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自传十篇

时间:2023-03-22 17:15:54

毕业自传

毕业自传篇1

我的父亲都是畜牧工作者,母亲是人民教师,从小他们就教导我要品学兼优,学习对于一个学生很重要,但是做人是更重要的,父母就让我铭记踏踏实实走路,坦坦荡荡做人这句话,这也成了我日后的座佑铭。

1990年9月1日,一个让我难忘的日子,我进入了洼堤乡中心小学,开始了我人生中的学习生涯。在小学的五年中,我一直担任着班长的职务,小小的我从那时明白了什么是职责,什么是奉献。小学五年中我一直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学校中的精英,父母的骄傲。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我一直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举办的少先队手拉手联谊活动。尽管当时年幼的我不懂其中的真正含义,但是现在明白那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代表全校的风貌。五年级我的突出表现由班主任推荐入了中国共青团。我清楚地知道团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也意味着责任,从此我处处以团员标准要求自己,之后被评为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

1996年9月1日我升入了初中,我在努力学习的同进也积极要求上进,一直担任班级干部,配合团组织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初中四年里,我认真学习,认真工作,以轻松的心态参加了高考。在等待成绩那段日子里,我没有把时间花费在玩乐放松上,而是在饭店当起了前厅接待员,开始了自己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每天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接触到了形形的人,让我认识到只拥有校园经历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岗位上,学会了不少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技巧。

2000年8月初,我收到了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开始进入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在这期间我成绩优异,担任班上的文娱委员,课代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文艺积极份子,并在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获奖。在高中的生活中,我明显感觉自己思想成熟了许多,逐渐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几年中,一直有不少良师关怀爱护我。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老党员,他给我讲授了许多道理,即使在我升入大学后仍不断鼓励我进步,教育我要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要积极要求进步。

2004年我考入大学后,在努力学习、获得更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接受了更多的锻炼。刚入学我就参加了欢迎新同学的迎新晚会,代表新生表演了独唱节目。一年级,我主持过大学第一年的班级元旦晚会,还积极参加了我们班的篮球队一起积极训练,并在一场场预赛中不断进步发展,最后进入了

毕业自传篇2

    我是一名**大学毕业研究生,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我人生阶段的一个里程碑,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收获很多,成长很快,以下就是这段时间的自我鉴定。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最后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大学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20**年**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积极改正,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创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毕业自传篇3

1997年9月我进入了汉寿县周文庙小学读书,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那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知识,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在各科学习上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在各项劳动中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踊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首批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老师教导我们说,鲜艳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

2017年9月由于父亲进城务工,我随着转学到了长沙市天心区曙光小学读书,由原来的小乡村到大城市读书,我的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在这里我学到的知识更丰富了,感受到了城乡间的教育水平存在着很大距离。在长沙读书的两年,我一直在父母的身边,家庭的温馨和来自父母的关爱给了我美好的童年!而 2017年8月,不幸降临到了我的家庭。父亲不幸去世给我的影响很大,内心的悲痛让我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我懂得以后必须得坚强、懂事,减轻妈妈的负担,给妈妈以希望! 2017年9月我转学到常德市武陵区芦山中学,开始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化悲痛为力量,在初中时,我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加上我性格一直开朗,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当了班长,这一刻我感觉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期间我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积极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经老师的推荐和同学的民主选举,我于2017年10月加入了共青团,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通过团课学习,我知道中国共青团是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是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这让我对党有了向往之情。

2017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常德市第七中学,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作为高中生,我的思想比初中要更成熟,对事物的理解也更透彻,我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一直坚持抓紧学习。我在班上还担任了团支书的工作,对于工作我认真负责,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曾多次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的称号。在高中时,虽然学习生活十分紧张,我仍然参加了一些关于党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也利用课外时间读了一些书籍。我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对党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参加了学校的业余党校学习。在党校学习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意识到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并向往成为党的一员。

2017年夏天,我参加了高考。三年的努力有了收获,我进入了湖南科技大学,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开始了新的奋斗和跋涉。大学是个全新的环境,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要努力融入这个新环境。首先迎来的就是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军训是考验人的意志的一项活动,我坚持了下来,并且在军训期间,我和同学们都相互认识了解并相处的十分融洽。班上第一次班干部竞选,我站上了讲台竞选班长的职务,由于准备不充分,我失败了。但我尝试了,我抓住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从中吸取了教训:做什么事都要准备充分。虽然没当成班长,但我还是为积极为班级出力,积极参与班里的活动,也会在同学需要帮助是伸出援助之手。

