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3-16 16:23:51

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篇1

处方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处方药应当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

第二章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五条处方标准(附件1)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第六条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第七条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第三章处方权的获得

第八条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九条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第十条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第十二条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第十三条进修医师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对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认定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

第四章处方的开具

第十四条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功能、任务,制定药品处方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第十七条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医师开具院内制剂处方时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

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第十八条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第十九条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二十一条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三条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第二十五条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第二十八条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第五章处方的调剂

第二十九条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三十条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第三十一条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

第三十二条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第三十三条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第三十四条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五条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第三十六条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第三十七条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三十八条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第三十九条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第四十条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

第四十二条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处方开具、调剂和保管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附件2),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第四十六条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予以取消:

(一)被责令暂停执业;

(二)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三)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四)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第四十七条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不得开具处方。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四十八条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

第四十九条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第五十条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

第五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医师出现本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应当责令医疗机构取消医师处方权。

第五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对医疗机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

(二)使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三)使用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

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保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依照规定进行专册登记的,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由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印鉴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五十六条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

(二)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

(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

第五十七条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一)未取得处方权或者被取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八条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条乡村医生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范围内开具药品处方。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所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包括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准登记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护理院(站)等医疗机构。

第六十三条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卫医发〔20xx〕269号)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卫医法〔20xx〕436号)同时废止。

处方权如何获得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应经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但在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的助理医师,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

2.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3.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可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处方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 处方管理办法;处方质量

处方调剂是药剂师根据医师处方按照药品调配程序、用药原则,及时正确地调配和准确无误地发售药品,是医院医疗服务直接面对患者完成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是沟通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完成医疗过程服务于患者的重要环节。国家卫生部于2002年3月开始组织起草《处方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8月颁布试行。经过2年多的试行,针对其中的某些不妥之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于2007年2月14日以第53号卫生部令下发,并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的施行,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使用。

药师在患者的眼中也许被认为仅仅只是照单发药这样简单的机械性工作。对于药师的职责、作用,不清楚、不知晓,而《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充分明确了药师在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处方后,在对患者的用药安全、用药指导、用药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某些发达国家中,药师是有严格等级之分的。在我国也是只有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才可以从事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而药士只可以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按照《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同时要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把好关。

然而,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计算机传输医嘱。住院医师医嘱由护士录入计算机,再发送到药房,打印出来后进行摆药、发药。整个过程中药师都无法审核处方,亦无法核对护士是否录入有误,除非数量特殊才会提出不同意见,更别说审核合理用药情况,为此,《办法》中规定,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

同时药品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是由“世卫组织”编定的在全球范围通用和在药品标准中列入的名称。在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上都应该标识通用名,并且要醒目。

落实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法及时予以干预,这也是《办法》授予药剂师的神圣权力。《办法》同时规定了处方开具的时效性,和开具处方时药物的常用量,避免滥用药;同时对处方的修改,在以往的只在修改处签字或盖章,新《办法》中规定:“处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对不按规定执行《办法》的医师和药师以及其他医疗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总之《处方管理办法》的施行,对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把《办法》贯彻落实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应不间断地集中组织学习,使全院医务、药剂人员熟悉并牢固掌握《办法》的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落实、应用,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处方管理办法篇3

从2007年5月1日起,国家卫生部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规定医疗机构购进的同类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医生开处方要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通用名称。与以往处方开药使用商品名相比,处方统一使用通用名,对医患双方均有好处。医生能对患者以前的治疗方案有基本认识,保持治疗的延续性且避免重复开药,患者对同类药品有选择的权利。

最近,记者以患者的名义来到本市率先实行以通用名开药的总医院,亲身体会新办法实施后看病程序的变化。

记者体验:买药“二选一”

记者挂号后来到医院门诊二楼消化科诊室就诊,医生询问病情时记者表示自己有胃溃疡的病史,最近胃口总泛酸,饭后腹部也有疼痛的感觉,随后医生仔细询问了记者症状,在电脑里敲打了几个字,并告诉记者他准备给记者开点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医生说:“给你开的药是西咪替丁,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泰胃美,现在医院要求用通用名开药,所以都是按药物成分写的。现在医院这种成分的口服药有两种,一种是国产的,一种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前一种名字叫西咪替丁,1.38元一盒;后一种就是泰胃美,95元一盒,你可以自己选择买哪种。”记者选择了相对便宜一些的国产药品,医生表示,现在可以拿着挂号条到门诊药房打印处方、交费和取药了,但最后还要回诊室一趟,他要在打印的处方上签字。在药房,记者很顺利地取好了药品,也拿到了打印出来的电子处方底联,上面病情诊断和药品名都非常清晰。回到诊室后,医生在处方上签字后表示,买的药物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开封可以到医院来退换,而且也可以凭打印出来的处方到药店买药。

