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4:45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1

根据《省大学生村官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严明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确保全县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续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是严格驻村制度。大学生村官要认真驻村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扎实做好任职村交办的工作任务。县直单位、乡镇机关和各事业单位站所不得以任何名义抽调大学生村官,因突击任务或重点工作需抽调大学生村官的,须报经县委组织部批准后方可借用。大学生村官在聘任期内,不得与其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二是严格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将每天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实记录在工作日志中,并于下月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每月至少报送一条工作信息或心得体会文章。乡镇分管领导每月审阅一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日志,对于不记工作日志或态度不认真的大学生村官,要进行批评教育。

三是严格请销假制度。除法定节假日和乡镇统一安排休假外,大学生村官都要坚持在村工作。如有事确需请假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请销假手续。县委组织部将不定期对大学生村官驻村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连续脱岗或擅自离岗15天以上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一年内发现三次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未按规定请假擅自离岗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责任自负,并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2

1、三农服务

落实好农信“三农信息员”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知识、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为村里找项目、帮技术、跑资金,根据信息员在服务期间表现、到村任职满两年后,本年度力争一批同志考录为正式员工。

2、实践活动

开展争当“十大员”主题实践活动,争当“十大员”即: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科学技术“推广员”,服务群众的“代办员”,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员”,致富信息“传递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党情民意“报告员”。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能本领,进一步密切与群众关系,坚定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

3、远程教育

依托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个人专业特长,履行好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做好远程教育登记簿和民主议政日登记簿的填写工作。

4、宣传报道

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做好《阳信县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简报》或《沃土》文章的征集工作。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过程中所闪现的亮点,要注重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的调查和研究,定期撰写高质量的村情调查分析报告。

5、学习培训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力度,为其创造和搭建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每季度组织大学生村官集中学习培训至少一次。

6、政治培养

根据工作需要,争取年内培养村党支部书记;任命一批同志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落实好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考察培养工作。

7、日常考核

按照便于操作,奖勤罚懒的工作思路,强化日常考核,进一步修订完善《洋湖乡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办法》。

8、工作例会

实行季度例会制度,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实现互通有无。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3

关键词:领导作用 中坚 桥梁

“为政之要,惟在德才”,古宋镇按照“构筑一流班子,锤炼一流队伍,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的创先争优工作思路,突出加强对“五支队伍”的管理和培养,营造“用好人、好用人、人好用”良好氛围。

一、突出一个“实”字,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领导作用

古宋镇重大项目多,工作压力大,但工作再困难,只要有人真抓实干就不难。我镇以党政班子领导为核心,坚持“四实”工作法,条块结合,点面结合,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工作有序推动。

一是“察实情”。没有调查就设有发言权,没有掌握实情就没有决策权。我镇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定期“走基层,寻问题”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基层来调查了解,做到“身心”入群众,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把握“内情”,瞄准“外情”。

二是“出实招”,一步实际行动远胜过一打纲领,我镇根据目标要求,将各条线工作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工作内容,细化工作指标,强化工作措施,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

三是“办实事”。我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建立了党政领导到村(社区)现场办公制度,定期由班子成员带队,相关股室参与,深入到村(社区)开展重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真情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化矛盾、排忧愁。

四是“求实效”。我镇建立了分管领导述职制度,每周召开班子成员会由分管领导向班子成员述职一周工作,找差距,思得失,促发展;完善了督查督办制度,不定时对各版块工作进行督查监督和通报,并将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二、突出一个“多”字,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

古宋镇地处县城所在地,按照组织的安排,部分曾在其他乡镇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老同志”退居二线后调入我镇工作,如何调动好“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好他们退而不休,发挥好“银色宝库”的作用是对镇党委的一种考验。我镇立足实际,采取“四多”工作法,最大限度激励老同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一是思想上多沟通。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老同志”制度》,每一个班子成员联系一名“老同志”,经常性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加强对退居二线干部的思想引导。

二是政治上多尊重。在党委成员分工文件中,专门明确了“老同志”工作安排,并邀请他们列席党委会和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请他们“把脉问症”和建言献策,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三是干事上多搭台。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挖掘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激情。

四是生活上多关心。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待遇,建立了《党政领导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同志制度》,对“老同志”的困难予以关心和帮助,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突出一个“勤”字,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中坚作用

机关干部是政府的旗帜和窗口,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镇提出了“一提”、“三保”、“五到位”机关管理工作思路,积极培养“四勤”干部,着力打造一支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和便民服务的机关团队,从根本上促进了机关作风大转变。

一是勤动脑,多思考。要求机关干部在工作中主动学习,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做到“三问”:一问为什么,二问如何落实,三问能否让人们群众满意,不断加强学习,积极主动工作,勇于承担责任。

二是勤动手,多动笔。要求干部认真做好会议笔记,理解透彻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确保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动手记好民情日记,做日常工作记载,无论是常规工作还是重大事件都有详实的记录,以便于总结经验,反思得失。

三要勤动腿,多走动。建立了联村关干部与村级组织捆绑考核机制,激励机关干部勤下村,深入到户了解社情民意,灵通信息,强化与村干部间的交流,全面摸清情况,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提供参。

四要勤动嘴,多交流。深入开展1名班子成员+1名机关干部的“双周讲学”活动,为全镇干部提供锻炼交流的平台,促进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突出一个“严”字,充分发挥村(社)干部的桥梁作用

村(社)干部是联结群众与党委政府的纽带和桥梁,村(社)干部的能力素质事关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我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对村(社)干部采用“四严”管理原则,进一步强化对村(社)干部管理和培养。

一是严格村级日常管理。制定印发了《村(社)干部管理细则》,详细规定了村(社)干部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廉职述职制度等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度;重点加强村级财务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二是严格实行督查督办,健全和完善督查督办机制,设立了督查督办工作小组,对群众反应强烈、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督办,限期办结,提高办事实效性,增强工作满意性。

三是严格实行绩效管理,建立了《村(社)目标考核管理细则》,在班子软弱涣散、执行不力的基层组织开展“两职并一职”试点制度由村主任代书记行使职权,专职负责村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佣人导向。

