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的功能十篇

时间:2023-04-24 08:56:58

人际沟通的功能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1

关键词:大学生;同学关系;人际沟通

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其中的同学关系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在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过程中,人际沟通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理论基础及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建立或保持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与人沟通关系密切,严格来说,合乎实际的人际沟通是用来达到人际目的的符号交换活动,具体包含五层含义:1.人际沟通表明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换;2.人际沟通发生于沟通行为存在的时候;3.人际沟通包括社会符号的使用;4.人际沟通是策略;5.“能够达到形象、关系和工具目的的沟通者即为有能力的沟通者”。

进一步说,人是社会动物,人们进行人际沟通,产生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标志,人不仅有“食色”等基本需要,还有高级的需要,比如人际需要,即与人交往、沟通的需要(融入他人之中)。反过来讲,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增强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在同学互动中健全人格的发展、丰富对自我的认知,逐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层面上,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其中相当重要的是一个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大学生同学之间人际沟通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沟通中能否满足沟通目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还与沟通者的沟通能力、沟通场合和沟通事件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人际沟通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沟通中自我心理定位不恰当。主要表现为沟通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自卑心理等不恰当心理定位。以自我为中心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更多关注自我的需求,只在乎自身利益,站着自己立场考虑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友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类人必然会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自卑心理是一种在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自己无能软弱。自卑的人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

其次,对人际沟通的价值定位不恰当,突出体现在功利主义色彩的增强。人际沟通的功能是综合性性的,包括主观上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形象、关系、工具三种人际目的,达到自我认同,满足人际需要,客观上为人际关系提供原则和规范等功能。而功利成分在人际沟通中的增加,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极端价值取向的出现,“以利交者,利尽则散”,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危害的。

第三,欠缺人际沟通能力。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不懂得人际沟通技巧,因而,在同学的交往中,经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经常与人产生误会或隔膜,事倍功半,影响同学交往。对沟通技巧的把握需要大学生自己在实际交往中用心塚磨,如,学会倾听、善于换位思考、使用合理策略增加人际魅力等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付诸于实践是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大学生良好同学关系的人际沟通策略

首先,学会倾听。很多情况下,倾听是比侃侃而谈更有利的一种沟通方法。如果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照顾沟通对象,可以使用“同感倾听”的策略,即在倾听时我们要在理解基础上意识到别人的感情,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寻找共同经历和看法、给予积极肯定的回答等。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关系地位和保证关系安全,可以使用“协商式倾听”的策略,积极把握沟通语言对象的中心意思,注意这些话的内在含义并且按照自己的意见提供支持意见。

其次,把握同学关系的进程并采取不同人际沟通策略。如果你想增进同学关系,那么提升人际魅力则是有效的催化剂。“人际魅力,简单地说,是把人们结合到一起的各種力量,也可以称之为‘对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包括对对象体态、行为、性格、信仰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以及情感反应。”在外在形象上,提升形体美;在人际行为上,显示相同的态度和价值观、支持别人的观点和兴趣、使用直率和肯定的回应方式或者称赞同学。

如果你想保持关系,可以使用积极性策略:快乐的行动、礼貌和避免批评。由此带来的亲和力和友好度可以帮我们对抗保持同学关系阶段的无聊和平淡,它使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也可以使用开放策略,通过互相信任、讨论对双方而言至关重要的话题来保持关系。

如果这段关系不得不疏远,则可以采用合适的分手策略。比如传达积极的信息,沟通者不让遭到拒绝的一方感到拒绝和伤害,同时暗示疏远的愿望。再比如使用疏远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在选择分手策略时同样需要根据双方不同情形选择适合方式。

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会成为终身受益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何宝梅 杨剑宇主编.秘书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伍茂国 徐丽君主编.人际沟通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2

沟通作为重要的管理素质之一,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重视。沟通风格是组织管理者在信息沟通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风格,体现了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与面貌。它不仅与组织的凝聚力、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绩效水平。沟通及沟通风格不良,是目前许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诊断和改善沟通风格,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沟通风格的心理诊断

(一)乔哈瑞理论

深刻理解乔哈瑞理论是诊断沟通风格的基本前提。美国心理学家JoeLufthe和HarryIngam(1969)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即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和封闭区,人们将此理论也称为乔哈瑞视窗”。

在人际沟通中,个人的日常爱好、态度及脾性等通常是自己与他人共知的区域,即开放区”,个体的某些方面,如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往往是自身不甚了解而他人却很清楚的区域,即盲目区”;个人的价值观、隐私等内容,常常只有当事者清楚而他人则无从知晓,即隐秘区”;个体与他人都尚未认识或了解的信息为封闭区”。上述的窗格(区域)类型会随着个体与他人或团体的沟通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初次与人见面时,一般人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即倾向于缩小开放区,往往给人留下虚假的印象。为了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必须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扩大彼此的开放区,同时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并在相互切磋和探究中开发封闭区。基于有效沟通的良好愿望,人们通常使用自我透露和反馈两种策略或技术。自我披露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某种信息、观点乃至个人情感的过程,用以减少隐秘区;反馈则是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种种反应的过程,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有可能缩小盲目区;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则有助于减少封闭区。

(二)沟通风格

继乔哈瑞理论之后,许多西方应用心理学家又对沟通风格进行了大量研究,如JayHall(1973)提出了人际风格与管理影响”学说,RobertE.Lefton(1977)提出了管理者行为评价模型”。我们在总结乔哈瑞理论和J.Hall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者沟通风格诊断问卷》。借此工具可将管理者的沟通活动分为如下四种典型风格,但大多数人都兼有两种以上的沟通风格。

1.封闭型这类管理者的典型特征是既很少进行自我披露,也很少运用反馈,好似一只与世隔绝的乌龟呆在甲壳之中。焦虑和不安全感是封闭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他们经常担心失去工作或职位,并认为维持现状是唯一安全的策略。这类管理者常用静止不变的眼光看待员工,而且把绩效评价视为浪费时间;他们疏于进行上下沟通,员工既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激励,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因此,员工对这类管理者怀有敌对和失望情绪。

