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表态发言十篇

时间:2023-03-31 07:39:03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13-2

园林景观的形成是受制于一定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条件的综合作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感,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劳作,他们渴望身心的放松和解压,娱乐消遣也就成为了首要选择、园林景观之地就成为了消遣之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质的飞跃,眼下,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园林景观设计,特别是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每天都能吸引络绎不绝的游人们前往,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稀奇新颖的园林景观建设争相涌现,居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渴望惬意、休闲、美观、生态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愈发凸显,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不断彰显出生态、绿色以及创意。

一、园林景观艺术概述

对于园林景观艺术而言,其艺术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与专业技术的技术水平有关,当然,在城市的影响下,园林景观艺术的设计手法也会显现出许多不同之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质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艺术所体现出的最具现代文明发展的形态,其关键作用是为了给人类创造出和谐、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而进行的自然景观的空间设计。

英国规划师戈登・卡伦(GordonCullon)在其所著《城市景观》一书中指出景观是一门相互关系的艺术,一座建筑是建筑,两座建筑则是景观,也就是说视觉事物之间构成的空间关系是一种艺术。人类追求美以及和谐等关系是出于本能性的,景观的构成本质上就是美且秩序的空间。景观艺术不仅代表了科学性,同时也代表了文化性,这种行为主要是将人类对于世界的各种感官以及经验进行综合化的艺术处理,由此达到符合园林景观艺术的作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景观艺术设计所致力于解决的,既要保证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又不能够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破坏掉,由此达到和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因此园林景观艺术在城市的影响下势必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且园林景观艺术对于城市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影响下的园林景观作用

(一)装点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作用,而目前城市空间最为突出的自然景观就是园林景观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作用下,园林景观也不甘示弱,不断凸显着自身的价值,并为城市空间增添靓丽之美。正是由于园林景观的作用,才使得城市空间更为生动,形式各样的园林景观艺术给发展中的城市无形中又增添了活力,保证了城市发展的充足动力。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任何自然的存在,那么它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因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生的,必须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能够彰显出价值所在。因此,对于城市而言,园林景观艺术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城市空间恰恰是在园林景观艺术的包裹之下才变得如此美妙,园林景观艺术装点了城市空间,城市发展也使得园林景观更加艺术化。离开了园林景观的作用,城市环境将大打折扣,只有在保证园林景观艺术存在的同时,才能够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具备优势。

(二)凸显城市文明,表达与众不同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理念,各个城市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理念以及特色需求进行城市空间的打造。园林景观艺术必须和城市发展相互符合,能够代表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在园林景观内,各种设计艺术包括亭阁、楼台、雕塑、植物造型以及各种建筑小品等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各自城市的特色,与此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融入了城市文明,将城市文明通过设计手法进行各种造型的表达,真正体现出城市的特征和发展理念,彰显出城市的与众不同,这是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也是城市的代表和象征。

(三)绿化城市,保证城市生态发展

当下,生态已经成为人们所共同关注和呼吁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为生态环保而进行各种努力,这种努力和坚持不懈见证了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强烈要求。绿化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城市的发展必须保证生态环保,只有生态环保的城市才算得上是发展的城市。因此,当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园林景观的基础上不断搞好城市绿化,保证城市的生态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步伐。所以说城市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艺术必须要符合生态环保标准,能够在优化城市环境的同时给人类带来生态性能,让人们处于一个和谐、惬意的生态城市中,为人类创造出健康和财富。

(四)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基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愈发快节奏化,在城市的影响下,园林景观环境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势必能够给人类带来物质抑或是精神上的改变。城市影响下的景观环境做得到位与否,不只是与城市的外在形象有着必然的关系,而且还对调节生态气候有重要作用。比如说光是园林景观形态万千的绿化的存在,就足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噪音、防止风沙、吸附有害物质等作用,由此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城市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艺术主要是通过视觉效应进行的,园林景观艺术以各种人性化的或者是符合人类生活习惯的表达方式,营造出和谐、怡人的环境空间,由此达到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这一目的。

三、城市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环境氛围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时候,绿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目的不只是突出绿化设计的美感和生态感,更重要的一点是将城市空间的环境氛围凸显出来,仔细探究城市的历史以及发展脉络,从细节处着手,规划出符合城市空间范围的园林绿化。在绿化树木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城市的象征性绿化树种,由此来体现城市的绿化特色。比如针对三亚而言,它是热带区域,在绿化上最具象征意义的是美丽的椰子树,椰子树也是三亚的标志,被称之为三亚的市树,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时候,应该将椰子树作为重点绿化树木,让游人来到三亚能够感受到椰子的独特味道,享受到真正属于三亚的椰子风情。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绿化树种要求,园林绿地设计应该重点突出城市环境氛围,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精神象征。

(二)绿地规划协调统一

园林景观的规划尤为重要,其不仅关系到园林的整体感和美感,而且也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只有绿化保证规划协调统一的状况下,才能保证园林景观有机体的顺利有序进行。如果是杂乱无章的绿化则会影响游人的心情,同时也会使城市发展受到一定负面的影响,使得城市空间也杂乱无章。由此可以看出,园林景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必须保证绿地规划的协调统一,方可促进园林景观建设的合理有序进行,从而达到城市的高标准要求。比如说,在园林里根据需求设置协调统一的围树椅,不管你是路过还是游玩的都可以在此休息,可以想象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香气四溢的各色花香,加上绿化设计的相得益彰,让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园林休闲是一种生活享受,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三)合理的植物选择

园林的绿化设计要尤其注意绿化植物的形态、色彩,要和城市环境相结合,树形要整齐,乔木要冠大荫浓、挺拔雄伟,花灌木无刺、无异味,花艳、花期长。特别需考虑遮阳与日照的要求,在园林的休息空间应采用高大的落叶乔木,夏季茂盛的树冠可遮阳,冬季树叶脱落,又有充足的光照,为游人提供不同季节舒适的环境。地区不同,绿化布置上也有所区别,如在夏季时间长,气温较高的地区,绿化布置时可多用冷色调植物,而在北方则可多用暖色调植物布置,由此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此外,园林绿化选择还应该考虑经济性,应该选择那些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的绿化树种。

