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18 05:44:00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读后感篇1

读了《我是猫》一只可爱的小猫钻进厨房里偷吃碗里的年糕,结果被年糕粘住牙齿,无奈之下,只好利用前爪把年糕拂掉,结果男主人,女主人,小主人,女仆发现了小猫偷吃年糕,于是便嘲笑它。

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缺乏同情心,又冷漠,嘲笑那些残疾人士或动物。体会了小猫当时郁积已久的不满和愤恨,它想报复的心情。我想在这里对你们说:“如果你是那个被嘲笑的人或动物,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心中舒服吗?当然,你肯定不舒服的。”同学们,请你们同情一些人,不要做个没有良心和爱心的“红领巾”。最后,我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人与人或动物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其实,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我一定要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五年级:qxl1314520

我是猫读后感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猫》,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讲述第一课时的内容。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文章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是老舍先生,人们称老舍先生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本文充分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优美朴实、幽默亲切、“京味十足”。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了解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表达方式的异同。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领悟不同作家表达方式的异同。

下面我分四个板块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猫的各种图片,以此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课堂。再通过课件出示描写猫的诗句,最后一张落脚在王冕的《画猫图》:“吾家老乌圆,斑斑异今古。抱负颇自奇,不尚威与武。”由王冕对猫的喜爱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决字词疑难。设置识词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猫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真思考,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出“老实、贪玩、尽职、勇猛……”等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看这些表现性格的词,你有什么疑问。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提问,引导交流看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感受特点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探究。

首先读1-3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古怪”特点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及字里行间的情感,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蹭”、“小梅花”、“丰富多腔”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接下来屏幕出示“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它若是不高兴啊……”等带有语气词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第三步完成关联词填空,体会“任凭……也……”“一连……就……”“非……不可”等词语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猫的古怪。

请允许我以“丰富多腔”一处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学生找到这一关键词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丰富多腔”该是怎样的呢?这“丰富多腔”的唤声里又表达着猫怎样的心声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课前老师安排的不同作家笔下猫的形态,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就使文本内容更加丰富起来。继续引导学生想一想:老舍先生是怎样将猫的“丰富多腔”写具体的呢?在他的眼中,这猫的叫声都是如此的丰富多腔,如此的惹人怜爱,老舍先生又该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书写的呢?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出作家的心境,然后再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经过这个“读—品—议—读”的学习过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的形象会更加鲜活,更具灵性,学生不但读懂了语言,也读懂了藏在语言文字中的丝丝爱意。

那么,我会引导学生在第二课时读第4自然段,用上述方法感受小猫的聪明淘气、活泼可爱。

第四板块:深化课文,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回忆“上课伊始,老师给你们展示了王冕的《画猫图》,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在头脑中能否勾画出一幅《画猫图》呢?”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结合《白鹅》《白公鹅》《猫》中的文段,试着说说不同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设置问题:老师不喜欢小动物,觉得它们太麻烦,你能说服老师吗?为了使你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刚才几位作者的语言和方法,将此作为本课的作业。这样读写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猫

老舍

古怪淘气

我是猫读后感篇3

教学目标:

①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以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②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准备:

小猫、毛线团、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可爱的小狗、小猫等)

1.2 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摸读课文,注意利用盲文拼音读准字音。并摸出自然段。

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3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3.1 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 ,什么叫默读?小结:不出声,边摸边读,用心去感悟,边读边想。

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1)为什么卡罗尔要登广告要小猫。

(2)为什么卡罗尔又要登广告把小猫送人。

(3)卡罗尔看到那么多的小猫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4)小猫送人以后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卡罗尔心情是什么样的?

