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21:18:20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1

[关键词] 生命视角;小学;文化建设

一、生命视角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和历史和积累沉淀,是人们的一种需要和要求。理想是人们生活的精神生活体现,它是人类精神的承受框架体现。任何的一种文化都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想和理论、独立的生存方式和方法。

生命视角与教育相关联,所赋予的便是更重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是学生与教育的重要沟通桥梁,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学习知识,教师可谓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明确,对生活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未来的憧憬还刚刚构建起来。透过生命的视角可以让他们更深刻的去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视角来实现教育进步,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二、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对教室进行静态与动态的相通布置,彰显出小学学生的青春生命活力。通过加强各项特色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在参加特色活动过程中释放出生命的本意,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1、生命视角是平衡与美丽的环境殿堂

生命视角重视的是平衡、美丽和纯净,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对生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延伸。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守课堂、坚守讲台、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为小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的、纯净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他们心灵流动的乐意,更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智慧与知识的成果,让营造出的教学环境成为供学生学习的殿堂。

2、生命视角是诗性与灵性的相融合

生命视角推崇的是一种诗性与灵性的美丽的相融合。小学教师应当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作为其教学中诗性的支撑,以其高超的教育智慧为其教学中的灵性支撑,诗性与灵性两方面往往都来自于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拼搏与思索所取得的。

3、生命视角是激情与生命力的体现

生命视野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与生命力,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完整体。激情与生命力才是生命视角下所真正要体现的东西,将它融入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加强,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提升。

4、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文化具有一种较为隐性的教学力量,订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风貌和精神,而且这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特风貌和精神,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某种形式对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考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培养出具有独特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优秀学生。

5、生命视角所赋予教育的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小学班级的全体成员,营造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等,通过文化气氛的影响力,对班级内部所有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培育等一系列的影响活动。它是在小学班级成员处于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中,并营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利于班级文化发展的一个文化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应当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永远那么纯净而美丽,这些才是一名教师在生命视角下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诠释。

三、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它也是完善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把日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度,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对班级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彰显出学校及班级所具备的特有的教育风气和生命张力,发掘当代小学生的个人特性、培养现代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拓展学校小学生对生命本然的理解和知识,描绘出小学生对生命感知的色彩,班级文化的建设还为学生营建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家园环境,让学生的生活更具生命力和朝气。

总而言之,在生命的关怀下,在生命的视角中,让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年轻生命力,张扬现代学生个性。在学校建设的特色生命活动中,体现出生命的本质;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体会生命的色彩,生活的本源,构建绿色家园;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生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让生命的视角充溢到整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体现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的指导和调控的双层意义,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生命视角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2007年.

[2]厉江萍.建设班级文化与提升学生品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班级文化;集体荣誉感;良好学风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好了,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1.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文化建设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对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兴致较高,同学们积极查资料,想对策,并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加以分组,小组分工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更加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良好班风

班级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形成班级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我们一改以前由老师制定,学生遵守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修改、完善,由班委会牵头形成了学生公约,因为几经学生讨论,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就做到了模范遵守,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来说,学习风气与班级文化是紧密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还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就会逐渐形成“文明守纪,争先创优”的学习风气。

二、具体策略

正因为班级文化建设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容忽视,但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们认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剪画、贴纸画、书法作品及写生作品来点缀教室、装饰教室。②开辟学习园地,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等。③每个月要求板报小组出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④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及名人挂象等。⑤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的口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组建各类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班运动会”“赛故事会”“赛诗会”等等,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树立班级品牌形象,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

我们十分注重班级品牌形象的建设,班级品牌形象好,班级的凝聚力就更强。从我对学生的引导看,表现好的学生属于价值型的,而特殊学生则主要是强力型的。一方面我注重树立正面典型,以营造好的班风学风;另一方面对于特殊学生,主要强调如何做好人,赢得口碑。同时,充分利用班上一批表现好、成绩佳的学生为班级带来荣誉。每次考试,我班成绩能在八年级名列前茅,我借机强化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4.适时进行班级文化成果的总结升华,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构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永不枯竭的人才来源,因此如何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有关这方面的国内研究文献众多,然而多数研究均主要从教育教学制度方式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方法、路径,较少研究从大学生班级文化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事实上,环境对个体影响是一种巨大而又深远的力量,个人相对环境而言有时候显得相对渺小,大学生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在无形中起着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力量巨大的作用,一个松散、非良性的班级文化可能在无形中对大学生成长和素质提高起着消极作用,而一个良好、和谐、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则在大学生成长和素质提高中起着激励和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能够得到多数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文化就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为回答该问题,本文拟从路径和机制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理论。

