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十篇

时间:2023-05-05 11:35:49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 档案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50-01

引言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少;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今后应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人事档案的三化以及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

一、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文献调研说明

著作调研,笔者通过搜索国家图书馆当当网等网站,检索到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的著作有部其中,王法雄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著作,内容涉及人事档案的概念种类,管理及其现代化等,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邓绍兴的。人事档案教程是迄今论述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最系统最全面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著作,涉及中国人事档案简史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除上述部著作外,部分档案学专著和教材对人事档案管理也有论述。论文调研 笔者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1000余篇。

二、人事档案问题、研究主题分析

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模式,第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学界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专门探讨,第三,高校人事档案研究,从论文数量来看,学界围绕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第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题,是新时期人事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明认为,随着人事业务的迅速发展,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了相当数量的人事档案,故应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笔者曾指出,由于人员流动频率加快,社会人代替,单位人事档案不应完全由所在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来完全控制,可以考虑成立社会性的中立的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第五,企业人事档案研究,学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人事档案展开了研究譬如,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股份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如仲玉春认为,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滞后;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手段仍然处在低劣状态之中,跟不上时展需要,第六,人事档案系统研究人事档案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学界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发以及如何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这两个主题展开研究。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趋势与发展的展望

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是在战争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人,控制人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很突出地反映在人事档案的内容上,重政治历史轻工作实绩,重思想品德’轻才能就,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在当今竞争愈加激烈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事档案容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无法在人事工作中发挥有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内容及其管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关于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譬如,陈兆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加强人事档案的三化研究人事档案的三化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化是人事档案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是新形势下人事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人事档案的数字化数据库建立,管理系统研发,信息网络化建设等核心问题规范化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少人事档案材料载体不统一装订不整齐,书写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研究

当前时期,我国已有的人事档案法制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其中,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是由中组部于 1980 年,1990年经过修订,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都是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制定的,在档案内容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方面与,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大同小异。近年来,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譬如,张建文指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人的权利意识日渐强烈,过于强调公共利益性质与绝对保密性质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法制无法适应个人资料保护运动所提出的在人事档案收集与处理中保护个人权利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将现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合并制定统一的。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 档案学通讯.2012(03)

[2]鞠菲.网络信息老化实证研究――以新浪新闻为例[J].情报杂志.2010(10)

[3]罗勇.互联网档案十年发展评述[J]. 档案与建设. 2009(09)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2

关键词: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实现用人单位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只有以优秀人才为基础,才能不断地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始终保证自身发展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各用人单位纷纷加强档案管理,并不断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升级。人事档案作为重要的个人材料,由于其特殊性,长期以来实行保密制度,这种做法在保证档案准确性的同时,也给档案的有效管理与科学监督带来了诸多不便,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此如何实现人事档案的有效管理与科学使用,保证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共同进步,就成为现阶段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人事档案作为个人信息的科学整合,完整记录着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各类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人的成长过程,是各级组织了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档案管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各级组织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档案的人性化管理是指档案的管理透明化,档案的制作与管理的流程规范化,以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与选拔对档案的使用需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借助于人事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可以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竞争能力。因此用人单位要立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切实有效地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人事档案作为个人成长过程的记录,是对其发展历程以及轨迹的总结,以人事档案为基础,相关用人单位能够从档案中对相关人员的性格特征、职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本单位对人员的要求,并对职业发展前景做出初步的预测,为用人单位自身人员的选拔与培养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用人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对自身的发展要求,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一种途径,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甄别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其人事档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人员的培训,从而保证用人单位的良好发展势头,提升用人单位自身的生存空间,不断改善用人单位的生存环境,可以说,用人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成为我国用人单位进行科学总结、明确优势与短板的重要方式,也是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获得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

二、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实要求

用人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要建立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之上。只有深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科学地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章程,才能使基层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制度化、高效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用人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为了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深入进行制度化建设,实施人事档案管理责任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身上。同时要不断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将人事档案管理与用人单位自身的财务审核、管理体制建设以及内部资料整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建立起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满足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方便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可以将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与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与科技化,在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性的同时,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实现人事档案的科学应用。而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用人单位增加硬件方面的经济投入,不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引进,建设与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为了方便人事档案的查询,应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档案查询及其机制的构建。借助于档案查询机制,一方面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的快速准确查找,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人事档案监督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人事档案被恶意修改以及丢失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不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希望以法律作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绝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只是将个人资料与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信息简简单单地记录下来,而是在对人事档案进行合理保护的同时,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的使用,使人事档案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发掘职工个人潜能及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人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管理流程、使用方式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条件为基础,进行用人单位人事档案的管理的科学探索与研究。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3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人事档案是记载一个人政治面貌、学习工作经历、工作情况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科学管理人事档案,是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拟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平凡琐碎的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更不容易干出工作成绩,所以很难引起社会的重视。一些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无非就是“修修补补、抄抄写写、查查看看”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重要工作。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半路出家”,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许多用人单位尤不愿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入人员和财力。许多毕业生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用途,工作后流动性强,档案又不能随身自带,只好把档案长期留在学校或人才交流中心置之不理,导致大量“死档”。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普遍重视不够,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于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2.档案管理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个人履历、自传、鉴定考核、学籍和职称、政审情况、党团关系、奖励与处分、职务任免、工资晋升等方面的材料。这些档案材料只能片面反映一个人的历史面貌和静态情况,很难全面、完整地将个人的特点和才能表现出来。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形成的能够真实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表现、具有长期查考价值的材料(如年终测评分数、个人特长、信用记录等)未能及时补充到干部人事档案中来。这样就使人事档案很难对人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核,对用人单位的参考价值也就非常有限。

3.档案材料不够规范

一是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更新,造成材料缺失现象严重。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客观上给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档案转出和转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及时提供新的材料,造成很多档案材料不连续,出现空白,造成“断档”。二是档案材料格式混乱。有些档案材料的手续不齐全,缺少日期、印章、签字等程序,影响档案的效力;有些材料用纸大小不一,难以进行装订;有些档案装订混乱,乱孔、脱页现象较多,影响档案的保存。

4.档案材料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档案材料如考核鉴定、个人总结、入党申请等只写成绩,不写问题,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写对自己有利的,不写对自己不利的,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有些人为了利益需要,擅自涂改年龄、工龄等档案信息,更有甚者,不惜买假文凭、造假档案,欺骗组织,近年来发现的王红英、黄梅芳、王亚丽、薛新民、徐楷、沈庆华等档案造假案典型地反映出当前人事档案诚信缺乏的严重程度。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5.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大多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有些只是录了工作人员“三龄一历”、职称、职务等基本信息和人事档案目录,没有使用专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管理,没有实现档案数字化等;有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甚至还处在手工、半手工状态。这种状况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对档案造成一定的污染和毁损,容易弄虚作假,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真正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干部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挑选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强,保密意识强、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尤其是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保密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任用条例》等文件,熟练掌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程序和要求,熟悉计算机操作并掌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软件应用技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同时,要向广大企事业单位积极宣传档案的重要作用;督促其及时更新、收集员工的档案材料,保持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向各单位员工和高校毕业生宣讲档案在就业、升职、出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尽量避免“弃档”、“死档”等现象。

2.完善丰富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利用价值

在档案内容上,要与时俱进,除了现行规定收集归档的材料外,还应逐步建立起档案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教育、纪检、公安、银行、民政、社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收集平时工作业绩材料(包括工作实绩、获得奖励、科研成果、培训学习等)、个人信用记录材料(包括银行信用和社会信誉记录等)、缴纳养老金材料、户籍材料、签订合同材料以及个人特色材料等,提升人事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3.统一档案材料要求,促进档案材料规范化

一要规范档案材料收集途径、内容、时间,确保及时归档、更新;二要督促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档案材料,避免档案材料的缺失;三要严格把关,规范档案材料的手续,对于缺少日期、签名、印章等的材料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完善,避免档案材料的效力缺失;四要尽量统一纸张大小,便于档案材料的整理和装订。

4.加大教育和惩处力度,增强人事档案的公信力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严禁为了个人利益涂改、伪造档案材料;二是对于收集来的材料,尤其是学籍、职称、业绩等材料要仔细查验,发现问题立即清退;三是对造假严重者要严厉打击,依法对其进行曝光或处罚。

5.提高信息化程度,逐步实现档案材料的资源共享

一要建立档案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教育、纪检、公安、银行、民政、社保等共建、共享的人事档案信息平台;二要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资金、人员投入力度,开发或购买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三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信息化管理本领。

参考文献

[1]莫若琦,杨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2]傅华.聚焦人事档案[J].中国档案,2003(4)

[3]陈潭.人事档案功能的新趋向[N].北京日报,2009-08-17

[4]张天红.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9(27)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4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创新;可持续发展;档案意识

档案事业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的事业。历史已经证明,档案工作也“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档案事业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档案工作的性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档案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档案事业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取决于经济对档案事业建设所能提供的支撑力,经济发达能为档案事业建设提供较大的物力和财力,档案事业就可以较快较好地发展,反之,档案事业发展就缓慢。