2.隐秘型这类管理者的沟通特征具有单一性和防御性,即一味追求他人的反馈信息,却很少披露自我。猜疑和寻求社会认同是隐秘型管理者的典型心理。在猜疑心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为了弄清员工的活动和心思而寻求反馈。这类管理者常将个人的情感和评价隐藏起来,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忘记了过去的问题,何人提升等重大事项常取决于他们深藏的个人好恶。隐秘型管理者也渴望社会认同,为了取得他人的喜爱和认同而寻求反馈。他们认为保持团体的表面和谐或一致是管理工作的宗旨,为达此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大事化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他们倾向于只讲员工优点,少论缺点。

3.盲目型这类管理者更多地进行自我披露,而忽视了反馈的运用,其管理行为具有独断”色彩,过分自信是他们的典型心理。这类人自信是行家里手,热衷于披露自我信息:如时时某项工作该如何做”,某问题该如何处理”等指示;他们不屑于从员工处获取反馈,因为员工在他们心里往往是无能”或笨拙”的代名词。他们更多地看到员工的缺点,忽视其优点和潜力。对盲目型管理者,员工心怀不满,很少将自己视为组织的一员,生产率下降。如果上下关系日趋糟糕,员工可能采取强制性反馈手段,如提意见、向上级告状,或者隐瞒重要信息来报复管理者。

4.开放型这类管理者既重视自我披露,又注意运用反馈,能在团体中营造出宽容互信的开放气氛。他们敏于体察员工需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事务,因此这种沟通风格不仅创造了健康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提高了团队的工作绩效。

二、沟通风格策略的有效功能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反馈与自我披露是形成管理者沟通风格的两大维度,如果对二者功能使用不当,则可能形成消极或不健康的沟通风格,如封闭型、盲目型或隐秘型;若能科学、恰当地使用反馈与自我披露的功能,二者则可能成为改善不良沟通行为、培养积极沟通风格的有效策略。那么,反馈与自我披露策略的具体功能如何?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认识和准确把握的理论问题,是进一步掌握改善沟通风格技术的必要前提。

(一)反馈功能反馈作为一种动态的信息应答过程,包括如下三个重要功能:(1)有助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减少出现误差的机率。反馈可以检查出个体理解信息的偏差,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人不可能在某一时间内接受所有感知到的信息,所以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的选择,这便是选择性知觉。在复杂的人际沟通中,选择性知觉使个体倾向于倾听、理解和领会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所以信息失真”现象在所难免。譬如,从高层管理者向基层员工传递信息(下行式沟通)时,传递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信息膨胀和歪曲。因此,及时准确的反馈是克服信息失真现象的有效途径。(2)通过建立双向沟通模式,营造出积极健康的组织气氛。在企业上下沟通中,管理者善于倾听员工的反馈,在鼓励士气、构建信任与团结的气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IBM公司为了获取和倾听员工的反馈,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来编制调查表,把调查结果作为评价管理者业绩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公司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派出调查小组,前去解决问题。由于员工知道公司调查后会采取措施,因而能认真对待调查工作。整个调查程序是一个倾听与反馈的双向沟通过程,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上司的信任,而且有助于创造出和睦的集体气氛。(3)积极反馈具有不容低估的强化作用。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而言,积极的反馈对良好行为(包括信念)具有强化、巩固和塑造作用,而消极反馈则可能对良好行为(信念)起到弱化、减退和破坏作用。

(二)自我披露功能多听少说”这一箴言几乎伴随我们每个人从小长大。传统观念认为,管理者披露自我信息,则容易丧失权威性,何况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与他人分享感受和思想,即自我披露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反馈。但现代组织行为学认为,在一个健康的组织或高绩效的团队里,管理者和员工不仅要分享工作信息,还要彼此分享某些个人感受和经验,其原因在于,自我披露具有如下重要功能:(1)有助于提高组织生产率和员工绩效。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充足的信息。提高员工满意度最重要的举措是改善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而自我披露是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此外,员工要提高绩效水平还需要了解充足的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需要包括,首先是大量的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其次是组织决策信息。员工对自身工作性质、价值等信息有了了解,不仅提高了工作满意度,还会增强责任感。(2)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管理者与员工间的信息披露,使彼此能靠近或走入对方的生活和心理世界,增强了心理相容性,提高了情感密度,这种关系不仅畅通了工作沟通的渠道,而且强化了员工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承诺,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凝聚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反馈与自我披露的复合功能在信息沟通过程中,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可产生一种深层的复合功能。这种功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周围每个人都是自我的镜像反应”,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其自我评价具有如下特征:较少谈论自己的成就,更乐意谈论别人的成就;既能从容地接受批评,也能谦虚地接纳表扬;在工作成就上,具有辩证的归因观,既能把成就归于个人,也能归于周围环境,如领导和同事;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避免对人抱有成见或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能坦言我不知道”或我错了”等等。如果一个人很少给周围同事披露个人信息,就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就很难有机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那么,自我概念就只能来自主观性假定或者基于自己对他人非言语行为反应的感知。这种主观假定或片面感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拥有消极自我概念的人具有如下特征:不能从容地接受赞扬,常贬抑自己的优点;对他人的批评采取防御性态度,经常为自己的缺点开脱责任或寻找依据;在完成工作方面,更多地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而非工作本身;对他人的工作成就和荣誉,采取愤世嫉俗或吹毛求疵的态度,很少主动赞扬他人;等等。

三、改善沟通风格的技术

如何改善消极的沟通风格,培养积极、健康的沟通风格,一直是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反馈与自我披露是两种改善沟通风格的重要策略,从具体方法和技术层次而言,这二者又是改善沟通风格的有效技术。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自我披露呢?就反馈而言,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反馈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非具体的人,即对事不对人”。(2)反馈方式应属描述性而非评价性。描述性反映既客观又富有诚意,评价性反馈则有很强的主观判断性,容易夹带个人偏见或刻板印象。如不赞同一个下属穿淡蓝色的新外套,评价性反馈通常是,你怎么能穿这样的颜色!”这类反应容易伤害对方自尊。描述性反馈是,我个人认为,深蓝色大概更能体现职业女性的气质。”这样容易为对方所接受。(3)反馈的主旨应是信息共享而非训导他人。用平等的、经验分享的口气来反馈信息,容易为人接受;而指手划脚式的训导口气,如你应该(必须)……”,则给人以不平等的感觉。如果采取坦露自己过去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感受和做法供对方参考和决定,这样会促进彼此的合作关系。(4)反馈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应以别人能接受为准。应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工作性质,有主次、分阶段地提出若干意见,使其既感到压力,又能看到希望。(5)反馈应迅速而适宜。迅速的反馈能使对方及时改正错误,起到强化作用。同时,反馈也应分时间和场合,倘若当众指出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员工的缺点,便是不适宜反馈;相反,在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个别反馈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反馈时应注意运用转述和知觉检查技巧:转述,即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言语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加以反馈,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语义,也有助于对方有机会剖析自我,重新组合那些零碎的语句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知觉检查,即个体把对方的非言语(如表情、姿态、服饰等)和副言语(如声调、节奏等)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反馈给对方。

