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管理规定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2:02

士官管理规定

士官管理规定篇1

为加强公安现役部队士官队伍建设,提高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根据有关规定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抓好士官队伍建设

(一)深化对士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士官作为公安现役部队管理教育训练的基本骨干、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人才、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完成边防管理、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和警卫执勤等公安保卫任务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公安现役部队的警务机制、勤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执勤装备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对士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党委要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高度,切实把士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抓实抓好。

(二)把握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战斗力标准;把增强素质能力作为核心要求,靠健全法规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矛盾问题,从加强人文关怀入手激发内在动力,在实施分类指导中提高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身心素质良好、骨干作用突出的士官队伍。

(三)强化对士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重视研究解决士官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适时充实管理力量,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和士官队伍建设发展的需要。总队级单位每 年至少全面分析一次士官队伍建设形势,搞好经常性检查指导,解决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问题。支队级单位要扎实做好士官选取配备、培养使用、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指导基层单位抓好士官经常性教育、训练和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政策规定。

二、高标准做好士官选取晋级工作

(四)党委加强统一领导。把士官选取晋级工作作为重要事 项,纳入党委集体研究范围。总队、支队级单位党委要着重指导 基层党组织搞好教育引导,按编制数量、专业结构、标准条件和 规定程序做好士官选取对象的推荐工作,严把初、中级士官审批 关。总队级以上单位党委对士官选取工作适时提出指导意见,抓 好检查督导,对下级推荐的高级士官要认真组织考核,充分尊重,群众公论,做到优中选优。士官的使用岗位,必须与选取命令相 符,不得随意安排专业技术士官改行,机关不得借用基层单位的士官。

(五)规范士官选取程序。严格落实公开公平公正选取士官 的规定要求,把民主推荐作为士官选取的必经程序。中队级单位 要组织召开军人大会,搞好无记名推荐投票。基层党组织要在军 人大会选出的推荐人选中研究确定推荐选取对象。未经民主推荐 和基层党组织集体研究的,不得列入选取范围。总队、支队级单 位要完善各类士官选取的专业技术考核标准,严密组织考核,公 正实施评判。进一步规范选前公示制度,按照审批权限对选取对象逐级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支队级以上单位纪委要全程参与士官选取工作并实施监督。

(六)改进士官选拔办法。拓宽士官来源渠道,逐步增加大专 以上学历义务兵的征接比例,提高士官选拔起点。根据士官编制 岗位和实际需求,积极从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其他具有专 业技能的公民中直接招收士官。全面推行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 法选取士官,逐步建立选取高级士官专家评议制度。

三、努力提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力

(七)严格落实“先训后选”制度。士官选取前必须经过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每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选取初级士官,需经支队级以上单位相应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资格培训;晋升中、高级士官,需经总队级以上单位训练机构或院校进行升级培训;直招士官,需经士官学校或训练机构进行任职培训。对部队自身难以承训的新装备专业,总队级以上单位应协调安排到军地院校或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选取、晋级。

(八)鼓励士官在职自学提高。引导士官着眼部队建设需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学文化,提倡和支持士官参加自考、函授、电大、远程教育等,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优先选取高一级士官。总队、支队级单位要充分发挥训练和管理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活动,建立士官自 学成才的激励机制,视情在经费上予以倾斜。

(九)认真做好士官技能鉴定工作。实行专业技术士官任职 技能资格制度,把士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士官选取、晋级的必要 条件和激励士官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开展 技能鉴定的专业,要尽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考试题 库和考评员队伍,按专业系统落实相关经费、物资保障。对不具 备鉴定条件的专业,可依托军队(武警)或地方有关机构进行评 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程序,按照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等级考 核、等级认定、核发证书等步骤,科学 组织实施。选取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士官,分别应达到初级、中级和技师以上技能等级, 未达到规定技能等级的不得选取。适时增设士官技台邑等级津贴。

四、着力构建士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十)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总队、支队级单位要把士官管理作为部队经常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议管,按级施管,常抓不懈。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把士官管理融入政治教育、执勤训练、综合保障过程中,针对不同时期士官管理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适时开展教育整顿。基层单位要严格落实制度,大胆管理,管用结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十一)建立健全从严管理的约束机制。贯彻依法从严治警 的方针,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建立健全士官管理约束机制。根据不同职级、不同专业士官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施教、因人施管,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士官知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重视对士官“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纯洁士官的生活和交往圈。切实抓好小散远直单位士官的管理,防止出现重用轻管、只用不管现象。对精神状态不好、骨干作用不强的士官要批评教育,对作风纪律松散、发生违纪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十二)建立健全自我管理的养成机制。尊重士官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谈心交流、对话研讨等方式,在平等互动中帮助士官明辨是非、启发自觉。要发挥士官管理士官的作用,采取老带新、强帮弱的方法,高中级与初级士官、党员与非党员士官、部队生长与地方直招士官之间要开展“结对子”活动,在互帮互学、互教互管中共同进步。

(十三)完善士官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双争”活动有关规定,将士兵分为土官和义务兵两个层次组织评比,对评为先进的士官,颁发喜报和证书。在“双争”评比的基础上,公安部组织开展“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和“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优秀士官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对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士官予以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重奖,并在晋级、送学、休假、疗养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大力培养、宣传、表彰士官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当模范的浓厚氛围。改进士官考评办法,有效运用考评结果,推行有条件全程退役制度。

五、切实增强士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十四)建立适应士官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针对士官服役时间长、岗位责任重、业务要求高、实际困难多等特点,围绕强化岗位认同感、职业光荣感和使命责任感,改进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些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士官与义务兵区别开来,单列计划、单设内容、单独实施。支队级单位主要抓好中高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大队级单位主要抓好初级士官教育的组织实施;中队级单位主要搞好对士官的经常性教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士官头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的放矢地搞好婚恋、消费、交往等方面的专题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士官的现实思想问题。总队级以上单位应适时组织编写教育材料,为搞好士官教育创造条件。

(十五)建设过硬的士官党员队伍。坚持党员发展的标准条件,从源头上保证土官党员队伍的质量。士官党员发展比例,控制在非党员士官总数的30%以内。从严格组织生活入手,加大对士官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支队级以下单位每年要组织一次士官 党员公开述职和民主测评,激励士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成立支委的基层单位应至少吸收一名士官党员担任委员,支队级单每年应对担任支委的士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提高士官支委参与 集体领导、开展思想工作、执行组织决议等方面的能力。

六、积极解决士官实际困难和问题

(十六)适当放宽士官在驻地择偶年龄。提倡士官回原籍择偶。回原籍择偶确有困难、男士官年龄超过28周岁、女士官超过26周岁的,经总队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可以在驻地或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

(十七)积极构建士官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士官相关保险制度,协调完善警地保险关系衔接办法。结合公安现役部队实际,有针对性地拓宽士官参保范围,积极构建“总额适度、结构合理、赔偿快捷、补偿有效”的社会保险体系。认真做好伤残士官治疗、评残和优抚工作,建立健全移交安置长效机制,解决好伤残士官长期滞留部队问题。

(十八)重视做好士官住房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初、中级士 官住用集体宿舍,高级士官比照营、团职干部住房待遇实施住房 保障,士官按规定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标准达到每5人周转一套,并及时完善、更新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用。住房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应通过 租房等方式予以保障。加强对士官公寓住房的管理,防止出现挤 占、挪用、租借等现象。

(十九)认真落实士官探亲休假制度。严格执行士官探亲休 假规定,对符合探亲休假条件的士官,应根据部队任务、人员在位率等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保证士官休假制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士官进行疗养。

七、大力加强士官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十)提高士官管理信息化水平。针对士官编配、选取、培训、待遇、退役等管理工作内容多、要求高、工作量大等特点,切实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士官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士官管理保障水平。要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士官队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士官管理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实现动态跟踪、精确管理、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士官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士官管理规定篇2

关键词:通信士官;综合管理;模式

1 通信士官综合管理模式及其内容

通信士官管理模式是指通信士官管理者在总结大量士官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通信士官的管理实践需要,提出的关于通信士官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概括性描述。通信士官综合管理模式的理念核心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人+制度+激励”的紧密结合。人是军队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军队管理之本;制度使军队成为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并不断发展壮大,是军队管理之法;激励使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保持战斗力经久不衰,是军队管理之动力源泉。