一、档案事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档案事业是社会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事业。档案既是一种信息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没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组成部分。遵循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是优化配置、科学管理、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当代与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档案是人类重要的记忆工程,是人类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桥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人类的记忆工程,是人类社会承前启后连续发展的桥梁。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个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断形成档案,透过档案我们能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延续,能触摸人类社会发展的脉搏。如果档案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完整,人们对这一阶段或某一事件,也会缺少完整的认知,历史的连续性就被阻隔,档案就是这一代传一代的记录;没有档案,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是不可能的。

2.借鉴作用。档案真实地记录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水平,它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各种知识的总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个知识宝库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积累性。对于人类更好地规划未来具有广泛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所以在研究制定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必须研究制定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的丰富内容

1.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这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和本质所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并逐步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质量,这是实现当代和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档案事业发展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持续的能力和提供持续的条件,才能支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不断增进档案事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主要是通过档案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来实现,当前尤其是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2.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整体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用整体观点和整体发展战略把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的矛盾和利益加以整合,使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优化档案资源配置,达到档案事业资源的可持续配置,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和资源等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为达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整体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努力提高档案数量及档案信息含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和改善档案事业人力资源构成结构,不断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使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体现平等发展思想的内容。它要求当代人之间、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均享有档案事业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地位,平等享用用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档案资源。为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平等发展思想的要求,档案事业发展要制定高度严格的档案保护战略,大力提高档案的科学保护能力,千方百计地延缓档案的自然老化过程,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既提供利用,又保管好原件,从而使后代能永远享用档案,认识档案保护保管工作的重大意义,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特征

1.可持续性。一个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的社会里,档案事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档案事业的发展则意味着其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而并非意味着资源消耗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持续的。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最重要的政策目标,应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社会可提供的条件内确定档案事业的规模。

2.协调性。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动力是由它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以自身的发展作用于社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档案事业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从而使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公平性。公平性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本代人间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体人民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当代人的档案信息的需要,也重视后代人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因此,档案事业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当前,更要关注未来。

4.人文性。与传统发展理论不同,可持续发展不是以发展的“客体”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的“主体”为内核。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不是档案事业本身的发展,而是人的发展包括档案工作者和用户。从根本上说,人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人的素质提高;三是人的潜力的发展。因此,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

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理论意义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使档案工作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得以明确和升华,可持续发展理论虽然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但却囊括了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这是思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从片面实践理念向全面实践理念的转变,有力地证明了档案工作几千年能够不断发展前进,不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巩固和提高了档案事业的社会地位。

2.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的协调互动。这四个变量中,生态自然是社会发展的环境,它为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提供最初的对象、资源;经济变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政治、文化变量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档案是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一种载体,一种文化,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档案工作实践来实现的,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档案工作的参与。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以平等地满足当代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档案的需要为其发展目标和推动力的发展战略。五、我国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1.确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因此,档案事业发展的新生长点首先在于用户。由于我国的档案事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社会的档案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档案用户不仅数量较少、类型也较单一,需求更显狭窄、浅薄。只有通过改变档案事业的社会形象、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并利用档案宣传与辅导,才能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大众化、平民化,才能使利用档案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长期行为。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另一个新生长点,在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重视档案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要有了人才作保证,档案事业的发展就有持续的后劲和张力。充分体现档案资源的价值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新生长点。而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知识、依靠挖掘利用劳动者的智慧,走的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存在形式,是人类知识的结晶。知识经济的提出为深层次认识档案事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思维工具,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思路。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扩展档案事业的社会功能。

2.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地位。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科教不仅能兴农、能兴工、而且能兴国、能兴国家的各项事业。要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样需确立“科教兴档”的战略方针。为此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对科教的投入,切实解决档案科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档案学研究和档案教育在现有基础上有长足的发展;二是要花大力气提高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加强科学管理与使用,增强在职培训的力度和水平,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这支队伍的总体水平,以适应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确定改革的思路。发展与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档案事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社会建立起共存、互助和协调的关系,因此,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改革之路,改革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例如管理体制的改革、服务方式的改革、工作方法的改革、观念的更新等等。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是人类的福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观念。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它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5

信息化技术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了信息学与管理学,是在具体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发展,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高效使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信息化技术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过程中,正确的认识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构建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与平台,丰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与措施,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等各项工作是我们亟待探究并努力发展的方向。

二、传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效率低

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由于过度的依赖人工的“检索”和管理,导致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近年来,面对日益增多和复杂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纸上谈兵”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2、保存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资料,与其他档案管理的内容相同,对于如何就档案资料的妥善保存是摆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有些地方,常年雨水充足,潮湿的空气和交高的温度等不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这也是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信息传输慢

干部人事档案,服务于整个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其档案管理资料的内容,是反应一个干部的整个人事过程。而传统人事档案资料往往在调阅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周期性,需要进行纸质档案资料的申请调阅等,传播效率的问题制约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时代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探究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构建在线管理平台

信息科技推动了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信息科技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很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在积极的构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在线管理,提高了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性。比如,过去的干部人事档案调阅往往需要去相关的部门申请办理,而现在可以通过实时的电子系统,进行相关的调阅申请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

2、推动电子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发展

电子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是信息科技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档案资料在进过一次扫描入系统后,实现永久的库存保障,降低了纸质档案在实际调阅中面临损毁丢失的风险。

3、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考评体系

良好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是衡量一项工作成效与否的重要标准。在过去,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往往相对简单和粗狂,未能就整个档案管理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主观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正是基于这样的问题,很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出现考核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在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框架优势,对整个干部人事档案行为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考核。比如可以把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认识、工作作风、工作创新力、服务意识、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主管领导的评价、同事的互评等与硬性的考核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考核与评价的生态圈,对每一个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并且把评价的结果与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等相挂钩,激发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

4、重视网络与系统安全,切实保障干部人事档案

信息科技时代,网络安全以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当前企事业单位和每一个公民都在密切关注的问题。21世纪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关注系统自身的安全,对于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从熊猫烧香到勒索病毒,一次一次的网络病毒爆发都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切实的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维护工作。因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重视和成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和管理队伍,定期的开展相关的系统安全检查和网络维护工作,充分的保障每一个干部人事档案资料都能够妥善的保存。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6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单位内部的档案资料也随之增多,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与保管工作就变得越发重要起来,怎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字化被广泛用在各行各业,当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是对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进行简单的介绍,提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的一些措施,希望本文能够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发展、财务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的人员变动情况等这些资料的保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为单位的发展规划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计算机数字化逐渐被应用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朝着数字化模式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1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不只是事业单位,每个单位都有档案管理。一般来说从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的,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事业单位不怎么重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才刚刚引入事业单位,单位的领导还没有体会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常常出现管理不够严谨的现场发生。有些事业单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人才选拔机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也没有学习的热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想向数据化发展,那么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就要认真的学习并掌握数字化的知识。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

2.1档案的形式

传统的档案一般是纸质,单单员工个人资料就会用很大的空间,而且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国档案管理的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用计算机数字网络系统档案资料就可以通过数字信息存入到电脑的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找,非常便捷方便,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也可以录视频或者音频来保存。

2.2档案管理的模式

现如今事业单位的档案不再仅仅是用来记录单位的发展历史了,已经成为资料库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提供一手资料。所以,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单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功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3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管理,就是说要把以前的档案资料用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到数据库中、新档案经过收集整理也保存到计算机内,所有的档案分类保存。用计算机来管理档案资源在调取的时候非常方便、快捷。事业单位在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设备与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一个联网性质的档案存储数据库,把所有的档案资料都储存到数据库中统一管理。

3.2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划分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现如今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事业单位中的每项工作都在不停的进行,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档案的划分也越来越明细。按照传统的工作形式,由档案管理人员来收取档案的数据信息并且整理保存,其工作量会非常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一定要合理分配,档案管理人员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要由工作人员快速的完成,并且能够及时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事业单位可以由一到二个人来专职干这项工作,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对档案资料的类型进行编辑、分类,还可以协助单位中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整理档案资料,使得上交的档案资料规范整齐便于管理。

3.3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扫描事业单位现有的档案资料,并且还要制作出各种表格,会计部门的档案也要记录在案,单位员工的档案资料,单位的会议记录与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需要输入数据库进行归档保存。还要根据事业单位的情况,对档案的类型进行划分,档案格式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规范一定要完善,也就是说要按照档案资料的类型、来源等等,来制定档案资料的范本,并且把范本分发到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所有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范本的格式来提交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调取也要有一定的程序,比如:员工的档案资料设置账号与密码。

3.4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不仅仅只是在档案资料存储形式上与传统的方式不一样,在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上也不相同。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事业单位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的生产厂家与供应商,对设备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来挑选适合的计算机设备,并且还要为以后功能升级做好准备。还要按照档案资料的重要程度来选择级别不同的保护设施,使得档案的使用者的处理效果最佳。

3.5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快速的发展起来,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不断的提升,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并且进行业务竞赛,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健康的发展下去。

(2)及时更新添置数字化档案管理硬件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要更新添置档案管理部门的硬件设施,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的发展下去。

4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是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提高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事业单位重视这项工作,一定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人才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使得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文兴.浅析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4,23(02):216~218.

