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工作反思十篇

时间:2023-04-13 08:16:22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1

【关键词】新课改 班级工作 策略

新课改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沉寂的德育教育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之后,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那么,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将如何应对?现实告诉我们,德育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的原因。新的德育教育现象,逼迫我们作出深刻的反思。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1.以正确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人。当你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接触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你靠什么办法去凝聚这个班集体的力量?我想,单靠纪律―老师班主任的严厉是绝对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强班强师、和谐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那么如何营造这样的一个良好班级舆论氛围呢?我认为,关于在于建设一支自我管理的队伍,在于班级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这包括班级墙报、学习园地、教室布局、学生专栏、班级教育、学生言行、人际关系、衣着穿戴等等。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力量,这个工作应贯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内容。

2.以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锻炼人。班主任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在学生学会自觉自治时,班级才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强有力的集体。在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营造一个学生民主自治管理氛围,是必由之路。它必将促进学生个性与班级群体个性的相互影响,锻炼学生素质,实现班级良性风气之目的。营造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要贯彻“教师管理为主导,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原则,如“文明行为达标竞赛”活动中,每天一次的学生评论,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班干部的选拔任用,采用了选举制与轮换制相结合的方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班级每学期两次以上的文娱表演,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在班级的“国际舞台”展示自我机会。以此等等,培养了一批批班级平等意识的学生,锻炼了他们、丰富了他们、创造了他们,并以此赢得了他们。

3.以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发展人。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竞赛机制的引入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法则体现。作为教育素质之一的班集体建设必须培养的就应该是融合作与竞赛于一体的班级氛围。在这种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只是作为其中的组织指导、学法指导、生活指导、管理指导甚至于旁听服务。学习提高,靠的是学生自我的管理、合作、竞争。

二、学生的自主管理与班主任的引导相结合,相得益彰

在班级实行民主管理,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学生的思维层次、认知能力的不平衡,单纯的自我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也不现实,自主教育如果放弃引导,就会放任自流,教育效果也就会落空。只有把引导和自主、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出来。我班的孙斌强同学是个智商、情商都不低,只是态度不端正的孩子,对待他,我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教育他,先是肯定了他敢于和好同学比学习的劲头,又指出了他的行为习惯的种种不足,让他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我又让一些好同学盯紧帮助他,时时提醒,现在的他在思想和纪律方面,对自己有了约束力,自主教育在他身上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三、班主任要有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敢于否定与怀疑的意识、承受能力、决断力群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等,并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奋斗目标,确定阶段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是时展的需要,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责任。

四、班主任要用威信“征服”学生

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的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和的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有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学生”。刚开学的时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不熟悉,学生的也都“文明”。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之间的“文明”是暂时的,都在互相观察,也在不知不觉的洞察着我的一言一行;在摸我的脾气和习惯,以便伺机“行动”,基于这类情况,我注意在各个之所长,力求用最短的“征服”。工作中,我言必行,行必果。与学生相处更是言而有信,实事求是,凭借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体会到――我是最好的朋友。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2

这些工作内容有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包括学生上学放学组织、课间操组织、课堂学习期间听课、作业、活动、守纪等方面的全程监控,包括班级卫生值日、突发事件处理,还包括学校每一天随时可能分派下来的应急性工作或检查,可谓纷繁杂乱,让人应接不暇。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班级事务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班级管理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肯定会陷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忙乱局面而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会使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有计划性地实施,这样的班级管理才会忙而不乱,井然有序。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过好每一天呢?我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前制定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班主任对学校布置的学期班级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教学周期的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本班级的学期活动思路和构想;开学后,即根据学校的月度工作安排和班级管理的具体需要制定出详细而可操作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把班级管理的工作内容分解细化,使其具体化、精细化、可操作化;学期中,要及时依据制定出的工作计划开展活动,实施班级管理。同时在制定班级学期管理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为每周的活动安排留有余地,不要把每一周的活动都排满,要留出适当的机动时间,这样便于穿插具有机动性和突发性的应急活动,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忙而有序。

二、建立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单打独斗,毕竟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力量也是有限的。要在班级中建立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定期对管理团队的成员进行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班级管理执行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活动,使班级管理主动化、全员化。从而激发和调动全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我要管”为“不用管”,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生生参与的理想境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管理。

