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职演讲稿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8:49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1

Chicago, IL | November 04, 2008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 that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Latino,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 - 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ha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of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leader. I congratulate him and Governor Palin for all they have achieved, and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m to renew this nation’s promise in the months ahead.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a man who campaigned from his heart and spoke for the men and women he grew up with on the streets of Scranton and rode with on that train home to Delaware, the 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e Biden.

I would not be standing here tonight without the unyielding support of my best friend for the last sixteen years, the rock of our family and the love of my life, our nation’s next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Sasha and Malia, I love you both so much, 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White House. And while she’s no longer with us, I know my grandmother is watching, along with the family that made me who I am. I mithem tonight, and know that my debt to them is beyond measure.

To my campaign manager David Plouffe, my chief strategist David Axelrod, and the best campaign team ever assembled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 you made this happen, and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But above all, 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 - it belongs to you.

I was never the likeliest candidate for this office.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 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 - 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s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It was built by working men and women who dug into what little savings they had to give five dollars and ten dollars and twenty dollars to this cause. It grew strength from the young people who rejected the myth of their generation’s apathy; who left their home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jobs that offered little pay and lesleep; from the not-so-young people who braved the bitter cold and scorching heat to knock on the doors of perfect strangers; from the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volunteered, and organized, and proved that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later,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has not perished from this Earth. This is your victory.

I know you didn’t do this just to win an election and I know you didn’t do it for me. You did it because you underst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 For even as we celebrate tonight, we know the challenges that tomorrow will bring are the greatest of our lifetime - two wars, a planet in peril, the worst financial crisis in a century. Even as we stand here tonight, we know there are brave Americans waking up in the deserts of Iraq and the mountains of Afghanistan to risk their lives for us. There are mothers and fathers who will lie awake after their children fall asleep and wonder how they’ll make the mortgage, or pay their doctor’s bills, or save enough for college. 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

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one term, but America - 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I promise you -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There will be setbacks and false starts. There are many who won’t agree with every decision or policy I make as President, and we know that government can’t solve every problem. But I will 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 you, 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hundred and twenty-one years - block by block, brick by brick, calloused hand by calloused hand.

What began twenty-one months ago in the depths of winter must not end on this autumn night. This victory alone is not the change we seek - it is only the chance for us to make that change. And that cannot happen if we go back to the way things were. It cannot happen without you.

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 of service and responsibility 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 Let us remember that if this financial crisis taught us anything, it’s that we cannot have a thriving Wall Street while Main Street suffers - in this country, we rise or fall as one nation; as one people.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2

摘 要: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并已正式就任,但其竞选演说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奥巴马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政治演说辞进行修辞分析,从用词、结构及韵律等方面阐述其政治演说中的主要修辞手段,以期窥见奥巴马政治演说的总体修辞风格。

关键词:奥巴马;政治演说;修辞手段;修辞风格

1. 引言

现代政治演说起源于古希腊。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伟大的演说家们通过发表公共演讲,运用修辞手段来获得追随者以及他们的支持,从而获得政治权利。可以说,修辞学和演讲像孪生兄弟一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很难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这个传统在美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美国民众热衷公共演讲和公开辩论,因此美国政治家大多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政治特色。

奥巴马自参加竞选开始便以其卓越的演说才华折服了成千上万的选民,人们对这位年轻的非裔政治家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期待。随着奥巴马赢得大选并已正式就任,学术界似乎又掀起另一拨的“奥巴马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奥巴马的成功当选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奥巴马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稿,从用词、结构及韵律等方面对其政治演说中的主要修辞手段进行分析,以探讨奥巴马政治演说词的修辞风格及语言艺术。

2. 修辞与演说

修辞这门学问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它仅指口头表达技巧,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辩论”(argumentation)。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Roberts, 1924: 281-286)。17世纪末期,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曾把修辞称作“演说术”,是“说好得体、优美和有力的艺术”(转引自黄任,1996:2)。我国著名的修辞学专家陈望道(2008:2)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虽然中外学者对修辞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修辞学与语言密切相关,修辞的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效果和表达能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体裁,政治演说区别于一般的口语,例如日常对话,也不同于其他书面语言,例如小说、剧本或诗歌。政治演说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而又不同于它们。作为一门研究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修辞学研究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演说更有效、更具说服力。政治演说是一门很讲究语言艺术的学问,演说必须有力,且需具有强烈的煽动性,为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演说者常常借助修辞手段(陈冬梅、辛柯,2006:68-71)。演说才华卓越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当然也不能例外,他的演说逻辑严密,结构紧凑,而且每一次的演讲稿都经过专门的写作班子的反复润色,在语言中大量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段,使其演说激情洋溢,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深深地打动选民,并最终赢得大选。

3. 奥巴马政治演讲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及其效果

作为典型的西方政治演说,奥巴马总统的演说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奥巴马总统发表过许多一流的公共演说,这些精彩的演说辞是研究修辞格应用与政治演说的极好素材。本文选取奥巴马总统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进行研究,它们分别是:奥巴马2004年在波士顿接受民主党提名时发表的演说(Obama’s 2004 Democratic Convention Speech, 2004);奥巴马2008年在芝加哥发表的获胜后发表的胜选感言(Obama’s Presidential Victory Speech, 2008);以及奥巴马2009年2月发表的就职演说(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 2009)。笔者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对这些演说稿进行分析,特别从用词,结构及音韵三个层面来阐释这些演说词的修辞特点及其效果。

3.1 奥巴马演说的词语修辞格

比喻修辞格是政治演说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比喻修辞的运用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有利于加深听众对事物的理解。英语修辞中的比喻包括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及转喻(metonymy)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格。“simile”这个英语单词来源于拉丁语“similis”,翻译成英文意为“像”或“仿佛”。英文的“simile”与汉语的“明喻”基本对应,所以通常译为“明喻”或“直喻”(冯翠华,1995:159)。奥巴马的演讲词中经常使用明喻(simile)。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了名为《无畏的希望》的演讲。此次演讲让奥巴马声名鹊起,奥巴马也从此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跃成为美国的政坛新星。在这次演讲中,奥巴马巧妙地使用了明喻,把美国比喻成为代表自由和机会的灯塔。

(1)...America, that shone as a beacon of freedom and opportunity to so many who had come before.(美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对于许多未曾来过的人而言是自由和机会的象征。)

英语中的metaphor(暗喻)与simile(明喻)最明显的区别是暗喻不使用“as(像……)”、“is like(仿佛……)”这类的比喻词,不露比喻的痕迹。由于暗喻不使用比喻词,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所以暗喻的修辞效果比明喻要更加有力,其强调的相似点也要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例如:

(2)...the rock of our family and the love of my life, our nation’s next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米歇尔·奥巴马是这个国家的下任第一夫人,她是我家庭的中流砥柱,也是我生命中的至爱。)

(3)The audacity of hope! In the end, that is God’s greatest gift to us, the bedrock of this nation...(其实,希望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是这个民族的基石……)

从以上几个例子中可以发现,通过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暗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易懂,更富感染力,也更容易为听众所接受。

此外,奥巴马在他演说词中也大量使用了转喻(metonymy)这一修辞格。转喻是借与某事物密切相关的东西来表示该事物,因此也称“借代”(黄任,1996:79)。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从而达到言语交际信息最大化和经济最大化原则(Langacker, 1999)。可见,奥巴马演说中转喻的运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大大增强语境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4)...it’s that we cannot have a thriving Wall Street while Main Street suffers.(不能允许商业街挣扎的同时却让华尔街繁荣。)

(5)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这个答案,出自浩荡长龙般的队伍,从学校和教堂间不断蔓延,这在我们的国家是前所未有的……)

例(4)中奥巴马用“Wall Street”和“Main Street”这两个美国民众都特别熟悉的地名来分别指代大金融、大公司的利用和广大劳工阶层及中小商业主的利益。而例(5)中,“schools”和“churches”都是投票站所在地。这些借代修辞格的使用不仅使其演说通俗易懂,而且使演说词简洁,巧妙地使用较少的笔墨传递更多的信息。

3.2 奥巴马演说词的结构修辞格

排比(parallelism)、反复(repetition)、层进(climax)和对比(antithesis)是政治演讲中经常使用的结构修辞格。结构修辞格之所以为演说者们所青睐,是因为这些修辞格的使用可以增强演讲的气势,突出强调的内容,同时还能使演讲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节奏感。奥巴马在其演说中大量使用排比修辞格,获得非常好的演说效果,例如:

(6)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一切所折服,为你们的信任而感动,为我们先辈的付出铭感于怀。)

(7)...but those values upon which our success depends, honesty and hard work, courage and fair play, tolerance and curiosity, loyalty and patriotism—these things are old.(但那些长期以来指导我们成功的价值观——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却是历久弥新,这些价值观是可靠的。)

