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市场营销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28 08:43:23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 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但农民的医疗成本却高于城市,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两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发人深思。

现 状

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乡村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的客观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就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致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另一方面就终端零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严重威胁着农村父老的身体健康。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零售店、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药品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就高不就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乡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到县级区域,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管理机制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症 结

针对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医药品种也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人认为现在农村集镇药店已经很多了,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原有许多集镇上有近10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3倍~5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各种经济成分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分网络中心按照自己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同质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中医项目,却很难得到满足。

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公司热衷于在城市拼杀,无暇顾及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看不到。

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地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笔者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农村患者

药品消费心理和习惯分析

农村医药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农民及小城镇居民购药,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其次是疗效。在多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或小城镇,消费者在购药时往往先对比价格,无论医生或OTC店员如何解释药物疗效的重要性,他们都会认真地考虑价位能否承担得起,因为在经济承受能力上他们确实是弱者。因此,在大多数农村市场中高档次的药物很难形成大量的销售。

患者购药考虑的因素

那些价廉而疗效好的药品在农村及小城镇就成为农民首选的药品。农村患者是哪里的药便宜就到哪里买,为了几片药,可以货比多家,然后选择一个最便宜的药店购买。一些小病多不服药,靠自行痊愈,实在感到扛不住时,才去购买一些廉价药物。

农村医药消费者对疗效的认识

农村患者认为,症状减轻或消失,就是好药。西药2天~3天必须见效,中药5天~7天必须使症状减轻,否则他们认为无效。他们吃药1瓶~2瓶必须见效,否则改换品牌,他们大多无钱也无耐心把一种药吃5盒以上。因此,在农村市场很难培养品牌的忠诚度。对于这一问题,医务工作者普遍的回答是:我们认为疗效最重要,但患者购药时却是以价格作为取舍的,况且只要是真药,都有疗效。对于价格的认知与感受是这样的:

慢性病:医务人员及药店老板一致认为,乡镇居民对于不可能根治,只能控制症状的慢性病:如咳喘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必须长期用药的,价格就成为他们购药时惟一考虑的因素。他们甚至会计算每周、每月每种同类药品的花费,然后选一个最便宜而又效果相对较好的品种,但有一点被调查者普遍认同,即患者认为没有疗效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药品,就是再便宜也不会购买。

对于偶然得上的急性病:一次性购药花钱多少是其考虑的重大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如果药品零售价超过10元,购买时他们会较为谨慎,反复权衡再做决定。一些医生反映,在开处方时也会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即价格高低。一般一个处方单超过50元,农民就较难接受。

农村患者价格高低的判断标准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患者判断药品价格高低的标准有两点:

一是以市场上同类药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来作为某个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判断依据,而不管你是否是新药。二是按自己的支付能力,也就是经济收入状况来判断:除了特效药如吗丁啉外,药品的价格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就是店员和医生推荐,他也可能认为贵而不接受。一些医生说,有时乡镇居民也知道某种药品疗效好,但就是因为买不起而作罢。说到底,乡镇居民还是囊中羞涩,购买力是制约其选择不同品种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农村医药消费者药品信息的来源

重要途径为媒体,依次是电视(央视、省视、地视)、广播、店头POP、墙体广告;乡村医生、药店营业员介绍;人际传播。

营销创新方法

营销队伍建设及培训

开发市场时的员工配备是:省级市场主管人员由公司总部招聘,培训后委派到某一省区,而地、市级区域市场人员则采取当地招聘与总部委派相结合,而县级农村市场大多就地招聘。在开发某一县级农村市场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建设好市场营销队伍。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农村市场一般以县城为营销中心,再分片设立分支营销机构。根据具体县城的规模及分支机构的多少,确定县级营销中心的负责人及相应的定员。 2.每个营销片区的分支机构要保证有两名以上员工。

3.招聘业务代表要求是常住当地的,但不能集中在某一片区招聘。

4.根据企业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招聘若干名专兼职宣传人员。

5.为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招聘员工时不能片面追求学历,但亦不能太低,一般以高中文化为宜,诚实、吃苦耐劳应首选,招聘后要签订相应的劳务合同,同时应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当员工招聘工作完成后,就应当对员工进行培训。各个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差异较大,再按照企业的要求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同时还应在上岗以后,进行定期的阶段培训,确保营销队伍有文化思想、有组织纪律、有统一的企业形象。

详细的市场调查

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盲目或一知半解地制定市场计划,难免造成失误和浪费。

1.市场调查的内容:①镇(乡)、村的数量及相应的人口数量;②主要经济来源;③多发病、常见病;④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⑤医药公司、药材公司及批发部的分布情况及数量;⑥集市、庙会的日期及习俗;⑦主要行政部门及人员、当地各镇(乡)、村有影响的人士;⑧交通状况;⑨其他与市场相关的情况。

2.市场调查的方法:①采用政府部门(统计局)提供的数据;②执行经理、业务主办直接实地调查。

3.市场调查的要求:真实、准确。

4.市场调查的分类:市场启动前的调查、市场启动后宣传情况调查、销售情况调查、员工状况调查。

工作计划安排

1.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根据前期市场调查的情况制定市场工作计划。首先,开发人口多、经济发展好的乡镇,迅速抓出成效,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其次,把镇级市场真正启动后,再向镇以下的行政村、自然村推进。

2.工作计划的内容:①当月计划开发哪几个乡镇;②拟开发的各乡镇人员的配备情况;③拟开发的乡镇采取的相应宣传方式及频率;④销售渠道及经费如何开支等。要求尽量数字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组织实施

农村市场切忌城市化操作。其组织原则:任何时候都要讲投入产出比,严格费用控制,活动前需有周密细致的营销策划方案。

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固定终端(医院、药店、诊所)促销

医院、药店、诊所是产品重要的销售场所,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定期的高频次拜访和促销。工作的内容是宣传、维护客情关系和产品促销。宣传包括向医生、病人讲解与本产品有关的知识,使医生能够全面认识本产品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能正确用药;同时,配合医院、诊所、药店进行橱窗、专栏、板报宣传,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维护客情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家人、亲戚的生日、节日祝福,赠送小礼品,休息之余的拉家常,邀请参加公司的庆祝联谊活动、召开学术讲座等。产品促销则以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主,切不可左右医生用药,以免造成医生和病人的反感。

活动促销

密切关注农村的庙会、集会、大型影剧会、重大节日集会,根据需要也可组织类似的大型集会,进行活动促销。提前半个月准备,明确分工,促销品、赠品、宣传品、活动所需器材、邀请的专家和到场人士最好开列清单分发到人,并事先联系好场地,办好相关手续。产品宣传和活动操作细则要求简单明了,最好总结成易记、易懂、易于传颂的话语或顺口溜。人数5人~10人为宜,活动要有场面、热闹。

下乡促销

根据产品适用特点,结合地方易发多发病实际,由两名工作人员带队,邀请1名~2名专家下到自然村开展义诊和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赤脚医生下乡活动。这项活动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应取得当地政府和有关干部的支持与配合,并提前一周作好通知和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要减化中间环节,薄利销售产品,不能欺骗农村消费者。下乡的目的明确,以敬老、儿童健康、普及医疗保健为主题,时机选择在农闲、病发期、妇检、体检等时期。

除此之外,可结合国家正推行的初级保健工程开展活动,也可采取在农村设立小药箱等举措。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2

