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十篇

时间:2023-04-18 17:49:42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1

中路派出所地处康乐路10号,东邻区,西靠二环路,南到韩森路,北至华清路。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人,暂住人口2.2万人,流动人口约10万人,辖区有5个大型军工企业和多家商贸市场,是区文化、商贸中心。实有民警57人。其中所干5人,民警52人,党员55人,大专以上学历54人,平均年龄41岁。派出所正确树立执法为民思想,狠抓正规化建设,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先后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和市“精神文明单位”,04,05,06,07,被省厅授予“二级派出所”,被省厅评为正规化建设示范单位。7月4日,部长在中路派出所全体民警的来信中批示:感谢中路派出所同志所做的努力,祝贺大家取得的成绩,望像任长霞那样学习工作,争创三个一流。10月部长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视察了中路派出所,并对该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公安部、省、市领导祝春林、李建国、袁纯清,孙清云等多次来所视察指导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以厚望。

近年来,中路派出所以周部长批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派出所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年初新一届支部班子成立后,在继承保持历届班子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严打方针,开展安全防范,坚强正规化建设,地区发案减少,群众满意,队伍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班子,带队伍,坚持用制度育警。

中路派出所狠抓班子建设,党支部持之以恒抓好学习制度、议事制度的落实,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基层派出所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所支部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所内重大事项问题,均由所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民主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搞背后小动作,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班子整体威信。在学习工作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学在前、做在前、冲在前,响亮地提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真正为民警作出了榜样,极大提高了班子的感召力。中路派出所始终把思想教育置于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及时掌握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状况,帮助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民警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市局、分局的指导下组织民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等活动,引导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个民警的心中。在管理中,派出所认真贯彻公安部的“五条禁令”、“四个坚决”和省厅的“四个严禁”等规定,切实解决“脏乱差、稀拉松”等问题,真正把“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落到实处。结合队伍的思想、工作实际,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实行两警一区,一警多能和目标量化管理,把政治教育、纪律作风、业务工作、便民服务等工作分为38个项目逐月进行量化打分,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了民警的工作干劲,在坚持依法治警的同时,完善修订了32项规章制度,激发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年来,该所涌现了省级先进人物1名,市级先进3人,分局级先进16人,集体三等功1个,个人专项功5个。

二、抓规范,建章程,以正规化促进全面建设。

中路派出所按照上级下发的条令、制度,结合派出所工作需要,从微观管理入手建章立制。从所领导到内勤、炊事员,从民警工作、生活学习、到工作之除8小时之外,小到起床洗漱、就餐,大到出警办案等14项工作、50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统一规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中路派出所一日生活制度手册》,下发每个民警,民警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么干等标准问题一目了然。从而把每个民警全方位、多渠道置于制度管理之中。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两个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户籍室和值班室是派出所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单位,他们对户籍室、值班室物品的购置、摆放、悬挂分别作了统一规定。同时对民警值班、着装,文明用语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严格督促民警从一人一事,一点一滴做起,改善了窗口单位的面貌,提升了派出所对外的形象。

二是加强内务管理,做到整齐划一。按照《内务条令》要求,对办公室,侯问室、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宿舍、浴室、厕所、饭堂等场所统一物品摆放、统一牌匾悬挂,统一卫生标准,改变了过去乱挂、乱贴的现象。

三是规范执法勤务,抓好执法每一关。该所组织全体民警逐条学习分局下发的《接处警工作规范》,从接警、指令、出警、取证、调查、处警、反馈等7个环节要求民警严格执行,并落实案件首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杜绝了因接处警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投诉等现象。

四是完善了案件审核制度。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刑事案件审核程序规定》,使案件查办审核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通过加强正规化建设,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热情,体现了“人要精神”,带动了派出所硬件建设,端正了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

三、抓严打,重治理,遏制犯罪高发态势。

长期以来,中路派出所针对地区实际,加强治安研判,实施信息警务战略,按照警力随着警情走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摧毁了一批违法犯罪团伙,侦破了一批重特大案件,有力的遏制了犯罪高发态势,维护了地区治安稳定,12月至今,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500起,网上抓逃82人,刑事拘留233人, 行政拘留69人,强制戒毒65人,收容管教12人,打掉犯罪团伙16个,地区发生的命案得以全部侦破,有力的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4月16日,成功侦破一起特大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贾龙卫,贾云龙,沙小勇在抢劫一出租车后,将司机杀害,在华山俱乐部门前,将一女青年强行拉到车上,对其实施抢劫,开车至铜川金水关时,将受害人丢下车,弃车逃跑。所民警不畏艰难发扬了连续作战的精神在四十小时内成功侦破此案,将三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5月7日,一女青年行至韩森路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强行拉到车上,实施抢劫后拉到区强迫,性质极为恶劣。中路民警及时出警保护现场、收集、固定、保全证据,通力协作,成功侦破此案。共抓获团伙成员11人,解救被拐卖妇女三人,破获案件4起。此案由于电视台跟踪报道,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关注,6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对此案进行了专题采访。

四、抓防范,综合施策,增强群众安全感。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动企业保卫人员,加强企业内部和福利区周边的治安防范。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福利区人员成分相对单纯、治保组织健全、力量充足、便于管理的有利条件,在黄河、西光等大型工厂及福利区组建了6支巡逻队,总人数达60余人,由民警和单位保卫人员带领,在各福利区和周边街巷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治安巡逻。在做好福利区防范的基础上,派出所在辖区9个社区建立起“一队两会三员”(巡逻队、治保会、调解会、治安信息员、协勤员、调解员),全面增强了掌控辖区治安大局的能力。去年以来,先后有5个社区实现了百日无发案,有2个社区实现年内零发案。

运用市场机制,开展联防互动,加强各大市场治安防范工作。派出所辖区内有大型市场9个,有商户7053户,交易量大,流动人口多,案件高发,中路派出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义乌综合市场进行先行试点,推行商户联防制度,从每10个商户中推选出一人担任治安协管员,主要负责调解纠纷、搜集信息、消防安全以及商户与市场管理部门的沟通等;建立由保安员和协管员组成的30余人的巡逻队,加强市场内的巡逻防范;经过沟通协调,由市场对协管员给于优先使用热点铺面和减免房租等待遇。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遏制了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案。在此基础上,派出所在各大市场全面推广“义乌市场”经验,利用轻工、人和、等市场位置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将各市场巡逻队活动范围统一向外延伸30至50米,达到相互衔接,形成了市场内外巡防互动的网络,消除了工作死角,使市场内部及周边的治安防控得到了全面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市场内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从过去的每月30起左右下降到不足10起,大大减少了接处警次数,使派出所能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其它方面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建立专业队伍,开展巡逻守候,全面加强各主要街面和重点部位的防范控制。根据“天网工程”建设的要求,中路派出所按照“一所一车一队”的要求,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了三级巡逻小分队,主要负责在各主干道、街面和易发案地区开展巡逻守候。工作中,派出所5名所干轮流带队,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武装巡逻与便衣守候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抓获各类现行犯罪分子78名,破获双抢、盗窃现案21起。

五、抓服务,求满意,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让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此,该所结合公安部“大走访”活动,率先在全市公安系统叫响了“满意在社区”、“满意在窗口”、“满意在民警”的口号,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化、具体化的便民、利民措施,全身心构筑“爱民工程”。中路派出所始终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努力从群众不满意处改起,他们积极探索警务制度改革新举措,变等群众上门来办事为上门去为群众服务。设立了责任区,实行一区双警的责任制,使警务全面前移,民警真正沉下去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警务前移了,民警下去了,可是有些群众却并不满意。因为有些事情警务区民警办不了,还得要到派出所来办。为此,中路派出所为每个社区民警配备了一个“万能包”,里面调解书、暂住证、图章、印泥等一应俱全,几乎就是一个小的“流动派出所”。民警们背着这样一个“万能包”,到社区,进市场,发现治安案件马上处理,有要求办暂住证的,检验了有关证件后立即就能办理,发生纠纷的,在家门口就能坐下调解,然后当场就能签下调解书。同时,他们在所里专门设立了《民警去向告示牌》和《群众来所留言簿》。群众有什么事,民警们一看留言簿就能知道,并能马上上门办理。就这样,一个民警就成了一个“流动派出所”,民警们天天巡回在辖区,上门为群众服务,一年中为群众排了多少忧,解了多少难,办了多少事,似乎难以统计,但人民群众的脸上有了满意的笑容。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2

