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材料作文训练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2:17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1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

1、按照教育部对新课改的步骤与要求,现在很多省市都进入了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据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和必修两大模块构成。新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其中作文训练都附在各单元之后,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来安排作文教学的,这种安排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考的要求,它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3、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设计思路,高中作文训练也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高中作文训练做到内容设置科学合理、训练过程全面有序、训练效果省时高效。

(二)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很久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无序状态,临到写作文的时间了,教师随手从手边的资料中拿起一个就让学生写,或想起写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缺乏系统性。至于作文写作方法,教师更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讲解,三年后学生要参加高考了,有的作文技巧教师还未给学生讲解,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很差。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内容也必须科学统筹安排,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亟待提高。现在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好多学校的老师都在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

二、新课程下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系统安排

首先,明确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学习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④规范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⑤处理好平时的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问题。其次,制定系统的高中作文整体教学与训练计划为了改变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的无序状况,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制定了一套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计划,以供全体语文老师探讨。高一第一学期

(一)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讲成语故事。

(二)办班级小报。让每个学生主办一份作文手抄报,共出两期,一期为精彩描写片断专刊,另一期主要发表自己满意的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展出。每期小报评选评讲过后都要装订结集,学生可经常翻看。

(三)写作训练:1、文体方面:训练记叙文写作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一方面结合语文必修教材一、二册“表达交流”部分,安排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即抒情悬念式、双线结构法、凸现细节式、细小场景切入法、旧瓶装新酒、纯朴感人式、第一人称拟人抒情法、虚实互化法等。2、在表达方式和能力方面,结合必修课本第一册学习“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手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阅读小说名篇,积累词语,摘抄好的文段。

高二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写提纲、写标准段、论证方法训练等。

(二)学生办手抄报(讲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三)新闻写作与播报。

(四)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议论文的写作、新闻的写作1、议论文写作技巧。训练事例分析论证法、类比论证法、 形象说理法、辨证说理法、分论点式论证法等。2、消息写作(拟题训练、导语和主体写作)3、说明文训练

(五)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高二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讲故事包括微型小说,或名人故事等。

(二)思维训练系列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训练

(三)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1、记叙性散文(①记人散文②记事散文③记物散文)2、议论性散文3、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技巧方面(结合《高中作文系统学习与训练》一书训练小标题式结构法、“蒙太奇”式结构法、 镶嵌名句彰显文采式、理性分析式、一句立骨法、 内心独白式、整齐句式取胜法等)(四)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诵诗词名篇。

高三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手抄报(时事、新闻、当代热门话题)

(三)写作训练系列:1、文体方面:自由选择2、训练类型方面(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总论、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类型、比喻型话题、多概念关系型话题)(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总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寓意型材料作文、诗意型材料作文、图文型材料作文、事实感悟型材料作文)(3)命题作文(命题题作文总论、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时事新闻材料、当代名人事迹。

高三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作文材料积累本(记录训练过的材料立意、命题及选材)

(三)写作训练系列:文体方面:自由选择训练类型方面(进行高考步骤作文训练)1、准确审题,巧妙立意;2、拟题;3、文体;4、开头;5、结尾;6、结构;7、感情;8、选材;9、内容;10、创新;11、文采

(四)、综合写作训练

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确立的观念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2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队 乒乓球的40+ 新材料 多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6-02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高校乒乓球队,新材料“40+”乒乓球,多球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次研究笔者结合既往文献完成此文,着重讨论了乒乓球的“40+”、乒乓球的新材料及“40+”时代下新材料球的影响,进而对多球训练有利于对技术的掌握、多球训练有利于战术运用、多球训练有利于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多球训练有利于培养队员良好的意志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发现的不足及对策。

1.2.2 访谈法

通过与专项课导师和相关导师交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队各个水平阶段的部分运动员进行访谈。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材料“40+”乒乓球尺寸变化与新材料 “40+”乒乓球的影响

2.1.1 新材料的乒乓球“40+”

在2013年5月巴黎举行的世乒赛上,国际乒联通过决议,自2014年7月1日起,包括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以及国际乒联公开赛及总决赛等大型乒乓球比赛都将使用安全环保、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的新塑料球。球体的大小也随之做出了变化,球体直径由原来的39.5-40.5mm 调整为40.00-40.60mm,由此,乒乓球进入了“40+” 时代,40年长盛不衰的中国国球和世界各国一样,都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乒乓球运动新的里程碑。

