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新闻稿十篇

时间:2023-04-02 22:54:47

校运会新闻稿

校运会新闻稿篇1

校运会新闻稿

20xx年xx月xx日和xx日,中央财经大学20xx年田径运动会在沙河校区的田径场上隆重举行。在本次运动会中,商学院的同学们团结奋进,勇敢拼搏,展现了商学院学生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涨的运动热情。

为了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展现商学院的风采,商学院体育部用心组织12级的46名同学进行方阵训练,商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张碘老师和12级的铺导员于海莹老师也很关心商院方阵的训练状况。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20号的开幕式上,商学院方阵的成员身着统一的服装,迈着整齐的步伐,带着昂扬的气势透过主席台前;他们在主席台前拼成的“中财龙马”的字样,表达了商院学生对中财的热爱。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展现了商院人的风貌。

对于本次运动会,商院健儿们踊跃报名,用心参与,共有5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赛前,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为比赛做准备。比赛时,他们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商院赢得了荣誉。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不甘落后、用心进取、团结协作的运动精神显示了商院健儿们优秀的运动品质。

运动会期间,运动员井然有序地参与比赛离不开商学院后勤人员的努力工作。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商院在运动会上有出色的表现。商学院团学体育部的工作人员及时通知运动员们参加比赛,协助运动员去检录、进场。信息部的成员奔波在田径场上,捕捉运动员们精彩的比赛瞬间。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记录运动员们比赛过程的同时,还收集、整理各班的加油稿,报送到主席台,为商学院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商院的同学们也很关心比赛,不能进入田径场,他们就在场外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呐喊。

校运会新闻稿

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里,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伴随着收获的季节,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

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有的安放运动器材,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当大会宣布运动比赛正式开始,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贸易学校的“刘翔”。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是考验选手体力和毅力的项目。它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绝对比短跑更加让人感动。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拚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远比成绩要丰富的多。

校运会新闻稿篇2

会议新闻稿是各类新闻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那么校园会议类的新闻稿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校园会议新闻稿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校园会议新闻稿范文一为了加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校团委于20__年5月27日下午特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张扬在教学楼D101为学生干部举行了校园新闻稿写作技巧培训的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张扬副主任首先从什么是新闻稿、新闻稿的特点、新闻稿的基本形式和新闻稿的基本原则等内容切入,以学生经常接触的校园新闻稿件为例,分为会议类、表彰类、活动类、竞赛类四块进行讲解,并以实例进行点评和分析,加深同学们对新闻的感性认识。

她强调了新闻稿写作中主题突出、语言简练、报道客观的重要性,并总结写作技巧和常见问题。

同学们对张扬副主任精彩的讲解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也在提问互动环节积极地与她进行交流。

本次校园新闻稿写作技巧培训讲座,在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给了同学们指导与帮助,得到现场同学的一致好评。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学校新闻工作做出贡献。

校园会议新闻稿范文二20__年3月13日,南夏墅中心小学在学校会议室召开20__年宣传工作动员会议。

学校全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参与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虞勇副校长主持并主讲。

会议首先对上学年学校宣传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

上一学年,学校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声誉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虞校长在肯定20__年我校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代表学校感谢在宣传工作岗位上付出努力的各部分科室和各位新闻宣传员。

他指出:20__年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在新形势下适应新常态,要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观念常态化。

宣传工作事关全局,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关心、支持和参与宣传工作,形成上下互通、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

要不断建立完善学校、二级单位宣传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新局面。

随后,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虞校长对新学期通讯报道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信息报道数量、报道层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上升、有所提高,二在继续提升报道规范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加大对报道事件意义及内涵的挖掘。

接下来,学校服务中心的邵胜峰主任向与会教师们传达了《20__年武进教育宣传工作要点》文件精神。

邵主任围绕“加强重大主题新闻宣传”、“突出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宣传”、“加强先进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宣传”、“加大传统媒体宣传策划力度”等九个方面传达了区教育局新闻宣传的工作要点。

邵主任强调,宣传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校对外形象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实践,提高宣传工作意识和能力水平;二是专题策划要有主题和特色,不失时机地有重点宣传学校;三是要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 形成学校宣传工作合力;四是要抓住宣传报道工作重点,提高信息报道的质量。

接下来,教师中心的徐晓明副主任结合武进教育网上的优质新闻通讯就新闻稿的排版要求、新闻稿的标题规范、新闻稿的撰写格式、新闻稿的撰写技巧等多个方面,向与会教师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指导。

会上还对上学年优秀通讯员进行了表彰。

学校宣传工作是展示学校办学与管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是树立和赢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媒介,加强学校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上下的共识。

通过此次会议,与会成员一致表示:一定准确把握新学期对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有效的组织、更加得力的措施,努力开创学校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校园会议新闻稿范文三20__年3月28日上午10点,国贸1103班体同学在专业楼举行了“我的大学,我的班级”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由班长主持,全体同学围绕“我的大学,我的班级”这个主题展开了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讨论。

班会的开始,首先由班长发表讲说,介绍了此次班会的主题和流程。

并确认了我们的资源共享平台-----公共邮箱:

并提出希望大家能明白以下几点:1、信息通知的关注2、请假制度的不同点以及注意事项3班级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期间我们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大家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的班会中来。

接着我们开展第二个环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分别有心理委员陈莉和吴梦飞带领大家回忆过去,引导大家思考到目前为止在大学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对大学生活有哪些计划?有哪些目标?对班级同学了解多少?在班级中的感受?大家积极发言,倾诉心中的各种想法,班会现场十分热闹,并且大家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此后,学习委员陈辰进行学习动员工作,带动大家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希望大家能营造学习氛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动力,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校运会新闻稿篇3

学生会的通讯部工作计划一

经管学院学生会通讯部于xx年9月成立,是第一个受院团委、院学生会领导的专门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部门。日常工作是把院团委、院学生会的活动及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而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为校报、校园网、校广播台、校青年通讯社、学工通讯、院网站、院刊等搜集、整理信息,组织撰写新闻稿件及图片资料。

为了更好地完成院团委、校学生会交给我们的任务,全面做好各项活动的通讯报道工作、完善部内的工作责任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部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部内设置与分工

1、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二名、委员五名;

2、部长职责:对内进行统筹管理、分配工作;对外与学生会其他部门和校报、学工通讯等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定期向学生会主席团以及院团委做工作汇报;

3、副部长职责:协助部长进行工作,二位副部长实行部门责任制度,各负责学生会三个部门的日常活动报道,并协调委员们之间的关系;

4、委员招收:每学期初,在学生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通讯部委员招收,为学生会及我部注入新鲜的血液,扩大梯队优势。我部经仔细协商,特制定委员招新详细计划如下:

(1)我部招新严格实行差额淘汰制;

(2)第一轮初试保留8名同学进入下一轮复试,由复试最终选拔出5名新成员;

(3)我部将由分管主席、部长、两名副部长参加招新,对所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坚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

(4)成员要求

a、具有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和较强的新闻敏感度;

b、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上进心;

c、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5、委员平时的工作应服从部长、副部长的管理和安排,积极有效地完成所负责的工作;遇到问题应主动与部长、副部长沟通交流,并妥善处理好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重。

