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21:56:01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1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一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转眼间,初一忽然闪过,回味此,还依然美妙。——题记

校园班级。自习那点事儿

当你走入我的校园,会给你一种欢乐地感觉,当你走入我们的教学楼,给你一种安静的感觉,当你途径我们的班级,你会觉得无比庄重,当你融入了我的班级,你便会觉得更加紧凑。班级里悄然无息的自习,大声喘气都觉得影响别人学习,大家的眼神都很专注,没人会望东望西。班级里只有刷刷的声音,那就是笔。我们的班级不会安静,只要书桌上有书有笔。

集体在一起。军训那个地儿

还记得刚刚初一么?你们与我第一次相识的地点,不是校园,而是军训场地,烈日炎炎的中午,每人叫苦叫累,只因我们是个集体,它代表着我们的荣誉。午热夜凉的帐篷中,我们相识在那里,我们团结,我们不畏惧,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是集体。齐步走训练,起初的一塌糊涂让人不堪入目,但我们积极,我们有责任感,到后来的人见人夸中,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体育课上。篮球不是事儿

每个体育课回来后,个个都是眼流浃背,虽然这样,但我们依旧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篮球成了我与同学们更好交流的工具,我们爱篮球,但更爱班级,我们是集体。大步大步的跑着,大劲大劲的拍着,大声大声的喊着,大把大把的汗出着,无拘无束的笑着,开开心心的玩着……

回想初一,太多的精彩描述不完,太多的快乐勾勒不玩,也有不少的悲伤存着……临近初二,但也不淡忘初一,因为你是人生的过渡,我们还爱这个集体。

吉林长春南关区长春市第八十八中学初二:我爱三十一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二

生活发生太多的事,像潮水般涌来,使我千疮百孔的更加不堪一击。

我在父母与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的形象,就像被雄雄大火焚烧过一样,消失了无影无踪。那少的可怜的几次通话也只有争吵。我也开始对心中远处的那一个家慢慢的陌生了,我讨厌生活中的一切。在学校中老师与同学对我表现出了无奈。

我开始发疯的自暴自弃,上课起哄,吹嘘中学时的快乐时光,晚上则上网通宵,逃课也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可这样的生活我并没有觉的轻松与快乐。在父母失望的眼神中,我忐忑不安;在同学别样的目光中,我心绪不宁。一个玩世不恭的我,一个多愁伤感的我,不知那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我想远离苦脑,但我似乎和它越来越近。

我慢慢的喜欢上了孤独,常常独自一个人在发呆。行走在大街上,一阵寒风吹来,我不敢相信自己落泪了。回想自己,我真的觉的自己是上帝的弃。人间的尤物。

终于父母对我做了最后的警告,对于我,他们已失去了信心。而我呢?我只是用我的错误去惩罚他们,伤害着他们的心。我更加的我行我素,痛苦加倍吞噬我

在我世界的大门将关上时,我的目光落到了一本杂志上。 不要自我堕落 ,此时我全身一震,一点点光明从黑暗中溢出。

我像一只负伤了的困兽,找到了它的自由。像一块无用的朽木,找到了它的价值。是啊!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不应让它暗淡。 走好每一步,不要自刚堕落 支撑着我的生活。

现在,蓦然回首,事已过多年。虽没让自己的生活有声有色,但也快快乐乐。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三

时间的沙漏在一点一点静静地流淌,岁月的痕迹在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而美好的回忆常常带给我许多温馨和感动。

那是在我上四年级时,有一回,崔老师让我们讲述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亲情故事。亲情,不就是母子情、父女情、兄妹情、祖孙情吗?在我成长的阶梯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于是,一幕幕往事像放电影似的在眼前掠过。尤其是那一幕定格了下来——

一个瓢泼大雨的清晨,妈妈左肩背上我的书包,右肩背上妹妹的书包,而后一边搀一个,一脚高一脚低地行走在雨幕中……

想着想着,我的眼眶里潮潮的。

“谢佳烨,怎么了?”崔老师走到我身旁,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吗?”

“嗯。”我应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下,我把那一天发生的事在抽抽噎噎中说完了。

可能是我的真情流露感染了老师和同学们,我话音一落,热情的掌声立刻响起。

第二堂课上,我一气呵成了《谢谢你,妈妈》一文。

大约三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刚进家门,年迈的外公就像中了似的朝着我“咯咯”直笑。外婆更是搂着我,夸我“了不起”。一时间,我被他们弄得莫名其妙。“谢佳烨,恭喜你作文获奖了!”这时,妈妈从房间里一脸灿烂地走了出来。我?获奖?这怎么可能呢?!我的作文在班里最多也只能算中等水平。获奖?天方夜谭吧!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跟前,说:“刚才,崔老师来电话,说你的《谢谢你,妈妈》荣获‘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银奖’,她还说,一定是你的真情感动了评委……”啊,我真的获奖了!不知怎么的,我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浮现出崔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文字是最有魅力的。

虽然,获奖已是半年前的事了,但每每想起,还是那么回味无穷……

 

以回忆为话题的600字初中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1.以回忆为话题的初中600字作文素材

2.美好的回忆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3.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600字初中作文素材

4.挥不去的记忆初中作文600字素材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2

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锁定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总纲,兹摘录几段加以探讨。先看有关写作的第一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实际上明确地告诉考生,社会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大范围。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生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大而言之,包括世界风云变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一言以蔽之,要求考生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胸襟。其次,社会生活又有狭义之别。狭义的社会生活是指学生的狭小生活范围,即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简单的社会生活”,但我们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后者,即学生的狭义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这些喜怒哀乐的感受。

这样看来,学生成长的经历,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显然就是高考作文写作的主要和重要话题。

“高考新课程标准”在原文的第二条中也有类似表述:“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第五条中“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学生可走访考察的范围,也只能是狭隘的社会生活范围,即我们刚才所说的学生的狭义生活,而第五条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话题”更明确的指出学生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中学生写作的范围之一。

那么,那些大的时事热点,是否是高考作文话题的重点呢?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条表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推知,时事热点,特别是有关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事件,反应时代风尚的事件,折射时代弊端的事件等等,无疑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话题,也需要学生特别关注,因为这些事件,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些时事热点话题,尽管有几年直接出现在考题中,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生活小事和这些时事热点话题暗中吻合,而不以直接的方式出现,因为即使从避免猜题押题的角度看,也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二、从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来锁定

