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基本知识十篇

时间:2023-04-10 16:02:13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1

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个方面。

1.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两个方面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通过劳动保护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生产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纠正各种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从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法纪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通过法纪教育,使员工认识到自觉遵章守法,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是一项经常的、细致的、耐心的教育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的安全心理学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地进行。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等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主要是针对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是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的。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是指进行各具体工种操作时所需要的专门安全技术知识。’

3.安全技能培训

仅有了安全技术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操作,还必须把安全技术知识变成进行安全操作的本领,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有的新员工有安全操作的愿望,也学习了公司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出了事故,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技能,力不从心的缘故。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就要借助于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应预先制定作业标准或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标准(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姿势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要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就是要多次重复同样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动作,使职工形成条件反射。要达

到这样的标准程度,不是通过一两次集体讲授就能做到的。-

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的对象把安全教育培训可分为五大类型。

1.领导人员的教育

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是进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体制、安全规章制度、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超级秘书网:

2.技术干部的教育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不直接参加生产,受到生产中伤害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又不承担领导干部那样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因此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要求。但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3.专兼职安全干部的教育

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方面的工作,应该具有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为此,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系统的专门教育。

4.新员工的教育

新员工要接受公司、科站、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公司、科站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安全防护知识以及公司、科’站的安全生产状况、危险场所、设备、,尘毒等情况和事故报告制度等。班组教育应着重安全技能培训,即结合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训练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护方法等..

5.特种作业员工的教育

对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并经过有关部1-]的严格考试,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后,才准其上岗操作。特种作业员工的培训一般采用短训班的形式进行,而且持证后须按规定的年限进行年审。

怎样搞好安全教育

搞好安全教育涉及的因素很多,现着重提出下列各点:

1.要建立和发展安全教育的阵地

有条件的公司和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安全教育部门,条件差的至少应该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资料室。要逐步添置积累安全教育所需的资料、图书、教材和设备。有了安全教育阵地,就能为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安全教育要坚持经常化

要重视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要有计划地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结合事故案例进行教育,使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给人以启示警戒,久久难忘;模拟性的安全训练能使人迅速牢固地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竞赛性质的教育方法能激励人进取,而且生动有趣。总之、,要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2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途径

从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案件震惊全国开始,涉及大学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刑事案件无一不引起人们的叹息、痛惜和思考。如2010年3月30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曾世杰在校内,杀死一名女学生,杀伤2名男学生,而此后仅8天,2010年4月7日19时许该校又出命案,经济学院本科学生陈某在寝室内持刀将同班同学王某刺伤,王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同时,随着中国高校的发展,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被盗、被骗和被抢劫、被伤害的事件也时常发生,给学生本人及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重大的创伤。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安全危机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应有的法律常识等则是其中很重要原因。所以,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无疑是一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的要求

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而高等院校及其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则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加以了明确。

2.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的需要。

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国民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立正确的安全观,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主动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3.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

学校的安全是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高校的稳定又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思,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是维护学生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因此,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养成教育,沿着德育为首、技能为重、素质为本的思路,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安全意识层面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2.安全知识层面

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安全问题的社会、校园环境;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的基本知识,包括应急、物品保管、财产安全、防火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

3.安全技能层面

长期以来,安全技能的学习及演练在高校课堂中显得比较薄弱。求其是在近年的大学校园突发事故中,火灾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且对财产和人身的损害极大。因此,在安全教育中,应使大学生了解火灾的巨大危害性,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正确使用明火和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掌握在各种场所的消防逃生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1.重视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

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人生道路上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生刚入校,校园及周边环境相对陌生,大部分新生少有集体宿舍生活的经历,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较弱,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要对新生进行人身、财产、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在进行安全教育时,结合学校自身的地理位置、学校周围交通安全隐患的情况,重点抓好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明白行人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各班级可以通过学生轮流值勤、现场教育等方式,加强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通行安全。

2.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

近年来,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渠道是报纸、电视、广播、安全知识讲座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等。当然,这些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其深度和系统性也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使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应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大学生安全教育”,以专业知识和典型事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由拥有丰富学生安全教育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采取讲座方式授课,内容包括社会安全、校园生活安全、个人修养等方面。除了介绍交通、消防、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教给学生防盗、防意外伤害的技能外,还涉及防诈骗、防性骚扰以及社交安全、网络安全等容易被学生忽略的方面。应指出的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授课时间不能局限于新生进校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每年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使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旨在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3.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教育效果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3

