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2 00:54:55

八下历史总结

八下历史总结篇1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成立标志: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①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司令:彭德怀

过程:五战五捷。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4、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意义:(1)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意义:(1)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巩固了人民政权,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2)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由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主要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合作化的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合作化的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公”指国家,“私”指资本家。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中共八大(1956年):

1、内容: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1、背景: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

4、标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5、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6、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1、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水涝。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他带领工人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桶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

3、邓稼先:两弹元勋。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斗争。

3、“二月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4、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5、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0年至1971年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6、“四五运动”:1976年初,周恩来逝世。“四人帮”压制人民群众的悼念活动,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怒,爆发了“四五运动”。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7、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8、“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9、教训和启示: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③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九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②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

1、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扩大──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有利于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科技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党的十二大(1982年),邓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党的十三大(1987年),邓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三大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敢于试验。③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④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

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实行: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战略。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

2、内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

2、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3、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总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海军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二、、空军

1、人民空军建立之初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2、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时间、地点:2001年,中国上海。

2、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第六单元

科教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7课

——第21课

一、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航天技术: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863计划:(1)时间:1986年3月。

(2)涉及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

5、计算机网络技术: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二、教育、文化和体育

1、教育

(1)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高等教育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211工程)。

2、文学艺术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

(1)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第一个奥运金牌获奖者:许海峰;获奖项目:射击。

(2)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3)2008年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三、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严重不足,部分未解决温饱。

吃饭问题得到解决,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居住条件较差。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条件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快。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下历史总结篇2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为了不忘记历史,在国旗下进行讲话的时候,需要给人们传递怎样的能量呢?现在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旗下讲话稿,欢迎阅读!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旗下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明天是9月18日。81年前的这个时候,日本在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更是一段每个中国人绝对不能忘记的黑暗历史。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中国人民史无前例的浩劫开始了。9月19日,沈阳、长春相继失陷,22日,吉林失守,11月19日齐齐哈尔失守。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三千多万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中国人民完全跌入了战争的深渊。风雨同悲,天地含怒。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蒙受凌辱,多少善良的华夏子孙惨遭屠杀,又有多少宝藏遭到掠夺和毁灭!

在这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无数爱国人士奋起反抗,他们放弃家庭,走上战场,为了国家的生存和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这个繁荣伟大的祖国。

众所周知,最近有一些国家侵略中国的领土,妄图破坏我国国家主权的完整。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绝对不能容许的。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热爱我们的祖国。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要爱国,首先就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国,就是从现在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爱国,就是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爱国就是言而有信,实事求是;爱国,还应该是不忘历史,勇于继承先烈们敢于担负天下责任的勇气。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九一八国旗下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

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你满怀崇敬和自豪,当《国歌》响彻耳畔的时候,你心中一定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但你可曾对那产生过鲜红历史的追思?今天又是“九一八”,历史提醒我们:别忘了啊,别忘了__年前那沉痛的一幕,别忘了我们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夜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蓄意挑起“柳条湖事件”,一个小时后,日军集结军队向中国驻军发起猛烈攻击,“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从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最黑暗的一页,中国人民空前的浩动开始了。9月19日,沈阳、长春相继失陷,22日,吉林失守,11月19日齐齐哈尔失守,东三省沦陷。国难当头,人民遭殃。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让出东三省,日本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开始把魔爪伸向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总爆发,中国人民完全跌入了战争蹂躏的深渊。风雨同悲,天地含怒。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蒙受凌辱,多少善良的华夏子孙惨遭屠杀,又有多少宝藏遭到掠夺和毁灭!整个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践踏了中华930多座城市,杀害了几千万中国人民,直接造成财产损失1000多亿元。这是历史的悲剧,这是民族的悲剧!中华民族是坚强勇敢的民族,她的脉膊里流动的是不屈的血液。东北有杨靖宇、李兆磷领导的抗日联军,有爱国群众组织的抗日救国会、民主救国会,中原大地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武装的人民。到处是抗日的峰火,到处是抗日救亡的呼声,拿起刀枪,保卫家乡,把鬼子赶出境,把敌人消灭净……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历史无情,人民有情。那些中华民族的罪人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那些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面对历史,让我们在这里深思:屈辱的不是贫穷,而是自甘落后的卑躬屈膝,悲壮的抗战才是自强自立的开始。不能忘记,把“九一八”刻在心里。

亲爱的同学们,记住吧!“九一八”国难节。为了我们明天的希望,为了我们的国旗更红!让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纪念九一八事变国旗下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历史不能忘记”。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刚刚过去的9月18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站在这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高唱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回望历史,感慨万千。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那些刻写在中国近代镜头的片段,那些虽然斑斑点点却历历在目的片段: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野蛮人”到“东亚病夫”,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爱国,最关键的就是努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素质。青少年的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只有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了,国家才会愈发强大。我们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爱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进,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只是为了那段不容忘记的历史……

九一八国旗下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九一八,历史不能重演!》

八十二年前,伪满洲国的黄龙旗遍插关东土地;七十六年前,冈村宁次俯瞰一览无余的世界地图妄图三个月消灭中国;六十八年前,日军将嚣张气焰一度烧到华南地区……我们没有失败!我们有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雄歌;我们有与敌奋战九昼夜的张自忠将军;我们有《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后势如破竹的反攻!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万众一心的信念和众志成城的勇气!