根据《中国人民现役士兵服役条例》、《中国人民士官管理规定》等有关士官管理规定,士官管理主要包括士官的思想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兵役管理、待遇管理和心理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就通信士官综合管理而言,其管理内容对应为通信士官的思想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兵役管理、待遇管理和心理管理等六个主要方面。针对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内容,采用AHP建立起通信士官综合管理模型。

2 通信士官综合管理模型的假设过程

首先,讨论模型假设的合理性。通信士官管理是一项人文、规章、动态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咨询专家意见,调查通信士官管理实际,确认模型的合理性。其次,确定模型的内容。将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目标分解为三个战略目标:增强部队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提升部队发展潜力。通信士官综合管理内容分为六项:思想管理、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兵役管理、待遇管理和心理管理。再次,确定模型的层次。遵循AHP,确定三个层次。目标层:通信士官综合管理重点。准则层: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战略目标。方案层: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六项内容。

3 模型相关概念说明

本模型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在一定准则和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数理分析和计算,得出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重点(O),进一步阐释、说明通信士官管理应达到的要求。具体来讲,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战略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增强部队稳定(S1):是指通过对通信士官的有效管理,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上可靠;能够增强部队的稳定,保证部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训练秩序、生活秩序、战备秩序等;保证部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量避免不相干的外界事物冲击部队建设。二是提高部队战斗力(S2):是指通过对通信士官的有效管理,能够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保证在当前军事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拳头力量,拉得动、用得上、打得赢;保证在训练中以战斗力为标准,科学施训、紧贴实战,不断提高战斗力水平。三是提升部队发展潜力(S3):是指通过对通信士官的有效管理,促进五支队伍建设,培养部队基础建设力量,为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层平台,为我军长远发展作好基础铺垫。对于“通信士官综合管理内容”,在前面已经有说明,这里只将其用字母代替:思想管理(P1)、业务管理(P2)、行政管理(P3)、兵役管理(P4)、待遇管理(P5)、心理管理(P6)。

5 模型结果

从表2.4可以看出,通信士官综合管理的六项内容按所占的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的结果是:思想管理(0.2818)>行政管理(0.2324)>业务管理(0.1829)>兵役管理(0.1598)>待遇管理(0.0818)>心理管理(0.0613)。这也是通信士官综合管理六项内容相对重要性的排序,为进一步做好通信士官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通信士官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文中表内的因素随时间和条件的改变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不影响研究结果的构成和特质,因而在相当一个稳定的时期内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写组.新编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366.

[2][美]赛佛林,坦卡德.传播的起源、研究和应用[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3.

士官管理规定篇3

教育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军队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明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只有坚持思想为先的原则,才能取得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为此在吸取去年我营管理工作成功的基础上,重点在四个教育上下功夫,加大条令条例、法纪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扎实打牢官兵讲安全、讲服从的思想基础。一是严格落实教育时间,确保教育的经常性。坚持每月落实法纪教育,增强官兵法纪意识;落实每周星期六上午第一个小时进行条令条例和安全常识的学习教育,强化官兵条令观念;结合官兵思想实际,适时进行随机教育,确保官兵思想不滑坡,安全树的牢。二是严格教育制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前都要认真进行备课示教,并由营领导严格把关,坚持备课质量不过关的不上台,教案不熟悉不上台,确保教育效果的落实。三是严格规范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采取日记一条,周学一节,月考一次的办法,本着牢记本职的,掌握共同的,熟悉基本的,了解相关的的原则,搞好条令条例和安全规定的学习。通过教育学习达到营队按条令运行,干部按条例带兵,战士按条令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制度,严格执纪,在从严治军上狠下工夫

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证,执纪是前提,加强营队的管理教育,其核心是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执行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加大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在八小时以外人员的管理上,实行三控一管对临时外出人员严格实行两证一条管理;在重大节日和节假日派出纠察,实施全程监管;对重点人员实行分负责,责任承包,谁出问题,板子打在谁身上。二是严格纪律规定,决不迁就照顾。连每周,营每月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和《两个经常工作分析会》大力表彰在管理教育中敢管,会管的先进个人,对不服从管理的个人亮黄牌,对屡教不改的和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的骨干实施必要的纪律处分,不留面子,不纵容。三是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制度。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能够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纪律中,人人都在管理中。四是深入开展学职责,尽职责,查职责活动。坚持制度重在落实,我们将严格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把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各职人员的作用,对官兵执行规定的情况,坚持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考核讲评。

三、用心培养,加强士官队伍建设

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士官素质,是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把士官按干部培养,当战士管理是我营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较好,今年我营将进一步研究完善。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之明确自己不再是普通一兵,要认清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做履行职责的模范,做遵规守纪的标兵,做钻研本职业务的尖子,做尊重领导、服从管理的榜样。二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结合旅团士官培训计划安排,从士官成长进步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出发,鼓励士官自学,函授,积极参加培训。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从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对上级培训的士官,要求他们必须带着成绩回来;把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士官培训周,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组织干部授课辅导,或集体进行难题会诊。三是严格管理,不迁就照顾。我们制定《士官量化管理细则》采取营连考,群众评,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全过程对士官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每季度公布一次,结合每月对士官的德、能、勤、绩民主评议的结果进行讲评,与士官的成长进步挂钩,以促进士官认真履行职责。四是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士官一般政治素质好,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兵中有一定威信,因此我们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敢于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专业训练中传知识,当参谋,在经常性管理教育中当助手,当干部缺编时,让他们职务,负责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特长。

四、正规秩序,注重养成,提高官兵的文明素质

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既是管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我们将严格以旅(团)《管理教育工作指示》为依据,规范连队四个秩序,从干部到战士,从硬件到软件,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逐一规范统一。在内容上,重点规范生活秩序,在时间上以八小时以外为重点在对象上,重点加强三部一班秩序的正规。在官兵中牢固树立我是标兵,全连正规的思想,积极开展评比竞赛活动。每月树立一批秩序正规的班、排、个人,每季度评出一个四个秩序正规的连队。

管理教育贵在养成,也难在养成,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在规范养成上狠下工夫。一是抓十五个三的养成训练。营成立十五个三养成动作示范班,让官兵示范观摩,以点带面,带动全连;每周安排两个早操时间进行养成动作训练和会操,打牢养成基础,提高养成标准。二是从抓干部、士官入手,带动养成。干部、士官形象的好差,最具说服力,为此我们将开展周赛月评活动,每月评出名养成好的干部和名养成好的士官,并对养成较差的干官、士官进行曝光,以此推动营队养成水平的提高。三是从检查督导入手,推动养成。严格的养成,必须加强检查和督导,否则就会时断时续,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我们将采取三纠方法,即官兵互纠,连队自纠,门卫随纠的方法,来促进官兵日常养成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标语、小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文明带兵、文明服务、文明值勤和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事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养成的良好氛围。

士官管理规定篇4

一、抓好“两个样板”,以点带面促管理

(一)狠抓支队机关规范化建设样板,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俗话说:上行下效。但在以往的管理教育中,往往存在严下松上,抓基层严,抓机关松的倾向。近几年来,总队明确提出从机关抓起,从干部抓起的要求,并把我们支队作为机关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为了真正成为全省部队机关管理的样板和先进典型,支队始终坚持“从领导干部严起,从领导机关抓起"的原则,叫响“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为基层做表率”的口号。从转变作风、规范设置、完善制度、严格考评等措施入手,使机关管理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一是抓作风转变。机关作风重点突出“六查六看六纠正”:即查思想,看宗旨观念牢不牢,纠正“不负责任现象”;查工作,看服务观念好不好,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查纪律,看组织观念强不强,纠正“松、散、懒”现象;查警容,看“军人形象”好不好,纠正警容不整,礼节礼貌差的不良风气;查作风,看务实观念好不好,纠正“飘、浮、虚”的工作作风;查团结,看大局观念好不好,纠正“自由主义”思想。在整顿中,领导干部坚持从我做起,敢于揭丑亮短,并做到“三不放过”,即问题没找准不放过,干部、战士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通过整顿,机关的松转变为严,散转变为紧,懒转变为勤,各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齐抓共管,机关的工作秩序、工作作风均有很大改变。

二是抓设置规范。支队机关在内务设置上,坚持用条令条例的标准严格要求,坚决做到“三统一”:即办公设施统一,制度悬挂统一,记录规格统一,有效改变了以往机关办公设置混乱,标准不一的现象。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警勤分队的规范化管理,对警勤人员采取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的方法,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严起,要求分队的一切工作均与基层中队同等要求,为基层做出了表率。