大夫:工作负担加重了

医院药剂科主任对记者表示,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国家新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带给他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用通用名开药,而且医院同类药品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医院医务处处长表示,用通用名开药确实加大了患者就医的透明度,但也给医生增加了很重负担,现在同一成分的药品可能有十几种,以前医生用商品名开药只要记两个字就可以了,现在就需要记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字。而且,在给患者开药时本专业的药品由于经常使用,通用名一般比较熟悉,如果碰到一位患者同时存在几种疾病,医生需要开一些治疗本专业以外的疾病的药物,通用名肯定记不下来,就需要现看药品目录。不过他也表示,现在新规定只是刚刚执行,估计一两个月之后医生们就会比较熟悉,开药的速度自然也会提高。

处方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 《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调剂

医院药房晚夜班因工作特点,基本只安排一名人员承担处方药品的调剂,并且主要由药士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承担。按国家《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简称《办法》),医院药房处方调剂管理应严格依照办法相关条款进行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1]。因此,目前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药品调配管理普遍存在有违《办法》规定。鉴于此现象是许多医院药剂科基本存在的管理问题,特撰文以期引起相关管理部门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处方的调剂管理规定,探讨医院药房晚、夜班管理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2.1 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管理情况 对贵阳市大型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人员均来自药剂科一线处方调配人员,晚、夜班处方调配工作均只安排一名专业人员承担,被调查医院中普遍由具有药士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承担。

2.2 导致医院药房晚、夜班处方调配管理有违《办法》规定的因素。

2.2.1 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专业职称结构和数量问题 大型医院一线处方调配人员结构主要由药士组成,同时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数量是按《办法》颁布前确定的编制和岗位,如果按《办法》要求配备一名药师和一名药士共两名调配人员承担每日晚、夜班值班调剂工作,那么在处方调剂人员现有数量的基础上将至少增加1/3左右,否则会极大影响日常处方调配工作,由于药剂科人员数量的管理需由医院决定,在不能增加处方调剂人员数量和未有上级管理部门要求必须执行《部分》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对药房晚、夜班值班调剂人员进行管理。

2.2.2 一线处方调配人员年龄及性别问题 按职称评聘要求:中级专业学校毕业专业人员评聘药师职称,需工作7年以上;由于一线处方调配人员多为女性,在获得药师职称时正是大部分人员面临更大家庭责任期间,其不可能长期承担夜班处方调配工作。通过被调查医院药房对具有《办法》赋予调剂人员: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权利的药师工作安排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其年龄或工龄的增加,管理者将其继续安排在一线处方调配工作将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因此,随着药师年龄的增大,其离开药房一线药品调剂部门的机会就越大,对于大型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主要由年轻药士构成,从而导致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有违《办法》规定。

2.2.3 传统管理习惯的影响 目前药房晚、夜班制度是多年延续的结果,由于现存药房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制度有违《办法》规定,通过对其他省市医院药剂科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情况的了解,药剂科晚、夜班值班人员工作安排有违《办法》相关规定,在我国不是个别现象,同时,也并有一家医院因此受上级管理机构的处理,也没有相关管理机构要求须按《办法》规定改革,因此,药房领导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只能维持现状。

2.2.4 受制于传统处方调配的观念 “照方配药”是传统药房处方发药的根本,药房一线处方调配人员:药士、药师甚至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等,长期受制于我国传统的医院医疗服务模式,接到患者的处方,习惯意识就是“照方配药”,对于《办法》只赋予药师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的责任,没有深刻的理解,放任药士承担药师应该承担的工作。

