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继承权公证书十篇

时间:2023-03-29 20:21:23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1

律师见证不可撤销放弃房屋产权

洪老伯与妻子应老太生前未生育子女。涉案延安中路某号房屋二层前间、二层亭子间、底层卫生间、二分之一底层灶间等,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应老太继承自养父的遗产,原登记在应老太一人名下。

2010年8月上旬,洪老伯在某律师事务所写下《放弃房屋共有产权及继承权声明》,内容为:他与应老太住延安中路某号房屋,现居住房屋是我妻子祖传,在她名下拥有所有权房屋。因我俩终身未育,故我声明妻子有权处置我俩百年身后上述房屋产权。我声明:第一,我不可撤销永远放弃上述房屋的共有产权及继承权,同意妻子有权处置上述房屋产权决定;第二若我晚于妻子百年,则我生前在上述房屋有居住权,但该房屋居住权无转让权和继承权。该居住权随我的百年而自然终止。不允许其他任何人来此居住或将户籍迁入。上述声明为不会更改和不可撤销。同日,应老太也在该律师事务所立下《我的遗嘱》,决定将系争房屋产权由其两弟弟朱明与朱耀继承。

叔侄签署《遗赠扶养协议》再对房屋处分

2013年3月中旬,应老太去世。同年5月上旬,洪某作为扶养人,洪老伯作为遗赠人双方又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内容为:“遗赠人洪老伯年事已高且孤身一人,由侄子洪某照料其衣食起居,承担洪老伯生病就医护

理,扶养遗赠人终生,不得半途遗弃。洪老伯在故世后,将自己拥有的家具、电器、房屋等财产以及个人其他一切财产,遗赠给洪某所有。”5月10日,上海某公证处对《遗赠扶养协议》出具公证书,洪某开始履行对洪老伯的照顾。

同时,洪老伯还向公证处申请,要求继承妻子应老太名下系争房屋产权,他称应老太生前无遗嘱,该公证处查询了本市公证遗嘱信息库,未发现应老太生前有公证遗嘱记录,遂于同年6月21日出具公证书,明确了系争房屋由洪老伯继承。同年10月,洪老伯持该公证书至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房屋继承的转移登记,该中心经审核向洪老伯颁发了系争房屋的房地产权证。

2014年2月21日,洪老伯去世后,洪某与朱某两兄弟为该房产归属产生争议,获悉洪老伯生前在公证处作过继承房屋公证手续,朱某两兄弟于2014年7月末,向作公证的公证处提出复查申请,事后该公证处调查核实,发现应老太于2010年8月4日在本市某律师事务所立有遗嘱,处分了房屋产权决定,遂决定撤销系争房屋由洪老伯继承的公证书。

放弃房屋产权声明与《遗赠扶养协议》抗衡

2014年10月底,洪某将朱某二兄弟及洪老伯诸多兄弟姐妹告上法院,称洪老伯夫妇先后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去世,双方生前无子女,也无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洪老伯有第二顺位法定继承人。自己系洪老伯的侄子,因洪老伯生前孤身一人,生活无人照料,遂双方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由他照顾洪老伯生活起居及就医护理、料理丧葬后事,自己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应该继承洪老伯拥有的一切财产。尽管应老太在2010年7月下旬留有遗嘱,将其名下涉案房屋留给其弟弟朱某两兄弟继承,洪老伯也曾留有遗嘱放弃系争房屋的权利,但洪老伯在2013年5月8日与自己又重新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变更了遗嘱内容。据此,属洪老伯所有该房屋产权一半应归自己所有,请求法院核准《遗赠扶养协议》有效,将涉案房屋一半产权份额判归给自己。

法庭上,朱某两兄弟辩称洪老伯生前已明确放弃了对涉案房屋的产权份额权利,应老太已将涉案房屋留给他们俩继承,故不认同洪某的诉求。而洪老伯其他兄弟姐妹均未向法院作应诉和答辩。

经公证的无效处分不具法律约束力

法院认为,侄子洪某与叔叔洪老伯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法院依法予以确认。系争房屋系应老太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所得,应属夫妻共同财产。2010年8月4日,洪老伯与应老太在本市某律师事务所见证下,对该房屋作了处分。洪老伯写下《放弃房屋共有产权及继承权声明》,声明不可撤销地放弃对涉案房屋享有的产权份额,由应老太对二人百年后的房屋归属进行处分,故系争房屋并不属于洪老伯遗产。洪某声称洪老伯虽写下过《放弃房屋共有产权及继承权声明》,当时是基于安慰重病的应老太,后来洪老伯又与他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其真实意思为将系争房屋通过《遗赠扶养协议》的方式遗赠给洪某。法院以为,首先,洪老伯已经签署《放弃房屋共有产权及继承权声明》,放弃了对系争房屋所享有的所有权;其次,《遗赠扶养协议》中所述为“洪老伯在故世后,将自己拥有的家具、电器、房屋等财产以及个人所有的其他一切财产(包括动产及不动产)遗赠给洪某所有”,并未明确指向将系争房屋遗赠给洪某所有,据此法院一审判决洪某败诉。

“律师见证”PK“公证处的公证”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2

摘 要: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时光如梭,如今《继承法》已在中国实施28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与知识水平的提高,《继承法》中对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缺陷愈来愈明显,尤其是继承人利用放弃继承来逃避债务损害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案件愈来愈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修改和完善中国的放弃继承制度是志在必行的。本文从放弃继承的角度出发,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运用比较法的方法,来为我国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继承法;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放弃继承;有限继承

一、案例导入与问题提出

(一)案例导入

黎明生生前为一名工厂合伙人,因做生意,先后七次向原告陈恒*借款720000元。后黎明生在尚未还款时因病去世,留下其妻李红*与两个子女黎彦*、黎崇*。在开始继承后遗产分割前,李红*和黎崇*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而黎彦*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随后陈恒*因债务纠纷将李红*、黎彦*和黎崇*告之法庭,要求:1.李红*对720000元付连带清偿责任;2.黎彦*和黎崇*在其继承遗产范围内对720000元付清偿责任;3.要求李红*、黎彦*、黎崇*承担诉讼费。

后经过法院审理,认为:1.黎明生生前借款720000元为夫妻共同债务,李红*应对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黎崇*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而黎彦*没有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仅黎彦*在其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对72000元负清偿责任,黎崇*无需承担清偿责任。①

(二)问题提出

案例中,由于黎崇*放弃继承,因此他不需对黎明生的债务负任何清偿责任,而李红*由于是黎明生的妻子,720000元为夫妻共同债务,所以不论其是否放弃继承,都要对720000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黎彦*则在其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对720000元承担连带责任。看似对遗产债权人陈恒*的债权没有侵害,实则不然。当我们考虑到可行性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本可由三个人一起为陈恒*负清偿责任的债务,现在只有两个人承担,尤其对李红*来说720000元的巨额债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却只有一人与之分担,还只是在一定限度内与之一起分担,那么这笔债务是否能真正被清偿就在实践中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从放弃继承的角度出发,我国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存在许多缺陷,具体可归纳如下:

第一,关于放弃继承的规定过于简单。我国《继承法》中对放弃继承的期限、方式、效力等基础规定得过于简单,这就使得继承关系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②这也是造成债权人利益受损,继承案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③