(四)追求文化内涵

当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文化内涵的体现愈发凸显,尤其是历史遗留下的园林景观,其是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最好表达和诠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艺术表达的时候,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挖掘以及传承尤为关注。城市影响下的文化景观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它的宗旨主要是展现本座城市的优秀文化,将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现给广大游人。园林景观设计中尤为注重文化景观符号的表达,文化景观符号也是城市文化景观中的重要视觉设计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符号去表达城市的历史以及城市发展的种种动态,不仅表达了城市的具体内容,而且也彰显了文化符号的设计魅力,也实为一种艺术精神的诠释。

四、结语

我国在园林景观建造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园林景观无不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而言,园林景观建设这一思路的植入,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还能够展现城市的另类风格,促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优化人居环境,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城市建设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花红柳绿、翠鸟鸣啼、绿树成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美不言而喻,它为城市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等应有尽有的设施,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城市园林景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所以笔者深信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张荣忠.园林树木调节城市环境的作用[J].甘肃科技,2006,(02).

[2]卢芳,蔡枫.徐州市园林植物种类与应用调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04).

[3]江定钦,徐志平,阮琳.污泥堆肥化及其在园林植物中的利用[J].园林科技信息,2004,(03).

[4]傅雨露.论城市环境对观赏树木的影响[J].安徽农业,2004,(07).

[5]王新军.现代景观设计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9.

[6]逮海勇,胡海燕.景观设计表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7]黄春华.环境景观设计原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8.

[8]侯银梅.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5,(01).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2

[关键词]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94-0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的园林建筑更为讲究时尚元素的搭配,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虽然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但却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而传统思想却成为了人们思想意识中固有的审美定位。那么,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保持其时代设计风格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之外,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将园林作为城市设计的延伸,用以通过绿色景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园林景观现状综述

城市园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是休闲娱乐与文化教育的场所。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纳入了生态学与美学,从园林的宏观布局出发,将园林景观的局部结构与不同元素的形态特点相互作用,塑造出具有审美效应的园林风景。

景观园林设计意境不再是理论性的风景园林学,而是将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自然生态等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将园林中的自然要素整体考虑,纳入人工要素,建筑作为园林的主脉,对园林起到重要的布局效应,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相互协调,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使园林的功能性得以完善。在拥挤的城市中,园林是少有的绿地,其不仅发挥着城市生态平衡的效应,也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场所,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从人们精神生活需求角度而言,园林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空间艺术,其具有社会公益性,也存在着生活现实性,符合人们休闲娱乐的物质生活需要,也发挥着提升城市居民精神层次的功能。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城市是国家的微观形象,发挥着国家在世界中的窗口形象的作用。园林作为城市文化集聚地,发挥着城市品牌效应,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可以感受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国家的文化内涵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强调文化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城市的本土文化,都要渗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将当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作为园林景观的灵魂提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如果说,多元文化所体现的是文化共融性,那么,文化的个性化呈现则是文化差异性的体现,也正是城市品牌效应所在。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一)城市园林中的建筑设计

在中国文化中,建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就宛如是承载了历史元素且已经凝固了的语言符号一样,将中国文化特征以建筑形式、建筑设计风格而渗透出来。在中国,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设计。按照传统的园林设计,多以环境塑造为主,园林建筑虽为园林的主脉,但是所发挥的是辅的作用,并散发着人文气息。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虽然存在着功用性,但是依然以景观价值为主,搭配在园林景观当中,将园林景观中所蕴含的基点凸显出来。园林的建筑设计通常选择自然材料,与砖石搭配,给人以和谐之感。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使然,城市园林建筑在设计上依然存在着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装饰构件,多数体现在门窗设计上。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几乎每一处设计都是运用了纹样作为无声的语言表达思想,各种装饰物同样发挥着通过视觉判断解读文化内涵的作用。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建筑设计中所装饰的图案充满着艺术情趣,那么,只要人们驻足观看,就会对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以解读。

(二)城市景观中的绿色设计

现代的城市中,园林是绿色角落,虽然在拥挤的城市中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却发挥着景观效应、生态效应、人文效应和审美效应。绿色设计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表达,具有象征性意义。

近些年来,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并提出了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等等的理念,主要是基于日渐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而对城市绿色环境的渴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绿色设计的重点,所涵盖的范围已经不再拘泥于固有的园林、城市公园等等,而是扩散到广场、小区、街道的绿色景观设计,使绿色规划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从生态的角度而言,城市园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对城市绿色生态环境以协调,使城市居民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同时对于城市整体形象以美化。由此可见,城市景观中的绿色设计符合了更高的审美需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城市园林的绿色设计使城市园林中的自然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城市形象,随着城市景观设计的不断升级,绿色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已经由绿色功能性上升到审美高度。可见,园林绿色设计最终的受益者是城市居民,他们享受着绿色环境条件和健康而舒适的生活。

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一)城市园林景观盲目改造,导致本土文化丧失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备受重视。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的时代感,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策划者将越来越多的时代元素用于设计当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形成了光污染,甚至于对周围的环境形成“热导效应”。园林自身存在着生态系统,开展城市园林建设,更多的是对园林实施保护,并进一步规划建设,使其符合城市规划意图。但是,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对园林过多的改造以营造人工自然,结果导致园林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处于多元文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上,抛弃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将传统设计摒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园林设计风格,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失去了城市本土化内涵,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

