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17 20:43:56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1

 

一、 五型 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区“五型”政府建设部署会议精神,XX街道立即召开党政班子会,第一时间抓好学习贯彻、传达部署,从三个方面有序推进路口街道“五型”政府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党工委委员、街道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是出台一个工作方案。制定了XX街道《在全街大力开展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XX街道“五型”政府建设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就各项重点工作明确了责任分工。 三是召开一个动员大会。2018年11月5日上午,召集各社区主任和全体机关干部召开了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动员部署大会,就方案进行了全面解读,对“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街道各科室、各社区要提高站位、加强领导,迅速传达,确保“五型”政府建设务实、有序、高效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街将深入贯彻落实区管委会关于“五型”政府建设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坚持以改革再出发为引领、坚持以担当实干作风为保障和坚持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等“五个坚持”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宣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带头学习消化工作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将督促各社区广泛宣传“五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任务举措,营造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及时总结、广泛宣传“五型”政府正面典型、经验做法,集中曝光反面案例、突出问题,推动“五型”政府建设持续深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对标省、市、县政府关于“五型”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增强政府理解力、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为重点,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统计体制改革发展新任务,以依法治统提高数据质量为工作目标,锐意进取、主动作为,为共绘新时代赣中福地美好安福新画卷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二)主要目标

——2018年—2020年,全局“五型”机关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善于谋、善于比、善于争、善于创,推动安福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0年以后,全局“五型”机关建设巩固深化,各项机制健全完善,统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增强,统计系统工作作风继续改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稳步提升,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统计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忠诚型机关。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绝对忠诚,贯穿和体现在我局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1.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把维护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坚定不移把贯彻上级工作要求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从政治上审视、谋划和推进全局工作。(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2.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局班子常态化学习制度,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将学习《谈治国理政》和党的报告等不断引向深入。持续开展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在前列活动,引导全局干部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党性修养。(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以及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外出报备、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牵头股室: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4.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多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和检验忠诚。(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二)建设创新型机关。大力推动我局治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全面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和强劲动能。

5.增强创新发展意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促发展,用改革办法破难题,在思想观念、工作标准上适应新要求。深入乡镇和企业开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积极“走出去”,学习新思维、新方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大力鼓励、全力支持各股室积极开展改革创新探索,不断提高我局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6.推动机关管理创新。对表省、市、县考核内容和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按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检查。创新监督评价机制,畅通局机关与企业和群众的联系渠道,促进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三)建设担当型机关。大力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交出合格答卷。

7.践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落实市委、县委“四个坚决做到、四个坚决反对”要求,深入开展对照检查、整改提升、效果检验“三大行动”。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问题,严格执行《安福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追责问责办法》等相关规定,全力预防、从严查处重点领域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问题,严肃整治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服务态度生硬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8.完善担当实干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安福县关于建立健全“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和对照《安福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深入乡镇和企业一线推进工作,对重点工作实行工作清单化、调度实时化、管理台账化管理,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推动工作落地见效。(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四)建设服务型机关。坚决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全力营造政策最好、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办事最快的营商办事环境。

9.规范机关建设。坚持和完善局班子会议、党组会议等议事决策机制,规范政务服务和行政管理的事项和流程,推动管理模式、行政方式等转变转型,形成人人遵章守纪,办事速度快捷的工作新局面。(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10.精简审批事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及时衔接落实省、市、县政府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全面规范我局权责清单。(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责任股室:各股室)

(五)建设过硬型机关。加强和改进全局能力建设,着力锻造过硬干部队伍,确保机关工作高质量推进。

11.坚持提高素养。大兴学习之风,引导全局领导干部职工自觉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和机关工作需要,补齐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着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能力本领。(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12.坚决转变作风。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隐身变异。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以更大力度精文简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和公车使用,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13.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完善机关学习制度,组织局干部职工学好统计法,用好统计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全面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责任股室:法规股)

14.坚守清廉本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扛起主体责任,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决防止重业务、轻党建和责任层层递减现象。加强财经管理,严防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牵头股室:局办公室)

三、方法和步骤

(一)全面部署、广泛动员。2018年10月30日前,各股室要对照局“五型”机关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安排。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工作群等各类媒体和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五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意义、任务举措、生动实践、经验做法,营造“五型”机关建设浓厚氛围。

(二)深化落实、纵深推进。2018年为整改落实年,2019年为拓展深化年。坚持把“五型”机关建设与各股室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可行性推进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检验“五型”机关建设成果。

(三)建章立制、长效常态。2020年以后进入巩固提升阶段,重点健全机关运行机制,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把好的经验固化上升为机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我县经济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贺琳局长为组长,郭亮清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股长为成员的局“五型”机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

(二)压实工作责任。局主要领导作为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经常抓、全过程抓;

其他班子成员对分管股室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负有主体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牵头股室要积极发挥主导、统筹协调作用,责任股室要积极配合,着力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3

广州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四个承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对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意义和政府主导作用的阐述,理清了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主要思路,并提出了对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政府作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12—05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国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和模式借鉴,广州市教育局积极申报并获批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围绕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广州市教育局不断谋求创新,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探索新的建设模式。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结合广州的实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认识,希望对同类城市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启示和参考。

二、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认识

(一)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和意义的认识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是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最早提出的。到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目标。由此,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比如,1990年6月,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关终身学习的法律——《关于振兴终身学习实施政策同完善推进体制法》。1991年4月,美国提出发展教育的“四大战略”,其中第三项战略就是“把美国建成人人学习之国”,第四项战略是“把社会变成大课堂”。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世界性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随后,新加坡、日本等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等社会发展的目标。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治国战略,而且,更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对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深刻的、明确的阐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的工作重点。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在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使命,全方位育人,育全方位的人,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基本前提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排在世界第二位,人民的经济状况已有极大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发展自身和改善精神生活的需求,使不断学习成为再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未成年人的学习需求。为使孩子成才,课外学习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的热情空前高涨。第二,在职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学习需求。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职人员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对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在职人员强烈希望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占80%以上,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有99.3%的人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需要补充和更新。此外,机关公务员、教师等非企业人员,也大量存在知识更新的需求。第三,在职人员转换工作的学习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成员工作岗位的转换和变动日益频繁。我国有关专家对8个行业企业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工作后岗位有过变动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变换过两次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33.1%,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第四,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学习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提高这部分人口的综合素质,使村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长期重视和亟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第五,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学习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其接受各类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强烈。老年人需要学习的乐趣以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乐趣,希望心情愉快地、高质量地安度晚年。此外,还有专业军人、特殊教育人群等的学习需求。

同志在党的十结束后的第二天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前提。

(三)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政府作用的认识

自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重视,许多国家着力从政府职能、法律支持、教育改革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落实和践行这一理念。实践也表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并非政府的某一部门的推进,更非通过一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就能实现的。凡是政府积极推进的地区,比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成效就很显著,反之,学习型社会建设就很缓慢。因此,政府主导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只有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来共同努力,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政府如何主导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有专家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形成终身学习为基本特征,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社会。这表明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服务“一个中心”,即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以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二是明确“两个目的”,即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建设“三个基础”,即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笔者认为,政府应在解决这三个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保障作用。政府应建立有关指导协调管理机构,承担法规建设、规划指导、财政支持、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等职能。

