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小技巧十篇

时间:2023-05-17 11:31:41

节能减排小技巧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

关键词:汽车;节油技术;研究

车辆的大幅度增多使我国石油能源消耗量增大,而且石油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通过科学有效的汽车节油技术与节油使用技巧能够有效控制燃油的消耗,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又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因素多种多样,汽车机件的性能、道路与交通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汽车使用技巧等都会对燃油消耗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汽车维修教学与研究经验,探讨汽车节油技术与使用技巧。

一、影响汽车燃油消耗量的主要因素

1.驾驶员的驾驶技术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当是造成燃油消耗量大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见空当就抢,在出现红绿灯时往往急踩油门或急踩刹车,会使耗油量加大。行车过程中不必要的高速行驶也会加大耗油量。

2.道路与交通状况

在车辆行驶较为集中的路段和红绿灯较多的路段,汽车启动行车与停车的频率会加大,会造成没有必要的油量流失。而且汽车起步与停车阶段均挂低速挡,大油门冲的情况较多,因此,增加了油耗量,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排放也增多。

3.汽车新型技术

汽车新型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汽车技术相比具有较多的科技优势,能够在减少油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型的汽车节油设计包括发动机的改进、车身轻量化技术以及车身设置技术等。汽车新型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汽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4.汽车工况

良好的汽车工况也能够使汽车达到较为理想的节油目的。汽车的各个轴承未能够及时上油会加大汽车耗油量。因此,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应当首先保证车轮的正位,对于汽车的大小轴承应当及时上油,机油要经常更换,确保质量。驾驶员在给发动机点火时应当符合规范,避免出现爆震和不正常燃烧,并且要防止发动机积碳,避免不良事故。

二、汽车节油的技术与使用技巧

1.预备出行阶段的汽车节油技术与使用技巧

在准备驾车出行之前,驾驶员应当根据出发点、目的地和道路特点合理规划行车路程,避免绕路。在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现象较为普遍,驾驶员应当预见行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问题,或者通过汽车内导航仪的检测避免进入拥堵路段,在提高行车效率的同时降低燃油消耗。行车之前,驾驶员应当及时清理车厢内以及后备箱内的多余物品,减轻汽车的载重量。为了减轻汽车自重,应当清除底盘以及车辆上的泥土与其他物质,不要在汽车外表张贴、摆放或者装置干扰性物体,避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加大行驶阻力,从而减少一部分油量消耗。

2.行车阶段的汽车节油技术与使用技巧

首先,要避免汽车预热时间过长,主要适用于冷车工况下行驶的汽车,由于机油黏度较大往往会加大发动机的磨损程度并且增加耗油量,因此,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汽车预热。避免不必要的怠速运转,汽车发动机的怠速运转会使燃油的混合条件变差,废气残留之后会加大混合气体的燃烧难度。因此,在汽车长时间停车时,应当尽量熄火。驾驶员要根据具体路况选择行驶挡速,在行驶过程中换挡操作应当及时到位,减少油量消耗。在使用自动变速加速器时,应采用缓慢加速的方式,提高变速器的换挡性能、节能省油。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最好采用车型规定的经济车速,一般的小型轿车经济车速通常要控制在60~80 km/h之间,经济车速下行驶有利于节能省油。要正确运用油门,踩油门时一要做到轻踏缓抬。启动后开始行走时,应在汽车处于半联动点之前加油,而且油门开度取中小程度为佳。驾驶员应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突然加或减速,尽量减少突然猛加速的驾驶习惯,尽量保持相对平稳的车速。要善于利用汽车的惯性,减少不必要的刹车。

3.汽车的节油养护

要留意汽车的仪表,做好汽车保养,驾驶时一要注意聆听发动机声音以及其他异响,使汽车始终处于正常工况下行驶。防止汽车在爆震、积碳等非正常工况下的行驶。定期洗车,并对汽车发动机与其他重要轴承零件进行检查修理,提高汽车运行质量,详细记录汽车行程与耗油量,了解各项措施的节油效果,设计更为科学有效的节油方案。

汽车节油技术与节油技巧的使用,不仅可以为节能减排工程作出贡献,还可以提升司机对车辆维修与养护的能力以及驾驶技术,因此,每一位司机都应当学习汽车节油技术与节油技巧。现将汽车节油的主要技术与措施总结如下:经常检查轮胎气压,保证正常的气压值;尽量降低汽车重量与载重;汽车加速时尽量不要猛踩油门加速;做好发动机的养护;使用汽车规定的机油,减轻发动机压力;尽量避免急促的刹车制动;定期保养发动机,及时更换三滤;在行车过程中遇到下坡或是红灯时,减油不打空挡,减轻耗油量。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2

