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意向书十篇

时间:2023-03-20 01:52:41

战略合作意向书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1

合作意向书具有记载当事人双方合作意愿,作为进一步洽谈凭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战略合作意向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战略合作意向书1

甲方(融资方):

法定代表人:

住 所:

电 话:

乙方(债务人):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

电话:

签订地点:[ ]

签订日期:[ ]年[ ]月日

鉴于:

1、甲方是一家依法成立并合法存续的金融投资法人公司,具有丰富的融资实力和融资经验。

2、乙方是一家依法成立并合法存续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法人公司。其开发建设的[ ]项目(一期)位于,土地四至[ ]。该项目已投入

[ ]元,尚需[ ]元后续资金。 现就甲方负责为乙方所开发建设的[ ]项目后续资金募集事宜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第一条 合作项目名称

[ ]项目建设后续资金募集。甲方负责该项目后续建设资金的募集工作,乙方同意将该项目后续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全权授权甲方运行。

第二条 甲乙双方的声明与保证

1、甲乙双方已获得签署本意向书以及履行本意向书项下义务所必需的授权和批准。

2、在本意向书上签字的代表合法享有代表各方签署本意向书的权利,或已被正式授权代表各方签署本意向书。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依据[ ]项目后续建设资金的需求额度,自主选择资金募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发行债券、基金、股权投资等融资模式),并有权自行选择适格机构投资者。

2、为保证[ ]项目真实性和合法性,促成投资者投资意向,甲方有权自主选择项目小组成员,对该项目及乙方的法律及资产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乙方应为甲方的尽职调查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予以积极配合。

3、甲方有权对监督募资金用途进行监督,乙方应将募集资金专款用于

[ ]项目的建设。非经甲方同意,不得用于其他项目或缴付行政罚款等其他用途。

4、甲方应诚实信用地履行职责,积极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融资工作。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按甲方要求向甲方提供真实的、与尽职调查及开展容易活动有关的详尽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经营资质、公司章程、施工合同、开工建设手续、验资报告、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以及甲方需要的其他资料。

2、乙方保证向甲方提供的资料及所作陈述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乙方向甲方提供的资料如有变更应及时告知。

3、乙方应严格按照募集资金用途使用资金,并接受甲方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4、乙方排他性的,全权授权甲方负责[ ]项目建设资金募集工作,并向甲方出具书面授权。乙方不再授权其他机构进行该项目的资金募集工作。同时,乙方亦不得自行向其他投资者和个人进行该项目的融资活动。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甲方未履行本意向书约定的义务,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乙方未履行本意向书约定的义务,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违约方因违约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应向守约方赔偿损失。

第六条 变更、修改与终止

本意向书经各方协商一致,可以书面形式进行变更或修改、补充,任何变更或修改、补充均构成本意向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七条 保密义务

1、各方同意,对一方提供给他方的有关本意向书项下交易的所有重要信息及本意向书所含信息予以保密,除根据法律规定,需向相关司法、政府部门披露,以及向服务于本意向书项下交易并受保密协议约束的中介机构披露外,未经他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其他方披露此类信息。进行上述披露之前,披露方应通知另一方其拟进行披露及拟披露的内容。

2、未经他方的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本意向书有关交易情况向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披露或者发表声明。

3、甲乙双方可根据实际需求,另行签署《保密协议》作为本意向书的补充协议。

第八条 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1、本意向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凡因本意向书之订立、解释与履行所产生的全部争议,各方应在争议发生后首先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如任何争议不能在一方向他方书面通知后三十天之内以友好协商方式解决的,则可将争议提交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第九条 其他

1、该项目融资费用、支付时间及其他事项,甲乙双方以正式合同另行约定。

2、除另有约定外,各方指定本意向书载明的地址或住所为通讯及联系地址,并承诺在通讯及联系地址发生变更时,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其他方。

3、本意向书中的标题和业务名称仅为指代的方便而使用,不得用于对条款内容及当事方权利义务的解释。

4、本意向书一式份,甲方执份,乙方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意向书签署时,各当事人对协议的所有条款已经阅悉,且均无异议,并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条款的法律含义有准确无误的理解。

(以下无正文)

甲方:

日期:

乙方:

日期:

战略合作意向书2

纵连横是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策略,随着九江大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江西第二大城市的九江也将拉开商业竞争的战国时代。因此建立企业之间的商业战略联盟,对于为本企业谋求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紧跟‘3+1’战略的发展形势,同时也是为了您我的共同发展,拟发出关于建立合纵连横战略联盟的诚恳邀请。

所谓合纵,指的是具有一定业务互补性和产业链关系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结盟,他们相互之间以最优惠的条件对待对方。所谓连横,指的是若干同行之间的联合,即以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维护市场和开拓市场。“合纵连横”即通过结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功能完整的体系内,形成某种具有循环意义上的业务关系链。通过这种战略联盟使每个成员之间业务上相互帮助、市场上共同维护、信息上更加开放、信誉上更加诚信。联盟将为每个成员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公共关系平台。

该联合体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信息输入和输出平台,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机制,从而使成员之间产生强大的凝集力。为此,我们倡议筹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我们不但需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作为该联盟的协调机制,而且还需要一份会刊,为此,我们选择了《财富安邦》dm杂志作为该联盟的信息平台。作为我们的会刊,《财富安邦》会将使该联盟更加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的目的和宗旨将致力于:

1、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将以论坛的方式建立与政府和学术机构的良好关系。您和您的企业将能利用这个平台为自己开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2、会刊《财富安邦》将以活动和发行的方式建立与社区的良好关系,您和您的企业将能利用这个平台开创一个良好的社区营销渠道。

3、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将以服务的方式建立企业与广大结盟单位的咨询和帮助关系。我们将运筹和调动联盟内的智力和公共关系资源为您提供最贴心的帮助。我们将致力于成为合作单位的战略伙伴,为他们提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划和设计,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广告宣传和营销咨询服务。

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致力于建立一个拥有数千家以上的企业战略联合体,建立他们经营和服务的详细资料,为他们之间寻找到另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在这数千家企业中,我们又将提炼出数十家重点服务对象作为核心成员,他们将作为《财富安邦》(会刊)的理事单位参与该机构的组织和策划,最大限度地体现他们的利益。我们既要筹划建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也要筹划在各地组建分会。为此我们向您发出关于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会的诚恳邀请,并参与我们的联盟建设和联谊活动。如果你和我们有着这样得共同理念,请与我们联系。

战略合作意向书3

项目名称: 5G移动网塔顶放大器

甲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深圳市丰锐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同意以“深圳市丰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化基地。进行“移动通信5G网络塔顶放大器”的产业化实施,具体条款如下:

1、 甲乙双方同意将该项目技术作价人民币捌佰万元;由甲方及参与研发人员提供技术服务,乙方负责产品化及市场营销的实施。

2、 乙方每支付技术费人民币捌万元给甲方,将取得该项目的1%股权。乙方具体出资金额及控股比例,双方另行沟通并签订合作合同书。本合作意向以甲乙双方的合作合同书签订后同时生效。

3、 若乙方支付的技术费高于人民币肆佰万元,即乙方对该项目的控股比例高于51%,甲方不得对项目剩余作价比例进行再转让等处理;若乙方支付的技术费低于人民币壹佰陆拾万元,即乙方对该项目的控股比例低于20%,甲方有权独自继续对项目剩余作价比例进行再转让等处理。

4、 在合作意向书生效后,该项目所有知识产权属甲乙双方共同所有。甲方不得再对该项目的扩充版、升级版、变形版单独转让,且对该项目的核心及相关技术负有保密的义务,违约将追究法律责任。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技术专业项目成交协议书及技术转让合同

5、 甲乙双方将根据具体情况签署阶段性实施计划书。

6、 未尽事宜,双方将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文本分析

[分类号]G259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欧国家的图书馆就以战略规划为工具,审视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阐述社会使命和价值观,向政府与公众传达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尚不成熟,只有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规划化的战略规划实践。因此,全面系统地将战略规划作为一种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引入我国图书馆管理领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为一条捷径。本文以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寻其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研究的启示。

1 研究综述

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涉及。柯平等对国外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实例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一般过程与具体内容。于良芝列出1961~2005年的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如Stephens的抽样调研、Sutton的典型案例调研和一些图书馆的个案调研等。姜晓曦等、金瑛等选择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芬兰国家图书馆和多伦多公共图书馆四所公共图书馆进行分析指出,国家图书馆在外部环境定位时均意识到国家图书馆的运作环境是国际性的,在内部环境定位时都指出图书馆信息基础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性。余倩等选择24个国外战略规划样本进行体例分析,将战略规划文本体例归纳为核心体例构成、特色体例构成和个性体例构成三类。杨溢等通过对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文本分析,总结出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6个步骤。

当前研究,较重视国家图书馆和少数公共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缺乏除国家图书馆外的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

2 研究设计

研究基于以下的认识:大量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已证明,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体现一定的趋势特征。

2.1 概念界定

本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与战略规划文本,两者均与战略管理相关。

战略管理是指对特定组织战略的管理过程,是组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方法。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凸显图书馆核心价值为主旨,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与企业相比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所谓文本,为语言或意思表达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形式。本文将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界定为明确表示图书馆战略发展思想与行动计划的文字文件。

2.2 研究目标与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图书馆的类型、先进性、规模与影响力等因素,选取20份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制定特点和探讨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的启示。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3.1 战略规划样本情况

本文选取20个不同地区级别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样本(见表1)。样本级别的多样性为比较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范围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特点提供了可能。

时限分布显示(见图1),80%的样本以2~5年为期进行规划。2~5年的规划期属中短期规划,相对于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而言,能够及时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同时相对于1~2年的短期规划而言,有利于图书馆战略发展思路的平稳延续,同时节省战略规划制定成本,符合组织的管理效益。