当我听说学校自理会在招募成员,我觉得是个锻炼的机会,也去尝试了,这次我做了充分准备,我如愿成为了校自理会的一员。在这里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关键就是要以诚待人。刚去的时候,要帮老师做一些小事情,要学会做表格,再小的事情我都会认真去完成,学做表格的时候也很认真,最终得到老师的认可。学校有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我申请了一个勤工助学的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我被提为九教卫生负责人。从这一系列事情中,我明白了做事情只有用心去做好,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

毕业自传篇4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 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招生收费“并轨”制的形成以及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过去的国家“统分统包”逐步走向供需、双向选择,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作为“生产”大学生这种“人才产品”的高校,其就业工作职能必然会发生转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这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转换指明了方向。就业工作重点应从行政分派转到服务职能上,教育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笔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的作用。

一、加强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宣传教育,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就业政策转变过程中,毕业生对政策不甚了解或认识不足,致使不少毕业生仍然存在紧紧抱住“铁饭碗”不放,狠狠抓住干部指标不放,死死盯住城市户口不动的“三不”行为,造成不少毕业生学非所用,干非所愿,人才配置不合理。一方面,乡镇基层生产第一线人才缺乏(由于未能解决“铁饭碗”、干部指标、城市户口而毕业生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城市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又相对过剩,毕业生学非所用。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对国家就业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所造成的。因此,高校必须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教育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收集和传递就业信息

当今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是一样。高校是生产“人才产品”的工厂,用人单位是“人才产品”的使用者――客户。人才市场是人才交易市场。高校要想把“人才产品”推销出去,又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高校就必须想方设法占领市场,掌握就业信息,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资料信息库给毕业生;按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将对口的生源信息传递给用人单位,实现就业信息交换,形成良性畅通的网络,即高校――信息――单位。

要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产品”尽快占有市场、适销对路,还需要建立信息反馈网,将人才市场的信息、用人单位的使用满意程度等信息反馈给高校。经过研究分析之后,高校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迅速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并维系一个相当稳定的“客户”网络,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掌握重点单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经济效益和人才使用情况。

三、加强就业辅导,帮助毕业生提高竞争择业技能

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实际上就是让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来确定就业去向。作为毕业生来讲,就是要在了解、认识用人单位的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正确地宣传自己,展示自己,推荐自己,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选择自己。因此,提高毕业生求职技巧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又一关键。毕业生经过几年学习和锻炼,掌握了,定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个人的决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但他们往往对仪表形象、应试能力不够重视,个人推荐资料也写得不好,总之,毕业生欠缺就业技巧。高校应该针对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课,辅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求职应试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身职业定向。

四、积极开展职业咨询和心理咨询,帮助毕业生认识自我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和多变的,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豪情满怀,准备搏击一番。但他们成长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涉世尚浅,社会阅历少,对社会的职业知识了解不多,对各行各业情况认识欠缺,有的学生甚至对某些行业干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了解各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且自主意识强,缺乏自我认识,尤其对自我的性格、心理特点认识更少,以致真正面对就业选择时,拿不准自己该找什么单位,什么单位适合自己,以至于面对择业彷徨、烦躁,缺少主见,这就要求对毕业生开展职业咨询和心理、性格咨询。首先,向毕业生介绍我国职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帮助毕业生了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限制。同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咨询技术,如性格测定和心理测量等等,为毕业生进行咨询,测试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性格指引和心理引导,做到对症下药,指导毕业生在择业中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客观地分析社会和现实的需要,合理客观评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认真对本人性格与兴趣进行剖析,进而了解自身素质高低和职业倾向,然后结合自己的理想,在择业蓝图中找到最佳坐标点。

五、开展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推荐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教育咨询,就业信息收集传播,开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推荐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职能。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供需见面和双向活动,推荐毕业生就业。实行“产――销”一条龙,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尽可能避免就业信息在传递中流失、浪费,减少毕业生、用人单位由于频繁地参加各层次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而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减少就业信息的重复和毕业生的就业盲目性;从而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利于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增加用人单位对专业设置、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情况的了解,利于用人单位挑选使用所需毕业生。

总而言之,为使毕业生能够尽快找到就业单位,学以致用,人尽其才,高等学校开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推荐毕业生就业是关键的一环,必须把这一工作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毕业自传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模式;高职;全程毕业设计

引言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提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并分析其可行性、实施办法及优缺点。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都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训过渡到岗位实习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校到职场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准工作环境的实训。因此,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对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1毕业设计与学生学习过程脱节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在专业课完成后,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毕业设计工作并没有开始,学生不是带着问题学习,不能将专业课所学的内容融入在毕业设计的项目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又往往不愿意或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温习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点。1.2毕业设计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学生通常在忙于找工作或联系实习单位,自然而然地把毕业设计放到了次要地位,忽视了毕业设计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甚至有些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两个月[2]。再者,有些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或参加相关培训,客观上使得这些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学习中。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不能及早了解,无法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1.3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脱节传统的毕业设计,课题设置较为随意,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的兴趣相脱节,与自己的特长、兴趣相差较大[3]。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关注毕业设计,甚至不知道毕业设计是怎样一个环节,更谈不上将毕业设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2全程毕业设计模式

