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0:03:35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1

关键词:预算管理个案研究

一、文章背景

《交互预算:应对战略不确定性、契合管理控制的新机制――基于天津一汽丰田公司的案例研究》一文是基于Simons的管理控制框架,在理论上梳理交互预算的控制特征、重构交互预算与其它管理控制方式间的协同关系,通过对天津一汽丰田公司预算控制的案例描述与理论分析,阐明了有别于传统的诊断预算控制,交互预算既能够克服传统预算方式的制度弊端,又能成为适应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战略管理工具,还是促进企业上下级对话沟通、组织学习和管理创新的机制;另外,交互预算控制也是契合管理控制系统中信念控制、边界控制等其他控制方式的制度安排。

文章将组织控制环境纳入分析范畴,认为交互预算控制的运用有赖于与管理控制系统内的其他控制机制(包括信念控制、边界控制和诊断控制等)的相互补充和契合,这是文章有别于前期研究的创新之处;且文章所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恰当性的对文章的研究命题进行阐释。

本文研究采用单一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即对现实中某一复杂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在目前我国对于交互控制研究及其实践运用还很少见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典型案例的探索性研究,可以明确一系列“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二、分析评价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案例研究方法与实验研究、问卷调研等并列为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数据搜集方法包括文件法、档案记录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根据Robert Yin和其他资深学者的观点,案例研究适合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单一案例研究法通过所选择的单一案例来说明问题,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所得出的结论不依赖于抽样原理。单一案例研究可以用作确认或挑战一个理论,也可以用作提出一个独特的或极端的案例。《交互预算》中,就是使用这样的抽样方法,选取了TFTM公司这一独特的、典型的案例来对并对交互预算方式的具体过程进行详细的、深层次的研究。

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例证据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点决定了其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案例研究不控制所研究现象的背景,也不干预研究现象的变化进程。

(一)适用性

1.案例研究方法在行为科学应用得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证实或证伪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它也可以用作分析一个极端的、独特的和罕见的管理情境。本文通过单一案例“现身说法”指明了有效实践交互预算的技术路径,达到案例研究源于实践又能引领实践的目的,所选取的案例极端、独特和稀有,且已能够说明研究的问题或支持研究的构念有效性,因此单一案例研究方法对本文比较适用。

2.预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案例研究对管理会计实践十分合理有效。案例研究建立在企业组织管理会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总结, 反过来再指导实践。实践活动因地、因时而异, 案例研究恰恰针对这一特点发挥了其特长。

3.对传播、推广成功经验有效。案例研究是以最少的花费, 为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组织之间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提供最大的效用。

(二)规范性

案例研究方法步骤:

1.选择研究项目。要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或对理论拓展具有推动作用,注意可行性和创造性。

2.选择研究案例。即抽取样本,样本有时可能只有一个, 此时为单一案例研究。

3.收集数据与资料。直接深入到企业组织中进行观察、询问、访谈、查阅文件等,还可采用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况下,即教育情绪下设计控制某些信息,以引起某种心理进行研究)。

4.评价数据与补充分析。评价数据在上下关系中的有效性, 尽量将因个人兴趣所产生的偏见降至最低。

5.数据的分析与解释。利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手段对其关系进行表述, 以达到解释、验证或预测的研究目的。

6.撰写案例研究报告。有充分的说服力,包括目的、方法、主要过程、范围界定、证据, 以及结论等。

三、评价指标

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

一是可信度,对应于研究中的一致性的水平,指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但在同等研究条件下做同样的研究所得出结论是否一致;它与研究结论的可再现性相关。

二是有效性,对应于研究中的相关性的水平,分别是结构有效性(理论假设在研究中被具体化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即该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效性)。

就可信度而言,单一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能深入、深度地揭示案例所对应的经济现象的背景,以保证可信度,但现实中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主观影响较大。就有效性而言,案例研究的结构有效性和内部有效性相对较弱;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尤其是多案例研究具有一定推广型,外部有效性相对较强。

四、 优缺点

案例研究方法的优点:

1.通过研究一个或几个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的运作和变化,为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提供详细和健全的微观基础,也可以为新理论的构建提供素材和指导。

2.通过案例研究比较容易得到数据。

案例研究方法的缺点:

1.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不足(数据的搜集整理可能存在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2.真正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两年半先后赴东京调研等等)

3.案例式研究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其有效展开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对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定性研究方法有较好的掌握。因此有较大的限制。

4.本文采用单一案例研究方法,推广性较多案例研究较弱。

五、启示

1.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缩小单一案例的局限性;

2.采用各种方法降低在交互预算中产生的主观评价偏差,尽量做到客观性。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2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李大勇(1978-),男,吉林榆树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林海鹏(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51-02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把控制论融入到机械工程领域,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由教学型向教学服务型转变,确立培养“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思想。由于本课程内容难、知识点多、学时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懂得如何运用知识,因此,要利用有限的课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研究并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2]

本文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强的特点,开展“CDIO+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力争把主要知识点全部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综合实验和模拟仿真使理论基础稍差的学生也能在“做中学”。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讲解理论时结合多媒体演示工程实例,利用Matlab对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系统校正等各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模拟仿真等。[2]但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生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与课程需求之间的问题

我校是典型的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数学基础,特别是复变函数课程中的拉氏变换部分。对于这种强调数学基础的课程,如果不改变教学模式,将会使部分学生(特别是三表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的预修课程较多,如机械设计、电工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补习工程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其他专业基础知识。

2.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问题

尽管“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高,但学时分配却非常有限。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工程实例并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但大部分实验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而且学生对实践环节没有足够重视,缺乏动手能力,这就使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仍然不知道这门课程到底是做什么的,该怎样用。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去思考、解决一些相关的工程实际问题,把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3]

3.课程知识点系统性强与学生缺乏系统认知的问题

实际上,“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而在以学习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却很难将各知识点串起来,因而缺乏对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整体认知能力、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的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首先明确课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输入、输出及系统本身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分析,即已知系统和系统输入,求系统的输出并分析系统。在分析系统时采用的两个主要方法是时域法和频域法,而分析内容则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这样就把整个课程的主要内容穿插起来,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其它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

结合“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引入“CDIO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什么是“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的理论、技术与经验。[5]案例教学法被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案例的组织、分析、讨论和总结把抽象的理论和呆板的法条与实际相结合,使普遍性的理论观点和特殊的事实材料相统一,记忆性的知识学习和操作性的分析思考相统一。[6]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本文提出授课时采用“CDIO+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和构思工程案例,把知识点和其它专业课的知识融入在工程实例中加以分析和验证,这必定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系统的认知,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开展途径

CDIO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工程项目”或“项目案例”为载体来组织整个学习过程,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为驱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由于“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根据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分析系统的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和系统校正,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通过案例结合CDIO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文提出的“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分为两条路线和四个过程:两条路线包括教师路线和学生路线;四个过程是构思过程、设计过程、实践过程和考核过程。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构思。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起来,呆板的学习过程活泼起来。其次,要对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力争把每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知识点融入到具体实例中。在该环节里,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分配任务,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设计相关案例并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次,合理穿插前面学过的知识,设计综合实验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不能通过实践验证(没有实验条件)的综合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加以验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到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点的能力。最后,改变原有“一次考试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部分的考核分值。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来综合评分,这种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具体的“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开展途径如图1所示。

3.“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施“CDIO+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困难

(1)短时间内制作出完善和全面的优秀案例存在困难。如果把每个知识点都穿插在好的案例中,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这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归纳和总结。

(2)课程计划学时少与该教学模式所需教学学时较多的矛盾。由于实践环节和学生讨论环节的增多,整个教学过程所需学时必然会增加,针对这一困难,可以将某些案例讨论的内容放在课下分组进行,老师批阅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在课上进行总结,这样就会大大缩短案例讨论所占用的时间,而不影响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出了在理论教学中融入“CDIO理念+案例教学”,结合实验室实验和Matlab模拟仿真组成的新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变现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占主导的现状,以“做中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综合工程系统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当代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大勇,林海鹏,赵汗青.“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2,31(15).

