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0:15:45

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范文篇1

1.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2适地适树,选好树种和苗木我省雨季造林树种以常绿树种及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为主,如侧柏、黑松、油松、火炬松、花椒等,具体到一块造林地,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造林树种。苗木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I、II级良种苗木。最好使用容器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对针叶树种的苗木,应选择1-2年生的为宜。

1.3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

1.4造林技术

1.4.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花椒一般栽植于地堰或在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栽植于地堰的株距2米左右,成片造林,密度可掌握在130-160株/亩,株行距2×2-2.5米。

1.4.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二是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3厘米,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三是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

1.4.3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剔除细弱苗和根苗,进行苗木分级,并用草袋包装,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

栽植时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不要用手抓握苗根部,以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刨深穴,扶正苗木,填土以深度达原土痕为宜,踏实。

1.5抚育管理

1.5.1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1.5.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天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大雨过后,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树盘及时修筑好。

1.5.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

2雨季造林宏观管理措施

2.1全力抓好雨季造林工作。雨季造林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各地要抓住近期连续降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广泛宣传发动,把雨季造林列入近期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紧紧把握提前整地、适时栽植、加强管护几个关键环节,主动打好雨季荒山绿化攻坚战。各地主要负责同志和林业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亲自组织指挥,亲自调度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迅速掀起高潮,合力推动雨季造林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

2.2要稳定和完善林业各项政策。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要依法完善,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权、利,奖勤罚懒,提高管护水平,确保造林成活率。对宜林荒山荒地,可直接采取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也可以由集体统一组织开发后,再以适当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对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开发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大力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进一步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经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决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2.3要大力推行合同造林。采取专业队伍造合同林为主,其他社会造林为辅的方式进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今后要继续采取这一方式,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建造林专业队伍、统一供应苗木、统一整地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抚育管护、统一验收奖惩等工程措施,严格落实造林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在造林的管护上,按每山一名护林员、一间护林房的标准,抓好管护工作,护林员报酬由区、镇两级各拿一半的办法兑现,切实提高护林员的责任心,确保绿化成果。各镇要确保造林、管护资金足额到位。

造林技术范文篇2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原动力,是基础型的产业,是发展的根本,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育,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之平衡。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林业发展一直给予重视与大力支持,但鉴于自然原因,一些非人为因素的灾害时常发生,及雾霾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营林生产与实际造林工作实施范围更加广泛。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造林规划设计首先应考察目标规划区域内的实际状况,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质状况、造林区域、造林规模、发展方向、技术设施、林木种类、生产进度等,有全方位的考量,多项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进行符合规划目标的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问题。

1.共享性

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也就具有很多部门,若想使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是多个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应将各类设计情况实时在部门间进行共享,确保信息全面,才能使设计更加完善。

2.便捷性

造林规划设计应具有便捷性,是指在设计工作时,应对设计方案尽可能的简捷与方便,使之再余下设计时能够便捷使用。若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详细与繁杂,则在下一环节的设计时,后续设计人员会浪费很多时间来解读前方案,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3.拓展性

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虽然设计完成后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但随着营林的发展与具体的实施,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设计方案应具有拓展性能,能够在原设计上进行充实,才能使其更加符合实际,一方面有利于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在后期的方便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造林规划设计具体流程

当前造林规划设计涉及到的主要任务包含有:为相关部门制定出较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为工作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协助现场造林设计工作,并进行施工指导,以此来保障造林的实际质量;结合实际情况相应的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促使生态环境平衡,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规划

造林规划是对所在区域整个造林工作进行比较详细的宏观上的安排,如实际比例、发展方向、施工进度、生产规模及技术手段等多项内容。实行造林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为当地领导进行林业规划的决策和编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设计

为了确保造林规划能够在林业规划原则指导背景下进行,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就要事先依照上级所属部门所统一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对基层单位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针对宜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展开具体规划设计。

3.造林施工设计

在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前,要确保实际规划设计内容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将施工设计内容作为施工中具体的参照依据。施工设计主要包含确定造林位置及施工面积、造林时间、施工条件等,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文件,协助造林施工能够顺利开展。4.规划设计中具体注意事项在针对不同植被进行施工前,需要设计人员对最终生长的绿化植被规划出一条相对独立的生产链,要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确保季节交替性。同时在进行局部地区的造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对造林工作进度进行适当的评估,以此来避免盲目施工,预防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探究

1.营林整地

在实际造林施工前,首先要对造林地位置进行合理选择,选择条件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满足大规模种植树木的立地条件,要与附近住户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对其正常生活带来干扰。(1)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营林地实行全面的消毒清理。由于我国近些年来所开展的人工造林所用到的林地大部分都是通过退耕还林后得来的,其土地基本上也都是被开垦过、利用过的,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侵扰,加强营林地的消毒清理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2)为了彻底的清除土地上的杂物,可以首选人工清理,在实际清理工作中利用粉碎机、推土机等对其实行割除清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化学物品进行清理。(3)在通常情况下,营林整地主要涵盖了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这两种,其二者在具体施工中具有不同的效果。全面整地在具体施工中是对营林整地实行整块翻耕,以此来促进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林木根系的发育生长。

