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2:17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1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大而粗,缺乏指导意义。在实际实践中,有的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直接复制审计实施方案中,未能有效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使得形成的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看似很全面,但实际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审计实施,针对性不强。而且过于全面的方案,在实际审计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审计质量检查中,往往会存在没有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执行而影响审计质量评价的情况。

(二)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不突出。突出审计重点,预测审计疑点,有利于审计人员迅速、准确、有效地发现问题,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有些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罗列,重点不突出,很难做到有的放矢。

(三)没有针对具体审计事项,制定获取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执行具体审计实施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指定的步骤和方法操作性不强。

(四)宏观分析意识不强。审计的目的既要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举一反三的分析,发现宏观管理中的问题,为党政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制作审计实施方案时就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情况,对相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为审计中深入挖掘这些问题提供指导。

二、审计实施方案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审计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凭经验审计,随意性大。审计实施方案一经制订,没有特殊需要调整的情况,就应该照章执行,以期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避免走弯路。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正式开始审计后,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搁置了审计实施方案,完全是结合审计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工作,审计重点选择、人员分工、时间进度安排等方面都处于随机应变状态,有时甚至偏离主题,导致重点不突出,不能很好地实现既定目标。

(二)审计过程中未能按规定进行方案调整。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根据审计项目的客观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审计思路、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分工,但具体的调整过程和内容并不在实施方案中及时反映,审计过程中对实施方案基本是置之不理,更不会按照程序要求及时修订方案并认真执行,只是在审计结束后整理归档时才按照最终审计报告对实施方案予以调整,也不经过任何审批手续。

三、科学编制和执行审计实施方案的措施

(一)深入细致进行审计调查了解。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性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情况。调查了解时可以书面或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制度,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以使调查了解的内容更详实。

(二)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可操作性。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该牢牢把握立足全局、突出重点的方向,尤其是要突出重点。一是对审前调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测评,排查内控薄弱环节;二是可以充分利用以前审计成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多发点。三是查阅与被审计单位行业、性质相同的单位的审计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共性问题,作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 审计实施方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不同地方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甚至在一个审计机关内部由于执行审计的业务部门不同,而对同一类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不相同,可谓五花八门。这样一方面对被审计者有失公正,另一方面也影响审计质量,增加了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组具体承办审计项目或者实施单个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一个标准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目标明确,范围具体;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合理;审计内容和重点适当;审计步骤和方法可操作;时间安排合理;审计分工恰当。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与财政决算及部门财务收支和企业审计的类同性,甚至是政府财政及多个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方案的组合,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二是编制前,调查不细,局限于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很少将审计对象职责权限及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重大决策等方面纳入调查范围,具有宽泛、粗放性。编制的审计方案具有通用性,缺乏针对性。三是重点不突出,或者太过简单,没有与审计人及所在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仅笼统地罗列出几项重大审计内容,而要求审计人员通过什么审计,或审计什么去验证几项重大审计内容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却没有具体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不具有指导意义;或太过复杂,追求面面俱到,未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审计目标,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四是执行与编制脱节,审计工作盲目性强,随机性大,凭经验办。在进点前有的审计组成员甚至都没有拿到审计实施方案,或没有集体学习、讨论、理解,在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各行其事,使审计方案成为摆设,缺乏对审计现场实施的约束性。五是调整随意性大,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以自己的所谓职业判断,随意调整,缺乏程序性。同时也存在审计工作完成后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问题。

二、如何以审计实施方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一)编制一个高质量的审计方案

1.做好编制前调查是前提条件。目前,审计人员、经费、时间等资源非常有限,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般来说又相对较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在短时间内把情况审计清楚,必须要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搞好调查。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工作,是审计实施方案具备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前提条件,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的重要保证。

2.充分运用好重要性,确定好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一般都是单位一把手,肩负着一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重任,代表政府和部门、单位行使国家行政权和管理权。因此,从理论上讲,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涵盖其经济权力覆盖的每一个层面。但由于单位一把手对所在单位的经济工作负全责,工作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权力无所不在,审计机关要在有限的时间,靠有限的人力,对其进行全面审计是不现实的,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找准经济权力运行的主要轨迹,紧紧围绕委托部门的要求及其职责履行范围和轨迹,充分运用《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突出重点,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审,结果什么都审不清。这样既能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又便于合理保护审计人员。

3.恰当使用谨慎性,突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以内部控制测试为突破点,以分析性复核为关键点。从中了解内部控制的缺点或薄弱环节,发现重大问题线索。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行为,加大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立足具体,便于操作,具有指导性

在搞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好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明确审计重点内容,进一步对其进行细化,以便于审计人员操作,防止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仅笼统提到审计某个方面内容,然后罗列几个部门了之。如对某市政府有关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执行国家“收支两条线”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在审计实施方案中要细化到该市有多少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具体由哪些部门实施,此次审计计划审计面多大,涉及到哪些部门,到该部门如何审计,审计该部门的内容是什么都要明确,让执行该项审计人员一目了然。这样既有利于未来审计报告的审计评价,也防止了执行该项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陷入有关部门财务收支审计,浪费大量审计时间,引出大量与审计目标没有关系的琐碎问题,冲淡审计主题,影响审计质量。

(二)切实抓好落实是关键

审计实施方案制定质量再高,如果在审计过程中不认真执行,那也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为此,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发挥审计实施方案指导审计实践的作用。