第二,所有继承人都放弃继承时,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若按照《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就是没有人对遗产债权人负清偿责任,那么遗产债权人的债权如何实现?法律的不完善给实践中的恶意者提供了一个逃避债务的完美借口,却给遗产债权人吃了一个黄连。没有手段也没有第三人来帮助遗产债权人实现债权,而恶意逃避债务的人却沾沾自喜。实在难言公平。

二、比较研究与遗产债权人利益有关的放弃继承制度

(一)澳门地区

关于放弃继承的期限,根据《澳门民法典》第一千八百八十七条,放弃继承的期限是为人所知之继承遗产之人被赋权继承遗产后十五日内,即继承开始后十五日内。④

关于放弃继承的方式,《澳门民法典》第一千九百零一条将其规定为要式行为,认为“抛弃须以转让遗产所需之方式为之。”且根据第一千九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遗产或继承份额中有某些财产应透过公证书转让,那么放弃继承应以公证书完成,在其他情况下,私文书即可。

关于放弃继承的效力,《澳门民法典》第一千九百条明确规定:“抛弃遗产之效力追溯至继承开始之时,而抛弃遗产之可继承遗产之人视为从未被赋权继承,但属代位继承之情况除外。”根据该条,我们还能发现根据《澳门民法典》放弃继承人的直系卑血亲不仅可代位继承应继份,还可代位行使继承选择权。就放弃继承后应继的归属效力而言,澳门法律遵循一般规则: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其应继份按法定继承处理,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其应继份归属于其他继承人。⑤

此外,《澳门民法典》上有关于“债权人之代位”的规定。

(二)德国

关于放弃继承的期限,规定于《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九百四十四条:“遗产的拒绝只能在六个星期内为之。该期间自继承人知悉遗产的归属和有资格做继承人的原因时起算。继承人因死因处分而有资格做继承人的,在该死因处分由遗产法院公告之前,该期间不起算。”

关于放弃继承的方式,规定于《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九百四十五条。根据该条款,遗产拒绝以遗产法院的记录或者以公证认证的形式为准,并需要向遗产法院作出意思表示,即把放弃继承规定为要式行为。

关于放弃继承的效力,规定于《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五十三条。该条规定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遗产被拒绝的,视为未发生对拒绝人的遗产归属;第二,遗产归属于假如拒绝人在继承开始时死亡会有资格做继承人的人,该项归属视为在继承开始时发生;第三,遗产法院应该将拒绝一事通知因拒绝而对其发生归属的人,遗产法院必须许可任何证明有法律上利益的人查阅该意思表示。

此外,《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九百五十九条还有关于放弃继承人放弃前的遗产管理责任的规定。德国民法认为,虽然放弃继承意味着继承人不再享有其对被继承人在遗产上的一切权利,也不再承担一切相关义务,但原由其保管的财产,如果其对之置之不理则很可能会有损于其他继承人、受遗赠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德国民法典》规定在其将遗产移交给遗产管理人或其他继承人之前,仍应当负有继续管理的义务,且在继承人放弃继承开始至遗产移交前的期间,可视为无因管理,放弃继承人应负与无因管理人相同的义务。具体如下:第一,继承人在拒绝遗产前处理遗产上的事务的,对于将成为继承人的人,继承人像无因管理人一样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第二,继承人在拒绝前处分遗产标的,且不对遗产有不利益就不能延缓处分的,处分的有效性不因拒绝而受影响;第三,须向继承人本人实施的法律行为,在拒绝前向拒绝人实施的,在拒绝后仍有效力。

(三)法国

关于放弃继承的期限,根据《法国民法典》第七八九十五条,继承人在遗产开始继承之日起,应在三个月内作成遗产清册。从三个月期满之日起,或从遗产清册完成当日起,再给予40天期限,以便继承人考虑接受或者放弃继承。

关于放弃继承的方式,《法国民法典》第七百八十五条规定为要式行为,放弃行为仅得向继承开始地的大审法院书记室为之,且在专门为此设立的登记簿上进行登记。

关于放弃继承的效力,《法国民法典》第七百八十四条规定赋予其溯及力,认为自始视为非继承人。

其中,在法国,继承人对继承遗产可作三种选择:放弃继承、无条件直接继承和有条件限制继承。如果是放弃继承,则继承人与死者债务无关。

(四)瑞士

关于放弃继承的期限,规定于《瑞士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抛弃继承权的期限为三个月。自法定继承人知悉被继承人死亡开始计算,但如其能证明以后始知悉的,不在此限。对于法定继承人,自接到主管官厅关于被继承人处分的通知时起算。”且根据第五百七十六条,特殊情况下,该期限可以延长。

《瑞士民法典》还有两项关于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特别规定,分别是第五百七十一条的“放弃继承权丧失”和第五百七十九条“抛弃情形下的责任”。第五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继承人在放弃继承选择额期间届满前插手继承事务,或对遗产的管理及被继承人业务的处理作不必要的行为,或藏匿遗产中的物品时,不得抛弃继承权。”第五百七十九条:“无支付能力的继承人抛弃继承权时,如其在被继承人生前的最后五年内取得过财产,且该财产在分割时亦应计入遗产的,在此限度内,对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同样负有责任。地方习俗上的婚嫁费以及教育及职业训练费用,不受前款责任的限制。善意的继承人,仅在其现有的得利限度内,负有责任。”

(五)比较与分析

通过分析我国澳门地区、德国、法国和瑞士的有关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放弃继承制度规定,不难发现,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对放弃继承的期限、方式和效力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方式都定为要式行为,效力都定为具有溯及力,期限的长短和起算点都根据各国实践而各有不同,其中每部法典都关于保护遗产债权人利益的特别规定,比如澳门的债权人之代位权,德国的放弃继承人放弃前的遗产管理责任等等。这些制度与有限继承制度、接受继承制度等相结合,充分地保障了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双方的根本利益,弘扬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而我国继承法对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保护的失衡,给继承人留下了许多可乘之机。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先进的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一套适合我国自身的、完善的放弃继承制度。

三、我国放弃继承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明确放弃继承的基础规定

1.明确放弃继承的期限

各国法律均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在继承开始后一定期限内作出才发生法律效力,如在法定期限内未明确放弃继承的,则视为接受继承。如《德国民法典》第一千九百四十四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应当在继承开始后的六个星期内作出,被继承人最后住所在国外,或者继承人在继承开始时居住在国外的,放弃继承权的期限为六个月;《日本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为三个月,可申请延长;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为两个月,逾期视为单纯继承。因此,笔者认为郭明瑞等教授在其编写的《继承法研究》一书中建议将继承人选择接受还是放弃的期间设为两个月是很合理的。

2.明确放弃继承的方式

据《继承法意见》第四十七条,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可以书面、口头或在诉讼中以笔录的方式作出。这条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但是,我国实行有限继承原则,放弃继承会导致其免于清偿遗产债务,这对其他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所以应将其明确规定为要式行为。

