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读后感受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1:42

灰姑娘读后感受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1

《灰姑娘》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灰姑娘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灰姑娘读书笔记1提起我最喜欢的书,那就是《灰姑娘》这本童话书了,不管看多少遍,也觉得看不厌。

《灰姑娘》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直和父亲快乐地生活。直到有一天,父亲从外边带来了自己的继母和两个姐姐,灰姑娘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她们把灰姑娘的漂亮衣服拿走,并霸占灰姑娘的卧室,把灰姑娘赶到厨房去休息。有一天灰姑娘的父亲要去远门,很久才会回来。继母和两个姐姐更加刁难灰姑娘,让他洗衣做饭,不停地干活,能得浑身都是灰灰的。

突然本国王子要举办舞会,从中挑选一位美丽的姑娘做王妃。灰姑娘的家也受到了邀请卡,可继母不让她去。灰姑娘很伤心,这时魔法婆婆给她变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鞋,并把南瓜变成一辆漂亮的马车,四只小老鼠变成白马和马夫。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并对她说必须再晚上12点钟声敲响前回来。来到舞会现场,王子邀请灰姑娘和他跳舞,直跳到晚12点钟,听到12点钟声响起,灰姑娘马上告别王子往家走。一不小心把一只水晶鞋丢在舞会现场,正巧被王子捡到。于是,王子让人寻找水晶鞋的主人。寻到灰姑娘家里,两个姐姐都无法床上,一个脚后跟太大,一个大脚趾太长。只有灰姑娘轻轻松松地穿上了水晶鞋。从此以后,灰姑娘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看到了这里,我感叹!生活中虽然被一个个“石头”绊住过,但只要越过了,就没事了。

灰姑娘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林童话》,其中的《灰姑娘》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灰姑娘》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恶毒的继母与两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小姐,并将老鼠变成马夫,南瓜变成马车,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鞋给灰姑娘穿上。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派大臣至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故事中的灰姑娘心地善良,对人友好,所以她总会得到好报。人的幸福是可以自己争取的,像灰姑娘那样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即使外貌丑陋但心地是美的,而恶毒的后母和两个姐姐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灰姑娘读书笔记3导演努力地讲解着这部童话电影的诉求,他说:我们活在一个怀疑主义、愤世嫉俗的世界,也容易变得愤世嫉俗。善待他人看上去既不聪明也不酷,会让我显得很弱,别人会笑我蠢,笑我天真,笑我不成熟。但是最终这部电影是个童话,他提供一面镜子,让你审视善良和勇气。与人为善是向外看,看到所有的他人,而不要总是我我我。我想人们看到后妈和灰姑娘这两个人物,很简单就能够决定自己要做哪一个,选择做善良的人是一个简单而又难以坚持的决定。

在电影里面灰姑娘和王子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这也是灰姑娘的母亲留给她的教诲。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的。

星原开了一下脑洞,时间穿越回了自己读小学的时候,黑板上面的标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想那个应该是精神分裂的范畴。《灰姑娘》真人版的电影做了些许的改动,我想这种改动是成功的,你觉得呢?

灰姑娘读书笔记4格林的童话《灰姑娘》,被改编成电影,被改编成戏剧,以多种艺术形式继续感动着人们,而且被感动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孩子们。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与之相比,就单薄了,不光是情节单薄,就其给予人们的感受也是单薄的。灰姑娘的故事,更与潜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共鸣。因而更具魅力。

继母不懂得珍惜她,因为她还有自己的两个亲生的女儿需要珍惜。她是母亲,她有母爱,但是她的母爱过于自私了,全部的爱都在了亲生的女儿身上。

继母带来的两姐妹不懂得珍惜灰姑娘,也许她们的自私就是受了自私的母亲的影响。她们扒去了灰姑娘漂亮的衣裳,把她当女佣使用。

亲生的父亲不敢爱惜灰姑娘,他的懦弱助长着老妖婆和她的女儿对灰姑娘放肆地虐待。

灰姑娘没有得到爱心,但是灰姑娘珍惜着自己的爱心,没有因为别人不能够给予自己爱心就变得刻毒起来。她把自己的那爱心用在了对母亲的倾诉上,她把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对小鸟的交往上,用在了那株美丽的大榛树上……

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因为境遇而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多少人会因为境遇而沉沦,没有了任何勇气去追求了。但是灰姑娘没有。当听到王子举办舞会的消息,她在小鸟们的帮助下,不顾继母的阻挠,参加了舞会,并且立即被王子注意……小鸟们帮助了她,大榛树帮助了她,如果没有灰姑娘先前对他们的爱心他们此时此刻会帮助灰姑娘吗?原来对别人施以爱心其实就是对自己施以爱心就是对自己的珍爱!

灰姑娘的故事感动着我们。灰姑娘的故事启迪了我们吗?

珍惜我们的爱心,别叫它死亡,别去管个别人如何地对待我们。珍惜我们的梦想,别去管我们此时此刻是多么地艰难。那么,你也会让自己完成一部新版的灰姑娘的故事的!

灰姑娘读书笔记5从小就听妈妈讲过《灰姑娘》的故事,只记得是一个狠毒的后妈和一个善良的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这次寒假,我自己读了《灰姑娘》这个故事,我很喜欢善良、勤劳、乐观的灰姑娘,很讨厌狠毒的后妈和两个懒惰的姐姐。

阿姨问我:灰姑娘为什么最终能得到幸福?我说因为她很善良,好人有好报呗!

阿姨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你说对了一半。灰姑娘之所以能得到幸福,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她能守时。如果她未能在凌晨12:00前离开皇宫,你说她会怎么样?”

我脱口而出:“那可就惨了,一定会变回原来的脏脏的样子。”

“是啊,做一个守时的人很重要,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2

学生汇报自己读过哪些童话。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童话故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童话故事很感人,还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生: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好像也进入了童话世界,感觉妙极了。

生:在童话故事中,我们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师:的确,童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思索,给我们启发。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要是能永远住在童话世界里该有多好呀!

师播放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生跟着音乐唱歌。

师:同学们,随着动听的歌声,我们又走进了童话课堂,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灰姑娘》。(板书课题)

师:这个故事大家非常熟悉,谁愿意为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一名学生讲故事。

师:听了她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你的故事讲得真好,我仿佛也走进了童话故事中。

生: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很生动,我要向你学习。

生:你能把读过的故事生动地讲出来,我真佩服你。

师:同学们真会夸奖人,我们讲故事也要向她学习,善于抓住重点。谢谢你!