3.2 战略规划制定主体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制定主体的确定是整个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基础,也是体现战略规划科学性与规范性的重要手段。由表1和图2可知,在明确注明制定主体的16个样本中,特定战略规划委员会制定战略规划占50%,图书馆董事会或委员会制定占37.5%,外聘机构或顾问占12.5%。战略规划制定已经从管理者个体意志逐步向集体意志转移。各馆根据自身的成本预算与成果预期选择合适的制定方式,战略规划注意吸纳主管部门、组织高级管理者、普通员工、用户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3.3 战略规划体例分析

体例是战略规划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系统的战略规划文本的组织结构样式。本文综合样本的实际情况,参考已有的研究,将分析的战略规划体例分为愿景、使命、目标、环境扫描、措施、指标、评价体系等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战略目标与措施是战略规划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形成了战略规划体例的核心区。愿景和使命是图书馆表述自身社会责任、组织存在意义的重要部分,超过55%的样本含有这两项,组成战略规划文本的重要体例区。价值陈述、环境扫描、评价体系、服务原则、组织自身发展介绍等内容在不同文本中具有涉及。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是必选与可选项的结合,所有体例构成因素已经相对成熟,形成固定内容。从个体图书馆层面考察,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项目较为平均,维持在3~5个左右,图书馆规模与战略规划体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3.4 战略规划内容构成分析

战略规划内容可以反映公共图书馆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也可以突出图书馆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轨迹。从表3可以看出,服务是图书馆共同关注的焦点,样本均用较大篇幅阐述自身服务理念、条件、对象、方式以及针对各种环境变化与组织发展目标而形成的服务革新。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与居民日常生活类资源建设成为85%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经费、技术设施、管理也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如何适度地筹划技术设备的发展成为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经费、管理等图书馆内容因素作为服务的保障被提及。除此之外,图书馆营销、图书馆对外宣传、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等也有所涉及。就个体图书馆而言,战略规划内容繁简与图书馆建设规模、服务用户的规模等因素有关。相对于社区图书馆,州立图书馆的战略内容更为丰富些。

3.5 战略规划运行保障分析

运行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与实现战略规划有用性的前提条件。根据文本内容的阐述以及相关战略规划理论的总结,可将战略规划的运行保障归纳为:良好的战略规划制定背景(经验保障)、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保障)、流畅的意见沟通机制(信息反馈保障)、丰富的资源与技术基础(资源保障)、可约束的法

律法规(法律保障)、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保障)、具有合作服务精神的工作人员队伍(员工保障)、有保证的资金投入(经费保障)以及其他等9个方面。

55.6%战略规划提到最多的保障工具是资源保障,已有的建筑、文献资源、网络技术资源成为战略规划制定的依据和实施的重要基础。次之是反馈沟通保障、管理保障、经验保障、监督和经费保障等。反馈沟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实现基础;美国的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有制定战略规划的传统,因此累积起来的经验对于战略规划的实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规划的财务来源主要来自基金会、政府投入、社区捐赠等,经费的投入使战略规划具有推行的物质基础。法律保障和员工保障也在一定范围内被利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①战略规划保障方式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几种方式共同保障战略规划的实施;②不同规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保障形式有所差异,州立图书馆强调资源保障和管理保障,而郡县图书馆则更青睐监督保障与沟通保障,强调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4 对我国的启示

4.1 重视战略规划的编制

美国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历史传统表明,战略规划作为一种简单而适用的管理工具,为管理者快速准确决策提供帮助,也成为图书馆向公众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宣传自身价值,获取经费投入、社会捐赠的重要手段。在追求成效的发展环境下,图书馆只有积极自我营销,才能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支持,在公共资源竞争中获取最优发展资源;同时,大量战略文本内容的重复性表明,战略规划具有较大共性,制定战略规划能够帮助决策者简化复杂问题的处理程序。因此,应从科学借鉴的角度,研究国外战略规划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培养战略思维,重视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图书馆科学战略决策体系。

4.2 组建团队制定战略规划

数据表明,群体代替个体制定战略规划已成为大势所趋。相对于馆长等领导层的个体或者单一成份的战略工作团队制定战略决策而言,多成份的制定主体对环境的把握更加系统而客观。组建特定的战略规划团队已成为美国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参与人员,如东海岸地区图书馆组建了图书馆委员会,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公众等组成的战略规划组;奥兰治湾公共图书馆组成公众、图书馆委员会、职工代表为主的团队;卡内基公共图书馆成立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商人、律师、公务员、学生、教师、退休人员、义工、图书馆董事会成员、图书馆馆长等在内的15个人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吸纳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利益相关人参与组建战略规划制定团队,有利于兼顾各类战略规划受益者的利益,丰富规划内容,拓宽其辐射的范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我国聘请外部商业公司或者专业机构进行战略规划的时机尚不成熟,单一领导负责制的模式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借鉴美国经验,设置专门的团队制定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应注意:①战略规划团队人员构成宜多样化,鼓励用户的参与。当前,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类文件过程中,常采取“部门计划+领导意志”的方式,还未直接关注用户的意见,而美国的经验是更重视服务受众的参与,战略规划团队人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即使不建立专门团队,也会以各种方式实现用户参与。②团队以项目形式存在为宜。经费一直是各馆的难题,设置专门的战略管理部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人员编制配给,当前条件下时机并未成熟。因此,可从各部门抽取一定人员与外部人员形成临时项目组,既能满足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全面性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图书馆实际困难。

4.3 完善战略规划体例

体例是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经过长期发展,在各相关行业委员会的管理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已形成较固定的格式。在吸收企业战略管理经验与自身探索中,战略目标、具体措施等为核心,使命、愿景成为重要内容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例已被多数图书馆所接受。核心价值观、组织历史与文化、成绩总结、服务承诺、评估指标等内容,作为可选项目,在不同战略规划文本中也有体现。结合实际,我国的战略规划也应逐步明确体例构成,以固定的格式促进战略规划文本的标准化。可建立以必选体例(也可称核心体例)和可选体例(也可称特色体例)相结合的模式。必选体例可包括:愿景、已有成绩、环境分析、目标、行动措施、已有成绩、实施保障等,可选体例可包括:成功关键因素、财务状况、战略评估方式等。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搭配,既保持标准化也具有个性化。

4.4 丰富战略规划内容

战略规划内容与体例常被混淆,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战略规划内容框架的描述也从体例角度说明,如盛小平认为,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至少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体系、战略5部分。战略规划内容应主要从图书馆业务的角度,将涉及的明确未来发展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上文统计中,服务、资源、财务状况、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环境分析等均为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战略管理内容随着环境变化及发展需求转移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体系结构。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战略规划的内容,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兼顾主体的情况下,可细节化处理部分内容,增添战略规划文本的可操作性。

4.5 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

成功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系一定是战略方向、战术执行与战略规划保障三者集合的产物。战略规划保障是将战略决策转化为战略目标成果的基础。战略规划如无明确的执行保障方式极可能导致其缺乏执行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最终被束之高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文本中开始注意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以资源、管理、监督、信息反馈等方式为主的战略规划保障方式已经得到美国图书馆界的认可和推广。马特洛马赫县图书馆战略文本指出,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是图书馆在2006~2010年问的每年经费预算和计划下产生的,图书馆领导对战略规划的实现负有主要责任,县议员作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的评定者和图书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者,在政策支持和图书馆发展指导上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顾问委员会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对战略规划实施具有规范作用,其他图书馆合作组织对战略规划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有力的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4.6 强化战略规划评估监督体系

制定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执行需要监督,价值的体现需要合理的评估体现。部分样本图书馆已同时制定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但还需要独立于文本外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务实的评价标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易用简便的评价方法,促进战略规划的完善。具体而言,首先,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文本评价和执行阶段性评价为主进行规范化评估;其次,形成多评价主体的层次化评价体系,自身评价与外部机构的定期评价相结合,消除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盲点。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3

关键词:战略;管理思想;图书馆;应用

一、地方图书馆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一)地方图书馆战略管理

"战略"这个词是起源于古代的军事理论,但是战略管理是来自于现代的企业的管理。在1962年的时候,著名的企业史学家之一钱得勒在他的非常经典的作品中《战略与结构》中就就战略、战略和结构的关系等一些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叙述,但是安索夫却在以后分别的四年中对战略管理等一系列的进行了一些论述,所以。安索夫被学者们称之为战略管理的鼻祖。而地方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指的是地方的图书馆战略的管理者干涉下要是实现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平衡,实现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具体的职能,其中有对战略进行一定的领导,还要对其环境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是对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进行控制和评价。

(二)地方图书馆战略规划

在《图书馆管理者战略规划》这本书出版以后,Harwell和柯平等先后的有一些拓展性的研究针对于图书馆的战略。战略规划又称之为战略或者战略性的计划,因为它的特性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覆盖的面也非常的大,所以凭这两点就可以把它和日常性的具体的计划区分开,它既是战略管理的基础也是战略管理的桥梁。地方的图书馆的战略计划,就是战略的管理层要先对图书馆的所以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配合地方发展的规划,来对地方的图书馆进行长期的行动的方案,它的特点有:1.有界性。战略规划的制定不具有随意性,它必须要根据图书馆的组织理念愿景和使命等等为界限。图书馆的组织理念有两部分,分别是价值理念和行为理念,价值理念就是地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的主张,这也是对实现自己本身的使命和愿景的进行的系统科学的理解,也是全体馆员应该去信奉和实行的信念,这样能够很充分的体现全体的馆员的价值的需求。但是行为理念就是指图书馆处理和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一些行为和准则。2.协同性。地方的图书馆就像组织一样是一个协同的体系。地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协同行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战略规划和战术的计划、具体的计划相匹配,任务和目标能够从上至下的逐层进行分解,但由下而上就进行支撑,使不同的层次计划可以纵向的进行协同;本期的战略规划和前后的相协同,使横向战略规划之间可以很连续和一致;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相协同可以使整体的战略管理工作更加的有效;图书馆的战略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相协同就可以促进地方实现总体的长远目标。只有经过相互的协同,才能体现出图书馆的组织能力,使图书馆的组织能力相较于个别的馆员能力差距是很大的。但如果协同不好,图书馆的组织能力就会很差;如果不存在协同,就不会存在图书馆的组织了。3.动态稳定性。坦白说战略规划是长期进行的,一般是在3年以上的,主要就是确定图书馆朝什么方向进行发展,但是它的目标、方式和路径等就是比较模糊,但是也可以使以后的战略规划进行一些调整,因为图书馆的内外环境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所以这种长期的计划不仅要保持稳定还要与内外的环境相结合,来进行不断地改进,以此来实现环境、能力和战略的一致性。