领导重视慷慨出钱出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龙岩市领导关于“要推广新罗区铁山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的经验做法,2010年其他县、市应建立高标准的中小学生安全生产教育基地”的要求,龙岩市政府于2010年4月6日发出通知,将此举措列为龙岩市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的一项安全生产重点工程。要求各县、市应建立高标准的中小学生安全生产教育基地,并把基地建设完成情况列入2010年度市政府对县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上杭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召开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决定筹建上杭县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上杭县安办负责制定方案和实施细则,上杭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全县中小学生进入基地受训的工作规划。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肩负的安全生产监管内容,积极开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的安全生产教育教材,并逐步安排到基地宣传教育课程。县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经费落到实处,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促成了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安全教育基地的资金支持。上杭县青少年教育基地最终选址在古田镇中心小学。

古田镇现已列入全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古田中心小学附近交通方便。学校地处古田会议会址附近,离龙长高速古田出口仅8公里,在此建设速度快、成本低。学校内有一间近300平方米的空余教室可布置为展览教育室。作为全国特色学校、农村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古田中心小学在当地众所周知。该小学与古田会议会址相邻,安全教育基地建成后可以充分整合古田红色教育资源,有利于龙岩市乃至全省同行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研究和交流,有利于不断拓展基地教育内涵,扩大社会影响。

经过7个月的建设,上杭县青少年安全教育馆在2012年6月20日正式开馆。作为上杭县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将是上杭县安全宣传教育的良好载体。这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的建成必将对提高上杭县青少年安全意识及抗灾防护能力起到更大的帮助。

安全方式多样

目前,安全教育基地设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意外灾害、卫生健康、各种逃生互动体验区等8个展示项目,融各种影响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预防知识与自救常识为一体。安全教育馆利用声光电等设施,采用了观看类、互动类、体验类三种不同的展示方式,让大家在体验中学習到了各种不同的安全知识及自救互救和逃生等技能。

在自然灾害展区,参观者除了观看自然灾害知识展板,还可进行雷电、地震、泥石流及暴雨的互动触摸屏体验,其中包含了多种灾害的知识问答和丰富的视频观看体验。为强化教育效果,他们采用了学生们最欢迎的动画形式。通过生动演绎,小朋友们在观看的同时就能学到基本的自救常识。

在消防安全展区,参观者首先看到的是三个展板。有介绍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常识的,有介绍办公室、公共场所防火等知识的,还有介绍火灾逃生自救方法的。电脑知识问答包括了防火与逃生、森林防火、公共场所防火、火源和学校防火、严禁烟火处防火共五大类防火知识。参观者通过查找显示屏中所出现的各类场景的安全隐患,即可增进对灭火知识的了解。该展区还连续播放包括火场中最危险的是什么(有毒气体)、打绳结的方法(要打八字结,而不是蝴蝶结)等22个消防安全视频。在灭火器模拟体验区,前方显示器会出现五种不同的火源,参观者可以从显示器前方安置的四种不同的灭火器中选择一个进行灭火。灭火成功,显示器中会有成功提示;如果选择错误,显示器则会提示正确的灭火器类型。

在意外伤害及救护展区,参观者不仅能看到有关冻伤、中暑等15种意外伤害的救护视频,还可以参与知识问答、互动游戏,尤其是可以尝试给模特做心肺复苏术。电脑会通过热敏打印出成绩单。

交通安全展区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交通安全抢答游戏。三个参观者分别站在显示屏前用抢答器来回答问题。问题均为单选,共20题,而内容则参考驾考知识。参观者在这种游戏竞赛模式,可以轻松学習交通安全知识。其他展区还采用翻转标识牌猜含义、转盘、滚轴游戏等形式,使得安全教育馆深受学生欢迎。

互动体验广受师生青睐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古田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就首先享受到了参观安全教育馆学習安全知识的机会。中心小学现有学生629人,分为13个班,学校每周安排2个班进馆学習。馆内有2位老师负责给学生介绍,带领学生互动。2012年暑假,龙岩旭辉红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2个夏令营团队也到这里进行了参观学習。建成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经组织了2000多人次进馆学習。

