,徐风,文晓荣,等.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合并慢性乙肝病患的护理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 35(3):250-251.

[14] 曾果花.健康指导在老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26-2127.

[15] 支文艳,张会娟,纪凤敏,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8):1633-1634.

[16] 刘东彦,王霞,丛月英.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7):2755-2757.

[17] Goldberg T,Fidler B. Conjugated Estrogens/Bazedoxifene (Duavee):a novel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to-severe vasomot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e and the prevention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J]. P T,2015,40(3):178-182.

[18] 张慧,邵艳萍.骨质疏松对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212-213.

[19] 方秀新,郑春辉,周希环,等.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28(9):9-11,38.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7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骨折的原因,达到预防和推迟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从而避免和减少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约在35岁左右达到极点以后则吸收多于组成,呈所谓负平衡。近2年收治55岁以上的老年关节不适患者895例,其中有651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占总病例的70%,其中女性患者435例,较男性为多。而收治21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

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是骨量低和骨的微细结构有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低于正常量,致骨外形虽在,但骨小梁稀疏。由此而引起压缩、变形、疼痛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称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病因主要是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躯干缩短、驼背、压缩性骨折,腰肌痉挛、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发生骨折(包括显微骨折),且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女性较男性多见,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骨皮质的抗弯强度,还是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均显著削弱,所以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容易发生骨折,尤其75岁以上的妇女骨折发生率高达80%以上。如果主要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压缩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后脊柱变形,继发小关节骨关节炎所致;也可能是保护性肌肉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致。疼痛可在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有人分析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骨折44%,多发生在T1~2与L2之间,可因轻度外伤或持重物所引起。此类骨折经卧床休息后即可痊愈,但常遗留驼背畸形。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骨折就可能长期卧床而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

讨论

现在治疗上并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能使已疏松的骨组织恢复正常和预防老龄后的骨量丢失,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现像和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如果老年人能坚持身体锻炼就可使骨量明显增加,而且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措施。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运动可使部体钙量增加。让骨骼负重和肌肉锻炼也可获得较理想效果,包括走步、慢跑和站立的锻炼,同时需进足够的钙量(各种钙制剂的可利用度是不同的,碳酸钙40%、氯化钠27%、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如果钙剂在进餐后服,同时喝200ml液体则吸收较好、牛奶中的钙易被吸收,225ml牛奶中含钙300mg,绝经后妇女每日需钙量1000~1500mg,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D、B6、B12、K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老年人还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预防跌跤,老年人跌跤易发生在饭后站立或夜间起床时,家中地面的障碍物应减少或消除[2]。对因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来预防或减慢椎体骨和四肢骨的骨量丢失。

希望通过以上的各项措施能达到推迟和减少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并导致骨折,达到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 骨折; 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钙剂; 维生素D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7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3.03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为绝经后妇女最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骨代谢疾病。25%的围绝经期妇女遭遇骨质疏松,随着妇女年龄增长,患病率亦相继上升。为探讨预防早期骨折和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措施,回顾性对笔者所在医院216例40岁以上妇女骨折后防治骨质疏松的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恒生医院病案室抽取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骨科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病历216例,计算自发性骨折的发生率、骨折后用药情况,及出院后电话回访,出院后是否长期用药的情况及预后。并结合文献探讨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防治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骨折部位、是否应用钙剂加维生素D等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2 资料统计

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用表格形式列出患者的年龄、是否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等药物,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情况。

3 结果

本次调查中,共216例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各年龄段55%~79%的患者未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剂或其他促进骨折愈合及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表1)。自行摔伤的骨折145例(67.1%),意外撞伤骨折占32.9%;在自行摔伤中股骨骨折居首位,占26%,其次为桡骨骨折,占15%(表2)。出院后电话随访187例(216例中,29例所留电话为空号或电话已更改),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56例(其中再发骨折0例);未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的有123例(其中再发骨折20例);因脑出血后遗症加骨折,或骨折后导致长期卧床引发褥疮反复等情况8例。

4 讨论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及绝经期的到来,很多女性都会患上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60~75岁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率高达50%[1]。骨质疏松将增加女性发生骨折的几率,而且对绝经后发生过骨折的女性来说还会增加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毫无预警,极易被人们忽视,因此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现已跃居世界常见病的第7位[2]。