我们从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中筛选一些作文命题来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先看全国新课标甲卷(题略)。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命题的主要角度,大家都概括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题明显仍旧延续了近年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作文范围仍然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符合“新课标”的“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精神。也体现了当代基础教育关注青少年思想情感导向的主旨,体现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充分表达与增强交流的能力。

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命题,材料贴近社会与学生实际,同学们可以很快地联想到前段时间人们极为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大学朱令中毒事件,同时很快就能确立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范围的事情,关心关爱他人、包容他人、和谐共处等都可以写。

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命题,从形式上看写的是学生狭义的社会生活,但实际上是和当年的社会热点密不可分的,紧紧暗扣当年的社会热点。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其他如上海卷“更重要的事”,用王安忆的话概况“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作文题目思辨性较强,明显要求考生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辩证的观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提倡考生关注自然,关注客体,关注生态,体现了贯穿不变的人文情怀。当然也可从“大小之辩”,重视微小的力量等话题落笔。

湖南卷的第一则材料体现的是“为了理想而执着不懈的梦想追求”的主题,第二则材料“强调守望亲情,守护宁静生活方式”的旨意。青春的本质在于追求梦想,在梦想的选择与追寻过程中,生命的意义也由此彰显;坚守宁静的生活方式,守望真挚的亲情,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情,也能彰显生命的本质和真谛。这两则材料所涵盖的是基本的主流价值观,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树立的,必不可少的价值观。

辽宁卷的“沙子和珍珠”,很显然地把沙子和珍珠进行了对比,可写的角度很多,比如要有个性、独创性,要甘于平庸,要立志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珍贵和平凡都是相对的,等等。

重庆卷要求根据大豆变成了豆腐彻底改变了命运来写文章,话题仍然是基本的常见话题:创造、创新;变革、变通;机遇、机缘;融入、和谐、认同、升华;事物的丰富性、多元性等等。这则有关大豆、豆腐、佳肴的材料,看似平实,实则内蕴丰厚,涵盖深广,特别是结尾“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学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从方法论、价值观等角度锁定话题,充分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其他如全国大纲卷、北京卷、四川卷等等,都分别不同程度地从学生生活的大范围和小圈子来命题立意。

通过对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种种事件的体验和感悟无疑是高考作文的写作重心。即使那些时事热点也是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反应出来,而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作文题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23-04

2003 年 4 月, 教育部推出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高中各科《课程标准》。2004年 9 月,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 4 省(自治区)高一新生开始使用课改教材,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省市(自治区)扩大到11个。这些教育事件标志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考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历史贡献与积弊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受到众多关注。语文学科因为母语属性,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是每年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何使这一“社会话题”既反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又有利于新的历史时期中学教育和人才选拔,高考作文的题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考作文的题型设计值得教师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题型类别及变化趋势:三类题型,此消彼长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特点来划分,2004年以来,高考作文题型由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以及半命题作文等三大类组成。在这一时期,当初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新材料作文逐渐进入高考的命题范围并受到青睐,经过改造后的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重新受到重视并占据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位置。以2004~2009年为例,三大题型此消彼长(如图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强势不再,呈急剧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14道(占当年全国作文题目数14/15,下同),一直递减到2009年的2道(2/18);材料作故鼎新,稳定递增,从2004年的0道(0/15)上升到2009年的8道(8/18);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重振雄风,在融入话题作文的积极要素后重新成为了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其中半命题作文在2009年出现了2道(2/18)。

二、题型结构:兼容创新,互补发展

1.传统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弊端主要有:主题先行,强调审题是体现作文区分度的首要命题要素;过分强调文体特征,忽视了写作者的兴趣和特长;许多缩写、扩写、改写、读后感类的作文题容易使写作变成或阅读或文字的机械操作,写作中的“我”因命题原因无形中被抽离,文章变成了背景材料的“副产品”,如1978年~1982年等年份的作文题,是这类作文题的典型;加上题型之外的因素,如命题内容以政治性、社会性的外部观照为主。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长期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迫切要求高考作文命题(以及作文教学、作文评价)突破旧有的命题思路,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文命题的内部规律,寻求新的命题形式;而新的命题形式的出发点就是要使写作成为“写作”,即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还学生写作的自由,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唤醒、激发和触动写作者个体的内在情感和经验,力求使之“以我手写我心”。

话题作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以上文2004年作文题为例,作文主题为:是要相信自己,还是要听取别人意见?首先以名言材料入题,触发学生的感性经验,接着以引导语点出这个写作“话题”。运用矛盾律激发学生走向理性思考,而这种思考又是自由思考,因为没有设置立意影响和文体限制等,这就大大解放了学生的“心”和“手”,在命题环节上赋予并激励了学生思考、选择、表达的自主性,尊重并拓展了同题写作的多样性,维护了写作的自觉性和考试的公平性。话题作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引导语、话题、“三自”原则以及少量的基本考试写作要求,如文章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准套作、抄袭,文体上诗歌体裁有时被限止。

因此,话题作文与传统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题型结构可以列表对比如下:

2.新材料作文有鲜明的特点。

一方面,与话题作文相比,它继承了话题作文开放性的诸多要素,遵循“三自”原则(自选角度、自定题目、自选文体),但不同的是,没有在引导语中直接引出一个话题给出,而是需要考生读懂材料,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视角,自定题目写作。值得关注的是,引导语使用了“选准角度”的字眼,很明显,其意在规避话题作文开放度过大带来的两大弊端:材料相对于话题可有可无;话题所涉面过于宽泛容易导致套作、宿构和抄袭现象的泛滥。由此避免了感性材料对生活经验的唤醒、触发功能失效和作文考试的失范。

另一方面,与传统材料作文相比,这种新材料作文题型中的材料内涵明显更加丰富,可选择的视角有很多。以2009年全国卷为例,我们可以从青蛙的评论中得出“成才需要扬长避短”的题旨,也可以从仙鹤评论的角度得出“多一种本领多一份价值”,还可以从游泳训练班的视角得出“人才培养莫让全面发展变成全面平庸”的结论。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4

一、拟题的基本要求

新颖别致、文采飞扬的标题,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首先,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合理出新,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其次,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再次,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能加深阅卷教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拟题,可以拟出如下让题目:《友情的跑道》《友情的呼唤》《友谊,给我动力》《友情伴你人生路》《友情・力量》《这是为什么》《新龟兔赛跑》等。这些题目,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令阅读者产生遐想,还有助于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卷教师的青睐。

