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新模式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0:50

工程建设新模式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1

关键词:新型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之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和新要求。如何突破工程建设面临的各种瓶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成为新型军队面临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新型军队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军队建设的规律和实际,学习借鉴国内外军队工程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力度对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新常态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军费投资价值的最大化。

一、军队工程建设基本概念介绍及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军队工程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相对独立于国家基本建设之外,具有军队特点的一项综合性的军事经济活动,是为部队增加工程设施(固定资产)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以及与之相连带的工作。军队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对工程投资、工程组织以及工程项目运行的管理。加强对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资源科学配置,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关键;科学地进行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是提高国家投资决策科学性,减少和杜绝资金浪费的有力保证,也是避免工程投资后进行重复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的客观要求。因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队,特别是新型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视度,要求新型军队不断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军队工程建设管理的先进做法,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军队实际的管理模式。

二、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稍显落后,这一方面与管理水平、管理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军队工程自身的特点有关。因为,军队工程投资是为了满足战备、训练以及军人生活的需要,它的资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拨付,不具有生产性;同时,军队采取的是垂直管理模式

一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用于军队工程建设的经费渠道由过去单一的军费预算转变为多种渠道,有的单位除了自筹经费外,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军队的工程建设筹措经费,且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资比重呈现逐年增高态势。二是投资客体复杂,投资重点不断变化。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军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对军事工程战术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军队工程项目日趋多样,结构也更加复杂,布局更加系统,这势必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三是投资决策日趋分散化。军队工程投资与普通的建筑工程投资不同,一般都是进行分系统的管理。四是传统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我国军队沿用传统的四位一体项目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这种现状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重点不明确。通过对我国军队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情况的调查得知,我国每年军队零星项目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成至5成,特别是100万以下的投资项目约占7成。尽管比例较高,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投资重点,造成难以集中有限的财力干大事。军队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后,由于财务部门对费用的审核不够严格,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了个别部队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低下。同时,军队工程建设由不同的部门垂直进行管理,不同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少,协调比较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从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来说,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尚未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难以抑制管理机构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大量的“三超”现象和腐败案件的发生。

三、构建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均有成功经验和较好做法,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构建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需要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项目可以带来的效益综合权衡,围绕满足官兵的需求进行投资决策;要通过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项目管理,要做到建设方、投资方和使用方三方分离,避免利益互通,降低投资效果;要遵循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费用控制在预算内,工程质量顺利通过验收,在预计工期内交付工程。

结束语:总之,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必须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程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才能达到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2

关键词:质量监督,建设工程,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因此,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在《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建设部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验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一改以往的“工程质量核验制”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客观上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和地位作了重新的审视和界定,确立了新形式下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改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督,依法行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的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功能和环境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代表政府执行强制监督管理的第三方,工程质量监督站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建设工程已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其角色和职能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第一、要切实转变质量监督的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并评定其质量等级”成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工作方式直接导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事实上主导了工程的竣工验收,并使得其处于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从而客观上也成为了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监督站作为监督者的监督职能。

事实上,质量监督站应该是受政府委托的执法单位,履行代表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全面监督的职能,质量监督站不应该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而应当从工程建设的主导地位上退出来,保持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的身份,只有这样才能更超脱地、更客观地行使监督职能,才能建立起更权威的监督者的形象。工程建设质量的责任主体是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各负其责,而质量监督站的职能是检查并督促各方建设责任主体行使他们各自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只有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切实履行了其责任和义务,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有效的保障。

要切实改变质量监督的方式。应从原来被动的事先通知质量核验,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原来的预约式、式验查,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以正常施工的真实的质量状态受检,保证切实掌握工程施工的第一手资料。质量监督的手段应从原来“眼睛看、耳朵听、榔头敲、用手摸”的观感检查以及凭经验判断检查,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使监督手段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使监督结果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要把握住建设工程的重点环节关。质量监督的重点在基础、结构,对待每一工程都应有针对性的监督计划确定具体的控制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把好关键环节,尤其在基础和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和中间验收过程中,随机检查应是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监督抽查施工作业面、操作层的质量过程控制,要弄清楚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不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结构安全。应监督验收的程序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要求,验收结论的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具有可靠性。