此外,反复也是奥巴马总统经常使用的结构修辞格。反复修辞格的结构是多样的,它既可以是词的重复,也可以是句子和音韵的重复。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中,奥巴马大量地使用了反复。例如:

(8)John Kerry believes in an America where hard work is rewarded. John Kerry believes in an America where all Americans can afford the same health coverage our politicians in Washington have for themselves. John Kerry believes in energy independence...And John Kerry believes that in a dangerous world, war must be an option...(约翰·克里坚信美国该是多劳多得的国度。约翰·克里坚信美国应该是老百姓的医疗保险跟华盛顿的政治家们的医疗保险没有差别的国度。约翰·克里坚信能源自主……约翰·克里还坚信战争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是不可避免的抉择……)

(9)If there’s a child on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who can’t read...If there’s a senior citizen somewhere who can’t pay for her prescription and has to choose between medicine and the rent...If there’s an Arab American family bEing rounded up without benefit of an attorney or due process...(假如芝加哥南部的一个孩子不能读写……如果一个年事已高的市民付不起她的诊疗费而被迫在医疗费和租房之间作选择……如果一个阿拉伯裔的美国家庭未经律师辩解或诉讼程序就遭到驱赶……)

(10)It’s the hope of slaves sitting around a fire singing freedom songs; the hope of immigrants setting out for distant shores; the hope of a young naval lieutenant bravely patrolling the Mekong Delta; the hope of a millworker’s son who dares to defy the odds; the hope of a skinny kid with a funny name who believes that America has a place for him, too.(我在谈奴隶们围坐在篝火旁唱颂自由的歌谣时的希望;我在谈移民背井离乡驶向遥远海岸时的希望;我在谈年轻的海军上尉勇敢地在湄公河三角洲巡逻时的希望;我在谈一个纺织工的儿子敢闯敢拼时的希望;我在谈一个有着滑稽名字的、干瘦的小孩也相信美国也会有一片属于他的天地时的希望。)

不少学者把层进(climax)归为排比修辞格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是层进是根据程度或范围从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原则安排句子成分,使语义层层递增,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例如:

(11)These enemies must be found. They must be pursued and they must be defeated.(我们必须找到这些敌人,必须追击并打败他们。)

(12)...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与上周、上个月或者去年相比,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依然很有市场。)

另外,对偶句(antithesis)也是奥巴马演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这些对偶句不仅结构整齐,而且对应的词语语义相反,相互衬托,大大增强语言的鲜明性,从而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13)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is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对于想毁灭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对于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将支持你们。)

(14)...our stories are singular, but our destiny is shared, and a new daw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is at hand.(……我们美国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我们的命运相关。)

(15)...through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darkest of hours, she knows how America can change.(……其间有最美好的时光,也有最黑暗的时刻,她知道美国能够变革。)

3.3 奥巴马演讲的音韵修辞格

奥巴马演说中使用较多的音韵修辞格包括: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consonance)。

头韵修辞格指的是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冯翠华,1995)。头韵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得演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他的获胜演讲中,奥巴马大量地使用了头韵,例如:

(16)Let us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fall back on the same partisanship and pettiness and immaturity that has poisoned our politics for so long.(党派之争、琐碎幼稚,长期以来这些东西荼毒了我们的政坛。)

(17)And to all those watching tonight from beyond our shores, from parliaments and palaces to those who are huddled around radios in the forgotten corners of our world...(对于关注今夜结果的国际人士,不管他们是在国会、皇宫关注,还是在国内荒僻的地带收听电台……)

(18)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农田荒芜,绝望笼罩美国大地。)

除了头韵外,奥巴马也经常使用尾韵(consonance)。尾韵指相同词尾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中重复出现(ibid.)。在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讲中,尾韵被多次使用,例如:

(19)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一切所折服,为你们的信任而感动,为我们先辈的付出铭感于怀。)

(20)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为了我们,先辈们忍辱负重,用血汗浇铸工厂;为了我们,先辈们在荒芜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定居他乡。)

可见,恰当地使用音韵修辞格可以使演讲琅琅上口、富于乐感,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头韵或尾韵的使用,演说音韵悠扬,充满音乐的美感,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打动听众。

4.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奥巴马总统政治演说具有如下特色:首先,不同修辞格的运用是奥巴马总统政治演说的一大特色;其次,修辞格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和说服观众,大大增加其政治演说的感染力,而且可以使演说词气势恢宏,激情四射,有厚重的历史感。同时,对奥巴马三篇政治演说稿的分析还发现奥巴马对修辞格使用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一,奥巴马特别偏爱使用结构修辞格,尤其是排比和对比这两种结构修辞格,其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其他种类的修辞格。仅在其就职演说中,他对排比句式的使用竟多达68次;其二,奥巴马总统擅长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格组合起来使用。例如,在例句(15)中,奥巴马总统独具匠心地把排比、对比和尾韵这三种不同的修辞格叠加,达到一种非常强烈的修辞效果。修辞格的连用、套用以及叠用极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气势,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能帮助演讲者更好地说服听众。

参考文献

Langacker, R. 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9.

Roberts, W. R. Notes on Aristotle’s rhetoric[J].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1924(45): 281-286.

陈冬梅、辛柯. 从就职演说探讨演说词的修辞风格[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3):68-7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3

【关键词】衔接手段 对比 英汉 相似性 差异性

一、引言

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中的衔接》)一书,阐述了衔接是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是构成语篇中话语组织的纽带,是构成语篇连贯性的重要因素[1]。该书详细论述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重复、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词汇搭配八种衔接手段。

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种类大致相同,但是由于英汉语言在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导致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具体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阐述“中国梦”――就职后第一次发言》和《重塑“美国梦”――奥巴马胜任演讲》两篇经典演讲为例,对比分析英汉衔接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二、英汉衔接手段对比

(一)相似性

1.指称

指称(Reference)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能够有效提示语篇中已经出现过或者尚未出现的内容[2]。在两篇演讲中,以人称指称为例,演讲者能够运用它帮助听众理解具体所指对象是谁。

例如,在奥巴马“美国梦”演讲词中,用“I”指代自己,“you”指代听众,“we”指代所有人。“we”在演讲中共出现了45次,例如:“...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we”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示奥巴马与听众站在同一立场,极大地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

同样的,在主席“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一词出现20次。例如“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一句多次使用“我们”,表达了希望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团结一心的愿望。

2.重复

重复是衔接手段中最直接的方式,指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或句子在篇章中反复出现[3]。重复在政治演讲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演讲者的语气,唤起听众共鸣。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在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时,他重复三次使用了“For us,they...”结构,如:“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奥巴马强调了先烈为后代所付出的努力,强烈表达了希望美国所有的年轻人能沿着先烈的脚步不断奋斗、开创新的事业的情感。

在演讲中,也多次运用重复。例如:“各位代表,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位代表”在全文出现共8次,充分表达了希望与全国人民携手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实现“中国梦”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是少数人的事,而需要在党的带领下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3.词汇搭配

词汇搭配即词汇同现,同现的词汇在语义上往往是有联系的,从而达到语篇的连贯[4]。在两篇演讲中,演讲者都恰当地使用了词汇搭配。这有助于听者掌握语篇中心,形成思维上的连贯性,使得整个演讲深入人心。

奥巴马在阐述国家所面对的危机时,多次运用了词汇搭配。如:“...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住房不再”“就业减少”“商业破产”,这些词汇的搭配,紧紧围绕着“失败”这一中心,体现了经济衰退之严重。走出危机,实现“美国梦”,需要美国人民坚定信念,共同奋斗。

在的演讲中,词汇搭配出现的次数也较多。例如,“……以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都体现了一个优秀领导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在一代又一代这样优秀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才有可能走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二)差异性

1.省略

英语是一种高度形式化、逻辑化的语言,句子中主谓结构完备,形式齐全,表意精确;而汉语是以语义为中心,并不是特别注重形式,不管句子是否完整,只要表达清楚,与意义无关的形式成分皆可省去[5]。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句子结构较为完整。而在的演讲中,省略运用比较频繁。例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上几句话都省略了主语“中华民族或全国各族人民”,在意义表达清楚的情况下,避免了行文累赘。

2.连接

英语语篇多使用连接词语,并需要借助不同的连接词以明示其内涵逻辑。连接词语出现频率非常高,是一种形式连接。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使用连接词较为频繁。例如:“We honor them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guardians of our liberty, but because they embody the spirit of service...”在这句话中,奥巴马阐述了后人崇敬先烈,不仅因为他们捍卫了自由,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not only”“but”的使用,表达了一种递进关系,使得整个句子语义流畅。

汉语中虽然也有些连接词,但常常表现出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语义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呈现为具体的连接成分,而是内含的,主要依赖语义的贯通来行文,表现为零形式连接或意合连接。在的演讲中,除了“和”这个表示并列关系的连接词之外,其他表转折、假设、因果、递进等关系的连接词均很少使用。

三、结语

基于以上两篇演讲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衔接手段运用的相似性,如均频繁运用指称、重复、词汇搭配等衔接手段。同时,英汉衔接手段的运用也存在差异性。在奥马巴的演讲中,语言上注重形合,逻辑思维严谨,连接词运用频繁;而在的演讲中,注重主客体统一,在语言上重意合,其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隐藏在语气和感情之中,多次运用了省略。通过衔接手段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挖掘演讲者意图。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的衔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韩冬菊,陈颖.奥巴马获胜演讲词中的衔接与连贯性分析[J].青年文W家,2013(2):188-189.

