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02:15:01

质量标准化论文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1

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及其提供过程综合作用的复合体。本文通过对旅游产品本身及其质量管理特性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旅游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旅游产品特性质量管理

一般来讲,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消费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旅游业由于涵盖范围较广,旅游产品体现为多种特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

一、旅游产品概念及特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并消费的旅游产品大部分是接待服务和导游服务,所购回的除了少量有形物质产品之外,总体上是一次完整的经历,而不是一件实物;旅游企业要为游客提供包括行、购、娱、食、住等各个方面的一揽子产品,旅行过程中的所有片断共同构成游客的旅游经历。因此,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及其提供过程综合作用的复合体,包含实现一次全程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组合。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同等重要,在产品质量趋同的情况下,优质服务成为企业战胜对手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具有不同质性,旅游产品质量不单依靠产品本身,只有一部分可由供应者自主评定,其余部分必须由旅游者亲身实践并依据自身感受来评价其质量和价值,因此游客的感受和评判标准异常重要,但是涉及主观心理因素,旅游者出游动机各不相同,难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评判,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通过外部检验标准对服务进行评价,一般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对该行业质量制定相应标准,使服务规范化和体系化成为优质服务的保证,旅游企业也在尝试引入一套完整的适合本身行业特点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二、旅游产品质量管理

1旅游产品的独特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来参与一系列自己选择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活动,目的是得到不同的精神收益。不同于一般消费者,旅游者更多地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经历,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和服务。由于旅游经历由多种复杂的行为构成,服务质量的评判只能建立在个人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之上。游客自始至终直接参与到服务生产系统,不仅对最终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价,而且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价,由于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存在同时性,使服务质量不可能预先“把关”,发生质量问题也难以“返修”,使顾客行为、顾客预期和感知、产品组合等变得较为重要。

2旅游产品质量特性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服务产品质量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衡量顾客满意度和确定服务质量标准方面面临的困难。通常地,理论界将服务质量分成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客观质量是对有形因素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质量是指对无形因素进行主观评价,无形因素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技能及其服务态度等。

作为旅游企业,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差异,不仅与产品和服务本身有关,还与提品,增进顾客经历有关,在竞争态势、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以及技术等要素挤压下,旅游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无形要素方面,例如品牌、企业管理模式、销售网络等。对旅游产品来说,企业不仅对服务质量中的硬性指标负责,还要对服务的消费感受负责,而且功能性质量远比技术质量重要得多,为了更好地完善产品质量,旅游企业应当有自己的服务评价体系,将其与可感知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在评价旅游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3旅游产品质量管理特性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者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被不断商品化,旅行社、航空铁路交通以及旅游目的地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旅游企业管理不仅是简单地提供旅游活动或设施,以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还应把质量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进行柔性管理,承认顾客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服务管理质量的基础。不仅如此,专业人员应当在特定旅游环境中给游客提供方便,并给予引导,旅游管理人员还应深入了解游客的消费行为和服务管理的特点。

三、旅游者对产品质量的评判

1消费者评价服务产品质量标准

一般来讲,顾客对服务的评价取决于对所接受服务的感受与事先期望之间的比较,当顾客对服务的感知等于或超过了对服务的预期时,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低于顾客预期,就会认为是低质量的。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企业对这些期望的诠释存在差异旅游管理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包含许多相互管理的行为,旅游营销中最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到来之后所感受到的比其预期的要好,这样不但使旅游者达到消费满意,还会向家人及朋友推荐,从而扩大企业的正面形象传播。

顾客和企业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之间存在差异由于企业对顾客偏好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企业容易将少数顾客的要求或偏好看作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出现判断错误,可能会使用不合适的设备,雇佣不合适的人员等,最终导致企业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顾客期望。

企业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顾客期望存在差距虽然企业准确理解了顾客需求,但在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时,管理人员可能认为企业无法提供或不应当完全提供顾客所需服务;或者企业领导人会以其他方面为重点,去掉所谓多余的服务环节来提高服务效率等,导致企业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设计和标准,无法满足顾客需求。

企业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其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企业正确理解顾客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详细服务标准,但在服务过程中,一线人员因工作乏味或缺乏良好的奖惩机制不愿完全按照服务标准为顾客提供服务,或者因其能力所限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而不能确切地知道如何给顾客提供满意服务,出现“角色模糊”或者“角色不明确”。

企业的对外宣传与提供的实际服务内容不符企业在进行促销过程中,经常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技巧,以期美化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有时是企业为开拓市场而做出的服务过度承诺,实际却无法做到,使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从而转向其它竞争企业。

2旅游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特质

对于旅游产品来讲,由于很多旅游产品供应商同时面向一般消费者和旅游者,具有多重运营目标,所以旅游产品比一般服务产品提供的内容宽泛,服务内容和范围也会根据不同要求和不同价格确定不同等级。随着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越来越熟悉,消费经验日益丰富,消费预期相应提高,促使旅游企业一方面加速设施设备,一方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同时,来自消费者协会组织和媒体等第三方机构对旅游企业包括景点、住宿、交通等在内的服务质量监督,也相应提高对旅游业产品质量的要求程度。因此,旅游产品供应商需要面临新的挑战,不断推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品。