切实认真履行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结果应该从质量监督站签发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表,转变为质量监督工程师写出质量监督报告,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真正做到政府实行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质量监督工程师所写质量监督报告的依据应该是在日常的质量监督活动中亲自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建设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包括施工过程中相关参建各建设责任主体履行职责及强制性条文情况等。严格把好建设工程竣工备案验收关,不让一个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使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成为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针对不同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监督计划,做到预控在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特别是针对一些质量通病更要提前做出预防措施或改进施工工艺。只有进行阳光作业,才能使建设工程参建各方了解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的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自我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还要强化处罚力度。没有处罚,就没有监督。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认真处理,对相关责任单位应当严格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作出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制约和规范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从而使工程质量真正处于受控状态。也只有在处罚基础上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达到监督整个建设工程全过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第五、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取信于民,才能树立诚信形象。建立新的集体监督机制,每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共同执法,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建设违法行为过程中,切实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第六、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没有高素质的质量监督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工程师日常学习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强建设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爷作风,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要不断提高监督站的整体素质。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防止低质量水平工程出现及质量事故发生,又显示了监督工作的权威性。

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执法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为开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为我们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2000.1.10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3

旧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的时展,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技术手段、执法的权威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正是基于如何改革和创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新模式进行的讨论。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改革;创新

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依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在建设工程施工中,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的监理公司委派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施工建设的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强制管理措施对工程施工建设的设计与质量以及施工方的施工能力进行督导和监控,以保证建设施工行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范围内实施。

1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设工程的监督力量具有单一性。政府的监督机构力量是保障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之一,然而,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的,也没有发动社会的质量监督机构的力量,造成监督体系的不完善。[1]

(2)我国的政府质量监督工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政府的质量监督工作的范围具有片面性,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主要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只是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准确的评定和控制,无法实现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督。其次,质量监督模式较简单,没有形成质量监督的体系,原有的对建设工程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进行质量监督的模式,在对待不同的企业和工程上直接适用,这种不能切合实际的质量监督模式,其监督的结果还是令人怀疑的。再者,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很多都与政府的主管部门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一方面因社会对这些监管机构的工程质量监督的依赖,极易出现腐败;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缺乏监督,会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越级监理、私自将监理工作转手给其他工程监理机构、不遵守工程质量监督规范和标准、签订虚假合同,卖图章,只收费、不监督管理等。最后,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在质量监管的权威性和效力上不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从事监理活动的后果以及权威性与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地位还存在较大争议。[2]

(3)在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人员素质上以及人才结构上还有缺陷,再加上现有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有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新模式和创新

结合我国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完善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转变质量监督管理理念,将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力量与社会的工程质量监管力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动社会的监管力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有利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建设工程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依靠行业组织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行业协会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以及市场提供服务,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在于承担以前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如:施工图质量审查、工程造价咨询及招投标交易、工程质量咨询评估、企业信用体系评价和企业资质评审等,行业协会在建设市场中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和高的管理水平,可以对建设工程准备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直接监督管理,同时也可以为参加行业协会的企业提供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慢慢转变,行业协会的工作范围会越来越广。通过完善建筑工程行业协会的职能,增强公正性、自律性,扩大和完善服务领域,在现实的质量监管中,以实际的工作绩效来增强会员单位的凝聚力,实现工程监管力量的最大化,全面的提高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质量管理的水平。

(2)改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体系,我国的工程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进行工程质量进行执法,这样才能保证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其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代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的行使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职能,这样就有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着的一些地方政府的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对于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大大减少建筑管理人员,提高建筑管理效率有重要意义;最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是管理建筑话动的专职机构,因为具有较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日常的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对建筑工程从开始施工到竣工进行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督,行使处罚权,能够及时的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3)转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政府职能,转变质量监督的监管方式。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是政府管理及和专业行政执法的范围。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实现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应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和廉洁、高效,防止工作人员,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实现了权力与利益分离,取消工程质量监督的收费或者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这是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转变职能和深化改革的目标。同时,在监管方式上 原有的对不同企业及建设工程实施统一的、无差别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不能起到激励和抑制的效果,因为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和监督力量的现状,决定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不可能全面涉及到,监督的范围越大,监督管理就不够深入。只有有所侧重,结合实际,转变以往对每个企业和工程都进行平均的质量监督的模式,集中力量解决矛盾最突出的问题,突出重点和抓住薄弱环节,实现有差别的质量监督管理。[3]

