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艺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3:54:42

泥塑艺术论文

泥塑艺术论文篇1

(一)凤翔泥塑形成的文化背景

凤翔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夏称雍州,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王朝的发祥地,又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2]学术界对凤翔泥塑产生的具体年代尚无统一定论,但据《凤翔县志》记载“:县境内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汉、唐时期的古墓随葬器物中,有各种形态的动物、人物陶俑,如虎、牛、鸽、猪、狗、羊、独角兽、骆驼等,其型制相似今日之泥塑。”凤翔县纸坊镇六营村是泥塑的发源地,相传明朝初年,明军在凤翔一带实行“兵屯”,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中,大部分来自江西,兵士有制作陶器的手艺,空闲时捏制各种形态的泥人,后来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大部分人没有离开凤翔,并把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作为谋生的手艺,用于市场销售。[3]凤翔泥塑是凤翔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它是日常生活中具有辟邪、镇宅、纳福功能的民俗用品,人们想借助泥塑具有神力的形象,驱赶妖魔、消灾灭害、保佑平安。是造型寓意的直白倾诉,是饰美意图的形象表达,是色彩寄寓的真情诠释,孕育着悠远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文内涵。

(二)淮阳泥塑的文化背景

淮阳,古代称“宛丘”。地处周口市,是黄淮平原的中心,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路史•太昊纪》记载“:太昊伏羲氏,都于宛丘。”太昊伏羲在淮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都城,称为宛丘。淮阳是“三皇五帝”伏羲的建都之地,伏羲死后埋葬在淮阳城北三里的太昊陵,后人又名“人祖庙”。[4]淮阳泥塑中以泥泥狗最具代表性,泥泥狗产地主要分布于太昊陵附近的金庄、许楼等村落。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大型的祭祖活动在这里盛行。庙会上“泥泥狗”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民间泥塑艺术品,“泥泥狗”又称“陵狗”,是祭祀伏羲的“神物”,当地人认为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它是原始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观念的物化遗存。人们怀着祈盼与祝福来到这里祭祀,祈求生育繁衍,盼望着人丁兴旺。泥泥狗是意象形态下的物化实体,是人类生殖崇拜的表现物,是图腾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原祭祀文化的“活化石”。凤翔泥塑与淮阳泥泥狗都有着同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淮阳泥泥狗受地理方位的局限,上层主流文化没有太多的影响到它,更多的保留着朴素本原文化与生殖崇拜的原始思维理念。相比较而言,凤翔泥塑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受农耕文明影响较多,作品中运用大量含有美好寓意与精神诉求的牡丹花卉纹样作为装饰。

二、两地泥塑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一)制作工艺的比较

凤翔泥塑随着时代的演变流传,最古老的制作方法已不可寻,但通过笔者在六营村的深入调查发现,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品,依然以纯手工制作的方式代代相传,并且没有引入工厂批量生产的模式,而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要创作方式,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为原料,注水、添入纸浆进行混合搅拌,以此增强泥塑的坚韧性,使之不易破碎。艺人将混合之后的泥料灌入事先制作成型的模具,翻制成泥胎,再将泥胎晾干,打磨、抛光,随后上白、绘彩,制成空心的泥塑作品和浮雕式挂模。与凤翔泥塑不同的是,淮阳泥泥狗以当地特有的“黄胶泥”为原料,泥土取自于深层土坯。在制作工艺方面,与凤翔泥塑艺术也有所不同,淮阳泥泥狗以徒手捏制为主,尽管现在有部分的手艺人,采取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的制模倒型的制作方式。但据笔者了解,在当地大多数手艺人依然采用传统捏制手法,用和好的“黄胶泥”捏成要表现对象的大体形状,再用简单的工具塑造对象细节的部位,捏制过程是整个塑造的关键环节。而泥泥狗泥塑中黑底色是用锅底灰加动物骨头胶熬制而成,将素模泥胚放入熬制的锅中浸泡,制成黑底泥胚。随后将大红、中黄、翠绿等颜料上色,制成实体形泥塑作品。

(二)造型的比较

凤翔泥塑与淮阳泥泥狗在造型特征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主观的审美意象表达为突出泥塑造型特点提供着必要条件。凤翔泥塑的造型分为挂片、泥玩具、立人三类。泥塑形象丰富,但主要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主,表达艺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凤翔泥塑造型简明、具象,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在挂片类泥塑中,艺人们偏重于强调物体的面部神情,设计时遵循着“动物的眉要皱,眼珠大,人见了又喜又怕”的创作口诀;[5]在泥玩具与立人类泥塑中,泥塑的造型非常准确地突出了物象的身形特征:如马、狗、兔、猪或财神、钟馗等泥塑形象,即使是在没有上色与绘制的泥胚状态,都是极容易辨认的。淮阳泥泥狗的造型与凤翔泥塑相比则更加怪诞、奇特。受图腾观念体系的影响,泥泥狗总体为立柱式造型,犹如印第安人的图腾柱形状,神圣的祭祀与朝拜相关联,给人一种深邃莫测的庄严与神秘感。淮阳泥泥狗形象还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古老的生殖崇拜对泥塑形象的形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经过艺人们加入动物叠加形象的元素之后,变得抽象且极具神秘色彩:淮阳泥泥狗多以人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两两结合的复合造型为主,如“人面狗”、“双头狗”、“九头兽”等,当褪去泥塑模型上所绘制的图案与颜色时,这种古朴、敦厚的泥塑形态,往往使人们无法直接清晰辨认出泥塑的所指形象。

(三)纹饰的比较

纹饰差异性是两地泥塑艺术风格较为明显的区别。凤翔泥塑在立体的白色泥模上,大多采用具象的太阳纹、石榴纹、牡丹纹、动物纹饰进行装饰。纹饰的创作形成来源于艺人对日常生活物象的高度提炼,表达艺人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凤翔泥塑用黑线勾绘纹饰,匀称的黑色轮廓线犹如中国画的线描艺术,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充满直白与清逸的审美情趣。凤翔泥塑纹饰常在两侧及背后全部绘制,纹饰的紧凑布置使得泥塑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淮阳泥泥狗中具像的图形与纹饰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点、线组合形成抽象装饰纹样。例如,以长线为主,加短线和圆点组合形成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组合装饰形状,用来表示女阴图腾纹,用简练的彩色直线表示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衍。抽象的线条型纹样描绘给人以迷惑与神秘的视觉感受。犹如哈特拉古城中萨纳特鲁奇君王石雕装饰艺术,石雕上衣装饰满圆形拼接成的弧形状花纹,同样抽象的点线结合的表现手法,在泥泥狗艺术造型中比比皆是。在泥塑装饰构图中,泥泥狗泥塑针对主体正面进行线纹彩绘装饰,侧面和背面不做描绘,使得视觉焦点更为集中。