__县地处__市中北部,全县15镇3乡4场,314个行政村,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6.3万,国土面积2531.73平方公里。__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属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是联合国粮食组织确定的18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之一,盛产水稻、柑桔、花生、生姜、大蒜、竹木,其中水稻常年产量达8.47亿斤。

20__年,__县邮政物流局在省、市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任务。1—6月份完成业务收入56万多元,占年计划的56%;(其中农资分销与邮购业务完成44万多元,占年计划的68.7%,一体化业务收入完成11.3万元,占年计划的31.4%,与去年同期增长92.3%),1-6月份共销售早、中、晚稻种子36405斤;化肥651吨;日用品241062元;农药497239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合作谋发展

在农资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邮政农资是专卖产品,市场开发有一定的难度。我局开始大部分农村邮政所长对农资产品销售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农村邮政所实行经营承包后,农村邮政所长感到对经营承包人员的管理失控,都反映经营承包人员是由县邮政局垂直管理,所长管不了他们,农资销售也会带来阻力。针对这一现状,__物流局领导及时向邮政局领导汇报。*局长明确指出: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经营改革的一种模式,与邮政仍然是一个整体,要做到经营分开心不分。并多次在所长会议上、职工大会上强调: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改革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同邮政物流齐心协力发展好邮政农资分销业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极对待。*局长还在经营承包人会议上重申:农村邮政营业投递实行经营承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应该兼办好农资分销,要紧密合作,共谋发展,把__的邮政农资分销做大做强。在县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员工充实了力量感、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明确所长为农资分销业务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农资业务。春节过后,在征得县邮政局领导的同意,安排了全县农村邮政所长到外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使我局农资营销队伍更具战斗力。另外,平时只要所长、乡邮员及经营承包人员来县城办业务、进农资,我们都以情相待,一杯热茶、一餐便饭,热情招待。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彼此之间都感到有信任感、有责任感。一致表示要同邮政物流局肩并肩共同做好农资分销业务。如__邮政所乡邮员曾仁根,每天在做好邮件报刊投递的同时,积极配合连锁店人员做好农资分销业务。每次下乡,都要捎上好几样农资产品,一边投递,一边销售,做到投递、营销两不误。而且亲自将农药送到农户家中或田头,深受农户称赞,截止6月份已销售农资3.4万元。

二、 主抓渠道建设,服务三农搭平台

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是__农资销售的主渠道。连锁店的人员、地理位置的选配,是影响农资销售好坏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局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有15个,委托经营代办点86个,在我们力抓渠道建设的同时,社会上包括农技部门销售农资的经销店也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各乡镇、农村比比皆是。另外,农资质量、价格市场混乱,也是影响我局农资分销的一个因素,导致部分邮政所业务发展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如__、__两个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20__年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收复失地,抢占两个乡镇的农资销售市场,经向县邮政局领导建议,及时更换了金滩邮政所所长,并对连锁店的人员进行调整。目前,该连锁店在新所长到任后,市场立马被撬开,并带动了__连锁店的销售热潮。我们还对连锁店地理位置不符合“三农”要求的重新选择新址,调整人员。如__邮政农资连锁店,我们选择了集市贸易人员密集的地方租赁下来开办此店,并重新选聘了一名有积极性、有销售经验、有销售能力、能吃苦的当地农户经营。逢圩日守店销售,闲圩日深入田间地头上门销售,日平均销售额为3000多元。地址、人员的调整,使该连锁店的业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前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的老表络绎不绝。我局有农资连锁店及代办点的规范建设、精细管理,不仅为服务三农搭好了平台,方便了农户的购买,更扩大了销售规模。

三、 制定激励政策,紧跟市场提效益

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要想占领市场,就得制定一些激励政策及考核办法,来调动广大销售人员的积极性。目前,__县邮政物流拥有一支强大的农资分销体系,网络人员精明、灵活、有条不紊地顺利发展,这还得从管理层次谈起。在20__年工作中,我们首先制订了“首季开门红农资分销业务竞赛考核办法”,以县邮政局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县各邮政所,明确了竞赛目标,下达了计划任务。对完成计划的单位奖励1000元,超计划目标值的单位奖励20__元。为了充分调动邮政所长的积极性,还特别制订了邮政所长的激励政策。明确规定了对完成农资销售计划任务的单位,按农资销售额的1-2%返利。完成目标值的单位按农资销售额的2.5%返利给所长。另外,为了调动全局人员的销售积极性,从负责人到员工全部实行风险金考核制度,对完成计划的60%以下者风险金不予返回,超计划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政策的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全体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农资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__邮政农资连锁店,截止6月底,共销售化肥140多吨,农药销售额达到25万元。该连锁店在曾仁炎所长的带领下,做到早开门、晚关门,尽量满足农户的需求。正如曾仁炎所长坦言“开店就是要吃得苦,俗话说得好,‘开店容易,守店难’,我们就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才会赢得市场”。曾仁炎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5月20日天快黑了,忽然接到来村一农户打来的电话,说因没有时间上街买农药,明天又急着要杀虫,曾所长二话没说,立即拿好该农户急需的农药,骑上摩托车就消失在夜暮中,来回10多华里路程,硬是将该农户急需的药水送到他家。该用户接到货后握住了曾仁炎的手,激动地说:“有您这种服务,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今后的农资全部到您店里买。”这也充分说明良好的服务,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会带来更大的市场。

四、 开展促销活动,服务三农倾真情

农资分销业务,可以说是__邮政物流局的吃饭业务。今年我们在做大做强农资分销业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20__年11月,我们就重点抓好化肥冬储、日用品业务

宣传推广,召开了化肥冬储推广会,会上着重推荐了化肥冬储的有利优势和经营效果,当场就签订了冬储化肥449.7吨,__一个体经销商当场就签订了110吨兰柏复合肥。然后我们乘热打铁又召开了日用品推介会,订购酒水、牛奶、食用油等金额达75568元。3月份,我局根据农村春耕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召开了“救灾惠农”邮政农资产品推广会,会议前下发了文件,布置了任务。推广会还特别邀请了江西正邦劲农公司、核工业三农化工有限公司等厂家专家作现场演讲和指导。此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__电视台还专程到场摄像,并在__电视台连续播放一个月。参加此次推广会的经销商多达100多人,当场签订了各种农药金额达239338元。推广会结束后,正进入禾苗除草、灭虫阶段,我局立即与市局联系,通过网上向各厂家要数,组织货源下发到各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及个体经销商。5月1日,开始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县农药销售促销活动。先后购买了农民适用的雨鞋、塑料桶等日用品作为这次促销活动的奖品。在此次活动中主要以奖励为主,只要农户购买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奖励,达不到数量的赠送06、07年度部分农资产品,深受当地农户的欢迎。如__邮政所在5月份就开展了5次促销活动,每次活动都取得显著成效。他们不仅在圩镇逢圩日搞促销,还深入到农村村庄、田头搞促销,每次促销额都在7000多元。正如尹小武所长介绍说:“我们正因为每次促销活动搞得么好,首先在促销活动前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我们每到一处都用红纸写好几张宣传广告,在村口、村上张贴,提高声势,选定日期,公布优惠政策及产品质量,找一至二个种田大户购买,提高农户购买欲望。”该镇车田村一农户所说“邮政服务到村庄,产品质量又过得硬,今后都买邮政的。”我局在农资分销业务发展中做到求真务实,紧跟省、市局的部署,稳抓稳打。5月27日,我局根据省、市局的要求,及时召开了全县邮政所长、经营承包人参加的“激情盛夏”农药突击战动员大会,会议提出,要发挥好三大优势:一是发挥好邮政品牌优势,以百年邮政为品牌,搞好这次突击战;二是发挥好网络资源优势,通过连锁店、代办点、乡邮员做工作;三是发挥好强强联合优势,通过厂家促销及奖励政策做大农药销售。确保六个到位:即“认识要到位、职责要到位、资金要到位、服务要到位、货源要到位、激励政策要到位”。会议途中,我们利用空闲时间请几位在农资销售工作中做得比较好的负责人介绍了经验,启发大家对农资分销业务的积极性。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3