二是职能保障作用。政府应发挥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强化三个基本建设。

1.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质就是由一个个学习型组织构成,没有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也就没有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团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政党等。

2.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只有建构了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保障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政府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资源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系统结构。

3. 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这主要包括社会学习平台和社会学习资源。政府应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大力支持网上学习平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三、广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广州如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时,主要考虑是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模式,促进广州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为全国同类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基于这种设想,本试点项目实施的主要思路是:按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理念,以构建“一核双网”(核心为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双网为数字化学习网和社区教育网)学习型社会架构为支撑,以建立“整合联动、购买服务、开放学习”三大机制为根本,以落实“动员、协调、组织、实施”四大功能为依托,以推进“构建组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推广经验”五大环节为重点,搭建各类教育与培训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完善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

对“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体制设计,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行政府主导和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和广州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系统为主的相关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试点项目实施的具体分工上,各级政府负责所管辖区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统筹、协调与监督,对下属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支持和激励学习型组织、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宣传并制定相关措施,激发社会成员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指导、组织所主管行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牵头并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社区学院办学系统及相关教育机构负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施。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负责推进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广州社区学院系统负责构建社区教育的实体网络,承担社区教育的资源开发、服务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以及社区教育活动的指导。

在试点项目的组织管理上,广州市委、市政府组成了以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各区(县级市)政府等相关单位为主体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此外,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服务指导中心”和“广州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专职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及试点结束后的推广、管理等后续工作。市政府分管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项目的专题协调会和汇报会,加快项目的推进工作。2012年,市政府将试点项目纳入本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和社会领域改革重点,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广州市教育局作为试点项目的总牵头单位,建立了以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针对体制机制、体系建设、标准制订、评估方法等设立了16个攻关项目,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和经费保障的措施。2011年安排了300万元、2012年安排了2,248万元用于支持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试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灵活性、资源的可复制性,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将数字化学习方式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注重发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这个具备强大教学资源、丰富远程教育经验和良好运营组织能力的机构在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支持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辟数字化学习的新疆域,包括建立24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教育超市和面向特殊教育人群开展数字化学习等等。

自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社会成员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市新闻出版单位通过《广视新闻》、《今日报道》等主流新闻栏目不断加大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宣传力度。市总工会以广州劳工大学堂为载体,通过免费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文化技能培训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市妇联组织开展了广州市1,000户书香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培养家庭成员养成人人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些工作表明,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认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社会成员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成效

广州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广州市委主要领导及市委中心组各成员以身作则,带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蓬勃开展,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立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企业也初显规模。一是建设广州职工教育网。自去年4月招生以来,8万多名职工建立了学习档案,22,320名职工参加了教育网网络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通用能力课程等的各项学习,广州职工教育网门户点击次数达到190多万次。2011年,广州职工教育网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二是开办广州劳工大学堂,点燃职工学习热情,大学堂场场爆满,已培训职工4,000多人。三是建设工友和谐家园,构筑职工绿色网上精神家园。48家工友流动家园在2011年放映1,000多场,受惠职工30多万人次。此外,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等也在蓬勃发展之中。

(三)“双网”建设扎实推进

“双网”为数字化学习网和社区教育网,是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最为重要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满足家庭、社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需求,计划在全市各区县分布建设24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同时整合社会其他资源,建设100个数字化学习中心。目前,已完成2个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基本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其余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的建设。在社区教育网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社互动、区街主体、社区自治的社区教育新模式。广州社区学院与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等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广州社区学院白云分院、花都分院等13个分院,整合街道、社区的资源,合作成立10个街道社区分校,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

参与试点工作的大部分单位,不同程度都具有教育培训的职能,而且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如广州市文广新局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总工会的广州职工教育网、市电大的学习平台等等,如何将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纳入到试点工作的数字化学习网的规划和建设中是试点工作的一大难点。经调查和研究发现,上述学习平台各具特色,服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市利用比较优势原理,采取合作共建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目前,一个能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学习需求的立体化数字化学习网已初步形成:广州电大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服务于学历教育的人群;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主要服务于教师的培训需求;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则侧重于我市公务员的培训与学习;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主要为驻穗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及其家属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广州职工教育网则主要满足我市企业职工的学习需求。这种整合方式避免了重复建设,形成了有机融合和全覆盖的有利局面。

(五)资源共建共享形式多样

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有关单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广州电大在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时,除了利用本身的分校网络外,还积极整合社会其他机构的资源,获取学习中心建设的服务场所。市总工会在全市相对集中的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和社区建有100多家“工友和谐家园”,在家园内配置有互联网、电脑服务器、显示器的局部连接,“工友和谐家园”已惠及8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满足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基本配置和选址需求。广州电大拟在“工友和谐家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设备,将其打造为扎根职工生活和工作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通过网络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育项目输送到职工身边。另外,积极推进与广州地区高校的合作,采取高校提供场地和硬件建设,广州电大提供学习系统和支持服务的形式,合作共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和教育超市,面向高校学生和社区人员开展补偿教育。目前,华南理工大学教育超市已经正式开业。上述这些合作方式整合的各类资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政府的主导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动员和协调功能,突破条块界限,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1. 面向各类行业人群开展数字化学习。比如“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累计实现110多万人次的选课、培训和学分登记,参训率达91.9%;又如“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至今共培训150万人次,等等。

2. 面向全体市民有效实施素质提升计划。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广州市文化馆重点打造五项公益培训品牌项目:“百姓免费艺术培训班”、“爱心艺术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羊城百姓艺术讲堂”、“社区文化辅导员培训”。广州图书馆继续打造“羊城学堂”品牌讲座,促进社会阅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区县馆直播以共享资源,累计点击量超过46万人次。广州市妇联创办的广州家庭教育大课堂,今年共开展讲座和活动100场,受益人数近3万人。妇联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开展农科培训,引导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转移致富、生态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对进一步推进广州学习型

社会建设的思考

虽然广州市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与任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也要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的发展调整目标与任务以及推进的新举措。

(一)实践创新问题

虽然广州市在按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但实践的创新还不够。一是政策制度创新不够,在市一级层面上还没有像上海一样出台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也没有建立起市区和社会各领域联动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体制与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创新不够,基于“学分银行”系统建设的成人与继续教育“立交桥”体系、“学分互认”体系、中高等成人学历教育之间及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等,还没有建立。三是建设模式的创新不够。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已提出“一核双网”的建设,“整合联动、购买服务、开放学习”三大机制的构建,“动员、协调、组织、实施”四大功能的运行和“构建组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开展活动、推广经验”五个环节的实施,目前除双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外,其他方面的实践还不够。