2.实施造林时的具体方法

(1)植苗造林。在进行植苗播种前,要事先做好处理工作。为了确保种子出苗后健康整齐,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严格按照消毒、拌种、浸种催芽的步骤进行。在进入到春播时节中,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进入到深层次休眠的种子实行催芽,针对不同的品种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尤其要注意当遇到干旱季或是低温等恶劣天气时不宜对其进行浸种催芽。(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技术在整体营林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一项重要的造林方式。其在具体施工中主要是针对移植树木的枝干及根茎中具有再生能力的原树木枝杈及根部等培育崭新的林木。该项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在于造林成本相对较低且技术含量低,操作实用性强,继而提升了造林效率。(3)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技术是我国传统造林技术中一项常见的应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指将幼苗种子大面积的播撒在土壤中,虽然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对简单,但对于土质条件要求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均较为严格。因此播种造林技术通常应用于大面积的造林项目中,其适用效果一般。

作者:李新杭 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曾祥橐.关于营林生产中人工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6(3).

造林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分析

营林生产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的营林规划和造林技术,可以促进营林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持。因此,必须遵守共享性和扩展性原则,保证科学的营林规划设计;同时,统筹考虑当地的各项条件因素,选择最佳的造林技术,并且严格根据规划展开造林项目,保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1营林规划的内涵和原则

营林规划是营林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而且涉及的事项非常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为了保证营林生产的科学性,在进行营林规划时,要展开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当地的荒地分布、自然气候、地质状况等;要统筹考量各项综合因素,然后制定出最佳的营林方案,明确造林的规模和范围、树种的类型和搭配,以及林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总体而言,在进行营林规划时,需要遵守下述要点。1.1共享原则。共享对象主要为信息资源,因为在营林规划的时候,难免会涉及很多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想确保规划的实用性,就需要不同部门展开高效合作,及时互通信息,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可以避免规划中的很多错误,同时也能就某一问题尽快说明和处理。就是要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互惠,促进营林规划的高效完成。1.2便捷性原则。对于营林规划而言,最为便捷的设计往往也是成本最低、最可以高效落实的设计,所以需要重视技术的力量,采用信息技术促进设计过程本身的便捷化;要对于规划设计进行仔细分析,确保设计的便捷性,方便后期的施工。另外,便捷性需要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上,根据当地的具体状况进行营林规划,保证规划的适应性和科学性。1.3拓展性原则。由于林区是一个生长中的有机整体,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在营林规划时,需要坚持拓展性的原则,保证设计与林区的发展有机融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可以随着林区的变化做出调整;需要具备发展性思维,可以从林区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营林设计。

2造林规划设计

为了保证造林规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展开规划设计,具体包括造林规划、调查设计、施工设计3个方面。2.1造林规划。这是造林设计中的第1步程序,主要是指先从整体的层面上把控林区的规划,如营林生产的规模和范围、林区的发展方向、造林技术的选择等,通过对具体事项和关键环节的安排,可以为造林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支持,保证整个规划的科学性和适用性。2.2调查设计。在开展造林规划时,必须要重视调查设计,以确保造林规划是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造林生产的任务书,然后依此展开调查设计工作。通过仔细调查,能够对当地的环境有详细的了解,并且基于实际状况实施规划设计,以调查信息来指导具体的设计工作。一般而言,需要由最基层的部门完成调查设计,依据营林生产的相关理论,对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土地状况等展开详尽的调查,然后再结合之前的造林规划,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1]。2.3施工设计。是造林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为了推动造林项目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施工设计时,要对大量具体的事项作出详细的安排,如项目的时间进度、人员的分配、树种的栽培等,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让造林设计更加详细和适用,有利于指导造林项目的高效实施。

3造林技术分析

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是营林生产中的关键因素,要针对不同的土地状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并且科学地使用技术,发挥造林技术的最大价值,促进树种的健康生长。总体而言,常见的造林技术有以下几种。3.1营林整地。是造林过程中的首要工作。尤其对于部分重复利用的土地而言,其不仅土壤肥力不佳,而且在土壤中还可能包含杂物垃圾,需要及时整理土地,为后续的造林工作奠定基础。基础的整地方式有2种:将区域内的所有土地都重新整理一遍,主要适用于开阔的平原,对于条件较差的山地并不适用;根据土地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整理一部分土地,这种整地方式也可以细分为2种,将土地改造成不同的带状结构,以及将土地改造成块状的结构。这种部分式的整地方式比较适用于高原和山区的地形。3.2分殖造林。该种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于小范围的土地,先确定造林的地块,然后开始挖掘地穴,需要把控好地穴的质量,尤其底部一定要平整。需要将树种的根部弄平,然后进行栽植工作,保证足够的栽植深度,让树种及时获得水分,可以促进树种的成活。总体而言,分殖造林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另外,分殖造林的过程较慢,对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土壤的情况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此种原因,应用分殖造林的技术,很难实现对于造林成本的把控,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该技术的应用频率相对较低。3.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相比较,植苗造林技术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是造林的过程较为简单,而且可以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即使是在部分自然条件不良的环境中,也可以保持树种的高存活率。具体的造林步骤,先将土地进行整理,并且清理土地中的垃圾废物,然后将树种大面积地移植。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土壤条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如种植区的土壤过于湿润,可能会出现土壤下陷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树种的成活,需要把握好栽植的深度,一般使用浅种植的形式。而对于干旱的区域,由于地下水位非常低,为了保证树种可以及时获得水分,就需要使用深栽的技术。3.4播种造林。是所有造林技术中,对于工人的技能要求最低的造林工艺,但是为了确保树种的高成活率,需要把握好种子的制作环节,对于种子的品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就播种造林技术而言,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是种子制作,需要把握好制种中的各个要素,比如浸泡、拌匀等;要科学地使用药剂,提升种子的成活率[2]。3.5插条造林。该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所受的限制性条件较多,如受到季节和树种的限制等。一般而言,可以在春秋两季进行插条造林,需要先将插条上的无用部分剪除,在插条造林结束后,还应该及时地将周边的土壤压实,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覆盖地膜,从各个层面入手,保证插条的存活率。