一、连锁药店的市场细分

我国连锁药店属于连锁经营的业态形式,因此传统营销理论细分市场的标准依然有效,包括地理细分、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生活方式,品牌忠诚度等。举例来说,对于连锁药店,目标市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消费水平也不尽不同,导致我们的商品结构、营销策略、经营模式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选择市场细分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国外的连锁药店很注重市场细分的标准。美国和日本大多数的连锁药店都进行多元化经营,药店所经营的商品不仅包括药品,还包括保健品、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化妆品,甚至服装、日杂用品等等。消费者不同,商品结构、店面布置也不同,选择恰当的市场细分标准后,它们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目标市场。如日本的连锁药店MatsumotoKiyoshi以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做划分标准,最后确定了以年轻女性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市场。它们商品的选择、摆放、卖场的设计都直接服务于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获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

二、目标市场的确定

按照不同的细分标准划出不同的细分市场后,我们需要对这些市场仔细进行评估,并结合我们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找到我们可以长期经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目标市场。连锁药店的市场定位已经不能局限于药品的销售,而应其他相关产品要与药品并重,所以我们在考虑目标市场时,也要考虑到我们经营其他商品的能力。还以前面所述,将市场按地理因素大体划分为农村、城市两个不同的目标市场,这时,我们就需要评估连锁药店自身的实力、各市场的竞争结构,选择最适合我们的目标市场。

如果我们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商品种类繁多,自身又比较好的品牌形象,我们就可以考虑占据城市的高端市场,虽然城市竞争比较激烈,但我们的品牌形象好,可以将目标群体所定为追求时尚、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年轻消费者为主,这类消费者青睐品牌,对价格的高低不是很敏感。如果连锁药店有相对比较好的物流系统、产品成本控制、供货渠道比较好,我们可以考虑进入农村的消费市场。一方面农村药店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领域,竞争很少,我们可以凭借良好的物流系统,将药店开进农村,满足农民日常看病的需要,获取利润;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家非常注重农村的发展,关注农民的身体健康,对开在农村的连锁药店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容易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药店获得更好的发展。



三、营销策略组合的制定

随着市场细分标准、目标市场的确定,连锁药店经营的产品结构、价格、分销、促销也就相应地确立下来,这些营销策略的组合都为目标市场服务,必须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水平。

对于开在城市的连锁药店,我们在经营常用药品的同时,可以引进利润比较大的新药、特药、保健器材、化妆品等,丰富商品结构;在价格上,由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比较高,可以适当采取较高的价格,获得相对较多的利润;分销上,我们要保持与供应商密切的关系,不能使商品缺货,否则,消费者会转移到其他药店购买,降低顾客对该药店的忠诚度;促销手段的选择要以为顾客提供附加服务为主,获得顾客的忠诚,不要轻易降价,因为我们价格上与平价药房相比是不具备优势的,要用良好的服务与平价药房的低价竞争。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4

20*年,*县邮政物流局在省、市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各项任务。1—6月份完成业务收入56万多元,占年计划的56%;(其中农资分销与邮购业务完成44万多元,占年计划的68.7%,一体化业务收入完成11.3万元,占年计划的31.4%,与去年同期增长92.3%),1-6月份共销售早、中、晚稻种子36405斤;化肥651吨;日用品241062元;农药497239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合作谋发展

在农资业务发展过程中,由于邮政农资是专卖产品,市场开发有一定的难度。我局开始大部分农村邮政所长对农资产品销售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农村邮政所实行经营承包后,农村邮政所长感到对经营承包人员的管理失控,都反映经营承包人员是由县邮政局垂直管理,所长管不了他们,农资销售也会带来阻力。针对这一现状,*物流局领导及时向邮政局领导汇报。*局长明确指出: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经营改革的一种模式,与邮政仍然是一个整体,要做到经营分开心不分。并多次在所长会议上、职工大会上强调:邮政物流实行专业化经营,是改革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同邮政物流齐心协力发展好邮政农资分销业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消极对待。*局长还在经营承包人会议上重申:农村邮政营业投递实行经营承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应该兼办好农资分销,要紧密合作,共谋发展,把*的邮政农资分销做大做强。在县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员工充实了力量感、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明确所长为农资分销业务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农资业务。春节过后,在征得县邮政局领导的同意,安排了全县农村邮政所长到外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发展业务的积极性,使我局农资营销队伍更具战斗力。另外,平时只要所长、乡邮员及经营承包人员来县城办业务、进农资,我们都以情相待,一杯热茶、一餐便饭,热情招待。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彼此之间都感到有信任感、有责任感。一致表示要同邮政物流局肩并肩共同做好农资分销业务。如*邮政所乡邮员曾仁根,每天在做好邮件报刊投递的同时,积极配合连锁店人员做好农资分销业务。每次下乡,都要捎上好几样农资产品,一边投递,一边销售,做到投递、营销两不误。而且亲自将农药送到农户家中或田头,深受农户称赞,截止6月份已销售农资3.4万元。

二、主抓渠道建设,服务三农搭平台

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是*农资销售的主渠道。连锁店的人员、地理位置的选配,是影响农资销售好坏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局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有15个,委托经营代办点86个,在我们力抓渠道建设的同时,社会上包括农技部门销售农资的经销店也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各乡镇、农村比比皆是。另外,农资质量、价格市场混乱,也是影响我局农资分销的一个因素,导致部分邮政所业务发展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如*、*两个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20*年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收复失地,抢占两个乡镇的农资销售市场,经向县邮政局领导建议,及时更换了金滩邮政所所长,并对连锁店的人员进行调整。目前,该连锁店在新所长到任后,市场立马被撬开,并带动了*连锁店的销售热潮。我们还对连锁店地理位置不符合“三农”要求的重新选择新址,调整人员。如*邮政农资连锁店,我们选择了集市贸易人员密集的地方租赁下来开办此店,并重新选聘了一名有积极性、有销售经验、有销售能力、能吃苦的当地农户经营。逢圩日守店销售,闲圩日深入田间地头上门销售,日平均销售额为3000多元。地址、人员的调整,使该连锁店的业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前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的老表络绎不绝。我局有农资连锁店及代办点的规范建设、精细管理,不仅为服务三农搭好了平台,方便了农户的购买,更扩大了销售规模。

三、制定激励政策,紧跟市场提效益

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要想占领市场,就得制定一些激励政策及考核办法,来调动广大销售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县邮政物流拥有一支强大的农资分销体系,网络人员精明、灵活、有条不紊地顺利发展,这还得从管理层次谈起。在20*年工作中,我们首先制订了“首季开门红农资分销业务竞赛考核办法”,以县邮政局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县各邮政所,明确了竞赛目标,下达了计划任务。对完成计划的单位奖励1000元,超计划目标值的

