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8:51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 服务学习;品格教育;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1-0040-03

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SL)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社区服务,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中小学一致承认把学生培养成良好公民的重要性,但是关于品格教育的方法存在分歧。教育者寻求一种新的途径,即在服务学习过程中进行品格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一、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的内涵

在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和1993年《国家服务信托法》(the National 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的支持下,服务学习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成为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服务学习是把学校和社区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运用其在学校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满足社区的现实需要,同时通过对服务经历的深刻反思,既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沟通技能,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品格教育是美国道德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是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和教学,培养拥有尊重、真诚、正直、同情心、责任感、公民意识、勇气和善良等优秀品格的青少年一代的全国性运动,其目标是将品格教育融合到学校文化和课程的每个方面。有效的品格教育有利于核心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学生理解、关心和实施这些核心道德价值观;有效的品格教育包含学校文化的每个方面,有利于创建一个互相关心的学校共同体。

许多教育者、行政人员和决策者都认识到品格教育和服务学习是帮助学生成为积极、有活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两种途径结合实施能充分利用资金和资源,同时保证彼此实现自身的目标。

二、服务学习过程渗透品格教育

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学习的准备、行动、反思、庆祝阶段,每个阶段都渗透了品格教育的要素,有利于增强品格教育课程的学习。

1.准备(Preparation)

本阶段包括教师制定服务计划,为学生提供参与服务所需要的辅导等。① 服务计划的内容包括选定服务的主体,确定计划目标、实施时间、地点和经费。制定的计划要符合服务学习的要旨和参与者的需求。教师的准备活动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服务前的教育和训练。学生应该接受开展服务性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教育与具体训练。

学生应做好角色准备,与教师及社区成员共同讨论服务活动的职责、目标、时间安排,并接受服务活动所需技能的专门培训。学生务必理解预期的目标是什么,预期能够实现的服务活动是什么,服务活动是怎样与课程目标相联系的,等等。

2.行动(Action)

行动即开展服务活动。服务首先要有意义,必须与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主动权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监督。服务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服务学习应该是有价值的,意味深长的;服务学习应该与课程目标有显而易见的联系;学生应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服务学习中;服务学习过程应该有适当的监督和评价。

学生应确保服务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并且满足自己的学习目的,遵守规章制度,有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从父母、英雄人物和社区成员那里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并践行之。

3.反思(Reflection)

反思即学生对自己在服务中获得的信息与观念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反思应该有明确计划,而不应被视为可有可无。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思考所看到的品格,讨论其价值。反思活动包括讨论、撰写心得、报告等形式。

这个阶段为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服务学习经验并运用敏锐洞察力深入了解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提供机会。反思活动也为学科知识学习与服务活动相联系开辟了新的途径。学生应思考和运用在服务学习和课程理论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技能,认真思考确立的目标和达到的目标。

4.庆祝(Celebration)

庆祝活动是学生认识到他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的。庆祝活动包括:媒体的特别报道;同服务合作者的联欢;连续展出服务的计划;召开全校大会,发荣誉证书;开晚会或舞会等。这一阶段是认可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做出的贡献。社区成员、教师和学生认可各方面的努力使服务学习成为一个值得付出的经历,庆祝品格教育的价

值,与他人共享反思的成果。

三、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相互支持

服务学习经历培养的价值观和行为正是品格教育的目标,比如,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② 品格教育为学生提供培养道德和社会化的环境,同时也为服务学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实施适当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家校合作,增强未来公民的美德。

1.服务学习支持品格教育

服务学习是推动品格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品格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服务学习促进自我约束、团队协作、尊重他人等价值观的形成,为青少年提供按照他们在学校中所学的价值观行动的机会。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品格的发展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前进。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满足感得以实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服务学习丰富了品格教育的内容,把抽象的道德教学具体化。服务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必须满足社区的真正需要,学校和社区相互协调,帮助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应该融入学生的学术课程并增强学术课程,同时提供给学生结构性的反思服务经验。服务学习强调道德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培养,通过参与实际的活动可以增长知识,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学生全球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开发和个人成长。

服务学习经历有助于学生实现品格教育的目标:服务学习发展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和学生更加尊重彼此;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氛围得到改善;学生更少参与危险行为;服务学习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和融入多样化文化群体的能力;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学校的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学业成绩提高。

2.品格教育支持服务学习

品格教育提供了培养学生道德和社会化的环境,同时也为服务学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品格教育的重点是创造实施道德行为的环境,对道德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服务过程的表现为标准。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在个体学校中一起发挥作用,服务行为是品格教学的自然延伸,品格教育融合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校内服务延伸到社区服务。

品格教育联合会(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在州起草关于品格教育的立法时提供建议。它强调,通过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培养公民必须在各个年级中实施;立法必须鼓励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的结合,当地学校和社区共同致力于核心道德价值观的传授以及满足社区需要;立法必须保证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融合在现存课程之中,学校领导和市民要理解这些课程不是附加的课程,而是学校使命的一个部分;鼓励品格教育与服务学习渗透

到学校文化和课程的方方面面。

四、简要评价

服务学习和品格教育是构成学生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丰富多彩教育经历的组成部分。品格教育关注学生的美德和责任感的培养,服务学习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强调人们参与对他人和社区的服务过程。③服务学习和品格教育的共同之处是突出社区的作用,强调学生与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反思自身的行为和个人责任;关注学生、社区和社会;使用交互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提倡批评性反思;价值观、品格发展和公民教育是共同的目的。

在学生成长方面,在服务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社区服务,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服务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能力,学生能够信任别人并获得别人的信任。当学生参与到服务学习中,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交往能力、写作和思考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服务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转变为积极奉献的公民和社区成员,从而实现品格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关系方面,服务学习有利于学生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参与服务学习的学生更少违反纪律,有更高的出勤率,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参与,有利于教师之间关系的改善,使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彼此更加相互尊重。

服务满足学校与社区的真实需要,学生到社区去服务,在学校与社区之间形成积极的联系,有利于学校与社区的协调合作。同时,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社区中成长的,通过学生服务社区,让学生懂得社区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成为未来的社区积极成员。

注释

① The Learn and Serve center of 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 The Steps to Service Learning. http://kennesaw.edu/community/servicelearning/Pages/steps.shtml,2008.6.1.