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决定了它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当人体内的钙严重缺失时,会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缺钙还会加重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快速丢失,而补钙则可减缓该作用。有研究数据表明,女性在30岁以后,骨量每年将以0.4%的速率减少直到绝经期[3]。进入绝经期后,骨丢失率急速增加,其中骨小梁中骨丢失率为5%,占总骨量的1.0%~1.5%,这种快速骨丢失可持续5年,然后逐渐减缓。据估计,女性在绝经20年后,骨小梁的骨丢失率为50%,皮骨质为30%,这将会明显增加骨折的机率,其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股骨、腰椎、髌骨、桡骨。

笔者所在医院骨科40岁以上女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于骨折患者重视保守或手术治疗,而忽视了钙剂加维生素D剂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后期防止再发骨折及骨质疏松的营养防治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女性骨折后的钙剂补充严重不足,多数患者骨折后未补充钙剂加维生素D剂。只有少数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使用了钙剂加维生素D剂等药物[4]。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骨折的预防、愈合过程中钙剂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达到恰当补钙的前提下增加钙吸收,表现在增加血钙、骨钙,降低尿钙,减少钙丢失,从而有利于成骨代谢的进行;增加骨远端干骺端骨密度、皮、髓质密度、皮质厚度指数;增加骨干重、灰重[5-6]。所以为更好地预防和加速骨折愈合,防治骨折疏松,应充分考虑钙剂的合理补充。在补钙的同时还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可以帮助肠钙吸收,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老年女性由于年龄高,吸收功能减弱,尤其要注重钙加维生素D同时服用,利用维生素D的功效促进钙剂的吸收[7-8]。

在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综合性措施中,保证足够钙的摄入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目前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剂量为钙剂1000~1500 mg/d及400~800 IU/d的维生素D3。除血钙过高、尿钙过高或肾结石患者外,均可接受该种治疗方法。在合理补钙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雪梅.跳跃可预防骨质疏松[J].家庭中医药,2004,11(8):31.

[2]张泽鸿,孙平,洪曼杰.老年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8):753-755.

[3]冯敏,周云鹤,何传华,等.上海市高知女性跟骨骨密度测定:197个结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7):1311.

[4]侯建明,蓝旭华,吴晖南,等.近5年国内外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2,6(3):472.

[5]苑文杰.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82.

[6]孙清.激素替代治疗的趋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9):525.

[7]伍先明,吴俊.鲑鱼降钙素(密盖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9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老年人;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60―02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病。据文献报道[1],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并发症。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患病率高,主要部位是在髋部、脊柱及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有以下趋势: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寒冷地区高于温暖地区,冬季高于夏秋季,城市人口高于农村人口。我们通过调查昆明市老年人骨质疏松(OP)骨折患病危险因素,并与同龄和同性别健康体检者比较,探索昆明市老年人骨质疏松(OP)骨折患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脊柱及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骨折患者。②符合中华医学会OP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编制的原发性OP诊治指南中“OP诊断标准”。③年龄≥60岁。④在昆明市居住3年以上。排除标准:①骨肿瘤或骨结核;②合并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③暴力等引起的骨折。OP骨折组共入选262例,年龄60-86岁,平均(71.25±9.57)岁。对照组来自同期在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纳入标准相同于OP骨折组的③和④,排除标准相同于骨折组全部排除标准。对照组入选247例,年龄60~85岁,平均(69.82±10.33)岁,两组年龄分布接近,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OP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及方法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老年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

①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骨折阳性家族史等。②生活习惯:吸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饮酒、服用钙剂等。③患慢性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OP骨折组问卷调查在入院后1周内完成,对照组在体检期间完成调查。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定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定性资料用χ2检验比较。

2 结果

两组各项患病危险因素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高龄高峰期,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7%,达到4亿人。OP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患病后恢复时间长、疗效差,常常影响患者行走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据统计,中国的OP患者一旦出现骨折,只有不到1/3骨折患者能恢复先前的活动能力[1]。所以,在中老年人群中及早发现骨质疏松骨折患病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保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治疗OP最终目的是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老年人的胸腰椎、髋、腕、踝、肩和骨盆骨折等是常见OP骨折部位,由于骨密度和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均认为与年龄、性别、体质、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2]。一般认为,OP骨折患者易受环境因素、身体条件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OP骨折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例数和长期服用钙剂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吸烟指数明显高于后者。OP与生活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诱发OP的高风险因子,吸烟可以影响骨胶原的合成,减少钙的吸收,从而导致骨丢失,有学者认为吸烟是OP骨折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饮酒主要导致钙摄入的减少,同时还可增加尿钙的排泄,在烟酒嗜好者更能起叠加作用。人体骨钙对骨矿化有重要作用,与骨密度关系密切,预防OP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加钙的摄入。维生素D的摄入在整个生命期间对提高骨量很重要,避免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是防止老年人OP的重要因素。

