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英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6 10:4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下英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八下英语总结

八下英语总结篇1

今年,我任教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英语。八(1)班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比较好学,成绩有所提高;学习态度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八(2)班学生尤其是男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整体也不够活跃。英语是中学生的一门主课,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很重视它,但是不少学生觉得这门功课单调枯燥,学起来吃力,甚至有不少学生放弃了它。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接触面小,说练机会少,以及他与中文的部分反差的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常常存在“厌、怕、弃”的不健康的心理。这使我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学生,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于是我改变“一言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第二、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对来说,初中生比小学生独立性强,自尊心也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尊重。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上课时我是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课后我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无话不谈,亮起心灵之光。

第三,严谨治学,保持良好的教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做到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还要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老师的教态好,学生就喜欢,他们听课的兴趣就高,接受知识也快。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讨厌。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看问题开始有可独立的见解,对他们更要注意教态和教学语言的使用。如我介绍新句型时,我利用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一定的动作表情,尽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表情变得自然亲切,使促使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增添了勇气,就能大胆地回答问题。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一学年来本人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问题耽误上课,出满勤,干满点,给学生做了极好的表率。

第五,成绩方面:经过努力,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只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两班的英语水平。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力争佳绩。

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英语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八下英语总结篇2

【珍惜/优质文档,不负/钻石店铺】

(本文档共

4

】页/【

125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上)

本学期,在各级领导的细心关怀下,在同行的大力帮扶下,在社区家长和学生的不懈支持下,我很好地完成了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X)班和八年级(X)班两个班的教学,因为是初次接触,开学初,我对班上的学生开展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的班大部分学生基础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扎实,学习不主动,对英语的兴趣不浓。相对于其他班的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不太积极,但接收能力较强。优生不多,中间部分的学生还行,后面部分学生多。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认真学习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工作计划,研究教材,开学初,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加强落实、反馈、总结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紧密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读和节选教材,围绕着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抓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养成学生读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此,常抓在学习英语方面不讲究方法的学生,做他们的课外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才能学好英语这一问题。

(四)抓词汇和句型学习,经常进行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对记忆单词和句型的能力;

课堂内坚持组织学生的结对活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每一单元中基本句型的掌握。注重作文教学,坚持把每个单元的写作从简单着手,并逐步扩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三、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由于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对于整本教材处理时间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导致新课结束的十分匆忙。

学生一时还不能反应过来,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材处理时,只注意到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确定,却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和教育。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完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成绩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八下英语总结篇3

关键词 语法教学 英语基本句型 八种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学生写的英语句子毫无语法概念,教师在批改过程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学生想表达什么,而且句子无主语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情况,经过教师们的深入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看法――今后的语法教学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句子意识,加强英语基本句型在语法教学中的课时比例。笔者作为我院2014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一时期的语法老师,经过认真反思,意识到当时授课过程中对该届学生基本句型的讲解与训练着实不够。经过笔者与另一代课老师的认真研讨,决定对我院13级的大一新生在语法课的授课过程中,加大对基本句型的讲解与训练,并决定从开学伊始到五月中旬这段时间的授课都以英语基本句型的讲解与训练为主线,穿插以句子成分与英语词性的讲解,最终使学生做到在掌握英语简单句基本的知识后,今后的写作或者口语交际中能够做到“句句有型,个个合法” ,也就是说自己所写、所说每句话都套用基本句型的某一种或两种,每个分句的成分都符合语法要求。

1依据

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为章振邦教授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该书的第一讲的第二节把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归结为五种,即主―动―补(SVC)结构;主―动(SV)结构;主―动―宾(SVO)结构;主―动―宾―宾(SVoO)结构;主―动―宾―补(SVOC)结构,在此基础上,还有两个拓展句型:主―动―状(SVA)和主―动―宾―状(SVOA)。笔者翻阅了其它一些语法教材,研读了许多语法教师或者语法学术论文,发现人们把there be 也归为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之一。笔者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纵观英语千变万化的句子,或长或短,或简或繁,提取其主干成分,无外乎这八种,即SVC;SV;SVO;SVoO;SVOC;SVA;SVOA;there be,所有的英语句子都可以视为这八种基本句型的扩大、组合、省略、倒装或者强调,因此掌握这八种句型是学好语法的基础,是学习英语语法的核心。