[3]马立杰.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的衔接手段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160.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4

现年四十七岁的奥巴马,十二年前还只是一名地方律师,而他当选国会参议员也才短短三年。如今,这个资历浅薄的政坛新人却成了美国二百多年历史、四十四任总统中唯一的非白种人总统,其“坐上火箭”般的蹿升速度着实令人惊异。

奥巴马的成功,成就了一个完美的美国梦。那么,奥巴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勤奋坚毅 混血小子

跻身精英阶层

有人说,奥巴马人生经历之曲折,恐怕没有哪个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得上,用作家本・华莱士的话说,其故事“堪比林肯的小木屋经历”。而也正是这样充满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奥巴马不同于美国历史上以往任何一位总统。从火奴鲁鲁(檀香山)到雅加达,奥巴马漂泊四海的经历造就了他具有独特魅力的性格,从而使他成为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

奥巴马是一个黑白混血儿,1961年8月4日出生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可以说,他一来到人间,身上就混合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他的父亲是一名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一名白人女子,两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在奥巴马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婚姻破裂。六岁时,奥巴马又随母亲和继父――一位印尼石油公司经理,来到印度尼西亚。

奥巴马在印尼雅加达的一所天主教学校度过了四年。虽然常被人称为“小黑鬼”,但年幼的他学习勤奋,为人友善,并展现出组织天赋。他的老师这样描述他:“他总想成为第一,站在最前面。他有天生的领导欲。”从一年级开始,他就负责“排队”,同学们也很自然地听从他的指挥。有时候,朋友们发生争执时也会找奥巴马作仲裁,他会抓住一个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个的手,硬拉着他们握手言和。十岁时,奥巴马的家庭再度破碎,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被送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奥巴马的妹妹认为,母亲、外祖父以及外祖母对奥巴马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弥合分歧、保持开阔思维的能力,以及好奇心、同情心和对冒险的热爱;从外祖母那里,他继承了实用主义、冷静的头脑以及在风暴中心处变不惊的能力;从外祖父那里,奥巴马学会了打牌,也学到了外祖父对生活的热情和“一切皆有可能”的生活态度。

直到十八岁时,奥巴马才开始在美国本土生活。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几年后转入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85年,大学毕业的奥巴马来到芝加哥,他获得了一份社区干事的工作,年薪仅为一点三万美元。虽然收入甚微,但这段经历打破了他原先巨大的孤独感。与人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目标。奥巴马把这段时间定性为“寻根式”的精神觉醒,他在这里加入了被他称为“精神导师”的黑人牧师赖特所在的教会。

三年后,他考入有“美国精英阶层培养皿”之称的哈佛大学法学院。第二学年时奥巴马被选为院刊《哈佛法律评论》总编辑,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他也成为一百零四年历史中这份哈佛校刊的首位非洲裔社长。1991年,获得哈佛大学“极优等”法学博士学位的奥巴马,放弃了众多诱人的职位返回芝加哥,成为一名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并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在律师事务所任职期间,他遇到了另一名哈佛校友、高材生、黑人女律师米歇尔・罗宾逊,她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1996年,奥巴马出马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席位并获得成功。自此,奥巴马正式迈入政坛。尽管其平凡的出身被《芝加哥论坛报》形容为“看似不可能的从‘菜鸟’到宝石的历程”,但奥巴马夫妇身上集合了好几所名校的光环,精英化程度丝毫不输于克林顿夫妇。虽然克林顿因夫人在预选中败于奥巴马而心存芥蒂,但这位美国公认的智商最高的总统之一也由衷承认:奥巴马极具政治天赋。

化害为利 复杂身世

变为政治财富

奥巴马是那种为美国政治游戏规则度身打造的人:直觉敏锐,判断精准,每每到关键时刻都能抓住机会,成功地把困难转化为优势。这种天赋,在奥巴马一生的关键转型中都有体现:从一名自小生长在印尼和夏威夷太平洋岛屿文化背景下的普通混血儿,成功融入美国芝加哥的黑人社会;从一名无神论者变成基督徒;从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大学老师变成当代美国最出色的政客。就是在对待自己复杂身世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其善于化害为利的变通能力。

奥巴马自己也承认,他在成长过程中曾遭遇种族认同危机。因为肤色与学校里的大多数同学不一样,奥巴马曾一度被“我是谁” 的问题所困扰。为了给自己寻找自信,奥巴马吹嘘说自己的父亲是非洲的王子。据奥巴马在夏威夷畔纳荷中学就读时的一位同学回忆说:“他经常跟我们说他爸爸是一位非洲国家的王子,是一个让他为之自豪的成功领导人。”而当他生父有一天终于从非洲重新访问美国,并应邀来奥巴马的学校演讲的时候,奥巴马就坐在听演讲的同学中间,他把头埋得很深,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奥巴马生父的演讲很成功,老师完全被折服了,对奥巴马说:“你有一位很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也并未因奥巴马撒谎而嘲笑他,但这些鼓励并不能解除奥巴马心中的肤色自卑。为驱走“白或黑”的烦恼,奥巴马甚至选择酗酒、吸食大麻……奥巴马坦言自己挥霍了少年时代。

肤色问题甚至在奥巴马进入政坛后仍带来麻烦。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成为州参议员使他免于了许多黑人都曾遭受的“跌跌撞撞”,但是他仍然无法避免生活中绵绵不绝的细微伤害。例如他去百货商场购物时,保安人员会密切留意和尾随他;在餐厅门口,一些前来就餐的白人会把他当成黑人门童,把车钥匙扔给他。他说:“我知道那是什么样,人们会告诉我因为我的肤色所以我不能做某些事,我也知道那种强咽愤怒的痛苦。”

不过,奥巴马始终记得母亲对他说过的话:“作为黑人是一种珍贵的遗传,是一种特殊的命运。这份光荣的担子只有在我们足够强壮时才能承担起来。”小时候如影随形的自卑并没有让他长期沉沦,反而在他身上激发出惊人的斗志――要通过奋斗和成功来证明自己也是地球上合格的居民。当年马丁・路德・金曾引用《圣经》的话掀起了黑人民权运动的风暴,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黑人也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创造的。”

在强烈的成就欲望的驱使下,奥巴马开始直面自己的身份,并把它看做一笔财富。他把一个被生父遗弃的悲惨童年演绎成一段感动世人的成长故事, 把一个并不起眼的州议员职位变成进军华盛顿的起点,从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一路走来,并最终锁定最高奋斗目标――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一鸣惊人 政坛新秀

堪比影视明星

奥巴马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的政治舞台上,是参加2004年7月在波斯顿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那次大会选举克里为总统候选人去挑战已当了一届总统的布什,但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却是奥巴马。

在那次大会上,四十三岁的州议员奥巴马被指定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在那次演说中,奥巴马提出了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这里不存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美国和一个保守主义的美国,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这里不存在黑人的美国、白人的美国、拉美裔的美国或亚裔的美国,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他还提到了“希望”。“我说的‘希望’,是奴隶在篝火旁谈论自由的希望;是移民们历尽艰险来到这里的希望;是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为国深入险地所抱的希望;是矿工的儿子对抗命运的希望,一个有着可笑名字的瘦弱孩子(奥巴马的中间名是“侯赛因”,易让人想到萨达姆・侯赛因)相信美国会有他一席之地的希望。”

正是借助这次激情演讲,奥巴马一炮而红,从走上演说台时的无名小辈变成了走下演说台时的政治明星。发表演讲后的三个月,奥巴马当选国会参议员,成为国会中唯一的一位黑人参议员,也是一百五十年中的第三位黑人参议员。

由于那场演讲的广泛影响,奥巴马的名字在美国政坛迅速蹿红,受欢迎的程度堪比影视明星。他来到华盛顿后,频频登上杂志封面。他早年的自传《从父亲开始的梦想》有声版还赢得了格莱美“最佳朗读专辑”奖。奥巴马趁热打铁,于2006年10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大胆的希望:重温美国梦的想法》,新书一问世即成为畅销书。在帮助议员和州长候选人竞选期间,他顺便在全国推销他的新书,所到之处发表演讲引起白人和黑人的巨大兴趣,选民们竞相聆听他对政治和治国的立场观点。该书出版后不久,《时代》周刊就将他选作封面人物,标题大胆而且醒目―― “为什么奥巴马能成为下届总统?”