(二)特色创新问题

广州是一座有2,226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中心城市,户籍人口808万,登记流动人口713万,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500万。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3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首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4,438元和14,818元。广州还拥有自身开放、包容、务实的文化特点。在这样一个中心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但现在无论在建设模式、学习型组织建设,还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自身特色还不够鲜明。

(三)成果创新问题

广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对成果的总结与提炼不够,没有形成在全国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成果,特别是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围绕“一核双网、三大机制、四大功能、五个环节”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模式的成果;二是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上的成果;三是在管理体制建设上的成果;四是在运行机制建设上的成果;五是对不同教育人群的学习模式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4

关 键 词:公共服务 以人为本 挑战 方略

社会管理职能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职能在根本目标上始终具有政治性,即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在社会结构松散、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平衡就无法实现。一旦政府对社会管理偏离公共目标,就会丧失其合法性。

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既是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可及性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审视中国在未来“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规划》,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重大任务。

如何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妥善化解社会、民族矛盾,顺应世界发达国家把经济重心向服务业转型的大背景、大潮流,探讨进一步加快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一、世界潮流: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已悄然转向服务业

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需求,乃至诉求,对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部门、单位来说,虽然有着各异的文化信仰,但对个人利益取向意志的本质体现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和永恒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由革命夺权到发展经济、由发展经济到加强社会建设这是执政的一个必然逻辑,重视公开公正的民生服务建设,是执政的一个基本遵循。

据2012年4月15日的《世界经济导报》报道:“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实现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2012年4月18日的《环球时报》也报道“在国际金融后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是放缓了,而是加快了,谁要赢得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加快社会化管理建设,尤其是要提升公共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打开目前的被动和落后。”

二、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拉开了现代化建设序幕之后,社会建设就自然成为重心

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大发展,西方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正在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让公众评价政府绩效已成为常态化。

依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全面、系统地完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6000美元时,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支出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4%。我国以上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还不到30%。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提出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正在由经济建设转向更加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把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全面履行职能,不能只定位在公共财政的支出上,也不能只讲服务意识和责任,还要强调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人民群众应成为评价服务型政府绩效的主体,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结果指标中服务公众指标也应占有较高的权重。

三、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我国,由于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和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片面导向,导致社会建设严重滞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严重不协调,使社会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块“短板”,不仅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导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既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换句话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欠账较多,在社会建设领域,就有一个补课或还账的问题。

例一,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而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28.73%,与人均gdp3000~6000美元的国家相比,低25.27%个百分点。到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近4000美元,这样使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三项之和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仍没有同比跟上。

例二,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0.68%,到2020年,有可能接近或超过6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加快社会建设步伐,而且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例三,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97%,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6个百分点,成为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社会。今后,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与储蓄水平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压力加大。

例四,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率只有41%,医疗保险率是53%,工伤保险率是48%,生育保险率是35%,基本养老保险率是57%。农民工各种社会保险覆盖率更低,失业保险覆盖率只有3.7%,医疗保险覆盖率是13%,工伤保险覆盖率是24%,生育保险覆盖率是2%,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不到10%。

 此外,我国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滞后;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食品安全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等。这些社会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社会管理服务的匹配创新。

四、我国公共服务应对挑战的方略

(一)要加快把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的步伐

不论是从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服务业的主流趋势看,还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尤其是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现实看,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各项新要求,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推动科学发展,对于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把社会建设作为重心,才能把公共服务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二)要加强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指导

美国战略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也指出:“如果战略错了,那么,将军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士兵的勇敢、辉煌的胜利,都将失去它们的作用,只有在战略正确的情况下它们能取起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组织和有效开展公共服务,要求党和政府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公共服务的战略规划,对公共服务进行科学有效的战略指导。公共服务建设,只有在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才能整体协调、前后相继,使公共服务与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相互匹配、互相促进。

(三)要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职责权限

在现代社会,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服务是政府的本质所在,服务型政府价值的终极结果是对效率的追求,并且服务价值的追求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必须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政府。在社会服务建设中,政府发挥着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等作用。为使政府正确履行社会服务建设职能,必须依法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职责权限。尤其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社会服务建设的事权及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使社会服务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轨道。

(四)构建“电子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追求的普遍、平等的国民待遇水平

随着现代社会管理复杂化的需求,政府行政职能在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机构和人员的膨胀。面对这种传统的行政权力组织架构,有必要通过构建“电子政府”来进行彻底变革,就是把原来具有直线职能的科层结构变革为扁平化结构,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组织内部的分权,这些职能中心借助电子互联网来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并联成一体。这样就能按照电子流程向公民和企业直接提供服务,使政府公共服务所要求的普遍、平等的国民待遇得到贯彻。

(五)引入市场竞争规律,将一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私人企业下放

从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型的历史经验来看,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干预不能取代市场机制,政府不能取代市场。在当今政府公共管理从“统治型”向“治理型”、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基本趋势下,作为政府行政的职能在仍然保留传统的权力组织形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招标和承包合同等方式引入私人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由私人企业来承担这部分职能。这样,行政机构减轻了工作负担,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引入,公共事业和服务也会随之提高效率。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倡导和鼓励发展公共服务业,但是仍然存在着服务理念滞后,公共服务机制欠缺,公共服务回应能力不强,公共服务方式单一等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导向的作用力与政策意图相悖。因此,我国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今后的变革转型上,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在以下五个转变上下功夫:即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封闭性政府向透明型政府转变;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通过这样的变革转型,促使公共服务尽快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能,进而真正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9页。

[2]魏永忠:《现代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5

今年2月,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电子政务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信息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部门信息传递网络化,公共服务在线化,实现政府管理的资源高度共享,是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而作为电子政务面向社会主要形式的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的三大功能定位,是一切政府网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定,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政府网站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深化“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本期“专家试点”特约一组有关文章以供广大读者交流探讨。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举措。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了一定环境和条件。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当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导向”的发展理念,从构建宏观发展环境和启动重点行动计划两个层面入手,切实提高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效,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电子政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又要注重手段方法创新,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促进政府改革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

1、发达国家普遍将电子政务作为推进政府改革的重要战略

为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发达国家都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改革的战略重点。克林顿政府在1992年“政府重塑计划”中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重要战略工具,在全球率先倡导发展“电子政务”。随后,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政府服务上网计划,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这些国家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都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提高政府在线服务质量,公众对政府满意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改革方面的成效十分明显。

2、发展电子政务是我国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选择

新世纪以来,电子政务正逐步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有关服务型政府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服务所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特征,为改进政府服务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在提高日常办公效率、促进政务信息公开、规范简化行政审批、增强官民沟通协作,提升科学决策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大幅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发展电子政务也有助于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和行政模式创新。因此,发展电子政务是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大背景下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进展