“只要安全教育馆大门一开,小学生们就会一拥而入。他们会非常好奇地在各个区进行互动体验。以前学生们根本不了解安全知识,通过学習,个个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有些学生还回家教导父母说要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可以说,上杭县安全教育馆的建成对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非常有帮助,这一举措弥补了现有安全教育的不足。”古田中心小学校长赖焕明告诉记者。

讲解老师廖丽熔说:“目前学校所有学生都已安排参观学習,学生们认识了灭火器的种类和常见的交通标志,对按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物互动比较感兴趣。他们还结合综合实践课等小学科学课本,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4

摘 要:公安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专科学历教育层次,随着国家对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新建了一批本科公安院校,这些本科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仍然沿用专科院校的课程模式。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是公安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这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搜索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全国25所公安类院校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具体课程开设情况,针对表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公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基础课程群两个方面提出了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综合考虑五大原则下对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公安院校;课程;分析;改革

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将相关课程按照统一有序、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原则组合而成的课程系统。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号)[1],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和规格标准,将加强基础和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2]中又明确提出: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科层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本科层次基础课程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本科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全面反映学校本科层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全方位的教学规划,通过有效的贯彻实施以实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决不只是一份年度或学期的课程计划。为此,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课程设置与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公安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2003年全国第二十次公安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要求体现“突出公安特色,面向实战,面向未来”的要求,为公安机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公安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专科学历教育层次,随着国家对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新建了一批本科公安院校,这些本科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仍然沿用专科院校的课程模式。[3]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是公安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这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现状综述

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内的25所国内公安类院校中,公安本科教育开展时间最长的已有二十余年,最短的2004年才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公安专业人才。现有的公安专业课程体系大体上按照公共基础课、公安专业基础课、公安专业课(包括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个部分设立相关的课程群,其中基础性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占必修课总课时的70%左右,专业课占必修课的30%左右。在选修课的门数和课时数的设置上也各不相同。通过网络搜索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公安类院校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具体课程开设情况。在搜索到的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内的25所国内公安类院校中,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并带有“基础”二字的系部名称共有13个,其承担的基础课程可分为3大类,大约包含110门课程。个别院校的“基础”系部还设有法律文秘、应用英语等专业。“基础”类系部承担的教学课程共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就业应试考试课3大类,约包括公安基础、大学文理科基础、公务员考试与招警考试培训、综合素质教育、人文社科、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分类。

(二)主要表现问题

(1)文化基础课开设不足,缺乏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容,使专业教学缺乏宽厚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底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口径狭窄,目前基本上是按对口公安业务部门设置专业,导致学生公安业务知识面太窄,工作适应能力差。

(3)课程划分过细,各课程内容相互独立封闭,影响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另外,必修课多选修课少,选修课又大多为专业课的延伸和补充,缺乏强化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程,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拓宽和能力的培养。

(4)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偏文轻理,课程设置造成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原因主要在于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在公安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5)通识选修课程设置单一,作为对公共基础课程的一种灵活补充的综合选修课,旨在体现学科的交叉与文理渗透,体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改善知识结构,体现学科领域的理论

深度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体现提高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而新建本科公安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课程数量少,涉及的领域窄,特别是有的公选课程内容与公共基础课程有交叉,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二、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建构的内容

公安院校相关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共应约在80门左右,约3100~3200余学时。其中必修课约48门左右,2500余学时;选修课约35门左右,600~700余学时。基础性课程合计共60余门,2300~2500余学时,占总数的74%左右;专业性课程合计共约20余门600~800余学时,占总数的26%左右。

(一)公共基础课程群(含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

这一部分的课程以本科教育和公安学科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主,采用并联的逻辑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知识层次和社会技能。为学好相关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在适应时展要求的同时,把本科教育作为高级人才起步平台,使学生具备自我终身教育、自我发展、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平台:一是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二是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三是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四是警察体能和基本技能训练。公共选修课是为了充实和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加强课程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而开设,是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要补充。