一、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上下功夫

对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世界观是直接影响其坚持公道正派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们组织人事工作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但是,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每个组织人事干部所持的态度和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这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正是一个人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身世界观的具体反映。事实充分证明,我们的世界观正确了,组织人事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把握住,公道正派才能坚持好。反之,公道正派就会偏移正轨,组织人事工作就会出错,造成损失,损害组织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好公道正派,不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为什么要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改造世界观的问题。组织人事干部怎样才能改造世界观呢?关键在于抓好科学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的集中学习教育研讨活动,切实解决好进组织人事部门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什么?在塑造良好形象中树了什么?通过学习教育,自觉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公道不公道关键在领导,正派不正派,要看上梁歪不歪。集中学习教育是领导的事,与我们一般组织人事干部没有关系”的认识偏差。在思想上明确公道正派坚持得好不好,不是与己无关,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大问题。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定位公道正派的内涵与要求,把公道正派作为搞好组织人事工作的灵魂,作为评价组织人事干部言行品德的一面镜子,作为衡量组织人事干部形象的一把尺子。用以经常对照,自省、自警、自慎,不断从细微之处进行正确世界观的培养和锻炼,把公道正派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担负起为铁路跨越式发展选好人用好人的政治责任。

二、在塑造良好的形象上下功夫

组织人事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组织人事部门的威信,影响着组织人事工作的好坏。树立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求的,是组织人事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干部职工的信任所期望的,对每一个组织人事干部来说责无旁贷。如何才能树立起组织人事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呢?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大家都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同志在山西考察工作时也曾说过:“领导干部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人做好。本事越大,搞不好危害越大。”这些论述极为深刻,为我们组织人事干部如何做人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堂堂正正做人。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始终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的一切。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荣与辱、苦与乐、尊与卑、公与私、公与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名”与“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严格自律,自我约束,见权不争,见钱不贪,见物不索,见色不迷,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葆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本色。二要公公道道办事。在工作中要坚持党性原则,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贯彻政策不走样,执行规定不变调,严格程序不简化。对工作中发生的违规问题,敢于抵制和纠正,不做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办事情,不夹带个人感情,不讲亲疏远近,不分职位高低,开前门,堵后门,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处理问题,符合规定要求的就解决,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都不能办。对来信来访要认真处理,耐心解答,及时解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本职业务知识,熟知有关政策规定,明确工作程序,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要严谨细致,防止工作差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3

按照起初的思路,搞“”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早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反对所谓“左倾机会主义”时,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军队内也存在阶级斗争问题。1959年12月,他在《关于国际形势的讲话提纲》中直接认定:等人搞“军事俱乐部”,是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颠覆活动。1965年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集的全国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中,依据的指示写道: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支持这些当权派的,有的在下面,有的在上面。在上面的,有在社、区、县、地,甚至有在省和中央部门工作的一些反对搞社会主义的人。这个文件中所指的在上面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人,明显也包括军队里头的人。后来,“二十三条”中的这些论断,成了发动“”的理论根据之一。最明确载明认为军队里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文件,是1966年5月16日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又称“五一六通知”)。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为资产阶级。”发动“”的目的,就是要“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这份文件里已经明确认定:军队里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要“清洗”这些人。

按照这一认定,“”自然也要在军队里头搞,否则是不能“清洗”军队里头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因此,当1966年下半年“”全面发动起来后,十分警惕是否有军队里头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镇压青年学生造反的问题。1966年10月1日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焰火时,同澳大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希尔谈话时表示了这样一个担心:不想革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要调动军队来对付这些学生。同时,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他也表示了这样一个信心:他们调动不了。有了这个信心,1966年10月5日,经他同意,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的紧急指示》。这个指示不仅规定军队院校要搞“”,而且规定,在运动中,“必须把那些束缚群众运动的框框统统取消”。

可见,搞“”,一开始是下决心也要整军队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因此,他打算在军队内也要搞“”。

很快就省悟到,军队不能乱。因此,他批了四个字:“还我长城!”

军队院校里的“”运动搞起来后,很快,军队内也有造反派了。军队里的造反派起来向“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开火,士兵起来夺排长的权,有的排长起来夺连长的权,有的连、排长又带领士兵去夺营长、团长的权。部分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正在此时,发生了“七二事件”。

原来,1967年7月20日,“中央”成员王力在武汉支持与群众组织“百万雄师”相对立的“三钢”、“三新”造反组织,引起了“百万雄师”的愤怒。他们在驻武汉的8201部队的支持下,扣押并殴打了王力。后来,王力被设法救出。“七二事件”一出,便要借此大做文章。7月22日,当被救出的王力乘飞机飞回北京西郊机场时,等人组织群众欢迎王力这个“英雄”,欢迎时组织群众高呼“揪出武汉反革命事件的黑后台!”他们这里所说的“黑后台”,就是指所谓“武汉军区的军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具体指的就是陈再道。当天,专门找到,要召集会议。于是,当天晚上就召集了一个有“中央”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给“七二事件”定了调子:“这是反革命暴乱”。还说:“武汉问题不单是武汉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就在这次会上,“中央”做了这样的逻辑推演:武汉的“百万雄师”之所以敢抓王力、敢打王力,是因为有8201部队的支持;8201部队之所以敢支持“百万雄师”,是因为有武汉军区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支持。因此,发生“七二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军队内有“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按此逻辑,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不仅如此,等人还提出,“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的第三战役”。第一战役是打倒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第二战役是打倒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第三战役是“揪军内一小撮”。支持“揪军内一小撮”的提法。不仅如此,他在1967年7月25日与北京几个红卫兵头头谈话时还进一步提出:现在有“带枪的刘邓路线”,要同“不带枪的刘邓路线”进行斗争。一讲这个话,北京的红卫兵立即掀起了一个“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运动。

这样一来,在“”中,军队就受到了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受到军队内的造反派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的“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运动的冲击。这样,军队就更乱了。从1967年1月找说的一段话中,可以反映出当时军队混乱的情况。1月24日,对说:军队许多高干被随便抓去,任意抄家,变相体罚,还有的自杀,有些机关已处于瘫痪状态,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此次来京开会的干部,心情都很紧张。

自然,身为中央军委主席的也很快就了解到军队混乱的情况。对此,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有两个矛盾的想法。一个想法是:军队里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搞“”,要整包括军队里头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必要的;另一个想法是:在当时全国处于普遍夺权的状态下,各方面都已经十分混乱了,唯一比较稳定的是军队,而且,军队还是稳定全国的关键因素。只要军队不乱,全国的局势就能控制住。军队一乱,局势就不好控制了。此外,当时全国还面临着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战备。军队乱了,战备不能搞,边防也就废驰了,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上述这两个想法,究竟孰轻孰重?做了反复的权衡。权衡的结果,使他下定了决心:军队不能乱。

几天后,抓住了他表达这一决心的机会。

1967年8月1日,由陈伯达主管的《红旗》杂志第12期上转载了7月22日《报》上发表的题为《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打倒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文章并配发了社论《无产阶级必须牢牢掌握枪杆子――纪念中国人民建军四十周年》。这篇社论提出:“在无产阶级中,我们要把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揭露出来,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把他们斗倒、斗臭。这些家伙,还在垂死挣扎。不久以前,武汉地区党内和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勾结起来对无产阶级革命派进行镇压。事实证明,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开展革命的大批判,把党内和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彻底、干净地扫进垃圾堆里去。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社论还说:“目前,全国正在掀起一个对党内、军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这是斗争的大方向。人民要同全国无产阶级革命派一起,积极参加大批判,彻底清除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在军内散布的恶劣影响。”这篇社论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各报转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声势:已经由造反派在全国搞起来的“揪军内一小撮”运动,似乎是经过中央认可了的,似乎已经成了“和林副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了。这使全国性“揪军内一小撮”的风潮越来越大。当时正在上海的看到了《红旗》杂志转载的文章和发表的社论,特别注意到了社论中提出的观点。他十分震怒,提起笔来,在这篇社论旁边批了三个字:“大毒草!”他还觉得不够劲,又在这篇社论旁边批道:“还我长城!”十分明显,在这里所说的长城,就是指。他认为,已经被你们搞乱了,现在,要“还我长城”。那意思很明白:军队不能乱。