2.1.2 40mm乒乓球和新材料“40+”乒乓球的对比

通过对高校乒乓球队队员们的调查咨询,得出了一些结论。从手感上来看,打“40+”新材料球的时候发现,速度和旋转都要比40mm略慢一些。小球时代,乒乓球运动员在使用国产海绵时,普遍喜欢使用厚度为2.1mm的海绵,改用“40+”乒乓球后由于以前使用的海绵硬度过大,厚度也偏薄,在击球时有种沉闷的不舒适感,打不出速度来,且容易下网。对于训练的影响。高校乒乓球队较一般业余爱好者是相对专业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所进行的训练也会更系统一些。乒乓球的五大要素为“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对高校乒乓球队队员的体能要求极高。新型“40+”用球在尺寸上要大一些,这就对队员们的体能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对队员们的体能训练更加重视,对力量、速度、耐性各方面的训练方法要更加详细与完善。

2.2 使用“40+”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的作用

早先时候,多球训练最先运用在排球领域。这一训练方法由前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发明。到了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李仁苏对此法进行借鉴,成功将多球训练运用到乒乓球训练中。时至今日,多球训练已经成为各国各级乒乓球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日常训练内容。

2.2.1 使用“40+”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有利于对技术的掌握

多球训练具有高强度、高密度的特点,可以使得队员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较之单球训练几倍甚至十几倍练习次数,有利于队员们对“40+”用球的熟悉,同时还有利于队员们快速地掌握技能。使用“40+”乒乓球多球训练还提高了队员的步法移动速度,可以使队员们进行多种步法移动训练,例如前后步法以及左右步法,这种多种步法训练在使用“40+”乒乓球单球训练中是很难得到的。

2.2.2 使用“40+”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有利于战术运用

战术组合模拟训练是一种常用的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模式。通过多球训练可以训练出合理的适合“40+”时代的战术。教练员和队员可以根据战术的内容、队员们的打法特点、队员的不同特长技术等一系列条件制定出适合队员自身的多样多球训练战术组合模拟方法。

3.高校乒乓球队使用新材料“40+”乒乓球在多球训练中的不足

3.1 使用“40+”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对实战性的欠缺产生的问题

在“40+”时代之前,多球训练的一大问题就是多球训练较之实际比赛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然而在“40+”时代,这一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供球的位置是固定的,然而比赛的站位却是变动的。供球的供球动作和球的状态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比赛中却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在“40+”时代,多球训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以前遗留下来的训练与实际比赛所具有较大差异性的问题。

3.2 使用“40+”乒乓球进行多球训练对供球者水平产生的问题

与以往的训练相比较,“40+”时代的多球训练对供球者的水平要求过高。由于球体的大小与材料的变化,队员们和供球者对球的熟悉程度都不高,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球的变化。而且在多球多练时,好的供球者对球的速度、旋转以及落点会有有效的控制,来获得理想的训练成效。并不像高校乒乓球队那样,对“40+”乒乓球不熟悉,更不是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这一因素成为了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训练中有效应用的绊脚石。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新材料的诞生后,虽然乒乓球的球体发生了变化,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改变,但是我国男女乒乓球队仍然保持这项冠军的垄断,依然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由此看来,新材料的改变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4.2 建议

4.2.1高校乒乓球队使用“40+”乒乓球应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

多球训练是高强度与高密度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在“40+”时代下的训练强度更高,因此,如果多球训练的时间太长,很容易导致队员运动疲劳,对其身体也会有损伤,从而对乒乓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起到消极的作用。

4.2.2 高校乒乓球队使用“40+”乒乓球应把握练习的速度与节奏

在“40+”时代下,球的速度会比以往有所下降,但是,这种因球体所限制的速度降低是很小的,对高速度快节奏的多球训练来说影响更小。因为高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们还是学生,完成学业是第一任务,因此在训练中要避免受伤,所以更需要把握训练的节奏。

4.2.3高校乒乓球队使用“40+”乒乓球应注重基础提高体能

适应“40+”时代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应对新用球所带来变化的基础。为了满足“40+”时代的身体要求,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体能训练。

抓住对队员的力量训练与灵敏性练习。在新规则下采用新型材质的无缝球以后,球的重量变大、球的体积变大、球的硬度变强,由此造成了球在空中受到的阻力加大, 所以球员在击球的一霎那需要主动发出更大的力量来应对这一变化。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信息技术;体育器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75-02