传统高职毕业设计模式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出缺点。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工作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2.1全程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探讨下面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从历年毕业设计的课题中抽取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分析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知识点与相关课程开设学期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课题的知识点集中分布在第三与第四学期,也就是大学二年级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提前至第三学期是较为理想的。2.2全程毕业设计开展形式探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传统毕业设计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形式。选题、分组、指导的整个过程较传统毕业设计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1)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首先面临的环节,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与课程体系一致,指导老师应针对近几年来毕业设计题目,认真分析毕业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细心罗列若干课题,并精心安排指导计划。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程本身的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还要照顾到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教学过程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结合。(2)分组:毕业设计通常按指导教师进行分组,这有助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由于毕业工作已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分组工作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首先,毕业设计的分组可以与技能竞赛的培训相结合,选题时可以选择与技能竞赛知识点相近的课题,做到技能竞赛的培训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4],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同时成为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有力地推动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对于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都大有帮助,使技能竞赛环节成为毕业设计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其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分组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行划分,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使毕业设计工作与推动兴趣小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分组工作也可根据学生工作室的开展情况或根据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进行。依托学生工作室,根据成员的爱好和特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5]。(3)毕业设计与教学环节的专周实训相结合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必要在每学期末的最后两周作为专周实训。专周实训是综合本学期专业课的知识而开展的小项目实训,通常由企业的工程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专周实训应兼顾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设计的工作相融合。专周实训指导与毕业设计指导同步进行,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协调性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实习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在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毕业实习的衔接作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资源,使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的岗位需求相一致,避免毕业设计与实际岗位脱节[6],力求与毕业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相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毕业设计主要由指导老师来分组,尽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工作涉及到多个老师,但主要工作仍集中在一个指导老师上或一个教师团队上。因此,毕业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师或教师团队的特长,做到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使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2.3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优点(1)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从选题、分组到教师的指导,在各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与兴趣小组及技能竞赛培训相结合,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形成师傅带徒弟,学长带学弟的运行机制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指导教师充当师傅,手把手地开展辅导工作,全方位介入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能熟悉工作岗位核心要求。毕业设计与学生工作室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小组中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方便建立合理的机制,实现学长带学弟的良好运行模式。(3)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毕业设计与教学工作全面融合。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8],全程毕业设计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使企业工程师能全程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可选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或对真实项目的简化,使毕业设计工作与企业的岗位工作更加接近[9]。(4)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对较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门课多位老师的指导,这一过程也强化了教师间的合作,拓展了指导老师自身的知识面,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会有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10]。2.4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实践效果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我系试点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加长,指导次数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改进。与此同时,相关技能竞赛指导小组及学生实训室项目的开展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2.5全程毕业设计模式面临的问题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提前,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分析毕业设计的课题,在选题时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无从下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必要时,指导老师应将后续课程适当提前,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结束语

毕业自传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139-03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性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又是知识从积累过程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一次尝试,也是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它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缩短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使他们尽早适应工作角色。

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指导老师引导下了解和认识所选创作课题的概况和创作研究的基本思路,掌握艺术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和特殊性以及写作的基本方法。对于艺术类的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设计注重艺术作品的创作,要掌握创作和论文之间的轻重关系,毕业作品的优劣可能会直接影响毕业答辩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以及求职等方面的问题。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国内各高校近年来对艺术专业本科学生都有扩招情况,艺术专业学生毕业人数相对增多,就业压力加大。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来看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成绩的好坏又会在很多问题上受到直接利益影响。对于艺术类专业开办高校,在基础硬件设施配备上也会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创作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决定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创作设计的因素。另外,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学生,对论文文献检索能力普遍较差,外语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找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其余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指导教师的节奏完成毕业创作。再加上近年来社会对视觉传达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又在不断地提高,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标准越来越讲究时效性和业绩为酬金多少的量化评判标准。尤其以视觉传达等为代表的艺术类专业就显得更为突出,这就更加表明了抓好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生毕业创作设计的重要意义所在。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设计与实际科研院所等项目课题相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及意义

为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艺术类学生毕业就业的压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多能高素质的人才,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以科研院所或高校实际项目课题与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直接结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实践。