予奖励。政策的出台,有效地调动了全体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对农资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邮政农资连锁店,截止6月底,共销售化肥140多吨,农药销售额达到25万元。该连锁店在曾仁炎所长的带领下,做到早开门、晚关门,尽量满足农户的需求。正如曾仁炎所长坦言“开店就是要吃得苦,俗话说得好,‘开店容易,守店难’,我们就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才会赢得市场”。曾仁炎不仅是这样说的,还是这样做的。5月20日天快黑了,忽然接到来村一农户打来的电话,说因没有时间上街买农药,明天又急着要杀虫,曾所长二话没说,立即拿好该农户急需的农药,骑上摩托车就消失在夜暮中,来回10多华里路程,硬是将该农户急需的药水送到他家。该用户接到货后握住了曾仁炎的手,激动地说:“有您这种服务,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今后的农资全部到您店里买。”这也充分说明良好的服务,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会带来更大的市场。

四、开展促销活动,服务三农倾真情

农资分销业务,可以说是*邮政物流局的吃饭业务。今年我们在做大做强农资分销业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20*年11月,我们就重点抓好化肥冬储、日用品业务宣传推广,召开了化肥冬储推广会,会上着重推荐了化肥冬储的有利优势和经营效果,当场就签订了冬储化肥449.7吨,*一个体经销商当场就签订了110吨兰柏复合肥。然后我们乘热打铁又召开了日用品推介会,订购酒水、牛奶、食用油等金额达75568元。3月份,我局根据农村春耕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召开了“救灾惠农”邮政农资产品推广会,会议前下发了文件,布置了任务。推广会还特别邀请了江西正邦劲农公司、核工业三农化工有限公司等厂家专家作现场演讲和指导。此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电视台还专程到场摄像,并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一个月。参加此次推广会的经销商多达100多人,当场签订了各种农药金额达239338元。推广会结束后,正进入禾苗除草、灭虫阶段,我局立即与市局联系,通过网上向各厂家要数,组织货源下发到各邮政农资分销连锁店及个体经销商。5月1日,开始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县农药销售促销活动。先后购买了农民适用的雨鞋、塑料桶等日用品作为这次促销活动的奖品。在此次活动中主要以奖励为主,只要农户购买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奖励,达不到数量的赠送06、*年度部分农资产品,深受当地农户的欢迎。如*邮政所在5月份就开展了5次促销活动,每次活动都取得显著成效。他们不仅在圩镇逢圩日搞促销,还深入到农村村庄、田头搞促销,每次促销额都在7000多元。正如尹小武所长介绍说:“我们正因为每次促销活动搞得么好,首先在促销活动前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我们每到一处都用红纸写好几张宣传广告,在村口、村上张贴,提高声势,选定日期,公布优惠政策及产品质量,找一至二个种田大户购买,提高农户购买欲望。”该镇车田村一农户所说“邮政服务到村庄,产品质量又过得硬,今后都买邮政的。”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5

政策支持引导激励农业发展

台湾现代农业始终在台当局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运行。为此,台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对完备的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如对主要农产品实行高保护价收购、对进口农产品实行贸易壁垒等农业保护政策等;更重要的是,还伴随有大量可操作性的法规条例,如《农业发展条例》、《农业综合调整方案》、《农业中程施政计划》、《台湾核心农民八万农建大军培育辅导计划》、《休闲观光农业条例》等,按照市场化原则谋划农业发展。

在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台当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保险与金融支持等方面,通过税收、价格、财政补贴等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利和农村交通设施全部由当局拨款修建,并对农民实施直接补贴,农业生产经营税收予以减免,特别是对从事休闲农业也给予减免税;通过金融服务,对从事农业生产甚至是家庭生活给予低息贷款和担保及财政贴息,年息仅1.2%~1.5%,对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借助保险救助,对受灾农民进行补助;四是福利政策,对高龄农民(65岁以上)给予资助,对稳定农民阶层安心务农、保证了农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台当局推动以县、乡为单位,按不同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当地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一带以热带果树为主,盛产木瓜、莲雾和淡水水产为主要特色农产品,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和交易集散地,还有阿里山的高山茶、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池上乡的稻米、集集镇的香蕉、信义乡的青梅、二林的薏仁和葡萄等,每个县、乡都有独特优势的农产品等,成为台湾现代农业的亮点。

除了政策支持,台当局还设立了财团法人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在“农委会”的领导下配合政策为农民提供融资保证服务,包括承保政策性项目农贷、自然灾害低利贷款信用保证以及范围更广的农家消费性贷款。目前已与数百家农会、几十家银行签约合作,截止2012年底,基金成立近30年来累计协助40余万户农民取得农业融资4000多亿元新台币。

此外,台湾一些地方政府还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通过整合“产、官、学、研”各项有利资源,集合企业、政府、研发机构群策群力的强大力量,共同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合力,直接从投入和信贷两方面支持扶植一些先导型农业企业发展,推动由单一产品生产向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如台南县就是按照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台湾兰花科技园实现了当地兰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台南县当局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兰花科技园的开发主体与权利主体,在完成规划与公共建设后,采取了公办民营的模式,将园区管理交由公开遴选的经营管理公司进行运作,管理公司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及管理资源,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采用国际行销运作方式,建立起国际研发技术、市场讯息与世界行销的国际兰花交流平台,建立起如今全球最大的兰花生产企业――台湾兰业股份有限公司。

农会起到强大组织功能

台湾最早的农会成立于1899年,是农民自行组织起来要求减租的组织。光复后,当时的台湾省政府将农会和合作社两大系统合并为农会,所以其成员不完全是农民,也有地主和商人,农会可经营合作社法所规定的各种金融信用合作业务,所以也被视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1952年,台湾公布了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改组台湾农会,使农会为农民所有,1969年作了部分修正,1974年公布了新修订的《农会法》,2004年6月4日再次修正,删除了有关涉及合作经济的一些内容,但基本精神还在。

根据该法律,台湾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当局农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民间法人组织,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组织网络。农会与台当局之间还是一种合作关系,当局对地方有什么政策性的东西可以通过农会进行传达,对农业的奖补政策也通过农会兑现到农户,农民有需求也可以通过农会传达给“农委会”,在农民与当局、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是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公益性社会团体

农会组织内设有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对外招聘管理人员,其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负责农会的日常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农会的主要功能:一是农业推广,包括协助当局执行农业政策,承办农业方面的推广计划及相关业务,包括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优质的农特产品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即办理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推介和营销、运输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包括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当局委托的业务经营,主要利用农会的团体优势,投资兴办会员个人能力所不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仓库、碾米厂、榨油厂、加工厂,购置大型农机具等,有偿提供农民使用,引导农民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经营效益;三是组织开展农业金融服务,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自农会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部分资金。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通过会员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此外,农会还可办理保险业务,包括农民健康保险、农业和家畜保险等业务,同时还办理旅游平安保险、储蓄保险、机动车保险等业务,保险范围为农会会员及年满15岁以上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形成农村信贷、保险、产销、加工、科技、质检为一体的链条,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在台湾一些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景点,许多农会都设立了游客接待站和购销服务商店,里面卖的基本上都是当地农会组织农民自己生产和加工的特产农产品。如在花莲县富里乡农会供销部,仅“富里米”产品就多达80多种,既增加了农会的收入,也增强了农会会员的聚合力。

此外,台湾还有一些由几十至上百个农户组成的农业合作社,平时社员仍然是一家一户单独进行生产,只不过在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的运输、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一些大型的农业机具的使用方面发挥着作用。如著名的云林县汉光果菜运销合作社是台湾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社员户数259户,社员耕地面积191.3公顷,年复耕面积为1330公顷,耕地面积190公顷,非社员约800户,下设4个产销班,全部实行计划性生产,有专人负责市场营销,消除了种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