(四)色彩风格的比较

色彩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影响着我国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发展的“五行色彩观”。“五行色彩观”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沿袭民间用色基本规则。[6]凤翔泥塑和淮阳泥泥狗的色彩以“五色”为主,五行色彩观体现着民间美术本源文化审美情感,色彩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其色彩审美是中华本原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凤翔泥塑分为彩塑与素模两种。常见的凤翔彩塑以白色为底,黑色勾勒,再施以彩绘;也有部分彩塑以黑色为底,白色点睛,然后再进行彩色描绘。素模有两种色彩,常见素模以黑白二色交错描绘,以白色打底,黑线花纹勾勒的素模,取清爽利索之意,有着单纯简洁之风。泥塑艺人在着色时,对于同一种颜色位置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往往是依据个人的审美感知和视觉心理来创作的。在凤翔彩塑的用色中,把五行色巧妙地运用在白色泥胚上,创作时常将高度饱和的色彩、高明度的大红、桃红、明黄、翠绿等色彩直接描绘,不做任何调制与混合。在色彩的搭配上,似乎也鲜少讲究过渡、渐变的设色手法。高度饱和的红色与绿色、白色与黑色通过黑线分割,毫不掩饰地组合在一起,大块的色彩给人以绚丽而不失厚重,热烈而不失庄重的视觉感受。色彩的大面积布局处理手法极力凸现出凤翔泥塑的个性特点,而淮阳泥泥狗在艺术创作上则另有设色手法,因受地域条件与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淮阳泥泥狗还保持着传统远古艺术的文化气息。淮阳泥泥狗黑色泥胚是有别于其它泥塑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黑色底色上绘画制红、黄、白、青色彩线加以点缀,与黑底奇妙的达到融合,真实的表达出大众的审美情趣。黑与高明度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黑底表现色彩比白底表现色彩更能突出泥泥狗泥塑色彩精炼与纯粹、深沉与庄严的审美特征。在凤翔泥塑色彩体系中,蓝色不曾使用,在五行色彩体系中,青指代蓝,并高于蓝色,民俗审美观念中认为,蓝白为阴色,红黄为阳色,在大众民俗观念中以趋阳避阴的审美心理为主,泥塑创作中常将“蓝色”常作为偏色处理,多用绿色代替,而在淮阳泥泥狗创作中,蓝颜色的频繁运用,使得泥塑色彩丰富而饱满,增添女性生殖崇拜的意味。在凤翔与淮阳两地,阴阳两色处理形式各有偏重,也决定了各自显著的视觉风格。

三、泥塑艺术传承途径的思考与探讨

在现代数字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有古老文化意蕴的民间泥塑艺术品已不再是人们追捧的对象,承载着民众精神向往与心灵沉淀的传统泥塑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环境。分析凤翔和淮阳两地泥塑风格,总结两地泥塑造像规律,提取概括泥塑造型特征,借用造型对比、色彩冷暖对比规律来加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把泥塑色彩元素巧妙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恰当地把民间泥塑艺术的色彩精神与现代设计的色彩语言有效结合,是设计师为之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使其传承与保护的手段之一。

(一)泥塑艺术原始造型的利用

通过模拟原态直接应用的设计方法,利用泥塑特有的地域民俗元素进行抽取,使立体的造型平面化,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泥塑造型纹样,如提取凤翔“挂面虎”泥塑中描绘眼睛的太阳纹、装饰眉毛的双鱼纹、装饰躯干的牡丹纹,巧妙地运用到现代设计空间。又如提取泥泥狗“独角兽”泥塑中的叶纹、菱纹、女阴图等花纹装饰图案,以其组合变形图形本身含义,巧妙合理的布局,使设计在保持民族性特征的同时,有着较强的形式美感。通过画面设计,使之产生直接、对比的欣赏美感。把现代设计当作过去与现代空间角色传递的中介形式,直接把泥塑造型与纹样应用到宣传海报上,直接应用能勾起人们回忆过去的情思。如恒源祥集团彩羊系列品牌商标设计,设计者直接提取泥塑艺人胡新民制作的泥塑羊为原样造型,运用绘图软件把立体图形平面化处理,把原始造型的色彩直接运用到品牌商标中,有效传递着吉祥富贵、幸福如意的品牌理念。

(二)组合衍生品造型设计

衍生品设计是当今的时尚宠儿,衍生品的出现使得工艺品成为消费品。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泥塑失去原始性的功能,在保持原始功能效应的同时,设计具有现代风格的泥塑衍生品是有必要的,为适合现代市场环境,通过重组、拼贴、变形将立体的泥塑造型平面化,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原有特征,创造出变形夸张的卡通泥塑造型,有益于年轻人接受泥塑文化。如制作泥塑卡通形象挂件、卡通泥塑鼠标垫、手机外壳、泥塑形象的便签夹等,泥塑卡通衍生品设计把庄重威严、神秘的泥塑形象拟人化,在欣赏卡通外形色彩的同时,让消费者感知泥塑文化的吸引力。

(三)泥塑动画角色设计

新的视听生活方式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乡村社会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原本习以为常的泥塑,如今却变成方枘圆凿。动画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备受年轻人的追捧,例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其形象设计蕴藏着传统中国元素,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代表着五行唯物论,五个福娃的原型和头饰都有中国传统形态寓意。两地泥塑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提取泥塑美好寓义的造型运用到吉祥物设计中。如凤翔泥塑中有辟邪纳福寓义的“五毒蟾蜍”挂片,泥泥狗中古拙奇特的“人头狗”等。典型泥塑造型通过卡通Q化的造型手法,以“人头狗”造型的泥塑为例,在保持泥塑造型头大四肢短小的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把“人头狗”泥塑原始的面部表情进行拟人化设计,给泥塑穿上现代流行的衣饰。卡通的造型容易被大家接纳与认同,也吸引大家关注到传统的民间泥塑艺术形式。

四、结语

泥塑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凤翔泥塑 保护 设计

凤翔泥塑是陕西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众多泥塑形态中,它以质朴、醇厚的艺术表现力,在漫长历史的长河演变过程中经历沧桑。凤翔泥塑发源于凤翔县纸坊镇六营村,相传明朝初年,明军在凤翔一带实行“兵屯”,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中,大部分来自江西,兵士有制作陶器的手艺,空闲时捏制各种形态的泥人,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大部分人没有离开凤翔,并把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作为谋生的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强的板板土为原料,捏制各类形态泥人,用于市场销售。当地人们购买泥塑,用以来消除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恐惧和迷茫的精神状态。想通过借助泥塑的具有神力的形象,帮助驱赶妖魔、消灾灭害、保佑平安。

一、凤翔泥塑艺术特征

凤翔泥塑夸张的艺术造型与纹样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有着灿烂的泥塑文化,凤翔泥塑与河南泥泥狗、惠山泥人在色彩、造型纹饰上有较大的区别,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力和朴素的感,保持着浓厚的农民艺术特色,凤翔泥塑色彩在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颜色搭配。在给泥塑添加颜色过程中艺人们都是直接使用原色上色,对颜色不进行调和,并在上色的创作过程中总结出多种创作经验,如“颜色搭配要均匀,同一颜色不能挨着用”,“红配绿,人人爱”等。人们视觉心理的色彩认识,遵循传统色彩比附意义,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和视觉审美效果。在造型纹饰上,凤翔泥塑的造型主要分以动物为主的泥玩具、挂片、立人三类。通过塑造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历史人物来表达艺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膜拜,造型采用概括、夸张、变形的创作途径,运用适形手法,把纹饰设计配合造型进行创作,在立体的泥模上用平面几何装饰纹进行烘托。而在造型设计时遵循如“美人无项,表现威武;佳人无肩,表现秀柳;动物的眉要皱,眼珠大,人见了又喜又怕”的创作口诀。色彩的朴实艳丽、造型的奇特灵动、纹饰的传统典型体现着民间艺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真心向往。

二、凤翔泥塑现有资源的整合

凤翔泥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工艺品,极富趣味的造型形象,深得民众的喜爱,虽然说民间艺人胡深和胡新明创作的泥塑羊和泥塑马作品被国家邮政局分别认定为生肖邮票的主图案,可以说“凤翔彩塑”在当年名扬四方、无人不知。

(一)国家政策资源。

党的十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保护复兴计划,非常重视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市县级文化单位建立民俗博物馆,鼓励民间艺人从事艺术创作,开展各式各样的民间艺人传承培训班,举办文化艺术活动节,文化艺术展销会等,组织开展各领域范围内文化旅游,积极的吸引企业、个人投资泥塑文化产业,还通过直接融资,新办各类工艺作坊,政府给予优先扶持文化产业建设,例如:建立民俗产业开发区、民俗文化产业园、产业示范村,给从事经营民俗文化产业的个人及家庭给予适当补贴。在省文化博览会上提供廉价的摊位给民间艺人,让民间艺人销售艺术品,通过鼓励经营的方式,给传承技艺的生产者给予小额贷款利息待遇,使得泥塑产业蓬勃健康发展。