以这种结合的方式指导视觉传达等艺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创作设计,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在实践课题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性的毕业创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益处。艺术类专业学生应将实战性、企业性和科研性课题与毕业创作相结合,也可以以指导教师目前所参与或负责的科研课题直接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际训练。从而提高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将知识变为能力的培养。针对视觉艺术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特点,通过毕业创作这一综合性环节的训练和应用,使之达到一个综合质的飞跃。可以将它当作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学校向社会或进一步深造的中间过渡环节。由于课题直接面向社会或科研实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深入课题实际,分析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这些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对课题创作的要求、质量、时间等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效率和时间概念和质量等的重视程度,增加了求知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学科活跃地创新思维和严谨地执学态度相结合的基本素养。另外,实际课题与毕业设计结合,相对指导教师责任心也会加强,无形中会增强对创作环节的跟踪力度。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与科研院所等实际项目课题结合的实践模式教学

实际课题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有许多方面好处,同时也有一些相对不利的因素存在。比如:科研性课题由于周期长,难度大等等因素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毕业创作设计的难度增加等问题。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和分配适合课题

在该专业毕业创作全过程中,选题是第一步,它会直接决定毕业创作设计的方向、范围和深度,也是能否较好地完成毕业创作设计的前提和条件。每个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对大学期间专业课程掌握的程度差异都很大,他们对自己步入社会的定位目标不同,在选题时个性化较强。而选题必须符合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为原则;其次还要考虑能否使理论与实践以及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这一重要因素。科研课题很多情况下所涉猎的内容比较宽泛,需要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甚至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和一些课堂教学外的常识。而社会企业性的课题除了对专业要求之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目的性很强的进行创作或创新设计,应用性更强。所以,针对视觉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和分配适合的课题以及正确的引导对于高质量的完成毕业创作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2011年以正在研究的“纳西族象形文字图形化设计”国家课题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课题。广告设计的郑晓雄同学刚开始觉得课题难度太大,有点迷惘,根据平时对他专业的掌握情况,考虑到他的造型能力比较强,就引导鼓励他在提炼纳西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做一套以形态造型为主题的创作作品,他觉得很兴奋也很投入,最终的作品和毕业答辩的效果都很满意。其他两名女同学中有一个色彩感觉非常好,就极力鼓励他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来表现民俗文化,通过多次的反复思考和资料的查找,最后,她尽管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是十分满意,但对于一个本科生能够巧妙的将色彩与设计巧妙结合把纳西族人民心理变化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已是非常难得。当然,该课题的完成除了要学生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加工变形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大众审美的要求等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对纳西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和文化背景等有一定的认知。只能将课题分成几块来供学生选。须注意,这种将整个课题所分的几个部分并不能直接的独立开来,课题的每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各部分之间有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具体,适当降低完成的难度,既能很好地让学生达到训练的目的,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学会了配合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不会感觉所选课题深不可探从而产生心里屏障。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同时,被定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也充分考虑到了是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培养目标。

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出发,由学院公布指导教师毕业设计研究方向,提倡和推广视觉传达等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使指导老师和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双向选择的办法,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就业的需要;导师结合自己参与或负责的课题对学生实行多方位的具体指导、培养和管理。

对于学生而言,平时专业综合能力比较强的,感觉实战性、新颖性的课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欲和自己强烈表现欲。而相对专业成绩偏低的同学更倾向于模仿性和大众化的一些课题。为此,在课题的安排和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力争做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和对自己毕业设计作品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毕业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和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实际水平。除此之外,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进行的创作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艺术作品创作和创新的质量。

(二)营造艺术创作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营造艺术创作的氛围,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第七学期就提前进行与毕业创作有关资料的搜集和知识的储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比如:把学生定期集中起来,把某同学找的资料、构思等在集中时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分享,这样既可以资源共享,又能使每个同学都即早找准自己的创新点。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充分发展。

做与企业相关的课题创作设计的学生,指导方面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以及教育管理协议,将学生在企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期间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校方导师要严格按教学要求把关,导师双方通过合理定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促进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将自己的灵感很好地表现出来。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以科研项目为课题的学生,导师要尽量创造能调动学生主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的环境。如:在根据上一阶段学生对课题的了解和创作的进展情况,给学生对下一环节的内容略做引导,要先让他们了解图形的设计原则,加工变形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等,再让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将收集的资料讨论和评析,找到可借鉴的有价值的资料师生共同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彼此交流和交换意见。使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大胆地将自己哪怕是自认为很幼稚的想法都讲出来。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比如,设计班的马海青同学结合科研课题突然萌发出一个创意想法,想用木刻的方法表现少数民族热烈的节日气氛,通过交流之后觉得创意有可行性,就鼓励、支持、引导她积极去尝试,后来引导她借鉴雕刻类艺术表现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最终创作出较为满意的毕业设计作品。实践表明,视觉传达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如果合理引导,很多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产生创新精神和思维以及对专业浓厚的兴趣和激情。