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成效日益显现。

1、电子政务有效提升了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国家主要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信息化水平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经济社会管理已经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支撑。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海关、税务、银行、工商、交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启动政府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又重点建设了审计、公安、社会保障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建成后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国税系统税收成本大幅下降,每年节约税收成本上百亿元。金关工程大幅提高进出口业务的办理效率,各级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形成了拥有近13亿常驻人口信息的数据库,全国利用金盾工程联网信息破案已占全部破案总数的20%左右。社保系统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五险合一”服务,惠及全国参保人员近1.4亿。这些情况说明,电子政务在服务和支撑政府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2、电子政务有力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是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2003年初,广州市政府正式实施《广州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此后,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多家中央部委,陕西、河北、北京等省市先后颁布施行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规章,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普遍提高。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为以政府网站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00%、98.5%和83%,大多数政府网站能够建立信息公开目录,落实信息公开责任制,大大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在提高政府透明度方面取得了实效。

3、电子政务开辟了公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

公众通过政府网站、热线电话等手段反映社情民意、参政议政的渠道更加畅通。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开通了领导电子信箱和热线电话,很多政府网站设立了公众留言板,有些政府部门还开通了领导在线访谈,这些方式已经成为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重要手段。北京市首都之窗网站1998年首先推出了“市长信箱”,2003年启动了“社情民意平台”,2005年推出“政风行风热线”,大大提高了北京市民参与政策制订、行业监督的积极性。全国人大实现了立法工作的网上全民征求意见,《物权法》等重要法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开辟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商务部等政府网站紧密围绕工作重点和热点,调动业务部门积极性,推出访谈和民意征集栏目,密切了政府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开辟了畅通民意的新渠道。

4、电子政务开创了城市健康发展的新模式

进入新世纪,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北京市东城区在万米网格化管理系统基础上,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开创了社区医疗服务的新局面,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杭州市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发展于一身,建立了统一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实现了全市362个社区全部上网。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以电话、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信息沟通手段,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17大类一体化服务。长春市政府开通了“百件实事网上办”栏目,服务内容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五大领域的100项公共信息服务。在促进提高城市社区发展的同时,电子政务在城市应急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加强,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建立了城市统一应急联合指挥系统,大大提高了城市应急反应能力。总体而言,通过技术应用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电子政务与城市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电子政务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全国普遍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部牵头建设了金农工程,组织建设了“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中组部启动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党员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的目标,商务部开通了“新农村商网”,其它相关各部门也都积极提供服务三农的信息产品。各省市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整合已有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利用多种接入终端提高服务普及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比如浙江省通过“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整合了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覆盖全省95%以上乡镇的农业信息服务站。吉林、浙江、安徽等地方政府组织建设了各类涉农信息服务平台。这些涉农电子政务服务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做出贡献。

电子政务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成绩,收到了实效,但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发展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实践中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项目偏少,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二是,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度有限,电子政务服务的使用率、覆盖面不高,公众满意度、认知度有待提高;三是,推进以服务为导向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配套措施不到位,在规划、工程、资金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四是,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电子政务决策协调、资金投入、绩效管理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五是,支撑电子政务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法规标准等基础条件仍然较为薄弱。

以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着力点

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需求新任务,当前应当重点从构建宏观环境和启动重点行动计划两个层面入手,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转到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轨道上来。

一方面,要构建有利于发挥电子政务效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宏观环境。首先,明确国家和各地区强有力的电子政务管理机构,改变多头领导、相互掣肘的局面。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明确各部门、各级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构,逐步建立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建立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业务互动协调机制,为利用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体制保障。第二,下大力气研究构建各级“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框架”。明确政府部门与公共服务需求相对应的业务内容,分解基础业务单元,理清业务流程,提出电子政务服务参考模型,确定服务提供的优先级,为进一步实现政府服务业务整合和业务服务系统集约开发奠定基础。第三,国家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配合,设立重大研究专项,建立部级电子政务实验室,构建电子政务服务的模拟仿真环境,针对难点问题组织有实力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攻关。第四,各级政府应当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外包、代建制、融资租赁等政企合作模式创新,鼓励有实力的IT企业投资电子政务。第五,建立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社会化专业咨询服务,加强绩效评价的社会监督,建立全过程绩效跟踪制度,引导电子政务建设向集约化、低成本、见实效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应当尽快制定和启动电子政务重点行动计划,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一是,启动“政府服务上网行动计划”。各级政府都应当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政府网上服务目录,提出服务上网数量和质量的承诺,公布所有服务上线时间表,明确各项服务的提供部门和负责人,建立政府网上服务问责制。政府服务上网应当重点从政务信息公开、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参政议政三个方面同步推进,近期要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上网和政府服务上网的工作力度。

二是,启动“最后一公里行动计划”。重点解决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向社区、村镇延伸服务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把电子政务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电话、传真等传统信息手段,大力整合发展各类呼叫服务中心,试点推行移动电子政务。促进电子政务与数字电视相结合,大幅提高电子政务服务覆盖面。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力度,发展低成本信息终端,加大公共和公益性网络接入场所建设,加强社区、街道、村镇等基层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6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按区域口径,预计全区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9.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亿元、102.9亿元、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2.5%,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工业生产下降放缓,全区规模工业企业37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下降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下降9%,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投资62.2亿元,同比增长40%,消费市场增幅趋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0%。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发改工作情况

1、高起点编制规划,推动区域新发展。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全区“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配合经开区开展了经开区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积极开展了全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起草了全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目前正在抓紧收集各相关部门的资料,即将起草全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创新推进机制,项目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⑴科学安排计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认真遴选,我局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前期策划包装项目做了安排,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73个,重大前期策划包装项目27个,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年度工作计划、片区牵头领导和区级联系领导,并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考核讲评、年终绩效考核”的协调推进制度,并将项目建设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同时,我局根据区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安排了全区2013年十大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92.2亿元,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7.5亿元,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区级联系领导和服务责任部门,加快项目推进。

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3年1-5月份,全区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3个,开工35个,开工率为47.95,1-5月份完成总投资18.2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9.68%。预计上半年将完成投资22.4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4.25%。

⑶优化项目服务。我局深入开展区委“推项目建设、破难题、促民生改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加强与联点的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办理项目各项前期手续。截止目前,为经开区供水管网、经开区排水管网、新城雨水管网和经开区基础设施一期等8个项目到市级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二是优化审批服务,做好项目立项审批工作。我局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抓紧审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要求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完成了云盘村吉安农居点、荷塘卫生院分院新建、湘钢二中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的立项批复,确保前期质量和按时开工。三是积极开展福星金融商务区优惠政策兑现工作。根据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福星金融商务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岳政发[2011]9号)文件和区审计局出具的审计报告精神,对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心支公司应获扶持、奖励资金情况提交了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⑷突出前期策划。根据年初确定的27个重大前期策划任务,我局以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依据,积极协调、指导加快了经开区基础设施、团竹路拓宽改造、经开区给排水项目、万凯源总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华润万家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等个一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强,具备较强后续增长能力的重大项目进行前期开发(详见附表)。

⑸科学调研调度,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6月份,针对我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较重的情况,我局认真开展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专题调研,通过到各个乡镇、场、街道、园区的实地调研,摸清了基层固定资产投资底数以及投资项目建设的最新情况,起草了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并先后多次召开了固定资产投资调度会,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调度,征求各相关单位的意见。1-5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1.1%,全市排名第二,预计上半年完成62.2亿元,同比增长40%。