二、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进行战略管理的有关研究时,主流学派提出的相关理论有很明显的缺点,但是非主流的研究学派就没有研究出来,这对战略管理提出的科学的理论基础是非常不利的,会使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阻止。现在很多的企业的战略思维都很机械,模式,他们没有重视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所以,每个企业都应该进行培训,使内部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的能力能够得以提高,还可以引入到工作团队中一些优秀的员工,使管理企业的资金可以很好的被管理,并且实现战略的管理。

三、战略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一)不同层次图书馆所进行的战略管理

1.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战略也是其发展的战略的总刚领,它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的图书馆的整体的事业发展环境来进行的,主要是想能够很好的掌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以此来制定战略的总目标和措施,成为各个地区和单位的图书馆的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图书馆在各个领域中的战略运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2.省、市地区图书馆战略。各个省市的图书馆在国家图书馆的事业战略指导下会根据其地区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来对图书馆的战略计划进行制定,确定地区的图书馆的总体战略目标,还有其战略的重点、阶段和主要的措施,体现出国家战略图书馆的事业的战略,能够很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3.单位图书馆战略。有学校、事业单位、军队等图书馆,根据其具有的性质和用户的类型等多个方面来确定图书馆的战略,主要是发挥图书馆具体的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体现出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二)图书馆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形成。笔者觉得,图书馆的战略形成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管理者,他们促进要有战略的意图还要实行。这是图书馆战略管理存在的根本,没有战略意图,下面几项也没有办法实行。2.战略选择。图书馆战略的选择包括对战略方案的制定、评估和选择。图书馆要集思广益选择出最好的战略,而且战略要以用户为中心,要对未来的用户群和他们的需求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查;可持续发展也有关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人力和物质资源。3.战略实施。把制定的战略进行实施需要进行的一些活动称之为战略实施。这个阶段不仅要对图书馆的管理者的领导与指挥进行加强,积极的注意各个部门的实践的情况,还要积极的对图书馆的员工进行培育,让他们具有能够执行战略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对图书馆可以产生的外界因素进行关注。

四、案例介绍

(一)国外案例介绍

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曾经有一个战略规划是在2016~2020,其主要是对国会图书馆可以为国会、政府和美国的公民提供服务的目标。从很多部分进行描述,其中有愿景、价值、核心能力、使命和战略的目标。1.愿景。美国和世界知识记录的第一管家就是国会的图书馆,它作为一座桥梁使我们通向未来。还要为国会提供一些服务。2.使命。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来向向国会、联邦政府和美国的公民提供一些很好的知识促进他们的智力和创造的激情。3.价值。图书馆的在进行它的使命和目标时它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1)遵守麦迪逊总统的信念,一个民主的社会一定要过得精准真实的信息;(2)加强国人的识字能力,使其成为国家的发展繁荣的最重要的资产;(3)要使每个人得到公平的对待,一定要制定一个透明、开放、民主的决策。4.核心能力。图书馆的在进行它的使命和目标时它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1)遵守麦迪逊总统的信念,一个民主的社会一定要过得精准真实的信息;(2)加强国人的识字能力,使其成为国家的发展繁荣的最重要的资产;(3)要使每个人得到公平的对待,一定要制定一个透明、开放、民主的决策。

(二)国内案例介绍

国内的战略规划的文本,我们主要是以图书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例子。这个文本从十五个大的方面对国家图书馆“十二五”期间的规划进行说明:使图书馆的能够快速的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传言出国家图书馆发展的新的局面;使国家的资源总库进行建设和丰富,使文献信息的的提供得到保证;国家文献的资源总条目也需要进行建设,这样能很好的对资源进行整合;要努力的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进行实施,对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水平进行一定的提升;注重并加强科研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提供理论和技术来支持事业的发展;要积极的发现人才并扩充人才的队伍,以此来不仅事业的发展;加强业界的各种交流与合作,使行业的影响增大;要对管理和运行建立良好的机制,并对事业发展环境进行营造;增强党的领导性,使其能够很好的保障事业的发展,还有促进工会对群众组织。根据这个规划,国家的图书馆在新的环境对图书馆的很多方面的发展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解释,这也对其他的图书馆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五、结语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战略的规划必须要有长远性,而进行实施时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一般我们都会把目光放远,但是却忽略了当下,所以有时候会失败。但是无论是战略的规划还是实施,馆长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可以取代,它是领导着地方的图书馆,馆长首先要对战略规划进行制定,还要推动战略的实施,要首先发起战略的变革,还要协调图书馆和学校、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它必须要有远见,还有有改革和正直的品行,要拥有很多的能力,如对未来环境有一个预测,要善于发现机会,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能够很好的处理危机等,要能够很好掌握图书馆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有远见,还要注重眼前,能够妥善的处理图书馆的事宜,并能对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很好的进行提升,使图书馆战略规划很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湘穗.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地方,2014.

[2]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地方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地方,2014.

[3]孙晶.基于人本思想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黑龙江地方,2014.

[4]王润生.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管理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22:144-145.

[5]焦娜.人本管理思想在地方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13:227.

[6]汤晓玲.试论战略管理思想在地方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8:188-189.

[7]郑淑萍.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学园,2014,26:56.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4

指出网络化、信息化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转型是城市图书馆适应新生存环境的重要出路。以东莞图书馆的具体做法为例,分析城市图书馆管理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城市图书馆 管理转型 东莞图书馆 战略管理 流程管理 绩效管理

1 城市图书馆面临的网络信息环境

1.1 信息化浪潮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入,新概念、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信息与文献量的急剧膨胀导致社会由信息稀缺进入到信息过剩阶段,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多样化[1]。“信息爆炸”一方面使得消除“信息鸿沟”(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成为时下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也使信息获取、信息查找、信息利用等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能。这两方面的问题给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生机。

1.2 网络化冲击

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不断发达,造就了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颖、多样、生动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网络在信息资源获取效率、便捷程度、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远离图书馆而转向网络。如何提升服务以吸引人们重新走进图书馆,从网民回归读者,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由此,城市图书馆需要在战略规划、内部运营、绩效评估等方面做出改变,以顺应新的情况与要求。

2 城市图书馆管理转型的思路

2.1 事业发展从分散走向整合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在深刻改变信息交互方式的同时,也促使公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程度不断提高。城市里的不同层级、不同形态的图书馆,共同构成了社会的知识传播系统,成为居民阅读学习、知识交流、信息交互的重要空间。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整合发展成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思路。从分散走向整合,从以往的各自为营走向整体协同,有助于使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形成合力,在经济、文化活动高度集中和相对发达的城市范围内寻求更好的生长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2.2 业务运营注重流程管理思维

网络和信息时代下,信息的数字化和交互性、数字阅读的出现和普及、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都在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固守旧有的业务流程,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必然低下,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读者需求。因此,面临外部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运营管理的变革也成为图书馆管理转型的当务之急。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对图书馆内部运营、工作流程、业务操作等进行重新设计、组合、调整、外包,能有效提高图书馆内部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图书馆工作系统的对外服务效能。

2.3 读者服务着眼质量和绩效

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转型,应该从关注服务数量转变为关注服务质量,从关注服务效果转变为关注服务绩效,这也应该是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之一。关注服务质量,要求我们考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评价,如满意度、忠诚度等,将这些作为图书馆提升服务管理的着眼点。关注服务绩效,则要求我们对服务的时间、周期、成本、速度、效率等全面进行关注,着眼于服务管理在这些方面的改进点,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绩效。

3 管理转型:助推东莞图书馆创新成长

3.1 用战略管理谋划事业发展

3.1.1 分析外部环境及自身能力,把握东莞图书馆事业发展机遇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strategos,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2]。战略管理即对战略进行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的内容。进入21世纪,图书馆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既包括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视、城市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也包括有信息网络和文化科技方面的应用、社会及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等。新的发展环境孕育着良好的生存机遇,也给众多和东莞图书馆类似的城市图书馆带来了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挑战。东莞图书馆一方面认真分析了新世纪图书馆发展面临的这些良好外部环境,了解现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另一方面从组织内部重新审视自身条件,包括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人财物等资源的现状以及战略能力等,由此认清东莞图书馆事业在新机遇和挑战中具备的优势及劣势。2002年,经过近一年的思索和研讨,东莞图书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确定了“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体现知识交互理念、融合传统图书馆功能的现代城市中心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定位以及“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市民终身教育的学校、东莞地方文献的宝库、地区图书馆(室)的中枢、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的具体功能定位[3],这是战略制定方面的高瞻远瞩。在具体的战略展开与落实方面,东莞图书馆制定了《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0)》[4],明确点(新馆)、面(地区图书馆体系)结合的事业铺开模式,大力推进总馆加分馆的事业管理体制,以技术为依托,构建与东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区图书馆网络[5],这是战略实施方面的布局谋篇。表面看来,东莞图书馆似乎没有采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以及PEST、波特五力分析等分析模型,但仔细来看,东莞图书馆谋划事业发展的过程,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这些思路和做法其实一致。