(二)园林景观设计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自然生态缺失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除了讲究景观的视觉效果之外,还要发挥其功能性,尤其是居民小区的园林景观,道路两旁的带状公园等等,除了具有整体性美观的视觉效果之外,还要强调其功能性,以发挥文化意识引导的作用。但是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过于倾向于外在的美观,让城市居民感觉到自己是在欣赏园林设计,而无法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为了将园林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发挥园林的功能性,园林的设计者往往会将园林的部分空间设计为游乐场所。特别是居民小区中的园林,更多的是人工塑造园林,各种建筑和生活设施被添加到小区的园林景观当中,以方便小区居民闲暇之余享受自然风光。但是开发商往往会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将更多的景观以各种建筑造型替代,以人工种植花草树木搭配满足居民的审美取向,不仅使园林生态遭到破坏,自然风貌荡然无存,还缺少了园林景观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三)园林景观设计流行元素过多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渗入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城市发展理念,园林设计虽然因地制宜展示多样化的风格,但是从空间结构的构建上,要讲究时间的动态性,因此而使园林设计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会注入流行元素,打造特色各异的人工环境。然而,这种园林景观设计虽然会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却会给人以缺乏文化底蕴的感觉。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过于讲究时尚性的人工塑造的城市园林在风格上会拘泥于时代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和共通性,使本土文化特点消失。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每一个时代的人。处于多元文化的今天,更应该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来,使城市居民在园林中消遣娱乐的同时,还能够间接性地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

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城市环境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就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环保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并注重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以打造自然景观为主。那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对于自然条件以合理利用。园林景观中人化自然的改造,依然以当地的水源以及各类植物为主,以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园林设计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园林文化,以含蓄、内敛以及写意为主。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装饰元素用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处理中,以使景观发挥着散发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底蕴的功能,从而使中国文化魅力展现出来,更增强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以园林建筑设计为例,园林建筑多选取古典造型,是对于传统建筑的模仿,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仿古,而是审美角度上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认同。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上,往往是经过传统文化元素装饰,诸如书法、篆刻、古典水墨画等等,给人以意境无穷之感。将这些人文元素融入到园林景观塑造中,使得景观更有自然天成之感。

此外,现代的园林已经纳入到城市规划范畴中,那么就要实现园林共享性,使其与城市空间自然融合。对园林实施社区化管理,特别是居民小区以及城市街道两旁的园林,要充分发挥其城市功能性,让园林真正意义地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人们物质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对于文化鉴赏层次会有所提高,更为向往精神追求。园林景观发挥着点缀城市的作用,其设计风格不仅代表着城市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展示平台。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注入时代性的元素由于社会背景使然,但是,要使园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依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旨,并实现园林与城市空间共享,充分地发挥园林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 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0).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3

林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国家林业局汇报后,又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要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要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要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动物。2015年以来,中央层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湿地面积等被确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明确构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森林资源被纳入自然资源负债表进行核算。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既为林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为林业发展增加了新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央和江苏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围绕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为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内涵。就“创新”发展而言,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日趋多样和林业多种功能空前凸显,通过不断创新,促进林业在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加快发展。就“协调”发展而言,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就“绿色”发展而言,林业为社会提供丰富、可循环的林产品和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担当着夯实生态根基、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的绿色发展使命。就“开放”发展而言,构建生态命运共同体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做好增加森林碳汇、保护濒危物种等国际关注的林业相关工作,能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外交新筹码,增加外交话语权。就“共享”发展而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迫切盼望天蓝、地绿、水净,加快林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践行“共享”理念最有效、最实际的行动。

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定位,为林业发展赋予了新任务。2015年10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率先建成生态省,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的目标不动摇,对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村庄绿化等提出约束性指标,对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在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始终把生态文明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要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完善监管细则和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在刚刚结束的江苏两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石泰峰都强调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入开展绿色江苏建设等工作要求。从农业方面看,省委、省政府已做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对此,林业大有可为,通过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发展林农复合经营和经济林果及其产品精深加工等,推进农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耕地休养和农业结构调整,从而增加森林资源,提高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江苏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新挑战。江苏是平原为主、人口稠密的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在经历了“十一五”森林资源大幅增长后,可造林土地资源锐减,大面积杨树林进入轮伐期,林业比较效益降低,这些因素综合叠加,造成以杨树为主的森林面积出现快速下降,特别是淮北杨树主产区乔木林面积下降趋势加剧,林木覆盖率保持并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杨树人工林更新改造已经成为江苏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加强,林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盲目开垦致使湿地面积缩减、外来污染物汇集导致湿地污染等问题突出。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风险越来越高,防控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除治成本越来越高。全省基层林业服务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林业建设保护任务。国有林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通过改革创新,打破瓶颈,突破困境,从而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十三五”林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绿色江苏建设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优化、民生改善为要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挖掘造林潜力,着力抓好抚育更新,加强森林湿地管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夯实生态基础。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净增造林面积12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4%以上,完成森林抚育改造518万亩,重点公益林保有量达58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林业年产值达到4300亿元。

总体布局是:构建并完善“一区、二带、三网、四片、五域、多点”的空间布局。一区:以淮北为主阵地的杨树人工林更新改造建设区。二带:沿海生态防护带、沿江景观防护带建设。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建设。四片:以环太湖、宁镇扬、徐州、连云港四个集中连片丘陵岗地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五域:以太湖流域湿地、长江沿江湿地、淮河流域湿地、里下河湿地、滨海湿地五个湿地分布区域为主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多点: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国有林场、绿色村镇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

围绕上述布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江苏省《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已报国家审批。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6号文件和国家批复的省政府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精心组织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坚持公益取向原则,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妥善安置林场职工,努力使广大职工享受林场改革红利。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努力使林业工作站机构建设与林业任务相协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

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扩大林业资源总量。贯彻关于修复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沿江湿地保护修复,切实承担沿江省份应尽职责。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组织实施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黄河故道地区风沙化土地造林绿化,推进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提高绿色通道建设水平。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强化湿地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