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各界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市场上不合格农产品的比例一度高达30%以上。此后,台当局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质量安全和管理办法,首先是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加快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修订和施行,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陆续颁发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针对20种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其次是完善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和检测体系,加强检测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检验检测的工作水平。为此,台当局有关部门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由“农委会”、“卫生署”和“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分头负责,职责明确,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各市县共设有18个农药检测中心和14个农药检测站,各地方村镇农会、合作农场和农产品贸易市场也均设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另外,畜产会也设立了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实验室,负责培训屠宰卫生检查兽医师,派赴各屠宰场进行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检查,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入市。

三是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台当局有关部门从生产基地和市场入手,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市场准入制度,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能准确地追溯到产品的产地和责任人。如今在台湾,所有果菜批发市场均设有果蔬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确定安全后方能进场销售。如果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将送当地“卫生局”进一步检测,确认具体超标数,并追究供应人的法律责任,重者可判刑。从生产到餐桌,从土壤到农资,基本上是全过程监控。

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生产。各地有关部门通过加强质量认证和标志管理,如在水果和蔬菜方面推行GAP(吉园圃)、CAS(优质农产品)和有机蔬菜的产销履历标章和可追溯性认证,依标章信息可获知产品产地和生产者,建立有机农产品专区,扩大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逐步建构起完整的安全农业产销体系;在畜牧方面推行ISO、HACCP、GMP认证等,并规定要求在每一个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绿灯”(表明是每日必须选用的养生保健食物)、“黄灯”(表示是高速营养、需酌量食用的食物)和“蓝灯”(表示有品牌、经安全认证的生鲜及优良加工食品),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扩大其农产品在岛内和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至2012年底,已推行吉园圃产销班2000余班、CAS产品7800多项、有机农产品验证累计面积5000公顷,有数千个农场或产销班通过产销履历验证,产值达到新台币30亿元,在国际机场及港口每年执行输出入动植物检疫约50万批次,有机耕地面积目标增至5000公顷。

五是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生产经营知识,使其变为农业生产者及经营者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让他们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就会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如今在台湾,有机蔬菜业发展较快,主要实行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全天然栽培措施,生产的蔬菜新鲜、优质、卫生,有机蔬菜面积达上千公顷,全台湾设有近千家有机蔬菜专卖店。

例如汉光果菜运销合作社,从组织生产、管控、采收到加工、截切、分级、包装再到仓储、配送、网络营销,实行全方位一条龙作业模式,并全部实行农业ERP管理自动化。他们生产的所有蔬菜都配有产销履历标识,即通常所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该社设有产销履历管控中心,在电脑上设定“病虫害防治处方签”,由调配室配药配送到农户,同时审核安全采收期,农户按“处方”进行生产,这一全套过程在履历管控中心的电脑上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一整套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此外,他们还推动“环保蔬菜三减一省计划”,即减水、减肥、较药,采用“天罗地网”(上搭网棚、下盖薄膜以减少虫害)两阶段围堵栽培及箱形栽培,叶菜类完全不使用农药,大宗蔬菜农药可减量约80%。他们以“安全、追溯、方便、即食”为今后发展目标,推出“健康三好菜”,即“e化的时代”(指通过电脑能马上查到蔬菜生产记录)、“便利的时代”(指生鲜采摘的蔬菜可以马上烹饪吃)和“轻食的时代”(指对人身体有益健康的蔬菜,可以便利食用)。由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汉光蔬菜身价倍增,名声远扬,产销两旺,效益倍增。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

食品工业是台湾的传统产业,在带动台湾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台湾农业转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台湾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平均约是农林渔牧业总产值的3.6~4.0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比重就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食品加工产品出口占60%。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其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也呈现动态性的变化。上世纪50年代,台湾以糖和烟酒的加工为主,60、70年代以罐头加工为主,80、90年代则以饲料和冷冻食品工业、饮料、调味品等新兴食品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与调整的方向包括:发展中华美食文化特色,开发中式食品及传统药膳食品;发展农村水果酿酒产业,建立本土化酿酒技术;推动优良食品认证制度,迄今台湾CAS认证的产品已达15大类3000多项;利用当地农、水、畜原料开发新食品,包括推动产地进行果蔬加工,辅导农民和农民团体强化品质安全检测及从事小型食品加工等。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由于台湾食品加工厂大部分设在农村,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目前台湾共有各类食品企业4700多家,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新台币。如“旺旺”、“统一”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大加工企业品牌。

台湾很多高等院校都设有食品科学院或食品工业系,科研实力强厚。顺应岛内饮食习惯变化,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品质管理和检疫制度,以本地原料加工安全卫生的高品质食品。同时,与高校联手,发展高层次加工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调理产品、保健食品、无菌包装食品,以及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纤维的营养强化食品、功能食品等。一些传统食品工业企业正在实施改造,结合土地私有政策,逐步扩大农业经营和加工企业规模,推行共同作业及专业化经营;也有的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结合改造。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点,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等,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同时建立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发展策略,使产、加、销一体化。在农产品收获后,要求进行分级包装,以便利运销,适应市场需求。对于不合格品,予以加工利用。通过发展食品加工,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增加附加值,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对推动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台湾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台湾的茶产品,除了包装各异的茶叶外,还加工成多种式样的茶饮料、茶糕点、茶保健品等产品。在每个交通干道服务区,在提供游客停车歇脚的同时都配套展销当地的名优特产品,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包装成精致的礼盒出售,价值翻番。如普通花生经加工成咸干花生,价值猛增数倍,加工包装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产品营销体系健全高效

台当局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体系十分支持,在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的同时,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大力予以鼓励和扶持,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产、加、销一元化。同时,加强农产品营销管理和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指导,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尤其是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建设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保证农产品能顺利销售,完全实现货畅其流的目标。

台湾农产品营销体系的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设在农会、合作社等之下的产销组织)。其中,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他们都是以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

台湾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健全的法律法规。台湾涉及农产品营销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如《农产品交易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法》等,涉及批发市场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明确了批发市场的性质、主管机关和运作方式。

2.统一的建设规划。台当局明确规定了设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本条件,使市场建设能够做到科学规划。

3.切实有力的支持。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公用事业这一基本认识,台湾各级农政部门对批发市场的建设高度重视,给予了切实有效的支持。在市场土地上通常由各县市低价租让给批发商场的经营者,并给予财政补贴。地方财政部门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比例大体在50%左右。此外,台当局对农产品的交易实行免税,农产品进场交易的费用也很低。

4.实行便捷有效的管理。台湾从70年代向日本学习农产品批发市场至今,已经建立了由产地到销地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现今台湾最主要的农产品营销形式。目前台湾各镇区域均设有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包括花卉、蔬果、肉品、鱼货等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来交易。市场建成运营后,明确由独立的市场法人统一进行市场管理,其他部门和机构不得入场干预,避免了多头管理。此外,还执行严格的商品和客户管理制度,采用电脑控制,发挥了集货功能、散货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交易结算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形成了高效快捷的流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如被称为台湾最大的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另外3个为台北、台中和彰化)之一的台南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0公顷,该市场的销售运作完全由电脑控制,当天下午成交的花卉,第二天清晨可出现在台北市场。