(4)加强培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的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质量监督的手段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能够发现、鉴别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工作,着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吸收到监督管理工作的岗位,调动从业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综合各种有利因素,改革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我国建设工程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聂雪芹.当前质量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J].科技信息,2008,( 7)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73-03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

本文就从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为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各个专业而言,其基本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完成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初步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把过去学习中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为系统的文本理论。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个实践环节。它是对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单个课程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往往侧重某课程或某专题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则是在所学全部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专业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设计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试验、资料查找和整理、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等诸多工作。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到完成一个工程实际问题的理性知识的转变。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就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性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特点,社会实践是理论知识发挥社会功效的必然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相反,毕业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学知识来相对独立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可见,独立性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协调其它专业或学科,但土木工程专业仍然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做不同工程的设计题目就体现了不同工程的差别。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四、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五、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3~10.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5

关键词: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分类培养;“3+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09-03

一、引言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技术知识更新快,与社会需求接轨紧密等特点,当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而大多数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缺少实践的磨炼和检验,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哪些更有用,也难以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因而很难进一步把握知识,从而失去了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信心和兴趣。这不仅造成了知识资源的浪费,也延长了人才培养的过程。如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能及时跟进,必然会导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软件工程人才,就应当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全面考虑软件工程教育的功能构成,加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三条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也是我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专业建设以培养就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系统性,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完善人才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开启学生继续学习的通道。在我院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做到整体与特色兼顾,即做好“一点一面”的工作。“面”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向专业要质量;“点”指突出专业优势特色,向特色要质量。特色专业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素之一,各专业必须办出特色、优化结构、注重创新才能提高就业率,从而吸引生源,避免与其他学校的“同质化”竞争。必须走以突出特色、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立足校情――学校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面向社会――社会缺什么?社会要什么?我校是少数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照搬某些理论或模式,不一定适合我校学生的情况,可能会多走弯路。因此,我院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依据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我校的特点,借鉴某些经验和理论,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制定“3+1”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优化的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在企业“真刀真枪”地实习,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三、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五要素。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围绕着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五要素展开,即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及模式框架、实现条件、操作程序、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框架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中,大学前三年为通用培养阶段,主要在学校集中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保证打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从课程实验、综合技能实践、专业实训、各类实习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聘请企业工程师开设实践选修课和就业指导课程,使学校的课程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大四这一年针对学生的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就业方向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参加考研、考公务员或其他原因不在企业就业的学生称为“A类学生”,预备在企业就业或创业的学生称为“B、C类学生”。对于“A类学生”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方式,该类学生可以参加校内实习项目,以获取实践学分,并且可以选修学院开设的针对考研的选修课程;对于“B、C类学生”实行加强、提升企业就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参加企业实训,并在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可实现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学师资、实验环境、教学手段等。在师资队伍方面,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形成完整的梯队和合理的教师结构,软件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基本理论和方法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所以中青年教师常常具备这方面的优势,而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工具往往是年轻人的强项,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都由有项目经历的年轻教师担任,并且坚持专职和企业兼职相结合,保证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具有丰富软件工程经历的教师6人,有3位获博士学位,其余为硕士学历;在实践条件方面,我院目前已建立了软件工程实验室,拥有270余台计算机及服务器,购买了IBM 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Visual 、Project、JBuilder、Oracle等工程化的软件开发工具,总投资284万元。今后还要逐步进行专业实验室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习基地方面,学校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现已建有近10个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包括了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加拿大达内西安培训中心、用友银川分公司、宁夏电通公司、西部CA公司等,现有实习基地的数量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2.理论教学改革。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师的知识不快速更新,就会使学生学的内容和现实应用脱节,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就会使教与学陷入效率低下的境地。因此,在理论教学方面,很多专业课更新很快,包括软件版本的提高、新知识的补充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都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作为学生的行动向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方式。教师提问、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互动的参与度。软件开发课程中,教师们总结出“读、改、仿、写”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课程实验。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独立实验。在该实践环节要求教师以项目为驱动设计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第二个阶段:专业实训1。该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期末,历时4周,是多门课程的综合专业实训,如《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程序设计》等,由校内老师指导完成。该实训以实际或模拟的软件项目为驱动,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第三阶段:专业实训2。该实训与校外企业合作,由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暑假和第七学期期初,“A类学生”历时8周,“B、C类学生”历时16周。该实训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企业就业能力,力争缩小学生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第四个阶段:毕业实习。“A类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的科研或教研项目,在校内完成;“B、C类学生”学生进入IT企业(学生自己联系,或学院联系)实习,在校外完成。该实习的时间安排是第七学期,历时至少4周。第五个阶段: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A类学生”可以在校内参加学院老师的毕业设计项目,“B、C类学生”可以结合前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内容,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实现毕业后就能就业。