(二)民间地域资源。

通过多年的产业发展凤翔泥塑产业模式虽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以前单个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变为现在的以村为依托的家庭式作坊,成立了合作社,但这还远远不够,应当引导民间艺人成立民间协会组织,如成立凤翔泥塑工艺协会,凤翔泥塑产业联合协会,组织各类技术交流、生产技艺大赛,做到统一管理、协调发展,形成以凤翔泥塑产业发展为主的龙头创作生产基地,通过工艺协会进行优秀泥塑艺术品展览,通过协会群体的交流来促进泥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泥塑本身资源。

凤翔泥塑表现了浓厚的关中传统文化特色,它有着敦厚、朴实的造型特点,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征与现代艺术创作工艺手法有相似之处,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夸张与变形等形式美法则在其泥塑造型中都有详尽体现,寓意性象征造型与艺术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向性思维引导其造型图式和创作技法,其色彩简明而精炼,强烈的对比色运用,符合色彩学理论。而内部纹饰如金钱纹、散头纹、回旋纹都有着点、线、面的合理布局,纹样清晰的表达着深层的情感寓意,纹样在通过图形处理设计出来作品,能引导激发观者清晰、准确的想象。

三、凤翔泥塑形态的保护途径

(一)开发产业集群,树立品牌

凤翔泥塑文化要被现代人接纳,只有通过建立自有的品牌,创造完善的品牌形象,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目前以胡深、胡新明为创作主体的艺人,他们大多数以通过口述照片资料的经历来介绍泥塑,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推销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品牌形象的建立是艰苦卓绝的过程,应该成立凤翔泥塑文化开发公司,通过申请注册商标和品牌形象,进行市场化的运营。通过商标来让人记住泥塑民间艺术形式,商标的建立能提升泥塑的经济价值。同样,应当对泥塑产品包装进行重视,产品包装的设计不仅是保证产品在运输、交易、储存方面起到保护作用,还对塑造商品个性和附加效应值起到助推力,有效的增强市场认知度。目前现状表明,凤翔泥塑包装有其相同性特征,包装形式单一,把包装盒只分为普通类和绸缎类,根据顾客购买力需求,搭配相应档次的包装,应对于包装的分类也必须做到不同艺术收藏价值的泥塑,进行不同种类的包装设计,这样能促进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增强泥塑的市场竞争力。

(二)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文化特色产品

如今传统的买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品质文化方面的需求,在提取传统原素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作,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从外表到功能,从价位到实用,都应做到有凤翔泥塑特色的现代设计产品。凤翔泥塑给人以张扬、豪放、原始的形态,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玩具,早在明朝时,就盛行民间,通过夸张、概括、变形的表现手法,通过以自身审美情趣提取经典造型,细心的捕捉自然环境中规律性的物象,通过民间艺术的艺术化处理,使其泥塑造型富有了志趣、明朗。人们购买泥塑用来室内摆设装饰,并把凤翔泥塑当成“吉祥物”送给亲朋好友,更多的是表达消除病痛、吉祥如意等愿望。但在日益品牌化、高消费的生活环境中,凤翔泥塑原始的石膏形象体不能满足年轻群体的需要,因而要在适应需求的情况下,对凤翔泥塑的材质与形象进行改进,对凤翔泥塑色彩、纹饰进行转换。设计创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精神层面思维活动。借用传统图形的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设计师充分的将中国传统图形与西方的图饰融合在一起。合理注意拼接色彩与造型关系。并利用新型材料借助新技术,设计系列现代凤翔泥塑玩具,通过设计布偶玩具、搪胶玩具等。

通过模拟原态直接应用的设计方法,利用凤翔泥塑特有地域民俗元素进行抽取,使立体的造型平面化,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泥塑造型纹样,通过直接把描绘眼睛的太阳纹、创作眉毛的双鱼纹、装饰躯干人牡丹纹,运用于现代设计空间。通过合理的布局,使之产生直接、对比的欣赏美感。把现代设计当作过去式与现代空间角色传递的中介形式,并通过艺术创作,直接的应用纹样能勾起人们回忆过去的情思,如靳埭强创作的《亚洲艺术节》系列招贴设计,在作品《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海报中,通过直接运用四种国家舞台效果的脸谱作为主要图形,把不同国家民族特色眼睛、鼻子、嘴巴的五官拼贴成新的人物脸部,这种直接应用图形的创作手法使画面表达出艺术节文化融合的遵旨,并使人们对各国特色文化产生无限的思考,并传递着无穷无尽的文化内涵。而优秀的范例指引我们对凤翔泥塑的颜色与纹样进行二次创作,使得设计造型符合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创作出具有凤翔泥塑特色并适应于家居生活装饰品,例如:泥塑风格的布艺拼贴装饰画、布艺麻布抱枕,即时尚又体现家居品位格调,又能提高消费目标群体的审美目的,同时也有效的推广凤翔泥塑文化。

(三)利用数码影像技术

制作泥塑趣味动画短片。“数字动画”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革命,制作泥塑题材的动画短片,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以培养年轻人对凤翔泥塑的欣赏意识,为凤翔泥塑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以动画短片进行宣传,动画片的影响远远超出实际的社会效应,成功的案例有不少,如: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猫和老鼠》动画片,可以说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界”的传奇史话,动画片以猫和老鼠为角色,以闹剧为特色,采用恶作剧的表现形式,营造出一幕幕可笑滑稽的生动的画面,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审美需求。有着很强的美式动画特色,动画片刻画的精巧细腻,从而使得它多年经久不衰,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品牌,动画片的热播带来了玩具、头像、漫画等相关的附属产业兴盛蓬勃,市场反响率空前高涨。凤翔泥塑可以借鉴这成功案例,利用动画短片新媒介,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使大家关注到凤翔泥塑这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四、结语

凤翔泥塑中所蕴藏的装饰艺术特色值得发掘,使得设计元素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利用现代的设计构成形式将泥塑元素变形重组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来符合现代设计的新奇、简洁、夸张要求。在现代设计中吸收陕西凤翔泥塑的优秀造型语言,使得设计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让色彩斑斓的颜色、有着神秘特色的纹饰造型被更多世人了解、接受,让凤翔泥塑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杨萍.凤翔泥塑当代变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袁剑侠.以淮阳“泥泥狗”为例谈设计文化创新[J].中国美术馆,2010(12):102–105

[4]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泥塑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 凤翔泥塑;产品开发;品牌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然而其审美和实用功能正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成了如今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途径是其走出目前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

一、凤翔彩绘泥塑及其艺术特征

1、凤翔彩绘泥塑的基本种类

凤翔泥塑的花色品种多达170多个,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 其按照不同的类别可分为:泥玩具(主要是动物造型,多为十二生肖)、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等。

2、凤翔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

凤翔彩绘泥塑多以植物的花、叶、茎、蔓等作为装饰图案,以红与绿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是农业文化的产物。在造型上,虽然不刻意追求写实效果,但又不粗略,它夸张又有度,简洁又不粗糙,给人一种和谐、明快、艳丽大方的审美享受。在色彩上,其主要以黑白两色勾勒图案,以红、绿、黄为主色,并搭配少量其它颜色进行装饰,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感极强。凤翔泥塑既不失粗犷不羁的阳刚之美,又不是精巧细致的柔和之美,在图案应用上它细腻而有法度,在色彩上它含蓄而不失大胆,其强烈的造型和色彩对比,给人留下强烈视觉印象。

二、产品开发

1、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作为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凤翔泥塑的形式及内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工业文化的内容,因而其渐渐被边缘化。因此,凤翔彩绘泥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能够反映当下社会审美习惯的产品,并通过商业途径获取利润,进而对其艺术载体的物质存在进行反哺,并使其得以存在和发展。