[2]赵小曼.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武汉建筑,2014,17(11):138~139.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7

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在开发和使用人才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在唐代就提出了“铨选之司,国家重务,根本所系,在于薄书”([1]《唐会要》卷八十二《甲库》)的论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事档案内容单一、空泛、雷同、失真等原因,造成档案信息量严重不足,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受到质疑,“用人先看档案”被弱化,加之人事档案的机密性特征,保密控制偏严,利用手续较繁,以及手工管理模式下档案信息存贮、检索、利用服务能力低下、利用面较窄、利用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使人事档案长期沉睡在库房中,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继而得不到领导和各方面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总体而言,人事档案管理事实上还远不能真正适应党和国家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本质属性认识不够以及漠视人事档案价值所造成的。因而,为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效用,有必要对人事档案的价值形态、特性、实现规律等进行研究。

我们知道人事档案鉴定与其价值息息相关,人事档案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人事档案的价值。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往往容易导致人们对人事档案价值研究囿于人事档案鉴定这一具体实践工作,并以此来同构人事档案价值。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思维方式虽具体化了人事档案的价值,却忽视了人事档案属性决定其价值这一基本观点,无法从人事档案的本质属性出发来抓住人事档案价值的本质。

再者,在人事档案学和档案工作术语中,人们通常讲到人事档案的具体用处时多用“作用”一词,从总体意义上讲人事档案的意义时多用“价值”一词,且人们习惯于将人事档案价值等同于人事档案作用。比如王法雄认为:“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必要手段,是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确定和澄清个人有关问题及正常政治审查的凭证,是研究和撰写各类历史传记的珍贵资料”。([2] 王法雄. 人事档案管理概论[M]. 第1版.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22页)

我们知道,价值是作用的抽象概括,将人事档案价值贸然的等同于人事档案作用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可见,当前的学术界对人事档案价值缺乏系统深入研究,没有明确人事档案价值的真正含义。

覃兆刿教授在其《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中提出了“双元价值观”。笔者认为双元价值观站在哲学价值论、认识论与管理哲学的高度,结合档案本质属性来分析人事档案价值,抓住了档案价值的本质。而且这种从档案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视角去认识档案价值构成的方式,将我们传统对档案价值的理解扩大到对整个档案社会实践过程的理解。

结合人事档案价值问题,要想对现代人事档案的价值问题作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要想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创建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机制,要想以原始的人事档案信息为基础资源,通过创新改革以及各项技术支持,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大化实现人事档案的价值,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覃教授的“档案双元价值观”作为理论基点,以人事档案的价值构成因素为突破口,从时空的二维角度分析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的矛盾运动,来建构人事档案的新型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来指导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

一、“双元价值观”与人事档案价值概说

(一)档案价值与人事档案价值定义

1.档案价值概念举要

要讨论人事档案的价值,须得对档案价值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档案价值呢?这是档案界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在档案学的著作和论文中有各种说法。关于档案价值,大致有以下四种认识角度:

(1)哲学的角度

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认为档案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即档案客体对人们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这是最高理论层次的概括。

(2)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认为档案价值就是凝结在档案之中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档案价值的创造者和利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的交互关系。有的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以生产力要素论证了档案价值;有的从“档案是人类知识和信息的储备形式”,推出知识与信息蕴含档案价值的结论;有的以经济效益观点论述档案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有人从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定义研究了档案价值以及科技档案商品化问题,并在档案界引发了档案是否能成为商品的争鸣。

(3)档案管理学的角度

档案管理学中所讲的档案价值是对档案作用的理性概括。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中指出:“档案的作用有时也称档案的价值,一般说来,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等几个方面”。([3] 陈兆祦,和宝荣. 档案管理学[M]. 第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5页)此外各种档案管理学教材都明确档案的基本价值包括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一书中说:“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的利用价值”,“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术语中,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基本上是等同概念,都是说明档案有什么用处。通常讲到档案的具体用处时多用‘作用’一词,从总体上讲档案的意义时多用‘价值’一词”。([4] 吴宝 康. 档案学概论[M]. 第1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第50页)

(4)行业标准的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0__年修订版)指明,档案价值是“档案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

我们具体对以上各类档案价值学说进行分析:从哲学角度认为档案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是站在了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对档案价值进行了抽象的概括。但是正如“关系”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它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我国学者对主客体关系说的研究并未深入,在档案价值主客体之间到底是何关系这一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且在分析主客体属性时没有很好的结合档案的本质属性,无法突出档案价值区别于其他价值的本质特性;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识的档案价值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混淆了“价值”与“功能”、“效用”与“价值”、“档案价值”与“档案使用价值”等相关概念。另一方面,他们把档案完全看作商品,对此定义笔者不敢苟同;从管理学和行业标准的角度对档案进行价值分析时,基本将“档案作用”等同于“档案价值”,这种角度的价值定义,将档案的作用简单的归约为档案价值,也就是将个性等同于共性,并未深入研究档案价值的真正含义。

2.人事档案价值概念举要

人事档案价值定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档案价值学说发展而来。由此,人事档案价值概念研究也主要产生了从不同角度出发而衍生出来的不同概念。

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人事档案价值研究的学者,通常结合哲学界对价值的定义,将人事档案价值定义为“人事档案的价值,是指人事档案客体对于主体的各种有用程度,即人事档案这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属性,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5] 邓绍兴. 人事档案教程[M]. 第1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__年4月,第295页)一般来说,一个定义要符合本质性、周延性、具体性、动态性等要求。我们说人事档案价值作为一种个性价值必然满足哲学意义上抽象普遍的价值定义,这充分满足了人事档案价值定义的周延性,但是在本质性和具体性方面,这种人事档案价值的定义没有结合人事档案的本质属性,还是缺乏一定的指向性。

从人事档案管理学和行业法的角度,人们习惯于将人事档案价值等同于人事档案作用,比如史玉峤等人认为“人事档案是知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是澄清个人有关问题的最佳信证,人才开发的重要信息源”。([6] 史玉峤. 现代档案管理学[M]. 第1版. 青岛:青岛出版社,20__年,第224-225页)

王法雄编著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一书,对人事档案价值表述为“‘审查凭证’、‘史料供证’、‘研究资料’”。([7] 王法雄. 人事档案管理概论[M]. 第1版.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第22-27页)这种列举式的归纳有其可取之处,但在逻辑概念上显得有些交错。还有不少学者是从干部档案法角度去认识地。宁建平等人认为“干部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8] 曹青轩,宁建平. 干部档案管理的思考[J]. 山西档案,1989年第6期)我们知道,价值是作用的抽象概括,将人事档案价值贸然的全等于人事档案作用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可见,当前的学术界对人事档案价值缺乏系统摄入研究,没有明确人事档案价值的真正含义。

(二)双元价值观概述

1.双元价值观的提出和发展

20__年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覃兆刿教授从档案功能与档案信息内容两个角度对档案的价值构成进行了深度划分,并于20__年出版了《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中提出了“档案双元价值观”。他认为档案双元价值主要包括:“一是它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人类的初衷在于借助它的结构形式所赋予的功能,称为‘工具价值’;一是作为记录或者文献归属的实体(或结构对象实体),其内容负载的价值,称之为‘信息价值’。前者是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后者是一种个性价值;前者由档案的自然属性赋予,后者由档案的社会属性赋予。在我看来一切对档案价值的分析都可以包括其中。”([9]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 [M].第1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6月,第8页)

其实覃教授在《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一书中已经运用档案双元价值观的观点对档案从业者的职业角色定位、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信用档案、家庭档案与民营企业档案建设等当时档案界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述。在阐述档案信息价值目标的实现要以档案信息中的“有效”为标志这一问题上,覃教授也关注到人事档案价值实现问题。他指出“人事档案应成为人事部门和被记录对象个人共同拥有的信息,个人和管理部门成为一种共建、互认的新模式中的契约关系,个人对记录自己信息的档案拥有知情权、纠错权、利用权、隐私权、个人应有的权利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中应得到充分尊重”。([10]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 [M].第1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6月,第202页)

2.档案双元价值解说的方法论意义

“档案双元价值观”的提出是覃教授对档案价值认知的综合性阐释,是从哲学价值论、认识论与管理哲学的视角对档案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探索与认定,其中蕴含了较大的后续研究的空间。

第一、档案双元价值观站在哲学价值论、认识论与管理哲学的视角,结合档案本身的本质属性为档案价值下定义,抓住了档案价值的本质。为档案价值下定义,应该注意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定义可能有很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11] 列宁. 列宁全集[M]. 第1`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9年5月,第38卷,第254页)

我们必须明确是从档案学的角度为档案价值下定义,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有关原理,否则,档案价值的定义将会五花八门,而抓不住档案价值的本质。

第二, 覃教授在《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实现的一个发现》一文中提到:“我们就是将档案价值分成档案价值本体和档案价值实现两个层面来进行解析的。一方面,我们承认档案价值在本体意义上的自在性或客观性以及量的守衡;另一方面,我们又认同“主体价值说”和“关系价值说”在档案价值实现上的意义,因为它看到了主体的贡献力和主客体双方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一种满足和实现的作用过程。可见,无论作为资源的记录实体,还是作为记录形成、选择、组织与保存的“档案劳动”,以及作为保存记录的档案作用过程,都是档案价值考察必须观照的范围”([12] 覃兆刿等. 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现实的一个发现[J]. 档案学研究,20__年第5期)。由此可见,档案双元价值观广泛的参照了主、客体及关系价值说,将档案价值理解为档案方式、档案资源性状、档案劳动以及档案作用社会效应之和。