二、交流体会

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一个?并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总欺负她。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还小,但你们能够分辨美丑和善恶,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课件出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围绕屏幕出示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从《灰姑娘》的故事中哪个人物身上或哪个故事情节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悟?

生:我从灰姑娘一定要在十二点前回家,看出她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因为这是她和仙女的约定。(师板书:守信)

师:你太棒了,相信你也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生:我来补充她的发言,从这里我们还看出灰姑娘是一个遵守时间的人。(师板书:守时)

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出现在大家面前。哎呀,那就惨啦!

师:是呀,因为灰姑娘守时,所以才没有在王子面前出丑。

生:我从王子和灰姑娘结婚时,虽然她的两个姐姐非常害怕,不知道灰姑娘会给她们怎样的惩罚,可是灰姑娘仍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她们,从中可以看出灰姑娘是一个善良而且宽容的人。(师板书:善良、宽容)

师:如果你是灰姑娘,有两个这么恶毒的姐姐,你当上王后之后,会怎么对待她们?

生:我会像她们对待我一样,让她们不停地干活。

生:我会加倍地惩罚她们,甚至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

师:可是灰姑娘没有这样对待她们,仍然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她们,真是一个善良、宽容的好女孩。你还有哪些感悟?

生:我从仙女、老鼠和狗帮助灰姑娘的情节中懂得了要热心帮助别人。

师:是呀,如果没有仙女的帮助,灰姑娘就不能成功地参加舞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朋友。我们的朋友一定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吗?

生:如果有当然好,可现实生活中哪有神仙呀!只要是真诚的朋友就可以了。

师:不错,我们的朋友不一定多了不起,但我们需要朋友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在这里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有许多朋友。

三、总结升华

师:细细地品味了《灰姑娘》,老师写下了两句话和同学们共勉:

善良能弥补我们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能力,比如外表。

青春与美貌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的,唯有高贵的人格会在岁月的积淀中愈来愈美丽。

学生自由读。

师:看了老师写的话,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就把你的感受也编成类似格言的话和同桌说一说吧。

学生汇报。

四、拓展延伸

师:谢谢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想,下面就请你把喜欢的格言写在课前准备的小卡片上,可以是老师、同学说的,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写好后可以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3

可能大家会笑话我,长这么大了还喜欢看童话故事,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又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有了灵性,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的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的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在童话的世界里可以满足我的好奇心,可以让我想象的翅膀更加丰满。它就像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我的童心;就、像大海上的导航灯,引导我进入浩瀚无边的快乐世界。所以我认为看童话故事并不可笑,如果你是认为看童话是可笑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童心已经没有了。张晓风曾经不是说过吗,“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这篇童话讲的是:年幼丧母的灰姑娘备受继母和两个姐姐的欺凌,在家中沦为女仆一般的角色。有一天,皇宫的使者送来了参加舞会的邀请函,得知王子将在舞会上选择一位女孩作为王妃,两个姐姐兴奋不已,然而她们却和继母一起无情地拒绝了灰姑娘同去参加舞会的请求。待继母与姐姐们走后,灰姑娘已经去世的亲生母亲突然幻化成的精灵出现了,在她的帮助下灰姑娘穿上了妈妈生前的礼服,她的双脚也变得闪闪发光。精灵警告她:在心中要保持简朴,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闪光的亮片就会瞬间消失,失去光彩。王子看到了灰姑娘,为她心醉神迷,父亲也认出,精灵就是灰姑娘生母的化身,两个年轻人的舞步跟随着父亲和母亲的舞步,沉浸在深深的爱意当中。午夜,灰姑娘匆匆离开舞会时,一不小心将水晶鞋掉在了舞会上,王子捡到了灰姑娘的水晶鞋,利用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虽然经过许多挫折,但是最后王子和灰姑娘还是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当大家都在为灰姑娘嫁给王子并过上幸福生活而欢欣时,我却对这个故事有了不同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在看的同时又没有仔细想过,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灰姑娘最后到底是不是幸福。故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人问过灰姑娘到底同不同意嫁给王子,只是王子认为灰姑娘是他喜欢的人,所以就娶了她。或许灰姑娘并不同意呢?或许她只是单纯的想去参加舞会。或许也只是想看看王子到底长什么样子而已,她并没有说过想与王子在一起,并没有说过喜欢王子,一切都是王子与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王子和灰姑娘是不是真的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了呢?可能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结局是如何。这样写只是为了给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是谁说灰姑娘与王子跳舞就要和他在一起?是谁说灰姑娘是王子要找的人就一定要和王子在一起?是谁说只要穿上了王子心爱之人的水晶鞋就要与他在一起?灰姑娘有她自己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王子要娶她,她就一定得嫁呢?她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不是吗?为什么不让她表态就让她嫁给王子呢?或许灰姑娘刚嫁给王子之时的确是很幸福,但是谁又能保证灰姑娘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一定幸福呢?她对王子并不了解,难道不是吗?两个互相不了解的人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他们两人的性格也许并不适合在一起,也许王子的父母在灰姑娘嫁过去之后会不满意她,如果真是这样,灰姑娘会幸福吗?正是因为当初众人并没有给灰姑娘选择的权利,所以导致灰姑娘可能下半辈子也不幸福,这责任谁负呢?王子还是作者呢?不,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所以谁也付不起这个责任。是因为那是灰姑娘的幸福,是灰姑娘的一生。

灰姑娘你真的幸福吗?你真的甘愿一直如此吗?你真的不知如何反抗吗?还是因为你的反抗没有用。是因为他们是皇权贵族,还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贵族的生活,不愿再过清贫的生活呢……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4

——读《格林童话》有感

水南小学 三(4)班 朱思施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 名字叫《格林童话》。书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给我指明了做人的道理。

比如像《渔夫和他的妻子》这篇童话故事。里面讲了妻子一次又一次让丈夫去找比目鱼,给她想要的东西。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这让我知道了人不能很贪,因为贪的人就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再如《灰姑娘》这篇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因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病死了,一年后他爸爸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带着她那两个漂亮的女儿和灰姑娘住在一起。这个继母和她的两个女儿心地很恶毒,老是虐待灰姑娘。但是灰姑娘勇敢、坚强地面对她们制造的一切难题,最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读了这个故事使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美,重要的不是外表的美,而是心灵的美。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5