(二)专业基础课程群(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以公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警察基本技能为主,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采用并联、递进的逻辑形式,重点培养公安专业学生的政策法律水平、公安业务能力和基本警察技能。为学好专业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课程设置中要以培养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和工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知公安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与水平。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掌握射击、擒拿格斗、驾驶、泅渡、查缉等警体技能,能够适应公安实战的需要。专业基础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政策法律水平,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是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要补充。

三、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一)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要从我国公安本科院校的教育方针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育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优化要科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编排要科学。公安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文化的进步速度、新学科的成长速度会越来越快,学科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更新、专业的拓宽与深化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还有,今后的人才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力也有赖于他们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继承与超前的关系,使课程体系更趋于科学化。

3.适应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

4.个性培养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注意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要求等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兼顾到各个方面,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的原则。首先,课程要多样性,学校应开设大量课程,供学生选择,除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它课程。其次,课程要层次性,即对某学科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基本内容相同的前提下,深度不同、容量不同、特点不同,学时和学分不同,以供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选择。最后,课程模块性,就是将同一门课程分成若干知识模块,构成不同特点的知识结构,供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选修。

5.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并塑造人,要求我们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增强学校教育针对性的使命感。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具体为加大公务员考试内容与教学的融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培养模式。

(二)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基础类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和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四加强一提高”、处理好“三种关系”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加强一提高”具体而言是指:第一,加强“两课”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是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培养更高政治素质和更高思想素质的公安人才的需要;第二,加强法律课教学,增加法律课开课门类和授课课时,注重法律课程内容间的纵横联系、综合利用及与公安业务课程内容的结合,增强适用性,强化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为今后严格执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加强主要公安业务课教学,各专业一律新开设非本专业的其他主要公安业务课,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公安通才;第四,加强警事技能课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搏击本领,适应公安实战需要;第五,全面提高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质量。为做到“四加强一提高”,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在满足国家学历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突出公安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二是在体现课程体系专业性的同时,必须注重公安通才的培养,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三是在基础理论够用的情况下,必须着重专业技能和警体技能的训练,处理好理论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3]新建本科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胡远青.理论导报,2011(12):55-56.

[4]公安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刘杰.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20-122.

[5]我国高等公安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许立鹏.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5

被教育单位:

身份证编号

场日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人

受教育人

进行安全教育基本知识、法规、法制教育,主要内容是:

1、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2、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法制观念;

3、本单位施工过程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纪律;

4、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及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

5、发生事故后如何抢救伤员、排除、保护现场和及时进行报告。

签名:

签名:

进行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主要内容是:

1、本单位施工特点及施工安全基本知识;

2、本单位(包括施工、生产现场)安全生产制度、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

3、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5、防火、防毒、防尘、防爆知识及紧急情况安全处置和安全疏散知识;

6、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及防护用品、用具使用的基本知识。

签名:

签名:

进行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制度、纪律教育,主要内容是:

1、本班组作业特点及安全操作规程;

2、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及纪律;

3、爱护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4、本岗位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

5、本岗位的作业环境及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安全要求。

6.跨高速公路施工注意事项。

签名:

签名: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6

教育学是这样解释“素质”一词的,即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身体品质和素养。

“人才素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情操素质。用下图表示工程类人才素质这三方面结构。

市场对工程类大学生的,要求是由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多种知识结构、技能和心理结构的工程类人才。一般是具有两门以上专业知识,既懂技术又懂安全、经营管理,有广博知识,基础扎实的人才。这种工程类人才应具有三张通行证:第一张是职业性的,即具有较强实践技能与较高理论水平的统一;第二张通行证是学术性的,即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的专业造诣的统一,工程专业技术和安全、经营能力的统一;第三张是关于职业道德的通行证,要求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统一,即严谨求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2工程类大学生人才安全素质现状分析

从工程类大学生的三维结构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考验,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也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

(1)知识、能力素质方面(与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指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能力方面指辨识危险源及防止事故能力。在工程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上,企业欢迎双学位等复合型人才,但一些企业普遍感到,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外语、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知识,但工作适应能力差,如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有关的安全知识,缺乏基本的辨识危险源的能力,“三违”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安全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少,能力低,或专业知识局限于单一的本专业范围。