1.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增加对实施方案的了解。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应用,而应用前提是学习、理解和掌握方案的有关内容。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好后,审计组组织所有参审人员要集中学习,所有参审人员要掌握理解,增加每个人对实施方案的了解。

2.增强责任感,确保审计现场围绕实施方案展开。在现场审计实施环节,所有参审人员应遵循审计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围绕为撰写审计报告服务的思维去落实审计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审计组组长及主审要切实履行职责,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随时检查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

3.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复核和审理工作。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复核和审理,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检查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

4.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审计实施方案的调整,要及时按职责权限报批。

总之,在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还不完善,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认识还不统一的情况下,用审计实施方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3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方案,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

第三条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当制定审计方案。

第四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当一个审计项目涉及单位多,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量大时,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规定的审计目标,可以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制定若干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

第五条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安排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规定,提出要求。

第六条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第七条审计工作方案由负责审计项目组织工作的审计机关编制,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审计机关执行。

第八条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的目标;

(四)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五)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九条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编制,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第十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一)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

(三)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

(四)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五)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六)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七)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

(八)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九)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十一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收集、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审计组对曾经审计过的单位,应当注意查阅了解过去审计的情况,利用原有的审计档案资料。

第十三条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如果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认为需要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调整的,需报经原制定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必要时可以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第十六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实施方案中有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十七条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向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说明调整理由,提出调整建议,一般事项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重要事项报经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审计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照前条规定办理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批手续的,可以口头请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同意后,调整并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束时,审计组应当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归入制定机关的文书档案,将审计实施方案及其编制、调整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归入审计档案。

第二十条审计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应当作为检查、考核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之间竞争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好项目工程造价的工程审计工作时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工程造价中工程审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如此,项目工程工程造价中的工程审计工作仍然存了很多的问题,面临了诸多的挑战,需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采取合理的手段,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二、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1.施工方案不合理

一项建设项目在施工之前,都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需要制定适合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像在确定工程投资的地址时,往往需要通过对地址检查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设计。目前,在很多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审计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参与进来,这样就导致了项目总成本同施工实际成本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其他工程造价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很多企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不到位,施工准备阶段不能达到理想,日后的施工决策制定上不能做到科学性,从而造成了施工资源的浪费,工程造价的提高。

2.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对各个专业之间的要衔接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审计工作人员的参与,那么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大量的资金支出将会和实际的工作相脱离,比如在拆除旧建筑中会增加隐蔽工程的计量,常常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在施工阶段,管理工作不到位,审计工作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

3.工程结算资料不全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结算阶段,审计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提供的资料分析总结,然后对工程项目进行最终的核算和结算,但是施工单位提供的项目工程资料存在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像在施工图和项目竣工图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过程随意的改动相关的结算数据,这样严重的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的合理化措施

1.在施工准备阶段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应该按照规定的审计内容对整个招标的流程和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做好审查工作,从而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要做好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建设项目的招标环节,要以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为保障,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和总造价为前提,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坚持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避不正当的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上和施工方案的组织上,应该集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基础设备等,从而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见面其他的客观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做好审计的监督工作,将任务分配下去,具体到个人这样一但审计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够找到相关的负责人。

2.在施工阶段做好审计工作

在施工阶段主要的审计工作是做好施工进程,施工质量等的管理工作,通过优化施工过程中的审计工作,保障施工进程,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工程造价出现过大的变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做好施工进程的管理工作,施工进程的控制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对施工进程的控制,优化审计工作,根据实际建设工程项目实况,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和复核,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情况进行核对,从而做好设计方案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工程中实际的资金使用统计,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更正,提高工程投资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上,要做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审计工作,对施工过程做好监督审计,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3.竣工结算阶段的应用

在竣工阶段主要做好工程量的审计工作,工程量的审计工作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同时也影响了工程总体的审计效果。在工程量的审计上应该以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记录的资料相结合,对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作对比,提高工程量的准确性。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5

一、审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1.准备阶段:审前调查不认真不充分。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的认识模糊,对一些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需调查或者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审计项目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审前调查,从而使审计方案的编制存在先天不足。

2.编制阶段: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不强,方案内容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审前调查不充分,依据个人经验编制的审计方案往往空话套话、原则性的话多,对审计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重要项目(如同级审、行业审计)的审计工作方案未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仅由业务部门编制后就下达到审计组实施。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也未按规定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三是审计方案的内容缺失,尤其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这些审计方案的必备内容,但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审前调查不认真往往没有反映。

3.执行阶段:偏离、随意调整及执行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应当调整审计方案的事项时,往往不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调整,审计人员仍按原方案实施审计;另一方面,由于分工模糊,审计人员不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和步骤进行审计,而是凭经验审计,审计结果偏离审计方案确定的目标。上述重审计方案的编制、轻审计方案执行的现象导致审计方案成了一种程序,一种形式,一种摆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检查阶段:责任追究未落实。根据现行的制度规定,对审计方案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审计组组长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和审计组所在部门进行的复核体现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手少或复核机制不健全原因,这种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质量控制办法虽然规定了三个层次的控制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极少有人因为审计方案的编制、执行、调整不到位,出现问题而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追究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落到实处。