1.大学生班级文化界定

在分析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与机制之前,必须理清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具体内涵,虽然现有许多国内文章分析了班级文化,但是较少有研究给予班级文化一个清晰而又易于理解的概念界定,鉴于此,本文你在理清文化概念基础上,对大学生班级文化作出一个清晰的而又明确的界定。

文化一词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宽阔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人能够给文化概念一个精确而又统一的界定,它常常和氛围、风俗、习惯、行为规范、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精神、文明相联系或交织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或有形的东西窥探其一角,有的时候我们则只能通过心理感受、感觉、知觉去体会而又不能言传,从某种意义上,文化可以简单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从物质的视角,即看得见的文化部分(我们称之为外显文化),例如,可以从标志、图识、建筑、某群人的行为或语言去了解某种文化,二是从精神的视角,即看不见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内隐文化),这部分是文化的核心,它深藏于人的内心和意识深处,较难以被认识,常常和个体本质的价值观、世界观、信仰与精神相联系。事实上,文化一直就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而存在和发展,人与外部物质世界和人与人之见、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信息和能量交换,编制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广阔、复杂、交错、立体的关系模式图,这些关系模式决定着人类族群、社会、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在这些关系模式立体空间结构形成的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处理的些关系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这正是文化的本质内涵。

对大学生班级文化理解和认识不能脱离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事实上,作为大学生群体文化的班级文化,其内涵、内容与其它组织文化和社会文化相较而言要简单一些,它更多体现在大学生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之中,但它又不仅仅体现在这个方面,还体现在大学生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体与班级、个体与学校、班级与学校的关系,体现在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大学生班级文化界定为:在大学生班级中,为多数大学生成员所接受和遵从的关于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这些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决定了大学生班级的氛围和精神是团结还是冲突、是相互帮助还是相互算计、是自私还是无私、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他人利益、班级利益甚或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它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基础、深远而又长久的,关系到能否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有德有能的合格人才,因此,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讲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放在突出和重要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

2.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

我们知道,大学生班级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科学、积极、创新、和谐的良好班级文化就成为这类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下文将从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和机制分别进行分析和探索。

2.1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

大学生班级作为大学里学生管理的一级教育基层组织,与其他团对、组织、企业或群体显著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段性和固定性,大学生班级组织只是存在于大学生四年大学生生活期间,随着大学生毕业,则班级组织不复存在,因此大学生班级的存在时空具有固定性和阶段性,而其它多数类型的组织不存在该特点,多数类型的组织存续时间是不确定或非固定的,甚至组织成员或创始人也不能确定,而且其它诸如企业、民间团体的存在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破产企业老板或员工还有可能重新创立企业,移植过去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因此不具有一失永去的阶段性特点。二是成员基本固定性,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班级的人数和学生成员基本固定,除了个别留级或插班生,大学生班级成员基本不变或改变较少,其它类型的组织则往往人员进出相较而言比较频繁,成员固定性不强。三是组织成员关系的紧密性,大学生班级成员通常吃、住、生活、上课基本上在一起,同学之间接触机会多、接触面宽,因此双方或多方之间了解较多,关系的紧密程度比较高,而其它类型的组织则较少有这种特点。

基于大学生班级的以上特点,在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时候不能照搬其它类型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和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班级组织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步骤。根据上文对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界定,我们知道大学生班级文化主要涉及大学生关于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和其它关系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借鉴其它组织文化构建方法,但不能照搬。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主要应该遵循以下步骤或路径:

第一步,班级文化调查。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来源不同,专业不同,男女比例不同,会造成主流的性格特征、思想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时,必须首先进行班级文化调查,最好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展开该项工作,了解多数同学的思想状况、过去经历、爱好、信仰、性格特征,以便为后面班级文化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首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每一个同学的真实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于操作和快速收集资料,但不足是需要对问卷进行精心设计,对问卷填写过程进行严谨控制,避免出现收集到不真实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等核心内容时,部分同学由于这样那样的顾虑可能会不填写真实信息,解决的办法在于问卷题项尽量间接、委婉、隐蔽,同时尽量采用不记名的填写方式打消填写人的顾虑,不允许不认真、应付式的操作模式,问卷填写完成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性格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尽量识别出主流的爱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如果问卷调查结果不很理想,还可以结合别的方法,例如,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采取个别谈心,交流,举行有意识的班级活动,通过一些游戏节目来测试学生的反应,以进一步补充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的不足。

第二步,班级文化讨论。在对班级文化状况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分类汇总的信息现状,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组织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将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的班级主流意识和欲建立的文化核心内容用书面的形式打印出来,首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讨论班级文化的内容,并根据个人观点提出修改、调整或增加的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进一步汇总讨论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有的班级文化主要核心内容进行调整,对同学提出的新内容尽量增加进去。调整完成后,将调整结果向全班公布并组织班级进一步讨论,对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层级分别进行确认。

第三步,班级文化内容确立。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根据第三步的讨论结果,对班级文化的标志、口号、内容以及内容诠释进行深入提炼和描述,例如,某个班级提出团结、奋进、创新和和谐的班级文化内容,则必须将每个内容的内涵进行深入诠释,它代表了那些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都应该进行详细的描述。在确立班级文化内容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反复多次的讨论、思考和修改,例如上文提到的团结就包含了人人平等、相互依存、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让大家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愉快、分裂就意味着班级松散和大家都痛苦的价值观念,此时,应该仔细分析该种价值观念是否在班级成员中普遍存在,是否存在较多同学不认同该观念,喜欢搬弄是非、喜欢制造矛盾从而从中渔利?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考虑能否通过教育、培训改变这部分同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不能,则不能将该条内容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内容。总而言之,该步骤的工作主要在于使得确立的班级文化内容能够符合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

第四步,班级文化宣传与推广。在确立大学生班级文化以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认真考虑班级文化的推广和实施,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得班级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内心深处,促使班级文化所要求的行为习惯和准则成为班级每个同学自觉的行为,要达到该种目的,可以采取班级文化活动、教育培训等方式,例如,可以采取办班级板报、报刊、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班级晚会、班级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培训。

第五步,班级文化调整。班级文化调整主要在于大学生班级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学习内容和方式会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文化的某些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规则进行修改或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例如,对大四毕业生而言,有些班级文化活动可能不宜再举行,这时可以考虑改变活动内容或活动方式。

2.2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机制

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机制是指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的一般规律和制度,它不同于上文分析的构建路径,由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和认知群体,其心理状态处于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度阶段,这时候多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形和固定,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针对这一特点,在遵循上文提到的一般大学生文化班级文化构建路径的情况下,应该把大学生生班级文化构建的重点和核心放在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面,在确保大学生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适当结合不同班级具体特点进行创新和拓展,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等组织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校园文化大环境的建立,从班级文化构建的制度建设、部分班级文化活动场地、经费的支持给予充分的帮助,由于班级文化作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有学校一级的校园文化建设举措和相关制度规定,将校园文化的主题作为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的指南和方向,并为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和形成提供一个生存、容纳和支撑环境,其次,应该根据班级文化建设和构建规律制定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和构建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支持措施。

因此,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机制在于文化制度建设和文化组织建设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文化制度建设在于制定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文化建设制度规定,从各级文化活动内容、频次、经费支持、评奖进行具体或原则性的规定,文化组织建设在于建立如何根据大学文化制度规定组织实施校园级、二级学院级和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分层建设和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作为具有一定刚性的规制,在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中起着保障和指南作用,而班级文化的组织实施则在大学生班级文化中起着实践、创新、检验的作用,如果没有制度,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失去保障和指南,如果没有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意、创新发挥,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就会流于形式,失去生机活泼的内涵和对大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班级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分析与概念界定,剖析了大学生班级组织区别于其它类型组织的特殊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了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和构建机制,得出了如下结论: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要遵循大学生班级组织特征具有临时性、固定性、关系紧密性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按照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和调整的办法,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锡辉.加强班级建设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30)

[2] 赵成体.优化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班级[J].魅力中国, 2009,(21)

[3] 孟文静,张建新.班级文化的影响及营造[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0)

[4] 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01).