三是抓制度完善。我们依据条令条例和《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若干规定》的要求,制订了《机关营院管理规定》、《战勤值班制度》、《车辆使用制度》、《警容风纪检查制度》和上下班点名、内务卫生抽查等27种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本,要求人人熟记,自觉遵守,从而使人人都在制度约束之下,事事都在制度管理之中。

四是抓量化考评。支队根据《机关正规化建设标准》,制订了《机关工作考评细则》,对机关干部的警容风纪、工作秩序、工作态度、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考评,由值班首长带领值班干部不定期抽查,每周总评一次,月底综合评比。凡在抽查中,发现警容不整、迟到早退、工作任务完成不及时的,除扣除相应的考评分外,还扣除一定的考勤费。严格地考评建立了良好的办公秩序,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前两年,支队四个部门的工作成绩均在全省前三名。

(二)狠抓大队规范化建设的样板,促进基层部队管理全面上台阶

市现辖2区10县1市,支队下设13个大队,15个中队。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总队提出的“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管理上水平,防火灭火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营房营院有了明显改观,不少大中队成为了花园式单位和当地的一个“景点”。但是在管理上,差异却比较大,“松、散、乱"的现象在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为了统一基层部队管理标准和模式,按照总队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了市消防大队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以试点形成基层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以大队带动和促进全市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两个重点”,率先垂范促管理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必须先严官。所以,在部队管理中,我们突出警官和士官两个重点,坚持以干部带士官,以士官带士兵。

(一)突出干部管理的重点。抓干部管理,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责任心问题,二是管理素质问题。强化干部责任心,就必须要求全体干部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心在营中”,做到与战士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做到“六到位”(早操到位、操课到位、就餐到位、娱乐到位、点名到位、劳动到位)。但是,真正让基层干部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部队广泛开展了“比一比,看一看”活动:即比内务,看谁内务规范;比形象,看谁警容严整;比学习,看谁劲头足;比工作,看谁成绩好。促使干部以模范行为引导士兵,以人格力量影响士兵。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支队统一在基层大、中队制作了“干部五同公开栏”,由执勤班长填写,每周公布干部“五同”情况,使全体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每年新兵到部队后,支队军政主官都会给新兵下发一张官兵联系卡,公布手机号码和联络电话,明确告示,凡是遇到干部、班长在管理中违反条令条例,或者他们模范作用不强等情况,均可直接打电话向支队领导反映。去年初,一名班长在组织训练中,方法简单,训练强度过大,有一名身材瘦小的新兵吃不消,便产生逃离部队的念头,但看见官兵联络卡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支队领导的电话,支队领导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日常管理中,支队建立了电话点名制,每周坚持不定期对基层干部电话点名,由支队政治处或值班首长实施,有时通过无线网点名,有时直接打基层单位的电话点名。对一次不在位的,全市通报批评,两次的到支队作检查,三次以上者,不仅调离原岗位,而且推迟半年晋衔、晋职,有力防止了干部的离兵、离营现象。同时,我们还开展评选“基层一对好主官”活动,每年两次由战士民主推选,年终支队党委综合考评,评出五对“基层一对好主官”,从而使基层大、中队主官自觉摆正位置,用权不争权,补台不拆台,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基层班子建设。

(二)突出了士官管理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行后,部队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士官摆正位置,强化骨干意识、表率意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质量关,在“入口”上下功夫。我们在士官选取中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一个达标”:即经过培训的优先,具有专业技术的优先,担任骨干的优先,选取高一期的必须在各年度内考评均达到“称职”以上标准。并坚持宁缺勿滥,做到“四有四不”(有申请、有推荐、有考察、有审批,不降低标准,不暗箱操作,不看表象,不搞变通),坚决抵制说情风、递条子、拉关系、打招呼的不良现象,确保士官队伍的高素质。如年底,永新县消防大队战士王西杰,平时作风散慢,自我要求不严,在士官选改时,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但支队坚持原则,充分重视群众意见和考评结果,按排他退伍。

二是注重传帮带,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我们让士官担任思想工作小指导员、训练场上小教员、科技文化小辅导员、日常生活小管理员,经常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传方法,充分调动了士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训练的教头,管理的助手,工作的模范。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谈心交心、定期分析、述职评议、检查讲评、综合评定、末位帮教的六项措施,促使各级士官摆正位置,扎实工作,每年全市部队有80%以上的士官立功受奖,评为先进典型。

三是严格落实《规定》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我们依据《士官管理规定》、《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的要求,进一步严格了士官管理,坚持强化士官的“兵”意识,把士官与义务兵同等看待、同等要求,在管理上不搞双重标准,工作上不搞个别对待。凡发现一级士官穿皮鞋和使用手机、BP机的,一律收缴。年,我们在基层访察中,共收缴了2部手机,3部BP机,3双皮鞋、2套便衣、5根非制式皮带,并对这些士官在全市通报批评,推迟半年晋档,有效防止了士官生活上搞特殊化。同时,我们及时制订了《士官管理考评标准》,对各类士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实行跟踪考评,每周评比、每月公布、每季综合讲评一次。支队司令部还坚持每月对所有士官进行综合督查一次,对考评成绩差、表率作用不强的,不仅全市通报批评,而且推迟晋衔晋级,情况特别严重的,将取消士官资格。

三、狠抓“四个落实”,管教并举促管理

(一)狠抓了条令教育的落实。我们加强了条令条例的经常性学习:

一是集中时间系统学。每年新兵入伍都要集中一定时间,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地学习条令。

二是把握重点反复学。对军人职责、纪律奖惩、行为规范、日常制度、安全工作等重要内容,组织官兵反复学习。

三是抓住时机集体学。充分利用季节交替、重大节日、兵员补退等重要时机组织学习。

四是发现问题及时学。结合日常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

五是坚持制度经常学。认真落实“每周条令学习日、每月条令考试日”制度,保证条令学习经常化、制度化。

六是形式多样灵活学。采取组织条令知识竞赛、学条令体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队前提问等方式,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官兵真正学懂条令内容,吃透条令精神,熟悉条令要求,掌握条令标准。自公安部消防局《兵员管理规定》和《士官管理规定》下发后,支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市部队学习贯彻。在学习中,坚持周有学习,周末考试的制度,并要求每个士兵、每个士官都必须原原本本地学习一遍,做到三本齐全(学习记录本、心得体会本、作业本)。司令部在访察中,经常采取抽考、提问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士兵、士官的学习积极性。

(二)狠抓了安全工作的落实。安全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但影响中心工作。支队以人、车为重点,进一步制订了《安全防事故工作制度》,设立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即支队与大队、大队与中队、中队与班、班与个人都必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机制。同时,我们坚持中队周有安全学习,大队月有安全教育,支队季有安全形势分析的制度,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特点,组织部队开展安全教育整顿活动,让官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我们尤其加强了车辆管理,严格派车、跟车制度,凡小车驶离本辖区时,都要向支队司令部领导报告,同意后方可外出。在平时,我们注重抓好车辆器材的逐日检查,每天就寝前15分钟,由执勤班长组织检查,按要求向执勤队长报告,使中队干部了解掌握车辆性能和器材状况,及时消除一些事故隐患,从而确保了部队的安全稳定,支队连续三年无事故。

(三)狠抓访察制度的落实。为确保部队管理和建设全面上台阶,我们借鉴天津消防总队的经验,结合实际建立了一种适合部队管理需要的访察监督机制。

一是支队成立了主官任组长的访察工作领导小组,四个部门领导为成员,配备了访察车和访察专用包,建立了每周对驻市大队访察一次,每月对县大队访察一次的制度。

二是在访察中,支队做到“抓实、动真、碰硬”,维护纪律的严肃性。采取了白天暗访、夜间突查、节假日重点查等方法,不仅要查执勤备战、学习训练、伙食管理,也查官兵关系、警民关系、廉政建设和基层呼声等。对查出的问题一律在通报中曝光,毫不留情。

三是奖惩严明。支队每季将访查情况进行总评打分,对第一名的单位则在营区内悬挂“部队管理教育先进单位”的金色铜牌,对最后一名的单位则悬挂“部队管理教育不合格”的黄牌,并限时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摘除,凡两次被挂黄牌的单位,年内不得评先。月,县大队因管理时紧时松,部队内务不规范,而被挂上黄牌警告,深深地触动了大、中队官兵的思想,发出了一个月不改面貌,自动接受处理的誓言,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部队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官兵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基层官兵的工作责任心,使全体官兵树立了“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团队意识。