3.2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找出来。

(2)把自己找出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3.3 汇报学习第一自然段情况,理解“一直”一词。理解引起事情的原因:为什么卡罗尔要登广告要小猫。

3.3.1 汇报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扑扑”,“门铃一直响个不停”,“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理解卡罗尔登广告要小猫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还有哪些“不得了了”的情况存在,引导学生体会此时卡罗尔的情感变化,即喜欢又无奈。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这种情感。

3.3.2 汇报学习十二――十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懂“卡罗尔很伤心,整整一天她都在和小猫告别”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引导学生默读,来理解卡罗尔此时的心情,体会登广告把小猫送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建议。

3.3.3 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 激发想象,品味升华

4.1 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4.2 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4.3 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习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近。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5 实践活动

5.1 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知道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我是猫读后感篇4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我是猫读后感篇5

因为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成名,她早已是日本万众瞩目的“童书大师”,有着日本人的国籍,日本人的名姓,做了日本人的妻子和母亲,也已经不会讲中文了,可是她从不认识日本是她的故乡,却视北京为自

己的家乡,称自己是北京人。

2010年11月5日,那只“活了100万次的猫”安然离世。

她曾是那个懵懂的孩子。6岁一个初春早晨,浓重的雾色里,被父母牵着手,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她不知自己这一去,再见时便要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于是,就那么匆匆地,告别了自己的出生地北平,飘洋过海,蜿蜒北上

而列车的终点,是战败后的日本。

她曾是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女。从梦想中的欧洲回国,每天忙于设计、插图工作之余,最大的欣喜是――开始创作图画书。

她曾是一名冷静的画家。观察人、社会与风景,冷静地总结。情感丰沛地藏在画面的小细节里,

像心底里那一声声无声的对话。无论是水彩还是亚克力颜料,仿佛都是她手中的魔法棒,一本《山羊搬家》让她在日本绘本界崭露头角。

她后来有了一只“活了100万次的猫2。那只猫曾经在某一天突然走进她的脑海中,仿佛是老天爷直接把这个故事塞到她脑子里一样,都不用仔细去想故事的框架与细节,一气呵成。那是1977年。这本书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曾引起轰动,几十年来不停再版。无数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流过泪,认为它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讲述了关于“生命”“自由”“爱情”等伟大的命题。《周刊朝日》曾这样评价:“它不光是为孩子创作的图画书,大人也会从中得到乐趣。《活了100万次的猫》抓住了图画书的本质。”

1999年和2007年,她两次回到中国,2007年5月时她已是癌症晚期。当车从机场高速下来驶入平安大道,一排排灰色的平房映入眼帘,她不禁放声大哭。她回到了儿时曾居住的位于北京西城区口袋胡同甲16号的四合院,并表示还将创作最后一部作品《四方的天空》,因为她记忆里北京的天空是方形的。幸有那一年的那一番故地重游,便了无遗憾。

阅读经典《活了100万次的猫》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其实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它曾经是国王的猫,魔术师的猫,小偷的猫,老太太的猫,小姑娘的猫……有100万人宠爱过这只猫在它死的时候哭过,可猫一次也没有哭过。终于有一回,猫变成了一只野猫,他爱上了一只白猫,他们生了很多小猫。幸福地过了很多年以后,当白猫躺在猫的怀里死了,猫头一次哭了,直到也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猫再也没有起死回生。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在日本家喻户晓,被赞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100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几乎成为了日本每一对恋人在将要步人婚姻殿堂前的必读故事。

――彭懿老师推荐

提示

这是一本唤起人们感动和思考的图画书。在开篇重复的语言和节奏中,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为什么猫讨厌所有人?为什么猫特别喜欢自己,后来为什么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不仅是问孩子,这一个接一个的疑问也让我们成人在阅读中不断追问、思索和感动。

妈妈读吧

《活了100万次的猫》没有了“它”,再浑浑噩噩活100万次又有何意义?这个“它”,我们权且可以当做填空题,用任何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来代替。读过这本书很多次,每一次都会流泪,而此时我还是想起几年前,在首都图书馆见到了佐野洋子女士。那天听着她用日语读这个故事,淡淡的语气,我又一次流泪了。

