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9 07:48:26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1

[论文关键词]民生档案 高校学生 成长档案 校园文化档案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国家档案局于2007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范畴,积极探索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2008年9月1日实施的《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发展的眼光找准建立覆盖师生员工的档案资源,以方便快捷的服务手段为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服务。

一、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民生档案是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不仅明确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战略目标,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档案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牢牢抓住服务民生不动摇,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当前,高校要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作为改善民生服务和推进档案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意识,明确目标要求,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实施,着力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2.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加强心理健康、就业、帮困助学等民生服务,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体,高校档案工作要服务于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新的服务渠道,提高教师民生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力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

3.高校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是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档案馆更好更快地开发利用学校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对构建和谐校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档案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过去“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官轻民、重名人轻普通人、重机构轻个人”的观念,转变在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重学校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学校服务、轻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做法,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真正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有用性,不再仅局限于政府和学校,而要面向大众,面向师生,要像重视部门利用那样重视学校师生员工的利用,尽快建立方便师生员工的档案利用体系,树立“服务民生与服务业务并重,服务领导与服务群众并重”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建设民生档案的基本原则

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它包含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历届师生员工各个时期的活动。多年来高校档案主要是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如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宣传教育等服务。但是高校档案中也包含大量民生档案,高校民生档案主要有人事、工资福利、师资培训、职称、教师科研成果、招生、学生学籍、学生就业、医疗、保险、聘用合同等与师生相关的档案。在校工作、生活过的教工和学生如果遭遇各种证明缺失、证件丢失等均可来档案馆查询,并得到相关证明解决学历认证、工龄、工资确认、亲属证明、知识产权等民生问题。

高校民生档案服务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查到相关民生档案资料后可开证明、复印相关材料并加盖档案馆档案证明专用章,复印件即可起到原件的作用。例如利用文书档案进行工作考查和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利用学籍档案办理就业手续,利用人事档案办理出国、买房贷款、遗产继承手续,利用房产档案确定房产权,利用工资档案核实工龄办理退休手续等,这不仅解决了教职员工和毕业生的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档案事关师生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建立民生档案的原则。

1.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就是要以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导向。因此高校档案部门要认真了解师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抓好民生档案基础业务管理和建设,把民生档案纳入档案管理体制,科学整合和丰富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建立覆盖师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对民生档案优先收集,优先编目,优先整理,优先输入,优先提供利用,使档案工作真正做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维民权、保民安,更好地发挥档案事业在服务民生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2.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为了更好地建立民生档案,高校档案部门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制度保障,把指导和监督涉及民生事务的部门的档案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督促这些部门做好民生档案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同时,由于民生档案中涉及公众的诸多私人信息,在提供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侵权、伤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法规体系,明确民生档案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师生的利益不受侵犯。

3.高校民生档案必须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就必须要做好基础性档案资源建设,建立能满足师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整合学校民生档案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服务民生,积极调整馆藏建设思路,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主题,加大与师生员工关系密切的人事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校名人档案等各类专门档案和专业档案的接收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改善馆藏结构,逐步建立面向民生、覆盖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使高校档案部门真正成为学校各类民生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公共查询中心。

三、高校民生档案建设的着力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问题,高校民生档案工作要紧跟民生问题的变化,积极拓展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克服过去“编”多“研”少,编研成果跟不上形势的问题,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着力点。

1.教师业绩档案。高校教师既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又担负着科研重任,仅凭人事档案是不能完全反映教师业绩的。现行的高校综合档案管理是依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分类,反映教师特点、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档案材料分散于教学、科研、出版等档案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利于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建立教师业绩档案,能真实地反映教师德、能、勤、绩等多方面的情况,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师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间接基础资料的反馈,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调节。教师业绩档案是一项有利于教师个人,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科技成果、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申请政府津贴以及学科带头人的申请与考核等工作中都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学生成长档案。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学生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成绩、个性特点、专长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客观面貌。作为记录个人学习经历、实践经历、考核奖惩、思想政治状况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在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方面继续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应规范学生档案管理,重视学生档案的珍贵价值,不断挖掘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扩大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充实档案内容,调整学生类档案接收范围,要改变以往单纯接收教学类档案如学生学籍册、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毕业登记表等做法,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个人资料,例如当前要切实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就业档案等,并把利用率高的学生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做好学生档案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能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这对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导向;发展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27-02