的这个批示一传到北京,、、陈伯达等人不敢再提“揪军内一小撮”了,而且互相推诿。最后,把乱军的问题一股脑全推到了王力和关锋身上。在他们的决定下,“中央”搞一个王力、关锋乱军的材料,直接报送。材料的最后还提出,要把王力和关锋从“中央”中“清”出去。只是要稳定住军队,煞住“揪军内一小撮”之风,并不想再就此事揪出更高层的人物来,于是,他同意了“中央”的报告之后,就没有继续追究责任。王力和关锋被“清”出了“中央”,随后又被打倒。以王力和关锋被打倒为转折点,“揪军内一小撮”的风潮被煞住了。

进一步认识到,军队不仅不能乱,还要用军队稳定局势,稳定局势的办法,就是军管。

1967年,是“”中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搞“”的思路有一个变化,他开始寄希望于工人,希望工人造反派能代替只会的红卫兵,成为“”的主力军。1967年1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的《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说:上海工人造反派夺权,“标志着我国的无产阶级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出乎预料的是,1967年全面夺权一展开,全国就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混乱局面之中。全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各种社会矛盾在混乱中一齐爆发,各种恶性武斗、批斗事件大量出现,大型流血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最后是全国各地各单位的群众组织中出现了“山头林立”的现象。各造反组织一开始攻击的目标是当权派。当他们把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之后,他们之间就开始了相互攻击。一些要害部门由于各造反派组织互相攻击而丧失了职能,工矿企业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状态,交通严重堵塞,国民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很快就了解到了全国的混乱情况。他看到,当时,在全国没有乱起来的,只有。同时他也认识到,军队不仅不能乱,还要用军队稳定局势。他下决心,要让出来,控制全国的局势。

1967年1月12日,他批准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不得把斗争锋芒指向军队的通知稿。7月5日,他又在山东省军区的一个报告上写了批语,反对把斗争锋芒指向。同时,他开始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让出来控制全国局势的问题。他考虑的结果是:让控制全国局势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军管。

根据他这一思路,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对各地要害部门实行军事管制,各地银行一律由人民和公安部门负责保护。对内部发生冲突的广播电台,一律由人民实行军事管制。接着,经批准,中央对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陕西、新疆等十个省市和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实行了军事管制。同年3月13日,在军队军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代表中央宣布:对那些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单位,被坏人篡夺了领导权的单位,边防、沿海、交通(码头、铁路局、海港)机构、机密要害部门、国防企事业单位,都应实行军事管制。在这次讲话别强调,不论是已实行军事管制的还是没有实行军事管制的地方和单位,都要成立“夺权筹备小组”。“按主席思想,毫无疑问,也要以为主。”“一个地区的军事管制(省、地、县三级),应当由当地最高军事机关派人组成军事管制委员会,成为当地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执行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1967年5月28日,在送给审阅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现在大多数单位的造反派均已分成两派,互相斗争,影响生产,“势非实行军管不可。”显然,是根据的意见讲上述这些话的。这番话的实质,是要把全国各地方各方面的权力,都交给军队。可见,为了控制局势,制止动乱,已经下定了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心。

决定实行的军管,是要按照他发动“”的思路进行的军管,因此,军管必须“支左”,以保证“”的胜利

决定让出来,对全国许多地方和要害部门实行军管,直至把全国各地方各方面的权力都交给军队,只是为了稳定局势。他内心十分清楚,以后军队还有军队的任务,不能长期管地方上的事,地方上的事,以后还要让地方上的人来管。因此,他实行军管的思路是:现在,不光要把地方上的事管起来,不光是要稳定局势,更重要的是,要支持那里的“左派”,为今后“左派”执掌权力打下基础。实际上,他决定对全国实行军管,也是按照他发动“”的思路来进行的。按照他发动“”的思路,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把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由无产阶级革命派掌握权力,以此来保证无产阶级革命江山永不变色。因此,军队在实行军管时,更为重要的是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

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支左”的问题,而且强调了“支左”在军管中的特殊意义。1967年1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应当支持左派的观点。他说:“左派群众起来夺权,这是好的。”“过去是军队打江山,现在是工农自己打江山,军队帮助。”他这些话的意思是:要支持“左派”夺权,“打江山”。1月21日,他在党委送来的一个紧急请示报告上批示:“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1月22日,他在接见军委碰头会扩大会议高级将领时说,军队“要支持造反派,他们人数少,也要坚决支持。”“我们的基本方针,要站在革命左派方面。过去不介入,其实是假的。”1月23日,批准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小组名义下发的文件《关于人民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这样,“支左”,就作为中共中央一个正式决定确定下来了。

为让顺利完成“支左”任务,特别重视参加“支左”的指战员要掌握政策的问题。那一时期,他写了不少很长的批语,告诉参加“支左”的指战员要掌握政策。1967年5月14日,他在一份关于“支左”的报告上写道:“要坚决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坏人只是极少数,不过百分之一二三。这样一想,就什么都通了。”5月23日,他推荐采取小型谈心会的办法与红卫兵平等谈心,不摆架子。5月27日,他在一则批语中写道:在地方实行军管时,对两派群众组织互相对立很严重的,要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保守组织、甚至反动组织,也要细致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1967年6月和11月,他先后对到地方工作的指战员做出指示,告诉他们,下去后不要匆匆忙忙急于表态。在经过调查研究后,如果两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就要逐步地把他们联合起来。要向工人群众学习。同时,特别强调,军队下去“支左”时,要执行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制止武斗。

可见,派“支左”,就是要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支持“左派”掌权,同时让注意政策,促进大联合,以此来保证“”斗批改三个阶段的顺利进行,保证达到搞“”的目的。

从“支左”到“三支两军”

不久,派“支左”的思路又发展为“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这就把军队到地方工作的任务进一步扩大了。不仅包含支持左派的政治方面的内容,而且包含支援地方上生产和其他工作任务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稳定局势的内容,而且包含对青年学生实行军事训练的内容。

应该说,这两个思路的综合,是从当时我国“”已经发生、并且全国已经陷入混乱状态的现实情况出发的,是既想搞“”,又要稳定局势两个想法的统一。在当时特定情况下,这一富于创造性的思路,确实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从中央做出派到地方“支左”开始,到1970年底“支左”结束,全军共派出干部、战士280万人参加了“三支两军”工作。其中,有5万军队干部在“三支两军”过程中担任了县以上“革命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派;自身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84-03

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发挥派作用的重要前提。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下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新形势下加强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多年来,各地党委及统战部门和各派在加强派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立足黑龙江实际,对加强派自身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派自身建设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

龙江省委及省委统战部对加强派自身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了多项举措协助派加强自身建设。协助各派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努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广大派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提倡吸收高素质的党外人士加入派,提高派整体素质。加强了对派代表人士和骨干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派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根据中央精神和我省工作需要,提拔任用了一大批派人士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结合派换届工作,协助各级派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建设。各派省委也积极行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自身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思想建设方面,各派省委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加强对广大成员的教育引导。比如,民革省委以建设学习型省委会为目标,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多年来严格遵照执行,有效地指导和带动了全省各级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民盟省委把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与思想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召开专题会、形势任务报告会、新盟员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思想引导工作。以人民政协成立六十五周年为契机,在北方时报刊登了纪念专版,集中宣传民盟省委与中共团结合作的历史传统和先进人物事迹。先后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等地举办了六期骨干盟员培训班,让更多盟员了解民盟与中国共产党70年风雨相携、荣辱与共的光辉历史,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

在组织建设方面。各派省委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组织建设。比如,九三学社省委制定了“人才强社”战略,注重发展层次较高的新成员,保持界别特色。坚持发展对象主要以从事科学技术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工作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适当发展从事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有较强代表性的优秀知识分子入社。民进省委努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选拔那些政治理论水平高、活动能力强、在本地本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人士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民建省委在派市级组织建立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和换届工作中,坚持唯才是举,主张广纳贤才,把有较高学术造诣、有较大社会影响、在成员中有威信的人士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的整体素质。

在制度建设方面,各派省委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较好地提高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比如,农工党省委根据自身制定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的要求,对职责及考核目标进行了细化、规范,对机关原有的34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民革省委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参政党建设的全过程,近年来分别就加强学习、参政议政、组织发展等方面研究制定十余项工作制度,把工作中的规律和经验加以总结,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各派省委还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机关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强化部门职能,理顺内部关系,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提倡服务与奉献精神,做实事,求实效;机关干部主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为广大派成员办好事、办实事,受到了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和基层组织的较高评价。

二、派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在思想建设上还需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中共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派思想建设,协助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引导工作。从2007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搞好政治交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专项学习教育活动。上述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派成员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携手前进,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但派中的少数成员思想多元化倾向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存疑虑,信心不足。有的认为我们现在搞的是资本主义,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有的对西方多党制比较欣赏,认为比较民主,等等。还有一部分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抬头,对有利于自己进步成长的活动积极参加,否则就积极性不高或逐渐淡出。究其原因,很重点一点就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是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当然,中共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到位,方式、方法陈旧等,也是造成部分派成员思想混乱的原因之一。