[关键词]汽车驾驶;节油措施;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U4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102-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前代表奢侈品的汽车也越来越多的成为家庭的必需品。私家车在为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方便的同时,却衍生出许许多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伴随着全球能源产业的低迷,国内税收改革措施,我国油价不断上扬。人们更多的不是买不起车,而是开不起车,作为养车成本中重要的一环,节油成为有车一族越发重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在驾车时保证最佳节能状态,成为了一个社会热门问题,也是焦点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决定油耗高低的重要因素

(一)驾驶员技术和经验

同一辆车的前提下,新手驾驶员和有经验的驾驶员驾车油耗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驾车过程中,见空就钻,见灯就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新手驾驶员对路面情况判断不清晰,容易急踩油门、急踩刹车,错误的驾驶习惯增加了发动机压力,无形中加大了油耗,所以我们提倡最好是匀速行驶,不要抢、不要冲。

(二)城市道路交通情况

近年,我们会有一种感慨:路是越修越宽,交通却是越来越堵。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红绿灯路段也越来越多。汽车启动和停车时低速档大油门冲的频率过高,尾气排放量增加,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

(三)汽车工业技术的革新

随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与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相比,现代汽车新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科学性越来越强,在节能减排能力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发动机技术革新、车身设计和用料的改变、底盘轴承技术的改变。

(四)汽车保养和定期排查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车跟人一样,只有保持各个零部件正常运行,才能达到节油减排目的。各轴承之间应该定期上油,保证结合部运转,使用过程中保证车轮正位,定期更换机油。驾车过程中,科学启动点火,保证不发生震爆和非自然燃烧的情况发生,定期检查发动机。

二、驾驶节油技巧的探讨和分析

(一)使用前的预备工作

驾驶员要对始发点、终点和行进路线有科学规划,避免道路拥挤和保证路况平整。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中,道路交通情况不畅通,我们需要利用车辆导航仪和智能手机APP软件,提前获知道路情况,避免进入堵车路段,既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用油的合理性。车辆起步时,要缓慢加速,因为汽车油耗跟起步和行车过程中加速方式和程度有着重要关系。有数据表明,冲击式加速比缓慢加速油耗多耗一倍多。上车前要一看、二听、三行驶,一看是在车外检查车辆状况、观察行车道路情况,二听是启动发动机的时候,要听发动机发动声音是否正常,各项仪表盘运行是否正常,这样才能安稳行驶。同时,车身重量也是影响油耗的重要因素,驾车时,要尽量减少车内和后备箱不必要的物品,及时清理,减轻车身重量。定期清除车底盘泥沙和杂物,保证车身和车内整洁、干净,避免在车外悬挂、张贴干扰性物件,减少行车阻力,降低油耗。

(二)驾车阶段驾驶技巧

冷车预热时间应该保证时间不过太长,较大的机油粘度会给发动机带来较大的负担,增加损耗程度;怠速运转尽量避免,车辆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会导致燃油混合更加困难,废气残留更多混合燃烧过程更慢。在市区,如果长时间停车,应熄火;要合理挂档,尽量杜绝高速低挡、低速高挡情况发生,熟练掌握换挡技巧和规范动作,保证脚轻手快,一气呵成完成换挡动作,根据道路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换挡自然,操作到位,匀速行驶,减少油耗;自动挡汽车在加减速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提高变速器换挡性能。根据车型合理控制车速,一般小型轿车车速保证在交规规定的时速进行;科学使用油门,加速轻踏油门后缓慢抬起,在启动发车时,注意半联动前加油;合理使用制动,制动分为以下几种:制动器制动、发动机制动、惯性滑行制动。第一种,制动器制动是驾车行驶中最常用的制动方式,利用刹车片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增大行车阻力达到减速、停车目的,这种制动方式是最耗油的方式,所以驾驶员要尽量少的采用制动器制动,发动机制动是利用档位制动,例如在下坡路段降低档位,可以明显的减少油耗,滑行制动利用车辆自身阻力利用惯性停车,驾驶员可以提前抬起加速板,空挡滑行,这种制动距离是最长的,停车或刹车时,要科学利用惯性,减少不必要的急刹车,降低车辆损耗。一个有经验的驾驶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式进行。

(三)其他技巧和方式

风阻是汽车在中高速行驶中,重要的阻力之一。众所周知,汽车表面迎风面积越大,所受到的阻力影响就越大,所以尽量减少风阻就是要减小汽车车身迎风面积。驾驶员可以在驾驶室上安装导流板或者导流罩,有科学研究表明,一旦车速超过40码每小时,可以减少20%以上的空气阻力;其次,大型货车或者执勤车可以卸掉不不要的篷布和其他加大阻力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阻力影响;保证车身平滑,尽量减少凹凸面积。当车速过快时,关闭车窗,当车速达85码每小时的时候,汽车空调的损耗是远远小于车窗打开阻力的损耗的。加油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型号,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选择不正规、不明渠道的汽油,以免损坏汽车零部件,最后得不偿失。