4结束语

造林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技术

1造林规划的原则

造林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必须在规划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例如,利用计算机开展设计工作,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造林规划。在设计中,尽量做到内容简化,使建造者所理解,从而降低造林的工作强度以及难度。此外,造林规划设计面积相对宽广,一个部门很难完成,要以共享性为原则,实现部门之间在各个环节中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2我国造林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2.1树木种类的单一性

造林规划设计工作中,培植树木环节要以社会的内需确定树木数量和种类。当前,我国林业单位领导以及规划设计者,对于经济内需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选择的树木类型过于单一;一些设计者更是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设计规划,或是大量种植同一种树木;有的盲目重视植物的美观性,忽略了植物的实用性。造成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地研究当前市场的经济供求关系。

2.2树苗培育基地条件较差

树苗前期培育环节中,首要条件是增加森林覆盖率。实际操作中,一般的林区都是由培育树苗的形式展开培植工作。采用培植方式树苗成活率较高,但周期长,是一项长期任务,与社会的经济供需平衡不太相符。因此,我国林业部门需要创新思路,建立树苗培育基地,保证树苗成活率以及质量。与此同时,还要按照经济的不同需求调配树种比例。目前,我国林业培育基地较少,一些基地环境和设施相对落后,所培育出的种苗质量欠缺。

3提高营林生产工作质量的措施

3.1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造林规划工作要从全局出发,实事求事、科学规划,从树木面积、种类、各种数木比例以及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营林工作。选取树苗时,根据当前环境、土壤、水量、阳光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树苗开展培植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做好造林生产,这是保证经济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点,协调好生产与供求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保证木材供应量,还能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方针。所以,要以政府要求作为规划与设计标准,考虑树苗购买、设施配备、投入成本等多个因素,同时,还要对种植的全过程记录存档。

3.2具体要求

在树木种植过程中,必须按照当地环境以及生态标准选择出适合的树苗,并且按照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生物链进行设计,防止所引入的的树木与当地环境相冲突。统筹过程中,充分考量细小的、可能引起不良影响的各类因素,使之不断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可能会造成树木死亡、病虫害、损坏等现象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全面加强日常巡逻与检查工作,发现不良现象,如火灾、隐情或是偷伐树木等立即进行处理。

4营林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4.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技术适用于大型造林项目。在播种过程中,此项技术必须是在春季将树苗栽培到土壤里,使其自然发芽、生长,形成树林。该技术既省时又省力,操作简单。但在生长过程中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后期管理工作,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造林技术。

4.2植苗造林

将幼苗取出,然后种植到林地里。植苗造林技术虽然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于树木种类要求却十分严苛,主要用于林木更新项目建设中。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资源的消耗力度越来越大。保持好天然林生态平衡,对于全面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前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对于森林资源破坏性较大,当前正在全力加强营林生产建设,逐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使之能够造福后代。

参考文献

[1]吴立强.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析[J].民营科技,2017(2)

[2]赵宏宇.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7(16)

[3]吴长鹏.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23)

造林技术范文篇5

1我国营林规划和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

1.1树苗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在营林生产工作中,提升林木覆盖率的以及提供促进苗木健康生长的环境是重要内容。播种育苗为提升苗木适应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需要很长的生长周期。树苗基地建设工作能够为大量树种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通过对培育成的苗木的移植栽种能够弥补播种育苗营林方式的不足。但当前我国对于树苗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并且苗木生产的质量也有待提高。1.2树木质量与数量没有成正比例增长。为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在培育工作中,技术人员应严格遵照技术要点工作。但在实际建设中,部分技术人员在技术实施的专业性方面还存在欠缺,尽管树木的种植质量在逐渐增多,但在种植数量上没有形成与质量增长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这不仅造成了营林建设的资本浪费,更阻碍了营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3林业建设缺乏与市场环境的协调性。木材供应关系的协调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资源、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促进这种协调性的实现,营林建设工作应重视林业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但在很多林场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营林建设工作存在盲目性,缺乏对需求与供应关系的客观分析,以至于树木供求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2造林规划设计具体流程