第三,双元价值论强调档案的双元属性,也就是说仅有工具价值或仅有信息价值的档案都是不符合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是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结合体。因此,双元价值论以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合力为立论基础,来判断档案总体价值。这是充分结合档案的工具价值属性和信息价值优点所产生的结果,它比上文概述的档案价值理论更加社会化、全面化,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显示档案双元价值的运动轨迹。这也是本文选择档案双元价值观作为研究视角的重要原因。

(三)“双元价值观”视阈的人事档案价值概念

1.重释人事档案价值概念的理由

人事档案由于自身的属性,可以满足主体的多种需要,在价值形态上呈现出多维性的特点。要想对人事档案的价值进行全面认识,我们有必要对人事档案的价值形态从不同的角 度加以区分。引入覃兆刿先生提出的“档案双元价值观”,来认识和理解人事档案及其管理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档案的双元价值观点可以说是人事档案价值的一种新的理论基点,把它引入到人事档案的管理研究中,无疑丰富了人事档案的研究理论;其次,运用档案的双元价值观点,并结合决定人事档案价值的因素及时代特征,能让我们更准确、有效地把握人事档案价值的构成;再次,顺应社会发展,在准确、有效地把握人事档案价值的构成的基础上确立人事档案的双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从一个崭新的、更贴近实际管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理解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可以有效总结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对价值的局限认识所在,为现代人事档案属性价值的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最后,把人事档案问题纳入双元价值观的视野,使我们对人事档案现象的解释,特别是对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拓展出一条新的思路。

2.“双元价值观”与人事档案价值概念及其理解

人事档案的双重本质属性(即一方面作为人事管理的控制方式,另一方面作为人事控制中的凭证信息实体)决定了人事档案的双元价值。也就是说光有工具价值的人事档案是不存在的,光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档案也是不存在的,人事档案价值是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结合体。如果我们能从人事档案作为方式的社会属性和作为实态的自然属性出发,就能对其作为控制工具和内在记录信息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加以考察。

(1)人事档案的主体需要(行为方式)——工具价值

人事档案工具价值是由人事档案的社会属性赋予的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

从主体需要而言,人事档案是人类为了克服大脑记忆局限并作为人事的控制依据和契约关系的载体而诞生的,是人类对于人事管理和控制所选择的理想模型。我们称之为人事档案工具价值。人事档案管理人的主要依据,它既存储了组织的人力资源信息,又是管理的核心“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个真实反映,它真实地记述了档案人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人的重要依据,这对于更为精准的启用相关人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不难看出,人事档案的出现首先是因为人们需要这样一种方式来对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进行外脑存储和凭证性维护,从而更好的对“人”进行优化管理,比如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求职者总体的、初步认识的工具之一;是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工具和落实待遇、澄清问题的重要凭证等。因此,人事档案产生的初衷是作为实现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控制的工具,而且其保管、整理和利用也体现着鲜明的工具目的。

(2)人事档案的客体属性——信息价值

人事档案信息价值是一种由人事档案自然属性赋予的一种个性价值。

从客体能力而言,人事档案作为记录归属的实体(或者结构对象实体),记载了经组织查审或认可的反应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原始信息的价值称之为“人事档案信息价值”。首先,从社会信息化发展角度而言,人事档案的完善及人事信息资源的发开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再者,从人事档案本身特征来看,人事档案具有认可性、真实性、权威性等特征,无疑能够为单位和组织开发人才、使用新人才,进行人才预测及制定人才计划提供重要且真实的信息来源,当然对个人调动、晋升也是相当重要的信息依据。

(3)人事档案的社会实践活动——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双元的结合方式

所有社会实践活动本身,都蕴含着人类自身已确定的想要达到的某种目的。同样地,人们之所以从事人事档案实践活动,是因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越来越能够清醒的意识到人们缺少一种能够真实、完整的记录人事管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东西,而这种记录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管理又是那样的重要。于是这种渴望真实、完整地记录整个人事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始目的,操纵着人们进行人事档案实践活动,也决定着人事档案实践活动的方向,并最终成为人们从事人事档案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类的人事档案管理活动由一种事实性的操作而转化为一种价值性和事实性相统一、主体性价值和客体性价值相统一的实践性活动了——即在人类进行人事档案实践活动的方式下,人事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实现双元结合。

二、双元价值矛盾运动及其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的体现

(一)从“双元价值观”看人事档案价值的形态

人事档案强效的管理控制功能决定了人事档案必然具有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实践的工具价值;同时,作为一种文献信息的归宿,人事档案价值和人事档案事业的最终目标又体现为信息的含量和社会人力资源共享的理念。通过上文关于人事档案价值在“双元价值观”下的含义分析,我们可以将人事档案的价值形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人事档案工具价值表现形态

档案工具价值源于档案作为行为方式,人类的初衷在于它的结构形式所赋予的功能。工具价值揭示了档案价值源泉及价值形成机制。人事档案的出现首先是因为人们需要这样一种方式来对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进行外脑存储和凭证性维护,从而更好的对“人”进行优化管理。人事档案的工具价值主要形态表现为凭证价值、管理手段和记忆工具。

(1)凭证价值

①人事档案是澄清问题的可靠凭证

人事档案形成于不同的时期,是个人社会经历及其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它记载着有关个人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间、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对人才的调配和使用及个人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待遇有直接关系。因此,人事档案可以为落实人事政策、冤假错案、评定职称学衔、调整工资级别、改变福利待遇、确定或更改参加工作时间和入党入团时间以及解决个人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线索或佐证,具有无可辩驳的凭证作用。

②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法律信证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有很多手续离开了档案就寸步难行。如公有企事业单位接纳人才,必须有本人档案和调动审批表需经主管部门审批,由组织人事部门开具录用和调动通知才能办理正式手续。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个人档案所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受保时间等都成为社会保险和福利最主要的根据,没有档案,社会保障与本人福利将受影响。

(2)管理工具

①人事档案是推行和贯彻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手段

按照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用人 机关可面向社会直接招聘公务员,但对所招公务员的人事档案,有着严格要求。公务员录用后,其职业生涯的每个环节都在人事档案中有着准确和详尽的记载,无论今后在机关单位留用还是离开,这些材料都是可靠的依据,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推行干部交流轮岗,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加强干部宏观管理,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等方面,都离不开人事档案。

②人事档案是组织与干部之间联系的纽带

人事档案既强化了干部对组织人事部门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又增强了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干部档案部门对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又能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调动广大干部关心和支持人事档案工作,还能对干部形成一种无形约束,时刻提醒注意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状况和肩负的责任,使其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事档案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3)记忆工具

档案是以“记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功能为基础形成的,是人类记忆的工具,充分利用它,就可以克服人的记忆局限,扩展和延伸人的生理记忆器官的功能,提高办事效率。查阅人事档案是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条件之一,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若能用现代化技术对人事档案中的信息进行存储和检索,查找时一索既得,十分方便。它能使人事工作者从强行记忆的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智慧集中到人本、人力资源管理上来,搞更多更高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2.人事档案信息价值表现形态

档案信息价值源于档案作为记录或文献归属的实体,在于其内容负载的意义。信息价值揭示了档案价值的存在与实现方式。人事档案作为记录归属的实体(或者结构对象实体),存储着人员的个人经历、发展潜力、绩效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始数据和信息的价值称之为“人事档案信息价值”,其主要形态表现为情报价值、参考价值。

(1)情报价值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为开发人才、使用人才、进行人才预测及制定人才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作为人才信息缩影的人事档案,在开发和使用人才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些信息有助于组织考察和了解人才,做到“因材施教” 和“量才录用”,便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合理使用人才,有助于从各种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中探索出人员队伍的总体变化及规律,进而为领导决策人事工作以及作出准确的人才预测,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2)参考价值

人事档案是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编写人物传记和专业史的宝贵资料。人事档案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人事档案中的材料与当事人生活的历史时代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带有很强的时代痕迹。它的独特的记载方式为研究党和国家人事工作、研究党史、军史、国家机关史、地方史、思想史、专业史和撰写名人传记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由于人事档案中不少材料是当事人的自述,这些材料具有情节具体、事实真切、时间准确、内容翔实等特点,是印证历史的可靠资料。

(二)从“双元价值观”看人事档案价值的特性

人事档案价值的性质是对人事档案价值形成与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现象的理论总结,反过来也是探索人事档案价值有效实现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人事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参考因素。人事档案价值性质的研究应从人事档案价值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实现出发,从“双元价值观”的视野来看,人事档案价值具有以下性质:

1.工具价值与人事档案价值的主体性

人事档案工具价值是由人事档案的社会属性赋予的一种普遍意义的价值,人事档案产生的初衷是类为了克服大脑记忆局限并作为实现人事管理和人事信息控制的工具。也就是说人事档案的产生前提是人们为了对人事活动和信息进行合目的控制,人事档案价值具有主体性。

主体对档案价值有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主体需要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先有档案产生的意欲,然后才有档案的实体。人事档案的出现,尤其被作为一种人事管理维护控制的工具,无疑进一步推进了社会文明,同时也体现出了强效的工具价值。所以对档案的考察不能仅仅局限于实体的物质特征,更要将它视为一种人类主体进行合目控制的行为方式。