二是在组织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多年来,派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员保持了较好的素质,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比如,有关文件明确发展派成员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要注意发展吸收高层次人才。一些地方的派组织发展较快,但成员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降低,这会影响到派人才队伍建设和参政议政水平。中央统战部和各派中央有关文件明确各派组织在发展成员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界别特色,要根据重点分工,注重在本党派领域范围内发展成员,并使本党派领域范围内的成员占成员总数的70%。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各派才能较好地保持本党派的特点和界别特色,才能避免发展趋同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派组织过多地吸收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加入组织,导致了成员发展趋同的问题日益严重。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有的派负责人在建立领导班子后备力量队伍和换届推荐人选过程中,不能坚持任人唯贤,更难以坚持五湖四海,导致个别派组织负责人层次不高,难以服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派在社会上的形象。

三是在工作作风方面有待进一步转变。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派组织负责人作为当地政府或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社会地位较高,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作风。不能很好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有的派主要负责人缺乏团结民主的作风,不能很好地发挥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班子内搞“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党委、政府就当地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征求意见时,不能按制度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论证和征求意见,而是把个人意见作为派组织的意见进行发表。有的派干部掌握较大权力,没有坚持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违法犯罪。

四是派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派基层组织与中共党的基层组织的不同之处是,中共基层组织是按照行业、系统组建的,往往是由同一单位、同一系统、同一个村组的党员组成,其职业、文化程度、素质相同或相近,加之其本身处于执政地位,基层组织建设比较容易开展。而派的成员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平时不在一起共事,成员之间缺乏经常的沟通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没有行政约束力,加上基层组织普遍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和缺少组织活动经费,客观上容易导致派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凝聚力不强。多年来,派基层组织薄弱的问题也一直存在,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协助、支持派加强参政党建设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把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党委领导要与派代表人士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求同存异,凝聚思想政治共识。要结合换届等工作,协助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支持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较高、群众认同的派代表人士进入派领导班子。要把派代表人士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培养,为派代表人士成长进步搭建舞台,铺设台阶,解决派组织和党外干部成长后继乏人的问题。要解决好派机关人员偏少、经费不足、公办场所缺乏等问题,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参照中共从严治党的要求,对派组织的负责人在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制定可操作的考核措施。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5

一、派出所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涵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治安、刑侦、经侦、国保、禁毒、消防,凡是公安机关所涉及到的业务,派出所都有承担的职责,这是由综合性战斗实体这一特性决定。派出所保一方平安,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内容涵盖各个方面。但从基层实战情况看,以下四方面的能力应当是最主要的。

1、及时准确获取情报信息的能力。

情报信息在现代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通讯网络高度发达,刑事犯罪活动动态特征越来越显著,运用传统的侦查方式和手段已难以奏效。不同利益体的矛盾冲突,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灾害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要有效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妥善处置不同利益体之间的矛盾,防范灾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获取预警性、内幕性的情报信息是首要的环节。正是因为情报信息日显重要,上世纪末公安部作出了在全国公安机关建设“金盾工程”的重大决策,省公安厅出巨资建设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派出所是公安一线实战部门,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敌社情动态和违法犯罪信息的能力,决定了派出所驾驭一方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

2、对辖区治安状态适时研判的能力。

犯罪现象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社会治安状况主要是由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失业、贫富差别、腐败、种族问题、黑恶势力等因素决定的。由于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每一个派出所所辖区域内的治安状况是不尽一致的。一地有一地的状况,一时有一时的状况,如果不能对辖区治安状态作出及时的了解、正确的判断,那么,打防控的各项工作都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侵财型犯罪是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具有流窜性、跳跃性、机动性的显著特点,甲地盗窃,乙地交货,丙地收赃,几小时之内,数百里之外,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如果对犯罪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信息不能正确研判、及时作出反应,那么稍纵即逝的战机就会被延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一般都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酝酿时的苗头性信息往往能够被派出所掌握,如果不能对事态的走向,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正确的研判,有价值的信息得不到适当处理,错过解决矛盾的最佳时机,就会爆发。能否对辖区治安信息适时研判并依此作出决断,是反映所长、所领导班子是否有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组织社会资源投入治安防范的能力。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五十年代的治安状况令人怀念和向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思想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利益群体多元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治安形势呈现出严峻的态势成为一大社会特征。派出所是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休,但是,既没有要求独任保平安,也无法做到独任保平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综合治理。派出所要在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能否充分发动群众和利用社会资源维护治安,是衡量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在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标志。

4、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

公安机关是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任。派出所代表公安机关,在一定的区域内履行着国家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的职责。当前刑事发案处在高位运行,说明犯罪活动相当猖獗,有的街面犯罪达到明火执仗的地步,群众缺乏安全感。打击本身就是有效的防范手段。派出所要加强侦察破案,提高刑事办案质量,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查处治安违法行为,及时调解治安纠纷,是派出所的一项经常性的行政执法活动。在这项执法活动中,要努力实现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一方面,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是越来越强。如果派出所民警发生越权行为、失职行为或执法不公等行为,都有可能引发重大的,派出所反到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严格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在公正、正义和效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执法能力,不仅是派出所提高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需要,也是公安基层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

综上所述,派出所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做好派出所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能力,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能力都无从谈起。只有把这四个能力建设好了,派出所才能真正驾驭一方社会治安,才能真正搞好社会防范,才能真正解决社会突出治安问题,才能真正“执法为民”。

二、新时期社会治安呈现的突出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变化势 必引起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治安问题已经表现的相当突出。

针对基层社会治安状况,初步分析如下: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勾结联合,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突出,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二是治安案件的种类和形式将出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当前侵财型案件高发,并具有流窜性、跳跃性、机动性的显著特点,对治安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增多,矛盾更加尖锐;四是开放型行业不断增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面临更大冲击,给场所、特业管理和内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五是劳动力市场趋于自由化,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带来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艰巨繁重;六是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及黑恶势力蔓延迅速,给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冲击。

三、当前派出所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制约派出所能力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上权限意识不清。职责与权限是对立统一的,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就要拥有相应的职权,职权是保证履行职责的必备条件。如果规定较大的职责而不具有相应的权力,那么,这样的职责只能是希望中的职责。在国家机构中,任何部门的职责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是在一定权限范围内的职责,公安派出所也不应例外。然而,现实中,派出所的职责远远超出其权限之外。其原因,一是公安系统内部,似乎认为派出所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包,凡能下放的职责无不下放到底,还向社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四有四必”。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于是,“问题主要在基层”。于是,开展集中教育整顿。二是派出所实行双重领导,所长进党委,派出所的党组织隶属乡镇党委,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有时成了乡镇领导对派出所工作的直接指挥。有的乡镇领导认为公安派出所是刀把子,权威高,有民警在场助威事情才好办。其实,离开了《刑法》、离开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执法依据,派出所并没有什么权威,弄不好还要威风扫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是派出所的法定职责。如果过多地把有限的警力挪着它用,做一些不应该做或做不了的事,那么,必然会影响派出所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发挥。

2、机制上机关化倾向严重。派出所是一线实战单位,所要应对的是24小时全天候都会发生的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活动。然而,机关倾向的工作机制,制约了派出所打击犯罪、维护治安职能的发挥。派出所的民警已经非本地化,各乡镇几乎没有住家的民警。早晨,从城里到乡下去上班,中午在所集体用餐休息,下午下班搭车回城。远离工作地,远离工作人群,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认识得不多,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正在消失。每个民警都有一个尽可能舒适的办公室,桌椅板凳空调饮水机,无论是审讯办案、调解纠纷,还是喝茶看报、上网聊天,坐在办公室自然都算是工作。内勤民警当然以室内工作为主,责任区民警也往往被困在桌案上。大量的台帐资料要填写,纠纷当场解决不能算成绩,只好带回做笔录。执法质量要求高,各种登记本子多,打防控主干系统全面运用,各类办案都要电脑操作,警务前移,屯警街面,警力向夜间倾斜,往往因办公桌的牵制而难以到位,社区警务也只好是有社无警。派出所毕竟不是机关,除值班以外,集中行动多,突发事件多,连续办案多,因此,夜间加班也就多。夜间加了班,白天还得照常工作,造成民警身心疲惫。