二、部内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为保证信息来源的畅通和快捷以及部员之间的定期交流,我部决定每周周末举行一次部内例会。本部人员必须参加每次的例会,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为部门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良好的建议,部员之间更应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

2、教育培训制度:本部在新成员加入之初邀请新闻专业有经验的同学进行二至三次授课,授课内容包括通讯稿的基本格式等;在新部员参加工作实践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3、奖惩制度:每学期初新部员应上交“个人工作承诺”、“个人技能发展计划”,文章中应详细陈述在本学期内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和高度。在每学期末,将根据每位部员的实际表现、结合他们所定下的目标,为每位部员进行考核。

三、对于院学生会其他部门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全面跟踪报道。(整年度)

我部实行“部门责任制”,副部长许成勇负责文艺部、学习部、体育部活动的通讯报道;副部长程岑负责生活部、女生部、信访部的通讯报道工作。我部坚持“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的原则。报道稿件一式三份,一份交与活动开展部门,一份我部存档,一份投向校报、广播台等机构。

四、运动会的通讯报道工作(11月1至3号)

每年的运动会都是一年中的大事,在运动会上能否出色地为我院进行宣传与报道,关系到我院的精神风貌与声誉。对此,我部作如下计划:

1、在运动会前一个星期,公开招募运动会通讯报道志愿者,成立运动会通讯报道小组。

志愿者要求如下:

(1)对运动会通讯稿有大致了解;

(2)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3)工作热情、责任感强;

2、运动会通讯报道小组成员培训

3、与体育部、信息部保持密切联系

(1)与信息部联系:

a、严格遵循信息部提供的运动会人员名单进行报道,不弄虚作假;

b、及时将我院健儿的运动成绩反馈给信息部,为我院网站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

(2)、与体育部协调通讯组成员场地、座位等问题。

4、现场报道

我部坚持1名运动员由6名通讯员负责的原则:

(1) 3名通讯员对该名运动员进行通讯稿文字报道,分为该名运动员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三个阶段;

(2) 1名通讯员跟随该运动员到比赛场地(如负责短跑、长跑运动员的通讯员到跑道终点线等候),将该运动员的比赛结果迅速反馈给进行通讯稿文字报道的通讯员;

(3) 其余2名通讯员专门负责送稿,快速往返于报道场地和广播台之间。

5、赛后报道

我部将派出若干名小记者,对运动会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们进行人物专访,做出“经管运动健儿特辑”,大展经管学子风采。

五、加强对我院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举措以及优秀党员、优秀教职工、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标兵等先进事迹报道。(11月上旬)

六、全面采访报道我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动态和经验,如学科建设与调整、教学教育改革、学分制实施与推进等。(11月下旬)

七、负责院刊中的文字编辑工作(12月)

我部特别成立院刊组,与学习部、信息部合作,全面主持院刊的编辑与发行,进行有关文章的编辑与整理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1、学习部联系各级各系的辅导员,确定班级负责人,由他们向班内同学组织征稿,征稿内容待定;

2、学习部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投稿,如稿件一旦被采用就支付一定的稿费,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我部院刊组成员将根据院刊各版块的不同要求对来稿进行筛选和审核,以保证文章的质量。

4、加强与信息部的联系,配合信息部进行文字排版工作。

回想去年,通讯部作为一个小组设于宣传部下,由于多种原因并未真正发挥多少作用;展望今后,通讯部必将在院团委、院学生会的英明领导、在密切与其他部门配合下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承诺:

有活动的地方就有我们——通讯部!

学生会的通讯部工作计划二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通讯部在院党委及院团委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在校宣传中心及其他部门的协助和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并完成了学校及学院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宣传并提升我院影响力、承接学校信息的上传下达及组织本部特色活动!

总结既往优异的工作成果,规划未来的工作重心,我深切的体会到“任重而道远!”在未来一年的工作中,我决心全心全意带领通讯部全体成员积极进取,虚心学习、敢于拼搏,争取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并积极促进通讯部成员全面发展,成为我院宣传报道的有用人才。

为了更好的发挥通讯部在学院的职能,更好地完成院党委、团委、学生会交给我们的任务,全面做好各项活动及重要会议的通讯报道工作、完善部内的工作责任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部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协助分团委老师做好通讯稿的采稿、编辑工作,校院之间的上传下达等工作,特别是及时报道我院的信息动态、宣传我院的各项活动、弘扬我院精神。

二、通讯部内的分工

1、部长职责:对内进行统筹管理、分配工作;对外与院分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和校记者团、校团委等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定期向院团委做工作汇报,完成通讯部职责;

2、副部长职责:辅助部长的工作,协调写作组、摄影组及委员们之间的关系,做好资料记录,照片整理等工作;

3、写作组组长职责:带领组员做好通讯稿的采稿工作。对通讯稿的质量严格把关,组长做初步修改之后由我审查。做好通讯部成员的写作水平提高的相关工作。并协助部长做好通讯部的文字资料整理工作。

4、摄影组组长:由摄影协会会长担任,协助我院重大活动的拍照工作,保证照片质量。

5、审核组长:负责稿件中重要信息的核对审查工作。

6、委员平时的工作应服从部长、副部长及组长的管理和安排,积极有效地完成所负责的工作;遇到问题应主动与部长、副部长、组长沟通交流,并妥善处理好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重。08级委员主要负责本部活动;09级委员负责新区宣传报道工作通讯,协调干事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部里成员计划如下:

a、培养成员的新闻报道能力,拍照摄影能力。通过阅读报纸,听广播,看新闻等形式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b、培养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上进心;

c、培养成员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及时将我院新闻发至校网页上。做好院网站学工动态、赛事信息、通知等内容的补充编排等网站维护工作,对于团委、学生会以及其他部门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全面跟踪报道。为了处理好院内相应的文字工作,我部实行“部门责任制”,坚持“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的原则。报道稿件一式两份,一份电子档保存在通讯部,一份投向校报、广播台等机构。

五、我院活动较多,包括各部门、各协会、各年级、以及学校的各项活动及会议。能否出色地为我院进行宣传与报道,关系到我院影响力的扩大和院精神风貌的塑造。对此,我们部要求如下:

1、明确分工:我部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成员都有主要负责的部门或协会,平时加强与相应协会的交流和联系,工作争取做到高质量、高效率。

2、加强成员工作能力:对通讯报道成员培训关于通讯稿格式、通讯时效性等基本常识。加强业务素质。加强联系、互相学习:部内成员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计划招新后开始对我部成员实行每月一次通讯稿的写作,摄影技巧等的培训会议。全面提高成员的新闻写作能力。

3、严格遵循部门提供的活动信息进行通讯报道,不弄虚作假。

4、及时将我院活动及会议及时传达出去,一切工作以学院的利益和声誉为重。

六、举办活动:争鸣杯辩论赛

为了给每位同学们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为学院参加学校的辩论赛选拔优秀的辩论人才,通讯部本学期将针对10级组织开展“争鸣杯”辩论赛。预计辩论赛从3月20日开始,从中评选出获胜班级及最佳辩手。通过各场选手的表现来确定参加校级辩论赛的人眩之后将进行一系列的组队、训练工作。为学校的辩论赛做好充足的准备。