创造神话 “希望之星”赢得最后胜利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总统大选。此时距离“波斯顿演讲”的时间刚好两年半。

起初,没有多少人看好奥巴马的竞选前景,原因很简单,一是他的资历太浅,二是他的对手太强。十二年的从政经历,三年的国会参议员生涯,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一次精彩演讲,两本政治类畅销书,这就是奥巴马全部的政治履历。再者,他的身世背景过于非主流,非洲裔血统更容易触动美国政治生活中最为敏感的种族话题;而他从党内初选到竞选的对手则是爱德华兹、希拉里和麦凯恩等名声显赫的“大将”。因此,一些人认为奥巴马参选总统只是为了凑热闹,就像其他黑人政客一样最终只能昙花一现。

然而,奥巴马却成了本次美国总统大选最大的赢家,创造了美国选举的“神话”。

分析人士认为,四方面的决定因素让奥巴马最终大胜:

第一,金融危机成为扳倒竞选对手的杀手锏。纵观美国大选历史,除了1988年大选共和党连续第三次赢得总统选举胜利外,美国选民很少投票支持同一个政党连续执政十二年。更重要的是,经历了阿富汗与伊拉克的两场战争,遭遇了无情飓风的蹂躏后,共和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可谓千疮百孔。麦凯恩的竞选从一开始就压力无限。不过,凭借在国家安全和外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出生入死、为国效力的英雄形象,麦凯恩曾一度在与奥巴马的较量中领先。然而,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碾碎了他最后的希望。与布什经济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的麦凯恩,理所当然地被选民们抛弃。

第二,“弱势群体”选民投票时支持奥巴马。美国媒体称此次大选大约有一点三亿选民投票,达到1960年以来最高水平。有评论指出,“奥巴马一代”(十八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奥巴马获胜的关键因素。女性、非洲裔和拉美裔等选民群体是奥巴马主要“票仓”,初次投票选民成为推举奥巴马登上总统宝座的生力军。

第三,感情牌打得很成功。与麦凯恩的“硬汉”形象相比,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让他大获加分。在投票前,奥巴马的外祖母邓纳姆在长时间与癌症搏斗后,于睡梦中安详辞世。她早前已寄出选票,可说是她给奥巴马留下的最后礼物。奥巴马在上万群众面前潸然泪下,发誓如果成功当选,将为所有“无名英雄”奋战,给美国带来改变。这番表白感动了成千上万的选民。

第四,“和解、变革”的竞选主张和富有煽动性的演讲吸引了大批选民。美国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都是演讲高手,奥巴马与这些前辈相比毫不逊色。奥巴马的演讲,既激情四射、振奋人心,又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当今美国正逢艰难时期,人们渴望一种新的领袖,而不再相信老的政客。奥巴马对“希望”和“变化”的阐释激发了人们对新政治理念的渴求。奥巴马身上表现出来的真诚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人们以前没有看到过,所以愿意相信他。“奥巴马”这个名字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载体,承载了美国民众对变化和希望的诉求。

舵手更换 美国“航船”

将会驶向何方

2008年11月,奥巴马成为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新主人。

奥巴马的当选在一瞬间激起了世界的热潮,欢呼、担忧、兴奋、失落,各种复杂的情绪在不同地方蔓延。在很多人看来,奥巴马为“美国梦”做了完美的诠释。奥巴马本人也踌躇满志,言语间用肯尼迪、克林顿激励自己。

然而,从总统到伟大总统是条荆棘密布的路。如今,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面前是“满目疮痍”。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自富兰克林・罗斯福后,首位当选后便面临经济、政治、外交局势多重考验的美国总统。近代美国历史上,从未有一位新总统需要处理这么多危机。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5

关键词:心理学;童年;生命铁三角

我们从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对“生命铁三角”的内涵做出分析:

上世纪60年代初,奥巴马的母亲邓纳姆还是美国夏威夷的一名17岁的白人少女,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留学生,他们因在夏威夷大学读书而相识。两人深深地相爱了,然后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奥巴马的外公外婆非常反对女儿与大奥巴马的婚姻,而且,那时候种族主义影响甚广,美国有22个州立法禁止黑人与白人之间通婚。

1961年8月,年仅18岁的邓纳姆生下小奥巴马。孩子出生两年后,大奥巴马到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不久以后,邓纳姆和大奥巴马就离婚了。奥巴马的爸爸有自己的打算,他计划回到自己的国家肯尼亚,为祖国效力。从此,小奥巴马的成长环境变成了“单亲家庭”,他先是住在外公外婆家里,几年后母亲再婚后,又搬到印尼,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这样就牵扯到几个问题:

问题1: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吗?

解读:在生命的铁三角里,没有“单亲家庭”一说,只有父母心理年龄是否成熟的区别。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他们的心理年龄在成年期以上,那么就能够做到客观的看待婚姻,从而能够理性地对待婚姻的失败,全面的考虑而不会因离婚而产生怨恨,可以做到和平分手。与此同时,心理成熟的父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责任,离婚后可以继续以孩子的爸爸或妈妈的身份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孩子并没有失去爸爸妈妈,生命的铁三角即使在离婚后也是完整的。只是在从形式上说可能与父母的一方分居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本质上仍然父母双全,而不是单亲家庭。如果扶养孩子的一方,经常给孩子讲他不在身边的爸爸或者妈妈的故事,讲他们积极、善良、正义、勇敢等方面的故事,于是,在孩子的心里,仍然可以从他身上获取力量。因此,只要有智慧的父母,就不会有心理上的单亲家庭,对于孩子而言,生命的铁三角同样是完整的。

在奥巴马的“生命铁三角”,爸爸、妈妈从来就没有缺席过。他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也一直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她自然没有缺席。而奥巴马的爸爸虽然远离美国回到了非洲,他也一直存在于孩子的心里,邓纳姆不仅一直和大奥巴马保持着联系,同时鼓励儿子和父亲的联系。她还经常给儿子讲他爸爸的故事,讲他的点点滴滴。

奥巴马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了一件母亲亲口对他讲的事。那是奥巴马父母认识不久,有一回,父亲叫母亲在学校的图书馆等他。当母亲到那儿的时候,父亲还没到,天气很好,母亲躺在图书馆前的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小时后,父亲和他的几个朋友出现了,母亲也醒了,父亲说:“你看,我说了她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等我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奥巴马的外祖父母,当初就极力反对女儿和大奥巴马的婚姻,后来女儿真的离婚了,大奥巴马一生在生活、事业上都不得志。他们不是对女儿说:“你看,当初我们就不同意吧,当初我们就看出这个家伙有问题吧。”他们也不会对外甥说:“你爸对你妈多坏,以后你一定要对你妈好。”在奥巴马的回忆录中,对孩提时代与外祖父母怎样给他一个父亲的形象,做了非常细致的描述。

外祖父母经常会和小奥巴马谈起他父亲当年一些机智、勇敢的往事,言语中流露出的总是溢美之词,没有任何的抱怨。奥巴马从外祖父母那里听到的有关父亲的点滴,是那么真实、温馨,父亲的在他心里是那么伟岸、高大。奥巴马的妈妈和外祖父母,不断地把父亲的力量与自信传递到孩子幼小的心田。

问题2:若离婚,孩子跟爸爸好还是跟妈妈好?