关键词:简・奥斯丁 灰姑娘情结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33-02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女性作家。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多年来简・奥斯丁和她的作品一直受到很多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灰姑娘情结产生的潜意识影响作家的创造性思维,并体现在创作中。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表达,灰姑娘情结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奥斯丁创作的六部小说,主要以女性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中心,女性人物都像灰姑娘一样有对爱情的美好理想、对婚姻的浪漫憧憬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凭借个人的魅力、努力争取个人幸福,简・奥斯丁对主人公的命运的安排都与灰姑娘的模式有所关联,同时又展现出独立的人格,她们都能用理智去面对情感,从而获得最终的幸福。

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洋溢着灰姑娘情结。灰姑娘的模式即为美丽温柔善良的灰姑娘似的人物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爱,处于较低的地位,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经历一些磨难之后,最终收获幸福的爱情,并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灰姑娘的故事不仅在民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灰姑娘的故事总是不断发生。灰姑娘渴望完美的爱情。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是基于她的家庭背景和情感体验。奥斯丁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那一时期家庭财产都被一个男性继承人继承,女性在这个父权社会制度下成为男人的附属。女性不被尊重、经济不独立,缺乏自己的独立空间,只能依靠男人生活。女性处于寻求男性保护的弱势地位。在那个时代的英国,婚姻是女性改变命运唯一的方式。她们选择配偶的标准往往是定位在同类或社会的上层阶级。对女人来说,婚姻意味着生活保障。在奥斯丁的作品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很漂亮,善良。故事的结局都是以一个幸福的婚姻为果。这和灰姑娘的故事完全相同,体现了作者的美好愿景。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早期作品。她描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达西先生的爱,获得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傲慢与偏见》中,尽管伊丽莎白的母亲还健在,但她却是一个不聪明的、无知且无能的女人。她从不关心女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整天沉溺于研究笑料,几乎不管教女儿,只是偶尔嘲笑一些他的妻子,是一个无家庭责任感的人。作为父母,他们很少考虑教育孩子的问题。因此,伊丽莎白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她同样缺乏父母的爱。达西是富有的贵族青年,英格兰彭伯里公园的所有者。由于达西的傲慢,伊丽莎白对他最初的印象很不好。因此,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拒绝了。但是,当她知道达西的善良为人后,消除了对他的偏见。最后,她与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在《艾玛》中,艾玛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母亲去世时,她还很年轻。因此,对她来说,母亲是模糊的记忆。尽管她的父亲还活着,但他每天除了聊天和喝茶,最关心的就是天气,无力照顾艾玛,更不用说去教育艾玛。因此,艾玛也是缺少父母之爱的。骑士先生是一个完美的绅士,很英俊、善良、谦逊,接受过高等教育。他非常关心艾玛。这个故事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曼斯菲尔德》是最具代表性的灰姑娘的故事。主人公范妮就是灰姑娘的代表。诺里斯的母亲是灰姑娘的继母的象征。马里斯和茱莉亚是灰姑娘姐妹的象征。范妮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的地位也很低,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她的母亲整天为生活工作,脾气暴躁,对待孩子不如她的哈巴狗。所以范妮也缺失父母的爱。尽管范妮非常漂亮和聪明,但依然遭受表姐和她姐姐的虐待。爱德蒙帮助她摆脱了麻烦的生活。这部小说的结局是范妮和她的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理智与情感》中的,埃丽诺和玛丽安娜的地位很低。她们没有自己的财产,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她们的父亲很自私,不关心女儿。达什伍德太太是一个软弱的母亲,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来指导她的女儿。特别是,当她的丈夫陷入困境时,她只是沉浸在痛苦中每天用眼泪沐浴脸颊。自然,姐妹俩没有得到父亲和母亲的爱和关怀。在经历很多困难后,埃丽诺和布兰登上校结婚,玛丽安娜嫁给亿万富翁爱德华。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男性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经济、政治以及其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性通常就是男士的附属。女性改善自己的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嫁给一个体面的和有钱的丈夫。简・奥斯丁认为,有经济支持、但没有爱,或只是有爱但没有经济支持都不是理想的婚姻。与此同时,她认为婚姻不是儿戏,为钱结婚是错误的。理想婚姻的基石,取决于双方的真诚的情感。这样的婚姻观就是一种女性意识的体现。另外,奥斯丁借用灰姑娘的原型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其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完善个人修养,不断丰富自我,无论在外表气质还是在道德层面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的女主人公十分讨人喜爱,最终得以真正在感情和经济以及地位上实现独立,能够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爱情,并拥有幸福的婚姻。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美丽大方且受过良好教育。她擅长思考,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并完全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伊丽莎白对婚姻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没有爱而结婚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她社会地位较低,但她的真诚、善良和智慧让自己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她断然拒绝了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决心不向没有爱情的婚姻妥协。她坚持平等理念,因此注重与达西的交流和沟通。伊丽莎白接受达西的再次求婚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以及彼此情感加深的基础上。面对凯瑟琳夫人的强力威胁,她不恐惧,不妥协,不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是渴望独立以及平等的女性的真实写照。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无疑是理性的,双方是相互尊重、平等和自由的。伊丽莎白拒绝做婚姻的奴隶。她对婚姻的理念完全体现了简・奥斯丁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理想模式。伊丽莎白不盲目服从妇女的传统观念,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其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灰姑娘形象的突破。爱玛的形象更接近生活。尽管艾玛是高贵和美丽的,但她对奈特利先生的爱情也很理性。艾玛强调自身的努力,是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女性代表。

简・奥斯丁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塑造既是灰姑娘情结的体现又有突破。具有女性意识的灰姑娘形象符合时代对女性的需求。奥斯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通过灰姑娘的故事来实现19世纪英国女性的爱情梦想,同时她们独立,坚强,所以在爱情的坚持和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具有优势,充分证明了奥斯丁对灰姑娘情结的突破与其女性意识的体现。

参考文献: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6

一、美国教育是有规矩的,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无法无天――“跑进教室”

课间,孩子们一定玩得很尽兴,否则怎么会“跑进教室”呢?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即便正在兴头上,听到上课铃声,还是快快地回到了教室。这说明,孩子们的确是懂规矩的,他们需要的教学制度是宽容有序的,而不是严苛而死板的。

二、孩子们是很容易理解童话故事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孩子很快讲完了”