2.2.5 受传统处方调剂差错评价方法的影响 药房调剂人员药品调配出现“照方配药”的偏差结果才是差错事故认定的条件是传统处方调剂差错评价方法,这种长期传统意识不仅根植在药剂人员的思想中,同样根植在处方拟订者医师思想中,甚至也根植在患者思想中,因此,在医疗纠纷极其严重的现在,只要药品与处方相符而所至的药疗及医疗事件或事故中,药剂人员所承担的责任极小甚至没有,医师或患者也没有意识到不具备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安全用药指导等工作责任的药士,完全承担处方药品调剂有违《办法》相关规定。

3 讨论

《处方管理办法》是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6]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处方权的获得、处方的开具、处方的调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为规范与发挥医师、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专业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药剂科应无条件地严格按《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调整或改革自身管理条件以符合其规定要求。因此,药士独自承担医院药房晚、夜班药品调剂有违《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现象,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处方管理办法[eb/ol]. www.moh.gov.cn2007.03.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eb/ol]. www.moh.gov.cn 2004.06.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eb/ol].www.moh.gov.cn2006.1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eb/ol]. www.moh.gov.cn2004.06.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eb/ol]. www.moh.gov.cn2002.10.14.

处方管理办法篇5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加强对四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工作。

(三)参与占用城市人行道路开展各种活动的联审工作职责。

(四)参与市内洗车、修车行业设立的联审,并在城管职责范围内实施管理。

二、主要职责

(一)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经法定程序颁布后组织实施。编制城市管理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负责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制定城市管理领域城市执法工作目标,统一部署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三)负责市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及行使规定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四)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重大行政执法活动。负责查处跨区、跨单位及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违法案件。

(五)督查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和四区城市管理方面超过处理时限和不作为的综合执法事项。

(六)负责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工作的衔接和协调。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

(七)提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八)承担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行业管理责任。负责市容监管工作。负责大型户外广告设置、临时占用道路、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管理工作。

(九)负责大型广场、公共绿地、旅游景点、高(快)速公路等环境卫生设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十)与相关部门就占用城市人行道路开展各种活动的行为提出联合审批意见,指导辖区内对违法占用城市人行道路的各种行为进行督办查处。

(十一)参与对市区内洗车、修车行业管理,会同交通、工商、公安等部门研究提出洗车、修车行业的审批意见,并指导辖区在城管职责范围内实施管理。

(十二)监督、指导城区城管部门、垃圾处理企业规范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渣土)的收集、清运、处置和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十三)负责受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与投诉。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和考核工作。承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十四)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及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十五)承担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设6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协调、处理机关日常事务;负责综合性文稿起草、重要会议组织和来往文件处理工作;负责机关党务、人事、财务、工会工作;负责文书档案、保密、印信、办公设备及用品的管理;负责城市管理重大决议事项、阶段性工作和领导交办工作的协调、检查和督办工作;负责人大、政协有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负责机关联点帮扶工作;负责对外联络、交流和接待工作;承担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承担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承担市环卫工人救助会秘书处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起草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起草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政策、标准和规章制度;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负责行政处罚的听证工作;负责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备案工作;负责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负责城市管理宣传工作;负责城市管理调查研究工作;负责机关普法工作。

(三)市容管理处

负责编制全市市容管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市容管理的指导、监管和检查工作;负责城市单体楼亮化工作;负责有关市容方面的行政许可工作;负责违法建设拆除的督导检查工作;负责“四创”市容环境卫生组织工作;负责全市市容方面的项目建设工作;负责与相关部门就占用城市人行道路开展各种活动的行为提出联合审批意见,指导辖区对违法占用城市人行道路的各种行为进行督办查处;负责参与对市区内洗车、修车行业管理,配合交通、工商、公安等部门研究提出洗车、修车行业的审批意见,并指导辖区在城管职责范围内实施管理。

(四)环境卫生管理处

负责编制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指导、监管和检查工作;负责环境卫生行业管理;负责监督、指导城区环卫部门、垃圾处理企业规范实施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渣土)的收集、清运、处置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和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并对全市环卫基础建设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负责全市大型广场、公共绿地等环境卫生设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行政许可工作;负责全市环卫作业机制改革工作;负责全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考核工作;负责全市环卫方面的项目建设;负责局机关招商引资工作。

(五)综合处

负责制定全市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目标,对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负责制定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年度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行使相对集中的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全市重大行政执法活动;负责查处跨区及全市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违法案件;负责与集中处罚权原管理部门业务工作的衔接和协调;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委托工作;承担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城管“110”投诉受理工作。

