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5:10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区域性股权市场风险,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非公开发行、转让中小微企业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可的其他证券,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证券非公开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提供设施与服务的场所。

除区域性股权市场外,地方其他各类交易场所不得组织证券发行和转让活动。

第四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内的证券发行、转让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定,遵循公平自愿、诚实信用、风险自担的原则。禁止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非法集资行为。

第五条 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监督管理,负责风险处置。

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承担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风险防范、处置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本办法,制定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

第六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对市场规范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市场风险进行预警提示和处置督导。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与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管合作及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以下简称运营机构)负责组织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活动,对市场参与者进行自律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运营机构不得超过一家。

第八条 运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设立的法人;

(二)开展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营业场所、业务设施、营运资金、专业人员;

(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证券公司可以参股、控股运营机构。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情形,或者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且仍处于禁入期间的,不得担任运营机构的负责人。

第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对运营机构实施监督管理,向社会公告运营机构名单,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未经公告并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相关活动。

第二章 证券发行与转让

第十条 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治理结构;

(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三)没有处于持续状态的重大违法行为;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

(二)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有具体的公司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办法;

(三)本公司已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没有处于持续状态的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情形;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未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可,不得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除股票、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之外的其他证券。

第十三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证券,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单只证券持有人数量累计不得超过200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所称合格投资者,应当具有较强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依法经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依法备案或者登记的证券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

(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产品、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金融机构依法管理的投资性计划;

(三)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以及依法备案的私募基金;

(四)依法设立且净资产不低于一定指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五)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金融资产价值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投资经历或者2年以上金融行业及相关工作经历的自然人。

第十四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证券,不得通过拆分、代持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一)以理财产品、合伙企业等形式汇集多个投资者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证券的;

(二)将单只证券分期发行的。

理财产品、合伙企业等投资者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等公开或者变相公开方式。

通过互联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向社会公众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拟转让证券数量和价格等有关证券发行或者转让信息的,属于前款规定的公开或者变相公开方式;但符合下列条件的除外:

(一)通过运营机构的信息系统等网络平台向在本市场开户的合格投资者证券发行或者转让信息;

(二)投资者需凭用户名和密码等身份认证方式登录后才能查看。

第十六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转让证券的企业(以下简称挂牌公司),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条件。

第十七条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转让证券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不得采取集中竞价、连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

投资者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买入后卖出或者卖出后买入同一证券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第十八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限制:

(一)证券发行人、挂牌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二)证券发行人、挂牌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发行、挂牌前已持有股权的股东认购或者受让本发行人、挂牌公司证券;

(三)因继承、赠与、司法裁决、企业并购等非交易行为获得证券。

第十九条 运营机构依法对证券发行、挂牌转让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并在发行、挂牌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运营机构应当在每个交易日证券挂牌转让的最新价格行情。

第二十一条 证券发行人、挂牌公司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应当按照规定和协议约定,真实、准确、完整地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运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披露网络平台,供信息披露义务人按照规定披露信息。

第二十二条 证券发行人应当披露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并在发生可能对已发行证券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时,披露临时报告。

挂牌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编制并披露年度报告,并在发生可能对证券转让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时,披露临时报告。

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年度报告应当包括公司基本情况、公司治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业务概况、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可能对证券发行或者转让具有较大影响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账户管理与登记结算

第二十三条 投资者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买卖证券,应当向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申请开立证券账户。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可以直接为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也可以委托参与本市场的证券公司代为办理。

开立证券账户的机构应当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条件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得为其开立证券账户。申请人为自然人的,还应当在为其开立证券账户前,通过书面或者电子形式向其揭示风险,并要求其确认。

本办法施行前已开立证券账户但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条件的投资者,不得认购和受让证券;已经认购或者受让证券的,只能继续持有或者卖出。

第二十四条 投资者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内买卖证券的资金,应当专户存放在商业银行或者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具有证券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资格的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投资者资金。

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投资者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内买卖证券资金的管理细则,明确投资者资金的动用情形、划转路径和有关各方的职责。

运营机构应当每日监测投资者资金的变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形及时处理并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五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登记结算业务,应当由运营机构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登记结算机构办理。

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内发行、转让的证券,应当在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集中存管和登记。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应当根据证券登记结算的结果,确认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事实,提供证券持有人登记资料。

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应当妥善保存登记、结算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文件和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第二十六条 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证券账户开立、变更、注销和证券登记、结算,保证证券持有人名册和登记过户记录真实、准确、完整,证券和资金的清算交收有序进行。

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不得挪用投资者的证券。

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证券账户对接机制,将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账户纳入到资本市场统一证券账户体系。

第四章 中介服务

第二十七条 中介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从事相关业务活动的,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等,遵守行业规范,对其业务行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运营机构可以自行或者组织有关中介机构开展下列业务活动:

(一)为参与本市场的企业提供改制辅导、管理培训、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服务;

(二)为证券的非公开发行组织合格投资者进行路演推介或者其他促成投融资需求对接的活动;

(三)为合格投资者提供企业研究报告和尽职调查信息;

(四)为在本市场开户的合格投资者买卖证券提供居间介绍服务;

(五)与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开展业务合作,支持其为参与本市场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九条 运营机构开展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业务活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运营机构与市场参与者、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为参与本市场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应当采取业务隔离措施,避免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

(二)为合格投资者提供企业研究报告和尽职调查信息的,应当遵循独立、客观的原则,不得提供证券投资建议,不得提供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

(三)为合格投资者买卖证券提供居间介绍服务的,应当公平对待买卖双方,不得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四)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的,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披露收费标准。

第三十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应当作为地方人民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为地方人民政府市场化运用贴息、投资等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第三十一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业务、产品、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按照规定为中小微企业信息展示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不得为其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外企业证券的发行、转让或者登记存管提供服务。

第三十三条 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与证券期货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证券期货行业自律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但是,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运营机构,可以开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推荐业务试点。

第五章 市场自律

第三十四条 运营机构应当负责区域性股权市场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的管理,保证区域性股权市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信息系统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并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合规性、安全性评估;未通过评估的,应当限期整改。

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信息技术管理规范,由中国证监会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运营机构、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应当将证券交易、登记、结算等信息系统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对接。

运营机构应当自每个月结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送区域性股权市场有关信息;发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区域性股权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

运营机构报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指标、格式、统计方法应当规范、统一,具体办法由中国证监会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运营机构、办理登记结算业务的机构制定的业务操作细则和自律管理规则,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关省级人民政府的监管细则等规定,并报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发现业务操作细则和自律管理规则违反相关规定的,可以责令其修改。

第三十七条 运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者的违法行为及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并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运营机构应当畅通投诉渠道,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 运营机构应当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采取有关处置措施,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第三十九条 运营机构可以以特别会员方式加入中国证券业协会,接受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和服务。