[5] 娄国祎.浅谈高等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6] 武文华,徐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和体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2)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班级;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07-02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谐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作为校园主体的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班级文化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1、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这里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班徽,班训设计和宣传等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1)班徽的设计需发动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大家评选出最佳设计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竞争能力。

(2)重视班训设计和宣传,发挥这些常被忽略的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班级标语,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倾向性问题,设计出富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使学生经常接触,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3)利用“我的风采”张贴栏,给学生充分地展示机会。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也可以在班级的墙上布置《我的风采》张贴相关作品或个人的照片,不仅宣传集体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存在并为之感到自豪,也可以通过照片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

(4)在墙壁上还可以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5)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

2、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要制定有效的各项班级规章。比如,在新学期一开始,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班级管理细则》,使得建班伊始,就有制度保证。在日后的管理中,可以逐步地加强其他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使管理落实到人,并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2)我们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上。班级制度建立后,首先,应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意义的宣传,使全班师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以及遵守该制度的作用,以便使制度得到师生的认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要在学习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付诸行动。对规章制度的各项条款要严格要求,所有有关人员必须切实遵守,不允许有“特殊”人物不遵守某些制度的现象。注重实施常规管理、保持基本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如保持课堂常规、教学常规、班会常规、活动常规等的相对稳定。同时,制度实施中,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检查制度。这样,在让其他学生参与管理的同时,也保证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另外,对班干部应给予充分的支持,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执法水平,也要注意树立他们的威信,不可经常更换干部,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借助多种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站到班主任的一边。从制度的制定到实施,从反馈到修正、改进,其实无不体现了一个班主任的耐性和管理、组织能力。班主任只有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做班级制度建设的有心人,才能真正使自己轻轻松松并出色地完成“一人管几十人”的任务。

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班规是容易的,谁都可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首先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第一要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第二,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第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了解、理解学生的各科特点和变化,并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多优良素质。最后,要民主治班。班上的种种事务应让学生作主,教师只能引导说服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千万不要强行施压。其次要培养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力量源泉。为使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和谐相处,要在班级里创设竞争、互助的氛围,在班级中倡导学习和比赛竞争,让班内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力争第一”的竞争局面,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要善于不断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而生生之间和谐关系,除了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培养外,往往会通过集体活动得到锻炼和加强。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往往目标一致,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在为班集体荣誉奋斗中,容易增强彼此了解,促进彼此的友谊。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单纯幼稚的少年儿童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首先,加强《规范》、《守则》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加强“爱班级”教育,培养集体意识。使同学们懂得集体的荣誉来之不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荣誉,共同维护,不能因一时松懈、放松要求而损害集体荣誉。有了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同学们就会自发地互相监督、提醒、帮助,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进行社会热点讨论。针对社会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如“小学生上网好吗?”“变调的生日歌”等,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四、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黑板报、图书角、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班级充满正确的舆论气氛,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三、班级文化建设就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文化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1)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的思想,就有什么的行动。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要求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有文化意识,必须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很必要,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所以,意识到并重视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2)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学生,相聚在一个班内,从必要的校规、校纪,班风、班纪的共同遵守,逐渐形成一个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在管理与实践与发展中民现问题,从而逐步改进、完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外向内循序渐进。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提高,直至磨合、定型的过程,不能忽冷忽热。

2、要突出重点,切忌肤浅

班级文化包含表层文化、幔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这三个方面要统筹兼顾,三者都要有。班级文化的三个层次,我们要知道重点在深层文化建设上,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学风、班风和考风上,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上,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信念上,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3、要全员参与,调动每个人积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构建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6

一、构建积极和谐的、向上的班集体

(一)建立集体与个人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发动全班同学充分讨论,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然后,对每一个学生拟定切实的个人远、近期目标,将集体的动力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进步,使每个人都在明显而又易于承受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二)全民参与,制订完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生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如:学年初期,我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制度、条例为依据,以学校制订的相关制度为准则,以构建和谐班级为指南,并通过一次关于班规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充分准备,在班会上讨论关于制度制订的若干问题。比如谁来定、约束谁、内容多少合适、要求高低相宜等等。无论是全体任课老师还是同学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陈述意见背后的理由。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培养积极和谐向上的班级精神。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老师和家长间的关系、学生和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四种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