⑹加强申报对接。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一是申报了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25万;二是申报了区荷塘乡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区中医院建设等项目纳入2014年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项目总投资94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610万元;三是申报了齐白石文化生态艺术园、荆鹏家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等两个项目纳入省服务业引导资金计划,两个项目各申请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30万元。四是组织了专题会议,认真开展了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目前已完成各行业项目的汇总工作,形成了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

⑺认真开展稽查,规范投资有力度。根据区人民政府的安排,以政府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专项检查的通知》,对全区2007年元月至2013年5月底期间在建及已完工的所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项检查,目前正在收集整理资料当中。

(二)统计工作情况

1、做好各项常规统计工作。一是按时完成了2012年所有专业统计年报工作任务。二是召开了全区统计工作会议,下发全区工作要点,对全年的统计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三是完成了2013年1-6月工业、农业、贸易、投资、房地产、建筑业、服务业、物流、劳动工资、能源、科技、人口社会、GDP核算等月度及季度统计报表任务。

2、充分发挥统计服务职能。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完成了1-2月、一季度、1-4月、1-5月全区经济形势分析,并就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谋。二是做好统计数据工作。及时更新区政府网上统计数据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区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提供全区经济与社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为各级、社会各界提供详实、准确、及时的数据服务。完成了2012年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已经对外进行,收集整理了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即将对外。三是配合做好区绩效考核相关工作,首先是积极与市统计局对接,对各乡、街、区直部门承担的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任务进行核定、计分。四是深入调查研究,所有统计专业人员多次深入企业、住户、重点项目、重点协调项目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提了交客观公正的调查报告,上半年完成调研报告两篇、信息十余篇,被媒体采用6篇。五是做好社情民意调查,完成了一季度窗口单位满意度调查工作;配合区两型办,完成了现代照明企业推广节能灯情况的问卷调查。

3、全面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开展培训十余场次,培训人员600余次,累计发放《统计法》宣传资料500余份。对21家单位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

4、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前期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机构、人员、经费的落实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情况

1、做好工作计划。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的办发[2012]6号文件,我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区2013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岳政办发[2013]8号),《方案》规划和绿心保护工作任务”、“建设项目推进任务”、“改革任务”、“示范创建”等四大内容,重点开展58项工作,涉及全区38个单位和部门。为进一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召开了全区“两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对各项重点工作逐一讲解、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

2、做好申报工作。为加快我市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尽快形成在全省及至全国领先的两型社会建设经验,区两型办积极开展市级两型示范创建综合片区申报工作。

3、做好“绿心”规划调整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经深入调查研究,在坚持“禁止开发区面积不变,整体绿心区域面积不变”的原则,维护绿心规划总体框架和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我区积极上位对接区辖内涉及绿心规划的区域微调工作,并得到省、市有关专家及领导的支持。

4、积极上报“两型”信息、开展“两型”宣传,推广“两型”活动等工作。每周定时向市两型办上报我区有关“两型”建设信息共计158篇,并在中心城区范围设立了一处“两型社会”大型宣传广告牌。积极督促落实高效节能灯的推广工作,累计推广节能灯具7万余只。

(四)自身建设工作情况

1、思想建设。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开展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组织党的十精神学习贯彻,认真学习《》和党的各项条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学以致用,提高了局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2、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开展了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两型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党员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坚持并创新“”制度,构建“一会四评”的长效机制,加强党组织和队伍建设。

3、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整顿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细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改进机关作风,精心打造服务型机关,为加快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环境。严格执行《区机关文明公约》,引导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投身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群众性创建氛围,努力争创文明机关。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区委要求配合联点社区开展“三民”走访活动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千万帮扶工程”、“双联”、“送温暖”活动,积极参加市“为民务实转作风,勤廉办事树形象”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主题活动。完善联点社区基础服务设施,我局筹措资金5000元为红旗街道宝塔社区制作了一块全不锈钢宣传栏,开展扶贫帮困的大走访活动,解决帮扶资金5000元

4、廉政建设。落实廉政制度、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认真贯彻《关于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廉洁的若干意见》,建设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

5、效能建设。认真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定,局务工作按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年初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全面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政令畅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难,由于重大项目的前期开发环节多、涉及面广、需办理的手续多,涉及国土、规划、环保等多个部门审批,导致一些重大项目前期开发的周期延长,部分省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二是项目前期经费不足,项目环评、可研编制、水土保持费等收费标准普遍偏高;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薄弱环节,受项目前期手续复杂、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困难、融资困难、规划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总体进展不尽人意,项目调度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存在一定困难,“两员”选聘难,这次运用PDA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普查,对两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PDA的操作,又要熟悉统计报表,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选聘的难度较大,此次开展普查用的PDA移动采集设备及两员补贴需要资金32万元左右,年初未列入经费预算,需追加经费预算。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科学编制规划。一是坚持以“十二五”规划为统领,理清思路,加快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二是根据《长株城市群市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高品位编制新城、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竹埠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控制性详规,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

2、做好调度工作。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和年度计划实施,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实现。重点是抓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前期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的调度分析,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3、继续做好参谋助手工作。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深入调研,结合我区实际,积极出谋划策,为区委、区人民政府做好参谋助手,并按照“优先发展三产业、转型提升二产业、统筹发展一产业”的工作思路,指导和服务全区产业结构调整。

4、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家投资导向,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区经济发展夯实后劲发展基础。

5、继续抓好项目资金和政策的争取工作。积极协调上报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国省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强与上级发改委的汇报衔接,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的相关政策,把握投资方向,在做好今年资金争取的同时,组织申报好2012年投资计划项目。对已上报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逐项落实,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全年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取得新的突破。

6、继续做好项目服务协调工作。以推进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以做好项目服务为抓手,做好项目审批工作,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和衔接力度,帮助项目业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7、继续做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配齐配强统计专业人员,组织所有“四上企业”按时上报各类报表,提高数据质量,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确保能及时、准确反映全区经济运行态势。

8、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把握需求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按照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务必加大对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文章的报送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机制,尽可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9、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前期工作。主要是落实普查保障工作,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为普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物质保障,召开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动员大会。

10、继续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按照省、市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指导和参各项经济社会改革,建立“两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7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虽在全省形成了制度,但供养面窄、供养水平低,特别是乡镇敬老院服务功能差的问题一直存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随着“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的取消,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逐步走入了窘境。敬老院设施陈旧落后、环境脏乱差、管理服务混乱的问题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已无法再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20**年,国务院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我省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新条例作为推动全省五保工作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及时将全省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纳入了供养范围,同时,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敬老院由过去的乡建乡管改为县建县管,提出了“以敬老院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全面开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新局面”的思路,把县办农村敬老院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总抓手狠抓了落实。经过几年的努力,随着一所所设计规范、式样新颖、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县办中心型和区域性敬老院的建成使用,我省五保供养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年11月底,全省共投入10.2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中心和区域性敬老院320多所,新增床位5万多张,使全省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了8.1万张。目前,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6.7万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3%;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1896元。农村敬老院真正成为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颐养天年的幸福家园,同时,带动了整个五保供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全省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平均供养标准也提高到了1439元。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吃穿住等生活标准,都达到或超过了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