4.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有诊断、检验、激励三大功能,虽然考试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如何有效的组织与实施考核,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软件工程专业的多数专业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专业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结合课程特色,选用笔试、机试、项目考核、以证代考、能力测试等多种考评方式,降低笔试所占比例,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例。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注意对职业能力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教师评分以外,还引入项目小组评分、实习企业评分等多元化地考核评价机制。多样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学生“一卷定终生”的情况,而且在上课之前就向学生宣布考核方式,使学生学习之初就建立学习目标。

四、实践效果、不足与改进措施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教学成果已在我院2008级、2009级、2010级本科生中得到了显现,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培养模式的改革比较认可,认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从参加试点班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本项目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价值。

当然,在教改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专业实训2”的时间设置不太合理,根据教师和学生反馈意见还要逐步做出调整。我院实验室建设的条件日趋完善,学生实训正在逐步由校外向校内过渡。我院已经和相关软件企业合作,开设由企业工程师主讲的专业选修课,如《JAVA开发实战》、《软件项目实战》等,并且引进了多名双师型教师,正在完善我院的项目实训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昌凡.教育质量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讨[J].湖南工业大学,2013,(8).

[2]周英,等.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3]王虹,王涛,崔洪芳,等.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65-66.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讨论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建设管理领域的改革,一是提高管理的效率,二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因而出现并尝试了许多管理模式,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国际上这些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有积极借鉴价值,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并创新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交往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众多管理模式被介绍进来,例如Partnering模式、BOT模式、CM模式、EPC模式、DBB模式、DB模式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建筑施工传统管理理念的更新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走出国门拓展业务也有帮助作用。

1 国际上常见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1.1 DBB模式。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虽然它不是一种很新的模式,但在国际上应用非常广,世行、亚行及采用FIDIC合同的投资项目都采用这种模式。运作方式为:业主与工程师签订服务合同,并由后者负责项目设计和协助业主对工程发包;施工时,工程师负责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监管工作。优点是参建各方——业主、工程师和施工承包商的责、权、利非常清楚,有利于各行其责。但建设程序按部就班,建设周期较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

DB模式与我国现行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方管理模式有些类似,但监理模式下的监理实际上主要承担质量控制的职责,对工程进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很小,而且监理不承担设计工作,其权利与DBB模式下的工程师差别很大。

1.2 DB模式。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业主通过招标选定一个DB总承包商,由其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DB总承包商要对设计成本负责,再通过竞标方式选择分包商负责施工,也可以自己组织施工。设计工作可以由DB总承包商自行完成,也可以再分包给其他人完成。在这种模式下,业主只需选择正确的承包商,再与其签订总价合同,从而避免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工期可能提前,有利于进度控制。但总价包干可能会使DB总承包商为追求利润而影响到设计和施工质量。

1.3 CM模式。工程施工管理模式(Construction-Management),是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模式,其特点是将完整的设计工作分段,每完成一段设计就组织相应的施工招标并进行施工。下一段设计工作同时启动,完成后再组织施工招标和开展施工,以此方式进行下去,直至全部工程完工。CM模式分为型和风险型两种。型是业主既与CM经理(单位)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也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CM经理根据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的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管理。风险型是业主与CM经理签订的合同不仅包括咨询业务也包含施工承包业务,再由CM经理与施工承包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相应合同。风险型由于业主不能直接对投资进行控制,需要在CM合同中包含一个数额具体的保证价格(GMP),如果GMP不够用,CM经理就要负担超出部分,GMP有结余则可双方分成。CM模式较适用于工期紧、不确定性因素多的项目。

1.4 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该模式与DB模式有些类似,不同的是EPC承包商要完全负责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而在DB模式下,对部分重要的设备和材料业主可保留其采购权。承包商需要承担大部分风险,包括设计风险。业主只需委派业主代表来管理工程,对承包商提交的文件只是“审阅”,不必“批准”,因而较为轻松。采用总价合同,工程规模一般也较大,技术较复杂。EPC模式非常适合设备安装项目。