(四)狠抓奖惩措施的落实。

士官管理规定篇5

一、抓好“两个样板”,以点带面促管理

(一)狠抓支队机关规范化建设样板,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俗话说:上行下效。但在以往的管理教育中,往往存在严下松上,抓基层严,抓机关松的倾向。近几年来,总队明确提出从机关抓起,从干部抓起的要求,并把我们吉安支队作为机关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为了真正成为全省部队机关管理的样板和先进典型,支队始终坚持“从领导干部严起,从领导机关抓起"的原则,叫响“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为基层做表率”的口号。从转变作风、规范设置、完善制度、严格考评等措施入手,使机关管理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一是抓作风转变。机关作风重点突出“六查六看六纠正”:即查思想,看宗旨观念牢不牢,纠正“不负责任现象”;查工作,看服务观念好不好,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查纪律,看组织观念强不强,纠正“松、散、懒”现象;查警容,看“军人形象”好不好,纠正警容不整,礼节礼貌差的不良风气;查作风,看务实观念好不好,纠正“飘、浮、虚”的工作作风;查团结,看大局观念好不好,纠正“自由主义”思想。在整顿中,领导干部坚持从我做起,敢于揭丑亮短,并做到“三不放过”,即问题没找准不放过,干部、战士未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通过整顿,机关的松转变为严,散转变为紧,懒转变为勤,各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齐抓共管,机关的工作秩序、工作作风均有很大改变。

二是抓设置规范。支队机关在内务设置上,坚持用条令条例的标准严格要求,坚决做到“三统一”:即办公设施统一,制度悬挂统一,记录规格统一,有效改变了以往机关办公设置混乱,标准不一的现象。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了警勤分队的规范化管理,对警勤人员采取集中住宿,统一管理的方法,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严起,要求分队的一切工作均与基层中队同等要求,为基层做出了表率。

三是抓制度完善。我们依据条令条例和《公安消防部队官兵、营区管理若干规定》的要求,制订了《机关营院管理规定》、《战勤值班制度》、《车辆使用制度》、《警容风纪检查制度》和上下班点名、内务卫生抽查等27种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本,要求人人熟记,自觉遵守,从而使人人都在制度约束之下,事事都在制度管理之中。

四是抓量化考评。支队根据《机关正规化建设标准》,制订了《机关工作考评细则》,对机关干部的警容风纪、工作秩序、工作态度、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考评,由值班首长带领值班干部不定期抽查,每周总评一次,月底综合评比。凡在抽查中,发现警容不整、迟到早退、工作任务完成不及时的,除扣除相应的考评分外,还扣除一定的考勤费。严格地考评建立了良好的办公秩序,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前两年,支队四个部门的工作成绩均在全省前三名。

(二)狠抓井冈山大队规范化建设的样板,促进基层部队管理全面上台阶

吉安市现辖2区10县1市,支队下设13个大队,15个中队。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总队提出的“硬件建设上档次,软件管理上水平,防火灭火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营房营院有了明显改观,不少大中队成为了花园式单位和当地的一个“景点”。但是在管理上,差异却比较大,“松、散、乱"的现象在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为了统一基层部队管理标准和模式,按照总队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了井冈山市消防大队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以试点形成基层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思路,以井冈山大队带动和促进全市部队管理水平的提高。

抓基层部队管理,我们始终把握一条,就是严格按条令条例和消防局两个规定统一标准、统一设置、统一制度、统一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的特点和优势,抓住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人人参与管理,狠抓教育养成。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我们不仅要发挥干部、班长、骨干的管理监督作用,更要发挥其他士兵的管理监督作用,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良好局面。通过在井冈山试点,我们在每班都成立“六小员”:即条令条例辅导员、思想矛盾化解员、安全工作监督员、警容风纪纠察员、器材装备保管员、卫生防病检查员。由他们对全队官兵工作、训练、学习和生活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晚在就寝前利用20分钟进行反馈讲评,反馈的情况与官兵成长进步挂钩,营造了一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的氛围。有一天早操时,中队指导员领花钉斜了,一名班长着装不符合条令规定,警容风纪纠察员立即进行了纠正,并在量化考评中登记扣分。还有一次在清理塌方的劳动中,一名战士的脚被钉子划破了,他认为不太要紧,便没作声,但这事被安全工作监督员发现了,立即向中队干部报告,中队干部带他到医院打了一针破伤风,确保了战士的健康。

二是注重抓好教育导向。当前,士兵中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吃苦精神不强。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井岗山是全国著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优势,坚持开展有井岗山特色的“双六一”思想教育,即:新战士入伍或刚调入大队的战士首先要接受“入队六个一教育”(吃一顿红米饭,听一堂传统课,读一本红军书,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扫一次烈士墓)。老兵退伍时,又开展“离队六个一教育”(送上一把红米,带上一本《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向烈士们再敬一个礼,同“先烈们”合上一个影,为“消防林"护一次绿,到共建点再做一次好事),使官兵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牢了思想根基。通过试点,井冈山市消防大队真正实现了管理促工作,管理出战斗力的目标。在井冈山,消防大队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广大群众,无不对这支队伍交口称赞。该大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大队党总支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表彰,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大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中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学天津先进中队”、“全国岗位练兵先进中队”。XX年8月,总队在井冈山大队召开了“基层部队规范化管理试点现场会”,通过推广井冈山大队的管理经验,全市部队基层单位的管理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 突出“两个重点”,率先垂范促管理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严,必须先严官。所以,在部队管理中,我们突出警官和士官两个重点,坚持以干部带士官,以士官带士兵。

(一)突出干部管理的重点。抓干部管理,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责任心问题,二是管理素质问题。强化干部责任心,就必须要求全体干部做到“身在兵中、兵在心中、心在营中”,做到与战士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做到“六到位”(早操到位、操课到位、就餐到位、娱乐到位、点名到位、劳动到位)。但是,真正让基层干部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部队广泛开展了“比一比,看一看”活动:即比内务,看谁内务规范;比形象,看谁警容严整;比学习,看谁劲头足;比工作,看谁成绩好。促使干部以模范行为引导士兵,以人格力量影响士兵。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支队统一在基层大、中队制作了“干部五同公开栏”,由执勤班长填写,每周公布干部“五同”情况,使全体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在每年新兵到部队后,支队军政主官都会给新兵下发一张官兵联系卡,公布手机号码和联络电话,明确告示,凡是遇到干部、班长在管理中违反条令条例,或者他们模范作用不强等情况,均可直接打电话向支队领导反映。去年初,一名班长在组织训练中,方法简单,训练强度过大,有一名身材瘦小的新兵吃不消,便产生逃离部队的念头,但看见官兵联络卡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支队领导的电话,支队领导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日常管理中,支队建立了电话点名制,每周坚持不定期对基层干部电话点名,由支队政治处或值班首长实施,有时通过无线网点名,有时直接打基层单位的电话点名。对一次不在位的,全市通报批评,两次的到支队作检查,三次以上者,不仅调离原岗位,而且推迟半年晋衔、晋职,有力防止了干部的离兵、离营现象。同时,我们还开展评选“基层一对好主官”活动,每年两次由战士民主推选,年终支队党委综合考评,评出五对“基层一对好主官”,从而使基层大、中队主官自觉摆正位置,用权不争权,补台不拆台,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基层班子建设。

(二)突出了士官管理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行后,部队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士官摆正位置,强化骨干意识、表率意识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着重抓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质量关,在“入口”上下功夫。我们在士官选取中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一个达标”:即经过培训的优先,具有专业技术的优先,担任骨干的优先,选取高一期的必须在各年度内考评均达到“称职”以上标准。并坚持宁缺勿滥,做到“四有四不”(有申请、有推荐、有考察、有审批,不降低标准,不暗箱操作,不看表象,不搞变通),坚决抵制说情风、递条子、拉关系、打招呼的不良现象,确保士官队伍的高素质。如XX年底,永新县消防大队战士王西杰,平时作风散慢,自我要求不严,在士官选改时,到处找人说情、拉关系,但支队坚持原则,充分重视群众意见和考评结果,按排他退伍。