四、旅游企业质量改进方案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达到相当水平,旅游产品供给基本满足游客需求,已走过了数量急速扩张阶段,逐渐步入提升质量的成熟阶段,因此注重旅游产品质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法规,敦促旅游企业注重产品服务质量,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服务质量标准较难把握,服务质量波动较大,消费者对此投诉颇多,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景点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等方面,一些星级饭店尽管在硬件设施方面满足了顾客需求,但是在软环境方面却远远不够,例如酒店服务员在楼道内大声喧哗、马桶滴水等行为虽属小事,在日常管理中也常被忽略,大大影响了客人对酒店服务的整体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对整个旅游过程的评价。因此旅游企业应注重顾客评价质量的软标准,并积极推进标准化运营体系。

软标准建立在消费者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依据顾客评价作为判断标准,通过顾客与员工或其它人进行专门交谈收集确切信息,为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信息反馈。但在实践中,由于实施成本过高,企业往往将软标准硬化,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具体内容包括:能够在任何时间与顾客保持接触;能够对顾客的各种要求做出实时反应;具有弹性保障系统和人员以满足顾客的实时要求;创造和顾客的双边对话机制。

目前,许多旅游企业已经根据这一管理体系以及行业自身特点,逐步改善旅游产品质量。例如,景点、饭店、旅行社、航空公司等部门采纳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先进技术,不断改善客房预订系统和票务系统以提高服务质量,广泛运用互联网搜取游客信息,从而改进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达到相对一致的水准,消费者对所接受的服务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并推行服务标准体系成为旅游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所谓服务标准化,是企业为使服务达到最佳效果而制定的可重复使用的统一规程和标准,从而使服务这一软指标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目前在旅游业中,一些国际大集团已实现了全球化经营管理,通过特定名称、企业信誉保证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准,将业务拓展到世界各国,如凯悦、希尔顿、莱麦丹等酒店集团。

对于旅游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服务标准体系,应由三个子体系组成,即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旅游企业作为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的行业,企业通过与游客在履行服务过程中的接触活动来展现质量,供应方以提供服务为主,服务工作即为其产品。因此,服务标准体系以服务工作标准为主体,涵盖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具体来讲,服务工作标准包含三个要素:服务标准,亦即服务所要达到的质量效果;服务工作规程,即为达到服务标准,在服务过程所应履行的操作程序;服务物质条件,即提供服务时所使用的物质标准。在服务标准体系中,技术标准主要指提供服务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等标准,管理标准则是为确保服务工作标准的全面实施所提供的一系列管理保障,包括履行管理(含监督与考核)必备的组织机构、人员、规划、信息资料、教育培训、后勤保障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等。

在企业外部,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和监督一般采取体系认证制度,主要对服务质量、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和企业排名进行认证,对不同企业的同一服务项目依据服务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征制定统一质量标准。这些不同性质的服务采取不同方式的体系认证,例如饭店星评、景区等级评定采取的评价方法是认证形式与IS09000族体系认证两种体系。此外,旅游业还应当吸取国外同行业经验,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结构建立并发展自身的认证体系。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54-0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综合性检验,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对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可以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如选题的范围、难度过大,导致论文工作量过大,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选题偏易、重复、陈旧,工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偏离专业方向;或者课题研究无理论或应用价值;或者课题的名称不规范。

(2)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缺乏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论分析和深度,没有联系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错误,论文题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译错误等。

(3)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如论文抄袭严重,论文结构混乱,文题不符,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编写不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篇幅过短等。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或关键控制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主要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文献综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②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如前导课程设置不当,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对学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②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裕等。

(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不重视,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大;②学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充足的时间;③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如专业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内部环境:如学校教风和学风较差,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学校外部环境:如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科研论文弄虚作假等。

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高校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标准化原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对毕业论文主要过程中成熟的重复性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完全可以制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对不成熟的重复性事项或临时事项,可以制定为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如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标准或奖惩制度、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毕业论文编写规定、毕业论文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最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评阅和盲审制度、毕业论文资料归档制度等。

(2)认真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有关标准或制度。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毕业论文有关标准或制度的宣贯和培训,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有关标准或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或制度实施。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应以应用性研究课题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限定在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3)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或监督。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如我校以开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归档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基础,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检查的主体是学校督导团和院系两级主管部门。

(4)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

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

(5)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毕业论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主动应对环境压力。

一是为应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状况,毕业论文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至第七学期中期进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是为了防止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可以利用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的抽查检测。

4 结论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重量管理,应从毕业论文的现状调查开始,统计和整理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标准化管理应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毕业论文有关的质量标准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1.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3

【论文摘要】开展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主要围绕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内容及特点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通过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该体系系统、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对提高高等中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本。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备课、课堂讲授、教学总结)、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环节。

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围绕科学的质量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确定质量标准的实现需要的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1.1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拙和依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依据培养目标,在制定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同时,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个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领导、教师、管理、技术和教学辅助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监察、监督,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效益,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2是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中国加人WTO和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效益的跃升,也要有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高校扩招后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开放化、现代化、高水平的、富于创新的、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效益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从而创新机制、更新观念,办出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方法

2.1收集资料、调研规划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术交流、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到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部分调研报告;组织专家、教授就“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研讨,开展“国内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专题讨论。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内外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我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

2.2反复酝酿、修仃标准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互访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初步完成了《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及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六个部分。并将初稿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由其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初稿。