校运会新闻稿篇4

随着大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也得到快速地发展,新闻从业者的素质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地提升,在我国每年都有会涌现一些杰出的、优秀的新闻人,虽然他们在不同级别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他们的新闻素养和新闻精神都是一样得令人敬佩。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而这些信息中,真正对人们有意义的却不是很多,所以,“海量信息”中也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有些信息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却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其传播方式老套,没有新意以外,更重要的是没能体现编辑的再创造,将原稿照搬,没能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和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因而收到的社会反馈也就很少。因此,加强新闻编辑的再创造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时代人们对新闻编辑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编辑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新闻编辑工作。而新闻编辑的类别由主要分为比较早的报纸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以及新兴的网络新闻编辑等等,从事不同媒介的新闻编辑的工作虽与媒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就其工作的根本属性来说还是一样的,都必须具备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新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敏锐的新闻意识等等。总之,新闻编辑既是拥有新闻眼光的新闻人,又是一项要求严谨、严肃的伟大事业。

具备提炼主体和升华主题的能力。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就要当好记者,作为记者就必须具备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不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辨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如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大量工作时间都是面对图像,如果没有比较专业的新闻采访和拍摄能力的话,就不能对图象等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不能对将记者与通讯员发来的信息进行很好地处理。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对记者的稿件进行准确的把握,能够迅速地提炼稿件内容的主题,并将原有稿件进行编辑,即将原稿主题进行升华,进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积累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大众呈现富有感染力、有营养、真实的新闻信息。

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画面、图象、网络技术等的能力。作为新闻编辑除了对文字要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还要对图象、画面等进行剪辑处理的能力。作为纸媒编辑,就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文字把控能力和页面排版能力,以其独特的版面来吸引广大读者;作为电视编辑就必须对图象、画面等具有敏锐的把控能力,能够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进行叙事,向观众传达最新、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作为网络编辑,对自身的要求就应该更高、更全面,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掌握基本的网路技术,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将最新、最有视觉冲击力等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的最新动态。

具备巧用编排手段进行新闻信息编辑的能力。无论是纸媒编辑、电视编辑,还是网络编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信息编辑能力,能够对当天的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排版,通过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进行编辑的再创造。例如,对于内容相似的稿件,可以采用综合叙述的方式,将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使其变得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和新闻的厚重感。在进行内容的编排时,可以采用对比、衬托、双关等多种方式,将内容进行重组,相互对比,并加以创作,让观众对新闻信息有一个全面宏观的把控。

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新闻编辑在新闻事业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多方面的事务。新闻编辑要经常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打交道,并且要处理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新闻编排与单条新闻的编辑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处理好新闻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新闻编辑需要把控好新闻稿件的收集、筛选、编辑和整合等各个环节的事项,确保各个环节万无一失,顺利开展新闻编辑工作的进行。

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力。除了具备以上专业的技能以外,新闻编辑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这能够为新闻编辑工作提供多彩的、生动的表现工具,尽可能运用多元的表现元素,使新闻的编排更具美学价值,能够给受众带来新闻信息的同时,体验美的感受。例如,报纸的新闻排版,就比较注重颜色、大小、位置、线条、图象等等元素的灵活运用,让报纸更具有观赏价值。新闻编辑通过对原稿进行编辑与创作,实现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让新闻信息真的能够为受众的生活服务。

自掀起信息革命的浪潮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获取的信息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新闻编辑职业角色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大了新闻编辑专业技能的考验。新闻编辑必须自觉地实现编辑理念、职业技能的全面转型,也就是除了要熟练掌握组稿、编稿、组版、校对等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新闻策划、新闻整合等现代媒体采编事业必备的再创造能力。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能够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对整体策划意图的稿件进行在创作,画龙点睛地突出新闻的潜在价值,彰显新闻编辑的职业坚守,体现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对信息的吸收、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这就大大地考验了新闻编辑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促使新闻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意识,提高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能力,实现新闻信息的进一步扩充和延伸,让人们能够全面了解新闻内容,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看到事情的真相或将有效地信息运用到生活实际,为生活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编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闻编辑的再创造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加强对新闻编辑再创造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成功实现新闻编辑的再创造提供有利条件和奠定坚实的基本功。

[1]马 蔷.新闻编辑必须进行“再创作”[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2]周燕琳,魏海明.论网络环境下校园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活动[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09

[3]樊 娜.论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中州学刊,2011.06

校运会新闻稿篇5

【关键词】高职;院报;发展;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高职院校报纸的质量不仅关系着是否避免同质化、固态化和封闭化的问题,更关系着院报是否可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真正成为对内对外宣传的阵地和窗口,成为探索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指导高职教学实践、促进高职教学科研工作的桥梁。但是,在高职院校报纸发展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高职院校报纸应加强社会服务、新闻宣传功能,切实解决校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才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一、高职院校报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报纸周期长、时效差,受众面低是高职院校报纸的痼疾。

高职院校报纸在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促使高职院校成长壮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宣传本校的正能量,宣传本校的工作、政策等内容较为方便。但是在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今天,一月一期或半月一期的校报作为报纸显得周期太长,导致时效较差。有些时效性强的新闻在报纸发放到教工和学生手中的时候早已成了旧闻。对于教工和学生而言,从报纸中可以获取的有价值的新闻量较少,这就使得校报的受众面较低。

2、栏目设置较为僵化,范围较窄,层次不高。

报纸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宣传渠道,其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置是否符合读者的心理,是否被读者所喜爱直接决定着报纸能否被读者所接受。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报纸栏目的设置、版面的设置、选题以及稿件内容、办报风格上均存在质量低下的现象,栏目设置僵化,有的数十年不变,学校内活动年年举办,报道年年重复,使得院报内容没有特色,院报存在的价值受到质疑。而院报宣传范围的狭窄使得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质量的稿件无法刊登,在这种情况下,出版资源被浪费,不得不采用相同范围的稿件,降低质量要求成为必然。

另外,受经济大潮的影响,报纸生存问题也逐渐被摆上桌面,拜金主义左右了一些院报的办报方向,有的院报甚至刊登上格调不高的广告。报纸缺乏特色,毫无价值的垃圾稿和关系稿占据了一些校报的大量版面,一些新闻价值不高的稿件也被发表在各大校报上,使得校报在读者的心中缺乏宣传价值。校报尽管刊登不少稿件,但是真正高水平、具有宣传价值的稿件并不多,有些稿件甚至质量相对较差。校报的宣传作用无法凸显。在这样的环境下,校报的整体质量上不去,不但影响着校报在公众心中的地位,也影响着校报的发展。

3、报纸编辑编制少,接触面相对封闭,使得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水平不够发现不了。

在高职院校报纸办报过程中,尽管一些报纸能够满足院校各个层次读者的需要,能够较好地为本校的新闻宣传服务。但是一般学校只有1―2名编辑负责校报从审稿、编辑、排版、修改、印刷、发行的所有工作,有很多校报编辑和外界联系较少,办报封闭。没有形成高屋建瓴的办报理念,有的虽有理念,但也不能付之实施,不能在宣传的基础上给读者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报纸的办报效果,特别是一些不具有刊号的报纸连自身的生存也逐渐成为了问题。