这节课以讲故事开头,讲故事的主角是孩子们。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可以讲得眉飞色舞,可以读得如痴如醉。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排斥“故事”,变成了一种让人生厌的僵化的面孔。事实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回归到“讲故事”的阅读生态,把读故事的权利还给儿童,让孩子们品尝故事的滋味。“孩子很快讲完了”,说明他们很容易理解这篇课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的阅读教学对孩子们总是不放心,生怕他们遗漏了所谓的“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等。这些东西很容易阻塞阅读冲动,置换有趣的原生态阅读,败坏阅读口味。

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等是无须孩子们刻意记住的,记住了也没有用。一项调查发现,小学阶段所教给孩子们的“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不等小学毕业,基本都被忘却。但我们无须沮丧,要知道,这些作品及其学习经历已经沉积到了每个人童年记忆的深处。美国教师深谙此道,没下功夫大讲特讲“重难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是围绕文本,捡拾了6个文本细节和问题。这是孩子们可能忽略但又很重要的、正是我们教师需要教的细节和问题,体现了教师存在的价值。

三、《灰姑娘》可以教什么?

既然孩子们很容易理解这篇课文,那我们教什么?这正是困惑大多数教师的问题。有教师甚至提出,不教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内容,那该教什么呢?除了围绕主题展开讲解,难道我们就无事可干了吗?下面,我们逐个赏析这6个文本细节和问题的教学艺术,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吻应儿童的阅读期待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

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体现在了非常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毫不做作。

“平等”,不是在教学时间上师生各占一半;也不是教师的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多;更不意味着教师要隐退到教室后面装聋作哑。“平等”,并不妨碍教师的发问、启发、讲授。这节课,教师就是以“发问、启发、讲授”为主的,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标准,教师只能讲10分钟,这节课就不合格了。我们显然不能作出如此判断。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教师没有问“你们懂不懂啊?对不对?是不是”诸如此类的问题,甚至也没有问“你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直接问“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还加上了“为什么”。问题直指学生的视点和心窝,主动吻应了学生的阅读期待。问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小学生的阅读是感性多于理性的,读了类似于《灰姑娘》的童话,孩子们的情感倾向和研判是鲜明的。这几乎是不需要教的,只需给他们一个表达机会就可以了。特别是“为什么”的一问也为后续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 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和合理想象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教师做昏倒状)。

这是虚拟假设思维的启蒙,为孩子们打开了想象之门。这一问太妙了!

这一问的主要意图是劝谕孩子们要“守时”,要有时间观念。这是作者没有想到的。尤其是教师对女孩恋爱启蒙的劝谕,也是作者没有想到的。时间观念、恋爱、尊重别人等行为习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教师的捡拾显然是合乎时宜的。

这是文本里本来就有的词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种阐释性解读。这种解读是有基础的,即在学生已经进行了素读基础上的一种文本深度阐释。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老师,有了一种经由阅读思维而来的发现的喜悦。

阐释性解读就是把文本阅读与学生的当下生活紧密地联结起来,也就是我们常常做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但我们联系生活,是要孩子们理解文本,而该教师联系生活,是要孩子们理解自己。这是本质的区别,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该教师的教学中,学生是以读者主体身份进入文本的。

当然,二者是有共同之处的:阅读教学无须也不可能完全离开文本内容的分析,而有价值的文本内容分析是指向学生的视点和需要的。指向学生视点和需要的阅读教学,是需要依赖文本本身的。该教师采取的策略是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和合理想象。经由教师的启发,合理想象是小学生能做到的;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对小学生来说,则是一种挑战。虚拟假设思维、语篇推衍是这个课例主要的阅读策略。推衍也就是推论,这种策略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稍高层次的策略。小学阶段要教给孩子们多少这样的策略,教到什么程度,需要探讨。

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较高层次的语文运用策略上尚未起步。因此,该教师的教学才给我们一种新奇感。语篇推衍策略,在国外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历程,是很成熟的教法。

(三) 后妈不是坏人

老师:……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这是教师对文本主旨刻意的颠覆吗?不是。辛黛瑞拉是个不幸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个后妈。但是,这并非是语篇推衍所得出的结论。这样不幸的孩子,仍然有权利接受自己、爱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推论。

这样的推论可以使许多处在不幸之中的孩子,从此有了接受自己、爱自己的可能和理由,可以驱散长期萦绕在不幸心灵的阴云,阳光才有机会进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的孩子读了《灰姑娘》,只会哭泣、怨恨和哀叹,那我们宁可不让孩子去读这些悲惨的童话。显然,我们的孩子需要灰姑娘,但阅读教学需要挥别惯性、刻板的解读。

认真研读原著,你就会发现,《灰姑娘》就是要告诉世人,“后妈”也是需要社会尤其是孩子接受的人,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与“后妈”打交道。《灰姑娘》还告诉我们,处境不利的人一定要学会与处境优越的人打交道,灰姑娘是处境不利者的意象,“姐姐”则是白富美的意象。

(四)做自己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对一个弱小的生命而言,这是多么绝望的处境。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我们当然需要别人的帮助,对于参加舞会来说,漂亮衣服当然是需要的,但最最重要的是,灰姑娘要能见到王子。漂亮衣服和狗、老鼠仆人是充分条件,“南瓜马车”则是必要条件,它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提高速度的方法,除了“南瓜马车”,还可以有别的选择。此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展开想象,不一定立马就把童话中的“小仙女”“南瓜马车”“狗、老鼠仆人”等摆出来。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

有了狗、老鼠的帮助,辛黛瑞拉可以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但是,假定狗、老鼠这个时候贪玩,不能及时提供帮助呢?孩子们,请你们想一想:“这种可能性,有吗?”如果是这样,辛黛瑞拉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环节的教学,该教师的确牵得太紧了,急于得出自己的结论。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算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这个环节的教学,该教师几乎不容学生质疑,急于要学生接受自己的结论。

(五)爱自己,接受完整的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句话,该教师重复了两遍。可见他非常认同这种说法。从语篇推衍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说吗――如果辛黛瑞拉真的爱自己,就会让自己成为王妃?这是读者期盼的结局。显然,一个人爱自己是无可指责的。但是,爱自己,不一定能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灰姑娘爱的是“成为王妃的自己”。也就是说,在灰姑娘的意识中,她只能接受“成为王妃的自己”,这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价值观,如出一辙。这样的价值观,不能说不好,然而,这种完美的爱情价值观所导致的人生悲剧,已经让许许多多的人吃尽了苦头。