3.明确放弃继承的效力

关于溯及力问题,我们应该承认放弃继承权具有溯及力,即继承人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即视为不曾参与遗产的所有或共有,也不曾负担遗产债务。也就是说,继承人既不享有继承人的权利,也不承担继承人的义务,其财产与被继承人的财产保持独立。这是各国立法的通例。⑥

关于放弃继承后应继份的归属效力而言,一般规则是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其应继份按法定继承处理,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其应继份归属于其他继承人。我国大陆地区继承立法应坚持这一一般规则。

关于放弃继承的效力范围,一般认为仅对放弃部分的遗产有效,被继承人生前的赠与等不受影响。

(二)明确遗产管理制度

1.遗产管理制度

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为实现财产的分离而建立了遗产管理制度。《瑞士民法典》第594条第1项规定:“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有理由担忧其债权不能得到清偿且债权不能得到清偿且经请求即未得到清偿后三个月内,请求官方清算。”‘《日本民法典》第941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债权人或者受遗赠人,自继承开始后的3个月内,或者期限虽己届满但遗产与继承人的财尚未混合时,可向家庭法院请求使遗产与继承人的固有财产相分离。”

大陆法系和我国都采用直接继承制度,有一脉相通之处,也与我国国情、文化传统、婚姻家庭制度密切相关,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继承关系中,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居主导地位。因此在制度的设计上不应过于繁琐。笔者认为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遗产管理制度对完善我国继承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还可以赋予债权人遗产管理请求权,让债权人可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债权不受侵害。具体可以为:债权人如果认为继承人的行为可能危及自己债权的实现,可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机关申请,要求由主管机关对遗产进行管理;主管机关应债权人的申请,对遗产进行管理,包括对遗产进行调查、清算等。建立遗产管理后,继承人即丧失管理遗产的权利。遗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继承人的合法继承及其利益是不冲突的,但它却可以很好地确保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即不会受到继承人的分割,又可以首先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所主张的权利义务相致的原则。

2.放弃继承人放弃前遗产管理责任

关于这点前文中笔者提到德国民法典中有相关规定,我认为这些规定可以借鉴为我国所用,即第一,继承人在拒绝遗产前处理遗产上的事务的,对于将成为继承人的人,继承人像无因管理人一样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第二,继承人在拒绝前处分遗产标的,且不对遗产有不利益就不能延缓处分的,处分的有效性不因拒绝而受影响;第三,须向继承人本人实施的法律行为,在拒绝前向拒绝人实施的,在拒绝后仍有效力。

(三)改无条件有限继承制度为有条件有限继承

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等国的制度注意兼顾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最主要的一项制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继承制度。所谓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就是继承人必须遵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才能享受有限责任继承的利益。如果继承人违反了法定条件,即丧失选择有限责任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权利,而依法产生无限责任继承的法律后果。比如《法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可以选择单纯承认(无限继承),也可以选择限定承认(限定继承)。挪用或隐匿遗产的继承人,丧失选择抛弃继承的权利,即使己经做出抛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仍应作为单纯承认的继承人,而且对于挪用或隐匿的遗产,该继承人不得再主张其应继份。该制度在一方面保证了继承人的固有财产与遗产分离,不会被强制用于清偿遗产债务;另一方面使遗产债权人能够知晓遗产真实状况,确保其债权能以遗产受偿。

而且,无论一个国家选择有限继承还是无限继承的原则,都会在一定的原则上加以条件限制,以防止继承人滥用自由继承的选择权。我国继承法虽然规定了有限责任继承,但是并没有对有限继承加以限制,在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下,继承人的权利过于宽泛,从严格意义上讲,有限责任继承制度本来就应该有条件加以限制,条件应是有限继承的应有之义。

(四)赋予遗产债权人代位权与撤销权

在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中,我国《合同法》赋予债权人代位权与撤销权制度来通过积极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债权。(《合同法》第七十三、七十四条)然而,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个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目前在我国,继承关系中不适用债权人的代位权,而原因主要是因为继承是一种身份关系。

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继承已经完全区别于与古代的身份继承,而偏向于基于身份关系的财产权利,甚至几乎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财产权利。且目前许多国家的继承法中都规定了遗产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如《法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怠于行使被继承人的到期债权,有损遗产债权人利益,遗产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准许其以债务人的名义,代替继承人地位接受继承,且得为遗产债权人的利益,在债权额的限度内对继承人的放弃行为予以撤销。”

因此,笔者认为当继承人怠于行使被继承人的到期债权而损害遗产债权人的利益时,遗产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代为行使被继承人的债权。同样,当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严重损害遗产继承人利益的时候,遗产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继承人的行为。

(五)建立遗产公示催告制度

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中无人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或知道被继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所住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通知。”在可见,法律规定死亡消息通知的对象有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而没有遗产债权人。这对于本来就在遗产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遗产债权人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无人通知遗产债权人申报债权,会导致其无从得知被继承人死亡的消息,更无法了解被继承人的具体财产状况。

其他各国和地区大都对遗产公示催告做了相关规定。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条:“继承人依前条规定呈报法院时,法院应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继承人之债权人于一定期限内报明其债权。前项一定期限,不得在三个月以下。”《日本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七条第一款:“限定继承人于表示限定承认后五日内,应对所有遗产债权人及受遗赠人,公告己表示限定承认之事及应于一定期限内申报其请求的意旨。但是,此期间不得少于两个月。”《瑞士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二条也规定公示催告的期限自少为一个月。

我国也应该建立遗产公示催告制度,可将法院作为催告主体,催告期间定为两个月,在程序上保护遗产债权人的合法债权,也让遗产债权人能及时得知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来保护自己的债权利益。(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佛中法民一终字第1740号[Z],2013.

[2] 陈莉莉.浅议继承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3,(2).

[3] 陈棋炎.民法继承[M].香港:三民书局,1985.

[4] 李林林.论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限定继承与放弃继承制度入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 郭明瑞,房绍坤.继承法[M].北京:法律出版,1996.

[6] 梁哲.论遗产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0.

注解:

①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佛中法民一终字第1740号[Z],2013年。

② 陈莉莉:《浅议继承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法制博览,2013年第2期。

③ 陈棋炎:《民法继承》,三民书局,1985年。

④ 李林林:《论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限定继承与放弃继承制度入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3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 公民的收入;

(二)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 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二、遗产处理分割的程序:

继承开始后,知道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在我国,遗产的处理和分配大致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一)析产

析产,是指将共有财产中属于个人的份额分割出来。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1.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的规定

2.债务清偿原则

(1)限定清偿原则

(2)继承人分担债务原则

(3)执行遗赠不影响债务清偿

《继承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4)遗产已被分割后,债务仍应当清偿

(5)债务不得影响预留的份额

《继承法》第十九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的遗产份额,不得因债务清偿受到影响。

(三)遗产的分割

1.遗产的分割原则

(1)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

(2)保护其他人合法权益。

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2.遗产分割的方法

(1)作价分割价值或实物分割;

(2)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四)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三、子女先于父母死亡遗产继承:

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代位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其应继份额的法律制度。

四、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1、遗嘱继承定义

所谓遗嘱继承是指法定继承的对称,是指遗嘱中所指定的继承人根据遗嘱中对其所应当继承的遗产种类、数额等规定,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人在按照遗嘱继承后,不影响其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应得的法定继承份额。