2.1规划。造林规划是指对整个造林区域进行的详细宏观安排,包括实际比例、生产规模、施工进度、发展方向及技术手段等多项内容。2.2调查设计。在规划工作实施之前,首先应明确上级部门统一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内容,其次是对基层单位以及与影响规划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尤其是要详细掌握宜林地资源情况,最后依照调查内容规划工作。2.3造林施工设计。施工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造林的面积和位置、施工时间、施工条件等,通过对施工设计文件的详细制定,对造林施工工作的开展起到协助作用。2.4规划设计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在不同种类的植被施工前,需要设计人员对最终生长的绿化植被规划出一条相对独立的生产链,在遵循设计原则基础上确保季节交替性。此外,通过评估施工进度来保证施工的科学性,以规避盲目施工的风险。

3营林生产中的造林技术

3.1营林整地。造林位置的选择是营林整地的第一步,在选择宜林营地时,应参照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满足大规模树木种植的区域,避免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具体的工作有杂物的人工清理,使用粉碎机、推土机等进行割除清理,对于化学物品清理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营林整地工作包括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两种情况,前者通过整块翻耕的形式利于土壤通透性的提升,对林木的发育有利;后者通过局部翻耕形式或是对长条状土地或立方状土地进行翻垦[1]。3.2具体的造林方法。3.2.1植苗造林。为确保出苗后的苗木能够健康、整齐,在苗木播种前应消毒、拌种、浸种催芽种子。春播时,造林工作人员应对进入深层休眠的种子进行催芽工作,但注意不同树种的差异化催芽方法,干旱季节和低温天气等恶性环境下不宜对实施浸种催芽。3.2.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技术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分殖造林主要是针对枝干及根茎具有再生能力的移植树木进行新林木的培育工作,培育主要是利用原树木的枝杈及根部。该技术成本低、易操作、实用性强且成活率较高,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木的优良性状,其弊端在于范围上局限于具有再生能力的树木。3.2.3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技术在我国传统的造林工作中比较常见,主要是大面积地播种幼苗种子。该技术方法具有易操作的特性,但在土壤条件和养护要求上规定比较严格。因此该种技术方法通常应用在面积较大的造林项目中,其适用效果一般。

4结语

针对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林业资源采伐的限额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林业资源的过度消耗,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对于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提升营林生产工作的效率,科学设计造林规划,有效利用造林技术,充分发挥营林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裕民 郭美艳 单位:江西省遂川县云岭林场

造林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强化营林生产,最大程度恢复森林覆盖率。因此,做好营林生产造林规划和使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营林生产造林规划设计

1.1造林设计。造林规划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较高的工作,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经济情况和林业规划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水利、动植物、矿产、土特产品等自然条件。实施造林规划设计的首要步骤为造林设计,此项工作内容直接影响后期造林工作的成功与否,由此在造林中除了要考虑造林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还要使造林土地发挥其应有的潜能。构建由计算机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的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系统中的各个因素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营林生产规划设计工作,简化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1.2造林规划及内容。造林规划是根据造林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工作方案,其中包括造林规模、造林进度、造林地区布局、各种种植树种比例以及种植技术等。在上述内容中,营林生产的关键内容在于不同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尤其在对造林地区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并尽可能多应用新技术,由此保证造林地区技术科学合理。1.3造林原则及注意事项。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较高的工作,会借助现代计算机模型完成规划设计步骤,所以,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循以下4点准则内容:(1)共享性原则。造林规划设计的完成会涉及多个部门,只有促使各个部门共同遵循共享性原则,才能实现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交流,便于管理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2)便利性原则。应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的目的在于让用户更快地掌握和了解设计规划内容,从而在造林规划中尽可能地简化规划设计工作,提高实用性。(3)拓展性原则。规划设计系统常用的设计方法为设计模块化程序,极大便于技术开发人员对其补充和维护。(4)秘密性原则。由于造林规划设计属于林业部门工作,因此,造林规划系统要具备完善的授权机制,确保造林规划设计数据信息安全。

2营林生产造林技术

2.1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是运用茎干和根系的苗木作为造林的原材料,一般这种方法能有效抵抗生物和气候等不良影响,使在森林植被和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形成的林分可以从生产初期就有较好的稳定性。虽然植苗造林对立地没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对树种有很高的要求。植苗造林技术在本地区的树木栽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在灌木林更新和迹地更新中更是优先考虑的造林技术。2.2播种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和植苗造林技术不同,此技术需要大面积造林地,一般广泛应用于大型植树造林项目中。所谓播种造林技术,即在适当的气候季节中,将预先准备好的优质树种播撒到造林地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发芽生长,在之后的林间管理和抚育幼苗中形成森林。播种造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有着省时、省力、简单操作等优点,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土质和土壤的等因素干扰,特别是在树种发芽之后需要长时间的精心抚育管理,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所以各个地区应根据造林地大小等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运用该造林技术。2.3分殖造林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繁育柳树、杨树、松树等都会选择应用此技术。分殖造林技术能充分保证树木本遗传和优良性状,可利用不同立地条件实施大面积造林,这种造林技术打破传统造林方法对分布地区和资源的限制,其方法主要将树木的根茎作为造林材料进行生殖,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在短时间内形成树林。