二、拟题的具体方法

(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以“梦”为话题的话,《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等,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等,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等,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等,宜写成议论文。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以“树”为话题的话,如果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等;如果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等;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拟这样的题目:《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

(二)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道理,提高做人的修养。以“语文课”为话题,可拟出以下几种标题: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等。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学生写作时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三)妙用修辞,匠心独运。

灵活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练传神,还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拟题。(1)利用比喻拟题,可以使题目新颖生动,收到过目难忘的表达效果。如,“心灵变奏曲”“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等。(2)运用对比拟题,可以使对比项各显其妙。如,“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等。(3)借用设问拟题,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等。

(四)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等。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等。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等。写教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

(五)捕捉新视角,别开生面。

考场作文的拟题,要克服思维定势,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拟出能让阅卷教师一见钟情或怦然心动的好文题。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5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通知精神,从现在起,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作如下调整:1.听写变成全部考察单词或短语;2.快速阅读变成段落信息匹配题;3.翻译将由单句翻译变为段落翻译;4.不再考察完形填空。根据四级考试的新题型,本文探讨四级考试短文翻译技巧的新策略。

2 四级考试的试卷描述

四级考试的试卷结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分值比例和考试时间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发现,四级考卷由原来的六大题型变成了现在的四个大题。第一大题写作,新老考卷没有变化,新考卷取消了完形填空题,再把快速阅读题变成了匹配信息的长篇阅读题,并把它和仔细阅读题合并成一大题,所以旧考卷的六大题变成了新考卷的四大题。此外,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共10题,短文播放三遍。原来的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旬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多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翻译题把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3. 汉译英翻译题样题及答案

Part IV Translation (30 minutes)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translate a pass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You should write your answer on Answer Sheet 2.

剪纸(paper cutting)是中国最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别流行。人们常用剪纸美化居家环境。特别是在春节和婚庆期间,剪纸被用来装饰门窗和房间,以增加喜庆的气氛。剪纸最常用的颜色是红色,象征健康和兴旺。中国剪纸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经常被用作馈赠外国友人的礼物。

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

Key:Paper cutt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folk arts.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wedding celebrations, in particular, paper cuttings are used to decorate doors, windows and room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joyous atmosphere. 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 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 Chinese paper cutting is very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and it is often given as a present to foreign friends.

4.四级考试短文翻译技巧的新策略

翻译题把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翻译题的长度为140—160个汉字。据此,我们提出四级考试短文翻译技巧的新策略如下:

4.1句子结构变形翻译技巧策略

汉语是话题优先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优先型的语言。作为话题优先型的语言,汉语中话题跟主语不一致并且话题比主语得到更高语法化。作为主语优先型的语言,英语主谓结构是高度语法化的句法结构。在话题位置上插入成分的过程称为话题化(topicalization)。汉语中的话题并非移位生成,研究主语优先型语言的语序类型,固然应该看S.V.O三者的排列,但研究话题优先型语言和主语话题并重型语言的语序类型,必须考虑另一个成分即话题T。要确定话题优先语言及主语话题并重型语言的语序应该看T、S、V、O四者的排列顺序。普通话的顺序是TSVO占优势。(徐烈炯,刘丹青,1998:274-275)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语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有四个基本成分:T、S、V、O,其中T(话题)是高度语法化的,而S(主语)语法化程度不高。总之,在话题优先型语言中话题结构毋须靠移位形成。而主语优先型语言的基本结构中缺乏T,只有靠移位方能得到T。如:

中国文化指产生发展于中国地域内的一种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以及这些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某些物化的文化形式。

The Chinese culture can be defined as a cultural system rich in distinct national style which took shape within the terrain of China. The culture includes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ir materialized presentations.

4.2 避免“同义反复”翻译技巧策略

从构词与搭配特点看,汉语词汇的“双音词化”,表达中的“四字格”形式,决定了汉语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频繁出现。研究表明,无论在构词搭配,成语搭配或者惯用搭配中,汉语的“同义反复”现象都要比英语的更加明显,更加普遍。英语词语搭配通常避免“同义反复”;而汉语词语搭配却往往使用“同义反复”。(邵志洪,1994,1995)

由于汉语骈偶结构形式的需要,汉语骈偶结构中“同义反复”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汉译英时,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英语译文往往需要避免“同义反复”。不了解这个原则,译文都会出现表达繁复、语义重复的现象。如:

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经历了5000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底蕴厚 重,博大精深。

The Chinese culture belongs to the historical category, having undergone 5 000-year development before it turns into today’s splendid sight, both extensive and profound.

4.3名词代词化翻译技巧策略

汉语喜用名词,英语喜用代词。根据这一特点,汉译英时,每每遇到名词重复出现时,要设法避免重复这一名词。如:

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以及这些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某些物化的文化形式。

The culture includes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ir

materialized presentations.

这里的“这些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不能重复译为“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al culture”。一个代词“their”代替“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behavioral culture”。多精彩。

4.4拆句和合并翻译技巧策略

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如:

同时它又是一个民族的范畴,在长期的相对独立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冲撞交流中,以我为主,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卓然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成为东方民族文化的主要代表。

Meanwhile it can be relegated to the national category. After a long process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the collision and exchange afterward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Chinese culture assum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ecame an outstanding member in the brilliant global family of national cultures, and grew to be a main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national cultures.