强化资源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在确保林木覆盖率不滑坡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平原绿化树种结构调整和杨树更新改造。优先更新低产低效以及成过熟杨树林、通道两侧杨树林以及城市与居民区周边雌性杨树林。千方百计提高杨树林培育经营水平,提高亩均杨树收益。推进森林抚育,加强健康森林培育,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林地保护,实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建设管理,年均使用林地限额控制在738公顷以内。建设公益林效能监测网络,加强公益林建设管理,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保持稳中略升。

加强灾害防控和应急处置,维护生态资源安全。强化森林火灾防控、处置、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面增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确保全省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等三大体系。大幅压缩松材线虫病发生范围,全力遏制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趋势。

促进林业产业升级,增加林业经济效益。加大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的林产品开发力度和产业门类拓展,培育林业产业发展新动能,大力提高林产品附加值。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林业产业集群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调优人造板产品结构,推动木质家具定制生产,促进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化苗木、木本粮油和木本花卉等特色种苗产业,加强苗木交易市场建设,形成种苗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产业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阴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森林、湿地公园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森林和湿地生态旅游网络。

加强协调保障,增强组织推进能力。努力把林业发展目标落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促请各级地方政府切实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特别是将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业绩与科学发展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将林木覆盖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等考核指标体系,将自然湿地保护率纳入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围绕村庄绿化、沿海造林、湿地修复等工作,加大监测和考核力度。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4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树种选择;配置;千岛湖区

1引言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20世纪80年代,我国园林工作者率先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1]。20年来,对生态园林认识褒贬不一,说法各异。而在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概括为生态文明理念,折射出人类理性的光芒[2]。一般认为,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传承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融合着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活诉求。

园林绿化不仅对物质生产具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重要意义,可见,园林绿化工作是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大到国土规划,小至一个城市的规划均必须重视园林绿化问题。

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而言,全国每年种植大量树木,但保存率尚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地区的单位用大量资金盲目地从引进不能在本地生长成活的苗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主要是缺乏对气候土壤分区和各种不同树种生态习性的认识。另外,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苗木种类贫乏,缺少适合各种类型用途规格的苗木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园林建设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当做好当地的树种调查工作,总结出各种树种在生长、管理及绿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本地各种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对树种的要求制定树种规划,以此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根据千岛湖区实践进行认识与探索,提出相关建议。

2城市绿化树种现状及评价

2.1乡土树种较少

淳安县地处浙江西部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湖泊等俱全,天然林植被资源丰富。主要乡土树种有香樟、合欢、桂花、玉兰、杜英、柏树、石楠、深山含笑、杜鹃等。因此,在树种规划时,应当重点应用乡土树种,此外,还要着力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以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控制在8∶2左右。

2.2绿化树种较单调

据调查,目前县城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约有200余种,但广泛应用的仅有十几种,难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行道树种类较少,仍以香樟、悬铃木、桂花、银杏、广玉兰为主,缺少地方特色。公园和庭院绿化应用树种主要是香樟、合欢、女贞、银杏、水杉等乡土树种,还有一定量的引进树种。花灌木有紫荆、桂花、夹竹桃、杜鹃等,这些已应用的花灌木,花色优美,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树种选择上,品种较少,缺少色叶树和优美的观花灌木。为此,在树种规划时,应当大量应用速生树种快速形成绿色氛围,同时搭配长寿、珍贵的慢生树种,还要注重乔、灌、草、地被植物的结合,丰富上、中、下层植物种类,形成复层立体植物景观。

2.3湿生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淳安县城碧水环绕,资源丰富。因此,应充分发挥滨湖城市特色,结合滨水绿地景观的构建,广泛种植湿生、水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景观。

3树种规划的原则

3.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是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就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此外,为了丰富植物种类,必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栽培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根据各树种的生物习性和不同立地条件类型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树种特性,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3.2突出特色原则

每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色,好的树种规划,应当体现出不同性质城市的特点和要求。地方特色的表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当地著名、为人们所喜爱的几种树种来表现,另一种是以某些树种的运用手法和方式来表现。在树种规划中,应根据树种调查结果确定几种在当地生长良好而又为广大市民所喜爱的树种作为表达当地风貌的特色树种。

3.3合理搭配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往往一开始时均希望在短期内就可以迅速产生效果,所以常常选用生长快、易成活的树种。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就不会满足于最初的想法,而要求逐步提高绿化质量,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因此,在树种规划时,必须考虑园林实践问题,合理搭配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一般绿化树种和骨干树种,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乔木、灌木、丛木、藤木以及具有各种抗性和功能的树种,要既照顾到目前,又考虑到长远的需要。

4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基调树种是最能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貌、作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主要用于行道树以及在绿地中组成林冠线的高大乔木。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较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它们对于各类绿地特色的形成以及小气候环境的创造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淳安县城的历史与现状,规划选定5种基调树种、15种骨干树种,加以推广应用(表1)。

5植物配置的基本要求

(1)绿地建设的植物配置必须确保乔木树种的主体地位,成为总体绿量的主要成分,并适当结合一定数量的灌木与草本植物,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基本模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丰富与保存。

(2)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之比以7∶3左右为好,重视中低层和地被层的常绿植物配置,使得冬季植物景观不至于单调。

(3)速生和中生树种在建设初期应占绝对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分步骤适当减少速生树种数量,为长寿、慢生树种腾出空间,逐步形成合理的配比。取最后长寿、慢生树种应占有约30%~35%的比例,以形成淳安县城稳定、长期的植物景观。

(4)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植物配置有关。而绿化效果好的城市,其植物配置的形式常常表现为灵活多样,显得丰富多彩。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带植、壁植、悬植、草坪、花境等各种形式都应恰到好处地适当运用,以避免总体效果的单一。

(5)植物配置的形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不外乎3种基本类型,即规则式、自然式和介于规则与自然之间的混合式。一般而言,在城市街道旁和建筑旁的绿化以采用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主,而其他地段的绿化则应尽量采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配置方式。

