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13:25:23

小学课改论文

小学课改论文篇1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超级秘书网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小学课改论文篇2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

小学课改论文篇3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班主任是课堂的设计者,是知识的学习者,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的引导者,是课外活动的外交家。然而,这种角色的转换出现了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科学文化理论水平较低,对自身角色的转换有心理落差;二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三是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教师没有时间更没有经历从事其他方面的研究,因此也就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意见

1.更新观念。班主任教师仍然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参与者,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刻地认识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和内涵,把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自己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学生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

2.加强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上工作日程,作为日常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能够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教育教学发展计划,符合新课改对于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教师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把他们放在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上,使日常的教学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不仅能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热情,更能有效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还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与社会有机地结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方式,可以采取听课的办法,组织学生家长来学校听课,并积极献言献策,同时可以公布学校公开电话,随时听取社会上的意见。

小学课改论文篇4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它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例如,教学《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老师设计了“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公告上写作(课件出示):“某公司招收工作人员若干名,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与本公司联系。”有一位青年去应聘,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发下来,一数,怎么,才600元,他就去找公司领导,公司经理拿出了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表。

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没错呀,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由于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很高,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元,应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中位数与众数”新知识,指出,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元,6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据称为中位数。例如该公司员工月工资从小到大排列,650元正好是中间的数,这个数就是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以活动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际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实现“三个借助,三个转化”。

3.1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与其他各份一一比较,通过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再要求学生观察一条绳子,不动手,想象把其平均分为3份,用手比一比,每段多长,学生想象平均分绳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原来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在脑中留下分数概念的表象为支柱,通过想象,实现了思维内化,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3.2借助“说理”,由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

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如看到“多”字,就想到加,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了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的逻辑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概括、推理,从而发展学生

四、让学生经历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学习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有效教学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

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有意识地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转化为探究性知识(为什么),改变先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法则后再指导学生巩固练习,而采用先让学生自学例题,再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笔算时从低位算起,而不从高位算起,学生通过两种算法优缺点的比较,领悟了计算方法。

4.2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以学论教

小学课改论文篇5

1.确立培养公民的课程目标

以色列早期课程改革意在培养公民的统一意志和国家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忽视了个人发展。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以色列政府意识到需建立相应的多元课程体系代替“霸权”社会价值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定位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强调课程要具有人文主义态度,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具体目标有:为市民发展提供信息,以提高市民理解、分析、评价与决策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市民的国际公民价值观,使其享有民利并愿意为民利奋斗;培养市民的行动力;热爱国家,并对国家富有责任感。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国教育部在2004年5月启动了“100个基本观念计划”,使学生通过学习100个重要观念形成公民意识。

2.设置多元的课程结构

(1)积极推进核心课程

2000年,以色列高等法院根据教育部的诉求裁定,凡接受国家资助的中小学均需开设核心课程。2002年,霍夫曼(A.Hofman)和施奈尔(I.Schnell)提出国家需要实施代表大众利益的核心课程后,核心课程逐渐代替三分式(必修课、选修课和学校自定课程)的课程结构。2004年5月,以色列政府批准了以德夫拉特(ShlomoDovrat)为代表倡导的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指出,从2005年起所有学校(包括传统教派和宗教学校)均实行核心课程,1-10年级均开设数学、英语、科技、艺术和希伯来语等核心课程。

(2)开设实用取向的科学技术课程

对科学技术课程的重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实践能力的重视。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采纳了以黑穆哈拉里(HaimHarari)为主席的科技教育高级委员会提出的在各个年龄段开设科学技术课程的意见,并颁布了《以色列中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此“标准”指导下,学校通过科学课程将科学原理教给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以培养其基本的认知和操作的技能。“标准”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手工课,使学生对“制造”有初步的认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学习技术课程,如材料加工、制图、电力和电子等;普通学校在八年级时向学生介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财经原则;到中学高级阶段,科学技术教育就具有了明显的职业性质。