高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反映了学校各个时期的历史面貌,是维护学校历史和办学特色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珍贵史料和教科研成果等档案对学校发展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作用发挥的成效,关键在其导向问题。

一、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导向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因其指向不明,根本上说是其导向问题决定的。根据档案管理的原则可以分为服务导向和发展导向。

(一)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

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认为民办高校档案仅仅是对民办高校的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积累和沉淀,凝结了大量前辈的经验和认识,作为一种学校各项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料,这些档案资源也只是高层领导作决策的信息参考和依据,及根据历史经验教训处理各种问题的凭证。

(二)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

以发展性为导向的档案管理,档案除了进行信息记录,作为历史的凭证之外,预示着档案管理还应将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及社会服务作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追求,就是要求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应着眼于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从目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成效来看,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仅提供查考凭证,为领导决策和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和依据,为教学评估提供统计数据,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素材,为文摘汇编提供材料。实施的仍然是单一的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而不是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

二、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导向导致的困境

学校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质量的高低和完整程度将影响到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且由于建校最初的定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现状,档案基础建设一般都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其档案管理工作与公办高校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因仅仅实行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没有实行发展导向的档案管理。这就导致了当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材料记录而不是资源开发

现有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只是在对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保管与借阅等程序方面,根本谈不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这种服务导向的档案管理往往比较被动,容易造成档案信息内容不健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开发,指的是档案资料不能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记载,而且同时也是可以利用来促进发展的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的利用和传播,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

(二)档案管理的方法是注重形式而不是重视实质

从形式上来看,民办高校都有建立的档案馆或档案室,也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但并未明确管理体制和落实相关的工作职责,未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的专项指导检查,未为档案工作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民办高校档案的利用基本出于一时一事等特殊情况的需要。仅仅有档案馆还不能说是有效发挥了档案管理的作用。档案管理停留在资料收集上,不能按照为发展提供支撑的作用,就不能说是存在实质性的档案管理。

(三)档案管理的作用是提供证明而不是促成发展

只注重收集后的整理,缺乏档案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没有在工作人员办理业务和文件材料时提前介入,不注意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未积极主动地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这样就不能为搞好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促成发展的档案管理涉及到档案资源的收集,更涉及到档案资源的开发,使其能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

(一)档案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

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记录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服务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质量,是衡量办学成效的标准。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其成长轨迹能反映出发展的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就要求民办高校改变现有的被动服务模式的档案管理的导向,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品种,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的、科学的档案管理。民办高校学生档案工作要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为人才流动提供信息支持,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

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业发展的要求。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利用学籍档案数据可以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作为相关人员指导学生学习的参考,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其次,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现综合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中可以收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及其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有效实践,锻炼个人能力。再次,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体现终生发展的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进行有效的生涯设计,将来的发展就会相对比较顺利,档案管理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关注学生的就业过程,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并把这种信息运用到档案的分类和管理过程中,必将也能促进档案管理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档案管理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

民办高校教师普遍比较年轻,且与公办高校相比较,民办高校教师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造成教师高流动性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在民办高校很难获得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而这又主要与民办高校没有长期培养一名优秀教师的意识和条件相关。在学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更关乎学校的发展前景。目前,民办高校档案仅仅是作为记录每位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等,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做好教师管理工作,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就必须科学规范的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并加以科学的编研管理,充分的利用,只有积极为教师提供职称及业务提升的服务,才能有效发挥教师档案的作用。因此必须转变思路,不能仅仅将教师档案管理看作是对教师考核的依据,而是要服务教师的发展,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

在民办高校实施以教师的发展为导向的档案管理,尤其要发挥档案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作用。民办高校规范整理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全面地记载教师的职业生涯、工作历程和发展规划,对教师的工作前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展望。高校的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的根本在于教师资源的开发。民办高校教师年轻化的发展特点决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可以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为教师建立全面的发展型的档案资源,通过跟踪教师的个人发展,并提供有效的信息,必将为学校的发展带来益处。

(三)档案管理以学校的发展为导向

档案管理效果最终体现在对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而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往往能给学校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我国,民办高校建校时间通常都比较短,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本来就不足,民办高校档案管理要着眼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适时的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随着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如何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反过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撑,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3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

开展“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开展“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县召开动员大会后,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照相关要求,进行工作研究和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局专门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各班子成员、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把开展公民责任教育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安排,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将相关任务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人。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局多次召开会议,布置落实各个阶段的活动重点,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主题活动中。围绕“公民责任”这一主题局通过嘉善档案网、《嘉善档案》等载体,深入开展活动的宣传,统一思想,使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主题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大宣讲活动,狠抓落实