八十二年过去。每年每年的九一八,我们无数中华儿女在一起,缅怀先烈,铭记历史。这段被战火涤荡锻炼过的日子犹如淬火的青铜,在剥落了浮夸琉璃的历史中格外夺目而沉重。每一次回忆,每一次清楚地记起,都在用砂纸打磨着这段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纹路愈加明了而清晰。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清晰地看到,靖国神社中参拜的政客往来不绝,甲级战犯碑前香火延绵,中日历史被日本右翼涂改得面目全非!日本,不断在钓鱼岛挑起争端。日本,不仅拒绝承认历史面对历史,而且还仍然妄图侵占今天的中国的领土。于是,网络上不乏鼓吹战争者说我们已经忘记九一八,忘记那些耻辱。我想说,这是无数人用血书成的历史呵,我们怎能忘记!国耻感与国家荣誉感自我们出生起就已融进我们的骨髓,烙进我们的灵魂!我们,只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铭记九一八,纪念那些为今天的祖国所牺牲的人。我们深知九一八的历史不能重演!战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烈士的头衔和战胜国战败国的区分,更是无数百姓化为的一堆白骨一抔黄土。所以,我们选择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与邻国的矛盾。

我们追求和平,并不代表我们任人欺凌!我们不能容忍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但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日本敢于不断挑战我国的底线?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军费是我国军费的十倍而使他们有军事上的自信,更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比我们更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不只停留在几句口号,或在微博人人上吐槽,更应当坚定理想,努力学习,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成为各自工作领域的领导者。这是为我们的祖国,也是为我们的未来担负的责任。当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我们的尖端科技执世界之牛耳,我们的教育资源让世界学者慕名而来,我们的贸易市场延伸到全球每个角落,我们的精神文化为世界上更广阔的人群所认同,我们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的,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成功地捍卫我们的领土,捍卫祖国的权益。

九一八,历史不能重演。我们要赢的不是战争,而是日本以至全世界对我们的尊重。当我们的外交家、国家领导人在谈判场上纵横捭阖,我们,即将成为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我们,就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纪念九一八国旗下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9.18这一平凡而又刻骨铭心的日子,是炎黄子孙世代不能忘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末年八月初七,是铭刻大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难忘最悲痛的日子;

这天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洗劫中国大地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拉开序幕,9.18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它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9.18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9.18是一页永远凝固的历史,9.18是一页记载一个民族巨大苦难的历史。

九一八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战争虽已远去,但它留给中国人的伤痛却永远不会消失。与日本同为二战发动者的德国,战争结束后,能够认真总结历史教训,深刻反醒法西斯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而日本在对等战争的态度上始终遮遮掩掩,不断上演一出又一出篡改历史事实的丑据。 “满洲国”的建立本来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我国东北攫为己有而处心积虑导演的一出丑剧,但在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中却被美化成“满洲国的目标是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法制国家。” “9.18”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在日伪残酷的殖民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亡国奴生活,而依日本教科书所言日本帝国主义反倒成了东北人民的恩人!满洲国建立以后,学校要求每个学生,不许说自己是中国人,而是“满洲国人”,要称日本为“友邦”、“亲邦”。

今天,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来纪念这样一个国耻纪念日,我想我们要深刻的、隆重的怀念为之牺牲的人们,对于侵略者的罪行要时刻铭记在心,永远不能忘记。但是我们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任务,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用自己的智慧、才学和技术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83年过去了,9.18留给我们什么?那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9.18是中国十八世纪百多年来不向世界开放的悲剧;9.18是中国上世纪政治改革流产失败的悲剧;9.18是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悲剧。

83年过去了,太平天国义士冲锋陷阵的身影还在我们的眼前闪现,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炮火仍在我们的耳边轰鸣,“柳条湖”的爆炸声永久不能平静。但,我们总是难以割舍辉煌的传统,历史对政体改革常常唉声叹气,奔走于九洲的先进革命党人的英灵只能在黄花岗荒陌泣诉。83年后的今天,9.18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道理,贫穷就要任人宰割,落后就会被动挨打。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发奋图强,匆忘国耻,振兴中华。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在纪念9.18事变83周年的今天,所有的中国人都要认真地想一想,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灾难有多深重;听一听,千百万死于日寇铁蹄下的冤魂在呐喊的声音;看一看,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象不象是一个中华的子孙。

所以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为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旗下的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不应忘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战争。1937年,又发动了七七事变。经过14年抗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条约,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做出巨大贡献,付出惨重牺牲,请大家记住这些令人沉痛的数据:南京大屠杀死亡超过30万人,整个战争期间,死伤3500万人,被日本士兵奸淫蹂躏的妇女超过200万人(其中包阔许多十岁以下的儿童和老人),他们发动细菌战,把中国人当做试验品,当时受害者达几百万人,至今在整个中国仍有因细菌战而落下终身残疾的老人达10万以上,他们举行杀人比赛,不顾仁义道德,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战俘,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就连幸存的日本二战老兵到现在晚上睡觉时都会在噩梦中惊醒,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损失当时就高达6000亿美元,换算成现在得人民币大约是80万亿左右。

日本人的行为令人发指,日本人的罪行罄竹难书, 但是,作为侵略国的日本,他们没有道歉,没有赔偿,更没有忏悔,他们有的是狡辩和对历史的篡改,在他们的国民教育中,他们把战争合理化、合法化,并把日本描绘成战争受害者,每年8月15日“终战日”举行“全国阵亡者追悼会”,靖国神社供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灵位,不断有首相、大臣前来顶礼膜拜。 广岛和长崎每年举行原子弹轰炸纪念大会,全城哀悼,首相参加。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日本对美国唯命是从60多年,是因为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对韩国非常小心,是因为大韩民族空前的团结,中国人受到的战争迫害最为严重,我们用最大的胸襟去包容历史,换来的却是日本至今还在同中国争夺钓鱼岛等领土,前几天还态度强硬地扣留了中国渔船和船长。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阔胸襟,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优秀民族之一,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五千年的追求奋斗把我们锤炼成坚强、果敢、勤劳、善良、诚实、守信的群体,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方能绵延不息!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整个世界原谅了德意志民族,是因为他们敢于正视历史,到现在为止,德国每年都在向全世界的战争受害者进行赔偿和道歉。而我们的近邻小日本却难以获得受害国的原谅,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日本人的科技水平,但是我们一定要警惕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因为日本民族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赖民族,强盗民族。