四是严格落实“实事双承诺、落实双述评”机制。各村(社)党支部班子年初向村(居)民代表承诺全年工作目标,提高工作公信力,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村级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突出一个“重”字,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新生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镇因时制宜,提出“四重’,工作思路,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一是重帮带。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制度》,1名班子成员+1名中层干部联系1--2名大学生村官,“手把手”地传、帮、带,做到工作作风有人教、工作方法有人授、工作经验有人传,指导大学生村官理清工作思路,转换角色冲突,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二是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养,完善了《大学生村官上挂镇机关管理办法》,抽调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县、镇机锻炼学习,促进他们成长。

三是重管理。专门制定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大学生村官信息报送制度等,定期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坚持一人一个成长档案的培养模式,细化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四是重激励。坚持从生活上关心、政策上关怀、工作上支持,全力维护大学生村官的权益,真正做到了关怀服务到位,管理培养到位,激励保障到位,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干劲和决心,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作者简介: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4

一、加强学习,把握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是履行好职责的基础。不学习,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行动就会脱离实践。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深感责任大,压力大。为此,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坚持学以致用,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用学习搞好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为此,该同志认真学习了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坚决贯彻执行,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任职以来,该同志坚持把和自己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先后学习了《选举法》、《民法》等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依法行政。三是向实践学习,向其他干部群众学习。实践出真知。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该同志始终注意观察和总结,注意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才能。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疑难问题,坚持向上级领导请示,遇事敢于碰硬,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领导工作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率先垂范,努力构建和谐团队

团结奋进、和谐创新的领导集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而清正廉洁、勤政务实的领导核心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关键和保障。查全兆同志身为官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他深知作为“班长”和“领头人”的任务之艰巨和责任之重大。在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民主”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每位同志。一支“想事、干事、成事、不整事,搭台、扛台、补台、不拆台”的领导集体已经形成,这为创先争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一心为民办实事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几年来,查全兆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1、抓规划建设,明确官上村新农村建设目标。

2、抓环境建设,改善新农村村容镇貌。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查全兆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将整治环境和项目建设为工作的切入点,极大提高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抓基地建设,实现新农村产业突破。加强产业建设,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以征飞园艺公司为龙头的花卉苗木基地达300亩,一村一品的格局逐步显现。

4、抓试点建设,带动新农村整体步伐。官上村是省级千村百镇示范村,村村通道路计6.8公里已全面完成了水泥路的建设,;各村民组的道路建成了水泥路,共计8公里;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0盏。建设垃圾池20座;实施了户户通,全村完成了8个组的户户通,全村达8000米。通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和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从整体有了很大改观。

5、抓住工作重点,促进各项事业发展(1)全力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是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对村民进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多年来,官上村计生工作完成了乡党委、政府的要求,取得了很大成绩;(2)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农村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为此,该同志村强化责任制,安排专人负责村内群众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积极做好民事调解,加强对村内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助,切实把矛盾扼制在萌芽状态,多年来,官上村没有发生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村内和谐稳定,积极向上。(3)认真落实为民服务全程工作,为村民排扰解难,急村民这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干村民之所需。

四、统筹兼顾,切实加强农组建设。

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为契机,该同志多次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学习,带头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调研,梳理村情民意20条,解决20条,使党员的理论水平、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村规民约也日益成为村民生活的行为准则;积极壮大党的组织,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许多先进分子不断加入了组织。目前,官上村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2名。以“双培双带”、“无职党员建岗争先”等活动载体,结合和市卫生局、县教体局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平台,进一步健全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头建功立业,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带头献计出策,在扶贫帮困和各种救灾援助活动带头捐钱捐物,在建设和谐社会,稳定村民生活中带头调解民事纠纷,使党员作用更加明显,发挥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该同志的努力下,官上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农组建设“红旗奖”、“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五、廉洁从政,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5

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他采取多听多问的形式,主动与同事沟通,深入农户,与他们一起谈工作、谈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地和同事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他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真正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情况。因此,从进村的第一天,黄宝松就坚持每天都吃住在村里,一方面多次参加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讲实话。王官庄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很快村里的情况在他心中清清楚楚。

在任职村积极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在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下,结合任职村实际,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切实了解农户的致富需求,顺利完成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帮扶农户致富贷款工程,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开展,改进项目,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也使上级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

第二,配合镇土地所对行政村危房及拟新建房进行统计,通过调查统计对全体村民的居住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把村民的实际困难与确实需求及时反应给镇土地所以便及时汇报到县市,使村民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第四,计划生育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督促全村育龄妇女配合一二季度的进站,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得做好“问题妇女”及家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国家现行的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从而积极配合工作,为确保全年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思想政治上,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列主义;认真领悟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中共沂南县委的领导指示。通过学习党员的先进事迹,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争取早日向党组织靠拢的

思想动态明朗。通过县、镇领导的统筹安排,村两委的积极协助,黄宝松同志在王官庄村于去年12月份和今年4月份分别进行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宣讲和科学发展观的宣讲。通过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村民不仅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感到欢欣鼓舞。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村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正确的社会导向;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优质生产力;为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和谐的人际环境;激发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通过他在村里的这两次宣讲活动,村民的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黄宝松同志在平时与村两委一起抓好政治文明建设,达到管理民主,实现“三提高”即: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强化“建争带”活动机制,不断提高班子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发展生产和发展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使全村工作在本镇力争上游。

在经济方面,黄宝松同志积极帮助村民科技致富。通过对农户的帮扶,使他们纷纷发展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产业。因为资金不足,他还帮助农户贷款,解决养殖户的资金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他还在王官庄村大力宣传黄烟种植,把今年种植黄烟的优惠政策向村民做了详细的讲解,使部分农户放弃今年收益较差的花生改种收益良好的黄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

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生产布局合理化、农业设施齐全完备、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绿色品牌效应突出。