二、提高审计方案质量的措施

1.把好审前调查关,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基础。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必经途径。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严格按照要求对每个审计项目都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同时还要创新审计调查的时间和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审前调查中的作用。通过审前调查,找出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为编制审计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把好审计方案编制关。当前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合理确定审计目标,审计目标要力求具体,切忌语言空洞,言之无物,不具备指导性和操作性;二是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对于应进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复核的,不能认为麻烦而省略;三是对一些大的、比较复杂的审计项目或者是初次进行审计的对象,为解决审计方案难以准确编制的问题,也为避免审计实施中多次调整方案,最好在编制工作方案之后,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一些重点资金,重点明细项目的具体实施编制分步骤、分项目的实施方案;四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持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必须经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制度。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6

当前,通信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控制要求不断完善。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以达到对进度、质量、投资、安http://全的良好的事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联系和区别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指导一个拟建工程进行的准备组织实施的基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在人、财、物、时间、空间、技术和组织方面做出的一个全面的计划安排。

施工方案,是对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中某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分析,是对施工实施过程中所耗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费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组织的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切实可行、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1、 两者之间的联系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体,施工方案是局部;施工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脱离了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是无法指导施工的。

(2)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全局部署下进行;施工方案始终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实施的。

2 、两者的区别

(1)编制目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的选用方法,时间与空间布置等各方面进行周密安排,根据各方面的要求来明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编制某一部分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质量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2)编制的内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对象是工程整体。它涉及工程施工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机构的划分、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优化配置和节约所使用的各生产要素等等;施工方案编制的对象通常是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念、施工中的难点重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具体的施工方法等等。

(3)侧重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侧重计划,施工方案侧重实施。

(4)出发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是从项目决策管理层的角度出发,施工方案是从项目实施层的角度出发。

3、目前施工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有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方案并不重视,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没有真正理解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性,所以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认真进行编制,以致施工方案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产生以下不足和问题。

二、监理单位如何审查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程序

(1)承包单位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自审工作,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报送项目监理单位。

(2)总监理工程师在约定时间内,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需要承包单位修改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书面的意见,退回承包单位修改后再报审。

(3)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监理单位报送建设单位。

(4)承包单位应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如需对其内容做较大变更,应在实施前将变更内容书面报送项目监理单位重新审定。

(5)对规模大、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后,报送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其审查意见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必要时与建设单位协商,组织有关专家会审。

(6)规模大、工艺复杂的工程、群体工程或分期出图的工程,经建设单位批准可分阶段报审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承包单位还应编制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报项目监理单位审查。

2、审查和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承包合同规定的条件、施工现场条件及法规的要求,突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1)全面性。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工程概况、施工组织系统与管理、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进度计划、布置、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保护措施。

(2)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各项主要内容的措施、计划、流水段的划分,各项作业是否符合实际,合理可行。

(3)针对性。承包单位是否了解并掌握了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施工条件是否分析充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措施是否切实可行,限期工程的赶工措施是否可行。

(4)先进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杜绝采用落后、淘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5)自主性。在满足合同和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应尊重承包单位的自主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转贴于 http://

(1)质量方面

a、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组织结构是否健全。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是否齐全。http://

b、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同《监理规范》中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验以及工序报验制度相结合。

c、审查重点应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工程施工的流水组织。

a、施工顺序是按照单位工程工期、施工工艺的要求,要与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相协调,满足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

b、施工方法应着重整个单位工程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对工程质量起关键作用的分部工程要详细审查。

c、施工机械的选择是施工方法选择的中心环节。根据实际条件、工程特点审查主导工程的机械,其最适宜的类型和型号,既满足施工的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作用,提高机械使用率。

d、流水施工审查的主要参数:施工段、工作持续时间、流水节拍的划分,计算是否合理正确,还应同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审查。

(2)进度方面

a、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总目标、分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进度计划中的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供应是否均衡,需求高峰期是否有足够能力实现计划保障;总分包单位分别编制的各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专业分工与计划衔接是否明确合理,对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安排得是否明确合理。

b、进度计划应用时标网络计划,它既具有网络计划的优点,又具有横道计划直观易懂的优点,将时间参数直观表达出来,网络计划控制建设工程进度,可以弥补横道图的不足。

c、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批,并不解除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监理单位不能强制干预承包单位的进度安排。

(3)投资方面

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书,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各建设单位有关工程建设相关取费标准的文件,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审核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计划、工期安排,工程工期力求达到使成本最低或收益最高。

b、审核施工方案,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以保证施工方案中的劳动力消耗均衡,主要机械使用率做多方案比较,择最优方案;

c、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人、财、物,按施工计划控制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质量缺陷造成投资失控。

(4)安全方面

根据项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部分进行认真的审核,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a、施工单位内部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是否根据项目工程性质、情况进行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b、是否有针对本期项目工程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及会签。

c、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是否能体现项目工程实际情况。

d、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制度是否有相关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否能满足项目工程实际要求。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政府项目;代建制;跟踪审计

1、引言

跟踪审计是审计机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决算整个阶段在经济方面和管理活动方面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

工程项目代建制是一种新的建设模式,适用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使项目投资主体和建设管理单位分离,决策权和实施权分离,做好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能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政府投资效率。与传统审计相比,跟踪审计在后阶段要对项目竣工后的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同时跟踪审计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管理制度、招投标时的咨询服务、项目设计变更、合同签订以及履行情况提供咨询,以控制工程造价,为业主当好参谋,因此跟踪审计业务还包含咨询服务。