二是注重传帮带,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我们让士官担任思想工作小指导员、训练场上小教员、科技文化小辅导员、日常生活小管理员,经常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传方法,充分调动了士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训练的教头,管理的助手,工作的模范。在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谈心交心、定期分析、述职评议、检查讲评、综合评定、末位帮教的六项措施,促使各级士官摆正位置,扎实工作,每年全市部队有80%以上的士官立功受奖,评为先进典型。

三是严格落实《规定》,在依法管理上下功夫。我们依据《士官管理规定》、《官兵行为十五个严禁》的要求,进一步严格了士官管理,坚持强化士官的“兵”意识,把士官与义务兵同等看待、同等要求,在管理上不搞双重标准,工作上不搞个别对待。凡发现一级士官穿皮鞋和使用手机、bp机的,一律收缴。XX年,我们在基层访察中,共收缴了2部手机,3部bp机,3双皮鞋、2套便衣、5根非制式皮带,并对这些士官在全市通报批评,推迟半年晋档,有效防止了士官生活上搞特殊化。同时,我们及时制订了《士官管理考评标准》,对各类士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实行跟踪考评,每周评比、每月公布、每季综合讲评一次。支队司令部还坚持每月对所有士官进行综合督查一次,对考评成绩差、表率作用不强的,不仅全市通报批评,而且推迟晋衔晋级,情况特别严重的,将取消士官资格。

三、狠抓“四个落实”,管教并举促管理

(一)狠抓了条令教育的落实。我们加强了条令条例的经常性学习:一是集中时间系统学。每年新兵入伍都要集中一定时间,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地学习条令。二是把握重点反复学。对军人职责、纪律奖惩、行为规范、日常制度、安全工作等重要内容,组织官兵反复学习。三是抓住时机集体学。充分利用季节交替、重大节日、兵员补退等重要时机组织学习。四是发现问题及时学。结合日常管理中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五是坚持制度经常学。认真落实“每周条令学习日、每月条令考试日”制度,保证条令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六是形式多样灵活学。采取组织条令知识竞赛、学条令体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队前提问等方式,增强学习效果。确保官兵真正学懂条令内容,吃透条令精神,熟悉条令要求,掌握条令标准。自公安部消防局《兵员管理规定》和《士官管理规定》下发后,支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市部队学习贯彻。在学习中,坚持周有学习,周末考试的制度,并要求每个士兵、每个士官都必须原原本本地学习一遍,做到三本齐全(学习记录本、心得体会本、作业本)。司令部在访察中,经常采取抽考、提问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士兵、士官的学习积极性。

(二)狠抓了安全工作的落实。安全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但影响中心工作。支队以人、车为重点,进一步制订了《安全防事故工作制度》,设立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即支队与大队、大队与中队、中队与班、班与个人都必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机制。同时,我们坚持中队周有安全学习,大队月有安全教育,支队季有安全形势分析的制度,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特点,组织部队开展安全教育整顿活动,让官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我们尤其加强了车辆管理,严格派车、跟车制度,凡小车驶离本辖区时,都要向支队司令部领导报告,同意后方可外出。在平时,我们注重抓好车辆器材的逐日检查,每天就寝前15分钟,由执勤班长组织检查,按要求向执勤队长报告,使中队干部了解掌握车辆性能和器材状况,及时消除一些事故隐患,从而确保了部队的安全稳定,支队连续三年无事故。

(三)狠抓访察制度的落实。为确保部队管理和建设全面上台阶,我们借鉴天津消防总队的经验,结合实际建立了一种适合部队管理需要的访察监督机制。一是支队成立了主官任组长的访察工作领导小组,四个部门领导为成员,配备了访察车和访察专用包,建立了每周对驻市大队访察一次,每月对县大队访察一次的制度。二是在访察中,支队做到“抓实、动真、碰硬”,维护纪律的严肃性。采取了白天暗访、夜间突查、节假日重点查等方法,不仅要查执勤备战、学习训练、伙食管理,也查官兵关系、警民关系、廉政建设和基层呼声等。对查出的问题一律在通报中曝光,毫不留情。三是奖惩严明。支队每季将访查情况进行总评打分,对第一名的单位则在营区内悬挂“部队管理教育先进单位”的金色铜牌,对最后一名的单位则悬挂“部队管理教育不合格”的黄牌,并限时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摘除,凡两次被挂黄牌的单位,年内不得评先。XX年3月,峡江县、安福县大队因管理时紧时松,部队内务不规范,而被挂上黄牌警告,深深地触动了大、中队官兵的思想,发出了一个月不改面貌,自动接受处理的誓言,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部队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官兵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基层官兵的工作责任心,使全体官兵树立了“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团队意识。

(四)狠抓奖惩措施的落实。一是建立了工作责任联带制。支队实行党委抓总、领导挂点、部门包片的工作责任联带制,严格规定挂点的部门和领导对本挂点单位的各项工作均负联带责任,促使各级领导和部门不仅要关心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而且对其它工作要进行督促检查。二是严格奖惩。在量化管理考评中,对月考评成绩优秀的士兵,在光荣榜内公布表彰;对成绩一般、工作平庸的,则在曝光台内点名批评。而且每次在士兵考学、入党、学驾驶、士官晋衔、晋级时,都把考评情况的好坏作为重要的取舍条件。对干部则在年终总评时公布成绩,对能力强、素质好,有开拓精神,考评成绩优秀的干部,则破格提拨到主官岗位上。对那些“守摊子、混日子、陪妻子、抱孩子、捞票子”的,考评成绩不合格的干部,均实行离岗培训,推迟晋衔、晋职,严重违反纪律的,则采取组织措施。去年,我们就有三名干部因考评不合格而送到总队教导大队实行离岗培训,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干部、士兵服从管理、奋发向上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规范“四大秩序”,点滴抓起促管理

建立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根据吉安的实际,进一步规范了部队的四大秩序:

一是规范了执勤秩序。我们严格按《执勤条令》的要求,建立了支队三级、大队二级值班执勤制度,坚持每天逐级报平安,每周一上午交接班,由值班部门综合情况,各部门报告下周主要工作,使各级领导时刻掌握全市部队的动态。在平时,我们健全了装备检查等各项制度。如车场日制度,即每周六车场日时,各班除检查车辆装备和执勤交接外,班长还要就所有装备的功能、使用方法等业务知识向各号员进行考核,促使各号员对所有装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了如指掌。

二是规范了训练秩序。我们按照《训练指导法》要求,将所有的课堂授课、体能、技能、战术训练均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程序进行。尤其在作业实施时,我们又进行“五步教学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检查验收、小结讲评),并做到组织严密,内容完整,程序规范,管理严格,训练保障有力,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安全有序。

三是规范了工作秩序。我们健全了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坚持了会议汇报、请示报告、总结讲评等工作制度。军政之间、上下级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定期分析研究部队建设和消防监督情况,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士官管理规定篇6

一、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

我军士官培训是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士官制度改革而发展,随着士官制度改革深入而逐渐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后勤士官培训与整个士官培训的发展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培训体制初步形成

构建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培训体系是后勤士官培训的重大现实问题。总部建立的院校、训练机构、教导机构三级培训体制,在培训实践中基本落实。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培养后勤士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规模办学已见成效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后勤士官培训相关院校、训练机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撤并整合,由分散设置逐步走向集中。专业设置与部队后勤岗位需要基本匹配。归口培训体制初步形成,按照训练任务规划,面向全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归口总后院校培训。每个承担后勤士宫培训任务的院校也在积极申请培训任务,同时在己开设专业的基础上辐射新的专业。后勤士官培训走向规模适度、综合集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方便总部管理。

(三)配套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逐步深化,后勤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军委、总部及相关院校、训练机构深入研究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基本配套的制度、一法规为后勤士官培训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军委深化士官改革方案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对后勤士官培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特点规律日益凸现

后勤士官培训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是后勤士官培训规律的具体体现。后勤士官培训属于军队任职教育,也属于国家职业教育范畴,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定向性。后勤士官培训要与部队的后勤士官编制及配备结构要求相匹配。二是阶段性。后勤士官培训形成了由初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逐步深化的系统体系。三是针对性。后勤士官的任职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必须贴近后勤岗位要求。四是综合性。后勤士官培训必须使后勤士官在政治、军事、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实用性。后勤士官培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实用专向,必须学得会,用得上。后勤士官培训的基本规律体现为三个“必须适应即必须与部队基层建设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宫职业特点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