6 结语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6

20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xx县以开展第xx届全国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紧扣本届推普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主题,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推普周在社会公众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宣传效果。现将我县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推普氛围浓厚

xx县教育局加强推普周工作领导,及早部署,过程跟踪。

一是精心组织。要求各学校进一步营造氛围,健全推普制度,发挥学校在推普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工作,为此次推普周活动提供强大支持。学校制定第x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各级各部门组成的推普工作网络,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不出现推普工作的盲点,真正使得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是大力宣传。各学校利用学校广播、校园网、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按照《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提纲和宣传口号》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x二中在校园广播站开辟推普节目专栏,发挥广播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学校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工作的宣传环境;在校园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张贴“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等标志牌。在学校设立永久的“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把普通话带回家”宣传牌。

三是广泛动员。在教师会上传达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计划,学校领导率先示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文字材料严格遵守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要求,以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师生;利用国旗下讲话,围绕“推普周”主题,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向学生倡议“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对开展“推普周”活动做介绍,动员广大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要和评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二、形式多样,内容多样,推普活动深入

县教育局将推广普通话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区、镇区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带动全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校开展活动采用必选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一是开展统一活动。各学校都开展“七个一”活动:一节主题班会、一次黑板报评比活动、一次手抄报比赛、一次读书演讲活动、一次经典诵读活动、一场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一次“啄木鸟”行动。

通过“七个一”活动,激发学生作为参与者的热情,让学生了解“推广普通话”和“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正确树立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并在活动中增进对书法、规范字、国学经典等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增强爱国意识和树立高尚学风的目的,也为学生搭设施展才艺的平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二是开展特色活动。学校在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中,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推普活动。

xx一中分年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讲故事比赛(初一)、“推广普通话”主题班会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初二)、“推广普通话”诵读比赛(初三)、规范字比赛(高一)、征文和手抄报比赛(高二)、纠错音、找错字、改病句比赛(高三)等推普活动;xx二中号召学生每天临摹一张字帖,并举办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坂里中学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xx中心幼儿园让幼儿回家口述当日所学内容,请家长纠正指导;xx中心小学坚持开展“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特色校建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在“粉笔字规范化书写阵地”书写古诗一首,既提高教师书写水平,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校园推广,社会推广,推普成效明显

一是校内推广。xx二中xx校长在推普周亲自做一期“国旗下讲话”,朗诵自写的诗歌《教师节献辞》,并以自身为例告诉学生,读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智慧能帮我们打开心窗,没有讲关于读书的大道理,却更易于师生接受,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县各学校以“七个一”活动和各自特色活动,掀起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使之在学校得到有效推广。

二是社会推动。为使普通话、规范汉字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各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家长中推广普通话,通过家长推动社会推普工作的进程。各校以“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家长口号,唱响“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旋律,在教师、学生、家长中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不断提高推普宣传效果;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优秀童谣传唱,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经典,传唱经典,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锻炼朗读能力。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学校辐射家庭,家校互动,引导家长热心参与到普通话推广活动中来,扩大影响,优化效果。

三是纠错改错。在推普周,“啄木鸟”行动在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不但在校园内开展行动,还走出校门,对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宣传栏、黑板报、走廊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对各种广告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枋洋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啄木鸟纠错”活动,成立不规范用字纠察队,对校内的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2021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总结范文

在刚刚过去的第x个全国普通话宣传周期间,我们以此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明理,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今后更好的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现对推广普通话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二、成立领导班子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推普领导小组,组长制定了严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副组长负责将普通话列入考评、督促工作进程。

三、开展“推普”活动

1、做好“推普”宣传

X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我校进行了“推广普通话,争当小标兵”的倡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对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交往,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在校会上强调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带动学生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说普通话,从而带动全社区都参与说普通话。

2、研究“推普”主题

根据教育局要求,本届推普周活动的主题为“XXXXX”。本着这一活动主题,我校安排了各个班级在班队课上开展主题队会,围绕推广普通话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推广活动、实践活动,注重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扩大覆盖面相结合,推广普通话与推行规范字相结合。

3、落实“推普”计划

(1)为了抓好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五星广播站、小星星电视台作为推广普通话规范字窗口的宣传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我校举办了“小鬼当家——争做主持人”活动,凡在播音、主持方面有特长或感兴趣的同学均可在校广播站中主播节目,到小星星电视台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活动后由全校学生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小主持人。

(2)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学校组织“百灵鸟小队”,在推普周期间加大对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检查力度,每天课间检查师生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评选语言文字规范班。

(3)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班组织“啄木鸟小队”,带领学生走上社区、街道、商店寻找错字、别字,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加以改正。

(4)开展推普主题队会。X月X日的班队课上,每班都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主题队会。低年级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说绕口令比赛;高年级进行了普通话讲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主题队会,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同学们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延伸“推普”的广度。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7

一、拟题要注意融化话题

话题作文的写作自然也可把话题信手拈来做文题,但这样的文题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因此,写作者很有必要掌握拟题的主动权。拟题要力求独特,但也不能出轨。这就要在吃透话题、融化话题上下一番工夫。如何巧妙地融化话题呢?这里列举几种方法。

其一,依傍话题,化大为小。话题一般涉及范围较广,内涵较多。乍一看,往往无从下手。此时,可先对话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在话题前后添加限制语,紧缩话题的范围,落实话题的意向,然后再撷取其中的一点一面,自主命题写作。比如,以“欣赏”为话题来写作,首先要全方位地对“欣赏”审视一番,然后在拓展、限制的基础上多拟几个文题以备选择,如“欣赏的力量”“学会欣赏自己”“我最欣赏的人”“小草也值得欣赏”等都是融合话题的文题。

其二,活用话题,巧出新意。话题作文的拟题特别要在“新”“巧”两字上做文章。运用修辞、化用成语、借用歌词、妙用诗句等,都有助于生成文题的创意,增添文题的魅力。比如,以“微笑”为话题来写作,可以拟出“笑里藏‘刀’”“蒙娜丽莎的语言”“一张美丽的名片”“送你一枝含笑花”“给点阳光就灿烂”等文题,新颖别致,引人注目。

其三,整合话题,融为一体。话题作文的拟题,还可恰当地运用副标题、小标题等来配合文题,与话题勾连起来。比如 ,以“做人”为话题写作,有一位同学自拟了“做人实习记”的文题,又辅以三个小标题:“难道做人就这样虚伪和懦弱?”“难道就这样粗鲁和野蛮?”“难道就这样狭隘和奸诈?”这些小标题由文题衍生而出,又与文题紧密联系,层层深入地反思了“做人”之道,无疑深化了话题的内涵。

二、选材要注意紧扣话题

话题作文因其话题的宽泛性增加了习作选材的自由度。不过,选用具体题材,还是要紧扣自拟文题的取向,突现所给话题的内涵。

首先,要把握一个“中心”。一旦确定文题,就要以此为中心,四面发散,搜索可以入文的具体素材。选用的题材一定要最能突出文题的含蕴。比如,以“长辈”为话题来写作,若题为“爷爷的心事”,则可选取关注老年人身心问题的题材来写;若题为“回来吧,外婆”,可揭示家庭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总之,所选的题材一定要同文题契合,与话题沾边,让主题显现,这样才能算选材到位。