② Schaffer,Esther,etc,Service-learning and Char-acter Education:One plus One Is More Than Two,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2001.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2

一、服务性学习概念界定

服务性学习的概念,可谓是众说纷纭。1990年肯德尔(Kendall)考察教育文献后,就发现了147种不同的定义。人们既可以把服务性学习看作是一门课程理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式。在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中,服务性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满足社区的需求,并在服务中得到知识技能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培养。1993年美国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将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在服务行动和反思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1]马里兰大学负责社区服务的雅克比(Bar-bara Jacoby)认为:服务学习是经历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参加旨在满足人们和社区需要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精心安排的结构性的机会的活动中而得到全方位发展。[2]美国社区服务协会认为:服务学习是传授公民意识、学科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方法,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学生从服务工作的经验中获取未来的知识和技能。[3]

笔者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结合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思中获取新知识,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富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念上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服务性学习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并不单纯地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可以在社会服务中汲取多种养分,学生的学习包括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在社区服务中的经验总结。服务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充分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得到很好的检验和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生涯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确立了两者同等的地位,保证服务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这也是当代美国基础教育中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2.在实施中强调结构性反思。反思是提升服务性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与学习沟通联系的桥梁,也是协助学生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的酵素。[4]服务性学习中的反思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从服务前的背景、能力反思,到服务中的阶段性反思,再到服务后的总结反思,这些对于学生每个阶段的服务性学习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反思将学习内容与服务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加深对问题根源的理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与技能系统地构建。由于服务性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社区的大力支持,而在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社区人员也会一步步反思,如何实现服务性学习的最优化发展。通过结构性反思,可以给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各方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平衡和解决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各方在服务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保持服务与学习并重的局面,在不打破服务性学习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推动服务性学发展。

3.在目标上强调实现学生的成长与满足社区真正的需要。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整个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是一切服务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思性和交互性是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概念,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双重的,于学生而言,是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并在经验反思中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于社区而言,就是在学生为社区服务后,能切实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服务性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社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目标制定上,不能由单一的一方完成,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商讨完成。通过服务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知识,认识和了解了社会;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优化发展;国家的公民教育也有了有效的载体。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对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当前,虽然每个小学都十分注重德育,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方面的进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德育方式过于简单。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还是沿袭主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当前小学课程中主要有《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两门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相对枯燥,激不起学生听课学习的热情,师生形不成互动。也有教师通过班会活动、校园活动方式开展,比如“祖国山河”书画展、“理想信念”方面的写作演讲比赛,虽有一定效果,但形式老套,没有创新,缺乏韧性与活力。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说教、同学榜样示范等方式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而非主观体验,由此个性受到抑制,能力得不到发挥,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2.德育资源不够丰富,缺乏与社会、家庭的有机联系和互动。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德育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对于社会、家庭里这种丰厚的德育资源学校并未拓展开来,德育缺乏与社会、家庭的联结和互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当前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很多的德育活动都限制于校园内部,很少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社区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也缺乏研究,长时间以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学校把学生的信息向家长反馈,要求家长如何配合,缺少双方的互动,家庭教育的资源没运用到位,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挖掘和加强。

三、服务性学习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服务性学习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过程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当前,美国利用服务性学习进行学生的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态度的确立,公民技能的提高。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来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可以把德育目标内隐在服务性学习中,通过服务性学习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性学习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1.服务性学习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德育的新路径。服务性学习打破传统德育空间和学习方式的局限,在学习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把空间扩展到社区,使学生在服务社区、服务他人的真实体验中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学习方式上,也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性学习的始终,都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服务性学习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自身的体验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升华,它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

2.服务性学习丰富了小学德育内容。传统的小学德育基本都是局限于德育教本,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等,这些内容已经让学生熟记于心,但具体的实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内容缺少深度和广度。服务性学习把道德学习的内容放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中直接的道德文化和道德要求,学习最直接的做人做事道理。在体验式教育模式下,把所学的大道德融入到生活实践中,真实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接触道德模范,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引发自身思考,审视自身,慎独躬行。社会是个大的课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德育效果也得到切实增强。

3.服务性学习增强了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德育目前已经由灌输式向体验式教育迈进,服务性学习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类型,这种教育方式必须针对学生这个主体而存在。其一,服务性学习的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让大家有热情参与其中;其二,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学习性、互补性与反思性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三,教育的实效是以学生实践为中心,而不是以灌输式的作业为中心。[5]服务性学习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在其中深入有效地开展,使外化内化的德育过程得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目前,一些国家利用服务性学习来填补道德教育的空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也可利用服务性学习,挖掘德育深度,拓展德育广度,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许会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服务性学习在解决社区真实需求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中获得了技能提高、品德发展,它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Meyers,Susan,Service Learning In Alternative Education Settings[J].ClearingHouse, 1999,73(2).