三、加强交流学习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多与其他班主任加强对话与交流,共享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有效方法,以求得取长补短的多赢效果。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研讨等机会,把其它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领进门,在自己的班级生根开花。一个虚心且会爱学习的班主任,其班级管理工作必定会更为高效,也更为省心。

四、家校结合共赢

现在不少家长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教育与管理,个别家长对于学校教育他的孩子很有意见。所以我觉得首先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家校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要顺利开展家校合作工作,就必须建立在学校和家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让班级里有威望的家长来协助管理班级,建家校联系网络,及时通报学生表现,并督促家长采取多种监督措施,确保学生时时处于有效管理之下,这样才能提升班级管理品质。

五、及时反思总结

对于一个热爱班级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的班主任来说,每天一反思,每周一小结的反思总结很重要。繁忙的一天工作结束后,班主任要挤出时间对一天的班级管理进行追问式反思,问一问今天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工作没做?还有哪些工作没做好?应该如何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特别是对于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多角度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利于下一周班级管理工作的更优化。应该说,只有坚持不断反思与总结,班级管理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1引言

在学校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抓好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我国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基本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尽力克服一切难题,积极创新,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中的理论建设、教育模式、工作方法等方面需要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多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给出对策。

2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全方位实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具体实施是由上向下逐级进行的,但效果却出现逐渐递减的现象,甚至在最后一步,具体到每个人的时候,这种效果较差,甚至可能会出现副作用。通过实际的观察与调查,很多学生接受完思想政治教育后的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可能止步于学校方案制订这一层面,流于形式主义。还有一个问题是集体观念,随着大学生在高等院校里学习、熏陶了四年,很多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很令人欣慰的。然而,学生个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班级建设情况却呈现出年级越高,集体荣誉感与之成反比现象。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分析与反思,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当学校在逐级做工作的时候,总是想当然,理想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从影响学生的外部条件思考,比如,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重视自我,敢于挑战权威,但却缺乏信仰和协作精神等。思想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现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所有问题的根源。

3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里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政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有走过场现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当工作任务下达到各个学院的院系责任人、学生会干部等团体、个人时,这些相关的具体实施者,为完成任务而工作,往往使用命令、强制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与接受教育的群体脱轨,很少与学生群体相互沟通、了解。只是听从上级的要求,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而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只是生搬硬套,强制性地传导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广大学生能否接受或者是否愿意接受,过于注重“形式主义”。第二,班级建设缺失主体地位。从学校这个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执行的是科层制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外部评价导向的目标管理。从学生主体这个角度来看,在学生管理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院系的党组织或者是学生会,班级则是所有一切组织团体里的最底层,根本不占据主要的影响地位,相当于是被教育的团体。因此在这一现象里,班级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是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边界。而且学生也把班级里的班委会和团支部看成是一种“管理机构”,因此往往对班团干部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有天然相悖的想法,导致班级里的各个委员不能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班级同学那里又不能被接受,最后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但是班级的班委会和团支部是保证这种工作实施的中坚力量。第三,思政教育管理活动往往都是单向的。学校里的相关工作大多都是上级安排下属去执行即可,而且是逐级实施,所以学院方面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从来都没有给学生直接实施的机会,征集学生和班级意见的情况也是极少发生。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时不少只是校级领导的一厢情愿,尽管领导辛苦规划,但是学生们并不能接受。学生缺乏对学校诸多教育活动的认可,因此管理工作最后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第四,轻视高年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在实施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反映,往往年级越高效果越不理想。学校的执行要求、规章制度上,对高年级的要求往往会比低年级的要求低。大一的学生可能受是高中集体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丧失集体荣誉感,部分班级到二年级的时候,集体活动可能就仅仅是形式化了。

4思政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优化决策程序,改变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单向性。院系要建立相关的活动决策控制机制,开展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改善思想教育的民主性,加强班级建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不同的院系可以因地制宜制订自己的审批机制,各种审批过程、决策过程都需要详细的方案,而且有下级向上级,由广大学生反映至班级干部,再由班级干部反映至院系等相关负责人的渠道,形成双向决策式,提高学生对思政管理的认同感。第二,转变教育管理思想。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为学生的理念服务学生。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批判相关负责人的“官架子”,提高责任人服务、务实的思想。班级是学校里教育管理活动的最小基层组织,但也是各种组织结构的中心,应当努力确立班级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可以只作为一个被动的形态结构,要大力加强班级建设,明确班级是学生管理工作组织中心的思想意识。第三,加强班级建设,完善院系与班级、学生的沟通建设。班级建设是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学校要为班级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以及物质保障。沟通是消除矛盾、传递思想、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要建立平等的沟通桥梁,鼓励学生反映问题,而且要保证学生的反映要得到回馈,否则容易打消学生行使自己权利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春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9):247-248.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4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面对课程改革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班主任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主动转换教师角色。