2内容

了解了八种基本句型这一学习英语的大框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填充这些框架,这就涉及到句子成分。有意思的是,笔者发现,英语的句子成分和汉语的句子成分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成分都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英语的句子成分还包括同位语和插入语。这样算来的话,英语的句子成分也有八种。为了便于记忆,笔者为学生编了一个口诀――“记住八八,英语哈哈” “牢记八种句型八成分,学好英语不用问” “主谓宾定状补,外加同位和插入”。

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学习之后,笔者发现文都考研的何凯文老师对句子成分的讲解虽然有些夸张,但却非常形象生动,容易记住,笔者在何老师的基础上,把章振邦教授在《教程》中对基本句型的讲解打乱顺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新的演绎。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笔者把《教程》中基本句型的顺序重排为SV;SVA;SVO;SVOA;SVoO; SVOC; SVC,并这样讲给学生:SV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了;SVA就像男人和女人过了新婚蜜月期,总有这样那样的状况;SVO后来男人女人生了一个孩子,一个女儿;SVOA随着女儿的成长,男人女人之间又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状况,后来一致认为他们应该再要一个儿子;SVoO男人女人有了一个女儿,又生了一个儿子(当然,他们的生活也许仍会出现某种状况);SVOC过了几年,男人女人的女儿长大了,找了一女婿(成家的女儿偶尔也会给男人女人的生活带来某种状况);SVC(四十男人一枝花,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不能共富贵,男人最后找了一个叫系的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卜霍标(补货表)。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动词的分类,动词就像女人,三个女人一台戏,英语的动可以分三类,只愿结婚不愿生孩子的女人,属于vi;结婚并有孩子的女人属于vt;总找别的女人的男人的女人,属于link verb。同时笔者还指出基本句型中,有些动词往往不仅限于一种句型,一个动词往往兼有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这三类动词的两种词性或兼有三种词性。在笑声中学生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七种基本句型和主要的谓语动词。

3效果

在确定学生掌握以上七种基本句型之后,笔者又进一步着重讲解了there be句型的相关重要语法知识点,并通过连词成句、造句、对话,句子接龙、写出真心话等课堂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对八种基本句型的掌握情况。较之上一级学生而言,13级的学生对基本句型的掌握普遍提高,句子意识得到加强,而且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会主动分析句子成分来检验自己的句子是否符合基本句型,并能根据自己对基本句型和句子成分的掌握纠正自己的错误。唯一不足的是鉴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已学过的单词的词性的把握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学生全凭所记单词的意思和自己对词汇词性的猜测来使用词汇。如此一来,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词性误用的较多。笔者敦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尤其是精读课的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词汇词性的掌握。

参考文献

八下英语总结篇4

10月13日,美术学院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院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八下英语总结篇5

摘 要: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语、文体辨别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语体 文体 知识 渗透

一、前言

语言有雅俗之分,文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语、文体随着使用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正式场合使用正式语、文体语言,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语、文体语言。从句子结构上来说,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非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则较松散;从用词上来说,正式文体用词考究,非正式文体多用口语、俗语甚至俚语,这是恰当运用语言的关键。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

二、语、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大都非常重视语、文体的多样性。既有正式语、文体和非正式语、文体,还有一般语、文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为例,一共十个单元,属于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正式语体,最为典型的是第八单元A课文:Birth of Bright 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属于一般文体的文章有四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一般语体;属于非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非正式语体,比如:多口语、俗语甚至俚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单元A课文:A Busy Weekday 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

一般而言,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口语化色彩较浓,文体正式程度较低;政论性或科技性题材的文章,其语、文体程度较高;大部分题材的文章属于一般文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一般文体的文章,也即中性文体的文章,因为这种文体是教学的主流,是语言的共核,是学生不管写作还是书面翻译时遣词造句的蓝本。但是,语言毕竟具有多样性,因而有必要向学生渗透各种各样语、文体知识,尤其是正式语、文体知识和非正式语、文体知识。语、文体知识可以体现在语音语调上、词汇上、句法和篇章结构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因为它们又都有各自的语、文体标志,所以在对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它们的语、文体标志。现以第八单元A课文:Birth of Bright 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为例进行分析如何渗透正式语、文体知识,以第二单元A课文:A Busy Weekday 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进行分析如何渗透非正式语、文体知识。