(五)培训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职能定位和岗位需要,各后勤士官培训单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总部、各大单位有重点地加大了相关院校、训练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力度,生活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训练

场地环境、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后勤士官教育训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后勤士官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与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及部队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叠加,培训任务分散

目前,士官训练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从总部及各大单位层面看,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后勤士官院校。将部分后勤士官培训放置到以承担军官培训为主的院校中,士官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条件不适应士官以技能为主的培养要求,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士官学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还有部分后勤士宫的专业培训由各大单位后勤训练机构或教导机构承担,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机构重叠、专业单一、相对分散的培训格局,不符合归口培训、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联勤联训的要求,不利于军事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生源起点不高,培训层次偏低

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即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一是入学文化程度起点要求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应提高到高中以上。二是专业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入学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新型后勤士宫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入学前的专业经历和专业基础尤为重要,没有相应的岗位经验与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后勤士官院校教育以中专培训为主,对士官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实际培训的低层次的矛盾尤为突出,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士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专业设置不全,受训覆盖面窄

我军后勤士官岗位众多,职责细化,任职时间长,素质要求高。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后勤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后勤岗位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的专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大。第一类情况是有岗位无编制。第二类情况是有岗位无培训。第三类情况是有培训不正规。目前,列入军队院校最新专业目录的后勤士官专业与我军后勤岗位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极不适应,急需在相关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

(四)培训形式单一,逐级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军委总部要求,首次选取的士官应经过资格培训,直接招收的士官应进行任职培训;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技能等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未经专门培训,直接选改为士官。由于没有专门的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后勤士官培训的军官院校数量不多,任务不饱满,大部分后勤士官都分散在各训练机构培训后上岗,士官中先经过系统培训后任取的比例不高。一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对人才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导队短期培训或院校中专层次的学历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基本属于岗前一次性资格或任职培训,并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不再经过系统培训而自然晋升,这种“一训定终身”的现状距离“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晋职”的原则还相差很远。

三、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后勤士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随着我军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后勤士官教育训练,完善士官任职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新装备专业培训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合理区分任务,避免机构重叠

按照总部调整培训任务的精神,技术复杂专业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一般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新装备专业士官培训,以院校和训练机构承训为主。

基本设想是:把培训初级后勤士官为主要任务的专设训练机构和教导机构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基础,把承担中、高级后勤士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主体,把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重要依托,把紧贴岗位的部队自训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有效补充,把远程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具体任务分工是:训练机构承担非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培训和简单专业技术后勤士官初级培训。专设训练机构承担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资格培训,以培养初级后勤士官为主。后勤士官院校承担初、中、高级后勤士官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通过委培和直接选招方式,承担部分专业接近或相同工种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直接选拔人员进入军队服役前,在专设训练机构或士官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

由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地位,要求凡是能纳入院校培训的尽量纳入院校培训。所有培训需求应由各级军务部门汇总上报,总参军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就像各类军官培训归口到总政干部部一样。

(二)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制

着力改变后勤士官院校和训练机构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层次偏低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院校和训练机构编制体制调整,对现有训练机构、士官院校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财力一人力和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雄厚、教育层次较高的后勤训练机构和士官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后勤学校、训练机构和部队交流合作制度,把士官院校教育、训练机构培训与部队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元一体、合力育人”的育人机制。

1.区域教育培训模式一将部分军区部队后勤训练机构归口大合并,或按相邻军区归口小合并,将各大单位多点分散培训的后勤士官相对集中培训,在全军组建2-3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2.混合教育培训模式。把现有军官院校承担的后勤士官培训任务剥离出来,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和后勤士官人才培训规格要求,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创建3-5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全军复杂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和领导管理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3.专业对口培训模式。扩大总后现行后勤士官院校及教导机构士官培训规模,将现有的军兵种后勤士官培训机构按照专业性质归类集中:把军官院校中代训的后勤士官任务剥离出来;将分散在各训练机构的培训任务,集中到对口后勤士官院校或训练机构培训,承担指挥、管理岗位后勤士官和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

遵循“按岗施训、学用一致”的原则,依据后勤士官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区分岗位、区分培训任务和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1.学历培训。包括司务长、出纳员、勤务分队长、靶场分队长、汽车分队长、军需仓库保管员、油料检验等专业士官,其任职岗位对人、财、物的指挥与管理职能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可实施中等专科或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学制两年(在校1年,部队学习1年)。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本科教育。

2.任职培训。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检验、药剂、防疫、放射和仓库水质等专业的士官,专业技术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可招收地方相关院校毕业生入伍,或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优秀士兵,进行短期岗前军政训练和专业强化训练,学制6-10个月。

3.技能培训。凡国家与部队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要求,应与国家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制度并轨,按国家和军队的教学大纲施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招生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士官,学制3-6个月。同时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职业技能,时间3个月。

4.短期培训。食品质量检验员、饮食装备操作维护员、被装洗涤员、农副业生产技术员、船体修理师、汽车修理师等,这类专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轮换频繁、失训率高的岗位士官,可根据任职需要设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实行不定期的1-3个月短训或轮训。

(四)多层递进培训,提高学历层次

按后勤士官层级和衔级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每一层次或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纵向衔接为从低级培训到高级培训,不断为士官提供晋升学习机会,激活他们向上的内驱力。要求后勤士官培训各个阶段相互衔接,自然连贯。表现在体系内部,初、中、高级士官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相互衔接,并与士官制度相配套。表现在体系外部,与国家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相一致,与军官教育和义务兵新训相关联。

士官管理规定篇7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接到"条令学习月"活动通知后,我所立即召开所务会,所长传达了《通知》的精神并作了动员,统一了认识。针对这次活动,有的同志认为,"条令学习月"年年都搞,每年也都差不多,其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招待所不象其它正规连队,人又少,再加上临时任务较琐碎,活动开展起来难以保证其效果等等。所长针对各种倾向明确指出,我们招待所战士都是士官,应该做直属队其他兄弟单位的表率,更要认真对待,认真学习,认真训练。而现行的《士官管理规定》以及《总装备部士官管理实施细则》涉及到士官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但要学,而且要学通、学透;对于共同条令,那是我们军人的行动准则,是严格落实"治军一定要严",建设正规化军队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招待所加强全面建设的内在要求,经过这一动员,澄清了部分人员思想上的片面认识,使全所人员的思想统一到《通知》的精神实质上来。

二、合理安排学习和训练计划

进入三月份,我所的各项工作也全面展开,作风纪律整顿、岗位练兵、司务长集训在我所举办等,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按照《通知》的要求,完成学习内容,确保学习效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首当其冲,至关重要。因此,支部一班人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统筹安排,制定了周密的学习和训练计划。

三、严密组织,确保学习和训练的效果

这次活动,支部高度重视,在传达《通知》中,所长就明确指出,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要确保人员的参训率。学习中,所长带领全体官兵,依据条令条例,规范和士官管理规定,原原本本,逐章逐条逐句的学习,对一些章节,还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解释,便于官兵理解和记忆。在学习《士官管理规定》及《总装备部士官管理实施细则》中,我们结合本所几名士官的实际,一一讲解,使其简单、明朗化。同时,对重点章节,要求每个人要认真做好笔记,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个别确因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学习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课。通过这一形式,确保了"时间、人员、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四、对照检查,提高官兵的日常养成

士官管理规定篇8

论文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士官;军地联合培养

士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有的军衔等级,指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制度是根据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的。199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修订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四总部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士官制度的实施办法》。此后,我军志愿兵役制士兵统称为士官。2009年,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四总部召开全军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技能精湛、作风顽强、纪律严明、骨干作用突出的士官队伍。其中,专业技术士官队伍的建设,以技能型人才为定位,主要解决技术素质落后于岗位技术发展需求的状况,普遍提高士官理论和技术水平。随着我军力量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士官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探讨和实践依托地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士官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内涵特征

“高技能人才”是士官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所谓高技能士官人才,并不是与某一具体等级的士官相对应,而是一个目标概念,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在部队从事一线操作和维护现代武器装备,进行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部队需求数量多、职位广、役期长的专业技术士官人才。从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内涵分析,其具有军事性、职业性、专业性和技能性四大特征。