我是猫读后感篇6

——读《林中的大山猫》有感

付雨寒

读了《林中的大山猫》这篇故事,我的心在不断颤抖。

这篇故事写了一位护林老人的大山猫在捕食时,被猎人捉住,并送进了动物园。护林老人在动物园发现了它,并悄悄地帮它打开了笼门。几天后,护林老人在镇上买食品,偶然发现店里的报纸上写着:“动物园一大山猫逃出,咬死一名管理员。”正在他读报时镇长带着警察,把他带走了。因为他在调查中说道:“我是有罪,大山猫是我放的。”可他在几天后又被带回了家,他已经很老了。他一回到家,大山猫就扑到他怀中,轻轻依偎在他的身旁。几天后,老人躺在了鲜花齐放的草地下,草地上,还放着大山猫送他的一只山鸡。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在震撼,为大山猫与老人深深的感情而感动。

在姨妈家开火锅店时,我被请去品尝。有位客人点了狗肉,我正好去透气,却看见姨父要杀他养了几年的狗——点点。我有些奇怪,可姨父说自己也是无奈。点点不停地哀叫,姨父却毫不留情,直到点点一命鸣呼。

我是猫读后感篇7

读过这篇文章,对比一下以前读过的书或杂志,就会很明显地感到,这篇文章很有灵性。

它是我喜欢读的风格,平淡,给人的感觉很平和,随意,文字流动性也很好。很自然地就会令我想到一些东西,日记啊,猫啊,人啊等等,还会让我把它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是种很奇妙的感觉,甚至,读起来的感觉比吃了奇异果还奇异。

或许是太久没碰过笔了,写起来总不是那么流畅,多少有些放不开。我想不到用其它什么词语来修饰这篇文章,因为,我不是学语文的好材料。用最近用得最多的词语,就是灵性,套在它身上也蛮合适的。里面的猫,绝不是一只单纯的猫,它是有灵性的,连带着这篇文章就充满了灵性。想着那只猫,我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从书上看回来的一句话,就是,狗生来是爱人的,而猫生来是被人爱的。

听起来多少有些偏心,但事实上错了,狗和猫其实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带着幸福与希冀来到这世上的,并没有谁多谁少。只不过是,猫可能比狗要可爱一点,有灵性一点,充满神秘一点;而狗,却是很实在的,很平朴的。相对来说,我本人是很喜欢猫的,因为某种原因。

我原以为自己是很冷血的,很少会动心里面感情那条弦。我对猫只是一种值得依恋的情感,对它说着秘密,它不会泄漏出去。我并不是特别的喜欢它,不值得用爱来表明。我曾经爱的一只猫,已经死了,很平静地死了,在我心目中,以后再也没有其它猫比得上它了,我也不会再爱上其它猫。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一只猫代表一种幸福,那我是否就丧失了一种幸福?这种想法并不愚蠢,在那个时候,我对自己的幸福总怀着一种危机感,我害怕,害怕有一天,我的幸福会全部离我而去。现在才觉得,多么幼稚的想法!

如果把心化作一棵大树,所有枝干都是快乐,而所有花朵都是自由,所有果实就是幸福,那我该有多么幸福!可是,失去的幸福会像掉落下来的果实一样,在树上再有重生的机会吗?我想会有的,但远远弥补不了原来的幸福,替补的永远都不是最好的,这我很清楚。那迟来的幸福只不过是作安慰的作用罢了,就像在一只受伤的小鸟身上缠上绷带纱布而已,那救伤的工作还没完全做完。这,跟在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垫上一片白云的举动是完全一样的。

我是猫读后感篇8

关键词:夏目漱石;我是猫;动物形象;批判;幽默;讽刺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36-01

在我们平常所阅读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叙述主角多数是“人”,可也有作品以动物形象为主角,把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但我们知道这些动物代表的都是作者的感情和思想。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将以此为例来探索动物形象在文学中的价值。

《我是猫》是夏目的处女作,于1905发表在《杜鹃》杂志上。当时,日本处于明治维新后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大量的西方的文明冲击了日本,导致日本知识分子的分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走向了探索发展的道路,而另一部分则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却又软弱,无力反抗。正是这样特殊的年代给了夏目创作的灵感,而且夏目曾留学西方,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思想,同时他也学习了中国的汉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夏目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小说以“猫”为叙述主角,通过猫眼窥人,来表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除批评知识分子软弱无能之外,也抨击了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虽看似幽默滑稽,但不失批判现实的深刻。