证券公司作为运营机构股东或者在区域性股权市场从事相关业务活动的,应当遵守证券行业监管和自律规则。

中国证券业协会督促引导证券公司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优质高效低廉服务。鼓励证券公司为区域性股权市场提供业务、技术等支持。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运营机构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有关参与者的办公场所或者营业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运营机构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有关参与者的负责人、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电子设备予以封存;

(四)检查运营机构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有关参与者的信息系统,复制有关数据资料;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措施。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对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运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第四十一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四十二条 运营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或者出现重大风险,严重危害区域性股权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并更换有关责任人员。

第四十三条 运营机构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参加培训、责令定期报告、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监督管理措施;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给予警告,并处以3 万元以下罚款。具体实施细则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运营机构从业人员或者其他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依法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四十五条 对运营机构或者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者从事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依法从严查处。

第四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发现违反本办法行为的线索,应当移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处理。

第四十七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未按照规定对违反本办法行为进行查处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予以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四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条件进行审慎评估,加强监管培训,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地方监管能力与市场发展状况相适应。

第四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对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安全规范运行情况、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监测评估。

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先行先试相关业务的审慎性条件。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组织证券发行和转让活动,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擅自组织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活动的,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2012〕37号)规定予以清理,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运营机构应当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诚信档案,并按照规定提供诚信信息的查询和公示。

运营机构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者及其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应当同时按照规定记入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第七章 附 则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2

一、“三查一督办”的主要内容

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县工商局在认真总结过去工商部门监管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完善,形成了“三查一督办”的市场巡查模式。

所谓“三查一督办”,就是在市场监管中,基层工商所通过整合机构和人员,以“分片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稽查”有机结合的三查方式和“监察—督办—反馈”有效衔接的制约机制,从而形成对辖区内的市场经营主体及其经营活动的多层次、动态性、主体式、全方位监管的市场巡查网络。

一是精简机构设置。××县工商局将全县原有的__个工商所拟调整为_个工商所。各工商所均设立市场巡查组,按管辖范围下设若干分片巡查小组,以分片巡查为基础,根据工作要求,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稽查。分片巡查侧重于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突出于监管重点,联合稽查主要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监察督导则是对市场巡查工作进行全面监察、督办、反馈,以保证“三查”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优化力量组合。各工商所将主要力量组成市场巡查组。要求巡查人员必须业务熟练、作风过硬、勤政廉洁,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由党团员任组长,并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是过硬制度保证。××县工商局先后制定了__项配套制度,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建立责任人制度,对市场巡查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界定;建立市场巡查办法,对分片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稽查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立监察督办反馈工作制度,对监察督办反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坚持奖惩兑现,赏罚分明。

四是明确巡查范围。凡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包括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经纪人;各类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展销会;租赁商场等均为巡查范围和监管对象。

五是严格巡查职责。巡查人员依法履行的职责是:⑴准确掌握巡查区域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的静态资料和监管的动态情况;⑵及时发现巡查区域内出现的无照经营行为、制假售假行为、强买强卖行为、违法传销行为、违法商标行为、违法广告行为;⑶及时受理巡查区域内消费投诉和消费纠纷;⑷按要求检查监督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纠正和停止违法失信行为;⑸全面建立巡查区域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违法失信记录,为企业信用实行分类监管提供依据;⑹依法查处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违章行为;⑺发现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及时反馈给登记机关,并将情况载入其经济户口;⑻保质保量完成上级指定的巡查任务。

二、“三查一督办”的运作方式

在“三查一督办”的运作方式上,××县工商局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巡查、检查、稽查为主导,促进市场监管执法全面到位。

分片巡查是经常性工作,主要解决“面”的问题,突出一个“勤”字。各工商所将管辖范围按区域划分为若干片,进行动态巡查。各组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交叉轮换监管区域,坚持巡查到点、宣传到面、执法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把违章违法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

专项检查是阶段性工作,主要解决“块”的问题,突出一个“特”字。就是对特殊区域和特突行业,适当集中力量,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整治。如近期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的“红盾护农”执法行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___人次,执法车辆__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___户次,查扣来路不明、涉嫌劣质稻种_个品种___公斤,不合格化肥___吨。

联合稽查是突击性,主要解决“点”的问题,突出一个“狠”字。重点是针对分片巡查,专项检查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重点案件,打突击战,攻“堡垒”,“拔钉子”。今年以来,××县工商局抽调__名执法人员组成联合稽查组,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黑网吧”问题,打攻坚战,依法取缔了__户黑网吧。

为加大“三查”工作的力度,××县工商局还与消费者协会成员单位,生产经营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建立了市场监管与社会服务的联动网络,从而保证了执法工作的全面到位。

(二)以转办、批办、分办为纽带,促进市场监管工作有机衔接。

除巡查组外,各工商所建立了“办事大厅”,实行一个大厅办公,“一个窗口”对外。办事大厅发现的问题,一般转交巡查组处理,而巡查组遇到的问题,有时又需要办事大厅配合,为使内外勤有机衔接,通过转办、批办、分办形式加以协调解决。巡查组和办事大厅自身不能解决又不适宜转办的问 题,报告所长,由所长根据职责范围、分管区域和问题类型作出批办,然后分办到巡查组和办事大厅落实,从而使发现的问题不搁置、不拖延、不推诿,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以监察、督办、反馈为保障,促进市场监管机制规范运行。

为防止市场巡查人员滥用权力或不正确行使权力,必须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对管理人员实行再管理,对监督人员实行再监督。

××县工商局通过建立所长直属的监察、督办、反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对巡查工作实施整体监控。全系统内部监控由县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同时,县局向各工商所委派专职或兼职纪检监察员负责对工商所的巡查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向上级反馈情况。在具体工作方式上,一是强化双层监察机制,即:县局纪检监察室对工商所按程序上报县局审批的经济案件和其他重大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察。去年以来,县局纪检监察室先后提请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免岗不免职_人次,受党纪、政纪处分_人次。二是建立三级督办制度,由县局负责对各工商所进行督办;工商所对各个巡查组实施督办;巡查组对各分片小组开展督办。三是开辟多重反馈渠道。县局和工商所为便于监控和掌握巡查工作的全面情况,通过派出纪检监察员、聘请社会监督员、回访监督对象、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投诉箱等多种途径、广泛建立信息网络,为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提供保障。

三、“三查一督办”的积极效应

“三查一督办”的市场巡查模式,其效应已初步显现: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3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市卫生计生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有力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

一是继续完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肃州区和阿克塞县综合监督执法所搬入新的办公楼办公,市局和金塔所今年也即将迁入新址办公,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全部得到了改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信息公示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开启,市县两级机构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制度,装备了56台执法记录仪,从2017年9月开始在执法过程中全面执行全过程记录制度,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等执法信息通过监督网站及时公示,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成2017年国家和省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检任务,全市8个专业259件任务,任务完成率x%,完结率100%,不断推动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向纵深改革。