汽车需要定期检查,定期更换损耗品,比如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每隔半年或者视汽车行驶公里数做定期保养,不要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导致气体不完全燃烧,降低汽油使用效率。此外,车辆的定期保养能保证发动机更健康的运作状态,发动机工作最佳环境是水温八十到九十度的时候,如果水温箱温度异常过高过低,驾驶员要通过仪表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能不管不顾,降低用车成本。

随着国家政策倾斜,低排量、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入市场,出现了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汽车,这类汽车一般油耗极地,既能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又能达到节油目的。一般来说这类汽车享受着较高的财政补贴,消费者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汽车类型,满足自身需要,不盲目攀比,不跟随大流,选择合适车型。我国是石油资源进口大国,节能减排,合理高效用油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切身实际利益,这也是解决我国石油短缺现象,缓解石油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环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节油不仅仅是汽车供应商不断追求的目标,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通过个人驾驶水平和驾驶意识可以逐步改善的,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提高产能和效率,解决家庭、社会和环境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裘小华.论汽车节油技术与使用技巧[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04).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3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工作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课题组承担,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 

    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日常行为指标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量大面广,二是贴近百姓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着。 

    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推动全民参与,提倡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4

【关键词】舞蹈;武功;教学;重点

武功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门类,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几个重点如下:

1.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的必要性

武功课应用科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舞蹈教学中强调健康舞蹈的概念,也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痛苦,减少运动损伤。

比如说压腿,特别是面对初学者,首先保证学生要正确,在撕压腿过程中不变形的情况下,用力不要过狠,并且要在抖动中撕压,这样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痛苦。学生的痛苦减小了,就会减少反用力的抵抗的情况,也就能更多的减少学生受伤的情况。在开软度的过程中切忌过急,只能循序渐进,学生一次受伤,严重的要两个多月才能好,有个别学生因老师用力过猛,学生自己过于紧张造成聚筋现象,这样的情况最不好解决。曾有一名舞蹈演员因小时候腿聚筋没能好好处理造成病变,最后截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解决学生软度上更应该科学的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

再比如说,学生的倒立一直是武功课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运用科学方法,既能保证学生安全又能加快学生掌握速度。首先按照正常的教法,教学生蹬摆练习,学会双腿蹬摆配合及双手撑地。最关键的是第二步,让学生坐到把杆上下腰手着地,腿上墙,先了解倒立这个结果,这样孩子们知道倒起来身体是个什么样子的,再作蹬摆练习打倒立的时候就事半功倍了。

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方法。如何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2.重视动作过程

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完成情况,舞蹈本身要赋予观众一种美感,这就要注重动作过程,把过程中每一步都进行美化。比如坐撑后桥这个动作中,学生从坐到起的过程应该要求学生摆动腿直腿绷脚。坐撑后桥结束时接跪撑,再变坐撑时,应注意跪撑的腿伸直后再转身的过程。经过强化纠正,学生在动作完成的质量上会有明显提高。

3.注重动作节奏

让动作在节奏中规范。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注重动作完成的结果,不太注重节奏。我觉得,一节规范的武功课需要动作规范,动作规范就需要节奏。每个动作的起、行、止都应该在节奏中规范。一个八拍中每个拍都是可以用来规范动作的,节奏规范了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整齐划一。

4.注重动作分解教学

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难度较大的动作,不妨对其进行分解,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如前桥这个动作较难掌握,可将其分解为抄保下蹬摆腿分腿倒立和下腰起脚打腿起腰。这两项学生掌握后,前桥就剩了从分腿倒立到脚落地部分了,这一部分需要在老师抄保下让学生形成动作概念后再多加练习。这些都没有问题了前桥动作学生也就掌握了。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武功技巧在舞蹈专业课训练中是一门特殊的技巧。由于它的复杂,动作难度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要求高。所以,要学好武功就必须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包括柔韧性(软开度)、力量(能力)和协调性三个方面。在柔韧性中要注重主动拉伸(不加外力通过自身力量进行拉长和伸展)和被动拉伸(用外力来带动拉长和伸展,如教师帮助学生压腿、搬腿等)两个方面。力量训练中要重视绝对力量和暴发力量的训练,要重视全身力量整体发展。协调训练中可让学生多学小技巧组合,反复练习。柔韧、力量和协调性三个方面可采用动作组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使几个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更好地学习武功技巧,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6.科学安排学习进度,抓好每个阶段的动作规范