[2]林海鹏,王金波,董金波,等.《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8).

[3]董海棠,冯中毅.“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5):81-82.

[4]宋强,鲍雅萍.机械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60-61.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机构投资

一、机构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一)机构投资者持股

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能够缓解由于股权过于分散所引起的“免费搭车”问题,可以加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Shleifer,Vishny,1986)。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控制,制约并处理一些问题(Maug,1998)。李向前(2002)认为,当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的成本就会越低,从而更有动力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及相关制度进行监督,提高公司价值。Chakravarty(2001)发现,机构投资者较高的持股比例能够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有效信息。通过对收入成本模型的分析,蔡玉龙(2005)指出,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可以推动对上市公司治理和相关制度更有效的监督。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

张颖、郑洪涛(2010)认为,企业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和企业发展理念等会对公司产生影响,而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是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质量、实际控制人属性和股权集中度。曹建新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高的公司,其特点为规模较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和经营利润为正数等。吴益兵等(2009)指出,公司规模、经营情况、盈利水平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对公司内部控制有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控股股东和股权集中度等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杨有红等(2011)研究得出,法律规定、市场发展阶段与股东性质的差异能够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有阐释作用。曹建新等(2011)指出,增加机构投资者可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从而达到改善其内部治理机制和结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衡量

Hermanson(2000)指出,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促进公司对内控系统进行完善,为投资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Bronson(2006)认为,对含有内部控制有效性陈述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披露,虽然给公司和管理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法律责任,但同时也向投资者发出了积极信息,使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区别对待,增强对公司的信任感。林斌和饶静(2009)的研究显示,投资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但这样的诉求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因此,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投资者会认为,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强时,就越有可能去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杨德明等(2009)指出,如果上市公司愿意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披露,则能够反映出此公司拥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杨玉凤等(2010)认为,显性成本在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后并没有显著降低,但隐性成本却很大程度地降低了。

二、研究问题与思路

1.问题的提出。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股权制衡、股东性质、公司治理结构、高管薪酬、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及发展前景等因素都是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而机构持股比例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附加效应。那么,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否解释较好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研究来检验。

2.研究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选取三家在同一板块、同一行业、财务状况良好、成长性良好、具有不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的上市公司,通过对其机构持股比例情况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描述与对比,对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否解释较好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预期结果为,如果上市公司拥有越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其内部控制就越有效。

3.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0―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三家环保类上市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及实施时间表,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主板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强制施行《配套指引》,但中小板和创业板还处于择机实施的状态。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使得本文的研究样本更具有差异性与可研究性。所以,本文选择“三聚环保”、“永清环保”和“开能环保”三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样本。在数据来源方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和公司基本经营情况来自和讯网及新浪财经,查阅和统计的工作由手工完成;资产规模、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总股本及流通A股数等数据由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中取得。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公司介绍

1.三聚环保。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十五年,主要进行基础性能源工业企业的各种生产环节环保方面的支持服务,并于三年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两大石油企业的直接供应商,公司商标已被北京市认证为著名品牌。

2.永清环保。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九年前。作为环保工程方面的咨询公司,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为湖南省内污染治理领域的领头企业,永清环保承担了其所在地大部分二氧化硫的减排工作,并在最近获得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永清环保拥有国内少有的知识产权,并于二年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3.开能环保。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1世纪初,被评选为中国驰名商标,并于二年前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该公司主要处理的是我国境内的居民饮用水处理业务,是相关行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这个领域的高新企业。开能环保生产的设备已经通过了欧美各国许多权威机构的认证,在业内获得广泛的好评。开能环保拥有本领域中的许多项产品专利,同时带头实现工厂污水的零排放,并帮助其他企业进行污水处理。

(二)案例公司机构持股情况

1.三聚环保。在2011―2012年中,三聚环保总股本由于送、转股,其他上市及股份性质变动从19 454万股增长至38 908万股,其流通A股数量从8 995.09万股增长至20 356.5万股,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17.55%、10.83%、29.08%、23.84%、35.07%。上述期间,机构投资者平均持股4 118.6万股,占其流通A股23.27%。

2.永清环保。在2011―2012年中,由于送、转股的影响,永清环保的总股本从6 678万股增长至13 356万股,其流通A股数量从1 670万股增长到3 640万股,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15.33%、24.73%、11.87%、6.59%、9.75%。上述期间,投资者平均持股346.6万股,占其流通A股13.65%。

3.开能环保。在2011―2012年中,由于其他上市、股份性质变动以及送、转股的影响,开能环保总股本从11 000万股增长至14 300万股,流通A股数量从2 200万股增长至6 726.28万股,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0.73%、0.65%、3.67%、4.84%、0%。上述期间,机构投资者平均持股67.6万股,占其流通A股1.98%。

(三)其他影响因素控制

机构投资者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一旦入股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经营、管理等问题的表决权会比较大,因此它们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公司管理层的活动进行制约,使管理层不得不对机构投资者的意见引起重视,从而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

(四)案例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情况

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最终结论方面,三聚环保的自我评价结论三年来一直趋势稳定、向好(从需要完善到未发现重大缺陷);永清环保的内控自我评价在三年中较为稳定(未发现重大缺陷且基本展示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运转情况);开能环保的自我评价则一直停留在较为基本的层次,在近三年内并未有显著发展(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在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虽然国家并未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强制施行鉴证意见披露的要求,但三聚环保自2010年上市以来连续三年都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了审计并披露,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相比之下,永清环保的内控有效性就较为薄弱,在上市第一年只对证券公司内控核查意见进行了披露,并没有进行鉴证,直到第二年才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鉴证。开能环保在上市第一年甚至没有披露任何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鉴证报告或核查意见,到第二年才进行了内部控制的鉴证。在重大关联交易方面,经年报披露,除永清环保在2010年无关联交易外,三年间三家公司虽都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但都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没有对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在诉讼、违法方面,三家样本公司均没有披露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聚环保的情况最好,应排在首位,永清环保次之,开能环保最次,而它们的机构持股比例排序也与此相同。尽管到目前为止,研究或实践中还没有出现普遍公认的内部控制指数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判,而且以上的结论也可能存在巧合,但是基于对三家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进行的分析,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可以推断,如果上市公司拥有越高的机构持股比例,其内部控制就越有效。

四、研究结论

现有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财务报表舞弊等方面,但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这方面,却很少有人将其作为重要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对三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方向阐释了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中有效性的机理。研究显示,如果上市公司拥有越高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其内部控制就越有效。

(作者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BRONSON S N,CARCELLO J V,RAGHUNANDAN K.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al & Theory,2006(2).