通读全书后,作者以猫为载体描写讽刺知识分子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分子的同情和理解,在揭露资产阶级的黑暗时也显示了夏目不畏强权的硬骨头精神。仔细地品味后感觉《我是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批判精神的异化显现

通常作者在表现作品的主题时,以人的口吻来揭露社会。而在《我是猫》里却一反常态,以“猫”为全文的视角。叙述了知识分子正直善良,但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如文中写道:苦沙弥是个中学老师,一从学校回来就钻进书房,家人都以为他很用功,实际上却是没读几页书就倒头睡觉。兴趣爱好广泛,可什么都是半途而废。在对金田夫人的态度上,书中写道:苦沙弥经常漫不经心的回答金田夫人的问题,同时对金田夫人的提问也是咄咄逼人,令金田夫人十分的难堪,而且苦沙弥还在背后喊人家为“鼻子”,并作诗讽刺“鼻子”。这样的场景描写都是通过“猫眼”来传递,不仅让读者对小说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和想法。

二、极具个性的猫

为何用猫眼来揭露社会的黑暗,而不用苦沙弥等知识分子或者金田那样的资产阶级。是为了契合文章的整体结构,作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逻辑性。如果一部批判现实的作品失去了整体逻辑性,就失去了批判现实的意义,因而单纯的用人的叙述角度来刻画这些人和社会关系,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交脉络和情节发生过程。原本夏目并不是将《我是猫》定义为一本长篇小说来写,而是后来读者的喜爱,夏目才将它继续写下去。在仔细品读“猫”的形象特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发现“猫”的叙述主题不仅减少了对作品逻辑性的要求,而且也使得这原本严肃的批判现实的作品有了一点幽默的讽刺。正是“猫”这独特的形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任意的出入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觉得唐突,只需要符合猫的个性就可以,如果是用的“人”的话,就需要特地的去营造一个环境,一个情节,这比不上“猫”形象的快捷和生动形象。而且“猫”的语言时而天真幼稚,时而精辟深邃,这是“人”不可取代的艺术巧妙。

三、文学价值的追求

在书中,描绘了人的正常生活,也描绘了猫的日常生活。车夫家的黑猫,大黑猫仗着自己是车夫家的猫,仗着自己抓过老鼠,鄙视无名猫的瘦骨嶙峋。猫的生活里也有不同阶级的猫,映射了社会上不同阶级的人物,真实的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对“三毛姑娘”的描写这体现了猫的审美,其实也体现了人的审美:浑圆的背脊、尾巴卷的恰到好处、两腿的坐姿,略带忧伤。在“三毛姑娘”生病时,找人给它看病,这正是体现了一种现实的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真、善、美。更为重要的是“猫”的形象所起到的“以小见大”的作用,猫的视野之小,整个社会之大,以小的视野环顾整个大社会,得出异于常识的宏大视角。在整部作品里,夏目批判的不是一个角度,而是进行多元化的批判。他批判了日本近代文明的腐朽,批判了知识分子的懦弱,批判了社会现实的阴暗。猫的冷眼旁观成为社会现实的缩影,被赋予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一只猫来反映这个现实社会,细细品味觉得滑稽可笑之中也不乏批判精神。而在最后,猫竟然是喝酒溺死在水缸里,这样的结局用夏目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没有题旨,没有结构,像无头无尾的海参似的[1]”。整篇小说并没有进行刻板的批评,而是通过“猫”的嬉笑怒骂,大量的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戏仿等手法来刻画社会里存在的各个形象。如嘲讽金田的“三缺术: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2]”正是运用了反语来揭露资产阶级的无情剥削,而“猫不扑鼠便是德”更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戏仿,揭示了金田等人的丑陋。