学生学习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要有严格规范的步骤,并且想要质量好的动作,就要在每个阶段都要重视动作规范。如掌握侧空翻这个动作,需要先学习倒立,然后是趋步和侧手翻,再然后是行进间跑吊起来的侧手翻,最后经过老师抄把侧空翻,直至能够独立完成。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前面的每个步骤都是为后面铺垫。那么想要一个质量好的侧空翻,就需要前面学习的每项都达到规范。要是倒立不能做好,侧手翻就会不正,侧手翻不正,抄出来的的侧空翻就不会很正,抄出来的侧空翻不正,将来自己完成的时候肯定就不会美观。

7.注重培养学生动作连接能力

单个的动作就像是词,一连串的动作就像是句子。特别是高班的学生,应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动作造句能力。如飞脚片腿蛮子就是一个经典的小组和。前桥接踹燕,后桥变身后桥,绞柱接倒踢紫金冠等等这些组合都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编排一些能够连在一起做的动作组合。通过练习有效提高学生动作连接能力。

8.武功课的抄保

武功技巧课的特点,是以人体翻腾技巧为主,其课程训练主体对象多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运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即对学生进行保护和帮助,习惯上称为抄保。武功课技巧中抄保手法和注意事项是很重要的。他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一方面为避免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出现运动损伤,在保证学生安全方面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起到助力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技巧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意识,促进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下支配身体的运动能力。因为武功课的特点,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学生每个工作都是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抄保,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建立充分的信任,在动作完成过程中好多动作学生都是以命相托,正确的抄保能给学生减轻心理、生理负担,使学生正确理解动作要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防止出现运动损伤,缩短学生训练的泛化、分化阶段,较快达到武功技巧训练的自动化程度。教师的抄保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掌握正确的抄保方法是必要的。

9.结语

舞蹈武功教学训练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来实现的。我们应该按照技巧训练的特有规律,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工作。虽然教学训练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各自训练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每个人的体验也有差异。以上这些重点是在日常工作中渐渐积累而得,也有不足之处和待考究的内容。 [科]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5

一、右手的弓法技巧

1.右手持弓方法。一般初学者在持弓时由于食指端不平(指弓杆)而造成手腕部下塌,运弓手腕无力,力点不清,往往对弓杆失去控制而造成了弓杆总在食指上打滑、转圈或手腕僵硬等毛病。而且不大重视大指、食指与无名指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在对持弓中这三指的要求、要领都模糊不清,对自己要求又不严,那么就很难起到力点、支点、重力的杠杆作用的协调。初学者一旦发现有这些问题自身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纠正。纠正的方法是:首先,规范握弓手型(1)右手食指前部托住弓杆,一二节环抱弓杆;(2)大拇指指肚放在弓鱼稍前一点的弓杆上,指尖放在食指的第一、二节关节处;(3)中指第三节上方托住弓杆,指肚靠近弓毛,无名指放置于弓杆与弓毛之间,主要是抵住弓毛。其次,自己去体会这样的一种感觉,食指有种往上抬起,大拇指有种往下压的作用,中指与无名指拉内弦时与食指第三指关节后的骨头形成对抗力,中指与无名指拉外弦时有种往里勾的作用。因此手指持弓一般就用“抬、压、顶、勾”四个字来概括。

最后,学会用巧力体会琴弓的重力,通俗的讲就是借力使力。琴弓自身是有一定的重力的,当弓自然放在琴桶上时,弓杆是紧贴琴桶,弓毛是紧贴弦的,这就是弓的重力体现。很好利用弓自身重力不但足可满足我们弱奏时的需要,借用这个重力去压弦,也可以减少肌力的使用,从而减轻右手演奏负担。因为持弓的好坏直接影响二胡音色、音质及二胡演奏乐曲的成败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2.右手运弓方法。运弓往往存在弓速不稳、弓向不直或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规范动作或者是拉弓快、推弓慢、出弓强、进弓弱、弓根重、弓尖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常见的,也是容易犯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首先,学会右手臂的放松与紧张,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就是松紧状态结合,就像射箭要先放松后绷紧弓再放松把箭射出。

运弓时右手臂也是先放松,然后做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的动作(紧张),再放松再紧张这样反复循环。这样,右手臂的放松和紧张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只有合理搭配使用好肌力才能解决好这对矛盾。其次,把弓子先稳下来,并按拍子合理分配弓段,同时还要把弓子拉直并向右前方伸展,琴弓与琴弦成直角,在运弓中,弓根部越离开琴筒则用力也越大,相反越靠近琴筒力量要逐渐减弱,使运弓的力度达到均匀、圆润。