就自我披露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披露不应用作获取同情或者向他人宣泄消极情绪的手段,而是寻求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人们更可能对自己相似的人进行自我披露,也更倾向于喜欢自我披露的伙伴。随着我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便在相互披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所以,自我披露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2)自我披露应是彼此开放,双向共享。在交流中,如果只有一方披露个人信息,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不容否认,自我披露会冒一定风险。假如你呈现了个人的观点、意见和感受,无意中可能授人以柄或受人攻击。然而,如果所有成员能相互坦露个人信息,大家共同承担人际风险,便会营造出信任、安全的人际气氛,就能增强彼此信任和尊重,就能实现有效的沟通。(3)自我披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真正开放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磨炼,并非一蹴而就。如果见面不久,便向他人坦露自己,对方便很可能怀疑沟通者的动机。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披露与人际关系的融合度存在正相关,即随着人际关系由浅入深,双方共同心理领域将逐步扩大,个体的自我披露水平也越来越高。人际沟通一般经过注意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也应按照人际沟通的发展阶段逐步加深。因此在人际沟通中,个体应富有耐心,注意洞察他人的言语与非言语反应,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接纳水平,据此把握自我披露的快慢节奏。当然,在沟通中,必须有人先行一步来承担风险。一个组织要创建一种开放性气氛,总裁或管理者应首先进行自我披露,打开沟通大门,员工也会随后自我披露,人际开放度便愈来愈大,凝聚力也自然越来越强。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3

关键词:微信;功能;人际关系;传播;朋友圈

一、序言

微信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姻的新产物,在传统的网络QQ交友工具的基础上,将这一功能复制到移动终端上面,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移动和实时的交流,主要起到了定位和社交功能,同时根据用户的体验和反馈经验,微信也在不断的创新其功能设计,增进用户的体验,让微信成为即时通信的首选,根据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正在使用微信的人群数量达到5亿人,海外用户的数量达到7500万人,自2013年初至今,加入微信群体的人以每天163万人的数量激增,创造了国内通讯历史上的一个神话,而腾讯内部的工作人员经过监测显示,每天在微信上面活跃的人群已经超过1亿人,从这些数字当中足以反映,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而作为有种交流工具,微信的哪些功能优势被人们所喜爱和青睐,则成为研究领域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微信对人际沟通的重要作用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曾经指出,媒介实现了人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的进一步延伸,例如纸质媒体延伸了人们的视觉功能,广播媒体延伸了人们的听觉功能,而网络媒体则是人的多种感官的延伸,在网络社会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介成为人类的感官系统和中枢系统的功能的全面延伸,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联合,微信在QQ通讯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互动的功能,同时实现了信息的分享以及圈子的社交功能,实现了人们在移动过程中的全方位的交流体验。

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理论,随着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人们原本的平衡的感觉理念将被打破和重新建立,而且根据媒介对人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构建了人与媒介关联的几个历史时期,从部落到非部落再到重新部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受到不同的媒介形式的影响和约束,同时与媒介的传播方式及内容相吻合。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际关系交往的发展和进步,而网络通信时代的到来,其独特而强大的传播功能见人们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相互配合利用,而人的感觉器官不再被分割而独立存在,因此微信的存在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单一沟通,而实现了全方位的交流和沟通。

微信虽然是人类通讯工具的极大进步,但是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具备传统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功能,同时融入了文字、图片等更多的媒介元素,有效地规避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问题,通过实时的语音交流,将文字短信沟通转变成为语言沟通,更加便捷,符合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另外对于手机通话费用较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依托终端移动工具进行多媒体形式的交流和沟通,与当前人们的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相一致。

同时与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理论相一致,个人认为微信的存在和强大的功能,并没有对人际关系的交往产生本质的影响,而是一种工具的存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无法被取代,例如利用文字进行沟通,其意义更加深刻,能够实现更加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这些都是微信等实时沟通工具所不能实现的。

三、微信的特殊功能板块与人际关系交往

(一)微信摇一摇

微信摇一摇是基于微信工具提出的全新的交流和交友的方式,通过点击按钮或或者是晃动手机的方式,用来寻找在同一时段也在使用这一功能的人进行交流,摇一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方式来为人们匹配新的交流对象,通过带有象征性的动作互动,利用微信构建了一种人际关系交往的全新规则,那就是使用摇一摇,在同一时间使用这一功能的人就有机会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种在工具下和统一的规则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交往新模式,属于趣味性的人际交往,通过微信的摇一摇功能,陌生人之间建立了一种规则化的联系,而基于这种联系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粘度的增加,给人际关系的交往增加了一种新的理由。

(二)微信朋友圈的建立

在人际关系交往当中,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层次和深入,人们之间因为个人内心的喜好和厌恶而形成了朋友圈子,圈子里的人在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上面有着相似和相近的地方,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再到发展成为亲密朋友的过程。而人们的交往对象存在着性别、年龄、职业、情感和价值观念上的多种差异,而人际关系建立之后对自身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而通过构建人际关系圈子,需要有一些工具进行交往和交流的维系,而微信则是最合适和恰当的工具,根据人际关系交往的不同类型划分,微信圈的建立基于工作关系、相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活动等等,工作关系的微信圈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知识和技能,以及工作相关内容的交流与分享,而基于兴趣爱好和共同活动建立的朋友圈则成为生活中的重要调剂,增加了个人生活中的乐趣,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微信圈为联系方式形成的社交方式带来的是更加私密和自主性的交流体验。

四、微信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的负面影响

微信虽然给人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促进了人们新的交往体验,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是处在这种半匿名状态下的交流平台,人们在现实当中受到压抑的情绪和思想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在网络环境缺乏道德和价值约束的情况之下,人们所有的交流行为和语言都是按照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喜好来进行,传统的道德约束机制在微信人际关系交往当中的失范,使得在陌生人的交往和交流当中,给一些人提供了毫无顾忌的宣泄个人私人情感的渠道,导致了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的道德滑坡。在微信交往过程中,人的语言行为不受约束,同时处在虚拟的社交网络当中,传统的道德标准和底线很容易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通过网络作为媒介,社交的去可视化,使得微信交往是没有明确的规则的,因此很容易产生道德上的扭曲,和语言上的非理性化,例如人们在利用微信进行聊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暴力、色情和消极的语言。

五、结论

新的媒介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共同作用,促使微信这一全新的沟通渠道的产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微信进行朋友之间的交流,陌生人随时随地可能成为熟悉的人,人们通过网络的虚拟社区满足了拓展人际关系交往的渴求,但同时微信也带来了一些人际关系交往的隐忧,而实际上微信只是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的新兴工具,而如何利用好这一工具仍然在于个人怎样有意识的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易正林.传播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36-147.