而在刊物的运营管理方面,管理者缺乏运营能力,不懂校报的发行,也缺乏经济能力强的人才,使得校报发行出现问题。而在编辑的选择上,一些高职学院校报的编辑缺乏高屋建瓴的眼光,只是一些文科出身人员在进行报纸的收稿、编撰工作,即使是专业的编辑也因为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导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因为水平问题发现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校报的审稿制度不科学,编辑人员难以专心做好审稿工作,在对稿件的把关、对作者的指点方面都缺乏一定的深度,而且一定数量的人情稿件,损害了校报的整体形象。

二、积极策划,做好高职校报的功能定位

1、高屋建瓴,确定办刊理念。

高职院校报纸是学校党委主办的内部资料,一般由党委宣传部负责,院报要想做好宣传工作,就要采用主编负责制,主编负责确定每期校报的宣传重点,制定报道计划、定期召集编辑开编前会和编后会,组织编辑部工作。校报主编负责小样的审定和签发。主管宣传的党委副书记对大样审阅签字后付印。在对报纸的编辑过程中,要以生为本,确定办报理念,要关注院校的发展,做好正能量的宣传。院报编辑要对各自的版面负责,按照编辑部的报道思想和要求,要更关注于高职教育的办学类型,使人才培养模式进入到院报的办刊理念当中,要明确报纸的服务对象,实现服务对象之间的知识共享,达到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高职院校院报只有做好院报的功能定位,才能确定院报的发展方向,让报纸坚守宣传阵地,获得院校教师认可以及学生的认可。高职院校的院报办刊方向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报纸更加富有特色,专业指向更强,新闻宣传价值更加明显。

2、明确服务功能,确定服务对象。

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要明确服务行业,服务专业以及高职教育集团。尤其是内部性质的高职院校报纸要加大报纸质量提升力度,使校报在服务对象上更有指向性,能够拥有服务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功能、管理功能、协作功能、引导功能。高职院校的院报首先要服务高职院校,重点推介高职院校新闻,为院校和教工、学生的交流沟通拓宽平台;在校报的发行上,也要关注校报传播功能,使校报真正成为沟通院校和教工、学生之间的纽带;而在院报版面的设计上,要通过相关的渠道,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行设计,使院报的可读性高,可比性强;院报要和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纵向联合,使院报真正服务于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促使院校和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院报要加强校企合作,院报的技术服务能力上去了,相关行业内关注院报的读者就会多了,院报能够走向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报纸的发展以及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知名度,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稿件质量

1、多措并举,提高院报知名度。

高职院校报纸的发展不仅是高职院校宣传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真正为高职教育改革服务、为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服务的体现。但是报纸要想真正获得师生的关注,高职院校报纸就要加大对校报的宣传力度,比如可以通过对学校内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优秀毕业生的宣传报道,以教工、学生甚至相关企业职工熟悉的、身边的人和事引起教工、学生和相关企业人员的阅读兴趣,以此带动院报的发展;对社会关注的重点稿件进行重点推介,在院校网站上对校报的重点栏目进行宣传,使院报被更多的读者所认知,所认可;能够有高水平的稿件投稿到院报上,会提高读者的占有率。如在文艺副刊版面可以邀请社会上有知名度的作者投稿,也可以邀请学生喜欢的校园作者投稿,也可以刊登学生喜欢的连载,吸引学生对报刊的关注度。

2、加强审稿,建立一流的专业编辑审稿队伍。

高职院校报纸的编辑是否专业,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是决定着院报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质量、是否能够提升校报的社会影响力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报纸要加大对编辑的培训力度,提升编辑的专业水平,要抽调专业人员加强编辑审稿队伍来进行组稿审稿。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业能力高的编辑兼职,或者专家来组稿审稿。对于院报的编辑院校也要从多种层面上加强扶持,比如可以从待遇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吸引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专家到校报编辑部的建设中来,提高院报的社会竞争力。

总之,在高职院校报纸发展的过程中,院报要高举毛泽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双百”方针,解决院报办报存在的周期长、时效差、范围窄、受众少、面孔僵等问题,强化编辑素质,提升办刊质量,使校报真正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国英;方延明;汤继强;;中国高校校报史略一;;北京大学出版社

[2]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3]邱俊明;;4种高校校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和引文分析[J];中国出版;2010年02期

[4]吴有定;李明山;林利藩;;广东高校文科校报规范常见问题及其防范[J];广东教育学院校报;2010年02期

校运会新闻稿篇6

下面就是我们《晨苑》电子杂志的改版新内容:

总负责人:-----

人员名单:----- ----- ----- -----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新的学期已拉开帷幕,在这里,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起来,充分发挥编辑部的本职义务和责任。在这个学期里我们有常规性的工作,也有着新看展的特色活动。前方可能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即使结果会不如人意,但我们问心无愧!

为了将工作顺利的开展,针对实际情况,编辑部为本年度的计划做出了以下规划:

两月一期《晨苑》电子杂志,务必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更多内容更多色彩。做到精、简、美。及设计精美,结构简洁大方,图片及排版要有一定美感。制作电子杂志会经常利用到一些软件,像ps,flash等,增加电子杂志的功能及特点。

与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合作,促进团内成员的团结和友谊。

维护求索网上的记者团站点,及时添加资料,,及时更新丰富内容来源,及时更新等。

弄好简报,最好也是每一月一刊,减轻工作量。

带动新成员了解制作电子杂志的流程。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电子杂志的制作。

整理团内资料.(新闻一类、人物专访一类、个人投稿作品一类)

电子杂志的宣传方式:(1)阳光影院播放。(2)刊登在求索网上等。

根据团内需要制作科技作品等。

<晨苑>杂志版块说明书

校内新闻:学校里的新闻、院内活动新闻(校级新闻一两篇、院内新闻若干)(由新闻部负责资料)

人物专访:每月一次人物专访(有新闻部负责资料)

阳光影评:有关电影的评论介绍(可以是播放影片的介绍,也可以是热门电影的介绍)、也可以加点电影信息.

文体娱乐:娱乐新闻、体育新闻院内体育赛事新闻、投稿作品、优秀摄影作品、笑话作品等

心情物语:散文之类

饮食健康:介绍健康饮食

奇花瓣语:每月一季花语

编者按:团内事务、个人随想

活动(一):

为把三院记者团团内杂志《晨苑》办得更好,三院记者团编辑部决定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 ,班级新风,师生之间,学习心得,诗歌散文等。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楚,字数不限。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 班级。稿件请于本月底前交给本刊通讯员。

活动(二):

为了增加《晨苑》的丰富性和,可以想院内学生征集个人摄影作品等投到记者团.

