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声音十篇

时间:2023-03-21 05:29:10

秋天的声音

秋天的声音篇1

我喜欢阅览秋天的景色。更喜欢倾听秋天的声音。

只要你仔细一听,就能听见许多你不知道的声音。比如青蛙刨土做窝的声音,表示它要去冬眠了。

听,麦田上,拖拉机的隆隆声,一捆捆麦子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希望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理想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农民们在田地说笑着。

听,果园里,一车又一车的苹果运出了村庄,一车又一车的葡萄运出了村庄。农妇们一边打着水果,一边说说笑笑。

听,天空中,小鸟在嬉戏,大雁在南飞,老鹰时隐时现,还不时发出叫声。

听,树林里,熊在沙沙吃着东西,以便冬眠时不被饿死;松鼠也在忙碌着,它们在准备过冬的食物,还不时发出“叽、叽”的叫声来。树上树下,树叶沙沙落地,好象在说:“树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明年春天再见。”

听,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天上,地下,水里,以及人们居住的村庄里。

秋天的声音是美妙的,是高亢的,但是,同时又有低沉的音乐衬托着。一首首动听的小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秋天的赞歌。

啊,秋天的声音,我喜欢,我赞美!它使这个金黄的、忙碌的、丰收的世界显得更富有生机。

秋天的声音篇2

2、只要有一只飞离,那么这一群也不会有任何一只留下。我想:是不是他们适应了群居,而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居住呢?

3、校园的秋天也是如此。每当学生回到教室,老师们走向课堂,校园里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这些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麻雀、燕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来,只知道一群又一群地,从这棵树飞向那棵树,专选那些枝繁叶茂的树,在密密的树叶里,隐藏着他们小小的身躯,却掩不住他们欢快的歌声。唧唧复唧唧,喳喳又喳喳,音韵不同,而旋律却同样是美的。偶尔从树下经过的人们听到这欢愉的歌声,都禁不住展开了笑颜,忧郁也在不知不觉中远逝了。

4、在秋的天空下,还有一只只唱着欢歌的收割机,在硕果累累的田野忙碌着。他们不辞辛劳,从雾霭蒙蒙的清晨,一直到夕阳西下的傍晚,那一片又一片的稻田,只要他经过的地方,便会打出金黄的稻子。跟随在机子后面的人们,看着稻子与禾草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流出,他们笑呵呵地捧着稻子,又笑呵呵地将那些均匀分布的稻草,整成一堆又一堆。只等干了时候,将其点燃,那哔哔剥剥的声响,应该就是下一个季节创造的号角。

秋天的声音篇3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李白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秋天的声音篇4

我喜欢看秋天的落叶落下的时候,黄黄的,美丽的,轻飘飘的,似蝶又似花,在我的眼睛里,秋天是我唯一可以信任的季节,多少时候,我希望秋天永远停下,别再变了。秋天,我最喜欢的秋天。

世界,也许永远不可能变成天堂,因为天堂上有仙女,因为天堂上全是神仙。我小时候,经常这样认为,但我不喜欢到天堂上去。因为妈妈曾经给我讲过,死了的人飞上天堂,就可以看到很梦幻的天堂,另一个世界,但她不希望我飞升天堂。我又问她:“天堂上有秋天吗?”妈妈回答说:“天堂上没有秋天。”我的表情沉重下来,因为我不想到没有秋天的地方去,那里更没有落叶,也没有“蝴蝶”。

我喜欢听落叶落下时的声音,也喜欢风吹动叶子的声音,那是我的一大爱好。每到秋天,我总喜欢坐在我们家后面健身器材的秋千上,听落叶落下的声音,听风吹动叶子的声音,那声音像一首美丽的乐曲,我喜欢这种声音。

秋天的声音篇5

秋姑娘来到了果园,撒下了累累果实,她来到田野,播下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田野里的稻子仰起了金色的笑脸,秋天该是金黄色的吧!哦,秋天应该是红色的,看,那红红的枫叶,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不不,都不是,秋天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吧!