1 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校要特别重视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质资源,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并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色[1]。体育器材和教具是课内外体育活动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也是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开发创新体育器具,对于体育教学训练以及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体育器具的开发应用,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各种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2 开发体育器具的几点原则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一切体育活动的首要问题[2]。体育器具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器具的大小、轻重、高低、间隔距离的远近等,都要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器具之间的距离等,都要做到全面考虑。在选择产品材料时,不但要注重材料的经济性,更要注重材料的质量,一定要结实耐用,确保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让广大学生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健康锻炼。

实用性原则 在开发体育器材和设施时,应遵循实用性原则,确保体育器材和设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充分发挥体育器具的优势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单纯为了有趣而引入器具,忽视了器具的锻炼功效和安全性原则,将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新开发体育器具一定要经济实用,具有相应的“自保”功能,这就要求器具本身结实耐用,可以选择柔软轻便的材料,如橡胶、软塑料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新的科研成果,对新材料进行开发与研制,提高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环保性原则 开发体育器具使用的大都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旧轮胎、饮料瓶、废报纸等,主要依靠利用废物来实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环保,能够将生活中的废物变废为宝,树立学生的节俭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同时要提醒学生将剩余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3 开发体育器具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开发应用体育器具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3]。以下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应用、现场观察等方法,探寻的几点开发体育器具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仅供参考。

自制体育器具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很多教师都反映体育器具无法满足教学训练需求,这是目前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使其变废为宝,那么在体育教学中不用再担心缺少体育器具。废旧报纸、易拉罐、一次性纸杯等随手丢弃的物品都是可以利用的对象。如在教学训练跳跃类的项目时,就可以利用易拉罐、纸杯和废旧报纸搭建一个桥梁,这个桥梁结构简单,而且样式“新颖”,必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训练中来,同时,这种简易的训练“器具”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学生不必担心碰到受伤,一旦学生放开了,那训练的效果也就提升上去了。

又如塑料瓶可以作为接力棒使用,600 ml的可乐瓶刚好可以作为接力棒来抓握,代替接力棒来完成接力跑的教学训练活动;此外,塑料瓶可以当作障碍物来使用。在跑道上摆上许多装满水或沙子的塑料瓶,学生要绕过这些障碍物完成任务;塑料瓶也可以当作拉拉队的敲击棒来使用,在瓶子中装入沙粒,拉拉队可以使用自制的“敲击棒”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不但噪音小,而且还能起到助威的效果。在学习实心球的时候,笔者就自制了一些“保龄球”,这些“保龄球”的制作材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瓶,将塑料瓶中装满水,然后运用抛实心球的方法去操作塑料瓶,这样同样可以起到训练的效果,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抛实心球的方法。这些自制的体育器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做到变废为宝,同时这些新鲜的事物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一举两得。

改造现有器具 在实际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体育器具是闲置不用的,与其弃之不用,还不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这些体育器具进行改造,将不同的体育器具组合起来重新利用,使其发挥新的效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效率,同时还能增加教学的新颖性,一举两得。如在教学中将羽毛球拍和毽子组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完成了一次“蹴鞠”运动的体验,将羽毛球拍做成球门,把毽子当作蹴鞠,组织学生踢一场“蹴鞠”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经过再创造,这些互不相干的体育器具同样成为我们体育教学的一大助力,不仅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同时还能更好地宣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体育教学训练中针对少年儿童学生年龄特点,不能特别适应成人化的运动器具,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体育器材和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让体育器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条件。比如降低篮筐的高度、改变球体大小、缩小场地尺寸、简化运动器材等,便于学生认知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挖掘隐性资源 除了课堂上所使用的专业体育器具以外,其实还存在许多的隐性资源,如能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不但可以解决体育器具缺乏的问题,同时还能实现体育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大大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水平。例如,学生本身其实就可以当作一种“器具”,比如两个学生手拉手,将手高高举起,中间的空隙可以当作障碍跑的障碍物。这些隐性资源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训练中来,会增强教学的亲切感,练习内容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也能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得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挖掘隐性资源,开发利用好也会成为体育教学训练活动中非常有效的“器具”。

4 结语

体育器具开发利用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学校体育器具现状的实际情况为准,通过自制教具、改造教具以及挖掘隐性资源等途径,开发利用好体育器具,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主动性,提升教学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炎坤,刘小强.谈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场地的利用与开发[J].新课程学习,2011(8):101-102.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4