其二,档案价值将通过满足主体需要表现出来,档案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产生出来的效应是衡量档案价值的依据。覃教授在《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现实的一个发现》一文中指出:“关于档案实现的概念,我们认同‘档案客体主体化’的看法,‘档案价值实现是档案潜在价值向显性价值的转换’”。([13] 覃兆刿等. 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现实的一个发现[J]. 档案学研究,20__年第5期)也就是说,档案价值实现是档案价值的外化或外在表现,是通过利用行为所达到的对档案价值本身的反映。同样地,人事档案价值实现也是通过主体需要及利用表现出来的,其价值衡量依据就是档案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产生出来的效应。

其三,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主体活动,主体的知识结构、自身能力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如档案工作人员及其利用者对人事档案价值的认识程度和利用能力高,则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程度高,反之亦然。

2.信息价值与人事档案价值的客体性

人事档案信息价值来源于人事档案的自然属性所赋予的作为记录或者要求归属的实体,必然会体现人事档案价值的客观性。

第一,人事档案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人事档案价值是相对于人事档案价值评价主体而言的,人事档案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否则就不可能有任何人事档案价值评价的活动的可能。人事档案价值是在人事档案价值评价主体之外自在存在的,不以人事档案价值评价主体为转移的。

第二,主体及需要也具有客观性。主体需要背后潜藏着客观性,需要是主观意志的一种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是人主观臆想或任意编造的结果,它是受环境因素和需要者内在素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需要也是客观存在的。主体的需要,从根本上与主体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它是由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的,受社会存在的规定与制约,因此它有着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性和必然性。”([14] 张斌. 档案价值认识的系统结构[J]. 档案学通讯,20__年第2期)因而需要是动态发展的,其产生、发展与消亡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此外,主体利用人事档案,实现人事档案价值的能力也是客观的,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3.双元价值的结合方式与人事档案价值的社会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和根源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价值关系得以形成和实现的现实基础。因此,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的真正结合,就是在于人事档案与时代条件、人事制度发展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说,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的结合方式体现了人事档案价值的社会性。

什么是社会性?什么是价值的社会性?这是在解释档案价值的社会性前所必须回答的。王玉梁在《价值哲学新探》一书中指出“所谓社会性,就是事物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的性质。所谓价值的社会性,就是价值受社会影响制约,打下社会烙印的性质”。具体说就是价值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制约的性质。([15] 王玉梁. 价值哲学新探[M]. 第1版. 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95页)

笔者认为,人事档案价值的社会性是指:人事档案价值是一种社会性的现象,受到社会人事制度、人事管理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深刻影响和制约。一般而 言,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人事档案,人才的作用越突出,人事档案的作用就越大。档案双元价值关系总是作为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具体的关系范畴而存在的,它任何时候都不游离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条件之外。人事档案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随着整个人事制度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着,也反过来表现着人事制度发展的水平。

(三)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矛盾运动规律推动档案价值的实现

1.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对立关系

在《矛盾论》中说:“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16] . 选集[M]. 第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卷,第295页)“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7] . 选集[M]. 第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一卷,第293页)我们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因此,人事档案价值也是有矛盾的,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也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是在矛盾的斗争中成长和发展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人事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看作一对基本矛盾,从一定的角度看,他们之间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的。比方说我们过于强调人事档案信息价值,对人事档案信息过分开放,可能会因在安全性上错失,引发凭证力降低而削弱工具价值。因为过于强调开放和流通,而对档案实体失去控制,从而影响工具价值引起档案方式失效;反之,如果过于强调人事档案实体安全,又会在保管上表现为维护实体而缺乏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引起信息价值无法实现。

(2)统一关系

与此同时,又必须指出,矛盾着的双方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是统一的,这就是说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覃著说“光有工具价值的档案是不存在的,光有信息价值的档案也是不存在的,档案是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双元价值结合体,这是档案与图书、文件、文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18]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 [M].第1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6月,第8-9页)如果人类没有档案产生的意欲,没有将档案作为管理控制工具的需要(工具价值),即不会有档案实体及其负载的信息的存在;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档案实体及其负载的信息内容(信息价值),也就无法借助档案的结构形式来实现人类对于诚信的控制。

同样地,人事档案具有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光有工具价值的人事档案是不存在的,光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档案也是不存在的,人事档案是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元结合体,即人事档案的控制功能所赋予的工具价值和其对象实体自在的信息价值是人事档案价值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能从人事档案作为方式的社会属性和作为实态的自然属性出发,就能对其作为控制工具和内在记录信息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加以考察。人事档案强效的管理控制功能决定了人事档案必然具有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实践的工具价值;作为一种文献信息的归宿,人事档案价值和人事档案事业的最终目标又体现为信息的含量和社会人力资源共享的理念。只有从这两方面入手,并结合我国人事管理实践活动,我们才能科学地评估人事档案的管理传统、设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目标并充分实现人事档案双元价值。

2.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矛盾运动

(1)M点从A2至B2的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特征——从单方面重视工具价值到双元价值并重

覃教授在《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现实的一个发现》一文中阐述了关于档案价值本体与档案价值实现关系的“椭圆现象”。在此,笔者不对该发现进行详细说明,具体还请参照该文。

如图2.1所示,M点从A2运动到B2,一方面,随着MF1变短和MF2变长,两者逐渐趋向相等;另一方面,M的纵坐标逐渐变大,即人事档案价值实现量变大。

我们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角度来分析人事档案价值实现是否也呈现“椭圆现象”:从时间这一维度来看,即纵观人事档案事业史,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分析出人事档案价值双方同样也呈现了以上特征;相应地,我们从空间角度即从人事档案管理实践角度分析,人事档案经历了文书部门、档案室、档案馆三个阶段,分析这三个阶段的人事档案价值及其实现,我们发现人事档案价值在空间动态上依然呈现这一“椭圆特征”。

(图2.1 人事档案价值具体实现,此处略)

①纵向——从人事档案事业史与信息化发展趋势角度分析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事档案属于皇室的私有物,其价值主要是作为方式的工具价值——人事制度的保障力和对人的控制作用,故基本上处于封禁状态,在人们眼中实为神秘之物。正是在这种价值取向支配下,古代档案工作体现了浓重的以控制为理念的神秘色彩。

汉代是我国人事档案正式形成和发展时期。汉代任用官吏十分重视政治审查,而审查又以档案材料为依据,人事档案的政治作用十分突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谱牒档案发展的鼎盛时期。谱牒档案在人事档案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阶级社会,谱牒档案总是与一定的政治紧密联系,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手段。《唐会要·甲库》(卷82)载:“铨选之司,国家重务,根本所系,在于薄书。”其中的“薄书”就是当时的人事档案——甲历。甲历既然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人事工作的产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随着封建政治的日趋腐朽,铨选工作的弊端丛生,作为铨选工作组成部分的甲库工作,也随波逐流了;明代人事档案有严密的保管制度。建于皇宫内的古今通集库,保存着大量人事档案材料,且吏部、兵部架阁库及督抚、州、县衙保存的人事档案材料,均要做到“入呈册府,订封甚密”;([19]《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吏部疏》)在解放之初,我国处于不稳定之中,非常需要清出隐藏在革命队伍和人民群众中的反革命分子,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时期,这时的人事档案工作紧紧围绕阶级斗争,服务阶级斗争,并且实现严格的保密管理,可以说是绝密管理,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查阅个人档案。

以上人事档案发展的历史史实均体现了人事档案工作机制十分强调人事档案的社会参与控制功能,即人事档案作为一种政治控制和人事管理的工具价值,而对人事档案的信息价值关注甚微。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事档案信息价值的发现及其与工具价值的并重过程。

唐朝时期,铨选和封爵活动开始后,甲历档案在选任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三库要清检、核验每个选人的新旧甲历,逐份逐字检勘无误,选曹才对每个选人做出授官、改转、迁授和封爵的决定。所以,统治者十分重视甲历档案的提供利用,将其看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尽可能做好提供利用工作,如“常日检寻,诸司取证,稍有差谬,所示非轻”([20] 邓绍兴. 人事档案教程[M]. 第1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__年4月,第29页);

宋朝时期人事档案材料的装具,由汉唐的封闭型装具——金匮,改变为开放型装具——架阁,方便了查找和提供利用;明代人事档案工作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且十分重视发挥人事档案的信息价值(依据、参考价值等)。如:其铨选的核心内容是勘察文状,考核官吏以档案为稽凭,人事档案是用人的依据;清朝对人事档案的利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官吏的铨选和考核工作,年年月月都在进行,因“稽查引据全以旧档为凭”,以致“历年随带翻阅,间有擦损”,([21]《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十八)特规定了修复与缮写制度,保证档案更长时期的使用。供机关日常工作查阅,是利用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清代以人事档案为依据,通过出版《缙绅录》的方式,适当公布官员的情况。如光绪年间李钟豫在给坊刻缙绅全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到“国家设官分职,吏部刊列缙绅,按季进呈”。([22]《松竹斋、荣宝斋》光绪十九年合刻本)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被纳入发展日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可以使人事档案工作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室从收集保存档案的管理部门转变成一个主要业务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 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服务部门,从而能够提供优质、系统的档案信息综合服务,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价值。

