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改革方案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2:56

电价改革方案

电价改革方案篇1

事实上早在2002年2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业界统称的“电改5号文件”),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厂网分离,主辅分开,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但十余年过去,除了厂网分离完成外,主辅分离没有成功,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则是遥遥无期,“电改”为何步履维艰?

回顾

按照2002年既定的“电改方案”,要求电网企业逐步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从而实现电网企业输配分开的重组。同时,对输配电价也进行独立核算,并最终形成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的四类电价。当年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成立,厂网分开基本实现。而电力行业应在2004年基本完成主辅分离,然而直到2011年9月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能建)挂牌成立才算有了结果。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达到5号文件要求的市场化目标,原因是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9号文)和5号文都没有写出电改的时间和进度表。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认为,之所以没有写出时间表是因为很难给出一个时间表;再者,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先完成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迈出第二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电价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如英国,电量是基本不增长的,而我国有每年7%以上的电量增长。这两者概念不同,满足快速增长时再讲究定价可能比较困难,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第二,英国当时在改革的时候,整个价格体制竞争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与中国开始改革时的基本条件不同。他认为,5号文件提出的改革方案,厂网分离做了,主辅分离没有成功,后面两点则没有做。

思变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即使考虑节能因素,我国电力年度消费也将从目前的超过5万亿千瓦时提升到8万亿-10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0万亿千瓦提高到20万亿千瓦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用户选择权和议价权,实现电能买卖从管制垄断型向竞争服务型转变。

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表示,电改“最难啃的骨头”在于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现状是上网电价已经独立,但输电配电售电仍然一体化。按现有的体制实行煤电联动,煤炭价格下降,但如果上网电价和输配电售电环节电价不变,价格就不能疏导出去,这就导致不论煤炭价格涨跌,老百姓总感觉电价上涨。

不久前,国研中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再次将电力改革提上日程。

“383方案讨论的人很多,但是,要让别人觉得有新意的话必须要有实质性的东西,没有时间表,市场化只是空谈。”林伯强表示。

建言

林伯强建言,就电力行业本身而言,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保障电力供应,支持经济增长;二是行业的可持续性;三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电价)。由于现阶段经济增长比较快,保障电力供应是重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率要求电力有效的投资和合理回报,以及不要把辅业面扩的太广,应尽可能减轻电价压力。因此,电力体制改革除了适合国情,还必须在改革路径上动态反映阶段性的电力发展侧重点。

电价改革方案篇2

【关键词】电力垄断;英国电力;改革;电价

0 引言

随着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造成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政府提出深化改革的目标,而电力垄断行业是目前最热议的改革行业之一。就目前电力垄断行业的改革来看,内容主要包括对传统电力行业发展观念的改变、建立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新机制、建立独立和合理的输配电机制、开放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等,但最关键要打破电力市场的垄断。只有将垄断行业的改革充分实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英国的电力改革,对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法及意见。

1 英国的电力市场改革

英国的电力工业从199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改革,主要的改革是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电力供应商,将发电和售电从输电配电当中分开出来,也即是当前热议的“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改革思路。第一次改革的最大优点在于电价的下降,但也存在电力市场不公平、公开、公正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英国电力市场的改革主要“电力交易输电规定”,建立一个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系统运行者,负责电力调度平衡,规范自由竞争等。英国电力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容量市场通常采用拍卖的方式,对不同的时段收取不同的费用,让供应商获得一定的收益,保证电力的供应;而差价合约则是为能源供应商保证稳定的收益,维护电价的稳定。具体做法如下:

1.1 容量市场

自从美国加州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之后,如何保证发电量的充裕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电企业过度发电造成了经济不合理,而减少发电又容易引起电力市场的供应不足。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难题,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在原有的电力市场上设置了容量市场,通过引导投资,避免了产业的过剩或短缺,保证了电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容量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采取自由竞价的模式,规定时段不同电价也就不同。同时还规定一级容量和二级容量各自的适用范围,首先应满足一级市场,当一级市场都满足之后再分配二级市场。容量市场是充分放开让企业自由竞争,发电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成本来投标容量市场,法案规定一旦中标需严格执行。电力公司只是充当监管的职能,对违反法案的企业进行处罚。

1.2 差价合约

该改革法案从2014年开始执行,主要是约定差价合约制度。它是由发电企业和电力供应商签订的协议,约定电力交易的合约价。当市场的电价低于签订的合约价时,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相反,当市场的电价高于签订的合约价时,多余的部分需返还给政府。政府在其中充当监管的职能,在市场不协调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当前存在电价上涨过快,部分发电企业私下勾结进行市场垄断等行为,需要政府的行政干预。

1.3 其他政策法规

为了能够更合理的引导电力市场的健康成长,英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鼓励开发新建无污染的新能源发电厂;严格规定煤电厂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以便在传统能源供应不足时进行补充,寻找能源的替代品。除此之外,英国还加大力度对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进行监管、监控和干预市场价格。例如颁布了《征收控制框架》,严格规定政府在公共预算支出权利中的额度等等。

2 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中国电力系统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游,上游是发电,中游是输电,下游是配电。上游有五大发电集团,包括: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大唐,另外还有华润、国华、国投、中广核等等,中下游目前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公司垄断。我国的电价是由发改委制定,而不是发电厂自由竞价,发电厂卖电必须先卖给电网,然后由电网公司卖给用户,而不能由发电厂直接卖给用户。在输电环节,按照之前的改革方案,电网公司只负责这一块,但目前电网公司收取46.8%的利润,而欧美只有28%的利润。当前,电网公司控制输电、配电、售电,电网公司是唯一的卖方,它们的绝对垄断是现行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的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既有以往改革不彻底所遗留的问题,又有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没有被作为正常的商品

电力虽然是对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性产品之一, 但是电力是一般商品,电力价格完全可以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然而,电力的商品属性没有得到释放,电力价格一直由政府控制,僵化的电力价格扭曲了价格信息,使电力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失真,对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