首先,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育更有实效性,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反之,疏远、冷漠、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必然会降低教育成效,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效果。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还在于班主任。为此,班主任应该不仅要把学生当作是受教育者,也要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应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

其次,班主任教师应当坚持“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观。学生不仅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能考高分,还应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反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自然有多种,有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限等因素,但我们不能不反思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的教育观、学生观是否存在问题。实践证明,没有班主任教师观念的更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精神”的体现,没有长期的、科学的引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很难做到。所以,班主任应该首先认真思考全面发展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导向,掌握科学的管理育人方法

1.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班主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最重要任务就是带好班级,促成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以良好的班风来影响感染班级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新时期,社会价值多元化,学生思想复杂化的形势下,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新课改工作,班主任必须强化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立班之本,力量源泉,班级任何一名成员都要珍惜班级荣誉,都要以班级荣誉为重,心中有集体,行为上才能约束自己。

2.班级管理必须抓重点,抓常规。班主任工作面多点广,从学生思想教育到学习指导,从体、卫、劳行为指导到课外生活指导,内容繁杂、责任重大,但班主任一定要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工作要有条理,有预见性、针对性,要讲实效,不要自己忙得不得了,但工作成效并不显著,问题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特别是初建班级的班主任一定要把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严抓严管。没有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没有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选配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班干部是班级学生骨干,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如果能选择、培养、使用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能有效地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指导,有利于班级的建设。我认为班干部的选配,既要尊重民意,也要建议指导,民主要集中;要注重培养锻炼班干部,做到多指导、敢放手;对班干部既要严要求,又要充分信任,一定要帮助他们在班级树立班委的威信。

三、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5

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常规,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为提高教师互动交流力度,促进各自日常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化发展,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一日活动常规,特组织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学习别的班级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换,彼此体验,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

3.认识、了解幼儿园各班每位幼儿,加强师幼之间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换班级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配班时间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安全责任随所在班级而改变。

2.互换班级研讨活动

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各自教研活动时间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发现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讨优化一日常规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3.互换班级反思活动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写出个人对于本次互换活动的反思和小结。意在发现别人优势,体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工作的辛苦,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换班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学习

经历了两周互换班级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了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了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每位教师都与幼儿园内其他7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师都有两次机会去另外3个班级进行组织教学,充分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换班期间教师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每位教师。

二、换班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

换班活动结束后,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研讨了相互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畅所欲言,纷纷肯定其他班级工作的亮点,对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两位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比其他班级更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两位教师对幼儿倾听、进餐、户外活动等一日常规的良好培养;看到到中二班幼儿自我管理的效果与提高幼儿自律性的优势;了解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对幼儿喝水环节的有效组织。

三、换班反思活动明确班级管理思路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6

反思性理论 反思性教学 思考能力 随班观摩 学习共同体

一、反思性理论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多数国家的教育界兴起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师培训理论——反思性教学。它强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提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结果以及教学价值系统和背景进行全面的反思,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学组织水平,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进而形成时刻反思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对自己的知识容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模式有个很好的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教学,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反思性理论不仅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反思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波斯纳提出: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使其更具合理性。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作为教师本人,要认识到反思既是一种内省,也是一种批判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能力,不仅要有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的著作《动机论》中提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就会有更高级的需要。教师有被认同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故会反思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情况及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促进自身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

二、反思性理论教学策略分析

著名的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这本著作中,对反思性教学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其书中,熊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有这样一种阐述:“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和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对这个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反思性理论进行教学时,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首要的目标。其次,通过教学实践,使教师无论从教学水平,还是自己的专业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反思性理论在我国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也面临着许多具体实施的困境。因此,还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对症下药,改善目前反思性理论实施的困境,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1.反思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自我反思

每个教师都需要时刻意识到班级教学和管理是一项大的工程。只有意识到这点,教师才会懂得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才会时刻告诉自身要反思自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方式和行为。自我反思的价值是相当大的,它不仅有助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此外,教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一个示范作用,也就是增强榜样的作用。作为教师,他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可以以教师为自己的一个榜样,教师可以为自己本班级的学生们起到一个正面的积极引导的作用,这将有助于将来班级的进一步管理。当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时候,这必将有助于教师走上一条专业化的班级教学和管理道路,并且有希望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的班级教学管理人员。