3结语

总之,我国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营林生产和林业资源情况,虽然没有健全与营林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但需要营林生产单位从规范化以及科学化角度生产造林。可以说任何工作在营林生产过程开展的基础就是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林业及营林生产相关负责人应根据当地实际土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同时,选取和土质相符的苗木和造林技术,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林业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云丽.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27)

造林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提升;策略

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所以降低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作则变得至关重要,如何提高生态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生态环境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也能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所以对于生态工程建设而言,不仅仅在于造林方面,更加在于生态种植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1我国林业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种类多种多样,林业资源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时代的进步意味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虽然一部分的林业资源都受到了不程度的破坏,但是近年来一直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当前阶段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发展非常良好,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落实,不仅增加了森林面积,还推动林业资源变得越发强势。但是,我国的林业资源也存在着一定欠缺,比如:我国当前的林业加工技术与美国、日本等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存在着非常的差距,虽然说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其利用效率十分低,不仅缺少很多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同时也无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出了极度浪费的现象。

2提升林业造林技术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为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充足木材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味的过度开采就会导致经济效益呈现一次性现状,所以在进行木材采伐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补种,将造林的质量彻底的提高[2]。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逐渐加深对森林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森林所具备的调节气候作用也开始为大家所悉知,因此,提高造林的技术与质量对于林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常用的林业造林技术

3.1播种造林。将树种种植到土地当中,这样的植树方式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不需要育苗环节,所以具备非常大的优势;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技术上对于土地有较大的要求,既需要良好的土壤和水分,还需要稳定的种植环境,无法在频繁发生灾害的环境里实现种植,所以这个方法仅限使用在土壤良好的地区,并且在播种造林的后期需要适当的引入一些合理的抚育手段,保证树苗的健康成长。一般在播种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颗粒较大且容易发芽的幼苗,例如:油桐、核桃等生存能力较强的树苗。3.2植苗造林。以树苗作为原材料,将其移植到需要种植的区域进行栽培和种植,这样的方法普遍适用,并且其所具备的优点也相对较多,使用范围更加广泛[3]。一般选择植苗造林时幼苗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其所能够实现的作用却是非常显著的。但是这一方法的幼苗培育过程则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同时还需将造林的方法进行完善,其所需要的成本远远高于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3.3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是将一个树木的根部直接种植到土地当中,利用这一方法来实现节约幼苗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幼苗培育的时间,促使幼苗能够健康的长大。分殖造林操作起来简单,其成活率非常高。不足是幼苗有可能会带有原林木的一些不良基因,致使苗木的生长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对其价值产生影响。现如今,分殖造林一般都以杨树、柳树或者松树为主。

4林业造林技术质量的提升策略

4.1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政府相关部门应以造林工作所具备的特殊性为依据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让林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招标、投标、备耕等工作。在编制规划设计时,应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相结合。遵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例如:适生条件、优势种群、地域特点、立地条件、生态学特性、树种生物学以及造林地条件等。在其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育林方法以及育林速度等[4]。通过现代的造林技术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将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修改造林计划需要遵守自上而下的基本原则,让当地群众能够参与到造林中,感受到自己既是项目的开发者同时也是项目的受益者,真正的将造林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真正的实现因地制宜。4.2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林业合作。想要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管理体系并加强林业合作,将所有的管理系统、监理办法以及验收检查等进行细化,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章可循,每个岗位的权责都要清晰分明,将所有的工程管理都落到实处。站在法律的层面上去保护和管理林地与林权,按照不同的用途去制定完善此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完成科学造林的目标,提高林业资源面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对林业的发展、保护与经营,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来推动森林资源增减的质量、结构、速度以及效益等各个方面,坚持实施依法治林,适当的提高造林质量的管理标准,将管理过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彻底的改变原本在数量方面的追求,将重心转移到质量方面,将造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管控好,保证所种植的树木都能够长成一片树林。4.3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技兴林。想要提高林业造林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将推动林业造林发展的技术作为造林工作的重点,并且认识并了解到科技创新在林业造林中的重要性,在其基础上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并依靠于地方科研机构的力量来共同攻克造林过程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彻底的解决配套栽培、产品开发、树种繁育、加工工艺以及种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其次,有效的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并深化其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展开技术培训活动,只有经过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上岗进行造林工作[5]。此外,还需要深入到基层去宣传造林的科学技术,编制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开展群众宣传讲座和培训班,以多元化的形式将科学技术、成果以及相关经验等应用到造林工作当中,提高种苗的选择、林木的种植、管理抚育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的实现科学造林的目的,在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同时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4.4加大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能。造林工作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造林的质量,所以造林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全面且系统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造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全面掌握并运用林木的生长特点,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土地的整治方法、病虫害的预防手段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等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林业造林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5林业造林的注意事项

虽然说当前阶段的林业造林工作已经风生水起,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首先,要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因为对于不同林区来说彼此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一般差异都会体现在土壤的种植条件与实际的造林环境不相符,所以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其合理性。一般选择正确的树种和科学的种植以及布局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仅能够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推动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促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协调,提升林区生物的多样性[6]。此外,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生态特征来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在林区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次,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开展林业造林工作,并且需要充分的了解所选树种的生长周期,进一步结合不同个体来考虑影响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一般情况下,造林工作都会选择在春季时期开展,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在气候回暖,林业造林的时间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提前,冬末初春时期由于气温相对较低且蒸发量较少,所以这个阶段一般可以开展林业造林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振民.林业营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2):177.