历史是进步的,人事档案发展也是随着历史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人事档案在作为人事管理和人员控制的工具同时,其信息价值也逐渐凸显,体现了人事档案价值从一元价值观发展到双元价值观的过程。

②空间横向——从人事档案管理实践角度分析

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在形成时属于同宗同源。在文书部门阶段,人们利用相关人事文件是为了满足在人事管理活动中人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了解、记载个人社会活动和发展过程等的种种需求。可以说从人事文件诞生起便被人类作为一种人事管理工具来使用。此时文件的功能属性主要地体现为它对现时人事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性。到了档案室阶段,人事文件的这种对现时人事实践活动进行管理的工具性就极大地弱化直至完全丧失,但是它所记录的信息仍然可以为人事管理和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因为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成长过程中个人经历的真实记载,同样地,它也反映了所属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社会职能和发展。无论是人事管理活动还是各种业务活动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以部分地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为条件的。因而这些人事信息对于该集团或机关的人事工作人员考查以往、改变用人政策或作为后续人事工作的依据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参考作用。所以人事档案在档案室阶段的功能属性主要地表现为它的参考性。当人事档案运动至它的第三个阶段档案馆阶段时,根据前面我们的阐述,因为档案所记录的信息反映了个人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是对人类历史过程的最为真实、客观、完整的记录,因而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多种社会信息的需求,如利用人事档案研究专业史等。再者,人事档案在档案馆阶段的开放程度也会加大,因而此时档案的信息价值得到了提升。可见人事档案的功能属性发生了从工具性——参考性——信息性的变化。

我们说档案价值是由档案的属性决定的,档案功能属性的变化势必引起档案价值的变化。人事档案在三个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功能属性也体现了人事档案在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价值形态:由文书部门阶段的管理工具价值——档案室阶段的情报价值——档案馆阶段的信息价值的变化过程,是人事档案价值由它的工具价值逐步向信息价值偏移过程。(图2.2 人事档案价值演变规律,此处略)

三、“双元价值观”与人事档案价值实现障碍分析

所谓障碍,是指把需要与所需对象隔离、妨碍需要满足的东西。按其出现的不同环节,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主体性阻碍。即某种超出现存对象、现存条件的理想性需要虽然在主体观念中已经形成,但现实还未形成适合这种需要的对象;或者对象已存在,却未产生主体需求。二是客体;即需要与所需对象虽然直接联系着,但这种对象却不适合甚至否定需要。三是中介,即需要与所需对象虽然同时并存,但因缺乏把二者联系起来的中介性条件而使需要的满足受到障碍。([23] 张书琛. 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M]. 第1版.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8月,第231页)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人事档案双元价值观,笔者发现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一)主体淡化人事档案工具价值

1.人事档案意识淡薄

从管理者角度看: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将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人事档案却不重视,档案意识薄弱,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潜在的人才信息价值。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看堆守摊”式等待利用者上门的被动服务状态也很普遍,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更待提高,队伍稳定性不强,而且有很多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仍坚守传统的“管人”与“管档”思维,不能适时把观念调整到“用人”与“用档”的新思路上来。随着人事档案对人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弱化,人们的档案意识也在逐渐淡化,很多人把人事档案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任其遗失、沉睡。人们的轻视档案意识对人事档案和人事工作的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这些观念已无法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函待更新。

从当事人个人角度看:人事档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已经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单位人”将越来越多地转变为“社会人”伴随着人事档案功能的弱化,“弃档”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存档的有12万人,但有20%即2.4万人放弃了档案;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也表明,其所代管的5万余档案中,有1.5万份被遗弃;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也有五分之一的档案成为没有人要的“死档”;四川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人才“死档”己超过20万份;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甘肃省的一个人才市场,就有8000份人事档案遭到了主人的遗弃,竟占到该市场所存档案的40%。据新华网20__年1月23日报道: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而且至今,“弃档”现象仍在大量增加。这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如图(图3.1 弃档演变规律,此处略)

(二)客体弱化人事档案信息价值

1.人事档案造假严重

据济南档案信息网公布从网上点击人事档案造假,有9400条信息,点假人事档案,有2800条信息,点击文凭打假,有45200条信息,点击人事档案打假,有976条信息。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证实一下人事档案造假问题绝非危言耸听。海南工商系统人事档案造假案、河北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档案造假案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档案造假案例(具体参见附录A:王亚丽造假骗官案件),可见人事档案造假多么严重。

2.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

人事档案是人的“说明书”,应能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阅卷如见人”或“档若其人”。而现实中的情况是,许多人的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缺乏个性,利用价值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未被记载,一些人事部门不注意及时补充新材料,所保管的档案多为“过去式”;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形式雷同,格调一致,空洞的语言比较多;在评价缺点时,则用“进取心不强”、“表现一般”等词语一笔带过,详细、具体的评价则很少,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语句。另外,人事档案所填内容混乱,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人事档案信息化程度低,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滞后的、被动的。历来人事档案工作就被认为是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机密,这给人事档案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还有就是现单位人事档案利用工作大多是被动服务,只是等待领导及有关人员来查阅,缺乏主动精神,而且利用材料主要是党团材料,落实材料和工资调资方面的,真正用于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算等方面的较少,没有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作用;另外,人事档案检索工具单一,查找方式落后,案卷质量不高,严重限制了其信息服务和交流作用的发挥。相对于历史档案、文书档案的宣传活动较少,使人事档案信息价值实现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中介制约人事档案双元价值无法结合实现

1.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导致分散多头管理

从本质上而言,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运作模式仍是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传统模式,只是依据建档对象(即管理对象)的分类以及建档对象的群体特征差异,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略显差异。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但存在明显而严重的分散性。

2.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尴尬

中共中 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代管机构有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也有与政府无隶属关系的猎头公司、人才市场;有以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服务为宗旨的事业性机构,也有如企业般市场化运作的商业性机构,其性质不一,管理混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

3.人事档案法制建设不健全

现有的人事档案法规,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或中期制定的,没有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及时修改,严重滞后。如《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事档案工作在法规方面实际执行的是一个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一个办法《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一个考评标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业、事业的所有人员都是按同一办法、标准进行管理和要求,只注意共性,忽视了个性,未能体现出分类管理的格局;学生档案、工人档案的法规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学生档案几乎无章可循。同样地,工人档案虽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但它也只是《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简本,未能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四、“双元价值观”与人事档案价值实现

覃教授在《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一书中总结到“档案双元价值的综合发挥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如何完美结合,是现代档案工作体制创新的关键。因此,档案事业现代化应以体现‘档案社会责任感’(工具价值的实现)和‘档案公众服务意识’(信息价值的实现)为观念要件”。([24]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 [M].第1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6月,第11页)

同样地,要使人事档案价值实现最大化,也就只有从上文分析的两条途径——一是紧密结合人事档案双元价值,加大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一是人事档案双元价值并重,遵循档案价值规律。

(一)模型分析

参照《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实现的一个发现》一文中建立的档案价值实现的“椭圆模型”,我们总结出增大档案价值实现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缩小c即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之间的距离,使其紧密结合;二是在一定现实条件下,让MF1与MF2趋向相等,即双元价值并重。

1.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结合

若短轴变长(见图4.1),则会增加椭圆覆盖区域的面积,这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紧密结合),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加大了。或许,当我们对人事档案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与其作为记录和文献所归属的实体所承载的人事档案资源的相互促进有了透彻的认识,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为什么要结合才能有益于档案价值实现就好理解多了。此时焦点F1、F2 向原点o移动,社会利用人事档案的能力提高导致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的范围拓展和程度加深,继而引起“椭圆现象”的增大效应,表现为人事档案资源增量、人事档案利用需求增强、人事档案价值实现机会增多和利用工作效益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地位和在人事管理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升。人事档案双元价值高度紧密结合,呈现为椭圆向圆运动的态势。此事,人事档案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图4.1 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程度的变大,此处略)

2.人事档案双元价值并重

在具体的利用环境中,“双元价值”集合的呈现量是不同的,其呈现的规律符合“椭圆现象”。在图4.2中,MF1(M呈动态表现为M1到M2的运动过程)表示档案工具价值取向的反映量大小,MF2表示档案信息价值取向的反映量大小,档案价值量等于MF1与MF2之总和。如图,当M点处于M1位置时,在该次档案利用时,其工具价值的实现大于信息价值的实现(M1F1>M1F2),就档案价值的本次利用总体实现程度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大(其所在“点”高度未及短轴端点)。很显然,当M2F1=M2F2 时(见图4.2),档案在某次利用时价值实现程度达到最大化。这表明本次档案利用是同时注重了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实现。(图4.2 人事档案价值具体实现,此处略)

人事档案价值在具体利用环境中的实现依然符合以上现象。具体说来,在人事档案利用时,如果只是注重人事档案作为管理和控制工具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人事档案所承载的信息所具备的价值,只藏不用,就档案价值利用时实现的总体价值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大;同样地,一味的重视人事档案信息价值的开放利用,而忽视了人事档案作为一种方式的工具价值,可能导致人事档案实体在安全性等方面出现问题,仍然无法最大化的实现人事档案价值。

可见,在人事档案价值实现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双元并重,如果走向任何一端都只能是走向“封闭”或“失控”的不正常局面,因为都是违背档案价值规律的。