记得在2008年在杭州班主任培训期间,一位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对我们这样讲:我们的班主任不能只是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中国人,就是要培养自己学生的爱国之情。他邀请我们的班主任有合适的机会一定要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看一下,这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时,我就想起了一位曾经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同事的一句话,他说:只要你去参观一次,你就会对日本人有发自内心的痛恨和仇恨,你的心情就会随之感到无比的沉重和压抑。我想,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牢记九一八的原因所在。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学好历史,记住历史,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九一八国旗下讲演讲稿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九月十九日),那么昨天是几月几日呢?(九月十八日)。还记得是什么日子吗?......

对,昨天是九月十八日,是 “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我今天要讲的就是:牢记昨天,勿忘“九一八”。

昨天上午,东北三省各地都在举行 “九一八”八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且东北三省政府的代表共同来到沈阳,在“九一八”纪念碑前一起敲响“警世钟”,警示中华民族“勿忘国耻,共襄复兴”。同时,山东各地组织学生到台儿庄举行纪念革命烈士活动。

1931年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一个宁静而又不宁静的夜晚,日本帝国主义强盗以中国士兵破坏柳条糊铁路为借口,调集重兵猖狂进攻我东北守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并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接着,日本鬼子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侵略,从而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表演,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驻东北的国民党守军十九万人不站而退,撤入关内,致使东北境内一百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丰富的矿产资源沦陷于敌人的铁蹄之下。

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多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凌辱的亡国奴生活。

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中国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篇章。昨天是“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

在今天的校会上,我还向同学们介绍几个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起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战8年,军队、平民伤亡2100多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9月2日,投降书正式签署,从此宣告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昨天,又是9月18日,我们中国人民再谈血泪历史,纪念“九一八”这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九一八”,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样的历史悲剧再也不能让它重演,英雄的鲜血决不会白流。我们“牢记九一八,不忘国耻”。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不枉革命先烈付出的巨大代价。

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一切,我们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在迷雾中记住血泪教训,要不断开拓进取,辛勤耕耘。

八下历史总结篇3

一、激情教学法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创设情境,还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比如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社会热点导入等。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例如: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我用了一张漂亮的罂粟花图片。先出示图片,以静带动,用静态的图片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然后提出问题以此导入。再如:八下8课《伟大历史转折》这课,我就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着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学习。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入,我认为最重要的应抓住以下三点:(1)导入要紧扣主题。(2)激发学生的情趣。(3)导入精炼。总之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自己创新,哪怕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动作都可以的。

(二)激情引导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历史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经过,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此,在学生预习自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清晰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并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近代史上的战争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一场战争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后,共同构建自学知识体系,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性质、胜负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最后基础知识学完后,画出知识体系结构图或表格,形成整体网络,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战争的基本规律,再学习战争时,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能自己学习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从哪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能提高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呢?

1. 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比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提出: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是怎样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 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 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维新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 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仅仅解决了一般的基础性问题,那么对于需要理解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就进入激情互动的环节吧!

(三)激情互动

(1)组内互动:对于组内互动,一般是教师是针对这节课需要挖掘的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多是关于原因、背景、结果、影响等。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既需要学生思考,又要学生能通过组内的讨论得出结论。这就看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认识到初中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度不好把握,是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例如:学习八下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解决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心的转移和历史意义。讲这儿时应提一下特色的意思。

再者在讲八上第17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哪两大政党?为什么说中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蒋介石为垄断抗战胜利果实采取了什么政策措施?结果如何?(2)组间互动:针对探讨问题说出自己组内的意见,看别得组的同学是否认同。同时对于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供大家一起探讨。(提出问题要给小组加分的,所以学生找问题特认真。)例如:学习八下第1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第一届政协会议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学习八下第3课时学生提出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有何含义?学习八下第1课时学生提出国务院总理与政务院总理有何不同?(3)师生互动:老师的导向作用是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不可改变的。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应做到让学生不偏主题。在探讨相关的问题时不钻牛角,同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及时做好归纳和总结,并做到解决问题的理论高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完成双基目标,又要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在课堂上我除了解决学生通过互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更重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确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起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历史课上的互动可是说是评估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也是我们有中国特色教师钻研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用好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达到让课堂活而不乱,目标达成的效果。我们需继续努力探讨,争取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把课堂搞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互动仅仅是解决了本课相关的知识点,明白了相关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但目目间的联系,本课与本单元的联系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精讲了。  (四)魅力精讲

精讲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历史会更容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这方面我特别注重,一般在单元初有个总结,我都会在学习这一单元开始时让学生先读一下,然后我粗略的解读一下。这一单元学习完后,我们重温一下单元综述,学生就会理解了。例如:学习八下第二单元第4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看第二单元的总述,先知道这一单元所讲得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让学生明确探索就说明前面没有现成的路,并且是在建设领域进行探索,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第6课讲的是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失误,第7课主要讲政治领域中的失误,是学生认识到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学习历史不仅仅是知道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还要应对考试。特别是现在的出题方式灵活多样,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面对新的提法无所适从。