(3)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以色列《国家教育法》规定,教育部可根据75%家长的要求,将教材的25%由家长做出自由选择,但此类教材的财政支出由地方政府或家长承担。学校根据教育部大纲和家长委员会的意见编制教材,教材内容多与地区民族和习俗相关联。教育部只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教材,教材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此外,教师也可自编教材。以色列已改变了强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材内容,教材中减少了对其他民族的忽视,具有多元化趋向。

(4)改革课程设置,关注民族差距

为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消除民族差距,培养合格公民,以色列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课程设置多样化。依据卡茨(Y.J.Katz)的研究,以色列教育部自2007年已致力于为国内各系统提供平等的教育,如关注犹太民族以外的其他族裔的发展。为满足以色列国内各民族及教派的需要,犹太区学校使用希伯来语教学,阿拉伯学校可使用阿拉伯语教学。其二,关注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以色列新课程改革关注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尊重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统,并设置相应的宗教课程。其三,增加教育经费和教育支持。为阿拉伯、德鲁兹和贝都因的学校制订的5年计划中指出,从2008年起为这些学校提供教师和教学设施,每年提供2亿谢克尔供其进行学校建设。

3.建构有效的课程实施机制

(1)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以色列的中小学课程实施除依托《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理事会法》等基本法外,新课程改革还颁布了诸如《患病儿童免费教育法》(2000年)《在学校教授急救知识法》(2001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2001年)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法律。这些法律对教育相关事项作了详细规定。

(2)采用学科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色列中小学采用学科教学和模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化和灵活性。分科教学根据学科逻辑性对学习内容进行编排,组成不同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教学则先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分解,再将各知识点按逻辑重新组合为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对冗余内容进行删减和重新组合,可增加学习的系统性。如以色列的1-6年级科学技术课程分为物质与能量、人造世界、信息与交流、地球与宇宙、有机世界人类行为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生物链与关注环境7个模块。学生在学习每个模块时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要学习各学科的原理,还要联系模块内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3)合理安排课时

从以色列教育部官方网站的中小学课程安排来看,教育部要求学校加大弹性学习时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小学阶段要确保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有75%的时间安排教授基础课程,有25%的时间由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由活动。从2000年起,以色列实行7-9年级一贯制教学,学校制订灵活的课程表,自行安排课程,但要求减少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2004年8月,国家教育文化委员会将中小学每周学习时间从5日半修订为5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2007年,针对小学和初中课程改革的新视野计划(TheNewHorizonsProgram)要求,教师增加小组教学时间(小学为5小时/周,初中4小时/周)。小组教学60%的时间用于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10%的时间用来提高天才儿童的能力。

(4)积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色列教育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学校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色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其一,扩充教师自。以色列教育部在2001年的教育改革计划中鼓励教师在核心课程的框架下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2004年德夫拉特计划指出,要减少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2007年新视野计划要求5年内所有小学教师均需获得大学文凭。其三,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不是“塑造者”。希伯来联合大学保罗芬伯格(PaulFeinberg)教授在《超越能力——教师作为文本》的演讲中提出,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是促进变化和导致变化发生的人。

4.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1)独特的国考制度

以色列从小学至初中九年间共有2年级、5年级和8年级三次国家考试。小学2年级考试内容为简单的希伯来语或阿拉伯语的知识,小学5年级和初中8年级的考试内容包括数学、英语、科学和技术等核心课程。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按模块单元进行,12年级进行高考,高考考试科目有数学、英语、希伯来语和2门选修课,高考数学和英语不及格的学生可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个月选择重考。

(2)关注学生潜质的评价方式

2001年以色列《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提出,开除学生的唯一途径是经教育部长同意。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式,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潜质。对教师的评价也采用多种途径,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参考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3)开发课程评价工具

2006年以色列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价与测量机构(TheNationalAuthorityforMeasurementandAssessmentineducation),建立了可靠的课程评价体系。国家教育评估与测量机构根据“学校发展成效测试”(GrowthandEfficiencyofMeasuresofSchools)工具来评价国家课程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它主要通过对2年级学生的阅读和5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数学、英语、希伯来语和科技等核心课程进行评价来推断该年度改革成效。2010年,国家教育评估与测量机构为教师和校长开发出“学习过程评价服务系统”(AssessmentServesTheLearningProcess),以测量2007年以来新视野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二、以色列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显著,它不仅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而且也为以色列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以色列是改革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课程改革有诸多创新之处,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加强公民素质培养