[2]陆为群.服务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比较及其对区域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刘大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评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卢浩,杨海燕.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课程:内涵、方案、实施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5,175(1).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3

论文摘要:服务学习具有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结合起来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具有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学生做决定以及分析性反思四个特征。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理念上要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以社区为基础,训练和督导要以专业化为目标,维系和奖励要以自我满足为需要。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服务学习,学生可以在生活情景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进面提供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机,同时形成公民的责任。…简单地说,服务学习是由学校设计一些方案,通过在社区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服务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服务学习在美国相当普遍。由于服务学习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及实效性等特点,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广大教育者的推崇。笔者认为,服务学习理念对于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在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中,服务学习被视为一种方法,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借助于参与的服务活动,该活动是一种有组织的服务,由学生与社区一起协调,并符合社区真正需求。第二,服务学习融入学校课程,让学生针对服务学习中的所见所为进行思考、讨论与写作。第三,服务学习提供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到社区真实生活情景的机会。第四,服务学习将学习的教室扩大到了社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他人关心的情感。可见,服务学习是一种融合服务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服务与学习同等重要。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服务者做决定;分析性反思。

服务学习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学校及社区(社会)三方面。就学生而言,服务学习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在真实生活情景中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与批判思考能力;就学校而言,服务学习可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动,使学校成为更开放、更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场所,同时学校也可从社区得到不少资源与支持;就社区而言,学生为其提供直接服务,可以给社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

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志愿服务具有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特点,Wilson指出:志愿服务组织具备较好的学习气氛,可以经常通过与他人互动及工作经验积累进行学习,志愿者在组织情境下,通过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这种服务学习的方式成为被别人尊重的独立个体。因此,“在服务中学习”是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共同点。

服务学习以社区服务为平台,但不同于单纯的社区服务,是否具有课程整合和反思的要素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社区服务和志愿者行动的核心都是服务,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服务满足社区的需要,与课程没有任何正式的联系。而服务学习的核心是课程、服务与反思的结合,比社区服务多了课程整合与反思的过程。

三、“服务学习”视阈中的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服务学习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准备(preparation)、开展服务(service),反思(reflection)和最后总结(culmin~ingactivities)。[5借鉴服务学习理念,笔者认为,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环节:规划、培训、服务、反思和评估。在具体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与理念:以学生为本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服务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服务者作决定”,因此设计服务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服务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推进自主管理的有效实践。“以学生为本”,一方面是“服务学生”,即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服务实践,使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服务”,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区,向社区成员传递新理念,传播科学知识,繁荣社区文化。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全过程。在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实施行动、反思评价的环节中落实民主管理,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促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公民。首先,制定服务目标时要考虑目标范围、有效性、可行性、相容性和明确性,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社区资源及可供的时间内顺利实现,能使不同的学生从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其次,志愿者活动的工作重点、内容、方式、方法要结合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具体特点,根据志愿者不同的个体条件、服务意向、兴趣及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探索的满足感,又能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令人满意的学习经验联结在一起,产生情境类化迁移。再次,要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服务对象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在服务行动的指导作用。

(二)内容与形式:以社区为基础

“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是服务学习的又一显著特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要解决学生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即学习的意义问题。对生活在特定社区中的人.社区需要就是社区中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真实的社区需要不仅能为服务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其本身也是寻找学习意义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帮助满足真实的社区需要或帮助解决对社区重要的问题的时候,服务学习才是有效的。当服务学习被人为弄成或碰巧弄成‘做作的工作’(make一work),它就是无效的。”

当前,社区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的多元化需求都在社区汇集。这客观上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以社区为基地,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扩大社区服务对象。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可为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农村文盲、见义勇为英雄及家属、孤寡老人、残疾儿童、民工等人提供服务。二是延长社区服务时间。可以与社区、孤儿院等洽谈长期服务协议,让志愿精神代代相传,让服务对象得到长期帮助,使志愿活动更加具有社会影响力。三是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开展社区文化服务、特殊对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社区中介服务和共建服务。通过不断创新,丰富已经开展的日常生活型服务、医疗健康型服务、科技文化型服务的内容,开发法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环保等方面的新项目。四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优势,围绕社区居民生活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来开展活动,确定重点,创出特色。五是创新社区服务渠道。如帮助社区建立团支部,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指导社区团支部开展活动等。

(三)学习与培训:以专业化为目标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服务学习经验与学术课程的联系越紧密,服务学习的成效就越大。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实施服务学习的关键,也是服务学习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服务学习中的志愿者培训不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会根据社区服务的需要,及时提供各种资格培训和课程训练,加强对志愿者服务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组织领导、快速适应环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要达到“专业化”,应做到:一是与专业结合开展服务。如生物环保专业的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服务活动,法律专业的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活动,外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义教等等,这样既能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专业水平,又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二是志愿者必须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础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沟通能力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培训等。通过专家讲座、集体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形式,为学生学习了解专业理论、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提供机会。培训结束可颁发结业证书,同时请学生提建议,以便志愿者今后组织开展更加实用的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三是要具备志愿者专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学习是一种综合学习,除问题解决学习之外,“体验学习”占很大比例,如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之类的服务学习,而情感的升华则是重要目的。全美服务学习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格伦说过:“服务学习在读、写、算3R教育之上又增加了关键的第四个R——责任(Responsibility)。”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部分,青年志愿服务学习中的反思既包括学生的反思,也包括教师的反思。学生的反思包括“我在服务中是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我的行为、观念需要有哪些改变”等内容。教师的反思则包括”我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服务活动产生了启发,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是否把服务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了,如果没有,我该怎么做?”等。反思形式既有学生或教师个人的反思,也有教师组织的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反思。反思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纠正不当的行为习惯。在反思结束后要撰写日记或报告以促进提升。