校运会新闻稿篇7

关键词: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生存困境;发展

近年来,校园媒体数量猛增,据2008年4月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联盟和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全国高校学生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平面媒体数量达数千种之多。高校报刊按照所属部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学工部主办的校(院)报校(院)刊;二是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团报团刊;三是各院系报刊;四是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日趋成熟独立,对于校内外很多事件都有独特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开放有强烈表达自我的欲望。大学生渴望一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怀,而高校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园地。

《新声报》是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新声社团创办的一份校园报刊,每月一刊,下设记者团和编辑部。目前,刊物已在公开发行7期,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份学生自采、自编的校园报刊。该报刊自2012年6月14日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办报宗旨,力争为艺校师生提供最全面的新闻资讯、最具文学意味的文字,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

1 高校学生社团主办报刊的现状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激荡思想、指点江山的良好外部环境,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迅猛。报社、杂志社、广播站、电视台、微博协会等媒体更是为大学生传递校园资讯、发表言论提供了平台。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以在校的各专业系学生为主,采编内容则由挂靠机构审核或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采编人员在采访中是“戴着镣铐跳舞”。然而,与挂靠于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等机构下的传统校园媒体不同的是,由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的自身的媒体定位又是什么?他们将靠什么内容引领校园舆论呢?在传播广度与内容深度的选择上,学生社团报刊无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1.1 采编队伍难以稳定

学生报纸通常面临的窘境之一便是缺乏稳定的队伍,一般而言大一新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新闻采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手,当到了大二很多学生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成为学生报纸的骨干力量,但是有跨入了大三因实习或者择业而退出的尴尬之地。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校园报刊一样,早期是学生出于新闻热情自发创办的,所以这类报纸的持久性须依靠代代相传的职业激情。相比于其他几类校园报纸学生社团主办的报纸的队伍更加具有流动性,一旦人才或兴趣方面出现断档,报纸的质量就容易受到影响。《新声报》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11级新闻班熊其雨同学牵头创办的,执行主编和几位核心成员都是11级新闻班的学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声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而这些核心成员马上要面临毕业,12级学生还没有成长起来,特别是缺少一个无论在业务上还是组织能力上以及激情上都俱佳的主编,而这又是决定报纸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采编经费无固定来源

众所周知,一份报纸的诞生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支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声报》作为一份校园月刊,大体上需经历:前期确定选题――制定采访策划――召开编前会议――商讨各版内容――约见采访对象――记者采访成稿――学生编辑改稿――后期版面编排――反复校对稿件――指导教师终审――交付印刷出刊――全院公开发行等冗长复杂的过程。除了报纸本身排版印刷的费用,一些学生采访及添置采访本、摄像机等基本设备的机动费用无法得到保证,仅靠偶尔的赞助及“人情款”生存。各系学生投来的稿件虽经登出,但无稿费。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编辑交流极为不够,学生记者的注意力有可能无法完全集中在精致的采编内容上从而导致报纸质量的下滑。

1.3 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受限

通过对比《湖南师大报》、《湖大青年》等校园报纸,不难发现,由于版面的限制和采编人员的不足,大多数高校的报刊内容都大相径庭。而《新声报》作为校园记者团自办的一份刊物,每期有固定的四个版面。第一版的新闻多事领导讲话及理论文章,搭配一些新闻图片进行报道,邀请专业教师撰写的文章,篇幅都较长,报道的深度不明显。而第二、三版大都刊载的是一些专题报道,针对专题,学生记者兵分各路,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采访,采访的稿件现场感强、篇幅精短,比一般的校园刊物较有可读性。由于没有稿费,第四版的文艺副刊稿件则显得相对薄弱,文章类型过于单一,把学生记者平时所写的文章及在其他高校新闻网上所摘录的文章进行刊载,也难掩本校学生稿件不足的窘境。由于经费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学生社团自办的社团往往稍有起色,报道的风格和稿件采写的角度就容易缺乏创新性。在媒体发展到内容为王的时代,这样,报纸就很难获得受众的持续关注。

2 解决学生自办报刊的前景展望

2.1 加强报刊人员管理制度着重培养骨干人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报纸在新成员选拔阶段,将报社的运作方式、要求和制度介绍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通常,越在前期向成员言明团队的纪律、规则、新闻理想,让其有个充分的吃苦准备,越容易使整个团队顺利运行。《新声报》已开始借鉴《三湘都市报》等都市报的采编模式。即在进行采访之前,召集报社成员等参加编前会,会上由四个版面的责任编辑把自己平时发现的校园新闻以50字以内的报题单交由自主编审核,在确定采访的可行性及新闻点后,就将采编任务以版块的形式进行划分,这样就很好地确保了新闻选题的亲民性与熟悉性。在办报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上,《新声报》一方面,通过承办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将文字功底及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网罗,使其从散而乱的游离状转变为学生编辑部。把优秀学生的文章选登在每一期的文艺副刊版面,将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带往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的校报编辑部进行外部交流与宣传推广,充分保证了报纸的内容的丰富性,也逐步与外界接轨、使其在带有校园烙印的同时,融入外界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日常的采访中,《新声报》制定了“以老生带新生,以新生为反馈”的原则,在每次采访时,由一名大三老生带几名新生一同采访,采访的稿件由新生撰写,老生再进行面对面修改指导。几次采访下来,新老生的交流开始变得融洽、新闻采编的业务能力也能在一种自由而高压的状态下得到自然提升。

2.2 加强宣传力度争取校内外的资金支持

知名度和资金支持对于高校报纸至关重要,特别是高校学生社团主办的报纸更是如此。《新声报》的一些举措对于此类校园报纸有一定借鉴意义。《新声报》一方面联合学校广播站,在每期出刊的前期及后期进行广播宣传并通过新浪微博和微信平台这种学生接触较多的新媒介来加大宣传力度,多媒体,多渠道,多方位,力图使《新声报》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一份富有学生气息和展示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刊物,另一方面在学校附件的报刊亭进行沟通,把每期的《新声》报拿出去免费发行,将其无偿夹杂在《长沙晚报》、《南方周末》等大型都市类报刊内加大对外宣传。在资金方面筹集方面《新声报》争取校内外的资金支持,熊其雨作为该报执行主编会定期把报刊送往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审阅,报刊质量获得了学校各方面的认可,在院领导的特批下启动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声报》的发展。新声社团联系校内图书馆,获得一些旧书籍。在征文版块,文笔优美的作者以旧书籍作为奖励。在各系学生实习、毕业时,新声社团低价收购旧的书籍、生活用品,淘洗翻新后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感兴趣的学生,所得经费作为报刊出版的一部分。新声社团还积极鼓励外联人员根据经费的数额,写好每期的详细策划,以文字稿的形式盖章后去一些连锁店说服其负责人,争取一些经济赞助,在加大力度宣传并获得一定资金支持《新声报》。

2.3 明确定位向深度化报道转型

时效性和新鲜性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也是对传统纸质媒体的一种挑战。因为时间、采编力量、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新声报》的出刊周期为一个月,也就意味着一些饶有兴趣的校园新闻在刊登是早已成为“旧闻”。