一、创新思路,加强领导,把敬老院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立了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在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中的责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切实改变我省五保供养工作状况,我们针对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三点共识:一是实行集中供养是搞好农村五保供养的最佳途径。农村五保对象老弱病残居多,自我照料生活的能力普遍较低,村委会的照料也不如敬老院专业全面,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远不如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二是乡乡建院模式管理成本高,不利于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每个乡镇一所敬老院,规模较小,服务人员少,不利于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且重复建设,建设管理成本较高。三是五保供养资金县级统筹为集中建设敬老院提供了条件。我省五保供养资金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全县实行统一标准,乡镇之间不再具有差别,一个敬老院辐射几个乡镇的模式完全可行。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思路,即:改革现有敬老院乡建乡管的模式,实行集中建院,县建县管;以敬老院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提高集中供养率,从而带动全省五保供养水平的提升。

为贯彻落实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各级党委、政府沟通,得到了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多次听取民政厅专题汇报。省政府主管副省长宋恩华同志不仅多次下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还亲自分包建设一所敬老院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并指示召开全省会议,亲自部署,要求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加以抓好。他在签发文件、工作调研、召开会议时多次强调,要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在政策上优先落实,资金上优先筹措,“要把敬老院建成农村中最好的房子”。省领导的亲历亲为,带动了全省各市、县党委、政府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高度关注,为我省敬老院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对敬老院建设提出明确方向

农村敬老院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认真研究谋划。20**年9月,我们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编制河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十一五”专项建设规划的通知》,并组织各市、县民政部门对全省敬老院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20**—2010年河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内容,五年内全省共投资20多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66所(其中新建面积128万平米、改扩建68万平米),建成后敬老院床位数将达到16.2万张,基本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需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使我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在时间安排上,主要集中在20**-2008年三年时间,完成80%的工程,使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2009-2010年进行扫尾工作,重点督导和帮助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完成任务。省厅的意见明确后,我们及时通知各地,使各地对今后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三、多方筹措,整合资源,为敬老院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是关键。为了确保顺利完成建设目标,20**年我们从省级福利公益金中安排了4000多万元对各地进行了补助。同时,积极指导各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筹资方式。一是各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方这项资金发挥了主要作用,如唐山、廊坊、秦皇岛。二是发挥福利公益金的作用,目前省级对各地的补助主要依靠这项资金,张家口市的敬老院建设也主要是依靠福彩公益金。三是发动社会力量为敬老院建设提供捐助。四是盘活闲置敬老院的土地和资产,将置换资金用于区域性敬老院建设。五是开展对口帮扶,引导财政状况较好的市、县与困难县结对子,帮助困难县筹集资金。六是政府出面向银行贷款,如沧州市由市政府统一贷款,贷款本金由各县(市、区)偿还,市政府承担各县(市、区)1/3的贷款利息。七是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用好“霞光计划”补助资金。据统计,2005年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共筹集敬老院建设资金10.2亿多元。

四、典型引路,会议推动,掀起敬老院建设的热潮。在具体步骤上,我们采取了先行试点、典型引路、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办法,来推动县办敬老院建设。首先在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进行试点,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形成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全省工作稳步进行。廊坊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五保供养工作,他们把敬老院建设确定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全市六项重点工程之一,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多次到建设工地进行督导。各县(市、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落实建设资金,督导建设进度。目前已投资1.52亿元新建和改建敬老院43所,集中供养7339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2%。廊坊的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李学举部长和低保司米勇生司长多次亲临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唐山市从2005年开始就制定了唐山市敬老院三年整合计划,按照县级建一所中心敬老院,每5万农业人口建一所敬老院分院的总体设想,对区域中心敬老院进行了科学规划,全市投资3.4亿元,将原有的202所敬老院整合改造为85所,集中供养6173人。秦皇岛、沧州、衡水等均由市长与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敬老院建设具体项目落实到人。秦皇岛市投资1.2亿多元将全市原来的80所敬老院整合成现在的13所“特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张家口市民政局决定将全市167所敬老院整合成60所区域性敬老院,目前已有37所建成使用。20**年3月,省厅在廊坊召开了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议,重点总结推广了廊坊、唐山、秦皇岛、张家口市的工作经验。这几个市的共同点是积极性高、起步较早、规划统一,不同点是财政状况有好有差,建设规模和建筑标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20**年9月,当廊坊、唐山等地敬老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省政府又在廊坊召开了由各市主管市长、财政局长、民政局长等参加的五保供养工作现场会,主管副省长宋恩华亲自到会部署,并提出了两个倡导:一是倡导每一名县(市、区)委书记牵头建设一所敬老院,每一名县(市、区)长牵头建设一所敬老院;二是倡导县(市、区)每一名科级干部对口帮助一名五保供养对象。会后,各市、县积极响应,按照会议要求制定了本地具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石家庄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各县(市)敬老院建设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5:5、4:6两种比例负担,每县(市)拟建4所中心型敬老院。沧州市政府于20**年11月召开了“敬老院建设现场工作会议”,确定了工作目标,市长与各县(市)政府一把手签定了敬老院建设责任状,确定到2008年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唐山迁安市市长亲自审批敬老院规划图,为敬老院建设开绿灯,市财政安排7600多万元在全市兴建了6所统一标准、同一模式、同一施工的带电梯的花园式敬老院,为五保对象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他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在全省掀起了大力兴建敬老院的热潮。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主线,以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扩展环境承载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为目标,以绿化武乡、气化武乡、净化武乡、健康武乡建设为重点,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着力点,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为主要抓手,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并进,全面治理,重点突破,努力实现环境容量与经济总量的匹配共融,促进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年绿色生态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所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生活污水回用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覆盖率、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建成区燃气普及率和乡镇环保公益设施全覆盖建设等年度考核指标(详见附件一),实施以治污降耗为重点的“减排工程”、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的“净空工程”、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重点的“净水工程”、以改善城乡环境为重点的“清洁工程”、以生态修复为重点的“提质工程”、以建设“两型社会”为重点的“创建工程”的六大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做好“保障工程”的落实,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三、实施范围