在民生方面,黄宝松同志在协助村两委在保证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统计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也天天下村下户询问村民居住的基本情况,做到不遗漏一户住房困难户。这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重大实践,开展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基本要求。黄宝松同志积极的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治安保险的优惠农民的政策,用自己的耐心和毅力说服群众。在收取医疗保险和治安保险的时候他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使王官庄村的参保率居全镇前列。农村俗话说,交了皇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延续了二千六百年的寄生在土地上的皇粮国税全面取消了,这可以说是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大的解放,老百姓们除了种田不交税外,国家还有补助,这项政策惠及到上千万户农民,在粮食直补款发放期间,黄宝松同志与村两委干部,穿梭在村委会、镇政府、信用社三点之间,逐户送去通知单和存折,保证了每一户都及时领到直补款。

【2012年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到农村来,不要怕脏,怕脏的话,就做不成事。也不要嫌老百姓烦,烦的话,就接近不了老百姓”,村主任的话深深地铭记到他的心中,时刻想到的是群众的利益。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他的感受很多,他的内心告诉他:我的情感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

我的未来在农村。但体会最深的是:大学生到村任职大有用武之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

黄宝松同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不在于有什么惊人的成绩,而在于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多么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他都能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期为基层农村工作者增添光彩,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用“村官”的责任和对“三农”工作的执著和热爱,为农民朋友们默默的工作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宝松在王官庄村的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四有一保;制度体系;长效机制

党中央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石家庄市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充分总结归纳本地大学生村官管理经验特别是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符合石家庄城市特点和县市情实际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即“四有一保”机制: “管理有规范、培养有手段、待遇有保障、发展有方向,保证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的动”。

一、石家庄市农村基层现状及选聘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石家庄市现有农村基层党支部4000多个,村党支部书记(桥东区、矿区已全部完成村转居)4412人,其中35岁以下90人,占2.04%,56岁以上1198人,占27.15%;大专以上学历1163人,占26.36%,初中以下1273人,占28.85%。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况且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青壮年都已外出打工。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到来正好弥补这一缺位。

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如下:自2008年河北省统一公开招录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截止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964名,其中,石家庄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863名,流出81名;各县市自选大学生村官230名,流出48名。从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学历62名,占6.43%,全日制本科学历642名,占66.6%,专科学历260名,占26.97%;从专业比例看,社科类占56.3%;理工类占31.7%;农林渔牧类占7.6%;其他类占4.3%;从政治面貌看,党员683名,占70.85%,团员236名,占24.48%,群众45名,占4.67%;从任职情况看,任村书记3人,占0.3%,村副书记99人,占10.27%,村副主任1人,占0.1%,支部委员2人,占0.2%,村委委员1人,占0.1%,村书记助理497人,占51.56%,村主任助理337人,占34.96%,村团书记、副书记24人,占2.49%。大学生村官毕竟是新生事物,他们虽然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但农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舞台,既充满好奇又带着疑惑,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会有更多的包括心理、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应。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长起来,扎根农村,建功立业,在基层农村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推进全市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长效机制,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就是能长期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石家庄市创建的大学生村官“四有一保”工作机制,从选拔到入口后的管理、培养、保障、发展到退出机制,整个制度体系涵盖广泛,内容完备,措施到位,在全省起到了率先引领、典型示范的作用,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一机制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受到媒体广泛关注。201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内参》以《河北藁城“四有一保”激发大学生村官活力》为题,刊登了藁城市大学生村官“四有一保”管理经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四有一保’很好,看是否可推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滨同志做出批示:“通过总结进一步把工作做扎实,通过推广在全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计来同志、副部长王亮同志等部领导也做出了批示。这一机制在全市的广泛推行,使大学生村官队伍教育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有效激励了大学生村官扎实农村、锻炼成长的信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健康推进。

如前所述,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要构建石家庄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预期功能”和“制度体系”,就是明确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的预期功能是什么;为实现预期功能设立怎样的制度体系,使所有行为按照预期功能发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务实举措。党中央决不是把选派大学生村官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更不是一个“短期性”行为,而是把其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长期性”“战略性”决策。其预期功能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把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困境及其原因剖析

一是选聘与需求脱钩的困境。目前在岗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五花八门,理工文农医林一应俱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且缺乏将自身所学应用到工作实际中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二是创业与资金缺乏的困境。调查显示,52.9%的受访大学生村官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缺乏资金。例如,平山县两河乡张杨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不多,适合养殖业的发展,村里有养水貂和貉子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各户单打独斗,散养为主。养殖业要降低成本只有规模化经营。该村支书助理、女大学生村官刘金凤,自08年到村任职以来,一直为创办养殖合作社和扩大养殖规模跑办20万元的银行贷款,但银行都以风险较大为由至今贷款毫无着落。看到她想干事却找不到门路而充满无奈的双眼,我们深感:创业难困境的背后,是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积极性的直接挫伤,严重弱化了“干得好”与“待得住”两方面的目标方向。

三是想作为与缺乏工作方面引导的困境。大多数村官表示,不是没有想干成事的决心或能力,主要是没有让人安心的政策,而且缺乏工作方面的引导。现实中,不少大学生村官的实际主要工作是整理村里文件、写工作总结、组织文体活动、打理农家书屋、当电脑打字员等,他们的想法很难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好多村官没有对3年之内的工作形成构想,有的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算哪里。

四是想干事与心态不稳的困境。座谈中,作者深感部分大学生村官心态不稳,心理准备和扎根农村,扎根基层的热情和信心都不足,把担任“村官”作为考录公务员和进入事业单位的过渡,先解决就业,是很多大学生当村官的首要动机。把到村任职看作是事业的“跳板”,虽然在村工作,首先想的是有机会就考研、考公务员,如在聘任期满时还未考走,则打算继续受聘,走一步看一步,心态不断变化。

五是离职后与原任职村工作续接的困境。从今年起,石家庄市首批大学生村官期满,届时将有大批大学生村官通过参加考试或另行择业的方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大批村官离职对原任职村工作的接续工作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村级事务管理的缺失、村级组织活力的降低、创业项目和长远规划半途而废、村民心理预期下降等。

六是想扎根基层与期满出路缺乏明晰化的困境。目前政策扶持的主要有5条出路,仔细分析,可以看到条条都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有些村官讲特别是另行择业风险更大,需谨慎对待,把握不当,相当于浪费了宝贵的3年光阴。也有的村官坦言:“现在感觉自己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心里也想做些事情,但是国家对于村官没有一个晋升机制,也就是说干一辈子村官也就是一辈子村官了。不是说不想努力工作,只是政策的稳定性不够,所以必须努力考公务员找出路。有时候被领导批评说工作浮,不想踏实干工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得不边工作,边做两种准备。”