解读:只要经济上达到最低的生存标准,由离婚中心态平和、心无抱怨的人扶养,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有利的。

奥巴马是由母亲扶养成人的。奥巴马说,母亲邓纳姆是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我身上最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她。”邓纳姆离婚时才21岁,许多亲友都为她捏把汗,不知道邓纳姆的人生之路将如何走下去。的确,很多人都将婚姻视为人生的重大选择,而邓纳姆的婚姻还没等开花,就已结果。她今后怎么办?她那么年轻,却成为,而且她没有向大奥巴马索要任何赡养费,她必须独力抚养才2岁多的孩子……

由于经济拮据,邓纳姆只能靠领食品救济券度日,她暂时将小奥巴马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重返校园,她要尽快补回那些落下的功课。

在夏威夷大学,她又遇到一个外国留学生——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苏托洛。1967年,苏托洛正式向邓纳姆求婚。邓纳姆慎重考虑后欣然应允,嫁给了她的最后一任丈夫。几个月后,小奥巴马和母亲跟随继父回到印尼生活,邓纳姆在美国驻印尼大使馆得到一份教职。那段时间,为了不耽误奥巴马的教育,她每天早上4点就走进儿子的房间,让他在上学前学习英语函授课程。

当小奥巴马埋怨这么早起床学习的时候,邓纳姆则对他说:“小家伙,这对我也不是容易的事。”邓纳姆鼓励儿子快速学习印尼语,在母亲的指导、帮助下,奥巴马的印尼语越说越流利,不久就交了一些新朋友,和印尼孩子们打成一片。奥巴马的继父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所以要求邓纳姆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而邓纳姆则希望多做一些社会工作,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俩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1980年,邓纳姆再次离婚。就像对奥巴马的生父一样,她同样是和平分手,并一直跟奥巴马的继父保持正常的联系。专注事业也关心孩子成长

邓纳姆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就是帮助的穷人小额信用贷款,这一计划如今已成为成功范例。她还当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顾问,到过加纳、印度、泰国、尼泊尔和孟加拉从事乡村开发,捍卫妇女事业。1992年,她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奥巴马曾形容她是“一个集工作、求学和养育儿女于一身的母亲”。

邓纳姆对孩子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处处反映出邓纳姆对他的影响力。他们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母子情深。奥巴马认为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母亲居功至伟。无论母亲和他在一起还是分离的日子,他知道母亲的心总是在他身上的。这使他永远不惧怕任何东西,因为他知道,即便是他在生活、事业上摔倒了,母亲那儿也是他永远的避风港湾。

叛逆、堕落、迷惘、无助……看到今天充满活力而精神百倍的奥巴马,我们很难把他同这些词语结合在一起,然而这一度就是青春期的奥巴马,是母亲的力量成他的精神家园。正是在这座家园中,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奥巴马树立起了攀登的标杆,不乏浪漫而敢于幻想,同时对社会有着深深的责任感。

母亲对世界不同种族的认同,以及她对待父亲、继父和周围朋友的态度,都为奥巴马的人生观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也正是在母亲这座精神家园的呵护和关爱下,奥巴马才获得了众多白人、黑人选民的支持,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父亲:身体上可以离开,但心灵上不能缺席。

奥巴马的父亲来自于肯尼亚一个贫苦的农村,年轻时到夏威夷求学,与邓纳姆结婚。奥巴马2岁多时,老奥巴马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不久,他与妻子离婚,后来回到肯尼亚,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尽管老奥巴马生活、事业上都不得志,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奥巴马的父亲,他经常给奥巴马母子俩写信。

尽管老奥巴马不在儿子的身边,但他的良好的形象却根植在儿子的心里。1995年,奥巴马出版了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这本书在当时卖得很差,因为那时没人知道奥巴马是谁,但这本自传意味着奥巴马坚定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老奥巴马改变命运的成长经历相类似,奥巴马的从政道路就是一部从社会底层奋斗出头的个人成长史。奥巴马的这部成长史正是延续了父亲——这位来自肯尼亚贫穷小村庄的放牛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博士的经历一样,而奥巴马沿着父亲的足迹,他要问鼎的目标是——美国总统。

在生命铁三角里,父亲和母亲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一个否定父亲或否定母亲的人,生命是不会具有真正的力量的。邓纳姆竭力在儿子的人生中补上了黑人那一课:下班回来的她会带回美国民权运动的书籍,或黑人歌手玛哈丽亚·杰克逊的磁带,或马丁·路德·金的讲稿……她要让奥巴马耳濡目染。

自打两岁以后,奥巴马很少见到生父,是母亲鼓励他追寻自己黑人血统的根,从而完成了父系力量的延续。即使她在阅读奥巴马的回忆录草稿时,邓纳姆对儿子刻画她的部分只字不评,却急于解释或维护奥巴马父亲的一些缺点,她一直在维持着一个“英雄”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出于教育方面的考虑,在奥巴马10岁那年,他的母亲决定把他从印尼送回夏威夷外祖父母身边,入读当地一间在美国都堪称一流的学校。那一年,老奥巴马到夏威夷探视儿子,在岛上和儿子一起待了一个多月。在临走之前,父亲被邀请到小奥巴马的班里来为孩子们讲非洲的故事,演讲结束时,所有人都充满了感动和欣喜,把最热烈的掌声给了他父亲,给了他们心中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奥巴马心目中的虚幻的父亲形象实实在在地得以定型。两周后,老奥巴马离开了夏威夷。不过这次短暂而珍贵的夏威夷之行不仅弥补了奥巴马心中缺失的父爱和家庭温暖,也赋予了这个黑人少年也许会受用终生的人生财富——对于自己种族和身份的认同与感知。奥巴马终于能够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是一个黑人!

1982年,老奥巴马在肯尼亚死于车祸,死后就埋在村内。得知父亲死讯的那个晚上,奥巴马做了一个有关父亲的梦,梦中他们相见时,俩人热烈拥抱,奥巴马开始抽泣,父亲对他说:“我经常想告诉你我有多爱你。”醒来后,奥巴马发现自己还在流泪。

很多的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是父母亲的一面镜子。在很多优秀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优秀的爸爸或妈妈,甚至爸爸妈妈都同样是非常优秀的;同样,在一些问题孩子的背后,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甚至两个人之间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6

桑杰古普塔是CNN的资深医药卫生记者,在此次“开刀教人”的佳话之前,他在CNN内部乃至整个美国记者行业内都名头响亮,因为他曾获评“世界最性感男士”之一,并担任前第一夫人、现任国务卿希拉里的特别顾问。此外,他一年前还被新任总统奥巴马“盯上”,受邀担任公共卫生部部长的职务。尽管获得了前部长等人的大力支持,但古晋塔对步入仕途并无多大兴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婉拒了奥巴马的邀请。

CNN神奇记者再次上演“生死拯救”

到海地太子港进行采访的古普塔,因为救援医生人手不足,被临时安排为一名女孩做手术。早前赴伊拉克采访时,他也有过充当“医生”角色的境遇。

1月12日,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1月15日,美国派出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抵达满目疮痍的海地,加入救援工作。作为CNN的一线医药卫生记者,古普塔在第一时间赶赴太子港进行采访,贫瘠的海地经过地震的肆虐之后,陷于极度的混乱中。

当卡尔文森号驻舰医官发现一名12岁女孩的头部卡入一块1.2公分大小的水泥块后,决定对她进行紧急手术。不过,由于接收的伤病员过多,舰上医生人手已经严重不足,根本调不出人来主持这场手术。情急之下,驻舰医官想到了拥有外科医生执照,且在附近采访的古普塔,“有人打到亚特兰大的CNN国际新闻部,说卡尔文森号有紧急电话。我回过去才知道,他们需要做一个脑部手术。”古普塔回忆说。

在接到如此紧急的消息后,古普塔暂停了手边的采访工作,马上登上了卡尔文森号。由于当地的医疗资源有限,他只能使用五金行的小锯子,用伏特加酒对器械进行简单消毒后,便开始了脑部手术。所幸得到洛杉矶外科医生福特和驻舰医官的协助,手术顺利完成,“这个小女孩脑部神经完好,不再有渗透现象,应该可以完全康复”,古普塔说,“能帮上忙我深感荣幸”。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被急召当“临时医生”。2003年,当他远赴伊拉克,报道美国海军医疗队的消息时,就先后5次被美国军方征召,进行紧急脑外科手术,包括替一名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枪伤的2岁伊拉克儿童开刀。此次海地地震中,当一个来自比利时的医疗小组因为安全顾虑而撤出一处临时医院后,古普塔还自告奋勇,接手照顾20名重伤人员,他的热心引得CNN摄影师也放下摄影机一起帮忙。

受到了“古普塔事迹”的感染,他的一些同样达到医疗资格的同行们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震区的海地人们:CBS记者詹尼弗・阿斯顿为一位小女孩施行了截肢手术;NBC记者南希斯尼德曼多次为骨折病人疗伤;ABC的理查德贝赛尔为一位早产的孕妇接生……人人纷纷赞扬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古普塔在2001年夏天加入CNN,在不到10年的记者生涯中,荣获了多个奖项。2003年,外形俊朗帅气的他被《今日美国》评为“最性感男士”和“流行文化偶像”,同年还赢得了全国新闻摄影师协会颁发的“人道主义奖”。一年之后,他被亚特兰大新闻俱乐部提名为“年度最佳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他赢得了美国医学协会颁发的首届“卫生通讯成就奖”,以表彰他带领团队深入报道突发于墨西哥的甲流疫情。为了拿到第一手信息,他曾追查到垒球首例甲流病例,混入被封锁的墨西哥医院做报道。