武乡县范围。

四、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政府将原县蓝天碧水工程领导组调整为绿色生态工程领导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工程实施的决策和工作部署,研究解决绿色生态工程实施中重大问题,指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创新的工作机制和督查机制。将原县蓝天碧水工程领导组办公室调整为县绿色生态工程领导组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仍设在县环保局,负责绿色生态工程实施的日常监督、指导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定期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适时召开领导组会议,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绿色生态工程是省政府继“十一五”蓝天碧水工程完成后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跨越步伐,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重要体现,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协调行动,真抓实干,切实把工程实施摆上重要日程,真正把工程实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绿色生态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武乡县年度绿色生态工程工作方案》,坚持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做到部署得力、情况清楚、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处理到位,确保工程实施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乡镇政府、各部门、各企业要按照领导组和联席会议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协调配合,综合利用相关手段进行有效监管和调控,绿色工程实施单位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施好绿色生态工程建设。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自1986年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于1992年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对《指导意见》从法律层面予以确定,至此中国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成了自政府行政立法到人大立法的重大转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对农民的养老保险覆盖,标志着实现亿万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已为时不远。然而从各地试点及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现状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当前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发达国家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已是时不我待。

一、影响新农保推进的几个问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自《指导意见》实施至2009年末,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国家统计局和人保部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末全国人口133474万人,农村人口为71288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869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2.2%,年末实际新增参保农民3096万人,其中被征地农民参保约增加1200万人,参加新农保的农民约为19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6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5%;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显然在农民较低的收入和较高的食品消费支出下,农民还要应对子女教育、疾病等其他方面支出,抑制了参保需求。同时各地试点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机构建设、信息标准建设等方面缺乏协调和统一,既不利于国家建立农保数据库,又不利于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利用,还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隐性浪费。新农保推进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阻力:

(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抑制了参保需求增长

新农保首次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给予财政补贴,这对引导新农保开展有一定的示范功效,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又大大迈进了一步。然而《指导意见》在保障功能上采取低水平要求,以个人缴费为主,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所占比例较低。保障水平低导致新农保在不同地区进展存在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因农民收入水平较高,新农保普遍开展得较好,参保率超过90%,保障功能基本具备。然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新农保吸引力不强,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乡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不能为农民养老保险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集体补助难以进入个人账户;地方财力不足,支持力度有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部分农民生活、子女读书的开支都难以保证,显然没有多余的钱缴纳养老保险金,农民多选择较低档次缴费,受预期领取养老金金额低的影响,致使到2009年底试点地的参保率勉强超过了60%。

(二)制度缺陷影响推进速度

《社会保险法》将《指导意见》的原则和做法在法律上予以确定,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了法律依据,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社会保险法》并没有在政府投入及强制农民参保等方面作进一步要求,虽然有问题的复杂性,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力度肯定受到影响。另外,《指导意见》设定了低保障水平,《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但对地方财政如何支持缺乏规定,使得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力度不够,影响到中央、地方财政预算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加大投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空间受到压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纳费养老保险,设定了不同缴费档次,实行多缴多受益,在制度设计上形成“保富不保穷”倾向,贫困农民所获益处相对较少,降低了参加纳费养老保险的意愿。新农保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和土地养老保障在制度设计

上没能形成配套关系,传统的“养儿防老”、“土地防老”意识影响了新农保的推进。

(三)基金分割管理,保值增值困难,降低了新农保的吸引力

《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基金的管理,采取以县级为单位的分割管理模式。这种分散的属地管理模式导致管理幅度变宽,管理对象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即使《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也可能会出现监管不到位而出现违规形象。并且,基金运行形式单一,目前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只能是靠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升值空间有限;同时以县级为单位的基金管理模式决定了基金规模小,也难以进行多样化投资。另外,易受通货膨胀影响,基金风险增加,甚至导致基金缩水,降低了保障功效。

(四)保险制度、管理机构分割影响新农保的转移接续

一方面,中国公民的养老保险按参保对象,存在适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等不同的保险制度,并由政府不同部门管理运作。另一方面,农民在身份上存在农民工、在校大学生、失地农民和在乡务农农民等多重情况,在不同时期其身份存在变化,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存在不同的适用模式和管理机构。由于不同机构分头管理和缺乏信息化标准,医疗、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手续办理起来较为复杂,也会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五)宣传不足妨碍了业务发展

新农保工作量大,涉及信息收集、账户管理等诸多事项。县级农保机构虽为新组建的专职机构,但受编制限制,人手少,大多只能处理政策事务;具体事务需依靠乡村一级社保人员办理,而乡村一级人员多为临时抽调组成,缺乏独立性,工作效率受到影响,难以长期发挥作用。试点中,政策宣传普遍存在不到位、不全面,宣传方式简单,业务办理力度不足,解释不够;另外部分农民受文化水平限制及传统养老观念影响,认识滞后,认为到期领取的养老金很少,土地和家庭保障仍是解决自身养老问题的主要手段,没必要办理农村养老保险。

二、发达国家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启示

在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保险制度。虽然各国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但作为国家基础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立法先行。政府在模式选择、组织实施、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全过程进行立法规定。例如,德国在1957年制定了《农民老年援助法》,1995年根据《农业社会改革法》又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日本于1959年颁发了《国民养老金法》,为了提高农民年老后的生活水平,1970年制订了《农民养老金法》。二是强制推行,包括强制规定政府投入预算和强制推行。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初期,首先强制性规定政府投入预算,积极主导,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实施。三是政府财政投入比例高。例如,德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助占缴费比例的70%;法国农民的养老保险金占农村社会保险预算的60%;日本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份额在43%以上。四是管理机构健全,监管有力。发达国家基本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规范实施,很少有基金被挤占、挪用等情况。

中国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已经具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等建议,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公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建设,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政府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应采取的措施

《社会保险法》将在2010年7月1日实施,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十二五”期间全覆盖,比原先预定2020年完成的目标大大提前。从完成比例和保障功效上看,新农保建设任重道远,而从时间上看又是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按照《社会保险法》和《规划建议》的要求,积极发挥主导功能,加速推进。

(一)将新农保建设当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进剂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切实将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转到主要依靠内需推动,特别是农村需求推动。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影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地履行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职责,对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趋势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估计,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践上转变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通过大力推进新农保建设,发挥新农保的保障功能,调动

农民的消费积极性,使农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

中国分对象设计的公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建立城乡统筹、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世界通行做法,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当前要联系不同地区农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设计,建议将农村养老保险区分为纳费型养老制度与非纳费型养老制度,贫困农民的养老保险初期以非纳费保险为主,主要由财政支出,待收入差距不大时再统一为纳费型养老制度,并积极探索建立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的模式。政府需对现行分类制度加以分析研究,着手建立不分对象、可有层次、最终统一的公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分对象是将现行适用不同对象的养老保险制度合并为一部针对所有公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可有层次是指通过建立合理保障指标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设定层次,但不应差别太大;最终统一是条件成熟时建立涵盖全体公民的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构建设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是由政府部门分工负责管理,不便于公民办理具体事项,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前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梳理,将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等事项整合为一个基层机构负责或主要由一个基层机构负责,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一个基层机构负责或主要负责,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量,还可减少农民办理新农保的麻烦,使农民在认识上认定新农保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从长期看,鉴于社会保障工作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重大作用,要考虑将社会保障分部门分工负责整合为一个部门或主要由一个部门负责,适时成立国家社会保障部,规范征缴、转移接续和基金管理,并与金融、公安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