1.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描述的是Sandy因为听流行音乐而与父母发生争执的事情,整个语篇都是口语体的对话模式,其篇章结构比较松散,全文694个单词,却由26个自然段构成;而第八单元A课文阐述的是从世界级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人物身上得出光辉思想产生于意识中、无意识中和梦境中,其篇章结构非常紧凑,全文707个单词,只有7个自然段,第二单元A课文的自然段落数几乎是第八单元A课文的4倍,可见,第二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较第八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松散,这就是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和科普性题材的文章在文体上的迥异之处,这些也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篇章结构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2.在句式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句式简短,语言凝练,多简单句和省略句。据统计,第二单元A课文全文共80个句子,长句(以现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版本超过一行的句子为长句)只有10个,只占12.5%,且这10个刚刚一行多,没有一句是超过两行的;而第八单元A课文,每个句子都非常完整,没有省略句,复合句较多,据统计,第八单元A课文全文只有34个句子,长句(同上标准)却有21个,占61.8%,从句式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文体的正式与非正式程度,这些也恰恰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句式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句式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3.在词汇的分析中渗透。单音节生词的比例也是衡量语、文体正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示之一,单音节生词的比例和语、文体正式程度之间恰恰相反,单音节生词的比例越高,则语、文体正式程度越低。单从生词上来说,第二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为15个,占本课总生词量35个的42.9%;而第八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仅为6个,占本课总生词量46个的13%,从这一方面来衡量,第二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第八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高。

另外,第二单元A课文多用称呼语,且称呼语用“daddy”、“mom”,其它实义词的选用也相当口语化, 如化妆品用“make-up”,而不是用文绉绉的 “cosmetic”,词组 “click on”、“blast forth”等也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 “bug”、“stuff”等俚语的使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口语化的韵味。而第八单元A课文在词汇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长词”、“大词”,如“intensify”、“exemplify”、“mathematician”、“enthusiasm”等,这些词正式文体色彩较浓;其二是动作性名词较多,如:“creation”、“invention”、“arrival”、“combination”、“existence”、“explosion”、“production”等,动作性名词的大量使用能变静态为动感,使学术问题变得有活性,使文章活泼和充满生机;其三,文章中还用到拉丁语句,比如:“cogito ergo sum”(“I think; therefore, I exist.”我思,故我在。),拉丁语句往往书卷气较浓,正式程度较高,这三大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正式文体韵味,这些语、文体知识正是在词汇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4.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渗透。语音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多用感叹语“Yah” 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等填充话语空间,语调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标点符号。感叹句表示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或抑制不住内心的一种慨叹,问句表达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的疑问或反问或设问等,这些语句表达的都是主观的看法或感受,而非客观的描述,客观的描述往往用陈述句,要么用肯定句,要么用否定句。多用感叹语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及多用感叹句或问句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用感叹语、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感叹句或问句较少甚至不用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高。第二单元A课文不仅有感叹语“Yah”,而且还有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80个句子,问句1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15%,感叹句为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2.5%,而第八单元A课文没有一个感叹语“Yah” 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34个句子,没有一个问句,只有一个感叹句,这些都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5.补充英语词源学知识,在词源学知识的补充中渗透。词源学告诉我们:英语词源的不同决定了英语词语语体色彩的不同。英语语言善于吸纳各民族语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吸收了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在英国,有三套语言并存,贵族人或非常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多用法语,因为法语高贵典雅;官员、科研人员或学术著作多用拉丁语或希腊语,因为拉丁语或希腊语内涵和外延较统一,不易引起歧义;平民百姓或日常生活多用英语,因为英语才是英国人本民族的语言,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质朴通俗,更具亲情味,因此,英语同义词非常多,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既有来自于法语的词汇,也有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汇,还有来自于英语的词汇。知道了它们的来源,就知道英语接近谈话体口语体;法语和拉丁语或希腊语书卷气较浓,多为正式语体。比如:“powerful”与“mighty”的区别只能从语体方面才能分辨清楚。“powerful”是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而“mighty”则是文学语言和《圣经》上的语言,因此第八单元A课文中“Falling into a sleeplike condition, he suddenly felt as though he were sinking in a mighty flood of water, and the rush and roar soon took musical shape within his brain.”用“mighty”,而不用“powerful”,可见,严谨而又逻辑缜密的科普文章多用正式语体语言,同时,极为正式语、文体中不乏活泼,不乏浓厚的文学味儿,这样使科学道理趣味横生,使人易于理解。然而,多数大学生一旦学了某一个单词,往往不分场合和环境,只要是表达这个意思的,不管是口语交际、正式书面写作还是书面翻译都用它,如果这个词恰好是一般语体的单词,这三种场合都用它,也许不错,但是,如果这个词是非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是恰当的,然而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不恰当了,如果这个词是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显然不合适,但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非常恰当了,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在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原因是:其一,学生的英语词源学知识匮乏;其二,现行教材在生词列表中对生词的语体标注不够。这两个原因导致学生对生词的语体重视程度不够,结果造成语体错误,用词欠恰当。为此,本文建议:第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词源学知识,第二,以后教材的编写应把语、文体理念、理论贯穿进去,并且教师应重视语、文体知识的渗透。有了词源学知识,学生们在运用英语时,不仅要考虑单词的意思,还要注意单词本身的来源和语体及它所运用的场合和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英语语言运用得既正确又得体。