[2]李淑芬.提高林业造林技术的策略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9(02):132-133.

[3]杜海峰.树木抗旱性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产业,2016(02):77-79.

[4]李想.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几点策略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142,144.

[5]祁敏.多样性混交造林的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6,7(12):62-63.

造林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技术;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林业规模平稳增长。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可满足基本的供需匹配,且在改革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1]。林业资源的不断丰富,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使就业机会得以增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1造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部分区域,树木产量超过了市场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林业资源出现了一定的浪费,以致林区整体经济效益降低。该种现象的出现,对后期全面开展林区管理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投资商过分要求提升种植面积,却未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后期维护,以致该地区树木种植出现了不均匀或者树苗成活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受病虫影响,木材品质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此外,目前林业工作强度不足问题突出,造林绿化与政府政策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我国部分地区造林绿化效果不明显或者不均衡,以致出现了较大的地域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生产实践中未能准确把握政策要求,且相应措施和方法落实不到位。同时,造林工作集约化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加之造林工程验收体系不完善,以致部分林木出现质量不高或蓄意造假等问题。同时,目前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后续专项经费,即前期林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后续管护工作缺乏专项费用,从而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林业工程无法继续进行。

2加强造林绿化后期技术管控的有效措施

要想提高造林后期的管理工作水平,除应加强思想重视、制度完善以及资金投入外,还应加强造林后的林业技术要点管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1改造残次林。绿化造林过程中,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通常种植的多为用材林木且在宜林区域栽种,苗木长成后用作家具以及器具生产的原材料。为了能确保所种植的木材具有竞争优势,则应提高造林区树木生长和长材质量。造林以及后期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因持续干旱而导致所种植树木出现枯萎,或者因单一品种而产生残次林。对于残次林而言,其树相破败,且缺乏有效的生态功能,加之木材品质低下,其经济效益较低,无法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及增加效益,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残次林改造应循序渐进,严格遵循所种树木的生长规律。造林后质量相对较差的残次林,应对其进行二次改造,注意因地制宜,在遵循其生长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优化改造。残次林改造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对现有林草植被做好保护的情况下,即便是残次林,也应考虑大自然的选择[3]。同时,应精心松土、补水以及除草和修枝,并做好抚育间伐以及卫生伐等管理工作,以此确保树木健康生长,从而繁衍出长势良好的幼树。二是补植封郁。实践中应摒弃不切实际的林区只种植一种树木的现象,虽其整齐划一,但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对此,应根据各地的土壤情况以及水分条件等,采取斑块化、团状化的不规则补植。第二,科学选择树种以及树龄。就补植树种而言,切忌过分追求经济性,而是应注意生长环境以及造林区环境之间的相符性,切忌为了简单而补种大量的杨树、乔木等树种。实践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树种选择以能形成针阔、乔灌等搭配植物群落为宜,且应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以此有效增强林区的抗灾害能力。此外,应多龄级进行补植,促使各年龄段的树木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科学分配土壤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复层经营体系,并为后期管理以及采伐等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非在不得已的条件下,不能将其全部伐净,因为不仅会导致造林成本激增,甚至会导致原林地景观无法恢复。2.2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人员素质。实践中为有效提高所栽植物的成活率,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可选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树木遭到侵袭的概率,以此有效保护树木健康成生[4]。对此,应组建专业技能强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学习,另一方面要结合造林情况以及后续管护要求,将技术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树木成活率,提高造林绿化成果。在先进的林业技术和方法推广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大专项投入力度,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从设备到人员,均应各就各位,不断激发人员学习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应设置专项技术支持基金,并鼓励有创意、有能力的人员研发先进的造林后管护技术和体系,从而为我国绿化造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就技术培训层面而言,应严格落实好培训工作内容,以提高人员技术重视度以及后续工作积极主动性,通过技术改进有效促进绿化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精心管理造林后的苗木,以提高其存活率以及生长质量[5]。树木种植后,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是关键。在此过程中,应选出那些长势相对较差的树木,采取技术改造措施,即根据其生长规律采取强化管理措施。改造后的空白区,则应及时补种相应树木;发芽的苗木要定期浇水、施肥,并做好枝叶修剪工作;其他苗木阶段性进行监测,并提取技术指标,以监测结果为依据,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和方法。在此环节中,应去粗取精,留优质苗木,使其茁壮生长。2.3科学管理。造林并非一蹴而就,既要注重前期种植,又要加强后期管理,造林仅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第一步。造林后加强林区管理,对树木存活、木材质量至关重要,树木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整体而言,树木生长具有规律可循,实践中为有效保障造林树木良好生长,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造林后树木加强管控[6]。林地施肥是造林后的林木管理重点工作,对林地进行施肥,有利于补充土壤中营养损失,促进苗木健康生长并提高其抗逆性。同时,应加强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林区病虫害高峰期应做好预防工作,防治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发病高峰期前进行喷洒药物,每隔10~15d喷洒波尔多溶液等进行病虫害预防;后期阶段,可适当喷洒65%可湿性代森锌或者福美铁250倍液等,以加强造林后的病虫害治理。2.4提高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保护实效。为有效提高树木材质,促进造林绿化工作顺利进行,实践中不仅要强化苗木管理,而且应科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新资源,科学合理地做好树木砍伐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7]。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切忌过度砍伐,要不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已过度砍伐、培育失调的地区,应多种植、少砍或不伐,从而使本地区的绿化树木得到有效保护。枯死树木以及破坏严重的区域,应及时将枯死树木砍掉,然后补种合适的新树苗。在此环节中,为有效对本区域范围内的林业资源予以保护,应及时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对林业资源加强保护和管理。在提高林木利用率方面,除了应注意砍伐管控外,还应采取有效的加工利用措施,通过有效收集及合理利用,对废物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3结语