2、怎样适用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没有留下遗嘱,其个人合法遗产的继承由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和分配原则进行遗产继承的一种法律活动。

法定继承是以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姻亲、血缘(含拟制)等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继承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法定 在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法定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除此之外,还有孙子女、外孙子女、出生时是活体的遗腹子等。”

在遗产继承出现下列情况时,适用法定继承:

一、 没有遗赠扶养协议,又没有合法遗嘱的情况下;

二、 遗嘱的继承人、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遗嘱失去效力的情况下;

三、 遗嘱的继承人表示放弃继承的情况下;

四、 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

五、 遗嘱的受赠人表示放弃赠与的情况下;

六、 遗嘱的受赠人丧失受赠权的情况下;

七、 遗嘱不合法或因故而全部有效的情况下;

八、 遗嘱部分无效情况下无效部分的遗产;

九、 未涉及遗产处理的遗嘱,继承人对遗产的处理;

十、 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赠人不履行遗嘱中的合法义务,被人民法院决定取消继承或受赠权的情况下;

十一、遗嘱中为胎儿保留的特定遗产份额,出生时是死胎,其为胎儿保留的份额适用法定继承。

3、订立遗嘱采取的几种形式

(1)、公证遗嘱。 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到有管辖权的公证机关或者请公证人员现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

(2)、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遗嘱全文,并亲笔签名, 注明年月日。

(3)、代书遗嘱。由遗嘱人指定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由其中一人根据遗嘱人授意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4)、录音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并应由见证人书写录音遗嘱证明书,在证明书上签名,注明年、月、日,录音在见证人的见证下封存,由遗嘱人和见证人在封存表面签字,将来使用此录音遗嘱时在见证人和继承人在场的情况下打开。

(5)、口头遗嘱。 遗嘱只有在危急情况下(生命垂危)方能采用口头遗嘱的形式。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有书面或者录音形式遗嘱的,原先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6)哪些人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

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4、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主要区别

财产的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形式。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1)、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的继承。遗嘱继承是指按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继承其遗产所进行的继承。法定继承是按法律规定的范围、顺序来进行的;而遗嘱继承则是按财产所有人生前的意思来继承的。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根据所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和赡养扶养情况来确定的;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财产所有人在遗嘱中确定的;

(3)、遗嘱继承人必须是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人,而法定继承人不一定都是遗嘱继承人。因为在遗嘱继承中,根据财产所有人的生前意愿,遗嘱继承人既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中的若干人。哪些法定继承人能够继承遗产,这要取决于遗嘱的内容。

(4)、我国实行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7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

5、申办遗嘱公证程序及材料

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如下好处:(一)遗嘱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所立遗嘱有效。(二)遗嘱内容不易被篡改和伪造。(三)有利于保证遗嘱效力的实现,保护遗嘱人和遗嘱受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遗嘱引起的继承纠纷的发生。

公民申办遗嘱公证,应亲自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别人。如果当事人行动不便,也可以请公证处指派公证员到立遗嘱入住所办理。申办遗嘱公证,应向公证处提供如下证明材料:(一)立遗嘱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二)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如房屋产权证书、银行存折等。(三)书写遗嘱的草稿。如果遗嘱人不会书写遗嘱,或书写有困难,可以在公证员面前口述,请公证员代书。

遗嘱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一)遗嘱人及遗嘱受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二)遗嘱人与受益人的关系;(三)所处分的财产的名称、数量、地点等;(四)对财产的分配和有关事务的处理决定;(五)如果有遗嘱执行人的还应写明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六)遗嘱制作日期和遗嘱人本人签名或盖章或按指模。

6、遗嘱变更、修改

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五、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订立的,确定遗赠与扶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协议规定,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于遗赠人死后取得其遗产。。《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一般来说,这里的遗赠人是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立生活存在困难而需要他人照顾的老人。他享有受扶养人扶养的权利,负有死后将其遗产遗赠给扶养人的义务。这里的扶养人一般是遗赠人的亲属、街坊邻居或者其他亲朋好友等。他负有扶养遗赠人、承担其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接受遗赠人遗赠财产的权利。这里须强调的是:遗赠扶养协议中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因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法定的互相扶养和互相继承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不着以协议的形式来确定。

六、丧偶儿媳对公婆遗产的继承:

我国继承法按照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远近规定了继承人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要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则无权继承。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儿媳和女婿不仅在丧偶前与公婆或岳父母共同生活尽赡养义务,而且在丧偶后仍然继续赡养公婆或岳父母,为鼓励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我国继承法第12条明确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实践中认定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一般从以下二方面综合考虑:一是对公婆或岳父母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者对公婆或岳父母在生活上提供了主要帮助;二是对公婆或岳父母尽赡养义务具有长期性、经常性。以上二个条件同时具备的,不论丧偶儿媳、丧偶女婿是否再婚,均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七、丧失继承权的几种情况: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4

都说重新组建的家庭特别容易各有各的“小九九”,尤其是牵涉到老人去世后的房产等遗产分配问题,更是容易产生纠纷。10年前,上海人刘斌(化名)在父亲刘国庆(化名)去世后,没分到父亲一分钱遗产,近日,他回沪和继母打起了官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儿子奔丧后急忙出国

与一般国人的生活不同,刘国庆在妻子早逝后,于上世纪90年代,就和儿子刘斌一起出国到非洲淘金,并在非洲结识了同为中国淘金者的王文佳(化名)。后来,两人不仅在在国外登记结婚,还用海外赚到的钱在国内买了房。2001年,年过60的刘国庆和王文佳一起回国居住,而正值壮年的刘斌则继续在非洲打理生意。

2003年10月,刘国庆在上海的家中不幸去世。远在非洲工作的刘斌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后赶忙回到上海,在为父亲料理完后事后,又匆忙赶赴非洲继续工作。

由于长期身在海外,和父亲分居两地,刘斌对父亲的具体财产状况并不十分了解,但他判断父亲应该在国内还有一定的财产。父亲去世后,刘斌回国奔丧期间也向继母询问过遗产事宜,但继母却表示刘国庆没留下什么遗产,尽管刘斌并不相信,但由于海外工作脱不开身,加上当时父亲刚去世,也不便立刻深究,刘斌便没再追问。

此后几年,刘斌多次电话联系继母王文佳,询问遗产处置事宜,王文佳均坚称刘国庆在中国大陆并无遗产。

就在父亲去世近十年后,刘斌却经由律师调查发现,父亲生前曾在中国大陆拥有多处房产,其中一套位于上海。律师调查后还发现,2004年3月,继母王文佳曾向当地公证机构作出虚假陈述,隐瞒了刘斌系法定继承人的事实,并凭借由此取得的公证书向房产登记机构申请独自继承了位于嘉定区的一套房屋。2005年,王文佳又以45万元的价格将这套房屋出售给了第三人。

得知实情的刘斌怎能咽得下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被无故剥夺这口气,于是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请求法院判令王文佳赔偿其经济损失人民币30万元。