[2] DOYLE J,GE W,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01/2007,44(1-2).

[3] HERMANSON H M.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Accounting Horizon,2000(14).

[4] MAUG E.Large shareholders as monitors: is there a tradeoff between liquidity and control?[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1).

[5] SHLEIFER A,VISHNY R W.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3).

[6] CHAKRAVARTY S.Stealth-trading: which trader’s trades move stock pric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2).

[7] 蔡玉龙.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关系[J].经济问题,2005(8).

[8] 曹建新,王春丽.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C]//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9.

[9] 曹建新,陈志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1(18).

[10] 续芹,叶陈刚.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作用的实证研究――依据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9).

[11] 李向前.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稳定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12]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

[13] 吴益兵,廖义刚,林波.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2007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数据的检验[J].当代财经,2009(9).

[14] 杨德明,王春丽,王兵.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

[15] 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J].审计研究,2010(1).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控制工程;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5-0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定位的高等学校,我校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沈航自动化学院基础教研室承担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我校机械、飞行器与动力和材料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自动化类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密切相关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以适应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该课程涉及数学、力学、电学和测试技术等多门相关课程,以系统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该课程知识又能运用于有明显实践应用性的广泛领域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是很紧密,难以跟上航空航天工程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了突出该门课程的航空航天特色,加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开展了具有航空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通过将控制理论知识与航空航天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期使学生在掌握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其在航空航天各领域(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火箭/导弹控制系统及其他航空航天运载器的机电控制系统等)中的应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航空航天类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具有专业特色控制类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控制类课程一直在各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南大学王艳针对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1]华东理工大学孙京浩等人针对该校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全方面探讨了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实践和经验体会。[2]此外,北航的陈殿生等人,江苏科大的袁明新等人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李建刚等人还分别对机械控制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和控制工程等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多项措施。[3]面向航空特色的课程建设成果主要体现于国内几所航空类院校。昌航谢小林等对“复合材料”专业的航空特色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4]南航刘海春等对航空特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5]此外,昌航罗军明等对金属材料工程和普通化学等专业具有航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践。[6]

综上,在自动化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整体上国内高校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具有航空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几所航空类学校已陆续在多门课程上开展研究和实践尝试,但在控制工程类课程建设上仅有初步尝试(将发动机控制部分引入)[7],且信息获取方式十分有限,还远不能全面反映航空航天控制领域的整体应用实践情况,有待结合我校的特色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和探索。

二、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一)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课程内容优化

1.课程大纲的修订

课程大纲是控制工程基础的纲领性规范文件,以突显航空航天特色为指导理念,明确目的,对课程大纲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出基础与综合的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经典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前沿的有效过渡。充分结合主讲教师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按学术专长分工,制订可涵盖航空航天领域典型控制系统和控制问题的内容优化方向和范围。大纲制订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具备初步的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

2.构建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库

本文所提出的案例驱动教学,其本质是将理论教学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工程案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启发引导型、认知辅助型和综合设计型。

其中,对于启发引导型案例(起到“线”的作用),引入一个系统的大案例置于课程绪论中,充当引领作用,阐述学习的意义和本质和激发兴趣,解析某个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问题描述,阐述解决思路,并提供解决路径(教材其余各章节)。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大案例始终贯穿全课程内容,其作为一个大线索,可一方面起到使上下文知识点逻辑紧密的作用,始终反映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还可使学生最终实现一个典型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的完整学习过程。

对于认知辅助型案例(起到“点”和“面”的作用),认知型案例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一些“小型或局部性”航空航天控制工程案例(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来诠释知识点。这些案例可在教学的具体章节中夯实学生对某单独知识点的学习、消化和掌握,也可持续体现课程的应用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涉及的各个具体领域,扩大知识面,提高特色素养。

(二)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有的教学中,实验(6学时)教学只是在授课期间穿插两三次实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未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为此,我们拟对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内容进行部分调整,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涵盖基础理论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基础理论实验

学生学会利用控制方法去设计系统,这是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学的难点。现有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多是分析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由于其只是单纯的系统性能仿真或是稳定性分析(零极点分布、奈奎斯特判据),往往2~3学时的实验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学生仅学会了对某些单知识点的初步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思维,当然也不会设计稍微复杂的系统。作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学和应用软件,Matlab功能已十分强大,应充分利用其更多的实用功能。为此,学校拟在现有基础上,安排设计更加综合的基础理论实验案例,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高级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同时提升其使用控制系统分析工具的水平。

2.综合性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是从预习开始到完成实验报告的一个完整过程。长期以来,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的倾向。实验前一些学生已经把前面同学的实验程序抄录在手,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不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为改变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拟增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综合性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全面考查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考查建模、稳定性、时域分析、校正设计等具体内容。通过设计性实验来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学生需要自己动脑和互相配合,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航空航天工程实际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本课程改革在教学和实践环节提出了一套带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分析、基础仿真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体系。经过精心设计与选择案例和实验内容,将航空航天特色科学地纳入各个教学环节,可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不断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对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49-51.

[2] 孙京诰,罗健旭,刘漫丹,等. 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特色建设探讨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5-18.

[3] 陈殿生,王田苗,黄宇. 机电控制工程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7-10.

[4] 谢小林,梁红波,范红青,等. 复合材料专业方向航空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6):143-144.

[5] 刘海春,翁晓光,邢丽冬. 基于航空特色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4):35-39.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5

关键词:操作风险;欺诈;内部控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3403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操作风险爆发的频率大幅攀升,而且往往造成巨额损失,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的倒闭事件充分证实了操作风险的危害性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的重要性。2001年以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连续三次发表长篇咨询报告,与业界磋商如何建立稳妥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不论是金融从业机构,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的力度。

1 操作风险定义中的内控因素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掉期和衍生品交易协会、风险管理协会以及普华永到咨询公司的意见,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首先,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操作风险与内部操作有直接相关关系。内部操作通常就是银行及其员工的作为或不作为,银行能够也应该能够对其施加影响,也就是强调了内部控制系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其次,人员和人员失误对操作风险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操作风险主要源于银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人为因素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中占有重要的、直接的地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7类操作风险中有6类都与人为操作有直接关系。

巴塞尔委员会和反对虚假财务报告组织委员会(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元目标”:业绩目标、信息目标、合规性目标。我国监管当局确立了“四元目标”,即在三元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管理有效性目标”。可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动态过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同样也强调了人的作用,政策制定主体是董事会,实施主体是高级管理人员,控制主体是员工。

单纯从概念内涵中可以初步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内容相同,都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有重叠,都对人员的作为与不作为进行控制;管理的特征相同,都注重过程,而不是单纯的阶段性管理。同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管理的重点不同,操作风险管理强调“区别”管理,区分出可忍受的风险、可转移的风险,并对其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内控机制强调机制、制度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操作风险管理主要通过技术手段,而内控机制主要通过银行内部组织构架和制度建设来实现管理的需求。