(五)巧妙的学法指导

历史的学习,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巧妙地方法学习历史。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编制顺口溜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即“割让辽台澎,赔款2亿两,增开沙重苏杭,允许日办工厂”,学生很喜欢,一会就掌握了。再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894年,4的谐音是“死”,日本想吞并中国,想让中国死,《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5的谐音是“无”,日本想把中国变成一无所有,运用谐音法,学生把最难记的时间记得扎扎实实。再如,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点,比较近代史上的开埠通商和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地更加透彻。

(六)拓展延伸

历史课的拓展延伸,是联系性、探究性的、开放性的、研究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视野。应对考试中相关问题是有联系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中外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第11课时第二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把前面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时期关于农村进行的改造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激情教学法教学应用效果

激情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我创设的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思维活跃,又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提出新的问题,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

激情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创设的问题积极健康,趣味性强,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学习效率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熏陶,人格得到升华。

八下历史总结篇4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在讲话发表后走进新华网演播间,对重要讲话作了解读。

“初心”是什么

讲话中十次提到“不忘初心”。那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在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谢春涛说,这段话讲得很清楚,“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简单说,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

李君如说,对党95年的三大历史贡献、三个伟大飞跃的总结,和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的三大启示“高度凝练,具有强烈的启迪意义”。他说:“当改革发展遇到困难时,要把我们党的奋斗经验作为宝贵财富,迎接挑战,创造新的成就。对共产党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哪里?信心就建立在我们95年的历史基础上。”

谢春涛说,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作出三大历史贡献,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不忘初心”是为了后面四个字:“继续前进”。

“八个字很凝练,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党的忧患意识,对人民尽责的责任意识。”李君如说。

“继续前进”之路如何走

讲话从八个方面阐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李君如逐一解析了这八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二是要牢记理想信念;三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四是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六是立足于人民;七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八是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

李君如说,这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八项任务,前两项侧重“不忘初心”,后五项体现“继续前进”,中间第三项即“四个自信”,既是对前面的汇总,也是对后面任务的根本保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第八项任务中,以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为问题导向,谈加强党的建设,祛病疗毒,激浊扬清;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谈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把腐败提到是我们最大威胁这一高度,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两位专家认为,讲话毫不避讳当前面临的风险、困难,以问题为导向,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总结了党95年历史得出的深刻结论。

“在讲话中提出怎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就是要提起大家重视,党的政治生态问题牵涉到党风问题,牵涉到社会风气问题。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从党的高层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发挥党的优良传统。这是营造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李君如说。

谢春涛说,“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严治党从何处入手?谢春涛认为,一方面要特别强调理想信念宗旨。“近年来落马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无一例外的共性问题是理想信念丧失了,起码是淡漠了。语重心长地强调不忘初心,就是在告诫党员领导干部,不应该忘记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变成对党员干部进行约束的纪律规矩。谢春涛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也已审议通过,只有制定纪律、严格执纪,才能把党管理好,让老百姓拥护和支持。

在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

讲话以“历史性考试”为结尾。深情回顾了1949年3月的那个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说:“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的话引人深思,激励人心。

八下历史总结篇5

关键词:马克思;《雾月十八日》;当代解读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2)04-0012-08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曾译为《拿破仑第三世记》、《路易·波拿巴记》)1852年发表于约瑟夫·魏德迈主编的《革命》月刊第1期,2012年为《雾月十八日》发表160周年。《雾月十八日》被视为一部历史著作,包含着许多过时的论述及相对无用的力量。相比之下,马克思的其他理论著作是耳熟能详的,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大纲》笔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1859年的序言、《资本论》等。然而《雾月十八日》被列入一系列历史著作之列,如《法兰西阶级斗争》、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等。正如考茨基对《资本论》的评价一样,《雾月十八日》首先是一部历史著作,好像是一座矿山,充满着大量尚未开发的宝藏。把蕴藏在《雾月十八日》中的历史与政治观点系统地整理出来,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为此,研究者应该围绕着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中所提出的核心问题,提炼出《雾月十八日》的诸多思想命题。马克思所提出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一个有3600万人的民族竟会被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偷袭而毫无抵抗地做了俘虏”。笔者认为,马克思在解答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政治论述与历史分析,展现出数个重要的思想命题,即唯物史观、结构与能动、领导权或霸权、国家权力与市民社会、历史传统与观念、社会变革与行动策略。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既是马克思的重大发现,也是饱受争论的主题。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过程”。马克思尤其批判超历史的历史哲学。“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西方学者提出了对唯物史观的不同理解。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英国学者科恩具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如果说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任何解释世界的能力,那么这是因为人类的活动、阶级斗争、社会变化和历史发展就是由能够精确地严格地界定的结构因素所引起、所决定的。然而德国学者弗莱谢尔与法国学者萨特强调用实践性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实际上,很多学者批判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济主义或经济决定论,否认马克思对意志、意识等上层建筑因素的相对重视。

1848年革命所具有的在以往革命中尚未出现或不甚明显的历史特点,在客观上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基础剖析波拿巴的物质条件。“法国农民现在没落的原因,正是他们的小块土地、土地的分割,即被拿破仑在法国固定下来的所有制形式。这正是使法国封建农民成为小块土地的所有者,而使拿破仑成为皇帝的物质条件”。他还分析了法国秩序党中两大集团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的相互分离,并不是由于它们对两个不同王朝的忠诚,而是它们利益的对立。“这两个集团彼此分离决不是由于什么所谓的原则,而是由于各自的物质生存条件,由于两种不同的财产形式;它们彼此分离是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旧有的对立,由于资本和地产之间的竞争”。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否认旧日的回忆、个人的仇怨、忧虑和希望、偏见和幻想、同情和反感、信念、信条和原则的意义,也强调传统与教育的功能以及国家的相对独立性。