造林后的林业技术工作关键在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和谐发展。造林属于环境友好活动,在造林中若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如过度使用农药或者化肥等,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致使造林绿化丧失意义。因此,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加强造林初期的管控,另一方面应加强造林后的绿化管理,从思想观念重视、制度改革以及技术要点管控等方面着手,形成合力,积极打造精品林。

参考文献

[1]林强.对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16):188.

[2]严冬梅.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要点简析[J].农业与技术,2018(14):171.

[3]侯毅,王利峰,李芳银.浅谈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农民致富友,2017(12):100.

[4]杨广生.分析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J].民营科技,2017(3):228.

[5]张修海.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大科技,2018(31):237-238.

[6]张洪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思考[J].农家参谋,2019(19):111.

造林技术范文篇9

1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林地存在的问题。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的发展速度,在城市化建设的各个工程项目当中,都会广泛的应用林业产品。而随着政府加大耕地同林地的保护力度,使得当前社会中出现了大面积开荒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为林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1.2林产质量存在的问题。林业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生产环节的问题与不足逐渐凸显出来,进而阻碍了我国林业整体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导致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降低[1]。

2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的开展

2.1充分保障苗木造林成活几率与质量。一般情况下,造林绿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树种大部分都是用材林树种,在成长之后都会成为家具或者器具等方面的原材料。但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却不仅仅是为了在宜地林植树,也不仅仅是供人们观赏。所以,在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时,就需要提高对树木质量的重视程度。为了能够保障树木在成长之后能够成为原材料,就需要注重对生长质量效果并不好的残次林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保障能够充分满足自然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严格的对林木进行管理。针对部分没有出苗的林地,要进行有效的补种,对于那些已经出苗的苗木,需要对其进行细心的管理[2]。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树木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测定,严格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充分保障树木的质量,使得优质树木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占据更多的土地与阳光,具有充足的水源,进而更好的成长。针对残次的林苗木,不应该将其全部砍伐,不然会造成生态环境失衡,还会造成林木资源的浪费。在造林绿化之后,要对树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优化。在造林的过程中,如果选用的树种品种相对较为单一,在受到病虫害因素的影响之后,就会很大程度上加重受灾面积,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降低森林系统的稳定性。所以,需要对树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优化,充分保障森林系统中树种的多样化[3]。还需要充分保障苗木种植区域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对林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造林绿化之后,还需要重视林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对已经死亡的树木以及枯树,进行定期的更换,使得苗木能够正常健康的生长。从数目抚育角度来看,要对其定期开展松土施肥的工作,及时清理杂草等。保障林木间植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对树木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有效防止树木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林木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树木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同成长的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联。由于树木的种类不同,生长发育规律也存在着较多的差异[4]。基于此,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得树木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并且充分满足人们对树木的需求。通过林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林业建设的稳定。从实际树木的生长环境情况来看,也能够对其生长的质量产生影响。通常而言,树木成长的环境较为理想,且树木管理具有一定规范性,那么树木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在此过程中,土壤的质量能够很大程度上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要注意种植的深度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保障树木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以及阳光,对树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其创建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有效促进树木的质量。在开展树木管理工作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重视,尽量降低气候因素以及病虫害等因素对树木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对生长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分析,为林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实现动态化管理的目标,促进森林生产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共同提高。2.3科学选择砍伐的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的时间,对树木进行砍伐,从而使林木能够得到有效更新,维护森林系统的稳定,有效调整优化森林的养分结构,使林木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要充分结合林木的年龄,对采伐的指标以及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然后采取小班作业的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砍伐。实际林木砍伐的经验,我国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需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砍伐经验以及教训,充分保障砍伐工作能够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2.4注重现代技术的应用。当前,林业市场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的竞争,逐渐发展成为高新技术的竞争。而在此过程中,林业管理相关的条例规定没有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优化,因此,要坚持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林业得到更加稳定持续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尤其是推广生物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选择树木的形状以及品种,从而使得林木抗虫与抗病能力得到良好提升。所以,就需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团队的构建,全面系统的推广林业技术,使得林业建设与发展具有充分保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提高对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将其融入到林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并且构建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林业技术团队,促进科技成果适用性得到有效提升。注重科技含量的融入,将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林业生产当中,提高苗木成活率与生长质量。

3结语

在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之后,要注重林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充分保障造林成果,还需要能够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得到合理提升。因此,要不断的将先进科研成果投入到其中,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结构以及产品合理性得到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最终推动我国林业的稳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志成.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家参谋,2018,583(10):128.