2、传统的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法》颁布之后,国内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在才正式开始,审计重点主要在竣工验收和结算上。传统的审计模式显然存在一些缺陷:(1)时效性差,传统的审计模式不具有动态性,经常在建设工程项目完工后才发现管理的漏洞,可问题已无法及时纠正,导致资金损失和资源浪费;(2)真实性差,施工过程未全程跟踪,无法再现隐蔽工程。工程背景和详细施工情况不能充分了解,仅通过签证单等资料简单地掌握工程情况,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难以保证;(3)审计争议频繁,由于审计不是驻施工现场监督,对签证或变更情况表述不清或理解不一致时,难以取证,容易产生争议,耽误审计工作进程,影响整个项目;(4)审计内容片面,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决策、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决算等阶段,传统审计只审计施工、结算与决算阶段,不能全面反映出对其它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

同时建设工程项目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1)审计机关未将投资决策列入审计的范畴;(2)项目决算审计阶段比较困难,招投标工作影响审计的深入度,导致造价审计偏差较大;(4)投资效益方面的审计工作主要在大型项目上,且以事后监督为主,效益审计缺乏实质性(3)受客观条件影响,质量审计不够深入,审计力度不足,审计风险也较大[28]。

3、跟踪审计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审计相比,跟踪审计在后阶段要对项目竣工后的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同时跟踪审计要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管理制度、招投标时的咨询服务、项目设计变更、合同签订以及履行情况提供咨询,以控制工程造价,为业主当好参谋,因此跟踪审计业务还包含咨询服务。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综合审计。跟踪审计不仅具有传统审计的特点,还独具动态审计的特点。跟踪审计的咨询建议和监督评价两项重要职能是隐性的,很难量化,因而经常被人们忽视,但它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却比较深远。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能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得到及时纠正,这就是跟踪审计的功效,通过对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及早发现问题、并促进问题的解决避免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从源头上纠正不正之风,严查腐败行为,达到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改善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进度、质量、效益三项目标。

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涉及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数量大。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能规范施工过程,监督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控制工程造价,保证项目质量,同时能促进监理人员恪尽职守,全面提高建设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投资效益[29]。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实工作中,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舞弊行为比较严重,假签证、假发票和假变更等现象不断出现。事后审计难以深入核实和确认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当存在隐蔽工程时,由于信息失真,审计结论可能会出现偏差,不仅难以实现审计有效性的目标,还伴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所以选择跟踪审计,是变革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模式的必然需求。

4、跟踪审计管理方案

4.1 跟踪审计项目控制重点

在城市代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应控制好重点环节,确保政府工程项目的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拟定计划,申请立项。各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对辖区内的政府代建项目现状进行全面排查,拟定年度综合整治计划,报经整治办确认后上报市政府审核立项。

(二)征求意见,宣传发动。各区根据《代建项目内容与标准》,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代建项目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拟定、公示代建项目的实施方案和长效管理方案,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后,修改完善好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方案和长效管理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代建项目的意义,积极营造代建项目的良好氛围。

(三)确定方案,组织实施。各区将代建方案和长效管理方案上报市区整治办。市区整治办组织市相关职能部门对上报的方案进行会审,并经市领导审核批准后,由各区组织实施,并实施全程质量跟踪。

(四)竣工验收,专项审计。工程结束后,各区组织对代建项目工程进行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向市区管理单位申请综合验收。由市区管理单位组织市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同时送经市财政认可的审计单位进行专项审计。

4.2 跟踪审计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代建项目取得明显成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房管局,市房管局、财政局、城管局、规划局、建设局、综治办、公安局、园林局、工商局、体育局等部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市房管局负责。

(二)职责分工。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本辖区内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具体部门承担综合任务,调处整治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组织业主参与监督整治工程质量,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市房管局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区上报的整治方案进行会审,上报市政府审批;督促各区组织实施,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落实工程监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综合整治工程进行综合验收;配合市财政对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审计,指导实施长效管理。

5、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项目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尤其是施工单位的数量剧增,加剧了建筑行业的竞争,如何进行公平公正、择优选取代建单位,并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开展政府整治工程代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时要注意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要求,China Audit,2009(04):26-29.

[2]陈完美.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江南论坛,Jiangjan Forum,2005(06):55-57.

[3]万瑞.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32-02

一、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规范性将能够有效地避免合同纠纷,促进投资节约。2010年5月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规定:“合同文本拟定完成后,企业应进行严格审核。”此项规定虽然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应合同审核的主?w并未加以明确。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审计监督对于维护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审计部门工程施工合同审核工作应由审计部门来实施,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名不正,则言不顺。目前,审计部门只能将合同作为工程结算审计时求证的一项内容,对合同本身暴露出来的涉嫌滥用职权行为等问题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不仅追不回已形成的损失,而且掩盖了涉嫌职务犯罪的事实。因此,应当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由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在合同签订之前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对审核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审计评价,以实现合同管理规范化的目的。下面先通过几则案例,说明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的必要性。

1.案例一:某医院病房楼装修工程结算审计。某医院在发出的病房楼装修工程招标文件中约定“发包人不付设计费”。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该项目负责人王某收受了施工单位的好处,利用职务便利擅自决定在合同中添加支付设计费的条款。审计部门结算审计时,将这笔费用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背离”为由审减。施工单位不认可审减结果,并以建设单位不履行合同为由起诉。法院支持了承包人“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诉讼请求。该项目给医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项目负责人王某也因贪污被某检察院立案侦查。

案例分析:《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审计部门据此对设计费予以核减是合法的。那么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能否判定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以支持。因此,即使该合同无效,法院也会支持承包人的诉讼请求。本案中王某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固然可恨,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可趁就值得我们深思了。为什么一个人就能随意在合同中增加条款并生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缺少了合同审核的关键环节,没有建立强制性的工程合同审计制度,项目负责人利用手中不受制度约束的权力,为承包方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因此,一个人的不当行为足以影响整个单位,损害的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如果不建立强制性合同审计制度,类似循私舞弊的现象怎么能够杜绝呢?