(一)军事性

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军事性是由其军事人才属性决定的。士官人才是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群体,是高技术战争中人与现代化装备有机结合的集合体。可以说士官人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败。士官人才是我军军事人才战略工程中的重要部分。2003年,中央军委决策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颁发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对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这五支队伍建设做出全面部署。2011年,中央军委颁发《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中国军队人才建设和发展做出中长期战略规划。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四个方面人才。建设培养造就大批“五支队伍”和“四个方面人才”之一的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是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职业性

高技能士官人才的职业性是由士官岗位日趋职业化,服役长期性决定的。目前士官已经成为我军编制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多数活跃在部队武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全军几乎所有专业技术岗位,特别是关键性岗位,如装甲、导弹、通信、雷达和舰艇、战机维护等的实际操作手,均由士官担任。新一轮的士官制度改革增加了高技术专业士官编制,增编的士官主要用于充实高技术部队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增加了中、高级士官数量,减少了初级士官数量。服役时间分别为初级最高6年,中级最高8年,高级可服役14年以上。这些都凸显了高技能士官人才的职业性。作为未来的职业化的军事斗争人才储备,政治理论、军事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专业性

高技能士官人才的专业性是由高技能士官人才的质量、规模和结构决定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军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制度,培养造就数量规模充足、结构布局合理、信息能力较高、效能作用明显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确保人才队伍的质量、规模和结构与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士官的工作岗位普遍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特点,不断提高士官的专业化程度,通过超前人才培养形成门类齐全的专业才能,提高士官人才质量,使我军士官人才后备力量充足,人才整体结构优化,满足军队未来信息化体系作战的需要。

(四)技能性

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技能性是由人才培养定位决定的。“高技能人才”或者“技能型人才”是士官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相对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等军事人才而言的。士官人才既不同于军事普通教育或地方普通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普通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固定在部队某个具体岗位上,常常处于部队第一线,直接从事或完成武器装备的使用、测试、保养、维修和管理等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高技能士官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确保到部队能运用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维修技术完成具体工作岗位任务。

二、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培养,是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内涵特征,其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教育、禀赋、动机四大因素。

(一)军事因素

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的军事因素主要是指人才培养要与新时期军队建设、人才战略,武器装备、军事斗争准备相适应。新时期我军建设战略思想是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为我军人才战略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中央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主题和主线,提出到2020年,中国军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确立军事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队历史使命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我国目前正处在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装备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接操纵武器装备的士官人才已经成为军队之间较量的关键。此外,当今世界军事革命从机械化军事体系向信息技术改造,提高军事斗争准备就要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培养一流军事人才。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时期军事改革发展要求,准确把握人才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力加强科教兴军,以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培养为战略抓手,确保服务军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教育因素

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的教育因素主要是指士官教育要与士官职业化、专业技能培训、数量规模需要、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士官职业化的发展,士官职责也日趋复杂和专业。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保证新装备尽快成建制、成系统,形成战斗力、保障力,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规模数量巨大、专业技能熟练精湛的士官人才,对士官教育与培训的容量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看,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是多元素的系统工程,学员的文化素质与新装备技术含量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关系、专业技能与军事技能的关系、任命前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的关系、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的关系等等都对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成长产生影响。各国军队建设的实践表明,军队院校无法承担培养全部军事人才的任务,必须依靠国民教育体系。因此,士官教育必须坚持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相结合,依托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军地联合的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能解决士官院校培养后备士官数量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对于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士官教育体系和提高人才素质大有裨益。

(三)禀赋因素

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的禀赋因素是指高技能士官人才特征对士官学员的基本起点即禀赋的要求,主要包括士官生的文化基础、智能结构、身心素质等方面。由于军事岗位的特殊性,士官教育比地方职教培养的人才,其禀赋素质要求更高。从文化基础来看,要适应新时期军事发展需要,士官学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需严格执行士官生选拔标准和程序,确保士官生的生源质量。从智能结构来看,士官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属于形象性思维的人才,专业技能学习要因材施教,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从身心素质来看,士官学员不仅要懂得装备的一般性能、原理和维修技能,还要学会装备在战争状态下的抢救与防护,如快速反应能力、抢修能力等,要求士官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要关注学员禀赋因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士官生选拔、淘汰制度,严格实施士官生中期培养考核和过程淘汰制度,确保士官生整体和个体素质优良。

(四)动机因素

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的动机因素主要指士官学员在政治思想、专业技能、作风纪律、文化学习、身心锻炼等各方面的内在动机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由于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军事职业、专业技能指向较为明确,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强制性、枯燥的操作实训等必不可少,因此士官生内在动机的引导和激发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也极其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统一,同时加强规范化、统一化、军事化管理。在政治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专业技能上,要苦练过硬本领,勇于实践,熟练驾驭手中武器装备,争当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兵;在作风纪律上,强化战斗精神,磨砺革命意志,培育顽强作风,严守组织纪律;在文化学习上,主动学习,热爱军事,有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在身心锻炼上,既要有强健的体魄,胜任各种复杂环境作战任务需要,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挑重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士官人才,才能为有效履行我军使命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三、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军地联合培养

通过上述高技能士官人才内涵特征和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我院国防教学部低空无人机专业士官班的建设实践,从办学模式、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等方面探讨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军队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人才生成路径。

(一)军地联合的办学模式

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借鉴地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教学资源等并融合军事教育形成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学院独立设置国防教学部,负责士官生的集中统一教育与管理,负责士官生集中统一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技能教育,为士官生教育培养提供足够的经费和物质条件。学院成立士官系、士官班,相关专业负责士官生的专业教育。二是建设实训和军事基地。依托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部队军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军事技能素质。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之后,成为部队专业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能够满足任职岗位的需要。三是确立基本培养形式。坚持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2+1”军地模式。生源为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学制三年。士官生在校学习两年的文化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军事技能,一年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部队军事基地顶岗实习、任职培训。

(二)三位一体的目标定位

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目标定位就是准确把握军队人才工作方针、士官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依据“党管人才、使命牵引、能力为本、创新驱动、超前培养、深化融合”的军队人才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及“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技能精湛、作风顽强、纪律严明、骨干作用突出的后备士官队伍”的士官队伍建设目标,确立军地联合培养士官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军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士官人才。二是教学目标定位。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任命前学历教育旨在为士官生的职业和整个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全面的知识基础,为学员的职业乃至整个人生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素质、组织训练和专业技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军事技能素质的培养为学员做好岗位训练,毕业以后,要能够迅速与军队的工作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帮助他们在军旅生涯迈出扎实的第一步。三是职业生涯目标定位。在根据部队建设、未来战争和任职岗位需要来培养人才的同时,关注士官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实行“双证制”,毕业后不仅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对以后的工作变化、个人发展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符合军队和个人全面发展需要的目标定位,才能使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社会和人人所接受的教育。

(三)依托创新的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军地联合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核心环节。一是依托原有专业增设新专业。依托学院自动化类特色专业群,学院建设有校企共建的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国际合作的电子实训基地,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教学、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申请新增专业“低空无人机操控及应用”2011年开始招生,为部队培养输送无人机飞控师士官人才。二是课程体系和培养内容。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根据社会对低空无人机操控人才的需求及素质能力要求,组织专业教师、企业专家、部队高级领导进行专业论证、课程设置、计划修订等研讨,共同制定低空无人机操控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过程完成,共同开设了《无人机飞行技术》、《无人机操控技能实训》、《无人机构造与制作工艺》、《自驾仪操控技能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高度重视士官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军事理论教育课程建设,同时加强军事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坚持与专业总学时、学分大体平衡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管用够用的原则,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教学。此外,跟随军队信息化发展步伐,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虚拟教学,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士官管理规定篇9

Abstract: Today, sergeants have become the major group of personnel who are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my. With the overwhelming changing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innovation taking place in the army, sergeants' ideas to date of choosing spouse are invisibly varying from what they were before, which are distinctly characterized by both the profession as a sergeant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ociety.