(六)执法监督检查处

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制定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监督、监察工作,查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纠正和处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处罚不当和不作为行为;负责受理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与投诉;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和考核工作;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协管员的培训、考核、工资审核工作;负责城管系统行风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四、人员编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行政编制为17名,机关用事业编制为3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正科级领导职数6名、副科级领导职数6名。

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2名。

处方管理办法篇6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办事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对街道办事处的财政投资不但增加,通过不同途径流入街道办事处的资金数量、渠道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与实施,很多存在于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一暴露了出来,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与新会计制度之间产生的矛盾、距离严重影响着我国街道办事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强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街道办事处是代表我国各地各级政府行使管理街道的权利。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基本行政单位,其工作的落实程度、街道事务的公开等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另外,它又是我国城市普通居民判断党和政府的廉洁性的主要参照物与参照凭证。因此,这就要求我国街道办事处必须严格按照我党的方针政策行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2)有利于促进街道办事处的自身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不断深入,街道办事处作为做基层的行政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仅符合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现实意义,又能恰如其分的处理好角色转变问题,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获得广大城市居民的信任与对工作的认可,为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树立良好的形象。

(3)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作为我国政府的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基层单位的发展装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源的合理性分配、有利于政府决策性的提升。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与环境,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全面提高街道办事处工作的科学性、更能够提高街道办事处资金的使用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一般而言,我国各城镇的街道办事处财务人员比较少,由于岗位设置问题,很多街道办事处的财会工作岗位招聘不到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很多在街道办事处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基本都会随意进行搭配,他们很多人的专业并不对口,会计专业化水平较差导致会计工作缺乏专业的规范性。由于街道办事处各方面条件不尽如人意,很多财务人员工作调动频繁,财务岗位的设置缺乏完整性。

(2)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随着我国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进一步实施,原来在街道办事处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遗留问题逐一暴露了出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街道办事处的各项工作的发展要求。预算、决算、资金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匮乏使得街道办事处的财务工作暴露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凭证记录不合法、会计数据缺乏准确性、会计资料不完整、账簿记录不准确、小金库、账外账、会计秩序混乱。街道办事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缺陷,有的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或者迫于上级领导部门的压力,认为对财务信息造价、调整财务报表的数。例如,有的街道办事处不按相关规定处理经济事项,经常将预算内资金和往来资金混在一起使用,或者为了套取更多的预算拨款而虚列支出,不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3)执法不严问题严重。有的街道办事处的跨级人员一般都是遵照办事处一把手的要求来办事将国家的相关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等抛于脑后。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无法单独实现会计的监督职能。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更是难以落实。例如,由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制度的不完善,有的街道办事处在经费支出、办公开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监控,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性、计划性、科学性,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现象的发生。

(4)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于街道办事处的资产管理而言,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更是缺乏完善性。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有的还尚未分清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内涵与所包含的范畴,例如,很多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项目未按照规定计入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的盘点与清查。例如,有的街道办事处为自己辖区内的社区置办的电扇、空调、打印机、计算机、监控设备等既没有计入办事处的账目中,也没有计入社区的账务中。最终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给国家财产带来了损失。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街道办事处管理水平

(1)加强办事处的财务基础工作的完善。要坚决贯彻跨级、出纳岗位不兼容的基本原则,出纳人员、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财政制度与法规的要求。对于一些账务处理要及时完成,不能随意变更一些具有普遍性、常规性的支出,严格按照报销制度规定审批报销凭证,对于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坚决不予报销。

(2)加强街道办事处的预算管理。随着新《预算法》的通过、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这就要求我国各街道办事处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并宣传新《预算法》、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将新法规中修订的亮点与改变的内容及时在高校内部进行宣讲,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参加。例如,通过讲座、聘请专家等形式在高校内部对新法规的内容进行培训,这也是进行宣传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要求街道办事处的财务人员熟知新法规的内容,这样才能使这些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进行账务处理时在头脑中形成法律规范预算的意识。

(3)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街道办事处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对街道办事处的资产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从资产的计划购置、购置、入库、使用、报废、清查、处置等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层层把关、不留死角。另外,还必须加强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切忌避免出现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相互推诿责任问题的发生,切忌将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变成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口中的一纸空文。同时,还必须将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奖惩进行挂钩,以激励的形式是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中来。