法庭激辩遗产份额

在法庭上,刘斌的律师指出,作为刘国庆的婚生子,刘斌依法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而继母王文佳为私吞遗产,向有关部门隐瞒刘斌作为法定继承人的事实,将本该由他们共同继承的遗产纳入她一人名下,该行为侵害了刘斌的合法权益。因此刘斌认为王文佳的行为具有虚假登记的主观恶意,提请法院依法扣除其一定比例的继承份额。

王文佳的律师则辩称,王文佳之所以未向公证机构说明刘斌为法定继承人的事实,是因为在刘国庆生前,两父子的关系就不融洽,甚至曾有断绝父子关系的书面声明。鉴于此,王文佳认为两人已经断绝了父子关系,故在向公证机构陈述时未提及刘斌的有关情况。但在庭上,王文佳一方并没有向法庭出具其所称的书面声明。

此外,庭审中双方还针对遗产的具体分配方式存有争议。王文佳一方指出,涉案房屋是在王文佳和刘国庆婚后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故应将该房屋价值的一半列入遗产范围。由于刘国庆生前另有两名子女,亦是法定继承人,同时该两名子女曾与王文佳签订过一份三方确认书,将他们的继承份额转到王文佳名下。据此,王文佳一方认为其应享有遗产份额的75%,而刘斌享有25%。

但刘斌一方却认为,刘国庆去世后不久,另两名法定继承人曾先后发表声明放弃对父亲大陆财产的继承权,并办理了相关公证手续,因此遗产应当在王文佳与刘斌之间分配,即原则上双方各占遗产份额的50%;而考虑到王文佳的恶意侵吞行为,请求法院认定刘斌享有75%的份额,王文佳享有25%。

综合考量赔20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刘斌作为被继承人的子女,在无遗嘱继承的情况下,依法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享有继承权。而王文佳认为被继承人生前与刘斌断绝父子关系的辩称,因无相应依据支撑,法院不予支持。

对于这套房屋的所有权,首先法院认定该房屋是刘国庆与王文佳在夫妻存续期间购买的,依法属夫妻共同财产。审理中,双方确认一致,故涉案房屋中50%的份额应作为被继承人的遗产范围。

而刘国庆的另两名继承人两次公证表示放弃在中国大陆的房屋遗产继承,虽王文佳认为在公证前,其与另两名继承人曾签署三方协议,将两名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份额转在自己名下,但因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高于三方协议,且两名继承人在协议后先后两次公证表示放弃继承,故应确定对该房屋的继承人为刘斌与王文佳两人。

在法定条件下,涉案房屋的遗产部分可由刘斌和王文佳各继承相应50%的份额,但王文佳在继承遗产过程中,隐瞒刘斌作为继承人的事实,并将涉案房屋出售,独占了遗产,存在主观故意,故依法可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对此,法院酌定刘斌享有遗产部分60%的份额,王文佳享有40%的份额。

由于王文佳已将房屋出售给他人,刘斌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由王文佳折价赔偿,具体赔偿金额应从王文佳的行为、后果、房屋价格上涨以及造成刘斌应得利益的损失等诸多因素考量,故法院酌定王文佳应给付刘斌遗产继承款20万元。

国家公证效力最高

在牵涉到遗产继承的法律纠纷中,法律文书的效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本案中,虽然王文佳与另两名继承人曾签署过三方协议,将两名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份额转在王文佳名下,但这份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不如刘国庆出示的另两名继承人在国家公证机关办理的表示放弃在中国大陆的房屋遗产继承权的公证书。因为公证是由公证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证明活动,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当其他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遗嘱或协议与公证书内容相冲突时,均以公证内容为准。因此对于有意在生前立下遗嘱决定身后财产安排的老人,建议优先采用公证的方式确立遗嘱,从而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5

目前,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继承办理依据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查询、停止支付和没收个人在银行的存款以及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过户或支付手续的联合通知》(以下简称《规定》、《通知》)的规定,即“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未设公证处的地方向县、市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以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从法律角度看,我国《继承法》并未强制要求继承人继承遗产必须进行公证,因此,这一规定有违上位法之嫌。而且根据我国《公证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可《规定》属于规章,因此,存款继承并不属于法定公证事项,继承人有权决定是否进行公证。

在具体实践中,存款继承人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应提供存款凭证或载明存款账号、卡号、户名及存款金额的有效证明。但现实问题是继承人对死者的存款情况普遍不清楚。而继承人向银行查询具体金额时,银行按照“为储户保密”等业务准则,有权拒绝无合法证明继承人的查询请求。这样就产生了继承人要取款就必须公证,要公证就必须先查询金额的死结。而且,高昂的公证费用也让很多继承人不得不被迫放弃通过公证来继承存款。公证无果,继承人只能通过诉讼获得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来继承存款,而依照《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继承人又会面临举证难的问题,如继承人难以证明具体的标的额等。这种种原因导致现实中很多人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已故亲人在银行的存款。

支持存款继承公证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继承权公证可以减少继承纠纷发生的可能性,起到息争止诉、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现实中该规定是否发挥了预想的作用,值得探讨。设想,如果继承人对存款处置无争议,那么不论是否公证都不会发生继承纠纷;反之,如果继承人之间的确存在争议,那继承公证程序也不可能完成,仍需要通过诉讼程序由法院作出裁决。这样看来,是否办理继承公证根本不会影响全社会继承纠纷的数量,不会减少社会的诉讼负担。强制继承公证制度却给本不存在纠纷的遗产继承增加了2%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全社会的公证负担。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6

我国继承法颁布于上个世纪的八五年,当时,个体经济开始萌芽,私营经济尚不被承认,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起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经济生活中私有财产不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应当对现行继承制度予以增补、完善。以期能适宜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服务于已经入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现行继承法存在的缺陷

我国现行继承法采用的是限定继承原则,又称为有限责任继承原则。其核心是限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责任,即继承人只需在继承遗产的限度以内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不需以自己的财产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这种制度符合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人格独立、责任自负的理念,具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它明显是保护了被继承人的利益,而忽视了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利益。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必须对所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这是现代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精神的需要,也是评判法律之善、恶的标准之一。现行继承法未给予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权益以平等的保护,是其存在严重的缺陷之一,其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没有对接受和放弃继承规定明确的期限,使得继承关系长期不稳定

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是开始。这意味着被继承人死亡时,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义务就概括地转归继承人,被继承人的债权由继承人享有,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只能向继承人行使;债务由继承人承担,债务人只能向继承人清偿。通常情况下继承人不仅仅只有一个,这就需要在一个合理的期限使继承关系确定下来,使被继承人的所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能得以尽快了结。然而,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也就是说,继承人的确定必须要到“遗产处理前”,在此之前继承人实际上都不确定,继承关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此外继承法没有规定遗产处理的期限,使得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无限期存在的可能(现实中这种无限期状态不乏事例)。这种不稳定状态对继承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很不利。有的继承人对遗产长期不闻不问,也不配合其他继承人的管理或析产活动,使得遗产的管理或处分受到级大的影响。几十年后,由于经济变化等原因,遗产升值了,才出面主张继承析产,遗产贬值了又纠缠其他继承人。按照现行继承法,他(她)的主张应予支持,但实际占有、管理的继承人则认为继承人长期对遗产不闻不问,应视为放弃继承。因此这样规定的弊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来看是明显的:一是,不利于遗产的管理和利用,有碍财产的利用和改良;二是,继承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遗产也难以确定,影响债权人行使权利;三是;埋下继承纠纷的隐患。

2、死者的债权人缺乏救济手段,其利益难以的到保护

一个人死后,有两个方面的财产关系需要处理,一是什么样的人有权取得财产,以及在他们之间如何进行分配;二是死者的债权人的利益如何进行保护。现行继承法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规定的较为清晰、完备、合理,对第二一个问题则只有一个原则的规定,即:第33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应当缴纳的税款与债务,但以继承遗产的价值为限。因此在我国现行法律条件下,缺乏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在债务人死亡后,其债权能得以顺利实现。同时也缺乏制度来约束继承人对债权人的欺诈。现实生活中,继承人将遗产转移、隐藏、挥霍、浪费,或者不善经营而导致亏损,或者擅自将遗产由于清偿自己的债务等危及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屡屡出现,债权人常常遭受严重损失。但是债权人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2条规定的因遗产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而享有的追夺权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权利救济措施。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的安全,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道德风尚。法律在这种时候已经不应当保持沉默了.