二、结构与能动

结构与能动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理论议题,影响着理解政治的方式。“从根本而言,这一争论关注的是下列问题:在何种程度上,作为行为者的我们具有塑造我们自己命运的能力,与此对照的是,我们的生活被一种无法控制的方式所结构的程度;我们的命运被外部力量所决定的程度”。安德森指出,“现在,结构与主体这两者各自的地位的难题已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难以确定的次要或局部问题了。实际上,它一直是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然而经济主义与唯意志论对此问题争执不休。马克思从历史辩证法角度强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传统与观念对行为的制约和限制。历史主体的能动性总是受到既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的限制,而无法超越现有的历史条件以创造历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八下历史总结篇6

中华民族会伟大复兴,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念九一八演讲稿2021最新5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1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__那个特殊的日子吧!9月18日!今年是九一八事变__周年的纪念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经过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企图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是日本妄图独占我国东北,称雄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行动。

自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2月5日,短短数月之内,国民党因为梦想着国联的力量,遵守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信条,执行着“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而最终将数千里大好江山拱手与人,国人无不为之激愤,然而,在这些败退溃逃的阴影下,我们仍看到了希望,东北数千同胞仍不屈不挠,东北的众多热血男儿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谱写了一曲能促使国人惊醒的慷慨雄浑的悲歌!

网上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历史图片,记载了耻辱和令人痛心的过去,但也警示着我们这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九一八”事变虽已过去多年,但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人做过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显示有大约80%的中小学生不知道“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儿,一小部分知道《松花江上》这首歌,但对“九一八”事变的具体情况都不了解,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吧!

“九一八”是国耻日,是所有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应该铭记的。作为中国人,应该知道,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记住历史大家才会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国与国之间不变的真理,记住段历史,大家就不会用青春赌明天,挥霍美好的青春年华了!今年纪念9·18的口号是“缅怀先辈,勿忘国耻,强我中华”让我们铭记这12个字,以史为鉴,培养艰苦朴素,顽强拼搏的精神、永不言弃意志!当我们在庄严的国旗下宣誓的时候,当我们冒着严寒跑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我们的校训的时候,请告诉自己,争做21世纪中华民族的栋梁!用我们的行动让中国这头已经苏醒的雄狮再创辉煌!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有日本三个那么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只有三天,三天哪,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__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微风依旧轻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海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就在我们第二节课开始,也就是10点整,我们全市将再次拉响当年的警笛,这警笛声将长达15分钟,它不仅是让我们对在90年前遭受蹂躏的中国同胞进行哀悼,也是警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它同时还是告戒我们有空中袭击,请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虽然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很少或者几乎听不到这种防空警笛,但做为龙的传人,我们要记住这警笛,要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和生活意义。

同学们,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将化作为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每个龙的传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我们将牢记这一天,让我们在警笛拉响前再次振臂高呼: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我中华!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3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沉重的日子。在90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自导自演了柳条湖事件,集中重兵进攻中国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用铁蹄踏破了中国东北的大门,东三省就此沦陷。从此,每年的九一八的上午9时18分,沈阳都会响起长达3分钟的凄历的防空警报声;沈阳广播电台、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和警报声音;在沈阳市区规定区域的9条路、18条街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与此同时,在"九一八"纪念馆前残历碑广场的警世钟也会被撞响,把我们再一次带回那段痛苦的岁月,也再一次翻动中华民族历史上那段沉重的记忆。

我们纪念九一八,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虽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当年中国变成了人间地狱,但是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把日本人民与日本法西斯相区隔,慷慨地免去了日本的战争赔偿,中国人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大度,化解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因为战争产生的仇恨,让中日两国人民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由于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利,千方百计阻挠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了祸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为,否认军国主义对东亚各国人民犯下的滔天重罪。日本部分政府高官和议员把当年的侵略元凶、甲级战犯当年神灵参拜供奉。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不仅让日本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也引起了当年日本侵略战争受害国的警惕。前不久,日本政府公然宣布把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一个明显的信号,也是对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战争挑衅。

九一八的历史再一次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无约不损、无战不败,善良的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压迫,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欺凌,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落后。今天,日本军国主义走向复活并公然向我们发出战争挑衅,说明我们国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我们肩上仍然承担着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爱国主义不能只停留在游行示威上,不能只停留在喊几句抗日口号,抵制日货上,我们还要学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如果说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崛起则昭示出各族人民在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捐弃前嫌、坚定团结的重要性。前进的道路上,有中华儿女的坚定团结,有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必定形成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青少年,只要我们牢记九一八的历史教训,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学好保卫国家、建设国家的本领,团结奋斗、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谢谢大家!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4大家好!

