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评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8 09:11:48

能评报告

能评报告篇1

工程公司:

我司拟在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石化及化纤新材料园化工高新材料规划用地,规划建设庄河混苯制备项目,现委托贵公司编制节能评估报告。

一、项目名称:

庄河混苯制备项目

二、工程规模

1、400万吨/年原料预处理装置

2、14万标立/时煤制氢装置

3、400万吨/年VCC加氢裂化装置

4、12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

5、300万吨/年混苯精制装置

6、200万吨/年芳构化装置(2套100万吨/年规模)

7、配套建设循环水场、空分空压、脱盐水站、凝结水站、净水场、消防泵站、污水处理场,储运、码头、供电、蒸汽系统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装置。

三、原料来源

庄河混苯制备项目主要原料:减压渣油、煤等,减压渣油进口俄罗斯等地、煤通过国内市场采购。

四、主要产品

1、二甲苯:167.52万吨/年

2、苯:86.93万吨/年

3、硫磺:12.68万吨/年

4、丙烷:55.07万吨/年

五、工程建设内容

1、生产装置:原料预处理装置、煤制氢装置、VCC加氢裂化装置、硫磺回收装置、混苯精制装置、芳构化装置。

2、公用工程、辅助生产和生活设施:为生产装置配套的循环水单元、净水厂单元、消防单元、污水处理厂单元、给排水管网、凝结水处理单元、脱盐水(除氧水)单元、冷冻换热站单元、消防设施、总变及变配电系统、全厂电信系统、信息系统、氮气系统、空压站、蒸汽供应系统、原料罐区、中间品罐区、产品罐区、公路、铁路装卸设施、火炬气柜单元、固体产品仓库、全厂性仓库、中央控制室、中心化验室等公用工程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

六、具体要求

1、庄河混苯制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根据我司要求进行编写。

2、节能评估报告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

3、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深度到到国家现行有效规定要求。

4、需为项目的立项报批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5、正式委托后,请贵公司按合同约定时间尽快开展工作

 

能评报告篇2

xxx,女,汉族,出生于xxxx,毕业于xxx,xxx专业。2018年11月起进入xxx从事规划设计工作。自任职以来德能勤绩全面发展,表现突出,工作成绩得到公司领导及建设单位的认可。现从德能勤绩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如下:

(一)德:

(1)该同志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2)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以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的态度扎实工作。

(3)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乐于助人,做事踏实认真。

(二)能:

(1)该同志在专业知识及基本功上扎实过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2)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快速掌握最新的办公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

(3)工作中执行力强,遇事懂得灵活变通,反应迅速,能及时完成工作计划。

(三)勤:

(1)该同事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任劳任怨,肯学肯钻,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严守公司作息时间和劳动纪律,无迟到早退等现象,

(四)绩:

(1)该同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完成公司指定的工作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2)工作效率高,效益佳,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变通。

(3)工作中懂创新,会思考,赢得用人单位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自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一直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程类设计工作。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思考的心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执着追求,服从领导分工,在设计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查找资料并虚心向老员工请教,从而解决问题并提高设计能力。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汲取更多相关的知识,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设计经验与知识。我始终坚持工作为重的思想,在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素质。

工作期间参与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1.xxx

2.xxx

能评报告篇3

按照部署,我单位近日组织开展了以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内容的自我评议行风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深刻理解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重要意义。我局承诺制度,除发至各有关单位外,还做到了全系统干部职工人手一份。并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人人讲全体,谈认识,谈自己应如何承诺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体现,让每名干部职工真正掌握自己的工作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体同志对承诺制度入心入脑,思想上位,充分认识到实行承诺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遏制腐败,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从而提高了机关干部履行承诺的自觉性,明白了在自己的岗位上负有什么责任,承担什么义务,服务应达到什么标准,违诺将受到什么惩罚等。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版权所有

二、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完善监督措施。对此,我们始终坚持社会约束和自我约束一齐抓,同步进行。一是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在参加县承诺办组织的新闻会的基础上,公开了通俗电话,设立了投诉箱、公开栏、监督台,机关做到了24小时有人值班,并从服务对象中聘请了10名监督员。这样通过采取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办法,把我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二是从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奖惩等激励制约措施,设立了负责受理用户投诉的专门机构,建立了值班、投诉登记、处理结果、信息反馈等制度,制定了检查、考核奖惩的具体管理办法,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晋职的重要依据,并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以经济责任制的形式,来保证社会服务承诺制的兑现。

三、社会服务承诺制在我局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使干部职工提高了自身素质,转变了工作作风,自觉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服务已融进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彻底扫除了衙门作风,改变了以前慢节奏、低效率的工作方式,使同志们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二是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劳动人事工作只有自觉地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去定位,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够游刃有余。反之,与时代节奏不合拍,就会推不动,转不开。因此,今年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大局服务上,取得了较好效果。如离退休职工生活保障、为企业改制提供配套政策、安全生产、劳动争议处理、人才引进等工作,均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三是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由于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离力度不断加大,劳动人事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且政策性有很强,涉及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干部队伍,做好各项工作是难以想象的。正是由于制定并真正落实了承诺制度,干部职工自觉把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使其自加压力,不断约束、规范自身的服务行为。从而实现了劳动人事工作的整体推进,实现了一般工作有保障,重点工作有突破。

能评报告篇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等著的“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汽车维修专业广州报告》”(以下简称“本书”),现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但是对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测评却存在很多方法和技术上的困难。本书是相关国际前沿理论的最新应用成果,它以“COMET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理论为基础,采用严谨的质性、量化或大规模诊断等实证研究方法,连续两年以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及国内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对职业能力及其多个侧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2011年、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报告;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报告;2012年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测评报告和附录等。