2.3实践探索、不断完善

按照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修订、完善、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加强与院校间的互访和沟通交流,丰富《标准》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全过程,有力地保障和监控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基础,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力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4

关键词:高技能 实训教学 评价体系 电子信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67-03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取得空前发展,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着质量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带来了质量的下降。这种质量的下降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质量不高、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等方面。如何坚持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相应技术的理论知识、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校期间要获取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参与实践教学,但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张,实践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难得到保障。在新时期、新要求下,构建一套新的高职教育校内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训教育质量有积极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基本思路

笔者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国内其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试点,进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与实践。探讨建立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标准逻辑体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理论,并对该质量标准的课程应用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项目成果将为同类院校开展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改革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2.2 研究内容

从建立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实践理论,提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本项目主要改革内容包括:(1)以高职教育质量与标准理论为基础,正确把握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运用职业教育实训系统的理论、思想、模式、方法,在实训系统整体化、系统化思想指导下,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素质教育、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实训设计的基本模式,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2)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创新性,以提高实训质量和提高实训效能这两个职业教育实训改革为中心内容,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先进教学法的实施,改革与实践创新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有利于实践教学规范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实训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内容、深度,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2.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和资料,确定了研究方向;研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著和文献,为该项目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方法。(2)比较分析法。开展对资料的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参照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院校建设关于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建设的做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3)试验研究法。设计的实训质量标准进行试验,在校内选取2~3个专业进行实施验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3 高职院校实训质量标准体系的确定

3.1 设计原则

进行有效的实训质量评估的前提是有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指标体系,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就无法实施评估,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在制定实训质量标准时要严格遵循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高职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2)可衡量性。质量指标是可以量化或者行为化的,在综合判断时要避免不同质的量化指标做简单的加减。(3)可接受性。质量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4)独立性。整个指标体系中指标之间相对独立。(5)简易性。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

3.2 设计目标

通过职业教育实训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主要职业教育实训改革的经验,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先进理念,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实训质量问题,开展高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实践研究,注重实训教学过程控制,使得实训教学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构建一套系统的高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确保实训教学实施与执行不走样。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实训质量标准

实训质量标准如表1所示。

3.3.2 实训检查与评估质量标准

实训检查与评估质量标准如表2所示。

4 结论

该研究虽然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还不够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和指标内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先M理念,使实训教学过程做到程序化和标准化,今后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较大规模的试评分析,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高职院校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在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时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5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行政服务 标准化

引言:标准化是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基础工作标准化,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要求来强化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服务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全面推行服务型窗口单位的行政职能中,做为政府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行政服务标准化做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一、关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的分析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省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以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级标准化技术机构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各省市标准化研究部门建立至更名为标准化研究院。当时称为研究所,这时的标准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研究甚少。当时省级标准化研究部门,从事的标准化研究只是收集标准文献,复印标准文献,要什么,给什么,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1]。

第二阶段是由“所”更名为“院”以来,这时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纷纷成立研究室,将工作中心逐步由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向标准化研究转移。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均在标准化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服务的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当前各种监督管理不严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在制度上更应该随着国家技术监督管理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机制完善的必由之路。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国家信息平台,以提高我国技术监督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是一种制度上的不断完善。

将行政监管由以往单一的命令强制方式向多元的柔性化方式转变,体现了服务和法治政府的理念,契合了当今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倡导和优化社会的法制环境;其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法律中的缺失和不足,是行政监管方式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升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管效能[2];第三,行政服务标准化制度强调沟通协商和宣传指导,注重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政监管关系、提升相对人责任意识,促进行政目的的实现。

二、质量监督技术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

首先,要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加强宣传,让社会广泛了解标准化工作,支持质监部门推行标准化的各项工作,使标准化工作能够及时得到社会各界和舆论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保证标准化信息的快捷传递。要用强有力的信息宣传工作促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要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的职能优势,以技术为手段,以标准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源头把好产品质量关,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从多方面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多措并举,精心制订。首先要强化对现有制度的改善与运行力度,形成整体合力,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精心梳理,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二是结合各岗位工作要求、各个服务项目办理规程和各个事项运转的保障需求,按需按岗建立健全涵盖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标准,不留标准“盲点”。更好的实现 “程序最简、时间

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标准化要求。

3、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标准的大量具体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及企业的自身质检机构承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为了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把标准化管理工作由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到主要运用政策导向的宏观管理上,要建立质监部门和企业的新型关系,把强化对企业的标准化服务工作作为从源头抓质量的根本手段[3]。一是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引导和推动企业严格内部质量管理,推行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仓储、标准化物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质量基础。二是抓好标准的日常管理,规范和引导企业做好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完善产品标准的检测手段,提高产品标准的技术保障能力。

4、构建完善质量技术监测体系

对各种物品的监测管理,是完善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将农业、食品、工商等部门形成专业性强、资源共享的融合性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质量体系文件学习。制定详细质量体系学习计划,按时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学习;二是强化人员培训,积极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和岗位大练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检测机构人员的整体能力[4]。加强企业技术监督的自我检验检测,譬如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从生产源头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上市批发、零星销售,把好每一环节的检测关,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度,向社会提供统一、权威、快捷的食品安全信息。引导群众安全消费,进一步规范各个流通市场秩序,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严格实行批发市场的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构建权威性的质量技术监督模式。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在突出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强调行政服务主体职能的转换,并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从管理、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上加以改善和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行政服务,实行阳光行政,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突显出“为民、务实、服务、清廉”的主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梁大辉,周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42-43.