在这场爱情角逐中,灰姑娘显然是资源匮乏的一方,而“姐姐”则是资源丰富的一方。故事的结局违背了生活之理,刻意迎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该教师掉进了作者狭隘的视野,引导学生走进了一个有违生活之理的理想世界。也就是说,该教师没有给学生指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路径。这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过分刻板,过于刚性,不足取。

“爱自己”是一种本然的状态,每个人在自己心中的镜像都是完美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是处在从“爱自己”到“爱他人”以便确认和接受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爱他人,爱他人的残缺,才能发现、接受自己的毛病和缺陷,也就是“爱完整的自己”。

该故事中,灰姑娘被塑造成一个无辜的、令人同情的、完美无缺的形象。灰姑娘的命运的确是无辜和令人同情的,但灰姑娘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她带着对自己生母的怀念,对后妈持一种本能的习惯性抗拒,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故事的教学,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教师指出来。当下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后妈、后爸”正处在这种毫无头绪的烦恼和纠结之中。要取得这种相互的谅解、理解、接受,“灰姑娘们”和“后妈、后爸们”是需要耐心和情商的。

(六)鼓励质疑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该教学片段,教师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通过与文本作者开展有价值的、可能的对话,孩子不仅敢于质疑文本的细节安排,甚至可以质疑语篇的整体结构。教师把学生视为一位独立自主作出选择判断的读者。阅读教学的确要给小学生一些指向明确的价值观指引,但这种指引应是柔性的,是鼓励儿童言说胆量的、尊重儿童选择权利的、可以逐步内化的、扩展儿童言语空间力的。然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刚性灌输,其结果是,带着与每个问题相匹配的唯一正确答案,孩子们走出我们的教室和学校,成为一个等待而非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的人。这种思维惰性和精神萎顿弥漫了我们的课堂,侵蚀了孩子们的意识深部。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7

[关键词]童话;灰姑娘;性别秩序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并已得到极大关注和研究的故事类型之一,在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间故事里都能觅得此类型故事的踪迹。美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中曾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

在世界范围内包含“灰姑娘”母题的故事变体为数众多,构成了一个超地域、超民族的故事类型。对于这个民间故事类型在全世界究竟存在多少个异文,答案至今没有一个确数。玛丽安・洛尔夫・考克斯早在1892年就曾对这一故事母题作过系统的研究,她尽可能地搜集所有流传于欧洲的“灰姑娘”故事并整理出版了一本“灰姑娘”故事集,总共记录下345个属于此类型的故事。在她之后,民俗研究者们展开了更为广泛的调查与统计工作,迄今为止已在亚、非、欧、美发现了700多个“灰姑娘”类型的故事。如果再加上以此为主题的图画、音乐以及各类剧本等,那么“灰姑娘”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形式不下于1500种。

“灰姑娘”型故事无论在细节上有多少差异,其主要情节都是相似的。这个故事类型通常包含以下因素:一位善良而不幸的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母亲的离世,新家庭成员对女主人公的欺侮,帮助女主人公克服难题并最终为她带来幸福的神奇力量,用于识别女主人公的一件物体(通常是一只鞋)。

为什么在如此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在如此众多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相同的故事母题呢?童话故事渊源于千百年流传的民间故事,有其属于口述传统文本的看似朴素简单实则驳杂丰富的特色,它最能反映集体无意识,最凸显丰富的原型。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就曾指出:“当童话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历史阶段,当时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习惯,这些都像四周事物反映在镜子里般地在他们的创作――童话里。”古今中外的童话作者在创作童话的过程中都会在无意识中使用、激活了原型意象,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典型情境加工制作成为文学作品,表现人类共有的恐惧和愿望。灰姑娘故事的世界性流传,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人类精神与心理的共通性相关联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灰姑娘故事,西方最早的文本记载出现在法国人夏尔・贝洛(Charles Perrault)的《古典童话及神话故事》(Histories et contesdutemps pass é),副题为《鹅妈妈的故事》(Contes de mamere loye,1697)里,1792年经过森巴(Robert Samber)的翻译后,在英语国家流行。19世纪初被格林兄弟收入故事集而名声大噪。格林兄弟在对灰姑娘故事整理加工时形成了一套与19世纪欧洲处于主导地位的性别意识形态相连的修改范式,即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加强对男性权力的再现和性别迷思的传达,并强化压迫女性的社会文化机制。

以下的论述将通过对“灰姑娘”故事中原型意象的解读来阐述故事中所蕴含的这套性别秩序。

一、父亲缺席 后母施虐

后母现象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之后出现的产物。这一文化现象与古代医学事业不发达有密切的关系,“在那个时代产褥热的病原体还没有被发现,生母的死亡率很高。成为鳏夫的父亲为了找人照顾众多的孩子,必须赶紧续弦。当然未必都能如愿以偿。”

在人类社会中后母虐待前妻孩子的劣根性长期存在,东西方的民间文学作品对此都有真实的反映。“残忍的后母,禁忌、魔术,有关动物、恶魔、巫婆、精灵和矮仙的谈论――这些都是故事讲述者随意取舍的角色和场景的共同库存品。……原始民族的共同生活和场景的思考导致的这些母题,大约是各自独立产生于许多地方。”

这种矛盾的产生究其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人类重视血亲关系的传统。人类社会自古就强调血脉的重要性。后母在一个家庭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她虽说是家庭中一个成员,但跟其他成员问的关系却很疏远。后母的介入,打破了原有家庭中的血缘关系维系的稳定,不仅疏离了家庭成员情感,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对财产和地位的纷争。第二,重男轻女――人类社会的一大陋习。在私有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家庭关系中,亲母与继母、继母与非血亲子女之间的矛盾具有相当的社会普遍性。这种普遍的社会矛盾,再加上一夫一妻制家庭确立之后,家庭中几乎排斥了女性的继承权,在后母续继的家庭,他生女儿的地位更为低下。后母与非血亲子女的对立,使得二者在家庭结构中的关系异常紧张。“灰姑娘”故事就是在后母和非血亲子女之间的矛盾斗争中展开的。