(四)维系与奖励:以自我实现为需要

志愿者维系这一环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留住志愿者的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强化他们的参与动机。因此维系就要尽可能赋予志愿者动机,使他们在从事公益服务的同时,得到心理的满足。美国专家保罗·杰·伊尔斯利认为,在美国这个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的人热心志愿服务事业,原因之一是“志愿者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志愿者也是需要利益的,当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利益,是一种高尚的利益,如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实现、奉献社会的满足、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提高技能、参与社会、寻求情感上的慰藉、觉得自己善良、有益于人、被人需要等。。。

奖励是服务学习的要素之一,奖励能使相关部门、学校,尤其是学生为他们所做的事感到自豪。对相关部门和学校而言,奖励能增强其推动服务学习的成就感和持续开展的决心;对学生而言,奖励能增强他们的自尊感,使他们更愿意在日后继续参与服务学习活动;对社会而言,奖励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接纳和认可服务学习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参与,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4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而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个人行为,左右国家兴衰。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和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苏维埃政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苏维埃文化。”[1](P2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2](P25)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这一中心任务,必须进行抗战教育和为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解放全中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动员各级学校以及一切社组织,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解放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移,不再是搞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而是要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然而在的晚年,由于对当时的形势作出“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时代的主题由冷战变为和平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因此,邓小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自觉,越加刻苦。”[3](P104)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是又红又专的人,而不是只红不专或只专不红的人。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和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1989年邓小平深刻而尖锐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4](P290)邓小平的以上论述,纠正了“”中、“”把政治推向极端的错误倾向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内社会上出现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光辉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标准作为选拔接班人的首要标准。他指出: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还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根本保证,并且把干部的品德如何作为提拔培养接班人的首要标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多,但环境不同,任务不同,其内容也不尽相同。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应当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5](P706)1942年我党开展的整风运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仍非常强调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要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其次,还非常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文化教育“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并且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备的公德。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其著作《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在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四,强调革命纪律教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与等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向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包括进行红军纪律教育。向工农革命军颁发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抗战时期,针对的分裂行为,提出:“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既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5](P528)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阐述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首先,邓小平特别重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教育,把理想和纪律作为人才素质的两个重要标准及“四有”新人的重要标准。由于邓小平所处时代与所处时生了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文化的渗透和激荡,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要克服过去单一运行模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邓小平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把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理想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两个层次,使之符合我国的实际,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4](P190)

邓小平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把它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理想建立在踏实工作基础之上。邓小平指出:“青年应当有远大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而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6](P8)

邓小平把理想和纪律结合起来论述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我特别强调有理想、有纪律,就是这个道理。”[4](P111)邓小平认为,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对青年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使他们懂得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因为许多青年崇拜西方的所谓自由,但什么叫自由他们不懂。

其次,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注重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邓小平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科学概念,并且强调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必须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严重缺点,主要是没有积极主动、理直气壮而又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一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严重错误思想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7](P364)1989年邓小平又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

第三,邓小平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赋予其时代的特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种种崇洋丧失民族自尊心的行为,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批评了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分离,宣扬抽象爱国论的错误观点。邓小平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邓小平在谈到爱国主义时,是把它和时代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思潮邓小平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6](P124)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第四,非常强调民主和法制,但是他的晚年却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邓小平总结了“”的教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注重民主和法制教育。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P168)特别是在国门打开后,西方的民主思潮通过种种渠道流入中国,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3](P161)邓小平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中国不能搞多党制和直接选举等问题。邓小平认为民主是和法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

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3](P189)“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加强法制?邓小平认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8](P136)在邓小平倡导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法教育,从小学开始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则

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非常注重运用恰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9](P935)在看来,自律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内在因素。

其次,民主、说服、疏导的方法。认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一定要学会通过辩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10](P332、337)

第三,实践锻炼的方法。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的这一观点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榜样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来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这是倡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抗战时期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著作,号召人民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邓小平继承了的这些正确思想,并且有所发展。首先,邓小平强调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6](P12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感情共振的基础,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更大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尊重、理解和关心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鉴于“”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这种大批判的做法,不仅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反而带来负面影响,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邓小平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尊重、理解和关心群众为前提条件。邓小平指出:“不仅要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6](P62)邓小平的这一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求根据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律、特点、学会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对于不同的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倾向应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批判”。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强调榜样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无声”的威力。如果教育者言行不一,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缺乏说服力。因此,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3](P301)邓小平在1978年6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我们过去在战争年代就是这样。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政治干部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邓小平的讲话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与邓小平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等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同时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因此邓小平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出以德为首,“四有新人”的人才标准,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参考文献】

[1]同志论教育工作[Z].

[2]选集(第1卷)[Z].

[3]邓小平文选(第2卷)[Z].

[4]邓小平文选(第3卷)[Z].

[5]选集(第2卷)[Z].

[6]邓小平同志论教育[Z].

[7]邓小平论文选(第2卷)[Z].

[8]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Z].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美国;服务性学习;中小学生

服务性学习是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独特方式,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一项贯穿学前到12年级以及大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运动。在服务性学习中,学校等教育组织与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紧密联系,学习从教室延伸到社区,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比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融合个人和小组的活动与服务,反思自己的服务与学习经历,服务性学习能够发展和丰富学生真实的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增强他们终身的社会责任心与公民价值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对他人的关怀感、服务性学习有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获得和不断发展与丰富联系在一起。

一、服务性学习释义

对服务性学习的理解有多种。一般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是一种学生学习经验的补充。它强调把社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与掌握技能和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在行动中不断观察和认识,不断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反思,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外,服务性学习更强调价值观的养成和增强。“它为学生提供镜子以观察自身,提供显微镜以审视社会,提供双倍望远镜以探究前景”。

密执安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阿登·姆恩(ArdenMo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将服务与内容结构予以统合并进行实施的一种课程计划。伊勒(Evier,1999)和盖勒斯(Giles)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教育模式,“经验促进理解,理解促进更有效的行动”。