2 操作风险案例实证

通过案例实证,我们想证明的是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高度的相关关系,操作风险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

为了说明,首先将操作风险按照损失事件的类型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分为以下几类:

分类内容

内部欺诈例如,故意误报头寸、员工偷窃、员工通过自己账户的内部交易

外部欺诈例如,抢劫、伪造、空头支票、计算机黑客的破坏。

营业中断和系统瘫痪例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损毁、通讯故障、供电中断。

执行、传递和程序管理例如,数据录入错误、抵押管理失败、不完全的法律文件、非法进入客户账户、非客户的交易对手操作失误和供应商纠纷。

雇佣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例如,工人补偿申诉、有组织的工会行动、侵害员工健康和安全条例。

顾客、产品和业务做法例如,信用违约、客户秘密信息的滥用、洗钱、银行账户上不正当交易行为和未经许可产品的销售。

实物资产的损坏例如,恐怖行为、破坏行为、地震、火灾和洪灾。

2.1 国际案例

除了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以外,还有很多操作风险的案例。

1992年,标准渣打银行被印度政府指控违反印度银行法和指引,包括:投资国债、代公司客户投资、给经纪人融资去投资孟买市场,损失4.4亿美元。

日本大和银行由于在资金交易的前台、后台没有很好的隔离,高级管理层对操作风险缺乏认识等原因,其在长达11年的资金交易中,有3万笔交易没有经过授权,最终在1995年累积爆发,最终的损失达11亿美元。

1995年3月15日,由于内部管理不善、贷款和投资出现严重问题,法国三大银行之一的里昂信贷银行出现了高达500亿法国法郎(约100.6亿美元)的坏账。

1997年,摩根格雷费资产管理公司(德意志银行)一名基金经理违反规定,投资于三大共同基金的非上市证券,造成损失超过6个亿。

2001年由于高级管理人员挪用和贷款欺诈,导致基斯顿第一国民银行倒闭。

2001年纽约共和银行在普林斯顿国际经济公司销售的证券中担任管理人,该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并且混合客户资金,该行因此支付了6.11亿美元的赔偿金和罚金。

2001年FSB超级银行因在证券化的次级优惠贷款中截留利息,会计报表失真,导致该行倒闭,损失金额4.4亿美元。

20002年美洲银行因为解决与国民银行合并之后的诉讼(诉讼美洲银行隐瞒与D.E.Shaw公司的关系),损失4.9亿美元。

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由于在过去5年内发生非授权交易蒙受近7亿美元的亏损。

2002年J.P.摩根大通因为与安然公司有关的诉讼和监管事宜,已经拨备9亿美元的储备金。

就以上有限的案例分类分析,至少可以说明,国际案例中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执行、传递、程序管理和顾客、产品、业务做法两大块内容中。相对而言,防范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对内控制度的基础要求,而防范执行、传递、程序管理和顾客、产品、业务做法中的操作风险是对内控制度的高级要求。如果内控制度相对完善,那么欺诈行为出现的频率也会有所降低(当然,这种结论存在着片面和不确定性,不排除其他没有搜集到的案例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巨额损失)。

2.2 国内案例

除此以外,为了更加强调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缩小研究范围,有必要对我国的操作风险情况做出比较细致的讨论。

通过媒体报道,搜集了部分操作风险损失的典型案例。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发生损失的金额大小与报道的频率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操作风险损失金额越大,报道的概率就越高。但是尽管不全面,由于目前我国操作风险的数据库尚未建立,而且很难搜集,对其分析研究就只能通过媒体报道来完成。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仍不健全,而金融领域的改革相对其他领域滞后,管理经验不足,软硬件设备不够先进,致使操作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内广泛存在,重要的是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发生操作风险的频率,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搜集的34个案例的时间跨度长达15年(1992年2006年),损失金额少则72万,多则高达74亿。而实际上,就2004年一年期间,仅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操作类风险案件高达300多起,涉案金额4亿多元。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总体数量、总数额、单笔损失额呈快速上升趋势。

对我国操作风险来讲,可暂且忽略雇佣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以及实物资产的损坏这两类操作风险损失。根据其他5项将34个操作风险案例进行划分。

2.3 结论

(1)内部控制制度设立的不完善、执行的不严格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为各种各样的来自银行内部的违规操作提供了可能。大部分案件当事人都是因为钻内控制度不健全的空子,牟取暴利。特别是,存在大量欺诈案件这个事实提醒了我们“人本思想”的内控体制建设还有待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2)通过对国际案例和国内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欺诈性操作风险的多发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基础性的问题和缺陷。如果内部控制高度健全,操作风险仍然无法完全消除,但发生范围会逐步缩小到主要由自然事故而非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上来。也就是说,内控制度越不完善,发生欺诈性操作风险的频率越高,内控制度基础因素相对完善,发生欺诈性操作风险的频率也会随之下降。相比较而言,欺诈行为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却较少出现,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还很落后,存在基础层面上的缺陷,特别是内控制度中基础文化的树立。

(3)在欺诈风险内部分析中,如果一个内控制度相对健全的商业银行中,由于内部欺诈导致的损失不会大于外部欺诈。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发现26个欺诈案件中,内部欺诈数量占35%,外部欺诈数量占19%,内部欺诈导致的损失金额占欺诈案件的达24%,而外部欺诈导致的损失金额只有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导致的损失要大于外部欺诈导致的损失,这又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的漏洞和缺陷。

(4)从现实案例来看,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而其中内外勾结的欺诈行为相对比较严重。这类行为一旦发生,一般隐匿时间较长,银行的损失极大。这也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很健全,或者说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力度不到位。这些内外勾结的欺诈案例大部分是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其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5)除这些欺诈案件之外,其他损失类型也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密切相关,只是相关的层面不同而已,欺诈性操作风险与内控制度的基本层面相关,而例如,顾客、产品和业务做法以及执行、传递和程序管理等操作风险与内控制度相对较高层面相关,对它们的防范要求更为严格、更为缜密的内控制度建设。

(6)不仅操作风险所分类型之间不能完全区分,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金融机构有时很难清楚地区分客户不能偿还贷款,是由于“正常的”信用风险导致的,还是由于信贷人员本该认真审查而事实上却没有的操作风险造成的。也就是说,在目前的风险测量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信用风险”实质上应属于“操作风险”。

3 内控视角的操作风险管理

当然,我们并不能完全将操作风险的形成归结为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但至少可以说明后者是前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主要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方面入手。这也是各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1)观念上,树立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基本文化思想,这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集。培养员工,使其具有最基本的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树立防范、管理操作风险的责任观,认为这是作为银行一员所必须的基本原则和责任。提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宗旨,定期举办培训会议,举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评比活动并施以不同的奖惩措施。