1.5 Partnering模式。Partnering模式也称为项目合作模式,是项目参建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前提下达成的一种短期或长期协议,经共同商议指定Partnering主持人负责该模式的建立和项目实施的人员。建立争议处理小组和项目评价小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和诉讼。Partnering模式体现了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这样一种合作方式,比较适合业主有长期投资活动但却不便采取招标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项目。

1.6 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政府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私人资本建设,项目完工并取得一定利益后再无偿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BOT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公共特许权,政府放开市场并授予项目建设、运营商以特许权,特许期满政府收回设施。BOT模式可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财政负担重的难题,所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应用,而在我国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不断增强,这种模式可能会被其他模式取代。

2 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创新

2.1 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选用。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类型、特点以及融资方式、项目风险等进行确定。管理模式不同,参建各方的关系、运作方式、合同类型乃至文本格式都不一样。选用哪种类型的管理模式,应当依据工程的实际并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考虑业主对项目管理的介入程度等因素。脱离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去考虑一种管理模式是不合适的。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首先应当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整合并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然后在国际投资项目中优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2 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理解为采用没有普遍为建筑施工企业所运用,但更适应市场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效率更高的一种管理模式[3]。实际上,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模式,无一不是适应国际工程建设市场需求和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发展并得到推广的。例如BOT模式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但又必须建设公共设施的特点而得到重视和推广,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及我国一些地区有BOT模式成功的项目。

当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普遍采用监理模式,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效果并不好,其根本原因是投资体制、业主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所以首先应当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和规范业主的行为。政府主管的工程,业主必须实行建、管分离,不能自管自建;非公用工程,也应当监督业主的市场行为。可以通过完善项目法人负责制,使建筑市场更公平、开放。规范监理市场及提高监理素质水平是另一项需要关注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再积极试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3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更要勇于探索和借鉴新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对此做了介绍并分析了其特点,还就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7

我们通常所说的传导变换就是将其中一个事物转换为另外一个事物的变换过程,而传导效应则是基于传导变换思维模式而言的,其是指由传导变换的作用效果所产生的一种事物传导效应。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通常会用到传导变换思维模式进行变换工作,因为只有合理的运用了传导变换思维模式,才能有效的解决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矛盾问题。利用传导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本身而言,其是基于周围建筑而建立起来的传导思维模式建筑,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群体效应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逆向思维模式

在众多创新思维模式当中,逆向思维模式也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设计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是在相关建筑理念中注入逆向思维,然后通过合理的逆向思维使相关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决。逆向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摒弃了传统建筑思维模式的观点,使建筑设计人员在看待建筑事物和建筑难题的时候能够进行更加全面的考虑和分析。但是,运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符合实际逻辑规律的现象,往往在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比较崭新的设计观念和创新的设计思路。逆向思维模式理论中主要包括逆事元、反物元、非物元和逆蕴涵以及利用交换等。建筑设计中的可扩展思维模式对上述四种逆向思维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使人们能够对逆向思维模式进行理解和认知。四.菱形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是建筑设计可扩展思维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建筑设计理念。其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散性思维阶段,而第二个阶段则是收敛性思维阶段。这两个阶段是菱形思维模式中建筑设计思维的转换过程,而在二者反复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循序渐进的思维发展现状,上述情况被统称为菱形思维。广义而言,菱形思维就是人们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认知,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构建的整个过程要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运用菱形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设计目的不明等状况,我们应该在明确建筑设计相关标准和设计目的的同时增强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建筑质量。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体现是菱形建筑设计思维模式中的重点,只有在体现了创新思维模式和创新设计思想的同时才能使整个工程建筑施工不会脱离实际。

三.共扼思维模式

事物的共辘部主要包括虚实、正负和软硬以及潜显四个部分,同时这四个共辘部会在一定情况下会进行相互的转化。在进行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构思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将各共辘部进行具体的分析,因为只有对共辘各部分进行研究之后才能使其能顺利的解决建筑设计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够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运用共辘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其在以分析原理和变换原理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合理的解决建筑设计中有利和不利因素,同时也可以分辨出显现和隐藏的相关问题等。就建筑工程设计而言,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工程中难免会遇到由特殊环境因素而导致的工程设计难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进程,但是在对相关事务进行全面透彻分析之后,设计人员就会根据实际的建筑施工情况设计出比较特殊形状的建筑。往往在这种情况下所设计出的建筑会符合预期建筑施工指标,并相应的改变了建筑施工环境中的劣势环境条件。合理的利用共辘思维模式进行工程建筑设计,其在节省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也可以建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型建筑,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可扩展思维模式的相关思考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8