2、产品开发的方式

如果不对其产品进行推陈出新,其制作工艺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供人们怀念,使其不能有效的与时下社会进行互动,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因此,应当尝试从材质、色料的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图案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更新,使其具有时代感。比如用玻璃钢代替泥土;用丙烯颜料代替植物和矿物质颜料;图案和色彩的应用融入工业化的设计元素;用巨型的城市雕塑形式替代传统的“耍活”的功用等,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任何艺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其结果只有消亡。

三、品牌的推广

存在于商业社会的民间艺术如果不具备商业竞争意识,是很难存在和延续的。因此,作为商品的凤翔彩绘泥塑,其品牌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标志设计

标志是商品识别的重要因素,凤翔泥塑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具有时代感的标志,设计以及申请凤翔泥塑专门的标志亟待进行。标志的设计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而应该在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上与凤翔乃至关中文化的内在上基本统一。凤翔泥塑以六营村最为著名,所以在设计标志时以“六营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也可以把其传统纹样、色彩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元素,这样可以争强其作为商品的识别性。

2、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的主要图案在表现方法上可以采用照片写实、手绘插图、电脑处理等手法进行,图案的色彩可以吸收彩绘泥塑的基本元素,比如由花、叶等组成的图案,色彩可以用“大红大绿”等。图案的寓意最好能表现出一定地域,民俗、人文特征。次要图案可以采用诸如“喜鹊”、“蝙蝠”、“石榴”等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元素,以此来体现其传统文化的性质。另外,也可以采用青铜器装饰纹样、画像石、瓦当纹等。另外,包装上除了商品的标志外,还应当注明一些行业认证或是流通符号,比方说绿色环保标识、回收再生标识、防震防水防压等流通标识,以增加包装的规整性。

现在六营村的很多艺人都在提倡创新,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创新的泥塑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继承,这些创新都是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凤翔泥塑风格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所以在我们的包装上,也应借鉴这一点,不管我们怎样打散重构还是进行传统风格的创新应用,都不能脱离凤翔泥塑的原本艺术风格,而应该在审美精神层面以及凤翔甚至陕西的文化内涵上保持内在的基本统一。

3、品牌推广的途径

凤翔彩绘泥塑的品牌推广应当将传统的平面媒体和多媒体、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首先设计精美的海报、招贴并利用报刊、广告牌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利用电视等多媒体等途径对其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宣传;再次,利用时下已经广泛普及的电脑网络进行宣传。通过这些宣传途径,让人们首先对凤翔彩绘泥塑在感官上有个感性的认识,并逐渐对其文化价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进而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四、结语

要想使凤翔泥塑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我们有必要对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品牌形象。对于凤翔泥塑的视觉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具备凤翔审美特色的因素,满足凤翔泥塑多方面的功能需求,符合当前包装的绿色环保要求。我们可以针对凤翔泥塑特有的传统文化,赋予其一定的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多些对凤翔泥塑的接受与了解,增加他们对凤翔泥塑的深刻印象,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性的传播。只有具备良好的功能,凤翔泥塑包装才能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才能被众多消费者接受,才能成为凤翔泥塑发展的积极因素。

总之,要想使凤翔泥塑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得到新的发展,就应当利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新的有益的补充,并通过品牌战略对其进行商业推广,用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为其艺术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得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得到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彩绘泥塑的传统形式元素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应当保留,否则就不是对凤翔彩绘泥塑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雅楠,凤翔泥塑色彩应用特征与审美内涵的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9.

[3] 许欣,凤翔泥塑中的符号语义传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5.

[4] 仇文君(导师:武小明;邓心泉),凤翔泥塑工艺品的整体包装设计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6.1.

泥塑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泥塑;紫砂泥塑;民间美术;工艺美术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57-01

一、紫砂泥塑的制作方法

泥塑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二种:一种采用我国传统泥塑制作方法,另一种是近代从西欧传入的雕塑的制作方法。西欧雕塑的制作方法是:先要有一个雕塑铁架子,架子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的比例大小,而决定内部骨架的形状;架子做好后,根据预先做好的泥巴构图进行放大塑造。圆雕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四面八方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第一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我国传统的紫砂泥塑制作方法则不同,泥塑雕塑在我国的寺庙里,那些金碧辉煌的神佛塑像,打碎看的话,其实是一堆棉麻、土砂、稻草木材、泥团、谷糠、铁钉等。

二、紫砂泥塑的部分造型特点

(一)均衡对称相应式

均衡对称相应式构图由两个或几个体积相当或相同对应的体块构成雕塑的主体,这些个体块或相等相同、或有差异的相互呼应,它们占据的空间和它们之间的负空间共同构成一个微妙的空间关系,这样的构图方式适合表现两个以上等同或有共性的主题。

(二)不规则形式

不规则形式构图是指点、线、体块等三维元素以不规则的形态在一定的空间中放置与排列。虽表面上不规则,但实际上还是可以遵循内在的美学规律。不规则形式构图还包括曲线式构图,它是以曲线为雕塑构图中的主韵律线的构图方式,或辅以其他线条构成雕塑主体,或纯粹以曲线构成雕塑的主体。

(三)几何型构图式

几何型构图是雕塑构图的基本构图,包括了圆型构图、方形构图、三角构图、梯形构图等多种基本的几何体式构图。

三、紫砂泥塑创作之圆雕技法的训练方法

(一)构思方法

雕塑艺术的构思和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中,两者共生共存、共同完成给予观者视觉感受这一表达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泥塑构思受艺术表现力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构思这种思维的运动在艺术家的脑海中从未停止过运动,而是更为集中、更加深入具体,表现的过程则是对构思完整性的一种检验。

(二)象征性表现方法和直线表达形式

所谓象征性表现方法,就是艺术家对生活和经历进行高度的提炼和凝聚,在泥塑创作中以隐喻的手法塑造一些视觉形象以传达给人们一些隐秘的思想观念,或取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部分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作为创作的主体集中表现。因此可以说,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在泥塑创作构思上开拓了新的途径,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差异,每个人对这些“语言形象”的理解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可以从中挖掘到更深刻的心灵沟通。

四、圆雕技法在立体造型中的应用

(一)头像雕塑

无论是头像、胸像、躯干,一般都先从临摹石膏入手,然后再到真人。因为石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静止的,便于观察比较,又是单色的,避免了视觉错觉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被雕塑家归纳概括处理过的,形体相对简洁而明确,利于学习。这也是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

(二)圆雕技法的具体应用

圆雕技法的雕塑是立体的,因此三维空间不仅具有长、宽关系,还有一个深度关系。所以扎架子有正面和侧面观察位置。正面可以观察到左右、上下的关系及长宽关系。侧面可以观察到前后的关系和上下关系及深度关系。如果架子是金属的,首先应找一根长度与芯棒差不多的木棒,用铁丝缠牢,这样其它木块才能牢固,同时也便于泥的附着。现就以头像举例:可以看到头像架上的两根木条扎成水平的“十”字型,一根横

向,一根纵向,使雕塑架的内部结构更好。

五、结语

紫砂泥塑的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远涉重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虽然泥塑并非以科技含量而论,但它确实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点。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零距离”。

泥塑艺术论文篇5

引言

对于传统陶瓷艺术,一部分现代陶艺家并不是机械地继承,而是去挖掘生产陶瓷的文化记忆陶瓷重建,以及充满时代和艺术作品的感觉。在现代陶瓷体的视觉强化阵容,另一部分投入更多的思考,进行干预,目前有关陶瓷文化理念和情感的工作在形成更深入创建你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化艺术语言传达的美感和思想。