(二)实践指导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事档案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双方构成了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矛盾是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的基本矛盾。档案价值的实现是指档案价值关系双方通过矛盾运动从而达到同一,是档案的潜在价值向实现价值转化的过程。具体同一实现的基本模式如图4.3所示

(图4.3 人事档案价值实现的基本模式,此处略)

1.人事档案作为管理工具的强化

“干部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25] 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颁发修订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1991年)这里对人事档案的工具价值有了一个详细的描述和肯定,即人事档案工作是适应人事工作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在人事部门领导下,围绕组织、人事工作的中心任务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它是贯彻组织、人事工作路线的工具,是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发挥人事档案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作用,实现人事档案的工具价值是有必要的。

(1)提高社会公众的人事档案意识

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人事档案意识,必须通过借助外力来实现。借助外力就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造舆论,大力宣传什么是人事档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人事档案的作用,人事档案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人事档案等内容。使人们认识到,人事档案与个人密切相关,是维护个人权益,落实有关待遇,澄清问题事实的可靠凭证,也是组织上选人用人的可靠依据,从而激发人们关心人事档案,主动向组织人事部门移交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积极性,提高人们的人事档案意识。这是人事档案工具价值形成与实现的基础。

(2)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工作水平

要提高人事档案工具价值的实现,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者提高档案工作水平,深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积极主动地提供利用,变“死”档案为“活”信息,把人事档案工作做细、做活。充分利用所管理的人事档案,对人才队伍的状况、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做出分析,对人才队伍做出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这是人事档案工具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是提高人事档案工具价值的 重要影响因素。

2. 人事档案作为人事信息的服务

计划经济时代,源于官僚制的人事档案,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技术和管理工具与单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单位人”科层控制和非人格化管理,所以更多关注人事档案的工具价值的“控制力”实现。但信息时代,身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事档案管理在理念和制度设计上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其信息价值的社会服务功能亟待彰显。

(1)内容信息改革

①归档个性内容

在人事档案中增加反映人员个性内容的文档记录材料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开始行动。如上海人才服务中心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率先成立了人才业绩档案部“旨在系统收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对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高级人才的业绩、技术等情况进行综合动态管理”。([26] 庞国明. 人事档案呼唤改革[J]. 中国人才,20__年第6期)对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充实档案材料,重点是及时将他们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以及在重大活动或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群众认可情况、考核考察材料收入档案;对一般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要重点收集他们的学术和技术推广成果材料、企业经营者利税材料等;对社会流动人员,则要着重收集那些能据此判断一个人素质优劣的材料,比如个人业绩、信用记录、素质能力、职业生涯、个性特点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材料;对在校学生,要突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只看学习成绩难免会比较片面。

②收集补充新内容

“人事档案从建立起,就需要不断的补充完善,每个人的档案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及时补充真实详尽的各种材料。”([27] 白红霞.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人事[J]. 陕西档案,20__年第2期,第27页)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形成的“人事档案观”也应与时俱进,人事档案的内涵应得到相应的扩大和丰富。其中不仅应包含个人履历之类的记述性材料,还应当包含许多其他关于当事人的材料,比如能真实反映人才的能力、特长的内容,关于个人信用的记录,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内容等。

(2)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就是在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实际,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和提供利用,为人才强国,人才强企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基础保障。

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提供服务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重藏轻用”、“坐店等客”的被动服务局面。人事档案与其它档案比较起来,其保密性更强,有些人事档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能公开利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事档案工作只能被动等待查阅,必须转变这种思想观念,正确对待人事档案的保密性,该保密的严加保密,可以提供利用的,应主动积极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②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和全文数据库

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人事档案工作提供利用实现优质服务、主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库的内容要准确、全面、详实,并且随时维护和更新。不仅包括人员基本情况信息集,而且要包括人员的学习、工作经历集、职务任免集、职称评聘集、工资变化集、奖惩集、科研成果、发明专利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集。通过数据库,可以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大大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挖掘人事档案的内在潜力。

③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

在全文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个人图像、声音等资料,全方位扩充人事档案信息内容。加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三网”建设,建成内容齐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人事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

可借鉴美国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将我国的人事档案信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自由查阅的人事档案信息;第二级是申请查阅的人事档案信息;第三级是严格保密的人事档案信息。

3.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的实现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改掉旧的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不断修改人事档案管理措施,打破旧的陈规观念,积极地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设立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机构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机构的设立是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推动各个单位人事改革,推动聘用制,而且十分适合目前流动人员大幅度增加的现状。保管人事档案的社会化机构可采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化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靠先进的管理手段,极高的行业信誉,细致周到的服务,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要,在职能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这种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是某个行政区划内一个或几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也可以是跨区域的集团,规模与数量完全由市场决定,在优胜劣汰中接受市场选择,但它们仍然要接受组织、人事、劳动、档案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3)完善人事档案法制建设

人事档案法体系是组织人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档案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人事档案法规体系是依法治档之本,是开展人事档案工作的依据,是搞好人事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应花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单位档案工作要真正做到依法治档,必须强化档案法治的宣传力度,必须从领导做起,增强单位整体的档案意识,使依法治档变为单位自觉的行动,重视单位的档案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档案法》、《干部档案整理条例》、《干部人事档案的材料分类、排序、编目》等制度的要求办事,依法处理人事档案事务,以促进人事档案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运作。

结语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人事价值的实现既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又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它贯穿于人事档案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始终,是检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对于个人而言,人事档案作为人的身份符号成为组织管理工具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社会人的记录,成为个人实现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生命遗产。因此,基于双元价值观视阈的人事档案价值及其实现,不论是对社会组织还是当事人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关注人事档案作为行为方式的工具价值的实现,又要争取在人事档案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控制的前提下开发其信息价值,实现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利用权。最后,在注重人事档案双元价值结合并重的基础上,为人事档案价值创造良好的实现条件,让人事档案工作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受限于个人水平、时间、精力等因素,本论文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理论上尚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人事档案价值实现平台的构建,人事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内容管理等都是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笔者还需在今后继续深入思考和学习,望各位老师和广大人事档案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M].第一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6月.

[2] 邓绍兴. 人事档案教程[M]. 第1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__年4月.

[3] 王英玮. 信息时代的人事档案管理——理论·实践·方法·技术[M]. 第一版. 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__年5月

[4] 朱玉媛. 当代人事档案管理[M]. 第一版.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__年10月

[5] 王法雄. 人事档案管理概论[M]. 第一版.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6] 吴宝康. 档案学概论[M]. 第一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

[7] 陈兆祦,和宝荣. 档案管理学[M].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8] 史玉峤. 现代档案管理学[M]. 第一版. 青岛:青岛出版社,20__年

[9] 吴宝康.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 第一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10月

[10] 黄坤坊. 欧美档案学[M]. 第一版.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5月

[11] 吴宝康. 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M]. 第一版.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88年4月

[12] 王玉梁. 价值哲学新探[M]. 第一版. 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13] 覃兆刿等. 椭圆现象:关于档案价值现实的一个发现[J]. 档案学研究,20__年第5期

[14] 聂云霞. 档案价值新论:档案双元价值观的逻辑内涵与实践体认[J]. 档案与建设月刊,20__年第6期

[15] 任越. 双元价值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指导作用[J]. 湖北档案,20__年第2期

[16] 任越. 双重价值论与双元价值论——两个时代档案基础理论的对话[J]. 山西档案,20__年第2期

[17] 任越. 从观念到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演变轨迹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__年第一期第30-34页

[18] 张斌. 档案价值认识的系统结构[J]. 档案学通讯,20__年第2期

[19] 宋明远. 要加强干部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J]. 档案工作,1993年第12期

[20] 庞国明. 人事档案呼唤改革[J]. 中国人才,20__年第6期

[21] 白红霞.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人事[J]. 陕西档案,20__年第2期

[22] 邵金莲. 论新时期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深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__年第6期

[23] 方彤.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及其启示[J]. 科学教育家,20__年第9期

[24] 戈立华. 试述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__年第7期

[25] 昌韬. 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策略的思考[J]. 桂林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__年3月第24卷第一期

[26] 冯惠玲. 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 档案学通讯,20__年第3期

[27] 姜建明. 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工作改革[J]. 兰台纵横,20__年第4期

[28] 邓绍兴. 人事档案的历史沿革[J]. 中国人才,20__年第6期

[29] 刘琴. 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档案学通讯,20__年第3期

[30] 陈勇,韦克. “中国黑档”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极其思考[J]. 档案学通讯,20__年第4期

[31] 陈慧兰. 浅谈人事档案的实用价值[J]. 世纪桥,20__年第23期

[32] 张喆. 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放松规则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论坛,20__年4第4期

[33] 王凤芝.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浅述[J]. 黑龙江档案,20__年第2期

[34] 周放. 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制度[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__年第1期

[35] 林苑纯. 中美人事档案管理之比较及启示[J]. 外国档案,20__年第2期

[36] 高合顺.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对比研究[J]. 东岳论丛,20__年第5期

[37] 邹敏. 简述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演变[J]. 黑龙江档案,20__年第2期

[38] 李海军,王瑾,吴先年. 美国档案管理体制及信息化工程建设[J]. 兰台世界,20__年9月

[39] 顾彩霞.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症结及解决途径[J]. 黑龙江档案,20__年2月