拒绝平庸,拒绝奥巴马

如果不是不想做一个每天上下班的平庸父亲,古普塔现在可能就是奥巴马手下的公共卫生部部长。

古普塔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和他本身就拥有医生的执照不无关系。记者身份之外,他是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教师,格雷迪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出生于1969年10月23日的古普塔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这和他父母的职业完全不同。老古普塔夫妇两人都是工程师,1960年从印度移民来到美国密歇根州,进入福特汽车公司工作。古普塔的母亲达曼扬堤还是福特公司的首位女性工程师,但这并没有激发儿子对工程师工作的热爱,倒是提供了殷实的家庭条件让他可以在求医道路上无后顾之忧。

古普塔高中时期就已经是医学院的预备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读了密歇根大学的医学院,直到1993年拿到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之前,他都在密歇根大学健康系统神经外科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9・11”恐怖袭击时,他才加入CNN不久,便被派去报道严重的炭疽疫情,可谓一战成名。从此,CNN所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新闻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印度洋海啸、卡特琳娜飓风……乃至在2008年总统选举时,为候选总统提供各类医疗健康系统的改进意见。

在CNN打开名声之后,古普塔还为CBS旗下王牌栏目《60分钟》和凯蒂库瑞克主持的《晚间新闻》担任撰稿人,在观众中确立了“电视医生”的形象。此外,他在《时代》周刊撰写专栏,讲述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并先后出版了《追逐生活》和《逃脱死亡》两本畅销书,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2009年1月6日,CNN高调宣布,古普塔受到新任总统奥巴马邀请,担任素有“国家医生”之称的公共卫生部部长职务,这无疑于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支持者认为,古普塔有出色的沟通能力,足够高的公众支持率,他的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让他可以更好地为医疗改革出力,而这些优点也是奥巴马选中他的原因。前公共卫生部部长乔伊斯林就公开声援他,被称为“最专业健身机构”的美国运动协会也是古普塔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还写信给德高望重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2009年8月去世),希望对方也支持他。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7

《查理?芒格传》的初版写于2000年,当时本书的主人公已经76岁。17年后,他依然精神矍铄地工作,年复一年和搭档巴菲特出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

当地时间2017年5月6日,93岁的芒格爷爷继续出现在了奥马哈体育馆。面对诸多信徒,他云淡风轻,“我想回到九十岁”和“或许几个月后我就不在了”都是深刻智慧下的独特幽默。也许可以这样用一种略带恶趣味的笔法来描述现场:当与身边的老搭档一起坐在主席台上时,芒格不知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年少时在巴菲特家的杂货店当暑期工的那些下午。

每一年,伯克希尔和威斯克金融的投资人仔细聆听二人有关人生的箴言,但他们挤在门口,实际上(当然)是为了听芒格和巴菲特谈论投资。投资人最常问的是,你们如何学习成为出色的投资家?芒格表示,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必须考虑自身的边际效用以及心理因素后才来玩这场游戏。有些亏损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你会因为亏损而愁云惨雾,那么终生采用非常保守的投资方式,即用储蓄方式累积财富才是明智之举;你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及才能采取策略,我不认为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项放诸四海皆准的投资策略。

接着芒格表示,你必须收集信息,“我想我和巴菲特从一些好的商业杂志中得到的比从其他地方多。阅读每一期各类的企业报道,便能轻松快速地获得各种企业经验。而且如果你能养成一种思考习惯,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这些想法的基本架构结合在一起,你可以逐渐累积一些投资智慧。在这浩瀚领域中,若没做过扎实的阅读工夫,我不认为你可以成为真正优秀的投资人,而我也不认为有哪一本书可以为你做到这些。”

奥马哈没有从中国大陆过去的直飞航班,就好像早年间不通公路的墨脱,这使得很多信徒可以捧着心中盛开的“价值投资”白莲花,赶往一年一度的“仪式”,凌晨三四点去排队拍照,然后……发朋友圈。

“没有芒格,我会比现在贫穷的多”

时至今日,各类自媒体迫切需要自己的读者在碎片时间里获取某种“思考带来的优越感”,扫一眼智慧箴言然后点击“分享”,即可假装刷新自己的三观。近几年来,这位嘲讽火力全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老而弥坚,大有成为“高等华人”朋友圈第一毒鸡汤手之势。

作为著名的投资家,芒格曾经列过一个书单,书单中传统意义上的“投资”相关内容甚少。这位重磅毒鸡汤手自媒体曾赠送给《影响力》作者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表示感谢,这真是一份天价稿酬:其市值如今已超过20万美元。如果芒格作为投资圈最火IP的影响力由此受益,这份稿酬还真是相得益彰。

关于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投资,市面上流传的各种各样文章书籍不胜枚举,然而那些都是冰冷的数据和纸面收益。今日的巴菲特-芒格投资帝国很大程度建立在通过使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对优质企业股权进行杠杆投资的基础上。而芒格,堪Q这一模式的开创者。从1965年收购蓝筹印花公司开始,到1972年通过蓝筹印花公司收购喜诗糖果,巴菲特和芒格确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

在《查理?芒格传》第10章关于蓝筹印花投资的始末,第14章关于储蓄贷款业(类似中国的信用社和小贷公司集合体),第15、17章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成立的前因后果以及所罗门兄弟危机的那些段落,也许你可以窥到芒格反复强调的那些要点:投资所需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思维模型是什么,而不仅仅是财务指标。

芒格的人生信条之一是“不求迅速的胜利,但求长久的成功”。这本书第11章标题是“促巴菲特对阵格雷厄姆”,讲述的喜诗糖果案例如今仍被拿来津津乐道。201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仍然以回顾自己这次最成功的投资为傲。

“不要和猪摔跤”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复杂系统,绝非三两个因素即可概括。芒格的经历可谓最好的注脚:出生于当地上层的法律世家,祖父是联邦法官,父亲做过助理检察官,经过二战期间的“弯路”之后,他最终进入了哈佛法学院,以优秀成绩毕业,而他选的第一个专业却既非法律也非金融,而是数学。

30岁出头,芒格第一次婚姻失败,自己净身出户,然后长子因为白血病离世,这给他后来的人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与巴菲特那种不善于处理自己感情和家庭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不同,芒格的第二次婚姻给他带来了八个子女,这或许也是刺激他拼命赚钱的动力。

1950年开始,他利用律师行业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参与自己的第一项投资业务:变压器工程公司。到1961年卖掉这家公司时,芒格的而立之年过了一半(正是本文作者的年纪呢)。

是什么让芒格成了百万富翁?答案可能有些意外:其实是房地产。通过和《洛杉矶时报》创始人的曾孙奥蒂斯?布思合作开发加州理工学院对面的公寓项目,芒格进入地产行业,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他在地产开发上赚了140万美元。

然而地产开发只是兼职,整个60年代,他还同时参与两项更为庞杂的工作,一家是惠勒芒格证券,另一家是芒格和托尔斯律师事务所。这家律师事务所后来成了为伯克希尔长期的法律顾问,业务滚滚而来。

期间有几件事相当有趣:芒格的女儿莫莉因为没参与过《哈佛商业评论》的工作,被律所拒之门外;芒格的合伙人希金斯夫妇后来分别成为了证监会主席和美国贸易代表。1965年开始,尽管律所铜牌上还有他的名字,也一直有他的一间办公室,但芒格不再参与律所的日常事务。至于证券投资业务,有一件事也显示了芒格的作风:早期合伙人古瑞恩退出的时候,他提出要20万美元,芒格给了他30万美元。

“我从来都对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兴趣更大”

通过第12章和20章,我们还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长者的一些长寿秘诀:他的偶像是那位印在100美元钞票上的美国创建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芒格自己的演讲集也向偶像表示致敬――取名为《穷查理宝典》。

第13章和第18章讲述的是芒格的另一个理想:传媒事业,当然,这很芒格。《布法罗新闻》可能并不出名,但《每日新闻》现在声名昭著,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可以在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会议上看芒格的LIVE,它的业务风格也有趣――利用传媒业现金流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很多人把它的股票当成伯克希尔公司的廉价替代品。

除却《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巴菲特和芒格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能拥有上百家报纸、杂志和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股权,传媒领域的激烈竞争也让他们陷入了无穷无尽的诉讼和争夺。对了,他们甚至曾动过买下《纽约客》的念头,或许在这一领域,布思先生能给他们提供很多建议。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8

1月7日早晨,笔者在家吃早点时看到CNN电视台报道了一条有意思的新闻,华府政坛的重量级人物最近在出席重要活动时,都偏爱戴蓝色领带。这一现象在去年底的中期大选之后媒体文章里也有提及,尤其是原来偏爱红色领带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在重要场合选用更多蓝色系和灰色系的领带,美国民众认为华府第二最有权势的国会众议院新议长约翰・博纳上任当天选择的也是蓝色领带。