秋天是什么声音?听,那秋雨就像一个个小伞兵,落在人们的花伞上,打在明亮的窗户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秋的声音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滴汗水里,在每一片叶子里……秋天的声音是悦耳的也是动听的。

秋天的声音篇6

听听——秋的声音

三年级(3)班 贾程

听听,

秋的声音,

果园里小朋友在摘果子,

唱着欢乐的歌声。

听听,

秋的声音,

“刷刷”

树叶都飘到树妈妈的脚下。

听听,

秋的声音,

大雁抖动着翅膀,

向南方飞去。

听听,

秋的声音,

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走进校园,

老师讲着一首首秋天的诗句。

秋天,

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带给小朋友的是果香的喜悦,

秋天的声音篇7

一、融情于境――在本真的意蕴中浸润

感情是诗歌的灵魂,诗歌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童诗对儿童的教谕功能总是通过美妙的诗句去唤起儿童美妙的情感,没有生硬而枯燥的说教,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润泽。好的童诗,会使孩子感到心灵的激动和艺术上的满足。因此,在儿童诗歌教学时,将学生引入诗的氛围、受到诗的熏染是重要的一环。

1.谈话中入情。

师: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你看到哪些美丽的色彩?

生:我看到枫叶红了。

师:难怪诗人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我看到金灿灿的稻穗。

师:秋风吹来,金色的稻浪翻滚,一望无边。

生:我看到金色的桂花。

师: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忍不住吟诵:“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书题目)看看,这个课题跟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个逗号。

师:请你读一下,(生读)多美啊,读出了诗的韵味儿。大家一起读。

学生的语言是直白的、质朴的,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把诗一样的秋色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诗的氛围。

2.朗读中融情。

师:秋天不仅有美丽的色彩,还有许多悦耳的声音呢。仔细听。秋天都有哪些声音?(教师表情配乐朗诵)

生:我听到了黄叶刷刷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蟋蟀叫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大雁的叮咛。

师:走进秋天就像走进辽阔的音乐厅。在秋天这个音乐厅里,你最喜欢哪些声音呢?请多读几遍诗歌,和同桌交流一下,说说喜欢的理由。

《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短小有趣,如像普通课文那样分解教学容易割裂诗意,破坏诗歌意象完整性,也容易陷入理性分析的泥潭,丧失诗歌感性的本质。所以,教师从诗歌的整体人手,让学生先在听读中体会诗歌大意,在整体感知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逐步达到对诗歌的整体理解。之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知诗的韵律、节奏,在读中体会诗的思想、情感。这样,平面的诗句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声音裹挟着意义,语言包容着和谐,文字生发着底蕴,朗读造就着美感,这是童诗教学美好的境界。

二、通情于意――在率真的意象中漫溯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诗歌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意境的课堂。古人云:“立象以尽意。”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客观的景物“象”与主观的情致“意”完美融合,就是“意象”。本首儿童诗以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抒儿童之情,表儿童之意,将儿童的情、趣、意,寄于具体、单纯、明朗的生活场景、物象、事象之中,构成了儿童诗的意象美。因此在教学时,就应该引领学生以形象感悟内涵,请看片段:

师:“叮咛”是什么意思?看看它们的偏旁想一想。

生:就是嘱咐的意思。

师:大雁叮咛,会说些什么呢?

生:小朋友天气凉了,要多穿些衣服!

生:大家赶快把过冬的食物准备好啊。

生:小松鼠,别贪玩了,快准备过冬的食物。

师:大雁的叮咛让大家心里暖暖的。

师:大树为什么抖抖手臂?谁来抖抖手臂?

(学生表演)

师: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师:你为什么把“刷刷”读得很慢呢?

生:因为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了,有点舍不得。

师:有不一样的读法吗?

(学生朗读)

师:你为什么把“刷刷”读得轻快呢?

生:因为可以化作肥料为大树施肥。

师:你真是一片无私的叶子!――是啊,每片树叶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把不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

师:哈,你是一片快乐的黄叶!