处方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规范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称“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称“著作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执法主体)国家版权局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享有著作权行政执法权的有关部门(以下称“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就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违法行为)本办法所称的违法行为是指:(一)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列举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列举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予行政处罚的著作权违法行为。

第四条(处罚种类) 对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给予下列种类的行政处罚:(一)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二)没收违法所得;(三)没收侵权复制品;(四)罚款;(五)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章 管辖和适用

第五条(地域管辖)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依法查封扣押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级别管辖)国家版权局可以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以及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其他违法行为。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本辖区发生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管辖争议和指定管辖) 两个以上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违法行为均有管辖权时,由先立案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该违法行为。

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或者管辖不明时,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其共同的上一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指定管辖。

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处理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其管辖的案件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八条(移送)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查处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由该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九条(时效)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时效为两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侵权复制品仍在发行的,视为违法行为仍在继续。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 处 罚 程 序

第十条(一般程序) 除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外,著作权行政处罚适用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

第十一条 (立案)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适用一般程序查处违法行为,应当立案。

对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自行决定立案查处,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决定立案查处,也可以根据被侵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知情人的投诉或者举报决定立案查处。

第十二条(投诉)投诉人就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申请立案查处的,应当提交申请书、权利证明、被侵权作品(或者制品)以及其他证据。

申请书应当说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申请查处所根据的主要事实、理由。

投诉人委托人代为申请的,应当由人出示委托书。

第十三条 (受理)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所有投诉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四条 (承办)立案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投诉或者举报材料、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的材料、执法人员的检查报告等有关材料,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立案并指定两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办案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没有回避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其回避。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紧急措施)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正在实施,情况紧急来不及立案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纠正;(二)对侵权复制品和主要用于违法行为的材料、工具、设备等依法先行登记保存;(三)收集、调取其他有关证据。

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材料报所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六条(取证) 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要求法定举证责任人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期限内举证。

办案人员取证时可以采取下列手段收集、调取有关证据:(一)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档案、账簿和其他书面材料;(二)对涉嫌侵权复制品进行抽样取证;(三)对涉嫌侵权复制品先行登记保存。

第十七条 (出示执法证件) 办案人员在执法中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由国家版权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八条(证据种类) 办案时收集的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证人证言;(四)视听资料;(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检查、勘验笔录。

第十九条(当事人提供证据)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以及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证据。

第二十条 (制作清单)办案人员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对有关物品应当当场制作清单一式二份,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盖章后,分别交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所在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存。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由现场两名以上办案人员注明情况。

第二十一条(先行登记保存程序) 办案人员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向当事人交付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在证据保存期间不得转移、损毁有关证据。

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加封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先行登记保存封条,由当事人就地保存。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确需移至他处的,可以移至适当的场所保存。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本条规定的手续时,办案人员可以先行采取措施,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第二十二条(先行登记保存后续措施)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交付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后七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一)需要鉴定的,送交鉴定;(二)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没收;(三)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将案件连同证据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依法不应予以没收的,解除登记保存措施;(五)其他有关法定措施。

第二十三条 (委托调查)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委托其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代为调查的,须出具委托书。受委托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予以协助。

第二十四条 (专业鉴定) 对查处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专门机构或者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第二十五条 (调查报告)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应当提交案件调查报告,说明有关行为是否违法,提出处理意见及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并附上全部证据材料。

第二十六条 (告知当事人)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其他权利。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盖章。当事人拒绝签收的,由送达人员注明情况,并报告本部门负责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采取邮寄送达方式告知当事人。无法找到当事人时,可以以公告形式告知。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陈述、申辩期限) 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在被告知后七日内,或者自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以及相应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当事人在此期间未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视为放弃权利。

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告知的,以当事人签收之日为被告知日期;采取邮寄送达方式告知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被告知日期。

第二十八条(复核) 办案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并提交复核报告。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加重处罚。

第二十九条 (处理决定)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案件调查报告及复核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下列处理决定:(一)确属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时间长短、侵权范围大小及损害后果等情节,予以行政处罚;(二)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三)违法事实不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四)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条 (罚款)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罚款决定时,罚款数额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确定。