这个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并不简单。如果说领带代表着政治人物要传递的某种不可直言的信息,那么在华府咫尺相斗的政治人物共同倾向的领带颜色则可以解读为华府的政治风向标。

细细回味最近奥巴马公开斥责人“故作清高”而与共和党率先达成减税妥协方案;让克林顿在白宫新闻厅给减税方案摇旗呐喊,而自己借故金蝉脱壳;美国公布12月份失业率下降至9.4%的1月7日,奥巴马在一家私营企业宣布经济智囊团队大换班等种种细节,都能够感觉到总统智囊团队在努力营造奥巴马善于弥合两党分歧、亲民、重商的形象。难怪华府观察人士和美国主流媒体都评价说,奥巴马正在向克林顿时代的中间路线靠拢。

同样是在1月7日,奥巴马顾问团队、尤其是经济智囊团队的大换班则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蓝色成为了华府政坛今年领带的流行色。

克林顿时期“老臣”上位

奥巴马1月7日在马里兰州的一家私营企业参观之后,面对企业的工人宣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决定。其中,吉恩・斯珀林接替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的萨默斯,履新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原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贾森・弗曼擢升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原负责在白宫与国会之间进行政策事务协调工作的白宫国内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希瑟・希金博特姆将担任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副局长;原劳工部统计局负责人凯瑟琳・亚伯拉罕将成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在新任命的4名白宫经济“军师”当中,最受外界关注的当属吉恩・斯珀林。因为他将要执掌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制定政府主要经济政策,召集白宫的经济例会,对重大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关键参考意见,是总统经济团队中仅次于美国财政部长的二号人物。

缕析这4名新智囊的背景时,你会发现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克林顿时期的“老臣”。

吉恩・斯珀林曾在克林顿的财政部长鲁宾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时期,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来被提拔为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也是克林顿当选总统竞选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斯珀林如今是二度执掌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帅印”。

新提拔的贾森・弗曼1996年就曾担任克林顿的特别经济助理,也有在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的经验,在税收、医保和社会福利等领域内研究颇深。

凯瑟琳・亚伯拉罕曾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劳工部统计局负责人,是对美国失业及统计问题颇有研究的经济学家。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是由三人组成的总统重要经济智囊团队,其重要性仅次于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自从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克里斯蒂娜・罗曼在2010年中因为解决失业问题不力引咎辞职后,该团队一直缺员,如今由克林顿的爱将凯瑟琳・亚伯拉罕补缺。

希金博特姆曾担任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及奥巴马竞选团队助理,也曾担任克里竞选总统团队负责国内政策的副主任。

此外,新近任命的白宫“大总管”威廉・戴利曾担任克林顿时期的商务部长和摩根大通高管,在商界和财经界人脉亨通。

华府观察人士指出,奥巴马没有启用新面孔,而是重用克林顿时期的“老臣”,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这是一个“稳定压倒一切”的稳妥人事布局,因为这些前朝大员从政经验丰富,人际关系网密布,熟悉华府的游戏规则,如今的在经历了去年中期选举兵败滑铁卢之后,奥巴马后两年的执政历程经不起再有任何闪失。

其次,客观而言,由于小布什连续执政8年,长期未能入主白宫,内的人才梯队建设也出现了“断层”,老臣上位也透出几分无奈的味道。

第三,奥巴马垂青克林顿时代的元老,也是因为奥巴马和的处境与克林顿当年有相似之处,两位总统中期选举之后都面临着“府会分治”的格局,虽然白宫掌握在人手中,但是国会山上的共和党人在预算、医疗改革等诸多问题上屡屡敲山震虎。1994年,在中期选举时惨败,克林顿最终力挽狂澜、获得连任,其智囊团队扭转乾坤的经验当前对于奥巴马可谓是甘霖雨露。

第四,奥巴马及其“军师”们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奥巴马能入主白宫离不开中间派选民的支持,若想再获连任,也同样离不开中间选民的支持。奥巴马在着装、用语、选人等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向中间路线靠拢的姿态,努力向选民树立“克林顿型”能弥合两党分歧的领袖形象。例如,戴利就是内重要的中间派人士,早在2009年他就曾表示:“如果不选择一条更加温和、中立的路线,那么将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以及未来更多场选举中面临灾难性后果。”

书卷味变淡,商业味变浓

由于美国“无就业复苏”沉疴难消,共和党人去年就曾建议奥巴马“清君侧”,他们认为奥巴马的经济智囊团书卷气太重,并戏称这些教授们估计连雇员的工资单都没见过。

此话虽有失偏颇,但是与克林顿和小布什身旁的鲁宾、保尔森等昔日的华尔街大鳄相比,罗默、萨默斯等人的书卷气确实要更浓些。笔者在听萨默斯等人的演讲时,往往会把听众当学生,演讲稿中会有满篇的某某定律、某某法则,学术味较浓,理论性较强,演讲时的幽默也不轻松,旁听的企业家和记者经常会露出费解的神情。

尽管没有明说,但是两朝开济的“老臣”威廉・戴利成为位高权重的白宫幕僚长,高盛公司顾问斯珀林成为白宫头号经济顾问,奥巴马是想借此修补他与企业界的关系,赢得美国商界高管们的支持。

威廉・戴利可以算是一个多面手,当过律师、公司高管、筹款人、美国商务部长,甚至还当过替企业进行政府公关的资深游说人。奥巴马宣布任命戴利为白宫办公厅主任后,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等企业界重量级人物发表声明表示欢迎。

法新社1月11日刊文指出,面对接近两位数的高失业率,奥巴马任命商界大腕成为白宫高级幕僚,这将改善与美国大企业的关系,托马斯・多诺霍就公开称赞说,“戴利是商界精英,我们曾多年一道共事;斯珀林也有过担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经验。”此外,避免和美

国企业界公开交火,也是奥巴马顺利进军2012年大选的重要政治保障。

路透社1月13日发表文章称,威廉・戴利和吉恩・斯珀林再度掌权,让人不禁又想起华府颇为常见的商界、政界“旋转门”现象;这在美国只是稀松平常之,不久前,美国人还把当过高盛老板视为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奥巴马的最新任命被视为白宫努力改善与商界关系的重要之举。

当然,美国广泛存在的“旋转门”透露出政治强势精英和商界强势精英过从甚密的现状,这在美国也是饱受诟病。路透社的文章引用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丹・阿雷利的观点指出:“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是社会动物,我们都想做一些事来保护自己的朋友,我们会从朋友的角度而非陌生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实用主义至上

华盛顿的观察人士指出,奥巴马新任命的经济“军师团”各有所长,但其各自的专长都有助于解决白宫和当前火烧眉毛的多项挑战,也有着眼于为2012年大选布局的长远打算。

1月8日的《纽约时报》评价说,奥巴马在执政前半程倚重对解决金融和国际经济有专长的萨默斯和盖特纳;在执政的后半程,奥巴马转而起用擅长解决国内政策难题和与国会进行政策协调的“鲁肃型”官员担任智囊。

正如奥巴马7日在宣布任命决定时所说的那样,斯珀林帮助克林顿政府在扭转财政赤字等方面表现卓越。白宫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居高不下的公共债务以及如何平衡财政赤字。为了兑现竞选承诺,在国会取得更大话语权的共和党在议员今年上任伊始就已经摆出强硬姿态,国会新任众议长约翰・博纳等重量级议员表示,要将下一财政年度的政府预算开支砍到2008财年水平之下。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1月6日致信美国国会领导人,希望国会调高美国公共债务上限,称否则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债务违约风险等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和共和党最近第二个摩擦点就是共和党议员想要废除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医疗改革法案和金融救助计划是奥巴马执政前两年内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奥巴马兑选上任承诺的关键内容,倘若共和党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将会动摇奥巴马的执政根基,也会影响奥巴马连任的胜率,因而贾森・弗曼等智囊在医疗改革领域的专长将会给奥巴马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尽管美国2010年12月份的月度失业率降至9.4%,但是美国就业市场依旧没有明显改观,这也是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大败的触礁石。尽管伯南克最近表态美国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3%至4%之间,但是美联储等权威机构预测,2011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在8.9%至9.1%的高位徘徊。重量级议员佩洛西在去年中期选举大败后就坦言:“任何不能把两位数的高失业率降下来的政党都应下台”。凯瑟琳・亚伯拉罕等就业市场专家加盟白宫经济顾问团队,将帮助奥巴马更好地扫清就业市场这一雷阵。