三、结束语

据调查所知,词源学只是英语研究生的一门英语专业课程,普通大学教育没有开设,鉴于大学生目前普遍而又严重的语、文体错误,即便不开设词源学课程,将词源学理念、理论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里虽然词汇的语体标注不够,但毕竟还含有众多的语、文体知识,教师应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体识别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避免语、文体错误。

参考文献:

[1]HALLIDAY. The Users and Uses of Language, Varieti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M].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1973。

[2]陈晓菊:《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词汇与语篇层面》,《外语教学》,2001.5。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永平:《语域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07.10。

八下英语总结篇6

关键词: 翻译标准 专八汉英翻译 自评估

翻译标准历来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古今中外的翻译大家都对翻译标准提出过各自的见解,比如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茅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英国人泰特勒的三原则和美国的奈达博士的“动态对等”标准等。对于汉英的翻译标准,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制订的工作条例中强调两点: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也就是把中文的内容用外文正确地表达出来。②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必须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汉英翻译八级要求为:能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评分标准分为5个档次,从拼写、选词、句法、篇章理解和风格传达几个方面综合评定。

由上可见,翻译标准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体现了较高的灵活性,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又灵活地掌握。但是,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也让学生对自己的翻译水平没有概念,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而且高校的任课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出现的不同问题都一一评估。为了探索出学生可以操作的评估标准,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专八汉英翻译考试2001真题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概括说明可执行的译文评估的三个层面、八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的译文进行详述,以引导学生对专八汉英翻译进行自评估。

一、选词层面

专八汉英翻译中,汉语原文总会有几处需要学生进行词义斟酌,考虑选词从字面意义上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蕴含意义,以及用在此处是否符合语境意义。下文结合学生对于特定词汇的翻译,对照优秀译文,说明翻译在词汇层面的评估标准和处理方法。

1.用词的正确性

例文: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面对一池碧水,将忧心烦恼全部抛到一边。(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depression,disturbance,annoyance,frustration,sadness。很明显,depression,disturbance,sadness和frustration的词义和此处差异较大,属于选词不正确。所以学生在处理译文时,应该紧抠原文词义,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2.用词的准确性

例文:钓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吃鱼;第二阶段是吃鱼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stage,level,step,part,type,state。例文的“阶段”主要指钓鱼逐步达到的一种境界,所以用state一词能准确表达钓鱼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状态,而其他选词失去了这种意义。所以学生在考虑词面意义的同时,应该考虑选词是否准确表达了原文的蕴含意义。

3.用词的得体性

例文:晚年的乔羽喜爱垂钓。钓鱼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的运动。(2001)

对划线部分的翻译,学生高频选用的词汇为:“垂钓”译为fishing和angling;“陶冶情操”译为cultivate one’s mind和mold one’s temperament。因为原文属于口语化较强的一段文字,所以在全文的选词上,都要符合口语化的要求。相比两种译法,第一种选词更得体,符合全文语境,用词不显突兀做作。