5.积极推动拍卖交易。台湾的花卉、果菜、生猪、水产品批发大多已经采取拍卖的交易方式。如全台湾最大的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台北市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果菜批发市场,这里的水果、蔬菜均通过拍卖的形式向外批发,拍卖作业全面实行电脑化,形成了进货、过磅、现货、抽样检验农药残留、评价、定价、电脑拍卖、成交、送货、冷藏、缴款、货款拨付一条龙的操作服务流程。这样做的好处包括: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不合格产品不卖;二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优质优价;三是促进公平交易,公正公开。

品牌战略加速规模和产业延伸效益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6

一、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市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化工部门的农化服务中心等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单位。除上述规定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经营许可证由市农业生产资料协调小组办公室核发,县属有关经营单位可委托县农业生产资料协调领导小组核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取缔非法经营。

二、在宁部、省属工业企业的分成产品,继续按市政府《关于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推进与部省在宁工业企业双向服务的意见》(宁政发[1990]227号)执行。具体办法由市计委商有关部门拟定,分成计划由市计委负责衔接。

分成计划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有农资经营权的单位积极推广农工商技相结合的农业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

三、切实做好用地方外汇进口的化肥、农药、农膜(含原料)的分配和管理工作。由市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分配方案,主要用于支持本市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和副食品基地商品生产的发展。

四、要继续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管理。凡生产化肥、农药、农膜企业,按政策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准产证)制度。没有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化肥、农药、农膜。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管理,严格产品出厂前的检验制度。化肥、农药需标明成份、用途和有效期限,由市标准计量局定期抽查。严禁伪劣商品流入市场,若有发现,一经查实,必须追查经营者和生产者的责任,并依法处理。

五、市辖各县化肥厂的产品(包括氮肥、磷肥、复合肥)继续由县计经委根据地产地用的原则组织生产和分配。生产企业计划分配的电、煤等动力和主要原材料要给予保证,任何部门不得扣减、挤占、挪用。

六、为了保证抗御自然灾害及突发性病虫害的急需,市、县计划部门在制订化肥、农药、农膜分配计划时,要留有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储备。储备的具体品种、数量、期限由市、县计划部门商农业、商业等有关部门报市、县政府审定。所需资金由市人行商有关专业银行在安排信贷计划时优先解决,利息由市、具分别负担。储备物资计划由市、县农资公司具体执行。

七、无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进口化肥、农药、农膜(包括边贸、地贸、易货贸易进口)的,其产品收交农资经营部门统一处理。

八、继续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化肥、农药、农膜的出厂、批发、零售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分级管理权限办理。凡省有统一规定的,一律按省定价格执行;地方农药、各县生产的小化肥以及地方留成、地方进口的化肥、农药、农膜的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7

十八大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今年两会城镇化的提案达到500多件,城镇化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李克强总理认为中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富农政策,目前每年会把1.2%的农民转化为市民,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镇化将改变中国自然、经济、社会、人文面貌。城镇化将有两亿多农民进入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加上现有的1.6亿人口,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的将拉动40万亿元的投资,这是潜力巨大的市场。

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3.34:1,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有1300余万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而这个消费者,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则是刚性的,必须的,因为人不可能不得病。

此外,必须注意到,这次城镇化是政府主动推动的城镇化,这意味着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投资政策、经济结构等方面讲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可以认为是工业化创造供给,但城镇化创造需求,这次汹涌澎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而提升和满足人的需求才是城镇化的根本,因此李克强总理认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本届政府在城镇化中要着力解决1000万户以上棚户区居民的问题,也认为因此城镇化将是投资和消费的重要载体。

二、城镇化的区域预测

综上所述,未来十年,药店扩张发展的黄金机遇就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那么药店扩张的机遇在哪里呢?

1、 中小城市和县城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流区域

由于我国大城市都已较够大了,切都比较发达了,大城市病也出现了。大城市的药店密度都已超过约1店/ 5000人的标准, 因此城镇化的区域重点,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市和县城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各地投资往县里,大学或者大学城往郊县搬,开发区设县城,人们房子也在小城市和县城买,这些都证明,中小城市和县城,才是未来城镇化的主流。

2、 中西部是城镇化的重点

中西部城镇少,经济欠发达,但人口多,人力资源成本低,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加工制造等地技术含量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未来中西部才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而且农民工现在进城都优先选择本地城市,不愿背井离乡,还有一点也让农民工不爽,即在外地的城镇打工,你一旦离开医保就不能享受,其他福利待遇没有本地户口居民好,外地农民工女就学于高考限制还存在,没有本地户口购房还要限制等等,都鼓励农民工留在本地,因此中西部才是城镇化的主要区域。

3、 新城镇化的区域有市场需求,竞争也少。

在新兴的城镇化区域内,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站由于投入较大,切实政府决策投入,因此其跟进建设,一定是有一个滞后期,但该社区居民对于医药的需求确实存在的,因此正好形成市场需求的空档期,有利于药店快速做起来。

三、药店如何才能抓住城镇化的历史机遇

1、制定进入城镇化的发展战略

城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确实是本届政府着力推进之事,连锁药店的决策团队,要能看清这个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及早制定相应的逐步跟进的战略决策,及时关注各地中小城镇的城镇化的发展规划和城镇化投资发展规划,及早在城镇化中先布点,先入为主。所谓发展战略,就是今天做了该做的事情,明天、后天就有相应的结果,由于不是城镇化不是一天完成,就得先进行战略投资,短期内可能较难盈利,但未了未来的市场,还是要进行中小城镇的药店布局的战略安排。

2、 优先在城镇化区域进行属地化人才贮备

在新的城镇化区域,可以招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和贮备,还可以加盟创业的方式,把目前就业困难的的大学生锁定,给与其参股和新城镇化区域创业基金,药店进入偏远的中小新城镇,人才是最大的问题,从大中城市外派几乎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因为新的城镇区域,人文和生活设施和条件都还在处于发展完善之中,很难找到人愿意去新城镇化区域。

3、 购置自有房产

无论国家怎么限制房地产市场,城镇化4亿左右人进城,住房和经营用房都是刚性需求,中国人对房地产是异常看重,有房就有家,因此,新城镇化区域如果要布局开店,就应该在新区域未完善发展起来前,在铺面价位尚低时,购置属于企业自己的房产,未来经营时,就可以在房租成本上具有与租房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可以保证自己能够经营下去,熬出码头来,美国连锁药店之王沃尔格林,很多门店的房产都是自己的自有房产。

4、 前期培育市场时,以多元化日用品维持营业额

由于药品是刚性需求的商品,药品需要的份额是相对固定的,有人就有需求,但人数不能快速增长时,因此新的城镇化区域开店,紧靠药品是难以提升营业额的,这样在前期培育市场阶段,就必须依靠其他多元化的产品销售,贴补营业额的不足,消化场地租金和人工成本,包括给愿意到新开发的相对偏远地区工作的员工,进行收入上的适当补贴。

李从选,人民大学医药行业EMBA。人民大学培训学院高级讲师;中山大学EMBA班特约讲师,国家药监局培训中心客座专家、第三终端研究室副主任、上海流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十八年从事OTC产品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工作经验。为企业作过近100场各种培训与公开课和相关营销咨询服务。 历任梅高营销广告公司、厦门桂龙医药集团、广西花红药业、深圳市金活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匹特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滇红药业等多家知名医药企业销售经理、培训部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市场总监、总经理等职。现任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经理。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8

近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市与全国一样,出现了以能源价格推动和主要食品带动的价格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重点抓好市场供应,努力稳定消费品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稳定我市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组织货源,确保农副产品供应

根据气候变化及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各类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加大粮油、肉蛋禽、豆制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进货量,保证5到7天的商品销量库存,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