3、组织上警力严重不足。我国现有警察160余万,占整个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按人口平均是每万人只有12名警察,警力配置仅仅是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中国的一个警察干西方三个警察的活。同时,现在警察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改革深化,利益矛盾加剧,维稳任务艰巨。人口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加大,刑事发案增高。依法行政,提高执法质量,办案程序严密,成本增加。110报警服务台的开通,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被弱化,派出所的工作量剧增。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界线模糊,不事前介入,事态扩大了,还是公安的事。警力的布局也不尽合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犯罪率增高,社会控制难度加大,警力不足的矛盾却日益加剧,特别是我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警力不足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__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公安队伍建设视察组对广东、四川等六个省进行了专项调研,认为警力严重不足是我国警方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4、保障上经费严重短缺。公安经费短缺,不仅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派出所存在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相适应的。在不久以前的历史中,在同样的政府财政保障下,公安机关有蓝印户口收入,有罚没款按比例分存,有治安联防费,有外来人口治安管理费等。随后是被一刀一刀地被砍掉了,而财政经费却没有相应提高,更没有按照公务员四分之一的比例来考虑。在基层所队领导的工作日程中,有时队伍、业务要让位给财务。向科技要警力,办公无纸化,装备要更新,还要不断维护。公安车辆出勤率高,车损严重,又遇到油价不断地上涨,单靠市局核拨的办公经费无法维持派出所的正常运转。如何解决呢?主要靠乡镇政府,其次借力社会资源,再者拖欠挂帐,民警个人垫付。由此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公正执法会受到来自上面和侧面的影响,拿人家的,手软。有些案件不能得到深化,有些罪犯得不到及时归案,办案也要成本核算。不要说福利有所提高,办案还要自己先掏钱,民警的工作热情受挫。

四、通过加强派出所能力建设解决社会突出治安问题的几点思考

就目前派出所的现状和面临的治安形势,笔者认为,下列方面应作重点推进: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要解决当前突出的治安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治安现状,更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派出所队伍现状,知己而后知彼。实事求是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公安工作的思想路线。“形式主义”、“实事求是说假话”,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对上级机关的批评。其实,脱离实际,偏离实事求是的问题,不仅上级机关有,派出所也同样存在,突出表现在:(一)为谁执法。人民警察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牢固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执法依归。然而,为执法而执法,为人情关系而执法,为金钱利益而执法的现象是客观存在。(二)警察是事业还是职业。人民警察的誓词中写到:“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领导和组织上往往从“事业”的角度要求和规范民警的行为,似乎只要自愿加入警队,就要具备“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思想境界。然而,大多数人参加公安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以谋取工资待遇解决生活来源,保障家庭收入,这就造成管理目标与客观实际相脱节。(三)该如何立案。上级强调创平安时,发案率就呈下降趋势。当要争破案名次时,立案数也只好随着破案数的提高而提高。不是客观实际地反映治安状况,而是迎合领导的口味。基层公安派出所只有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才能在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上有所作为,才能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努力构筑灵敏的信息网络。

情报信息在现实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是勿用置疑。就派出所的角度看,要更好地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首先要构筑一张布局严密,触及四方的信息网络。这张网应当有三个层次构成:治安信息员、治安耳目、刑事特情。治安信息员,由基层组织的治保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治安耳目和刑事特情,他们一般由灰色人员组成,能够直接接触违法犯罪人员,因此要重点物建和培养。其次要注意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敌情、社情、民情,尤其是刑事治安方面的信息,都是我们收集的对象。我们基层民警每天都会接触和处理大量的有关信息,然而往往忽视对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没有及时报告所领导,没有将信息输入计算机使其得到保存与共享,影响信息效能的发挥。再者要及时研判与决断。反映到民警这里的信息,往往是事物的表象、片断、甚至是假象。我们的民警尤其是所领导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抓住点滴信息,及时研判,努力扩大信息面,达到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本质,果断作出正确的决断。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3、把预防性作为警务目标。

在公安工作中,打击与防范始终是一对相伴相随的矛盾。就公安机关整体而言,侦察破案,打击犯罪当然是钢性的目标。侦察破案是公安机关专有的职能,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但是,对派出所来说,应当侧重预防性的警务工作。这是因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派出所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预防性的工作放在首位。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破案、追赃、打击的救济措施,远不及少发案、不发案更有利于群众利益。派出所也要办案,但要限定为“因果关系明确、案情简单、无需专业手段的刑事案件”。为此,上级公安机关要在考核目标、奖励对象的设定上,给派出所以积极的引导,避免重打击,轻防范,急功近利。派出所的民警要克服浮燥心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屯警街头,增强威慑力、安全感。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防范能力。

4、大力加强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和民警素质建设。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6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确保警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强调:“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坚持以人为本,本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立足县情,优化整合警力资源,加大农村派出所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派出所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是新时期派出所发展的必由出路。一、__县派出所改革的实践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的__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__县”),东邻__市、__回族彝族自治县,西接__*隔河相望,北与__山水相依。县内320国道、省道平甸线、大保高速公路、大漾路穿境而过。全县国土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县下辖3镇(苍山西镇、漾江镇、平坡镇)6乡(顺濞、龙潭、鸡街、瓦厂、太平、富恒),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5个村民委员会。境内居住着彝、汉、白、回等17个民族,总人口10066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5。

地广、山高、人稀、居住分散的自然状况是漾濞县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20__年之前,漾濞县公安局按一乡(镇)一所设置,共设11个基层派出所,配备民警40人,占全局民警总数的45。其中,9个派出所达不到公安部的“农村派出所不少于5人”的要求。11个基层派出所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警力不足、装备落后、房屋破损严重的困境中。最终导致各基层派出所干警队伍思想不稳定,作风不实,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多数派出所处于有人接警、无人处警,有心出警、无力处警。一时间,群众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公安工作十分被动,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出路。

20__年11月,__县公安局党委在深入调研后报请州公安局和县委、县政府批准,对全县基层派出所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对原有的11个派出所进行整合。全县设一个分局、四个中心派出所。另一方面对局机关各部门按工作性质、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署办公,把精简出来的警力全部充实到基层,使派出所民警达到44人,占民警总数的50。改革后的上街公安分局管辖2个镇(原上街、河西两镇,现合并为苍山西镇,属全县政治文化中心。),面积366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配置警力16人,警用车3辆,建立了三队一组的警务运行机制;脉地中心派出所管辖1乡1镇(原脉地镇、双涧乡,现合并为漾江镇),面积377平方公里,人口1万5千人,配置警力7人,警用车2辆;龙潭中心派出所管辖鸡街、龙潭、瓦厂3个乡,面积398平方公里,人口1万6千人,配置警力8人,警用车2辆;富恒中心派出所管辖富恒、太平2个乡,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1万5千人,配置警力7人,警用车2辆;平坡中心派出所管辖平坡、顺濞2个乡,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1万4千人,配置警力6人,警用车2辆。局机关内设机构从20个减少到13个,全局88名民警中,一线民警67人,占民警总数的76.14。改革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对全县11个派出所作优化重组后,漾濞县公安局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了对一个分局和4个基层中心派出所的领导。

(一)以抓班子、带队伍为突破口,以抓制度、抓管理为手段,以抓纪律、抓学习为重点,以贯彻“五条禁令”、开展“大练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和“大接防”活动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

一是配齐配强科队所长,建设好领导班子,使科队所充满了活力;二是坚持从优待警,落实民警待遇。进一步规范、理顺了内设机构、职级待遇。落实好在派出所工作的民警的岗位补贴;三是重视民警的教育培训。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法,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集中训练,以会代训,请行家里手传经送宝,选派部分骨干到省、州公安局顶岗锻炼和组织民警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增长民警见识,提高民警素质;四是加强内务管理,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办法》、《车辆管理规定》、《节假日值班备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五是对刑事侦查工作进行改革,把贯彻落实刑事技术“两为主”作为“科技强警、信息强警”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刑侦大队负责侦破故意杀人等八类案件、系列案件、团伙案件、跨区域犯罪案件,中心派出所负责侦破其余一般刑事案件;六是以开展创建“平安漾濞”、创建“无毒县”活动为契机,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二)紧紧抓住中央政法项目实施的契机,不等不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