(三)全程督促,严格要求

很多艺术专业毕业设计都是在大四第二学期正式开始,虽说这学期在大学期间属课堂教学任务比较少,但学生面临就业,毕业实习,办理学校很多的相关手续等等,真正用于毕业创作的时间集中起来非常有限,在确定选题之后,指导老师就要随时与所指导的学生联系,督促其进展状况,对创作过程当中出现在种种问题给予及时解决。集中交流时最好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共同讨论,并将前一阶段内完成的工作讲述或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共勉。比如:指导08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设计时,原本要求每周集中一次,一位同学因科研需要在外实习不能每次集中,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就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交流和指导,对实践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全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并严格要求,最终使他既顺利完成了科研课题,又创作出一套很漂亮的设计作品。另外,按进展情况和效果也可以在老师引导下随时调整创作计划和重心。最后,还要严格把好答辩关。毕业设计的评审要严格,时常提醒不太认真或者前一阶段耽搁了时间的学生抓紧时间和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太糟糕或未完成的毕业设计,坚决不允许参加答辩。答辩小组成员要求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组成,要求教师对作品的创新性、艺术性、可行性等能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的评分量化。

毕业自传篇7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媒介传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也是最大的电影出口国家、音乐产业也比其他发达国家发达。传媒业作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多媒体、影视公司都是传媒专业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源。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十排名中并没有传媒类专业,排名依次为学前教育(97.5%)、热能与动力工程(96.4%)、物流工程(96.1%)、给排水工程(96.1%)和审计学(95。9%)等专业。而在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调查中,动画属于传媒专业的领域,失业率达到12.6%,排名第八。特别是在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前三位依次为动画(37%)、艺术设计(37%),广播电视编导(37%),这三个专业中的动画与广播电视编导是传媒专业的主体。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较低平均月薪调查中,动画专业排名第十,仅有254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51元,但高于排在第一位的临床医学专业305元。虽然传媒创业有些领域待遇比较低,但在毕业半年后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本科专业调查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达到3542元,排名第8,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传媒业具有知识、管理、资金、任成才、技术等方面的密集型,任何的传媒企业,成功的前提就是人才高度密集为基础的,都要依赖于一个优秀的、高效的、新锐的智力密集性团体去提供密集的知识、技术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媒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媒体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竞争格局,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媒业不仅需要专业型的传媒人才、也需要职能类的管理人才,更需要职业经理人才。传媒人才的需求正在成为职场的领军职位,如广告传媒界的职位需求以15个指数的平均速度在增长着,虽然对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有20%左右,薪资增长有30%,但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却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传媒人才。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专业培育和需求严重的脱钩。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1.传媒学科在高校中一般处于边缘性位置除了一些传媒大学外,很多综合性高校都开设了传媒专业,这些专业一般都在学校合并、扩招以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多的。这些高校一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其特定学科都拥有比较雄厚完备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教学科研积淀和一大批各级重点学科。因此,高校一般都很重视自身的主打专业学科,在对传媒专业的投入相对要少很多,致使传媒专业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教学科研积淀还不充分,综合实力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高校投入偏斜的情况下,传媒专业在高校整个学科体系张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劣势地位,无法与主干学科相媲美。2.传媒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就业选择多样化在国内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的比例逐年下降,对口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从2007—2010年的媒体就业率分别为30%、25%、23%、21%。同时大部分传媒专业毕业生更关注的是能够顺利就业、就业单位是否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个性是否可以得到舒展,因此对专业是否对口要求的愿望并不高,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专业不对口具备比较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如很多大学的表演、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文学等传媒专业毕业到对口单位的并不多,相当一部分从事了房地产开发、金融业、以及物流业等领域的工作。3.学历、成绩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按照常人的观点,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学历越低,就业率就低。由于办学层次的不同,传媒专业有本科、专科之分,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和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差异,很多本科传媒专业甚至还不如专科专业。本科层次的传媒专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专科层次的传媒专业则更加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这除了本科生的就业期望要高于专业生之外,还与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上比较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关。同时,在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明显高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就业中普遍存在就业不平等的现象,女性毕业生不管是在就业率还是在就业质量方面都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4.就业较为理性,就业目标明确传媒专业大学生一般在大三阶段就确定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与就业低于选择等问题都进行过思考。他们认为大学只是自己人生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仅仅是起点,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规划意识。在就业目标方面更加趋势务实、更加理性,许多大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比较重视到电视台、电台、平面媒体或广告策划公司等传媒业进行实习,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5.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强化社会关系的运作大部分传媒专业学生一般都愿意留在北京、上海、各级省会城市,期望在发达地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身价值。在找工作时出现“挑地方、挑单位、挑行业”的趋向,在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下“心高气傲”,选择了超乎自己水平能力的高薪资、高福利岗位。