二、设计创作具有班级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歌

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出自于实践活动。学生在设计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注入了个人兴趣,产生了兴趣自然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设计创作班名、班徽、班训、班歌是一种兴趣培养,更是一种班级精神、班级文化的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的环境能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真挚、正面、积极和温暖的班级氛围,就像一个充满色彩、生气勃勃的小家庭,每一面墙壁,除展示学科信息外,还是张贴学生的作品和师生的珍藏照片与纪念品、励志性的标语海,以及学生的、师生家庭的美术创作、活动照片、奖杯,每一处都流露着老师对学生的重视、欣赏和肯定,都流露着学校对学生、学生家庭的重视与关注。

1.展示区域。这是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设计多个版面:如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文展示、诗词书画、读书卡、美文欣赏,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2.“比一比”竞赛区域。这一设计主要是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量化考核的一种体现。

3.摇篮区域。这就是班上的图书角。我要求班中的小书库天天中午开放,班中有2名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阅读登记。每月末,我们会进行讲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将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并且评出读书之星。

4.博客空间展示能力区域。学生的作品,如作文、读书心得,心情日记,儿童诗等学生的各类作品均可展示,以让同学、家长等及时交流、了解,并且家长也可在博客空间中发表文章、教子心得,评论学生作品,与老师交流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7

一、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领袖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育人,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向上,是引领学生思想精神健康地成长,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专注于学生“如何做人”的思想工作。一个班集体几十名学生学习、锻炼、实践、休闲、娱乐、生活的过程就是其思想精神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班级的主流文化,没有正确的道德引领和价值引领,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班级的发展势必散沙一盘,学生的精神发育势必营养不良。而班级文化建构、班级道德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及舆论导向都必须依靠班主任,要靠班主任这个“班魂”的思考和培养、执行和坚持、评价和完善。假如没有班主任,每个教师都分别只管理自己的几个学生,政由多出,那绝不可能建设好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某校班级教育小组的组长其实就是班主任的角色,而小组的其他三个教师就是副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小组中起着领导、指导、协调作用。这不叫取消班主任,而是增加班主任,班级教育小组其实是一个班级管理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如果没有一个人成为这个团队的主心骨,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而是每位教师各自为政,那样的班级简直不堪设想。

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班务总理

一个班集体,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锻炼、实践、交流、休息、娱乐、生活,天天都有事情要做,有来自学校和年级的事情,有班级自身建设的事情。无论学校怎样把一个班级的诸多工作切分成小块分给几位班主任,都有分不尽的时候,更何况很多工作本身就是相互交叉的。比如,负责文体的班主任就能完全不要负责日常班务班主任的协助吗?就能不依靠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的鼓动吗?一个班集体内的大小事情不计其数,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文娱、实践等等班务,没有一个班务总理的全面安排协调指导,而是几个班主任各唱各的调,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呢?有了班务总理,他就能全面思考近段时间的班务工作,全面布置协调教育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大家通力合作,确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齐心协力。可以这样讲,只要有班级存在,姑且不论班级文化的建构和对学生思想精神成长的引领,就是班级日常的繁杂事务都必须有班主任的存在,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班主任。

三、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总设计师

要建构浓郁的班级文化,要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要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环境,要建设一个团结活泼勤学的班集体,必须要依靠班主任这位优秀的总设计师。一般来说,学校在安排班主任人选时,都是反复权衡而挑选的优秀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佼佼者。这样的班主任知识广博、思想超前、经验丰富,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认知,有许多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想法和举措。有了这样的总设计师,他就会主动建构自己的班级文化并规划好班集体的发展路径,就会在自己班级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主动融入班级文化,就会通过文化去涵养学生,去滋养学生的健康心灵。如果一个班级的建设与发展没有美好愿景的指引,每位教师仅是和尚撞钟式地完成工作;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统一的文化引领,每位教师仅是个人的单打独斗;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共同的价值认知,每位教师都是“公婆皆有理”,那这样的班级会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吗?