反思可以说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档案,这其中包括对课程设计、教师课堂教学的录像、一些相关的文字记录以及教学笔记等等,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然而,反思活动的发生所维持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有限,往往并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反思有倦怠之势。

2.丰富反思方法

第一,随班观摩。随班观摩就是去观摩其他班级的一些班级教学、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方法。通过随班观摩这种形式,能够从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及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反思自身的一些教学和管理行为,特别是班级教学和管理方法,这对于以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通常的观摩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行为,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此来避免今后会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分析,比较并辨别,将其他班级好的一面应用到自己班级教学和管理中。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有助于教师管理反思思维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于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是相当有帮助的。

第二,写反思日记。目前,很多教师都能够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记录,教师可以很直接并且很简单地实现自我监控并且自我分析。更加具体地说,反思日记就是把自己头脑中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些数据符号来进行有效地外化,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文字不断地去分析、回顾和研究,以此来改进班级教学和管理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写反思日记是没有任何要求和固定格式的,这就是说,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来记录生活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充分地去展现自己的记录风格与写作特色。

第三,建立反思性学习共同体。不同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没有两个教师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说,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班级的差异管理,需要教师去观察彼此的管理行为,在观察之后,各个教师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以促进更好地发展。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之处,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进行适当的借鉴,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品质和质量。随着计算机的高度发展以及普遍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取得相互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借助计算机实现相互沟通的实验表明,建立学习共同体不但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清晰的思维,而且其他教师提供的教学管理反馈往往会激起教师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班级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发展。

3.边学习边反思

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并非自我形成的,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一些管理问题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析班级的管理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的管理水平能迅速提高,而且班级教学和管理也更有效率。最终,教师可以更好地改进班级的管理,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班级教学和管理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有效的班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养成反思意识的首要因素就是要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反思的价值。只有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逐渐变得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并且不断地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想向着学者型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开阔自己的视野,对一些敏感问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更要具备优秀的教研能力。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体现“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教师认识到了反思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对待反思,用反思的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4.师生互动反馈

现在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班级教学和管理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在班级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班级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所以,不应该把学生放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被动地位。通过民主、信任、合作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增进师生感情。从学生方面讲,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班级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内容、效果等做出一系列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感受与需要。所以,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地位,并大量收集来自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效果的评价,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对班级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对班级教学和管理行为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小结

教师有必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不仅在教学活动前要进行反思,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也要进行反思,更要在教学活动后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前主要对备课进行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进行有目的的准备和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或者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特点,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以便于能够及时改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在向学生讲授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的反思是最常见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师最常用到的反思形式。在这个反思过程中,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及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1] 郭英,谢名春.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 仲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3] 胡波.浅谈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2(6).

[4]李玲.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刍议.东岳论丛,2012,23(3).

[5] 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外语教学.2011,24(2).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7

在年级管理工作中,以班级为最小组织单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学为最小实施单元,在承认并贯彻“教学质量是德育管理质量的副产品”的前提下进行年级的德育与教学的统一管理,是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总体原则。从教学看德育,从教学看管理,如同“执果索因”,探求的目的绝不会偏离事物的本质。

但是,在当今以数据引领管理和管理决策的时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原有的年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仍然没有达到数据时代应有的分析质量和分析层次。

1.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手段和数据分析,形成管理的数据思维,实现从“经验型”到“数据型”的转变

(1)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学生成绩、班级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数据分析和对数据特征及规律的把握。

(2)数据思维要求年级管理从对考试中某一群体成绩的粗糙了解,转变到精细的分类和对每一个体特征的把握。

2.借鉴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组织原则,明确与挖掘管理对象的本质,实现从“分数型”到“知能型”的转变

(1)重新审视传统的“一分三率”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关注的是什么,从学校及教学管理层关注“一分三率”,转变到学生和教师共同关注数据分析反映出来的知能问题。

(2)“知能型”分析不仅仅把进行教学分析的主体放在年级管理人员、班级管理人员一方,更注重把成绩分析的主体放在学生和家长一方,从而引导“教”的一方改进“教”的方法,促进“学”的一方改进“学”的策略。成绩分析更应注重使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分析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来。