2.2 电力法修订滞后、监管效力有限

法律是体制的基础,体制改革首先要进行法律变革,有法可依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力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现行电力法的许多规定,特别是对电网非垄断或竞争环节的经营业务的规定,使垄断企业地位受到合法保护。我国在上个世纪电力体制改革时成立了电监会,2013年又把电监会与国家能源局合并,虽然监管的职能仍然存在,但是否能有效的监管仍是一个疑问。

2.3 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摩擦阻碍改革的进程

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已难以实现改进。例如,大用户直购改革措施,地方政府希望通过直购降低电价给地方企业让利,或者使得高耗能企业得以发展,发电企业则希望通过大用户直购获得更多的发电量,而电网企业则希望电网企业的利益不受影响,并从备用供电容量的角度提出利益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我国一些改革方案往往是利益平衡的结果,而不是彻底的改革方案。

2.4 输配分开改革并不能形成“多买多卖”市场

无论是从降低电价的角度还是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输配分开都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因为输与配都是属于电力的流通环节,输与配的区别只是电压等级和服务的对象和范围有所变化,配电相当于市场上的零售商。配电环节也是送电,不是发电,并不能真正代表卖方,决定不了电量供给的多少,真正卖方应是发电企业。发不发电,发多少电最终是由发电企业决定的,用不用电和用多少电是电力消费方决定的。影响电力供需关系的是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而不是配电商。输配环节分开,形成多个配电公司,实质上只能解决电力服务环节的竞争性问题,增加用户对电力服务商的选择。

从改革的基本思路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力企业垄断电网的市场格局,推动多买方多卖方自由竞价、自由买卖的新格局,必须逐步打破电网作为单一购买者的模式。同时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寻找能源的替代品,对传统能源形成威胁。从电力改革角度,(下转第276页)(上接第237页)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力企业垄断电网的市场格局,放宽民间资本准入的机制。具体的改革措施,作者建议如下:

1)建立独立的输配电网络。电网像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样全国联网,但目前电网所起的作用与高速公路却完全不同。电网和高速公路一样,只是充当传输介质的职能,如今的高速公路,不同的车辆行驶不同的里程数收费都不一样。我们改革的方向要建立类似高速公路的电力网络,而电网公司只负责电力网络的维护和运营,对需要上网的发电企业收取一定的过路费。当然,发电企业有选择上网和不上网的权力,“过路费”由政府根据企业平均运行成本进行核算。这样既符合中央要求“放开两端,监管中间”的改革方针,又能实现竞价上网。

2)充分放开两头,引入自由竞争机制。按照2002年国务院的5号文规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原则,目前只执行了前十二个字,竞价上网始终都未执行,而改革的目标在于打破垄断。从发电企业方面看,应取消政府定价,发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成本制定电价,同时应放开对民营资本的准入规则,让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参与发电企业竞价上网。这样,不仅能解决发电企业类似国企的通病,还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效率,最终实现上网电价的下降。在售电环节方面,不应该由一两家电网公司单独售电,同样应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售电环节,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售电公司。如当前的网络公司一样,用户既可选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可选择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等公司。让售电公司自由竞争,哪个售电公司的电价便宜用户就可向哪家公司买。只有这样充分放开两头,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当前的电力垄断,让改革的红利真正惠及到百姓身上。

3)试点直接交易改革。建议选择一部分电量富余的地区,建立发电企业直接和用户交易的机制,而不用发电企业先卖电给电网,然后电网再卖给用户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打破垄断。同时应大力的开发新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减少电力在能源当中的比重。

3 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三中全会以来,在习、李政府的深度改革下,电力垄断行业再一次激起巨大的波浪,电力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实现电力垄断行业的有效改革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电力垄断行业的改革本身存在涉及范围广,改革难度大等难点,无论是改革观念还是管理体制都应该进行不断创新,关键是要将改革内容切实落实推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垄断行业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马莉,范孟华,等.国外电力市场最新发展动向及其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3).

[2]来有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及其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2(3).

[3]陈素梅,何凌云.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2(5).

电价改革方案篇3

一、2007年改革工作进展

(一)明确了“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在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继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之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文件在总结“十五”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分析当前电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为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把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8月24日,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又将《实施意见》,分解为30项具体工作,印发了《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工作分工的通知》,根据发改委、国资委、电监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了任务分工。

(二)组织实施了预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

为支持电力主辅分离改革,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和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工作部署,从2006年8月开始,电监会牵头组织实施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和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及共同努力下,按照“依法合规、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缜密细致”的要求,经过中介机构选聘、尽职调查、审计评估、出售方式确认、竞价、签署出售协议等过程,顺利完成了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变现结果超过原有预期,变现资金收缴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国务院和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要求,为支持电网建设、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2007年上半年,电监会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647万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在听取主要发电企业、目标企业、有关部委司局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工作操作方案》,提出了具体工作计划。2007年底,647万发电资产变现主体工作按期完成:定价方式、出售方案及后续工作安排建议已经电力体制工作小组审定,并在年前签署了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移交协议。

(三)研究解决了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

自2002年厂网分开后,有关发电资产移交工作,计划于2003年6月底完成,由于在建项目资本金、投资收益分配、折旧和流动资金返还、担保责任、债权债务和陈欠电费等资产财务问题,以及产权归属、企业改制、外商投资等遗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资产财务划转移交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不仅影响到发电企业的项目建设、安全运行,也影响到职工队伍稳定和电力体制改革形象。

从2006年10月份开始,按照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要求,电监会牵头,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国资委对厂网分开以来所有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分类处理,协调和督促有关各方互谅互让、形成共识,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