[2]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13.

[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2.

[4]乔欢.信息行为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65-103.

[5]倪桓.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文化心理特征)))从中国人的面子观谈起[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 (3): 6-8.

[6]甄晓英.网络人际关系的伦理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7.

[7]秦英.网络社会网中关系强度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9.

[8]李美佳.大学生社会网络的构成、维护与拓展)))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4

引言

沟通是社会最常见的现象,语言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口语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和更广泛的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基于时间、地面、人物以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努力准确地表达态度、洞察和感受的能力。从事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口语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对话、调查、比较、实验和文献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意味着提高口语的教学目标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和热烈欢迎,有必要通过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中国在技术中学的教学改革, 同时有效地和实际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口头沟通能力只是通过适当的说话形式与说话方法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能力。口语沟通能力与思想和其他汉语能力的学习密切相关。

培养这种能力是信息时代的需求,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及中职学生这些复杂教育对象对这种能力的特殊需求。虽然在中职学校中有一些方便的条件,但是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学生的沟通能力得不到满足,例如来自中学中文考试教育的偏见、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局限、对口语实践的漠视、教材的编写缺陷、教?W资源的缺乏等。可知,旧的教科书和教学方法都必须改革。

一、 交际与口语交际的内涵

交际,是人类沟通行为的独特方式,每个人都不能与社会活动分离。简单地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种社会活动。交际是社会最常见的现象,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分析交际产生条件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交际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交际参与者的条件包括交际参与者的交际愿望和交际能力。首先,要渴望交际。这就是说,参与交际的人渴望沟通,欲望越强,沟通行为越容易。这也是促进交际行为的内在原因,沟通是一个强烈的愿望。教学时要注意刺激学生产生沟通欲望,从而培养兴趣。其次,是沟通技巧。沟通参与者在沟通活动中必须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特征。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密切相关。一方面,交际能力总是在沟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事交际活动,必须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

口头交际能力是使用语言的形式,伴有适当的非语言手段,适当、聪明地倾听和表述信息以及实现情感交流的方式。它包括对语言和文化环境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实用规则的考虑和利用。口语交际能力不像一些人说的只是口头服务。 它需要大量的知识奠定基础,好的基础真的可以被视为一种天赋,一种技能。

二、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存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写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扎根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由于整个教育制度仍然是考试为导向的教育制度,考试还是只写不读,大多数教师局限于狭义的功利主义,仍然只是走老路。

第二,中学语文教学定势的影响。在中学教授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基本法是一样的。高中语言特别是高中语言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提高中文教学水平至关重要。但是,中学教学中的偏见,也对职业语言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应该从根本上摆脱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在正确的轨道上优质教育,而考试导向的教育还是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中文教学中。

第三,教师的观念及其教学能力的局限。许多教师认为说话式是很自然的,只要人的听力、智力和言语功能正常,他就能够使用日常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错误地认为听说不需要特殊的训练。他们忽略了口语表达的提高,除了语言环境外,还必须经历系统的训练过程。这些教师不相信听说功能,他们不热衷于设计系统的听说活动,更侧重于设计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许多教师不仅误解口头表达技能的形成,而且缺乏对训练听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一直以来,中国的教师和课程设计专家没有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分析。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5

微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人们生活,对其用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经数据分析,得出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强关系沟通深化、弱关系沟通广泛、间接隐蔽性高、沟通技巧缺失及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在思维碎片化、深刻性与差异化、多跨度批判思维及思维交互互补。借此结论对开发商的平台构建提供借鉴,对用户的使用提出积极建议。

关键词:

微信;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调查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以其便捷广泛性催生出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软件的,并迅速获得市场。据统计,自微信诞生以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且每月活跃的用户已达到5.49亿[1]。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一方面,微信的使用者作为核心主体参与着系统各个功能的实际使用。另一方面,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其广度深度大到足以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本论文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分析样本数据,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用户使用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并最终分类汇总出微信对于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不仅能够促进社交媒体对于使用群体产生正面作用提供帮助、负面影响抑制和控制,也能够为广大用户更加系统有效的趋利避害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此次研究亦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1、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

1.1调查研究方法

针对微信使用的实际问题,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鉴于调查范围较广人员分布密集,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问卷一部分为线下投放一部分为线上投放。同时由于微信用户使用的年龄界限分明,该调查抽样基于年龄段分层抽取并且针对不同使用比例调整了分配方案,以此来体现问卷的完善性。后通过回收问卷获取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把信息整合成对应问题的实质原因并汇总。针对网上的部分调查问卷,依据了其后台的数据库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得到了分析的结论。