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SocitetyforExpefimentaialEducation)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

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最近颁布的《在行动中学习:美国学校服务性学习的力量》的报告指出:“服务性学习与自愿服务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把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强其公民责任感,同时促进社区发展和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性学习不是一种自愿者的计划.也不是学术课程的附加,而是课程本身;服务性学习不是用来惩罚学生的服务,也不是只适用于高中与大学,更不是使学生或社区单方面受益,而是使双方互惠;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服务性学习不是只适合于某一些学科,而是可以在任何学科和任何年龄段的学生中开展,方式可以不同。

服务性学习与社区服务是不同的。服务性学习将社区服务作为实现学生的学术目标的媒介,与学术内容和学术标准相联系。阿登·姆恩教授认为,社区服务不涉及正规学术性的需要及其任务;社区服务通过学生的自愿努力满足社区需求,服务性学习也满足那种需要,但它将那种需要作为审视我们自身、社会和未来的基础。并且,服务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来应用新的已获得的技能与知识的机会。学生从事的服务对于社区而言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然而,我们应明确,只有当社区服务适应学校课程目标时,服务性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并具有一定的价值。

美国的服务性学习已渗透到各级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服务性学习中,一般是首先确定一个课题,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到社区服务一段时间,最后描述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教育改革服务性学习联合会(AllianceService-learninginEducationReform)认为服务性学习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预备——学生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

(2)合作——来自于社区团体的学生与当地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3)服务——学生实施有助于社区发展的服务性计划;

(4)课程统合——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

(5)反思——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性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文字材料。

二、服务性学习的历史发展

美国服务性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思想、早在1915年,在阿巴拉切亚就出现了工作、服务和学习相结合的两年制或四年制的民间大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改善经济萧条的困境,美国决定提供受教育机会,要求学生毕业后以服务社会作为回报。人们发现,学校不是社会的“孤岛”,大量的社区活动能够不断地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之中。20世纪60年代,服务性学习被首次提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从地方扩展到全国,参与人数迅速增加。

1979年,美国国家服务性学习中心成立,并提出三条基本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服务性学习的热潮,服务性学习在全美得到普及,教育界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服务性学习模式。正是因为意识到服务性工作计划的内在价值,美国的决策者、立法者及教育者才全方位推进丁地方、州和国家层次的计划。

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NationalandCommunityServiceActof1990)和1993年克林顿总统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TheNationalServiceTrustActof1993),均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服务性学习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在美国各州和地方学区的推动下,服务性学习运动已经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从1984年到1997年,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生从90万名上升到126万名。1999—2000学年,在349所接受调查的大学中,有71.2万名学生参加了服务性学习,有12.2%的教师提供服务性学习课程,有9%的学校把服务性学习课程作为毕业的要求。美国服务性学习委员会2001年的报告指出,2000—2001学年,美国参与服务性学习的中小学学生超过了130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和实施服务性学习项目的专业人员与州和地方认证机构合作,把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改革之中。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能够培养高质量服务性学习教师的课程体系。

(2)教师和教师教育机构(大学和学区)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对教师教育项目重点使用“教学对话”和“认知训练”的方法,尤其注意以反思性实践为重点的服务经验的现实性和背景性。

(4)要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

1993年,为了探讨发展美国服务性学习教师网络的可行性,在一次由大学校园协作组织召集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编辑一套关于服务性学习与教师教育的丛书。除了公立学校提出的项目外,一些大学和学区的教师教育项目也开始将服务性学习纳入教师教育中,力图将服务性学习项目与知识渊博的教师、提供支持的管理者、见多识广的社区成员和真正从事服务性学习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长期培训代替短期培训。

三、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与价值

当今的美国学生正日渐脱离社区,失去了公民责任心,服务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重构公民责任。服务性学习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需的在社区的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的关系。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Fifkin)声称,“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21世纪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服务性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

(1)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术科目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事,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帮助;

(3)增强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责任感,并具备履行公民职责与权利的能力;

(4)向学生揭露社会的不适当、不公正问题,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5)给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的机会。

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同时,服务性学习不用打破学习的严密性和学科性,就能够提供给学生尽最大努力学习的理由,使学生积极参与服务计划,既达到服务社区的目的,又让他们形成了更高的学术成就目标。在服务性学习中。学生会分析社区和社会,了解社区的演变历程。他们会与无家可归者紧密联系,还会与上代人密切交往。除了参与服务性工作本身以外,学生们通过这种计划能够发展多种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6

自从被党组织正式批准为党员以来,这一光荣称号不断激励着我,也成为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新动力。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起,我更加懂得了中国***员的含义,没有索取只有奉献。

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为民请命、为民谋福利的人,辛弃疾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始终心系国家命运;曹植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到了当代,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人民公仆数不胜数。他们在这个人们所谓物欲横流的年代,却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气节,更显得弥足可贵。而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党的伟大宗旨呢?