3.1.2 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及目标,逐层分解与展开战略

企业战略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对于东莞图书馆来说,宏观的新馆发展就是组织的总体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业务战略属于二级战略,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整体业务规划与实施方面;职能战略则主要涉及图书馆各职能部室的工作展开与落实。

在业务战略方面,东莞图书馆的做法主要包括:一是总分馆战略,借鉴连锁超市和连锁酒店的做法,通过规范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凸显特色、共享资源[6],既大力发展“加盟连锁”的分馆(镇、村分馆),也探索建设“直营连锁”的分馆(少儿分馆),逐步铺开总分馆建设;二是特色化战略,通过粤剧馆、漫画馆等专题馆的建设以及东莞动漫节、市民学习网等品牌服务的打造,构筑东莞图书馆在文献服务、阅读推广、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及优势;三是主题年战略,每年定一个主题(2003培训年、2004基础年、2005服务年、2006活动年、2007管理年、2008规范年、2009研究年、2010微笑年),每年围绕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谋求业务的突破和发展。

在职能战略方面,东莞图书馆的做法主要有:整合形象推广战略――聘请专业公司设计VI标识,进行图书馆形象宣传和推广;细分服务战略――细分不同读者群体,创新开展流动图书服务、自助借阅服务、专题文献服务、送书上门服务、视障人士服务等,满足各类市民读者需求;人才梯队发展战略――通过公开招聘、培训培养、专家聘请、师带徒、项目研究等方式建设富有创新力和生机活力、符合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结构;合作研究战略――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系统(Interlib),依托科技支撑图书馆事业整体协同发展。

3.2 用流程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3.2.1 以读者为本重新设计流程

ISO9001:2000中对流程的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以读者为中心,这应该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为此,与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相比,新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需要从“以文献流为核心”向“以服务流为核心”转型重组。这就需要图书馆围绕本馆的核心服务、重点服务、特色服务来重新考虑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这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怎样设计才合理有效?东莞图书馆认真分析新世纪图书馆在读者需要、工作内容、业务管理、服务效能这四大方面的发展变化,实现了工作中心由书到人的转变:针对读者需要的变化――休闲交互求知,通过明亮通透舒适的环境和增加交流活动来满足;针对工作内容的变化――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并重,通过建设复合图书馆来满足;针对业务管理的变化――以内容为主、突破载体分隔,通过创设主题图书馆和专题区来满足;针对服务效能的变化――追求区域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通过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和集群化管理来满足[7]。整体业务流程也从传统的直线型流程(采―分―编―典―流)向新型的复合型流程(空间营造・资源建设・体系构建・风尚培育――读者服务)转型变革,如图1所示:

图1 以读者为本重新设计图书馆业务流程

3.2.2 部室及业务因应调整,以适应新流程需要

部室重组。以馆藏丰富闻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2012年正式公布了机构重组方案,部分岗位的职责将变化,部分岗位将不复存在[8]。流程的重组势必涉及到部室、职能及岗位的重新设置。东莞图书馆为了适应新的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需求,对部室设置及职能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如2002年新设新馆规划办,统筹新馆建设各项前期工作;2003年设立读者服务部,统筹读者宣传、读者活动、读者意见处理等工作;2005年9月新馆顺利开馆后,2006年初便将新馆规划办改组为业务部,转向负责全馆业务研究组织工作;2008年将数字资源的采访和建设职能由网络部归并入采编部,由采编部负责全馆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整合建设工作;2011年为适应新环境下“城市图书馆从文献信息中心向市民学习中心转变”的发展趋势,在5月份东莞学习中心开通试运营后,即新设了学习中心推进部,专门负责学习中心的建设、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

业务外包。除了部室重组之外,业务外包也是流程管理的重要举措。东莞图书馆通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审视,将那些需要自己承担的――予以保留,将那些可以分出去的――予以外包,通过业务外包来系统提升业务工作效率,以求更好地适应新流程的需求。如学习国外先进图书馆的做法,将图书编目和加工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承担,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图书从采购到馆至上架的时间,使出版的新书能够更快地与读者见面,大大提高了图书借阅率。又如将图书馆ATM的图书物流配送、技术维护等工作统一外包给生产厂家,不仅大大减少了本馆的资源投入,而且图书自助借阅服务的水平也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此外,将图书排架工作外包给物业公司辅助工来做,也大大提高了书库管理的效率。

3.3 用绩效管理提升工作与服务水平

3.3.1 确定工作目标

东莞图书馆根据全馆战略目标及每一年的主题年重点,要求各部门年初即策划本部门的主题年项目和重点工作,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并明确工作进度、完成时间、达到的目标等,然后由馆领导审核,最终形成《部门目标责任制计划书》,各部门对照实施,馆领导据此督导。

3.3.2 完善绩效考核

在对照《部门目标责任制计划书》进行部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东莞图书馆还针对提升日常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方面,如统一的着装、文明的用语、被投诉的次数等,细化成考核指标,制定了《全员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加减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将文明服务之星评选、业务能手竞赛等作为绩效考核的补充手段,促进工作与服务水平的提升。每次考核的结果,都会通过OA系统在全馆范围进行通报。

3.3.3 激励、沟通与改进

对于绩效评估的结果,东莞图书馆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①绩效奖惩,如员工绩效奖金的分配、年终考核评比等;②绩效提升,主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业务培训学习以及绩效改善计划等手段来实现。

4 问题及思考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5

增强四个意识  把握战略重点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

推进五华监狱工作转型跨越

(一)

----2016年云南省司法行政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中央党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体会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准确把握和抓好发展战略重点

(一)切实深刻认识“四个意识”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历史大变革的前沿,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实现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关系呈现新格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建设步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充满新期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是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党对监狱工作绝对领导,保证监狱工作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关键,是把握发展战略重点,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决胜“十三五”的致胜法宝。

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就是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鉴别力、判断力和政治定力,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要对党绝对忠诚,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坚定理想信念,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觉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牢牢把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要增强大局意识。纵观天下,俯看脚下,增长才干,善于运用全局的视角、战略的眼光观察和处理问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进工作,努力做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透、做得更好。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大局具有根本性、趋势性、决定性等特征,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孤立和静止地看问题,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在深入思考中认识大局,在明确定位中服务大局。与大局意识相伴的是党性和纪律,要在摆正位置中维护大局,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要把增强大局意识作为思想观念不断强化,作为党性锻炼常炼常新,作为精神境界不断提升,作为工作能力不断培养,作为政治纪律严格执行。

三要增强核心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可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波澜壮阔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显著的成效。邓小平同志曾说,在“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增强核心意识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不懈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时时处处尽心尽力、分忧尽责,通过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把党对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厅局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四要增强看齐意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我们党的战斗力,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很重要的就是要增强“看齐意识”。要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省委、厅局党委看齐,向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全省监狱工作会议精神看齐。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整齐有序所展示的是纪律性,是高素质,是高效率,是管理水平,是驾驭能力。我们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经常用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对表,经常用上级的要求照照镜,经常根据新部署新任务调整步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二)准确把握和抓好发展战略重点,积极主动抓好改革落实工作

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抓准、抓住、抓好战略重点,是保证“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获得全胜的关键。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做到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把握战略重点和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于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通过抓好发展战略重点带动发展全局,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新成效。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6

论文摘要:在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重视发挥战略营销在市场拓展中的作用。本文从文化营销、资源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方面,阐述了实施战略营销必须建立在战略性营梢观念的基拙上,以竞争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立足出版社内部核心流程再造和外部战略联盟的建立,形成读者价值让渡系统,以营梢能力培育获得营销优势,进而实现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期的《2009年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监测报告》的数据来看:2009年上半年在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中共有82万种图书发生动销,零售市场增长率仅为5.43%,和去年同期基本相当。这表明目前的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走过了成长期,渐渐进人了成熟期,图书市场增速放缓。

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内需仍然没有被充分拉动,一方面是中国书业改革进程加快,出版竞争激烈程度在各个层次上都在加剧。书业内的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不仅在战略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在战术与策略上的套路也基本相近。许多出版机构在出书方向、出书品种等方面选择的相近,使得目前书业中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在产品上,快速扩张的图书品种规模中出现了大量的雷同书,使得图书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此外,销售渠道建设创新不足同样加剧了书业的竞争。大量的库存积压对于出版社或者书店而言都是巨大的压力。

那么,出版社靠什么逆风飞扬,靠什么高速发展呢?战略营销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一、战略营销:一种新的营销理念

战略营销是从出版社战略的高度,建立在出版社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的基础之上,寻求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谋求出版社持续竞争优势的经营理念和决策方法;有效整合出版资源,并站在出版社战略的制高点上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的营销思想、手段和模式。

出版社的战略营销模式,就是出版社的营销战略与发展模式。以读者为核心,在深人透析他们购书需求和动机的基础上,从读者的细分人手,有效进行读者的聚焦,最终实现增值效应,并据此最大限度地实现并提升出版社存在的价值。

从根本上讲,战略营销是出版社根据新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及其组合在市场中的变革与突破。从这个层面来看,战略营销模式始终贯穿于图书从诞生到退市的全过程。

图书战略营销模式控制重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①图书市场消费者调查与分析

②确立图书市场的市场目标与竞争品牌

③图书定位与规划,确定成本控制指标

④新书与市场预热

⑤读者消费热情激发与引导

⑥图书营销氛围营造与市场持续推广

⑦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与客户价值提升

二、出版社战略营销的四种基本路径

目前,战略营销已经成为世界市场营销的一种发展趋势。它以获取竞争优势为导向,既要注重客户,更要注重竞争者,还要关注客户情感。目前世界范围内盛行的文化营销、资源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均可以认为是战略营销的具体执行形式。