诗人靠意象倾诉心语。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黄叶”“大雁”“蟋蟀”“田野”等秋天典型特征的景物就深深吸引了孩子。这些具体的景物组成的意象,描绘了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流露出孩子对秋的季节的独特感触。同时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是如何借这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的。教学时教师抓住了“刷刷”“叮咛”等拟声词和叠词的品读,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三、寄情于诗――在童真的意趣中放歌

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诗意是一种很自然的东西,就像人的呼吸那样。所以,守住真诚,才能不阻碍学生真正诗意的流露。”学生在感受着诗歌瑰丽的同时,会萌发一种想通过学习诗歌来倾诉自身感情的渴望,从借他人的诗句抒自己胸臆发展到自己写作的欲望,教师把准了学生的思维动态,引导学生自然流露真情,歌唱儿童心曲,顺应学生的兴趣迁移,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尝试写作。

师:孩子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把你们听到的秋的声音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吧!

生:听听,秋的声音/枫树抖抖手臂/扑哧,扑哧/是枫树欢乐的笑声。

师:啊!风在吹,叶在舞呢!

生:听听,秋的声音/葡萄聚在一起/吧嗒,吧嗒/是嬉戏打闹的声音。

师:哦!葡萄也很调皮呢!

生:听听,秋的声音/大豆摇着豆荚/哗啦,哗啦/是迎接丰收的歌韵。

师: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生:听听,秋的声音/地上传来脚步声/嚓嚓,嚓嚓/是蚂蚁搬粮食的声音。

师:你真是位小诗人!

生:听听,秋的声音/一阵秋风吹过/啪啪,啪啪/是苹果告别枝头的声音。

师:多么动听的音乐啊!秋的声音还在每个小朋友的小诗里,在每个小朋友的心窝里。

秋天的声音篇8

听听秋的声音 203 石震洋 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在加紧挖洞,“蹭、蹭”准备在洞里舒舒服服的睡大觉。 听听,秋的声音,小蚂蚁在找吃的,“刷刷”冬天,就不愁没吃的了。 听听,秋的声音,小松鼠找来松果“咯嘣咯嘣”它快活的吃着。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座小山上,在每阵秋风中,在每一个小朋友的心中。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处匆匆的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秋天的声音篇9

听听,

秋的声音,

小鸟张开嘴巴,

“唧唧喳喳,”

是小鸟的歌声。

听听,

秋的声音,

秋风出来散步,

“萧萧”,

是秋风的告别。

听听,

秋的声音,

秋雷敲了敲鼓,

“轰隆隆”,

是秋雷的鼓声。

听听,

秋的声音,

秋雨洒着水,

“哗哗哗”,

秋天的声音篇10

一、源于自然、源生活的情感态度

无论是描绘季节还是生活,胡廷江善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春的万物复苏、秋的忧伤怀旧,在作曲家眼里都可以谱成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而这些音乐元素都源于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模仿。

《秋天的枫叶》是胡廷江近期创作的一首极具中国风味儿的作品,那醉人心脾的音乐一次次浸入于畅想之中,前奏旋律的弦乐模进,将树叶飘落的姿态描写的唯妙唯肖,就如柴科夫斯基的钢琴曲《十月秋之歌》,通过音级的连续下行,对秋叶飘落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旋律在小调式的进行中,越显说服力。弦乐模进、音级下行、小调式的展开,这些形象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树叶的飘落,秋天的成熟,将生活融入音乐,抒感。《秋天的枫叶》是《春天的芭蕾》之后的作品,大家都会认为二者是一卵同生的姐妹篇,但作曲家解释并非如此。《秋天的枫叶》创作之初只是内心的情感所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少沙尘,空气爽朗,温度适宜,景致迷人,作曲家惊叹于红叶之美而创作此曲。

《春天的芭蕾》中夜莺的鸣唱,三拍子的律动,音域的控制,表达了芭蕾舞蹈为人们所带来的轻松快乐。使听众体会到了春天的节奏,万物复苏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胡廷江写歌曲大多并非有意安排,更多是发自心声。他将自己热爱的秋天和枫叶、春天和芭蕾融汇于音乐当中,没有炫技,没有浮夸,却有着浓浓的情,深深的义。作曲家曾用一句话来形容音乐:“真情为乐,歌为心声,无需高亢更动人。”将情、心、乐、歌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感动听众。