原因分析:

以上几大方面困境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既有制度设计层面欠缺、对政策执行的可能结果估计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村官心理预期较高而心理准备不足、价值判断和行为导向等主观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选”与“需”脱节,一方面,在选聘目的、方向明确的同时,忽略对基层农村实际需求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主观意愿与政策初衷不一致。先解决就业,是大学生当村官的首要动机,面临农村工作,经验缺乏,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与农村真正需要不相适应,导致工作无法开展问题十分突出。

其二,造成大学生村官创业难,一是创业扶持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有待规范,很多优惠政策仍只停留在政策层面。原因是相关部门缺乏对扶持政策的宣传,导致政策信息传递不对称,执行与落实途径不畅通,致使很多大学生村官创业者不清楚如何获得优惠政策,不知道扶持政策的申请程序、办理部门。二是创业者自身创业技能亟待提高。由于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缺创业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是缺乏适合的创业项目。许多大学生村官有创业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找准一个符合农村实际和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较为困难。四是基层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一部分基层党委政府担心大学生村官创业失败,要镇村“埋单”,在帮扶工作中态度不积极。

其三,大学生村官心态不稳,对这种现状应做客观分析。一方面是迫于就业压力和受到优惠政策吸引,另一方面村官身份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直接诱因。“村官”的身份只是目前的、暂时的,即便三年之后也难以确定,非官非农的模糊身份使其难以融入、进入、无法参与到真正的村级事务治理中去,而只能做一些服务性的、辅、技术性的边缘性工作。这是政策界定与现实复杂境遇矛盾和冲突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实政策把村官作为新知识、新观念的人才送到基层去,但基层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又超出村官的把握,自身价值难以体现,妨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长远计划性。

其四,大学生村官对三年后出路的担忧,原因就在于没有良好分流导向机制的支持,大学生村官就有可能出现大量流失,造成 人力资源的浪费。分流导向机制缺乏明晰化,直接影响着村官们的价值立场和行动取向。

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端正对村官选聘工作的正确态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深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理解,增强其选择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村官工作本身就是就业,不是暂缓就业。村官3年期满后,可能续签、辞职或者被解雇(考核不通过),这和在企业工作一样,企业里表现不好就会面临被解雇。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理想信念,仅仅因为就业压力所迫而选择当村官,一般是无法适应基层工作的,如果不正确对待村官工作,那将是浪费自己时间,3年后再择业的时候,将毫无竞争力。

其次,改革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将选拔关口前移。从根本上改变选聘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状况,就要将选拔关口前移。移到哪里?移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科学设定高校培养方向,坚持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培养目标,探索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成材率,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首先,高校要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中列入村官课程,特别要把“创业教育”列入大学专业课。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学生开设一些与农村发展迫求需要的农林、农技、水利、医学、法律、计划生育等相关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实用性技术,利用寒暑假和“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为农村服务的热情。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磨炼意志和毅力,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提高在农村基层服务的自觉性。再次,扩大政策的宣传。加深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理解,增强其选择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每个学期定期开展“村官”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调查问卷,政策咨询,主体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村官”政策,吸引有志青年大学生参与,使村官政策深入校园,深入人心。

再次,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完善大学生村官各项政策。

要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和保障政策,还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才能使各项政策收到实效。其一,制定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的法规,明确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其二,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增强其归属感与荣誉感,解除他们到农村创业的后顾之忧。其三,注重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服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一些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工作的困惑可能更多,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更应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对有志于服务农村基层的大学生做好挫折教育、成才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播放成才励志影片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信、自强。其四,可以尝试,经济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换岗轮值”,能“向上去”、“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验交流。

第四,强化扶持,破解创业资金不落实瓶颈,实现创业难质的突破。具体来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把鼓励和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建立“流得动”机制的重点来抓,建立国家、省、市、县、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鼓励村官在岗期间进行自主创业。(二)结合乡村实际,建设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三)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办”,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筹措设立相关创业基金,协调发改、农业开发、畜牧等涉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四)创新举措,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扶持资金”和再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范围,取得多个部门在资金、政策、项目论证等方面给予扶持。(五)借鉴外地成功做法,例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林厅专门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建立了“创业基金”,提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致富信息;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与有关市携手共建“源头工程”,聘请科技导师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六)大学生村官应量力而行,不能单凭热情,而应立足本村实际,结合个人所学专业和经济实力,选择起点较低的项目。

第五,实施动态化管理机制,把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职业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引导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一,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官出路。探索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新机制,重点从村官队伍职业化管理方面寻求突破口,畅通拓宽大学生村官向政府雇员过渡渠道。政府职员实行“雇员制”在国外很普遍,是各国通例,既能明确政府和村官之间的责权关系,便于对村官服务期内的管理,服务期满后又有出路。第二,在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退出淘汰机制,对不适合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解除聘用合同。有出有进,让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才能保持村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张瑜 杨增岽,《思想教育研究》,2009-08-20

[2]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谢志远,光明日报,2010年12月21

[3]大学生“村官”离职后原任职村工作的续接问题需引起重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01月25日

[4]关于向农村选派大学生村官问题的几点看法,张德元,中国乡村发现网,2008-11-28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7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创业的感受和体会,了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大学生村官都是胸怀理想、崇尚实干、不怕艰苦、甘于奉献的新时代青年,你们的选择与奋斗,对国家、对人民、对你们自身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8位代表的发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家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人生抱负,勤于实践、勇于开拓的创业品格,你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你们的业绩让人欣慰。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大学生农村基层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优化党政干部来源结构、建立工农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所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去年以来,省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和在座各位一样扎根农村、矢志创业的先进典型。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志们肩负组织的殷切期望,带着为基层服务的满腔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较好地完成了角色转变,工作上渐入佳境,才学上颇有收获,思想上日益成熟,走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大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争当政策宣传员、决策咨询员、科技普及员、信息调研员、活动组织员、纠纷调解员和创优创业先锋,成为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实践证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是促进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培养永久人才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把它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的一项经常性举措抓紧抓好。