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人民服务;二是要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到位,尤其是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地去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正确对待群众。对于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来说,就是要正确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位同学。以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家长,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反省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言行。

作为一名教师和党员,自己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上课,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差生不歧视,对优等生不偏爱。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我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自身约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呈动态变化。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是否符合于党的要求,才能不断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三是要不断自我学习。要向前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善于从书本知识中汲取思想认识中的精华,以提高教学水平。社会发展到今天,为人民服务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新风的倡导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特殊的生产劳动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在老师的心目中,任何学生的没一点进步都是一个惊喜,从生活到学习关心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教学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倾自己所能,全力以赴,在个方面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通过学习自查,对目前学校开展的加强师德教育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能在教育教学中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能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上便是我的思想汇报,望党支部的领导能给予我宝贵的指导。

此致

敬礼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地位;作用

腐败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均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腐败问题从其本质上分析是一种对社会、对社会发展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蔓延,往往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视内部反腐败问题。可以说反腐倡廉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程度的加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内各项事业也开始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也悄然形成,很大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道德思想,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社会腐败现象的发展。本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途径。

一、公务员腐败的内涵及原因分析

1、公务员腐败的内涵

腐败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社会性的、历史性的、现实性的问题,社会政治领域内的腐败主要是说整体社会肌体的腐败,即社会公共道德底线的下滑、社会基本行为规范的退化等。亨廷顿曾经对腐败进行定义,认为腐败行为是公职人员违背其公认的行为规范而进行私利谋取的行为。这一定义将腐败的特点阐释出来,即违规使用的权力与私利的图谋。[1]

公务员腐败现象主要是一种个人私欲与公权力的结合,其本质在于,动力在于追逐个人私利。腐败是与权力对应相生的,没有公权力的人也没有能力搞腐败,只有具备公权力的人,才可能会发生经济腐败现象或者作风,比如买官卖官、渎职失职、色情腐败等。

2、公务员腐败的原因

公务员腐败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伦理、经济及整个国家和社会机制、体制与法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总结起来,导致公务员腐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两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的影响。首先,理想信念的动摇与改变以及消极思想的滋生是引起公务员腐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动摇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准则。个人的私欲会导致一个人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便会做出的行为。腐败更多的是由于个体的道德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纪律监督与管制,因此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现阶段很多公务员热衷于消极腐朽的行为方式,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失去了信心,因此导致私欲膨胀,。其次,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造成公务员腐败的重要原因。个体价值观是主体长时间形成的一种价值信念,作为国家公务员,只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现在很多公务员并不重视思想理论的学习,视公共权力为自己的私人权利,更多的重视追逐自己的不合理私利,从而产生消极腐败现象。最后,公务员腐败也是一种人格上的分裂,也就是一种病态,公务员的腐败更多的表现为人前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人后则是丧失道德尺码、唯利是图的人。[2]

第二,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及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即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权主义、官僚思想、徇私贿赂以及资本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公务员执政为民、服务人民的基本服务理念与价值观念,导致现象的出现。其次是中国国民素质普遍较低,落后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公务员腐败现象的出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得以有效发展与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推动个体业务素质的提升,推动个体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工作宗旨的实现,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并在整个公务员体系中形成反腐败、反倒退的思想信念,[3]从而推动公务员体系的廉政建设。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调动公务员自主性与自觉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提高人们的觉悟,推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改变自身行为,提高自己觉悟。思想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而提高个体的信仰层次。

2、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优势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要深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公务员个体道德素养,才能有效保证我党的先进性和服务性。因此需要不断弘扬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抵制多种腐朽思想。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真正推动腐败治理的举措。公务员腐败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而思想上的腐败是导致公务员腐败的最根本因素。因此只有不断改造公务员的思想,提高公务员的思想觉悟,端正公务员的个人言行,才能从思想上保证防腐拒变。

3、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功能

第一,建设新型政治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公务员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化体制层面的有效改革,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肃清消极落后的政治文化因素,推动反腐倡廉政治文化建设的进程。思想政治建设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公务员法治文化建设,同时还能够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现阶段,中国的法制还不十分健全,某种范围内存在政治大于法律的现象,而且中国本身是一个重视道德的社会,因此政治生活中法律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出现司法腐败的现象,尤其是公务员体系内部,也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动法律知识在公务员体系中的普及,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和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发展建设与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进程。

第二,净化思想政治文化环境的重要方式。关于公务员体系腐败现象的思想文化根源分析中,更多的是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历史及后期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造成的。包括封建等级与特权思想、功利主义思想、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思想等,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思想均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糟粕,需要及时清除,才能有效保证公务员队伍的廉政建设与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应用,防治腐败现象的进一步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开展状况

1、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第一,深入推动了广大公务员及群众形成了反腐败共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发展认识多样,我党通过不断加强关于公务员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纠正了关于腐败发展的错误认识,深刻分析了腐败的性质与危害,最大限度的形成了我党内部关于反腐败的共识。

第二,有效提高了公务员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在公务员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理念,这些理念从政策高度提出了要加强公务员学习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公务员的基本思想道德体系框架,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务员防腐防变的能力。[4]

在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的过程中,事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忽视关于理想人格塑造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轻视行政道德基本教育、缺乏实效性教育内容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育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育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古板缺乏有效吸引力等现象。因此公务员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深入推进,以从根本上完善公务员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预防腐败的能力。

2、基本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我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其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层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部分领导干部忽视公务员体系中的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主要领导干部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认识,有些单位领导人无暇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些领导人认为公务员的自觉性相对较高,不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思政工作的整体认识度相对较低。

第二,受传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模式的影响。比如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有些思想及观念并没有明确的分类与界限,更多的采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式及观点来进行教育,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育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客观实践的介绍,很多教育形式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使得教育目的无法有效达成。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以形式代替内容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无法有效提高公务员的思想觉悟及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教育效果。

四、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务员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1、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与优良传统教育

一个真正廉洁的政府及廉洁的公务员体系,不仅要建立在对公务员由于自身害怕惩罚而不敢贪污的法律基础之上,还需要建立在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与优良传统教育,鼓励先进、教育落后,不断使有关伦理道德的规范法制化,并保证其有效执行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关于公务员体系的思想政治道德与伦理教育以及优良传统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深入到公务员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公务员内部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理念信念教育与执政为民教育