(6)不论植物配置形式如何,在确定植物的具体定植位置时,都应确保树旁建筑的通风与采光,同时还应确保设置于地上或地下的各种工程管线设施不受破坏。因此,绿化设计与施工都应充分考虑到树木成长后必须与周围的各种设施保持适当的间距(具体数据可参照浙江省标准《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001)。

(7)在涉及树林的设计与施工时,应尽可能使其呈复层结构,若为单一树种的纯林也尽量成为异龄林。此外,对树林的林缘和林冠线也应充分重视,切忌平直呆板而无变化。

(8)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应严格控制进口草种的草坪面积。为此,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建议设置耐踩草坪时所用的草种应以乡土禾本草为主,尤其应采用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华结缕草(Z.ninica)、狗牙狠(Cyno-don dactylin)等;非耐踩的观赏型草坪则应重点推广红花酢浆草(Oxalis rubra)、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常绿阔叶草类的应用。而且这些常绿阔叶草类,以及许多植株低矮、并且宜于粗放管理的草本花卉也应作为地被植物加以应用,如大吴风草、活血丹、虎耳草、紫萼、吉祥草、麦冬等不仅花色秀丽,而且相当耐荫,值得推广应用。

(9)花卉,因其姿色动人、色彩艳丽,对装点城市、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现代城市所不容忽视的基础材料。但一、二年生草花不宜过多。为此,在城市绿化的植物配置时必须优先选用那些管理粗放而又效果显著的花卉种类。

2013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6结语

(1)园林绿地融入生态学理念,发展成为生态园林。生态园林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其范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空间,也符合当今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的思维。

(2)建设生态园林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注重树种选择与配置,力求实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3)千岛湖区的城市绿地建设,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个性魅力、彰显山水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周围的风景资源和山林植被,强调与市民生活密切的组团绿地和街头绿地建设,实现结构的合理化。近期的绿化的重点放在城中湖周围,以及千岛湖中心湖区的沿线城市地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园林绿化建设,突出和体现千岛湖的生态特色,增添文化内涵,营造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

(4)结合地域景区化[3],也即淳安当地政府提出的“全县景区化”,依托美丽乡村中心村、精品村和特色村建设平台,注重做好村庄的风貌优化、文化挖掘、景观打造、环境保育和综合配套,创造性地打造一种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的景区式生态新村,让生态文明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5

关键词:生态纪录片 《森林之歌》 《容颜:绿色版图》

概述

《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以下简称《绿色版图》)为我们讲述了摄制组的奇妙的发现之旅――探访追踪我国仅存的原始森林。随着纬度的变化,我们来到了旅途的第一站:海南清澜港,这里有着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森林,红树就是森林里的主要成员之一,我们不仅了解了这种生长在海水中的植物,还认识了生活在这里的招潮蟹。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海南尖峰岭――独特的山地热带雨林区,领略了这里激烈的生存之争。随后,我们跟随镜头北上来到了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古老的生物和植物,它们的一息血脉在这片宝地上得以保全。与此同时,我们还领略了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另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的魅力,来到了武夷山脉。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毛竹和丰富的昆虫种类。继续北上,我们来到了秦岭,四季分明的秦岭,它丰富的气候类型孕育了多样化的植被。同时,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秦岭四宝。越过黄河流域继续北上,我们来到了高纬度的寒温带森林――长白山地区。红松是这里的代表植物,它有着独特而巧妙的生存技能。至此,我们已经由南至北浏览了一遍中国的森林版图随纬度的基本律动,随后将介绍几个其他类型的景观,在新疆我们见到了典型的西伯利亚泰加林,同时我们见识了极端气候下顽强生存的胡杨树。旅途的最后我们来到了有着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地形――青藏高原地区。云杉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森林,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株小云杉奇迹般的生长。

纵向剖析

叙事结构。整部影片在49分10秒内带领观影者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我们跟随摄制组的镜头,随着纬度由南而北、经度由低而高的变化,领略了中国各个森林版图的美丽。明显的,《绿色版图》这辑节目是采用一种平行结构思维构建了板块式的叙事模式,通过旁白+采访相关人物+影像资料的呈现完成叙事。“板块式是指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来说明和印证这个主题……因此这种叙事结构比较灵活和独特。”①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各个结构单位保持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这样的特点使影片犹如板块似的组合在一起,我国森林的各个板块在影片中都是通过相对独立的片段介绍的,并无多余的交叉,这样一来影片结构也与影片的名字――“绿色版图”保持了内在的高度契合。

叙事视角。了解了《绿色版图》的叙事结构以后,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叙事视角。本片采用了上帝视角来进行叙事(也称全知视角):“表现为在第一人称中大量出现第三人称心理活动描写,也称万能视角,是指明使用第一人称的文,却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来描写‘我’之外人的心理活动,好像万能的上帝无所不知,所以叫‘上帝视角’。”②影片的解说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同时用全知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森林版图的奥秘。

文本设置。《绿色版图》中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文本:解说词、访谈。解说词由成熟男声朗读,它贯穿始终,控制着影片的节奏和引导影片的走向。访谈作为独立的小个体,根据影片介绍内容的需要穿插在影片的不同位置。本部影片中共访谈了三位专家,根据这些专家对于特定问题的解答,这些内容被剪辑安排在影片介绍时需要的地方,增加了权威感和可信度。

视听造型语言。《绿色版图》影片高度保持了影像资料的原真性,为观影者呈现了相对可靠的、真实的森林世界。在视觉语言的造型上,影片中选用了该森林代表植物和与之相关的动物,例如秦岭和秦岭四宝。在听觉语言的造型方面,影片也选用了与该地区文化背景相宜的音乐,例如,介绍胡杨树配给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新疆特色。在该片视听语言的造型方面,制作得相当精妙,与主题衔接紧密。