二、左手的指法技巧

1.左手持琴方法。左手持琴往往是由于左手虎口持琴的方法不当,造成了虎口过分紧夹琴杆,大拇指过于上翘,发生了左手紧张,以使琴杆太直或者由于大臂的舒展松驰不够,把琴杆推向右侧,遮住了脸部,严重影响了演奏的形象。在这里就需要用巧力,用恰到好处的力扶住琴杆,使琴杆不倒就行了。具体做法是虎口平伸、松开,大拇指很自然的平放在琴杆的内侧,使琴杆自然的倒向,演奏时虎口要尽可能松动自如,减少磨擦,这对将来学习换把也是极有利的。

2.左手握弦的手形。握弦的手形要求要规范,有些人就不太注意自己的握弦手形,十分随意,以致影响握弦的力度、力点,或者左手指伸得太直或分得太开,影响按弦音准和换把。正确的握弦手形是:左手很自然以半握拳式平靠在琴杆的千斤下方,四个手指顺着音位方向排列,指关节弯曲,指尖应顺排在各音的上方要求自然放松的持在琴杆上,这种按弦手形既美观大方,又方便操作,对将来技术的发挥是大有好处的。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6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8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1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

按传统的排气法,在液体接近过滤器时,将针栓向下,使过滤器呈水平状,当液体充满过滤器后,再将针栓向上常规排气,此方法排气,过滤器中无散在气体,可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减少药液的浪费和排气时间。

3 静脉穿刺方法

3.1 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基础

护士在操作前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穿刺成功有信心,认真选择血管,不要急于进针,选择血管的同时与病人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使病人感到亲切温暖,情绪放松,并对操作者产生信任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3.2 选择血管的技巧

对长期行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建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计划。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衰老,其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浅、易滚动,不宜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同时应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灵活掌握,选择较易固定且离开静脉瓣或静脉窦的部位,并使用指压揉捏、轻击穿刺局部或活动肢体、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为穿刺作好准备。

3.3 穿刺的技巧

3.3.1 手足背部静脉输液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25°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向前送针。笔者认为,避免用食指在头皮针柄下,拇指在针柄上的持针方法,因其食指在针柄下,角度大,不宜下压。

3.3.2 手腕、足部大隐静脉穿刺法

手腕桡侧、足部大隐静脉血管径粗大,充盈度好,但易滚动,深浅不宜掌握。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托住手腕或足踝关节处,拇指向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持针以15°~30°角在血管上进针,见回血后平行向前进针少许,用自制夹板,紧贴手掌或脚背外侧用2条长胶布固定,一条缠绕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以上部位,另一条在食指跟部、或脚跟部缠绕,并妥善固定。

3.3.3老年静脉输液的技巧 穿刺技巧针对老年人血管特点,采用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固定血管上端,在选择的穿刺点下方1~2 cm处进针,进入皮肤约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进针时角度、力度相对要大,针头部位充分接触管壁,使滚动的血管不宜滑脱。对表浅脆性大或细小血管要保持角度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宜继续进针,以防穿破血管,不可用针头在血管内乱动,针头斜面忌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导致进针不顺利。

4 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相对舒适的感受中输液。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或其他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滴速可控制在20~40滴/min左右,否则极易诱发或加重心衰。脱水严重而心肺功能良好者,可适当加快滴速。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无痛拔针

5.1 以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这样不但通过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还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使护患关系变得融洽。

5.2 拔针时,调整输液速度,越慢越好,但不要关闭输液夹。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按顺序揭起胶布,然后左手食指轻放于针尖部上方血管约1 cm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尾软管处,拉直针头,快速拔针,左手拇指同时顺胶布敷料下压针眼。

5.3 注意掌握拔针时机,在莫菲管内液体全部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贵重药品要冲管。揭胶布时动作轻柔,一手下压皮肤,一手慢慢揭起胶布。胶布揭起后勿乱贴或留在患者身上,护士应带走丢弃。胶布固定较多的患者,应察看胶布走向,有顺序揭起,勿盲目扯拽胶布,以防将针头带偏弄疼患者,甚至伤害血管,引起患者反感,导致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对护理工作的不配合。请患者协助按压时,不要拔针后立即倒手,为防止针眼出血,护士应先按压30秒以上,嘱咐好患者按压时间。

总之,以上内容是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一点体会和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成功率和舒适感。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7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8

摘要运用当今体能训练的热点核心力量等方面的知识,结合长时间的训练实践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技术稳定性问题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角度给予分析,并提出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希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技巧啦啦队技术的稳定性。

关键词核心力量技巧啦啦队动作稳定性训练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1985年,Panjabi提出了脊柱稳定性,认为脊柱稳定性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研究: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椎骨和神经控制单元,首先被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发现核心部位肌肉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影响,被广大教练员应用于竞体领域。