对共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电力企业采取集中办公方式,按照依法合规、公平合理、操作简便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听取有关各方意见,经过反复核对和多次协商,最终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提请工作小组印发了《关于电力资产划转移交有关遗留问题的通知》,处理了涉及40余家发电企业、18家网省公司,高达346亿元争议资金的遗留问题。对个案问题,采取专题小组方式,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专题研究,按照有关政策文件,深入调查研究,分清是非曲直,逐一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协调处理了丹河电厂归属、青山热电厂“一厂多制”、闸口艮山门离退休职工上访、天生桥二级电站股权归属等一批典型个案问题。

(四)研究提出了主辅分离改革和规范电力企业职工持股行为的有关方案

按照国务院154次常务会议精神和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求,国资委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研究提出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为了规范电力市场秩序和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国资委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电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

(五)继续加强和完善电力市场建设工作

电监会继续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平台建设,对东北、华东电力市场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市场建设的工作意见。开展了电力市场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东北、华东、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制度设计,为进一步模拟运行创造了条件。华北、西北、华中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重要成果。

结合电力市场建设,电监会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的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和扎实推进。吉林、广东的直接交易试点初见成效。同时,研究制定了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用电企业准入技术条件和能耗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用户和独立配电企业情况调查。在积累改革经验、统一各方认识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为进一步组织和完善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奠定了工作基础。

(六)着手开展电力体制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于2007年下半年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电力体制改革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会同电监会、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分别对输配电和调度管理体制、农电发展与管理体制、节能调度与电力市场建设、输配电价与销售电价、输配业务财务分开核算、深化电力企业改革等涉及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国内外专家和电力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并适时组织相关试点工作。

二、2008年改革动态

“十一五”期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07〕19号文件要求,在巩固厂网分开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主辅分离,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创造条件稳步实行输配分开试点和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

1.利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开展节能优化调度。

2.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3.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理顺电价机制。

电价改革方案篇4

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已经决定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电网主辅分离,并基本按照国资委于2007年底制定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进行。

2010年9月,这一方案已获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通过,并于2011年初获得国务院同意。目前,国资委正在组织“主辅分离”前期准备工作,未来,电网旗下的勘测设计、火电、水电、输配电工程建设企业,均将被剥离。

2002年国务院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电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并归纳为四点具体方向: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

之后,在《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指引下,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为2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5家发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和4家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

不过,除“厂网分开”外,其它三大改革,均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继承了国家电力公司大部分资产的电网公司,成为下一步电力改革的重点。

目前,国家电网的主要辅业包括920万千瓦的发电资产、国网电力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院旗下的重要资产之一,便是电力设备企业许继集团的60%股权。

而据国家电网的官网介绍,其非电网资产还有英大传媒投资集团、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英大国际信托、英大证券、英大期货等。

但现实的问题是,主辅不分,将使电网公司“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采购、招投标等多重角色于一身”,难以监管其中的利益关系。

2009年7月,国家电网收购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力设备制造商,就曾受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公开批评,称国家电网此举无益于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也无益于中国电气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重要性下降,也是电网主辅分离久拖不决的原因。”相关专家称,“在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后,电力体系进行主辅分离的压力已经变小了。”由于原有医疗、教育等社会单位已经被剥离,电力企业的负担已经变轻,辅业已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阻碍。

电价改革方案篇5

关键词:电力管理;体制;改革

1引言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农村电力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农村电力的发展状况进行。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民将继续占人口的大多数,东西部差距和城乡经济差距很大。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因此,关系农村经济先行工业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与实施必须深思熟虑、统筹兼顾。改革路径和有关问题处理一定要积极稳妥。

2改革建议方案

根据国际上农电体制改革经验和我国农电体制改革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对于成熟的农村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农村电网的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建设改造坚强的农村电网;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因此,我国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应根据发展中农村电力市场制定。

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按一县一公司原则,根据地方经济和电力发展水平分别不同性质的农电企业[1]。对经济和电力比较发达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红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经济和电力发展一般地区的农电企业改制成由省电力公司或电力行业协会进行行业指导的农电合作社:对少数经济比较的落后地区和目前无电区域的农电事业,将原有农电企业改制或新组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发挥农电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优势,广泛吸引农电投资,促进农村电气化;对农电合作社,主要依靠营业区内农村用电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国家辅助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国有全资农电企业,由国家从农电基金或国债中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投资,并大力开发小水电,消灭无电人口,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产生造血机制,逐步走上农村电力的自我发展轨道。

改革方案建议主要包括:

(1)实行政企分开,将原由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水利水电厅承担的管电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给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省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作为各省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电职能,对全省发电和供电实行宏观调控,并对电力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国家电监会依法对农村电力实行投资、电价等的监管。

(2)组建省电力公司,负责对各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省电力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要求进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运营和管理[2]。省电力公司接受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接受电监会的监管并执行省经贸委的生产计划和电力分配计划。

(3)各县(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电力发展水平分别组建县(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农电合作社和国有全资农电企业,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对边远山村以及少数因当地小水电丰富,开发建设小水电自供区,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并积极鼓励农电公司或农电合作社对小水电自供区进行投资参、控股,条件成熟进行合并,实现一县一公司。各农电企业独立核算的企业,行使企业经营电网职能。

(4)实行主辅分离,将原来农电企业的所有多经产业从农电公司中剥离。学校、医院等成建制地移交社会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其他产业的企业,明晰产权,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由地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经营收益。

3改革路径建议

体制改革分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模式。渐进式的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即不是一个分步走、逐步展开还是一步走、总体推进的问题。两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渐进式改革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逐步改革整个体制结构:激进式改革是直接进行存量改革,并以此来促进新体制增量的成长。由于我国农村电力的市场总量、技术水平和网架结构等综合素质薄弱,所以我国农村电力管理要求体制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3]。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改善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新晨

4结束语

农电体制模式的研究尚无定论,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电力实际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创新工作。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农电管理体制模式,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李由.西澳的电力体制改革及启示,中国电业2002(4)52一53

电价改革方案篇6

作为简政放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投资审批改革进展如何?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哪方面的工作?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就简政放权、价格改革等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实现“一口受理”

记者:国家发改委是国务院宏观经济决策的核心部门,在这一轮的简政放权过程中,以政务服务大厅为例,请问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果?

