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故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23:26:12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1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

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中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拉长音)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小声)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共分……

老师:这一段的描述非常的生动,用词很准确。大家回到家里抄5遍,然后背下来,下节课我要检查。

学生:哎呀,又背?!

老师:不多,就一小段。

学生:还有其他科要背呢……

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谁来先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注意听,总结一下本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朗读)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2

[关键词] 影视文学 灰姑娘情结集体无意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35

近年来,影视文学的发展越来越迅猛。电影、电视自是不用说,而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影视文学成了受众最广的一种文学艺术样式。而影视文学中最常用的故事情节无外乎两种结构模式:一种是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另一种则是英雄美人或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二者又往往会融合在一起出现。在一些经典的影视剧中,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把灰姑娘故事运用到了剧情当中。尽管“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一再被重复,但总是历久弥新,总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现实中的男女再次领略到了灰姑娘的无穷魔力。

灰姑娘原是德国格林兄弟童话《灰姑娘》中的女主人公。她虽拥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美貌和美德(纯洁、温柔、善良、勤劳),但她的遭遇却是不幸的。灰姑娘受尽了恶毒后母和异母姐妹的歧视和虐待,后来在神灵的帮助下,参加了国王为王子举办的舞会,由于灰姑娘要赶在晚上12点前回家,慌乱中丢失的玻璃鞋被王子所得,王子正是凭着这只鞋才找到了灰姑娘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这种具有“女主人公受虐待—参加某种社交活动与男主人公有交集— 男女主人公经过重重波折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三段式”结构的灰姑娘故事,大约有500多个版本流传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流传着许多此类故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收录在晚唐作家段成式的《酉阳杂记》续集《支诺皋》部中的《叶限》①。这些灰姑娘故事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积淀,灰姑娘式的爱情模式已成为人们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纠结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灰姑娘情结。概而言之,在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那就是与一个财富、地位甚至包括力量、智慧等方面都高于自己并可以依靠的人共组家庭,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集体无意识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传统灰姑娘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母题原型,在现代影视文学中也不断被重复和超越,这是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现象。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于某些永恒的主题、某些终极主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以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求。”②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社会赋予了灰姑娘情结新的内涵。而灰姑娘情结在影视文学中主要表现为作家运用“灰姑娘”这一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

一方面,在影视文学中,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不断出现。一是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塑造 “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上世纪90年代初好莱坞就率先模仿《灰姑娘》创作出了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风月俏佳人》。编导们有意把女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具有傲人美貌,社会地位却十分低贱的形象。她的遭遇比灰姑娘更加凄惨,但经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美貌和真情赢得了百万富翁的爱情。《风月俏佳人》与《灰姑娘》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两位女主人公同样拥有傲人的美貌和善良的性格,但也同样有着悲惨的遭遇,并且两人都经历重重波折才获得幸福;二者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故事情节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韩剧《玻璃鞋》仿照《灰姑娘》进行创作的思路更加明确。剧中虽然没有出现晶莹剔透的玻璃鞋,但却以“玻璃鞋”为剧名,可见编导们是有意把观众引入一个灰姑娘式的童话情境中去。众所周知,王子正是凭借那只“玻璃鞋”才找到灰姑娘,完成美好姻缘。玻璃鞋已然成为了灰姑娘的代名词。所以,人们只要看到或听到“玻璃鞋”这三个字就自然而然地把它与灰姑娘联系在一起。这部电视剧在情节方面虽有不少变化,但总体而言,还是属于灰姑娘的故事范畴,尽管结尾不像《灰姑娘》那样以大团圆结局,但编导们却给广大观众构建了一个如假似真的现代灰姑娘故事,让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绮丽梦想在“童话”中得以实现。

二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塑造了一些“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虽然他们不是有意为之,但就创作的结果而言却是殊途同归,创作出了“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例如电影《哈利·波特》的男主人公哈利就有“灰姑娘”的影子。小哈利失去父母以后,在亲戚家受尽歧视和虐待,但他和灰姑娘一样,并没有产生阴暗心理。他热爱生活、善良、有同情心;他坚毅忍耐、勇敢面对现实;他还很诚实,热爱自己的师长和朋友。这些正常性格使得他更具有亲切感,不像扭曲的性格会导致观众的厌恶和惧怕。虽然哈利的遭遇以及良好的品德与灰姑娘非常相似,但小说原作者J·K罗琳并不是有意把哈利写成一个灰姑娘式的男主人公。首先,哈利是一个小男孩,遗传了父母的魔法,这是与灰姑娘最大的差别;其次是由于情节的需要,罗琳女士只是纯粹在写哈利的不幸遭遇,这样才促使他离开家去魔法学校学习。无独有偶,写出来的哈利却有了灰姑娘的“味道”,这说明作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运用了灰姑娘的创作模式。

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对灰姑娘故事模式和人物的反拨和超越,即作家有意识地偏离、改变和修正这一叙事传统。③文学创作是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现实生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现代灰姑娘故事中,我们只能隐约看到灰姑娘的影子了,看到更多的是赋予了时代气息的“灰姑娘”及其故事情节,不仅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先从结构模式来看,虽然大多灰姑娘故事还是传统结构模式,但有的剧作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这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价值,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剧《玻璃鞋》。该剧一改传统灰姑娘故事原有的结构模式,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最后结尾都与之迥然不同。女主人公在与姐姐寻亲的路上失散,发生车祸失去记忆,被育有一女的车主领养;姐姐却非常幸运地找到了身为大企业家的祖父。长大后的姐姐一直在寻找妹妹的下落,阴差阳错,车主的女儿知道后就李代桃僵认了亲。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女主人公却成了姐姐的下属,并同时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而男主人公却是一个小混混式的人物,他深爱着女主人公并为之痛改前非。经历重重波折后,两姐妹相认时,女主人公却患上了白血病,男主人公对其不离不弃,共抗病魔。女主人公在成功移植骨髓后,与男主人公共结连理时,男主人公却因救她而遇害身亡。这部作品一改前人的传统结构模式,另辟蹊径,给观众留下了更加凄婉的回味。女主人公本是千金之躯,但由于命运的作弄,成了灰姑娘式的人物,受尽苦难不说,最后连自己最爱的丈夫也遇害身亡。结局也许并不完美,但正是这种缺憾美反而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和深思,产生的效果也与以大团圆结局的传统灰姑娘故事大相径庭,显然在结构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和发展。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3

[关键词]灰姑娘 神力 玻璃鞋

[中图分类号]J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66-01

爱情是电影中永恒的旋律,爱情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却是十分杂糅,我们很难指出有哪种固定的模式是爱情电影中一定会出现的。有一种模式,却在好莱坞屡试不爽,每每虏获观众,即“灰姑娘”式的爱情电影模式。“灰姑娘”的故事,在西方最早是1636年由巴西尔以《辛德莱拉》为篇名记录成文的,到了19世纪,德国格林兄弟将灰姑娘的故事编入其著名的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灰姑娘”故事在世界各地也有多种文本,这些故事形态各异,文化内涵复杂,但其构成故事的基本情节单元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元素:继母虐待,神力相助,有缘盛会,验证身份,喜结良缘。这类电影最有代表性的是《风月俏佳人》,其他的还有《王子与我》《曼哈顿灰姑娘》等,本文也主要以这三部影片来探讨这类“灰姑娘”类型的爱情电影。

一、“灰姑娘”人物原型的“再生”

男主角多是富翁、政客或身居高位,他们与“灰姑娘”有很大的社会阶层与地位的差异。童话中的灰姑娘除了追求爱之外,在人生态度上却是一个消极被动、一味等待别人救赎的弱小者。在现代“灰姑娘”式爱情电影中的女主角是积极进取、独立、自主、有理想的现代女性,比如说《王子与我》的女主角是个医学系的高材生,她最大的理想是去非洲参加医疗救助工作,如果没有王子的出现她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并不需要依附于某个男人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童话“灰姑娘”表现的是男权社会统治下女性地位的卑微,女性通过男性的救赎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传统童话故事相反的是,在现代的“灰姑娘”式爱情片中,不是女主角陷入无望的境地等待英勇的男人来拯救,而是男主人公在遇到女主角前陷入困境之中,等待着女主角的救赎。在这些电影中男主人公在遇到女主角前都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麻烦,或陷入某种困境中无法挣脱,或是终日忙忙碌碌失去人生的意义。《风月俏佳人》中的爱德华因为对父亲的憎恨,走上了“收购有财务的公司,然后拆掉它出售”的赚钱道路,这样的赚钱方式让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创造价值,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但是在遇到薇薇安之后,他被薇薇安的天真、率直打动了,并且被薇薇安所带来的真正的爱情改造了,他决定不再拆散老莫斯的造船厂而是入股帮助他走出困境。