编辑部成员多次讨论,以《长沙晚报》“视觉”栏目为蓝本,将原有的校园新闻版块改版为图片专版。该版面由记者撰写700字的时评或采访,同时,调动系部摄影摄像班学生等资源,拍摄并配以8~10张新闻类图片,对新闻热点进行深度解析。第一,使原本沉重甚至条理难清的文字深度变得更有视觉冲击力,第二,用最短的篇幅开阔最广泛的新闻事件本身,是对记者采访能力及语言提炼能力的一个大提升。

最后,新声报成员用在媒体实习期间的资源,每期都邀请报社名记者、编辑等做客“名家专栏”,以新闻人告准新闻人。目前,《新声报》已邀请国家一级导演高狄、湖南卫视导演阿因、长沙广电电视片制作室主任刘多奕、前《厦门日报》记者李雅红、《湘声报》记者刘敏婕、《潇湘晨报》记者范思鼎等媒体人士进行讲座或为本报撰文。

3 小结

新闻自由度和报纸的认知度是衡量一份报纸学生自办报纸重要标准。作为学生自办的报纸,看上去难度并不大,但因为各方面原因,其离成为一份专业化、标准化、质量高的报刊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在保证读者认知度的同时而不失其亲民、轻松的校园气息,也应是每个成熟的校媒人所应思考的问题。究竟是死胡同和阳光大道,还需要一代代勤奋、踏实的校媒人去根据时代规律,并循着前人的道路慢慢解决。

参考文献:

[1] 彭珊.武汉高校校园报纸生存状况及未来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7(2).

校运会新闻稿篇8

(一)版式、内容程式化,在受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校报形成了一副固有的“老面孔”:多为四开四版小报,一版为要闻版,刊载近期学院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教学科研版或论文版,刊载本校或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或教职工的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或综合信息版;四版为文艺副刊。概而言之,整张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乏善可陈,相当大一部分校报要闻版和综合信息版充斥了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成为了“会议摘要”和“讲话记录”版。而因版面有限、信息量少、模式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原因,校报在师生中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有的校报刚发到师生手中就被扔到了垃圾箱。

(二)时效性不强,发行量偏低,经济效益低或毫无经济效益

报纸的英文是newspaper,直译为“新闻纸”,实质上应该具备受众面广、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校报似乎很难具备“报纸”的特性。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报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年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校报因出报周期过长,时效性不强,往往充当“马后炮”的角色,令读者看到的“新闻”实际上都是一周前甚至半年前的“旧闻”,吸引力、可读性均不强。

同时,由于高校校报“不面向社会公开征订发行,不刊登广告或进行其它经营活动,办报人员不发记者证,不评新闻职称”的硬性规定,众多的高校除了学校拨付的有限的经费维持出版,毫无经济来源,纵想提高报纸质量和加快出版周期,都因无经济支撑而无法实施。

(三)校报受众的挑战以及编辑队伍的挑战

高校校报的受众主要为高校师生,他们具有品位高、素质高、学历层次高、思维敏捷活跃、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等特点,因而对校报的质量要求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高校校报时效性不强、信息容量小、报道范围狭窄、内容与形式程式化,难以适应高校师生的需求与期望。另一方面,高校校报编辑部自身条件差,这也构成制约校报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众多高校校报编辑部工作条件简陋、人手少、任务重、工作复杂。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一个编辑要负责从策划、选题、组稿、写稿、编辑、校对直至发行、计算并发放稿费等全部事务,学习和钻研采编时间极其有限,业务水平很难提高。在个别院校,校报编辑甚至由党办或党委宣传部干事兼任,情况更为糟糕。

(四)校园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对校报的冲击

高校校报因自身缺陷以及各种困难,形势已经不容乐观,而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以及校园网的竞争压力,更造成对校报的冲击。校内有线电视以其声像结合,能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以及迅速、滚动式的播出,深受师生喜爱;校园广播也以其“短、平、快”的有声传播和时效性紧密结合的优点,得到师生青睐;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其多媒体传播、时效性强并能实现读者与采编人员的互动,更是深得师生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欢迎。现实情况是,往往校报至少需要3天才能刊载的新闻,电视、广播、网站却能在事件发生的当天的第一时间作出反映,网站还能实施在线读者调查、读者留言等互动功能赢得受众,使校报在校园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高校校报如何走出困境

(一)积极改革,引入市场机制

高校校报疲软的根本原因是经费问题。笔者认为,新闻出版部门应该对有公开刊号的高校校报,在联合校报主管、主办部门切实加强对校报的指导与监督的基础上,允许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比如允许打一定范围的广告,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出售等,使校报能够拥有一部分发展经费,摆脱长期以来靠主办单位拨付的有限的经费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局面,从而有条件积极地应对各种竞争,不断地发展,更大的发挥其舆论宣传作用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作用。

(二)应对竞争,提高报纸质量

1、注重深度报道。校报无法在时效性上与电视、广播、网络一较短长,就应该拓宽报道范围、放开眼界,在“深度”上下工夫,认真做好报道策划,做出优秀的、贴近师生实际的专题,从而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效果。深度报道以其不受严格的时间限制以及内容详实等优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校报也就不必担心时间上落后于人而受“冷落”了。校报采编人员应该深入师生生活中去,在坚持团结、鼓劲的原则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校报做出深度、做出高度。

2、增强服务性。校报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三贴近”原则,服务于师生,以此来扩大受众面与影响。可刊载服务性信息与生活信息,如开辟介绍校园生活服务版或“生活小贴士”等专栏;开辟读者热线,做联通读者与学校管理层的桥梁,为受者解决些实际问题;关注师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上的细节问题。

3、提倡鲜活性。校报要一改以往的程式化的“老面孔”,要在版面的设定、版式的设计、文章体裁的运用和写作手法上多花心思,别出心裁。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版面;在版式上,可大胆借鉴社会报纸的成功经验,注重版面色彩的和谐和布局的合理;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读者来信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注重新闻图片的运用和标题的制作,要一改以往把新闻图片当作点缀的错误想法,充分发挥其视觉冲击力与传递信息的功能,新闻标题要出新而不离奇,给人典雅而清新的享受。

4、尽可能的“抢”时效。虽然时效性不是校报的长项,也不可丢而不管。当重大的事件发生时,编辑应预留版面,派得力记者迅速采访,限定字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抢”得时效;当遇见已有定论、公布只是早晚的事情的事件时,应写预发稿,以其不落后于人。

(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采编人员素质

1、校报要在落后的地步奋起直追,必然要抓好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每年或半年对采编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奖励先进,对不合格的人员,坚决辞退;采取新闻月评制,评出好新闻予以奖励,鼓励采编人员写好稿、优稿、特稿;编报前要召开编前会,集思广益,策划专题,争取当期报纸做出深度、高度,吸引广大师生关注;严守出版程序,稿子上版前必须经过三审,保证报纸质量与可读性。

2、加强采编人员的素质培养。采编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校报的质量。因校报编辑部成员多非新闻专业出身,业务能力有限,编辑部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新闻敏感性、文字功底以及编辑技巧,促使其个个成为既能独当一面又能采稿、编稿的通才,最大限度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益;可定期聘请社会媒体的名记者来编辑部做报告、谈经验,帮助采编人员成长。