一是通过严格管理、增收节 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于工作中。三年来,投资400万元新建了公安刑事技术综合大楼;投资35万元新建了脉地中心派出所综合楼;投资26万元改、扩建了龙潭中心派出所;投资45万元修建了富恒中心派出所;投资30万元维修改造了上街分局办公楼;投资14万元购买了土地2.4亩,为平坡中心派出所的迁建做好了前期准备;二是多方筹资,为派出所购置了警用车辆、计算机、档案柜等装备。派出所、刑侦、看守所等一线实战部门现有业务车辆19辆,平均2.8人1辆,计算机34台,平均1.97人1台,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人口信息化管理;三是积极争取,确保公安机关公用经费的落实。20__年按年人均2.27万元的90核拨,20__年按100核拨,看守经费在20__年的基础上增加3万元。

二、__*县派出所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__*县公安基层派出所改革的实践是切合漾濞的实际的。通过此次改革,有力促进了__*县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实现了__*公安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的双丰收。

一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通过改革,派出所人员得到了加强,装备得到了改善,使公安派出所的战斗力有了突破,实现了农村派出所“两队一组”、县城镇派出所“三队一组”的要求,派出所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能得到加强。

二是刑侦、禁毒等专业队伍战斗力明显加强。稳定的社会治安状况,使刑侦、禁毒等专业队伍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贩毒等活动的能力得到突出。20__年、20__年漾濞县公安局连续实现了“命案全破”的工作目标,禁毒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无毒县”的创建目标。

三是队伍的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建立起一支召之既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四是各项公安基础设施有了大的发展,为今后的公安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部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全州公安工作考核中,从20__年全州排名末位上升到20__年的第三位。在20__年企业评议行政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中,测评满意率达到了94.31。20__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对改革后的中心派出所工作进行了调研,认为组建公安中心派出所思路正确,措施得当,集中了警力,整合了资源,战斗力有了提高,接处警有了保障,加强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大了社会治安防范力度,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派出所改革的不适应。组建中心派出所后,有部份乡镇所在地的派出所只保留一块牌子,民警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中心派出所上班,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用警不便,从而对组建中心派出所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对派出所的领导、关心、支持和理解不到位。

二是人民群众对派出所改革的不适应。在组建中心派出所工作中,办公地点的确定只能尽量选择在中心或者经济发达、治安情况相对复杂的乡镇,给部分边远地区的群众办事、报警、求助等带来诸多不便。还有部分群众对改革后的派出所是否能够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重任,各项服务工作能否到位还心存疑问。

三是警力、经费不足。成立中心派出所以后,派出所管理的辖区面积增大,出(处)警战线加长,警力不足,民警下责任区工作的时间没有保证,服务群众工作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各中心所经费保障不足,现有装备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造成运转困难。

三、对进一步做好中心派出所改革工作的思考

结合漾濞公安局中心派出所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进一步做好派出所改革工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派出所改革工作的前提。

要在认真分析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派出所整合的方案,报告县委、县政府,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同时,要深入被撤消派出所的所在乡开展宣传工作,向乡镇党政领导及广大群众宣传派出所改革的重要意义,充分考虑并努力解决群众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打消群众的顾虑,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为改革的实施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优化配置,科学撤并是派出所改革的关键。

工作中要按照相邻合并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地域面积、交通状况、治安复杂程度等。要在治安状况严重的地域设立中心派出所;在被撤消派出所所在乡设立警务站,由中心派出所派民警轮流驻点。同时,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方便群众报警求助,按照就近出警原则重新调整了各派出所的接处警辖区,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由中心派出所全面承担起辖区的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避免派出所整合后出现管理混乱现象。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派出所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落实派出所改革举措的基础。

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层派出所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干警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要组织干警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加强执法民警“三懂四会”(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拿自卫、会执法值勤、会管理服务、会做群众工作)培训,提高民警实战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派出所的管理,是落实基层派出所改革的根本保障。

在中心派出所的管理上,首先要抓好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选好派出所所长,配齐配强班子,把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战斗集体。其次,要重新科学划分责任区,民警定期、不定期深入责任区,种好“责任田”,切实做到警力下沉,指导联防队和基层治保会开展好治安防范工作,构建治安防控网络。第三,要完善派出所工作制度。建立了《接待群众制度》、《警情 通报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内部和外部联系制度》,分解细化派出所民警的职责任务,确保各项管理和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第四,要加强窗口单位建设,落实为民服务措施,兑现服务承诺,开展便民利民活动,落实代办证件、送证下乡等便民活动,从而解决因机构设置调整后给群众带来不便等问题。要坚持派出所民警街天到集市为群众提供服务制度,开展办证预约、送证上门服务,落实便民利民各项措施。

在做好派出所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明晰、权责统一、管理规范的考评激励机制。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完善派出所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派出所的行业管理、人口管理、情报信息、防范措施、侦查破案、基础建设、队伍管理等情况,重点考查发破案情况,并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通过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作用,把工作绩效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奖罚分明,以提高派出所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派出所的监督。

各中心派出所要在上级公安机关监督的基础上,建立派出所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及辖区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报工作的制度,定期向党委政府及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报社会治安情况,请求党委、政府帮助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派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本着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农村中心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派出所办公用房、交通工具、通信器材、电脑等问题。结合实际,按需配发,提高装备的实用性。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车辆等装备的使用管理,确保性能良好,发挥作用。要进一步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优先保障派出所公用经费,让派出所集中精力做长期性的基层基础工作。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7

一、档案工作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档案工作是民主党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民主党派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工作必须服务到位、管理到位。以参政议政工作为例,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中心工作,大量参政议政信息来自民主党派的基层单位,如何利用好这些信息,实时保存这些信息,及时检索查阅回顾相关信息,都是民主党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许多参政议政的信息并非是为一时之需,许多潜藏在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和缺陷并非能即时地被人们所认识和窥见,而在民主党派的党员、会员中存在着众多的智力资源,他们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的建言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档案工作之一就是要保存好这些“待开发”的信息,建立资料完备、检索便捷的档案库,为参政议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机关工作中,档案工作经常要参与其中,比如民进北京市委的六十年会庆,就是要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来反映民进市委与中国共产党携手走过的整个历史过程,激励广大会员和机关干部发扬光荣传统更加努力地做好参政党工作。在会庆筹备的各项工作中,档案工作被史无前例地推到一线,这是对民进市委会多年来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阅,也为民进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其次,档案工作的对象是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档案是伟大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民主党派的档案,更是以真实过硬的凭证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主协商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保存了鲜活的历史遗产,同时民主党派的档案是中国主流政治记忆的延伸,是支流文化不可替代的补充;民主党派的档案对社会的局部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文化传播作用和资政决策的辅助作用、社会调解作用等,因此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直接或间接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服务。

二、 民主党派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民主党派的个别党员、会员受国外政治思潮和市场经济发展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对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无法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反映在机关档案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重视不足,观念亟待更新。从民主党派的发展来看,其组织建设缺乏中国共产党式的严密与系统,民主党派管理的主导思想和工作理念相对原始,对档案工作职能、意义的认识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造成档案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工作都徘徊在较低水平。第二,档案工作程序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由于民主党派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造成档案工作在收集、归档、检索、借阅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个别领导缺乏档案的常规管理意识,在借阅之后经常不归还,档案员在管理档案中责任意识不强,对借阅的档案较少记载登记,造成民主党派档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党派的档案室内部资料存放混乱,许多文件、声像资料杂乱堆积,既无记录可查,也无人知道其内容,检索、查阅更无从谈起。第三,档案工作制度有待健全与完善,制度建设滞后。民主党派的市委机关对档案的管理一般都有制度可循,但这些制度都有待健全与完善,个别党派有借阅制度和保密制度,但鉴定销毁制度和统计制度涉及不多,还有的党派缺少电子档案制度等,这里反映出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缺乏可持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意识,从观念和工作理念上亟待加强。第四,档案管理干部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素质。民主党派的档案员多为兼职,而且流动性大,个别党派一两年就换人,造成一方面上级政策措施难以贯彻,另一方面,民主党派档案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切实提高,造成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相对比较被动,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难以提升。

三、新时期民主党派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局面

首先,以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统领民主党派的机关工作,对档案工作的基本理念重新进行梳理。