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为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在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积极提供服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充分运用现代知识和科学理念开展创业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各级共青团组织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如开展创业宣传引导、加强创业技能培训、促进创业项目对接等等。特别是团省委最近出台的《**省服务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计划实施方案》,针对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必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成效到底如何,最终取决于你们自身。省委对大家寄予厚望,社会各界对大家广泛关注,农民群众对大家充满期待。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以村官为平台,以创业为手段,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建设新农村、服务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此,我对大家提四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立足岗位实际,锤炼创业精神。当村官就是创业;当好村官,富民兴村,必须创业。大家要珍惜这个良好的创业平台,立足岗位实际,锤炼创业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一是创业意识要增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大学生村官靠什么造福一方?只能靠知识、靠创业。要深刻认识“创新才有路,创优才会赢,创业才能富”的道理,坚信自己“能创业、创成业”,勇于挑战自我,敢于中流击水,紧紧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主动投身市场经济实践,在自主创业的大舞台上奉献青春、展示才华,真正实现从“思想扎根”到“事业扎根”。从大家的人生发展轨迹来看,大学生村官能走出去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可能仍要扎根农村,大家一定要把做农村基层工作的根基打牢,眼睛向远处看,脑筋往深处想,不断强化创业意识,坚定在农村创事业、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立足当地的资源特点、产业基础等实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统筹考虑,科学论证,合理确定创业方向,明确创业思路,制定创业规划。二是创业意志要坚定。任何人创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学生村官也不例外。特别是农村创业基础较差、条件艰苦、难度很大,是对我们意志的巨大考验。大家要克服畏难情绪,做好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勇于接受挑战,困难面前不退缩、挫折面前不气馁、诱惑面前不动摇,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做到愈挫愈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三是创业作风要务实。大学生村官创业,空有一腔热情不够,还必须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要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不好高骛远,不浮躁冒进,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坚持吃住在农村,扎根于基层,在与农民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开创出一番事业来。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8

据2013年5月20日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底止,全国有6.7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4246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511人担任村委会主任。目前有23万名大学生村官分布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加上流转出岗的部分,总规模达到36万人。农村基层的“地气”结合“村官”们的努力,使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市场信息、盈利模式、资金等逐渐开始流向农村。

目前,又有许多有志于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刚从学校出来,年轻且无工作经验,他们的工作之路将何去何从?如何做才能起到表率作用?如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呢?

此次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农民日报社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就以“实干与成长,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给大学生村官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

首先,大学生村官要关注民生,着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其实,群众关心的问题不外乎两类:一类可谓是“小事”,什么邻里、家庭纠纷等,有时只消村干部一两句话就能解决。另一类就是关系到群众整体利益的“大事”。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地为百姓出谋划策。当是“小事”的时候,协调双方相互沟通,公平、公正地处理解决;当是“大事”的时候,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参与,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而且能使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其次,积极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它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农民的文化程度局限了他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程度,农民的小农经济耕种意识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许多致富项目农民不敢做,只有靠他人带动引导。大学生村官就此肩负着这种带动的责任,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要勇于创业,把农民带动起来。

那么,我们来看看身边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是怎么做的?他们又是如何用青春之躯托起村官梦想?

运用知识,开创农民致富路

2011年7月毕业的胡玉兴于同年9月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江西省九江县城门乡金桥村党支部委员。九江县城门乡地处丘陵地带,地薄山多,老百姓多出去打工。金桥村是城门乡比较落后的行政村。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学生村官胡玉兴创办的“城门乡引领村民增产创收示范苗木基地”。

胡玉兴在金桥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的时候,平时协助村党支书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起草各种文件。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在网络和县志上查找信息,发现城门乡的地形和气候属于赣北平原丘陵交错地形,比较适合发展成苗木种植培育基地。他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村支书,村支书也比较认同他的这个想法,同时对他说:“如今土地都分到户了,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老百姓缺乏技术,最怕投入了三本却没有销路,一切都打水漂。”有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胡玉兴利用节假日,到苗木种植发达地区,学习苗木种植技术,又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家串户,给老百姓讲种植树苗的好处。老百姓听了很动心,但是没有信心,不敢投入资金。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胡玉兴的心里酝酿起来,他决定带头种植苗木。由于荒地荒山是农户所有,所以必须跟每家每户签订承包合同,得做大量的工作。通过多方努力,胡玉兴筹集了50万元,在金桥村承包了13.33公顷(200余亩)荒山荒地办起了苗木示范基地。

目前,胡玉兴的苗木示范基地种有紫薇、红枫、樱花等经济苗木140余种,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成一片新绿。苗木基地迅速发展扩大,每天有三四十个工人劳作,这些工人都是当地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他们主要从事苗木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今,有些村民已经学会了苗木的基本种植和选种技术,更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在自家的荒地里种上了苗木,走上了致富路。(中共九江县委宣传部 李银凤)

利用大学生创业平台,积极取得各地支持

李浩,山东省滕州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官。2009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李浩被选聘为滕州市级索镇前韩村村主任助理。通过调研,李浩决定创办一家制作鲁班锁等系列旅游纪念品的木艺企业。为筹措启动资金,李浩通过镇里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平台,申请了1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当地政府和多个部门为他的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就这样,2010年9月13日,李浩注册成立了滕州鲁班天工木艺有限公司,成为了枣庄市首个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项目。小舞台上唱出精彩,他的企业成为了样板厂。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300余万元,年销售收入280余万元,吸纳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公司也被确立为滕州市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齐鲁晚报》 侯志龙)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这一决策的实施,总书记和、李源潮同志曾几十次作出重要指示。市委高度重视选聘工作,市委**书记经常过问大学生“村官”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帮助解决困难,严格教育管理,关注健康成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更加说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第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才能、有志向的人才。在座的各位“村官”,能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为农村输送新鲜血液,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第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造就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战略举措。农村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我们选聘大学生到村工作,帮助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年轻的大学生了解基层,从参加工作起就建立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担当大任。