3、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妨碍物质资料的流通

按现行制度,遗产可以长期不予以分割。这样,必定会产生两个人、三个人甚至于许多人对同一个财产共有所有权,按共有制度的原则,在处分这些财产时需要其他共有人的同意,势必影响财产的流通速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前列的共有常常处于产权登记长期维持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的状态,即只是法律上、事实上的共有,却没有予以登记公示(不动产及需要予以登记的其他财产),这必然会十分不利于交易安全的维护。

4、模糊了继承关系和共有关系的界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7条规定:“继承开始以后,继承人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遗产未分割的,即为共同共有。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延长,均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定不仅进一步暴露了现行继承法存在的前面1、3个缺陷,而且模糊了继承法律关系和共有法律关系的界限。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的一种法律关系,即一物所有权同时为数人共同享有的法律状态。共有的客体是特定的同一项财产。共有人对作为客体的财产享有的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共有的内容包含对内、对外双重权利义务关系,共有人无论对内或对外行使权利时,并非完全独立,要受其他共有人利益的制约,须体现全体共有人的意志。继承是规定将死者生前所有的个人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转归有权取得该项财产和权益的人所有的法律制度。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第3条)。按我国现行《继承法》的立法精神,《继承法》是采用的概括继承原则,即是对死者生前财产权利和义务的全面承受,接受遗产的继承人,在接受遗产的同时,负有清偿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税款和债务的义务。对比两者的客体,可以明确看出其区别:共有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对世权,不包括义务,而我国的继承权不仅包括权利,还包括义务。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9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第51条规定:“放弃继承的效力,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即,在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放弃继承可以不受其他继承人的限制,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单方权利,不须承担义务。这以共有关系中共有人对内对外双重权利义务关系,受其他共有人的制约、体现全体共有人的意志有着巨大的不同。这种模糊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的混乱,而且使继承纠纷人为地增加。

二 完善我国的继承法律制度的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我们应当采别国之长,补自己之短,即在我国国民已经习惯现行直接继承制度的情况下,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的法律制度,重新构建我国的一些继承法律制度。以使其与国际接轨,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

1、改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为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

这里的无条件是指在现行继承制度中除去对继承人的条件和继承的条件之外的无条件。有条件是指继承人应当符合的法定条件和经过的法定程序。因此可以这样定义有条件有限责任继承,即继承人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遵守法定的程序,才能享受有限责任的利益,反言之 ,继承人如果不符合法定的条件或者不遵守法定的程序,即丧失选择有限继承和放弃继承的权利,而依法产生无限责任继承的法律后果。实质上,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就是承认继承人有选择无限责任继承、有限责任继承和放弃继承的权利,就是在现行有限责任继承制度允许继承人有选择有限责任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权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选择——无限责任继承。

1、设立遗产清册制度

有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制度要起到在保护继承人的自己固有财产不被强制用于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的同时,又要保证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就遗产优先受偿。很明显,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其核心是确定遗产之状况并使之保持独立。要遗产之状况并使之保持独立之目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鉴大多数大陆国家的做法——-设立遗产清册制度。即继承人应当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一)、向公证机关、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申请遗产登记;

(二)、在公证机关、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人员监督下进行遗产清理;

(三)、制作遗产清册;

继承人在进行遗产清理、制作遗产清册时应当作到诚实信用、全面、准确,不得有隐匿不报、虚报债务等欺诈债权人的行为。如继承人不进行前列活动或者不遵守其诚实信用的义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取消继承人的有限责任继承的资格,而按照无限责任继承处理。

对债权人行使取消权的期间,笔者认为可以规定为五年的除斥期间为宜。

继承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被继承人死亡后三个月内开开始进行遗产清理,遗产清册应当在遗产清理开始起六个月内完成。无正当理由三个月不开始进行遗产清理或六个月内不能完成遗产清册的,视为同意按无限责任继承。遗产清册完成后,继承人对遗产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有权作出理智的选择——无限责任继承、有限责任继承、放弃继承。

规定时限是为了保证遗产清册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果不加以限制,可能使这一制度形同虚设。如果由于遗产情况复杂、遇到不可抗力、具体负责清理的清理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包括重病久治不熨)需要另行确定具体遗产清理人等情况,三个月内难以完成遗产清册的制作任务,继承人应予期限届满前说明理由,请求公证机关、基层自治组织、有关主管机关予以延长。是否准许延长由公证机关、基层自治组织、有关主管机关审查决定。

开始制作遗产清册时,继承人为三个以上的,应当推选遗产清理人或者聘请遗产清理人。遗产清理人代表()全体继承人进行活动,对全体继承人负责,接受全体继承人监督。因清理人自己的重大过失、过错给其他继承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继承人不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法律规定推选、聘请遗产清理人或自行担任遗产清理人,并监督、敦促遗产清理人按法律规定制作遗产清册,或隐匿、侵吞遗产,对被继承人的债权人进行欺诈,或在清偿遗产债务之前违法处分、消费遗产,即丧失有限责任继承的权利转为必须为被继承人清偿全部债务。这样规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不损害诚实继承人的利益。让隐匿、侵吞遗产、欺诈债权人的继承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甚至令其用自己的固有财产为被继承人清偿债务,这是对欺诈行为的制裁,也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继承法中的体现。

继承人不能就清理人的确定达成一致的,由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指定。必要时,由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自己担任清理人。

“必要时”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一)、继承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人为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二)、继承人之间矛盾较大,互相不信任的;

(三)、全体继承人在遗产清理前,均书面表示放弃继承的;

(四)、遗产清理可能对当地经济、文化、稳定等产生较大影响的;

(五)、其他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应当由自己担任遗产清理人的。

由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自己担任清理人的,因自己的重大过失、过错给继承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开始制作遗产清册时,遗产清理人应请求人民法院按清产还债程序进行公告,催告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和其他对遗产享有权利的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该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与此同时,遗产清理人应对已知的债权人和其他权利人予以书面通知。超过规定期限没有申报权利的,视为放弃权利。继承人已知权利人,而未在公告期限届满前书面告之遗产清理人的,权利人能提供证据证明继承人已知的,由该继承人在权利人本可以获得的清偿范围内予以赔偿。