关键词: 基层部队;士官;择偶

Key words: grass roots unit; sergeants; choosing spouse

中图分类号:E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94-01

0引言

士官,作为迅速增长的部队中坚力量,成为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择偶问题绝不只是一己私事。士官的择偶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其本人一生的幸福,而且对部队稳定、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至关重要。

1基层部队士官择偶总体特征

1.1 婚恋道德遵循传统,企盼两全其美基层部队士官经过部队培养教育,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对择偶价值、婚恋道德和事业与爱情的认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待恋爱婚姻的终身大事,保持认真谨慎的理性态度,遵循传统伦理道德,以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忠贞的恋爱观和强烈的责任感来播种爱情果实、构筑婚姻殿堂。

1.2 择偶标准求实理智,趋向理想浪漫军人的妻子需要付出重大的牺牲,婚后两地分居,要独自料理家庭全部的事务,坚守“牛郎织女”的忠贞,承负赡老教子的重担。这是士官在择偶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他们在择偶标准上非常理智求实。聪惠持家的贤能、诚实可靠的品质、健康良好的身体,是大多数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士官们所渴求的理想伴侣。

1.3 择偶方式明显受限,自主意愿强烈受自身条件的束缚、部队环境的制约和条令规章的约束,基层部队士官择偶的方式受到很大限制、范围偏窄、群体单一。从他们所结识的女方情况来看,文化程度偏低,经济收入不高,职业分布也较窄。也就是说,士官选择的配偶群体在质量上整体不高。

1.4 感情维系举步维艰,择偶易遭挫折相隔距离远、探亲假期短、相处时间少、感情维系难、恋爱受挫多,是军人婚恋永远难解的课题。基层部队士官依托电话、信件、匆匆相聚等无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维护着爱情的诺亚方舟,企盼驶达婚姻彼岸。

2影响基层部队士官择偶的因素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恋爱、婚姻与家庭的变迁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大发展、人口大流动、观念大变革的社会。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嬗变必然对人们的婚恋观念和择偶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2.1.2 社会女青年的择偶心态与军人结婚首先要面对两地分居的困难,在生活上居无定所,常常奔忙于父母、公婆、单位和部队之间,情感上要承受独守新房的寂寞,这是很多女青年难以逾越的鸿沟。

2.2 部队因素

2.2.1 基层部队士官的社会地位军人社会地位就是指军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相对位置及其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因为士官在军队内外社会地位相对偏低的差异,所以,地方条件较好的女青年择偶时首先考虑地方男青年,后考虑军人,先选择军官,后选择士官。

2.2.2 部队的教育管理部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引导士官树立了正确的婚恋观和择偶价值取向,塑造了士官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技艺技能,给士官择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部队管理教育同时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不利于士官的择偶,有待改进和完善。

2.3 自身因素

2.3.1 年龄与生理未婚士官的年龄普遍处于19岁到29岁之间,是人生从青年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他们的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心理智能已发展到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基本具备了从事社会实践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水平,能够较好地处理婚恋中的各种问题,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条件下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会表现出幼稚性和片面性,出现一些偏激观念和行为。

2.3.2 择偶观的偏差部分士官以盲目、庸俗、享乐的观念来对待婚恋,择偶价值观产生偏移。由于虚荣心作祟,以“从众攀比、排遣寂寞”的心态游戏人生。对自我评价不能准确定位,择偶标准产生错位,以“漂亮、家里有钱、背景好”等为参照,否则就视为“品位不高”、“没有档次”而不屑一顾。因此,导致他们在择偶过程中屡遭挫折。

3对策建议

3.1 加强婚恋观教育,引导士官正确对待择偶在士官制度改革之后,针对士官群体的婚恋观教育取得了一些现实的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不断改进婚恋教育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正面灌输、讲座辅导、图片展览、心理咨询、提供教育读物自学等方式方法,针对士官择偶的实际情况,多种模式实施婚恋常识的教育指导活动。

3.2 完善法规制度,逐步解决士官婚恋难题随着国家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化,士官婚恋原来的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产生了众多矛盾。士官婚恋管理规定既不能简单延续改革旧的士官管理规定,也不能完全套用军官的婚恋规定。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稳妥的改进,促进条令制度合理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逐步放宽对士官在部队驻地和内部找对象的限定。建议逐步地放宽对士官在部队驻地和内部找对象的限制,允许二级以上士官在驻地和部队内部找对象,从而拓宽士官找对象的范围,解决他们的婚恋之忧。

3.3 加强锻炼培养,提升士官队伍能力素质士官个体的能力素质是影响士官择偶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完善并严格执行选取和培训士官的制度和措施。此举对于锤炼过硬的士官队伍素质,提高士官的文化素质,激励青年士官在事业上不断进取都有突出的意义。其次是要提升士官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既是现代作战的要求,也是适应军队紧张的生活节奏、承受各种挫折的需要。要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士官的心理素质,优化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政工研究文摘.2006年-2009年.

士官管理规定篇10

【关键词】士官 人才 保留

士官是从义务兵中选取和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队伍是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基础,是部队教育、训练、管理的基本骨干,是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人才,更是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牢固树立士官队伍“战斗队”、“中坚层”的思想,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士官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重点把握好士官选取、管理等重要环节,夯实战斗力生成与部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士官人才保留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在士官选取工作中出现了“选取热情偏冷,骨干保留困难”的情况,突出表现为高学历战士、经济发达地区战士以及一线作战部队战士选取热情不高,严重阻碍了部队士官队伍的长期健康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自身利益多,献身国防考虑少

一些战士仅把入伍看成是一次历练,甚至就业的跳板,思想上就没有长期服役的打算。还有一些战士入伍就是为了考学、提干,一旦愿望不成,就选择退役,服役动机趋利明显。二是现实困难众多。一方面个人婚恋问题难解决,另一方面,已婚士官大多长期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庭生活,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士官的服役热情。三是不愿吃苦受累,反感约束。当前,部队上下大搞实战化训练,战士长期高强度满负荷运转,身心压力大。除了日常训练外,基层单位还有记不完的笔记、出不完的差、做不完的教育、迎不完的检,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四是部分上等兵和下士由于年纪尚小,阅历不够,思想上还不成熟,存在盲目从众攀比的心理。

(二)政策制度不配套,福利待遇欠完善

一是各项保障待遇改善不明显。近年来,士官在津贴、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福利待遇提高幅度较大,但是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地方人员的福利待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战士心理落差较大。二是士官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广大战士对士官政策改革期望较高,然而新的政策规定却迟迟未出台,导致许多战士动摇了留队长干的信心。例如,由于高级士官编制数量偏少,许多战士难免产生晚走不如早走的想法。三是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如2011年退役安置条例明确规定,服役满12年的,可选择由地方政府安排工作,但许多地区落实都不到位,打击了士官长期服役的积极性。

(三)思想认识不深入,工作开展不积极

部分单位领导,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士官选取工作认识不深,没有将选取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高度,更没有意识到“选取计划也是法规”,工作缺乏严肃性。还有的基层干部没有认清当前士官选取工作的严峻性和艰巨性,仍然抱着以前的旧观念,老思想。另外,一些单位虽然组织了调查摸底,但调查只是停留在数字统计上,对涉选士兵的真实想法、摇摆不定的原因说不明白。很多基层单位对“晋升军衔由基层党支部提出意见、机关审批”的规定理解不准确,对战士的政策宣传也不到位,缺少官方的解读和沟通,致使部分晋衔留队士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些基层干部不善于引导战士正确分析部队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的优势,不能算清继续服役所收获的政治账、荣誉帐、成才帐,思想工作缺乏感召力。

二、对当前士官人才保留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士官队伍选取热情不高的情况,各级领导机关要牢固树立基层至上的理念,想士官之所想,急士官之所急,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设身处地地为士官解难题、办实事,以热心促安心,以安心促尽心,切实解决好困扰士官的后顾之忧。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坚持靠思想教育引导、靠科学管理把控、靠温馨环境感染,不断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科学管理上找方法,在排忧解难上显真情,在营造氛围上出实招,切实激发广大士官人才自愿留队的内在动力,提高部队内在吸引力。

(二)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提高士官工资待遇,拉开初、中、高级士官工资差距,激发士官在部队长期服役的积极性。完善各类岗位津贴补贴。针对部分班长、骨干津贴落实不到位,发放不及时甚至苛扣截留的情况,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坚决严肃处理。只有确保士官在其位,得其利,才能激发广大士官骨干留在部队长干的积极性。

(三)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要加大士官住房保障力度。严格按照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建设标准计算户数建设公寓住房。定期对违规占用的公寓住房进行清理,合理调配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确保来有所住。二是要保证士官探亲休假的权利。在不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和战备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士官休假的比例,充分保障每名士官探亲休假的权益。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标准,完善军人伤亡、退役医疗,家属医疗等保障措施,解决好士官的现实困难,消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