二、“神力”化作“人”力

童话里灰姑娘得到了榛树、小鸟(即神力的化身)的帮助,小鸟给她一件金丝银线缝成的裙子和一双玻璃鞋。灰姑娘顿时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又高雅的女孩。她使舞会上的人们为之倾倒,更获得了王子的青睐。在现代“灰姑娘”式的爱情电影中也设置了类似的角色。比如说《曼哈顿灰姑娘》里玛丽莎的身边就有几位这样的“助推者”,儿子、好友、经理都是玛丽莎和克里斯关系发展的“助推者”。儿子泰无意间在电梯里遇到了国会议员克里斯,克里斯邀请泰一起去散步,克里斯见到了偷穿了客人服装的玛丽莎,被玛丽莎深深吸引,并且误把玛丽莎当做饭店的客人。后来,在好心经理的帮助下,玛丽莎的身份才没有被发现。在接到克里斯的舞会邀请后,朋友们帮玛丽莎准备了参加舞会的服饰,舞会上玛丽莎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克里斯向玛丽莎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帮助者由神变成了人,这样“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从奇异的幻想走向了理想的现实,在保留童话奇幻色彩的同时,又增加了现实的时尚元素。这样,既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传统意蕴,又显示了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三、“玻璃鞋”的巧妙置换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4

关键词:《野玫瑰与黑郡主》;灰姑娘;原型;元素置换

Abstract: The “Wild Rose and the Black Princess” is a legend,it was written by Li Biyu,who is the Miao nation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to interpret,we can discover a part of character establishment and plot,they belong to “Cinderella” archetype.The writter don’t simply imitate,but the “Cinderella” is the prototype for expansion and deformation base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So that the “Cinderella” on the “Wild Rose and the Black Princess” more Chinese.

Keyword: “Wild Rose and the Black Princess”;Cinderella;archetype;element dis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诺思洛普・弗莱用“原型这个术语指一种在文学中反复运用并因此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①荣格将之叙述为“无数同样类型经历的遗产”。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因为其中的原型力量唤醒了读者被抑制的或被遗忘的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正是它们把艺术作品推向经典文学的行列,使之极具强大的艺术魅力。

《野玫瑰与黑郡主》描写了我国时期南邻缅甸发生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展现了张瑾与黑郡主和玛露之间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和恋爱悲剧,塑造了野玫瑰(玛露)和黑郡主(嘉迈)两个很奇特的形象。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野玫瑰与黑郡主》得以取得可喜的成绩,不仅依赖于作家巧妙的情节编织,而且得益于家喻户晓的原型改写,使之属于“灰姑娘”系列,或“灰姑娘”童话的一个变体。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巧妙地重述了一个“灰姑娘”的童话。

“灰姑娘”故事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差异性重述,使“灰姑娘”故事版本纷纭。纵观这些形形的有关灰姑娘的故事,无论有着多大的差异,总是一个平凡的甚至是饱受苦难的女子最终获得拯救的故事,反映人们对人性善良的赞美,对美好爱情的祝福。《野玫瑰与黑郡主》对它的继承与借鉴主要表现在:

(一)主要人物设置的相似性。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超越幻想的一部分拥有某种特制的人,是“人类或民族群体的某种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抽象符号,以适应叙述者所要表达的理想。”②童话中的灰姑娘美丽、善良、勤劳、聪颖,却孤苦无依,贫穷卑微。小说《野玫瑰与黑郡主》中的玛露(野玫瑰)如童话中的“灰姑娘”如出一辙,她是克钦族头人的大女儿却生活在民间。玛露同样也是美丽的代言人,是一种克钦民族土壤孕育的异域之美,她“鹅蛋形的面庞被太阳淡淡地镀上了浅浅的黑红色。粗黑的长眉下,双眼黑白分明,眼白白得带上隐隐的蓝色,那双追魂摄魄的眼珠,就像两颗光灿的黑宝石。玲珑的小鼻子,再配上那稍厚了些的、不涂自红的嘴唇和嘴唇上部淡黑色的毛,使她的脸蛋儿妩媚之中带上几分野性。”③她和灰姑娘一样善良,在险峻的环境中营救奄奄一息的陌生人张瑾,这是民族精神的写照。在小说中作为“王子”的张瑾虽没有童话中的富有,但身为一个大学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称得上德才兼备。

(二)情节结构的模仿性。在情节结构上,《野玫瑰与黑郡主》也明显受到灰姑娘童话的影响。灰姑娘母亲早逝,受继母及其女儿们的虐待,繁重的家务加上破烂的穿着使她看起来既贫穷低微又难看。因为勤劳善良,她获得了仙女的帮助。玛露同灰姑娘一样,虽与嘉迈(黑郡主)是同胞姐妹,但自己是已婚母亲与克钦头人所生,后由母亲的第一任丈夫(猎人玛诺)所养,是个“美、野、勤”的女子,在平凡的民族群体生活中她因诚实、善良、聪慧而获得友爱、帮助。灰姑娘遇上了富有、英俊的王子,玛露也遇上了懂医济世的大学生张瑾。在已有的情节定式驱使下,作为相对弱势的玛露应该与张瑾结为连理,但作者跳出了原有的思维定式,对于“灰姑娘”模式进行了超越与改写,引人入胜。

母题或原型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并非一尘不变,因为“文艺是在不断地突破原型而又终归要受制于原型中演化的”。“原型的传承与突破是文艺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规律性现象。一方面,原型的反复性昭示着人们对某些永恒主题,某些终极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人类的文艺又是在不断地试图超越原型模式,以满足人的不断变让的精神需求”。④因此,《野玫瑰与黑郡主》也不是对“灰姑娘”原型的简单模仿和继承,而是继承中有创新和发展,即反映于其中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性格的重新定位。在男权社会一贯要求女子为其装饰,李必雨同样采用灰姑娘结构却否定了男权社会对服饰装扮的追求。“灰姑娘”玛露天生丽质,但朴素大方,穿着民族的简单筒裙,相较于黑郡主的“男式骑装”玛露便如野玫瑰般绽放。黑郡主在原有的“灰姑娘”模式中,作为与“灰姑娘”的对立面应是懒惰、丑陋、愚蠢的,但作者却赋予她新女性的身份――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现代资产阶级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烙印她都具有。

(二)对传统两性关系的颠覆。《野玫瑰与黑郡主》一反“灰姑娘”童话中的男女关系的传统格局,高扬了女权。童话故事中灰姑娘被动地等待,王子的力量强大,灰姑娘柔弱温顺,王子最终拯救了灰姑娘,改变了她的命运。实际上,这是男权文化的反映。小说中两性关系的颠覆主要表现在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处理方式上。女主人公一反传统模式中的等待命运,主动追求。玛露一旦决定将爱情献给张瑾后,她就一往无前,无比坚贞。当五育昭当刁难排斥张瑾时,她决然表示“ 他们要撵你走,我……我和阿爹,跟着你……”甚至由于误听张瑾快当郡马的谣言,她毅然再次只身夜闯王府,决心同负心郎、黑郡主同归于尽。黑郡主的行事作风更胜男子。她建立医院救治百姓,她精心布局勇斗恶徒,成为大家族中举足轻重的成员。两姐妹都是对“灰姑娘”和“胞姐妹”的超越。

同时,玛露、嘉迈的世界也不是一个男性拯救女性的世界。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姐妹帮助和拯救了张瑾。从开始的玛露雨夜救张瑾,到帮助张瑾制药行医都依靠两位姐妹的倾力相助。她们是刚强有力的,而不是忍受男性咄咄目光的小女人。