其次,要落实一个“基本点”。这个基本点,也就是话题提示语的具体要求。选材时,一定要立足话题,瞻前顾后,看看“话题”导入语和提示语中的有用信息以及附加要求。比如“联系你自己的实际”“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实情感”“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都规定了选材的具体范围。选材时,要是忽略了这些限制语,选择了与“你”无关的内容来写,也就偏离了话题的要求。

三、行文要注意点击话题

依据自拟的文题来写作话题作文,固然可以写得含蓄一点,但字里行间应有意识地体现话题之意。如何不失时机地呈现话题之意呢?以下列举几种方法。

第一,首尾回应话题。在自主命题之后,可以开头入题,也可以结尾点题。例如,以“新”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新语文老师印象”为题来写,开头是这样的:“上初三后, 我们换了一位新语文老师,他的到来给我们一种新感觉。”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新老师”“新感觉”,紧紧扣住了文题,点明了话题。又如,以“从我做起”为话题来写作,有一位同学以“永远的康乃馨”为题来写,结尾是这样的:“维护珍贵的亲情,从我做起。”仅一句话就从“康乃馨的故事”中提炼出了深刻的主题,点明了文题的含义,同时也照应了话题,可谓画龙点睛。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8

如果要用几句话概括我们学校,这16个字应该是最精炼的了。

我们学校始建于1913年,距今整整百年。百年来,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之间,我们一直坚守着一个办学的理念:给生命以成长的智慧。让学生在有限的基础教育起始阶段,得到无限的智力、体力、能力的扩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为此我们不断地思考着、行进着、探索着。特别是近20年,我们通过不懈的寻找与追求,探索童话教育的基本要义,努力用童话的手段,匡扶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着力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推进,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印迹。童话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成为教师的一种情怀。

如果把这20年的童话教育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已经走进了童话教育的“深水区”。

一、追溯回望:寻找童话的源头

寻找童话的源头,必须提到一个人——老校长顾定斐。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从市教研室调任我校校长,满脸慈祥、年已50的顾校长进校后着手做了三件事。一是给全校教师写了封信,要求就学校如何发展进行回复;二是成天背着手在校门口、教室前和操场上转悠,听取家长、学生的心声;三是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三个关键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路:儿童的乐园,创造的天地,童话的世界。

顾校长肯思考,有思想,行动力强,凭20多年教研员积累下的经验,大力提倡教学六认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乐园”说;积极举办科技讲座,推进科技活动,获得全国创造基地实验学校的美誉,努力实现“创造”说。

但是如何圆满完成“童话”说,他苦恼不已。他翻过书,请教过专家,都不尽满意,最终在一位家长的一句话里得到了启发。那时,学校门口有一个圆形花坛,栽着一些并不起眼的苗木,那位家长说:如果把这个花坛改建成一座有点寓意的学生喜欢的童话雕像,就好看多了。童话雕像!在反复查阅资料后,他明确了思路:从环境入手,完成“童话”说。于是,“童话世界”的第一象征——金钥匙塑像诞生了!

金钥匙塑像坐东向西矗立,红色大理石做成的台阶,意味着艰辛的攀登;汉白玉做成的大书,意味着知识的宝库;金钥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意味着成功的喜悦;六只白鸽围绕金钥匙展翅飞翔,意味着各年级孩子学业有成,搏击长空。

学校对金钥匙塑像的解读很简洁:台阶,攀登者之路;书本,求学者之源;钥匙,入门者之器;鸽子,腾飞者之范。

金钥匙像一盏灯,照亮了学校发展的思路;金钥匙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孩子前进的朝向。每天早晨,孩子们迎着朝阳走进校门,便幻化成一条小书虫,举手握起金钥匙,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书海里徜徉,在乐园里漫游。

塑像竣工的那天,顾定斐校长手扶金钥匙,不无感慨地说:“这就是童话,这就是动力!”

这就是童话?思考之余,我们觉得一座塑像仍显单薄。大家献计献策,一条条好的建议迅速落到了实处。

童话壁画起来了。那一堵堵墙上,都是学生自创自编、自绘自制的童话故事。有独幅的,有连环的,“七个小矮人”“拔萝卜”“巨人花园”等,被搬上了各班的“幕墙”。站在这里,就像走进了童话天地。孩子们说,这就是童话乐园,每次停留,都能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快乐。

童话窗开起来了。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童话展览厅,一件件手绘的、编织的、泥塑的童话卡通形象,一份份精致的童话手抄报,还有童话剪纸、童话雕刻……每期童话窗一完成,总能挤爆楼道,大家争相浏览。

童话林建起来了。几排树,有大有小,高低错落,稀疏茂密,生长着无穷的想象,生发出创新的智慧。“六一”儿童节、学校一年一度的童话节等特殊的日子,每棵树上都挂上学生自主创作的童话作品,互相欣赏,互相展示。那五彩缤纷的场景,那生动活泼的剪影,令整个校园都洋溢在喜庆与欢乐之中。随着童话文化的不断推进,学校也不断更新着童话林的布置,以“智慧”为主题,先后开辟了“π”形路线、魔方天地、巨型书架等景点,并设置了作家介绍、名著赏析、作品贴士、故事讲述等专区。每天,童话林里总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孩子们在这里或行或看或思,收获的都是快乐,都是成长。

正是由于大家对童话的热爱与钟情,童话教育的源头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新气象。但是,热情高涨之余,我们也深深感到这些更多的只是童话教育的表层,于是——

二、一人一浆,漫游童话的小河

热情过后常常会很快地回归理性。在学生对童话尚未消失热情,尚未对童话产生熟视无睹甚至视觉背叛的时候,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单一的、趋于表层的童话教育,渗透进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与生活之中。

找一个突破口,趟一下水的深浅,我们思考着。

回看童话,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基于其与小学语文之间相对的亲近关系,以及顾定斐校长多年的语文教研员身份,我们很快确定了童话教育从语文学科入手的思路,并形成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报告,顺利地获评海门市“八五”课题。

作为个人课题,学校指定了一个班级,一位老师,开始了童话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一个人,一支浆,在浩渺无边的童话大河里独自漫游。

研究很顺利。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胞两胎”之“龙凤”,因为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同样都是孩子,同样都是感性多于理性的内容,同样有适合于学生内心共鸣的紧张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对真善美的向往。童话为孩子提供优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感悟语文之美的同时,体会到内心的充盈。这些无疑是童话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与终极目标。