[2]张晓惠.完善全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思考[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2009.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6

2.2009年ISO杂志封面文章摘要

3标准生活 .用数字说话夏爱民

4.省部长谈质量话安全

5.各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6."质量和安全年"特色活动集萃

7.2010年标准化研究工作应该关注什么?夏爱民

8.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提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45号

9."碳减排",限水稻,还是限汽油?柏文学

10."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陆娅楠

11.关于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文卓

12.ISO14000标准与循环经济

13.现代建筑材料标准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张荣忠

14.观点摘抄

15.汽车配件质量安全影响因子浅析杨及,骆红

16.对食品安全标准中"暴露"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建议曲津华

17.地方传真

18.ISO新规使建筑物设计更像于火灾逃生钟华

19.ISO化妆品防晒性能测试方法评估新规范钟华

20.WSN

21."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项目通过验收李景

22.我国第一部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即将问世夏爱民

1.重视企业质量风气的养成夏爱民

2.媒体聚焦

3.武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效显善

4.靖江:企业实现从比拼产品到比拼标准的跨越

5.泰兴:"五亮点"推进"质量和安全年"

6.兴化:发挥质监优势创造地方标准生活 特色

7.东台:"质量和安全年"成经济发展助推器

8.金坛:稳步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9.建湖:"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亮点纷呈

10.江苏简讯

11."山寨"与"创新"北镇

12.『标准漫话之拾遗柏文学

13.由服装尺寸引发的思考姚蒙

14.全球TBT喘息期金融危机造就纺服行业高端发展谢秋琪

15.从秦始皇陵漫谈古代标准化侯维亚

16.传统史学的衡评标准张东光

17.服务标准化的对象和领域——初谈服务标准化洪生伟

18.TBCAL117软体家具阻燃性能测试标准解读陈欣,黄仕敏

19.全球市场青睐ASTM标准张鲁甲

20.美国为媒体创新广告标准张荣忠

21.观点摘抄

22.实施标准化推进文具产业升级杨晓峰

23.规范消费品安全标签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王立志

24.地方传真

25.新ISO标准关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质量规范尹冬梅

26.ISO标准救助帆船爱好者于危险和溺水中尹冬梅

1.华为的启示夏爱民

2.标准生活 专利与标准并非对立戴红

3.华为的价值观与标准战略宋柳平

4.专利和标准之间应适当平衡姜丹明

5.通边国际标准达到传播创新的作用谊

6.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工作的里程碑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夏爱民

7.打破"坚冰"的日子"2009标准学暨标准化教育"国际论坛在京召开夏爱民

8.没有"标准"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北镇

9.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缩微柏文学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记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夏爱民

11.五个到位推进发展标准提升质量安全——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纪实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

12.关于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朱自清

1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14.解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5.美国旋转木马和过山车游乐乘骑标准张荣忠

16.观点摘抄

17.运用气象标准抗战台风灾害黄清浥

18.平衡计分卡系统企业绩效考评的工具箱李莉

19.地方传真

20.新ISO标准确保燃气涡轮机应用安全尹冬梅

21.ISO关于风对建筑物作用的标准让建筑物更可靠尹冬梅

22.WSN

23.ISOTC215健康信息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标准及标准化的力量《标准生活》编辑部

2.实施标准战略是促进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致词李忠海

3.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启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在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的讲话孙晓康

4.大质量与大标准化——在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的发言郎志正

5.用爱心和责任播撤阳光

6.标准化让爱插上翅膀

7.阳光大姐担起社会责任HtTp://

8.阳光大姐标准化建设体系图示

9.阳光大姐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10.母婴生活护理员服务质量规范

11.起步腾飞——家政服务标准化探索的开山之旅肖兰

12.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图

13.关于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生活 王忠敏

14.专家点评电器召回王慧萍

15.专家点评汽车召回(8~9月)沈明

16.信息动态

17.让标准拯救"今天"柏文学

18.环保指标定得高了吗孙秀艳

19."企业标准化攻略"系列讲座第九讲:标准与知识产权胡雄伟,卢丽丽,计雄飞

20.旅客运输服务标准化——八谈服务标准化洪生伟

21.百名专家解读百种产品质量杨军,余实

22.美国船长本职工作标准定位张荣忠

23.日本商船三井的安全首要准则张栋隆

24.浅谈如何以校对为监控点提高出版物质量韩晶

25.电池是数码产品标准化的关键郭军

1.什么是"新城市时代"的挑战夏爱民

2.信息动态

3.关于标准化教育的再讨论

4.IEEE提供世界级的标准普及教育SteveMills

5.标准教育谁是获益人群?MosheKam

6.标准化终身教育的内容模块DonggeunChoi

7.标准化教育的理想模型白殿一

8.中国包装标准话语权日益凸显

9.全球市场需要全球性标准Anders.Linde

10.全球包装法规的基本原则及其标准化MarilynL.Baker

11.包装"可重用性":可重用包装和包装垃圾JongkyoungKim

12.中国的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及其发展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13.新农村标准与"何各庄模式"北镇

1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

15.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6.标准生活 城市化与环境质量

17.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18.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总体路线图