公务员个体的理想信念与服务观念是有效保证公务员体系廉政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具备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充分制约现象的出现,才能保证公务员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过程中,充分进行自我定位,不断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念,推动公务员廉洁自律,进而从根本上避免腐败的产生。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教育与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干部克服自身道德缺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外,加强关于公务员的信念教育,还能够有效推动腐败防治范围的扩大化发展。信念教育工作相对于法律法规及政治监督等来讲,其涉及范围更加广阔,因此对公务员进行信念教育工作能够充分且深刻的推进腐败防治的发展,不断提高公务员的思想境界及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深化舆论宣传,重视警示教育

舆论宣传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其渗透性作用、威慑性作用及匡扶正义、打击邪恶的作用。通过对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尤其是廉洁奉公的事迹进行系列性报道,能够有效引导公务员自身自觉性的发展,推动公务员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外对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腐败案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报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给公务员一种强大的威慑性作用与警示作用,同时也能够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调动社会成员的力量来共同反对腐败。同时舆论宣传还能够有效引导社会正义事件的发展,警示坏人坏事所要承担的最终代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警示公务员要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反腐倡廉在公务员体系中的持续性建设。

【参考文献】

[1]代蓉蓉.反腐倡廉领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学理论,2011(35)254-255.

[2]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6)92-96.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8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热爱祖国是指热爱祖国的国土、人民、国家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对祖国的忠、对民族的爱视为做人的根本与大节。那些热爱祖国、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英勇牺牲或立下丰功伟绩的人,都为世代所崇敬和歌颂。反之,那些危害祖国、损害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总是要受到人民的咒骂和唾弃。在当代中国,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一体,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具体地说,热爱祖国就是每个公民都要忠实于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山河、捍卫祖国的和领土完整;热爱祖国的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热爱祖国的和平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反对破坏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建设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直至生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饱满的爱国热情化为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马克思主义历来提倡为人民谋利益、服务人民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提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号召“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同志提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大学生来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为国家献身。说到底,就是要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个人的行动融入到服务人民的洪流中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党历来提倡的道德风尚。倡导形成“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良好风尚,则是当前我们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的重要举措。“以崇尚科学为荣”里所讲的科学,是指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潜心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勇于做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先锋。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热爱劳动,反对懒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当前,我们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对热爱劳动准则的弘扬和倡导,它所提倡的是要辛勤劳动,而且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它不仅提倡人人参与劳动,以劳动为荣,以轻视劳动、贪图享受为耻;而且提倡以尊重劳动者用汗水甚至鲜血凝结的成果为荣,以糟蹋他人劳动成果为耻。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个人成长环境的变化,一些人对劳动的认识和评价悄然发生着变化。有的人轻视体力劳动、厌恶繁重劳动、不参加低收入劳动。大学生中也有人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对体面、轻松、舒适的工作抢着干,对苦活、脏活、累活的工作则敬而远之,毕业了只想去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生活待遇好的地方或行业工作,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生活待遇不好的地方或行业工作。对此,大学生一定要有正确认识,要牢固树立热爱劳动、反对贪图安逸的观念,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指在关心、爱护和帮助人的方面所应当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它集中体现为在社会生活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当前我们倡导团结互助,反对损人利己,就是对这一集体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大学生承担着推动和促进的光荣任务。大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关键是要力戒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意识,努力做到“两个学会”:一是学会互相关心。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他人、社会及国家,对那些遭遇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帮助。二是学会合作。既高度分工又密切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事实上也只有团结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战胜各种困难,在推进集体事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通俗地讲,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童叟无欺等等。对于不同的领域,诚信有不同的内涵表现,但其精神实质都一样。在政治生活中,就是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要公平交易,恪守合同,反对假冒欺诈;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反对欺上瞒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就是要坦诚相见,以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反对坑蒙拐骗。对于大学生来说,坚持诚实守信,还要正确对待各种个人利益,把各种不良的利益追求都放在荣辱观教育中予以匡正。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9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环节,赤峰市巴林左旗聚焦“”,立足“三个围绕”,开展“三个反思”,力求在解决“三个问题”上见成效。

围绕“为了谁”,反思“我离群众有多远”,力求在解决脱离群众问题上见成效。“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路线对“为了谁”的最好回答。然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察民情,不办实事,甚至搞特权,耍霸道,脱离群众的现象日益严重。巴林左旗立足“为了谁”,组织党员干部就“我离群众有多远”进行深刻反思,开展了“进百姓家、说百姓话、解百姓难――向我看齐”贴心行动,让党员干部真正“融”到群众中间,通过联系群众反思价值追求与群众观点有多远,通过服务群众反思能力素质与群众期盼有多远,通过引导群众反思工作作风与群众要求有多远,真正在思想上弄清“为了谁”, 增强 “羊跪乳、鸦反哺”的公仆感。全旗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嘎查村(社区)结成了173个帮扶对子,联系贫困户3800户,下派3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到相对后进嘎查村、非公经济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在旗级层面建立了综合服务行政审批大厅,在各苏木乡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室13个,在嘎查村(社区)组建便民服务点365处,在经济、社会、文化、维稳等领域组建各类服务组织640个。

围绕“依靠谁”,反思“我与群众哪不同”,力求在解决消极腐败问题上见成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党的群众路线对“依靠谁”的最好诠释。但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由于地位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官本位意识滋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在“位子”、“轮子”、“梯子”、“局子”中迷失了自我,消极腐败现象日益凸显。巴林左旗立足“依靠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就“我与群众哪不同”进行深刻反思,开展了“正风肃纪见行动――以我为标”放心行动,让党员干部真正“落”到群众中间,通过检查思想作风反思权力义务与群众哪不同,通过检查工作作风反思职责分工与群众哪不同,通过检查生活作风反思身份地位与群众哪不同。真正在理念上厘清 “依靠谁”,强化“政权在手未必人心在握”的忧患感。2013年以来,全旗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5项,合并13项,减幅达44.2%;清理超标办公用房81间、面积7121平方米,封存处理超标公务用车9辆,2013年全旗“三公经费”下降17%;对违反八项规定的13名干部进行了实名通报,19名违纪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诫勉谈话49人次,约谈76人次。