第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的许多精英都是当年的“下放知青”或“回乡知青”,现在我们各个层次领导干部中,很多人都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的经历。我们把大批高校毕业生推向农村第一线,在基层工作中展示改革创新的时代风貌,这对于你们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锻炼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大家认清意义,明确责任,担负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

20*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至今已选聘了3批,今年选聘的800人已经全部到岗工作,全市在职大学生“村官”达到1327人。总的看,我们这项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是社会各界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作用情况,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区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和考核,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关注、关爱大学生“村官”的良好氛围。今年10月,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强选聘大学生管理,落实以争做“四员”为基础、鼓励创业为重点、优者重用为方向的管理机制。各县区真正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党政后备人才来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来使用,严格按照省、市委要求为大学生“村官”落实工作生活补贴、一次性安置费以及各种保险等待遇,赤城县、康保县、张北县等12个县区克服财政困难,积极为选聘大学生落实事业编制,落实全额事业编制和乡镇事业编制人数达117人,占前两批选聘总数的22.2%。在基层,有的乡镇为大学生“村官”购置了床、被褥、炊具等生活必备品,有的村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较好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刚才,大家的发言中也提到了自己的创业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帮扶,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厚爱。

二是教育管理制度日渐规范。20*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选聘大学生到基层任职的实施办法》、《关于选聘大学生到基层任职的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鼓励选聘大学生参与全民创业的意见》等5个文件,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四员”的要求,即发挥好“农业技术员、民事调解员、文化宣传员、站点管理员”的作用,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配套建立了联系走访、专题报告、岗位调整、自我管理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纳入选聘大学生年度考核,这一做法受到了中组部李源潮部长的充分肯定。全市选聘工作基本形成了集选聘、培养、使用、考核、激励于一体的制度体系,成为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有力保障。

三是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肩负组织上的殷切期望,怀着为基层服务的满腔热情,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当农业技术员、民事调解员、文化宣传员、站点管理员。有的带头上项目、做示范,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贡献了力量;有的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给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有的带头传播科技知识,推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有的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奥运国庆安保等急难险重岗位上经受了磨炼;有的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各项工作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有3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1名当选村委会主任,131名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2名大学生“村官”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4名考上了市县公务员,6名考上了事业编制。今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就我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对我们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做法给予肯定,《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对我市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实践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在基层是大有作为的。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把它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

二、加强实践锻炼,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成长成才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培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但归根到底,唱主角的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市委对大家寄予重托,农民群众对大家寄予厚望,大家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拼搏,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年多的“村官”经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此,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1、越是身处基层,越要志存高远。与现代城市相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有很大差距,有的大学生因此不愿到农村去,认为到农村没有前途,浪费青春。但从农村实际来看,历史实践证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大学生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培养和选拔干部的重要途径。、、李源潮等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年就是下放知青,当过“村官”,现在我们各个层次领导干部中,很多人也都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的经历。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要理解党组织的期望,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抓住磨炼成长的机遇,志存高远、放眼未来,做一个既目光高远、胸怀宽广,又脚踏实地、勤学苦干的称职“村官”。

2、越是工作繁忙,越要加强学习。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大家长期工作在“三农”一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务繁重而复杂,经济发展、邻里纠纷、社会治安、访贫问苦等工作,都需要大家去做,的的确确非常辛苦。工作越忙越是要加强学习,不能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是佼佼者,就不需要再学习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积累新知识,增强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进步奠定根基。当前,我市农村正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希望大家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争当学习宣讲的理论宣传员、调研问计的民情收集员、沟通协调的工作联络员和带头实践的便民服务员,努力成为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

3、越是贴近群众,越要增进感情。有感情才有责任,有责任才能增进感情。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法宝。要将党与群众血肉联系这根血脉绵延不断保持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我们党的干部在基层中锻炼出来,在群众中成长起来。温室里长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大学生“村官”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零距离接触群众,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大家要珍惜与群众朝夕相处的机会,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在日常交往中增进感情、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本领、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一步一步地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干部,才能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当好“接班人”。

4、越是天地广阔,越要提升能力。同志曾经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巨大的舞台上,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呢?靠的是能力。大家要着力提高六种能力:一是要懂得农村政策,增强执行政策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必须吃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学生“村官”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二是要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要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民话语,多讲农民语言,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能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三是要懂得农业技术,增强示范引领的能力。要下功夫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懂得一技之长,带头创业发展,当好示范。四是要懂得依法办事,增强教育引导的能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是要懂得分清主次,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六是要懂得公正处事,增强调处矛盾的能力。出现矛盾纠纷要高度重视,处理问题不偏不倚,不亲不疏,一碗水端平,这样群众才会信赖你、拥护你。

5、越是条件艰苦,越要信念坚定。农村生活清苦、工作艰苦,与大家理想中的生活肯定有一些差距。大家要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距,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古语说的好,“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唯有坚韧不拔之志”。希望大家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莫,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困难面前不后退,压力面前不动摇;一定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不浮不躁,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搞短期行为,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做长远打算,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脚踏实地干工作,在为人民群众的真诚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虽然是农业大市,但还不是农业强市,农民收入仍然相对较低,致富门路较少,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家选择到农村工作,就是要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希望大家越是面临艰苦生活、复杂环境,越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越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越不能动摇理想信念。

6、越是备受关注,越要注重形象。当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农民群众对大家更是敬仰有加、寄予厚望。越是受关注,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绝不能骄傲自大。今年全市17000名大学毕业生,目前还有7000多人没有就业,就业压力依然严峻,大家的岗位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从过去的情况看,有些大学生把“村官”当成跳板,抱有“过渡”心理,扎根农村的思想不牢固;有的只关注“村官”待遇,不履行“村官”责任;有些大学生“村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遇到挫折和失败便灰心丧志。希望大家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坚守岗位,服从领导,严守纪律。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多听、多问、多思考,要多和“两委”干部商量。要多献创新发展之策,多做开拓进取之事,走出一条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路子。