书中的研究个案不但可以帮助读者对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为职业教育科学决策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而且对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对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建立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C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英文缩写,其内涵相当于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PISA,主要是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是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技能)。COMET采用大规模能力诊断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是以职场的职业情境评价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即从职业人、职业效度的视角来检测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效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院校、地区间的教学质量比较。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开展测评,主要测评工具包括:开放式综合测评题目、背景问卷、测试动机调查、考场情况调查。

二、两次测评的总体情况

2011年和2012年,广州市属7所技师学院共有508名学生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牵头,中国、德国、瑞士、南非等共同开展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能力测评国际比较研究,2012年广州技师学院的46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广州技师学院学生和教师的测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院校。

三、2011年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2011年,全国18所职业院校的780名学生参加了职业能力测评,其中,广州技师学院234人,6所交通行业类高职院校学生336人,其余的5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有210人。被测试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高年级学生,而广州技师学院因为其学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不同班级都做了测评。

测评结果得出:被测评的学生当中有1.7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有36.80%的学生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有52.30%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9.20%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

具体分析测评结果,得出:广州技师学院的测评成绩显著优于其他院校,高达71.8%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 8.5%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且没有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阶段(见图1)。广州技师学院学生的测评总分平均分(37分)要高于总体平均分(34分)(见图2)。

测评学生职业能力轮廓图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类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轮廓的形状基本相当,总体看来,K1、K2、K3和K5方面的能力水平较高,而K4、K6和K7较弱。但是仍然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广州技师学院学生的K4和K7明显高于其他两类院校的学生,这可能与广州地区发达的商业文化以及测试当年广州召开亚运会提高了环保意识等有关。

(注:KF:功能性能力,KP:过程性能力,KG:设计能力;K1:直观性/展示,K2:功能性,K3:使用价值导向,K4:经济性,K5:工作过程导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K6:社会接受度,K7:环保性,K8:创新性)。

测评同时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明显差别。总体上,广州技师学院学生自信心较高,行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其次,而综合类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弱。

本书还对广州技师学院的不同就读层次,如中技班、高技班和预备技师班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6),对广州技师学院的不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7),并对每一个被测班级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见图8)。

四、2012年学生和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1.学生测评情况

2012年,全国16所院校的724名学生包括6所行业类高职院校322名学生,3所综合类高职院校128名学生和广州技师学院274名学生参加了测评。

分析测评结果,得出:有9.9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 有44.60%的学生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有38.80%的学生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有6.60%的学生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类高职院校有50.90%的学生达到了功能性能力,而广州技师学院有28.10%的学生达到了功能性能力。但在过程性能力评比方面,行业类高职院校有32.00%的学生达到了,广州技师学院则有53.30%的学生。在设计能力评比看,广州技师学院更是达到了13.50%,比行业类高职院校足足高了12.30%(见图9)。

再者从平均分上来看,广州技师学院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具体分值(见图10)。

分析图11到图13,得出:行业类高职院校、综合性高职院校、广州技师学院学生在K1、K2方面表现得都不错,在K5、K4、K3上表现得也还行,不过,三类院校在K8、K7和K6方面都表现得较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弊端,忽视职业教育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生态环境能力的培养。

分析广州技师学院的测评结果,分析得出:由于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注重实施“一体化”教学,使得学校学生更加认同学院,更加满意学院。相比,职业能力发展较弱的学院多数是硬件、软件设施不全,学生的能力发展得不到满足和提高。

从三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轮廓图可以看出,尽管被测学生在职业能力级别上有明显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在“功能性能力”上表现的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方面,这与当前职业教育进行的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改革追求也是完全一致的。

测评还发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职业认同感方面,超过2/3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但有近一半学生表示:如果有其他机会,想学习另一个专业。这说明学生总体上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不高。这一方面说明汽车维修技工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尤其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

2.教师测评情况

2012年来自全国的汽车维修专业15所院校76位教师参加了测评,其中广州技师学院46人。

测评结果表明,有25.00%的教师达到了设计能力水平,有53.95%的教师达到了过程性能力水平,还有21.05%的教师处于功能性能力水平阶段。总体上说,广州技师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水平较高,有58.70%的教师达到了过程性能力,34.78%的教师达到设计能力,同比其他院校能达到设计能力的教师只有10.00%(见图14)。

以B、C、D三卷测评结果显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在K1、K2、K3和K5方面得分较高,而在K6和K7上的得分较弱,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轮廓基本类似,反映了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五、测评的影响

能评报告篇5

创新无处不在

华为RamBox上没有任何盘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内存作为存储介质。该产品提供了32个内存插槽,支持DDR2 ECC规格的内存,分由两个控制器进行管理。系统加载驱动程序后可以看到多个驱动器,每个控制器都与一个单独的驱动器相对应; 其他的驱动器则代表单个设备或多个设备的集合,工作模式类似于JBOD。与大多数存储产品复杂的安装过程不同,部署RamBox只需要加载内核模块(驱动程序)一个步骤,显得十分简便。事实上,我们让两台设备正常工作只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

以目前单条最大容量4GB计算,单台RamBox满配时可以提供128GB存储空间。这个数字相比采用磁盘介质的存储设备来说显然不值一提,但在大多数对存储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模型中,却并不算少。例如数据库缓存、数据索引或图像渲染,这些应用对存储设备的IOps与延迟要求极高,对容量与吞吐量通常没有那么敏感,因为这些数据本身就处于不断刷新中,只是暂存在存储设备中而已。