但是这些地方虽然是传媒专业毕业生的最乐意的就业地域,但这些区域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也会动用一切资源,寻求关系,走后门等方式进行择业,因为社会关系是传媒专业大学生增加就业成功率的重要筹码。6.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条件逐渐恶化随着我国传媒业的无秩序竞争,成本呈现上涨、收入呈现下降的趋势,传媒工作的条件逐渐恶化,传媒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首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自己单位进行实习考察,实习期间不支付报酬,而且实习期限比较长,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同时存在着不被传媒单位签约的可能性。其次是录用后没有正式编制,工资水平相比老员工想去甚远,但工作量极大,因此辞职率较大。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首先是高校扩招,增加毕业就业压力。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剧增,虽然国家有所控制,但扩招影响依然存在。据数据显示,我国2005—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任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630万,毕业规模逐年增加。传媒专业也不例外,近年的毕业生持续增长,但我国传媒业对传媒专业的有效需求增速远远低于毕业生增速,导致了传媒专业供大于求的矛盾,致使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次是传媒专业和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对接存在矛盾。传媒培养的就业去向一般集中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但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比例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国家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上。因此,合理调整各产业的比例,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去,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再次是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好。国家颁布了许多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国家服务部分由于人手短缺、资金匮乏,政策的执行力严重不足。同时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比较低下,信息不畅,就业政策的文件解读没有进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对国家政策知之甚少。再次是就业市场不够完善。一些不法企业和中介机构利用优厚条件签约毕业生,收取各种保证金和服务费后,降低毕业生待遇,甚至将毕业生无故辞退,严重打击了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性,也使得岗位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最后是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媒业更需要既懂专业业务,又懂经营的综合性人才,传统的工匠性毕业生已经不符合当代传媒的需要,招收日趋多学科方向,如金融、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受欢迎。2.学校因素首先是我国学校的体制问题。由于我国大学一般都是严格的行政化体制,普通教师和学生都只是高校的附属品,学校的决策缺乏合理性,一般都是领导决定即可。这种家长式的体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边缘化教师的决策权力等。其次,传媒专业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缺乏合理性。如在扩充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方面不遗余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论证,导致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难以跟上。再次是我国的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现象严重。有些学校沿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一些与市场脱轨的专业难以被淘汰,导致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出口不畅,综合能力欠缺,加大了就业压力与难度。最后是学校的落后的就业意识问题。一些学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业指导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学生择业不仅仅是学校、学生的具体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进步与稳定的社会问题,不能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平台。3.学生因素首先是传媒专业大学生观念比较落后,对社会认知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并不喜欢,在目标和角色定位上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致使自己毕业不能顺利迈入职业生涯。其次,学生不愿意将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缺乏毕业的思想准备,生活在幻想之中,对自身和社会期望过高,对到基层就业持保留和官网态度。最后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在现代传媒业呈现双重专业化的趋势,媒介的小众化趋势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部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获得及储备不够,具体表现在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素质低下,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缺乏实践的锻炼,不具备就业的竞争优势。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研究

毕业自传篇8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 改变传统毕业设计的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上,展开了一些研究与改革实践,从而提高视觉传达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 毕业设计的时间演变为学生们求职就业的应聘期,这时学生正忙于对今后出路的寻找或者考研的学习,对于毕业设计无心制作。这样形成尖锐的矛盾使一些学校迫于就业压力,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控制。很多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关注其设计成果,而忽视了设计过程,致使一部分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最后答辩前几周草草地完成设计,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导致毕业设计的教学滑坡与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研究,在毕业设计教学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上展开了一些研究与改革实践:

一、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设计上,系内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当前的设计发展趋势,强化一些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课程,例如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课程设计》,大纲要求任课教师要提供真实的不同课题供学生选择,自行或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内容,为毕业设计教学做好铺垫。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览、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会“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

二 、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从选题阶段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当中,其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校企联合命题指导,使毕业设计课题不再停留于虚拟题目上,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真题真做,同时可以使学生直接体会设计工作的要求,缩短了学校与社会需要的距离,更好的培养了符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设计制作阶段

1、资料收集环节:当选定毕业设计的课题后,需要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合。我系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后开始资料背景调研、文字资料收集、网络资料收集等,全面整理设计内容的资料,这是设计成果能否应用于实践的关键。