三、健全机制,强化服务,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明年我市还将选聘800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战略眼光,总结经验,加强领导,着力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工作局面,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一是组织要更加得力。县区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职能,督促财政部门及时划转中央、省、市财政补贴资金,落实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要协调劳动人事部门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政策优惠、工龄认定以及户口档案关系的保留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并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要指导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优势,积极搭建青年创业平台,同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积极参与、支持和服务选聘工作。按照市委决定要求,明年我市还将选聘80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为了统一管理,明年各县区不能自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二是服务要更加周全。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津贴标准,各县区要抓紧研究、测算,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今年,全市选聘的800名大学生“村官”已全部到岗工作,目前还没有落实公务员待遇的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的标准,抓紧时间,简化程序,迅速落实,落实情况要作为年终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和跟踪培养制度,依托各县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认真抓好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经常性培训。今年,市里经过积极争取,专门为大学生“村官”开办了“农业推广硕士班”,各县区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报名参加,力争在聘期内使大学生“村官”的学历层次得到普遍提升。要建立结对帮带制度,乡村干部要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及时掌握他们思想工作状况,支持和引导他们发挥作用。当前,要把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服务的重点,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三是管理要更加规范。对大学生“村官”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具体工作措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市委组织部负责宏观指导,县区委组织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乡镇党委具体实施。要按照“四员”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要完善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对优秀的党员大学生“村官”,可以培养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优秀的,可以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进行重点培养;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社会工作 社会服务

从1995年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以来,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该计划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任职。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部署,未来全国 61 万个行政村将有 61 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能和日常工作,各地政府没有明文规定,一般情况下为其所在村按实际需要自行分解。据了解,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为协助村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落实各种惠民政策,帮助搞好经济建设等。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为农村基层组织增添了活力,对“三农”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各种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发展和深入推进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 大学生“村官”计划面临现实难题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台的两大主要原因。可以说,国家制定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是希望这些知识型人才能够真正深入基层,服务农村,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引导农民致富,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效果同预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 整体上看,大学生“村官”难以胜任经济建设型任务

首先,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背景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难以衔接。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要实现农业增收和产业创新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而大学生“村官”中仅有少数人具有农学专业背景。依托于农业生产,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的服务业,然而具有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村官”也不占多数。以东坡区为例,在岗的150名大学生“村官”中,仅有9人毕业于农学相关专业,占总体的6%;毕业于经济学、商业管理类专业的也仅为11人,约占总体的7.3%。多数大学生“村官”均毕业于法学、行政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学无所用,是目前多数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本次针对东坡区大学生“村官”的实地调查,85%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自身力量微薄,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不大。

其次,大学生村官具有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建设难出成果。大学生“村官”的聘任期一般为2—3年,聘任期满后续聘留村干部的只占少数。据《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只有约13%的大学生“村官”考虑续聘做村官。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时间仅为聘任期的二三年,而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和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决定了短时间之内难出较大成果。

此外,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行政文秘型工作占据,无心投身于经济建设。毋庸置疑,大学生在农村任职提高了基层农村的办公水平和工作效率,然而琐碎繁复的日常村务占据了大学生“村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大降低了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除承担村里的文字类工作外,不少大学生“村官”还要承担乡镇政府的行政事务。据《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课题组2010年12月在大学生村官网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被长期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据了解,整理文件、编写材料、填写各种表格等文件型工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内容,他们中不少人将自己的工作定义为“跑腿”“打a杂”。据东坡区秦家镇某村大学生“村官”小娟透露,与她一同被选聘的同事们几乎都成为了各种“业务能手”。他们每天被各种例行事务缠身,对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项目和思考有心无力。

(二) “留不住,干不好”,“村官”职位被普遍视为择业跳板

出路是大学生“村官”关心的首要问题。《2010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50%的大学生村官打算期满报考公务员,比例最大。另有18%选择在农村创业,13%考虑续聘做村官,还有12%“没考虑清楚”。白马镇某村大学生“村官”小霞表示,多数像她一样的“村官”聘任期满后选择考公务员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农村呆了两三年,几乎跟外面的世界脱轨,从前的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出去之后很难适应社会,考公务员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部分受访的大学生“村官”透露,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许多“村官”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村里的事务“能推就推,能躲就躲”。“留不住,干不好”是大学生“村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两大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更重要的还是该职位本身职能设置的不明确、不合理。正是因为政策本身未对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做明文规定,考核标准不够明确,职能设置又脱离农村实际需求,才使得人才闲置,岗位虚设。其实,并非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有续聘留任的必要,该职位作为大学生参与基层锻炼的平台,理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何使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人尽其用,发挥最大的功能,才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 增强大学生“村官”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性

(一) 社会转型带来农村发展需求的转变

首先,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发展经济、发家致富已不再是农村居民的唯一需求,在社会风险日益严峻的当下,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日渐攀升。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加速瓦解,加剧了农村居民的不安全感,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使得农民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强烈。政府针对农村制定的惠民政策需要基层干部的贯彻执行,而农村广泛的民情民意需要基层干部向上传达。然而大多数村干部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存在较大的局限,大学生“村官”作为具有知识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应当承担二线社工的纽带职能,做好宣传政策、讲解政策、落实政策、反映民情等相关工作。

其次,农村弱势群体对社会服务的需要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相对于城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1.05亿,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程度是城市的2.3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带来一系列老龄问题,农村人口,尤其是高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催生了诸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农村弱势群体。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农村“留守”问题更为突出,在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农村,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比例高达九成以上。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缺乏生活照顾;不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面临难题;农村家庭的潜在危机日益加剧,情感交流的缺失使得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关系面临各种社会风险带来的挑战,农村家庭对心理咨询和情感慰藉的需求不断增加。

再次,大量的农村社会活动需要相关的专业指导。为丰富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许多社会组织例如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等都在农村设立了基层组织。但根据本次对东坡区农村社会组织的调研情况看,这些农村居民的自治组织在当地村民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组织的管理者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活动组织的相关经验,无法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基层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都缺乏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活动的组织技能,同时也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据复兴乡某村的村主任介绍,该村老年协会基本“形同虚设”,一年到头除节假日的例行慰问外没有组织过任何活动。据该村老年人反映,他们自身对群体活动具有一定的兴趣,只是苦于无人组织,希望能有专人负责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例如歌咏、、茶话会等受老年人欢迎的文化活动。