为充分认识主题宣讲活动的重要性,确保宣讲活动有效顺利开展。县档案局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局上下掀起公民责任教育的热潮,各项工作完成较好。

1、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宣讲。全局上下围绕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围绕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主题开展大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增强档案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要树立创业创新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创新;要公开办事内容,公开办事流程,公开服务承诺,坚决杜绝办事推诿等现象的发生;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四条禁令”,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局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大宣讲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档案工作“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2、深入学习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新时期档案系统的先进代表——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振奋了全县档案系统同志的精神。县档案局全体党员干部以集中学习、座谈讨论、撰写心得、收看电视、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学习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结合“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先进、树新风”的主题活动,学习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学习他密切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恪尽职守、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职业操守;学习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通过典型引路,进一步树立机关干部新形象,在服务大局中践行“创新、为民、忘我”的与时俱进的档案人精神,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宣讲大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以卞峰煜同志为榜样,忠于职守,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为档案事业多做贡献。在工作中要大力弘扬“创新、为民、忘我”的新时期档案人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新农村档案建设;强化人本意识,着力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强化发展意识,着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

四、开展大讨论活动,履行职责

1、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等原因,档案部门特有的“三孤”(孤陋寡闻、孤家寡人、孤芳自赏)现象还没有根本消除,按部就班的现象在一部分档案人员身上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为此,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观念,走出“档案工作无关紧要”、“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误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坚持把握大局、服务中心,把档案工作融入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融入到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嘉善中,努力克服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和基础薄弱等困难,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力争在创业富民、创新强县中有所作为。努力达到“四个充分认识”的目标,即: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承担着服务决策、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职责,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大有可为,认清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档案部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只要勤奋、务实、钻研,是完全可以出成果、出人才的,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增强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勇气。

(1)

2、开展调研论题大讨论。围绕创业创新,由局领导干部带队,各自确定调研论题,分别就工业功能区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建档试点、“三农”档案工作、重点工程档案管理、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示范县等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宣讲,并撰写论文扩大巩固调研成果。同时,结合调研深入宣讲十七大精神和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帮助基层理清档案思路,积极动员全县档案工作者献计献策,推动全县档案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努力在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改进创业创新方法、提升创业创新形象上取得新进展,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积极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创建活动。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有效服务。为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局(馆)围绕如何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大讨论,并积极参与争创“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窗口”、“服务群众示范岗”以及“五型”机关的创建活动。今年,县档案馆共接待利用档案1440人次,查阅档案3514卷(册),为工龄、户籍、财产、婚姻、工种、社保等个人资料以及县二轮修志和第四卷组织史的编写提供了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成为百姓解决切身利益问题、寻找有关文件资料依据不得不去的“窗口”。通过创建“群众满意办事窗口”这一契机,将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4

一、优化法律服务,完善惠民机制

法律服务直接关系民生大计,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是我们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的工作原则。

一是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根据我县幅员面积广、人口多的实际情况,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及教育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民族宗教事务局、总工会、妇联、残联、团县委、人武部等重点部门设立法律援助站、点,巩固发展站、点业务,逐步把基层调解干部纳入法律援助联络员体系,明确村(社区)主任、调委会主任为当地法律援助联系人。同时,安排专人接听法律援助热线电话、接待法律援助来访,及时对相关咨询和求助进行答复,努力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确保群众在一小时内找到法律援助机构、获得法律救助。镇的劳动争议、镇的抚养费纠纷、镇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援助案件都是通过直接来电、来访,及时得到了法律援助;镇的雇员受害赔偿、损害赔偿纠纷、镇的人身损害赔偿、民主乡等三人的追索劳动报酬等法律援助案件都是通过法律援助联络站、点的有效运作获得救助;对于诸如荷花村门面安置房纠纷的等情况特殊的维稳案件,我们更是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努力扩大“一小时服务圈”覆盖面。

二是建立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在临街门面设立了较为规范的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大厅面积约100㎡,有专门的接待、办案人员,并按要求分隔了功能区,配齐了办公桌椅、电脑等硬件设施。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的建立,起到了简化援助案件的接待、申请、审查、受理“一条龙”服务的程序,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受援人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