(三)对团圆结局的反写。灰姑娘故事的结局往往是“公主和王子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但小说反其道而行,使故事极具悬念。卑微的野玫瑰先入为主的唤醒人们的同情,情节安排应顺理成章的与张瑾结为夫妻。中国式的灰姑娘中作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意图渗透其中,使得一个本属于民间流传的神奇故事,套上了现实的枷锁,跨越国界、民族差异限制了两人的发展,而且中国的土壤更倾向于凋零,正如名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白蛇传》一样,凄美残缺的结局更能令读者回味。

“共同情节的相同性反而能够大大凸显变化部分所暗示的不同价值观与假设。”通过《野玫瑰与黑郡主》中“灰姑娘”类型运用的比较,不难发现作者的独特之处。《野玫瑰与黑郡主》虽然在人物设置、情节结构上与典型的灰姑娘型故事相似,但由于生成语境的不同,差异也较为明显,使小说独具魅力。

注释

① 诺思洛普・弗莱:《同一的寓言》,纽约,1963,12。

② 刘丹:《论中的灰姑娘原型》,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第2卷(3),第44页。

③ 李必雨:《野玫瑰与黑郡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10页。

④ 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2] 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 肖潇.傲慢与偏见的“灰姑娘”原型解读[J].时代文学,2012(5).

[5] 陈品佳.“灰姑娘”的黯然离场――《玫瑰园中的影子》的“灰姑娘”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2010(12).

[6] 段海霞.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伊丽莎白和简・爱[J].电影文学,2011(2).

[7] 吴彦.张恨水言情小说中的灰姑娘原型叙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8] 黎琪珍、李志红.从“灰姑娘”原型看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J].大众文艺,2009(6).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5

格林童话讲述了一个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以前我看这本书只在乎它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再次品味着本书,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要学会真善美。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格林童话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1读完《格林童话》我被里面的灰姑娘而打动,开始我很同情灰姑娘,后来我为灰姑娘能和王子在一起而高兴。虽然继母讨厌她,继母的亲生女儿欺负她,但她还是努力的为她们“服务”。灰姑娘想参加王子的选妻聚会,但因为自己没侑漂亮衣服而放弃,灰姑娘的好朋友小鸟、老鼠虽然帮助了她,帮祂做了漂亮的衣服,但继母的亲生女儿把她撕坏了。但是一位好心的巫婆帮她变了一套美丽的衣服,漂亮的头发,水晶做的玻璃鞋,把老鼠变成小马,把南瓜变成了南瓜车,不过巫婆告诉灰姑娘一定一定要在十二点前回来,不然祂就会变回塬样。

就这样她们来了城堡,王子看见了灰姑娘马尙邀请了她,灰姑娘的继母和亲生女儿都不知道她是灰姑娘,因为她们认为灰姑娘没侑这些漂亮的套装,但她们很嫉妒与王子跳舞的她。个个都羡慕灰姑娘的漂亮和美丽。十二点还差一分钟就了,灰姑娘看着那大大的闹钟想起了巫婆对她说的话,想马尙的跑下去,但被王子抓住了,灰姑娘挣扎着,终于跑了下去,但鞋子掉了一茖,灰姑娘顾不了那幺多,坐尙了南瓜车,王子和兵人坐尙了自己的白马去追灰姑娘,因为灰姑娘还没告诉王子她叫什幺名字,住在哪里,南瓜车跑的很快,马尙跑了森林但已经了十二点她们变回了塬样,她们躲了草丛,王子和兵人刚好路过但没看见灰姑娘,王子就这样失望的回了城堡,灰姑娘也会了家。

灰姑娘的继母觉得和王子跳舞的人像灰姑娘,心想:要是王子找了她,她就变成了王子的妻子,那该怎幺办!我一定不允许她变成王子的妻子。然后把灰姑娘锁在了一间屋子了不让灰姑娘出来。第二天王子把灰姑娘不小心掉的鞋子递给下人,下了命令:谁要是能把这双鞋子穿下去谁就能成为王子的妻子。命令下去了以后人们总想把这双鞋子穿下去但都不行,了灰姑娘家,继母的亲生女儿用尽全力的挤,但都不能穿下去,下人只好失望的走出去,灰姑娘大声的对祂们说:“等等”,塬来是小老鼠把门锁的钥匙给偷走了,因为钥匙在继母的口袋里,老鼠趁继母没注意就拿走了,下人们回头,把鞋给了灰姑娘,继母说;“她只是茖仆人没资格穿”,然后把鞋子拿给了下人,下人说:“王子说过只要是我们国家的女孩都能穿!”继母很着急就故意把鞋子拿自己的手上把手一放掉下去了,摔坏了,下人不禁大哭,因为祂怕王子要了祂的命,灰姑娘拿起和那双鞋子一模一样的鞋子说:“我还有一只”,然后穿了下去,继母大吃一惊:真的是她!下人一边跳,一边请灰姑娘做尙马车,就这样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2在这个寒假里,我又读了一遍格林童话。这次的阅读,让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格林童话讲述了一个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以前我看这本书只在乎它的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再次品味着本书,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习上,我们要学会真善美。

说到“真”,大家通常会想到它是“假”的反义词。“真”其实就是诚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诚实,不能够欺骗别人,因为如果这样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你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朋友。

“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每天在学校,老师在说;放学回到家中,家人在说;晚上看电视时,电视里在演。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灰姑娘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受尽了后妈和两个姐姐的欺负,但是灰姑娘没有去告诉爸爸,而是宽容了她们。她的善良感动了仙女,最后灰姑娘在仙女的帮助下,和王子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狠毒的后妈和姐姐们因此受到了责罚。

美丽的事物固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外表美丽的事物,看到丑陋的事物,无论它是否有益都不会去理睬它。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出过“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由此可见,只要是诚实、善良的人,都是美丽的。

希望所有人都能向真诚、善良、心灵美的人学习,这样,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3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故事书《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它里面有许多好玩的故事,如“不莱梅镇的音乐家”,“灰姑娘”等等。

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臭小子学害怕》

从前有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很聪明,小儿子呆头呆脑的。父亲只喜欢大儿子。当然大儿子也有做不来的事情,比如,当父亲让他在半夜里外出去取东西的时候,会想起可怕的东西,便说:“我害怕,我不去。”这话被小儿子听见了,说:“害怕?是什么东西?我从来就没有害怕过。”有一次,父亲让小儿子出去学本领。小儿子说他想学害怕。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同事,同事说:“学害怕,那就跟我来吧!”结果小儿子把同事推下楼。这事被父亲知道了,立马给他50银币,让他独自出去闯世界。在离开家不远的时候,他又说:“要是我学会害怕就好了。”这事被一个人听到了,便对他说:“不远处有个魔鬼住的宫殿,谁能在三天之后出来,就可以把公主嫁给他。”于是小儿子就在那里住了三天,然后娶了公主。他想学害怕的这件事被公主知道了,公主便把一桶鱼倒在小儿子身上,让小儿子知道了什么是害怕。

《格林童话》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想看吗?那就快翻开这本故事书吧。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4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格林童话》,这本书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所以名字也是以格林兄弟命名的。小时候的我们生活在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中,所以对美丽的童话难以释怀,那些美丽的童话故事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坎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也就是她的继母。继母有两个女儿,她们都比灰姑娘要难看,她们非常嫉妒灰姑娘的美貌。于是,继母就让灰姑娘不停的干活,一刻也不让她休息。有一天,王子邀请所有的姑娘去参加舞会,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也包括在内,灰姑娘很想去但是继母就是不让她去。

晚上,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和继母都去参加舞会了,家里就只剩下灰姑娘一个人了,突然一位手拿星形棒的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我是就是仙女,是来帮助你的。”马上变出了一辆马车和一个马夫还有许多仆人,并告诉灰姑娘,必须在零晨12点前回来,说完,仙女就不见了。灰姑娘乘着马车就去了,零晨12点到了,灰姑娘走时太匆忙了就掉了一只鞋,最后经过好多人试穿,确定了就是灰姑娘掉的,王子把灰姑娘接进了王宫,并封她为皇后。