19.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充电器需要标准化柏文学

20.央视为何不说NBA了?傅振国

21."企业标准化攻略"系列讲座第六讲:动作时间标准化胡雄伟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4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演进和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全面推进[1,2],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他们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理论课程教学到实践实习实训等,都突出应用性特色。在国家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轮又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建设,各高校从办学规模到专业设置,从实践性教学到人才培养质量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不尽一致,有些学校占住发达地理优势发展迅速,有些学校根据地方需求发展地方性;另一方面,各校各专业的发展也不平衡,如一些传统性专业,不如工学专业发展迅速,面临招生和就业的困难。这些高校每年都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各个学校各个专业人才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不一样,归根到底还是人才培养质量不尽相同。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文件,各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质量标准体系[4]。事实上,人才质量是高校发展之核心和关键,怎样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就要涉及到一个标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建立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着力寻找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刚要》有明确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根据《刚要》精神,我校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对地方经济开发区、周边人才市场和沿海城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同时,对一些重点、一般和同类应用型高校相关专业也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制定出了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工程、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与加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围绕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客观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说,这个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制定标准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需要进行大量社会调研和人才调研,高瞻远虑,才能寻找出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性和本质要求。

2.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时代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必须符合时代性原则,即标准要具有实时性,不能将以前的标准直接搬过来用。以电子信息行业人才培养为例,当今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应用型人才要具有一定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而电子产品开发和早期的含义已不一样,人才的能力要素要随时展而变化。

3.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共识性原则[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共识性是指标准应该得到大家的一致共识。以电子学科来说,制定标准要由大家共同参与制定,不但是本校同行,还要有校外电子学科专家论证,同时还要有电子企业专家参与制定。要符合电子类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得到的标准大家应该一致认可。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全面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全面性是指标准应该从各个方面反映和体现人才质量。不能只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光涉及到学习理论成绩方面,还要涉及德智体美劳方面,特别是电子动手实践方面;不但是人才主体方面,还要涉及与主体有关客体方面,如师资队伍质量、学科实验实训室建设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质量等等,人才培养应该是在一个立体空间中实现。

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原则。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的可操作性是指标准在实践应用中能够方便执行,能够容易操作。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分类要明确,层次分明,应该确定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等等,各级指标尽量量化具体,语言表述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力求准确具体。

三、电子信息类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构建

根据以上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原则要求,本文结合池州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不仅根据人才能力要素,还要从与人才能力相关的诸要素,如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共同构建电子类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本文拟定从六个方面构建一级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实践性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质量标准。这几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要素,它们都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并在一级指标下进行分级得到更细化的二级指标。

1.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两个二级指标,是标准建设的主要指标。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符合学学校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定位,是否符合电子信息专业特点;人才培养体系标准应包括:能力模块设置符合目标要求情况;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实践性学时学分比例情况;教材选用情况等等。

2.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公共图书资料建设、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图书馆网上资源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等二级指标。公共图书资料是指公共课程方面的图书资料数量;专业图书质量包括电子类专业课方面的教材、教辅资料、专业杂志等数量;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包括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情况,其质量直接反映教学团队力量和水平情况,该资源直接能为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方便使用。

3.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教师数量、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等二级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可以通过调研国外应用型高校专业和国内同类学校专业,确定最优化的师生比例指标;师资结构指标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职称学历学位结构、企业专家比例、双师比例;教学水平指标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教案情况、教师教学成果情况等。

4.实践性教学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电子竞赛组织参加获奖情况二级指标。该指标反映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实验室建设指标包括基础实验室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综合性实验室建设,而实验室中实验台套数、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比例要具体细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标包括基地数目(校内和校外)、基地规模(一次容纳学生数);产学研合作建设指标包括产学研项目合作、申报专利、产品开发等;电子竞赛组织参加获奖情况指标包括参赛数目、参赛级别和获奖情况。

5.教学管理建设包括教风、学风、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督导等二级指标。教风指标包括师风师德和敬业精神。前者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治学态度、执教情况、教书育人情况和学生评价情况;后者包括遵守教学纪律情况、备课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管理学生考勤和课堂教学气氛情况。学风指标包括学风建设情况和学习纪律情况。前者包括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健全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体与执行情况等;后者包括学生管理措施、学风考风和违纪现象。教学过程管理指标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实践性竞赛的组织管理。教学督导指标包括双导制(高职称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建设、督导组建设、督导效果。

6.人才质量包括大学生道德修养、知识能力水平和综合能力等二级指标。道德修养指标包括学生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和学生遵纪守法情况;知识能力水平指标包括学生基本理论水平情况、实践创新能力情况、毕业论文或设计质量;综合能力指标包括获得各种证书情况、大学生身体素质、就业情况、社会声誉情况等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质量遵循的客观性、时代性、共识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原则,全面构建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获得具体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相应细化指标,构建的质量指标标准能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作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建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指出了具体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9.