第三十一条(情节严重的处罚) 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

前款所称“情节严重”,是指:(一)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即获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三)个人经营侵权复制品两千册(张或盒)以上,单位经营侵权复制品五千册(张或盒)以上的;(四)因侵犯著作权曾经被追究法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五)造成其他重大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二条 (一事不再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其他行政机关已经予以罚款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予罚款,但仍可以视具体情况予以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听证标准)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决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两万元以上、对单位处以十万元以上的罚款。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听证要求另有规定的,依照地方性法规、规章办理。

第三十四条(听证)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程序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三十五条 (法律文书)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的,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通知书,说明不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送达当事人;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应当制作调查结果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移送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并连同有关材料和证据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部门。

第三十六条(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七条(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国家版权局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一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执行程序

第三十八条(履行处罚决定)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处置没收物) 没收的侵权复制品应当销毁,或者经被侵权人同意后以其他适当方式处理。

销毁侵权复制品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监督销毁过程,核查销毁结果,并制作销毁记录。

对没收的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拍卖或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代执行)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委托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代为执行。代为执行的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执行结果报告该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行政处罚统计)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计法规建立著作权行政处罚统计制度,每年向上一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一次著作权行政处罚统计报告。

第四十二条 (立卷归档)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复议决定执行完毕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立卷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报告、复核报告、复议决定书、听证笔录、听证报告、证据材料、财物处理单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处方管理办法篇8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应当配合同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管理。

第七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婚育证明的内容应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民身份证号码、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

第八条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并告知其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要求补办。

第九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其中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并组织有关单位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措施服务。

第十条有关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并将审批结果通报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没有婚育证明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并接受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配合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办理生育证明材料。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可以凭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

第十四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并将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也可以自行将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在了解已婚育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后,不得再要求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五条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中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奖励,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节育手术费,有用工单位的,由用工单位负担;无用工单位的,先由本人支付,凭其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证明,由本人在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销。

第十八条在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未达到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因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在一地受到处理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受到处理。

第二十条伪造、出卖或者骗取婚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拒绝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或者为其出具假证明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就业、卫生、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成年流动人口有关证件时,不查验婚育证明或者明知无婚育证明而予以批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处方管理办法篇9

1加强法院内部监督,建立规章制度,实现规范管理

为了使案件监督管理做到能适合而规范,要从理论上学习案件基本知识,完全可以出示一个受理跟踪案件监督管理一览表,这样使每个案子结束办理后,通过此工作表,对于以往的办理经过一目了然。这样处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规范制度执法和办案能力,可以通过用制度的办法促使承办人提高办案效率,从而有效的降低案件办理的费用;采用通过制度的办法将办理案件人员和管理案件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起来,使在办理案件中达到零风险;用制度明示办案人员,秉公执法。在办案工作中注重对案件的程序监督管理,对办理的案件实施全程检查和监督,在案子开始和结束后这两个地方下功夫。加强这两个地方的案件监督和管理,以便加强检察业务工作和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还要实行在案件流程监督上和在重点案件督查上的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受理、所办案件实行一个人跟踪一个人结束的办法,通过对一个人的全程管理,通过全程检查实现办理案件中的流程一体化操作,简单的说就是把办理案件要做到全程服务,只有处理了检察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情况,才可以有效的创新检察业务管理方式,形成相对完善的,而且还符合基层检察院实际的案件情况的管理方式。

2如何有效的加强内部监督

2.1制定合理的办理案件管理方式和范围

检察工作涉及诉讼活动有所不同,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处理办法,所以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办理办法,我们是通过下面三种不同方式把各个类型的案件整理到统一的管理范围。

2.1.1采取统一受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审查逮捕案件、公诉案件,把这些案件统一到一起办理,并从开始办理之日起,纳入规范的流程管理。将这些零散案件归类变得有程序、有规范和具有时效性,在案件受理后,办案人员通过按程序办理,并在完成期内处理好,这样才适合由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和有效的对流程进行监控。

2.1.2在登记的时候必须及时。通过对以往立案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刑事申诉案件等等案件的分析,首先办理部门要在对其立案决定后向案件管理办公室及时做好登记,并在案件办理开始就对案件纳入规范的管理流程中来。

2.1.3采取快速办结备案的方式。我们知道,对于有关各部门办理的各类案件时,不论这个案件是不是属于统一受理或有立案登记,都要在办案结束后向案件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审核和备案,以便有关部门能能全面的掌握本院的办案情况,这样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开展案件办理调查和对综合业务考评工作。