灰姑娘不但不惩罚两个姐姐,而且还把两个姐姐接到王宫,嫁给另外两位王宫贵族。从此,灰姑娘就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懂得了不能像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一样嫉妒别人,要像灰姑娘一样善良。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5我利用周末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

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败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为了那颗妒忌心而活活气死。妇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没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可以说一个人失去了善良,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犯罪的不法分子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了别人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憎、可恶、可气、可恨!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人类家园!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6

童话作为一种专门的文学样式,其形成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口头流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搜集整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立创作阶段。口头流传阶段、搜集整理阶段的童话,从性质上说是属于民间童话。独立创作阶段的童话,属于文学童话。而所有的童话又可分为传统童话和现代童话。

传统童话的显著特征是模式化。很多传统童话都以“从前,有一个……”、“很久以前……”作为开头。大部分童话中情节、结构都大致相似,都在遵循一个传统的套路。很多童话都是有一个美丽又善良的姑娘或公主,由于种种原因受到迫害,历经一番磨难,终于遇到了王子,然后他们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灰姑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灰姑娘》描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个小女孩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个妻子,而这后母十分恶毒,每天让小女孩做粗重活,睡在满是灰的地方,不给她饱饭吃,只给她破衣服穿,后母的两个女儿还不时欺负她。灰姑娘很善良,从不和她们计较,只在干完活后偷偷跑到母亲坟前哭泣。一天,王子要办舞会,邀请全国的年轻女孩去参加,灰姑娘的两个姐姐都盛装打扮前去参加舞会,灰姑娘也想去,可后母却不允许她参加,并派给她很多活,幸好有很多小鸟帮她完成了工作。当她再次到母亲坟前哭泣时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得到了漂亮的衣服及首饰。她成了舞会的焦点,王子对她一见钟情,只愿意和她一个人跳舞,连续三晚灰姑娘都是舞会的亮、闪光点。舞会的最后一天在十二点钟声敲响时灰姑娘匆忙离去,不小心落下了一只鞋,王子就拿着那只鞋,寻找和他一起跳舞的女孩。恶毒的后母想让两个女儿冒名顶替灰姑娘却都失败了,灰姑娘轻松穿上鞋,王子终于认出了灰姑娘就是舞会上他的舞伴,于是他带走了她并娶了她。在王子与灰姑娘的婚礼上,恶毒的后母及两个姐姐使出浑身解数想讨好灰姑娘,但,两个姐姐都被看不惯她们嘴脸的小鸟啄瞎了眼睛。王子和灰姑娘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类的童话都会又这样一个结局:“……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套路下所产生的故事不计其数,如《玫瑰公主》、《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睡美人》等等。

惩恶扬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传统童话表现的主题。灰姑娘是个善良的姑娘,所以她最后和王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而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却被啄瞎了眼睛,充分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主题。《格林童话》中的名篇《小红帽》,小红帽是个好孩子,所以进了狼肚子任能活着出来。《小红帽》中也宣扬了“好人有好报”。

现代童话打破了传统童话僵硬的结构,呈现自由的、多线索的结构形式。传统童话的人物是类型化的,现代童话中的人物主人公一般是孩子,且突出个性化。传统童话的叙述方式和对话是模式化的,现代童话的语言和风格有了转变,改变了传统童话叙述和语言的模式化。

相较于传统童话,现代童话更能艺术地表现儿童幻想中的世界。也更能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路易士·卡罗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就是这样的两篇优秀的现代童话。《爱丽丝梦游奇境记》中的主人公爱丽丝本来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掉进了兔子洞,在奇境中开始了一连串的冒险。这个奇幻的世界有疯狂的茶会、龙虾的四对舞,还有被偷的果馅饼。总之,一切事物在这里都是“越来越奇怪”。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爱丽丝开始了第二场奇遇。这次奇遇始于她穿越镜子,而发现一个“什么都相反”的世界。这个世界居住着各种象棋棋子和奇怪的儿歌人物。这里头有蛋头亨普地·当普地,有迪威尔顿,还有擅长惊人发明的点子白武士。爱丽丝很快就发现,在奇境与镜子国里没有一件事不是令人大开眼界。这两篇童话是路易士·卡罗给七岁的爱丽丝姐妹讲的故事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孩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幻想的奇境中尽情漫游。路易士·卡罗自己虽然没有孩子,但她非常喜欢孩子,也很喜欢童年的生活。虽然,现实中他长大了,已是三十而立,是一名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数学讲师,他也发表了很多数学专业著作,包括《行列式的凝缩》、《从代数学看欧几里得第五册》以及《只要和最大公约数相关》,但是,这些一点都不影响他的儿童式幻想。写下了这两本不落俗套的奇境历险记。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7

【关键词】灰姑娘;女性;社会;女权发展;自身形态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65-02

一、关于经久不衰的“灰姑娘”

每一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份辛迪瑞拉情结。“灰姑娘”故事太过于深入每个女孩的内心,于是在过了听童话的年龄之后,灰姑娘长久地住在了女孩们心里,当然她们也许并不自知,这个灰姑娘在内心的触动之下会苏醒,认同与梦想交织,原本就充满感性思维的女性得到了强烈的心理满足。于是“灰姑娘”成了千百年来全世界改编最多的戏剧故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经典戏剧情节模式,经久不衰,在众多文学与艺术作品中犹如典范般的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影视行业处于兴盛时期,而与社会发展并不处在同一个步调的“灰姑娘”们,却活跃在荧幕。“灰姑娘”们本身作为女性形象,受众也多为女性,正是众多女性观众使得灰姑娘经久不衰。在社会总体经济与女性地位大大提升今天,这一形象的出现与经久不衰背后所蕴含的是怎样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潮流。

二、男权阴影下的灰姑娘

男权社会中,父权与夫权对于女性命运至关重要。然而作为家庭的唯一男性,作为父亲与丈夫的灰姑娘生父实质却处于缺失的状态。于是灰姑娘任后母与姐姐们的欺凌。而女性在有婚姻之前,父权是她的主宰,这便成为灰姑娘悲惨命运的一个重大因素,也满足了读者或观众的心理满足――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之下,家庭中的女孩往往处于弱势与被忽视的境况,这样的女孩在父权之下没有得到期望的保护与关爱,便转而向另一种男权即夫权充满补偿与满足的期待。在这样的境况之下,王子成为了灰姑娘命运救赎者,苦海的脱离表面是爱情的力量,但深层来看,其力量是对夫权的依赖与肯定。父亲带来的后母与姐姐讲她带入悲惨世界,王子的救赎把她领到了幸福与快乐的极致。所以,灰姑娘的命运,实质上是为父权与夫权所左右。

当屏幕上各国各时代的“灰姑娘”们终于穿上了王子送来的水晶鞋,屏幕前的无数女孩依然为之感动,然而,作为现代女性,沉溺于浪漫剧情的女孩们大多除了幻想自己的水晶鞋,不会去思考更积极独立的人生观。现代社会之下“灰姑娘”在至今在女性观众与读者中大受欢迎,却在传播过程中有着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此对女性“依附者”角色的定义,反映了社会对于男性女性角色并非平等的普遍认知,亦反映了女性自身存在着对男性依赖性,对于婚姻或感情带来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的幻想。最后,这一剧情模式对于女性的“灰姑娘”心理具有强化作用,并将形成恶性循环。

三、女性命运的自我主导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曾经尖锐指出:“全球的通讯网络被用于广泛传播陈规定型而且贬损的妇女形象,以谋求狭隘的商业和消费主义利益。除非妇女能在通讯和大众传媒包括艺术方面的技术和决策领域,平等参与,否则对她们的报道将继续失真,对妇女实际生活的认识也将继续付之阙如。大众传媒有很大的潜力来促进妇女的地位和男女平等,它们可以打破陈规的多样且均衡的方式构画妇女与男子的形象,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然而,现实是大量影视剧作品并没有真正全面地反映广大普通女性的实际生存状态、没有很好引导女性群体的价值倾向,加以分析,最主要的便是“灰姑娘”式的爱情剧带给女性观众,特别是少年至青年女性的价值取向诱导,而这一低龄女性群体正是要面对爱情与婚姻,“灰姑娘”的华美结局无疑对她们的择偶观与爱情观产生不恰当或不现实导向,这一导向可能使这部分年轻女性对于男性要求甚高(特别集中在物质方面),而对自身没有独立与自强意识,只等待极其优质的男性改变她们的命运,甚至对社会风貌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尽管女性受众为主的影视剧中大量呈现以男人为救赎者的角色为灰姑娘们的命运大翻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却并易事。这背后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渊源,女性男性中,皆存在广泛的群体认可灰姑娘的剧情。