二是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水平。组织全市“卫生计生监督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竞赛暨监督员培训班,印发了《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实用指南2017版》,组队参加全省卫生计生监督“两学一做”决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和2个个人三等奖。3名卫生监督员获得“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办案能手”称号,一名获得“全省优秀办案人员”荣誉。落实卫生监督员学法制度,全年举办市级卫生监督员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人员120人次,派出参加全国、全省培训10次43人次,监督员网络培训人均达到66.25学时。各县(市、区)也采取多种形式抓紧抓好学习培训,玉门市以老带新,对4名转岗新入职监督员进行强化培训,肃州区年初利用一周时间集中互讲互学,取得了实效。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微课评选活动,全市共上报7件微课,部级一件获三等奖,省级一件获二等奖、三件获优秀奖,市局和金塔所获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xx风采,总结提升了监督执法工作水平。

三是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提高执法办案质量为突破口,各类违法行为查处率大幅上升。全市监管单位4399户,从业人员9442人,监督9054户次。2017年全市共查办案件674件,较2017年增长2.3倍。其中肃州区156件,玉门市113件,瓜州县106件,敦煌市105件,金塔县77件,肃北县18件,阿克塞县6件。按照核定编制数量减10%空编的人事政策计算人均办案量,人均金塔县15.4件,敦煌市13.13件,肃州区12件,瓜州县11.78件,玉门市10.27件,肃北县2.57件,阿克塞县0.55件,农业县全部完成了责任书目标任务。组织全市公共场所、农村饮用水、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查处“两非案件”、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医疗机构放射放疗活动监管的层级稽查和查处无证行医责任制落实、制着装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双随机一公开”、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示范县创建的专项稽查,立市级督办案件208件,已落实201件,罚款x万元,有力推动了执法办案、纠正违法行为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开展案卷评查4次,遴选2件优秀案卷参加全省评查,全市评查案卷152份,大部分案件主体合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案件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严格监督,不断加大卫生计生执法力度。继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与公安、药监等部门紧密配合,发动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和村组卫生计生专干力量,精准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的非法行医活动,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和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全市查办案件x件,有效维护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环境。以异地交叉执法办案的形式积极查办“两非”案件5件,罚款x万元,没收违法所得x万元,实现了全市“两非”案件零的突破。加强医疗废物处置、传染病疫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的监督执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规范二次供水许可和监督,加强农村饮用水检查,进一步延伸监督触角,监督检查城市集中供水单位12户、二次供水单位76户、农村集中供水单位x户,实现了全市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监管的全覆盖。稳步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住宿、沐浴、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了100%,美容美发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80%以上,经营单位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落实食品安全最严格监管的要求,全市对10户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督检查39户次,监测x份,合格率100%,有力保障了集中消毒餐饮具卫生安全。组织全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活动专项检查,以案带促规范放射诊疗行为,查办违法案件17件,罚款x万,新、改、扩项目预评价达到59家,310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达到x%,122台放射诊疗设备检测率达到x%,有力地维护了患者和工作人员健康权益。主动应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形势,以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为重点,加大学校卫生执法力度,查办案件17件,及时发现和排除了风险隐患,开展健康校园创建和学校综合监督评价,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各县(市、区)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督导,覆盖率达100%,指导培训卫生监督协管巡查,拓展了卫生监督覆盖面。

五是积极落实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管理。针对xx市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名列全省第五,二级医院次均住院费名列全省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列全省第二的严峻形势,狠抓医疗收费监管,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了医费控制年活动,每季度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费监督检查和通报一次,市、县联合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5家,随机盲抽出院病历x份,查出涉嫌违规病历x份,涉嫌违规金额x元,单病历违规收费x元。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三季度抽查病历250份,违规率为x较一季度下降x违规金额x元,较一季度降低x元,下降x单病历平均违规收费金额89.28元,较第一季度降低x元,下降x据省卫计委第三季度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统计报告显示,xx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都控制在了指标之内,综合为x肃北、阿克塞、瓜州都是负增长,有效规范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收费行为,遏制了医疗收费不合理增长。纠正了市中医院有些学科按三级医院标准收费的行为,发现了玉门油田医院、青海油田医院按照市级收费标准收费,是推高全市二级医院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因素。发现了肃州区东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市级医院标准收费行为是推高全市社区医疗费用居高的重要因素。加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纠正力度,20家医疗机构记不良执业积分55分,x人记不良执业积分556分,是前三年总和的2.43倍,人员积分是前三年总和的x倍。加强对医师支农工作的督查考核,开展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对公立医疗机构执行“院科两级医疗质量责任制和18项核心制度、八·八排队、两票制、单病种付费、先看病后付费、分级诊疗”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六是全面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一岗双责”党建责任制,做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支部建设为重点和基础,围绕“抓重点、强基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政治、思想、纪律、组织、作风、廉政、制度建设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的建设水平和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做到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在人和事上,各自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全面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警示教育,进行集体约谈,以案说法,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开展警示教育,从贪腐案例中不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加强作风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塑造卫生计生监督良好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还存在不足:一是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建设还不能满足新时代依法行政和健康xx建设的要求;二是面对监管任务重、监督力量薄弱的严峻形势,破解办法不多,创新监管不足;三是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还不能满足围绕医改中心工作落实综合监管制度的需要;四是查办案件质量不高,省局每次下来,都能发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案件,说明平时办案查出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五是监督检查还留有空白,覆盖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有的专业空白,部分县市打击“两非”、传染病防治、饮用水和消毒卫生监督还是零办案;六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监管水平低、效率差,等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少,只有发展才能破解,也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要正确地面对,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2018年工作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市委总体部署、全省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要点和全市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安排,聚焦监督执法新职责,以执法办案和全覆盖为重点,抓住主业开展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认真纠正监管领域的违法行为,围绕医改和重点卫生计生工作落实综合监管制度,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保关键,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力求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取得新突破

抓好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关键在人,主要体现在一个“干”字上。全市各级卫生监督员要坚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以干为先,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执法办案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定,突破固化利益藩篱,吸收外地先进经验,人、财、物都向善于提高工作效率,勇于解决疑难问题,敢于打开工作局面的人集中,各项工作在全省走前列、争优秀、当排头兵。继续按照五个紧盯要求、树立六种意识、采取四个转变、力求六个突破、实现六个提升的工作思路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五个紧盯即紧盯疫情防控抓监督、紧盯医改抓监督、紧盯控费抓监督、紧盯基本公共卫生抓监督、紧盯“双创”抓监督,树立六种意识即等不得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追责问责的压力感、违法不处罚的负罪感、履职不到位的失职感和不被社会群众认可的冷落感,采取四个转变即日常监管向严格执法转变、面上监督向消除死角转变、会办案向敢办大案转变、粗放办案向精准办案转变,力求六个突破即监督执法理念、方式方法、执法装备、监管领域全覆盖、执法办案数量质量、考核稽查上有新突破,实现六个提升即完善监督执法体系、监督员综合素质、监督覆盖率和案件查办、监督执法规范化、完善综合实力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提升。