张勇:发改委政务服务大厅,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行政审批工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建立起来的。建立这个行政服务大厅目的就是要实现“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应该说服务大厅的建设和运行正是遵循了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委党组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管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力度。

政务服务大厅建立运行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服务内容来看,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实现了审批事项的“一口受理”,政务服务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和拓展。目前,我委13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包括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35个子项)和10项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以及9项行政备案事项全部由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受理。

二是从服务规范来看,我委主动向社会公示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图、办理期限、结果查询方式和咨询监督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组织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申报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通过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主动及时告知申报单位。

三是从服务效果来看,截止到目前,政务服务大厅累计接待咨询办事人员3000多人次,窗口答复咨询400多人次、电话答复咨询2000多人次。应该说,大家对政务服务大厅提供的服务还是满意的。通过服务大厅的建设运行,我们也较好地解决了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问题。还累计接待了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系统60余家单位的参观,他们想来学习,通过共享政务服务大厅这个工作成果,与各个部门一道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服务工作,解决“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问题。

我们累计受理的300多项事项全部都按照承诺的时限办结了,实现了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流程的全覆盖,同时对权力运行也是一个有效的监督。

记者:请问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哪些工作?

张勇: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运行的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委要抓紧推进项目审批改革的进度,建设部门间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统一的监管代码。政务服务大厅将作为发改委行政审批接口与监管平台对接,最终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监管合力,在放管结合上争取下先手棋,当排头兵。

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到审批事项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个办理时限承诺,一份服务指南,一套审查细则,一种跨部门审批探索,以法治制约和公开透明“双轮”驱动,实现审批权力运行的标准控制和刚性约束。将下功夫、花精力、付出心血做好各项工作,使政务服务大厅的内涵更加饱满,功能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便捷,管理更加规范;使政务服务大厅成为服务之窗、改革之窗、创新之窗。

凡是能够备案的就一律不搞核准

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抓紧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建设,请问目前进展如何?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是按照国办关于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的工作。委党组高度重视,徐绍史主任多次开会专题研究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

“在线”的概念一个是横向上与各个部门互联互通,把过去串联的事项变成并联。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单位也好,办理事项由过去一个一个部门去跑,变成了现在在不同的相关部门中同时进行工作,这就大大缩短了时间。同时还有一个纵向上的概念,就是要把本系统包括地方各级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联系起来,这就是“纵向到底”。实际上也就是把政务服务大厅向前延伸,搬到了网上、线上,使政务服务大厅不仅在三里河,而是在全国各地,使大家办事更加方便。

目前,横向的部门联通方面已经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同时也有项目在线上进行了办理。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纵向的在线监管平台建设,争取在年底前实现到各地的互联互通,使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对各个部门在履职方面是否能按照时限要求,也是一个有效的监督。还进一步提高了透明度,这对整个机关工作的水平、工作的能力、工作的效率都是一个促进。通过在线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单纯地实现更好的服务,同时对公务人员实现了更好的监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履职。

记者:您刚才介绍了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进展以及效果。请问,如何将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

张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但是与社会的需要、企业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5月12日,国务院召开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我们投资审批、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使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委党组对如何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包括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简化一批审批事项,凡是能够备案的就一律不搞核准等等。像这些改革的事项,我们要把它作为突出的任务来抓,使我们的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化,不断地提高自我革命的自觉性。

国务院还成立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其中投资审批改革组的牵头单位就是发改委,相关部门还有国土、环保等等。我们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改革,还要协同动作,大家共同推进改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改革效果更加明显,能够使办事的效率从总体上得到提高,而不是哪一个部门单兵突击。也就是说,不仅发改委要做好自身改革,同时也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改革。

目前,企业反映比以前好了,但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使企业更加方便,把企业能够自主决策的问题完全交由企业来负责,对于我们能够联手办理的就不再搞串联办理。同时,要清理相关的中介服务、前置审批等等,使企业在办事过程中能够更加便利、更加节约成本,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够很好地融合起来。

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记者:社会各界对境外投资项目的管理非常关注。发改委在去年就将境外投资项目管理由核准制改为了备案制,而且都实行了网上备案,那请您给介绍一下这个措施的效果怎么样?

张勇: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果,过去我们主要是“引进来”,现在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走出去”的越来越多了。对于如何为境外投资项目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在凡是能够备案的,除了敏感国家、敏感地区、敏感行业,我们都实行了备案。

一年来,通过网上备案系统取得了几方面的效果。

一是效率大大提高、服务大大提升,企业减负也确实收到了实效。企业直接登陆系统填报项目备案申请表,一般来讲一周之内就可完成,最快的当天就可以办结,有效地减少了时间成本。同时,借助网上备案系统,向项目单位精准地发展规划、合作意向、风险提示等相关信息。这些对于企业“走出去”都是很需要的信息,充分体现了服务,使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走得更稳。从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在系统备案的企业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境外投资项目一共有500多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将近1000亿美金,说明市场的活力进一步释放。

二是指导跟上、监督跟进,地方接住管好。备案系统是纵向贯通国家发改委和地方的协作平台,按照权限下放后的职责分工,中方投资额在3亿美元以下的地方项目备案由地方负责。为了确保地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发改委通过网上备案系统,一方面,管理政策、服务指南、示范文本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的通知和指引,以加强对地方业务的指导;另一方面,发改委实时掌握地方项目备案办理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对地方发改系统的一个监督,必要时提醒、督促地方及时办理、主动服务。