1.2研究方案设计

本次的调查问卷发放形式主要包括纸质问卷,以及部分网络问卷。纸质问卷主要依托随机抽取的部分单位和学校等下发,单位按照等级平均抽样,按照年龄、薪资水平的相应比例进行问卷发放。期间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包含纸质问卷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网络采集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综合有效率为97.6%.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拥有微信账号的比例高达89.7%,对于尚未拥有微信账号的被调查者主要是年纪较大者,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运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对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得出微信的用户年龄分布图,图1可明显看出微信使用者的微信在(18~40岁)年龄段中高度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青年人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鉴于沟通方面,92.1%的被调查者表示微信沟通占了平时沟通的时间,对于部分年轻人尤为严重,这一状况对沟通技巧的缺失起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沟通的主要对象进行了调查(如图2),发现微信的沟通圈主要还是亲人朋友等亲近关系,其比例占到61.9%,同时相比较其他沟通方式,微信在陌生人方面也有一定的扩展。体现了强沟通和弱沟通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微信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调查(图3和图4),有超过半数微信使用者表示平均每天的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而每次的时间并不长主要分布在30分钟以内。得出了微信使用的高频率低时间的特征。正是这样的特征造成了被调查者表示时间的碎片化和获取知识的零散碎片化。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其最大的特征添加了众多新颖的互动开放共享性板块。但是其还是针对网络上不特定人的联系,尤其是“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使安全性难以保障,78.4%的人表示微信的安全有待提高,对微信支付的安全也提出了建议。确定了沟通对象后,又对沟通的具体情境(最多三项)进行分析,平时的沟通占据最多的比例,由图五看出微信与用户平时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被调查者表示在开心时与大家分享和心情抑郁占据了第二大部分,一方面表现出大家的表现与自我满足欲望强烈,也反映出微信在心理方面弥补了平时沟通的不足.对被调查者面对信息的态度方面调查,74.1%表示接触的信息多样,来自自己的亲朋好友、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公众号,甚至来自于陌生人等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众多信息,人思维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思维成熟的越早。随之而来,不同人的性格、认知等差异,交友圈的差异等因素也让人思维的差异化越来越大。鉴于时间和地理位置差异跨度延伸,被调查者表示批判性思维也会突出,82.3%的被调查者表示面对一些信息不会马上接受而是会与大家沟通,思维交互互补得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批判性接受。

2.2分析与讨论

2.2.1微信对于人际关系影响

(1)强关系沟通深化

微信在推出时就基于强关系构建,它的好友建立首先是基于QQ和通讯录的好友[2],在中国这个强关系网络下,依托微信的便捷和广泛性,大大加深了沟通的数量和频率,朋友圈功能、互相之间的问候和红包也让强关系互动性增强。关系趋于强弱之间的人群也进一步扩展,变得紧密[4]。

(2)弱关系沟通广泛

微信在弱关系方面构建沟通网络体现在,“附近的人”功能从地理近距离出发,寻找自己生活圈相近的人进行沟通,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而“摇一摇”打破了地理距离的局限性,在无限地理距离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这一新颖的方式丰富了交友的偶然性,弱沟通的广泛性被无线扩大[3]。

(3)间接隐蔽性高

调查中得知,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微信中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地理位置等信息,但是“附近的人”功能却把真实位置暴露,更有保护意识差的用户在朋友圈图片中暴露信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虚拟的互动沟通环境下,极大增加了沟通的隐蔽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会凸显出来。

(4)沟通技巧缺失

多数用户表示,微信占据了生活沟通的绝大部分,尤其学生表示不愿意和别人实际沟通,一些本可以语言沟通的情况也依赖微信。虽然微信支持语音通话功能,但由于不同步的问题始终无法等同于人际交流关系,人际交流并不完全是虚拟平台上进行的,微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弱化了人们实际沟通能力。

(5)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

微信的使用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微信大大迎合了其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一心理,调查中多数人表示朋友圈中绝大多数是自我炫耀为主,把自己的见闻表现给大家观赏来获得自我满足和评论,游戏中心等比较的板块更是自我实现的平台,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秀排名而努力的刷成绩,也是一个突出表现。

2.2.2微信对于思维方式影响

(1)思维碎片化

微信的使用时间不长但是频率高,造成了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用户从微信上获取的知识没有具体的联系性,破坏知识和认知的主体性,不利于整体性思维构建。使信息量大为增加但是人的思维并没有广泛的统一起来[5]。仅仅是单纯的在脑海中形成碎片,没有形成网络体系,这些信息不久就会丢失。

(2)深刻性与差异化

用户能从不同的渠道接触大数据来获取知识,摆脱了特定空间与地域、年龄和层次,认识得到深刻化。但是由于不同人认识角度的规律,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接触的人和信息复杂多样、观点的褒贬不一,造成了思维整体的差异化。

(3)多跨度批判思维

微信中你可以在自己的小沟通圈也可以关注不同的企业群体的公众号也可以寻找志趣相投的人来获取信息,跨域了时间和地理的差异。在面对众多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对信息的真实合理性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和批判。

(4)思维交互互补

微信作为社交平台,其沟通的本质是交互。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信把自己的想法单独或群组出来,不同的好友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给个人意见和结论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以此优势互补,完善自己的思维想法[6]。

3、结论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功能极大地拓展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不仅仅是亲朋好友之间,更是互不相识的人之间。强弱沟通关系等进一步扩展加强,获取知识也更加广泛多维度,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和交互能力有很大提高。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但另一方面其间接性和隐蔽性也带来安全隐患,沟通技巧的缺失,思维的碎片化也不容忽视。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工具,我们要对其合理运用,趋利避害。微信的积极意义都是无法否定的。应当尽可能地抑制微信负面影响,使其更好的服务用户,才是追求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2015年微信用户分析报告

[2]王欢,祝阳.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J].现代情报.2014(2):81-85.

[3](美)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学,1994(4).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5]刘桐.微信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6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商务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就业也进入市场白热化阶段。企业在招聘、录用大学毕业生的过程中对沟通能力非常重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企业看到并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形成的其他综合能力。然而,大学生如何在市场法则面前将自己最优秀的品质、最突出的才能表现出来,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走访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分析

1.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据对本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11、2012两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0.5%的大学生认为“沟通、相处能力”是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超过“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程度”等选项。在众多能力中毕业生表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其比例高达55.2%,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经过对全球近千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在10项MBA才能指标中最为重要的3种能力分别是分析、判断能力、商业经营思想、良好的沟通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雇的男女员工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不好即使机遇降临也会从身边悄悄溜走往往会失去实现身价值的机会。

2.对外事单位的调查走访。2010-2013年通过对外事单位的走访,一些企业领导表示:“当谈到对当今大学毕业生印象的时候,老板说,在来应聘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成绩的确优秀,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却明显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的人是高分低能的人,不堪大用。”那么,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企业欢迎?伟达(中国)公关公司上海董事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会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他说,工作中学要的不仅使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协作和沟通能力,那些专业知识虽然扎实,但不善于沟通讯息、交流情感,处事死板、遇事不能应变的工作的员工,我们不要。有的企业更直言不讳地说,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硬。知名企业也把“沟通能力”放在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列。