影片插曲。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除了旁白、采访以及影像资料的呈现,《绿色版图》一片中还安排了动画特效辅助叙事。其中有二维动画温度带示意图、三维的中国森林版图、影视特效。二维温度带的动画示意图,帮助观影者对将要前往的地区有了宏观的把握;三维的中国森林版图除了帮助观影者了解即将要前往的森林地区,还不断地为观影者强化了我国森林分布的空间印象;影视特效的选用使得纪录片更为生动的同时保持了客观真实性。总而言之,这些插曲都是为帮助叙事而设置的,让所要表述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相较于旁白的讲述,图像的传播效果显得更为优异。

横向对比

《帝企鹅日记》和《绿色版图》作为生态纪录片都获得了成功,但是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样的区别,使得两部生态纪录片有着“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韵味。

从叙事结构上来看,《绿色版图》采用了板块式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我们在上文已经分析了,这里就不再赘述。《帝企鹅日记》采用了一种阶梯递进式――“是指按照事物进展情况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使整部作品存在明显的发展脉络,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揭示人物的命运,事件的趋势等。”③――以事件为轴线,按照帝企鹅迁徙的事件进程来整合材料。这两种结构没有高下之分,但它们都是最适合为这两部影片主题内容服务的结构。

从叙事视角来看,《绿色版图》采用了上帝视角,《帝企鹅日记》采用了平行视角,这两种视角分别造成了不同叙事效果,上帝视角让观影变得轻松,影片内容也能够更好地被传达,因为它能够把画面无法解释清楚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前提解释。虽然不容易抓住观众、调动情绪,但是这样的处理减少了对题材的干预,能够更好地体现拍摄的客观纪实性。甚至,叙事者没有角色身份的束缚,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森里版图的多种层面,《绿色版图》选用了适宜的视角,符合它作为我国原始森林的生态纪录片的身份,保持了“原始性”。而《帝企鹅日记》所选用的平行视角(限制性视角),是根据帝企鹅的视点来进行叙事,这种视角的选择虽然会造成影片中一些现实的遮蔽,但是它容易调动观影者的积极性,让人身临其境,传播效果也非常好。

从听觉语言角度来看,“音乐作为‘与感情有直接联系的’元素往往能够深入到内心世界,将角色的情感、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波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表现一般的自然景物的画面也会被它罩上一层气氛,产生巨大的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④《绿色版图》中的背景音乐多采用符合当地文化背景的音乐,与影片画面和谐统一,不易察觉。相反的,《帝企鹅日记》中的配乐和歌曲引人注意、极为动人,艾米丽・西蒙飘渺、空灵的女声与影片表现的冰雪世界丝丝入扣,恰如其分地把我们带进那个属于企鹅的世界。从两部纪录片的诉求来看,它们在声音语言的处理上各有千秋,都为主题做出了最适宜的烘托。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文本的处理上,主要体现在旁白和解说。“旁白解说是发挥和联想,是加强和扩大表现力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画面的修饰和补充,可以引导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往内容的深处和远处发展。”⑤《绿色版图》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旁白的叙事模式,辅之以访谈和动画效果,这样的文本处理给受众带来的是一种理性、客观的观影感受。《帝企鹅日记》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受叙事视角的限制,观众跟随帝企鹅们一起踏上了旅行的冒险,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种散文化、诗歌化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给观影者以强烈的代入感,虽然略显主观,但是这样的文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得整个影片更加亲切、感人,比起前者更容易打动普通观众的心。值得一提的是,《绿色版图》在上帝式的介绍文本中,也采用了比喻和充满“人情味”的语言。例如影片中体现的对小云杉成长的特殊关怀。这是以前我们观看央视纪录片时很少见到的,这也体现了我国纪录片在文本处理上的一些变化。

美学意义

《绿色版图》是中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它总共耗时4年,最终沉淀为550分钟的纪录片。从《绿色版图》的官方网站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46.89%⑥的网友认为《绿色版图》与国外的生态纪录片不分伯仲。在文化帝国主义肆虐的今天,对于国产生态纪录片而言,这个调查结果是可喜的。中国、美国、法国的生态纪录片都依靠各自不同的魅力元素吸引着观影者:《绿色版图》美轮美奂的画面,《海豚湾》扣人心弦的故事,《迁徙的鸟》浪漫而又富有哲理的述说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绿色版图》作为中国的纪录片,又体现了哪些美学意义呢?

画面之美。《绿色版图》一片中,做得最为精妙的就是它美轮美奂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精致而动人。纪录片是一种排斥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那么要增进它的感染力就要依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的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达到这一目的。本片就依靠了各式各样的影像画面素材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并且完美地还原了现场和时空景况。

价值之美。《绿色版图》里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们?是它与世无争的价值观吸引了我们,它用最淳朴的姿态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自然的爱。在本片官网的调查显示,34.68%的观众认同本片用亲切动人的方式增强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22.省略/vote/see9026.shtml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内涵

引言

我国有园林古国之称,园林意为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开辟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供人们观赏、游憩、工作学习、居住的环境。绿化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主体,是指除天然植被外,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革的栽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全国城乡单位的园林绿化日新月异。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为政府和市民所共识。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凋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

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山体、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1理想与想象性。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像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像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1)点的运用。点在绿化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植物栽种的点是指单体或几株植物的零星点缀,点的合理运用是园林设计师创造力的延伸,其手法有:自由、陈列、旋转、放射、节奏、特异等,不同点的排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线的运用。在这里所称的线也就是指用植物栽种的线或是重新组合而构成的线,例如:绿化中的绿篱。线可分直线、曲线两种。要把绿化图案化、工艺化,线的运用是基础,线的粗细可产生远近的关系,同时,线有很强的方向性,垂直线庄重有上升之感,而曲线有自由流动、柔美之感。神以线而传,形以线而立,色以线而明,绿化中的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3)面的运用。绿化中的面主要指的是绿地草坪和各种形式的绿墙,它是绿化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面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形,例如:任意的、多边的、几何的;把它们或平铺或层叠或相交,其表现力非常丰富。