(2)观念、情操素质方面(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观念指安全的生产生活观念,如“三不”观念(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人伤害)。从总体上看,工程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很好的,但是,其中主要缺乏安全观念、缺乏安全责任,如部分学生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

3工程类大学生所必备的安全知识、能力素质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分析。从它们之间关系来看,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互有联系又各有内涵的矛盾统一体,只有使之辨证统一,才能共同协调发展。安全知识是安全能力和素质的基础,能力升华形成安全素质。安全素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其中一项即为知识、能力,安全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知识更快地吸收、掌握、扩展,促进能力的更好发挥与发展。工程类大学生所必备的安全知识、能力、素质。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和内涵后,才能建立合理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改进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工程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般来说,工程类大学生所需安全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安全经济学基本理论;事故及预防理论;安全投资理论;事故经济损失、计算事故损失理论;安全文化方面的知识。

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一般是:预防事故的决策和控制能力;辨析危险源的能力;协调安全投入与生产的能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能力;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技术;安全投资与成本分析的能力。

4工程类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理论依据

我国教育目的,明确规定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任务,一方面要把这种需要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将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作为崇高的理想与不懈的追求;另一方面,要重视个别学生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个性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既是学生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目标;另一方面是个体目标。

(1)培养目标应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安全、舒适和健康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不断成长的受教育者来说,表现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循序渐进的有机联系,表现为较低层次的教育和较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表现为个体对环境认识的不断丰富,以及改造世界能力的逐步增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以使学生毕业走出大学校门以后,能够接受更多教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从而获得全面发展。所以说,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安全素质是基础素质。

(2)培养目标应重视培养生存能力,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学会生存”作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的目标,这也是把自然引入培养目标而形成三维结构的一个要求。

(3)培养目标应重视弘扬人的主体价值,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素质。过去由于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即培养目标的社会目标,强调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应有的素质,忽视了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即培养目标的个体目标,而马克思就曾深刻地指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为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而,应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弘扬人的主体价值,珍爱生命。

(4)培养目标应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段话发人深省,它在道出创新力对国家与民族发展、进步的深刻重要性的同时,亦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可以说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除要树立素质教育观等外,还要树立创新教育观。

此外,培养目标应淡化本学科意识,朝着复合型人才发展。因此,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体现学生的安全素质的培养,这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培养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生存能力的需要,这有利于弘扬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及培养创新精神。

5我国工程专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的思路

未来的工程专业人才安全素质培养模式总的来说,应是“建立以安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学习中引入必要的‘安全素质’竞争机制”。笔者仅从工程专业安全素质的培养模式的四个方而即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计划、非教学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体系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各高等学校工程专业都不同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逐渐优化,长期存在的“重专业、轻基础,重必修、轻选修,重课程规范、轻内容更新”的现象已得到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全类课程太少,实践课没有自成体系,仍依附于某一理论课,表现出安全素质差的特点。选修课中专业课占绝大多数,且选修课比重偏低,全国平均选取修课比率仅为11%。这些不足直接牵制了课程结构的功能优化。

(2)在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工程专业的安全课教育没有普及,只是作为全校选修(除安全类学生)。即使校选仍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班级是专科、本科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体化教学方式很少采用。总的来看,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推行因难重重,知识的传递过程呈严重的单向性流动,很少注重学生安全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很少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安全问题的能力。讨论课、模拟课,参与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法方法采用很少。各种现代教学新技术如CAI、CAD、CAM在工程专业安全类课程中推广缓慢。实践教学弱化,这点对工程专业安全教育而言是较为迫切需要改进的。

(3)教学计划方面。各专业在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基本规格确定学生应具有的智能结构以后,应鼓励和允许学生形成不同的、适应本专业未来工作、生活需要的相应的安全素质。而目前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安全选修课的数量、质量、结构、类型达不到学分制所要求的标准,影响学分制的效果;另一方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自由听课制度,学生必修课占的学时,精力太多,相应安全类选修课形同虚设,因而造成教学计划弹性较弱。

(4)教学方法。安全类课的教学方法应摒弃过去那利,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课堂讲学方式,工程专业人才安全素质的培养还可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文件蓝本法、程序化教程法、“事故”处理游戏法。

(5)教学实习。工程专业安全类教学实习作为课堂教的重要补充形式,它对增强学生对安全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有积极意义。教学实习可采用经验传授法和指导法。