童话与语文教学的“联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以童话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的诞生,我们又在进一步地思考:既然语文学科可以拥有童话,数学、英语、体艺美等其他学科为什么不可以?既然学科可以,儿童在情感、智慧发展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可以拥有童话?于是——

三、千帆竞发,激荡童话的活水

也许是出于对童话的钟爱,也许是从语文教学渗透童话中尝到了甜头,我们进一步思考起童话与小学教育的关系。

童话的特质很明显,它富于幻想,富有情感。如果把它比作一辆车,它的行进方向与孩子的成长轨迹是相一致的,那么让孩子搭上这辆“顺路车”,不仅是可能的,更是行之有效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倾向所产生的乱象,冲击着不少的孩子,使他们原本纯净的心灵或多或少地晦暗起来,而童话的“灯光”可以有效地照进他们的心里。

思考着,也行进着。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融进了“小学童话教育研究”,融进了“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研究”,融进了“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智慧发展的校本研究”,并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九五”立项课题、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

申报课题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如何通过童话教育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快速发展,才是我们所希望取得的效果。对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蓝本,努力实现“三大”工程,促进童话教育的不断深入。这三大工程是:课程工程、阅读工程、行动工程。

课程工程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环境课程中,我们在金钥匙、童话林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开发了班图腾。“班图腾”是各班根据学生的特点或班级现状确立的班级形象,有坚韧不拔的蜗牛,有乐于奉献的爱心安琪儿,有展现美丽的金叶子,有立志飞翔的飞飞马……各种形象均由学生自己设计,提炼精神,再镶上全班个性化合影,张贴于班级前的橱窗内,成为学生不断向前的又一动力。我们塑造了“小金娃”形象,由金钥匙衍生的“小金娃”,卡通式形象,微笑、活泼、文明,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借坡上路,以小金娃为原型,制作了众多的小金娃提示语,立在学校草坪、操场、楼道等公共场所,营造小金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对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科课程,我们旨在将童话教育的理念渗透进各学科之中。起初我们要求各科在课堂之中加入童话的引领、演绎,通过童话元素直接带动并活跃课堂,提高效率。渐渐地,我们确立了童话语文、童话数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框架,有指导思想,有指向性目标,有实施办法。

以童话语文为例。

指导思想:语文即童话

指向性目标:(1)在交流中长阅历。创设童话课堂,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短时间、短距离内增长阅历。(2)在合作中长见识。用童话中的情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增长见识。(3)在阅读中长知识。教师用娓娓的讲述、耐心的指导、生动的比照、循循的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阅读。(4)在探究中长能力。让学生以童话的角色参与活动,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办法:(1)开发校本教材,提供童话语文阅读蓝本。包括出版校报校刊,印制以班级图腾为主要特征的班级童话集,编写童话校本教材等。(2)开设阅读课程,构建童话语文指导体系。如低年级学生着重以听故事、讲故事为主,从故事中汲取知识,引领习惯;中年级学生,以童话故事创作指导为主,着重分析角色的确定、情节的发展、语言的锤炼、主题的提炼,从听写到仿写再到创作,从单一情节到多元情节,逐步摸索路子,掌握方法;高年级学生,以童话赏析为主,进行不同作品的人物会审、情节变换、结尾续写或改写等。(3)打通课程壁垒,拓宽童话语文视野。如与学科渗透,编写数学童话,排演英语课本剧,指导科技童话小报制作,教唱童话歌曲等;延伸网络,鼓励学生个人开博客,并链接到教师、学校的博客群,拓宽阅读平台,增强阅读与创作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活动课程,我们将童话教育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新教育实验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带领学生接近生活、接壤社会、接触自然、接合自我、接连乡土、接近社团等途径,创新出一项项寓含童话的特色活动,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接触自然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年开设五条线路:东洲公园赏春,草莓园采草莓,文化广场放风筝,江海风情园踏青,参观长江水厂等等,特别是江海风情园,路途长达15公里,学生热情高涨,活动收获了信心,也收获了意志。再如在接通社团活动中,我们遵循服务原则,分成校级与年级两个层面,还邀请了15位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共同参与社团辅导。孩子们兴趣浓厚,学习勤奋,进步明显,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社会竞争力。

关于阅读工程,我们认为:童话教育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带领并指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和书本世界,走进五彩斑斓的阅读生活。

创设童话阅读文化,学校确立了一套独特的做法。首先,建立了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房的阅读路线。其次,搭建了读书节—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阅读平台。再次,推荐了优书必读—好书泛读—常书略读的阅读方法。

童话阅读,除了阅读书本,还倡导阅读艺术、阅读生活。我们每年都举行童话艺术节,并与时事、节日等相结合,开展多元主题阅读。正是这种阅读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一个个普通的孩子,在金钥匙童话的光辉里茁壮成长。

行动工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童话创作行动,二是生活演绎行动。童话创作行动,是指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童话写作能力,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童话演绎行动,是指引领学生编排童话节目,参与社会活动,展现童话带给我们的精彩,让生活更加丰富、美丽。

千帆竞渡,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了研究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笼罩在童话的气息里,一路走过,一路幸福。但是,我们无法满足,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童话河域面越来越宽,必须把握水性,才能安全到达对岸,于是——

四、弃舟入水,更识童话水性

我们常说,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同理,进行童话教育,必须更新理念,与时俱进,拓展思考,创新行动,才能不断推进童话教育的深入。如果只是一味地呆在船上,坐看两岸风景,不识童话水性,最终会被童话所淘汰。特别是我们在进行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智慧发展的校本研究”和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童话教育促进儿童智能发展研究”的过程中,体会更加深刻。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多元智能?如何通过童话教育促进两者的快速发展?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教师蹲下身来,深入到孩子之中。走进童话河流,识童话之水性,才能更好地理解童话,有效地用童话引领生活。