[2]苏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质量政策研究[J].2011,(3):22-2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8

【关键词】大型活动;酒店业;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29-1.5

开展好大型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酒店服务是会展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不仅是因为所有的参展人员和相关人员都要入住酒店,更是参展人员了解当地人文经济状况的瞭望塔和延长会展经济链条的源头。如何在大型活动中能够提升酒店服务质量也变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大型活动中酒店服务质量分析

大型活动各阶段对应的酒店服务质量模型分析:

大型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其发展过程符合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特征,结合大型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嵌入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笔者尝试做出一个对应的酒店服务质量模型,如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型活动参照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为大型活动策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酒店提供服务的周期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只是其时间节点一般略晚于大型活动的时间节点,其分类和流程基本一致。

在大型活动的策划阶段,大型活动的组织者会对酒店进行遴选,并对各酒店服务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结合活动规模、接待规格、辐射范围、财务状况等条件,确定服务质量标准,一般这个服务质量标准是大型活动接待的最低标准或是一般标准,本文将这条标准定义为1A服务质量标准线。

在大型活动的准备阶段,大型活动的举办方或组织者已经基本明确了接待酒店,酒店开始进入准备和设施完善阶段,酒店将结合组织者的要求和自身酒店服务特色,针对活动要求拟定接待方案,重新设定该酒店的服务质量标准,本文将这条标准定义为2A服务质量标准线。一般这个标准会在1A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根据自身特色融入特殊服务和增加服务项目及标准。

在大型活动的实施阶段,进入接待和服务环节,由于宾客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性,可能对酒店服务提出不同的要求,“顾客满意就是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有时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服务潜能和激情,会创造性地提供某些个性化服务,而不同酒店不同员工创造的这些个性化服务共同构建了一个新的3A服务质量标准线,甚至是创新新的服务项目设定新的服务标准。

在大型活动的结束阶段,酒店在服务的结束阶段进行最后的客户公关,以维系重要客户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服务偏重亲情化。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高水平服务至关重要,并最好形成新的固定服务质量程式和标准。经历过大型活动过后,其固化的酒店服务标准会得到提升,介于2A服务质量标准线和3A服务质量标准线之间并保持进入服务的良性循环。

二、基于大型活动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实施对策

为使酒店服务质量有保证,大型活动前应建立酒店服务质量评价决策机制,作为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总协调。

(一)建立酒店服务质量管理机构

该机构应由酒店的最高管理者总负责,在酒店服务过程中,每一个部门的行为都要对酒店服务质量负责。质量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是统一组织、计划、检查、协调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大型活动期间,根据服务质量管理过程的情况和特点,以确保服务各环节的连续性、部门间的协调性、对客服务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为基础,确定服务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帮助各部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二)制定酒店服务质量方针与目标

在服务质量方针指导下,确定的目标明确规定了各岗位和每个职工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和具体任务,切实确保大型活动中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时,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也可达到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

(三)建立酒店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制度

客观全面评价大型活动中酒店服务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制度来评判。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与评价媒体三大要素。

评价主体即由谁来进行评价。目前充当评价主体的主要有顾客、酒店和第三方组织,三方评价各有其优缺点。将顾客评价、酒店组织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有机地结合,对因子权重做系统、全面和客观的考察。

酒店服务质量评价客体主要包括从服务决策到服务实施的整体流程以及具体到操作层面服务质量评价的客体包括前厅、客房和餐饮等。

评价媒体主要是指评价的表现形式、各评价主体反映评价结果的渠道。如顾客通过表扬、抱怨、投诉来表现;或酒店组织以服务质量报告、专项质量管理、奖惩制度、服务流程设计等来反映;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后以酒店议论、行业公报以及包括升级、降级等奖惩方式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

综上所述,大型活动与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酒店只有通过改进管理策略,在硬件、软件方面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规律,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加强酒店品牌的竞争力,使酒店行业朝着健康、蓬勃的趋势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吉,汤静.中国酒店业发展形态及特点研究[J].文史博览,2009(5).

[2]张璐.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成功因素探析[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3]张群,张杰.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9

一、制度创新,保障发展

浦南幼儿园有如此发展首先在于制度创新,保障发展。园长们、老师们,我相信我和在座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好的机制制度比好领导更重要。制度一定大于个人,国家之间的竞争首先必然也是制度,人才竞争是第二位的。好的制度可以让二流、三流人才变成一流人才,而反过来制度不好,一流人才也只是发挥二流、三流人才的作用。

制度不是任何一个领导拍脑袋形成的,一定要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所以首先第一步要建立制度形成的程序,之后要对原来的不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制度机制进行筛选和完善。新的制度形成了,筛选和完善的制度也成立了,第三步应该是形成评价监控机制。第四步,一定要寻找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这些问题的对策。第五步是调整和改进。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提炼总结,形成梳理成经验,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制度,通过表决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完善和适宜的制度,比如说课程建设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质量奖惩制度、调研诊断制度、标准自检制度。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六大创新机制:目标定向制,直接指向教师的行为修整;项目核奖制,相对于个体、群体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优势彰显制,为每一位有个性特长的教师搭设平台;职责自勉制,是每一位幼儿教工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名师激励制,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多元评价制,突出对过程的改进和激励。当一个好的制度和机制形成之后,我们还定期组织我们的教工对我们的制度运作进行一些调研、交流,使制度保证我们幼儿园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今天,我们浦南幼儿园各个部分都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制度创新落到实处,非常有效。无论是课程,还是在课程运作过程中,抑或是环境创造的过程中,都呈现出统一的理念和统一的课程,在统一理念、统一课程运作下又出现了卓越的分支和多彩。从我们的社会活动室、艺术表演室和艺术表演廊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充分保障了我们总园和分园在个性当中又有其共性。