1.文化营梢形成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具有个性的出版社文化是培育市场认同度,形成出版社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要把文化与营销紧密相连,首先要创建优秀的出版社营销团队,由营销团队把出版社文化渗透到读者心中,让出版社文化为营销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推动营销目标的实现。

创建优秀的营销团队,一是要在全体员工中进行职业化培训,推行员工行为规范,打造一个有素质、有追求、讲诚信,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职业化营销团队形象。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渗透目标文化。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点评每月、每季度的经营状况,褒奖先进,指点后进,结合出版社内外市场形势,分析说理,传递目标压力,激发动力,营造与全体员工同呼吸、共命运,不达目标誓不休的营销氛围,为全体营销将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整个营销团队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克难奋进的精神。最终以精神文化建设达成营销团队的共识;以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即责任意识、科学态度、品德修养;以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出版社特色的营销文化。

其次要利用持之以恒的对外媒体宣传,树立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利用新书、行业会议、大型书展、书评书介等手段,增强营销文化的影响力;让出版社营销文化元素赢得市场和客户对出版社的信任和接受,以文化力提升营销力,从而把出版社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经销商和读者,以达到价值观念的共振,产生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消费情感,认同出版社及其出版的图书。出版社应以读者为导向,通过文化营销突破与客户单纯的交易关系,使读者满意度最大化,增强出版社市场竞争力,为谋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资源营销整合有限的可利用资源,调控全社会无限的资源。

出版社在进行资源营销过程中,其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资源。资本资源转化成了市场资源,或将市场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通过资源营销构建出版社内部核心流程和外部供应链战略体系,形成市场竞争力。

(1)出版社内部通过核心营销流程的重组,打破营销职能疆界,实现营销一体化,让所有部门都为读者创造价值服务。

(2)通过外部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如与图书工作室合作,出版具有竞争力的图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培育读者的忠诚感。同时通过主动服务模式将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拓展能力向战略合作伙伴输出,使出版社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始终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3)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对全球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也为出版社带来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数字出版的机遇。特别是在专业出版以及教育出版领域,利用专业出版在线平台,合作出版学术专著、在线课程、在线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虚拟的体验性材料,如情景模拟、教学实验室、做游戏学习等。出版社通过网络资源的运用,既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又能促进成本一收益格局的优化。

3.通过服务营销保证交易关系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

出版社的服务营销主要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其本质是研究如何利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工具促进图书的交换,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出版社的长远发展。

在图书产品高度相似的前提下,图书差异化的服务显得尤其重要。建立不同的业务流程、服务体验、质保范围、网点功能以及渠道布局有助于出版社区别于竟争对手并提高客户忠诚度。

教材图书营销活动中的主要差异化竞争表现为新版驱动市场、课件服务、免费培训、与教学平台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技术支持服务等。除了深入院系搜集授课教师信息、建立样书架之类的校园巡展活动外,服务营销中还可以利用网络即时交流工具、电话中心、BBS、电子邮件等立体化、全方位地为一线教师和读者服务。

非教材图书营销活动中,出版社可以通过为客户提供优惠的信用政策,组织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研讨合作共赢的发展策略等各种形式提供服务,如采取为客户及时提供详尽的新书和重点图书信息,与经销商联合组织作者签名售书活动等方式,使客户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出版企业的认可,体会到出版企业对自己的真诚关切,很自然地将自己融人出版企业之内,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出版企业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以往出版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单纯的商品买卖关系升华成休戚相关的合作伙伴和情感友谊关系。这种效果是实施价格战策略根本无法实现的。美国学者研究表明:每增加5%的忠诚客户,企业至少会增加25%的盈利空间。这充分说明,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出版社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出版社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通过服务营销能够保证交易关系持续不断地进行,能够保证出版社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通过关系营稍谋求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关系营销分为三个层次:①一级关系营销。出版社通过价格和其他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客户与出版社建立长期交易关系。如对那些频繁购买以及按稳定数量进行购买的客户给予财务奖励的营销计划;②二级关系营销。当出版社不仅用财务上的价值让渡吸引顾客,而是尽量了解单个客户的需要和愿望,提供并使服务个性化和人格化,来增加出版社与客户的社会联系时,就进人二级关系营销。③三级关系营销。是使出版社和客户互相依赖对方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在存在专用性资产和重复交易的条件下,一方放弃关系将会付出转移成本,关系的维持具有价值,从而形成“双边锁定”。良好的结构性关系将提高客户转向竞争者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将增加客户脱离竞争者而转向本出版社的利益。

关系营销认为,一级关系营销是低层次的,尽管这种方式对客户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却很难创造持久的客户关系,因为竞争对手很快就会模仿从而失去优势。三级关系营销是高层次的,因为关系营销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是营销哲学,双方的关系是互惠、稳定的,给双方带来长期的价值,可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二级关系营销是界于两者之间的层次。

出版社关系营销的具体表现:

(1)教师群体的关系营销。

出版社以教师为主体,以“研讨会”、建立教学服务平台等营销方式,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界专家、承办院校形成长期合作、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二级营销关系,积蓄人脉。

(2)终端团购客户的关系营销。

院校图书馆、资料室及科研院所的藏书部门是学术著作的主要团购客户,它们有专门的购书经费,每年需完成一定的采购任务。因此,出版社应注意与这些部门搞好关系、建立业务联系。出版社介人馆配市场范围越大,出版社受益越多。

(3)经销商的关系营销。

对于经销商,要在不断加强营销合作的基础上,注重维系友谊,加深情感。同时更要大力加强新渠道的开发与建设,结识和发展更多的新客户,加强与他们的了解与合作,在合作中增进友谊,在共同应对市场竞争中建立情感。对优秀经销商,尽量达到三级营销的层次。只要我们建立一支庞大的忠诚客户队伍,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也不管竞争对手发起的攻势如何猛烈,出版社都将会与忠诚的客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共同应对,直至取得胜利。

出版社与社会同步发展才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交易营销基础上的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建立出版社的利益关系网络,以完成战略营销的任务。其关键是通过稳定的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进而发展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互惠关系。包括内部员工、竞争者、合作者、社区、新闻媒体、政府、金融机构等,正确处理与这些个人及组织的关系是出版社战略营销的核心,也是出版社成功的关键。

三、结束语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全面推进,出版社市场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其市场营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战略营销是应对市场经济新变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出版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想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获取优势地位,实施战略营销已成为出版社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7

关键词: CS战略 高职院校 图书馆建设

CS战略是以顾客为中心的顾客满意战略,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整体经营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导入CS战略,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新思考和新的服务理念,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相融合,同时渗入整体经营管理理念,从而达到异曲同工、锦上添花的效果。

1.CS战略导入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着眼点

将CS战略导入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必须明确顾客主要是指读者和内部员工(馆员),且主要考量的是读者和馆员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其服务内涵,形成效益倍增的管理系统。也就是建立一个基于读者满意(Reader Satisfactory,RS)和馆员满意(Librarian Satisfactory,LS)的“双满意”组织管理新模式,促进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两个着眼点进行分述:

1.1以读者为中心,让读者满意。

读者满意,必先确立“读者是上帝”的观念,以读者为中心,坚持“读者第一”的原则。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读者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合理满足读者的需求至关重要。读者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服务工作追求的核心,也是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

1.2以馆员为中心,让馆员满意。

读者的满意度是由馆员的满意度决定的。因为只有馆员满意了才会奉献高效的服务,才会产生满意的读者。让馆员满意,就要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思想。“你希望员工怎样对待顾客,你就怎样对待员工”;“如果你不直接为顾客服务,那么,你最好为那些直接给顾客提供服务的人提供优质服务”。这在企业界广为流传,显然,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同样适用。图书馆要求馆员把读者的需求和满意放在第一位,让读者享受“做上帝”的惬意,那么也应让馆员同样享受“做上帝”的滋味。不言而喻,图书馆必须以馆员为中心,满足馆员求知、发挥才能、享受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关心、爱护馆员,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激发馆员的奉献精神,树立馆员的自尊心。因为,他们是图书馆建设中的主力军,没有敬业的馆员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服务,现代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读者满意只能是空话。

综上所述,读者的满意靠馆员创造,而读者满意度的提高又会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职业地位和经费投入的改善,进一步为馆员满意度的提高创造条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图书馆不断发展。因此,在图书馆建设中导入CS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借鉴CS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借鉴CS战略,必须明确其内涵核心是“读者是上帝”,且“馆员也是上帝”的观点和思想。笔者从“以人为本”是关键,坚定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就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提出如下措施。

2.1基于CS战略,搞好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是关键。

2.1.1“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建设中,要做到依靠馆员、培养馆员、关心馆员、激励馆员。满足馆员求知、求学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和享受权利的需求。组织各种富有人情味的活动,调动馆员的积极性,激发馆员的奉献精神。要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根本上取决于馆员的素质、敬业精神,以及馆员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1.2运用“体贴”理念。图书馆应尊重、信任馆员,关心、爱护馆员,站在馆员的角度上为馆员着想,帮助馆员规划职业生涯,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合理解决所谓自身工作平淡而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进一步发展提高自己的动力与方向等问题,为馆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使馆员心情愉悦地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2.1.3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应倡导和培养馆员学习、进取的精神,加大对馆员的业务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并抓紧抓实馆员的继续教育,坚持以在职培训和脱岗培训相结合,并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制,更新馆员的知识结构。加强对馆员智力开发、文献开发、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挖掘馆员的知识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馆员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采纳,并奖励建议人,从物质和精神上激发馆员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意识。

2.1.4建立竞争考评机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以及读者考评机制,加对馆员的考核和评估,使他们都有一个可预见的未来,形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全力投入图书馆建设中。