2009年7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活动,活动中,我们向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呈现了一场“童话,点亮童心”的主题沙龙,几位老师讲述了参与童话教育研究的过程,更为自己找到了童话角色,成为了童话甚至是童话教育的代言人。如有的教师以海的女儿自居,她认为书籍就是我们信赖的那片蔚蓝的海,每天读着读着,思绪就轻舞飞扬,在这片纯净的海里生长,谱写自己的人生。有的自称《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因为自己性急勤快、开朗阳光、正直智慧、脸上永远带着温柔的微笑,在同学们困惑时,像喜羊羊一样,及时指点迷津,给予安慰鼓励。有的感觉自己仍是一只丑小鸭,从师范走上教坛,从普通教师走进骨干行列,总感觉通向白天鹅的路永远走不完。有一位老师将自己比作普希金笔下的渔夫,在教育的大河里不停地捞呀捞呀,直到与童话不期而遇,才收获了第一网“鱼”……

也许这就是童心,就是童话最好的源点。它不但让这几位教师认识了童话,更引来了全校教师和与会代表的羡慕。会后,学校每位教师都为自己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童话角色,有的甚至和学生一道,参与着这项活动——体验童心创造的过程。

如果把葆有童心当做作秀,走走过场,这无疑会亵渎童心这两个字,因此我们一边做,一边依然在思考。我们认为,教师的童心,应体现在他们能否走进学生心里,体验学生幼稚而独特的感受;体现在他们是不是处处为孩子着想,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更体现在愿不愿意让师之“童心”与生之“童心”心心相印。

为了塑造教师的童心,除了进行主题沙龙,我们还分这样三步进行:

一是共读。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读,来“童化”教师,真正理解与认识儿童。每月与学生共读一本好书,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教师精选经典名著,利用中午时间和学生共同阅读,每周五下午第二节是全校统一的阅读课,师生一起赏读精彩片段,诵读经典语录,交流阅读感悟。每周三晨会课是我们统一的阅读交流时间,你说我说大家说,分享了各具个性的阅读收获。

二是共研。有底蕴才会有深度,有深度才会知“水性”。我们借助历年省、市级的研究课题,营造了教师共研氛围。为了确保正常有序的研究,学校定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做到有计划地协商,有目的地分析,有针对地研究,有部署地落实,从而确保了正常研究活动的开展,并且形成了教导处与教科室、教研组与课题组、课堂与课题和谐共融的研究形式。对课题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各负责人都制订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并于每周二或三下午,与教研组、学科组一起进行研讨、学习、反思,子课题负责人或教导主任做中心发言,使课题思想浸润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三是共生。把研究的触角伸向课堂,以研究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我们特别开辟了金钥匙大讲坛和童话教育情境创设专题研讨活动。金钥匙大讲坛主要由骨干教师研读个案,提炼精华,赢得共享;童话教育情境创设专题研讨活动,重在以课例形式激活课堂活力,形成学科教学童话化的目标。童话,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借鉴,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师生共生出对童话的理解与追求。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9

关键词:对话教学引导启发参与学习

一、关于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等)在共享信息、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论语》就是孔子与其弟子教学对话的记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令学生产生了愉悦的身心体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友爱、和谐、平等的氛围,这种氛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权威者的地位。同样,在古代西方,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也认为,真理应该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因此他倡导通过对话促使学生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获得真理。可见,对话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与对话教学相关。因为最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就是口语和书面语。口语的表达形式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过程,听和说是具体活动;书面语的表达形式,是以汉字作为载体的写作过程,读和写是具体活动。听、说、读、写都指向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话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阅读对话教学的策略

按照对话主体的不同,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这三种类型。三种对话方式都能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利,有利于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大胆的批判和质疑。如在师生对话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包含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这就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教师单向提问学生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回答转变为主动质疑。对话方向的改变会促成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下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一)用背景资料引发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本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文本是教学媒介,教师、学生分别通过文本生成与文本本身及对方沟通的意愿,此过程涵盖了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形式,因此,说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原点毫不为过。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终究只是教学的媒介,学习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解读文本,实现自身的精神建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促成生本对话是教师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教材文本时缺乏与其“对话”的意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方式给教材文本定义了错误的“形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教材文本是用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教材文本只能用来学习,焉有“对话”的可能?其实,这其中还有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奉教学参考书为圭臬,非教参内容不信,甚至非教参内容不讲,没有课前的师本对话,我们又岂敢期待课上生本对话的生成?因此,要让学生发声,教师首先要读透文本,以对话者的身份深入文本,为学生开启对话的源头。如李华平教授别出心裁地教学《背影》,从创作背景中找出疑点:《背影》所写浦口车站买橘送别一事发生在1917年,距离写作此文的1925年已过去8年。为什么8年后作者才来写这一送别之事呢?原因是朱父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其中“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语言触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愧悔之情。[2]李华平教授在教学中用这个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读出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这种解读虽然只是一家之言,却带领学生读出了新的见解。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热烈的对话,就要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潜心揣摩,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富有深度的资料促成对话。

(二)用经典问题引发对话

问题是对话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已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的问题要着眼于学生的“思”,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从而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1.牵动全文的根本性问题有效的对话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这样的问题往往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能使学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深入解剖文本,生发并创造出新的意义。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本文以一条紫藤萝的盛开赞美了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咏叹了生命长河的生生不息。文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点明全文题旨的一句话,也是全文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教学中,学生能直接体会到紫藤萝的美,却怎么也无法把紫藤萝和作者对生命的体悟联系起来。笔者就从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对话:师:既然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那生命长河又怎么会无止境呢?生1:因为一条紫藤萝不会因为一朵花的不幸被摘或凋谢而放弃希望,社会也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幸而停止发展。师:课文中写到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吗?生2: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师:那是什么样的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一直困扰着作者?生3:文章最后表明此文写于1982年,那时我国刚刚走出“文革”不久,作者经历了磨难,心灵上的创伤仍没有愈合。作者的弟弟当时身患绝症,弟弟正是施展才华的年龄,可是却因病失去了机会,作者为弟弟感到痛惜。师: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的?生3:昨天预习时在网上查的。(其他学生鼓掌)师:是的。作者当时正深陷于悲痛之中,是这一条紫藤萝让她眼前一亮,悟出了生命不息的哲理。那么你们能说说紫藤萝和这个哲理之间的联系吗?生4:“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象征着生命的长河。生5:“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写出了花的动感,正说明紫藤萝像瀑布一样在流动。生6:“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把花比喻成船舱,既写出了花的繁茂,又写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从牵动全文的根本性问题入手,学生既感知并分析了文中的景,又体悟到了作者的情。2.层层递进的结构式问题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口对话,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学习线索,将理解文本的关键点串连起来,形成一组较为连贯且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思考题,保证学生的对话对准焦点,持续深入,从而解决文本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如教学《与朱元思书》,笔者提出以下问题:本文主要在写什么?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用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本文先总写,而后以分镜头的形式逐一描绘独绝天下的异水和奇山,最后插入议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后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又衬出了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因此,这几个问题不是零零碎碎的小问题,这三个主要的问题将整个课堂带入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要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体会文本主旨、把握文章结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类似文本的方法。3.多方观照的对比式问题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3]在引导阅读对话方面,我们也要让学生比较、归纳、揣摩、体会,在对比中引发学生多角度地、创造性地解读与思考,从而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认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都选自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文字虽然少不了冷峻、犀利甚至晦涩的一面,但也充满了童真童趣,最能吸引学生产生共鸣。如果将教学重心放在通过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来解读鲁迅上,容易使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隔阂。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这三篇文章联系在一起,以三个问题引领群文阅读教学:三篇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三篇文章中的事件能串连起来吗?将这些事件串连起来后,你对鲁迅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解答了这三个问题,就串连起了鲁迅先生的成长轨迹,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人,探寻伟人的成长经历,汲取人生的精神营养。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话能否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认真观察班里每一位学生,做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教师要用陌生的眼光重新阅读,就像初次阅读一样,重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将熟悉的课文读出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的问题才能适应每一位学生,才会使每一位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都有话可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话,其创造力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乐学”。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听力部分 应试技巧