2.案例二:四川省南部县北环公路工程结算审计。建设单位报审一个标段造价112.15万元,审计部门核减额为58.64万元,审减率为52.30%。承包方不认可审减结果,另外出具了由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的欠款凭证,一纸诉状将建设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还清欠款。法院复核了欠款凭证的真实性,没有采信审计部门出据的审计结论,判决建设单位偿还欠款。一审二审承包方均胜诉。后来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审计中发现的该项目管理中的不正常现象,深挖出工程质量监理和技术负责人、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受贿且和施工方串通,虚报工程量,多套工程款等违法行为,将相关责任人移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案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承包合同案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格与审计部门的工程决算价格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明确指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会谈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或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因此,施工单位如对审计结果不服时,往往是以合同纠纷为由,向建设单位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依据《民法》《合同法》及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判决,大多数情况是判施工单位胜诉。由此案可以看出,一份未经审计的合同在纠纷产生时,审计是不受法律支持的,是站不住脚的,合同的效力远远超过了审计意见书。如果不对合同进行审计,并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条款,结算时审计部门仅仅能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复核,不能对合同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审计的作用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3.案例三:长江堤防建设资金侵吞案。湖北荆州市长江渠道管理局洪湖分局副局长杨平与某工程公司经理刘某,代表各自单位签订了虚假的水下抛石施工合同。长江水利委员会界牌工程代表处职工苏勇私刻“嘉鱼县高铁镇九岭山采石厂”印章,签订了虚假的供料合同,并用假印章在银行开户,得手后分到40万元。杨平等人要求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职工别某等人按照其提供的数据绘制假的工程竣工图,绘制完成后,工程公司支付设计院职工技术协会设计费4万元,别某等人当即提走劳务费及奖金2万元。杨平与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洪湖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监理处总监魏某签订了虚假的水下抛石工程监理合同。魏某在没有任何监理记录的情况下出具了虚假监理报告,并收受工程监理费2万元存入个人账户。最后,杨平以洪湖分局名义邀请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领导、专家11人组成验收小组对这个子虚乌有的工程进行了假“验收”。杨平等人利用整个项目共侵吞长江堤防建设专项资金206.4万元。

案例分析: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洪湖分局副局长杨平、长江水利委员会界牌工程代表处职工苏勇等人相互勾结,疯狂造假,通过签订假合同、绘制假图纸、提供假供货、实施假监理、编造假验收等手段,侵吞长江堤防建设专项资金。一个超级滑稽的影子工程竟能如此步步顺畅,粉墨登场,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权力缺乏监督,工程施工合同签订过于随意是该项目得以实施的中心环节,是造成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如果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假施工合同、假供料合同、假监理合同,这其中只要有一个被及早识破,就不会有后来完整利益链条的形成。由此可见,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已经到了非建立不可的地步了,只有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未经审计部门审定,合同不得生效”,才能有效防止腐败案件的发生,才能把权力真正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从上述几则案例可以看出,缺乏监管的工程施工合同很可能成为当事双方恶意串通、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已成为实现合同监管的必要条件。应当从法规层面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强制性规定施工合同必须经审计后才能生效,明确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合同审计中的合法主体地位,以实现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合同的依法监督。

二、建立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

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资金投向投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建设工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法律保障,其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结算、验收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项目成败。因此,工程施工合同审计制度应相应从合同文本审计、合同订立过程审计、合同履行过程审计三个方面入手。

(一)合同文本审计

合同文本审计是建设施工合同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并出具正式的审计意见书。发包方与承包方应当遵照审计意见书执行。

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主要审查承包方单位名称是否与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上的名称一致,审查施工资质情况、施工组织能力、财务状况等,审查是否存在借用资质或非法转包情况,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是否超越其资质能力等现象。

2.审查合同施工内容。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参照住建部、国家工商总局于2013年联合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对其进行拟定;审查合同所包含施工内容是否经发包方管理层会审并授权;合同所述施工内容是否与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相一致。

3.审查合同语言表达。主要审查合同语言表达要做到清晰和严谨,减少或防止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审查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要求相统一,注意审查在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答疑、澄清文件和承诺书等是否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有无背离其实质。

4.审查合同潜在风险。审查合同双方承担的有关清单工程量增减、材料价格浮动等风险是否对等,是否承担了不应有的风险;审查违约责任条款是否明确、具体、有效,违约金、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和计算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具有操作性。

5.审查合同计价条款。主要审查合同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工程特点,对预付款、进度款拨付的约定是否清晰、合理,是否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对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施工合同,重点审查计价条款是否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审查结算价款部分是否注明“以审计结论作为结论依据”;审查合同金额是否与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形成评标报告中标金额相一致,是否另行订立了与合同实质不一致的其他协议。

(二)合同订立过程审计

1.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合法性。主要审查合同订立过程是否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订立的相关规定,有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当事一方造成损失的行为,审查当事双方代表是否为法人本人或由其授权的人,合同专用章名称是否与中标通知书上中标单位名称一致。