2007年7月,北京市档案局发出了《北京市档案局关于印发的通知》(京档发〔2007〕1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和《通知》)。《实施细则》在界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时,立足于立档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及其形成文件材料的实际情况, 体现了“以我为主”的思想。这种思想有利于改善机关归档不完整、操作性差强人意所造成了归档范围不清晰、不确定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改变业务处室部分同志意识中存在的误区,转变其认为档案人员督促归档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增加工作量的不情愿思想;个别档案人员因工作忙而出现的归档遗漏和不全现象得以改观。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念转变了“开展此项工作仅仅是各部门配合专职档案员”的错误观念,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实际上是一项双赢的举措,规定出台的过程正是各部门进一步明确本处室职责的过程。拥有一本“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本处室该干什么,每项工作会形成哪些文件、哪些文件应该归档和它们的保管期限便一目了然,逻辑清晰,目标明确,使档案员的归档工作有了可以依靠的规范,今后即便是人员变换,立卷归档工作也能有效地衔接起来(当然这份文件并不是终极的规定,随着各处室的职能调整,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也会发生变化,此项规定自然要做相应的调整)。这种新的理念有效的促进了民主党派各处室对自身工作职能与短期、长期工作目标的思考与整理,并围绕立档处室单位的自身职能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文件材料的业务内容、种类、载体进行规范。这样始终强调“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的档案工作模式,即“职能活动驱动模式”的档案管理工作新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在说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下级机关来文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时,也是以其与立档单位职能活动联系的紧密程度及价值作为考量的重要依据,从而大大清晰了档案工作的整体思路。在进一步梳理机关工作的同时,也将各部门领导和干部对档案工作的理解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梳理。

其次,引入“前端控制”理念,将民主党派电子档案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事业正处于一个被重新梳理和重新认识、接受的时代。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关于档案工作的先进理念,有的学者明确强调,档案工作者要重新考虑他们在文件“生命周期”中进行干预的时机,甚至认为这种重新的考量应该针对这种“生命周期”本身。国际有关组织也在进一步研究符合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方法,比如将“干预的时机”确定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把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许多“后控制”手段提到最前端,主张“在文件形成前采取行动”。还有学者将这一思想称之为“电子文件时代的新思维”。

前端控制是档案管理工作环节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即将档案工作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和归档管理工作中,彻底转变原有档案工作“后控制”的传统做法,这种理念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富于时代感和创新思维。民主党派的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更新理念。在这方面,前端控制理念为民主党派档案工作的提升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机关工作的电子办公系统的设计与策划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标准。结合北京市政府2009年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精神和具体措施,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因此,电子文件在民主党派的办公系统中,将越来越多地承担重要的交互任务,电子档案工作更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抓住新时期的有利时机,切实为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

四、具体保障措施

民主党派档案工作的具体实施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从上到下、从主委到普通干部,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民主党派成立由主委或秘书长作为组长,由办公室主任作为副组长,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为组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协调北京市档案局关于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具体工作。第二,做好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宣传工作,聘请业内人士开展讲座。对归档范围引领机关工作的主体思路进行解读和宣传,特别是“自我为主”的“职能活动驱动”的工作模式和前段控制理念,也要适时进行宣传,以期彻底摆脱民主党派固有的传统档案工作模式的束缚。第三,对专职和兼职档案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贯彻《归档范围》和《通知》的主要精神,切实为新时期档案工作做好人员素质和思想层面的准备。第四,由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整体布局,进行工作部署。第五,由档案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各处室领导和普通干部对本处室职能进行梳理,形成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第六,邀请北京市档案局和统战部相关领导到市委会检查指导档案工作。第七,通过检查指导再对专职和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更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履行参政党职能,进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对档案工作缺乏长远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使得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未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相关文件的出台,为重新整理民主党派档案、重新规范民主党派档案工作,提升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只有及时转变观念、纠正以往对档案工作的错误认识,进一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使民主党派的档案工作彻底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将民主党派的机关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鑫:《电子文件呼唤前端控制》,《档案学研究》,2004年第6期。

2、李彩香:《关于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编制的若干问题》,《广东档案》,2007年第3期。

3、李维瑜:《对新修订“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初步认识》,《中国档案》,2007年第5期。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8

一、主要做法

㈠吃透上情,把准县情,精心组织实施选派工作

一是吃透政策,统一思想。县委在认真研究中央、省、州党委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选派干部工作,制定了《关于从县、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选派对象、条件、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类型、任职时间、选派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对选派干部的待遇、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在县委组织部成立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工作办公室,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工作。

二是严格把关,选拔优秀干部。为真正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任职,县委明确要求选派干部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心、责任感强,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公道正派,遵纪守法,身体健康。选派方法采取在县、乡(镇)机关部门干部职工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派出单位进行初步资格审查,报县委“选派办”审批,乡镇党委发文任职,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对选派对象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严把选派干部入口关。

三是加强培训,为选派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好基础。针对选派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县委“选派办”就农业农村知识、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知识,对选派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帮助选派干部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㈡建章立制,严格考核,为选派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严格考勤制度。要求选派干部每月在岗时间不少于20天,因事、因病请假,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由村党支部书记审批,4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审批,5天以上的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后县委组织部审批。

二是建立实绩考核制度。对选派干部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平时考核结合不定期的工作检查进行。年度考核方法:选派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单列,按选派干部总数的30%安排(不占派出单位及县乡考核指标),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派出单位参与,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具体负责,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作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对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派出单位重新选派。任期考核:选派干部任职结束前,乡镇党委会同派出单位,对选派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含在岗情况)、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㈢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为选派干部能力提高创造工作环境

为避免出现选派干部只挂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难见效果的现象出现,切实加强了对下派干部的管理。

一是强化下派干部履职意识。为了使下派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免去了下派干部原任职务,及时把下派干部的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明确下派干部任职期间,不得随意调动工作,选派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准把选派干部抽回原单位工作,选派干部不得擅离工作岗位。要求明确给下派干部进行分工,给他们定责任、压担子。制定了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标准,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以此督促下派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

二是保证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要求下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选派干部的考勤工作,每月月底由乡镇党务副书记审核选派干部考勤和组织部审核的三级联审验证考勤制度,强化了下派干部的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在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听取村“两委”班子对下派干部的评价,征求干部群众对下派干部的意见建议,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有能力有思路的选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力没经验的,请优秀的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有思路的,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四是强化选派干部的理论学习。针对下派干部忙于村务工作,荒废学习的情况,要求下派干部每天学习半小时,以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形式,督促下派干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是明确选派干部的管理责任。选派干部以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管理为主,选派单位协助管理,由各乡镇党委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自2005年9月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加强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大多数是党员,党性较强,党务工作相对熟悉,到村任职后,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农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大了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选派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昼访夜谈,知百姓难,解百姓忧,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为下派村办好事、实事,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㈡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次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文化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村级组织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服务广大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派干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所在村经济、社会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帮助“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㈢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争相到基层经济建设主战场去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一些偏远困难村的村委会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四面透风,有的村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到村任职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还有一部分到村任职干部家庭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都能够认识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在困难条件下创业是磨练自己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一方面,到村任职干部到农村服务,深入群众,熟悉农村,培养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下派锻炼,使选派干部汲取了群众智慧,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成为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能力上合格的干部,在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锻炼下不断成长。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9

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派的参政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深化认识和改进工作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

正确认识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在认识和把握参政议政工作时,应明确如下几点:

(一)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规范和有责任的政治行为。

中共中央《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派章程总纲中也明确: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些原则和派参政党的性质、地位及作用,规定了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即: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有规范要求的和有责任的政治行为,要求承认并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系内开展活动,遵循现行政治体系的运行规则、运作程序、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要求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服从于和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崇高理想,与中国共同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只有如此,派才能使自己的参政议政工作纳入国家政治体系,并受国家政治体系的支持,在这一政治体系的框架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才能有为有位,形成合力,得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赞同支持,在实现宏伟目标的伟大事业中,取得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有效的成果。

(二)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有组织和有秩序的科学行为。

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高层次的政治性活动,本身具有权威性、广泛性、代表性、科学性和独特性。这一特点要求派的参政议政工作,一方面应从政党的层面着眼,从参政党的职能出发,要敢于和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地代表和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合理愿望和合理要求;要通过自身的信息渠道,了解和研究社情民意,把成员中分散的意见、建议、批评和要求,转化为集中的、有组织的、科学的参政议政行为;要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维护安定团结的工作;要组织和动员广大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成员的政治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和引导工作,使他们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建议,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整体行为。

派的参政议政工作,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和相对固定的基本模式。在层次上,有中央的活动,也有地方组织的活动;在形式上,有通过组织进行的,也有以个人身份进行的;在内容上,则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总的是参与决策、参与执行、参与咨询、参与监督四个方面。具体来说是民主协商、参加人大、政府任职、参加政协、特约工作、对口联系、课题调研、书面建议、动态反映、协调关系、参加检查、支边扶贫、咨询服务、外事活动、对外联络、岗位奉献等十六项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十六项具体工作,构成了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机整体。因此,认为民主协商、政府任职是少数领导人的事,与大多数成员无关;认为咨询服务、智力支边是不务正业,与政治无关;认为参政议政起不了什么作用,难以有所作为等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四)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实践行为。