波伏娃曾经深刻地指出:“女性气质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出来的……女性气质是社会的产物”。古代或现代,中国或国外,皆存在社会对女性不公的形象定位。

然而几乎绝大多数灰姑娘式的剧情,包括其原著,都结束于“灰姑娘”与“王子”的婚姻或是圆满的关系。婚后是什么样的?童话没有告诉我们,那让我们自己来思考吧。灰姑娘式的女性无法在婚姻中保持男女双方关系的平衡,处于被解救被帮助状态的女性在婚姻中定会处于弱势,失去话语权,男人主导了双方的关系和女性生活的绝大部分,因为遇见“王子”之后,一切物质都是依赖与被给予,久而久之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灰姑娘们并没有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婚姻不同于恋爱,男女双方要维系家庭的平衡,必定需要较为等量的价值与贡献。现代社会尽管依然是男权主导,但是社会给予了女性相比从前更高的机会,女性可以接受高质量教育,获得工作岗位,创造价值,承担起对自身给养的责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灰姑娘”们的零经济基础与“王子”们的经济基础对比,上层建筑的稳定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灰姑娘”们的物质与精神都是构建在男性一方的精神之上,自身的根基不稳,何以站稳婚姻中,社会中的地位?现代女性需要做的,需要思考的,能够达到的远远不止懦弱被动的等待。社会进步的巨大标志便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要对自身社会地位承担责任,做到独立积极,创造价值。金钱和地位为主导的婚姻观是错误的,作为女性消极等待耽于幻想更是对自身价值的磨灭,女性应由自己的努力赢得尊严与金钱、地位。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性别之间的平等,这样的平衡才能有为女性带来尊重与地位,推动时展,才具有社会进步意义。

四、“灰姑娘”之外的爱情与意义

然而灰姑娘模式真的可以作为爱情戏剧模式的代名词吗?当然不是,爱情有千百种,爱情剧的模式也可以多变,“灰姑娘”们的大获成功是女性自身赋予的,也是社会带来的。尽管社会高度发达,然而男权依然是最基本的主导,于是父母们无意识的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自女孩们童年之时便在枕边她们讲起了灰姑娘的童话。当全世界的女孩们长大,真实社会对女性群体的压力不仅仅只是唤起她们沉睡的灰姑娘之梦而已。

灰姑娘最本质的一点是由王子改变了命运――灰姑娘依附的是男性,而具有现代精神的女性更强调独立与抗争。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范例便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这本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文学著作将爱与自尊作为主题,塑造出简爱具有独立精神、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形象,作者以其弱小的女性身躯为载体,宣告了女性的坚强与抗争。这样具有强烈斗争精神的现代女性形象完全颠覆了灰姑娘善良且软弱,没有反抗精神等待救赎的形象。由此可见女性并不只有灰姑娘梦想,女性精神也不仅仅止于柔弱的、需要保护的、依附的。“灰姑娘”之梦是基于男权社会之下的产物,而南瓜车与水晶鞋这样的外界力量也是只限于童话之中,现代女性要改变命运,需要走上的是自强之路。《灰姑娘》与绝大多数立足《灰姑娘》本质改编的故事一样,结局总是王子与灰姑娘幸福地结婚了,婚后的琐屑与世俗气在任何一本《灰姑娘》中都看不到。女性的路还很长,其意义并不止于这样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8

关键词:灰公子;司马相如;卓文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4-01

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描写人物和叙述历史事件方面成就非同一般。袁行霈先生在其编撰的《中国文学史》中谈到:“《汉书》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班固对司马相如形象的记述向世人展示了一代辞赋大家从地位一般的“灰公子”到“财”、“情”、“地位”三转变的人生历程。现试从司马相如与西方乃至世界各地妇孺皆知的灰姑娘形象对比角度分析司马相如的“灰公子”形象构建。

一、《灰姑娘》与《汉书・司马相如传》的叙事模式

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灰姑娘》采用第三人称,即传统的无视角限制叙述。其叙事特征是人物地位由低至高,从悲到喜,情节刚开始时,主人公总是命途多舛,身世令旁人同情万分。而故事结束时,主人公总是能够遇见生命中的贵人,改变以往悲催的命运,跨步进入幸福的金色殿堂。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也同样采用旁观者立场进行第三人称叙述。主要人物司马相如也经历了人生起始阶段一贫如洗、“家贫无以自业”的潦倒困境,幸而承蒙县令王吉出谋划策,从而一计抱得美人归,并最终得以才情两收。《灰姑娘》与《汉书・司马相如传》均采取了如此一致的喜剧叙事模式。

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谈及“行动元”这一文学术语,“行动元”的意思就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他说:“有许多叙事作品,尽管其中的人物姓名、身份,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不相同,但却给人以相似甚至雷同的感觉,这是因为其中的人物虽然名称、身份变来变去,其实不过是同一类型的行动元,就是说他们的行动目的、意义与基本方式相似。”而《灰姑娘》和《汉书・司马相如传》恰恰具有几个极为相似的行动元。

灰姑娘童年时期处于晦涩阴暗的环境下,长期被后母及两个恶毒姐姐虐待辱骂,境遇凄惨。但灰姑娘美丽善良,在仙女魔力的帮助下穿着以后被作为定情信物的水晶鞋华华丽丽地参加了王子的舞会,幸运的邂逅并获取了传说中英俊王子的倾心。进而灰姑娘顺利嫁入王室,与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据《汉书》记载,司马相如曾经在梁孝王那里做了几年幕僚,但后来梁孝王逝世后,他不得不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东老家,过着“家贫无以自业”的困苦生活。他父母双亡,除了一辆稍微豪华的马车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幸而司马相如“索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县令王吉对司马相如的援助恰似仙女对灰姑娘的援助,灰姑娘以自己的单纯善良感化了仙女来助她脱离困境,而司马相如以自己的满腹才学及个人魅力获得了王吉的青睐。继而在王吉的携手下,司马相如竟然荣幸的受到当地首富卓王孙的邀请。《汉书》记载“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就这样,仪表堂堂的司马相如如愿以偿,以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琴绝妙的音色来追求卓文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一曲《凤求凰》宛若灰姑娘的水晶鞋般成为了二位佳人的定情信物。从此“灰公子”司马相如抱得美人归,情感上获得了佳人芳心。富家女甘愿忍受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然而卓王孙却不忍女儿“当卢卖酒”, 心痛之余“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自此,司马相如才情两得,不亦乐乎,和灰姑娘一样华丽的化身为幸福殿堂的一员。

二、“灰公子”与灰姑娘不同的幸福结局

灰姑娘与英俊的王子大婚后,二人便和大部分童话的结局一样“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具体怎么幸福后人无从知晓。或许二人从此平平淡淡,王子成为了国王,灰姑娘晋级为一国之母;或许他们有了一群小公主和小王子,共享天伦之乐。作为众所羡慕的理想爱情故事,他们的结局必将完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缔结伉俪后,也像灰姑娘和王子般爱情美满,但相比之下更加精彩。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美好、羡煞旁人的。正所谓“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贤惠的女人”,卓文君便是司马相如成为大辞赋家,并受汉武帝器重的那一个幕后推手,正是她才使“灰公子”不再是“灰公子”。在此般美貌与才气并重的女子辅助下,司马相如得以专注于辞赋创作,《汉书》记载: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是人也,欲明天子之义。故虚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如此这般,一首洋洋洒洒的《子虚赋》使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的器重,从而做了汉武帝的文学侍臣。后又为陈皇后作了一首感人至深的《长门赋》,此赋写陈皇后被废,常年幽居在长门宫,内心极其忧郁凄伤,将宫廷妇女失宠后的那种卑微屈辱而又梦寐望幸的哀怨心情写的深细入微,感人至深。其后司马相如又接二连三的在妻子卓文君的大力支持下,创作了无数篇优秀而且意义深远的辞赋。仅《汉书・艺文志》一书中就著录相如赋29篇,今存5篇。其中《子虚赋》、《上林赋》被评为汉赋中最有文学价值、最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此外,在贤妻背后鼎力相助下,司马相如还有一些散文创作,如《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等。不仅如此,他在文学、书学、音乐、文学理论等多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天赋。