在阅读夏目的《我是猫》后,“猫”这一动物形象在表现内容上增加了全文的趣味性,更是结合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让小说的着力点架在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分子上,真实的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在塑造个性的人物上,不刻意的安排严谨的逻辑和进行细致的人物刻画,小说在表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轻而易举的呼应了主题,夏目首次将“猫”作为主角融入文学作品,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创举,更是巧妙的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

相信通过对《我是猫》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形象在文学中的价值。希望在现代的文流里,动物形象的运用将会愈来愈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季素琼(1991-),女,浙江金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我是猫读后感篇9

放寒假了,看了会电视,觉得无聊,便翻开了几天前从新华书店里买回的那本《笑猫日记》,读着读着,我便被那些感人的语句所吸引了。

这本说明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虎皮猫天天为人们敲钟、祈福;耳朵被那响亮的钟声振聋了,所以笑猫不得不去遥远而又充满危险的蓝山上采摘一种珍贵的兔耳朵草为虎皮猫治疗。在经过了与猛兽们的殊死搏斗后,笑猫终于找到了兔耳朵草,可在回来的路上又被一群贪吃的兔子偷吃了。无奈的笑猫只好回到了秘密山洞。终于奇迹出现了:虎皮猫的耳朵因得到笑猫的爱痊愈了。后来老鼠为笑猫和虎皮猫操办了一场婚礼,一个月过后,虎皮猫怀孕了。从此秘密山洞又多出了几个小生命。

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分,浮想联翩:爱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就像书中的笑猫用爱治好了虎皮猫的伤。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寻找兔耳朵草,在得知兔耳朵草被贪吃的兔子吃了都没有灰心,继续想着其它的方法来搭救自己的同伴。再想想自己以后要是遇到困难不能再退缩了,要有笑猫的精神,乐观面对所有困难。只要有爱心,多多帮助他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支持,还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

四年级:倪雨骐

我是猫读后感篇10

一、指导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方法能使人终身受益,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感知以后,就必须指导他们学会读题的方法。因此,每当有读题的机会,我都不放过。要求学生集体读步调一致,高声读声音响亮,轻声读如轻柔的小夜曲,默读时要看到他们沉浸其中的神情。

读题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读题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读题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首先读题要动口,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其次,读题时要动手,读写结合,促使思维活动的展开,是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文字题”、“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边读题边圈一圈题中出现了哪些信息。二是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边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亲自拼、折、摆、画,或观察、比较、体验,感悟新知,深入理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通过对提供的素材折一折、画一画,在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三是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最后读题要动脑,读中必有思考,课堂读题要给学生留有分析思考的时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在读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几个为什么,审题能力也自然得到提升。

二、留足时间,多给学生读题的机会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代为读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思想,这是难免的。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可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学生读题速度慢就一包到底。因此,在练习中,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题,如果老师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习惯,到了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认为在课堂中,不妨留出充足的时间,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我们必须相信学生,如果给他们一个独立读题的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三、促进学生自主读题的需求

在对自己独立读题有了一定的自信后,学生就能领会到独立读题的好处,进而从内心产生这种需求。在小学数学第二册的练习五中有一道关于小猫钓鱼的问题:“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老猫钓了20条,小猫钓了多少条?”其中“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和“小猫钓了多少条”是以图中白菜老师的语言形式出现,“老猫钓了20条”以图的形式出示,也就是说,有一个条件要到图中去找。教学中,我先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小猫钓了多少条?”学生阅读几遍后,我问:“谁会求出小猫钓了多少条?”当然这是不可能求出来的。学生都默不出声地看着我,我故意说:“再读读题,试试看。”大家又读了几遍,有个别学生轻声地说:“这道题不能做。”我乘势追问:“为什么不能做?”学生纷纷说:“我们不知道老猫钓了几条鱼呀!”目的达到了,我立刻出示完整的题目,学生在图中很轻松地找到“老猫钓了20条鱼”这个条件,接着就顺利地进行了解答。我顺势对这道题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正是反复的读题,才让我们发现先出示的话中缺少一个条件,根本无法解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读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产生自主读题的需要。

四、课外延伸,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