【关键词】:BT工程项目;优势;弊端

【 abstract 】 :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in full swing. Along with the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field of investment policy chan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urgent need of the local urban development, some new occur the project mode, such as BT mode, namely the construction-over mode. This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In this paper the new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of qinhuangdao beidaihe chang wiring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new type of operation mod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riefly in this paper.

【 key words 】 : BT engineering project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BT模式指的是政府将拟建某个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它授予承包商,然后由承包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负责这个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承包商再把这个工程项目有偿转让给政府(即回购)。这种模式比起单一的招投标经营模式,让承包商更能明确责任,使其更好的利用自身资源,并发挥专业优势,而且还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BT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建设――移交这种新型的工程项目模式,可以让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两种资本相吻合,以此形成一种全新的融资格局。这种模式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为投资方对所提供的资本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政府在解决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上提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为我国大型的建筑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资金、管理、技术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2.有利于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建设――移交这种新型的模式是采用比较规范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它是借助大型建筑企业具有信誉好、技术高、在管理和人才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解决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瓶颈与发展需求,实现资本运作、项目建设、管理的三者统一,也使政府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3.有利于合理分担风险

建设――移交这种新型模式让政府和投资方之间都能平等地分担和享受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和收益,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利润的合理化。对于金融政策风险、法律债务风险、审计风险都会进行合理化解和分担。

4.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移交这种新型的模式可以使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同时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使得这种模式更具竞争力,更好的实现企业与政府共赢,进而改善了城市工程建设环境。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考验企业与政府的信用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5.有利于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移交这种新型的模式可以让建筑企业向新领域探索,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让我国大型的企业集团可以发挥它的整体实力水平,是我国建筑市场发生变革的良好机会,有利于企业从实体经济迈向资本市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了我国整个建筑业的多模式发展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经济良好发展。

二.BT模式的弊端

BT模式除了具备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几种优势外,当然,也有一定的劣势和弱点。因为这种模式一般工程规模都比较大,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投入资金也比较多。因此,这种工程模式风险性也比较高,也存在着以下几种弊端:

1.对企业来说,其所承担的风险明显要比政府承担的风险要大很多。选择这种模式的企业对自己的融资能力要了解,对于合作方政府这方面的可靠程度和支付能力也要有绝对把握。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慎重研究地方政府政策,考察在建工程运作的实践,而且在合同条款中,对一些地方政策适用性加以约束,把风险降到最低。

2.政府在BT模式中,它的风险性质和企业有些不同,存在较大的决策风险。工程项目的成功虽然由多种因素构成,但对于如何选择承担BT项目承包商的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却是最关键的。政府一定要仔细考量承包商的总体实力,才可以最终决策。因为这对政府来说,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选择承包商时,要选择有相当实力的大公司来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承担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BT模式的通用合同文本尚未形成,在合同条款、银行信贷、法律条文、回购形式、违约和实施与回购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纠纷还没有完整的形式规范,并且BT承包商的招标过程也是流于形式,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

三.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昌黄连接线模式应用

1.项目运作模式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昌黄连接线项目,为市政道路综合工程,含道路、管道、桥涵、照明、监控、绿化等工程,全长11.2公里,预计总投资为8亿元,BT运作模式。

2.BT项目投资方的选择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的程序来对承担投资建设的企业作为投资方进行选定。由投资方设立项目公司,这个公司应该具有法人代表,然后由项目公司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融资、管理和组织建设。投资方要对整个工程总投资额进行估价,充分考虑各种变更及造价变动因素,确保项目建设投资。政府既然选择了投资方,就可以把整个工程交给投资方来管理,但需要对工程进行监管与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BT项目的实施流程