任何幸福的婚姻都有一段不幸福的插曲,“灰公子”司马相如也是如此。虽然这桩富有传奇色彩的婚姻给司马相如带来了巨额的财产,但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甜蜜生活后,这位“灰公子”不知觉间忘记了卓文君与其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竟产生弃妻纳妾之意。卓文君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了一封《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聪慧的行为使“灰公子”看后愧疚万分,瞬间忆起昔日夫妻恩爱之情,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继续和卓文君续写幸福。正是由于卓文君,司马相如才得以摆脱“灰公子”的平凡,和灰姑娘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小结

“灰姑娘”变身公主,其过程充满浪漫梦幻,她的幸福与王子的高贵地位分不开;而“灰公子”司马相如变身为才、情、地位三收的贵公子,其过程也是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得益于卓文君的贤良淑德。总之,司马相如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翩翩佳公子,他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9

《流星花园》大获成功的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对于时尚的准确把握,它几乎包含了当下所有的流行因素,比如时髦的发行和服装,既酷且帅的对白和动作,健康清新的人物造型,轻松欢快的叙事风格,以及被当作片首和插入曲的庾澄庆与日本"DreamComeTrue"组合的最新作品,无一不深深投合80年之后出生的新新人类的审美口味。对于这些人来说,《流星花园》就像是一款名牌牛仔裤,样式简洁,却又价值不菲;它似乎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却又梦幻般遥不可及。与之相比,曾经风靡一时的"琼瑶阿姨"牌言情剧,就像是一件落满灰尘的晚礼服,虽然华丽,但款式早已过失,封存的也是妈妈姐姐们上了年纪的旧梦。

但是,《流星花园》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轻松愉快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与风行于80到90年代的言情剧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取向无疑更能得到年轻一带的认同。

明眼人不难发现,《流星花园》讲的就是一个现代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虽然是最为人们熟悉最没有新鲜感的故事之一,但却又是常讲常新、被世界各地的制片商使用频率最高的故事之一。重新包装的灰姑娘故事中不乏成功之作,比如那部使朱莉亚·罗伯茨红得发紫的《风月俏佳人》;但是大多数此类题材的作品不免流于平庸。毕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不是每个导演都具备的。那么,《流星花园》里那个灰姑娘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如果不惮于对这么一部轻松的偶像剧进行一次乏味的理论分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部电视剧中的灰姑娘--杉菜的个性和她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灰姑娘颇为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杉菜性格中的一些要素体现了近年来社会运动尤其是女性运动的积极成果,最为明显的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在剧中得到了有意凸现。

甚至在迪斯尼90年代初拍摄的卡通版《仙履奇缘》当中,灰姑娘--辛蒂蕾拉还保存着她在格林童话中的原始形象,美丽、善良,最主要的是,柔顺。这些素质是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理想女性必须具备的美德。作为对这种美德的报偿,辛蒂蕾拉获得了一次盛装出席宫廷舞会的机会,并利用这次机会赢得了王子的爱情。辛蒂蕾拉因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虐待辛蒂蕾拉的后母和两个姐姐也得到了她们应得的下场。实际上,灰姑娘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辛蒂蕾拉的成功是一个女性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功,这种女性的成功并不像男性的成功那样需要主人公通过一系列的冒险、战斗等主动行为来获得。辛蒂蕾拉的成功更像是一种奖赏,原因是因为她比她的两个姐姐更符合这个男权社会提出的"理想女性"的标准。传统童话中的好姑娘通常都是这种柔顺、被动、脆弱需要男性保护的形象,而那些有力量、有主见并试图控制局面的女人,往往被赋予了邪恶凶残的的面孔,她们是巫婆、幽灵,或者狠毒的后娘。

如果说辛蒂蕾拉的成功是对她的"美德"的一种奖赏的话,杉菜的成功则好象更多地源于个性的力量。杉菜个性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她的坚强不屈。对于剧中的"王子"、F4的首领、道明财团的唯一继承人来说,杉菜最初是以对抗者的身份出现的。她的爱情不是由豪华宫廷舞会上的惊艳所引发,而是始自于她挥在道明寺脸上的一记重拳。出身豪富的F4在学校行事乖张,为首的道明寺更甚。在众人都保持沉默的状况下,杉菜由于为好朋友打抱不平得罪了道明寺,从此遭到一连串的打击报复,包括浇冷水,被诬陷考试作弊,甚至遭到流氓的袭击。但是"杉菜"的意思就是"一种不管被别人怎样踩怎样践踏都还会发芽的野草",因此这些来自校园的暴力行为并没有让这个倔强的少女屈服,反而更激发了她的斗志。最终,她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不但赢得了F4的尊敬和友谊,还使得道明寺对她产生了爱情。杉菜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她面对财富和权势时的清醒。杉菜的妈妈一直做着让女儿"飞上枝头作凤凰"--嫁入豪门的梦,不断鼓励女儿把握住道明财团的大少爷。周围的女同学也对衫菜既羡慕又嫉妒,因为她得到了别人渴望却难于得到的东西。但是杉菜却是以一种强硬、拒绝调和的姿态面对道明寺的示爱。毕竟一个平民女子与一个大财团的继承人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是十分不同的,事实上两个年轻人也确实为此不断发生争执,而杉菜拒绝以自己的彻底屈从作为调和矛盾的前提。财富和权势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是要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得,对此也许每一个个体作出的选择都不相同。而杉菜的选择则是拒绝以爱情为代价交换财富和权势,除非在选择爱情的时候同时也必然选择了财富。杉菜一直坚持着最初的对于生活的信念,除了自己努力工作应得的报偿,她不期望有任何意外的收获,因为也许那需要她以牺牲自由和自尊作为代价。所以在她穷途末路之时,宁可在道明家作佣人以报偿后者提供的食宿,也不肯无故受惠于人。这种对生活的理解是与童话中总是等待王子或骑士来救援的公主们大不相同的。

与"原版"灰姑娘相比较,我们可以认为在杉菜--这个现代灰姑娘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新的女性理想。杉菜之所以具有比剧中其他女性更值得肯定的个人价值,美貌并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她起初对道明寺权威的挑战以及后来不肯以牺牲自尊为代价换取爱情的行为,才是使她最终赢得了男性群体认同的主要原因。结果是她不仅得到了爱情、友谊和尊重,甚至F4成员或乖戾或放任或自闭的个性也因杉菜的出现发生了转变。

杉菜的形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好莱坞90年代中期由巴里·德鲁摩尔主演的《灰姑娘》,德鲁摩尔版的辛蒂蕾拉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和杉菜一样,这个辛蒂蕾拉也被赋予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素质。比如倔强、独立、善良、宽厚,富于智慧和勇气,而且很有幽默感。这一切都使得她有别于像木头玩偶一样美丽但缺乏生气的宫廷美女,因而能够深深吸引思维活跃,颇具文艺复兴知识分子风格的王子。这部轻松诙谐的青春剧最精彩的一幕是:王子落入强盗手中,辛蒂蕾拉前去搭救,被辛蒂蕾拉的勇气所折服的罗宾汉们告诉她,不能放了王子,但可以让她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于是,辛蒂蕾拉像扛一袋土豆那样扛起王子转身就走。在一片哄笑声中绿林好汉们消除了敌意,与王子和辛蒂蕾拉成为好朋友。如果我们不固执地追求情节的真实性,就会发现从中传达出来的这样一种信息:女性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容忽视的。

在谈论这些现代灰姑娘所展现出的女性形象的变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以下事实:它们的创作过程多多少少都有女性参与其间。《流星花园》的原作者是日本女漫画家松尾菜菜子,而德鲁摩尔也参与了她主演的影片的制作。有女性参加讲述的灰姑娘故事具有明显的自我阐释、自我定义,重新思考女性价值观的企图。