3、引进优秀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报纸要发展,必然需要吸纳优秀人才的加盟。清华大学向社会公开招聘《新清华》主编,也是出于这个初衷。当然,不是所有的校报都有能力引进人才,但也可发挥自身在高校办报的优势,将一些有文学、新闻特长的人才,以兼职编辑、记者的形式纳到旗下来,促进校报发展。

(四)抢占网络阵地,开辟校报网络版

面对网络的生猛发展趋势,校报对网络不能采取不闻不问和敌视态度,而应主动利用网络,抢占网络阵地,以网络的大容量、快时效、图文声并茂、互动性强等特点,弥补校报的信息少、速度慢、沟通难等不足。

总之,高校校报要走出疲软与困境,必须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服务中求认可,在付出中求回报。

引证文献:(引用或参考本文观点的文献)

校运会新闻稿篇9

为了更好地完成院团委、校学生会交给我们的任务,全面做好各项活动的通讯报道工作、完善部内的工作责任制,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部结合实际情况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部内设置与分工

1、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二名、委员五名;

2、部长职责:对内进行统筹管理、分配工作;对外与学生会其他部门和校报、学工通讯等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定期向学生会主席团以及院团委做工作汇报;

3、副部长职责:协助部长进行工作,二位副部长实行部门责任制度,各负责学生会三个部门的日常的...的活动报道,并协调委员们之间的关系;

4、委员招收:每学期初,在学生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通讯部委员招收,为学生会及我部注入新鲜的血液,扩大梯队优势。我部经仔细协商,特制定委员招新详细计划如下:

(1)我部招新严格实行差额淘汰制;

(2)第一轮初试保留8名同学进入下一轮复试,由复试最终选拔出5名新成员;

(3)我部将由分管主席、部长、两名副部长参加招新,对所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坚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

(4)成员要求

a.具有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和较强的新闻敏感度;

b.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上进心;

c.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5、委员平时的工作应服从部长、副部长的管理和安排,积极有效地完成所负责的工作;遇到问题应主动与部长、副部长沟通交流,并妥善处理好内部同事之间的关系,以.体利益为重。

二、部内管理制度

1、例会制度:为保证信息来源的畅通和快捷以及部员之间的定期交流,我部决定每周周末举行一次部内例会。本部人员必须参加每次的例会,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为部门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良好的建议,部员之间更应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

2、教育培训制度:本部在新成员加入之初邀请新闻专业有经验的同学进行二至三次授课,授课内容包括通讯稿的基本格式等;在新部员参加工作实践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3、奖惩制度:每学期初新部员应上交“个人工作承诺”、“个人技能发展计划”,文章中应详细陈述在本学期内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和高度。在每学期末,将根据每位部员的实际表现、结合他们所定下的目标,为每位部员进行考核。

三、对于院学生会其他部门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全面跟踪报道。(.年度)

我部实行“部门责任制”,副部长许成勇负责文艺部、学习部、体育部活动的通讯报道;副部长程岑负责生活的部、女生部、信访部的通讯报道工作。我部坚持“分工到人、责任明确”的原则。报道稿件一式三份,一份交与活动开展部门,一份我部存档,一份投向校报、广播台等机构。

四、运动会的通讯报道工作(11月1至3号)

每年的运动会都是一年中的大事,在运动会上能否出色地为我院进行宣传与报道,关系到我院的精神风貌与声誉。对此,我部作如下计划:

1、在运动会前一个星期,公开招募运动会通讯报道志愿者,成立运动会通讯报道小组。

志愿者要求如下:

(1)对运动会通讯稿有大致了解;

(2)字迹清晰、书写工.;

(3)工作热情、责任感强;

2、运动会通讯报道小组成员培训

关于通讯稿格式、通讯时效性等基本常识,我部将于10月29日对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培训。

3、与体育部、信息部保持密切联系

(1)与信息部联系:

a.严格遵循信息部提供的运动会人员名单进行报道,不弄虚作假;

b.及时将我院健儿的运动成绩反馈给信息部,为我院网站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

(2).与体育部协调通讯组成员场地、座位等问题。

4、现场报道

我部坚持1名运动员由6名通讯员负责的原则:

(1) 3名通讯员对该名运动员进行通讯稿文字报道,分为该名运动员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三个阶段;

(2) 1名通讯员跟随该运动员到比赛场地(如负责短跑、长跑运动员的通讯员到跑道终点线等候),将该运动员的比赛结果迅速反馈给进行通讯稿文字报道的通讯员;

(3) 其余2名通讯员专门负责送稿,快速往返于报道场地和广播台之间。

5、赛后报道

我部将派出若干名小记者,对运动会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们进行人物专访,做出“经管运动健儿特辑”,大展经管学子风.。

五、加强对我院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我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举措以及优秀党员、优秀教职工、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标兵等先进事迹报道。(11月上旬)

六、全面.访报道我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动态和经验,如学科建设与调.、教学教育改革、学分制实施与推进等。(11月下旬)

七、负责院刊中的文字编辑工作(12月)

我部特别成立院刊组,与学习部、信息部合作,全面主持院刊的编辑与发行,进行有关文章的编辑与..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1、学习部联系各级各系的辅导员,确定班级负责人,由他们向班内同学组织征稿,征稿内容待定;

2、学习部.取激励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投稿,如稿件一旦被.用就支付一定的稿费,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我部院刊组成员将根据院刊各版块的不同要求对来稿进行筛选和审核,以保证文章的质量。

4、加强与信息部的联系,配合信息部进行文字排版工作。

回想去年,通讯部作为一个小组设于宣传部下,由于多种原因并未真正发挥多少作用;展望今后,通讯部必将在院团委、院学生会的英明领导、在密切与其他部门配合下发挥巨大作用!

校运会新闻稿篇10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年间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系统以及文化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贾宁教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系统。学风朴实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影响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获得了多方赞誉。

本期专栏介绍贾宁教授关于播音主持研究的学术论文三篇,以期在业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为我国播音主持研究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播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摘 要:2008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天津电台成立电话广播工作室,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践全面、稳定、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借鉴经验。新课程围绕电话广播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形成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格局,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真正”的专业水平,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了条件,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关键词:电话广播;教学实践;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47-03

电话广播是由传统媒体广播电台、传统通讯渠道电话与现代网络、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兴媒体。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共同努力联合创建。固定电话用户(听众)每月只要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通过电话机自由选择收听特制广播节目。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友好协商,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这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不断探索、积极推进、完善规范,使电话广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深入感悟体验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点、提高播音主持实际水平的重要实践阵地,提高了播音主持的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一、电话广播的背景

2008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亲手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的牌匾交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延文手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落户。这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了先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合作创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并将工作室设在高校,先期总共投资近100万元,其中包括录音系统、编辑系统设备以及两条光缆线路分别流量为100兆和10兆,分别连接电台与联通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和电台,使之形成流畅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电话广播拥有实验型录音室5 间,录音设备5 台(套),必要时同时利用教学用播音教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并建立起较为完善规范的编辑、剪辑、传送体系,连续三年持续稳定运转并规范化运作。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现全面、稳定、深层次的具有产学研合作性质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电话广播实践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草创、起步阶段