三是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农民工因工伤或追索劳动报酬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免除经济困难审查,简化受理、审批程序;情况紧急、群体性、影响稳定的法律援助案件,行先行受理、后补办手续,尽量为群众提供方便;老、弱、病、残等行动受限群体实行电话预约,上门办理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对经济困难群众酌情减免公证费,如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在离城区较远的南片乡镇仓山、广福,中片乡镇龙台设立公证办证服务点,每月15、16日定期派员坐堂办证,缩短了出具公证文书时间,减少了当事人相关差旅费支出,确保了法律服务“绿色通道”的畅通。

四是成立专门医患纠纷调处机构。针对非诉讼法律援助需求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成立“县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和医疗纠纷调处办公室,今年受理医调案25件,调处21件,患方主张索赔610余万,最终依法索赔130余万,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初步实现了医患纠纷处置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闹、缠、访事件得到遏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拓展法律援助“1+1”活动。与湖北易圣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援助服务框架协议》,把法律援助“1+1”活动拓展为常态化的对口服务机制,通过共享服务平台,以社会责任感为粘合剂,把公益性的法律援助工作和盈利性的律师事务所紧密连接起来,有效整合资源,节约办案成本,共创社会效益。

二、全力化解纠纷,共创社会和谐

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民间纠纷预防和调控机制,不断夯实调解基础工作,不断拓展调解处突范围,全县已建立起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45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21个,人民调解员培训率100%,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今年,我们重点强化了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业务拓展功能,使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新发展。

首先,建设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配合“大调解”“五进”活动,积极指导建立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先后成立县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北门汽车站、美好家园、蓝湾半岛居民小组、南华镇涌泉村李家大院调解室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快速、自愿、中立调解的积极性,使矛盾不易激化,纠纷很快圆满处理。

其次,建立“大调解”“联调联动”机制。在全县45个乡镇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协作,落实诉前调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第三,整合部门力量,集中调处群体纠纷。如荷花村安置门面房转让协议重大群体性纠纷事件,涉及277户800余人,我们整合了司法行政、国土、案发镇村干部的力量,组建5人一组的调解小组,分片落实调解责任,集中时间开展调处化解工作,经过全体调解人员两轮三个多月的连续奋战,调解成功210件,其中涉及转让方210户,受让方146户,使这起涉及面宽、缠访近一年的重大矛盾纠纷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工作还在进行中。荷花村征地安置门面房转让纠纷专项调解活动的成功开展,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三、夯实安置帮教,科学管理矫正

目前,全县安置帮教在册人数340人,其中刑满释放305人,解除劳教35人;社区矫正在册人数285人,累计解除矫正139人。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服刑在矫人能否彻底改变、重塑人生的大事,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会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联合制定《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方案》,为社区矫正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活动。今年1—10月,共收到省内外21所监狱寄来的服刑在教人员年度改造情况告知书及亲属回执单498份,我们以开展“警民亲”活动为契机,安帮机构、监狱、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深入村社院落,对服刑人员亲属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家庭基本情况,指导亲属协助教育管控,动员亲属到监所探视、帮教,通过亲情教育、亲情关爱,帮助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显现出不可替代的帮教效果。以此同时,我们尽力解决服刑人员亲属的实际困难,协调解决在就业、就学、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成服刑人员安心改造,顺利回归。

3、共享信息管理。建立县、乡(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平台,做好新入监罪犯的基本信息(姓名、地址、身份)核查、出监罪犯出监前一月信息反馈及落实跟踪帮教措施,以实现衔接、帮教、管控的无缝对接。

4、组建社区矫正司法警察大队。按照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委编发[]10号)的核定,于年9月6日挂牌成立了“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警察大队”,负责全县社区矫正日常事务性工作,并要求在乡镇建立中队并配齐专职协管员。9月20日,县委政法委吴晓东书记召集政法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各部门均同意单独招聘社区矫正专职协管员48名。我局制定了《招聘社区矫正协管员实施方案》,目前,该项工作正由领导审批过程中。

5、GPS跟踪定位监控对象。实行“电子围墙”管理模式,为每位矫正对象配备一部GPS定位器,进行动态监管,随时掌控行踪、去向,防止脱管失控,最大限度避免重新违法犯罪。社区矫正对象GPS定位系统已经相关领导同意采购,目前,该项工作正由县采购中心采购过程中。

6、结对帮扶。司法行政干警、乡镇干部、协管员“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分析个体差异,分别制定帮教、管控措施,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矫正、安帮对象更易理解、接受帮教、管控。