高性能使外部链路成为新的瓶颈,目前常见的光纤、铜缆或SAS接口都难以满足RamBox与主机间的传输需求,该产品直接采用了带宽更高的PCI-E总线连接主机。主机端的适配卡采用了PCI-E 8x接口,可以兼容多数服务器。值得一提的是,除具备一个上联接口外,RamBox还提供了两个下联接口,可以树状级联多台设备。虽然级联只能共享PCI-E总线的带宽,却可以有效提升存储子系统的整体I/O性能,这一点在后面的测试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

RamBox的可靠性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由于内存采用的是易失性存储技术,掉电后数据会全部丢失,保持不间断供电是重中之重。RamBox使用两个互为冗余的电源进行供电,设备层面做到万无一失。该产品还提供了连接UPS的串口,如果收到供电模式切换的告警,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转存到内置硬盘。内存本身的可靠性倒不必特别担心,由于自身特性方面的原因,内存的可靠性远高于磁盘。加之RamBox采用了带有ECC特性的内存,也可以有效防止数据错误产生。此外,针对可能发生的单点故障,还可以借用RAID的概念,在系统层面基于多个控制器或设备构建阵列,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性能前所未有

我们依照计算机世界实验室存储产品测试规范,为华为RamBox定制了比较详细的测试方案。用于连接RamBox的服务器采用了目前性能较高的Intel双路至强平台,处理器为两颗主频3GHz的E5450(单颗4核),配有8GB FB-DIMM。操作系统采用了行业用户应用较多的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为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系统在测试时关闭了不必要的服务。测试软件使用业界公认的Iometer(ver.2006-07-27),这也是许多用户进行存储设备选型测试时的首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产品的工作机制与磁盘类存储设备有较大差异,一些传统的测试项目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产品特性。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预测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测试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力图准确地反映出RamBox的综合特性。例如,Iometer的测试模型无法准确取得文件系统下的性能结果,所以我们将测试对象定位为裸设备。

首先进行的是单台设备的基准性能测试。虽然1个Manager/1个Worker的测试模型负载较低,却已经可以表现出RamBox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能特点。微秒级的、对数据块大小不敏感的平均延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的读、写性能,这都是我们测试内存时常见的景象,从未在采用磁盘介质的存储设备中出现过。可以说,RamBox很好地发挥出了内存介质的特性,其自主研发的内存控制器功不可没。

经过不断尝试,RamBox在8个Manager/各2个Worker的负载下表现出比较理想的性能,其顺序读写时的IOps超过10万,随机读写时更超过30万。随机读写性能高过顺序读写,这在使用磁盘介质的存储产品中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即便这样,也不能认为目前小数据块随机读写的测试结果就是RamBox的极限性能,因为此时前端服务器的CPU占用率接近100%,意外地成为性能瓶颈。我们首次在存储产品的测试中遇到这种情况,看来强大的前端服务器是用户部署RamBox的先决条件。

前面提到,系统加载驱动程序后会直接将控制器映射为驱动器,那么理论上用一台RamBox也可以在软件层面建立RAID,从而提升性能或可靠性。我们尝试着基于两个控制器建立了RAID0驱动器,测试了8个Manager/各2个Worker时的性能。此时的顺序读写性能大幅提高,与随机读写同为30万出头,相信换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后还会有不小的增幅。

我们还使用相同的配置与测试用例对工作在级联状态下的两台RamBox进行了测试,发现顺序读写性能与单台设备相同,随机读写性能略有提高; 而当两台设备运行在由4个控制器组成的RAID0模式时,小数据块顺序与随机读写的IOps都超过了36万。此时前端服务器的CPU占用率已达100%,甚至连处于wait状态的资源都没有。两种工作模式下,较大数据块的吞吐量与单台设备相仿,基本都保持在1500 MBps左右,对PCI-E 8x总线的利用率已经达到非常理想的水平。

能评报告篇6

一、我区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概况二、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情况

2007年,我区共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工程2200户,项目实施地点颁布在6个镇11个行政村,新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3座,建设地点分别设在大吴镇权台村、解台村和贾汪镇大李庄村。到户工程采取“一池三改”的形式,将户用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到村工程以秸秆气化站为依托,每村配置安装气化机组、燃气净化器等设施一套,新建600立方米储气柜一座,铺设输气管网,安装入户灶具及气表,平均每座气站为400户农户供气。项目完工后,彻底改变了项目村农民长久以来的落后炊事模式,人畜粪便及废弃秸秆得到有效利用,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同时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做出了贡献。

三、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从财政投入和管理的角度看,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是项目的实施确实改善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户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带动农户改造厨房、厕所和畜禽圈舍,实现人畜粪便自动入池以及对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生可燃气体,既可解决烧水做饭等日常生活用燃料问题,又可控制人畜粪便外流、农作物长期堆积腐烂造成的环境影响,显著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同时降低了对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减少了秸秆焚烧,减轻了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推广使用沼渣、沼液等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地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增加农业生产能力。三是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已严重污染了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成为农村的一大公害。通过加快农村能源发展,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沼气项目建设等,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阻断疫病传染源,使农村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四是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通过本次问卷调查,98%以上的农户认为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实对“三农”问题给予极大的关心,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该项目成为受益农户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这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和谐的重要举措。

四、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资金中地方配套比例偏高,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农村能源项目地方配套比例达财政总投资的30%以上,为省财政投资额的50%,在目前苏北地区县区级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存在困难,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2、项目批复相对滞后,错过施工黄金季节。农村能源项目从2月份就可以开工建设,施工的黄金季节为每年的2-5月份,项目完工后气温渐高,可马上投入使用,效果明显。而我们的项目一般到7、8月份才能批复下达,错过了施工的黄金季节,影响了当年的使用效益,而且由于施工后天气转凉,效果相对较差,影响农民积极性。