2.2加强办案内部流程管理工作

流程管理作为案件管理的基础,这项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对流程管理做了以下方面表述。一是相关人员要做好受理工作。进行统一受理,这样不仅可以把好案件进口关,而且还可以对案件办理实施有效的全程监控。对统一受理的案件有几点注意,一定要注意审查是否符合管辖规定,材料是否齐全和整理规范。统一受理的需要遵守的原则,既要规范进口,又不能过于复杂化,不能占用太多的办理时间。对达到受理条件的,马上进行录入信息,然后在分配给对应的受案部门和人员办理。在办案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工作,提高办案规范,矫正办案中不得当的地方,做到真正的规范执法。二是认真做好结案审核。在案件结束后,重点是审查案件相关材料是否整齐全面,笔记文书内容检查准确,办理程序要按照规范的形式办理。同时在案件处理的结果上也要一一进行核实。加强案件法律文书的管理。依照不同的文书种类,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要加强对涉案款物的监督管理,这个也是规范执法的保障,这样可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是我们作为法院案件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3法院社会管理需符合实际,体现管理创新

首先对办理的案件要用科学的办法管理,统计案件形成的原因。在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在成立前,各个部门的分工是自主办案,一个部门决定办理案件的时间,案件多的时候每个人的业务都很多,对各类案件的案件发生率很少做详细的统计了解。法院检察长想了解全院的办案情况和进度不是时时的,需要要从各部门统计上来的结果才知道具体事宜,由于不系统,导致了统计结果有时也存在不准和不全面的现象。设立有效的管理办公室统一受理案件,通过先进的统计方法,仅仅需几分钟即可把全院的办案数据及时的汇报到相关部门手里,通过这样有时效性的方法为办案人员能够依法快速的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准确而又完整数据,其次我们加强案件的集中管理增强了内部监督执行力度,大大的避免了有些司法人员不当行为,及联手操控案件。使检察环节监督制约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可以避免法律文书文书混乱局面,使其清晰明了,有效的杜绝了办案人员不应有的违纪违法现象发生。还有一点就是执法监督由单一变成多种综合,由原来的结果监督变成现在的时时同步监督,这样就避免了过去存在漏捕漏诉的现象以及各科室追捕追诉以及立案监督数质量不高的现象,通过管理创新,在现在在案件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监督下,使办案工作中有效的减少疏漏。通过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其超过了以往的案件数量和质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重伤案中的兄弟二个人都是嫌疑人,哥哥想保弟弟,哥哥自己承担责任被批捕后,受害方提供其弟也有致害行为,他们在上访过程中,案管人员了解大量上访情况,并将情况反映给检察长,在召开检察委员会后,决定附条件逮捕其弟,最终,通过我们有效的机制制度,对案件进行分析处理,使两个人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有期徒刑8年。同时要改变自侦案件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以前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初查后,没有相对应的部门监察,导致除了检察长外无人知道案件情况。从改变方式以来自侦部门初查未立案的案件也要向监督管理办公室报提交总结。不论是立案侦查,还是通过强制措施和扣押款物的也需要要上报,报到相关监督管理办公室进行备案说明,把案件过程都体现到监控上,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活动信息。使检察长清晰看到,加强了时效监督。对办案实际速度上也要严格规章,这样有效使办案时间变少周期,减少了超期问题。还要对办案人员进行考评。办案用心的,通过成绩来说话,用实际来使年终考核有据可依,年内评优有数据统计,让检察业务工作得到真正的公正考核,鼓励正能量,在提高办案士气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只有使案件管理办法规范,可以促使办案工作的提高。案件管理统计部门底以统计表的形式向相关领导汇报当月情况,使领导了解每个业务部门的受案和办案进度情况,也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信息量统计分析数据。

处方管理办法篇10

一、街道调查整体介绍

我于月日至月日,在自己的家乡省市新义街道办事处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了为期天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跟随指导老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对街道办事处所负的职责、职能有了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以《社区管理》试卷调查内容为重点,在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街道调查的过程中,我尊敬老师,认真工作,遵守街道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在完成学业工作的同时,取得了新义街道办事处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我在实践调查中充分运用了个人社区管理专业所学、所知,在强化知识掌握的同时取得了实践调查的突出成效。