二、文化创新,提升素养

我要说到的第二点是文化创新,提升素养。我常常说,任何一所单位、一所幼儿园,没有文化,不打就倒,没有专业,一打就倒。在此过程中,文化一定是首位的。所以幼儿园要做大做强,文化精神彰显是不可或缺的。

1.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第一,非常重要的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就拿我们浦南来说,我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是,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在理念下面是我们的教育思想,这个教育思想就是我们全体浦南人共同的价值观,即会爱、会支持、会成全。首先,会爱。对老师来说,爱孩子是底线,就像妈妈爱孩子一样,但仅仅像妈妈一样爱孩子还不够。对一个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来说,他的爱还有专业的爱,我们把专业的爱称之为会爱。其次,会支持。所有教师应达成的共识是,我们应该在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孩子架设平台、搭设支架,让每个孩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让教育适合我们的孩子。再次,会成全。我们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对孩子生命的成全。由于遗传基因及其家庭教育环境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就应该面向不同的孩子,无论是有智能强项和弱项,所有孩子都应该创造适合他生命成长的天空。对孩子来说,不能在生命中压抑他,也不要去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给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以精心培育,让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他的生命加以成全。教师与教师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如此。首先是要会爱,懂得爱,欣赏爱,表达爱;第二要支持,人和人之间要支持,你支持我,我支持你;第三是成全,人与人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应该相互成全。

2.通过深入的活动使之感动

如果思想没有通过深入的活动加以巩固,便只能停留在认知层,人们不会感动。

我们浦南会开展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讲孩子的故事,讲孩子的故事过程中体现我们会爱、会支持、会成全的思想,同时在讲孩子的故事过程中让我们教师分享如何用心观察孩子,如何去描述我们孩子的天性,如何感受孩子带来的感动。第二个是讲同伴的故事,让同伴带给你感动。讲同伴的故事,一方面是发现被关爱、被人欣赏的快乐;另一方面是发现同伴的优秀,不吝啬赞美的话。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在幼儿园开设一个文化墙,每当讲好故事之后,我们把教师点点滴滴的小故事挂在这个文化墙上,让他得到每一个人的欣赏,并得到其中的激励。第三个是让家长讲教师的故事。家长们用诗歌、小品等赞美教师,“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园夜晚的灯光还亮着,是亲爱的浦南老师们在布置教室,为的是让我们的宝宝有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我们常常看到浦南幼儿园夜晚的灯光还亮着,是浦南的老师们在做教具,为的是让我们的宝宝们能够幸福和快乐地游戏和活动……”

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三讲,讲孩子的故事,讲教师的故事,让家长讲教师的故事。通过讲故事,我们所有浦南的教师都加深了对教育的热情、激情,更有了对教育的执著和创造,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3.建立书香文化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教师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是边看边思考,触类旁通;第二是与同伴分享,思维碰撞,丰富思想;第三是撰写体会,累积体验和感悟。这三个方法缺一不可。我们说累积,一定要把说的、做的写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从第一个阶梯走向第二个阶梯。说过、想过会忘,唯有写下来才会永恒。

4.传承大爱的文化

我1990年到浦南幼儿园,当时只有6个班。在浦南幼儿园做强做大的成长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需要传承。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教师对大爱的理解。从孩子们走进浦南的那一刻起,每一位教师用真诚的心去关注他的成长,用最大的努力温暖他的心灵,用足够的耐心陪伴着他走向更广阔的天空。大爱就是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去爱。在我们浦南,我们常常说,我们在做神的工作、神的事业。台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所以园长们,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神的职业,因为我们是爱别人的孩子,而且是用心地去爱,这就是大爱。

三、优化质量,提升幼儿园的品质

文化也好,制度也好,为的是优质。我第三点讲的就是优化质量,提升幼儿园的品质。

1.夯实基础管理

优化质量的过程当中第一个就是夯实基础管理。基础管理从三个方面夯实:明晰质量管理标准,构建质量管理组织,形成质量管理流程。

无论做什么事情,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看同一个集体活动、教育活动,为什么人人说的不一样?因为在你脑袋里的标准不一样。标准就像一面镜子,应该让所有教师明晰标准。我们浦南幼儿园教师跟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对标准认识的差异。做得好的教师,标准非常清晰,他知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才到位。所以对夯实基础管理来说,明晰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首位的。每个省市都有保教质量标准的标准,每个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标准首先一定要以市里、省里、全国的质量标准为依据,并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省里、市里的保教质量标准具有普适性,但是可能对我们幼儿园来说还需要一些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其流程应该是学习市里、省里的保障质量标准。第二就是梳理,梳理一定要把省、市里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把它梳理成一条线,梳理成幼儿园对质量标准的一种思考。第三是架构,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架构完了之后就是制订,形成幼儿园质量管理的标准。幼儿园的质量标准形成之后怎么样,还要去征询我们全体教师意见,最终把它定好。标准形成了以后接下来做的第二件事是自检,要有相关标准的自检,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在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将标准落实到行为过程当中,用一面镜子去检查自己,对照自己,这个标准我做得怎么样,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在做的过程当中还要给幼儿园出谋划策,哪些标准在实践当中还需要修正和完善。所以,这个自检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教师为幼儿园的标准的完善出谋划策。