3、秸秆气化站项目财政补助比例偏低,项目推广受限。秸秆气化站实行集中供气,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卫生、省钱的优质新能源,为农村秸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减少了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但财政补助资金仅占总投入的50%,苏北地区大部分农村资金紧张,无法落实配套资金,项目申报受限制,从而使秸秆气化站项目不能全面推广,秸秆焚烧现象得不到根治。

4、后期服务优惠政策不到位。秸秆气化项目的受益主体为农民,秸秆气化站的运行是非盈利的,具有公益性,但供电部门按商业用电收费,导致运行成本升高,百姓负担加重。户用沼气后期维护不到位,虽然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前期工作开展并不顺利,部分沼气池使用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维护。

五、改进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相关,是在农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2、提高队伍

素质,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队伍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建立完善农村能源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做到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3、完善管理机制,强化项目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项目管理落实到村到户,确保政府投入直接落实到农户身上,逐步完善系统、高效的管理机制。所有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程序和办法,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规程操作、考核和验收,建立资金使用审计和跟踪监督机制,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4、强化资源整合,提高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把沼气技术与种养殖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种养殖模式;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水、改庭院等相结合,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能评报告篇7

(1)没有形成公认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公认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导致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控制评价规范之间内容存在冲突,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设计、执行及评价时,缺乏统一的依据。

(2)缺乏统一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我国虽然要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但是对如何进行评价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2008年6月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对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对上市公司而言,规定还是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规定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审核问题上还不够完整。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指导,不同企业的管理层在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时不能遵循统一的标准,这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评价成本。

(3)没有足够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成熟使用者。长期以来,大多数投资者只关心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对影响这些会计报表数据产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过程并不关注,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制订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尤其是对企业是否就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对外披露以及披露的质量如何更是关注太少。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就形成不了对评价报告的有效需求,加上目前我国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还有待完善,导致公众对管理层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没有很高的期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我国强制企业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建议

(1)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框架。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企业可以自行确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因此管理层在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判断。在缺乏严格而有效的标准的情形下,管理层很可能存在利己主义倾向,不愿意披露企业没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此外,在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双方对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产生分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框架,制定更加具体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而且这个评价框架既要适合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又要适合外部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评价业务,同时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对财务报告评价和信息披露过程提供一套整体的评价程序,这样才能使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时达成一致。

(2)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管理层问责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外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应当继续研究针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规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必须声明管理层对有效建立和执行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责任,要求管理层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和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提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我国应该对管理层法律责任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引入问责机制,明确界定管理层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CEO和财务主管等高管人员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负有直接法律责任。我国可以借鉴《Sarbanes-Oxley》的相关规定,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都必须经过管理层或董事会的合理授权。管理层应负责建立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并评价是否存在合理、详细的记录,以准确、公允地反映公司的各类交易和事项。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制定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条例,对于各种违法违规编制、提供财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报告的,严格追究当事人及其所在企业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主体的刑事责任。

(3)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约束机制。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外在动力。社会监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审计的监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促进注册会计师更为谨慎、规范地执业,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能有效实现;二是生产链上下游的监督,企业的长期供应商与企业存在往来款项,希望全面了解其应收款项可收回的可能性,因此比较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存在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有效需求。因此,可以利用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和长期客户,形成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力量,这无形中会扩大制约影响,增强监管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以《会计法》等有关法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法规为法律尺度,形成有效的全面监管网络体系,监督并考核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是否建立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强制规定由注册会计师审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上市公司监察委员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规定,应当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这两部分进行审计。一方面,先由独立审计师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然后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展开评价,最后发表审计意见;一方面,审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可靠性,了解管理层是否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效果展开评价,是否形成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实质性表述错误,管理层没有发现,而外部审计师发现了,则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控制缺陷。如果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控制缺陷,则独立审计师不能发表无保留意见,而应该根据重大控制缺陷的性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能评报告篇8

关键词 宝钢股份;环境报告;非财务报告;DTT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118-04

近10多年来,国外企业环境报告及其他非财务报告的发展十分迅速。宝钢股份是我国钢铁行业首家环境报告的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组织开发了大同小异的非财务报告评价标准,用于对其评优、评奖。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水平,本文采用德勤会计公司(DTT)制定的计分卡,对宝钢股份2004年度《环境报告》进行了尽量客观的评分,并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

1 企业非财务报告的发展概况

1989年,挪威的Norsk Hydro公司了全世界第一份企业环境报告。十多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定期在财务报告之外单独编制和了各种各样的非财务报告(Non-Financial Reports)。包括环境报告、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社区报告、伦理报告、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认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三个方面的影响、贡献或业绩。非财务报告的内容涉及这三方面业绩中的部分或全部。其中,环境报告只涉及环境业绩,可持续发展报告则涉及三个方面。

2000年以前,非财务报告以环境报告为主,以后则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了了解非财务报告的发展状况,一些组织陆续进行了各有特点的调查。一是SustainAbility公司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委托,与其他机构合作,自1993年至2004年已进行了六次调查,并评出全球非财务报告前100名(SustainAbility et al,2004)。二是毕马威(KPMG)国际会计公司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合作,自1993年起,每3年就进行一次国际调查,2005年已完成第五次(KPMG,2005)。三是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2004年对非财务报告进行了大规模调查。ACCA采用一家名为“”的公司所提供的报告数据库,样本数量逾千,从而有别于前两个以超大型公司为样本的系列调查(ACCA,2004)。全球每年的非财务报告数量在1993年不到100份,1999年有约1 000份,而2005年已超过2 000份。在国外,企业非财务报告的目的最初主要是应对激进的环保组织的责难。近来,非财务报告日益与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企业计量并公开报告其可持续性业绩,与各种利益相关者沟通,对外有助于减少与各方的冲突、提高声誉,对内则有助于管理风险、寻找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