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形象大使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8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地方。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强有力保障。

一、关于班级文化的概述

(一)建立优秀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建立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五个层面:第一,引导层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凝聚力层面,在一个班集体里,学生们为了集体的目标,大家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做得更好,争取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也会更加团结,班级会有更强的凝聚力;第三,激励与教育层面,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生活,学生会受到好环境的影响,他们会互相比着学习,这样对他们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第四,控制与规范层面,学生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班级文化,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第五,传递层面,好的班级文化学生会受到感染,并且他们会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物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物质文化才能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2)班级有一定秩序,班级一定的秩序,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并且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学生都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3)建立班级精神文化,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4)活动文化的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只有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主要是通过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班级精神等共同作用,形成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并且使这种班级文化一直发展下去,让学生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对于老师还有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因为小学生学习、生活、沟通等都在教室,老师们授课也是在教室,同时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主要也是在教室。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室的环境建设。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轮流做值日,保证教室的干净整洁,班级卫生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装扮教室的墙壁,比如,实际上黑板报可以体现一个班级的文化,教室的后边黑板可以鼓励学生定期做一些板报,让绘画、写字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室两边的墙壁老师可以给学生买一些贴纸,做一些学习小天地,在这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优秀试卷等等,让学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在教室的前面黑板的上方,老师可以拉条幅。上面写上班级的座右铭,这样学生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时时刻刻可以提醒他们,让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的目标而努力。当然班级座右铭的选择需要大家集体讨论以后再做决定。另外还可以在班级空余的墙壁上贴一些名言警句。这样整个教室就会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制度的协助,同时只有班级有一定的制度,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协商共同来制定班级制度,这样的制度学生们才能认可,才能遵守;引导学生都执行班规,这样整个班级才会更加有秩序;加强班级干部的引导与培养,让他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且还可以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每天都要指派一名班干部来管理班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班干部职位,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制定班级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这样小学生就会加强竞争学习。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会影响小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还会影响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等等,它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始和归宿;确定恰当的班级目标,引导学生为了班级目标而奋斗;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舆论、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整个班级更加团结;完善班级的评级机制,让学生之间学会欣赏;定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等等,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四)加强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开展班会、体育活动、歌唱比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都属于班级活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同时它还是班级精神面貌与管理成果的体现,多方面、开放性的班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班级内举行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举行各类体育活动,比如,踢足球、跑步比赛等等,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绘画大赛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举行各类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共同努力,就可以营造好的班级文化。

三、结语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9

一、主题班会,渗透精神文化

要搞好班级文化,首先就要注意精神文化的渗透,只有让学生都拥有饱满的精神,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够让他们更加配合而主动地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让班级文化建设搞得更好。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一些主题班会,在其中渗透精神文化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偷偷用耳机听音乐,在自修课做作业时也会偷偷听,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教师召开了名为“让音乐流动”起来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喜欢怎样的音乐,并让一些唱歌水平比较好的学生现场演绎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围绕学习的时候该不该听音乐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用耳机听音乐,并没有影响别人,所以没有关系。也有的学生认为,听音乐会分心,影响学习效率,还是不听比较好。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渐渐意识到只有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才能有所成就。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组织音乐鉴赏小组,在课余的时候“让音乐流动”,并让学生承诺在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再听音乐。

在这样的主题班会中,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坏毛病,对于学生未来更好地成长有一定帮助,促进了班级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开辟阵地,优化物质文化

除了要注重精神文化以外,物质文化也是必须要关注的内容,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对于教室的环境布置,班主任可以通过开辟“才艺阵地”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优化班级物质文化,让学生各展才华,让班级变得更加美丽。

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某一个角落开辟成“才艺阵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内容来布置这块“才艺阵地”,一定时间后换一个小组,更换一次里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各自拿出自己的才艺,如擅长美工的学生可以制作一些小装饰品,用来点缀“才艺阵地”,如利用废弃的易拉罐做成漂亮的花瓶,并插上鲜花等。还有些学生擅长绘画,则可以用自己绘制的作品来点缀才艺阵地。有的学生擅长文学,可以撰写一些富有韵味的诗歌,请小组中擅长书法的学生将其写成书法作品,贴在墙面上。另外,学生还可以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各种对学习和生活有利的小资料,如,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状态,如何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等。这样的“才艺阵地”不仅能让教室的环境得到美化,更能让师生多了一种交流和合作的方式,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开辟才艺阵地的方法对于优化班级物质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一隅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让班级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观,更有魅力。