(二)严格执法,以案促改,切实纠正监管对象违法违规行为

全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及卫生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职,严格执法,积极发现案源,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必有果,实行最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无盲区、零容忍、全领域纠正监管对象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今年查办案件数量,农业县在编人员每人查办案件达到10件以上,牧业县达到5件以上,案件数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市局每季度向全市通报案件查办情况,对各县(市、区)查办案件进行评比,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公示,各县(市、区)也要落实“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对查办的案件和行政许可等执法事项通过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网站及媒体公示。市局在层级稽查和专项稽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立为市级督办案件,限时办结和上报查办情况,对未能查办的案件,要书面做出说明。各县(市、区)要不断提高案件质量,案件查办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得当、程序合法、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正确,案卷装订完整。

(三)围绕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抓好综合监管,有力保障医改政策的落实

今年省卫计委确定全省12项重点业务工作,其中前4项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应用和推进公立医院“千分制”考核等综合管理,都与综合监管密切相关。市卫计委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明确了40多项重点工作,许多工作都需要综合监管去落实。市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要认识明确,充分发挥监督执法作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强硬手段,以抓铁留印的精神落实好交办的各项工作。“千分制”考核市直医疗单位市卫计委已委托市局组织,市局将通过以查代训形式,对县(市、区)医疗卫生监督骨干进行培训,并对全市督导,与各专业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合作,专业的工作由专业人员做,委托专家对盲抽的病历和处方进行点评,力求科学准确地评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在当地行政部门委托后,要积极创新考评方法,科学准确评估,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不良执业积分记录、扣分处理等措施综合管理,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医疗机构及时整改。

(四)加快整合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资源,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意见》(甘卫监督发〔2017〕254号)文件和国家、省市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将县级卫生监督工作的卫生行政许可现场审核、日常巡查、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合格证办理、经常性监督信息报告等部分职能下沉到乡镇卫生监督协管站,并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尽快整合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力量,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基层监督网络,对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培训、工作指导予以倾斜,大力扶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要充分运用集中指导、实地培训、互查互评等形式,指导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的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规范卫生监督协管行为。要以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为重点,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检查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监督频次和监督覆盖率达不到标准、对违法违规行为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采取措施等失职渎职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检查考核结果。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稳步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国家和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出一条卫生计生监督领域适合本地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在配齐现场所需执法记录仪、执法终端、便携式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注重信息管理贮存使用、制度建设等软件的建设,要根据省市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实施方案和六个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具体方案和规章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的信息作为案件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时刻注意取证程序合乎规定,确保记录的视音频成为证明违法事实的坚实证据而不是证明违规办案的铁证。国家双随机监督任务已抽定,全市共执行167件任务,覆盖公共场所、饮用水、职业、放射、学校、医疗、传染病防治和血液安全等八个专业,其中部分任务由省局完成,各县(市、区)要按照抽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查任务。在实施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查工作的同时,还要制定2018年实施方案,完善抽查对象和检查人员两个名录库,确定2018年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工作的双随机抽查监管工作。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格惩处,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严禁有案不移、以罚代刑。

(六)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问题,不断规范监督执法行为

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处理质量和效率,健全投诉、举报登记,接到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依法组织查处,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对群众投诉和信访案件做到了“有问必答,来电必复,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信访规定办理,及时答复投诉举报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自接到信件后15日内初次报告,办结后7日内终结报告,其他案件严格按程序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充分发挥法制稽查作用,对卫生许可、监督检查、举报投诉处理、执法文书制作、行政处罚、监督员执法行为和风纪等定期不定期开展稽查,促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事项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按照审核范围和流程办理,要把法制审核作为考评监督执法工作质量的试金石,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

(七)抓主抓重,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各县(市、区)既要注重巩固已有执法成果,还要努力消除监管空白,供水单位、公共场所和放射诊疗持证率达到95%以上,各类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监督频次2次以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城市集中供水和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达到4次以上。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计划生育“两非”,不断规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执业行为。加强对鼠疫、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加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监督,严肃查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和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行为。继续深入开展以农村集中供水和二次供水为主要内容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规范供水单位制供水卫生行为,进一步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提升饮用水现场卫生监督监测能力,推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模式,加强水质监督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全面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落实卫生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的要求,卫生许可时经营单位必须提交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对不检测不公示的单位依法查处。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学校卫生监管工作机制,以学校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治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监督检查。以医疗机构使用的第一类、第二类消毒产品为重点,开展消毒产品使用全过程监管。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监管,严格落实每季度监督检查及监测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卫生学评价的要求,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

(八)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打造遵法示范单位

以创建遵法示范单位为抓手,全力打造人文、阳光、满意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行业,树立卫生计生监督新形象,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示范单位创建达到10%以上。加大对监管相对人的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业主知法、守法、依法执业的行为,全体监督员要深入监管单位跟班学习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效果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业主为群众提供安全、合格、高质量的服务。

(九)两手都要硬,持之以恒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助推行风建设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加强市城乡集贸市场监督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省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城乡规划区内规划、建设、开办集贸市场以及在集贸市场内从事管理、交易活动,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集贸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有固定经营场地、设施和服务管理机构,有若干经营者进场经营,供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商品集中、公开交易的场所,包括早夜市。

市场服务管理机构,是指市场开办者在市场内设立,负责市场日常物业经营及管理、提供相关服务,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第四条市场管理应坚持维护秩序、繁荣经济、方便群众和依法管理原则。从事商品交易活动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交易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市场实行登记注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商务、公安、消防、税务、发改、城管、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农牧、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场规划、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办、方便生活的原则,与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第二章市场经营活动

第七条凡开办市场、从事市场服务管理的,应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

第八条市场经营管理机构是市场日常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市场内经营、安全、消防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相关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其中,给排水设施要完善、环卫设施要齐全,公厕、垃圾站建设要符合国家城市环境卫生设置标准要求;烧腊、熟食制品销售摊档应当配备必要的防蝇、防尘设施,鼓励设立封闭式摊位;

(二)负责市场的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卫生保洁等工作。按规定建立和落实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摊位秩序、计划生育等制度,保证市场环境整洁、卫生、安全、有序;

(三)从事食品经营的经营者入场时,必须持相关部门核发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经营活动。明确入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有违反《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有关主管部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市场开办者及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四)在市场内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五)指导和督促场内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督促食品销售者召回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建立场内经营者档案,记载经营者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从事牲畜、禽类批发经营的市场,应当加强对牲畜、禽类的入市检查,核对检疫证明,防止不合格牲畜、禽类进入市场;