二、句子层面

汉语的句子属于意合型,所以应正确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并把句子中修饰成分的位置、句子主次关系的确定和句间逻辑关系处理好。下文结合学生对2001年专八译文的处理进行统计,并对照优秀译文,以说明翻译在句子层面的评估标准和处理方法。

1.句子修饰成分的理解

例文:有水有鱼的地方大都是有好环境的。(2001)

对划线部分的处理,学生直译为:A place with water and fish is almost(always,generally) a place with good environment.译文表达的概念是有水有鱼的地方“几乎”是个有好环境的地方。而句中的“大都是”体现了“一般来说”、“多说情况下”这样一个概念,所以应译为“mostly speaking”副词的用法置句首。学生在翻译时,对于修饰性成分的含义要基于对全文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推敲,而不是按照习惯处处顺译。

2.句子主从关系的处理

例文:钓鱼是一项能够陶冶情操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2001)

学生译文:Fishing is an outdoor sport which can cultivate your temperament and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and mind.首先,译文中的and一词是全句的并列连接词还是从句中的并列连接词,容易引起歧义。其次,temperament,health和mind的并列关系让人感觉有些牵强。如果译为:Fishing is an outdoor sport that can help cultivate your mind and it is beneficial for our heal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这样能避免歧义问题,并且身(physically)、心(psychologically)、智(mind)三个层面表达清楚准确。

3.句间关系的处理

例文:钓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吃鱼;第二阶段是吃鱼和情趣兼而有之;第三阶段主要是钓趣。(2001)

学生译文:Fishing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the first step is for eating fishes;the second is for eating fishes and entertainment;the third step is mainly for enjoying fishing.我们仔细理解这个句群的关系,就是从“为鱼”到“为趣”的一个自然过渡过程。如上的译文选词没有体现这种过渡。优秀译文处理为:There are three states for fishing.The first state is for fish only.The second state is both for fish and for the pleasure of fishing.The third state is just for the pleasure of fishing.通过对词汇的重复对应,达到了三种状态的自然过渡。句间关系的处理是保证句间语义连贯的重要方面。

三、文化层面

1.社会规范的理解

例文:这一点颇像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开始吃头盘和冷碟时,印象很好。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口不绝。(2004)

我们中国的用餐习惯和用餐标准和西方差异较大。中国按照凉菜、热菜、汤菜和主食的顺序上菜。西方则有开胃菜、汤、副菜(starter)、主菜(main course)、色拉、甜点、咖啡七道程序。所以在翻译划线部分时,准确词义较难确定,可以对应为“starter”和“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对句子中隐含社会规范的处理,需要学生结合文化课多作积累。

2.文化特色词汇的处理

例文:一旦隔离,拘禁在花园山坡上的一幢小房子里,顿感被打入冷宫,十分郁郁不得志起来。(2003)

“冷宫”这种词汇单纯用直译,可能会造成理解难点甚至误解。对于文化特色词汇的处理,翻译时最好的处理方法为直译加注:“cold palace(restrained to a small place from freedom)”。一方面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避免读者曲解原意。

总之,如上的译文评估方法是对学生常犯错误的统计并结合优秀译文的对比阐释,有利于学生接受、体会和实践、应用。当然,所选例子多数出自于2001年专八汉英翻译短篇,原因有二:①经统计发现,学生在此篇文章所犯错误比较典型。②以篇章为单位进行翻译技巧和翻译评估解析,有更大的普适性。不是所有的翻译都需要进行这八个方面的评估,但是总体都需要在选词、句子和文化层面全面考虑。

参考文献:

[1]http://jpkc.xmu.省略/hyfy/doc/jx3.htm.

[2]黄娟.英语专业8级考试翻译指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3]周仁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常见问题解析.中国翻译,2001,(1).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刘庆元.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山东外语教学,2004.

八下英语总结篇7

【关键词】 初中生 消极应对 英语学习

在我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年级越高,对英语学习越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八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七年级学生高,八年级的英语课堂没有七年级活跃,八年级学生抱怨英语难学的人次高于七年级,八年级学生英语及格率,优秀率,良好率都比七年级低。我对学生这种不理想的英语学习状态与成绩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消极应对英语学习。这种消极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意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学。换句话说只有在有意义的心向推动下,学生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消极应对英语学习呢?