BT模式是由BOT模式演变的一种新型模式,政府应设立具备管理职能的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协调、监管、服务,根据约定的运作模式与经营方式,对发生的变更、洽商、工程量进行各方签证,实施过程由政府设立的项目公司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跟踪审计,实施结束由财政委托审计单位审核工程决算,最终确认工程价款,并由投资方设立的项目公司负责进行决算、移交、回购的跟踪落实。

4.BT双方的责任

为了促进BT项目工程进展,要对双方的责任明确化。政府的责任主要包括:在项目前期负责审批及政策处理,提供工程担保和财政支付承诺,审定各项资金使用计划,确认工程投资,在建设期间负责对施工方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安全进行监管,实施完成达到验收条件后及时组织验收,并确定接管养护单位,顺利进行工程移交。投资方的主要责任: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融资与建设管理,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保证投资及时到位,同时接受政府及审计部门的监察和监督,工程建设完成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公司向移交单位移交工程建设的设备物品及档案材料。项目移交后,政府要定期向投资方项目公司偿还工程投资和补贴占用资金,偿还时间一般用三至五年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9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 管理模式 新时期

一、概述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系统的组成

轨道交通工程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如大量的人力、资本等的投入,还需要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参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工程意图或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相互依存,并与工程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明确的界限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工程管理系统。

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统的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决策层面。负责将工程施工活动与工程的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在工程的前期决策、实施及运营阶段,根据相应的工程外部环境,对工程目标进行决策和调整。

(2)管理协调平面。把战略决策平面的工程建设意图和基本目标转变为更具体的作业目标,并负责组织工程目标的实施。

(3)实施作业平面。从事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的组织管理部分,这一层次的管理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分阶段的、可以量化的。

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1、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轨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承包方式来划定的,其优缺点分别如下。

(l) 项目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设计与施工由一个施工单位安排,工程的经济性大大的提高了;②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

缺点:①建设方能选择的承包方的范围变小;②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加大;③招标承包的难度加大。

(2)施工与设计分别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有利于质量、工期控制;②有利于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

缺点:①工程报价可能偏高;②施工建设周期偏长。

(3) 平行承包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模式

优点:①承包门槛的降低有利于建设方在较大范围内挑选施工单位;②利于工程质量控制,这是因为平行承包所产生的合同约束和合同制约力强。

缺点:①对合同管理的难度加大;②对工程投资以及施工进度管理难度偏大;③施工协调工作量较大。

2、国外轨道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及其特点

(1)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

ProjeetControlling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被PeterGreiner博士提出。根据建设方的管理平面设置的不同,该模式的组织结构有面模式和多平面模式两种,其核心是以工程信息流处理的结果指导和控制工程的物质流。在ProjectControlling模式下,建设工程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掌握信息流的状况,从而进行多方面策划和控制决策,使工程的物质流按照预定计划进展,最终实现建设工程的总目标。

(2) CM模式

美国的CharlesB.Thomsen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在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目前称之为CM(ConstruetionManagement)的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在一个拥有建设方充分授权的工程管理组织协调下,在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后,在保证科学的施工工艺顺序和必要超前的情况下,详细设计可与施工阶段搭接进行,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

(3) PM模式

pM(projeetManagement)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逐步在美国、西德和法国等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PM模式以面向施工方的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是面向施工方的工程管理模式;第二是以建设方为方向的工程管理;第三是以面向设计方的设计管理模式。

三、我国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

新时期的轨道交通工程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组织论、组织权变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时,根据工程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管理模式总体思路为:工程社会化管理,发挥“外脑”作用,组织机构及人员动态调整,抓好廉政建设。

1、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新时期轨道交通管理构架在贯彻我国现行的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进而将建设方的各种职能进行分离,即将管理职能和决策职能进行分离,这样建设方就可以将大量的专业性很强的工程计划、监督、协调以及控制等管理职能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给项目管理公司及工程监理公司来承担,只保留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的管理、资金筹措的管理、招标与合同管理、财务和税收管理等主要职能,从而实现了工程管理实体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其特点在于:

(1) 工程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可以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以经济为手段,在管理的管理组织中,实行严格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基本杜绝了传统工程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2) 建设方对于工程事务的管理,工作量降低了很多,而其也可以使自身的工作人员结构合理、规模适中,决策层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和研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3) 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专业力量,而且也能很好的调动社会专业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在社会上集合众多合适的专业人才。