三是监测加速、管理加强,部门定位转型。网上备案系统是全面掌握境外投资情况的管理工具。以往受物力所限,项目信息不容易归集保存,也难以分析梳理。现在网上备案系统采集了项目的主体、内容、金额、国别、行业等关键信息,为动态监测分析境外投资发展形势、及时发现无序恶性竞争等潜在问题,科学制定境外投资指导性政策文件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外,发改委也在推进机关定位转型,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关境外投资全局的重大战略上去,使企业到境外投资走得更稳、更好。

记者:在这一轮简政放权过程中,外商投资管理有什么新的举措?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张勇:外商投资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一个重要的投资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对外商投资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要更好地做好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将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为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同时大幅度下放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突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办法和改革的措施,对进一步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根据中央部署,我们积极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今年3月份发改委和商务部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类的条目从79条减少到了38条,“中方控股”条目从44条减少到35条。由于核准对象主要是限制类项目和要求中方控股的项目,此次目录修订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小了核准范围,实现了普遍备案和有限核准。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结合正在大力推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简化管理程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外商投资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外商能够感到我们的投资环境更加透明、开放、便利,增强外商来华投资意愿。

价格改革不是一放了之

记者:价格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话题,价格改革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药价、水价、电价、油价,那么价格领域的简政放权取得了哪些大的进展?下一步还将推出哪些改革措施?

张勇:价格工作是国家发改委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因为它连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我们每一个群众都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委党组认真研究部署,特别是从2014年以来,价格改革步伐大大提速,11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委上报的《近期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最大力度地改革定价机制规则,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开透明,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价格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4年以来在价格改革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一,先后放开60多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主要是烟叶、电煤、低价药品、各类电讯资费等共60多项,这些价格是和老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从2015年6月1日起,除了麻醉和第一类外的其他药品价格,也取消了政府定价,完善了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还放开了国内特快专递资费、明信片寄递资费等竞争性包裹寄递资费。

第二,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一是推进输配电价格改革,二是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价格,三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四是推进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市场化。

第三,理顺铁路货运价格并建立上下浮动机制。

第四,取消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

价格改革的最终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能够通过价格改革,不是为了单纯地减少政府定价,而是通过价格改革能够把更多的实惠给老百姓,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我们在价格下放的同时,要按国务院的要求做好放管结合,特别是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对那些价格欺诈、垄断以及所谓的价格同盟等不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使我们的价格能够真正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群众。当然,价格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平稳推出各项具体的价格改革措施,完善价格体系,使价格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加令老百姓感觉到价格是合适的、客观的。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老百姓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希望国家放开很多领域的价格,但是又害怕国家一放了之出现市场混乱,所以怎么做好放管结合是很重要的课题。

张勇:是的。这个问题确实也是我们在放开价格的过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实际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三位一体的,不是一放了之,放的目的是为了把它管得更好,能够更好地造福于社会。所以,我们在推动价格放开的过程中,加强了监管,对这些有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放开之后,通过竞争价格应该更有利于消费者和群众,应该是“向下走”的趋势,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有一些所谓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同盟”,这些不利于社会和群众的现象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同步加强监管。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个价格司,还有一个反垄断局,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我委已经处理过对价格垄断的不法企业,在社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特别是要不断加强法规的建设,使制度更加健全,用制度来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

电价改革方案篇7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就像坐了趟过山车。

近日,一份新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方案已起草完成,并递交到国务院。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新电改方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负责,有望于近期获批出台。

此前,2002年“大一统”的国家电力公司被拆成“5+2+4”电企新格局,电力“一家人”从此归属、命运各不同。这场改革,拆分了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提出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工业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

坚硬的现实是,这场大改革构想仅仅走到主辅分离便戛然而止――政企分开不到位,厂网分开不彻底,主辅分离形成新垄断,输配分开陷入停滞,电网统购统销,电力调度不独立,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不顺畅,电力市场监管乏力。

参与本次电改方案讨论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推动大用户直供电,允许发电厂和用户之间直接制定电价进行交易,政府将不再制定发电计划。同时,将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配电和售电领域等。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如果实行,意味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竞争性环节全面放开。”

僵局

12年前的改革打破了原国家电力公司集发、输、配、售为一体,垂直运营、高度集中的格局。中国电力体制实现厂网分离,成立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家电网公司以及国电集团、大唐集团等五大发电公司,以及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等四家辅业集团。

改革激发了五大发电企业以及众多地方、外资、民营发电企业多家办电厂的竞争格局。年新增装机量由改革前的2000万千瓦增加到近1亿千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上一轮电改缓解了经济快速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

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只解决了发电侧的多卖家问题,既定的重要改革任务输配分开却没有实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受阻,电价改革滞后,各利益方激烈博弈,电改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

指责声充斥耳郭。发电企业认为电网企业利用交易和调度权利制造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电力市场环境。先有煤电“顶牛”造成发电企业亏损导致电荒,随后又出现 “弃风”、“弃光”等新能源并网难及工商企业用电负担过重等问题。电厂诉求调度独立,不受制于电网企业。相反,工商业用电户认为电网独家卖电是垄断,剥夺了选择权,制造了高价。

矛盾直指电网改革滞后,甚至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存在。在2002年后的这十几年内,国家电网公司在原五大区域电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分部,并大举推动外界争议颇多的特高压电网建设。

这一行为引发原电力部生产司高级工程师蒙定中、原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司长吴敬儒等23名电力老专家直接上书国务院,直指电网垄断,执意建设特高压,被认为是国家电网公司希望通过特高压联网避免将来被按区域拆分的命运。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司长范必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中说,造成这些问题是因为传统的计划管理方式仍在延续,电力市场发育不足等原因导致。在他看来,发展电力市场,势在必行。