以色列的课程目标是建立面向包括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宗教组织等在内的所有市民的教育系统,培养社会公民。培养公民素质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我们也应将培养公民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目标。

2.积极开展模块教学

以色列教学采用模块教学与分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方式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我们可将模块教学作为有益尝试,发挥模块教学内容灵活、能培养综合能力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以色列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价值,这与中国现阶段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的课程改革应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及时转变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发展。

4.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课改论文篇6

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定位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人才需求,以及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向,充分做好本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推广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充分解放教学中的生产力。其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要与时代大背景结合,更要立足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本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特点、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充分掌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与新课改理念原则相结合,发挥最有效地管理。最后,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拟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发展计划重视管理工作在纵向发展过程中的改变与发展。它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个性发展和共同发展。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动力,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多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丰富的数学情感与认知态度,提升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办学的关键是教育,而办学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因此,探讨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管理之路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必须要坚持的第一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能动性、发展人的自觉性,而不是要让人在管理框架的约束下遭受奴化和压抑。“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人的思维、情感、情绪等内心的满足更加重视。因此,不仅仅要从物质手段上入手抓好教育管理工作,更要从情感思维上开拓小学教育管理的新思路。首先,教学管理工作要以教师为本,要体现教师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必须要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公平的、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上,不管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还是上课教师必须时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内涵。学生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富有人文关心与真善美的人,其次才是教育的对象和知识的继承者,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致力于学生人性的挖掘。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多姿多彩的教学课堂由充满个性与激情的学生组成,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尊重和保护,实现学生个性与教学共性的完美结合。

三、创造美好的学校环境,为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是传递知识的神圣殿堂。学校中唯有充满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完成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的积极目标。学校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整体氛围、学校氛围、班级风貌和师资力量等教学硬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和谐的学校氛围。要努力打造师生一体的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园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要不断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在追求认真与谨慎的前提下,小学教育管理还应当在创新与效率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过于死板,重视命令式指导和权威的管理方式尽管从表面上看达到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效果,但难以从实处上推行素质教育。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进步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现代学校管理模式要更新观念与方式,创造宽松有序、活泼温馨的管理环境,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师生情感互动、学校组织文化活动、学校与家庭亲密接触等有意义的沟通方式,真正营造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美好环境,促进学校的蓬勃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进步,促使学生的个性成长,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要留住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起以人为本、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实施班级绩效管理措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要对教育管理者开展经常性评估,及时对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与教学效果做出反馈。在管理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教师接受相关的教育管理培训,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让小学管理从根本上适应时展的需求。

五、结语

小学课改论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是素质教育环境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提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继续停留在过去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层面,更要注重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自主学习

朗读与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想要保证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天性好动,只有在朗读时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并分析课文中的知识,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挖掘深层含义。在语文学习中,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语言应用既包括说话,又包括写作,要求小学生能够准确使用词语,保证语言表达顺畅。另外,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朗读教学正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通过集体朗读、小组朗读、自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课文蕴含的阅读情境中,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进一步思考课文内容。

二、课堂创设阅读学习环境

从以往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效果良好,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将学生情感与课文的深刻思想融合在一起,强化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发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他们熟悉的场景,给学生更加直观的阅读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学习《山雨》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与“山雨”这种环境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下雨之前、下雨过程中和下雨之后的风景变化,观看完多媒体课件后,再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学生一边回忆刚才看到的“山雨”的景色,一边朗读课文中的内容,真正融合到情景中,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意境。