2.1.5给予适当权利,增强馆员责任感。“通达权变”授予馆员一定的决策权利,增强馆员的责任感,提高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服务过程中,为确保读者满意,应允许并支持馆员就每一个读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服务策略。此外,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使馆员在图书馆的决策、规划、发展中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加强双向沟通,消除馆员与馆员之间的障碍、馆员与馆领导之间的隔膜,增强全馆成员的主人翁意识,通力合作共同搞好图书馆建设。

2.2基于CS战略,应当坚定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1坚持“质量第一”。图书馆应依赖于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依赖于读者对它的认可程度,使读者满意、吸引并留住读者,对质量实行全面承诺,建设好图书馆。为此,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从馆领导到每位馆员都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把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及工作的出发点。图书馆的每个部门、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最终保证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应把服务作为自己的“品牌”,让读者满意。此外,图书馆还应引进质量评估系统,开展读者满意度测评工作,确保“质量第一”,以及对质量实行全面承诺的制度保障,加强图书馆建设。

2.2.2以“读者为中心”。首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满足其求学、求知、交流等需求,组织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开展资源荐购服务,让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为读者提供超前、多元化、深层次和个性化服务。

2.2.3引入读者监督机制,重视读者的意见,尊重读者、信任读者。让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及时处理读者意见、建议,以此作为创造读者满意的添加剂、催化剂。应虚心倾听读者意见,对读者的质询、投诉,及时采取服务补救措施。通过成立“读者俱乐部”、召开“读者座谈会”、设立“读者信息反馈”箱,收集、处理读者的意见、建议,让读者参与图书馆建设。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电子公告板,以及通过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形式,对读者的意见、建议及时答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3基于CS战略,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2.3.1注重服务,塑造良好形象。总体说来,应在服务项目、服务方法、服务态度、服务艺术、服务环境、服务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塑造图书馆的良好形象,使受众者,即读者与馆员满意。

2.3.2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在我馆已推行,且行之有效。该模式主要包括:(1)建立“学科联系人”制度,构建学科服务平台,配备馆员作为相应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系人经常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融入教学科研团队,参与学科活动及教学科研过程,按学科需求,整合相关的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2)建立“班级联系人-班级图书信息员”制度,构建“班级联系人-班级图书信息员交流服务平台”,确保学校各班级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馆员兼任班级联系人,并与班级图书信息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听取学生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满足学生求知、求学、休闲娱返确矫娴男畔⑿枨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2.3.3图书馆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当前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化建设,实现读者服务和馆内业务自动化。做到无线网络覆盖全馆,使读者在馆内即能自由获取全球信息。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构建数字化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知、共享。进一步加强、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购入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方便读者利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乃至足不出户即可使用馆藏资源,进行移动阅读,使“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的梦想成真。

2.3.4图书馆要建立读者信息数据库。熟悉、了解读者需求,并按不同层次读者的特点,设立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区分读者需求,发现读者的外在信息需求,挖掘读者的潜在信息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通过对读者的信息管理,有利于扩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满足读者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特色服务、个及承诺服务等多渠道、多手段的服务形式,不断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满意。

2.3.5完善服务体系,人文关怀不可或缺。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服务环境,而且应推行馆员挂牌上岗,做到举止优雅、语言得体。工作中推行馆员“首问负责制”,使读者的要求和反映能得到快速回应,并能对读者的需求及时给予解决和答复,随时修正服务策略,确保读者满意,促进图书馆建设。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CS战略导入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必将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炳丽.高校图书馆如何实施CS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2):45-46.

[2]缪晓阳.CS战略及其在图书馆的实施[J].图书情报知识,2002(1):77-78.

[3]叶菁.借鉴现代企业整体经营手段加强图书馆建设――

学习CS战略的心得体会[J].苏图通讯,2002(3):15-16.

[4]严一梅.浅析CS战略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施[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09.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8

一、对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体会

在江西视察期间,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他殷切希望江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我省发展把脉定向、量体裁衣,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路径,为江西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描绘了新蓝图,确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实践已充分证明,的莫大关心、悉心指导,是推动我们前行的澎湃动力和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攻项目、壮产业、促改革、优环境,全力当好九江市发展‘火车头’,助力九江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

二、对关于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的感悟体会

指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安全主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甘于奉献、扎实工作,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强调,各级安全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为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对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战略部署的感悟体会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战略;发展

一、竞争环境多元化与激烈化,图书馆社会地位受到威胁

1.宏观层面

竞争对象是文化发展的众多文化服务提供者,既包括盈利性组织,也包括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而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机构与公共图书馆同属于政府财政提供的“公共物品”,甚至具有相同的职业视野和社会服务价值观,它们之间在政府资金投入份额、土地、政策等社会资源上存在竞争。

2.中观层面

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等。信息娱乐业、网上书店、在线书城、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搜索引擎等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同时随着技术与内容的发展,网络阅读成为公众的重要阅读方式,榕树下、起点中文、新浪读书等在线阅读网站吸引了众多读者,已成立于2008年7月的盛大文学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其旗下拥有“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言情小说吧”、“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榕树下”与“小说阅读网”七家国内最领先的原创文学网站,占据国内原创文学市场份额的80%以上,拥有日量超过4000万字,拥有30万部以上的原创小说版权,并签有中国最具有商业价值的近万名作家的全版权。2010年盛大推出电纸书“BAMBOOK锦书”,网络图书馆的功能更加突出。面对电子服务提供商的强大竞争优势,图书馆依靠资源、地理、行政地位、技术与系统性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正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确立与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1.3是微观层面

竞争对象是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地区性专业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的竞争。虽然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对象、服务质量上存在差异,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布局并不合理,部分城市中心地带聚集多家图书馆,图书馆之间必然产生竞争。

宏观、中观。微观竞争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客户,获取社会价值,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公共图书馆的传统用户产生很大范围的分流:青少年用户更加依赖于网络信息资源;书店开始注意提供舒适优雅的环境、组织更多的阅读活动;信息咨询公司承担了更多用户深层次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其专业性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内外夹击下的公共图书馆已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战略的视角发展图书馆,形成一种宏观的远见与“适应变化的能力”,一种“继续争当社会信息中心的能力”。

二、现代战略理论兴起与发展,为图书馆管理提供借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端于军事领域的战略概念开始拓展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公共管理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服务型社会改革的产物,如何制定出合理发展战略,如何确保战略的执行与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成为各类公共组织的当务之急。

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研究与实践同样表现出对战略的密切关注,各大图书馆纷纷以战略的视角考查自身的定位与未来的演进。1996年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已开始对图书馆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2007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召开的“国家科学图书馆发展战列研讨会”上,时任常务副馆长张晓林分析了国家科学图书馆“维持现状”、“深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服务”、“扩展学术知识管理和跨界知识应用服务”、“合作建设科技创新的新型知识环境”的四种发展路径选择。在关注总体发展战略的同时,图书馆对于馆藏、服务、经费、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战略同样重视,这些战略活动为图书馆战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国外图书馆战略制定研究与实践,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的实行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图书馆学者开始关注战略制定在图书馆界的研究与应用。80年代,战略发展问题的识别与整体规划问题在图书馆的可行性研究得到了重视。到了90年代,战略制定得到广泛重视。进入21世纪,图书馆发略制定已成为图书馆入场管理与业务的常态工作之一,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总结国外已有的战略制定可以发现,战略制定是图书馆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也是获得资助的依据;其次,战略制定的现实性与连续性强;再次,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高。

面对竞争环境变化,国内图书馆也在积极探索出路,国外图书馆战略制定与施行的成功经验推动了国内相关研究,为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实践的进一步普及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发展中重要的服务提供机构,其战略化发展是图书馆在社会人文环境培育与数字环境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开展图书馆战略制定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图书馆战略决策协同优化。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战略决策相关因素的影响机理,规避决策风向,提升公共图书馆战略决策能力,最终提高其整体服务于社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M].《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2007(4):91

战略合作意向书篇10

一、从“开发援助”到“战略援助”

“开发援助”和“战略援助”是日本ODA政策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两大政策理念,两者贯 穿于ODA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规定着ODA政策的走向。20世纪70年代以来 ,后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成为与前者并驾齐驱的两大支柱理念之一。

“开发援助”的政策理念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可以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注 :[日]松井谦:《经济合作》,有斐阁1983年,第134—136页。)二战后,重建国民经 济、重返国际社会是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最大目标。因此,日本政府把ODA与本国经济 利益的扩大化紧密结合,并确定与其有着传统经济关系的东南亚国家为首选对象。在双 边援助方面(注:ODA在援助渠道上可以分为双边和多边两大类。),50年代日本从南亚 、东南亚国家招收的进修生占总数的94%,派往该地区的专家占总数的86.5%。1960—19 78年,日本ODA总额为35亿美元,其中90%投向亚洲,仅东盟五国就占39.3%。1971—198 2年,日本ODA的90%投向亚洲,其中东南亚和韩国占68.5%,南亚28.8%,西亚中东0.7% 。(注:[日]稻田十一:“对外援助”,有贺贞等:《国际政治讲座·日本的外交》第4 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第184—185页。)在多边援助方面,日本政府于1966年倡 导成立了“东南亚开发阁僚会议”,设立亚洲农业特别基金、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东 南亚贸易投资与观光中心,积极推进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1966年12月亚洲开发银行成 立,日本以2亿美元、18.2%的最高出资率掌握主控权。到1978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援 助亚洲的最大国。(注:根据[日]通产省<年报>各年版统计。)ODA推进了日本与亚洲各 国的经济往来,使日本利用亚洲的市场和资源,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任务并转入 高速增长。