破题

现在,国家电力改革似乎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当前电力改革的关键在于形成多买家多卖家的格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如何实现电力“多买多卖”呢?由于电网是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产品传输和市场交易的唯一纽带,所有市场电力交易和输配必须通过电网公司。国家电网通过这个渠道控制了电厂和用户的两端。国家电网的盈利模式和生存之道,也正是中国十多年来电力体制改革遇到的最大障碍。在现实国情下,关键是要取消或弱化电网独家买卖电的特权,为发电企业与用户搭建直接交易的“桥梁”。

最新的消息是,新电改方案提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发电计划放开,即政府将不再制定发电计划;电价放开,除了输配电价由国家核之外,发电厂和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制定电价进行交易;配电侧放开,新增的配电网,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售电公司,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交易机构独立;加强电网的规划。

前述可能的改革,都在破除国家电网公司一家独大的势力。如售电放开意味着未来卖电不是电网公司一家了,而是多家。“未来发电企业,甚至是电商企业都有可能成立售电公司,卖电给用户,给予用户选择的权利。”欧阳昌裕说。

这次改革冲击最大的是电网公司。交易独立和售电放开后,电网过去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由吃差价营收变成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电网公司上百万的电力营销人员需要分流。

改革对于电厂来看增加了新的盈利模式,可以进入售电端,但是未来可能面临电价压力。

对于用户来说,改革可能导致未来电价上升或者下降,甚至是动态调整,变成了不可预测的因素。

尽管上述方案距离外界期待的电力完全市场化机制还有一定距离,但这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德国的小伙伴们,配售分开是搞电力系统的人才最好的机遇,德国的繁荣电力市场给了你们助力,没有比这个时代机遇更令人激动的创新了,中国正在等着你们去改变。” 9月19日,供职于德国东德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廖宇在其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如果政策落实,我现在就回国办售电公司。”

电价改革方案篇8

《财经》记者 李其谚

电力行业在2009年一开局,就蒙上了一层阴影――“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下称订货会)破裂,发电企业陷入了需求疲软与电煤价格趋涨的两难境地之中。

在订货会的价格谈判中,五大电力集团亮出谈判底牌,要求2009年合同电煤价格比2008年下降50元/吨。与之相对,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煤炭巨头则提出了涨价10%以上的要求,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这次谈判破裂,与电力企业在2008年遭受的亏损不无关系。

2008年1月-11月,五大电力集团约亏损300亿元。就职于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大部分电厂2008年已经产生严重亏损,再也承受不了电煤再上涨了。谈判的破裂是没有办法的事。”

值得玩味的是,在市场煤价骤降50%的情况下,订货会上冶金、工业用煤的合同签订相当顺利;电煤谈判却始终分歧巨大,在订货会的谈判破裂后,煤炭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限产”和“限供”,全国平均电煤的库存降幅回落明显。一轮新的电煤短缺又在悄悄酝酿。

“问题根源还是电价没有市场化改革。”一位电力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因为按照先行的价格机制,只要电煤涨价,电力就得相应的顺出去。因此在市场供需巨变、发电企业巨额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表现得非常强硬。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显示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迫切。”

危机推动改革

“电力的计划体制阻断了供需信息,使供需双方没有办法直接交易,导致价格不能客观地体现需求。”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说。他认为,从根本上说,电力要靠改革走出危机。

电力是中国能源的改革难点之一。按照原电力改革方案的安排,2002年底“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应当进行“主辅分离”、“主多分离”与“输配分开”(即主业与辅业分离、主业与多种经营分离、输电与配电分离)的改革,并将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电价改革。不过,几项改革可谓“命运多舛”。

2004年底,国家电力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将下一步方案上报决策层。然而,持续两年的“电荒”延缓了改革的步伐。“电荒”之后,“主辅分离”改革又形成过数个方案,但均因面临较大阻力搁浅,“主辅分离”时间表也随之一延再延。2007年底,“主辅分离”改革本已在各部委间基本达成一致,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不料却受2008年初冰雪灾害与电煤价格飙升的影响,电力改革也基本未能前行。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08年前11个月全国工业利润数据显示,电力行业利润下降84.1%;而在去年同期,电力行业利润增长还在39.0%。在各方的矛盾胶着之中,电力行业行至一个“十字路口”。

目前电力行业所遇到的问题,正说明了电力改革的必要性。“电力行业遇到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下一轮改革酝酿的时期。”一位电力行业的资深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主多分离”以及电价改革,是最为有望取得实质进展的内容。

2008年9月,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主任邹逸桥在电监会召开的记者会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曾表示,主管部门一直在酝酿“主辅分离”、“主多分离”和输配电价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输配电价的改革,我们正在做前期工作,其中之一是实行财务独立核算,我们确定了两个试点单位,目前正在进行准备工作。在独立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输配电价进行改革。”邹逸桥说。

2008年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开了2007年度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标准,要求以此为基础,开展大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和“主辅分离”工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位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标准的明确,为下一步大用户直供改革和“输配分开”做好了准备。在2009年,这两项改革有望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

清理职工持股之机

对于遭遇全行业亏损的电力企业,困境中也蕴藏着机会,其中最大的当属清理职工持股。“很多人说现在电力行业情况不好,但我们反而看到了机会,因为现在的资产价格相对低,是扩张的时机。”一位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内部人士如此告诉《财经》记者。

2008年岁末,业界接连发生三起对电力职工持股企业的收购。中电投并购贵州金元集团;华能集团收购了山东鲁能集团在山东境内的发电资产;国电集团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795),增资控股了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力特)。三起收购交易的共同之处在于:收购者来自五大电力集团,收购对象均为电力职工持股企业。

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厂网分开”第一步时,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旗下电网资产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发电资产则划拨给五大发电集团。可是,电网公司下属的省级分公司此时继续通过集资,迅速扩大旗下职工持股企业的规模,并大举挺进发电领域。

“厂网分开”后,电力体制改革即陷于停滞。面对因职工持股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网,原本应继续推进的“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迟迟无法启动。与此同时,各级电网公司旗下的职工持股企业,一方面趁电力改革之机,从母公司低价甚至无偿获得一部分发电资产;另一方面,依托电网系统的垄断继续扩张,攫取丰厚利润。