2、创意设计环节:创意设计环节是在构思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并展示制作设计成果的环节,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设计上,坚信自己的创意设计,对选题做多个创意方案,在否定与肯定中完成创意的过程。

四、毕业设计答辩形式改革

毕业设计最后的环节就是毕业答辩。针对答辩形式,我系进行了如下改革:1、订分标准:毕业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三者的评分比例为5∶2∶3。毕业实践教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2、实物作品展:重点突出实物作品展示效果。3、现场答辩与阐述:由高职称的带队成了答辩小组,对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进行提问与考核。通过毕业设计检验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质量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的充分的综合性训练以及根据设计命题的选择了解社会对设计题目的需求,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活动,对自身的设计素养有所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做了有效的自我推广。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质量,对教学的成果及学生个人的综合设计能力进行了锻炼,使全体毕业生走向社会,展示自我设计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缩短了学校与社会需要的距离,更好的培养了符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珊马啸林.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0 ,( 18 ) .

毕业自传篇9

Ye Kaizhen;Huang Ailun;Yuan Sunjie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东莞 523106)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106,China)

摘要:在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发展之路,是一项艰巨而又是复杂的内容,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发展的建议。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mployment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difficult and complex.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employ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dealing with the employment.

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工作 发展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employment;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242-01

0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招生规模到社会声誉各个方面都有了快速并相对稳定的发展,而就业工作作为检验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面对这全新的形势,尤其是在当前高校连续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就业中的深层次矛盾,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关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就业教学质量较低独立学院的就业教学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没有集中时间以动态的视角“全程”指导大学生就业,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持之以恒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对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就业指导的课程研究不足,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思想动态和心里状态,加上大学生思想仍然存在就业定位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心态等状况,导致部分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规划意识不足、诚信意识不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动手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1.2 就业渠道相对狭窄独立学院在与社会联系、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空间、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距离。学院没有充分利用各方面关系,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欠缺,为毕业生联系尽可能多的就业单位只是纸上谈兵。在开拓和建立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远远不够。而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不够积极,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大削弱,创新意识大打折扣,对于实操较强的专业学生更是影响深远,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程度加深,同时不能满足各行业以及社会的需求。

1.3 就业信息宣传落伍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没有快速、准确地用人单位的聘请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具体落实不到位,这都不利于学校相关部门从宏观上分析专业和职业选择的关系、了解就业质量、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为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定期定时的就业信息宣传的及时性、真实性仍然有瑕疵,这说明相关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宣传缺乏足够的重视。

2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发展的完善途径

2.1 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①创新教育观念,适应学生的社会定位。独立学院要想真正的从其母体学校中解脱,就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实习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就业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加强特色学科建设,重视实践环节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合格+创新”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资格考试。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②健全就业机构,完善就业体系,营造就业氛围。就业工作要将人力、物力、财力贯穿始终,使就业机构更加完善。建立优秀的就业指导队伍,设立就业指导教研室,举办创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提供跟多的实践平台。同时,积极发挥教师、学生骨干和家长的作用,充分利用就业资源,加快就业市场开发,逐步试验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③更新学生就业观。首先让学生认清当今的就业形式,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要把握就业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按照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要让学生具备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决心,通过不断汲取各方面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2 创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学校要积极创建就业平台,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认识,发展,实现自我”的目的。①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采取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巩固就业基地,不断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的规模就业。②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起一批与学院密切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进入社会实践,为毕业生和实习单位的相互了解创造条件,以实习促就业,把尽可能多的实习基地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基地。③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人才市场信息、专场招聘会信息等。建立就业信息群以及博客,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给毕业生,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要及时更新校友数据库,通过电子邮件、电话、QQ等方式与毕业的学生长期保持联系,通过校友来拓宽就业的渠道。④组织就业供需见面会和举办招聘活动。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市主管部门及相应的人才机构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和各种就业供需见面会。加大举办校内外招聘洽谈会的力度,集中精力开展好校园招聘洽谈活动。适时举办按专业分类等各种形式的中小型专场招聘洽谈会,并注重提高招聘活动的实效。

2.3 加强就业信息宣传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就业服务系统良好形象、营造就业工作良好发展环境的需要。①建立定期通报和考核制度。要定期反馈并及时通报开展就业宣传信息工作的情况,制定考核奖惩制度,以激励宣传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系部。②明确不同时期宣传的重点。要重点围绕毕业生关心以及与就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开展就业宣传。实施就业培训、实训、“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等各项服务活动;同时注重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等的宣传。③借助各种渠道开展宣传。要加强与媒体的配合协作,主动邀请新闻单位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注重宣传就业工作的亮点和特色,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其成为就业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要对从事宣传信息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以提高宣传信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伍力.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教书育人,2006,(2).