(2)业务上,建立动态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线,完善内控制度的过程管理。

风险管理线包括操作风险内部的和外部的管理程序。

操作风险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操作风险。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从预防、监控到缓解的动态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程序主要是单一程序而不是复合程控,管理压力主要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没有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和动力,而实际上,业务部门是操作风险的“发源地”,需要严加防范。所以,应当在业务一线设立操作风险的预警机制,培养业务人员的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确立奖惩机制。具体的法律部门、稽核部门也应当承担操作风险管理的责任。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存在重叠或交叉的部分,不能完全将它们割裂开。所以全过程的管理线还要关注三大风险之间的转化,及早在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交流机制和渠道,防止风险的“真空地带”和迅速转化。

(3)人员上,确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但激励机制的建立也要考虑操作风险的因素。

除了对业务的风险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员的风险管理。从案例分析发现,高层管理人员欺诈导致的损失是操作风险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三会的治理结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三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监事会,很难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滋生了谋取暴利的动机,导致金融腐败在操作风险上集中暴露。因此,建立对高管层的控制机制,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关键之举。当然也不能忽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激励。

现有的银行激励制度的设计往往过分看重盈利性指标,忽略了风险指标。在对银行高层管理者进行评价时,没有区分其经营业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冒险型策略还是稳健型策略(策略风险是操作风险的一种)的基础之上,也没有相应的对报酬予以调整,那么这就鼓励了银行雇员采取冒险型策略以获取更大利润可能性的动机,使银行面临更大的操作风险,因为风险就是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一时的利润可能潜伏着巨大亏损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将操作风险水平纳入报酬激励设计中,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4)组织机构上,健全三会一高的内控制度,重塑内审的权威性。在我国,通常执行这一职能的机构是内部审计部门。与国外商业银行不同的是,我国银行的内审部门与一般不是平行设置,并不是直接隶属于监事会,往往对分支机构的稽核监督容易,对总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其权威性、独立性受到极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从内控角度讲,应尽快健全监事会的作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纳入监事会的独立框架中。

参考文献

[1]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管理评论[J].2003,15(11):4347.

[2]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操作风险衡量与资本金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

[3]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 案例教学法

一、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案例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英文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在二十实际七十至八十年代一直简称为PC。由于到90年代,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也简称为PC;加之可编程序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太大,所以美国AB公司首次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了方便,仍简称PLC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人把可编程序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称为PCS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强调可编程序控制器生产厂商向人们提供的已是完整的系统了。

目前我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技术层面上的,在国际上可编程序控制器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还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整个基础工业还有一定差距,如芯片制造、模具加工等方面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二是竞争层面上的,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竞争的问题。现在 95% 的国内市场由外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所占领,中、大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几乎全部由国外几大公司垄断,随着我国使用可编程序控制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越来越大,然而国外几大公司几乎每年都会针对市场推出新的产品,一旦人们使用了新的产品后,他们就会逐渐的提高产品市场价格,没有我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经济竞争中就只能处于被动。三是市场秩序层面上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巨大的市场份额极大的吸引了国外的大公司,他们开拓市场的方法都是采用大范围建立销售渠道,每个公司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都会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之多,造成了我国的分销商、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而这些无序的竞争为国际大公司分而治之、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创造条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学生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诸如案例讲解火力发电系统内的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的控制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目前用于火电系统控制系统的DCS虽技术日益成熟但近年来其发展日趋缓慢,PLC的产生及发展使其与DCS相互吸收彼此特点,逐步同化,并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控制系统――FCS系统,其既保留了原来系统的特性又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使数字化、 智能化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其近年来在火电厂的应用日益广泛。

学生一旦确定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在实际组织中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是什么,隐去那些可能违反案例分析保密性的内容。此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为他们的方案辩解,因为他们已经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解决方案,所以,有必要重申很少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训小组的解决方案比实际的解决方案不好也不坏。

在经验方面,老师可以问一系列问题来突出主要的概念,强化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问题应该说出与培训课程的目的密切相关的要点。老师总结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在处理相同的组织问题时加以引用。然后,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说出如何根据案例分析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案例研究教学法鼓励学生为案例中介绍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解释证明原因。这只有在学生搜寻更多对于他自身来说的新信息并且/或者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学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并跟案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检测,哪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哪些普遍的现象。

三、小结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7

一、对信贷流程控制的基本理论认识

信贷流程控制是指银行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成果,从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人手,控制和推动信贷管理再造,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便于信贷业务各相关部门或人员,以高技术含量的信贷业务流程为载体,通过细化了的信贷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和具体的管理手段等对信贷业务活动、信贷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组织、督导和约束,为信贷管理的效率效果、流程成本管理、信贷风险防范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再造,建立一个以流程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新体系,所有信贷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实现“过程控制”。 根据这一定义,结合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信贷流程控制论。(1)信息技术及其理念指导是基础和前提。首先,信息技术创新使流程再造成为可能,从而使建立一个以流程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新体系成为可能。其次,信息技术成果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使流程精简管理层次与中间环节、快速反应、系统高效,同时对管理活动具备“硬约束”能力,从而实现满意的“过程控制”。(2)涉及两方面的控制对象:一是控制再造的框架内容和基调,信贷业务流程再造是信贷管理再造的核心使命,信贷管理再造的其他内容基本围绕或配合信贷业务流程再造而展开;二是控制日常管理活动,体现“过程方法”的原则。(3)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再造管理和日常管理的效率效果、流程成本管理、信贷风险防范。(4)强调成本效益原则。(5)突出“人”的重要性。所有的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因此,银行应当充分重视广大员工在控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再造成本和管理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二、信贷流程控制实施的基本框架

(一)以信贷业务流程再造为抓手,推动信贷管理再造

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再设计是实施信贷流程控制最为关键的一步。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操作流程的中心化,最终实现信贷管理的集中化、集成化。操作策略是:把信息技术理念贯穿于再造的全过程;多维度认识和构造信贷业务流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构造增值型业务流程;寻求客户和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创造性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贷管理的规范化、集成化改造。

其次,围绕或配合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对信贷组织结构再造、成本管理制度转型、定价策略调整、业务外包与战略联盟、重塑银行的信贷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再造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再造等相关领域进行系统研究,推动信贷管理再造的全面完成,为信贷流程控制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完成再造后的信贷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科学高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具体而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能确保信贷业务活动中每个相关部门或人员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都必须了解信贷管理制度、控制程序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其他部门其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二是针对贷前调查、客户信息录入、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审批、核保、贷后检查等流程作业环节的关键控制点设立良好的控制机制。三是针对银行内外部与信贷业务相关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银行在流程作业环节设立了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机制,并能够适时加以处理。四是当银行内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信贷流程控制的风险状况往往容易恶化,银行已制定措施加强对控制环境改变时的流程管理。

(二)设计信贷流程控制模型

信贷流程控制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托信息技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精简管理层次与中间环节、快速反应、系统高效同步办理和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以总分行制为例,根据“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原则,总行设立信贷中心,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由风控会授权运作,在全国分片区设立若干信贷分中心,每个分中心根据中心的区别授权负责处理一个或多个分行的信贷业务,信贷(分)中心实行首席信贷评审官负责制,下按客户和业务风险分类设立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类别流程小组;建立全行联网的客户数据库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且数据来源惟一,信息资源共享;实行全行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该模型以信贷业务流程再设计模型为蓝本。