OP骨折发病机制可能为骨量减少时,骨小梁变细、穿孔甚至消失,骨骼外表体积不变,而质量却下降,支撑力也大为减少,遇到外力后就易断裂。骨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骨强度,后者主要与骨量有关。对OP及OP骨折治疗原则主要是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并评估OP程度,其中也包括干预OP及OP骨折的危险因素。

因此,建议针对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必要采取预防对策和措施:①保证合理的营养和足量的钙摄入。②有规律的户外负重锻炼,据报道坚持负重锻炼可使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减少一半。但要注意预防跌倒。③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限烟控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预防和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基础疾病。⑤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预防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上述措施实行防治骨质疏松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安全 护理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主要症状为骨痛、骨折,对大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其不安全因素日益凸显,本文对我服务站管理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本服务站辖区内的已确诊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年龄60~82岁,平均71±3.2岁;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排除长期替代治疗者,严重肝病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患其他营养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长期使用肝素、巴比妥、皮质激素等,长期饮浓茶、咖啡,大量吸烟、酗酒,BMI低于19kg/m2,养缺乏者,长期低钙饮食,长期卧床者。

统计学处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P

护 理

危险因素评估:告知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具体的防范措施,提高其护理安全意识,并详细记录于护理文件中。

防范措施与安全管理

⑴健康教育:为促进钙的吸收应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增加摄入含钙、镁、锌等无机盐,尤其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且容易吸收)。每天进行规律、合理、适量的锻炼,运动量应控制在中等强度。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滥用药物、喝浓咖啡等,以防骨质疏松。

⑵血糖及自我症状的监测: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检测血脂、血压的变化,延缓和减少各类并发症。由于生理差异,骨质疏松更多发于妇女,自我症状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其症状有腰背疼痛、抽筋(好发于手臂或小腿)、身材变矮、身高较以前低于3cm以上,这是骨质疏松症明显的标志。

⑶避免意外伤害:伴骨痛的患者可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睡硬板床,缓慢改变,固定床栏。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利尿剂时,需监视其精神状态以免发生意外。生活中从地上拾东西时先下蹲,腰背要挺直;运动时要选择地面平坦的场地,防止地面过度湿滑,活动场所光线不宜太暗,以防止跌倒,不要在离地过高的器械上运动。

⑷低血糖处理: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锻炼时间以早餐后或晚餐后30分~1小时为宜,因为餐前运动易引起低血糖。社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熟练使用胰岛素注射笔,保证注射剂量的精确。指导家庭有血糖仪的患者正确操作,可嘱其临睡前加测血糖,避免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

⑸保证环境安全:尽可能确保环境安全,在服务站内,就医场所宽敞明亮,设备摆放合理,避免使用旋转式患者座椅,铺设防滑地板,洗漱间、厕所加添扶手和防滑垫,以便患者需要,保持地面、走廊干燥清洁,放置防滑标识。家居生活中,指导患者及家属,患者日常所需物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避免不必要的走动。琐碎物品需集中收藏管理,保证患者出入通畅安全。

⑹建立跌倒应急方案:提升社区护士的安全意识,告知服务站的热线电话号码,以便及时取得联络。若患者跌倒,应立即检查受伤情况,避免过多搬动受伤肢体,防止移位,可适当加以固定并采取保暖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变情况,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结 果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在血糖控制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使钙随骨基质胶原蛋白的分解而逐渐丢失,导致骨质疏松[1]。主要有以下安全隐患:①严重骨质疏松:全部患者皆有程度不一的腰背部疼痛。②低血糖反应:20例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低血糖,因需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低血糖,导致软弱无力、心慌、头晕。③合并血管、神经病变:下肢出现麻木、乏力等症状,位置觉、震动觉受到影响,4例患者常出现跌倒,且因压力觉、温度觉、痛觉、触觉存在障碍,患者肢体易受损害。④合并眼部病变:失明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易发生意外伤害。⑤意识障碍:意识障碍4例,给予限制活动或睡眠时加床栏进行保护。⑥药物因素:糖尿病患者多伴高血压,运用降压药的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导致大脑血供足,出现跌倒。⑦意外事故:老年患者的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平衡功能、步态、肌力及肌张力均显著下降,易发生撞伤、跌倒。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致残率高,易发生骨折、骨痛[2],故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需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在实施护理时,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对治疗及预后影响都较大,患者的治疗和监测配合度高。总之,早期对糖尿病并发症作出诊断及处理,减少不安全因素,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健康的保护、并发症的控制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