2.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规范性。审查合同签订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审查合同文本是否按照审计意见书进行了调整,审查合同签订是否经有相应权限领??审批,合同专用章是否由专人保管,合同各页码之间是否加盖骑缝章。

3.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过程的真实性。主要审查合同约定施工地点原貌是否与总平图相吻合,有无先施工后签合同的现象。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自愿,有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被迫签字的现象,订立过程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合同履行过程的审计

1.工程前期审计。审查建设单位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审查账户科目设置及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交纳履约保证金;审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到位情况;审查施工单位管理班组是否为投标文件中承诺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为投标单位内部人员,有无私自分包、转包等现象;审查工程是否按合同约定开工,建设单位承诺的三通一平条件是否具备,施工单位承诺的机械、塔吊等辅助施工设备是否到位。

2.工程中期审计。审查施工单位已完成合同部分的工作量,建设单位是否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有无违反合同约定超额支付或提前支付的现象;审查隐蔽工程是否经过监理单位鉴证与验收,是否按设计要求完成;审查主要材料设备是否为施工单位投标时承诺的品牌和型号,是否具有相应的品牌证书和合同证书;审查暂估价设备和材料采购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经过市场询价,合同双方确认的价格是否符合当地市场情况;工程需要变更时,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申报并得到批准,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审查施工单位申报变更价款的合理性。

3.工程后期审计。审查工程是否按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交工。如未按时交工,施工单位是否及时提交延期申请,延期理由是否充分,是否及时得到回复;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适时组织竣工验收,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时完成对验收中发现问题的整改。

4.工程结算审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合同、招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工程图纸、变更签证、暂估价设备和材料价格确认单、验收报告等资料,对单位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

5.工程决算审计。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工程结算审计结论支付工程尾款,是否足额扣留质保金,审查建设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财务核算情况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审查工程竣工决算编报是否及时、正确、完整;检查竣工决算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9

(一)跟踪审计环境有待优化

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决定了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大、周期长、环节多、环境复杂。尽管许多高校已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但建设项目众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尚未合理界定,高校决策层、基建、财务、审计、监察、资产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建设管理者往往把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职能与审计部门的造价咨询和评价职能混为一谈,把造价管理的职责理解成审计的职责,认为跟踪审计是建设管理部门下面的造价控制组。高校校长经常把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施工时把工期放在首位,在规定时间内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样往往会导致工程时间紧、设计粗糙。校长最关心的是校舍是否安全、学生能否按时入住,而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并不是很关注。施工单位往往会抓住学校这个弱点,在施工中频繁变更,漫天要价。由于跟踪审计的介入,限制了签署联系单的自由度,增加了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若因变更价格谈不拢,施工单位便以停工要挟,认为是跟踪审计影响了工程进度,矛盾便集中于内部审计部门,给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二)跟踪审计力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审计队伍建设,但离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是审计力量的不足制约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大,跟踪审计任务繁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受到制约,部分高校还采用纪监审合署办公的形式设立内审机构,没有专职审计人员。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跟踪审计要求不适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经济、法律、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传统结算审计思维的影响严重,知识结构以会计为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据调查显示,浙江高校内审人员中74.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审计师类、经济师类等,45.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而工程师类内审人员只有4.8%,从事基建工程审计和修缮工程审计的内审人员严重缺乏。[2]三是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尚需加强。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自身审计人员少,大多数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社会审计机构选用、质量评估等具体管理办法,也没有精力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及由其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和评价。[3]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利于规范管理高校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控制环节多、计价次数多、处理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难以适应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项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能及时发现、纠正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并向建设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持续地反馈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2.有利于提升绩效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对高校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的跟踪审计以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延伸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写入不合理条款而使高校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能及时对工程变更签证事项的合法合规性、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进行审计,为后期的审计结算确认签证,并将问题和矛盾提前解决,避免事后相互扯皮。3.有利于预防腐败造成高校基建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督,决策、管理、监督三者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高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建设过程,通过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对权力形成制约,促使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一开始就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能有效预防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高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结合我国部分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实践,可以将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分为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五个审计阶段。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每个审计阶段设置审计工作关键控制点[4],有助于审计人员选准介入时机,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1.投资立项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决策程序。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建设方案是否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经有效批复。(2)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有效,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功能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投资规模是否适度。(3)审查投资估算。审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计划是否得当。2.勘察设计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审查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内容、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客观、公正、严密。(2)审查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是否通过招投标方式征集;设计方案的论证,是否贯彻了优化设计和限额设计的原则;是否组织有关权威专家对图纸进行会审。(3)审查概(预)算编制。审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按程序进行评审,编制方法是否合适;概(预)算内容是否真实、全面,有无漏项或增项;编制原则和计价依据是否现行适用;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是否符合,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是否符合。3.施工准备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招标文件。审查施工、监理、代建等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严密,其中的暂定价、指定价等的确定依据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评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2)审查合同。审查合同是否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合同文本;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限制性条件;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3)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制说明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清楚,是否有漏项、重项;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依据、内容、取费标准和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合理。4.施工实施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隐蔽工程。审查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如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程序和手续等;隐蔽工程验收是否由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签证,否则不予承认;隐蔽工程记录的内容是否详细,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否全面。(2)审查主要材料及设备。审查材料招投标情况,建设管理部门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需招标的其定价方式是否与审计组共同确定;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价格确定是否合理;在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或安装前,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对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进行确认。(3)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查所报进度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度及实物工程量相符;进度款计量计价方式及支付办法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虚报的现象,工程预付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扣回等。(4)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审查工程变更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规范,要严格控制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签证内容、签证材料价格是否真实;签证是否及时,事后补签不予承认;是否符合签证批准权限;签证计量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有关条款相符。(5)审查索赔费用。审查索赔证据是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确实存在,是否反映实际情况;索赔证据的提出及取得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率;索赔的工程量计算、套价、取费和工期是否合理。5.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竣工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与合同条款是否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是否一致,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竣工项目的单价计量、定额套用、相关规费和税金的计价标准是否准确、合理。(2)审查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数据填报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建设项目的内容与批复的概(预)算投资是否相符;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来往帐隐瞒、转移、挪用结余资金的行为,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交付的资产是否符合交付条件,核算是否准确;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是否超概算。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运行程序