(三)加强信贷流程控制的内部监督

在信贷流程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应该成为监督信贷流程控制的主要力量。通过审计,不仅要 检查监督银行信贷流程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被执 行,还应该帮助银行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 为信贷流程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银行管理层 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银行文化和信贷文化,使员工 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2)控制 绩效自我评估。每个银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 信贷流程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信贷流程控制的 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流 程控制的目标。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使信贷业务相关 部门或成员了解信贷流程哪里存有缺陷以及可能引 致的后果,然后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 坐等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核。

(四)实行控制绩效的自我评估

1.构造控制绩效分析函数。控制绩效分析基于这样的前提,即控制整体收益可以表示为若干绩效 评价指标的函数,用p表示控制收益,c表示成本,t 表示流程周转时间,s表示客户满意度,q表示信贷 资产质量(不良率),“……”表示其他绩效评价指 标,除了前四者为必选指标外,具体分析时其他评价 指标由分析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绩效分析 函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p=f(c,t,s,q……)

建立了绩效分析函数之后,对控制收益的分析 就变成了对c、t、s、q等多个自变量的分析。

2.信贷流程控制绩效分析。(1)单个自变量的 考察。以单独考察成本变量为例。假设信贷流程的目 标成本为c01,控制的实际成本为c1,那么,若c01 >c1,则f(c)>0,这说明控制是有效的;若c01 <c1,则f(c)<0,这说明控制在成本变量方面没 有成效。流程周转时间、客户满意度、信贷资产质量 (不良率)等变量的单独考察具体分析模式同上。

(2)两个自变量的考察。以同时考察成本和流 程周转时间两个变量为例。可能有以下四种结果: c01>c1且t01>t1,f(c,t)>0;c01>c1且 t01<t1,f(c,t)值无法确定;c01<c1且t01 >t1,f(c,t)值无法确定;c01<c1且t01<t1 f(c,t)<0。不难看出,第一种结果表明控制在成 本和流程周转时间两个变量方面同时取得了成效, 第四种结果表明控制在成本和流程周转时间两个变 量方面同时失败,第二和第三种结果则需要做进一 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对其他两个自变量组合的同 时考察具体分析模式同上。

(3)多个自变量的考察。如果同时考察三个自变量,如成本、流程周转时间和客户满意度,则可能得出8种结果。具体分析模式与两个自变量的分析模式类似,分析判断信贷流程控制是否取得了成效时,在8种结果中只有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其余6个全部需要进一步确认。一般地,如果同时考察的自变量为n个,则可能得出2n种结果。由此不难看出,如果用一系列绩效标准来衡量,要比较某一个信贷流程项目的控制绩效确实极为复杂。

三、信贷流程控制是提升国内银行

信贷管理产能和效能的崭新方式

(一)国内银行信贷管理产能和效能低下的文化根源与体制根源

1.文化方面。中国人受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倡导容忍、宽容和明哲保身,但缺少制度和规则理念,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官僚体制或官僚作风根深叶茂。部分国人不是把制度作为习惯,而是把习惯、人情作为制度和为人处世的“潜规则”。部分国人责任意识与公共意识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银行不敢放贷而民间借贷行为盛行。中国人常常有惊人的容忍错误的毅力,而缺乏追究错误的观念。面对身边不合理的事不敢说,因为说了怕遭排挤、打击和报复。南海华光案件涉案发生额上百亿元,上至总行下至支行、行内行外几百号人涉案,在前后四年多的时间内,居然成铁板一块,外面没人发现,里面没人举报反映,发人深思。这几年,强化监管和社会监督,为什么“事情”反而多了,其实“事情”早就潜伏着,以前没人敢说,现在捂不住了。

2.体制方面。中国原有银行体制的最大弊端在于:一是银行浓厚的国有背景和政府信用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损失的隐含担保,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助长了银行业的恶性竞争,既高息揽存,又低息放贷,而且产生了各种扭曲行为,银行可以不问资质资信贷款,企业可以不管自己的还款能力借钱,银行涉及信贷业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企业恶意逃废债行为一时泛滥。二是所有者主体虚位,银行管理层(人)越位或不到位,董事长或行长不对银行经营好坏直接负责,权责严重不对称。“内部人控制”、“一把手加一支笔”、内部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银行管理现状是产生众多腐败的潜规则和巨额不良资产的根源。可以说,国内银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真正意义的银行管理,只有套用行政管理体系下的服从。制度不是没有,是没用。过去银行犯案,特别是大案要案大都集中在银行高层便是这方面的例证。三是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银行业的价格(利率、费率)受政府的严格控制,目前一年期存款与一年期贷款之间高达3.33%的巨大利差为银行提供了巨额的管制租金,这势必使银行集中主要精力发展高风险的贷款业务而忽视零风险或低风险的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及银行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提高。四是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欠发达,导致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据统计,我国银行融资比例长期以来远远高于股权融资比例,股权融资相较于银行融资的比例2002年为12%。2004年不到4%。银行融资比例过高,使得金融风险过于集中于银行,同时在我国银行国有背景浓厚的前提下,更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和寻租行为。

(二)信贷流程控制通过高技术屏障和加强监督来提升国内银行信贷管理的产能和效能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8

关键词: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质量控制;制定规范

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通过各医疗机构上报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作为衡量医院诊疗、管理水平、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评价、专科能力评价考核等内容作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评价依据;医疗保险机构也将其用于医疗保险费的预付;医院也使用其作为对医院技术能力全面性的测评、质量控制、医院自身绩效分配等方面的重要管理手段。国内已有较多对病案首页质量管理的研究及探讨的报道,但多局限于病案首页现状、缺陷分析和对策、某一系统和疾病分组研究、费用控制研究等,还未见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的研究报道,若衡量的标准不统一,各医疗机构上报的信息就不能反映其运行和管理的真实情况,导致运行管理的指标无可比性[1]。病案首页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医疗信息、费用信息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和费用信息为客观信息,而医疗信息主观性较强,容易发生混乱和错误,需要医务人员充分综合分析患者住院的情况,理解并表达规范的诊断、手术和操作名称并为其选择主次顺序,所以本研究将医疗信息的填写作为对象研究。