此外,日益复杂的农村社会矛盾也需要专业调解。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是各种矛盾的多发期,农村的社会风险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带来农村社会关系的疏离。传统社会“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亲子关系和邻里关系逐渐远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城务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农村青壮年子女赡养义务的缺失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加上其他各种常见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如家庭财产纠纷、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青少年犯罪等),需要具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村干部介入调解。

(二) 现有的农村社会服务严重匮乏,社会力量的介入不足

据本次调研,现有的农村服务除政府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外,私人力量的介入程度严重不足。即便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也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特殊对象的养老服务。目前政府在农村开设的服务机构以农村敬老院(或福利院)为主,由于员工数量、机构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接收对象一般被限定为农村五保户,其他农村贫困老年人口均未被纳入照顾范围。据现居罗平镇某敬老院的几名五保老人介绍,敬老院居住环境还算良好,只是除饮食外,敬老院不提供其他的生活照顾;敬老院内工作人员除院长外只有一名财务人员,没有护理人员更没有专业的社工,院内老人的日常生活如换洗衣物、打扫房间卫生等只能靠自己“凑合”,或者老年之间相互照顾。应该说,除农村五保户以外,还有大量的农村困难群体未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任何公共服务。

私人在农村开设的服务机构主要为营利性质的农村养老院。但受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限制,农村养老院的经营状况并不良好。多数农村老年人除子女支付的数额有限的赡养费外几乎无其他收入,住养老院的花费超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此外,部分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原因也不愿意入住养老院。可见,在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下,居家服务应当是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私人力量在农村提供的非营利性质的社会服务还比较缺乏。虽然少数国际公益组织也在我国农村开启了社会服务的专项计划,例如“小母牛”中国项目,但总体而言,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专业的社会服务,尤其是针对特殊贫困人口的社会服务还基本空白。此外,在中国的公民社会尚未形成的状况下,农村志愿服务工作相较于城市而言还不发达,致力于农村服务的志愿者不管是数量、技能、素质和主动性均有待提高。

可见,在农村购买力不足、农村社会服务的私人市场不发达、社会志愿力量介入不足的状况下,政府作为设置创新的主体制定政策、组织人员、培养队伍从而强力推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具有现实必要性。大学生“村官”作为行政后备力量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与其被放置在不合理的岗位上造成资源浪费,不如进行职能转型,成为农村社会服务力量的主力军。

三、 增强大学生“村官”社会服务职能的可行性

(一) 中国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村官”的职能转型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理论指导

大学生“村官”的职能转型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社会服务的独立学科,提出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近年来,社会工作这门学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社会服务专业人才,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充实和大学生“村官”从经济型、行政文秘型向社会服务型的转型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谢立中教授指出,截止2010年9月,全国已有 252 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58所高校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MSW)试点,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全国保守估计在1万人以上”。我国的社会工作者虽然在人数上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开展培训,这些社会服务专业人员可以向其他非专业人事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其迅速掌握助人技巧。

(二) 大学生“村官”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提供服务的主观意愿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较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掌握社会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长期接受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大学生“村官”相较于其他村干部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根据此次对东坡区多名大学生“村官”的访谈,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比起现在的文秘型工作,更愿意对农村困难群体提供切实有力的服务,从而改善其日常生活状况。“我大学是学汉语言专业的,像我们这样的纯文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对农业、水利之类的全然不懂,经营管理也不是我们的强项,整天做办公室写写文件跑跑腿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不能得到实际的锻炼。我们其实更愿意跟农村弱势群体接触,帮他们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总之,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是能够真正对农村建设有用的,而不是聘任期满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做好。”崇礼镇韩宾村大学生“村官”小梅这样表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服务农村主观意愿将有助于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迅速掌握实践技能,完成相关的职能转型。

(三) “万载模式”的成功为大学生“村官”的职能转型提供了经验

江西省万载县,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国家民政部2007年3月下发《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后一个月被选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作为全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农业县之一,“万载模式”的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07 年4 月,江西省民政厅、宜春市民政局、万载县民政局联合江西师大社工系8 名师生组成调研组,深入万载乡村,开始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工作的探索之路。2008年4月,在一年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万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1+3”文件,即《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农村社会工作实施方案》、《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实施方案》、《“三院”社会工作实施方案》三个方案。“1+3”文件成为万载开展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这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利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当地村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他们同村民一起利用地理优势开展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指导成立各类村民组织,应对社会风险、丰富日常生活;重建社区文化,实现文化兴村;调节家庭和邻里纠纷,和谐社区氛围;为各类困难群体提供心理健康辅导,重建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当地的基层干部和热心村民也参与到社会服务的队伍中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江西省万载县农村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焕发出发展的蓬勃生机。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和政府的联合开创了双赢的局面:政府获得了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支持,高校通过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获得了专业教育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借力本地社会工作教育资源,专业化、规范化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引入社会工作的一个成本低、起点高、效果好的途径。

万载县在实践中认识到,高校社工的人数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实习期满后要回到学校。万载县对此提出的办法是:帮、传、带。高校社工除了自身做实务外,还要身兼“社工指导员”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帮带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当地简称“从工”)。万载摸索出一个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建设的“1+3”模式:一名社工专业大学生,帮带一名民政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志愿者。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帮扶传递,万载县农村社会服务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万载模式”。

“万载模式”的成功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村官”的职能转型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首先,本地的社会工作教育资源为充实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力量提供了可能。有针对性地选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担任大学生“村官”,为社会工作走进农村、深入农村提供了正式的渠道。作为社会资源的整合者,专业社工除自身提供服务外,还能够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共同为农村提供社会服务:如加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资源与农村的联系,倡导企业捐助,号召社会志愿群体加入农村服务等。当然,专业社工的数量在目前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借鉴万载县的“1+3”模式,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可以对非社工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基层单位干部和广大村民展开社会工作相关培训,建立一支能够长期服务当地农村的社工队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社会工作力量的推动下,大学生“村官”从经济型、行政文秘型向农村所需要的社会服务型人才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秀义. 大学生“村官”工作效果创新发展研究——基于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的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