为了推进非财务报告的发展,提高其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会计职业组织、咨询公司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制定了许多相关指南,还对非财务报告进行评优与评奖、培训与研讨、审核与验证等。在相关指南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见:省略和省略)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截止2005年底,已有750多家组织在该指南的框架下编制了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我国,最早的企业环境报告是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健康安全环境报告》。至2005年末,包括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如上海大众、金光集团)在内,国内环境报告的企业不足10家。其中,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于2004年开始每年一次环境报告。

从法规来看,2003年9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其中规定了企业“必须”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内容与方式。但其规定过于简单,且立足于强制披露,与国外的自愿性非财务报告相去甚远。笔者在2005年末查阅国家环保总局和30个省级环保局的网站,发现均没有(强制或自愿)公开的企业环境信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择宝钢股份的《环境报告》进行评价,是因为: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和环境敏感性行业。国际钢铁行业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视。2003年10月,国际钢铁协会(IISI)制定了一套衡量钢铁行业可持续性业绩的指标,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共11个业绩指标。IISI的42家成员企业(代表了世界钢产量的1/3)自愿地向IISI报告了采用这套指标评价的结果(IISI,2004)。我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大陆2004 年钢产量已达到2.72亿t,占同年全球钢产量(10.57亿t)的1/4,居世界第1位(IISI,2005)。但在资源消耗与污染防治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家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环境管理问题。近年,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了《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征求意见稿)》、《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等。在我国2005年7月20日公布的首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钢铁生产企业必须达到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严格规定企业需要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安装相应的设备进行污染的治理及副产品的回收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宝钢集团2004年钢产量2 140万t,位列全国第1、全球第6。宝钢股份是其核心企业,2004年钢产量达1 187万t。而且,宝钢股份是一家上市公司,公众与投资者关注程度高。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国,中国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必须适应国际惯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包括应对“绿色革命”对企业会计与报告的冲击,由企业主动环境报告。国外非财务报告的主要是大公司。全球“财富”250强公司中,非财务报告的比例1999年为35%,2005年则为(161家)64%[1]。2005年,“财富”500强公司中,中国企业已有16家(《财富》中文版,2005)。因此,开展钢铁企业环境报告评价可为所有愿意主动非财务报告的公司提供帮助,有助于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有助于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非财务报告指南。

应当特别说明的是,尽管环境报告的企业很可能环境业绩也相对较好,但这份报告是对报告本身的评价,并非对环境业绩的评价。

3 企业环境报告评价方法与标准

评价企业环境报告,可以采用4种方法。一是内容分析法,将报告与国内外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所要求的报告内容相对照,包括编制与审核指南、各种强制性报告要求。但是,各个指南或法规之间有差异,在评价时难以处理。二是原则分析法,看报告是否符合比较公认的报告原则。这种评价显然只能是粗略、模糊的。若要具体化,则必然涉及各个报告内容。三是标杆研究(benchmarking)法,以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环境报告为参照物进行比较。该法的局限是,即使在国际上领先的环境报告,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四是评分法,采用国际上对环境报告评优、评级或评奖的标准进行打分。第四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量化,比较客观;可以与国外较好的报告得分相对比;在评分标准中已经考虑了报告内容和报告原则的评价,嵌入了前三种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评分法,在必要时结合其他方法。

为了改进和促进企业环境报告,一些国际知名组织开发了评分标准,用于对非财务报告评优、评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一是SustainAbility公司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评价方法》[2,3]。最新修订的SustainAbility标准2004年6月公布,分4个方面、48个评分点对非财务报告评分。每个评分点的得分为0至4分,理论上的最高得分为196分。二是德勤国际会计公司(DTT)开发的计分卡。DTT于1995年就制定了一份环境报告计分卡(Scorecard),1997年进行了修订。2002年7月,考虑到环境报告向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DTT制定了新的《德勤可持续发展报告计分卡》(以下简称DTT标准),其结构如表1。DTT标准对每个评分点也按0至4分五级评分[4]。三是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ACCA)开发的评奖标准。ACCA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对环境报告评奖。至今,该组织已把奖励范围推广到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评奖的报告种类也区分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ACCA对各地非财务报告的评分标准有两套,评分点有所不同[5,6]。

应当看到,无论采用哪种标准,都难以避免一定的主观性。将几套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可发现其评分点非常接近,只是对有的评分要素或者表达方式不同,或者综合程度不同(A标准的一个评分点可能在B标准中被拆成两个评分点),或者侧重点不同。换言之,国际上不同的专家对如何评价非财务报告可能有分歧,但大体仍是一致的。因此,评分标准的选择不会对评价结论产生重大影响。

考虑到本文研究目的和各个评分标准的适用性,本文选择DTT的评分标准。为了尽量避免主观性,本文采取了类似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办法。首先由各研究人员独立打分,打分过程中不交换意见;第一次打分结果出来后互相参考,再重新打分;以此类推多次,直至双方均认为不需要再改动后,按各人的打分结果计算算术平均数,作为最终得分。

4 评分结果与分析

在SustainAbility公司2004年评出的全球非财务报告前50名中,没有钢铁企业。在第51~100名中,SustainAbility未打分,钢铁行业的公司只有印度的Tata钢铁公司。该公司被认为是新兴经济国家中的佼佼者和印度的最佳报告者。Tata钢铁公司2004年钢产量为420万t,居全球第58位[7]。笔者将以之作为评分和比较的参照物。