7、落实“两基地”。挂靠“县富民技校”落实了“社区矫正技能培训基地”、“刑释解教技能培训基地”,挂靠“御马床单毛巾厂”落实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基地”。

8、树立典型。服从管教、改造好、有突出表现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依法建议人民法院予以减刑;反之,依法建议人民法院撤销缓刑,予以收监或给予其他处罚。

四、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法治

为全面落实“法制宣传进万家”活动要求,切实做好“警民亲”、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我们整合全局资源,广泛开展法宣活动。

1、主动宣传。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年,我县把法制宣传阵地建设作为“六五”普法和创建法治县的重点和亮点工作,县法建办在年9月26日印发了《年度〈“六五”普法和法治县创建工作目标考核表〉的通知》(法建办[]4号),明确要求每个乡镇、村(社区)必须设置法制宣传教育橱窗和专栏,各乡镇都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完成。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法建办会同县委宣传部、县人大法工委等部门多次到县级部门和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县工商局、县水务局、县教育局、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和镇、南华镇、黄鹿镇、仓山镇及镇玄武社区、南华镇涌泉村、富兴镇镇柳林沟村、仓山镇飞乌村等地都建有比较规范的法制宣传栏或橱窗。我县在巩固“五五”普法成果的基础上,在镇玄武社区设置了法制宣传教育长廊,并制定规划,计划“六五”普法期间,在公园广场设置大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目前,我县乡镇、县级各部门基本上均有法制宣传栏、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等不同形式的法制宣传阵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此同时,由法宣科牵头,错开上班时间,在人口密集区、居民小区等地开展法律服务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联系广电媒体,制作播放专题节目;继续“法律六进”,提高宣教实效。

2、挂靠宣传。一是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医患纠纷调处与法制宣教结合,提倡“一次法律服务、一次法制宣传”,使案发当事人及亲戚朋友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学到法律知识,依法表达诉求。二是人民调解与法制宣教结合,在处理好每一件纠纷的同时,上好一堂法制课,教育一片群众,稳定一方民心,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三是专(兼)职司法助理员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三案攻坚”活动的同时,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张贴法制宣传挂图,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3、依法治理。以“六五”普法为基石,深入开展“法治县”建设,具体落实到了“法治机关”、“法治乡镇”、“法治社区”、“法治企业”、“法治学校”、“法治单位”的巩固建设。

五、制定到位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既开好局、起好步,又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我们一开始便制定和落实了确保活动有序开展的措施。

一是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政治处、办公室、宣教科调配3名骨干组成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二是有专门的督查机制。把内部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社会公众的知晓度、乡镇党政的认可度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实际效果。

三是有领导分片联系司法所。协调、指导、督促开展工作。

四是有司法助理员联系村社。让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真正落实到服务群众工作中去,走进万家千村。

五是开展优质法援案件评定。建立和完善优质法律援助案件评定制度,进一步完善评定标准、细则和跟踪监督管理办法,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六是开展公证办证质量评查。制定公证质量评查办法,在公证案件信息库中随机抽取卷宗进行评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教育整顿、跟踪回访。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5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始终把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全区档案工作的重要工程来抓,多措并举,狠抓档案人才培养,打造“学习型”档案人才:一是着力抓好全区档案人员培训。每年都把档案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为使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我们从全区档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训内容,自行编制培训教材。每年举办一期全区各镇街及区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村居专兼职人员档案业务培训班;组织档案人员参加省、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研修班、继续教育培训班;要求新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都要参加本局举办的档案岗位资格培训班;鼓励本局干部在岗自学,大力提倡干部“终身教育”。几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档案人员889人次,有21人参加了山东省省委党校档案文秘专业的学习。二是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培训档案人员。在全区开展的“依法建档,服务三农活动月”中,将全区档案人员统一交流使用,边干边学;从2007年7月开始,我们利用一年时间,又开展了档案人员集中轮训工作,对全区涉及民生档案的单位和各镇街的档案人员,分六期到区档案局进行上挂锻炼和集中轮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他们以服务民生为己任的意识。三是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每年开展一次庆“七一”活动,组织档案人员赴孟良崮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增强档案工作者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部分档案业务骨干赴莒县夏庄镇、崂山区等档案工作先进地区学习,开阔了视野,激发了他们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