根据上述审计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结合审计工作的常规程序[5],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运行程序可划分为三个步骤。1.审计准备(1)确定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学校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及相关规定,综合单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立项,并确定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并报学校批准。(2)成立审计组。根据学校批准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完成社会审计机构的选聘、委托和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成立由社会审计机构和高校审计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组。2.审计实施(1)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根据立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实施。(2)下达审计通知书。向高校建设管理部门下达全过程跟踪审计立项通知书和实施细则,明确告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具体送审要求以及相应的审计时效承诺等事项。(3)送交送审资料。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细则列为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建设管理部门应对送审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审计时效承诺,提前送交送审资料。(4)出具审计意见书。收到建设管理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送审资料后,审计组按照规定的审计时效承诺,及时出具审计意见书。(5)反馈意见落实情况。送审业务活动审计完成后,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将相关业务资料以及审计意见的采纳与落实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审计组备案。(6)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组听取被审计对象意见后,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7)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8)开展财务决算审计。在财务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财务决算送审资料后,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3.审计终结(1)出具造价审计意见书。高校审计部门出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意见书,用于工程款项的尾款结算和审计费用的结算。(2)出具最终审计报告。高校审计部门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跟踪审计过程中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尚未整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归档审计资料。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对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审计成果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

三、提升运行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基础

为了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建设项目,应建立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校内跟踪审计规章制度高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围绕高校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在校级层面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如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界定高校审计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目标、主要内容及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管理工作流程,既为建设单位制订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可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建设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变更联系单管理办法、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与跟踪审计形成良好的制度衔接,使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促进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和谐进行。2.建立和完善委托跟踪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当前,高校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基本上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或聘请社会审计人员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委托社会审计的相关制度显得十分必要。高校审计部门要细化对社会审计机构选聘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委托社会审计的合同签订、过程监督、报告核实、质量评价等重要管理环节的制度建设,以确保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如制定审计组岗位职责制度、重点审计环节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委托跟踪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审计组廉洁自律制度等。

(二)夯实跟踪审计队伍,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关键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由高校审计部门完成,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完成,但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审计及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加强在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高校要为在职内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内审人员要勤下工地,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咨询、协调沟通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审计实战经验;要经常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审计机构之间开展横向审计业务交流,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的平台。2.适当引进具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3.聘请社会审计人员或社会审计机构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社会信誉良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不仅可以减轻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为此,在开展社会审计机构的招标过程中,要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的信誉、审计业绩和质量、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核,选择更优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另外,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倾向性,在不同的审计领域其实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技能匹配原则,选择与跟踪审计内容匹配的社会审计机构,聘请与审计任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审计人员,从而提升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质量。

(三)控制委托审计过程,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保障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委托审计已成为高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频繁互动,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者的定位,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一旦越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因此,要强化对委托跟踪审计过程的监督、检查与控制。1.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委托跟踪审计,除了受托社会审计机构按合同履行职责外,高校审计部门还必须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直接把关,如工程量清单审核、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竣工结算审计等关键环节。2.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的复核、检查高校审计部门要组织审计组进行定期汇报,讨论、询问有关问题,促进审计的深化和补漏;对审计内容相同的项目,要组织审计组集中对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差异,促进平衡。另外,高校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与审计人员的业绩考评及社会审计机构的聘用、报酬挂钩。3.明确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事前议事机制,使审计人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代替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避免口头答复的做法,对需要回答的问题,要通过议事机制来妥善处理。4.提高委托跟踪审计的时间效率高校建设项目有工期要求,每个环节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应先于或同步于项目建设的进度,才能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控制风险。跟踪审计要为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服务,而不是影响工程进度。

(四)科学评价审计成果,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动力

工程审计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工程造价;预算评审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支出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可以对各个类型施工项目进行投资评审,工程造价的控制将会更加合理。但是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投资评审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仍然无法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因此,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对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探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财政投资评审现状

1.1缺乏事前控制

就现阶段我国财政投资评审而言,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仍然沿用传统方法进行,但是传统方法进行的造价控制,只能实现施工过程以及竣工过程的控制,对于准备工作的控制并不重视,未参与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和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但是从事前具有的准备工作内容而言,无论是合同内容还是预算编制都会对后续工程内容产生影响,如果不能进行合理控制,将会造成企业项目投资的失败以及造价波动。