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规律。根据这个认识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中学议论文写作也完全可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进行训练。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售货小姐看了标牌有错误,不敢作主,便请来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言回绝。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提示:要写好多角度的材料作文,关键是选准最佳角度。这则材料若从顾客角度考虑,可有以下几项立论:“机遇属于敏锐的人”(A);“成功需要据理力争”(B);“如此便宜不该占”(C)。若从制作标牌工作人员的角度,可立论为“粗心大意危害大”(D)。若从总经理的角度,可立论为“错误也是机遇”(E)——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个商店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位总经理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为自己商店树立起良好的恪守信誉的形象,给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显然,上述五个角度以(E)最佳,(C)项次之,(A)、(B)分别只扣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材料,(D)项过于肤浅平俗。

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辩证说理,指的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现象,阐述事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写材料议论文时,提出的观点就不会偏离,在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时,就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

“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全面透彻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不管是“由局部到整体”,还是“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我都遵循螺旋式的目的原理,即同一种大目标下的序列训练在目的上具有局部的反复性和整体的上升性。“局部的反复性”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加写作机会,提高训练效果,巩固所学的写作知识。“整体的上升性”是为了在更广更深的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本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辩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究序列,务求“三性”。

1.科学性

序列训练以写作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要求为依据,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作文训练系统。

2.系统性

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而中学生又似乎不适合系统性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序列训练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的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序列训练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础理论分解为若干“点”,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将这一个“点”的有关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即可不讲成“纯理论”的写作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传授给学生。这样三年下来,“点点”相联,由点成面,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因此可以说,序列训练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3.渐进性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5

【关键词】初中学生;听力素质;培养

与原统编教材相比,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更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并相应地配有听力材料和听力练习。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听力教学,并和其他技能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呢?以下是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听前的准备活动,有层次有步骤地将学生引入听力训练的语言环境中

所谓听前准备活动是指教师在上听力课开始时,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对将要进行听力训练的材料内容有所了解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必要性非常明显――如果学生事先对所听内容毫不了解,对所涉及到的生词、短语、语言环境、背景常识缺乏认识的话,他们就无法实现“可理解的输入”,更不可能根据听力材料进行语言交流。因此,听前必须以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提示。

1.准备活动的内容。听前准备的内容不宜太多、太细。太多学生不易记忆,太细会降低听力训练的难度。这些内容一般包括材料中将出现的关键词,理解材料所必需的背景常识,容易引起歧义或理解困难的重难点,以及听力训练的具体要求、目的等等。

2.准备活动的形式。听前准备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针对不同的听力材料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

第一,采用图片或幻灯。可以通过图片或幻灯引入新词,指导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预测,就画面内容进行讨论等。

第二,采用提问的方式。可通过对已学的课文内容的提问将学生逐步引入听力材料的语言环境,温故知新;可就听力材料的内容设计简单易答的问题,使学生对要接触的材料心中有数。在提问的过程中,切忌难、偏、深,避免动摇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循序渐进的准备活动,可以打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畏难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二、听力训练中的练习活动要与说、读、写等各项训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体现到语言学习上,就是要在听的基础上发展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这就要求听力课的练习不仅有听,还应有其他的形式。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的几种方式:

1.听和说的结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难度、学生的程度和年级的高低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昕/答训练,根据所听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有关Yes/No问题、W/H问题、深层理解、归纳性较强的问题。二是听/重述训练,要求学生重复听到的材料内容,可以锻炼听力的精确性,并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三是听/复述训练,要求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将听力材料的内容重新组织,并完整地表达出来。四是听/表演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听懂、记住材料内容,而且还要进行角色化的模拟交际活动,是听力训练中一个较高层次的练习方式。

2.听和读的结合。要求学生找出听力材料与阅读材料的区别,根据阅读材料找出听力材料的问题答案,根据听力材料找出阅读材料的错误等等。这一结合也常用于阅读课教学中。

3.听和写的结合。主要培养学生准确记录材料内容的能力。在初中阶段一般只能进行听写、填空、完成句子或段落等方式的训练。

4.听和译的结合。进行外语同母语问的转换是实现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高年级、程度较好的学生单独进行。

三、精心选择听力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真正实现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下的听力训练