本文试图从泥性的角度,试图谈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研究人员在建立现代陶瓷的创作和泥性的控制,在实践中,探索最合适的,最直接的,在某些语言中最具影响力和泥塑作品,并展示我们的新想法和更富有创造性的性质。这是本文的初衷。

建立现代陶瓷意识

中国现代陶艺时间虽短,却发展迅速,已明显区别于传统陶艺。它的魅力来自泥性的不同美感和它的手语痕迹;来自泥土、釉色、烧成之美;来自于作陶过程中的期待和惊喜;更来自泥、釉、火与个性情怀浑然天成般的融合。陶艺家在进行陶艺创作时,在采用盘筑、粘接、堆砌、挤压、叠加、切割乃至爆破等各种对泥性本身进行探讨的手法时,都对陶艺家所要表达的审美意象的实现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不同粘土的粗细、湿燥、手感、可塑性、肌理、色彩都各有不同,所影射的表情也各个相异。在现代陶艺创作中,陶艺家的思想个性情坏论现代陶艺创作中对泥性的驾驭能否得到实现,和对泥性的谙熟和驾驭息息相关。

中国在90年代中期,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纯艺术”的陶瓷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创新和深化意识的过程。传统与现代,注重理念和技术,与美国没有提出异议的回答“应该是什么现代陶瓷”,现代陶艺创作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支持的概念。

建立现代陶瓷艺术的泥解释

什么是“泥”?最常见的是概念是“水和土的融合”。从“地球”的定义,以及水,柔软的可塑性,而且还因为混合土显示“流”,“乱”和“呼吸”等感官的方式。从历史上看,地球是最亲密的朋友。

和传统陶工比起来,现代陶艺家从全新的认识角度来再度认识粘土,并意识到把握泥性是现代陶艺创作的基石。陶艺创作必须借助泥料,来实现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个性和审美价值,因此,陶艺家非常重视泥性,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勃土的自然特质。

在现代陶艺创作对泥的控制

众所周知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配料、制坯成型,施釉,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在窑炉中的厉炼使泥在火焰的炼狱中再生而凝固;含蓄而张扬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符号肌理;强烈的形式意味和激活力的表现.将其进行充分挖掘,摆脱室内陈设的架土形式,在现代艺术的大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定位。

1.创意理念的形成和确立

泥浆控制的成功,不仅在泥地或污垢,或泥浆干湿度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建立创意。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反映了什么样的性格,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和同情的,这一系列的创作考虑的问题之前,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短期的困难和内部处理。

工业的发达,机械化生产风行,泥的本真的味道缺失了,我们得到的是几乎雷同的标准的产品,不带任何的情绪和体温。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人们处在精神焦虑和空虚的状态,现代陶艺提出回归泥土,回归陶瓷本原的号召,要求陶艺家们参与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其实是对泥性的重新审读和强调。

技术给陶艺家提供了更多可借鉴可创新的对象和方法,刺激陶艺家创造新的语言形式。在陶艺创作中究竟采用何种成型方法,这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如使用的泥料、构思的造型,欲表现的效果,个人的喜好等等。各个国家,各个地方的泥料都不太一样,有的泥料适合手捏成型,有的适合拉坯,有的泥料适合翻模,有的泥料适合泥条盘筑或泥片成型。

2.保持湿度

无论什么样的成型方法,泥干湿度把握好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论是哪一个成功的陶艺家,都必定是对泥的干湿度把握得非常准确。陶瓷烧制过程中存在以确定传统或现代陶瓷艺术是否必须是中空结构。

结论

爱迪生曾说 :“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科学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的。 随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介入,中国现代陶艺呈现了新的气象,中国陶艺家积极参与国际性陶艺交流,展示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新面貌。从偶然发生,到必然掌握,要有机缘,更要有锲而不舍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泥塑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统艺术;泥塑

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01-02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根,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然而,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原传统艺术也逐步衰退,许多重要的传统手工艺被冷落甚至被破坏,发展步履维艰。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处于生存困境中河南民艺的重振指引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强调“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探索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河南民间艺术又好又快发展途径,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不仅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感,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振兴的历史责任感。

本文以河南地区的传统泥塑浚县“泥咕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存现状、现代环境中角色的转变分析,找到阻碍其发展的自身因素,并总结它在现时代背景下重振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寻找其发展及传承之路。

一、在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生存现状

河南传统泥塑以其质朴亲切的造型、艳丽强烈的色彩和较强的娱乐性,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手中神奇的玩具,更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以及一个时代的深深记忆。可是,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消费需求和设计风格也都逐渐多样化,传统泥塑也丧失了它的生存土壤。

1.样式保守,需求减少

河南传统泥塑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由于长期以来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缺乏,很好地保存了其造型的区域性和特色。但这同样也大大制约了自身发展,使其程式化明显如故。加之多为手工制作,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耗时长、生产数量有限,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的需要。在现代环境下的实用功能大大减弱,只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于是传统泥塑成为人们把玩、鉴赏、陈列的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

2.传统信仰精神流失

在河南传统泥塑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民间信仰的精神力量正是民间艺人创造的原始动力,民间艺人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的需求。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传统信仰精神的流失也是河南传统泥塑走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3.市场混乱,无序竞争

笔者在对浚县泥塑的调查中发现,浚县泥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没有统一的包装,没有作坊名称,仅仅在每个造型的背面做了一个印章的标记。如果我们将传统泥塑重新纳入市场经济,它就很难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无序的竞争导致了市场的混乱。

4.现代玩具的对传统泥塑的冲击

作为传统玩具的河南传统泥塑只有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下其原始性才能很好地传承。然而,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转型让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逐渐失去它的原始性,最初的实用功利性越来越被弱化。泥塑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是带有吉祥寓意的现代古玩具。

而现代玩具以其漂亮的造型、自由的艺术风格、灵活的操作性、较强的互动性等满足了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趣味世界。在现代玩具的强大攻势下,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生活中淡化,甚至它们的身份和内涵正在逐渐转变。

在现代环境中,河南传统泥塑因材料工艺的落后、题材的单一、参与性较弱、品牌意识薄弱等在与现代玩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河南传统泥塑作为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亲切感,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在功利主义的盛行的当代,传统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定能慰藉现代人精神的浮躁。

二、现代环境下河南传统泥塑的创新优势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知,现代环境中的河南传统泥塑,并不仅仅是传统农耕文化所遗存下来的“ 古俗 ”,而是一种具有交流情感、容纳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并因之常在常新的文化形式和物化载体。当今全球化、都市化的超速发展,使得传统工艺轻易地被挤到了社会的边缘。河南传统泥塑也无可选择地置身于传统与当代、乡土与都市相杂糅的当代环境中。所以,它必须经过自身的蜕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危机也是生机,创新的意义将不再局限于为一时一地提供某种经济资源,也不仅仅是延续一方水土的文化传统,而将久远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撑。”

1.巨大的创造性

河南传统泥塑有着极强的创造性。以浚县泥咕咕为例,民间艺术家能够围绕着“祈福纳祥”这个主题捏制出几百种造型,有飞禽类、动物类、人物类等等。还有各种祥瑞怪兽,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单是“泥猴张”手下捏制的猴子造型就上百种,更有猴头山、花果山、白猴献寿、千猴塔等大型作品。各具情态,奇妙无穷,粗泥却显露出雅美。

2.强大的人文性

河南传统泥塑的创作题材大多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神话故事,看似一个简单的泥塑,里边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这些正是只追求技术精湛、材料新颖的现代玩具所缺乏的。河南传统泥塑的故事性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生动和饱满。

3.民俗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万物有灵”的观念是人们对河南传统泥塑信仰的基础,河南传统泥塑的题材大多来自对日常生产生活的描绘。先民曾经用“兴土龙、立土人”的方式求雨,河南传统泥塑中更有“泥猴赶鹅”生动表现;另外一部分源自神话故事,有西游记、关公、武松打虎等。可见,河南传统泥塑题材大都与民俗活动密切关联,是民俗的直接体现。