2.2节奏与韵律。绿化装饰也必须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它是产生形式美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绿化装饰中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强弱和长短、疏密、高低、刚柔、曲直、方圆、大小、错落等对比关系的配合。节奏,近似节拍,是一种波浪起伏的律动,当形、线、色、块整齐而有条理地重复出现,或富有变化地重复排列时,就可获得节奏感。韵律广义讲就是一种和谐。比如:通向凯旋门的中轴线上,有一块绿色的草坪,草坪中央是一个圆环,由两个高低错落的半圆环穿插构成,简洁的造型与微妙的起伏关系使草坪孕育着一种生命的律动。

2.3形式美。形式与内容不能分离,形式美是艺术发展和生存的条件。所谓创新。总是从形式探索上开始的,美感富于形式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设计。然而,形式美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它来自生活,来自发现,来自创造性的想象,来自艺术家综合性的修养。形式美的创造是设计师终身追求的目标,如: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大而不空,小而不阻”, “方中见圆,圆中见方”,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园林绿化设计当中就是这样的,装饰绿化的形式美,不仅是自然美,而且还是人工美,再创造美。

2.4抽象手法的运用

1)简洁化抽象:用理性归纳法,将自然形象进行整理,舍弃一切具体的东西,然后越过具象的界限,达到抽象的境界,或是把它们组合而构成平面或是立体的装饰形象。

2)几何形抽象:以纯粹的点、线、面、块等几何基本原型为材料,按美的法则通过空间变化:平移、旋转、放射 扩大、混合、切割、错位、扭曲,还有不同质感材料组合,来创造出具有特殊美的绿化装饰形象。

总之,在构造社会与绿化及艺术之间的错综关系中,寻找最贴切中国环境绿化的艺术语言,来创造理念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空间,把艺术与都市,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和谐地统一起来,让未来的园林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中闪光。

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园林是一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类园林的文化内涵,加大园林绿化的精神文化底蕴,从弘扬优秀古代园林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城市园林建设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绿地系统规划应从“见缝插绿”向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绿”转变,体现大气魄和高水平。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应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使之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最大可能扩大绿地面积。规划设计中,尽量使公共绿地、居民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广场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等布局合理,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其次,构建大绿化体系,营造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着力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解决好平面规划与立体设计的关系,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植物造型造景等绿化形式充分运用,并努力吸收国内外城市园林规划的先进经验,使园林绿化向多元化发展,形成“空、松、透、绿、亮、美”的大园林景观。

第三,坚持城乡一体,实现大环境绿化,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在重点搞好中心地区规划的同时,抓好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制订和对郊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指导。

强调人性化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傲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园林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强调创新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颓,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园林绿化设计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7

春季农村绿化突击月活动时间为2015年3月5日至2015年4月5日。分为四个阶段:

(一)整地挖塘阶段。

3月5日至10日,根据规划设计,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搞好整地、挖塘工作,保证质量。3月13日进行第一次观摩评比,每个乡镇准备1个观摩点。

(二)春栽启动阶段。

3月11日至15日,各乡镇选择造林地点,进行春栽示范。

(三)春栽会战阶段。

3月16日至31日,全面开展春栽,组织人力、物力和机械开展春栽会战。4月1日进行第二次观摩评比,每个乡镇准备2-3个观摩点,抽取其中1个进行观摩。

(四)突击扫尾阶段。

4月1日至5日,各乡镇对春季造林绿化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宜林地做到应栽尽栽。

二、工作要求

(一)咬定800万株植树目标。

重点围绕“五带四区三沿”开展造林绿化活动。

(二)突出重点工程。

一是河渠湖滩护堤护岸林工程。全县所有流域性河道、沟渠塘坝、沿湖滩岸和新开挖的河道堤坡,继续建设护堤护岸林。二是西南岗生态林果基地建设工程。围绕西南岗3万亩生态林果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完善西南岗地区经济林果和青天线苗木林果产业带。三是永久性森林续建工程。永久性森林进行续建补植。四是城镇和村庄绿化工程。结合“三化一攻坚”,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活动。创建评比绿化模范乡镇、绿化示范工程、森林生态村、绿化示范村、绿化模范小区,打造农村宜居环境。五是绿色通道林带提升工程。对近三年沿路沿线造林绿化重点工程进行回头看,缺株断垄的补植到位。六是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各乡镇农田未实现林网化区域,特别是已流转的集中连片农田要按照省定林网化标准(要求区域内闭合面积小于200亩的林网面积占80%以上,单块林网闭合面积不大于300亩)搞好建设。

(三)坚持技术标准。

各乡镇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好树种,合理设计造林密度,把握好苗木规格和质量。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8

刚才我们听取了xx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动员报告,有关部门和单位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五位同志分别代表各个层面又作了表态发言,报告和表态发言都很好。我想有五个方面,即“深化创建认识、建立创建组织、营造创建氛围、明确创建重点、落实创建责任”,在这里再做些强调。

一、深化创建认识

对创园工作的重要性,在之前已经讲的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深化认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创建?要变“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

第二,从我们现状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必须创建园林城市。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大家的努力下,——的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建设了许多的主干道、广场、公园。但是深入的看一看,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以及老城区绿化可以说是非常落后。我市各项绿化指标与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我们绿化的总体水平来讲,总体水平还不高,这个水平包括数量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我们现在的庭院绿化、单位绿化和居住区绿化达到省级指标的寥寥无几。大家很清楚,面上的绿化上不去,城市的总体绿化水平就不可能提高,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真正使老百姓受益的是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不论是指标还是我们面上的水平,我们都必须用创建园林城市为载体来补上这一课,来提高我们——园林绿化的总体水平,来提升我们城市环境的竞争力。