[2]付晓莲.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42-144.

[3]宋文海.探究林业技术中的造林技术要点[J].都市家教月刊,2017(6):198.

[4]吴晓玲.关于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8(05):68,70.

造林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现代林业;育苗;造林;技术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优良木材。无论在建设方面或者工业方面,高品质的树木都可以使相关的建设工作和生产的品质得以进一步提高。所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森林优良树苗栽培,并采取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可为森林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优越的技术平台,发扬现代化森林栽培科学技术,将我国的森林培育与管理质量提升一个崭新的台阶。

1林业育苗的发展现状

目前林业育苗技术主要是通过精心选择质量优良的林木种子,经过浸泡、风干含水量、粒选等一整套的加工程序,选出最适合质量标准的、品质优异的种子,并加以灭菌处理。在灭菌的处理过程中,把林木种内产生的虫卵、细菌等全部杀灭,然后再置于比较阴凉的地点,进行播种前的催熟处理。

2现代林业育苗技术重点

2.1合理选择优良苗木

按照当前栽培地区的气候环境与土壤条件,以及当前地区需求量来实施培育。树苗通常是利用自己栽培、在本地培育的方法,节约货物运输费用,所以,必须选择适地树苗种类。而由于树苗的实际生存量与其对当前地区气候的适合程度成正比,在选用树木时尽量选用本地的原生树木,以提高树苗的实际生存量。而树木则要选用种粒饱满、没有霉变和虫蛀现象的树木,以提高树木的芽殖量,从而减少其坏种量。

2.2科学整理苗圃地

苗圃地选择工作是现代森林育苗中最关键的基础环节之一。在实施森林育苗的过程中,苗圃地奠定了树种的基本繁殖条件。所以,其品质也直接影响着树木培育与繁殖的品质。而想要使树木的繁殖状态获得最佳,首先,须选用土地肥沃、红土层、保水透气力强的土地用作森林育苗的苗圃地。其次,所选用的苗圃地必须在近二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病虫害发生且通气条件良好、光照充分。并且,在苗圃地附近也最好要有充足的水利资源。

2.3苗木催芽与播种

当前,为提高催芽速率和有效性,通常采用赤霉素,以促进树木根胚芽的分生和繁殖,所以在开展对树木的催芽和播种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注重赤霉素的含量:从赤霉素的应用含量来说,各个树木的应用含量各有不同,所以,要按照各个树木的种类来合理选用赤霉素的含量,以提高其出芽量。应用赤霉素的含量可采用人工试验的方法来试验,以查明各个种类树木的最适合芽殖含量。水温要适当:要选用合适的水温进行浸种,以确保树种不会因气温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发芽速度,或者发生种子霉变坏死的状况。在进行浸种时,要定期翻种,待芽殖率在90%以下时,需重新投入种植过程。播种日期要设定好:在实施种植时,首先,要设定好种植日期。种植工作通常包括了春播和冬播两个主要种植方式,其中春播时间通常在3月左右,而冬播时间在11月到翌年1月前后。如果能选择冬播,则尽量进行冬播,以保持树苗的根系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树苗的质量。

2.4田间管理

幼苗的管理工作也非常关键。幼苗的管理工作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肥水管理,另一方面是病虫害管理工作。由于每年7~9月正处于酷暑时期,所以,如果雨水量较少,则有可能发生幼苗萎凋或枯死的现象,同时为使幼苗可以顺利越冬,通常会进行追肥以提高树势。而病虫害管理方面,必须针对苗木地发生的实际病虫害来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除草除虫,并合理应用杀虫剂等,以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虫害传播现象。

2.5幼苗分级管理与评价

当幼苗成为大苗后,就需要按照其根部发展的状况、树高和主干直径等将树苗进行三级划分,以确保各类树苗都可以适应各类不同地区苗木的生长需要。同时,科学合理的种苗评价技术,还可成为下一茬树木栽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从而确保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树木栽培品质。

3现代造林技术

3.1栽苗造林技术

栽苗造林技术,是指将具有完全根系的苗木种植在合适的土层当中,并将之培养成大树的一种造林方法,因为树苗本身就具有完全根系,所以,在进行定植时,抵抗力弛缓苗的生长速率相对更快,而且对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具有更强的抗性,对周围林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当其在定植过程中出现了根部被损伤或者严重缺水的状况,将会使得其存活率显著减少。所以,在完成种植之后,就可以用注射营养液、调节温度、做好抗冻和防虫措施等方法协助其渡过缓苗期。栽苗造林过程中,要避免树木间的植株根系之间相互抢夺营养,要确定树苗与新苗间的生长距离,并且为避免由于病害而产生大面的树苗枯死情况,还必须设计混栽林,以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

3.2分植造林技术

分植造林技术利用大树的枝条作种苗的主要来源。分植人工造林技术的成活率很高,而且其成本低,操作也简单。不过在进行独苗培育时,所需要的基质要求很高,它对土质的适当调减和疏松性都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进行培育时,如果是土壤质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那么将会形成大片死苗,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发育。

3.3插条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