近年来,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促进了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本文从技巧啦啦队技术角度出发,对身体的稳定性训练进行探讨,将核心力量训练在技巧啦啦队的训练原则进行阐述。

一、核心力量的界定及解剖学结构

(一)核心部位与核心力量的界定

核心部位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从技巧啦啦队的训练中核心力量的功能角度出发,认为核心肌群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所产生的力量。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肌群的解剖学结构

在解剖结构上,人体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了肩关节、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也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

表1 核心区的肌肉起止一览表

肌群 肌肉名称

起止点都在核心上 起点在核心上 指点在核心上

盆带肌 髂肌、腰大肌、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大腿肌 骨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背肌 回旋肌、多裂肌横突间肌 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

腹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人体核心肌群的排列可以分为三种:纵向、横向和少部分的斜向排列。核心肌群的这种多维排列是人体产生屈伸力、侧屈力和扭转力。核心肌群的多维排列是构建核心肌肉训练方法的客观依据。要求在构建训练方法时,必须根据肌肉的解剖结构均衡发展各部位肌肉。根据人体的三个面(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设计人体的不够方位的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人体的核心肌群,在人体的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对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二、动作稳定性是技巧啦啦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巧拉拉队的动作中可以将技巧拉拉队的稳定性分为静态动作稳定性和动态动作稳定性两类,静态动作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动作稳定性是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包括灵活性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在技巧拉拉队中,动作失误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动作的稳定性不够造成的。

在技巧啦啦队的比赛中,难度是制胜的关键因素,而在难度的提高中,身体的稳定性又是训练的难点和重点,所有的难度都是在保证身体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随着技巧啦啦队的不断推广,技巧啦啦队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在国内的比赛中,单臂的七级难度不断出现,而且出现了很多新的花样,这就对我们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巧啦啦队动作的完成时依靠全身协调用力,将重心控制在一条重力线上,也就是尖子与底座要将重心保持稳定。尤其是底座队员,要协调用力将尖子的重心控制到自己的重心上。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我们都知道力从地起,但是我们技巧啦啦队的作用点在手上,这就要求我们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将力量从腿传递到腰再向上直到作用于尖子。只有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底座才能安全地、高规格的完成各种动作。尖子也是必须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在不稳定的脚下,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地完成动作。

三、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关系

核心力量的训练与传统的腰腹训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训练部位上,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在于深层的小肌肉群,而腰腹训练则在于外部的大肌肉群;其次在练习的形式上,核心力量训练可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采用一维、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负荷上夜游很大的不同,核心力量训练一般是克服自身的重量或是小负荷的力量练习。

核心力量与传统的腰腹训练不同但是却互补,在安排训练是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有针对的发展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四、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大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因此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结构从易到难,数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原则。核心力量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负荷练习。

1.稳定状态的无负重练习

在稳定的状态下,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激活、募集附于脊柱的稳定肌和运动肌,是运动员能够更好的体会核心肌群用力和控制自己身体。

2.不稳定状态下的无负重练习

借助气垫、健身球等辅助器材,使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可以激活、募集到更深层的小肌肉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中。

3.稳定状态的负重练习

在平衡状态下借助器材模拟实战情况进行的训练。这种练习时在徒手练习对集体刺激不足后的进一步练习。由于这种方法强度更大,做一可以募集更多的肌肉参与工作。

(二)结合专项原则

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运动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训练必须与专项相结合,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是如此,核心力量的训练还要跟腰腹训练相结合,根据技啦啦队的技术特点设计出符合技巧啦啦队的训练方法,否则就变成一般性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18-220.

[2]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3]王卫星.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9

【关键词】 进针角度;静脉穿刺;疼痛

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的主要途径,也是每一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高低不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而且熟练的操作技术也是提高医护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通过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方式、利用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皮肤损伤小,同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门诊静脉穿刺的女性患者,年龄为18~55(44.70±12.50)岁。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按心理学家威斯顿的人体触觉阈值[1]筛选患者手背皮肤感觉阈值为(11.00±2.00)mm的患者纳入实验范围,患者均系神志清醒,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者。两组患者年龄、感觉阈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系同一位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穿刺前均不介绍穿刺方法,不暗示心理准备,在穿刺完成后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2],右手拇指食指前后平行方向握针柄边缘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技巧、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穿刺,即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同时中指垫入针柄下方,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45°-50°角,快速将针尖斜面刺入皮肤,中指这时从针柄下方撤出,利用拇指食指将针头调置于血管平行,缓慢由浅入深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稍推进0.5cm即停止进针。遇到肥胖或血管特细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即采用输液器内负压穿刺的方法,常规排气后关闭调节器,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取下针头套再次排气(注意排尽针梗内的空气),关闭调节器,于穿刺前返折调节器以下任一部位,待针头滴出3-4滴液体后,用右手无名指、小指夹紧返折部位,按上述改良方法进针,当针头刺入皮肤近血管处时,迅速松开输液管返折部位,形成一定的负压继续进针穿入血管腔内,见回血后稍进0.5cm停止,完成穿刺后妥善固定。运用此法穿刺,基本上做到了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传统穿刺法尽管临床经验再丰富的护士,遇到难度大的穿刺患者,都难免有失败机率的存在。两组患者除进针角度、持针方式不同,其余操作均按《基础护理学》规定的静脉穿刺操作步骤进行,穿刺针头均使用江西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号针。