(6)学生考核。考核应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书面考核,考核学生对安全类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第二种是关于安全类基本理论、方法、应用能力的考核;最后一种是实际安全能力的考核。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在幼儿成长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幼儿本身缺乏一定的安全常识,为此,在幼儿成长中保证幼儿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对幼儿安全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幼儿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通过成人教育的方式仅仅对对幼儿传授阿安全知识,对幼儿起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为此,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要能够抓住幼儿本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游戏精神引导下的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理念中比较适合的方式,幼儿本身年龄比较下,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常规的教育方法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精神引导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幼儿本身爱玩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就能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当前幼儿安全教育现状

1.1限制幼儿户外活动减少安全事故

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故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将幼儿禁闭起来,这种安全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幼儿应该自由自在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得到一定的发展,如果因为安全问题限制幼儿学习的机会,这种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但是也让幼儿失去自由学习的机会,不能让幼儿得到充足的发展。

1.2教育方法过于死板

当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相应的安全常识,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发展思维。这种理论讲解方式超出了幼儿思维范围,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育方法过于死板使得幼儿不能很好的习得相应的安全知识内容,幼儿在这种教育方法中只是感觉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并不能将安全知识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中,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演习过于形式化

幼儿园针对安全教育都会进行安全演习,但是这种演习过于形式化,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演习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走流程。幼儿在这种形势下不能够感觉到事故带给自己的伤害,也就不能起到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2基于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2.1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

在幼儿学习中一般是形象生动的童话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习得一定的知识。为此,在安全教育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以幼儿比较喜欢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就能快速的习得相应安全知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安全意识。此外,还可以将安全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幼儿听,这样幼儿就很好的理解安全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就像小鸡离不开母鸡一样,孩子也是离不开大人的,否则就有可能遇到坏人,以此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2.2自主参与游戏学习安全知识

利用游戏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时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在学习到安全知识的同时,幼儿还能够学习到一些应急技能。在游戏开展中通过模拟各种安全情况,让幼儿能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应该的应对方法,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安全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小兔乖乖的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兔子、大灰狼等角色让幼儿熟知安全常识。通过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进行学习,幼儿在游戏过程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游戏开展中要注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幼儿参与兴趣。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各种学习知识直观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参与。还要注重对幼儿一些应急信号的传达,提升幼儿在事故中的存活能力。在游戏化形式的指导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幼儿自主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参与,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

3结语

在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故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方式,这种安全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当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相应的安全常识,幼儿园针对安全教育都会进行安全演习,但是这种演习过于形式化,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为此,通过游戏精神引导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幼儿本身爱玩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就能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以幼儿比较喜欢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将安全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幼儿听,这样幼儿就很好的理解安全知识。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在学习到安全知识的同时,幼儿还能够学习到一些应急技能。在游戏开展中通过模拟各种安全情况,让幼儿能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应该的应对方法,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晓辉.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与困惑[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97.

[2]俞芳英.探寻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1:12-13.

[3]王兆惠.探寻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03:46-48.

[4]曾惠容.在活动区游戏中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之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4,12:293.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8

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生多数为14岁至18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命运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从而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安全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已经具备了进行安全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可以说,高中阶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期。

1.1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安全教育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安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和健康的安全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塑造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2高中思想政治课可强化青少年学生安全意识

对于每一位政治教师来说,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责任把“安全至高无上”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有责任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安全和健康”的意识;有责任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安全观、他们安全意识的强弱,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

1.3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人的安全世界。人是以安全的方式存在的,没有安全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安全是人的智慧、力量和一切美的情感的唯一载体。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安全为本。安全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人是自然安全、精神安全和智慧安全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教育要引导人追求安全的完善,追求安全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起点就是人,而安全教育就是教育的基点。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师生共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安全、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了。教师受制于升学指标等行政性压力,教师的精力过多地被各项考核和单一的考试机制所牵制,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会学生取得高分的“教书匠”,失去了教学上的自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在高中学科中处于“副科”的地位,这就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从而使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处于无奈、倦怠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中。试想,这些教师又怎能成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又怎能成为安全教育的实施者呢?教师要融安全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一是自身洋溢着对安全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安全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二是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安全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安全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安全教育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安全热情,同时也要让教师焕发出安全的光彩。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安全教育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却把认知功能从安全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安全体只当作认知体来对待,从而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师充当了教材的搬运工,单调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学生体验生活的局面,要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安全意义,追求安全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安全的气息。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再如,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安全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安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2改变教学观念,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反应。而“安全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尤其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安全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2.3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安全教育新方式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9