二、拟人的写作手法

胡廷江喜欢将物、季节装扮成有生命力的人,如将秋天的枫叶刻画成了一个即将出嫁的姑娘,将春天比喻成了一个会翩翩起舞的少女。

《秋天的枫叶》前奏中,中提琴的暗淡音色和小调式所带有的伤感,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于秋意之中,感受着浓浓的忧郁。词作者采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如A段歌词“谁给画里藏进香味,让人陶醉……”,曲作者则利用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渲染。B段歌词中“嫁给层层的山,潺潺的水”,原词中本没有,是胡廷江后添加进去的。山屹立、水流淌,人们用一片红叶寄托着情感和托付。此曲醉人之处莫过于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枫叶的美比喻成漂亮的姑娘,嫁给层层的山、潺潺的水,优美的词加上委婉的曲,为听众带来了温和与舒适。如下例所示:

从《春天的芭蕾》标题中也不难看出胡廷江对主题的拟人化描写。春天与芭蕾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了一起,轻盈的舞姿配上圆舞曲的节奏,少女的洒脱配花腔唱法的高亢,准确地表现了此曲的主题思想。

三、继承传统,借鉴西方

《春天的芭蕾》作为胡廷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奠定了他在民族声乐创作中的地位。他利用了中国传统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有力刻画了此曲。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加入西式花腔的唱法,中西结合的互相融合,将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中运用了圆舞曲节奏和舞蹈的韵律,以及传统和声和转调,更细腻的刻画了春天的景象。

前奏中六拍子柱式和弦的衬托,开始将画面带进春天万物复苏的茫茫大地中。如下例:

如谱例2所示,人声齐唱的切入,仅一个“啦”字吐露出了对春的渴望,前两小节同样的节奏和旋律感加上后两小节对高潮的推动,像歌剧中序曲一样,奠定了整首乐曲的基调。

谱例3中,6/8拍的反复使用加两次转调表现了连绵起伏的感觉,花腔的初次进入迎来A段的高潮。

B段作为轮唱式的出现,一唱一和、一跑一动,增加了乐曲的厚重感。最后的结束段,胡廷江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运用了新的民族调式和主题,将乐曲进一步推向高潮,满足了观众对整曲的听觉期待。

《春天的芭蕾》沿用了传统的和声技法和中国的民族音调,歌曲的结构层次清晰,轻盈的舞姿、欢乐的笑容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四、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

无论是《秋天的枫叶》还是《春天的芭蕾》,作者旨在运用恰当的曲调、节拍来展现二者所表达、所传递的音乐思想。

以下是两首乐曲音乐要素的简单对比图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两部作品相同之处在于都以大自然的现象为基础,进而描写人的内心体验,从而由自然之美转化为心旷神怡的心境。

《秋天的枫叶》中,作曲家将秋天与枫叶融合在同一心境中,既利用枫叶衬托了秋天的怡人,又利用秋天增添了枫叶的美。因此,作曲家运用了温和的4/4拍子,缓慢而凝重,淡淡的愁思涌上心头,引发了听众无限的畅想,加上几段歌词的描写,使词与曲的结合更加完美。

对于《春天的芭蕾》,歌词的意境、情绪决定了创作的选择,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三拍子是烘托春天活力的最好选择,胡廷江并不是单调地使用三拍子的重复,而是采用了跌宕起伏的复拍子,将6/8拍的连续律动置入其中,更加完美的诠释了乐曲。

两首作品从本质上都是对季节的描写,进而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但在意境描写上,《春天的芭蕾》象征着年轻人的活力,《秋天的枫叶》则似乎是一位老人对过去的诉说,从年轻活力的春天到智慧稳重的秋天,作者利用了不同的调式、曲式、和声、节拍、歌词等等,尽情地抒发着从春到秋的情怀。

五、与演唱者进行实践交流

胡廷江的创作更重视与演唱者的实践与尝试,无论是《秋天的枫叶》还是《春天的芭蕾》,作曲家与演唱者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协作,无论是音域、节奏还是音调,都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才得以完成。

《秋天的枫叶》是胡廷江与时为中国音乐学院学生的王爱华合作,经过情感、调性、音域的多次斟酌,最终才定成此曲,没有《春天的芭蕾》的高亢和嘹亮,暗淡舒适的旋律更加真切的表现和抒发了内敛和缠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