虽然现行教材每一课后均配有相应的听力练习,但我体会到由于练习的题型较为单调(小学至中学基本一致),词汇量少,内容尚局限于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听力训练的兴趣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我尝试将课本中的听力训练作为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听力的方法、复习阅读课知识的一种基础训练,而选用更多的补充材料来充实听力课的教学,在选材上我通常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1.材料内容要生动有趣,接近学生的生活;难度以接近中等学生水平为宜,使学生易于接受,能长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材料的长度不宜过长,以12分钟为宜,词汇量主要是常用词汇,要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扩充。

3.尽量采用原版磁带,保留材料的背景,这样可以提高真实性,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材料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并且熟悉英语国家人士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有助于其“说”的能力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我运用较多的是《New Concept English》和《Step by Step》。

四、听力教学中要注意处理的两个关系

1.师生的地位关系。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进行交际,因此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尤其是听力课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师是引导者,按照设置好的步骤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教师是组织者,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中心。

2.听力课与其他类型课的关系。按照现行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在每一单元都安排有1节听力训练课,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巩固、提高。但这并不是提高学生听力的唯一机会和唯一途径,可以将其视为整个听力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而真正对学生的听力提高起潜移默化作用的,则是其他课型中用到的各种听力训练方式(如课堂用语、听写、阅读理解等等)。所以绝不能将听力课与其他课型割裂开来,顾此失彼。

总之,听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听力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则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而多,由点及面,反复循环;听力教学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听的有效输入是为了最终更有效地输出。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整体。

【参考文献】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6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 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 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 C ORAL 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课堂。听说活动交替进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在表达,交际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起到交际衔接和促进的作用,并把握时机,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突出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将听说课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某些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其充分认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好哪些技能。有了这些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就要让其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真切的感受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1.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从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启蒙人,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对英语语言初步的感知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有效的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就要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切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活泼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先给他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其次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障碍。通过听和模仿语言材料,先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加鼓励。具体的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可供参考:

(1)材料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大意,主要情节,细节。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具体情况和材料的难易程度安排在听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后可以布置故事复述的练习,选材为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倌,在商店等。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3)短剧表演。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或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短剧,并进行小组评比。

(4)英语儿歌和绕口令练习:儿歌和绕口令不仅是练习英语语音的语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听音,辨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同时还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素材。

(5)英语歌曲,歌剧表演:音乐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比较英汉语言的差别,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表达是的汉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

3.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语歌曲,观赏英文影片,进行课堂语音和听说测试,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课后的听说练习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上面已经提到了利用局域网或校园网给学生提供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如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英文短剧剧本等训练听说的材料,汇编整理后自主练习,再让学生自己组织参加一些英语晚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听说,而且为学生今后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除了教法课之外,其它的英语专业课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无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听说课是其中最灵活,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根据笔者在该专业八,九年的听说教学实践,形成了对该课程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和改进,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中能听能说,重要的是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适应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2]郝建平,李静纯.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虞苏美,李慧琴.大学英语听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7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基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挖掘、利用教材资源。

英语新课标听力材料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景性强,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是非常真实和地道的语言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丰富的听力材料往往只是用于听力训练,教学局限于“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开发、挖掘听力文本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教学资源。实际上英语新课标的听力材料不仅仅是听力的训练材料,它还可以成为学生词汇扩充、句型补充的来源,更可以作为朗读材料、背诵材料、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听力材料,把听力训练与其他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尝试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12 Section B period1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Section B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讨论比较这一话题,听一段关于 school talent show 的对话,完成听力任务,并仿照听力对话,发表自己对 school talent show 中某个人物表演的看法。如果按照教材的传统安排,在复习相关形容词,导入生词后,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完成设置的听力任务,培养并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技巧。这样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整个课堂就是听材料、对答案,而忽视了对听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充分利用,导致听与说、读、写环节割裂。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将上述听力教学部分进行了调整与补充:首先通过讨论班级之最,复习巩固了与本课相关的一些形容词,再过渡到 How about the students in Eliza’s school? 然后在做听力之前让学生把每幅图片和所表演的内容连线。这样,降低第一次听的难度。在完成这个任务后,再来做听力2a Write these names under the performers,难度明显降了许多,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

接下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听力材料,我设置了几个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说、读、写任务:

任务1:阅读听力文本材料,判断正误。

⒈ Eliza played the piano best.(

⒉ Vera played the guitar upside down, and she was the funniest.(

⒊ Dennis can’t juggle at all. And he was the most creative act.(

⒋ Stave and his dog sang a song together, and they were the funniest.(

任务2:根据信息提示,模仿听力材料做对话。

funniest —Steve, worst—Dennis,best—Eliza

A: Did you see the school talent show?