夯实资源基础,为民生档案工作提供开发利用平台保障

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是方便群众获取相关档案信息的前提,是建立覆盖群众档案资源体系的根本;开发利用,提供服务,是民生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推进民生档案排查。我们开展了民生档案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全区有28家区直机关及所属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保存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30余种(类)民生档案,如失业人员登记档案、医保档案、房地产档案、拆迁档案等。同时,召开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镇街、社会保障、民政、房产管理等20多家单位参加的民生档案工作座谈会,交流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经验,研究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们还把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延伸到了农村和社区。2007年在全区开展了“依法建档,服务三农服务月”活动,全区90%的行政村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对土地(山林)承包(延包)合同档案、农村宅基地档案、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新型医疗保险档案和农村换届选举档案等进行了集中管理。2007年9月,“枣庄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新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在我区陶庄镇胜利召开,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2008年,区档案局与区民政局、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社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服务城市居民,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全区所属132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的档案工作全部铺开,建立了包括党员档案、低保及困难家庭档案、再就业档案、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档案、具有专业特长居民档案、义务兵退伍人员档案等的民生档案,社区工作事事有据可查。目前,全区已培养了以陶庄镇、临城街道办、劳动保障局、房产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民生档案工作典型单位。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6

一年来,我们****法律服务所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司法部和省厅的“四个办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服务质量上下工夫,依法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服务队伍。

针对人员素质状况,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采取自学和每月不少于两次集体学习的方式,对执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培训,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坚持真理、维护正义、珍惜名誉、维护自身的形象。我所公费订阅了法律报刊杂志,购置了法律工具书,供执业人员学习。对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我们都及时组织学习、贯彻落实。重视执业人员的学历后续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函授学习,目前有3名执业人员正在函授学习法学本科。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主要围绕思想、道德、纪律、爱岗敬业、奉献、务实等方面,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促进法律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队伍建设,大大促进了法律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依法办案,勤恳执业,勇于承担责任。

二、开展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狠抓队伍建设。

为认真贯彻司法部、省厅和市局关于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结合本所实际,制订出了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实施方案,以“诚信服务,规范执业”活动为主题,对全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开展了一次政治信念与服务宗旨教育,执法为民与依法执业教育,忠于职守与诚实守信教育,服务大局与形势任务教育,遵规守纪与严格管理教育。通过定期召集全所执业人员进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座谈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次基础上查找出去年以来在执业、服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通过集中教育整顿,我所执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管理有章可循。

我所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具体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监管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制订完善了办理法律事务内部工作流程,对收案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委派、统一收案、收费制度;二是落实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发放服务评议卡,办案质量由当事人进行评议;三是建立了疑难案件、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四是设立了执业纪律监督机制,聘请了社会监督员,落实办案质量检验员到岗到位;五是实行“五公开”制度,即公开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照片和执业证号、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案程序、公开执业纪律、公开投诉电话;六是健全和规范了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对档案进行管理。

四、业务实力强,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一年来共接受当事人来人来电咨询750余次,收案70余件,其中诉讼50余件,非诉讼调解10余件,合同见证30余件,收入达5万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被10家单位聘为常年法律顾问。在做好法律服务的同时,我们经常深入基层,义务解答法律咨询,调处民事纠纷,送法到田间地头、船头湖边。把立足基层,扎根湖区,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社会效益显著,被群众称赞为“人民的好帮手,法律的保护神”,被市司法局授予“市级诚信法律服务所”荣誉称号。

五、存在的不足和下步工作思路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深感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执业人员知识面窄是我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要继续鼓励执业人员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

二是案源少,诉讼收费太低,是困扰执业人员的一大难题。今后执业人员不能拘泥于在办公室等案子,而是变坐堂服务为送法上门。要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每个当事人认认真真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7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培训人员750人,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职业农民培训55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率达到60%以上。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2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三)奖补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实行直补培训机构的办法,具体奖补标准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人均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均按人均1000元,电商人才培训按人均2000元。奖补资金的具体拨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实施范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实施,重点培训范围是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分解情况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高山米、蔬菜、笋用林、畜牧等七个产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人和雇员;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统防统治植保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有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见附件3)。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发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发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对象遴选由县农发委按照职业农民遴选程序择优确定。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得重复。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择优确定县农广校作为全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见附件2),同时将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培训。县农广校负责学员整个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职业学校负责制定学员理论教学期间管理办法,全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业部推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培训内容要符合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广泛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鼓励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

1、职业农民培训。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2、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基础课参照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安排。专业课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创新培训方式

1、职业农民培训。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为提高培训效果,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2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