3.借鉴数据挖掘的思想,从“横断型”转变到“追踪型”数据分析,并确切地表现为决策、管理与实践

(1)从对一次考试的深入分析,转化到深入进行历次考试的纵向分析,并进行数据的比对。

(2)通过追踪分析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规律,转变到思考教与学和管理细节,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决策与措施,更重视反思若干个连续的时期的措施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的实施。

4.管理的精细化必然要求评价指标化、数据化,教学与德育管理中的数据存储与数理统计,需借鉴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仓库”和“网络数据分布”手段

(1)借助于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往不能或难于进行的分析将被解决,但这需要评价人员革新观念和管理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模式下,数据以“一周”或“一月”为周期的阶段性汇总和分析,以体现被观察对象的阶段表现。而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下,数据可随时以任何时间间隔汇总与分析,并以方便的图表化方式呈现规律与状态。

(2)以往的成绩分析,因其技术性及专业性,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借助现有的计算技术和统计模型,成绩分析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普通教师提取信息的操作。

(3)数据及分析结果的可靠存储和检索、便捷的提取和访问、即时的分析与使用,使得“用数据表述事实”、“用数据权衡资源调配”、“用数据判断决策”和“用数据改进管理”成为现实。

(4)以数据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背景的数据分析、结果描述的数据思维成果,是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同样,教学与德育的管理层、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进行教育评价、数理统计和组织管理知识的自我“充电”,毕竟统计与评价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案例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学校及教学管理层中所强调的“一分三率”标准,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成为教师教学与管理的事实标准。这种依据“一分三率”的管理目标,在指导教师教学时,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针对每一个人,同时,各学科之间也将失去联系与沟通,从而优势力量与优势资源不能集中,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偏科”和教师“拼抢”时间现象成为普遍。正因为过度关注“一分三率”,学生的层次差距、班级的针对性管理就成为笼统的分析,而不能建立在数据基础上清晰地描述年级和班级之中出现的层次分化,也不能建立在如何调整后续工作的思考上。

我们在多次以数据进行思考的成绩分析的尝试后,逐步认识到要尽可能引导教师以数据来分析和反思成绩分析所反映的知能问题。这种引导,不是仅限于“一分三率”,更注重直观化、图表化和数据化问题,体现成绩分析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整体结构问题、阶段性问题、时序性问题和层次问题,从而追踪和返回到教学问题、班级管理问题以及家校互动问题。这样的分析,就把年级管理的上层与下层,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完全纳入到问题的分析之中,形成教育与思考的合力。

问题解决

1.在年级教学管理中,关注班级整体和学科整体的分析与比对

(1)关注各个班级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从差异上观察班级与任课教师特征。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到某次考试的班级“学科成绩均衡图”,直观反映单次某一班级各学科的优势。这样,结合“各科成绩对班级贡献度比较”,年级组长、班主任可详细掌握班级各学科学习情况和动向。

(2)关注各个班级的历次总分的追踪性对比。基于网络存储的数据,可方便地得到“历次考试成绩总分对比”图表,由此可追踪班级整体发展和规律,借以研究一个时期的班级发展情况;若参考“总分”、“名次”和“标准分”的追踪性对比,则可反映不同侧面,如学生是否出现了层次的分化等。

(3)年级组长与班主任可通过数据存储仓库,提取到其他数据,如通过“考试总体情况”数据、班级历次或单次的成绩册来细致研究每一位学生,或者某一特异性群体的学生;查看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数据报告,则可反映教学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有些就是德育管理中的问题;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教学问题。

2.关注备课组,研究纯粹教学上的细节问题

(1)关注备课组,从统计学角度细致研究整体与个体、全局与部分。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单学科或总体成绩的单次考试成绩“箱线图”。“箱线图”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五数总括(最高值、最低分、中间分数、上下四分位数)和数据散布规律、异常值。当然,若对统计图表较为熟悉,也可以分析和使用“茎叶图”,则可更为细腻地刻画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结合“班级平均成绩―班级标准差对比表”,则可反映学生成绩的集中或离散与总体平均分情况。

(2)关注备课组的单一学科历次考试班级对比,以追踪教学与管理的变化。使用“标准分追踪对比图”来反映班级成绩的变化,则使对比不再依赖具体试卷难易等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整体与个体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同样,在标准分计算时所反映的差异数值,则可反映班级学科成绩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与管理的协同性。