二、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

(一)从12月1日起,我市所有收费公路对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物价、交通部门加强对各收费站绿色通道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

(二)交管部门对运送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发放通行证,保证生活必需品运输不受禁行的影响和限制,确保第一时间运到指定市场分销。

三、落实扶持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逐步增加地产蔬菜的生产供应

按照“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示范引导”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我市重点棚膜蔬菜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加快损毁棚室的修复速度,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蔬菜产量,力争使今冬棚膜蔬菜产量提高10%,达到1.2亿斤。做好市、县两级棚膜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加快城区蔬菜基地建设步伐。

四、加大监测力度,随时掌握价格、供求情况,及时异常预警

(一)对敏感商品和影响较大的食品价格加大监测和分析密度,实行每日监测、每日报告制度,随时把握市场价格动态。

(二)及时调度掌握主要大型批发市场、超市、骨干企业的库存和供应量。

(三)加强对冬季民生用柴油供应和重要企业需求柴油的监控力度。

(四)提前做好粮油、蔬菜等副食品和柴油等重要物资的应急预案,做好暴雪低温等极端灾害天气下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应急预案,适时启动。

五、政府发放价格补贴,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

(一)为每户城乡低保户、城乡优抚对象、五保分散供养对象11月、12月每月各发放价格补贴50元。各县(市)也要相应发放,具体标准自定。

(二)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物价上涨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体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

六、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低保标准由月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1320元提高到1420元。

七、适时出台价格调控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一)到明年春节前暂停市级政府定价项目的出台。

(二)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的作用,重点平抑“菜篮子”等主要食品价格。价格调节基金要应收尽收,原则上不再减免,为政府调控市场、平抑物价提供保障。

(三)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及时报请省政府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八、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一)对从事粮食购销的市场主体进行全面核查,严厉查处无照和超范围收购粮食的行为。

(二)由物价部门牵头,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参加,联合对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大型超市等生活必需品的集中交易场所重点监管,打击过度投机行为。

(三)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四)坚决打击恶意囤积、以次充好、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和搭车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五)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发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0〕7号),现就加快推进我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社有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源、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供销合作社担负着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任务。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活跃农村流通,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村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围绕全市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加快全面振兴的目标,壮大供销合作社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到2015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今年翻一番,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三、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主要职责

(一)管理体制。全市供销合作社分基层社、县(市)区联合社、市联合社。各级供销合作社之间是自下而上的经济联合体,内部实行联合社为成员社服务、各级联合社为基层社服务的原则。各城区要加强联合社组织机构建设。县级以上(含县级)供销合作社机关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二)主要职责。研究制定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对下级社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等职责;开拓农村市场,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组织、引领、指导、扶持、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供销合作社系统社会团体(包括协会、学会)的业务管理;按照政府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储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开发等工作;行使本级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加强社有企业管理,监督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代表本区域内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有关活动;承担地方政府授权或委托的任务和职能,承担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推进新农村服务网络工程建设

(一)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龙头企业和经营优势,搞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农村医药、烟花爆竹连锁经营体系,强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服务功能,形成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屯为终端,城乡互动、方便快捷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发展改革、财政、商务、民政、农业、税务、国土、工商、卫生和银信等部门在立项、资金、税收、土地征收、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及县(市)供销社农资公司等有实力的农资经营企业,建设一批统一采购、跨地区配送的大中型农资龙头企业,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专用肥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设施、人才等优势,建立和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救灾物资储备任务。

(三)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市莲花日用杂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及县(市)供销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等有实力的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培育壮大一批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加强区域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三位一体”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鼓励供销合作社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

(四)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双试点”的扶持政策,依托市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及县(市)供销社再生资源经营企业,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支持供销合作社有条件的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同等条件下优先取得经营资质。市财政每年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重点项目给予足额的配套资金支持。县(市)区对本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支持市果品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不断增强吸纳农民自产自销的能力。推动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积极参与“农超对接”,培育品牌产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六)加快发展农村医药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托市瑞春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实力的医药经营企业,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医药网店为骨干,以开设在连锁农家店的医药专柜为网络终端,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建立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为一体的农村医药经营服务网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医药连锁店、医药专柜建设,连锁企业有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资格的,允许其医药连锁店、医药专柜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品,符合条件的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七)加快发展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充分发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安监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按照有关规定经营好烟花爆竹业务,打造贯通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经营网络。

五、强化为农服务功能

(一)加强专业合作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利用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等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行业协会服务。充分发挥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的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在农资、果品、食用菌、蜂产品、畜产品、日用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优势领域,已经建立行业协会的要重视发挥其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尚未建立的要抓紧建立。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其运输车辆符合“绿色通道”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三)强化农村综合服务。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继续搞好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积极参与“百镇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七个一百镇服务计划”(即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资连锁配送站,一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一个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一个集娱乐、餐饮、洗浴、健身、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批农村经纪强人)。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便民连锁进万村”活动。各级政府要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公益向农村延伸,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改革、农业、新闻出版、文化、体育、医药、卫生等部门在资金、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体育器材、卫生室、药店、医药专柜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利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项目。大力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帮助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

六、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一)加强基层社建设。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合理调整建制,优化网点布局。推进基层社股份制、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造。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大胆引进农村经纪强人领办基层社,加强基层社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发展基层社与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维护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级联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加快社有资产的更新改造步伐,保证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建的基层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登记注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组后组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

(二)强化联合社自身建设。各级联合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广泛吸纳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各类专业协会,为农民专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切实行使出资人职责,依法享有所有者资产收益、处置和重大决策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权力,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积极探索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经营者积极性。监督社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按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重点加快县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推进县域经营网络的振兴。

七、创新社有企业经营机制

(一)推进社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采取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企业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供销合作社对社有资产的控制力,保持对为农服务骨干龙头企业的控股地位。规范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二)做大做强社有企业。鼓励供销合作社企业扩大招商引资,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着力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等方面培育一批主营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相关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农业、科技、金融、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生态等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要向供销合作社企业倾斜。商务部门重点扶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建设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

八、加强领导和扶持

(一)营造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事业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解决供销合作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新网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当地农村经济总体工作中,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关部门要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为服务和支持“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

(二)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保持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构稳定,保障其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保护供销合作社财产权益,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三)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处理;有关金融机构要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登记颁证工作。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解决好县级以上(含县级)供销合作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抓紧落实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四)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市财政每年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县(市)区也要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开展工作,对参与示范社建设、开展人员培训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办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加大税收政策扶持。供销合作社企业符合条件且纳税确有困难的,可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债务重组符合规定条件的,对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的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营业税等按照税法等相关规定给予减免照顾。

(六)加大金融政策扶持。鼓励供销合作社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支持供销社及其企业申办“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9

加强市场监控,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省供销社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利用当前农闲时机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分析,了解2017年农资市场产销趋势和供求特点,及时掌握化肥储备和供应进度。指导农资企业密切关注本区域化肥需求变化,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认真做好需求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信息,确保农资供应工作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省供销社对全系统化肥供应下摆情况继续实行十日调度制度,准确把握春耕农资市场动态。同时,做好各种预案,针对农资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积极组织货源,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今年我省化肥市场基本稳定,化肥储量较去年有所减少,需求同比略有增加。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作为化肥流通主渠道,要高度重,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结构性、阶段性供求矛盾。各级供销社和农资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主动与生产企业加强衔接,提高合同履约率,千方百计组织好货源,做到数量足、品种全、价格低、质量优。特别是库存薄弱地区,要尽快补充库存,消除春耕供应隐患。承储企业要落实储备货源,确保供应旺季能够及时投放市场。