由于女性的参与,新型灰姑娘故事的叙述重心与传统模式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前文已经提到过,传统的灰姑娘故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关于女性怎样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冒险和取得成功的典型文本。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取得一种资格:一种被男性认为符合当时"女性理想"的资格和被上流社会所承认和接纳的资格。这种资格是依靠什么途径来获得的呢?在灰姑娘的故事里女性表明自己身份的手段就是服装。对于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来说,服装不仅表明了他的女性身份,同时还显示了她的社会阶层。服装对于显示人的身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通过法律来体现。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女子若穿着超出她本人身份的服装,将被人用一副沉重的木枷套在脖子上作为惩罚;在美国的早期新英格兰地区,凡丈夫不拥有2000英镑以上财产的女子禁止戴丝绸披巾。所有这些法律条文,都和灰姑娘的故事一样,显示了人们潜意识当中对于服装--身份认同问题的焦虑。因此可知对于灰姑娘来说,是否拥有漂亮服装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是否有机会显示自己女性魅力的问题--灰姑娘的后母对她的衣饰的剥夺其实就是象征性地剥夺了她的性别身份和阶级归属,而她的换妆过程则是一个恢复她的身份和地位的过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服装问题为什么在这个故事当中显得那么关键,因为衣饰所代表的类的归属的意义要远远超过个体的存在的重要性。对一个女人最深重的剥夺被理解为对她的"女人性"而非"个体性"的剥夺,因为在一个女人倾向于被男性当作一种类别而不是单个个体来对待的历史阶段,这种剥夺意味着所有女性可能拥有财富的丧失:家庭、财产、权力、地位,因为这一切都有赖于男性的承认、有赖于通过与男性可能结成的关系来获得。新型灰姑娘故事的讲述重点不在固执于女性之间为获得被男性权力集团承认的性别资格而展开的竞争上,而是更多地关注于个体之间情感的产生过程。因此,服装问题大大被淡化了,情感起伏更受关注。来自于两个来自不同阶级背景、价值观念有很大冲突的个体怎样会产生爱情?这种爱情会给他们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会遭遇什么样的阻力?他们怎样克服这阻力?这才是现代人更感兴趣的问题,这种兴趣充分表达了现代人对人的个体性的关注。爱情的产生由一瞬间变为一个时间段,爱情的成功也不再取决于那只象征女性身体和性魅力的水晶鞋,而是取决于个体性情的相互适应和契合;女性在这里也不再被当作有待男性遴选、努力要达到符合男性理想标准的一种类别存在,而成为具有充分自主意识的个体。女性的自主意识,本来是由女性运动提出、用以反抗性别歧视的重要观念,现在竟然成为一部青春偶像剧戏剧冲突的核心。这是对女性主义的肯定和普及吗?从事女性研究的学者是否应该为这种现象感到高兴呢?

灰姑娘的故事作文篇10

Key Words: “Cinderella” narrative model;Persuasion;theme

摘要: “灰姑娘”结构是奥斯丁所偏爱的叙事模式,表达了作者作为女性其个人生命中的“匮乏感”和对于男权中心社会主流观念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则试图深入分析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里“灰姑娘”叙事模式出现的原因以及模式的几大要素,通过比较它与奥斯丁其它小说的不同来揭示《劝导》的叙事结构里所蕴涵的社会性主题,反映了奥斯丁作为18、19世纪过渡时期作家的特点。

关键词: “灰姑娘”叙事模式;《劝导》;社会性主题

奥斯丁一生创作出版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六部小说,从整体上说它们都遵循着一种“灰姑娘”故事的浪漫模式——(主人公在爱情的道路上)经过种种挫折,最后获得幸福的婚姻。伊丽莎白出身不高、财产微薄,凭着她的理性与才智赢得了富家子弟达西的青睐,几经波折消除了彼此间的傲慢、偏见,获得了理想的爱情与幸福的生活。范妮从小寄人篱下,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得不到任何庇护,最终凭着她的美德优雅得到了埃德蒙的爱情,成了幸福的“公主”。天真幼稚的凯瑟琳经过一连串波折也获得了诺桑觉寺的少主——亨利·蒂尔尼的真诚爱情。每一个年轻的女主人公或身处清贫,或遭受挫折,或历经迷途,犹如落难中的“灰姑娘”,但几番风雨之后,终于与理想中的青年男子相遇相知;这些青年男子集智慧品格、财富、家世地位于一身,好似童话中的“白马王子”;于是,“灰姑娘”们从此得以脱离苦海,拥有美好、幸福的生活。奥斯丁通过对“灰姑娘”叙述模式的反复使用来表达了女性个人生命中的“匮乏感”和对于男权中心社会主流观念的质疑与批判,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类面对外部客观世界时的生存匮乏和人类力求克服“匮乏”,渴求美好人生的“集体无意识”。

《劝导》是奥斯丁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它讲述的也是这样一个“灰姑娘”的变形故事:安妮家道中落、韶华逝去,在家里人微言轻,得不到父亲与姐姐的喜爱,经过八年的磨难,最终才与自己喜爱的人——功成而归的温特沃斯上校喜结良缘。但与前几部相比,安妮的故事不再仅仅是女性对于幸福婚姻、理想爱情的追求,更具有了一种社会的深远意义。奥斯丁不单是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写作,更是作为一名处于由资本主义前期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作家在进行创作,在其小说金钱与爱情的固有模式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本文则试图通过具体分析《劝导》中的“灰姑娘”叙述模式来揭示小说的社会主题。

一、“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出现:对贵族风度的质疑

当安妮在小说里出现时,她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青春不再、家道中落,在家里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一个食客克莱夫人。但如果打破小说的叙事时间,从事件发生的历史顺序来看,这又完全是一个可以避免的“灰姑娘”故事。19岁的安妮是个“极其美丽的少女,性情温柔,举止娴静,兴致高雅,感情丰富”[1],又遇上了情投意合的爱人。比之奥斯丁的其他几位女主角,她最可能也最应该直接过上快乐的生活:一万磅的财产可以让出身低微的玛利亚·华德小姐配得上贝伦特爵士,拥有它的安妮绝对没有埃利诺和玛丽安在金钱上的窘境;出身高贵、准男爵的女儿这一头衔也让安妮比伊丽莎白这些绅士之女更具有地位上的优势;甚至是在自我认识的理性方面,她也是冷静而成熟,完全没有爱玛的那种自大自满或是凯瑟琳的天真幼稚。但事实上却是安妮遇到了最大的波折,蹉跎了八年的青春年华才能与所爱之人喜结良缘,在这里“爱”成了安妮遇到的最大障碍。

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依附地位,食与色的匮乏是“灰姑娘”叙述模式出现的深层心理原因,它体现着人类历经磨难追求生命圆满与幸福的理想。但在《劝导》里拉塞尔夫人的爱则阻碍了安妮的幸福,安妮是为了拉塞尔夫人的关怀而放弃自己的真爱。因为对于她来说,这份关爱已不再单纯的是个人对于感情的“匮乏”需要,它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所以即使安妮已充分认识到她所接受的劝导是完全错误的,她却不责怪拉赛尔夫人。即使她吃过这种劝导的苦头,她仍坚持认为“听从她(拉塞尔夫人)的劝导是正确的”,“若是继续保持婚约的话,将比放弃婚约遭受到更大的痛苦,因为会受到良心的责备。”[2]与其说是拉塞尔夫人的关爱阻碍了安妮不如说是安妮内心的道德责任感将自己束缚:一个人的欲望虽然强烈,却愿意迫使个人的欲望服从某些外在的、非个人的善。因为在那个以贵族为主的农业时期的人们看来,道德上的完善是很难取得的,需要以自我控制和牺牲为代价,责任是大于个人欲望的。

可见,安妮这个“灰姑娘”故事的出现是责任对于个人欲望的一次胜利,是追求自我完善的旧日风度影响下的产物。“公主”沦落为“灰姑娘”,除了逝去的青春年华,八年的感情折磨,什么也没有得到。虽然安妮一直也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但八年的磨难就是对贵族风度的最大质疑,这个叙事模式中暗含着对于贵族价值体系的嘲讽。