每年的九月十八日的晚上,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警笛声,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九月十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深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们永远忘不了:1931年9月18日,正当中国发生大面积水灾之时,日本关东军按预谋将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一段铁路炸毁,并诬陷是中_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当天夜里,日军占据北大营中_队驻地,进而占领沈阳。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大肆侵略中国,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人民愚昧、国力不强,使日本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机。如果我们国家科技发达、实力强大,日本就不敢贸然侵犯中国。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不断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正向世界强国迈进。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但它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建设和保卫,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提高起来。到那时,我们中间会出现众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在拉响九一八警笛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说:我们不再落后,中国正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之林。

纪念九一八演讲稿5大家好!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大好河山风云失色,沦于敌手。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在此后的14年中过着饱受_的亡国奴生活。然而,对一个民族最严重的摧残不是摧残他的_,而是摧残他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惟一的根与魂。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能否清醒地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

三尺讲台是我们平凡而狭小的岗位,三尺讲台却是我们文化战场最广阔最坚定的阵地。我,就是这个阵地上又一位新的战士!毕业典礼上的那一幕,至今还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举起握紧的左拳庄严宣誓:“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言到此时,泪水夺眶而出。是对母校的眷恋,是对恩师的感激,是对同窗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奋斗终身”就意味着一辈子吗?是的,就是一辈子!我很幸运,这一辈子的起点是在这里,在育才这片热土上!这里有我钦佩的前辈、师长,这里有优良的光荣传统,这里有一种朴实而伟大的精神,叫做奉献!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为人师的我尝到了苦头。身边的同事都把疲倦藏在微笑的背后,我还有什么理由说累呢?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上讲台的我尝到的甜头。夜深人静,一盏台灯,一个闹钟,一支钢笔……可是,孩子的一次漂亮作业,家长的一个感激电话就会让我精神百倍,困意全无。这就是一个新教师最真实,最朴素,最舒心的快乐!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岗位能像教育这样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没有哪一个工作能像教育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教育事业这样清醒地坚守着文化家园。

八下历史总结篇7

[关键词]大明碑;新边;屯田制度;阅视制度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6-0014-02

一、大明碑概况

大明碑为淡红色砂砾石质,高1.2米,宽0.8米,厚0.2米,圆额,正中双线勾勒“大明”二字,故名。正文楷体阴文,计7行,满行25字,计132字,字2厘米见方,局部漫漶不清,周饰卷云纹。通高1.73米,碑身高1.28米,宽0.57米,厚0.18米。碑座为覆斗形,高0.44米。正面上宽0.73米,下宽0.84米,浮雕火珠纹,侧面上宽0.4米,下宽0.78米,浮雕莲花纹。现摘录正面碑文如下:

钦差巡抚甘肃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批允又同\钦差巡抚甘肃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会\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理粮饷\题过新边扒沙土门二处新务戍军凡军民新开田亩永不起科

万历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钦差督理粮储屯田水利陕西布政使分守西宁张蒲\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立石

背面文字大多漫漶不清。残存文字记录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三月,平羌将军达云率军收复松山后,筑打土门城、开荒给地、引水灌溉等事宜。由土门守备立石。

二、大明碑树立缘起

青海一带,长期以来主要由藏族部落驻牧,只有零星蒙古部落。嘉靖三十九年至万历十年间,蒙古俺答袭据青海,留其子丙兔居青海,宾兔居松山,与河套蒙古连成一线。“时为陕西患者,有三大寇,一河套,一青海,一松山。”?q?自此,河西一线,被蒙古部落南北夹击,边患频起,凉庄不宁。俺答归顺后,出现过短暂和平。万历十年(1582)俺答去世后,蒙古各部落互相为战,烽火复起,战事不断。三边总督李汶和甘肃巡抚田乐决计改变被动现状,制定了先攻青海、再收松山、后筑新边以断绝松山通道的战略部署。万历二十三年(1595),从五月到十月,先后主动进攻青海甘山、南川、西川等地,取得了胜利,沉重打击了青海蒙古势力。大小松山是河套进入青海的重要通道,“盖松山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七月、九月,甘肃巡抚田乐、凉州总兵达云率两河五道官军,分三次出击,击败占据松山的宾兔、阿赤兔等部落,彻底收复了大小松山。松山蒙古部落退至贺兰山一带。兰州以北,西至凉庄边墙,东至黄河,北至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松山地区,全部被明军收复,凉庄与靖虏相连,河西通道畅通。战役结束后,田乐上奏修筑“新边”,得到批准。万历二十七年修筑新边370里。万历二十八年二月,朝廷派李汶、田乐等官员,到扒沙、土门等地阅视新边沿线军务、屯戍等事务,在土门堡树立了大明碑。

三、大明碑校补

“钦差巡抚甘肃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即时任甘肃巡抚徐三畏。字子敬,号理斋,直隶任丘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万历二十六年七月,升右佥都御史、甘肃巡抚。但这年的松山战役有关碑文、奏议、叙功人员中都未提及。说明或任命后实未到任,或记载有误,其任职或在万历二十七年田乐离任后。万历三十三年(1605),加兵部尚书衔,次年接替李汶任陕西三边总督。

“钦差巡抚甘肃地方赞理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徐三畏之前,田乐任甘肃巡抚。田乐,号东洲,直隶任丘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二十年(1592)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万历二十三年,击退青海蒙古,加兵部左侍郎衔。万历二十四年(1596)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衔。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以恢复松山功,加兵部尚书衔,九月加太子太保,树碑纪功。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加太子太傅。

田乐离任时间,当在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壬寅至甲辰间。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甘肃巡抚田乐以病辞本兵任,未允。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庚寅,兵部还在覆奏甘肃巡抚田乐松山善后事宜疏。壬寅,兵部覆奏科臣张辅之奏言时还称为甘肃巡抚田乐。到了甲辰,称呼变为原任甘肃巡抚田乐。二月辛酉,也称为原任甘肃巡抚。上述称呼的变化,说明了田乐离任甘肃、实任兵部尚书的时间。也说明徐三畏任职甘肃在万历二十七年田乐离任后。与这年三月徐三畏开始为安排甘肃降夷上奏的记载是一致的。同时,田乐熟悉甘肃事务,任职兵部,也是阅视大臣的合理人选。