成立吉林供销农资联盟,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农资商品。为整合我省农资市场资源,引导和优化农资市场环境,打造我省农资行业知名品牌,让农民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助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2016年初,省社牵头系统市县供销社、农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成立了“吉林供销农资联盟”,吸收系统内39家农资生产和销售企业加盟,通过采用统一品牌、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综合服务,预计今年备春耕期间,联盟直销化肥10000吨以上。

开展农资物联网试点,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省供销社针对我省农资市场发展现状,把农资经营服务创新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农资企业由传统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同时,与全国总社、中国科学院共同开展农资物联网应用试点,在全系统重点农资企业建立农资质量追溯平台、网上庄稼医院平台、农资远程培训服务平台、农资电子商务平台、农资经营管理智能化平台。目前全系统已有7户农资企业参与试点,计划“十三五”期间,全系统主要农资企业都开展农资物联网建设,在全系统打造“互联网+农资”的新型农资发展模式,建立吉林省农资经营服务创新网络体系,促进我省农资企业经营服务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扩大优质农资商品的市场覆盖面。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资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品种范围和比例,加快“放心农资连锁店”建设,扩大优质农资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各级供销合作社根据地域分布,积极构建辐射省内粮食主产区的农资配送中心,强化农资龙头企业建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经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价格,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利益。目前,全省供销社已在省内九个市(州)及产粮大县等化肥集散地和主要供应区建立了19个农资储备库和68个配送中心,同时向下延伸设立了4100多家农资连锁网点,基本建立了储备、配送、供应为一体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

农药市场营销计划篇1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医药企业都在求存、谋变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农村市场。但农村市场的开拓远没有想象的简单,很多适合城市市场的产品和营销手段在农村根本不适用。所以,对医药企业而言,必须从以往的营销思维模式和市场操作的习惯中跳出来,正确认识农村市场。只有如此,才能在开拓农村市场的过程中取得实效,并使农村市场真正成为医药企业突破困境,获得持续利润的新领地。

一、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一)农村医药市场潜量巨大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在12亿的消费人口中,农村占72%,绝对数字为8.5亿人。另据预测,到2010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可望达到400亿人民币,且农村药品消费基本没有公费医疗。据统计我国农村目前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快速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上“两网”(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的开展,农村药品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值得重视的是,农村市场具有药品采购以现款结算为主、基本没有退货等优势,且目前许多地方暂没有纳入招标体系,他们“量小、批多”的特点决定了根本无法进行药品采购招标,这对于许多医药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

(二)农村药品市场具有特殊性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医药市场远没城市发达。大多数医药企业目前主要是在城市里竞争,农村的市场竞争相对要弱很多。而且相对城市而言,进入的门槛低。在城市里不管是医院还是药店,都有进门费、进店费,而在农村市场里,这些的条件都比较低。城市医院的药品销售量远远大于药店药品零售量,但在农村市场却正好相反,零售药店和个体诊所的药品销售量远远大于医院(主要指乡镇卫生院)。毕竟一个县才有几个医院,大部分药品是通过零售到达农村患者的手中,零售的数量远大于医院的消费量。农村医药市场的性质基本属于OTC市场,药品零售大于医院,且100%为自费购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及县镇,个体诊所、零售药店、个人承包制医院较多,各县三级站下属都有不少零售药店,药品零售远大于医院消费。

(三)农村消费者具有独特的看病和购药习惯农村居民大多具有先到本村的个体诊所(医务所、医务室、医疗站、卫生所)或者零售药店去看病、购药的特点。只有当病情较重、乡村医生无法处理时,才到镇卫生院、县医院就诊,因此到县医院就诊的多为危重病症,需住院者居多,以输液处理为主,吃药为辅。农村患者购药多为经验型,他们对药品知识知之甚少,但来购药者多为指名购药,对药品的选择首次受医生、零售店员或广告影响较大,以后购药多以自己对药品疗效的感觉与认识主导,直接向店员指名购买,对药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几乎每个人都对常见疾病有自己心目中疗效好的药品。

(四)农村市场药品供给、价格十分混乱农村由于医药信息闭塞,药品价格又无实质性的管理监督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出现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不同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这严重影响和困扰了农村消费者对药品的信任。

(五)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只涉及到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稍为偏远的农村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无交通工具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再加上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如果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将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因此,地方政府也不太愿意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二、开发农村医药市场的难点

农村药品市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诱人。目前很多企业(如汇仁集团、修正药业等)都将农村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市场。但也有不少企业觉得农村市场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开发农村市场的难点是什么?归纳起来,目前农村药品市场的开发存在以下三大难点:

(一)渠道混乱,消费者难以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县市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四级站的结构,纷纷分离、重组改制,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加上药市集贸的这几年的发展和一些医药公司组建覆盖农村的网络,这就使得覆盖农村的药品网络复杂化、地下化。加上在一些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省市,农村医疗机构是自主进药,以价格和利润为导向,考虑配置没有城市那么合理。在一些边远欠发达地区假冒伪劣药横行,造成厂家开拓农村市场渠道选择成为难题。目前一些大企业采取管理重心下移,设立三、四级市场办事机构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仔细研究农村医药市场通路变迁,及时掌握覆盖农村的网络,跟上渠道的变化。

(二)药品价格低,利润空间小农村和城市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药品支出费用的很大部分来自于自费,即便是发达地区的农村,有农村合作医疗的保证,也只能解决部分重病住院患者的小部分的药费。而农村的经济现状,决定了农民的药品购买力远低于城市,而且农村市场的药品单次需求量小,且多集中在抗生素、消化类、皮肤类用药这些附加值低、毛利率不高的品类上。农村患者以市场上同类药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来判断某个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而不管是否为品牌药、新药。并且随着市场的偏远程度的提高,药品支出费用中自费的比例就越高。所以农村市场的性质基本上属于自费购药市场。

(三)农村地域广阔,配送管理成本高我国农村地广人稀路远的市场,医药配送和开发的管理之难、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当年,“三株”依靠“人海”战术在农村市场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绝大多数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建立了2000多个办事处,营销队伍达到16万人,年销售额甚至达到80亿。可也正是这支庞大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浪费、贪污、成本失控等等管理及成本控制问题。后来其总裁在总结企业失败的原因当中管理成本高是其最主要的败因之一。农村由于路远,交通差旅、运输成本等都是较高的,因此,一般的药品在农村基本没有厂家的人员去做终端工作,导致成本过高。

三、企业开拓农村医药市场的策略

(一)深入农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中的企业应该深入到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股、直接建网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为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来,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由于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因此,医药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信誉、品种、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占领农村医药市场。企业还可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最主要的是这里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医药产品开发适合农村的医药产品是医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基础。在选择医药产品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企业应该针对农村消费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以切实的、可感知的产品效果作为开辟农村市场的利器。充分利用农村消费者更易接受简单易懂的治疗机理、更注重性价比的消费共性,完善产品包装等形象设计及利益点提炼、价格设置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此外,医药企业可以以某一药品率先进入农村市场,等该产品站稳脚跟后再进行扩散,这既能够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又能有效规避多产品同时进入给消费者造成的杂乱感,通过简单、明确的接触点快速建立企业的专业形象。

(三)在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农村市场地域广阔的特点决定了医药企业要落地生根,这样就必须先有一个落脚点,然后逐步扩散,连点成面。建国几十年来,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这个经验值得借鉴。因此,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另外,还可以解决农民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这确实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