2、电商人才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做好考试考核和认定发证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农发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照省农委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进行统计造册。

三、进度安排

按照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实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及市农委、市财政局备案。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由县农发委牵头组织县农广校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方案要按规定时间(15天或7天)和分阶段(7次或3次)培训要求制定,主要明确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以便培训机构实施。分专业培训方案及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市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县农广校、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组织领导、学员名单、教学计划、培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发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认真开展培训(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管理方案开展培训,严格培训时间进度和质量。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电商人才培训师资主要聘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团成员,并根据需要扩大聘请师资范围。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验收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向县农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发委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抓好认定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抓好总结工作。县农发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职业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见附件4),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发委,统筹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解决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培训质量。依托与安农大的校县合作平台,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师院、合工大等相关专业教师为外请专家,职业学校、县农发委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为培训骨干老师,县内乡土人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训辅导员,共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以部、省统编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质量。支持培训机构将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等结合,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增强实践实训能力。

(三)强化监管督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考评内容,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度,确保按照、按质和按量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课堂培训、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续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同时,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8

档案承载历史、反映历史,记录了历史发展、政权交替、机构变迁,记录了党和国家对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客观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教训,作为档案管理部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是我们的义务,充分挖掘馆藏档案史料,为政治建设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重点,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守好史,用好史,把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整理出来,提供给党和政府,为其决策服务,避免走弯路;二是要积极参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重要活动,记录当地重要的政治活动,见证政治民主法制建设的全过程,为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碑树传;三是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这个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建设进程,充分利用档案行政执法契机,积极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为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需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开发资源服务文化建设

档案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忆库和传承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基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要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从体现文化性、公共性、满足文化功能要求出发,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阵地保障;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通过一些好的载体,将一些具有示范性、代表性,保护与利用效益并重的优质档案接收征集进馆,真正将档案馆建设成为文化资源库和信息资源中心;进一步发挥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开展青少年教育、进行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播等多领域的文化服务功能,使档案馆从提供一般性的档案利用基础服务工作,转变为可以提供集中性、系统性、高层次文化服务的重要文化阵地和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二是要加强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充分发挥档案馆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联合开发、馆校合作等形式深入开发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推进实施档案编研精品工程,整合档案部门自身编研力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作档案编研精品,逐步提高档案编研成果开发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建设

民生问题是我党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档案工作要主动融入到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是要加强民生档案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单位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单位服务、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二是要改善民生档案服务。民生档案往往是利用率非常高的档案,像土地档案、房产档案、婚姻档案等,这些档案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和个人矛盾纠纷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档案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确保民生档案及时服务社会,同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民生档案鉴定开放和利用工作。三是要开发民生档案资源。积极调整档案接收范围,切实加强婚姻登记、山林权证、土地、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接收进馆,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发民生档案资源,如编制各种民生档案的专题目录,汇编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介绍馆藏室民生档案信息等。同时要把政务信息网作为民生档案的数据信息平台,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民生档案信息集中整合,向社会各界提供开放服务。

四、构建和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9

求新任务,也是为加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市档案局党组织要以建设服务型机关党组织为抓手,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努力推动局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通化市科学发展中充分展示新作为、新形象、新业绩。

一、加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强化服务意

作为档案部门,承担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能。在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市档案局应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窗口”服务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服务中心、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一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抓发展。坚持把围绕服务中心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把档案工作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我市“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科学谋划档案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档案人的力量。

二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抓落实。坚持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切实履行“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能,大力实施“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服务先行”的重要方略。在档案工作中树立“三严三实”的工作观念,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让档案为民解困,让档案人为民解忧。

三是要牢固树立民生意识,突出重点抓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履好职、尽好责,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抓好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和档案安全发展等重点工作,实现档案工作新突破,推动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档案服务水平,提高档案服务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加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提升服务能力

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机关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因此,加强市档案局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提升局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素质。

一是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建设队伍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建设机关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要素。从领导班子到干部成员再到普通党员全力打造一支全方位的服务型档案队伍,具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队伍,拥有执行力的中层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的档案科研骨干队伍,充满正能量的档案服务保障队伍等。加强档案队伍建设要强化整支队伍的教育管理机制,增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方针,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把责任感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作风过硬的优秀同志充实到党务岗位上来。

二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建设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党员素质是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服务能力,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加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局内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党员思想认识入手,通过塑造核心价值观使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党员的价值追求,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理论学习、业务讨论的形式,使党组织成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学习,使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创先争优的评比活动,使党员队伍的奉献活力和服务动力进一步激发。