明代在边督抚多加兵部尚书衔。田乐在万历二十六年亲自率军荡平松山蒙古部落,六月,加兵部尚书衔。九月,再次击退松山蒙古部落后,在扒沙住七昼夜筹划边垣,上疏修筑新边。说明田乐既是松山疆域的收复者,又是修筑新边的策划者。为记其在甘肃功勋,故碑文中沿用原任职衔。但从上下文意分析,碑文中的“同”,是类同之意,与同进士出身的“同”是一个含义。“ 会”用于多部门官员共同参与的活动。说明朝廷专命田乐以巡抚甘肃、赞理军务的身份和地方督抚、御史进行阅视,时任职务又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故碑中缺文为“兵部尚书田”。万历二十八年二月,正在阅视土门、扒沙期间,田乐上奏议叙十一年李汶、霍鹏斩获功。自己时为抚臣,自乞免叙。后来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田乐又奏其七镇阅视之功。说明参加了这次阅视活动,是以兵部尚书身份参与的。

“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理粮饷”:即时任三边总督李汶,李汶字宗齐,别号次H,直隶任丘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万历二十三年,组织田乐、达云击退青海蒙古部落。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以恢复松山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七年,组织修筑“新边”和沿边城堡。二月乞罢,职务为总督三边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筑新边等功,加少保。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二月,叙扫除松山、创筑新边功,加少傅。万历三十四年(1606)离任。故碑中缺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少保李”。

“钦差督理粮储屯田水利陕西布政使分守西宁张蒲”:张蒲,河南偃师人,癸酉举人,万历二十四年任陕西右参议,驻凉州。万历二十六年,参加松山战役。《定松山碑》记载其职衔为“凉州粮储分守右参议”。万历二十九年三月升右参政。万历三十二年十二月,以阅视去任。明以布政使司所属参政、参议分别领守各道。故碑文缺文为“分守西宁、凉州参议。”

“南京湖广道监察御史”:南京都察院下设湖广道监察御史,监察两湖,并临时受命监察外地。协管右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等军,及江淮八卫、华阳五府、荆襄楚三府长史司等。明以御史临时委派巡按地方。本次阅视活动,始于万历二十七年十一月,朝廷派御史杨宏科、姚思仁、于永清、徐元正、赵文炳、李思孝、毕三才、吴楷八人阅视各边。其中,吴楷巡按陕西,但吴楷未任过湖广道监察御史。而湖广道监察御史毕三才在之前巡按陕西,这次有可能也一同阅视。这个湖广道监察御史当是毕三才。

扒沙,即今古浪县大靖镇,蒙语,意为天市,明属小松山范围。万历二十六年被明军收复。万历二十七年,明朝在修建新边时,展筑扒沙城。在万历二十八年的阅视后,为纪收复松山功,取大治、稳定之意,更名为大靖,沿用至今。

大明碑反映了明朝的阅视制度。明代阅视官员一般是给事、御史等官,阅视事务是职权内事务。兵部职方司“以时修浚其城池而阅视之”,逐步形成了阅视八事: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阅视时间上,结合吏部三年、六年、九年考核,一般是三年一阅。万历十八年七月,万历说“三年阅视是常差,如今要特差”,增加了特殊情况的阅视。这次阅视人员有兵部、御史以及地方督抚等官员,反映了多部门会同地方共同阅视的史实。

四、新边屯田概况

屯田是明朝解决戍军粮草、稳定边防的一种有效方式。新边内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开荒种田。沿线各营堡驻扎军队后,为了稳定军心,解决粮草,鼓励戍军开垦荒田。采取分屯置戍的方式,屯田和戍守相结合,划分区域屯田,并进行戍守,无事则耕,有事则战。新边双墩以西各营堡,驻扎士兵2420名,粮草转运烦杂,需要给予鼓励,大兴屯田。大明碑背面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修筑土门城后,对驻扎军队给地耕种,“守备给地六十五亩,中军给地,百守所名分地三十五亩……使古浪二坝河水浇灌。”在万历二十八年的这次阅视中,颁布了新开荒田永不交纳粮草的命令,并树碑宣示。甘肃巡抚徐三畏曾请求对归顺部落给予房屋、月粮、地亩、耕牛、籽种等,得到批准。这些部落也成为民屯的一支力量。大明碑就是修筑土门城,鼓励新边土门、扒沙一带军民屯田,免征粮草的证据。此后,在万历三十四年,徐三畏上疏,凉、永沿边一带,地广民多,每遇虏患,趋避为难。申请在黄羊川(今黄羊河)、湖边(今土门镇胡家边)等地筑团庄以便收敛。《秦边纪略》记土门堡地平水顺,麦豆、青稞、黄米为古浪属堡之最。新边屯田活动一直持续到崇祯年间。崇祯十三年《参戎王公碑记》,记录大靖参将王孟颜“开垦酸茨沟荒地,增粮百石,以资课税”的屯田史实。

五、结语

大明碑记录了明朝在万历二十八年二月派三边总督、甘肃巡抚等要员巡视新边的历史。从侧面反映了明朝获胜松山、开疆拓土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反映了明朝屯田和阅视制度。是现存研究松山战役和新边的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明朝军事、屯田、阅视、书法等具有重要价值。

[注 释]

张廷玉:《明史・西域传二》。

梁云龙:《荡空松山碑》。

八下历史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人物教学;课堂优化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历史人物的教学也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受到深刻的影响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的探寻之处。结合笔者在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加强人物教学的理解与思考撰写了本文,有不当之处,请读者与专家斧正。

一、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必要前提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自有人民大众来评说,因此历史教材突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总原则,并贯穿教材始终。