(六)严格按照市场布局,做到划行归市,划线定位,摆放整齐,经营者必须保持摊位、经营设施整洁,不得随意摆摊设点,确保市场摆卖秩序井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当地人民政府或当地政府授权的部门批准,不得在集贸市场外占用道路摆摊设点从事经营活动;

(七)与入场经营者签订协议书,就摆卖规范、交易商品种类、计量器具使用及送检、租赁费、水电使用、卫生、消防、服务承诺等方面作出约定。

(八)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止入场经营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其他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九)协助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监、卫生、农牧、公安、消防等行政执法部门查处市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向当事人通风报信,不得以各种借口拒绝或者阻挠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检查;

(十)遵守国家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市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的通告》,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十一)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经营者开展守法经营、文明经商活动;

(十二)在市场内设立公平计量器具、宣传栏、公告栏、监督投诉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食品市场应当在场内的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公示牌,重点对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等食品进行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确定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管理及送检工作、调解处理纠纷,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凡在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为商品经营具体责任人。商品经营者应当按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亮照经营;所经营商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的,应当同时悬挂相应的许可经营证明文件。没有条件悬挂营业执照或相应文件的,应随身携带备查或由市场统一张贴亮照。农民出售自产的农产品除外。

第十条经营者应当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得拒绝和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十一条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内各项管理制度,按照政府指定的地点或者区域经营,活禽畜,生鲜猪、牛、羊、狗、鱼肉,蔬菜、烧腊、熟食制品等应当进入市场交易,并遵守市场管理规定,不得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集市贸易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在乡镇街道和公路用地范围内乱设乱摆摊点、乱停乱放车辆、乱搭乱建货棚和乱堆乱倒垃圾杂物。

第十二条食品销售者发现或者获知其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食品生产者、供货商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同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停止销售、立即召回。未停止销售或拒不召回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止销售或召回。

第十三条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事项。食品进销货台帐等档案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四条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商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第十五条市场内禁止销售下列物品:

(一)假冒伪劣商品;

(二)赃物、赈灾物资和来历不明的物品;

(三)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动植物及其产品;

(四)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六)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及其产品;

(七)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八)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生产经营的商品,过期、失效商品;

(九)报废和非法拼装的机动车辆;

(十)、物品和其他非法出版物品;

(十一)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其他物品。

第十六条市场交易活动禁止下列行为:

(一)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迫使他人接受不平等或者不合法的交易条件;

(二)垄断货源,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纵商品价格;

(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商品的质量、性能、规格、技术标准上欺骗消费者;

(四)使用不规范、不合格的计量器具销售商品或者销售商品数量不足;

(五)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明码标价;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违法活动。

第三章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核准市场开办经营者及市场内经营者的主体准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二)对市场经营行为、上市商品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食品市场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六查六看”内容开展巡查监管;

(三)对集贸市场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依据守法经营情况设A、B、C、D四类,对不同信用类别的市场,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查频度和监管措施;

(四)受理并处理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

(五)按照相关信息公布制度规定及时公布监督管理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县(区)工商部门与基层工商所签订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

第十九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公安部门负责市场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整治乱停乱放车辆、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影响安全等行为。消防机构对市场防火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对新建、扩建、改建及室内装修的市场,依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审核和验收;

(二)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实行明码标价以及执行相关价格法律、法规、政策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市场计量工作进行监管,对“前店后厂”类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实施监督管理;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市场内的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五)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六)农牧管理部门负责对市场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产品的检测,对市场牲畜、禽类及其产品、水产品上市的检验检疫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及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措施;

(七)商务部门负责集贸市场建设的指导协调和对生猪屠宰场的监督管理;

(八)城管部门负责对城区市场周围流动摊档的监督管理;

(九)环保部门依法对市场内经营户使用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抽油烟机等可能产生环境噪音及空气、水污染设备、设施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十)环卫部门负责对市场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十一)税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经营者依法纳税情况;

(十二)市场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市场建设规划,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监督市场经营者履行监管服务职责;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5

一、计量专项整治基本情况

精心部署,缜密安排

为确保计量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出台了《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7号令),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二是适时召开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计量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了计量专项整治的基本目标、重点内容、主要措施,并提出具体实施的指导意见;三是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纷纷成立计量专项整治的领导小组,并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为圆满完成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浙江省局明确专项整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体现四个结合,即:一要将专项整治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工作相结合;二要将专项整治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信用浙江的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三要将专项整治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四要将专项整治与质量技术监督的事业发展相结合,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切实履行计量监督管理职能,突显计量工作的有效性和社会影响力。由于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计量专项整治工作精心部署,缜密安排,有利地推动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铁拳治理,成果显著

1.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提高了集贸市场、加油站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较好地履行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责。

据此次专项整治统计,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报材料,未含),有主办者的集贸市场共31259家,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总数258万余台(件),计量专项整治前上述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为62.9%,计量专项整治后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为86%,提高了23.1个百分点;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总数24466台(件),计量专项整治前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的受检率74.6%,计量专项整治后上述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的受检率为95%,提高了20.4个百分点;上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加油站80198家,加油站在用加油机总数291267台,计量专项整治前上述加油站在用加油机的受检率为97.7%,计量专项整治后上述加油站在用加油机的受检率为99.7%,提高了2个百分点。

2.计量专项整治查处了计量违法案件,打击了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使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秩序得到明显改观。

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以点带面,突出重点,选择社会影响较大、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集贸市场和加油站进行重点执法监督检查和整治,铁拳出击,效果明显。

据统计,此次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全国共出动计量监督执法人员8.8万人次?熏检查集贸市场21887个,检查在用计量器具总数191万余台(件),合格138万余台(件),合格率为72.2%;检查公平秤19101台(件),合格18216台(件),合格率为95.4%;检查定量包装(零售)商品257110批次,合格224549批次,合格率为87.3%;检查加油站66213家,检查在用加油机223095台(件),合格214585台(件),合格率为96.2%;查处集贸市场计量器具违法案件23351个,集贸市场定量包装(零售)商品计量违法案件12901个,加油站加油机计量违法案件3395个。针对国务院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重点整治20个集贸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各有关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整治力度,取得良好效果。江西省局在开展全省计量专项整治同时,要求南昌市局重点抓好列入全国重点整治市场范围的南昌洪城大市场的整治工作。南昌市局为此专门制定了《南昌洪城大市场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洪城大市场内专设了商品计量、计量监督服务站,负责对洪城大市场的长期整治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整治,洪城大市场基本达到整治目标,解决了长期顽疾,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的集贸市场、74%的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83%的加油站、74%的加油站在用加油机开展计量监督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具有计量作弊功能的加油机,收缴了一批“鬼秤、昧心秤”,使集贸市场、加油站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缺斤短两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老百姓放心购物、加油创造了良好的计量环境,使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秩序得到明显改观。