鉴于战败国的特殊国情,日本政府强调ODA政策行为的“民间化”,有意淡化官方色彩 ,并于1953年12月提出:对外经济合作主要依靠民间的创意和主动,政府将积极提供帮 助。但实际上日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ODA,主观上具有通过支持美国的亚洲政策和亚洲 盟国来巩固日美同盟关系、维护周边地区稳定的安全战略意图;客观上则借助“替代赔 偿”的形式提供经济援助,与东南亚各国大体上完成“战后处理”,恢复外交关系,实 现了回归国际社会,提高国际地位的政治外交目的。

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的加速发展使其ODA事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日本加入国际开 发援助体系,成为援助主体国;美国要求日本分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促使日本扩大 ODA的客观压力;日本国际收支改善,具备了扩大ODA规模的物质能力。于是,日本先后 成立了“海外经济合作基金”(1961)、“海外技术合作事业团”(1962)、“海外移住事 业团”(1963)和“青年海外协力队”(1965)。日本学者认为这是日本ODA事业的开始,( 注:[日]铃木启之:“现代日本对外援助的结构变化”,大阪大学经营学会《经营研究 》38卷3号。)1965年也被称为日本的“经济援助元年”(注:[日]《国际开发杂志》200 2年11月,第36页。)。

70年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对日本有利的变化。美国政府调整外交战略,美苏关系相 对缓和,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要求日 本提供更多的ODA;同时日本政府的大国欲望逐渐上升,ODA政策开始更多地考虑政治安 全因素,意图通过经济援助维护综合战略利益,非经济性的战略意图日趋明显,“战略 援助”的理念色彩开始强化。尤其是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加强对中东产油国 的援助,全力开展“能源外交”、“石油外交”,把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综合安全 保障”作为外交的指导性战略,ODA政策也开始了从“开发援助”为主向“战略援助” 为主的转换过程。

1973年10月,“斋月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运用“石油武器”, 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美、日等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能源供应短缺引发了日本国内的 经济混乱、社会动荡和国民恐慌。因美国不能保障对日石油供应,日本政府以综合安全 保障战略新思维对中东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973年11月2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二阶 堂进宣布的“新中东政策”表明了日本从亲美、亲以转为亲阿拉伯国家的重大政策转变 。(注:[日]外务省:《我国的外交近况》,1978年,第24页。)这是战后“唯美是从” 的日本外交第一次在重大地区政策上的“自主决断”。

新中东政策带动了“石油外交”、“援助外交”的展开。1973年12月10—28日,日本 政府紧急派遣副首相三木武夫访问中东八国;12月17日,日本代表在联合国大会投票支 持阿拉伯国家关于对以色列占领区的自然资源拥有的提案;12月25日,前外相小坂 善太郎作为特使访问OPEC,承诺援助金额高达5000亿日元。OPEC最终认定日本为“友好 国家”,同意根据日本的需要提供石油。1973—1977年间,日本政府先后派通产相中曾 根康弘、通产相河本敏夫等人携带ODA预案,穿梭走访阿拉伯各国。西方媒体将此描述 为:日本人口袋里揣满了日元去讨好阿拉伯人。1978年9月5—12日,福田首相作为日本 战后第一位出访中东的首相访问了伊朗、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称中东地区为日本的 “生命线”,(注:[日]《朝日新闻》1978年9月8日。)提升了中东石油在日本外交中的 地位。日本对中东各国提供的ODA从1971年的908亿日元,激增为1974年的3796亿日元, 1975年达到6209亿日元。70年代后期,日本对中东的ODA占总量的10%左右,(注:[日] 亚洲太平洋研究会:《中东的政治形势和日本的选择》,1976年,第171页。)对中东的 贸易额也大幅增长到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以上,中东成为日本的重要贸易对象。(注: [日]外务省:《我国的外交近况》,1978年,第45页。)

“石油危机”对日本的、领土和国民生命财产没有构成直接威胁,但威胁到经济 安全,是日本政府需要依据“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加以应对的重要问题。“石油外交” 、“能源外交”是这一战略的第一次外交实践。以ODA为主要手段的日本中东外交,不 仅迅速改善了与OPEC的关系,保障了其海外石油供应的稳定,而且使日本ODA进入中东 和北非,开始了其“全球化”进程,产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安全保障效应。

二、ODA政策的战略化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越南入侵柬埔寨直接威胁到日本从中东到远东的能源运输 “生命线”安全。日本适应美国的战略,强化西方集体对抗苏联扩张的意识,把ODA作 为战略资源,加大对阿富汗周边和东南亚地区的援助,突出其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 战略意图。

1980年11月,日本外务省发表题为《经济合作的理念》的文件,首次公开阐述ODA政策 主张,表示将继续积极配合美国全球战略,向美苏争夺激烈的前沿国家和重点地区提供 ODA,以加强西方阵营在全球战略要点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为提升日本的国 际政治地位和扩大国际政治影响,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援助对象,开展积极、主动 、广泛的“援助外交”。1981年4月,外务省经济合作局和经济合作研究会共同出版《 经济合作的理念——为何要提供政府开发援助》,重申国际和平与安全、相互依存、人 道主义、环境保护、支持发展中国家自助努力等ODA的政策理念。1988年版的《ODA白皮 书》也指出:“不仅要有效运用这一援助来实现我国的综合安全保障,还要作为发达的 民主主义国家,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注:参见[日]佐藤秀雄: 《ODA的世界》,日本图书刊行会1997年版;[日]外务省经济合作局和经济合作研究会 共同出版的题为《经济合作的理念——为何要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日]国际合作推进 协会1981年版;[日]小野五郎:“经济合作‘理念’的评价”,[日]亚洲经济研究所《 亚洲经济》1991年6月号,第19—34页。)上述文件都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放在首 位,强调ODA是维护“综合安全保障”、走向政治大国、构筑国际秩序的必要成本,其 中包括保证国际和平、维护经济大国地位、促进国家间相互依存、创立非西欧发展模式 等多项成本,突出了ODA政策的战略理念和基于国家安全而制定、实施ODA政策的政治动 因,表明了日本ODA在政策理念的层面上战略化的新进展。

日本ODA政策理念的战略化体现在投放地域的选择上:既向毗邻中东的土耳其、扼守苏 伊士运河的埃及、控制红海航线的苏丹、与阿富汗交界的巴基斯坦、位于东南亚的泰国 和朝鲜半岛的韩国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提供或增加ODA;又对与西方价值观念不一致 、亲近苏联的越南、柬埔寨、古巴、安哥拉、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国,采取“削减援 助”、“停止援助”、“不再提供新援助”等多种方式予以制裁。这些向冲突地区周边 国家或全球战略要点地区提供的战略型ODA,首先考虑美苏冷战对抗的战略需要,支持 美国的全球战略,不再仅仅考虑是否有利于日本的经济利益,不再讳言作为“西方一员 ”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动因,以及支援西方整体战略、维护既存国际秩序的战略意图 。(注:参见五十岚武士编:《日本的ODA与国际秩序》,[日]国际问题研究所1990年版 。)

日本战略型ODA按分配对象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于西方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与 日本经济利益关系不大、但某些突发性事件或国际危机迅速强化其战略意义的国家。这 类ODA具有随着危机的变化而大起大落的特点,当危机缓解或得到解决,ODA将迅速减少 。如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对土耳其的ODA从1979年的3200万美元激增至1980年的2.1 3亿美元,增长近6倍。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为多国部队和海湾周边国家提供了13 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对埃及的援助从1989年的7870万美元增至1991年的6.166亿美元, 对约旦的援助从1220万美元增至4.307亿美元,分别增长6.5倍和35倍;战争结束后,对 两国的援助分别减少到1993年的2.751亿美元和4550万美元。二是既与日本经贸关系密 切、对日本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又在西方和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如 韩国和东盟国家,日本政府往往结合战略目的和经济需要加强援助。这类ODA具有长期 稳定、波动不大或逐年增加的特点。(注:Juichi Inada,“Japan's Aid Diplomacy:Economic,Political or Strategic?”in Kathleen Newland ed.The InternationalRelations of Japan,Macmillan,London,1996,

pp.100-105.)

日本ODA政策战略化的最重要特征是承担对美战略配合义务。自日美经济援助政策协商 会议于1978年开始运作后,美国一再要求日本向具有安全意义的战略要点地区增加援助 。1980年,大平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综合安全保障研究小组”提出的“综合安全保障 ”战略指出: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全球战略要点,包括“从军事的视点出发具有重要 战略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和位于“国际纷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不仅要向重要 原材料的供给国提供援助,而且也不能不从军事的视点出发,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发 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注:参见丹尼斯·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同文 馆1989年版。)1983年中曾根首相访美,强调日美是“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同 盟关系”,承诺日本将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援助”。1988年竹下首相 访欧时发表“国际合作构想”,表示将通过扩充ODA加强国际交流,为国际和平与安全 作出贡献;强调ODA的首要目的不再是“经济合作”,而是“和平合作”;说明日本不 再满足于仅靠ODA的经济效应影响国际局势,而要更直接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政 治安全作用。这一构想表现在具体操作上就是把配合美国全球战略和实现日本国家战略 作为ODA决策的重要参数,即使因此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也在所不惜。日本政府把注重 西方总体战略、配合美国全球战略的ODA称为“和平援助”,而学者则直言不讳的称之 为“战略援助”。(注:参见丹尼斯·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同文馆198 9年版。)

三、ODA政策的政治化与全方位外交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开始淡化以解决“南北问题”为依归的“经济开发型”ODA,转 而实施基于本国意识形态、价值标准和西方战略要求、对受援国施加政治影响的“政治 战略型”ODA,体现出其积极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以及外交决策自主化 、价值观念多元化、战略预期目标多样化的特点。