三、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从过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在阅读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应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习潜力。在语文教材的阅读章节中,大多收录了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章,教师本人应该先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再开展有效教学。首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通过使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开展直观性教学,让学生融入课文环境中,更有助于对文章的感悟;其次,应用分组教学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辩论等方式,组织多样的课堂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再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自己阅读并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最终与同学、教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创新性思维,有利于提高阅读学习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很多学生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课堂以外自觉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但是一些学生阅读完课外书籍后没有任何收获,可谓“一边读、一边忘”,阅读学习效果不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拓展,要养成阅读随笔的习惯,以保证阅读学习的规范性和阅读效果。在阅读时,要圈点文中的好词、好句,并用摘抄本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路清晰,还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句,增强对文字应用的敏感性,无论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文章写作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另外,学生除了随时保持阅读笔记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整理阅读作品集,把自己读过的好书都记录下来,推荐给其他同学,由语文教师定期在课堂上组织“图书作品展”。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图书,并且交流阅读感想,这样课堂学习的氛围浓厚,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喜欢的图书,学会分享、学会沟通,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五、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的另一个特殊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精神修养;在新课改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也是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广泛阅读,积累阅读经验;其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通过阅读文章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审美个性;最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文学之美,感动心灵、丰富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由上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之一,在小学语文中占据较大的课时比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重视阅读课教学,客观认识以往阅读教学的弊端与不妥之处,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明确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意识,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小学课改论文篇8

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课改论文篇9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70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当然,有些教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而有的教师一直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艰难的摸索着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推广给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时之间很难及时地调转思维,还有一些老教师已经坚持了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想让这些老教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有些问题虽然不能马上解决,比如即将面临退休的教师再进行课程方式的变革也不是一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进行弥补和改变,笔者接下来说的是一般意义上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马上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那么,面对着新课改,面对着一群新形势下的学生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更好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呢?接下来笔者将主要针对这个问题与大家一同探究,并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改革建议。

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终身学习的原则,提升驾驭计算机软件的技能,更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高低成为学生是否认可的指标,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学生也不会感受不到,通过教师个人在课堂秩序的把控,以及对课文内容讲解的丰富程度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依据。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只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并使其与当前的教育体制相适应,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讲的知识和拓展内容能够及时地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电脑操作方面的技能,使得电脑在课堂上不至于成为一种摆设或者简单的PPT播放软件。小学生年龄一般都比较小,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在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有所研究和了解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电脑操作水平,争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视频、音频及其图片资料,给学生们不断地视觉冲击,同时,也要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力争与浅显易懂且不失幽默的方式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愉悦感,使其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直接体现。

其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教学互动,在为人师表上做到位,与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及时与学生家长及其任课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在传统的学习语文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赶制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怎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往往是要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自己讲,要求学生认真记笔记,不能出小差等等,而并不注重学生是否已经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课程内容,只是让学生们快速记录自己所讲解的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无奈下的被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当前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教育是需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的,因而,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得我们自身的教学方式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呢?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听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做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帮手,改变以往严肃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一种亲和感,学生们在对我们的为人处事予以认可的情况下,自然地也会在我们所承担的课程上加强学习,这是我们所预期达到的效果。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以便于我们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了要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关心之外,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探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情况,以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为学生们的学习制造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提升和自身教学总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课改论文篇10

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首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要热爱学生,将自己的一颗爱心洒向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爱生的教师形象,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从心理来接受教师的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要爱国守法、诚实守信、与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扎实深厚的知识技能。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首先就要有扎实而深厚的体育专业技能,要熟练掌握小学阶段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完美而标准地展现所有动作,我们要正视自身的局限性,要学会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如多媒体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如对于一些教师难以准确完成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模拟,让学生对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此外,我们还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也就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的不仅要精还要博,要能够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知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形象。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终身体育意识。1.发现学生特长,找准切入口。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并不是全体学生都喜爱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都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这一项活动中表现很差,但很可能在那一项活动中表现出色,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有展现其特长的机会,加以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心理满足感。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处于健康与愉悦之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端正体育锻炼态度,会对体育活动形成发自内心的主观认可。2.传授学生方法。没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空有热情只能是盲目的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健康,相反还可能会对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加强科学锻炼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方法传授,而是要将锻炼方法与具体的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负荷的最佳方案、我们要确立小学各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科学的锻炼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