关键词 :安全生产 教育培训 必要性 主要方法

安全生产是反映单位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职工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本文无意于面面俱到地阐述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而旨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感悟,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进行粗浅的论述,以期对水利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人员,笔者认为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无知者无畏,安全之大患也”,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最具有能动性且又最活跃的要素,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操作技能等,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而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教育培训。在《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法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必须紧紧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深度、广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培训有生机、有活力,才能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实现单位安全发展的目标。

(一)以提高安全意识为目标,丰富教育培训的形式

一个人的安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意识。因为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采取强行灌输的方式往往事倍功半,需要采取职工喜闻乐见又有心灵触动的教育形式,才能让职工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笔者在单位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中,一方面通过现场安全知识竞赛,增设观众互动题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趣味性,调动职工的学习进取心;另一方面,通过外聘讲座,采取观看交通安全、防汛安全视频等方式,开展反面典型警醒,正面典型教育,增加培训教育的直观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以提升安全业务技能为重点,充实教育培训的内容

安全教育培训应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制度,以提升不同层次人员的安全技能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充实和完善教育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做到预知预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应该围绕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新政策,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象上,也要区分所属岗位或职责,有区分性的开展。例如,在近年来本单位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中,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的实施了系列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对安委会成员进行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并结合单位实际,对本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讨论、辨识;对中层领导干部开展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2014年即将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学习培训,对单位涉及到的装载机、挖掘机、空压机等设备,以及家庭生活中经常用得到高压锅、液化气罐是否属于特种设备进行分析和讨论,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比对;对班组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对安全员和临时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演练。通过开展分级、分层次的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三级”教育从上到下,不断细化,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三)以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为载体,拓宽教育培训的广度

每年六月份开展的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为水利行业各单位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与以前只涂涂答题卡,或者填填空之类的答题方式有着明显的效果差异。一是随机出题;二是动态排名;三是时间长。这样能够保证时间、保证效果。

近几年,我们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充分珍惜和利用这个机会,以网络知识竞赛为载体,通过领导带头、定期公布各部门得分、单位内部排名、适当奖励等有效手段,激励广大职工踊跃参与,逐渐拓宽安全教育培训的广度,扩大安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答题质量和成绩逐年稳步提升。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

1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解读

1.1 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高校在自身高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的活动。

1.2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大学生安全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喜欢和乐于受教育。构建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师生为本,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强化其“导师”作用。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成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管理中,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形成系统合理的安全知识结构和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2 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震荡波的日益扩散,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影响,导致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复杂严峻,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广泛而深人地渗透到教育领域,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之一,自身网路安全意识匮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或上网成瘾;或掉入网络陷阱,上当受骗,

2.2 学校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理念不断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

2.3 大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自我意识强,忧患意识较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承受力弱,面对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耐心,遇到挫折和失败易走极端。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通过安全课讲座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教育模式落后,效果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和法治观念淡漠,对法律常识不甚了解,混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第四,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4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实施

4.1 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要切实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授,包括法制教育、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伤害、公共卫生、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技能;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人身伤害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4.2 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1)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每学年应举办辅导员学习班.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质,才能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安全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教师队伍基础。

2)提高专业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对现有保卫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保卫队伍人员的素质,使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部门积极改变工作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紧紧围绕学生的安全需要、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做工作。

4.3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吸纳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出真知,大学生主动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深入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主动提高自防自卫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安全防范大检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

4.4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第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充足的专业咨询师,第四,要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又要对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护,经常了解其心理变化,有计划地开展心理疏导,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4.5 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

为使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更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广大学生的需求,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

1)多方配合,密切协作。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及学校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2)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资源和各类相关活动,以案说法,实施强化性、针对性的教育。

3)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诸如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寓教于乐。(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120页)高校各部门都要将“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环境,坚决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