河南传统泥塑又因其造型的意象化、色彩的象征性、图案的装饰性,成为最纯粹、最直接、最原始、最能反映民族个性、最贴近民俗生活的艺术形式。河南传统泥塑是民俗性和艺术性相互结合的产物。

4.顺应受众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

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机械化,内心越来越疲惫。现代化促成了人文精神的“世俗化”,也造成了人们的伦理困惑和理想失落,使人更为依恋传统生活秩序,总是渴望返璞归真,找回生活的乐趣,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而河南传统泥塑不论是艺术特色还是制作过程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朴素自然的亲和感,流露出坦诚和真实情感,这正是现代社会压力下人们寻找的东西,更是人们对质朴和稚拙的怀念,带给人们纯真的感悟和生命的欢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保守的传统式样、过强的区域性、单一的形式,以及现代环境下高科技玩具的冲击,无一不制约着河南传统泥塑的发展。要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河南传统艺术,改变其生存观念,除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其进行创新性设计之外,市场的运作也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要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对传统泥塑的发展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更要把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发展规划到地区总体营造中来,而中原经济区建设正是重振民艺的一个好契机。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民间彩塑[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2] 马金章,朱中月.浚县泥咕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 寻胜兰.源与流[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4] 高颖.我国传统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之路[J].新美术,2010,(1).

[5] 张士闪.当代民间工艺的环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1).

[6] 任新凤.中国民间玩具的基本概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

[7]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寸松.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9] 倪宝诚.另类童话——玩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10] 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M].北京:北京艺术出版社,1997.

泥塑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泥塑;学生;空间

泥土对于农村来说,是再平常、普通不过的了,山下、路边、田里、屋前屋后处处都是。如此丰富的地方资源用于泥塑教学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可“化腐朽为神奇”。为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地方资源,根据我校的实际条件,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泥塑活动课。通过泥塑,提高学生在立体感、兴趣等方面的能力。

1.了解泥塑,提高认识

泥塑是人们创造性地通过对黏土进行造型、装饰,创造出各种生动的物体形象。泥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经历几千年演变和发展,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及丰富的内涵。首先,泥塑是作为时代文明中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它反映人们的创造意识、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其次,泥塑在劳技教学中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的一种造型基础。泥塑的形态和表现方法的实施过程是多变的、开放的,因而也是对丰富色彩和生动造型的基础训练;其三,泥塑亦教亦乐陶冶情操。故而,在小学阶段应加强泥塑课的教学。

2.取材选题,设定目标

根据我校优越的泥塑制作自然条件,本着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人文艺术素养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能够培养能力的题材。教师在循序渐进地讲授一些基本技法后,要多从创新方面引导学生,鼓励其自由创造;还可选取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泥塑玩具和中国优秀陶瓷艺术品,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审美教育,陶冶其情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对小学各个阶段制定以下泥塑制作目标:低年级:游戏泥土,感受泥性。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搓团、压等若干种创作手法,尝试制作简单的器皿、蔬菜和动物。中年级:初步学习制作成型泥塑的方法。初步掌握泥片粘接及与盘条共同进行造型的方法,在创作中了解刻制、牙印、粘接等制作方法,并初步学会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高年级:练习制作成型的泥塑作品,感受陶文化,综合运用各种技法,尝试制作较大体积的作品,尝试用各种特殊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并给牢固成型的作品进行上色,在教学中选择优秀的陶艺作品进行欣赏。

3.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3.1拟人法

将动物形象或器物形象予以人格化,赋予这些形象新的生命或一种新的含义,即拟人法。儿童在创造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泥塑中,可以创造出许多独具创意的作品。

3.2形态重叠法

将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相叠构筑成新的形态。其形态重叠可以是同质与异质、夸张与对比重叠,也可以是整体和整体、整体与局部相叠。如儿童将几个泥瓶罐扭曲变形后重叠在一起,或将数个形象各异的形态颇具匠心地进行重叠,即可构建一个造型极具变化的艺术形象。

3.3夸张变形法

将视觉因素有意地加以改变,拉长或压扁,抽象表现或夸张突出某一局部,引导儿童通过强调物象的某一特征现出特殊效果,创造新颖的形象。

3.4述事式法

泥塑课中述事式的构思必须建立在某一情节中,而整体结构需要与不同形态组合而成,即在泥塑中讲述某个人或某件事。这些形态又有主次之分,它们的空间位置可以根据情节需要组织于现实或超现实的空间中,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如四年级的泥塑课《泥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

4.泥塑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4.1促进学生培养立体感

泥工所用的材料,不论是粘土还是面泥,它的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结构的立体材料,无论孩子如何改变它的模样,它最后也总是以一个立体的形象出现,改变不了其本身的三维结构。如:一个儿童用面泥按实物塑造一张四条腿的桌子,他很容易就能将四条腿完整地塑造出来,而让他用笔在纸上画桌子时,不是桌子少两条腿,就是有两条腿长到桌面上去了,他是很难将桌子的四条腿用笔在纸上准确表现出来的。可见正是由于泥塑的这种三维立体结构,促进了儿童立体感的发展。我们可以让孩子多进行泥塑,从中体验深度感和体积感。

4.2增加孩子的兴趣爱好

和平面造型相比,泥塑更需要身体力行,更富有动作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了孩子的好动性。在泥塑中我们还常常运用一些工具和辅助材料。如:串糖葫芦要的竹签,火柴棍可用于小刺猬背上的刺,苹果柄上可插上树叶……等等。这些变化多端、富有趣味性的泥塑过程,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泥塑产生巨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会自发地摆弄、研究,不知不觉中立体感就已经逐渐发展丰富起来了。

4.3孩子可以轻松构造立体造型

泥塑最主要的专业技巧有搓、团、压、切,技能技巧相对要简单。在简单的技能技巧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塑造各种造型的物件、物品,在轻松操作中增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体会动手制作的快乐。

5.结论

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各种造型的泥塑,是可以促进学生的立体感发展的。一团团黏土在儿童的手中变幻着,游戏也是创造,是使儿童动脑动手并展示其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泥土游戏,可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随意发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创意,将天真烂漫、粗犷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通过独具个性的空间思维,用泥土这种媒介,让其记录对生活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宣泄;通过自由创作,体验创作的快乐,促进孩子创造力的提高。泥塑课的开展可谓是好处多多、一举多得,也符合乡村学校的特点,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经过系统的教学,可让孩子们在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深刻感受泥土中散发出浓浓的“美”的芳香。

参考文献

[1]罗瑾.多媒体在泥塑教学中的运用[J].文艺争鸣.2011(02)

[2]田喜.关于泥塑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02)

泥塑艺术论文篇8

本文是立于女性阐释视角,读解赵坤陶艺。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带着心诚和虔敬,是赵坤陶艺创作的别具特色。故此,她创造出许多不无稚拙、象与非象的动物性灵,趋得素心不涉语之境界。本文探幽索隐,旨在揭示赵坤陶艺的独有千秋。