开学初学校将学生随机分成18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英语成绩都是相当的。我担任17,18班的英语教学,临近期中,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开放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只有一个问题: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为什么?通过整理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不会读,听不懂教师所讲的内容;看不懂短文与句子,易忘记;教师讲得太快,难理解;英语课很枯燥;英语对以后的生活不重要,不出国,不需要学习英语。

对于学生的以上回答,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与思考:学生为什么听不懂,看不懂;归根结底是单词的读写记不过关,而读写记又以读为基础,学生只学会了读,才愿意背单词,背下了才能活用。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英语似乎比其他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更易忘记?归根结底是因为英语教学没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太少。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英语不重要,不出国,不用学。我认为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

1. 落实音标学习,争取人人过关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成熟度,完全能接受音标的系统学习。为什么我们的汉语拼音在小学一年级就要过关,而我们的英语音标却一直要到大学专门学习了英语专业,教师才会让学生系统学习音标呢?个人认为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一样,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学生掌握了音标,不但会自己认读单词,而且还可以根据音节来记忆单词。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特别远景动机与内部动机

在学生的意识里是不出国,就不用学习英语,英语在他们以后的生活里用不到,就可以不用学习英语。他们认为唯一要学习英语的理由是应付中考和高考。从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只有考试这个外部动机,而完全没有远景和内部动机,而恰恰只有内部动机和远景动机能够长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有力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我们学生只看到现在不用出国,现在的生活中也很少用到英语,但是以后呢?而且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学好英语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情况,能使我们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社会中去,这一点我们学生以现在的认知并不能意识到。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这些学习动机。

3. 创设情境,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高年级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越来越枯燥,多半是与七年级的英语教学相比较的。因为七年级的教学任务较轻,教师每节课都会穿插一些游戏与趣味活动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到了八年级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多半是知识的讲解,英语学习越来越成了知识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创设情境,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就迫在眉睫了,因为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使英语与生活实际相连接,而且还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背景支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发挥英语教师的学识魅力

一位出色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注重整合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迁移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出英语教师精深的学识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敬仰你,才会亲近你,从而爱上英语这门学科。这也正是我们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教师及时洞察出问题的结症,然后采取适当而科学的方法一定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一定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八下英语总结篇8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和网络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要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课堂教学

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性格、脾气、禀性各有不同。所以我针对我教的班级进行教学设计:八年级的一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部分,基础较差的比较多,特困生有两名。因此,上课时我弱化难点,强化重点,照顾到了大部分同学;而八年级的教材难度增加了,内容也比较多。虽然有尖子生,但由于后进生比例较大,不足于带动整个班级。所以,对于尖子生我鼓励他们要有“超前”意识,人家没看到的,没做到的我已经完成了,而对于差生则鼓励他们把最基本的,最基本的单词和句子弄懂。对重点单词和语句加强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有一些小的进步。

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备课充分,事半功倍

古人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也是一样,不上无准备之课。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并且针对八年级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训练认读单词的能力,设计课的类型,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上课时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贯彻教学大纲的听、说、读、写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英语分成听、说、读、写几方面进行教学。

听:平时放录音,让学生跟录音读,训练学生的听力,并且利用撑握英语进行训练,还找一些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

说:充分利用早读,鼓励学生大胆读书,平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微信群中鼓励学生用英语朗读,多说英语,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work in pairs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读方面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个Topic的Section C部分是阅读部分,平时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短文,专门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贯彻新题型和新课标的要求,作文教学主要传授写作方法,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短文写作,强调字数和书写这些硬件的东西,平时提倡学生利用时间用英语写一些简短的文章,从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小组长帮助我检查其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八下英语总结篇9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时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习兴趣。如在教学《GO FOR IT!》中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时,我问道:“Who is the tallest in our class?”学生们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Hao Qiang(郝强) .”我要求学生们用学过的形容词以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形式造问句及回答,学生们个个争着举手问答,情绪高昂,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会逐步改变,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使之成为乐学者。

二、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基本知识与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按照英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智力和各种个性心理品质来教学,不能搞“一刀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后进生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及时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掉队原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学习上,降低难度,放低要求,耐心辅导,使他们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开设兴趣小组,采取分层教学,把基础知识一段一段帮他们补上。同时开展“结对子”的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努力,逐步改变后进生的面貌,不断进步。