在清偿全部遗产债务之前,继承人、遗产清理人原则上不得处分和消费遗产,也就是说应保持遗产的独立性、完整性。但因管理遗产和为债权人、继承人的利益而支出的费用不在此限。这些费用一般是指如下几项:

(1)死者的医疗费、丧葬费及相关费用,如为治病所欠的交通费、护理费等;

(2)死者生前所抚养的人的生活费 ;

(3)遗产清理人管理遗产的费用;

(4)遗产清理人为债权人、继承人的利益而支出的费用;

(5)遗产清理人向公证机关、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有关主管机关申请进行遗产清理而支出的费用;

(6)遗产清理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公告所支出的有关费用;

(7)遗产清理人为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分配遗产所支出底费用;

(8)遗产清理人为继承人分配遗产所支出的费用;

3、设立放弃继承明示制度

放弃继承、接受继承,笔者认为应当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明示方式予以表示。在本文的前面,笔者已经将现行继承法

“自继承开始以后到遗产分割以前,继承人均可表示放弃继承,未表示放弃继承视为接受。”之规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阐述,这里就不在重复。因此,为了保护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继承关系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下来,不允许长时间悬而不决。放弃继承明示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有限责任继承和无限责任继承、放弃继承的选择期限、方式法定。在继承法中应当明确规定继承人选择有限责任继承和无限责任继承、放弃继承的选择期限,这个期限参照其他大陆法系的国家的做法可以确定为2—3个月,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得继承遗产时起算。放弃继承的意思应以书面形式向实际占有、管理遗产的继承人或遗产清理人表示。超过期限没有表示放弃继承的即视为接受继承。继承人接受继承后,仍可以通过制作遗产清册来限制自己对遗产债务的清偿责任,但不能再放弃继承。在接受继承之后,继承人也可以选择有限责任继承和无限责任继承,在规定的期间内不作出选择的视为无限责任继承。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7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就_______路_______号至_______号停车场的使用事宜,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停车场承包合同,合同如下:

第一条 乙方以安全使用方式承包该停车场,保证每月按期支付承包费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停车场的工作,如因违反政府条例造成责任自负,甲方概不负责。

第二条 承包价格:乙方于每月_________日交付甲方承包费用人民币_________元(¥_________元)。

第三条 乙方在对外言论上不能有损甲方公司形象,乙方对外绝对要维护公司利益。

第四条 甲方在整个承包时间内有对乙方的监督权,也有责任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如需甲方协助同政府和其他方面的关系等。

第五条 陈述和保证

(一)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3)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二)乙方的陈述和保证。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3)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六条 违约责任

(一)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应向对方支付合同约定承包费_________%的违约金。

(二)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合同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守约方遭受损失,则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予以赔偿。

第七条 保密

一方对因本停车场承包合同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八条 补充与变更

本合同可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书面修改或补充,由此形成的补充协议,与合同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第九条 合同附件

本合同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各方签署的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修改、补充、变更协议;

(2)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附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本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条 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因有不可抗力致使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或迟延履行本合同,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第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本合同各方当事人对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协议,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权利的保留

任何一方没有行使其权利或没有就对方的违约行为采取任何行动,不应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或对追究违约责任的放弃。任何一方放弃针对对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追究对方的任何责任,不应视为放弃对对方任何其他权利或任何其他责任的追究。所有放弃应书面做出。

第十三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合同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合同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 通知

本合同要求或允许的通知或通讯,不论以何种方式传递均自被通知一方实际收到时生效。

前款中的“实际收到”是指通知或通讯内容到达被通讯人(在本合同中列明的住所)的法定地址或住所或指定的通讯地址范围。

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三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通知另一方,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各条款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影响标题所属条款的意思。

第十六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应在合同正本上加盖骑缝章。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_________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第十七条 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8

1.继承权公证,平息争夺遗产风波

案例:2012年11月,48岁的武某因突遇意外事故死亡。处理完后事后,武某之妻田某打算独占遗产,武某的父母则认为儿子的遗产应当归武家所有。双方为此纠缠不休,不得已来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公证处受理申请后,对争议双方所涉及的事实进行了认真审查。由于武某生前未曾留下遗嘱,公证员首先对死者的遗物进行了清点,查明武某生前遗有存款合计人民币4.66万元和一些衣服物品,个人生前欠债6400元。公证处为此首先出具了清点物品公证书,对死者遗留的人民币4.66万元进行了析产。公证书证明了死者遗留的4.66万元中的一半2.33万元属于死者遗产,另一半属于田某的财产。对死者生前所欠的6400元债务用武某的遗产进行了清偿,武某的最后遗产为1.69万元,这部分遗产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田某和武某父母共同继承。

点评:继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法定继承,另一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出现以下5种情况时,应适用法定继承:(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所谓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本案由于武某是突发意外死亡,没有留下遗嘱,因此对财产的继承也就属于法定继承。在死者妻子、父母争夺继承权的情况下,公证员首先帮助当事人分析确定了遗产范围及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分担,进而依法提出了继承方案并办理了相应的公证证明,从而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遗嘱公证,维护了出嫁女儿的合法权益

案例:已故的徐老太原有2儿1女,3个儿女均已成家。2006年徐老太的老伴因病去世后。两个儿子非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经常责骂老人。无奈,老人只好独自生活,日常起居的费用均由其女儿承担。2011年年底,老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是胃癌晚期。了解病情后,老人想把自己的一处房产留给女儿。两个儿子知道老人的想法后,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为由,坚决反对母亲这样做。2012年初,在别人的提醒下,徐老太办理了遗嘱公证书。同年4月老人辞世,她的两个儿子与女儿为争夺遗产而闹上法庭。法院根据徐老太女儿出具的遗嘱公证书。判决徐老太的遗产南其女儿继承。

点评:按照我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遗嘱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五种。其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强,口头遗嘱的效力最弱。同时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本案中,徐老太摆脱世俗偏见,自主行使遗产处分权,立遗嘱指定其女儿继承遗产,显示出徐老太法律意识的觉醒。

3.婚前财产公证,为老年人再婚扫除障碍

案例:赖某66岁,系某五金厂退休职工。2011年5月,与他共同生活了40多年的妻子突然患病离他而去。2012年8月,赖某打算与程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这一打算却遭到了赖某4个子女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担心父亲一生积攒的财产落入他人之手。思来想去,赖某和程某来到公证处。办理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两人约定,两人婚前财产在有生之年归各自所有,生前有权订立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9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软件工程师培训协议书由上列各方于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在__________市订立。

鉴于甲方为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____________”)授权培训机构;乙方已经充分了解甲方所提供培训各方面详细情况,现甲乙双方就甲方为乙方进行软件工程师培训事宜,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软件工程师培训协议,协议如下:

第一条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1 甲方有权根据____的统一要求及本中心的有关对教学、实习、推荐就业以及相关的各个环节对乙方进行管理。

1.2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若乙方有三次违纪记录,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学,所收各项费用不予退还。

1.3 甲方有权根据____的要求及用人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安排、管理规定。