若备课组长参考“卷面质量分析”、“命题分析和能力分析”等数据,则从知能基础及学生个性特点上把握管理中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参考班主任数据、任课教师数据,进一步去研究和反思问题。

3.关注学科教师的统计数据,以探求教学、管理和学生群体的知能问题

(1)学科教师分析成绩,应关注发展性和“人”的因素。只依赖一种或几种统计方法来表现和反映学生成绩、教学成绩不完善,也不客观。但它是必然的导向。 同样的,没有建立数据模型,不从数据出发,不用数据说话,这种分析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就更为荒唐了。在当前已经进入“细节管理”、“数据管理”的时代,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与发展,本质上是某一方在管理中极为微小的进步超越了对方,那种一方大幅度超前于另一方而获得发展的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了。

(2)统计的学生数较少时,对数据更有意义的处理,不仅仅是统计,而是分类、追踪和挖掘。从学科教师角度看,较少学生的分数是否趋中或正态,现实意义不大,此时针对个体进行深入分析的意义更大。

(3)学生成绩相对于知识、习惯、能力、态度等,在成绩数据上是如何表现的,需要对现实与发展同时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现实或发展的一种情况。必须承认,学科教师的数据统计知识的素养和能力,技术与数据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成绩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教师“追踪性”地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借助当前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从各个角度研究班级总分、对比历次考试成绩的变化、研究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关注进步与退步的具体学生,落实、定位到个人,以解决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

(5)反思个体作答与试题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反映,本质上是操行的意识与习惯问题。例如,以网络技术采集数据,可从学生作答的“小分统计”,研究每个题目的得失分;“知识点统计”对应到知能问题;“错题名单”对应到个人。基于数据采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作答分析,实现了人、题、答的一一对应,从而为“定位”和“盯人”做出了技术和实现的准备。三个要素的对应,本质上指出了教学与管理中要寻找的问题―― 个体与知识、能力的情况与后续管理。

利用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经验性”的容易知识点,数据却显示出现实与经验的大相径庭。数据会揭示教师、学生和教与学双方作用的变化,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情况的不同,以往的经验和固有的做法,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而数据则将显示这种改变与方向。

(6)从数据指导管理,让数据说话,以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监控和内省性的学习与自我管理行为。数据的这种指导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上,也将指引教学的管理。例如,提取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二次利用作答分析数据,做出知识与能力的考点“灰度矩阵图”,用灰度表示通过程度,迅速掌握个体的知识(或能力)的薄弱点,迅速对学生进行辅导层面的分类。这是一个富有启发的实务性的工作,它可以被利用到管理的很多方面。

案例反思

学校的年级管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教学、德育和组织管理的资源调配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年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成绩及操行表现的整体提高,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需求。

管理必然要涉及评价。以“教学管理”带动“班级管理”,为教学管理在年级层面上形成一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有积极意义的客观性描述,这种客观性描述,描述教与学的事实本身,促进教师思考与改进,促进学生思考与改进,同时也促进年级管理人员和家长、社会在服务层面上改进服务质量。借鉴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术与方法,实现成绩统计与分析从“经验型”提高到“数据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科学性;从“分数型”深入到“知能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积极性;从“横断型”转化到“追踪型”,以实现管理与评价的发展性。在这三个方面力量综合起来的状态下形成师生自我反省并积极改进的价值管理理念,从而能够调动全员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规避只有年级管理人员才去管理年级的局面。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8

关键词:操作系统 3WYH模型 班级教育 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13-01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或基本单位。从系统论角度分析,班级组织是一个系统整体,即“班级教育系统”。其目的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由包括相互联系着的班级目标、班级教学、班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教育合力、教育评价等各个子系统有机构成。

1 班级教育操作系统结构

1.1 班级目标与计划

班级目标与计划是整个模型中的内核,所有的子系统都要为之服务,它是推动各个系统工作的力量。目标可以分为根本目标、远、中、近期目标。

1.2 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包括班级教学、班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1)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由班主任为主导身份、任课教师参与的活动。(2)班级集体。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班集体是班级教育的手段,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重要标志。(3)班级活动。《学记》中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的教育思想。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展示、发展、实现自我。(4)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具体化,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5)班级管理。实行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去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让学生健康愉快,造就人格完善为根本出发点。

1.3 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家长、老师、学生三个方面形成一致的教育方向与力量。教育合力也可以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力量的结合。