在大多数“灰姑娘”故事中,家里惟一的男性――父亲因为种种原因始终不曾露面,即使偶有露面(给灰姑娘带回一根榛树枝),我们仍无法看出他对继母女以及继姐妹之间的关系持何种态度,更无法猜测父亲本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的。但是父亲的缺席使灰姑娘失去了家中惟一可以当作依靠的依靠。辛德瑞拉、叶限等灰姑娘失去了父亲依靠的直接后果是终日忍受后母的无情虐待。父亲的缺席还使得一家之权落到后母手里,后母因此有机会肆意施虐。父亲的缺席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灰姑娘地位的否定。如果说后母施虐仅仅只是灰姑娘在家庭中备受压迫的原因,那么灰姑娘的受虐待与地位的改变都是根源于父亲的漠然否定。

“灰姑娘”型故事涉及到的是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沦丧这一文化现象。这些受虐待女子最终命运的改变只有通过婚姻的完成才能得以实现。“灰姑娘”故事中,丈夫的身份或是王子、公子、王爷、状元乃至国王等等,都是地位与金钱的象征。

二、栖身厨房 恪守禁令

在“灰姑娘”故事的多数文本中灰姑娘的栖身之所是厨房。厨房,是个充满了无休止劳作和珍馐美食的阴性属地。它是灰姑娘的工作室,把灰姑娘安排在厨房里意味深长。

故事的讲述者把灰姑娘安排在厨房笔者以为有两层用意:其一宣扬传统妇德规范。传统妇女的工作价值基本上都体现在厨房里。灰姑娘“不得不干那些重活儿和脏活儿,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打水、生火、做饭、洗衣服”,满足一家人的生理需要。灰姑娘的处所正是这一妇德规范的反映。其二宣扬男性优于女性的思想。“厨房”与“围裙”相关联。在民间俗语中,围裙围“蠢”。在大量的民间传说中,围裙是神灵或男人使女人变蠢的计策。譬如我国湖北孝感地区就有一个这样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妇女们聪明能干,男子都愿听从她们的调遣。她们还常相邀着沿天梯上天游 玩,后因嬉笑声触怒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斩断了天梯,并送给每个妇女一件漂亮的围裙,妇女们穿上围裙,从此变蠢了,成了整天日着锅台转的“屋里人”。在男人眼里厨房是龌龊的地方,厨房是物欲的,低等的,就像灰姑娘睡在灰堆里,花一个小时从灰堆里捡后母撒进去的两盆豆子,或者将红豆和扁豆分开一样。所谓“君子远庖厨”。但男人却把女人安排在厨房里。这种思想在故事其它地方也有体现,譬如在所有“灰姑娘”故事中,后母是惟一曾经掌握权力(主动权)的女性,王子的出现则意味着对一度旁落的权力的收回。显然女性是不配拥有权力的,因为她们一旦大权在握,便会使公道丧尽,黑白混淆,乾坤颠倒。男性比女性更适合拥有权力。男性世界是高于女性世界的。

此外,“灰姑娘”故事里还有一个“半夜十二点”的禁令。灰姑娘穿上仙姑送给她的水晶鞋,成为世间最美丽的仙女,在王子选美的舞会上迷倒了王子。但是,讲故事的人并不想让灰姑娘迷失在魔法虚构的幻梦中,他要让午夜的钟声适时地敲响,将灰姑娘唤醒,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灰姑娘通向幸福生活的权杖并非握在自己的手里。美丽聪明又顺从的灰姑娘惟有恪守禁令,及时逃离舞会,回到自己的灰堆里,被动地等待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这一禁令不仅使那只漂亮的水晶鞋丢失了,而且充分地说明了对一个渴望在男权社会里获得成功的妇女守规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灰姑娘如果不懂规矩、不服从“半夜十二点必须离开舞会”的禁令,所有施加在她身上的魔法都将失效,她不可能被王子发现,更不可能得到救赎。在民间集体无意识中,女人似乎与生俱来就该是隐忍的、谦卑的、安分的。不安分的女人迟早会遭到惩罚。“半夜十二点”的禁令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男权社会所宣扬的妇德规范。这一禁令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至今仍是规范妇女行为的一种心理习惯。

“灰姑娘”故事对以上所有这些细节的描述都在宣扬一个观点:任何妇女只要服从这些规范,遵从这样的妇德,她的美德终究有一天会得到报偿,她最终会从众多的妇女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灰姑娘默默承受着后母的虐待,内心希望博得王子的垂青,行为上却总在逃避王子的追逐,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最终才能够坐上王妃的宝座。她的两个继姐妹使尽浑身解数,即使“削足适履”也未能博得王子的欢心,却落得眼瞎或被飞石砸死的悲惨结局则是从反面宣扬妇女们应该逆来顺受、安于天命的思想。

三、以鞋验婚 喜结良缘

多版本的“灰姑娘”故事都有一个大致相似的主线:失鞋寻鞋得鞋喜结良缘。在“灰姑娘”故事中,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元素和中心意象就是――鞋。虽然不同的灰姑娘有不同的鞋,但是不管是布鞋、金鞋、玻璃鞋、水晶鞋,还是软木鞋、木屐等等,试鞋都是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如果从社会历史的现实理性出发来辨析灰姑娘丢下的鞋的含义,鞋的实际意义指两个方面:对于王子来说,它代表着男性对女性的价值期待――美貌和美德(温柔、善良、克制、顺从、任劳任怨);对于灰姑娘来说,它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惟一能够选择的获取自我幸福的合法途径,即靠美貌和美德赢得一个有钱有权的男人,并由此获得男权社会给她规定的合法性生存空间中的婚姻幸福。鞋成为一种象征。

“灰姑娘”得鞋、丢鞋,王子(国王)得鞋、寻鞋主、试鞋、得鞋主、喜结良缘,这是一个充满曲折的成功追寻。这种追寻体现了女子期望通过高攀婚姻(嫁给国王或王子这样有权有钱的男人)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欲望和幻想。这种皆大欢喜的婚姻结局既是人类最基本愿望的反映,也是男权意识投射的影子。在“灰姑娘”故事里女性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嫁给一个王子,从而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快乐结局把女性的诉求最终框定在/物欲的满足上;男性的追求却是获得智慧和才干,而他与灰姑娘的婚姻结局象征着他从此摆脱稚气,即将登上王位,获得权力。这种婚姻结局,是对童话中男性英雄智慧和勇敢行为的表彰,而女性则被限制在物质感官的满足,这延续了男性优于女性的思想。童话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正符合了父权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期待。