1.4 甲方应及时组织认证考试,乙方考试合格,及时颁发认证证书。

1.5 在乙方完成两学期课程获得证书后,甲方应予以100%推荐工作,原则上应给乙方三次推荐机会。

1.6 甲方应按照____规定的方法、模式实施教学。如有变动应向乙方说明。

1.7 甲方应认真处理乙方在教学及管理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8 甲方承诺乙方成为注册学员时(以签署本协议并交纳费用为准,下同)即拥有获得相应培训和服务的权利。

第二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2.1 乙方有权获得软件工程师课程的培训。

2.2 乙方通过相关考核有权获得相应的认证证书。

2.3 乙方有权对甲方的教学和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甲方应认真对待。

2.4 乙方完成两学期课程获得证书后,有权要求甲方按照约定推荐工作。

2.5 乙方同意遵守____及本中心的有关管理制度。

2.6 乙方同意足额及时向甲方交纳有关费用。

2.7 乙方承诺遵守甲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同意如有三次违纪记录及一次违法行为则自动退学。

2.8 乙方有权了解学习、实习及安排就业方面的规定。

2.9 乙方承诺认真完成各项课堂学习任务,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实习课程、项目设计及毕业设计。

2.10 乙方承认已详细了解甲方培训课程及教学、管理各方面的情况;乙方承诺一旦成为本中心注册学员不得中途退学,否则,所交学费不得要求甲方退还。

2.11 乙方确认学习期间所完成的项目设计及毕业设计的软件著作权等多项权利均属甲方所有。

第三条 其它约定

3.1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学员软件工程师认证系列课程两学期结束、并且甲乙双方已履行完毕各自的义务为止。

3.2 如果乙方在学期之间暂时中断学习,本协议处于待执行状态,学员参加后续课程学习时,本协议继续生效。学员中途终止学业,则本协议自行终止。

3.3 本协议的附件及甲方所公布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条 陈述和保证

4.1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电脑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4.2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五条 违约责任

5.1 甲方的责任

(1)如果甲方未按本协议履行,则应退还乙方所交费用.

(2)如果甲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乙方遭受损失,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予以赔偿。

5.2 乙方的责任

(1)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则甲方可终止协议,乙方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2)如果乙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甲方遭受损失,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予以赔偿。

第六条 保密

一方对因本次软件工程师培训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七条 补充与变更

本协议可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书面修改或补充,由此形成的补充协议,与协议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第八条 协议附件

8.1 本协议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8.1.1 各方签署的与履行本协议有关的修改、补充、变更协议;

8.1.2 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

8.2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附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本协议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 不可抗力

9.1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双方可以互免责任。不可抗拒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军事行动、战争、罢工、动乱、传染病、法规变更等。

9.2 任何一方因有不可抗力致使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协议或迟延履行本协议,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本协议各方当事人对本协议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协议,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权利的保留

任何一方没有行使其权利或没有就对方的违约行为采取任何行动,不应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或对追究违约责任的放弃。任何一方放弃针对对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追究对方的任何责任,不应视为放弃对对方任何其他权利或任何其他责任的追究。所有放弃应书面做出。

第十二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协议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协议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三条 通知

13.1 本协议要求或允许的通知或通讯,不论以何种方式传递均自被通知一方实际收到时生效。

13.2 前款中的“实际收到”是指通知或通讯内容到达被通讯人(在本协议中列明的住所)的法定地址或住所或指定的通讯地址范围。

13.3 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三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通知另一方,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协议的解释

本协议各条款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影响标题所属条款的意思。

第十五条 生效条件

本协议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在本协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应在协议正本上加盖骑缝章。

本协议—式___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________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弃继承权公证书篇10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就_______路_______号至_______号停车场的使用事宜,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停车场承包合同,合同如下:

第一条

乙方以安全使用方式承包该停车场,保证每月按期支付承包费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停车场的工作,如因违反政府条例造成责任自负,甲方概不负责.

第二条

承包价格:乙方于每月_________日交付甲方承包费用人民币_________元(¥_________元).

第三条

乙方在对外言论上不能有损甲方公司形象,乙方对外绝对要维护公司利益.

第四条

甲方在整个承包时间内有对乙方的监督权,也有责任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如需甲方协助同政府和其他方面的关系等.

第五条

陈述和保证

(一)甲方的陈述和保证.甲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3)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二)乙方的陈述和保证.乙方向各方陈述和保证如下: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其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交易,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3)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六条

违约责任

(一)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应向对方支付合同约定承包费_________%的违约金.

(二)任何一方违反其在本合同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守约方遭受损失,则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予以赔偿.

第七条

保密

一方对因本停车场承包合同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八条

补充与变更

本合同可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书面修改或补充,由此形成的补充协议,与合同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第九条

合同附件

本合同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各方签署的与履行本合同有关的修改、补充、变更协议;

(2)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附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本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条

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因有不可抗力致使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或迟延履行本合同,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第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本合同各方当事人对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协议,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权利的保留

任何一方没有行使其权利或没有就对方的违约行为采取任何行动,不应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或对追究违约责任的放弃.任何一方放弃针对对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追究对方的任何责任,不应视为放弃对对方任何其他权利或任何其他责任的追究.所有放弃应书面做出.

第十三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合同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合同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

通知

本合同要求或允许的通知或通讯,不论以何种方式传递均自被通知一方实际收到时生效.

前款中的“实际收到”是指通知或通讯内容到达被通讯人(在本合同中列明的住所)的法定地址或住所或指定的通讯地址范围.

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三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通知另一方,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各条款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影响标题所属条款的意思.

第十六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应在合同正本上加盖骑缝章.

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_________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第十七条

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日

承包停车场合同(二)

甲方:

乙方:

为加强对景区停车场的管理,保证车辆安全、有序停放,甲方决定将景区停车场收费管理权发包给乙方,经双方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承包价:

二、承包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款(年月日之前必须将承包费交到公司财务部.否则视为合同无效)

四、在签订合同之日起,乙方应在七天向甲方交付万元的保证金,用于担保停车场所有停放的车辆和财物的保管责任(包括车辆丢失)和本合同的违约责任.合同到期不再续签时,乙方已尽到保管责任并交接手续完善时甲方退还保证金(不计利息).

五、甲方自用的汽车以及甲方认可的车辆进入停车场的,乙方应提供免费保管.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停车场经营收费许可证的申领,购买车辆保管发票及代缴发票税(乙方按实际发生额承担税费).

2.对乙方制定的车辆管理制度和相关的通知、通告进行审核、未经甲方审核批准的信息不能公布和实施.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甲方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车辆管理制度,应尽职尽责,保管好停放在停车场的车辆.

2.负责对所聘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持证上岗,做到文明服务,微笑服务,树立景区良好形象.

3.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保管车辆收费标准收费.

4.对在承包过程中出现的车辆被盗、车辆损坏等负全部责任.

八、违约责任

1.乙方在车辆保管过程中出现故意伤害、连续发生两次车辆被盗的情况或车辆被盗没有给予赔偿视为末尽保管责任,乙方应自付赔偿费,甲方不予退还保证金,本合同自行终止.

2.因甲方原因提前终止承包期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应该适当减收乙方交纳的承包费并退还保证金.(提前终止合同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九、未尽事宜或因环境、政策发生变化引起的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

十、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各具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