2008年5月至电话广播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的9月,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栏目已经开始试播。在电台新媒体开发部老师和专业教师带领下,由部分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原学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部分成员)开始进行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的试验,摸索节目运作流程。

电话广播播音室就直接设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改装、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部分播音设备并重新装修的原先的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择地另建),并可利用教学用播音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由于录音地点临近上课地点,创建初期,保证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参与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还吸引了一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实践中也发现有制作节目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传输不及时等问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时与新闻传播学院沟通,提出了从教学体制上实现规范化,以保证电话广播工作持久化的设想。

为使电话广播工作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看家”内容和品牌内容,同时提高电话广播实践的专业水准,提升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地位,2008年9月电话广播工作室挂牌后,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报学院和校教务处批准,撤销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设立新的课程《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必修课范畴,34学时,记学分2分。

(二)探索、布局阶段

2008年10月,《广播播音与主持》作为必修课正式运作,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的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在老师指导和部分学生骨干协助下,由参与实践课的三年级全体学生轮流参加,在每周一学时《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基础上,选派学生自主完成电话广播部分时段的编辑、播音、录制、剪裁、制作全过程(其规模与参与程度为全国空前)。而节目的编辑、上传及管理工作,由部分毕业班学生带领部分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学生运作。通过此项实践活动,巩固了本专业学生播音主持、广播文稿编辑、音频编辑制作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由播音系指定7位专业教师分别从周一到周日带班。将2006级的全体学生分成7个专业小组,每天分别由一个小组值班。早晨6点30分全组同学到电话广播编辑部签到,由专业教师担任领班,分派稿件和分配录音间,要求学生在7点45分之前上交录制完成的节目,统一进行剪辑和审听,挑选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发送到电话广播网络,成为听众可以随时选择收听的新型的广播节目。

带班的教师将每个组学生的新闻节目录音集中起来,每次都进行评判、打分,从吐字发声到对稿件的理解表达,逐一进行评判,最终给每一个学生在电话广播中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三)完善组织阶段

2009年,原学院社团广播站经调整、充实,组建新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级为主的学生成为电话广播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实体,全面组织这项工作。配合专业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进行技术操作,完成上传节目、与电台总部接洽、协调等工作,形成了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的格局。

声线传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量考核标准,严格管理节目播出流程,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电话广播成为“正规的媒体”。

声线传媒工作室定期请辅导老师讲解节目的选稿、编辑、流程等知识,请电台在职编辑、记者和台领导进行讲座。声线传媒工作室继承了学校优秀社团原学院学生广播站的传统,在新媒体的运作中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成为学校十佳社团,是所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这个经历使社团成员成为本专业学生中最早的“广播工作者”。

(四)发展、开拓阶段

2009~2010学年,《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调整到晚间课后进行,而且将1个学时的时间改为集体上课,研究以往播出节目或分析当期稿件,之后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节目录制。节目上传时间也改为晚间,截稿时间更加充裕,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制作精致,也适应老师、学生以及声线传媒工作室的时间安排和节目播出的流畅。

同时,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与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三个小组的同学安排到《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学习,主要进行电视节目采制、编辑、主持、制作等内容的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个组的同学仍从事电话广播实践(2011~2012学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双语播音与主持、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的学生按学期轮换参加电话广播和电视节目实践),由声线传媒工作室负责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至此,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实践领域,《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学生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除做好电话广播工作外,还开拓了广播节目直播体系,在校园广播开设新闻、娱乐、服务等类型的节目,并利用学校英语教学考试的听力专用调频广播频率在非考试期开辟了日播广播主持节目娱乐主持节目,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充实到节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广播联盟的支持下,收听范围已扩大到天津市十余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

三、电话广播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把校外实践基地搬到校内,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93建立至今,陆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处,其中有些已经签署协议的实习单位因不能保证实习学生实习后的就业,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前去实习;而有些尚未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却因为地处学校所在城市、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而成为实际上很稳定的实习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建立?成为一个难题。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建在校内,借助媒体的政策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学生的人力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实产品,电话广播工作室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2008年至今,只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节目累计就达1500多组,近30000分钟,收听人次100多万。2008年至今,参加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学生累计600多人,其中参与较多的200多人,电台颁发实习证书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电话广播工作室有过“媒体经验”的学生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毕业生都从电话广播实践中获益。2005级学生李大卫在电话广播初创的2008年就是首批积极参与者,2009年初以“寻找男主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2006级黄钊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田翔、于杨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声线传媒”负责人张昱,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7级张健就职于山东教育电视台;王一如进入杭州西湖之声台,都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电话广播成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实践。

(二)把专业教学课堂搬到“电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效果

2008~200年起,设立专业必修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通过电话广播为核心的课程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体系得以在实践中完整体现和最终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学习的大多数专业课讲述的概念、理论、方法,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实践。训练体系中以《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音频编辑》、《播音作品鉴赏》等内容体现的基础实训,在播音室环境下得以形象化体现。以《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内容构成的综合实训,在以电话广播形式出现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上得到综合体现。而在这一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办的带有社区广播性质的调频82.6广播、带有网络电视台性质的院学生电视台、带有社区文化性质的包括馨韵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学院庆典、专业庆典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在专业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策划、组织、经营、操作能力的体现,成为创新实践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倡导的“仿真” 训练转变为训练中的真实,使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从潜能向现实转变,使学校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从“半成品”向“准产品”转变。实践教学不再是奢望和空话,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初期在广泛录制节目后“挑选节目”环节的设立,后期在课堂指导课后“挑选人员”环节的设置,就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此为起点,使学生在整个播音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状态导向,这就是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就会被淘汰,在现今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几乎无处不在,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必须积极面对。这个真实的一线播音主持环境为将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感受和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作为电话广播最早参与者之一的2005级学生张剑同学,在2009年毕业前以电话广播为内容撰写的论文《电话广播——脱胎于传统的新媒体》(指导教师贾宁)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实践教学规律

2008年电话广播开办初期,是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专送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纸质报纸上选稿、修改、编辑,播音室直接读报纸稿件,事后保留音频和稿件。因为当时人员不固定,制度要求不明确,稿件和音频整理、保存不及时,多有流失。2009年起,新成立的声线传媒工作室健全了管理制度,同时播音稿件改为在网上电子报上下载稿件、编辑修改,播音以读屏形式实现,之后的设备更新也保证了电脑容量的提高,每天播音的电子稿件和电子音频都能做到分类保存、方便搜索。这些资料的保存,和其他专业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专业会诊、期末口试等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成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料。由于现在专业教学分散在不同播音室、演播室,课上的录音也缺乏整理,相比之下,电话广播的音频资料是最完整的。这也为其他专业课实训音频资料的管理提供了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计划将教学实践的所有电子设施用网络连接起来,分别建立音频和视频两个局域网,资料统一管理,分级别进入,资源共享,有些资料与互联网连接,社会共享,并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条件。这应该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电话广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设备不足,其中包括广播播出设备和剪辑设备、播音间空调设施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节目的设置更多与一线节目相融合,增加更多节目品种,使节目真实度和可听性更高,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将来到广播电视传媒部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 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吴缦,曹璐.新闻广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 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