实践性是我国派的一大特征。我国派不同于西方政党那样的主要在政坛上清谈和相互攻讦,而是在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实践中作出贡献,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不断前进。这一特征决定了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有一个在理论上不断探索、政策上不断完善、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共中央《意见》明确了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共中央《意见》公布以来,派的参政议政工作在实践中又丰富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形式。如特约人员工作由“四员”发展到“七员”,派领导人参加外事活动,派领导人联合考察和专题调研,派与中共地方党委、政府联合进行的区域性、地区性建设与发展合作等。因此,对派参政议政工作的认识上,还

需把握两点:一是参政议政工作不能一下子尽善尽美,本身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求过快、过急、过高是不现实的。二是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理论,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形式,开辟新领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参政议政工作,固步自封、僵化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五)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一种团结和提高成员的多功能行为。

建国初期同志曾在一份关于派工作的材料上批示:“一个政治团体不谈工作,是无法维系成员,也势必永远陷入人事纠纷中。此件中所说找出参加和配合文教工作的办法是必要的,其他派恐亦须解决此问

题。”这一批示很好地说明了参政议政工作在派团结、维系成员和提高成员素质中的特殊作用。派成员参与本单位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而组织广大成员投身于参政议政的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广大成员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认识,认识和体验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传统,学习正确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经验。在参政议政的实践中提高成员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派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派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多党合作的认识程度和为派创造知情出力条件的程度;一方面也取决于派自身思想建设、机制和队伍建设所达到的程度。前者是外部条件,后者是内部基础。从内部基础看,派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在各级领导人和广大成员中,进一步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参政议政意识。

参政党的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派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正确的参政党意识应包括这么几项内容:一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有深刻的共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着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方向。派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认识程度越高,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就越强,发挥的作用就越好。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起构成我国政治体制的框架,又界定了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派应恪守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对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派才能自觉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正确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团结合作的意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是派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是派政治上、思想上的一条主线。牢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就是要加强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意识;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意识;加强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和中心任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意识;加强在团结和谐、民主求实、协商沟通的气氛中进行参政议政的意识。

四是充分认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本质区别,深入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自觉抵制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影响。

(二)在1997年换届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中,注意交接好派老一代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正确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传统和经验。

1997年,各派中央和省级组织将举行换届,要顺利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的同时,圆满完成老一代领导人同新一代领导人政治交接的重要任务。政治交接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使派老一代领导人在几十年的历程中积累下来的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亲密无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和正确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宝贵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派弥足珍贵的一笔政治财富。派老一代领导人在广大成员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个人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专业造诣、社会影响、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他们热爱派工作的敬业精神和领导广大成员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卓越才能及宝贵经验,这是派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修养和工作上继承派老一代领导人所创立的光荣传统,学习老一代领导人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弘扬老一代领导人的道德情操,是对派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要求,是新一代领导人尽快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参政党领导人,领导广大成员进一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着力培养一批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

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最终要通过个人来完成。派成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对派的社会形象、作用发挥都有相当的影响。派老一代领导人,不仅是一个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也是享誉中外的社会活动家。他们以自己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了派的影响,为派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1997年派中央和省级组织换届实现新老交替的任务后,老一代领导人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新一代领导人将走上领导岗位。而新一代人士中,相对来说,专家学者多,社会活动家少,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也较少,他们进入领导岗位后,角色转换的跨度较大,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个适应周期。因此,培养一大批新一代社会活动家,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摆在了派的议事日程上来。

社会活动家产生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大课堂中。派和有关方面,要通过铺台阶、搭舞台、到实践中锻炼等方式,尽快培养出一批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应是继承老一代传统的、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即具有坚定、清醒和敏锐的政治素质;民主团结、不断进取的思想水平;铁肩担道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学识渊博、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善于统筹协调、具有深谋远虑领导才能的人。

(四)建立健全服务于参政议政的各项工作机制。

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是参政党的组织行为。随着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必然要求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给予组织的保证。主要机制有;一是组织网络机制。就是通过在领导班子中明确专人负责、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等措施,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督促推动本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通过组织机构和网络系统,将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参政议政工作,纳入统一的系统,将参政议政工作,建

立在集中成员的集体智慧之上;将提出意见建议的工作,建立在选题、立项、调研、论证、定稿的科学程序上;将推荐参政人员的工作,建立在民主集中、优中选优的选拔制度上。

二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的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广泛深入地收集、反映成员及所联系群众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态度,对中共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意见建议,对形势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反映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形成本党派的意见建议,供中共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研究采择。

三是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机制。就是要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科学、规范的程序和制度。在组织发展中,注意发展代表性大、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人士;在领导集体成员和工作骨干的培训中,增强学习参政议政传统、经验和方法的内容;在派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注意发现和选拔有参政议政才能的人才。使组织发展、领导集体成员和工作骨干的培训、新一代代表人物的选拔,同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派出所法制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边防派出所;群众工作;现状;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公安边防派出所做好群众工作既是部队传承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

一、当前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沿边沿海经济发展,公安边防部队承担的任务日益繁多,个别基层派出所警官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还没有完全适应,群众工作不愿做、不会做、做不好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警民“鱼水情”疏远

公安边防派出所少数警官思想上缺乏对群众工作在公安边防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有的认为群众觉悟低,工作难做,放不下“官”架子;有的对做群众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能推就推,这都会伤害群众感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2、工作作风不踏实,部队“公信度”降低

公安边防派出所少数警官开展群众工作存在“搞形式”、“一阵风”等现象。比如入户访查只走访登记,不与群众沟通,缺乏客观评议和整改,赶进度、搞突击,不但群众反感,工作也难见成效。

3、群众基础不扎实,工作“不会做”突出

个别公安边防派出所警官不会做群众工作,表现在群众工作方法少,或者群众工作方法僵硬、教条。有的甚至不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不充分尊重群众生活习惯,不顾群众感受硬性开展工作。群众心里不顺畅,对派出所警官有负面情绪,自然难以良好沟通,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二、公安边防派出所开展群众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群众工作水平低,导致警民之间不和谐

由于体制原因,公安边防派出所警官固定岗位工作时间不长、个人经验积累比较少,人员调动又比较频繁,新同志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比较少,“不作为、乱作为”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群众对公安边防派出所不信任、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警民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了派出所警官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提升。

2、民间矛盾纠纷调解牵制了警官大量的工作精力

随着边防辖区经济大开发,由改造拆迁、工程征地、滩涂归属、海域权益、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辖区的和谐稳定。面对各种矛盾纠纷,一方面由于群众传统的求助观使群众一有困难就立即向边防派出所求助,甚至有些问题不属于边防派出所管辖范围;另一方面,公安边防派出所要抽调大量警力去处理矛盾纠纷。[1]调解工作牵扯了边防派出所警官大量的精力,加剧了工作压力,客观上影响了警务效能的提高。

3、群众整体需求提高,增加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度

随着法律意识增强,群众对边防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以前靠行政资源能够调解、靠道德规范可以化解、靠村规民约可以预防的拆迁、征地、劳资、邻里和家庭矛盾,转变为要求边防派出所解决的问题大量增多。越来越多的非警务活动将边防官兵推向少数群众的对立面,容易引起部分群众不满,造成群众需要警察却又不信任警察的现象。

4、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当前社会形势下,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法制意识以及行为准则都在发生变化,个别群众从个人利益出发,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民主不讲法制,派出所警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纠纷双方矛盾激化,甚至“引火上身”,造成新的警民纠纷,严重影响了派出所警官开展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公安边防派出所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2]。实际上,群众工作的开展应抓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公安边防派出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面临着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刑事案件和多发的压力,也普遍存在着严密控制社会面与警力不足的矛盾。而人民群众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做好群众工作是边防派出所广大警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动员群众,才能有效地防范、发现、揭露和制止犯罪,有效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社会治安。

2、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融入群众当中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非一日之功,边防派出所警官必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始终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一员。首先,树立“民本”思想。即做好群众工作要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开展工作;其次,树立“民生”思想。将“民生”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中,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待,积极回应,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第三,树立“民权”思想。主要是尊重群众、爱护群众,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利,做群众的知心朋友,使群众有话愿意向边防派出所警官说,有事愿意商量。边防派出所警官也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形成良性互动、警民水融的新型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