1.2事中控制无法做到精细化

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工程内容,因此对于该方面的控制无法做到精细控制。首先而言,预算编制时,由于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施工方案不明确等,对各种材料、设备的规格型号不明确,并没有合理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施工时材料、设备及施工方案选择存在一定差异性,造成造价控制难以实现。其次,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变更以及现场签证问题,很多变更内容财政投资评审人员没有做到事前判断,造成工程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资源投入增加等问题,进而影响造价控制。

1.3事后控制局限

财政投资评审部门对工程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决算审核存在着局限性,在传统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往往对项目建设程序、资金周转、财务核算、项目绩效等方面的评审不够重视,这已与当今财政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评审要求还有差距,同时,事后控制的局限性还体现在无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如绝大部分地方未建立财政项目评审过程管理系统和建立不同类别项目的造价指标数据库。

2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对工程造价控制策略研究

2.1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内容较为复杂,施工量较大,这就促使不同设计方案所需要的工程造价数额存在差异。对于设计阶段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设计过程中,需要参与设计方案的制定。财政投资评审人员需要参与到工程设计方案的研究中,并且结合实际财政情况,给出相应的方案意见。此过程中不建议财政投资评审人员主导设计方案的制定,因为毕竟不是工程建设专业人才。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在其中的作用其实是寻求设计方案与经济之间的平衡点,最终的目的是“花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2)做好设计招标控制。为了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很多建设单位在设计方案选择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方案招标的方法进行,在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一个。因为此环节关系到工程后续施工的内容,所以必须对相关技术性条款进行控制和审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设计方案的招标时间不能过短,应该为一部分潜在投标人员留足设计时间,也可以根据具体招标情况进行延迟,尤其不能发生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降低设计评审标准等问题。其次,在实际设计评审过程中,需要做到设计质量与经济效益共同考虑,不能为了降低设计费用而造成设计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影响预算造价,也不能给足设计费用而建设单位监管不到位造成设计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影响预算造价。最后,建设单位所举行的招标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竞标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树立企业行业形象,号召更多的潜在投标人参与到竞争当中,这样企业获得更多的设计方案,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选择。

2.2强化合同管理,重视预算评审

此环节的造价控制策略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所在,只有做好合同以及预算评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造价不会发生大规模波动,从而控制工程造价。具体完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财政投资评审人员需要按照投资评审相关要求进行合同评审,以此进一步完成合同管理,让合同内容可以更加契合实际工程建设情况。具体需要审核以下合同内容:工程计价方式、承包方式、价格调整、工程变更价格确定、结算方式、投标优惠比例、工程量清单漏项、工期延误处理等,同时需在合同中约定,最终工程结算价款以**评审中心评审为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另一方面,在完成合同评审和管理之后,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评审,要求建设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造价内容必须全面、合理和准确,完善勘察设计方案、土石方调配方案、爆破方案、确定土石比、材料规格型号等,全面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单位后期施工过程中可以更加契合工程实际,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以此维护施工单位经济效益及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时要求相关的预算评审人员,深入到市场以及施工环境中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施工过程中将会涉及的工程内容,以及市场基本情况,把市场波动情况及施工方案造成的成本增加等因素考虑到预算评审之中。如果预算评审进行过程中,市场发生变动,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应该做好信息的收集与对比,积累财政投资评审经验,保证投资评审的准确性,从根本上实现造价控制。

2.3工程实施阶段的控制

对于建筑类型的企业而言,工程实施阶段将会包含70%的工程任务量,所以对于此环节的工程造价控制尤为重要,要求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可以深入到施工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与控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浪费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设备、材料、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无论人力资源的应用数量,还是设备以及材料的应用数量都十分巨大,也是工程正常开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其实就是对以上内容的控制。①对于设备的应用大多数企业通常采用“以租代买”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成本[1]。对此,建设单位应及时协调、解决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避免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期延误而延长设备的租赁时间,进而增加工程造价。财政投资评审人员需要对各种相关设备租赁市场价格进行准确把握。②对于材料的采购需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建筑材料市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波动幅度不会过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在采购材料前将采购数量和新材料的单价报建设单位及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核对,对主要材料各期施工数量及时签证确认,以便调整合同价款。并且,工程材料的购买往往数量较大,所以可以从材料商手中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2]。③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懂技术、会操作的熟练工种,能轻松自如的应付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进行各种技术、安全培训,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2)重视工程变更以及签证管理。对于工程施工而言,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等问题,这就要求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发挥评审作用,保证变更和签证工作合理进行。首先来说,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熟悉造价的专业人才,在签证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使得签证现场出现较多的不规范现场,签证水分较多,导致在结算时增加工作难度。因此应明确变更及签证权限,超过权限的变更及签证,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应全程参与工程变更及签证工作,对重复计算工程量、合同内、施工方原因造成的签证等,坚决不予认可。对于工程变更增加造价较大的,必须送审预算评审,以有效地控制造价。然后需要财政投资评审人员对图纸进行审查,避免因为施工图纸错误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同时对相应的图纸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预判可能出现工程变更的环节。

2.4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合同内容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保证工程可以正常进行使用。如果出现质量纠纷等问题,需要按照合同规定内容进行解决[3]。②对监理以及其它类型的第三方审核人员的从业资质需要进行综合评价。③对于竣工阶段的评审工作,需施工单位提供好施工图、预算评审资料、招投标资料、竣工图、设计变更、各种签证资料等,同时需审查各种签证的合理性、合法性。竣工结算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图纸、工程变更单施工完毕,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结算方式是否依据合同进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