3.计量专项整治,树立了一批计量信得过集贸市场、加油站,带动了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计量专项整治过程中,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注意抓典型,树榜样,以期带动整个集贸市场、加油站整体计量水平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陕西、黑龙江、贵州、辽宁、湖北、重庆、吉林、天津、浙江、山东、上海、新疆、山西、广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结合此次计量专项整治,开展了集贸市场、加油站“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涌现出一批“五好摊位”、“合格菜市场”、“计量信得过市场”、“计量管理先进市场”、“计量放心农贸市场”、“质量计量信得过加油站”等先进典型。如青岛市大连路农贸市场自1999年开办以来坚持树立公平计量意识,通过采取配备专职计量管理员、设置公平秤、建立先行赔偿制度等措施,保证了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100%的目标,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湖南省株洲市的果品市场、蔬菜市场建立并做到由市场统一配置计量器具、小秤一日一校、大秤当日归库、一日一租(使用人不固定)、出库入库当面校准验收等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管理难的问题。

4.计量专项整治扩大了计量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抓住计量专项整治的契机,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向社会宣传计量的重要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河北省在此次计量专项整治中与当地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开设“进市场、看计量”专栏,进行立体化、全方位、大容量报道。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内蒙、广东等相当一部分地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广泛宣传计量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利用媒介广泛宣传的同时,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市场,召集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开设计量法律知识培训班,向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宣讲《计量法》、《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办法》、《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以及地方的相关计量法规等,有些地区还编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手册》,如《上海市城乡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工作指南》。新疆和田等地区为全面贯彻落实《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克服语言障碍,及时将该《办法》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印发给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山东省潍坊市将《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制作成录音带等材料,发放到每个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的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次计量专项整治中,印制计量法律法规等相关宣传资料近百万份,为计量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5.计量专项整治基本摸清了集贸市场、加油站的情况,使集贸市场、加油站纳入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

为了搞好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并为今后对其实施动态化、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集贸市场、加油站集中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分别建立了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管理档案,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一套《集贸市场强检计量器具登记备案文书》,对备案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管理,帮助集贸市场管理者建立“集市在用衡器原始检定记录、零售商品称重计量器具配备表、检定证书、检定合格标识、集市在用衡器统计表及集市检定衡器建议书”等,充分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社会的服务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建章立制,长效监管

为了巩固计量专项整治的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采取设立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联络员”、“计量协管员”的方式,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及时沟通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设置计量违法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对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公平秤、加油站在用加油机实行动态管理备案制度,提高在用计量器具强检受检率;四是建立集贸市场定量包装商品验货把关制度,从源头上抓计量;五是与集贸市场主办者签订“集贸市场计量监管责任书”,规范主办者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发挥主办者管理市场的积极性,共同管理好集贸市场。

历时近半年的专项整治,基本达到了使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秩序得到明显改观,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监管得到明显加强,使消费者对集贸市场、加油站的购物和加油计量环境充满信心的总体目标。

二、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发现的主要问题版权所有

此次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集贸市场量大面广,地域分散,成分复杂,规模不一,在用计量器具从木杆秤、案秤到度盘秤,电子秤,种类较多,监管难度大,治标容易,治本难;二是一部分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计量法制意识相对较低,整治工作不配合,有的主办者甚至鼓动业主阻挠计量执法,致使一部分集贸市场成为整治死角;三是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管理制度不健全,《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应当履行的计量责任与义务不能得到落实,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四是集贸市场、加油站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缺斤短两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加油站经营者,利用高科技实施加油机计量作弊,坑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扰乱了加油站计量经营秩序;五是集贸市场实施强制检定,很难收取检定费,有时甚至激化矛盾,有些经营者经常以收费问题为借口,拒绝检定,严重制约了集贸市场强检工作的实施;六是此次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各地进展不平衡,集贸市场公平秤的设置和受检率100%的目标,尚有一部分地方未达到。

三、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下一步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整治长期作战的思想。各地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两个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的治本之策,解决此次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今后一段时期内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监管的方案和措施。各地要每年开展1~2次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专项执法检查,并逐渐形成制度,坚持长抓不懈。

(二)完善法规,建章立制,实施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长效监管。各地要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做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前,尤其要把《计量法》、《强检办法》及《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切实贯彻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位集贸市场主办者、经营者明晰自己的计量责任与义务。与此同时,国家局将着手完善计量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加油站计量监管依据。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6

一、加强对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的要求,配合“国土资源管理年”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土地管理。

(一)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动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行划拔和协议出让土地公示制度。按照省监察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对工业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的执法监察。

(二)对土地出让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土地出让方式、出让价格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土地,规范审批行为。

(三)加强对农村土地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落实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的有关制度。

(四)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按照《*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余府发[*]39号)、《关于对领导干部违规参与煤矿和非煤矿采掘业经营活动处理的暂行办法》(余纪发[*]13号)的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落实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二、加强对建筑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检查

(一)继续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执法活动的监督,推动我市公共资源统一招标投标中心尽快建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5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的监督。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会同建设、规划、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整顿和规范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查处和打击建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纠正干预招标、虚假招标、串标等问题。继续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市场的建立,完善交易监督办法,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二)开展建设项目规费清理核查活动。按照《*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规费清理核查实施方案》(余府办字[*]8号)文件的要求,对*年以来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房地产开发和单位建设项目开展清理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建设项目报建行为,营造良好的建设市场秩序,促进城建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继续加强对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市场,认真落实国有和集体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加强对交易活动的监管。

(四)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明电[*]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37号)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积极参与煤矿、烟花爆竹、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

(二)继续加大对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和事故背后存在的、贪赃枉法、权钱交易、违规投资入股等违法违纪问题。

四、积极开展其它方面的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

(一)继续开展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39号)的要求,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二)继续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变更规划的案件,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以及工作中违规办事等问题。

(三)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规范新农村建设中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惠农物资的运行、使用和管理,建立落实“阳光操作”制度。

(四)加强对财政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认真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强化对国债资金、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私分专项资金以及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等违法违纪案件。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保证各专项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五)继续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投诉处理快速反应机制。

(六)配合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督促和会同有关部门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和坑农害农等问题;参与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的监督检查活动,督促和支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非法行医和虚假违法医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的行为。

五、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维护行政纪律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7

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同志“*”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充分体现“政府主办、中心服务、行业监管、纪检监督”的要求,紧紧围绕“依法行政、长效管理”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逐步建立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竞争有序的招投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招投标管理体制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运行机制,为确保我市有形市场统一、开放、有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招标原则。凡达到一定规模标准的建设工程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医疗设备的采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国有(集体)资产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必须依法进行招标。