围绕“我是谁”,反思“我为群众能做啥”,力求在解决能力不足问题上见成效。“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给“我是谁”的最好注解。但是,随着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党员干部患上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综合征”,“本领恐慌”的问题日益突出。巴林左旗立足“我是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就“我为群众能做啥”进行深刻反思,实施了“干部下乡惠民生――检我业绩”暖心行动,让全旗党员干部真正“走”到群众中间,通过结对共建反思立足本职能为群众做啥,通过扶贫济困反思回报社会能为群众做啥,通过排忧解难反思顺应形势能为群众做啥,真正在意识深处认清 “我是谁”,强化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的亲民感。2013年,全旗民生项目投入达到15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5%,2014年又确定了9大类66个具体项目,预计总投资达16.97亿元;创新实施了“杠杆式”扶贫开发模式,撬动金融资本放大扶贫资金投入规模,全旗1.1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强化教育布局调整,全旗学校由72所调整为34所,形成了“城区办中学、苏木乡镇办寄宿制小学、嘎查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格局。

(作者系赤峰市巴林左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篇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局机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按照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局党委给大家讲一堂党课,这既是动员,也是部署,更是**局开展“****、****”主题教育的第一课。下面,我结合省局党委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方案要求,围绕**局前期”先学一步、先改一步“的成果和我个人近段时间的学习、思考、体会,和大家讲一讲。今天我的党课题目是:“坚定如磐初心勇担历史使命全面推进新时代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勤于思,在把握中央精神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次主题教育,恰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

一是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二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平稳落地,各项事业发展正开启新的历程。党中央决定此时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引导全党上下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奋力开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凝聚磅礴力量。

5月31日,中央召开“****、****”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开展

“****、****”主题教育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6月4日和9月3日,省局党委分别召开了会议,对开展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分别进行全面部署。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登高望远,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较真碰硬的工作态度、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开展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开展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我们全市来讲,就是要进一步坚守砥砺奋进的初心使命,为高质量推进全市X事业凝聚强大动能,因此,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此次主题教育重大意义,以思想上的高度认同促进行动上的对标对表,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开展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从政为民的初心,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四)开展主题教育是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不负重望、不辱使命,全面提高能力本领,奋力推进新时代现代化进程。

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中央第二批主题的总体要求是,第二批主题教育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意见》要求,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充分借鉴运用第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中央明确提出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共12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守初心就是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深入践行新时代精神,奋力推进全市X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充分认识“守初心”,就是要始终坚守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二是要充分认识“担使命”,就是要继续强化自觉履职尽责的历史担当。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为主动。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

四是要充分认识“抓落实”就是在实干中促进事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中央要求,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

一是理论学习有收获。就是要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形成一批理论学习成果,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二是思想政治受洗礼。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取,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抓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是为民服务解难题。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做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上级机关为下级机关服务。我们要结合实际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要求,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要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从政。干部都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遵守廉洁纪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三)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基本任务。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我们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要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以理论滋养初心、以理论引领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突出问题导向,既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思想根子问题,坚守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先学先改、即知即改,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要把主题教育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历史、

****,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要原原本本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好《关于“****、****”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跟进学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集中研讨学,党委将集中一周时间进行学习研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努力形成一批学习成果。

二是搞好调查研究。要在工作中真正沉下去,深入基层和群众当中,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搞清,把问题的症结和要害摸准,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局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联系点,到基层党建联系点,既开展工作调研,又指导他们先学先改。调研结束后,要形成调研成果,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要逐条梳理、研究和反馈,需要上级解决的要及时报告。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有关精神,轻车简从,统筹安排调研。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要讲好专题党课。

集体议等方式,

多方听取意见,进行全面检视反思。给别人点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有利于事业和团结的原则,

自己找问题要本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刻一些,少些顾虑。检视问题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防止大而化之,避重就轻。要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作风问题和党性问题一起找,个人问题和班子问题、省局问题和基层同步查,防止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以旧问题代替新问题。

四是推动整改落实。整改就是最好的实践。要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视反馈的问题,具备条件的,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紧盯不放,限期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注重标本兼治,形成一批制度成果。要重点整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政策落实不到位,为群众基层服务不到位,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不到位等。要总结近年来我们开展集中教育的做法,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对单整改、对账销号,定期总结、及时报告。第二批主题教育结束前,**局党委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针对检视反思的问题,联系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发展就当前全市工作来讲,新形势新变化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跟不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模式跟不上变化;群众新期待新诉求更加多元化,干部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服务层级跟不上变化;上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的监督越来越严,对我们的服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找准问题差距,勇于破题,善于解题。作为党委书记,我将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

“五大关系”,担当好的初心和使命,以主题教育推进党的建设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以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首先,要处理好“服”与“管”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聚焦服务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拓展服务形式、丰富服务载体,构建渠道多元、互动畅通的便利化服务模式;又要坚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健全信用服务监管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监管体系,着力营造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其次,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省局党委承担起主体责任,作为党委书记,我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我们要压实领导责任、引领责任。各位党委委员都要按照职责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所负责的领域加强指导督促,既带头履行好领导职责,又带头参加主题教育,更好带头抓好整改落实,为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做好榜样。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履行组织领导和抓好落实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以好的作风开展主题教育,把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全过程。

达,我们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时,要统筹抓好第一批,上级下达的整改任务,尤其是涉及我们基层需要落实的内容。同时,要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认真查找检视自身的问题,有需要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到统筹协调、同步推进。第四,要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