(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比例,提高保障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承担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围绕《规划建议》提出的“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建议,中央政府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通过财政收入的增加和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支出等手段,将增加基础养老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定中央政府在预算中不断增加新农保支出比重;增强地方财权,提高地方政府在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补贴比例;壮大集体经济,制定集体补助进入新农保账户的制度;逐步降低个人缴费比例,并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制定社会资金进入新农保的办法。

(五)加大宣传引导,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新农保政策性强、涉及数亿农民。试点中采取引导农民自愿参加而非强制参保,固然有问题的复杂性。因此,让农民了解政策,积极自愿投保成为开展新农保试点及今后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采取能让广大农民群众听得懂、易理解、好接受的途径和方式,宣传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推进新农保工作健康发展。

统一的农保管理软件是新农保能够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国家还没有推出管理软件,各省、市的试点地区的管理软件也是五花八门,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不仅为数据的统计带来困难,也使转移接续和今后统一管理受到制约。政府围绕《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的目标,开发全国通用的新农保系统软件。通过完善软件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参保农民的开户、缴费、转移接续、发放、销户等事项的统一管理,同时为决策、监督提供数据平台。

(六)加强监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按照《社会保险法》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监管体制和机制,使监管落到实处,发挥作用。逐步改变当前以县为单位的基金管理体制,探索实施基金省管模式,积极开展基金的增值渠道和运用方向的研究,并对基金的增值渠道、运用方向、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监督等建立明确的规章,规范操作行为,以法制形式将农民这一合法权利确定下来。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政府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农村需求的有力举措,是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的基础工作。农民走上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之路,也就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中国农村也必将迎来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彻底变革,并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就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戴卫东.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j].

中国农村观察,2007(1).

2、王红领.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eb/ol].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2/17/159848.html,2009-02-17.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篇10

发挥政协优势 服务跨越发展

——在政协__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了。

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听取和讨论了县委书记__同志的重要讲话,听取并审议了__同志代表县政协第八届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__同志代表县政协第八届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报告,列席了县人大第十七届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代县长__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它几个工作报告,委员们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颇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开得隆重热烈、生动活泼,呈现出民主团结、同舟共济的和谐气氛,体现了政协委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政协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并推选我为新一届政协主席,这是全体委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协领导班子里,我和__、__都是新兵,要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我坚信有中共__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和全体委员的通力合作,有历届政协工作的良好基础,九届政协工作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借此机会,我本人并代表新当选的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们向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__政协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届政协老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各项建设投入最大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县四大家团结发力最好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县第八届政协积极探索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使政协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对外联络不断拓展,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因年龄及工作关系等方面的原因,部分第八届政协委员、常委这一届没有连任。在此,我代表县政协对他们多年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政协工作,一如既往地发挥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一如既往地与县政协保持紧密联系。

__书记在政协开幕式上的讲话,对第八届县政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一届政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政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乘势而上,应势而为,顺势而动,把思想统一到县党代会、人大会的精神上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政协工作再有作为,再有创新,再有进步。

一、维护核心,在政治思想上与县委、县政府同心同德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是维护党对政协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协组织和政协工作要自觉置于县委领导之下,参与县政府的工作之中。做到维护核心不动摇,紧扣中心不偏离,执行决策不变调,与县委、县政府在政治上同德、思想上同心,实现以同心赢和谐,以同德树形象,以高效优质的工作,赢得县委对政协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坚定不移地维护__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地维护和衷共济的政治氛围;坚定不移地维护以__同志为首的县委坚强领导;坚定不移地维护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是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做促进团结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合作共事的模范。政协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县委的领导;有利于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全县中心重点工作,使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要维护同心发力的忠诚合作氛围。古语:“人心齐,泰山移”。县政协要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抓住县委关切点、政府关注点、群众关心点,组织委员开展调查研究,切实献言献策,眼界求宽、建言求先、调研求慎、监督求实,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着“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求实不敷衍”的原则,真心办实事,尽力解难题,努力与县委、县政府的大思路、大决策、大举措同行同向,大力营造同心发力、众人添柴的良好氛围。

二、紧扣中心,在工作目标上与县委、县政府同步合拍

我们要始终坚持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行同向,积极支持、全力参与全县中心工作,达到紧扣中心献良策,配合中心出实力,服务中心求实效。在履职上自觉做到,县委定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群众想什么,政协知什么。

一是要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献计献策。深入推进“一府一城”战略,打造活力__、建设富饶__,加快推进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样也是政协的首要工作任务。引导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在统一认识中解放思想,在抢抓机遇中建言献策,在谋求发展中履行职能。关注发展,参与发展,致力发展,使政协成为支持和服务我县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要切实按照全县“十二五”规划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一切创造活力,选准主题,运用调研、视察、提案、建议案和开展协商讨论等形式,协商议大事,监督为支持,参政出水平,紧扣中心工作提出真知灼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是要紧扣民团结民主第一要求推波助澜。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

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民主是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的政治局面的根本保证,保持团结、民主的氛围,是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畅通各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无党派人士充分发表意见的渠道,增强亲和力、增添凝聚力,努力营造政通人和、和衷共济的大团结大联合局面,要本着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合作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同胞,外来客商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络联谊,利用一切机会,积极主动地推介__,让他们了解__,融入__,建设__,发展__,让他们在__这方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要紧扣为人民服务第一宗旨造势助力。为构建和谐__夯实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发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增加政协智慧,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扶贫帮弱、捐资助学、送医送药、送科技下乡等办实事、办好事活动,切实帮民富、谋民利、解民忧,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传送关爱之情的重要渠道和骨干力量。

三、强基固本,在自身建设上与县委、县政府同舟共济

要按照“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固本强基”的要求,参政参出新思路,议政议出新水平,监督抓到关键处,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五种观念:即紧扣中心观念、谋事成事观念、委员责任观念、系统联动观念、勇于创新观念。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即政协常委会作用、政协专委会作用、政协委员作用、不同界别的作用、政协机关作用。通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智能型、亲民型机关”等活动,努力把政协机关打造成温馨的“委员之家”。

一是充分发挥政协时空宽松优势,创建学习型机关。终身学习,更新知识,以学习求发展,是时展的主题。要大兴学习之风,倡导全体委员在履职中学习、在学习中履职,做学习型委员。要进一步加强委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断更新观念,全面提升委员的素质和履职能力。要结合实践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努力使自己做到博学善议,成为党政的高参,为推进“一府一城”战略,打造活力天城,建设富饶__奉献聪明才智。当前要突出抓好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委杨书记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的学习,把全体委员的思想统一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来。

二是充分发挥政协综合协调优势,创建服务型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把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提炼为制度规范,把认识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要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力,努力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三是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密集优势,创建智能型机关。政协委员不仅是政治荣誉,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广大委员要切实增强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社会荣誉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好在本职工作中的模范作用、政协工作中的先进作用和界别中的代表作用。要争当奉献的模范,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致力发展,关注民生,奉献社会,努力提升自身社会价值,要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严于律己、正派做人,带头实干,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各界的尊重,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口碑为政协组织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