结语

从以上的原型意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父权制操控下的“灰姑娘”故事遵循着一套性别秩序,即男人主动,占主导地位;女人被动,归顺于男人。女人因为失去男人(父亲)的保护而处于危难中,最后也因为男人(王子)得以解脱。因此,“灰姑娘”故事,是一种再现父权意识形态的文本。

在这个父权的文本范式中,童话的各类意象都被安排好了固定的位置。从童话人物的身份设置来看,女人均以女儿、姐妹、妻子、母亲的面貌出现,她们是家庭的组合结构,不允许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表达自我欲望,忠于家庭、生子相夫、恪守妇道是她们不可违抗的职责;男性的身份通常是王子、勇士、骑士,他们被鼓励独立自主地参与离家与冒险活动。童话的情节设置也原原本本地遵守着所谓的性别秩序,只有赋予了女性悲剧的命运、从属的地位、顺从、单纯的本性,才能突显出男人们救赎的强大力量和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8

  “从此,可怜的继女受苦了……”我聚精会神的在灯下读这本《灰姑娘》。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书,我觉得世上恐怕没人比我更能同情灰姑娘,因为自己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现代版“灰姑娘”。我12岁时,生母丢下我踏上了去天堂的路;本指望与疼我的父亲相依为命,可去年春天,父亲又给自己找了个继母,我觉得她就像那“灰姑娘的继母”的翻版。她占据了自己母亲在父亲心中的位置,迟早也会掠走父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我恨她,从不给她好脸色看。可是,父亲竟责怪我不懂事,三翻两次训斥我。我只得抱着母亲的相片恸哭不已。这一定是继母唆使父亲来骂我的,我这样想着,心中充斥着恨意,仿佛听见继母在背后不怀好意的笑,就想一把利剑从背后刺穿我的胸膛……

   天气日渐变凉,又由凉变冷,一个人呆在教室,丝丝凉意袭上心头。这时我看见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身旁。是她——灰姑娘的继母,只见她从口袋中拿出一件新毛衣放在我的桌前,并叫我穿上,我一脸冷酷,装作视而不见,她百般劝说,最终还是带着失望走了。我心中暗笑,为此得意。冷风入侵,实在坚持不住,我好想加上那件新毛衣,但是我意识到这是铺满绒毛的陷阱,这是充满阴谋的“糖衣”。不!我决不能向继母妥协,我要让她感受到被报复的痛楚,于是我把毛衣扔在垃圾箱里便回家了。

   那晚,我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中的继母双手掐住我的脖子,我大声呼叫挣扎……突然,我被一阵脚步声吵醒,睁开眼却惊讶地发现继母的双手拿着被子,正想给我盖上,我警觉的狠狠盯着她说:“哼!我才不稀罕,你少假惺惺的……”,我正想用双脚把被子踢开,却无意间踢在继母的肚子上,她一声惨叫,本能地用手捂住肚子倒在地下,没等我回过神来,盛怒之下的父亲冲进来重重地扇了我两耳光,因为那隆起的肚子里有他们六个月的胎儿。我的脸上立刻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痛,但在巨痛之余,我的心中却生起了一丝可怕的窃喜……

   这时,客厅有传来父亲的怒吼:“深更半夜,你去那儿找罪受?”继母有气无力的说道:“我起床方便,听到那而传来惊叫声,我进去时,看到被子掉在地上,等我刚把被子捡起来,谁知她……”,父亲显然更加愤怒了,,咬牙切齿地说道:“老子把这个不通人性的东西掐死算了”,继母死死抱住父亲,苦苦哀求道:“你千万别这样,她所做的我都可以理解,我愿意承受一切……”

   听到继母感人肺腑的话语,我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感情,我冲出房门,“扑通”一声跪在继母的面前,早已泣不成声:“妈妈,我的亲妈妈,你狠狠地责罚我吧……”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9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在课堂上把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读儿歌、童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孩子对书本的内容感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将来的学习必大有好处。

在一年级上册的拼音教学中,我选出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童谣,用创编动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学习。

如《小小的船》这首儿歌,篇幅短,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易于加上动作。我首先把自己当成坐在月儿上的那个小姑娘,用充满情感的语调,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欢快地读起来。孩子们纷纷效仿,有些孩子读着读着还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创编动作,课堂很活跃。孩子们很快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并能够当堂背诵,回到家后还认真地表演给爸爸妈妈看。有一位家长在与我交流时说:“老师,您的方法还真不错,现在我的孩子不但能在读课文中的儿歌时加上动作,读其他的儿歌时还能创编动作,读得又好又快。”看来这个方法挺有效的,我由此延伸到了课外,把一些短小的诗歌、童谣、散文带入课堂,与孩子们共同品读,共同欣赏,如诗歌《小熊过桥》、《原来是你》,散文《蒲公英》。孩子们非常喜欢表演,四十几个人就有四十几种不同的诵读风格和表演形式。

二、读经典童话

文学作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形象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们的心态,塑造典型的人物,描述典型的事件。孩子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了,我引导他们读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以此提高他们辨别是非、感受生活的能力。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都成为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作品。我给孩子们讲述《安徒生童话》里的经典故事《海的女儿》:“小人鱼纵身跳进她熟悉的大海,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变成了透明的泡沫慢慢升起来,升入玫瑰色的云块,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里饱含着晶莹的泪珠,他们为小人鱼的遭遇伤心难过。

再由课外回到课内,当我读到《酸的和甜的》时,孩子们从四个小动物身上看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当读到《称赞》时,孩子们从小刺猬和小獾身上学会了赞扬别人;当读到《纸船和风筝》时,孩子们为小熊和小松鼠的友谊而感动不已;当读到《巨人的花园》时,孩子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他们喜欢和我同读一本书,在书的海洋里,我们时而化身为一条小鱼,一同游弋在江南水乡的清波里,时而被淘气的马小跳逗得哈哈大笑,时而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感叹不已。