二、叙事模式的几大要素

如果说“灰姑娘”叙事模式的出现是对贵族价值体系的一种整体性的讽刺,那叙事模式中的的几大要素则更具体深入的批判了这个制度所包含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奥斯丁从道德标准、生活习性、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当时社会进行了一番考察。在1893年对《灰姑娘》(及其扩编本《灯芯草帽》)的首次大规模民间故事研究中,考克斯小姐对格林《灰姑娘》故事文本进行分析。“借助其论题可以从中抽象、概括出来这一童话结构模式的框架:母亲的死亡——生活的磨难——爱的波折——爱情大团圆。”[3]以此来分析《劝导》,从它与奥斯丁其他小说的不同可更清晰的发现之前的奥斯丁注重表达的是女性生存的个体体验,在这里则更多的将目光转向了社会。

1、母亲的死亡:行为道德标准的变化

“灰姑娘”故事结构的第一个环节是关于“亡母”的处理,在奥斯丁的前几部小说中,这体现为理想母亲形象的缺失。《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理智与情感》中达什伍德太太不仅不能指导女儿反而需要经常听取更明智的判断;《爱玛》则只有一个天天只担心自己的父亲。没有一个女主角拥有一个称职的母亲,他们的的成长完全是依赖自己。奥斯丁一反男权文化对于母亲角色的剥离,摆脱了“天使”与“妖妇”的束缚。她点破了“理想母亲”的虚幻性,表达了人性中对于母亲又恨又爱的矛盾心理。

转贴于 而拉赛尔夫人的出现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疼爱女儿,充满了人性与理性的母亲形象。她理智贤惠,第一目标便是看着安妮获得幸福,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在其身上复活。但也正是这个最称职的母亲却将女儿的幸福耽误的最久,因为虽然她对安妮怀有深沉的爱,但这种关爱却包含着这样一种社会性的内核:对贵族风度的怀念与向往。拉塞尔夫人偏爱安妮,因为只有在安妮身上她才能见到安妮母亲那个明白事理的贵族女子的影子。她有些“偏爱名门贵族,尊崇高官厚位,因而对达官贵人的缺点便有点视而不见”[4]。出于对贵族风度的怀念,温特沃斯的乐天性格和大无畏精神被看作是“罪孽的恶性发展”,是对于土地贵族的一种威胁。作为个人她的品性是高尚的,但由于所秉承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是属于那个正在没落的贵族阶级的,这个理想母亲又是不完美的。安妮八年的痛苦生活、埃利奥特先生的道貌岸然让她自己承认“完全错了,准备树立新的观念、新的希望。”[5]没落的贵族地主阶级所推崇的举止与教养已不再发挥道德交流的职能,个人内心的优秀品质得到重视。拉塞尔夫人是作者对于以举止修养作为道德标准的陈旧价值观的善意嘲讽。

2、生活的磨难:腐朽生活习性的批判

失去母亲后,“灰姑娘”在生活的风雨中饱经波折。奥斯丁小说里的女主角们也陷入了缺少金钱的窘境:达什伍德姐妹被迫离开诺兰庄园,伊丽莎白与姐妹们也面临着父亲死后就将无家可归的尴尬结局。这都是因为妇女在男权社会完全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在经济上的困乏正是奥斯丁对于男权社会的一种指责。

安妮也遇到了具体生活的磨难,被迫离开凯林奇庄园。只是她离开的原因不是由于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不公平待遇,而是因为没落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习性。耽于贵族风度的埃利奥特爵士挥霍无度“既缺乏准则又缺乏理智”,对于安妮切实可行的平民化的改革计划也是一口否决,因为那“连个无名绅士的体面都没有”,最后只有失去了在自己庄园上生息的“义务与尊严”。当时封建地主的统治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庄园进行的,孑然独立的乡村住宅是等级制度可见的象征物。安妮的举家迁移不只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家事和变故,更标志着地主阶级的没落。雄伟的凯林奇庄园是土地贵族制度的象征,庄园主人的变化预示着社会新的领导人物的出现。生机勃勃、勇敢无畏的海军作为新的社会代表而出现,下层阶级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上升。安妮的离开告别的不仅是自己的家园,更是一个时代。如果说拉塞尔夫人的缺点是一种对于单单只在乎教养的陈旧价值观念的嘲讽,那么离开凯林奇的埃利奥特爵士则是腐朽的贵族阶级的代表,他的势利自私、愚昧无知让他与他的阶层都已“无法保持上帝赐予的地位”。这种生活的磨难是他们自己的腐朽生活习惯带来的恶果。

3、爱的波折:自私伪善性格的揭露

辛德瑞拉由于教母对于时间的限制三次从王子身边逃走,几经波折才终成眷属。奥斯丁的女主角们大多也都因为缺乏完善的自我认识,在爱情之路上走得跌跌撞撞。伊丽莎白对达西充满偏见,凯瑟琳将现实生活当成了哥特式恐怖小说的虚构世界,爱玛自大虚荣而忽略了自己的真正需要,自我完善成为了她们喜结良缘之前的必修之课。而随之出现的“男性领路人”则再次体现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男权文化对于女性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劝导》里安妮和温特沃斯之间的很大一个障碍也是缺乏清醒的认识,只是这次的主角变成了温特沃斯。他因为对于安妮的误解,出于嗔怒去追求自己并不喜欢的路易莎,并差点由于“道义上的责任”而失去选择的自由。与其他男主角相比,温特沃斯的描写并不多,是一个社会特征鲜明而个人特征不突出的人物,他是凭着自己努力逐渐上升的下层阶级的代表。他对于安妮的误解就如八年前拉塞尔夫人对他的误解一样实际上是两个阶层之间的看法。因为安妮不同于她的亲属,温特沃斯的看法是误解。但他所认为的没有原则、固执己见、胆大妄为却正是以埃利奥特爵士所代表的贵族阶层的通病,他们爱慕虚荣、自私伪善。在温特沃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赞扬安妮的高贵品质时,他的误解则是对于没落贵族阶级自私而又软弱的伪善性格的无情揭露。温特沃斯认识的完善包含着对安妮优秀品质的赞赏与对于贵族阶级势利自私性格的批判。

4、爱情大团圆:新的社会结构的出现

恶人被罚,灰姑娘走进了皇宫,与王子幸福生活,婚姻是幸福的唯一原则。伊丽莎白嫁给了达西将生机带给了彭伯利庄园,范妮带着希望与祝福当上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婚姻成为了幸福的唯一结局,古老的庄园成为了人物活动的中心与归宿。这是“灰姑娘”们的美德,也是男权社会里依附于男性的女性不得不承认的最好结果。

《劝导》的结尾里安妮也成为了“没有财产、亦非名门传人”的海员的妻子,只是在她面前的是广阔而未知的世界。她获得了期盼已久的爱情,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当她为成为海员的妻子而光荣并准备“为这种职业所遇到的意外付出代价”,这个开放的结局正预示着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出现。安妮所羡慕的克罗夫特少将与其夫人朝夕相处、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共同栉风沐雨的生活成为了新的幸福婚姻的模板。静谧的庄园生活逐渐远去,充满了挑战与无限可能的新世界慢慢开放,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致正逐渐被一种富有活力与扩张性的动态生活所代替,海员作为新的社会象征而出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采用的都是“灰姑娘”叙事模式,但在前几部小说中奥斯丁偏重于用此来展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觉醒与徘徊,对父系价值观念的超越与认同。作者关注的重点在于个人,是反复推敲的自我,这正是18世纪文学最关注的问题。而在《劝导》里奥斯丁则更具时代敏感性,对各等级之间的传统关系格局的改变投入更多的热情,整个贵族阶级的命运开始引起她的注意。从关注个人到关心社会这既是奥斯丁的转变,也是18、19世纪文学过渡期的特点。奥斯丁在《劝导》的“灰姑娘”叙事模式里出现的“新问题”预示着文学关怀正逐渐从个人扩大到社会,一个新的批判社会的文学时代即将来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