以下逐一对照DTT标准,讨论宝钢股份《环境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

(1)DTT标准的第一部分要求介绍公司及其报告的基本情况,并从总体上评价报告的质量特征和结构,编制难度不大。宝钢在该部分得分高于整体得分。有的扣分因素容易改,只是编报的经验不足所致,如,中英文混排不便于阅读;缺少摘要或索引。有的则受后面部分拖累,如报告的质量特征。Tata采用了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及其推荐的“内容索引”,结构更合理,更便于快速阅读。

(2)宝钢报告最突出的问题在第二部分“识别相关性”,得分很低。未识别和指明目标读者即利益相关者,未反映其参与的报告编制过程,未反映报告编制的参考依据,相应地也就难以确定报告事项的边界即相关议题。这严重影响报告的相关性、针对性。该部分也是宝钢与Tata相比差距最大之处。后者的报告详细地列出了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关心的议题,公司对这些议题的管理程序与方法。

(3)DTT标准的第三、四部分要求从不同角度描述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管理程序与方法。国外企业在该部分总体情况也较差,原因是尚未将环境因素充分整合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日常业务程序之中。与DTT标准和Tata报告对比,宝钢报告较明显的问题是,涉及的业务程序过于集中在生产技术方面,管理方面极少;缺少风险与机会的识别与管理机制,无应急预案和紧急响应计划,未涉及法规遵循情况;未涉及在价值链或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管理;缺少将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综合起来的评价;未描述员工参与环境管理的情况。此外,宝钢有一些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或行动,属应当报告的内容,但未被纳入。如,据“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系列国家标准制订工作任务分配表”,可了解宝钢2004年有所参与;宝钢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CBCSD)的成员,报告中均未提。

(4)第五部分要求报告量化的业绩。宝钢在该部分得分平平,但相对容易改进。主要问题是定性地谈措施的多;缺少指标选择依据;未说明数据搜集归总的程序、统计中的不确定性和转换因子;无过去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无将来目标,仅个别地方有“预计”;无环境业绩的“标杆”(即对比数),如,行业标准或平均数、世界先进水平。在反映“跨时期的趋势”方面,宝钢做得较好。该部分是宝钢与Tata相比差距最小的。原因是后者在环境业绩上只有资源(材料、能源和水)消耗数据,缺少排污数据。

(5)DTT标准的最后部分要求报告通过反映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等实现可信性。宝钢报告的问题有:未进行验证、审核或其他类似的保证服务(Assurance Services);无联系人姓名;缺少案例;在优势与不足之间的平衡上明显有“报喜不报忧”之虑。Tata由普华会计公司提供了《独立保证报告》。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宝钢股份改进其《环境报告》的方向应当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环境管理,包括:制定全面的环境管理战略规划,尽量量化;持续评价企业环境业绩,包括将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结合起来的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评价,以评价结果寻找改进机会,并与企业员工考核奖惩相结合;对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与培训;将环境管理的领域与范围延伸、拓宽,既包括上游的供应链和下游的产品环境责任(如,耐久性、报废回收等),也包括财务上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产品设计与开发上的生命周期分析(LCC)、综合性的环境风险评价等。二是充实和完善报告。这又包括内容和程序两方面。前者指补充内容、调整结构、改进表述方式等。后者则应着力解决相关性问题,使员工、供应商、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到报告编制过程中。为加强报告的可信性,还应考虑对报告进行第三方审核验证。

5 结 论

本文利用DTT评分标准对宝钢股份《环境报告》进行了尽量客观的评分,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作为我国钢铁行业首家自愿报告其环境业绩的企业,宝钢股份已算难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在环境管理与环境报告两方面无疑都存在差距。

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评分时难以完全避免主观性。尤其是评分人员自身缺乏经验,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可能不到位或者有偏差。多种评分标准之间在指标选择与权重上有分歧,采用不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会有差异。而本文仅采用了一种标准。将来的研究中应当考虑:①评分人员应持续关注我国的非财务报告,定期地对较广范围内的报告评分。这不仅有利于评分人员累积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对评分结果进行序时比较,以观测其进步,或进行同行业与跨行业比较,分析行业因素对环境报告的影响。②如果可能,应选择更多的评价标准同时进行评价,以减少标准选择中的主观性。③同样是为了减少主观性,可以考虑采用严格意义上的德尔菲法,寻求国外专家的帮助。总之,应由更多的人采用更多标准对更多报告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KPMG. KPMG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 2005[R]. 2005.

[2]Sustainability, Standard&Poor, UNEP. Risk & Opportunity: Best Practice in Non-Financial Reporting[WTBZ][R]. 2004.

[3]Sustainability.The Global Reporters: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ssessment Methodology[R]. 2004.

[4]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Deloit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corecard[R]. 2002.

[5]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Towards Transparency: Progress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04[R]. 2004.

[6]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UK Sustainability Awards 2004 Criteria[R]. 2004.