2、新时期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模式的要求

(1)在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2) 为了适应我国现有的工程监理制度,在建设阶段的投资、进度、质量等控制可以交给社会监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理独立管理作用;(3) 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的达到职能化、专业化,要实现办公、物资、计划、开发、财务和设备等的分离,提高管理的效率,减轻建设方和监理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立.城市轨道工程[J].西南交大出版社.2006年8月

工程建设新模式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农网改造;管理模式;模式创新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ina State Grid Corp of Rural Work Department statistic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ound of the rural power grid renovation project from 2010, until 2012 March, China State Grid Corp invested a total of 150400000000 yua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power network upgrad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1025" period, rural power supply business area China State Grid Corp reliability rate will reach 99.7%.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we must innovate and optimize th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existing, come ou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the past single, extensive, changed to intensive management mode; at the same time, this means tha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the future more difficult, accor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depth study of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power grid projec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rural reform;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M727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中电力建设不断发展强大,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内容。同时应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仍然有将近8亿农村人口,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也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诸多因素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又提出了一系列帮农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提供种粮补贴等,各种现代化灌溉、种植、收割设备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刺激了农业生产的用电量,同时也增加了农村电网的负担。因此,农村电网改造势在必行,同时,面对出现了各种新问题,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农村电网改造呈现出多层次、高频率的特征。国家发改委2011年的所做的政府报告显示,在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用电负荷的高速增长很快导致改造电网不堪重负,必须重新开展电网改造建设;其次,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面临着投入高、产出低的尴尬境地。农村电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克服区域分散、点多线长等诸多问题,国家政策的干预使农村电网的效益产出较低,因此融资难、资金缺口较大;第三,农村电网建设运营的管理体制也十分复杂。2011年国家要求农村电网取消代管机制,而目前仍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方式,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电网的改造步伐。

综上所述,在坚定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的同时,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从短期和长期发展综合角度考虑,只有通过对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摸索,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加以应用实践,才能保障农村电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结合农网改造分析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

农村电网改造是涉及区域广、人口多,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农村区域电量需求又呈现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的特点,因此出现许多短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上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电力资源纷纷涌现,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电网的应对难度,因此,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相对乏力。

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为总承包模式,这一模式出现的时间较早,在计划经济时代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各负其责。设计单位在制定项目方案之后,主要负责相关技术指导。而施工单位所占的管理比重较大,一方面负责相关设备材料的采购和安装,另一方面负责具体的物理施工;业主是主要的投资方,通过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结合,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理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施工市场逐渐开放,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项目建设管理的需求。

以农网改造为例,目前业主的成分已经多元化,包括国家电网旗下公司、省级、市级、县级地方政府支柱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多方因素相互混合,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因此无法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电力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面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业主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无论是自建模式还是监理模式,都会造成成本增加和浪费现象出现。因此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可知,在现有条件下总承包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同时,电力农网工程管理也要充分考虑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建设要素,客观上要求各方紧密协作,这也提高了项目工程管理的难度。

三、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探索

农网改造工程为现代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实践机会,从保障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利益角度出发,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应该从源头——即设计阶段入手,进行长远规划,并详细分析,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梳理。

值得一提的是,对项目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不需要强调颠覆性。纵观世界各国,电力建设虽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多的却是作为一项基础民生产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现代电力项目工程管理的创新实质,仍然应该以固定模式下的优化为主。从投资成本角度出发,能够更加全面的展开工程管理工作,尤其是农网改造建设投入大、效益低,需要管理者从全局出发,采取全过程、全要素的工程管理模式;通过对现代电力企业的施工优势分析,结合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而打造在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优秀的团队。

另外,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值得借鉴。如CM承发包模式,针对当前国内农村电网改造所面临的复杂行、艰巨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项目建设初期阶段,通过签订雇佣协议的方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施工团队,业主结合设计单位提出建议,并共同负责施工过程的各项指标验收。但目前这种模式在国内的实际案例不多,主要原因是CM承发包模式将投资方的风险指数降到最低,相应的承建单位面临的责任重大,目前国内尚缺乏有这这种实力的企业。

相应的,EPC工程模式虽然在国内电力项目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不多,却存在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建议在电力农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阶段加以探索。由于这种模式强调设计在整个电力项目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有效的客服了施工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协作等多方面的难题,因此可以保障项目工程稳步有序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极有可能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电力项目工程管理模式蓝本,为未来现代化电力项目工程管理的确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