二、街道办事处职责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看,新义街道办事处是基层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市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新义街道办事处工作数量大、范围广、事项杂,但主要是以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秩序优良、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区。

按照新义街道办事处对外职责公示的规定来看,其主要职责有:

1、贯彻正确政治路线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负责街辖区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2、推动经济发展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做好培植税源工作,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保护环境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承担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道路日常养护等城市建设和管理职能,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综合治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辖区稳定;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5、社区服务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兴办社区福利事业,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

6、管理居委会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指导和帮助居民委员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7、精神文明建设职责,积极组织以提高市民质素为目的的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8、行政管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评议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的管理

从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二者的主体关系来看,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基层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而基层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在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因此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行使行政上的管理职权。本人所调查的新义街道办事处,下辖6个基层社区,通过日常严格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良好作用,推动社区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1、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

一是以考核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新义街道办事处注重对各个所辖社区的管理考核,以考核促工作、促发展,不断取得社区工作新实效。新义街道办事处以社区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再就业、环境卫生、民政、社区建设七大项为考核内容,一年分四次对社区进行考评,即每季度考评一次并打分,实行百分制。总分达80分以上为达标,有创新性工作视情加分。街道办事处认真做好评定结果的记录及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完善,公布每季度考评结果。通过评比活动,激发了组织活力,社区工作得到加强,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

二是以日常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改进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制定了严格的《新义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其中明确规定,社区人员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串岗,严禁上班时间在网上下棋、打扑克、聊天、干私事。、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外出开会、办事均要进行登记备案,明确记录外出的具体时间、地点、事由、返回时间、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加街道、社区安排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其它会公益活动,无故缺席的,按旷工处理、社区工作人员要注重形象,仪表要端庄、衣着要整洁。通过严格的制度不断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纪律性和组织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三是以活动管理为重点,全面深化社区各项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以指导、领导各社区开展活动为重点,通过开展在实实在在的为民活动不断深化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促就业,成立促进就业服务办公室,加强对闲置劳动力的培训和规范化指导;倾听群众呼声,开展联户、结对、帮扶、亲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拓宽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渠道和解决渠道,建立大格局,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各部门联合,集中研究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以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提高居民素质,促进街居文明主题教育工程,结合居民需求及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便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全面开展社区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妇女维权等项服务,全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区平台。

四是以安全管理为突破,不断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街道办事处在市委政法委和综治办的领导下,指导社区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宣传普及平安建设常识,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巡控力量布局,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社区增配辅警,完善装备,强化管理;安装电子眼和防盗门,有效预防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治安组长居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每月两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把各类矛盾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建立社区联络员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反映合理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不稳定因素,社区居民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满意度达到100%。

2、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社不分,职责模糊。

由于社区地域范围界定不清,街道办事处对于社区组织管理职能不明,导致街道管理职责模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社区区域,于是街道办事处一身二任。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代表政府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综合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它又作为社区居民的代表行使社区自治管理职能。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加上自身的管理范围没有用明确的制度来规范,使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或者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二是队伍混乱,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许多优秀的社区人才常年大量外流,形成了当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混乱,甚至是无业人员待岗就业前的过渡性职位,整体上来看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街道办事处因为只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能够发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却是爱莫能助。这样一来,人员队伍素质的低下就容易造成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低下,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造成了不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流于形式,民主低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因此,社区人员名额及产生应当由社区居民自主选举而定。但是在本人的实践调查中发现,新义街道办事处决定着社区人员的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书记候选人一般都是由街道办事处推荐。对候选人资质的认定上,街道办事处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社区民主管理程度低下。

3、完善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建议方法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革,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各自职责。

通过不断改革发展,要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针,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管理的权力与职能。按照放权与分权相结合、责任主体明确、管理幅度适中的原则,不断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的管理职权和责任界限。要按照政企、政社、政事三分开的原则,将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原来承担的一些社会服务性、经营性的事项,分别划归基层社区行使。

二是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社区处于与群众接触的最前沿,社区工作人员的言行、工作对群众的影响最为显著,街道办事处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通过法定程序,将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居委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走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道路,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力军。要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区工作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建设,鼓励他们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要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人员充足的志愿者队伍,逐步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