三、讲究教法,创设语言情境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力求把 《新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与学上。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精讲多练,在各项训练中抓住“及时”二字,做好考察总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过关。在及时中侧重做好听说训练,七、八年级同属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听说仍是训练的侧重点,对词汇、句型和课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通过听说方式进行,把“讲解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借助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在语言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关系,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组织对话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语言。如八年级教材上册中出现有关问路的教学内容,我鼓励学生用以下的句型进行操练:1.Excuse me. Is there a bookshop near here? 2.Where is the nearest bookshop? 3.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bookshop? 4.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hop? 5.Which is the way to the bookshop? 学生可以用下列句子回答:Go dwon this street ,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turning .You will find it on your left .学生也可用方位介词来回答:如near,in front of,across from , opposite,between…and ,beside,behind等介词来回答所找地方的位置,根据学校周围的公共设施让学生进行操练与表演。通过大量实践,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坚持少说中文,多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

四、指导学习方法,减轻课外负担

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普遍觉得单词难记易忘,教师应及时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如:读音分类法、词形异同比较法、构词法、关联法、归类法、造句法等。经常不断地给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大声朗读,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做好整理,根据记忆的规律进行复习,调动视、听、说等多种器官,进行综合运用,达到显著效果。同时要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业最好放在课堂内完成,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调节自己,做到上课精力集中,积极投入课堂英语教学中。

五、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机遇,同时也充满竞争。教师应教育学生在日常学生和生活中培养竞争意识,学会推销自己,随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思想意识,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大胆开口、踊跃发言、敢于表现、不怕失败,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组织竞赛,具体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赛。如:教单词时可竞争谁读的又快又准又好;教对话时可竞争谁读得正确流利逼真;教课文时比一比谁读得生动流利富有感情。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也受到了感染,跃跃欲试。当他们投入到活动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要珍视学生的改变与成功,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

六、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八下英语总结篇10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教学

前言:近年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习资源,这为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向外语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因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理念和实践而步入了最“辉煌”的时期;相比之下,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缓慢,凸显了英语专业的“尴尬”。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英语专业有必要像大学英语那样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吗?改革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改革?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构想。

一.改革轨迹

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30多年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过程中作者参加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且作为一种历史的轨迹吧。风雨几十年,我国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1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

我国第一版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编写始于1984年,由教育部英语专业教材编审组负责制订,1987年完成,于1988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审查通过,1988年正式颁布实施。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始于1988年,1989年结束,1990年正式颁布实施。与此同时,由笔者主持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分级教学理论与实践”也被列入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并从1990年起在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中进行分级教学试点。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组织并审定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和研究,制定了第二版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并在2000年正式颁布实施。

1.2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控制:从阶段性结果到教学过程

为了监控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确保教学质量,英语专业4年的教学按学期自然划分为8个级别,在本科教育的中期和末期进行测试,这就是现行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这两个考试分别于1990和1991年正式开始,所有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四级考试,八级考试则自主参加。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组”是先开始考试,后制订考试大纲的,所以四、八级的考纲是在1992年后正式制订和出版的。随后进行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效度和信度的研究(具体报告见邹申等1997)。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口试在1996年开始试点实施,考点设在南京大学的外语学院。2003年,由于实施了第二版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纲进行了修订,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加了新的考试项目。近年来,由于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科学性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信度,参加这些考试的人数猛增。同时,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作为学业考试,也严格将考试对象限定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2005年,教育部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彻底贯彻教育部这一文件的精神,将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中,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下,开始了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的准备工作。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制订的《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估方案》开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5大主要环节提出明确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把对英语教学的监控切实地贯彻到教学的过程中。

二.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2.1 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英语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一直为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重新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了监督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从1990年起所有英语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八级考试则自主参加。此举有效地保证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英语专业发展飞速,是国内各大学扩招较多的专业,也是一些院校申报的主要办学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英语本科专业点多达900多个,英语专业硕士点增至2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也大幅增长。英语专业教学规模快速发展固然有助于英语专业建设,但也带来师资比较匮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堪忧等现实问题。如何保证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2.2 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理论中所谓的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导”;学生是主动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动”。教学的本质就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结语:

现代教育提倡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变化将成为实现外语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外语教 流共享等多样化的有效互动途径组织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深层互动,在互动中感知、理解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朝丽.谈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