关键词

女 人瓷 土颜色釉灵 魂

从第一次接触赵坤陶艺,就直觉泥土的成型与女人的生命形态不可分割。与我,那土,这灵,皆与女性灵魂缠绵悱恻、难舍难分。曾有将赵坤的创作状态喻为“醉泥”,一种痴迷入境的状态。那是需要激情、心动,还要有酣醇蕴于其中的合一。酣酒与醉酒,还有不同,前者蕴藉着执着与崇尚;后者却夹杂着些许发泄,故此,我认为,作为艺术家赵坤与泥的缠绵,那“醉泥”的状态,更多是属于“酣酒”之崇尚,是女人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带着心诚和虔敬。而这才是赵坤别具的特色。纵观对赵坤不少的评价,无论文字的还是口头的,似乎都离不开她的导师——名人xxx。于市场,是标签,贴上名人光环而徒增价码。想必无论是捧场还是心仪恳切者,将一个晚辈与著名前辈相系,多为善意再加上一点儿市场影响而已。但我却认为,这善意在某种程度上恰削弱了赵坤作为创作主体的独特性。本来赵坤作品的题材、体裁,领域面并不广,她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动物,特别是生肖的塑造中,这局限,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创作很容易被前辈的阴影覆没。(当然,从手把手的师徒学艺来说,讲究私家真传,还有秘笈,赵坤在其师门,本着自己的悟性,还有与师合作多年的机会,较同门师兄,更近于师之手法亦是自然。)尽管从作品的具象细节来看,赵坤一直在力求变异,比如鸡、或猴的制作,通过变形和灵动,不无艰难地发挥着自己。但由于题材的具象规范,难能获得醒目的超越;特别是被放于大众文化的工艺场域中,这独自个体的突破,真如泥牛下水,细涓入海,只有自家知。但是我要说的,是否仅仅只是因为她的创作题材,比如不像她的师兄吕品昌般有更多的机会拓展,甚至有他种体裁操作空间;抑或是吕品昌的地位,较其师,也决定了名师仅仅只能作为吕品昌的一个履历过程而已。而在赵坤,似乎这“师”就是她难走出的阴影,不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因为她是女人,社会给予女性石破天惊的才华和独有千秋的成就之宽容和接纳,太虚弱太吝啬、还太世俗太低级!甚至当下,有的恶俗到对女人的努力,不管怎样一概盲视贬斥的地步。故此,我对赵坤陶艺的读解,恰恰得天独厚于她是女人!在我看来,周国桢大师在创作中不管如何具有刚柔兼备,但他总归难成女人切身之体验,也就不可能在表达女性生命形态中他能盖过弟子。(写此文时,得较多机会于赵坤工作室深谈。一如她坦承,在合作期间,相互的影响,作品的相近是当然的;但从自己独当一面,独立工作室多年,个性创作追求到今天,可以自信地说,对前辈“影响的焦虑”已经很少,几乎荡无。)布鲁姆曾经指出创作的渊源脉络,晚辈的创作理念、风格、甚至作品形式和语言,都深深浸染着过往从前的历史印迹,以至于总有“影响的焦虑”。但是,本文,意在立于女性阐释视角,探幽索隐,旨在揭示赵坤陶艺的独有千秋。

沧桑化肌理

为求肌理丰富,赵坤的《草原》,给予其母羊及数个小羊肤色的铁质肌理效果,她说是掺和铁的磨削,拍打而成。这工艺传承,我们亦可追寻到秦汉时期无论是建筑的瓦饰还是陶器制作。但我更有兴趣的是,赵坤以如此掺和之法,创造了一份古铜之厚重与草原之羊,这艺术语言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情绪潜伏其中?习惯中,草原之羊洁白如雪,一身斑驳的母羊,真是化沧桑为大地哺育,于是“羊”就多了一份雍容与坚实,好似草原不在脚下绵延,而是起伏于生命。要是铁质掺和进柔软陶泥,一如坚强渗透进女性生命,于是天地万物无论如何翻天覆地,世事不管怎样荒诞变迁,生命都可以超然泰然,女体从容、仪态万方;且只酿造乳汁和牧歌,而不再有泪水和哀泣,那艺术就真的不再只是追求,而是给力了。

女体对于艺术一如泉源,无论诗画雕塑。维克多?雨果曾这样赞美:“女人的肌肉,理想的泥土,奇迹呀,崇高的精神渗入那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天神塑造的泥土中......”诗人将情爱喻于“火焰”,与女体的圣洁缠绵,一如亲吻大地。于是“紧抱着的美就是上帝”的诗意,在罗丹口述中,已转换为雕塑家形塑的灵感,所以他称“艺术是一种宗教”。赵坤陶艺并不注重雕塑营造的肌肉及经脉的手捏把握,反倒是材质的掺和配置,及“醉泥”的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女体的流动。比如《狐》,是用瓷泥混合紫砂泥而成。高岭土的瓷泥及高白釉的流淌,向来被艺术语言喻为晶莹娇柔。《狐》作并未追寻这样简单妩媚,而是有意掺和进紫砂的细腻,于是在色泽上,就多了一份内容,就好比女体增添进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通过深浅变化,我认为,增添了一份生命的神秘。赵坤说紫砂泥在景德镇难烧,因为遇上高温就坍塌了。而《狐》却恰到好处地让这“坍塌”转换成艺术的潜伏,一种“趴”而沉眠的“思”之形态,好似罗丹以人体来质问的:“何必要有这种规律,把人类牢系在生活之上,使他们受苦呢?何必要用这种永恒的诱惑,使他们喜爱生命,可是生命又那么苦痛呢?”于是合眼憩息,悠然成态。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艺术史上向来青睐“地中海”型女体,不只是因为古希腊有善于发现美的艺术眼睛,使得远古女性美得以在雕塑中永存,还因为她们肩和胯的形体结构,罗丹在自述中说:其特征是肩部和盘骨大小相等。能不能这样推测,维纳斯曾经的至善至美,就因了出水芙蓉之魅,还有该隐的大地孕育之脉。赵坤陶艺中缺乏具象的女性形体,即使是以神话为模本。(也许是这样的缘故,竟然有男性朋友断言说赵坤陶艺是最不女性之谬论。)自然,要以陶艺的形式来表现比如海的荡漾,除抽象之外,很难具象如真。当然景德镇的雕塑理念还有待他方讨论,且这不是赵坤的追求。我认为,恰是材质掺和的方法,却别样地追寻到了女性形体内在的律动。(难怪发现不了女性内在美的男性眼光看不到。)赵坤陶艺中比如《农家乐》、《驼》、《蜕》、《智者》等就掺和了匣钵土,给肌理营造出了一份遒劲。但粗犷到非钢且柔,为何?恰是这匣钵土有着特殊的透气功效。特别是在《智者》作品中,不只是猿的神态、眼睛有着远古的深邃,或是粗壮的臂膀,及躬倾的姿态有祖先旷远的承担,更是在这“猿”像凝塑中,材质还加进了一点点石膏粉。景德镇的瓷业,多以石膏模具倒模成型,于是若在瓷上沾染了石膏粉,就被认为是瑕疵。而赵坤却有意以石膏粉材质的独特来对其作品加以点染,如《智者》头颅的绿色,这点缀,使得“猿”智性的头颅,不只有如罗丹作品《思》的帽檐起伏,还有智慧之灵光闪闪。石膏粉在赵坤陶艺上恰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感,一如女体的韵律,不着釉色,却成釉之幽光。

参考文献:

①此文参与“江西省人文社科课题《多维视角中的女性文化研究》”,项目编号sh1108。特注。

②参见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徐文博译,北京三联1989版。

泥塑艺术论文篇9

关键词:紫砂;雕塑

1 前言

几千年来,中国民间传统雕塑艺术以师承传授为主要发展潮流的模式传承至今。在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雕塑以各种材质不同而形意相同的形式,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用朴素易懂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艺术价值。在雕塑历史发展过程中,前人采用了各种制作雕塑的材料,如早期的石雕、骨雕、泥雕、金属雕塑、陶瓷雕塑等等。而宜兴紫砂陶雕制而成的紫砂雕塑尤为精美,至今已成为我国民间传统雕塑中独特的艺术品,已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接受。