B: Yes, it was really great. 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best performer?

A: I think ______ was the best.

B: What did she/he perform?

A: She/He ______.

B: Who was the ______ performer?

A: I think ______, she/he ______.

B: ______.

任务3:根据听力文本材料进行复述。

在对话的基础上,再次充分利用听力文本材料,设置复述的任务,由模仿对话到归纳总结的复述,主要还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词到句到篇章的语言输出,整合信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做准备和铺垫。

任务4:根据听力文本材料进行写作。

英语新课标要求初中五年级的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独立起草短文,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因此,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遵循“以听说带动读写”的基本原则,设置涵盖语言点的 “写”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由“听”到“写”的训练过程,落实本节课的重点技能目标——强化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上述的听力教学设计不仅引导学生完成听力练习,而且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扩展到说、读、写,旨在充分挖掘教材听力材料潜在的功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听力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把听与说、读、写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其他环节,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⒈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⒉ 袁昌寰.《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⒊ 邵水平. 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6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8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 英语听力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英语的基本目的之一是获取信息,而会听则是获取信息的基本环节。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强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听说在前,这也就强调了听的重要性。但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由于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起城市学生较晚,基础比较差,加上听音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答题技巧,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困难。为了有效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我进行了长期摸索,总结了些许教学方法,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自身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甚至克服心理障碍,我们平时应注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训练创设轻松环境,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听力训练往往是一种强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持续太久,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平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每天都听一些和课文相配套的文章,做到随意听。这样坚持听一两个月,学生会对磁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听力训练做好准备。教师在这一阶段帮助重点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寻找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耐心纠错,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不影响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选择与课文配套的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的选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材料的选择要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要能够使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别的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材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基础为根本,将这些材料搭配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如:一次训练既要有趣味性的内容,要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材料,在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不断使已学的知识和语言现象得以复现,便于积累和记忆,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控制听力训练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成功感。

三、设计适当练习题型

听力练习形式多样,学练结合,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听力理解的题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选择题、简答题、信息转换题等。这就要求老师每次在练习的时候,要适时地将这些题型都照顾到。学生长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在每次做听力的时候就会有目的地看题目,能够弄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在听力训练中,合理安排内容、科学设计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按照教学大纲对听力教学的要求,结合中考听力题型的难度与模式,根据不同年级与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听力材料的内容与难度应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听力材料的题材应做到围绕考纲,丰富多样。七年级完成教科书上的听力训练教学后,八年级可采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听力训练材料;九年级在采用同步听力同时,可增用难度适当的高中英语听力材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但符合他们胃口的听力菜单,可使学生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四、注重技能训练

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之后,教师就要带着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技能训练。因为英语听力中的重读、弱读、连读、语调、意群等技巧对听力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读、语调的变化会改变语句的意思,意群的分辨也会影响听者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所以学生在听题的时候要做到三点:一是心平气和。集中心智,排除杂念,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二是有速记习惯。边听边将所听到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速记,以免遗漏。三是弃“前”保“后”。如果漏掉某题后,应暂时跳过而让思维随听力材料继续,不能为了一题而放弃后面的内容。我们要力争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多听一些材料,挤出时间来补充有一定难度和一定速度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总之,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在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选取适当的听力材料并设计适当的题型,加上必要的技能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9

一、精听泛听巧妙结合

在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中,我们也不一定经常性地在微机上进行,但要间断性地穿插其中,在迎考前的最后半年时间里要提高微机练习的频率。无论在哪儿练习,但中考听力迎考练习仍然要采用精听或泛听两种形式。无论精听泛听,学生练习时都不能习惯性地看着文字材料。我也在课堂上做了一些训练安排。在教学课件中,我安排了较多形式的听力材料,有听故事,听对话,听句子,试题也设计了很多类型,这些都是精听的范畴。精听一些文章应先把听力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各个音节,然后再翻开原文看一看,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可查一下词典。接着再合上书从头至尾再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生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我不赞成看着材料做听力,这样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在练习中也设计了一些泛听内容,这种练习可一遍过,只要听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听不懂,可再播放一遍,要聚精会神,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每一个音节。