有一天,我把美国作家盖尔·卡森·乐文为青少年写的第一本书——《魔法灰姑娘》拿到班上与孩子们共同阅读。《魔法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名叫爱拉的女孩一出生就收到仙女一份不好的礼物——服从,但坚强的爱拉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在寻求自由和自我的路途中化险为夷的故事。爱拉与咒语进行了激烈的抗争,最后破解了咒语,赢得了自由与幸福。孩子们向我复述了故事,深入地思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报名,我们班体质较弱的那个孩子缩在角落里默不作声,原来他参加过短跑项目,但因体质问题没有取得名次。明白了他自卑的原因,我再次翻开《魔法灰姑娘》,将爱拉被迫到淑女精修学校接受严格训练的那一段读给孩子们听:“爱拉因做不好刺绣的活儿,被女红老师罚三天不许吃饭,爱拉只好饿着肚子练习刺绣,手指被针扎了无数次,最终做成了精致的绣品……”读着读着,那个孩子把头抬了起来,我趁机鼓励:“孩子们,我们参加运动会是为了强身健体,达到锻炼的目的,拿名次是次要的,我们要像勇敢的爱拉一样,敢于挑战自我。”那个孩子最后勇敢地报了名,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虽然成绩不算理想,但他甩掉了思想的包袱,成了勇敢的孩子。我从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爱拉坚强的影子。文学作品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三、读名家名作

书,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更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

孩子们进入中年段后,我喜欢和他们一起读中外名著,一起读报刊中的优秀文章,让他们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进而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材料。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与朱自清爷爷一起嗅《春》的气息:“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外,我与孩子们走进曹文轩爷爷的小说系列,与《草房子》里的桑桑、《青铜葵花》里的青铜和葵花、《细米》里的少年细米和表妹红藕对话,我们为“痛苦是美丽的”这句话争论不休……

同读课文《白鹅》、《白公鹅》后,我让孩子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也写一种小动物;同读《猫》后,孩子们仿照老舍爷爷的写法写出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以下是苏雨昕同学写的《小仓鼠》:

“我养了一只小仓鼠,它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小仓鼠有四只红红的小爪子,一个胖乎乎的、圆溜溜的像小球一样的身子。身子上有一个小小的嘴巴和粉红色的小圆鼻子,当然,还少不了一对机灵的黑眼睛和尖尖的小耳朵。它的毛色真漂亮,白毛中夹杂着黄色的毛……”

瞧,她写得多有趣呀!孩子们的文章愈写愈好,愈写愈精彩,这得益于阅读。

四、成长与快乐

孩子们觉得自己的文章越来越有可读性,我把他们的文章收集起来,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选》中,有的则粘贴在学习园地上,更好的则寄到报社。今年六月,苏雨昕同学的文章:《面对困难,我有勇气——读〈魔法灰姑娘〉有感》在 《小博士报》上刊登了。孩子们从书香中得到了成长,收获了成功。

灰姑娘读后感受篇10

童话总是诞生在需要童话的年代,最著名的格林童话诞生在了德国并不那么美好的年代。那时的德国正处在动荡的封建社会,那时的德国的确有无数的城堡,而城堡里有数不尽的公主和王子。但只统领一小块土地的王国总是不够稳定,常常有小打小闹的战争,常常有一朝之间失去王国的流浪公主和王子。可这样的乱世是作家最幸福的年代,因为故事层出不穷,题材十分丰富。

于是格林兄弟周游各国。每到一站,就收集当地的故事和传说,到了下一站时,作为谈资告诉身边的人。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衡量他们,格林兄弟是不折不扣的在各地巡演的“说书者”。

最著名的几个故事到现在依然有路线可循,比如牧鹅姑娘。

牧鹅姑娘的铜像在哥廷根。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诞生过许多文学巨匠和诺贝尔奖得主。那里的学生都期盼着有一天可以亲吻那个牧鹅姑娘。这是当地的传统——每个新鲜出炉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都可以来亲一口这位牧鹅姑娘。

牧鹅姑娘本来是个公主,她的皇后妈妈准备将她嫁到远方,所有的彩礼都准备妥当,还安排了一个贴身侍女来服侍她,还有一匹会说人话的白马法拉达和她同行。可在旅途中,黑心的侍女算计了公主,她和公主换了马,换了服装,最后换了身份,并威胁公主不准对外声张,否则就杀了她。当王子来迎接公主的时候,衣着华贵的侍女就被认作公主,成为新娘。侍女把会说人话的白马法拉达杀了,并把它的头挂在了城墙上。而真正的公主,被贬去牧鹅。

美丽的公主从此开始灰头土脸的放鹅生涯。每天经过城墙的时候,她就伤心地对那只马头说:“法拉达,法拉达,你就挂在这里啊!”法拉达就对她说:“新娘子,新娘子,你从这儿过去了,哎呀呀!哎呀呀! 要是你母亲知道了,她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着,直到老国王发现,真相大白。

凡是在德国读过博士的人都与牧鹅姑娘心灵相通,因为牧鹅姑娘的故事就是他们的故事,牧鹅姑娘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在德国读博士,往往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博士生需要一边打工一边写论文,许多人常常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而中途放弃。在艰苦的博士论文写作期间,每次打开电脑,就像经过那面又黑又高的城墙,心中默叹:“论文啊论文,你就要挂在这里了呀!”“牧鹅姑娘,牧鹅姑娘,再不写完,要是你母亲知道了,她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如果牧鹅姑娘到了中国,是不是就应该调整一下亲吻的规则?凡是通过了高考的学生,都可以来亲一口牧鹅姑娘。每个在无尽的题海中游泳最后没有淹死并顺利上岸的孩子,都是英雄。因为每个深夜还在苦苦做题的孩子,心中也都默默地哀叹过:“考卷啊考卷,你就要挂在这里了呀!”“牧鹅姑娘,牧鹅姑娘,再不写完,要是你母亲知道了,她会痛苦、会悲哀、会叹惜。”

每个考生都是一个牧鹅姑娘,等待着成为公主的那一天。灰头土脸的放牧是通过考试的必经之路。当论文终于通过答辩,当考试终于通过,无法表达那份百感交集,只能去牧鹅姑娘的铜像旁,吻一下那个曾经默默用功的自己,吻一下那个曾经在暗无天日看不到终点的途中依然未曾放弃的自己。

如今牧鹅姑娘已经是哥廷根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当地的精神象征。她是所有单身男士的爱情女神。每到情人节,哥廷根城里送不出花的单身男士,都会把鲜花送给牧鹅姑娘。想象一下形单影只的男孩们,手中拿着玫瑰,不敢送给心仪的那个女孩,只能默默地放在牧鹅姑娘的脚下,心中祈祷:“给我一些勇气吧,明年的这个时候不再是一个人。”每逢2月14日,市政部门就得清理这成百上千束花,转送给孤儿院。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不来梅。那里有四个音乐家:驴子、猎狗、猫和公鸡。他们的雕像现在竖立在了不来梅市政厅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