1990年的日本《ODA白皮书》首次提及“ODA要考虑改变战后以来的传统做法”(注:[ 日]外务省:《ODA白皮书》1990年,第3页。)。1991年4月,日本政府阁僚会议通过的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支出与我国政府开发援助的实施原则》指出:“(1)为了国际 军备管理,将注意被援助国军事支出的动向;(2)为了推进国际社会不扩散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的努力,将注意被援助国开发、制造此类武器的动向;(3)为了防止国际冲突, 将注意被援助国的武器输出输入的动向;(4)注意被援助国在促进政治民主化、引进市 场导向型经济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对于基本人权、自由的保障情况,同时还要考虑 两国关系、包括被援助国的安全保障环境在内的国际局势、被援助国的经济社会状况等 因素。”(注:[日]佐佐木芳:《跨海出动的自卫队——PKO立法与政治权力》,岩波书 店1992年,第105—106页。)首次全面阐述了ODA政策的新理念。1991年4月10日,海部 首相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首次公开提出实施ODA的四项原则。1992年6月30日,宫泽内阁 发表包括上述“四原则”的《ODA政策大纲》,将政治和安全等非经济性因素引入经济 开发型的ODA,使ODA服从于政治、安全的战略需要和意识形态的价值标准,强化了ODA 的政治色彩,并强调如果受援国违反“四原则”,日本将采取削减乃至停止援助等措施 。(注:参见[日]外务省:《ODA白皮书》1992年版,总则部分。)“ODA大纲”的出台使 日本ODA政策实现了法制化、成文化,同时也意味着日本政府以往一贯奉行的“政、经 分离”原则被基本放弃,此后日本ODA的提供与否、金额增减及中止或恢复,将不再主 要考虑受援国的经济状况等纯经济因素,而以政治、安全因素作为重要的、甚至是主要 的参照。这种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政策转变标志着日本ODA政策从“贸易、投资、技 术”“三位一体”的“开发援助”向突出“政治安全”的“战略援助”的转型,是日本 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ODA的发展是通过“倍增计划”增加援助金额的“规模扩 张型”,那么90年代以后则是不断提出ODA政策构想,通过提高ODA的综合效应,谋求在 国际援助体系的各个领域掌握主导权,成为“实际主导型”的ODA大国。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加强环保ODA。日本外交在超越传统政治、安全分野的环境保护等跨国界 问题上的行动尤为引人瞩目,政府在1991年东京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地球环境东京宣言 ·行动计划》;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特别会议上提出“支援面向21世纪的环 境与开发”的政策构想,承诺五年内提供9000—1万亿日元的环保援助;到1996年已拨 款9796亿日元,提前一年完成所承诺的数字指标;(注:樱井明巧:“地球环境问题与 日本外交”,[日]《国际问题》1997年3月号。)在1997年12月京都会议上努力促成与会 各国签署了关于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日本还先后两次主持召开“非 洲开发会议”,提出以人道主义、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经济开发为理念的“新开发援 助战略”和“东京行动计划”,得到经合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DAC)成员国的一致赞同 ,成为国际社会援助非洲的指导性政策方针。(注:“日本的ODA:国家利益与国际贡献 ”,[日]《国际论坛》1999年1月。)日本加强环保ODA是想在政治、安全以外的国际事 务上掌握主动权,为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打下坚实而广泛的基础。外务省地球 环境大使赤尾信敏对此毫不隐讳:“地球环保事业迄今为止尚无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 ……不管是哪一国,只要对这一事业作出最大贡献,就理所当然地居于领导地位。”( 注:赤尾信敏:“我国的环保外交”,[日]《国际经济论坛》1997年第2期,第9页。)

二是重视人权ODA。日本政府认为:冷战后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东西对抗转为南北依 存,南方、北方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彼此利益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只有促进南方发 展才能保证北方繁荣,日本ODA政策的重心也应转向构筑稳定的南北关系。20世纪90年 代,外务省先后发表《贫困与人的开发》、《人间开发报告书》等文件,强调通过ODA 缓解和消除对于人类生存、生活和尊严等方面构成的威胁,尤其是人口跨境转移、难民 、、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艾滋病、有组织犯罪等全球性问题。1999年日本《政府 开发援助中期政策》明确表示要将“人的安全保障”作为重要的外交课题之一。ODA政 策中的“人权”因素上升,援助重点也从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援助,转向医疗卫生、国 民教育、改善生态环境等“以人为本”的“软件”援助。

日本ODA政策的政治化完成了对外援助从经济开发为主到政治战略为主的理念转换。作 为日本对外关系的重要、有效手段,并与政治大国战略相适应,日本的ODA越来越突出 地为其政治、外交和安全利益服务,以图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在配合 美国战略的同时实现本国战略意图和政治安全目标。1998年的《ODA白皮书》指出:“ 我国的援助额已达到如此规模,事实上已具有前所未有的外交意义。”(注:参见[日] 外务省:《ODA白皮书》1998年版,总则部分。)

一是积极承担国际安全责任。冷战结束使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 恐怖主义等不安定因素大规模地释放出来,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和挑战。 如何消弭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成为日本ODA的新重点。1994年版《ODA白皮书》指出: 对于地区冲突“不仅应从人道的观点,而且还应从建设新的和平秩序的观点出发,作出 积极贡献”,(注:[日]外务省:《我国的政府开发援助》上卷,1994年版,第43页。) 提出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方面加强援助、承担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多次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向莫桑比克、卢旺达、柬埔寨派出了维和人员,同时积极提 供经济援助。日本作为东道主先后主持了援助柬埔寨、阿富汗经济重建的国际会议,并 成为主要出资国,形成资金与人力同出、政治与经济并举的外交新模式。2001年“9·1 1事件”后,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日本政府依据“联合防卫指针”,通过“反 恐怖三法案”,向印度洋派出多艘军舰、包括具有强大电子作战能力的宙斯盾驱逐舰, 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这是战后日本第一次在战时向美军提供援助,突破了对美军支援 限制在“平时”和“不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法律。借助“反恐”的时机和名义,日 本终于实现了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之外,向海外长期派兵的目的。日本舰队所经过的东南 亚国家“之所以作出‘理解’的表态,是因为不想失去日本的援助和日本的大市场”( 注:[日]《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11月4日。)。ODA发挥了对于日本来说最理想的政治 效应。

二是大力开展“联合国外交”。日本政府把能否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是 否成为“政治大国”的标准之一,积极推进“联合国外交”,以ODA开路,争取占联合 国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选票。日本对非洲国家的重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 ,外务省制定并实施“非洲综合援助对策”,改变ODA对非洲投入过少、相对滞后的现 状。1987年5月,又决定向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为期三年的5亿美元无偿援助。90年 代以来,日本政府加大“联合国外交”的力度,于1993年10月以倡议者、东道主、主持 人的三重身份,在东京召开“非洲开发会议”,竭力推动国际社会对非洲的援助。日本 对非援助占其ODA总额的比重逐年递增,1993年达到10%,1994年为10.1%,1995年为12. 6%,(注:[日]外务省:《ODA白皮书》上卷,1996年,第28页。)仅次于对亚洲的援助 份额。1996年8月,桥本首相访问拉美国家,承诺经济援助,以换取对“联合国外交” 的支持。1997年4月,桥本在内阁会议上要求把是否支持日本出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 为提供ODA的参照之一,并指出工作重点是非洲和拉美地区各国。(注:[日]《每日新闻 》1997年4月18日。)在商业利益不大的非洲和拉美投入如此大量的政府资金,似乎背离 了“重商主义”的传统。但考虑到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非洲40多国、拉美30多 国的投票权,合理的解释是:大力开展“联合国外交”的政治战略意图超越了纯粹的经 济利益。同样,日本在ODA投向的选择和金额的分配上,改善国家形象的非经济性考量 和意图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逐年增加。

三是巩固东南亚“阵地”。冷战后,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双管齐下,既坚持援助外交, 更加强政治安全外交。《ODA大纲》明确规定“有必要继续将援助重点放在亚洲地区” 。1993年,宫泽首相访问东南亚,发表被称为“宫泽主义”的政策演说,表示将“积极 参与规划亚太各国之间政治、安全保障的对话”。日本媒体评论说:“以往日本在亚太 地区的作用只表现于经济方面,而‘宫泽主义’则意味着日本在这一地区的突出作用将 扩大到政治和安全保障方面。”(注:[日]《日本经济新闻》1993年1月17日。)在柬埔 寨维持和平与经济重建的过程中,日本既是最大的出资国,也派出了陆上自卫队的工兵 ,“既出钱,也出人”。外务省满意地总结说:“近年来,按照日本一贯倡导的方式, 以东盟国家外长会议为中心的全地区政治、安全保障的对话框架已经形成。”(注:[日 ]外务省:《外交蓝皮书》1999年版,第61页。)到2001年,亚洲国家接受日本ODA占总 额的62.4%,其中日元贷款占92%。(注:参见[日]外务省:《ODA白皮书》上卷,2001年 版,第2章。)

四是开拓新的外交空间。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后,日本政府认为:“中东欧诸国、蒙 古、越南等原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转向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努力……成功与否, 是一个对今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有着巨大影响的问题。对此,包括我国的发达国家 决不可等闲视之。因而通过ODA积极支持上述国家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努力,就 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注:[日]外务省:《ODA白皮书》上卷,1994年版,第43—44 页。)为此,日本与DAC成员国将中亚五国列入受援国名单,开始提供ODA。2002年9月17 日,小泉首相访问朝鲜,与朝鲜领导人会谈,并签署《朝日平壤宣言》。宣布重 开两国邦交正常化会谈,一旦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将以提供无偿资金、长期低息日元 贷款、国际合作银行的融资和信用贷款等方式,对朝鲜开展经济援助。(注:“朝日首 脑举行会谈”,《人民日报》2002年9月18日。)试图以ODA开路,通过日朝关系正常化 加强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力。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