夯实基础里面第二个方面是确立质量管理组织,成立园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承担各类任务。第三方面是完善保教质量管理流程做法。标准有了,管理团队成立了,如何使标准在管理上落实?其流程是:探索质量管理的步骤;形成质量管理的流程――现场诊断、发现问题、分析反馈、寻找对策、调整改进;把这些流程进行稳定,构成保教工作的常规,保障保教质量的优质。

2.在夯实基础点上注重全面质量管理

关注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注重计划论证,在源头上保障保教质量的优质。我记得今年5月份我在全国园长大会上强调了计划论证。这里我与大家分享计划论证的三个步骤:一是头脑风暴,自我扬弃;二是对话专家,思维碰撞;三是比照展示,举一反三。第一论证完了,请专家来进行第二论证,我们下面的教师想自己的论证跟专家的论证有什么不同,共同点在什么地方,找出各自的侧重点。第三论证完之后我们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计划都放到网上,让所有教师分析:第一个跟第三个的差距是什么,差距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这样几个轮回论证,我们发现我们教师的保教计划、班级计划、教研计划第一版和最后一版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过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我们保教质量在源头上的一个优势。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坐在专家席上论证的不是专家,是我们浦南的教师。专家纯粹是坐在旁边听我们浦南教师怎么论证计划的,对我们整个计划进行评估。

质量标准化论文篇10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科学技术;生产实践

科技监督是工作规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技术监督就没有有效的工作,而没有标准化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监督。但是,在某些企业中,甚至技术监督系统的部门中仍然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严重的一点。标准化的工作是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的,这样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工作效率,这就是标准化工作和技术监督效果的影响。为了说明标准化工作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笔者尝试以规范的技术监督和质量控制的效果和作用浅谈一些看法。

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意义

1.标准是评定质量好坏的依据

质量监督是一个企业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重要标志,它开展的前提是需要标准化,换句话说,没有标准化的监督就没有质量。一个产品的质量监督包括工程监理和检查以及总体评估,最后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合格或者不合格。合格和不合格的评估根据是什么呢?是标准化,是试验,是测量,是对试验结果和标准的有效控制。按照标准划分符合程度的等级,可以使评估标准更接近事实。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评估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由于标准过低,某些不合格的项目投入了正在生产中的合格的工程,因此导致许多生产事故。其中造成了总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万元左右,它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于是,各种质量评估标准就应运而生了,一些精确地指导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估,甚至评估质量达到99%,以此来避免误判造成的巨大损失。

2.标准是规范质量监督的指南

如果没有技术质量标准化,监管人员进行常规的行为规范运作,让它自助测量、测试、检验,这将产生大量的误区,以致司法不公正,甚至增加纠纷的数量。因为产品质量的检查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样不同的检查点数据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切实遵守指导思想,对企业的技术和质量监督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学习产品和工程的监督标准,对于生产质量的管理规范、质量的评定标准以及道德规范要他们完全熟悉,根据最标准的做法使他们能够按照标准严格检查,精确的质量监督,话语统一标准化,要保证质量监督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使监督检查单位和被检查人员心服口服。

3.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产品(作品)的质量依赖于质量的标准管理。为了达到一个更高的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准,这些年来,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实行ISO9000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努力建立和完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有大量的企业申请并通过了该质量认证体系,并按照ISO9004质量体系进行了建立和完善,如今已申请认证标准的公司并不少见。人们习惯把这个依据体系称为“贯标ISO9000质量体系”。通过这些年来在各地实践中的“贯标”,使得贯标的主要工作,即整个“贯标”的全过程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

第一,以促进发展为导向,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加强宣传,使员工广泛地了解社会的标准化。质量监督部门要务实地支持标准化工作,使标准化工作得到及时落实,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得到舆论的监督,进而提高标准化的质量水平。第二,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标准化。第三,利用功能强大的信息进行宣传工作,促进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功能和优势,以法律为准绳,以科技为方法,以标准为根据,从源头上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尽力提高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平,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作出特殊贡献。

2.以质量监督为契机,及时修订企业标准

大部分企业制定的标准在公司经过评级和升级,早已经超过了“标准化法”所规定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灵活,原来的标准也就越来越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需求。所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开展关于质量的监督工作,并及时审查和修改企业内部的各项标准。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建立一个更严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内部标准,并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产品的产品标准。对生产型标准内容改造,使得它更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3.转变职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工作

在市场经济极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具体的细节的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的行业协会来制定,而社会和公司自身的质量监督就构成了机构的标准。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系统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在秩序的系统管理和国际规则的管理标准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开辟新的思路,在不改变其功能和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以国家政策导向宏观的经济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和企业也要建立一个新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加深企业改革,引导和鼓励企业严格自身的内部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标准化的仓储、物流,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不同的指导。以便更好地实施企业的标准化,进而借鉴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和协助开展更多活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乡镇和民营企业来说,最主要是要从法律入手,加强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启动标准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第三,做好日常管理的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做好基础性工作,提高产品的标准和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支持能力。

总之,企业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不仅使国家加强了产品的质量监督,更形成了一批相关的机构、人员、设备和设施,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而投资也加速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努力,我国的质量监督部门和监管标准化将会有一个飞跃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嗣琪.北京市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会[J].安全标准化,2006,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