1.4 教育评价

了解学生发展状况而做出的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发展状况和班级目标实现的情况,评价主体是教育合力的所有成员,评价结果要反馈给教育者集体。

1.5 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分教育者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反思,可以把智慧的光芒收集起来,照亮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学生反思,使学后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会学习。

2 班级教育操作系统-3WYH模型的构建

2.1 构造3WYH模型

软件工程中快速原型法是常用的一种开发软件的方法。受原型开发模型的启发和基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班级教育系统理论,提出五模块的班级操作系统模型,命名为3WYH模型,由WHO、WHAT、HOW、Yes or No、Why首字母组成进行命名。图1是3WYH原型开发模型。

班级教育操作系统整体包括教育合力、教育目标(班级目标与计划)、实施内容、教育评价、教育反思五部分,在教育合力中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在实施内容中包括班集体、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级活动、班级教学。它们之间的流程和关系描述如下:

WHO谁去做?(包括班级教育集体、班级教育合力)

WHAT做什么?(包括教育目标与工作计划)

HOW?怎么做?(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班级管理、班级教学)

Yes or No?(包括成功或失败?学生发展评价、学生满意度评价)

Why?为什么?(包括教育反思)

2.2 3WYH模型各要素间的关系

(1)模块的有机联系。5个模块(子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WYH系统。它们不是简单的相互叠加,而是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按照一定方式构成班级教育操作系统。每个子系统是班级教育系统整体的一个模块、一个功能,并且都具有完整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特有的教育功能。

(2)运行和评价。教育合力依据近期目标运行,班集体与班级文化的形成是评价班集体的重要指标。学生发展性评价是系统整体运作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小结,整个系统对一个阶段可以有终结,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循环式的发展。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满意度的评价,学生的满意度正在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为教育反思起到铺垫性作用,作为决策的依据。

(3)修正和改进。教育反思是评价与重新调整目标的纽带与桥梁,又是重新构建新知识的框体。反思不是终结,对于学生来说,反思是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必然,他是新的开始。教育者集体的反思,则是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或制定新的教育目标要求,修订计划。

3 结语

3WYH整个系统基本单元应由“教育合力―摸清班情―班级目标和实施计划的制定―实施方法―评价反思所组成。在没有达到班级目标之前,还要进行下一个单元活动,或者更多的单元活动,这个过程是螺旋式发展变化。

使用3WYH模型,可以明确系统的结构与性能,确定各模块的可用性与可行性,目标结果的确定性,使班主任操作步骤清晰,班级教育理论可视化。

参考文献

[1] 班华.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唐云增.班集体建设的操作系统[J].中小学德育,2011(5):67.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9

一、用爱去感化学生,用尊重去赢得学生

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班主任应该用爱去感化学生和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爱好。在班级管理上,协调好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处理好“严与爱”的度,不能一味的宽容与迁就,必须“严慈相济”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选拔和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能使班主任工作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选择班级干部要讲究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人性特长。班干部的组成可以采取竞争班级干部和任命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让学生参与竞争干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领袖意识和参与意识。班主任如果建设好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群众威信高,有冲天干劲的班干部队伍,那他们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会给其他同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他们良好的道德风貌和规范的行为会对班级全体同学产生一种强大的辐射功能,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提供了保障。因此选拔和培养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仍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引导学生多读书,用知识去武装自己

中职学生的特点普遍是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却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所以,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班级管理要善于用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求知欲望。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首先确立好班级文化的管理理念,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环境,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表现。班主任在爱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通过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开展关爱活动、家校联手等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和修养。

四、用榜样去示范、用特长去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具有教育力量的是学生身边的先进模范。榜样扎根在学生的身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应该成为一本流动的德育教科书,一个流动的榜样示范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也是带好学生的基本功,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追求真善美,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中的先进典范,给学生树立各类榜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养成追求向上的良好习惯。

一个有特长的班主任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崇拜,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兴趣和效仿,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五,用反思去提升、用改进促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篇10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已经成为我国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楦母铩⒋葱隆⒎⒄固峁┕憷?的平台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2.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手机上网主导地位不断强化[1]。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普及,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探索手机在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

1.1 传统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成员在开展班级教育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难尤其突出,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按照师生比1∶200的标准配备辅导员,一名辅导员要平均对3~4个自然班开展班级管理,要面对200名左右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让辅导员难以承受,工作对象众多也难以保证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保持接触并深入开展工作。