3.沟通能力低的原因分析。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业的随访,造成学生目前这种状况是有原因的,1.家庭因素。90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既反映了周期性经济扩张的固有趋势,也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刻影响。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外许多挑战,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加深认识,不断做出更为科学的战略决策。在这种大环境下,“90后”就已经被确定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物质条件丰富,生活安逸。父母整天都在忙,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短,甚至是少的可怜。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普遍都有一种孤独感。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MSN、QQ、MAIL、微信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的主要沟通工具,他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的沟通环境,“人机交往”代替“人际交往”,使得他们怯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

二、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

1.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像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

公司实习: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习,是培养沟通能力的传统方式。通过熟悉公司文化,了解办公室的生存方式,学习如何和上级、同事相处,等于提前补上了社会大学的课程,有未雨绸缪的功效。

当志愿者:当志愿者可广泛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学会和不同语言、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交流,是锻炼沟通能力的又一途径。

兼职销售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兼职做一些市场推广或产品销售工作,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同时改善羞涩或怯场的问题。市场调查和促销是较有挑战性的项目,它要求大学生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辞富有说服力,这样人们才可能接受调查并购买产品,多尝试参加这种工作,对提高沟通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除了以上这些,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类似商务沟通的课程,过去,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时候,往往把教学内容人为地割裂为“口才与沟通”“商务礼仪”“应用写作”等课程。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进行商务活动交流时,以上几个因素都是交叉并行的。人与人之间所传达或接收到的信息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得到的往往是对事物的一个整体印象。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调查,对企业用人要求的分析,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商务交流”课程的知识结构分为五大模块:群体交流、商务谈判、商务礼仪、有效的商务文件、演示与演讲。

模块一:群体交流。该模块选取了在商务交流过程中最常见的几种群体交流形式作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商务面谈、求职面试、商务会议、倾听。模块二:商务谈判。模块二:商务谈判。该模块按照商务谈判的流程进行设计,知识点主要包括:谈判的准备、开局设计、磋商、结束。模块三:商务礼仪。该模块知识点主要包括:社交礼仪、办公室礼仪、迎送礼仪、赠送礼仪、商务宴请、风俗习惯。模块四:有效的商务文件。该模块按照“够用、能用”的指导思想,选取了职场上最为常用的商务文件作为学习的对象,摒弃了过去“应用写作”课程中大而全的做法。该模块知识点主要包括:通知通告、求职信与述职报告、计划与总结、经济合同、招投标书、商务专用信函。模块五:演示与演讲。该模块主要包括:演示技巧、演讲技巧。该模块保留了“口才与交流”中演讲的知识点;同时考虑到时代的发展,新增了“演示技巧”这一新兴事物,把演示技术、视图交流手段的运用都放了进来,体现了现代商务交流的新要求。经过教学、就业调查,我们发现“演示技巧”已经成为学生最感兴趣、最常用的一项基本技能之一。

这五个模块之间联系密切,“群体交流”之中需要遵循“商务礼仪”,“商务谈判”需要准备“商务文件”,“演示与演讲”可以为“群体交流”“商务谈判”服务。这五个模块的设计考虑到工作中商务交流的实际情况,对实际工作进行提炼,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编排,将商务交流分为五大工作任务,即五大学习任务;避免了过去人为地割裂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语言表达礼仪、动作礼仪与着装礼仪、应用写作与辅助视觉表达的做法,摆脱了本科教育的影响,重构知识体系,使知识点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与习惯,真正把“商务交流技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工作任务导向指导下的“商务交流”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描述工作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任务上,并以此为契机,把学生逐步导向工作体系;教师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阐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仿真的职场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通过“做中学”和“学中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操作、讨论,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思考,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最终能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的特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广泛采用实施性强、操作性强的工作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1)工作情境教学法。就“商务交流”的教学而言,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现实生活工作情境。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定的教学条件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在融洽活跃的情境中交流学习,唤起学生在学习中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教学效果很好。(2)角色扮演法。由于社会交往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几乎与所有的职业有关系,角色扮演在高职各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角色扮演有两个方面,即学习和掌握自己的角色并了解对方的角色,做到知己知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工作岗位让学生扮演,来达到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在设计岗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工作难度与相应的教学目的相对应,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不断改善处理冲突的水平,并提高自主决定的能力。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了解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社会作用,并对自身位置做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3)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某个项目而进行的一个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中,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目的任务。作为一种项目教学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就是一个教学项目,它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教学形式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一个完整的单元项目。

管理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和艺术,沟通能力的提高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在不放松基础理论培养的前提下,加大沟通能力训练力度。(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大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3)鼓励大学生加强自我训练。沟通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自我训练非常重要,因此要鼓励大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 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 促使沟通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金雪雯.经营管理者[M].商务交流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1,14.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7

关键词:高职生;与人沟通;提高;能力;途径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独自完成一项任务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 社会需要未来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人沟通, 最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对10000名成功人士进行调查后的案例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15%的成功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明和工作能力强;85% 的成功者是由于具有成功地与人沟通的能力[1]。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名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2] 由此可见,要想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如何提高高职生与人沟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1 高职生与人沟通能力存在的障碍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拥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日益重要,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3] 可以看出沟通能力之重要。然而当代高职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1.1 认知偏差的障碍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4]。近10年以来,在这一方针地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一方针在现实中被执行偏的情况经常出现,具体表现为把职业教育变成了就业教育,十分重视技能教育,忽视了对高职生的以职业素养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指导下,不少高职生只关心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如何,在技能上能达到中级工、高级工甚至是技师的水平,但是他们的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素养却并不具备,从而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1.2 心理偏差的障碍

如今的高职生竭力追求各种时尚,刻意塑造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凌乱的发型,超前的服装,嘴里经常蹦出难以理解的话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等等。另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已不再是他们操作的工具,而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大多将时间和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网络当中,沉醉于那种虚假的满足,其人格和交往的模式也被那种虚拟环境给模式化了,当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都是发号施令者,都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可得到的回应也是高高在上自我,很难融进到群体之中,阻碍了团队合作的建设,影响着与人沟通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能力偏差的障碍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宠爱,可以说是集千般宠爱于一身,致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谦让和宽容的意识较弱;又由于一直生活在学校里,交往的对象相对单一,交往的范围比较狭窄;再加上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注重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使不少高职生虽有交往的愿望,但缺乏交往的能力。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做到良好的与人沟通也困难重重,极大地影响了高职生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2 高职生与人沟通能力提高的途径

提高高职生沟通能力的途径有很多,而沟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有效表达”、“善于倾听”、“适当发问”、“积极反馈”四个环节。笔者认为高职生与人沟通能力的提高应该从此四个环节入手。