课程标准对人物教学的基本提法是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本着这一总体性原则(前提),我在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操作时,更加注重通过人物为点,以点带面,来探寻和带动学生分析人物成功的因素,为将来自己的成功铺路搭桥,切实彰显人文学科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二、善用教学操作方法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重要保障

历史教材中最侧重的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片段或者某一环节来对人物进行教学,甚至可以整节课都以人物为线索进行。

(一)以历史事件带出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为了深入学习某段历史应突出哪些人的思想和活动,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课标要求如下: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该课两大历史事件展示20世纪30年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全面抗战兴起之前国内局势的重大危机。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短短六年时间里,无数风云人物纵横舞台,而选择张学良来“鲜活”本课,因为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是事件之主角。1931-1936年,这短短的几年光阴,堪称是张学良百年生涯中最为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时期。而他的转变与经历恰恰代表着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转变与经历。他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教学中,对于他的深入学习,可以起到“以一挡百”的作用。鉴于此,张学良的做人行事方面,给后人的启示或经验是什么?张学良这一时期在社会层面“被舆论”的重大反差,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授课中可以给学生预铺设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

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思想、态度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为,不能站在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问题,得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通过事件和平解决,促成内战结束、政府领导抗战,故为民族危机扭转创造了契机,事变的和平解决之作用也就在此。让学生通过史料比较,从理解层面得出事变和平处理的作用,通过历史事件“丰满了人物”。

(二)以历史人物带出历史事件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功能渗透?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进行整合,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人物依托,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应史实,以人物为“点”,带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革命年代邓小平的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构想、港澳的成功回归,扩展到众多历史事件这些“面”,体验和感悟历史事件的同时对伟人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参悟,在历史课堂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和创新意识,切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历史课的育人和德育渗透功能。

三、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追求是人物教学的终极目标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历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是教做人。鲜活的历史人物从行为到舆论评价方面,都给我们丰富的启示。故当是立意于评旧人、做新人之上。 通过历史人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更使渗透具有震撼性。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通过三年初中的历史教学,给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以更长时间的人生引领,这便是通过历史人物教学的价值所在。

进行人物教学除了依靠课堂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补充课堂教学不足。每个单元内容学完之后,选择重点人物来让学生以口头形式加以交流,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外阅读到的内容更多地了解历史人物,进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八下历史总结篇9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更容易接受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知识。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如果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讲述与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来“激趣”,同时,要把握好故事情节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突出“疑点”和“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学《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的内容时,笔者先讲述故事:“1649年1月30日,英国伦敦的天气特别阴冷。在白金汉宫的广场上,有一个衣着华丽的犯人被拉到了绞刑台下,这个犯人就是英国著名的国王———查理一世。他的死,翻开了英国历史重要的一页。大家想想,国王是一个国家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为什么他会被处死呢?处死查理一世,为什么会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呢?”这种悬念式的故事讲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比较抽象、枯燥的重点、难点知识,如果教师生硬地教授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利用历史故事来教授这些重点、难点,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历史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听课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顺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例如,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赤壁之战对三国形成的重要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讲述故事前,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准备南下一举统一全国。教师可重点讲述诸葛亮在茅庐中的隆中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国局面形成”的知识点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请学生上台扮演故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理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

三、利用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

若历史课堂的结尾比较草率,不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而且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历史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留下“悬念”,让学生“有盼头”,从而使学生保持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教学《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结课时,教师可以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作为课堂的结尾,以小见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仁义不施”的暴政对秦朝的统治有什么致命的影响。用故事作为课堂结尾,使学生对秦朝统治的政策有了总结性的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做好了铺垫。这样教学,不仅延续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点的教授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结语

八下历史总结篇10

“中国梦”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族灿烂文化不断丰富。我们已经不再追求单一的GDP数字,我们考量各种宏观微观经济数据,考量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和落实,考量整个中华民族的后续发展和幸福指数,这就是“中国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世界各国皆热眼看中国。

“中国梦”是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热切期盼。我们正热切期盼,期盼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期盼着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这不是天方夜谭,更不会是黄粱一梦,而是在综合中国科学发展的各项潜力后所得出的有力论断。这个梦想,是凝聚着百年国人奋发图强的夙愿,是凝聚着十三亿中华儿女对未来的热切期盼,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摩拳擦掌、众志成城的十足干劲。未来在哪里,未来掌握我们自己的手里。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你有梦,我有梦,每一个美好梦想的实现就寓意着大的“中国梦”正在实现。从古代到今日,从西洋到东方,从落后到先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这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那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正如所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紧紧拥抱“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有人将中国比作一列火车,它在时代的轨道上快速运行,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见证了这列火车在发展轨道上的轨迹。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列车的每一次提速,都代表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这列火车的驾驶员。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属于你们,中国的前途属于你们。”改革开放后,政府关注祖国的发展,但更我们的受教育的程度,因为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导航,没有导航者,时代步伐就不会向前迈进。

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是大有希望的政党,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是大有前途的民族。经验给人启示,历史昭示未来。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写下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史诗。展望未来,肩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依然奋勇前行,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它起步直到今天,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它曾经被鲜花簇拥过、被荆棘铺满过、被战火挑衅过、它曾经遭受过恶意的围堵。但它为中国赢得了进步,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富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也为自己赢得了喝彩。成功来自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的自我探索,成就来自我们的自我探索,自信来自中国的自我探索,实现未来的蓝图也将来自我们正确的自我探索。

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我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中国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

通过这些报告讲话我们能学习的很多,我们要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落到实处。我们作为在校研究生也应该密切关注时事。同时,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理论、指导思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从思想上入党,做党的忠实拥护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做事认真负责,在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同时学会创新,将自己的才能充分施展出来,为国家的进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