[7]Tata Stee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02-2003[R]. 2003.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Steel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Report

ZHONG Chaohong GAN Shengdao QIU Ying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China)

能评报告篇9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1.2006-2009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

深沪交易所从2006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但可虑到实施的衔接性,深沪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也可在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由于不是强制要求披露,而且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披露的第一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披露的情况不多。如2006年,沪市只有7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当年披露年报公司的9.1%,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只有35家披露,占当年披露年报公司的4.1%。

从2007年开始,由于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要求越来越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披露的情况逐年向好。以上海市场为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从2006年77家上升到2009的354家,披露率上升了34.2个百分点;而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从2006年35家上升到217家,披露率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2.上市公司2009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披露状况。

2009年底正常在深沪正常交易的上市公司有1297家(深圳452家,上海845家)其中深市由于深圳证券交易所2009年对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了强制性规定,因此深市上市公司全部452家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沪市仍属于自愿披露,有37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率为43.1%。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两市均属于自愿披露,深市共1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率为22.6%,沪市共21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率为25.7%,沪市略好于深市。

2009年在主板上市交易的金融企业共30家,全部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其中有2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只有1家 没有披露,从此情况看出,由于监管政策对金融行业的特殊要求,金融行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良好。

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企业按行业分类的情况。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占据披露行业的前三位,分别占比45.14%、9.4%和9.09%。其余行业的披露情况见下表:

在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中有8家ST公司也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占比2.5%,正常状态的公司为311家,占比97.5%。

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鉴证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不充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定义,直到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才对内部控制缺陷作出了具体定义。内部控制缺陷,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具体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上,就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经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必须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予以披露,但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0年才颁布,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披露基本处于探索阶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很不充分,语焉不祥。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避重就轻,对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不主动披露,对上市公司受到的处罚也不在报告中披露。

2.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存在两种不同的鉴证意见表达方式。一种是积极主动式,基本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认为, 在所有重大方面有效保持”如招商地产审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签署的“我们认为,招商地产公司于2009 年12 月31 日在所有重大方面有效地保持了评估报告所述的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另一种是消极被动式,基本表达方式是“没有发现――存在重大差异”“未发现, _存在重大不一致”“未发现重大控制缺陷”等。如深万科的审计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签署的意见为“我们未发现,在所有重大方面,贵公司董事会编写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估内容与我们审计贵公司上述财务报表的审计发现存在不一致。”

3.是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名称不一致。如内部控制审计核实意见、内部控制核实评价意见、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内部控制专项鉴证报告以及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专项说明等等。如航天科技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叫内部控制制度报告,南天信息、锡业股份为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安泰科技为内部控制专项报告,华北高速、紫光股份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评价意见,而深万科的则为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专项说明。

三、建议

1.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内容,将披露内容格式化。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看,披露内容着重于对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程序的描述,而对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没有主动披露,或者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应当制订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统一标准,规定哪些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予以披露。

2.尽快出台分类内部控制缺陷的操作细则,便于将内部控制缺陷分类工作具体化。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作出了具体定义,但这种定义相当笼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因此应尽快出台评估内部控制缺陷的操作细则,以指导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估与披露。

3.规范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形式与名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在表述方式、名称不一致,会使报告使用者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理解存在分歧,从而削弱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信力,因此规范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形式与名称有助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黄秋敏:2008,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以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 《审计研究》第1期

能评报告篇10

关键词:监管环境;股权性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自愿性披露

一、 引言

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既有研究大多停留在报告是否披露,以及对不同类型或特征的公司的披露情况进行比较;财务报告质量;是否受证监会处罚,同时,也有一些研究通过构建内控指数或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详细分析内控报告。随着内控制度的完善,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力度应处于逐步增强的趋势,先前的研究局限于对每年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数目总体上的统计和对比,有些则忽略了新上市及退市的公司可能对统计数据准确性造成的影响,而具体到对同一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在不同年份间连续披露情况的研究则较少。

在我国,政府监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影响。崔学刚(2004)认为政府失灵和监管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政府监管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率限度。因此在政府监管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是否切实有效?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基于我国的制度背景,公司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是否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介于以上问题,本文从自愿性披露的角度出发,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为研究契机,对2007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的相关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由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连续性及报告质量来说明相关政策和监管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不同股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内控自评报告披露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质量的合理建议。本文的研究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 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情况的分析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公司董事会应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自我评估报告的鉴证报告。然而,此规定并未在当年生效,而是到了2007年改为鼓励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自我评估报告的鉴证报告。为此本文选取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年份跨度为2007年~2009年。其中剔除07年及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在2007年、2008年或2009年退市的公司,剔除银行、证券、保险等具有特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定的公司,最后获得样本公司共计757家。我国于2008年6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且证监会和上交所在每年还会颁布一项《关于做好上市公司XX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相关政策的统计见表1。757家上市公司中有412家(54.43%)连续三年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617家在2007年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73家在2008年政府颁布内控基本规范后开始披露,且这些公司在2009年的财务报告中继续披露其内部控制自评报告;32家上市公司(占比4.23%)从2009年开始进行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由此看出,鼓励性政策为主的监管环境下,在自愿披露的前提下,大部分企业出于各种原因连续三年不披露内控自评报告;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并不断完善,以前年报中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以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引开始逐步披露内控自评报告。这表明政府监管环境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具有一定约束作用,而监管力度及制约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程度的高低。

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完善,部分上市公司能够遵从政策监管的要求,积极配合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较为完善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是一种向外部发送公司财务报告高质量信号的方式。173家上市公司选择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后开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些公司实现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结合上交所出台的相关规定,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查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详细与否:(1)是否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构成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对内部控制分别进行评价;(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否涵盖公司所有运营环节;(3)是否指出内部控制还存在的缺陷、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计划和措施;(4)公司是否设立了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的内审人员。结果发现,这些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披露的质量差强人意,仅有6.94%的样本公司进行了详细披露,简单披露的公司占到了60%以上。在这其中,指出自身仍然存在内控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的只有27家(15.6%),这说明政府监管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披露只是表面遵从,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