毕业自传篇10

【关键词】校园招聘 就业 途径

一、校园招聘活动的优点

1.招聘时间的特殊性有利于高校正常教学的开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的11月20日以后进行。由于次年1月份之后许多学生就要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而5、6月份又是毕业生论文答辩时间,因此,各用人单位开展招聘活动一般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节过后的3、4月份这两个时间段进行。这就给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如果毕业生刚进入大四就一味地参加社会上各种招聘活动,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毕业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也得不到保障。

2.校园招聘操作方便,实现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赢

校园招聘活动采取小规模运作方式,一般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安排时间和场地,针对性较强。学校不需要特别大的投入,生均成本较低,比较经济。而且对于毕业生而言是主场作战,比较熟悉招聘场所的环境,竞争压力较小,省心,省钱,省事。由于校园招聘在客观上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共赢。

3.校园招聘活动填补了招聘对象特殊性的空白

应届毕业生相对于社会人员存在自身的缺陷:第一,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因此很难凭借其专业方向和成绩优劣判断其是否具备某个职位所具有的基本技能;第二,应届毕业生缺乏合理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角色定位,导致很多应聘者无法了解自己能够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也就无法谈及长期的职业发展;第三,当代大学生往往普遍存在缺乏责任心,承受能力弱,团队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校园招聘可以使用人单位有针对性的制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笔试、面试、培训等策略,循序渐进的培养毕业生各方面的意识品格。对企业而言,应届毕业生就如同一张白纸,你怎样写,他就会呈现怎样的图画,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对认知企业文化、明晰职业定位、融入企业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优势互补。

4.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可以深入沟通,签约成功率高

通过校园招聘,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向毕业生充分介绍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为毕业生播放宣传企业的影像资料,为毕业生现场解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还可以专门与相关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沟通,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另一方面,毕业生可以从容的与用人单位讨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且有更多的考虑时间,避免了盲目签约后造成的违约。同时,通过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反馈,为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以及日后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搭建了平台,给学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意见。

二、校园招聘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校对用人单位的服务意识不够,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举办校园招聘最关键的环节是对校园招聘会场的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综合服务,就是要做到对用人单位热心、细心,对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精心、耐心,为供需双方提供互敬互信和双赢双悦的洽谈氛围,保证招聘的顺利进行。而有些院校管理不到位,工作欠主动,疲于应付,没有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2.就业信息渠道不通畅

学校应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同时应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传达到每一位毕业生。学校应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和班级干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保信息通畅,避免因信息阻塞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发生。

3.企业招聘宣传色彩过浓,招聘特色欠缺

有些企业举办校园招聘活动,“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意图是为了宣传企业而非招聘。企业参加校园招聘首要目的是招聘到合适人选,宣传只是招聘的补充和辅助手段,过多过泛的宣传只会冲淡招聘的主题,结果适得其反,让学校和毕业生产生抵触情绪,给企业形象造成损害。

4.毕业生求职前期准备不足,临场发挥水平不高

毕业生求职准备不足,主要表现为:许多同学就业期望值较高,有的过分自卑、保守,有的盲目自负,也有同学对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心中无数,有的只看重华丽的外表,忽视了内在气质美,洽谈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常识,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一无所知,面试时不会临场发挥,

不能恰当的推荐自己等等。

三、如何解决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1.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校园招聘签约率。适宜的临场指导和训练有利于毕业生自信的应对现场招聘,充分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有效的抓住对方的意向,树立良好的求职者形象和学校形象。学校要利用就业指导课、专家讲座、海报栏、校园网等有效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求职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调整期望值、自荐书的撰写、求职材料的准备、公关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自我推荐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利用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了解,提前做好择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招聘的签约率。

2.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确保就业信息畅通。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要充分收集招聘信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招聘活动,加大校园招聘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在就业信息传达中的重要作用,使毕业生尽早了解单位需求信息,及早做好求职准备。

3.建立规范有序的招聘机制,维护学生利益。要向用人单位阐明学校对招聘的有关规定,不允许违规操作。同时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档案,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对招聘动机不纯的用人单位,限制其在学校的活动。对供需双方都有意向的,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对借招聘为名,侵犯学生权益的,要理直气壮的加以制止,必要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学生利益。同时,也要教育毕业生信守合约,讲究信誉,不允许随意毁约。

4.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校园招聘工作出谋划策。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既可以掌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技能、人际关系等职业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还可以巩固和发展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情感联络和社会联系,从而不仅能为开展校园招聘等工作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源,而且能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盛宏寿,李雪飞.校园招聘是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渠道[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