2.1 有效表达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要想成功地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必须学会“吆喝”,必须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只有有效的表达,人才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地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有些建议,表达好的人一说就通过了,而表达不好的人即使说很多次还是无法获得通过。著名的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也曾说:“一个说话得人心的人,别人对他的评价,往往超过他的真实才华。”[5]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要始终把口才放在第一位。”[6]由此可见,有效表达的重要性。

荀子《大略篇》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敬其宝,重其器,任其用,除其妖”。[7]如何做一个为他人所能用或者受他人敬重的人,最起码的一点是要有能“言”的能力。所以,高职生要训练自己能言也就是能有效表达的能力。首先是表达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说话和办事一样,都非常讲究实在,不要一味地追求使用华丽的词藻来装饰自己的语言,更不要哗众取宠。 其次表达要通俗,避免深奥,可以尽量使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像歇后语、俗语、幽默笑话等等,不要故作姿态地说话,只有这样,办起事来才可能会事半功倍。再次表达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不要模糊不清、长篇大论、言之无物。这样,别人会听不懂你所说的话。最后表达要谦虚,不要“摆架子” 。假如你在说话的言语中有“摆架子”的表现,听的人会很反感。果如这样的话,你不但达不到说话的目的,而且还会非常影响听话人的情绪。

总之,我们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有效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人、说服人。

2.2 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维习惯,更是一种素质。倾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行为;也是成功与人沟通的一种能力。在生活中,一个有魅力的人不一定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而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者。众所周知,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大多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俗话说,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是让我们多听少说。与人相处,多听少说更容易受人欢迎。所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着非凡的价值。那么,在倾听的过程中如何训练自己的倾听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到“四心”:第一要是要“细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细心的听,听完整。第二是要“耐心”。在与人沟通时,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打断别人,不急于于下结论地听,以便抓住对方说话的重点,正确地把握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第三是要“虚心”。在与人沟通时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虚心接受,做到一边听一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正确并能达到完美。第四是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要做到有选择的接受,接受正确的意见,敢于指出错误的观点,切记不能偏听偏信,不能盲从。

总之,倾听需要我们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当你能够通过巧妙的应答把别人引向你所需要的层次或方向,那你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了。

2.3 适当发问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发问可以帮助你不断地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一个没有兴趣沟通的听众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也可以使别人自己得出结论。针对提问的目的和对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等等。适当发问,这其中具体有什么技巧,笔者认为首先要把握发问的时机,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问,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往往可以引导听着沿着发问者的思路进行,以便取得良好沟通效果。其次要有选择地提问,如可以通过谈话来把握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更好地有选择地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再次要婉转地提问,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事情,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非常婉转地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迂回战术”。最后可以问一些协商性性质的问题,如“您看这个活动策划还需要做哪些修改?”总之,只要用心,可以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2.4 积极反馈

在沟通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信息的反馈,就是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向信息的发生者做出的回应行为。所以高职生在训练与人沟通的技能就要掌握积极反馈的技巧。第一,在反馈时要针对对方的需要做出积极的反馈。在这方面,高职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针对对方最为需要的方面,及时给予反馈。第二,反馈信息要具体、明确。信息反馈不具体、不明确的话,容易导致反馈效率低或者反馈失败,影响沟通的效果。第三,就事论事。反馈是就事实的本身所提出来的,不要针对个人。第四,反馈信息要正面、具有建设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赞扬和肯定比批评和否定更能取得沟通的良好效果。所以,在反馈的过程中要多采用正面及赞扬的言语,切记全盘否定别人,向对方泼冷水,如果有自己的建议,要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使对方欣悦诚服地接受,使沟通畅通无阻。

3 结语

人生的幸福就是人情的幸福,人生的幸福就是人缘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8]所以,高职生要克服沟通障碍,训练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将自己最优秀的品质、最突出的才能表现出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良好的规划,也为自己的人生赢得精彩的一票。

[参考文献]

[1]卡内基.成功学经典: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1

[2]瑞博特(团队训练机构).高效沟[DB/OL].[2012-4-1].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8

关键詞:高职院校;人际沟通;改革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2]艾琛.结合高职院校专业需求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108-109.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9

这到底为什么呢?原因其实是很复杂和多方面的,包括特许权本身的设计、盟主的品牌、盟主的知名度、盟主的店数、特许经营费用、加盟商的店址、加盟商的资金、加盟商的家庭等微观方面以及社会经济的大环境等宏观方面。要想解决这样的招商难题,特许人企业只有系统地分析问题,然后再针对性地系统化解决,最终才能实现理想的招商目标。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里,最重要的招商成败因素之一就是招商人员和咨询者之间的沟通,或者叫谈判。关于谈判的技巧,已经有很多书籍和文章在讲了,我就不再赘述,我在这里只讲一个被这些书籍和文章所遗漏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战略,即招商人员如何科学采取和咨询者进行沟通的手段问题。

在潜在加盟商咨询加盟的相关事项的时候,特许人企业的招商人员和他们进行沟通或谈判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最常见的大类文字沟通(包括网谈通、MSN、E―mail、传统信件、传真等)、电话沟通、面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邀约咨询者来总部面谈,一种是总部人员去咨询者所在地拜访面谈)。这三类沟通手段在沟通时的特性各有不同。

可以清晰地看出,三种招商沟通手段的成功率是逐次增加的,所以,我就把这三种招商手段按照成功率的大小依次称为上策(面谈)、中策(指电话沟通)和下策(指文字沟通)。而上策中的“邀约”咨询者到总部来考察在“面谈”这个上策中的成功率又比主动上门“拜访”咨询者高,所以,“邀约”这种沟通手段又称为上上策。

显然,为了提高招商咨询的最终签单率,理想的招商谈判应该是采取上上策的沟通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潜在加盟商咨询时采取手段更多的,或者说一开始的沟通手段通常都会是文字沟通或者电话沟通,即最开始的绝大多数沟通手段都只是下策,最好的状况也不过是中策,采取上策或上上策的沟通手段的几乎没有。

所以,为了提高招商签单的成功率,在潜在加盟商咨询的时候,招商人员如果能迅速地把沟通手段升级,那么招商签单的概率就会随之升级或增大。也就是说,当潜在加盟商咨询时,招商人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双方的沟通手段由下策变为中策,然后再迅速地变为上策或上上策。当然,如果能直接由下策变为上策或上上策就是最理想的状况了。