2.统一进场原则。即与招投标相关的监管、中介、交易服务活动统一在招投标中心进行,相关的行业监管、行政主管部门进场行使各自职能;招标信息、中标公告统一在指定媒体和现场同时;相关的收费统一在招投标中心统一结算;各行业的评标专家库统一在市招投标中心分类管理和备案;实观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

3.管办分离原则。分离招投标监督管理职能与招投标服务职能,使招投标有形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与行业主管部门彻底脱钩,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

4.规则主导原则。即与招投标活动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中介服务机构、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人、招投标中心和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其它利益关系人)严格履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与招投标相关的各环节(招标申请、信息、投标报名、资格认定以及开标、评标、签约等)严格遵循相关规则和程序。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1.成立*市招投标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各类招投标交易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督促有关单位进场交易。

2.成立*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对各项目招投标单位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进行监督和检查;制定或参与制定我市建设项目交易、土地交易、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相关管理办法;对项目交易活动及其当事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场内、场外全方位的监督;受理投诉并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我市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3.成立*市招投标中心。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招投标档案和计算机管理网络;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投标单位的信誉信息、业绩信息,切实为业主提供必不可少的、有助于项目建设的商务信息和技术信息,逐步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等高效、完备的网络控制与网络服务系统;制定和完善招标工作制度及交易规程,指导交易各方按照中心运行规程进行活动;为招投标管理与监督部门、中介机构及招投标当事人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为招标人信息,公示定标结果。招投标中心的日常管理由机关效能监察中心代管,按规定收取的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市招投标中心成立后,法律赋予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不变,但必须在招投标中心内行使职权。市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主要履行领导和协调职能。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依法对各行业招投标办公室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市招投标中心主要履行服务职能。中介机构彻底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全面推向市场,并进入招投标中心接受监督。

三、监督范围及操作程序

(一)监督范围

1.政府或集体出资的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房屋、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用基本建设、附属工程、装饰工程项目等,以及其它资金投入涉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项目等。

2.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法院判决、银行抵押所涉及的土地交易。

3.政府集中采购的货物、设备和服务项目。

4.国有产权或股权转让,国有资源和政府特许经营权转让,以及法院判决、银行抵押涉及的原国有资产的产权转让。

单项合同估算价2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10万元以下的采购项目由单位自行组织,但造价必须经职能部门严格审核,不得以任何理由分解项目,并在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备案,接受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的监督。全市所有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业主是同级政府,而不是行政主管部门,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受市政府委托履行监管职能。

(二)监督管理程序

1.市招投标中心是我市唯一的招投标交易场所,所有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招投标监督管理范围内的项目都必须统一进入招投标中心,按规定的程序开展交易活动,严禁任何形式的场外交易。

2.招标人招标前必须事先填写《项目情况告知书》告知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项目相关的不资料全套报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3.市招投标中心负责统一项目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等。

4.招标交易活动所需要的专家,必须在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的监督下,通过随机抽取的办法产生。经招标人、监督人签字确认后,由专人负责通知。

5.招标活动的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必须在市招投标中心进行。行业主管部门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招投标活动的再监督,重要环节实行全程实时录像,并作为资料专人专项专柜保管。

6.进场交易的项目,其综合服务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统一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在监督过程中,若发现招投标活动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应及时制止、纠正;对可能影响交易结果或已经影响交易结果的,有权要求取消或暂停交易,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对不按规定进场交易,逃避监督,或拒不接受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监督管理的,按有关党纪政纪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几点要求

1.各行业、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好各类招投标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预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扰乱正常的招投标秩序。

2.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和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到实处。

3.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取消业主推荐权和入围限制数。在招投标活动中,所有投标人地位平等,严禁歧视和排斥外地客商。

4-市招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并出台招投标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8

一、加强领导

兽药监督管理工作是保障兽药质量,维护合法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利益,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的大事。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兽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兽医体制改革中,要强化兽药监管职能,加强兽药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要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兽药监管到位;要逐步建立市、县(市)区分级管理与联合执法监管相结合、主管部门监管与企业自控相结合、畜牧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协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兽药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

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兽药监管实行属地管理,市畜牧局重点负责我市范围内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管。各县(市)区畜牧部门负责辖内区动物诊疗机构及养殖场(户)的兽药使用环节监管。

(一)加强兽药生产企业的监管

对兽药生产企业实行五个方面的监控,国家、省、市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生产企业执行GMP情况、用户投诉核实情况等,每年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进行综合汇总分析,每年确定一次监控级别,不同监控级别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尤其对列入农业部、省畜牧局重点监控企业和有生产假兽药行为的企业,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重点检查GMP执行情况以及对伪劣产品的处理情况等。监督检查采取日常监督与突击暗访相结合,检查人员要深入生产企业,对照GMP规范的要求,核查企业是否规范生产和管理,发现违法生产行为现场处理,检查结果要向企业通报并提出改进意见,每次检查情况要记入企业质量管理和信用档案,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GMP规范,做好质量自控,建立质量档案,完善各项制度,真正成为质量控制的主体。

(二)加强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管。各县(市)区畜牧部门要加大对兽药经营企业和市场监管力度,重点查处经营假劣兽药、金刚烷胺等违禁药物、非法经营生物制品及非法制售假兽药窝点。对举报、投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制假售假线索,要及时立案、认真排查,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假劣兽药来源去向不查清不放过、涉案单位和责任人不落实不放过、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今后的防范措施不到位不放过、所有涉案人员的责任追究不彻底不放过的“五不放过”原则,对假劣兽药坚决打击,一查到底。兽药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进货、销售等记录,健全可追溯制度。

(三)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的监管。县(市)区畜牧部门要加强对兽医诊疗机构、养殖场(户)兽药使用情况的监管,要从使用环节入手,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养殖场要建立进药、用药记录档案(包括疫苗、消毒药品等),诊疗机构要健全处方、用药记录等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查。发现假劣兽药要追查进药渠道,层层追缴,直至源头。同时要建立兽药残留超标产品追溯制度,监督养殖场(户)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三个畜牧业重点县市,要制定规章制度,率先规范兽药等投入品管理。新建养殖场、养殖小区要完善养殖档案,提高养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监管

(一)加强兽药集中监督检查。按照省畜牧局兽药监督管理的整体安排部署,我市至少每季度对兽药经营企业开展1次集中监督检查活动,县(市)区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监督检查。集中监督检查活动要制定方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二)加大对兽药大案要案查处力度。对上级业务部门督办的兽药违法案件、监督检查中查获的案件以及群众举报的兽药大案要案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查处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违法案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密切协作,加大对兽药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要严格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结案率。通过对大案要案的查处,达到震慑制假售假行为的目的。

(三)加强兽药监督抽检。按照省局兽药年度抽检部署,制定我市年度抽检计划:市辖区内生产企业、县(市)区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每年抽检2次。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要进行跟踪抽检。及时掌握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养殖场(户)生产、销售兽药的质量动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给予解决。