依靠超额利润和关联交易,山东鲁能、贵州金元、江苏苏源、四川启明星、宁夏英力特等省网公司的职工持股企业,迅速崛起为横跨多个产业的“巨无霸”。

业界有识之士指出,通过改革,中国在发电领域已经形成竞争,但电网公司作为垄断企业,成为惟一购买者,有权决定买谁的电和以什么价格购买。在这种情形下,电网管理层和职工投资发电企业,势必带来大量关联交易,造成不公平竞争。

“鲁能私有化”事件之后,电力职工持股引发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层和各主管部门的重视。2007年12月,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鲁能私有化交易被撤回。2008年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规范电力职工持股,成为各级电网公司大规模清退电力职工持股的开始。

电价改革方案篇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本月20日起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业内专家表示,这对未来国内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具有“铺路”的色彩。 十省涨价七省降价 本轮电价调整熏这是国家发改委继2008年7月和2008年8月两次对电价进行调整之后的再一次。 业内专家认为,本轮电价调整具有两个主导的倾向:一个是因地区不同而“有涨有跌”;另一个是电网企业将较发电企业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介绍,各地区、各行业此次电价调整的标准有所差异。对发电企业销售给电网企业的上网电价做了有升有降的调整,陕西等10个省区市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适当提高,浙江等7个省区市适当下调。调价将统筹解决去年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上调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同时将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的附加标准,并适当调整部分地区脱硫电价的加价标准。 在调整电价的同时,对销售电价结构做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加快了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工商业用电同价步伐,并按照公平负担的原则,适当调整了电压等级之间的差价。 此轮调整不涉及居民电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要求各地研究对居民用电推行阶梯式电价改革方案,将居民用电分档定价,对基本电量保持较低的电价水平,用电越多,电价越高,以促进节约用电。具体何时实施,如何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提出可操作的方案,并严格履行听证程序后实施。 在国内电力体制改革中,有关电价改革的动议和尝试由来已久,近期可追溯到2003年。当时,国务院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确定了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改革措施。 到后来,国家发改委又推出了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措施,并在2005和2006年实施了两次煤电联动。而“市场煤”与“计划电”博弈越演越烈,电价改革也成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国家发改委、电监会推出的加快推进电价改革,有望改变目前上网电价行政主导的现状,确立竞价上网、加快核定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新的上网电价机制,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放开电价试点、输配电价试点、加快推进直购电、扶持新建机组和调整标杆电价等方面。 高耗能行业受打压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本轮电价调整,对商业或服务业影响不大,而对工业或制造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重工业领域运营成本将上涨。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今年前10月,重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60%。其中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据了主要位置。 山东晨曦集团是一个拥有50亿资产的石化企业。该集团董事长邵仲毅告诉记者,企业每天用电量约为112.8万度、全年用电量约为4.11亿度,按此次每度电调高2分计算,比调价前多支出823.44万元。而用电大户电解铝企业更因电价上调而提高生产成本。据了解,一个中型电解铝厂,目前一年用电量在30亿度左右,按新电价计算,其成本提高7500万左右。 业内专家强调,当前,国内经济正在复苏,新电价政策对这些行业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不少地方的高耗能业在金融危机期间或明或暗都得到了电价优惠。 事实上,上调工业用电价格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用电企业落实节能降耗等环保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和过剩产能的调整。整体来看,利大于弊。 按照此次国内电价改革的步骤实施,推进直购电将被提到日程。而随着用电大户直购电制度的逐步落实,无疑将缓冲这 部分用户的成本高涨。 新能源业或将受益 本轮电价改革,涉及销售电价整体上调和上网电价区域性升降。记者注意到,目前,电网高价收购新能源缺乏动力。而实施新政,销售电价上调有助于增加电网收益,解决其建设智能电网的资金需求,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铺路。 纵观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起步之初,因自身发电成本较高,且上网电价也高于传统能源发电,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电价改革方案篇10

的初步方案。

关键词:水权水价改革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民勤县2013年水资源分配方案确定全县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3.59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6亿立方米,地下水1.1552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为8600万立方米。为保护民勤绿洲,建设和谐环境,针对民勤县水资源管理现状,积极推行水权水价改革,探索用水户广泛参与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使群众形成自觉节水的意识,为农业节水和单方水效益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一、水价改革进展情况

1.1历年农业水价调整情况

近年来,民勤县水价制度不断完善,水价改革基本完成,红崖山灌区现行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1992年以来,水价经历了十次调价过程,基本水价由1元/亩,调整到现行的7元/亩;计量水价由0.01096元/方,调整到现行的0.225元/方。在水价调整中,由于受民调工程水价和农民承受能力的影响,水价调整出现了大的波折。2001年,民调工程建成通水,灌区按照外流域调水和天然来水核算了混合水价,灌区河水供水水价由2000年0.088元/方,调整到了2001年的0.208元/方。由于调整幅度过大,经两年运行后,农民负担过重,承受能力有限,无法继续运行,混合水价由2001年、2002年的0.208元/方又下调到0.151元/方。2009年根据武威市水权水价改革的有关精神,灌区地表水价又调整为0.208元/方,2010年夏灌期调整到为现行的0.225元/方。

1.2深化水价改革初步意见

根据《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达到节水增收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的。民勤县2012年开展了水价改革调研工作,通过详细了解机井供水成本,核算地表水供水成本,以地表水、地下水同水同价为目标,提出了水价改革的初步方案。目前,根据《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水价改革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13〕91号),针对各灌区农业灌溉成本和水价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勤县深化水价改革贯彻实施意见》。