三、加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健全服务机制

建设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健全服务机制是重要保障。在健全服务机制中,市档案局通过抓机制立规矩,制定局党组织工作规范,构建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健全工作规范。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深度的融合在一起,需要不断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规范,保证局党组织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转。认真研究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对在档案服务工作中做得较好、基层和群众满意度高的经验做法,以体制、机制、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化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考核机制是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考察培养党务干部,在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工作实绩等方面评出优劣等次。

为人民服务教案篇10

关键词:高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报务,社会化

 

高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即高校档案部门将静态的科技档案信息开发成有价值的动态的知识信息,使科技成果档案造福社会,满足农业领域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积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一、强化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意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多次强调要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是中央反复强调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村问题不解决,“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作为农业院校,在完成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科技成果档案,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农业院校档案部门应坚持把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作为科技档案信息开发的指导思想,主动配合“科教兴农”、“科技扶贫”计划,根据不同区域的技术需求及农业发展模式和主导产业,对馆藏科技成果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和技术培训等,充分发挥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功能,找准档案工作服务的最佳切入点,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二、丰富、优化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工作是一项保管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工作,以丰富、优化档案信息资源为主,加强科技档案的基础业务建设,使档案部门有一个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化的前提。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应及时将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科技成果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并根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扩大收集范围,加强对各县区的主导产业、生态资料、品种资料、示范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规划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将有关的课题科研资料和原始记录及时收集归档。在丰富、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以科技信息含量的高低为标准,正确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不断充实、优化馆藏内容,调整馆藏结构,使馆藏档案既有数量,又保证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三、完善服务体系

有关专家强调,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优化升级的动力之源。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要加强种苗建设,建立育、产、销一体化的种苗产业化经营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种苗市场供应体系;二要加快农业科研开发,积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三要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四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为此,高校档案人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走出档案室,到科研、生产第一线,紧密配合科研和生产人员,不仅从课题的立项、验收、鉴定、推广整个过程干预科技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而且对课题的先进性、实用性、技术的复杂程度及经济效益等都要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发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1.紧密配合“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开发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我校园艺系在佳木斯市“科教兴农”活动中,坚持以科技服务为特色,依靠良好的人才优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良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几年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服务。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充分发挥科技扶贫教师的纽带作用,积极提供科技档案资料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我校地处三江地区,学校在各县区都设有科技扶贫点,配备了科技人员。档案部门紧密配合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将档案成果转化为现实成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我校先后派出骨干教师到科技责任承包点,档案人员主动与这些承包点教师联系,把科技成果直接送到农民手中,现场实地言传身教,使农民掌握新技术、实施新技术,种养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农业科技发展新形势。大豆是三江地区的支柱产业,档案室配合各地承包点教师,提供了品种优化、无公害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与销售等实用科技资料,解决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3.紧密配合各专业教学实习,直接把实用技术介绍、科技成果汇编、优良品种等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自觉地接受和掌握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档案室主动配合教学实习,向实习点提供科技服务。在这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中,档案室为各教学实习点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档案资料。

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要充分满足社会利用科技信息的基本要求,单靠某一院校档案部门是难以办到的,只有与相关部门协作,建立行业服务网络,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增强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社会化。

1.建立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与社会上的信息机构相比,作为基层档案部门的高校档案馆,开展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途径相对较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档案部门应加强协作,构建全国“科技档案信息网”,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通过各级档案部门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2.加快科技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建设。首先,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目前在档案工作领域中,急需一批具备开拓、创新意识,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高,法制观念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过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管理现代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关键要解决“五个转变”,即,一要从封闭式、半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二要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三要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档案事务向依法管理档案事务转变;四要从以实体档案的管理为主向实体档案管理和虚拟档案管理并重转变;五是档案人员要从档案管理者向信息管理者转变。另外,设备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科技档案工作需借助计算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增强科技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功能。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为科学技术工作服务是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几十年一贯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工作需求相差甚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我国加入WTO后经济步伐不断加快,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机遇。为此,档案部门要顺应时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保管档案的狭隘服务观念,把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积极探讨社会对科技档案需求的规律,增强科技档案服务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突破前人,突破自己,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手段和应用技术,努力使高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效、高速、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开发农业科技档案资源 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韦凤珍 农业科技管理2005.6

2 高校农业科技档案的应用与特点 唐银娣; 刘莉 高等农业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