三、 基于京沪地区特征的分析

在我国,地区市场化进程存在差异(樊纲、王小鲁,2009),不同地区受到政府干预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对政策的敏感性自然也就不一样。上海和北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相对市场化进程全国排名第一;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大部分政策从制定、实施到推广普及都由此开始。相比市场化进程较高的上海地区而言,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势必会受到较高程度的政策监管。基于地区特征,笔者选取地处北京和上海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对样本公司2007年~2009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统计,以进一步验证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在不同的监管环境下存在差异,统计结果发现,北京地区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力度远高于上海,连续三年披露的公司占比北京为44.78%,上海为8.4%;连续三年未披露的占比北京味19.4%,上海为61.83%。在现有研究中,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公司规模、盈余质量、股本结构、审计意见类型、公司业绩、再融资计划以及公司成长性、内审部门是否设立等。数据统计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报告仍属于自愿披露范畴,在自愿披露的前提下,表中北京地区连续披露程度比上海高出如此之多的现象,无论从公司特征还是公司业绩来考虑,很明显无法通过以上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资本市场上,为减少逆向选择,公司采用充分披露政策,以增加公众可获取的信息量。自愿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目的亦在于通过信号传递以降低逆向选择。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信息作为企业向外界传递公司运营情况的信号。内控质量高(比如,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公司可以将增加内控的外部鉴证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信号向市场传递管理层对内控质量的信心,从而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降低资本成本。这难道说明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是在通过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来对外传递公司运作良好的信号么?然而,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仅有8.4%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披露了内控自评报告,连续三年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达到81家,相对较低的披露比例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即使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企业并未有效的通过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来向外界传递企业的运营状况。显然,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并非是为利用信号传递作用而进行披露。

既然利用信号传递作用的意图不够充分,为什么北京地区的披露比例如此之高?前面提到中国市场化指数中,衡量各地市场化发展状况的五方面因素中有“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一项指标,我们发现北京地区的得分为7.80(上海得分12.33),在东部地区的11个城市中排名第七,不难看出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监管的影响。经统计,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后,北京地区2007年未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51.35%选择在2008年开始披露,在东部地区各省市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也充分说明了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对政府政策监管的敏感性较高,并能很好的遵从政策;同时,在北京上市的公司中,国有性质公司占到很大比例(北京2009年上市公司共有81家,国有性质公司有73家(90.12%),其中的61家选择披露(83.56%),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性质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存在一定的影响。

地处北京的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那么他们的内控就一定是高质量么?于是根据上文提到的内控自评报告评价标准,我们对从2008年开始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经统计,虽然在2008年进行了内控自评报告的披露,但披露却过于简单,详细披露的数目为0,简单披露占到了73.69%。而在这19家样本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中,有14家认为自己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如果说这些公司确实实施了有效的内部控制,那么内控自评报告模式的构建和要求亟待规范,从而能够通过评判内控自评报告的优劣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如果并非如此,那么这些简单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便存在“形式主义”披露的情况甚至外强中干的嫌疑。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监督检查往往仅停留在“过程控制”而忽略了对会计结果――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这种监督检查的作用值得思考。

四、 基于上市类型的分析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由于我国大陆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法律建设还不成熟,各项法律法规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相对而言,我国香港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投资者保护立法,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更严格,各相关政策更为具体,监管环境水平更高,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形成了高水准的法律实施环境。因此,大陆和香港在投资者保护的立法及实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与仅在内地上市的公司相比,在港上市的公司处于更为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之下,公司治理者受到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约束。由此,笔者将沪市的A+H股交叉上市、仅在A股上市、A+B股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披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细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A+H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的情况明显好于仅在A股上市和同时在A、B股上市的公司。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4的公司连续三年披露内控自评报告,而仅在A股上市和A+B股上市的公司这一比例明显要低;同样从2008年开始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情况来看,A+H股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比例明显高于仅在A股上市和A+B股的上市公司。这表明在内地和香港交叉上市的公司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同时,A+H股交叉上市的公司对于香港和内地的政策执行情况更加良好。在自愿性披露的前提下,交叉上市的公司受到更加严格的政策指引、制度监管和法律约束,这些公司自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动机更强。

五、 基于所有权性质的分析

上文已经指出,在北京地区范围内,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了很大比例,那么基于企业的股权性质,笔者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同时将国有企业划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对全部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经统计,在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以后,积极遵从政策规定并开始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上市公司中73.41%(127/173)为国有企业,这些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国有企业占到全部国有企业样本的25.20%,高于非国有企业的18.18%;连续三年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中,国有企业披露的比例(15.87%)在1%显著水平上高于非国有企业(8.30%)。文章将国有企业具体划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央企业的披露情况优于地方国有企业,且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不同。我们暂不对这些公司内控自评报告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单从披露力度方面看,很明显,国有企业能够积极遵从政府监管,更大力度的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其原因在于国家持股对公司的监管力度较强,对内控要求较高,且国有性质的公司不同于其他纯商业目标的公司,国有公司,尤其是中央企业,肩负着履行社会责任、支撑国民经济、执行国家战略等任务,因此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形象导致了国有企业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六、 结论及建议

针对本文指出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的程度、年度间的连续性及在不同股权性质的公司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可见在中国,监管环境、股权性质会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政策的出台要伴随适当程度的政府监管,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出台的经济后果;内控体系的构建亟待规范,统一的内控体系和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不同,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会产生影响。笔者以为,要重视政府监管,更要注意政府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在制度规范的同时不忘质量控制,杜绝表面现象;要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内控制度和自我评价体系,鼓励国有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内控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内控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注释:

①本文中出现的内控自评报告、内控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都是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 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会计研究,2004,(1):33-38.

2.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 杨有红,何玉润,王茂林.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1):9-16.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号:14XNH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