(1)农业水价。计划红崖山灌区地表水计量水价由现行0.225元/方调整到供水成本0.24元/方。地下水水费由现行的8元/亩·年提高到22元/亩·年,继续实行两部制水价,即基本水价+计量水价。基本水价按每亩每年2元计征;计量水价红崖山灌区由现行(5元÷地下水配水定额)调整为(20元÷地下水配水定额);昌宁、环河、南湖灌区由现行(6元÷地下水配水定额)调整为(20元÷地下水配水定额)。充分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使地下水水价水平接近或略高于地表水水价,推行农业差别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2)城市供水价格。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分为四类,其中: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在现行水价(第一级1.86元/方,第二级2.79元/方,第三级3.72元/方)基础上制定调整方案,组织价格听证会后,按有关程序批准实行;非居民用水继续执行现行水价3.46元/方;工业用水继续执行现行水价3.46元/方;特种行业用水由现行水价10.00元/方调整为18.00元/方。

(3)城市排水价格。城市排水价格调整(污水处理费)分两类,其中: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费在现行价格(1.49元/方)基础上制定调整方案,组织听证会,按有关程序报省发改委审批后实行;非居民污水处理费按有关程序报省发改委审批后实行。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为确保水权水价制度的有效落实,民勤县严格按照《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的要求,早准备、抓重点、控节点,创举措,在近几年水权落实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十强十重”。

2.1强化责任重落实

按照《民勤县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各乡镇及灌区水管单位层层建立水权管理和水政执法的网格体系,逐级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责任,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专门成立了督查领导小组,对水权监管及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督查。

2.2强化宣传重效果

民勤县各乡镇及灌区水管单位组织包村职工深入村社及群众家中,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宣传画、张贴通告、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开设水权落实电视专栏,主要以政策宣传、典型报道、反面曝光、案件实录等形式播报。通过本栏目的宣传,提高全民落实水权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实现水资源常态化管理。

2.3强化控制重模式

全面推行“农田灌溉配水面积监督明白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人均耕种2.5亩地的要求进行安种泡地面积监管。同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积极推广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全面推进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和以水定规模的结构调整模式。

2.4强化监管重责任

严格控制洋葱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各乡镇是洋葱种植面积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按照限制种植计划,将洋葱种植面积细化分解到机井和地块。各乡镇的洋葱定植水实行统一审批制度。同时,提前向洋葱种植村社进行告知,对擅自扩大洋葱种植面积的,坚决不予供水,因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村社自行承担。

2.5强化举措重覆盖

严格落实水权属地监管制度,凡在县境内取水的机井要求全部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对不能按要求完成控制设备安装的村社或农林场机井,一律不得取水灌溉。各农林场要自觉遵守水权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全县统一的水权审批程序,确保全县机井智能控制措施全覆盖。

2.6强化技术重推广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2013年特色林果业套种作物及建立两套灌溉系统的通知》文件精神。春灌期间,乡镇及水管单位包村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向群众宣传节水技术和合理的灌溉制度,积极推广生物、农艺、工程、管理等多项措施,动员群众及时采取顶凌覆膜、耙耱镇压等传统保墒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保持土壤水分,增强抗旱能力。

2.7强化调度重效益

为全面建立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地下水灌溉为辅的灌溉模式,制定了《红崖山灌区2013年地表水调度实施方案》,根据上游地表水来水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轮灌次序,加强浇灌工作监督管理,确保均衡浇灌、均衡受益,有效提高灌溉利用率。同时,严格落实 “三水”联合调度长效机制。

2.8强化规范重创新

根据规范创新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在规范初始水权分配、水权审批程序、用水总量监控、差别水价落实、水权水市场运行、“三水”联合调度、协会参与式管理、水资源过程控制、乡镇水权监管等工作的基础上,拿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招、实招,用新的思路和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9强化监督重运行

针对电力部门机井大表计费的情况,在变压器以下安装断电控制装置,由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设计安装机井水泵电缆线防盗设施,杜绝低压线挂接或绕过智能化控制器搭接线路偷电取水现象。同时,完善机井设施,对智能化控制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加固防撬防盗功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10强化程序重公平

为切实解决部分村社用水矛盾激化、水事纠纷频发等突出问题,制定下发了《湖区灌区实名制水权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对虚报配水人口,套取水权份额的及时予以核减,对湖区领取移民补助的人口,坚决取消水权和耕地,保证农业人口的配水面积和水权份额公平享有,促进土地资源公平占有。

三、存在的问题

3.1由于上游来水减少,今年凉州区向民勤调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0%以上,加大了县内水权控制的难度。

3.2部分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式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协会负责人员对水权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3群众运用滴灌设施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四、对策及建议

4.1加强水权监管调度

结合各乡镇和灌区的种植结构、土壤条件、渠道状况等各方面因素,作出最科学、最合理的调度计划和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切实达到节水增收的目标。同时,严格按照轮次水量确认表的轮次水量进行审批、刷卡充值及监管,确保水权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4.2严格水电共管制度

水务部门要加强与电力部门的协调,形成部门水权监管合力,切实落实水电共管措施。基层电管单位在每月25日向辖区水资源办和水管单位提供各用水单位的变压器大表计费电量数据,以此作为水电共管的主要水权核算数据。灌区水电管理单位要在属地乡镇水资源办的统一领导下,对超轮次配水、配电的用户及时采取控电措施。

4.3加强智能化计量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将智能化管理作为落实水权的主要措施,灌区水管单位向群众公开服务号码,实行24小时服务,确保设备的规范操作和安全运行。同时,跟踪督查全县智能化计量设施运行管理,严厉打击破坏、停用智能化计量设施违法违规取水行为,对顶风作案的违法案件,在县电视台公开曝光。

4.4加强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建立水行政执法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水政执法水平,保障全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各项水事工作健康有序运行。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水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4.5全面落实农业用水差别水价制度

以经济杠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节约用水,加强水价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形成自觉节水的意识,为农业节水和单方水效益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⑴中共武威市委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⑵民勤县水资源分配方案

⑶民勤县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