病案首页的医疗信息中主要包含主要诊断、手术、操作和其他诊断、手术和操作,医疗机构综合病案首页信息可以显示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一些指标如:出院总人数、低风险死亡率、疾病诊断相关组数(DRGs)、难度系数(cmi值)、权重、平均时间消耗指数和平均费用消耗指数等指标,还可反映医院科室及病种的服务能力和治疗水平。目前尚缺乏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质量控制的标准,影响了各家医院上报信息的质量,很难反映出各家医院管理和运行水平的真实性。2014年1~3月对云南省34家二、三级医院的780份病案进行了调查,发现病案首页缺陷占65.6%[2],主要以诊疗信息缺陷为主。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我们进一步对八家二、三级医院一定数量病案缺陷的调查及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相关规范对临床医师和编码员进行培训,由云南省卫计委DRGs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委托,通过举办学习班,将制定的规范对课题涉及的四家医院和全省各医院医疗人员及编码员进行培训,在科室、病案科及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3个层面进行病案首页的质控。另外四家医院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公式筛选出抽查病案,公式为:样本量=Z2*p(1-p)/E2,其中Z为统计量,置信度为95%,Z=1.96;E为误差值,E=0.05;P=0.95。计算得出,样本量约为73[3];抽取的样本量1~5月份二、三级医院为200例,随后每两个月抽查的病历为100例和80例。随机抽查作为研究对象的四家二级综合医院手术、介入治疗、输血各50例,住院超30d和死亡各20例;随机抽查作为研究对象的四家三级综合医院2014年1~5月份出院病历病案首页中医疗信息项目中的手术、介入治疗、住院超30d、输血和死亡病例均为50例。其中两家二级综合医院和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出院病历首页医疗信息作为实验组,另外四家医院作为对照组。上述这些出院病历疾病较为复杂并伴随多种疾病症状及体征,往往有多个诊断,多次手术和操作,其检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随后随机抽查2014年7~12份两家结果培训且持续质控的二级医院手术、输血各50例,介入治疗、住院超30d和死亡各20例;随机抽查2014年7~12份两家三级医院手术、介入治疗、住院超30d、输血和死亡病例均为50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八家医院出院病案首页中手术、输血、介入治疗、住院超30d及死亡等医疗信息填写内容进行分析,现对采用单盲法随机抽查云南省4家二级综合医院病案首页医疗信息项目,对各家医院检查结果运用在P

3 讨论

经过前期对34家医院病案首页填写缺陷的调查、总结和分析,根据病案首页要求填写的相关医疗信息没有填写规范和标准、对填写的目的和意义不清、传统习惯,有的还因为得到靠前的医院排名而调整主要诊断和其他诊断位置等造成的错编、漏编、低编及高编等问题,通过对主要诊断、手术和操作及其他诊断、手术、操作的定义内涵来制定了填写规范。以4家三级医院和4家二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填写的培训和医院的三级质控管理,并分别将2014年度6月份的培训和质量控制管理前后不同月份病案首页进行质量检查,发现缺陷率从75%左右下降至5%,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发现,通过对病案首页填写制定规范、编码员及临床医师的培训、首页质量PDCA循环管理[4],病案首页医疗信息填写过程中的缺陷率显著降低,且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并持续对临床医师及编码员反馈质控后的医疗信息,第二次时干预有显著效果且缺陷率趋于零,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二、三级综合医院对该方法均适用。故本研究中采用的病案首页医疗信息规范有望可作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案首页医疗信息填写标准的依据。

制定医疗信息填写规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需充分理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推广这一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再通过病案首页相关信息特别是主观性较强的诊疗信息来对各级各类医院进行监管;其次医疗保险只有通过这一真实的数据,才能进行公平的费用预付;并且医院也将其作为自身管理和提高的可靠依据。

制定规范的填写标准指导临床医师填写首先要是采取开办病案首页质控医师培训班,医院和科室针对临床医师和编码员进行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让他们理解规范填写病案首页的目的、意义,并充分掌握填写的规范和要求,提高填写质量。其次实行科室、病案和医院三级质控,科室质控医师负责出科病案首页质量进行第一次检查,对新进人员进行补充培训,病案科病案质量控制及编码人员对病案首页进行第二次质控,最后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专家再次抽查,以保证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质合格。

参考文献:

[1]张俊全.病案首页填写缺陷分析及对策[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3.

[2]孙跃民,廖云芬,陈敏.34家医院病案首页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病案,2014,11:13-14.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 实践 驾证式考核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由《机床电气》、《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技术》等学科整合而成,故教学内容取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是课改的重点。经调查发现,该课程在省内外同类院校都有开设,教材也有很多,每个院校对该课程都非常重视,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均不一样,部分高职院校把电类的课程全部归类到该课程,也有院校仅包括机床电气与PLC。我院倡导以就业为导向政策。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教研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1 课程改革的依据

为了做好《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1.1 走访问卷、调查顶岗实习学生

学生们到了大三就走上顶岗实习,为了做好《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的改革,我们开展了走访调查工作。为了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问卷中设置了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①实习中你认为学校学到的哪些知识对你的工作很有帮助。②工作中哪些知识是学校没有学到的。③机电设备控制技术中哪些知识是你认为必不可少的。④机电设备控制技术中哪些知识你认为课时可做删减的等项目。调查结果统计得出,73.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对工作有较大的的帮助。有65.8%的学生提到了变频器的知识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另有48.4%的学生提到了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知识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对于问题③,98%同学选择机床电气与PLC的基础知识是本门科必不可少的内容,另有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对于问题④有30.6%的学生选择传感器的内容可以做下删减,另有40%的同学选择低压电气理论课时可以做下删减。对顶岗实习生的走访调查表明,对课程的内容要有所调整。

1.2 前续课程分析

根据我院的培养方案,《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是安排在第三和第四两个学期学习,也就是说学习本门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与机电设备控制技术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教学的情况,主要重叠的区域在低压电气部分。针对上述情况,故要对该内容进行课时的调整。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调研

我院每年6月份会组织一次由本专业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组成的调研队伍,对东阳及周边的机械、电子、电力、食品、轻纺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所拥有的文化素质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都较好,所欠缺的是故障的诊断与排查、维修的能力。②现今的考试制度不太利于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不太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故完善其教学内容对于本门课意义重大。根据顶岗实习学生走访调查分析、前续课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确定本门课在原先的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传感器技术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增加变频器技术与伺服电机技术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包括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变频器控制技术、伺服系统、传感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基本指令及程序设计、S7-200PLC顺序控制指令及应用、S7-200PLC的功能指令、PLC联网通信技术与应用、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等。课程内容包含了经典的机床电气控制、也包含了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伺服电机、变频器的控制系统,也包含了在工厂极需要实用的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相关的内容。对于专业调研反应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讨论决定对实践课时进行调整,增加了CA6140车床故障诊断、Z3040摇臂钻床故障诊断、变频器控制等实践教学等内容、并增加了一周机床电气控制实训。

3 教学次序的改革

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实训课程当中,将经典案例带入到理论课堂中,两者有机地穿行。授课时先给出经典案例,分析完成本案例需要那些知识点,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已经学到过内容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目前解决有困难的,然后引入本次课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并讲解指令(元器件)的功能及特点,最后通过所学的内容,把这个经典案例给完成了。下一次课紧接着就安排学生去实验实训室去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设备上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指令(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并能仿照老师提示的案例,完成相似的任务。例如在讲授定时器指令时,第一次课先拿出经典案例红绿灯,进行分析需要哪些知识点,并引出本次课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定时器,讲解各种定时器指令的特点和作用,并对该知识点内容穿插一些小案例,最后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红绿灯这个案例。第二次课学生在实验实训室的实验装置上输入定时器指令和其他运用程序,通过PLC主机与仿真实验台来验证相关结果。随着对定时器指令的理解和深入,学生便能完成相关的程序设计,如使用定时器编写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型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程序。在这次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工艺确定输入输出点数,并根据实验台控制面板,列出输入输出表,绘制出接线图并完成接线,然后根据控制要求绘制功能图,并把功能图转换成梯形图,写入、编译、下载、运行程序,调试程序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目前本门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如下几种:

4.1 现场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训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课程教学强调实践实训环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实现课程内容的重新序化,重点体现在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的问题。

4.2 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以实际工程为案例,以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设备的选型、工艺的分析、程序的编制、程序的调试等先后顺序,构建学习情境。通过完成某一具体项目的任务来组织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4.3 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将工作任务分到各个学习小组,通过集体分工协作,集中集体的力量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掌握学习要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中解脱出来。

5 考核方案的改革

由于《机电设备控制技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固传统的理论卷面考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体现不出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根据我院“以技能立身、靠素质发展”教学理念并积极推行驾证式考核方案,重视实践技能考核、教学过程考核,通过“应知”、“应会”两个方面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应知、应会中考核不合格的要分别补考。

5.1 应知部分考核(采用百分制)

应知部分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评价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从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评成绩的70%。主要考核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器技术与伺服电机技术等模块的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

5.2 应会部分考核(采用百分制)

应会部分的考核采用阶段性考核的方式,针对每个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评价标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能力训练项目并形成训练成果,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学期结束阶段考核成绩的总和即为学生应会部分的考核成绩。考核的项目主要有四大模块的内容:机床故障诊断(20%)、变频器控制(20%)、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调试(20%)、综合案例(40%)。

6 结束语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课改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实操的能力。《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作为课程改革我们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李红,张国德.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阳科技学院学报,2009.11(3):45-46.

[2]康志亮,许丽佳,陈松伯.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机化,2011(2):133-136.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篇10

一、航空法案例教学法概述

所谓航空法案例教学是指在航空法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航空法学理论,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搜集整理相应的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培训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航空法学理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航空法理论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及提高航空法运用技能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式。[2]

二、采用航空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航空法案例教学既有利让学生尽快掌握航空法学理论知识,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由《民航法规》课自身特点所决定。

《航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理论应该联系实际,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航空法学》内容涵盖多个部门法律,具有国际性、综合性和独立性、公法与私法兼具等特征。典型的案例是桥梁,将抽象法律和真实的案件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法律的精神实质。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由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民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同法学专业人才,对于抽象的法律理论,难以理解,适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理。航空法课时设置时安排的课时一般较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把抽象的航空法律具体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能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航空法教学的改革。

是符合法学的教育规律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著名哲人苏格拉底都是案例教学法的创始人,都擅长于用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来揭示一些抽象的原理,使得这些抽象的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便于的记忆和激发学习兴趣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是航空事业对航空法人才的需要。

众多普通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航空法学人才的培养规律。

(五)有利于构建实用型法学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则。培养出的航空院校学生,既有理论上知识,又有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能力,才能成为合格民航人才。

三、航空法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

航空法案例教学中,教研室要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明晰哪些抽象的航空法学理论是要重点掌握,需要用哪些案例去解析这些理论,探讨航空法案例教学的程序,以及如何开展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及总结。

(一)教学准备及航空法案例的选择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和受教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案例是是教与学的媒介。那么,首先强调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授课教师准备工作是要充分的备课,明确所要本堂课所要阐释的法理内容,精选并熟悉所要引用的案例,预先设计案例教学的过程及时间安排,设置各种提问以供学生来思考。一般情况下,提前1-2周将所选案例布置给每位同学;其次是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也要提前熟悉案例,并撰写发言提纲,然后整合发言稿,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要事先设计的程序,合理安排教学用时,引导和适时控制教学节奏;再次,教师应根据紧扣教学大纲,按照授课内容的需要去精选案例;最后,所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启发性,对学生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使学生容易接受,同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航空法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的程序设计

以“领空的保护与限制”为例,进行航空法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的程序设计。本节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严谨性较高,也比较抽象,若单纯用讲授法,学生难免感觉枯燥。因此,授课中借助了案例法,目的是为了教材中的法律理论联系实践中的案例,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下文以“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为例来介绍航空法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教学导入引入先导知识,即复习本节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点领空的概念与性质。教师要详细讲解领空原则,先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确立领空的确立、领空保护的措施、领空的性质等法律理论;引入罗马法著名的格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斗机对他国的危害性,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出领空保护与限制的重要性,设置疑问,领空是否是绝对的,设置问题:何为领空原则?界定何种行为对领空构成的危害?采取领空保护措施的条件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从而导入本节教学案例“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用时控制在5分钟左右。

2.多媒体演示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提供的鲜活的现实情境和其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更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根据事实情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充分的案例讨论是分不开的。能够营造一个学生敢于积极参与辩论的案例教学课堂,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3]。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配以专家的解疑答惑,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案件的全部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认识。由于比较直观的观看视频和法律专家的释法答疑,增加了听课的吸引力,避免了法律教学单纯讲解空洞无物的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航空法律知识的强烈兴趣。用时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课堂互动通过“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案例的介绍,在教师点评之前,暂停播放后面的分析结果,应先进入课堂互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立法者的角度分析“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对领空限制的原因和实践限制等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对其不明白之处的提问,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举例说明法,加深理解。详细讲解后,安排1-2名学生当场提问,活跃学习气氛。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查漏补缺。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案例中涉及到的主要法理,不能让学生用过多的时间沉浸在对案情的扼腕痛惜及惊叹之中,而是要将案件中涉及的问题和本节课所讲授的法理进行有机结合,用时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案例剖析、点评及知识的拓展启发和引导兼用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4]。教师要先用多媒体播放该案例的专家点评部分,通过法律专家的讲解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使领空的法律规定,破解该案的难点在于:一是“KE007航班被击落事件”中前苏联是否构成国际不法行为?二是假如无法可依的情形下,对前苏联的过分强制措施行为是否要受到国际道义的谴责呢?用时控制在5分钟左右。

5.案例总结教师对整个多媒体案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案例剖析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互动进行点评,重点讲解和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5]尤其是让学生树立法律上的思辨意识,明白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什么?首先是能从案件中发现问题,即是不是构成国际不法行为,有没有违法相应的法律。其次是能分析案件。最后是能解决问题。即可以站在国际公约立法者的角度,也可以站在侵害人和受害人的角度出发去讨论。对案例的政治背景、军事背景、法律上的空白进行分析。用时控制在5分钟左右。

6.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方式有:可采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论文的形式评估,也可以向当面询问进行调查了解,还可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方式进行评估航空法案例教学效果。笔者倾向于布置小论文的作业形式,通过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畅所欲言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时控制在5分钟左右。

四、航空法案例教学中的不足

事物往往利弊同行,航空法案例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师资力量的要求。

首先强调教师本身的法律教学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本身的航空法律素质,即其航空法学理论底蕴的深厚程度;其次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高水平的教师会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的要求。

学生本身求知欲望和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三)对案例的选择。

首先是案例选择合适性,就是案例能够以案例说明法理,具有典型性。其次是案例选择的时效性,就是当代社会中发生的典型航空案例,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当代航空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是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理论联系的密切程度及难易程度,要避免选择复杂的、涉及多重法律关系的案例。

(四)过于注重案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