二、恰当选取听说材料

无论精听还是泛听。我们都要给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材料,比如科普短文、英文小故事等。要想听力水平提高,要给学生创好环境,最主要的是多练,在几年的迎考训练中,我们英语教研组经常注意此方面的训练,在考前几个月更是每课都进行5~10分钟的听力练习,这样才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时,我们英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借助网络上的资源优势,扩大训练材料的选取范围,提高所选材料的质量。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对于英语中的说。我们根据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对其训练模式进行改革,要改的只是训练方式,但“说”的技能的掌握、“说”的能力的提高还是要遵循其规律的。在人机对话训练模式下,我们的说的训练,分为准备与实践两个阶段进行的。

1 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模仿、复述练习。其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和正确的语调。同时又使流利程度得到提高,英语语感加强。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在线阅读、在线做习题、网上听英语故事,观看英文视频等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扩大英语知识面和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熟练了,在会话时才能说得流利。说得熟练的标准就是要达到不假思索地就能脱口而出,不能存在思考、翻译的状况。让学生尽量多地听、模仿以及复述所听内容,肯定会对真正意义的“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实践阶段:要进行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学生要与计算机对话、生生英语讨论。第一,让学生多听,第二,是去模仿。模仿时要注意:首先要大声地模仿,要口形到位,绝不能小声小气地憋在嗓子眼里,那样达不到训练口语的效果。其次要对说不好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做即时的纠正。学生要尽力去寻找说话的自然感觉,同时用心去揣摩、去体会模仿所说的内容。第三,这项训练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流利英语的效果。

3 巩固阶段:巩固阶段要注意“复述”。学生在口语训练的中期,教师们就要引导他们去复述所读、所听内容。我们人机对话的训练模式主要采用听文章后复述,这让学生既练习了听力,又练习了口语表达。但复述工作要循序渐进,可由一两个句子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一遍不行,多听几遍,越练重听的次数就逐步减少。开始时可能像背诵,但在基础逐渐牢固后:就会不断地放开,训练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们有时也进行一些笔头上的复述,这样做在训练听力口语的同时又加深了学生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对英语语言整体的把握能力。

四、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这也是结合目前我们开展的工作。以及在理论学习上的认识,总结一下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训练的改进工作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要与时俱进地扩充听说训练材料的内容,不断增加新颖的、趣味性的材料。

2 提高听说训练材料的交际性。就是不能停留在学生背对话、背短文的层面上,一定要让学生有真正的听说情境,这一目的是永无止境的,越是真实的环境,才越能提高学生们的水平。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篇10

1.缺乏正确的听力习惯

2.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3.词汇量不够大

4.主要内容抓不住

5.没有听到重要细节 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

6.背景知识缺乏

7.语法方面的知识不熟练

二、听力教学的模式:

1.听前预测(Pre-listening)

在听力教学中,兴趣是前提,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听力材料产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听力训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做听力练习前,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处理一些听力材料中可能会出现的单词短语,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听力训练做好铺垫。

2.听时记录(While-listening)

第一,播放整篇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尽力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与自己听前所做的预测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的效果。

第二,完成练习并核对答案。

第三,进行逐段播放,在每段结束时留出1~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此一来,既给了全班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单独答题;又避免了部分学生(听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来不及记录而影响到对下部分的理解。 在听力训练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充分的预测,听力相对就容易了许多,学生都很认真,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明显比以前更广了。

3.听后延伸(Post-listening)

逐段播放完后,相对简单的题目一般听完后学生就能独立完成;部分题目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达成共识并得出正确答案。。针对个别还不能确定的题目,需要重新再放一遍录音,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然后进行全班核对。

4.及时巩固(Consolidation)

全部完成后,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并及时巩固,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对材料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先进行小组准备,开展合作学习,共同确定听力材料的要点,并且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陈述,并且将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陈述进行比较,然后进行修正,进一步完善本组的内容。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针对课标要求听力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语音、语调,说话人口气的变化,捕捉有用的信息,培养他们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对于要让学生听的材料,教师精心备课,反复听取录音,预测学生的疑难处并做好记录;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存在问题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做好学生获得听能的引路人。

2、坚持用英语授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渲染出一种英语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也尽可能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形成一种“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的有机交融。

3、 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如:

(1)听――答(用Yes/NO回答),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作出正误判断;或者用W/H问答,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进行性质或状态的判断;或者是深层理解。

(2)听――重述,这样做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训练学生听力的精确性;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应并跟上录音中说话人正常的语速。

(3)听――复述,学生可以通过此种练习加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培养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相得益彰的听力训练效果。

(4)听――写,听写是听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常选用的听写内容是课文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