1.2.2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应用疼痛治疗学说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3]。0-2分为轻度疼痛,3-4分为中度疼痛,5-10分为重度疼痛。

1.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改良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及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使患者因穿刺所致的痛苦降至最低值。这主要是由于表皮皮肤致密,传统持针方式及小角度进针,进针阻力相对增大,疼痛加剧,而以45°-50°角进针,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中指垫在针柄下方,这样手指用力的灵巧度更好,穿刺针刺入皮肤的速度随之增快,疼痛相对减轻。另外疼痛程度与刺激强度、作用面积有关[4],以45°-50°角刺入,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易于穿刺,皮肤受损范围小,缩短了刺入皮肤的时间和范围,减轻了刺激强度,故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而输液管内负压穿刺是利用负压原理,增大输液管内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当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回流,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但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不是输液管内的负压越大,其成功率就越高。实践证明:输液管内的负压过小,针头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操作者误认为未进入血管而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穿刺失败的机率;如果输液管内的负压过大,又因血液回流太快,操作者误认为针尖斜面已完全进入血管而过早停止操作,在输液过程中造成渗漏现象。因此,返折输液管后针头排出3-4滴液体是静脉穿刺时最佳输液管内负压。

总之,通过上述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良应用,患者满意度大为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198-201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2.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0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技巧; 预防接种; 纠纷和投诉率; 满意度; 临床作用

doi:10.14033/ki.cfmr.2017.14.0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74-02

预防接种是控制、预防传染病的经济、有效方法。预防接种门诊属于人群集中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预防接种室又是儿童接受疫苗注射的重要窗口。随着免疫规划工作不断扩大,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多,接种儿童多,工作量大,护士与儿童及家属沟通时间少;接种儿童因对注射的恐惧及注射时会伴有一定的疼痛感,在接种过程中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为此家长多伴有焦虑及紧张等心理,护士如不注意沟通方面技巧,若有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则易发生护患矛盾和纠纷。通过对在笔者所在社区预防接种的10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4月来笔者所在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2016年5-6月来笔者所在社区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作为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个月~6岁,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无接种禁忌证。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按文献[1]接种操作常规进行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士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关注家长 建立亲情式护患关系,也包括家属。由于接种对象的特殊性,面对接种儿童及家长时,沟通的主体是护士,沟通的对象则更多的是家长。若与家长交流不够,家长通常会相对更敏感,则易出现各种医疗纠纷[2]。护士操作前亲切与家长打招呼,用和蔼的语言与其交谈,询问接种儿童是否有接种禁忌证和药物过敏情况。主动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及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时配合度较好的儿童对其家长夸赞孩子乖巧懂事,是间接对家长的赞许,提升家长的自豪感;对个别哭闹、挣扎厉害的学龄前儿童,因很难固定好,家长也可能跟着情绪激动,此时增加一名护士协助家长按压住儿童,同时安慰家长,稳定家长情绪,正确对待家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与家长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准确,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而语言使用的不当是导致护患关系发生冲突的最有效的导火线[3],所以还要注意把握“度”,不可不懂装懂,正确解答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有效沟通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创造温馨平和的氛围。

1.2.2 关爱儿童 接种前护士提醒家长孩子是否用排尿或更换尿不湿,并帮助家长给儿童摆放舒适更易固定的,充分暴露注射部位。1岁以内的婴幼儿,接种次数最多,他们认知力、痛觉反应力低,依从性高,单纯的语言沟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先给予抚摸、哄逗,注射时让家长用自带玩具或手机音乐等逗引婴幼儿,分散其注意力,在接种操作时做到动作轻柔,注射迅速,最大程度降低疼痛,以此减少小儿哭闹,顺利完成接种。对于2岁内的小儿注射完后一般都比较哭闹,这时指导家长将其立起竖抱来回走动,并多抚摸其后背,也可给其喂少许奶,或放歌曲听,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学龄前期儿童应与其亲切聊天,称赞其漂亮、勇敢,告诉说如果你的幼儿园老师知道了你的表现一定会表扬你的,增强其自信心,主动配合接种。注射后仍要鼓励他们,比如在手背上盖个“奖”字或小动物图案的红印章。