在大学英语考试新题型中,听力所占的比重为35%,和阅读理解一样是四级考试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但它又是很多分学生的弱项。因此,本文将对四级考试中三种听力题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测试。

一、对话部分的应试技巧

1.短对话

(1)场景归纳:通过归纳四级真题我发现,四级段对话一般涉及以下场景:校园场景、天气场景、医院场景、面试场景、租房场景、娱乐场景、餐馆场景、选课场景、作业场景、图书馆场景。英语交际通常使用一种模式化的语言,在固定的场景中其词汇和表达也相对比较固定,平时注意积累场景高频词汇和习惯表达,考生只要在复习时重点突出,强化训练,就可以在四级听力短对话部分达到未听半知的状态。

(2)分析选项,因为客观题目的选项设计一般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有些相互印证,有些截然对立,还有些毫不相关,但是至少可以帮助考生提示关键词汇和表达,所以抢时间阅读并分析选项就显得非常重要。

2.长对话

长对话的命题方式一般有以下原则。

(1)主题原则(前二后二回合必出,一问一答为一回合)

主题句常常在对话的开头,对整篇对话的大意起到概括和提示的作用,实际上是说话人所谈论的中心话题;长对话的第一题很可能针对对话的开头提问。结尾处往往涉及到建议、决定或某种行为等,它对整个对话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长对话的最后一题经常是针对对话的结尾设题,故留意结尾回合中的关键动词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2)提问常出(听见什么选什么)

在长对话中,对话双方往往出现多个一问一答的情况,而这恰好成为长对话的一个出题重点,文章结束后的问题往往就是对话原文中提问的原文复现或是同义转述,因此听清对话中紧接问题之后的答语基本可做出七成以上的题,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满分,考场上完全可以遵循“听见什么选什么”的原则,尤其是在题多、量大、时间短的情况下。

(3)重读常出

对话的核心内容理应会得到说话人的强调,最为有效的强调方式莫过于重复,而且重复的词语往往能够揭示对话的主题。因此对那些对话双方多次提到的词语或内容应进行重点记忆。

(4)同义复现必出

正确选项往往与原文相似,或是原文的同义表达,因此应注意提取选项中的关键点,在听音时留意其是否与原文同意并加以记录。

(5)留意数字、人名、地名、时间、年代等相关信息

遇到数字、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时要对相关信息做简要记录,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类似的概念时,在听音时更应重点留意。

二、短文部分的应试技巧

短文部分的问题一般有以下三类。

1.细节题。细节题的答案往往由first,most,because,in any case,as a matter of fact等副词或副词短语引出,考生在听短文时,除了要尽量听懂所有细节外,一定要更加留意这些词后面的相关信息。

2.推断题。多数推断题与每段的大意或短文的中心思想有关系,因此在听短文录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中间和结尾总结性的话,特别是每部分的最后一句话。

3.态度题。态度题的选项往往是四个形容词,所以考生在播放短文录音之前判断出有态度题,在听录音时就应特别留心fortunately,luckily,unfortunately等这样的具感彩的可以反映出speaker的态度的词。speaker对于谈论的对象可能有双向评论,如果听不出speaker的态度方向,建议学生们选正面态度的,因为反驳的文章往往更为复杂。

针对以上几种题型,可以应用下列这些技巧。

1.浏览已知选项,推断问题的内容和短文大意。在播放短文之前,可以利用弹性时间浏览各小题选项,推断短文的体裁和大致内容,为播放短文时充分获取信息做准备。另外,也可据此推断问题的类型甚至内容以便在听录音时更有针对性。

2.手眼脑并用,记录关键信息。播放短文录音期间要听记兼顾,以听为主。我们应该把获取的主要信息有选择性地记录下来,特别是有关细节,作出正确选择做准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时“听”应该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因为记录前面的信息而漏听后面的信息。

3.针对不同题型采取相应的解题技巧。

三、听写部分应试技巧

1.听之前:Pre-listening

(1)对全文进行全局性预览:尤其是第一句(topic)最后一句(conclusion)。

(2)观察空格前后的特殊现象,判断词性、单复数、时态。

2.听之时:While-listening

(1)原则:精听,速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2)如何速记。

a.省略虚词。如:如冠词、助动词等。

b.遇到词组记每个单词首字母如break down就记作B D,但一定要是自己看得懂的。

c.长单词记前三个字母,如:experience就记作exp。

d.符号记忆。如:more than 就记作”>”,less than 记作“<”,equal to 记作“=”。

e.混合记忆就是把上面几种方法混合起来用,还可以夹杂中文字。

3.听之后:After-listening(全面检查和补全前面记录下的东西)

(1)检查漏掉的:介词(如in,on,at等),冠词(如a,an,the等),代词(如it,this,that等)。

(2)检查错词和大小写。

(3)检查名词单复数,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动词时态、语态。

四、结语

听力是一种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提高。所以考生既不能因为听力成绩提高得慢而灰心,也不能好高骛远,给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波,于燕华,王高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指要[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