[40] 陈国云.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J]. 档案管理,20__年第1期

[41] 贺未英. 中美人事档案利用之比较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__年5月,第26卷第三期

[42] 沙莎. “主客体关系价值说”视野下的档案价值论[D].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__年4月

[43] 赵梓彤. 论档案价值在不同实践阶段的演变[D].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20__年4月

[44] 唐晶. 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索[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__年10月

[45] 杨恩红. 人事档案工作发展思路探析[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__年4月

[46] 沈卫. 论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D].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__年6月

[47] Mordechai mironi.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ersonnel records[J]. A legal and ethical view,May, 1974 Labor Law Journal

[48] E.C.Robbins.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record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tice of Use Restrictions,May 20__

[49] Pablo Acosta. Promotions, state dependence and intrafirm job mobility :evidence from personnel records [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April, 27th, 20__

[50] Eric Juergens. Feres and the privacy act:Are military personnel records protected?[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Vol. 27, No. 2, October 20__, 227 – 246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管理策略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的任命和选拔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干部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下,硬件设备也极度缺乏,这样就给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因此要改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促进整个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1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制定用人计划的重要依据,学校领导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了一些人员的日常情况,档案记录的内容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档案人事选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但是从现在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校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档案记录仅仅是表面现象,这样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学校与政府的职能部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政府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比较严格,任何的环节都不能出现漏洞,但是学校并不是政府部门,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上不需要过于严格。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虽然在人员的设置上比较到位,但是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这样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了落后的趋势。

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不达标,在硬件设备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通风、防火、防潮、和防盗的基本措施,这样就导致了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设备容易受到损害,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校的档案保管箱没有按时的进行更新,有些保管箱的磨损比较严重,但是却没有进行更换。档案管理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些的中职学校虽然已经设置了人事档案管理的设备,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着创新意识,没有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的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在管理模式上也是极为简单的,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现代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就无法取得进步。

2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

2.1 健全档案管理的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状况进行人事干部的档案管理,结合当前实际,建立起新的学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档案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档案资料的收纳和整理工作,做好档案的转入和准出工作,要集中统一的进行档案的分配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建立档随人走、一生只有一个档案的管理制度,这样在档案的管理也不会出现混乱,各个学校在进行党政办公的时候,一定要将监督和检查工作好,及时的发现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意,进一步的规范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制度,促进人事档案的不断发展。

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档案意识

各个中职学校都要使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是每一人都了解职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档案资料管理的不断完善,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引导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送交归档材料,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2.3 加强领导,强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与全体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档案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过去的重点搞整理装订等基础工作,迅速转到广泛收集和利用上来,及时完整收集档案材料,及时准确更新档案数据库;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要完整齐全,实体不受损害,不丢失,不泄密,不被盗窃。

2.4 搭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网络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参照党建E平台对党员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平台,各学校人事专干将在职和离退休两类人员分别建库,再分别按岗位、职称等条件将个人人事劳资、考核奖惩等信息录入人事档案平台,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尔后,定期维护,及时更新相关档案信息。这样,既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完整,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又方便人事统计,为领导选拔人才提供正确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 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人事制度变革的带动下,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人事管理过渡到岗位管理。随着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等人事制度改革,中职学校人员管理调整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大类,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制度终身制,实现了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直接导致人事档案分类更细,管理要求更严格。二是用人制度采取聘用制,人事关系出现新变化。中职学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人事档案管理将逐渐变得错综复杂。三是分配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各中职学校都逐渐建立了多种分配方式下的绩效工资制度,职工退休养老由退休工资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这些都无疑给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带来压力与挑战。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管理水平低、硬件设施差、人事专干业务素质低等问题,而且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也是如此。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探索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资源,配合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适应中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晶.浅谈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管理策略[J].求知导刊,2015(09).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9

而随着劳动制类别的变化,有的单位人事档案就分为:干部档案、大集体工档案、全民合同制工人档案、内部合同制工人档案、聘用人员档案等等。这样在手工状态下查档非常烦琐,要想查一个人的档案往往会反反复复查好几次台账,还可能因为重名现象将档案搞错。随着我公司全员劳动制的全面推行,干部和工人身份已经不明显了,分劳动制类别建档就失去了意义,只是为查档工作增添了一道障碍而已。

根据这种情况,我公司在档案管理类别上进行了创新,将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与人事管理模式同步,打破原有的按劳动制类别建档、存放的限制,按照档案内在检索方便的要求,不分劳动制类别,统一建档,只是对一定级别的人员档案在管理上有特殊的规定。

这样,只用一套台账,一种分类方式,就能查出所有劳动制类别的人员档案。老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独立于公司人事管理系统,属单机版静态管理,人员一旦变动,工资部门通过迁调单形式将人员名单提供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再将人事档案转递到相关单位或下属生产矿井。手续繁杂且信息不及时,经常会形成“有人无档,有档无人”等现象发生。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用一套能与人事管理接轨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使人员变动同时,档案状态随之发生改变,从而提醒档案员及时处理和转递,档案管理员都会根据人事变动情况适时转递人事档案实物,更新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做到与人事管理同步。上面所述的是单机版静态管理软件。

但我认为,传统的人事档案软件有以下不足:

1.它与人事管理分而治之,不能合二为一。它只能静态地管理所存的档案,不能随着人员变动而及时更新。

2.档案内容过时,不能客观反映档案者本人的准确信息。

3.传统的静态档案管理对于部分大企业就更难适应。人员调动多且频繁,每次档案转递都费时费力。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我公司在原有朗新人事管理系统基础上,与朗霁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人事档案管理模块,它与人员数据共同调用同一个数据库,使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与人事管理系统接轨并同步,由于软件属于集团版,能做到基础工作一次录入,系统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劳动。如:

(1)它能根据人事管理信息变动、人员异动等及时提醒档案人员对集团内部档案进行转递,对调离公司人员的档案及时抽出,另行保管。

(2)集团内部档案目录全部输入微机后,当人员在内部所属单位之间流动时,档案实物转递的同时,档案目录信息也随之在网上转递到相应单位。

(3)集团总公司还可直接从网上监控人事档案工作具体情况,对员工情况都一目了然,并能及时督导基层档案员及时建档、转递和更新。

(4)有关领导或人员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到档案部门查阅实物档案,直接通过人事管理软件和档案管理软件查到所查对象的最新动态和信息等等。

(5)对于档案中人员信息登记表有的已过时,如果在核实一个人的最新信息时,可以调阅人事管理系统中的人员信息子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子集、学历子集、培训子集、工作经历子集、系统中本人照片等信息全面比对、核实。

传统的人事档案编号,存在如下问题:

1.用起来繁锁,工作效率低。

2.重名易混淆。

通过实践,为更好地管理档案,提高效率,我公司在人事档案建档时不再使用姓氏编号法,而是将人事管理的“人员编号(或工号)”作为档号。一个集团每一位职工都有一个人员编号(或工号),它在本集团内部如同人身份证号一样将伴随终生,很多登记表打印时都直接标注人员编号,这样,我们用人员编号作为档号则好处多多:

(1)很多材料可以不需查档号(如工资表、劳动合同书编制时必须填写人员编号的)就可直接归入本人档案,大大节省了查档时间;

(2)因公司内部档案装具统一,编号统一,档案在集团内部转递时,可直接将人事档案核对后归库,这又大大节省了建档、查号、换袋等时间;

(3)对于本集团内甲档案部门的资料已查出档号并标注,而档案却在乙档案部门保管,资料转递后,乙档案部门无需查号可直接装袋,大大省去了重新查档号的时间;

人事档案与个人档案篇10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立卷不规范,材料不准确、不齐全。人事档案立卷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本人接触过的档案中出现过以下多种影响案卷质量的情况:有的内容上立卷不规范,材料内容填写前后不一;有的档案用纸规格不一,给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有的材料归类不准确,不该归档的材料归了档,而该归档的零散材料却没有及时归档;有的档案材料短缺,如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有少量的履历表、自传等未盖人事部门公章。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档案中有些陈旧的信息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2.档案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档案室本来应是管理规范、环境良好的地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宁肯在其他工作中完善硬件设施,也不愿在档案室添置新设备,导致大部分档案室设备简陋。更有甚者,在个别单位还会出现没有专用档案室的现象,档案库房多是普通办公用房,门窗封闭不严,档案长期受到高温潮湿的危害,没有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措施,与档案安全保管要求差距很大,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而对档案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

3.缺少专职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一个专门性工作,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具有独立的范围、任务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档案管理上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通常兼任其他工作。熟悉人事档案业务需要一个过程,兼职档案员没时间熟悉人事档案业务,更没有时间学习和补充人事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忽视人事档案工作业务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视为见习岗位,工作人员经常流动,势必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工作中难免出现纰漏,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4.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现代化办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使用上技术手段滞后,运行效率较低。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启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大部分是靠手工操作,费时、费力。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这些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与行业整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1.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办事,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是非常必要的。档案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严格按规定做好人事档案的接收、传递、保管、查阅,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整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断规范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2.加强档案工作的基础建设。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档案意识,将档案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严格按照《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建立坚固的、防水、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另一方面,还要在库房内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库房设施做到“六防”、“三室内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