1.2.3 注意倾听 预防接种工作中,护士所接触的家长各不相同。家属可能提出各种疑问,甚至使用某些过激语言的质疑[4]。面对这种局面,护士首先保持镇静,做个耐心的好听众,先让家长把话讲完,气发出来,然后护士再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家长情绪平复后,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觉得不好意思。在整个预防接种过程中,护士能够耐心倾听家长的诉求,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需求等。严禁对接种儿童及家长表现任何厌烦情绪,还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学会换位思考,若家长存在迁怒与抱怨情绪,保持谅解,宽容,忍让的态度,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防止矛盾激化。

1.2.4 弹性排班 儿童预防接种具有时间性和季节性特点,使得经常出现接种扎堆的情况[5]。而随着免疫规划的扩大,外来人口的大幅度增加,预防接种门诊接诊量大,接种流程分步进行:健康体检-预约登记-儿童预防接种系统录入-疫苗接种-接种后留观,儿童及家长需排队等候的时间较长,且孩子的哭吵声不断,接种护士相对不足。在接种高峰时间段即时增加接种护士,缩短预防接种等候时间,有效疏通儿童及家长等候过程中引起的紧张焦躁情绪,维持良好有序的接种环境。

1.3 评价标准

1.3.1 对两组儿童所表现的哭闹情况进行评分 根据评价指标,即在注射时儿童稍不愿意,但能较好地配合为0分;有哭声,但在注射时不动或有轻微躁动为1分;哭声大,注射时手脚躁动明显为2分;哭闹严重,用脚踢,手抓或嘴咬护士,需要家长和护士强行按制后才能注射为3分[6]。

1.3.2 问卷调查 对两组儿童家长以问卷方式对护理纠纷、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采用SPSS 17.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纠纷投诉率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后,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纠纷、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儿童哭闹情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加强沟通技巧后,得0、1分的例数增加,得2分的例数减少,观察组儿童在哭闹情况的表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社区的医疗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工作本身的技术性较强,要求护理人员应掌握细致的、复杂的操作技术,再加上门诊接诊人流量大,容易造成护理差错或护理质量缺陷[7],同时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面向的群体较为特殊,家长又都存在担心孩子的情绪的问题,若护理服务不到位容易激起不同严重程度的护患矛盾。本研究发现通过加强预防接种室护患沟通技巧,能增进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并减轻儿童及家属负面心理。

预防接种对象主要是6岁以下的儿童,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接种时的护患沟通更多的是与儿童家长的沟通。护士和蔼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之沟通,让家长感受到护士的热情服务;在家长提出问题时,认真倾听能够充分体现出对其的尊重;耐心详细为其解答可有效消除其顾虑,使家长切身感受到护士对家长及儿童的关注和爱护。这些和谐的互动沟通缩短了护士与儿童家长的距离,继而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加深家属的满意信任度。礼貌用语在鼓励,安慰和引导上具有重要作用,可减轻家长的思想负担[8]。表1可见,优秀的语言沟通技巧,可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并解决儿童及家长切实需求,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有效化解接触中所产生的误会及不愉快,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护士是疫苗注射技术的实施者,其行为举止直接展现在儿童面前,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接受疫苗注射的依从性。接种护士除了需要专业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进行抚慰[9],熟练掌握与不同年龄段儿童交流时的沟通技巧。对于年纪较小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护士用恰当的非语言沟通如微笑、抚摸、温柔的注视等均能给儿童带来亲切感,给予被保护、信任感,给双方营造融洽的关系[10];对于年龄较大儿童,赞扬及鼓励性语言,能满足其虚荣心,使其心情愉快,提高其依从性,主动配合接种。表2可见,观察组加强沟通技巧后,得0、1分的例数增加了,得2分的例数减少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接种门诊接诊量大,工作环境嘈杂,儿童及家长排队等候过久,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等问题,不仅影响儿童及家长的情绪,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和技术操作,容易发生护患矛盾和纠纷。采取接种高峰时间段合理调配护士,弹性排班,增加接种台,缩短家长及儿童等候接种注射的时间,降低接种室噪音的干扰,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对于工作的愉悦感,加上行之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并减轻儿童及家长负面心理。

参考文献

[1]庞星火,卢莉.北京市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31-335.

[2]李琳琳,范宣云,张雷.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求t问药(学术版),2012,10(3):538.

[3]王凤兰.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0:12.

[4]黄英燕.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何进行语言文化的修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3(18):2295-2296.

[5]许素琴.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C):154-155.

[6]莫孙淑冰,寥进芳,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6.

[7]徐淑英.人性化服务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4,10(2):59-61.

[8]焦红玲.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9):355-356.

[9]汤洁英.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15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