2 紫砂雕塑的特色

紫砂陶雕塑能成为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一朵奇葩,是由于紫砂陶材质细腻、可塑性好、色泽古朴,具有很浓郁的古文化内涵,烧制后其深沉的韵味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念。最早的紫砂雕塑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要比佛山公仔陶、德化瓷雕塑晚一些,而至上世纪中叶发展较快。目前不论从经济和工艺来说都有较大发展,似有超过前者之势,敢为厚积薄发而来。由于紫砂泥质稳定性好、易成形、不易变形,塑造的物体可精细、可粗犷,烧后制品呈色均匀、纯正,有珠圆玉润之感,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3 紫砂雕塑的创作

在紫砂雕塑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创作中虽然没有用到理论著作,但先辈们在艺术实践中已摸索到规律,总结了许多简明易行的口诀和造型要领。如针对人物造型的“立七、坐五、盘三半”,针对强壮男子造型的“虎背熊腰”、“将军无项”和“文不显肩、武不露项”,针对女性形象的“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瓜子脸、种子脚”,还有代代相传的粉本以及衣纹的处理方法,环境安置和概括造型体积的处理手法,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尤其是不拘泥于自然真实性,不过分追求生理解剖的准确性,以意境为主的创作方式,而且根据表达意图之需要和艺术效果为目的,采取大胆取舍、适度夸张,以及重神态、情节、气韵等,颇具浪漫色彩,为雕塑艺术创作入自由境界而真正达到审美理想的需要提供了最大的活动空间。我们应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民族雕塑艺术体系的可贵之处,而紫砂传统雕塑正是吸收了这一传承思想,将雕塑传统文化推向更高一层。

紫砂雕塑从初创走到今天,就与融贯一切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开始、孕育、发展与壶艺文化一样,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一代又一代的从艺人员从养家糊口到志趣追求,向传统学习又向传统挑战,逐步地融入世界陶艺。明初时大彬的第一尊佛像(相传)到清代陈鸣远的瓜、果、菱、藕,其泥质、泥色的选择与掌控,形体骨架的捏塑与构架,甚至到施于形外的肌理纹饰都传递出雅而不俗、品味高远的格调和境界。

在千千万万的壶艺中,紫砂雕塑不断繁衍出新的样式与生命,大众审美情趣、火热的收藏市场以及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构成其必要的发展要素。而作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得以锤炼,也在茶文化的普及、深入发展中,在品壶、赏壶、玩壶中找到了再现紫砂雕塑的又一番天地,也为手中一厢情愿的捏塑找到了变与不变常态中的最好归宿。

一种艺术样式的派生,一定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一定有其适合情感表达的人文环境,尤其是作者的眼界、学识、技能等综合因素的考量以及创新求异、突破禁忌的冲动,才能有共融的艺术样式不断涌出。紫砂雕塑虽说是众多造型艺术中的一脉,但它的独特性(泥质、成形、明针功夫、掺砂及烧制后把玩)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其他雕塑门类所不具备的。另外,壶中天地也为紫砂雕塑广义上的布局、点化甚至化平庸为神奇而创造了变与不变的机缘。

泥塑艺术论文篇10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凤翔泥塑 民间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区域内的文化传统的标志,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是实实在在的民族艺术之花的一种类型。在凤翔农村以虎头挂片为代表的虎头系列造型,进入到家家户户,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无疑是图腾崇拜意识在当代农村的残留。西周与先秦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识的奠基阶段,从西周的岐山到先秦的雍州,从扶风周原出土的珍贵文物到秦兵马俑,不难看出西秦大地显赫的历史地位和蓬勃的历史人文精神,而当今仍在流传的凤翔民间艺术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古老传统文化的孕育与造就才使凤翔泥塑有着深邃与隽永的艺术魅力。因此历史传统孕育和发展了凤翔泥塑,也是以今观古的一个典范,其中透射着中国传统元素的源远流长。说它是民族艺术之花的一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凤翔泥塑是从传统的古老的民间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民间流传的一个典范。

对于凤翔泥塑中的虎头挂片,人们将威猛而震慑人心的面具造型特征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相联系,也会有人将概括、抽象、符号化的造型特征追溯到远古图腾时代。商周青铜器反映出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敌视和压迫,充满着神秘恐怖威慑的“狞厉”。经过历史岁月的演变,虎头挂片在造型格局上依稀可见青铜饕餮纹的威严的悍猛,这一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华,被劳动人民保留,借以震慑鬼魂和驱除邪恶。而在纹样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上,劳动者则将对生活的热忱和对幸福的向往倾注其中,使其饱含醇厚而热烈的质朴美。

二、凤翔泥塑是凤翔民间艺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透过奇特的造型,依稀可见远古传统文化的神秘之光,从其亲和的媚态中,又能体会到民俗文化的深邃内涵,折射着中国元素的有意味的三个特征。

1.奇特造型。凤翔泥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圆雕,分人物和动物两方面。人物有《西游记》人物、古装戏曲人物、麒麟送子、娃娃嬉戏、孩儿骑牛和孩儿等。动物中有12生肖、鸟、鱼等。无论何种造型都有其独特之处;另一类是挂片,以虎头挂片为代表,挂片有大小之分,小的有小孩的手掌大,大的可以有1米多高。被称之为民间泥塑的是指那些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泥玩具,又称为“耍货”,固然制作简便,小巧玲珑,适合玩耍,价格便宜,比其他泥塑趋于小型,而凤翔泥塑是大、中、小兼有,而大型的泥虎、泥塑羊等凤翔所独有的。我们在赏析凤翔泥塑之美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民间泥玩具,而应当有更宽广的审美――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特色。另外,将独特的造型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绘画精神元素紧密相联。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师造化,中得心缘”、“写意精神”,在泥塑造型中民间匠师的精心造化赋于泥塑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即只取大型大势,忽略细枝末节,塑简法之形提扼要之势,在似与不似间而形神兼备,给这一团团黄土以鲜活的生命灵魂。实用性也在此彰显。

2.线描。凤翔泥塑的多线是凤翔彩绘泥塑制作至关重要的环节。民间艺人通过线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图纹,或为着彩划分了一个明确界限,其中勾线分为四类,主线粗犷有力,分线细腻清秀,随线利落劲挺,绕线婉转流畅,变化多端的线条加上少量碎点与快面的配置,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白描图,简直可以与宋代历史名作“朝元仙杖图”等白描作品相媲美。而且,泥塑勾线往往是在起伏不平的泥片上勾描,轻重徐疾、抑扬顿挫、技艺娴熟、效果精美,足可令专攻线描者自叹不如,这也是中国传统元素在民间美术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3.重彩。就像陕西关中庄稼汉性格的凤翔泥塑所选色彩,大方、热烈、豪爽,不掩不遮地大胆运用大红大绿,直截了当地采取黑白红绿黄等未经调配的基本色。民间艺人基本用色讲究:黑白表现为“力”像石头;白色表现为“大”像“天地”;绿色表现为“生”像草木;红色表现为“心”像“钟馗”;黄色则表现为“熟”像果实。通过这些颜色的“大联合”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自然的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自然规律。

三、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载体,其使用及融合在民间广泛的习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

凤翔泥塑得以在乡间广泛流传,正是因为其启迪观赏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味潜藏着的情感智慧,以及得到人生的和谐与满足,例如:小孩满月,外婆一定要给孙子送一只最大的泥老虎,是用虎威来辟邪,寄托长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希望孩子平安;每逢庙会,人们总要从神庙那里买回一只带红绳的泥虎回家,称之为平安虎,以报佑全家人平安吉祥;还有“麒麟送子”,娃娃骑虎等都寄托这人们希望家庭兴旺、子嗣满堂的美好心愿等,这些寓意都是从民族思维、人文观念生发出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物,是生存中最本质、最直接的元素。

总之,凤翔泥塑以它悠久的历史底蕴,奇特的造型,传统的白描,直接的取色,以及最本质的寓意,成为民间即民族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视觉符号的载体,也成为民族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冯骥才编撰.民间艺术草根漫谈.中国美术出版社,1994,第1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第1版.