(2)现在入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个性上追求自我、有较强烈的反叛意识,辅导员如果只采取传统的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依据、以班干部为助手、以班会为主要思想教育阵地)难以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针对性教育。

(3)现在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多是以班级周例会与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以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为信息传输渠道,以辅导员主讲与集体交流、讨论结合为班会的主要手段,尽管有交流、讨论的成分但毕竟不占主流,班会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单向信息灌输的影子还随处可见,学生尽情发言的机会不多、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4)因为高校大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学习、生活场地相对分散和流动,学生与辅导员联系相对较弱,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映、发现并及时解决,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能保证。

(5)同学们更渴望与老师平等交流, 有些性格内向或有隐私话题的同学不愿意在班会这样的集体场合发言。

1.2 手机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1)西方反华势力或个别别有居心的人员利用手机媒体散布反华黑华言论,与我国争夺思想教育宣传阵地。目前在一些论坛中出现的“雷锋、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的事都是假的”就是其中的代表。调查显示手机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接受和判断客观事物的能力,使部分大学生逐渐放松对学习、社会、国家的关注[2]。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错误理解、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自信、造成对党、国家、政府的不信任。

(2)媒体内容良莠不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带来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晨指出:“由于多方面复杂原因,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极易反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网络、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改头换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3]。

(3)虚拟情景交流的强化影响真实环境下情感交流,不利于班级的团结。90后的大学生目前更多地信赖手机来关注朋友的动态,经常出现为远在天边的事情评论、点赞,却忽略身边亲人、朋友、同学的情况。“网友遍天下、同学成路人”的现实使得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1.3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手机的便携性使得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彰显。手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送给每一个用户。通过手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形式,为辅导员与学生间、同学和同学间的平等、及时交流沟通、实现班级民主管理提供了平台,可以确保学生能及时的接收到正确的舆论、信息。

(2)手机媒体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纳。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视听盛宴,能让其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并形成共鸣和认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4]。

(3)手机网络平台的强互动性,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加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积极性。使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决定所接受的教育信息内容,可以随时反馈自己的认知、情感,更可以随时把自己所见、所想分享给其他人。

2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研制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手机APP,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将目前常见的校园主题教育网站拓展至班级、延伸到个人,构建基于手机APP的“学院――职能处室、系部――班级――个人”的四级大学生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手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部门、各班、各组织分散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育活动集中到一个APP平台,将日常分散的QQ群、微信群、网络微博整合到APP平台,便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及时传递经验、共享教育成果,形成全院学生工作者合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开发手机APP平台时,可考虑设置以下栏目模块(以上各栏目均设置学生评论区,方便及时进行师生、同学间的思想交流)。

(1)家国天下。将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时事进行分类、解释、阐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给学生,指导和引领广大师生关注国家大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榜样力量。通过对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党员、优秀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优秀校友事迹的宣传报道,让大量正确、积极、健康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激励永远。在现实生活中组织全体学生到各种德育基地学习难度较大,通过手机平台以文字、音频、视频的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资料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强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力,提高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4)职业讲堂。介绍专业领域相关知识及前沿动态,帮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了解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指导学生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各种资料汇总上传共享,方便同学间交流学习。及时为班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指导、企业招聘信息,指导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帮助。

(5)我的班?。在此栏目内进行班级活动、班务管理、班费开支、班务留言、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信息的,也可提供各种表格的下载,在网上完成部分班务管理工作,以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此栏目学生们可以有一个固定、清晰的信息来源,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接收信息冲突与不及时。通过报道班级开展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认同感、凝聚力,同时也在同学们中间传播了正能量。在此栏目中还将涉及学生奖勤助贷如评选各项奖助学金的学生名单、班干部选举和党团员推优等的投票结果、平时考勤的情况等在网上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6)班级论坛。在论坛中可以就学生关心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主题讨论,以及发表对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意见和见解,营造辅导员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培育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数字空间,实现主题班会网络化、师生沟通及时化、学生参与全面化。

(7)我拍我秀。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将所见、所思、所想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手机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

(8)网络心理辅导。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工作前伸到手机,提供心理知识、技巧宣传和普及,设置私密的交流空间,为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与心理咨询老师间的单独交流提供场所,由辅导员、专职心理老师及时、共同为学生提供网络心理疏导,拓展心理工作渠道、丰富心理咨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