三、民主选举,建设制度文化

一个班级要管理得更加完善,必须要建设健全民主的制度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干部选举之中,更合理地推动班级管理。

在进行班干部改选的时候,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主推荐,可以推荐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推荐。在进行选举的时候,让候选者进行简短的演讲,向全班学生汇报一下自己如果当选的话会如何进行相关管理。然后让班级学生进行投票选举,选出自己心中的班干部。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班级成员可以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相互监督,并相互提出批评建议。在分配班级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时,要尽量做到更加细致入微,考虑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每一个部分都设置相关的专项管理人员,让整个班级可以像调试完毕的机器一样,顺利运转。如对于班级卫生工作,可以具体分成值日任务和大扫除任务,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如扫地、擦桌椅、擦窗等;对于学习方面的工作,可以具体分成自修监督、作业收缴情况监督等各种不同的项目。只有班级管理更民主化,任务分配更细致化,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推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发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篇10

1.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所采用的基本方式是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传授有关的德育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要求他们掌握社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应当承认,要求学生掌握道德规范是完全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停留在学生道德认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因为,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以及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都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教师的枯燥空洞的说教,不再心悦诚服,有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德育本身是民族文化的产物,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正如西方人士所说:“如果人类想继续生存,那么他将不得不在时间上退回2500年去领受孔子的智慧。”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文化专题活动。如:在班级中组织的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时时感染鞭策着学生,使民族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这样一来,班级文化建设,使德育形式“立体化”,把平面的道理,化为立体的形象。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一部电影、一部小说给人的印象,常常比一堂政治课更深刻、更持久,就是因为文化建设在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精神动力。

2.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的作用

2.1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一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而要实现这一效果,也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2.2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启发引导,就能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班级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正确的、合理的东西能得到肯定、弘扬,错误的、不良的东西则为大家所不齿。这样,正确的舆论和班风就会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可以说班级文化是创建班集体的血液,是形成集体主义思想的摇篮,没有班级文化就没有集体。

2.3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目标。 班集体是在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而组织相应的具体活动则是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重要形式。只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活动,学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而有了活动,学生则会精神焕发,并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表现力强、可塑性强、思想丰富、思维活跃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一些正当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减少了课间打闹事件的发生,还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尤其对那些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这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建设能使他们从中找回了新的自我,使他们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忱,使他们找回自信,从而实现差生到优秀学生的转化。

2.4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组织的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美. 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兴奋愉悦状态,潜意识更好地合作,使潜意识更经常地为学生生活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如果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它将没有生机和活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先进班集体。

3.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的功能。研究表明,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优雅的环境、生动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暗示。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为人接受。”学生从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的暗示,常能使学生在不需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教育,自我调适,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次,良好的文化环境带给学生的是清新愉悦、自由、和谐。它不仅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时间、空间上了解社会、理解人生,而且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寄托,又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形成乐观向上的个性。另外,健康有益的班级文化,也是青年学生适度地自我表现和合理地进行心理渲泄的良好形式,对排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紧张、忧郁的不良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创设多样情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可以了解人类进步的艰难历程,可以感受伟人及科学家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激起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勇气。

3.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文化传承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文化活动中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学生在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将接受着科学思想的薰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此产生创新的动机与灵感。

3.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宽松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多维的。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3.5 班级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品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学校应该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并在班级建设中得到体现,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升华学生的精神气质 。

做班主任的都希望按自己的理想去打造班级。接班之初,我真的感到我们班的学生与我的理想相去甚远。只说外在的表现吧,坐不正,站不直,课间追追打打,你的“不准”永远赶不上他那层出不穷的新花样。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气质,我对学生进行“专业形象与行为礼仪”讲座与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到十分好奇,同时也就毫无戒备地接受了老师的讲解,而且特别管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恪守几条准则:不让学生写检讨,不树反面典型,只看现在不问过去。我一直认为,向善向上是人的本能。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个学生不管以前如何,他总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呵护学生这点小小的愿望。我承认我跟现在的孩子存在代沟,但作为老师,我必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影响、教育他们。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老师要尝试去接近学生,并被学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