第三,从机遇来看,现在是最好的机遇。搞城市建设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现在我们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园林绿化事业。有这么好的机遇,我们建设部门要搭好这个平台,有关部门乡镇、居住区、社区等一起来创建,才能够形成合力,把创建工作做好。

二、建立创建组织

各相关部门都要成立创建组织,还没有成立的回去后要抓紧建立。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来做才会有成效,要有严密的组织,要有同志来专门抓这项工作。而且,各责任单位都要有领导来分管,指定专人来进行联系,要形成创建工作的责任网络。因为这项工作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而是要持续2-3年的系统工程,建立创建组织十分必要。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9

关键词:生态城市;园林;规划

城市道路、建筑、园林是组成城市的3大要素,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基础性建设之一,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趋势。说到“城市园林绿化”,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联想到北京的“颐和园”,武汉的“黄鹤楼”,苏州的“拙政园”,但是很少有人将其与“树木花草”、“山清水秀”、“国家园林城市”、“自然风景区”联系在一起。前者是以园林建筑为主的古典园林形,是当时社会环境留下的园林遗产,古典园林多为皇家、私宅园林,这些园林内的人工建筑除了满足主人们朝政议事、歌舞宴乐、游憩观赏等活动的需求外,还能以此炫耀其权力和社会地位。园中建筑雕梁画栋越多越是富丽堂皇,越是显示其身份高贵和势力强大,这是古典园林建筑比例较大的重要因素。当然,我国古典园林也并非全是亭台楼阁,它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园林形式。但是,它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的园林形式,才是现代化城市园林的代表和发展方向。现代化城市园林应该随着现代化城市的生活环境变化而发生转变,即由以建筑造景为主的古典园林形式转变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但现代化城市园林也不能忽视园林建筑的点缀作用。

1生态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存在作用

1.1生态城市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是花钱少,见效快的项目。它是改善城市面貌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增强城市功能,促进招商引资的有效措施,还是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事业。例如: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一座花园城市。可就是因为有了这座花园城市,才使得新加坡拥有了一切。就因为领导重视规划、绿化才形成了现在的花园城市。从此吸引了大量外商来开发投资,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今天的繁荣。

1.2生态园林城市是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今天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城市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扩大,而与之配套的城市绿地却在减少,人类在大规模改造、利用、破坏自然,在对大自然改造的过程中,既取得了胜利,也饱尝着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大自然的报复而言,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地球气候变暖等现象。由于绿色植物被大量的建筑物所取代,绿地面积萎缩严重,人类利用植物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已经失调,再加上现代化城市工业、交通、人口膨胀等等城市本身带来的污染,使得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由此人们自然想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森林、园林绿化生产和管理部门,城市生态需要园林绿化部门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城郊生态廊道,森林公园等绿地环境。在城市绿地日益紧张的市区和郊区大量栽植花草树木,按照植物造景的原则,形成了人工植物群落,从而慢慢建立新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

1.3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是市民的心理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只是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而没有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现代化城市市民在高节奏的工作之余,也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而满足这样条件只能到植物环境好的地方。

2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2.1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三绿指标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今天,人类开始醒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来保护和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三绿”指标(人均绿地(m2)、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有的还提出城市森林化,城市林业,公园城市等等概念。例如:美国新城乔纳森人均绿地面积156m2,日本神户市70%绿地率等。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在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国外许多城市都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作为城市规划、园林建设的理论依据,把园林绿化作为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即建设生态城市。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风景树木园”,在这规模宏大的公园里,一些必不可少的人工设施如厕所、商店等设施全部设在地下,出入口还要用密密麻麻的森林或灌木丛遮掩。无论你走到哪里,视线所及全是花草,景色宜人。

参考文献

[1]尹京洲.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0(12).

造林绿化表态发言篇10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建设

0.引言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植树造林是加快森林培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风云突变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同时形成了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森林的防护功能也因其树种结构的单一性,远远不及天然林的平衡性和多功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批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重要影响的建设工程,特别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初步走上以全民绿化为基础,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干,以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为突破口,突出现有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道路。因此,要加紧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大力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的复合性水土保持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森林生态环境问题。

1.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然而取之过度,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损失无法估量。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有利于防洪保土

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很大。每年我国发生的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受灾人口数亿人,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费用,经济支出的数额就更惊人了。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在一定程度上,森林在雨季能削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的到来时间;旱季则可增加枯水流量,缩短枯水期,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森林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资料显示,林地上层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泥沙流失量为50kg/hm2,无林地为2220kg/hm2,相差44倍。20cm的表土被雨水冲净,有林地需要5.7万年,裸地仅为18年。从我国的情况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1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总面积的91%,每年长江进入三峡库区淤积泥沙近万吨,减少库容3.5亿立方米。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方面的作用,大力营造和培育森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它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是促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因此,必须把森林资源保护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2.加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2.1科学编制林业规划

把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防洪保水能力作为规划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树种结构。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乔、灌、草”结合,“片、带、网”齐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强化全民绿化意识

把发展林业作为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来抓,真正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行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从而做到提前规划、地块落实、种苗健壮、技术到位、造林成片的保障措施。

2.3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全社会造林绿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栽谁有,合造共有,允许继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党和国家发展林业的基本政策,加快荒山绿化,必须把党的林业政策交给群众,放手把宜林荒山荒地交给群众经营,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进行开发性造林;在四旁植树方面,大力推进“树跟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

2.4实现依法治林目标

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坚持森林资源消耗全额管理、限额采伐,实行森林消长目标管理和领导任期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使资源林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5加速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大力宣传新时期造林绿化发展总体思路,高举生态林业大旗,全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围绕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抓好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努力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广大绿化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信心,调动积极性;要大力宣传造林绿化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工作要面向领导,面向基层群众;把现代传播媒介与传统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介,要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

3.总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造林活动,努力实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