随着奥巴马执政进入20时代,奥巴马核心团队已经开始谋划2012年大选的打算,希金博特姆具有跟随克里和奥巴马总统大选的成败经验,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奥巴马希望借此进一步协调今明两年美国国内政策与大选衔接的准备。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xxx,是四年级七班的一名阳光男孩,我的小名也叫阳光。所以,在幼儿园,我们班的口号是‘‘阳光阳光,充满希望’’。我今天竞选的职位是大队长。

我在班里担任班长、体育委员、组长等职务,而且我在家是老大,经常帮妈妈照顾弟弟。早已养成了对人、对事应有的责任心。

经过两年班干部工作的锻炼,我能独立安排一些活动,比如,开运动会时,我们班主任让我来找运动员,我组织二十几名同学早上早来二十分钟,晚上晚走二十分钟,进行跑步和接力棒等训练。最后选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来,并根据各人的特长分配谁在第几位。我有组织领导能力。

经过去年一年的少先队生活的锻炼,已对少先队的活动也有所了解,再加上自己的勤奋、认真,我想我能胜任这个工作。

我再说一下我的特长:我的成绩优异,写作也不错,我还非常喜欢运动。从二年级武术套路结束了以后,我就一直在学跆拳道,现在已经是蓝带级别了。而且去年德州中韩跆拳道竞标赛中我获得品视铜牌,今年获宋江武校30公斤级第六名,聊城第三届全民健身第一届奥星太阳能杯银牌。

假如我当上了队长,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配合主任的工作,领导大家完成学校给予的任务和目标。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责,按时或不按时召开少先大队会,制定工作方案,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及时传达信息,使我们的大队像我的小名"阳光"一样,充满生机和希望。

假如我没有被竞选上,我也不会灰心,因为爱迪生说过:"一个人一百次跌倒,也要一百零一次次站起来。"因此我会更加努力,我要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老师同学们,请投出你们宝贵的一票,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我的发言完毕。

竞选大队委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6年级2班的董瑞阳。

今天有幸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感到万分的高兴。

我天生聪明伶俐。热爱学习。乐于助人。我不仅各科功课学的好。而且在业余生活中爱好广泛。我先后参加了拉丁舞。数奥。英语。语文才艺等特长班的学习。跳舞是我的强项。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冠军的好成绩。我已经连续五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和师范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聪明能干的我不仅是班级的小管家。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如果我竞选上了大队委。我将以饱满的热情。顽固的毅力。踏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干好大队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搞好少先队的各项活动;通过各项有益的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锻炼大家的能力。为全校少先队员搭建起更加美好的舞台。用我的实际行动。和突出的成绩赢得大家对我的信任!让少先队的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篇10

关于热爱生命演讲稿范文   不经意地打开窗,总能看到满天的繁星闪烁着晴朗的气息。偶尔有一颗星落下,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却从来都不敢正视,因为我知道那是对生命的无奈划上的长长的叹号!星星都如此更何况它普照下的芸芸众生呢。于是我茫然了,我是谁,谁是我!我究竟要到哪里去,哪里才是我的归宿,何处是我的人生做标?

  也曾因为那么多的人生定义而茫然,也曾因为并不大的困难而彷徨。去在偶然的泡茶之际顿然醒悟:人生如茶,用温水泡制的茶,茶叶浮于水上,无茶色茶香,用沸水泡过的茶,茶叶几经浮沉终于落定,茶色宜人,茶香袅袅,人生不也如此吗?

  心被轻轻拨动,面对若大的世界,面对复杂的生活,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何不去选择更好的一个给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拼搏,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朋友啊!不要灰心,切勿胆怯,用心去体味你的人生,用汗水去浇灌你的成功舞台上的鲜。相信你必会成功的,你的生命必将灿烂如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或许,往日的故事你没有写好,刚刚有了开头,便失去了结尾,那么就让我们重新开始把!今天并不是昨天,昨天已走进历史,你应该觉今天的景色是因为你的存在而变的妩媚!

  朋友啊!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刺的道德中前行,让我们与高尔基的海燕为伴,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蕴涵着深厚哲学思辨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人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刘胡兰,用年轻的生命和热血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践行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诺言;张海迪,用轮椅上的梦想焕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今天,又有一位中国女孩,用自己的壮举向我们展示出了舍己为人的崇高职业操守。

  她,就是湘潭导游文花枝。文花枝,这个年仅22岁的女孩,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她用自己最淳朴的语言喊出了生命的最强音:别管我,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文花枝用自己的行动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最好的回答:牢记岗

  位职责、严格职业操守、充满爱心、舍己为人。这就是花枝精神的精髓。

  我是财政系统里普通的一员,在我的身边,就有那么一批年轻人,他们像雷锋,像花枝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让青春在服务中闪光

  农业科的陈秋萍同志不仅工作出色、任劳任怨,而且极富爱心,六年来她一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着高坪乡的一名女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使得这个女孩摆脱了生活困境,重返了昔日的校园,感受了人间的真情。

  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周围,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撰写着对事业的执著,对工作的热情,对群众的关心。也正是他们,用一腔浓浓的爱,支撑起财政事业的大厦,促进了浏阳经济的腾飞!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弱质的民族。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缺乏过英雄。仅在湖南这片热土,就出现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名字。新化的罗盛教,跳进零下20度的冰河,将朝鲜小朋友救起,自己却永远停止了呼吸;桂阳的欧阳海,将受惊的战马拉出铁轨,自己却微笑着闭上了眼睛;株洲的戴碧蓉,为了挽救三个孩子的生命,自己倒在了血泊里,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现在,湘潭的文花枝又微笑着走来了。让我们记住这些闪光的名字吧,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心,什么是道义,什么是职责,什么是奉献;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点燃了青春,诠释了人生,唤醒了迷惘,昭示了未来!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这样解释人生。是啊,绚烂的花朵,带着朝露,绽放在眼前,那是何等的美丽?何等的迷人?又是何等的撼动人心?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梅花独特的魅力;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是菊花高贵的品质;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是兰花桀骜的精神。生命,如果有了爱,有了职守,有了道义,有了奉献,就会像这些花朵一样,永远灿烂芬芳,以高尚的人格傲立于生命之林!

  让我们都来学习花枝的精神吧,恪尽职守,勇挑道义,乐于奉献,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更加灿烂如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关于热爱生命演讲稿范文

  正正在本周的日历上,有一个光辉的日子——1月1日,那符号着华夏神州又添加了一讲年轮,符号着时代的航船披荆棘,宏大祖国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1月1日又称大年节,“元”是开端,第一之意;“旦”是清晨,一天之意。“大年节”就是一年的开端,一年的第一天。从字面上看,“旦”字下面的一横代表着波涛彭湃的海面,一轮白天正从海上喷薄而出放射着光芒光芒的光芒,谁人象形字活跃地回响反映了旭日东降的笼统。把“大年节”开正正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的死气战下昂的斗志来驱赶崭新的一年。同学们,工夫老人的足步正正在偷摸挪动,我们没有是皆有光阴似箭、白驹过隙的感触感染吗?东晋书生陶渊明曾有过这样的感触:“颓龄没有重来,一日易再晨,及时当勉励,工夫没有待人”。我们也没有乏那种紧迫感。我们是青年,青年是人命中的春天,是清晨八九面钟的太阳。

  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成教业于本世纪,成事业于新纪元,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水中搏击风浪的胆小鬼。逝世逢此时,荣幸又艰巨。读书,是十足成大年夜事者的异曲同工,是十足创作发明的基础。认真读书是时代的恳求。我们要用勤奋战汗水夯实教业大年夜厦的地基,用拼搏背工夫讨代替价,用单足为鲜艳的五星黑旗减彩。只需这样,才无愧于华夏子孙,才能担负起承上启下,启上启下的历史义务。同学们,我们正满怀着希望战决议疑念来叩响人逝世那扇奇奥的大年夜门。生活是那样丰盛战宽敞豁达,有无数宝藏等候我们去开掘,有无数险峰等候我们去攀登,有无数蓝图等候我们去描写……正正在那人命的春天里,播洒下希望的种子,辛劳地耕耘吧!

  关于热爱生命演讲稿范文

  浩瀚的世界,有无数的生命,有伟大的,也有渺小的。但我最佩服的是——壁虎。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爸妈去加班。我呆在家里,一个人看电视。几分钟后,我看到一只壁虎在客厅的墙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蚊子。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壁虎一般在下午4点左右觅食,下午6点左右休息。在等壁虎休息的时候,我在它背上画了一个洞,然后用脚踩它尾巴,把它弄醒了。壁虎迅速逃脱,迅速折断尾巴,顺利逃脱。突然,我惊呆了:没想到壁虎为了逃跑而抛弃了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