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潜在加盟商刚开始用QQ或网谈咨询时,招商人员应在简单地用文字聊了几个回合之后,迅速地找准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索要咨询者的电话(即便特许人总部有免费拨打的比如400、800之类的电话,招商人员也尽量不要邀请咨询者拨打,因为咨询者通常不愿意拨打,而继续采用成本更低的文字沟通方式,所以招商人员应主动打给咨询者;同时,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招商人员可以留下咨询者的联系方式,为后续的跟踪营销创造了必备条件)。如果咨询者不愿意提供其电话,根据我的实际经验,这样的咨询者多半是非成熟的潜在加盟商或者根本无意加盟者,所以,招商人员可以不必把时间浪费在成功率非常低、沟通速度慢、沟通内容不丰富且容易产生误解的“陪聊”上,而应果断地将其搁置一边或暂时放弃,或者交给专门的负责文字沟通的人员,转而集中精力于那些提供电话的、加盟成功率更高些的咨询者身上。

记住,作为一名招商人员,如果你能把文字沟通成功地变为电话沟通,从下策变为中策,那么就要祝贺你,因为你的签单成功率已经大大增加了。 一旦接通了咨询者的电话,招商人员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把电话沟通变为双方的面谈。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在刚开始时,招商人员可以首先邀请咨询者来总部考察,如果咨询者同意,那再好不过。如果咨询者拒绝,则招商人员应迅速表达去咨询者所在地拜访、面谈的意愿。

所以,在大多数企业里最常见不过的招商困境就可以用这种下策变中策、中策变上策的方法实现突破了。具体地讲就是,特许人企业里的每个招商人员每天都在非常辛苦地和其所负责的一大批咨询者一直在无休无止地谈、谈、谈,有些甚至谈了数年,却迟迟没有达成签单的最终结果。那么在这个时候,招商人员应明白,你的招商沟通手段需要升级了,你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也就是说,你应该趁热打铁地努力促成和这些咨询者的见面。

根据我的粗略估计,文字沟通的最终签单成功率平均只有不到三成,电话沟通的最终签单成功率可以达到五成,但只要咨询者同意到总部考察或希望在自己所在地与招商人员面谈,那么,最终签单成功率基本都会在八成以上。

人际沟通的功能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有效沟通

 

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成企业的使命,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信息沟通就是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现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1.沟通的功能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可以顺畅沟通的时候, 员工的工作情况就可以及时反映到管理者那里,这必将在企业内部形成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避免了紧张、怨愤等情绪,从而使工作效率倍增。沟通是任何企业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经营管理的一个过程。无论工作管理上,或是在员工的培育和管理上,一概都要通过交流。保持经常的意见交流和相互交往的企业将是一个十分有凝聚力的企业, 也将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企业。

2.沟通可缓解员工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压力过大将直接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亚健康症状,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由于压力的困扰,造成如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的后果,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2.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科技论文。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相反,人际关系紧张常造成抑郁、烦躁、焦虑、孤独、憎恨及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 强烈而持久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身心健康。

2.2工作狂

工作狂指沉迷于工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的人。工作狂的心理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沉溺行为”与“强迫行为”。他们工作成瘾,不工作就觉得不自在、痛苦、无所事事。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对人产生压力。而来自工作、事业的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危害。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的心理总是处于紧张、苦闷、恐惧和不安等状态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抑郁、消极的心态。

2.3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事事过度追求完美、甚至“为了万一,不惜一万”的人。强迫型的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我挫败,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受损。由于完美主义者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做事方法的“绝对正确”上, 往往忽视他人的情感,对做事不到位者容忍度非常低,把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照搬到对待人上,把人当作可以随便指责、发泄的机器,这样常常伤害别人,影响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导致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科技论文。

2.4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一般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样做;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压力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降低, 从而在企业中弥散,形成一种压抑、消极、悲观的组织氛围,使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士气低下,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增加,招聘、培训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3.沟通的障碍

要解决员工的各种压力问题,就必须与之沟通。但企业在与员工沟通时必须要让对方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达到意见的沟通,如果沟通不够完善就会出现沟通的障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沟通的障碍呢?主要原因如下:

3.1意见交流本身的含糊其辞

主管说的话听不懂,或是从主任那儿发出的文告意思不明,于是不知怎么办。如果每一件事,都要向主管问个清楚,但又怕主管会因此而产生反感,于是员工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做一个适当的猜想。等到工作做完了,员工向主管报告时,就会碰钉子。

3.2解释不同

在传达意见时,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口头说明,这种文字和口头说明,常常因员工的学历、社会资历的不同,而产生的见解也会不同,从而在意见沟通上会发生出入。

3.3断章取义

大家在意见交流的时候都有一种观念“对于许多事情,只要适当地处理好重点即可,其余的就可以不管了”。如果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在进行这种信息沟通时,各级主管部门都会花时间把接受到的信息自己甄别,一层一层的过滤,然后有可能将断章取义的信息上报。

4.有效沟通的对策与建议

4.1要增强沟通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真正地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十分重要, 要领导企业建设良好的沟通文化,营造健康的沟通环境。我们企业的一些管理者由于缺乏沟通意识,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等人上门请示、汇报,凡事喜欢做批示、下命令;政策出台时不征求员工意见,使之不能有效贯彻;如果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言行认可了沟通,使这种观念逐渐渗透到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去,将会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

4.2要把握沟通原则。①把握主动原则。无论领导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部门与其他部门,都不能等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影响了工作和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每个人都要主动地率先把心交出去,用真心换回真情。②把握双向原则。沟通不是单向的说教,而是心灵的碰撞,是相互了解、理解与谅解。③把握换位原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但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和想法,心态就会平和很多。④把握尊重原则。双方沟通时要充分体现尊重,无论职、学识、经历如何,尊重是共同的需求。尤其是领导要尊重部属、长辈要尊重晚辈、知识型年轻人与经验型年长人要相互尊重。

4.3要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使用语言文字时要简洁、明确,叙事说理要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措辞得当,通俗易懂,不要滥用词藻,不要讲空话、套话。非专业性沟通时,少用专业性术语。科技论文。

4.4要学会有效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主管、项目管理者和员工应学会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可以借助手势语言和表情动作,以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对方容易接受。

企业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很好的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对员工的控制和激励,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英陆.怎样管理员工培养人才.科学出版社,2006.

[2]刘爱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