突出重点,加强对兽药市场的监管。要针对兽药违法制售活动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打假整治效果。

要建立健全案件举报制度,案件查处督导机制、案件查办通报制度和案件查办责任制,不断提高办案水平。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9

一是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紧紧围绕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集中开展重点食品以及节日性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突出抓好对节日期间消费量大、容易出现问题的酒类、饮料、月饼、糕点等节日性食品的检查,切实保障节日食品消费安全。集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紧紧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突出整治重点,加大整顿力度。集中开展食品广告专项执法检查。

二是加强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严格规范食品许可和登记注册行为。严格执行食品经营主体准入条件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主体准入管理。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注册。加强与许可证发放机关的信息沟通。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食品市场质量准入管理,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切实把好食品进货关。把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定责任和义务,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和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经营者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处理。认真监督落实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监督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经营者建立电子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四是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销售者,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率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及时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建立违法案件信息库,完善监管档案,并加强对监管数据的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日常市场巡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强监管;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水利建设市场;青海省

水利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2019年以来,青海省水利工程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全面提升,监督机构逐步健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规范规程执行力明显提高,工程质量稳步提高。但随着青海省水利投资的不断加大,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监督工作开展难度越来越大,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的管理模式使用,要求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提前预判、提前预知、提前动作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青海水利工程总体质量监督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青海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情况

随着《青海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对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质量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履行的职责和违反后的处罚有了明确的规定。通过签订质量终身制承诺书,更加明确各单位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质量责任,严把质量管理第一道关口。高质量推进质量考核工作,质量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开展的项目质量考核,对所有的项目建设参与者都有压力和紧迫感,及时质量管理考核成绩,充分发挥质量考核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促使参建单位更好地履行质量管控职责,对加强水利建设质量管理,进一步落实质量责任,形成良好的质量习惯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宣传力度不断加强。随着全省“水利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兴水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建设与管理均衡发展理念,取得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齐抓共管”实效。另外,对年度内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考核优秀单位,由水利厅在年度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提振了获奖单位质量管理的信心,全省上下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监督机制加强。全省建立44个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机构,共配备155名专、兼职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具有水利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达到55%,为全省水利工作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机制保障。稽察作用发挥。近年来,水利部每年派出多批次稽察队伍,对青海省各类水利工程进行工程质量稽察,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稽察专家对质量管理违规行为、质量缺陷方面提出的问题更加具体,问题整改更有针对性。通过项目稽察使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对质量监督“查、认、改、罚”的工作环节,问题发现、分析、认定及责任追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以制度为标杆促进监督工作落地。一是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青海省实际情况,及时修编《青海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质量监督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根据《规定》规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三是认真执行《青海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时,认真核查“水利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法定代表人授权和项目负责人书面承诺书”;四是认真执行水利工程质量核定(备)制度。以程序为抓手促进监督更加规范。一是坚持工程项目第一次监督会议制度。质量监督机构编制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对监督人员、职责、程序、内容、奖惩等在第一次会议上以文件形式告知项目所有参建单位。二是坚持监督检查推行“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紧盯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技术、关键岗位,盯住关键人、关键事,对问题实行闭环处理制度。三是坚持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实体质量并重的监督方式,以质量管理各项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关键岗位人员到位及履职情况为重点,严把质量管理入口关、出口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检测为手段注重检测成果应用。为强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督检查,应用质量检测手段,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平行检测、项目法人委托检测的方式,对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实体质量进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检测。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结果横向、纵向进行对比,及时纠偏。质量监督机构从省内在建项目中随机抽取项目,对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飞检”,震慑和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

2存在的问题

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等单位相关人员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强制性学习理解不透彻,工程建设方面法人初期认为质量监督管理可有可无,待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进程时又急于补办相关手续,往往造成工作被动、程序违规。对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治水新思路学习理解不够,如何把水利部强监管新要求落实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不多,如何压实责任强化工程各环节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办法不多。水利部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虽然在2017年12月进行了修改,但随着质量监督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其已不适应现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特别是像青海省这种区域经济不发达、水利人才力量薄弱的区域,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区域先天条件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人才队伍资源不平衡、技术带头人缺乏,严重影响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推进。青海省高海拔、低含氧量的先天条件对水利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没有吸引力,全省水利人才主要集中在省级机关、西宁市、海东市等地方,省内其他地方水利人才严重匮乏,严重影响各地水利建设和发展。现有的水利专业人才数量、专业水平、整体素质、工作积极性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发现问题、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工作深度不够,造成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和隐患。经上级部门稽察、巡查、监督检查发现诸多质量问题,甚至是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质量监督工作被动。水利建设市场环境不良且监管难度大。一是市场主体不诚信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市场准入的门槛取消,进入市场的条件放宽,使部分市场主体工程中标后诚信度不高,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质量保证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勘测设计单位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关键岗位人员不能按投标承诺到位、到岗,质量管理形同虚设,既不利于市场本身的健康培育和有序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二是项目法人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项目法人不敢管、管不好的情况依然存在。

3思考与对策

3.1深刻理解强监管科学内涵

一是认识强监管的必要性。要解决青海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惯性思维和质量监督薄弱环节,必须规范质量管理参与者行为,纠正错误行为,使质量监督管理满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二是认识强监管的紧迫性。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工程,事关民生福祉。青海省重大水利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周期和国家脱贫攻坚时间要求同步,处于工程建设攻城拔寨的决胜期、质量监督管理的关键期,提高强监管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和手段已迫在眉睫。三是认识强监管的严肃性。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贯彻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已经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是国家和水利部在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政治性和时效性,是解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的思想路线和基本要求。四是认识强监管的艰巨性。做好强监管,就是要做好“监督+管理”,既要有行业监督“刀刃向内”,也需要社会管理“长牙带电”。

3.2强化质量监督基础工作

一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水利部颁发的有关质量监督检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标对表认真查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飞检、巡查、稽察、专项检查等方式,按照“四不两直”要求认真开展“查、认、改、罚”各环节工作。二是建议水利部尽快完成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修编和下发,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求,更加规范指导有序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三是认真分析研究政府购买服务政策,针对青海省青南等地区水利人才匮乏监督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利用市场力量来促进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探索一条适合青海实际的质量监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3.3强化市场主体履职责任

一是加强在建项目标后履约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标后履约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项目法人在项目开工建设后严格按照参建单位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强化主要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人员变更制度,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按照《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办法》进行处罚,处罚结果及建议报水行政主管部门。二是强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监管。用好《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发挥《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作用,以省管项目为表率,督促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集体发力,通过日常监管建立和信用信息管理,实现对市场主体行为、工程项目建设、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三是加大市场主体监管力度。采用“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巡检、抽检等方式,对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人员挂证、人证分离、承诺人员不到岗、使用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不合格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等行为严厉查处,对照水利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利用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奖惩机制,使青海水利建设市场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4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